理论导刊

理论导刊杂志 北大期刊

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杂志简介:《理论导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003/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执政党建设、探讨与争鸣、政治与经济、思想文化教育、新时代新思想、社会与法律、纪念建党百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稿

主管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主办单位: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国际刊号:1002-7408
国内刊号:61-1003/C
全年订价:¥ 196.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7
复合影响因子:0.81
总发文量:4068
总被引量:13699
H指数:31
引用半衰期:4.7124
立即指数:0.041
期刊他引率:0.9855
平均引文率:8.9538
  • 学习贯彻好党章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要求

    刊期:2006年第07期

    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总书记关于要始终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的重要论述,抓住了新形势下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课题,体现了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这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解读“新都现象”——兼论中国政治改革的创新之路

    作者:吴兴智 刊期:2006年第07期

    成都市新都区民主政治改革以其深刻性和全面性而被誉为“新都现象”。构成“新都现象”的是一系列的“新都词汇”——阳光政府、用眼睛投票、权力回归权利,还权于民,组阁等。解读这些在政治改革实践中产生的核心“词汇”,对认识和深化我国的政治改革不无意义。

  •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变迁

    作者:赵启; 肖竞 刊期:2006年第07期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几经变迁。目前存在着供给主体错位、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机制扭曲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建立起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体系,其中,以中央、省级供给主体为主导,以县乡及农村社区供给主体为支撑,以农村合作组织与非赢利部门为依托,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 试析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危机的解决

    作者:唐磊; 董西明 刊期:2006年第07期

    由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原因。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危机十分突出。并且也开始威胁到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危机,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养老社会化、“统账分离”。提高退休年龄,加强养老基金的征缴和管理工作等。

  • 试论我国循环经济的立法和制度支撑体系

    作者:杨航征; 牛广召 刊期:2006年第07期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目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佳途径。循环经济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发展循环经济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立法和制度支撑体系,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循环型社会的建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执政体制:制约、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枢机所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问题论析

    作者:常黎峰 刊期:2006年第07期

    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体制与执政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确立和增强改革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坚定性、自觉性的重要前提。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角度分析,党的执政体制的科学、合理性程度是制约、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和枢机所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把党的执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纳入视野,作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予以高...

  • 执政风险与民主执政

    作者:陆传照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一个执政党从上台那一天开始,就不可避免地面临潜在的执政风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是如此。当前,党的执政风险呈现出风险因素的多发性、敏感性和规避功能脆弱性的特点。坚持民主执政,可以为识别执政风险提供基本依据、为增强执政风险意识提供基本途径、为化解执政风险提供基本力量。

  • 民权·民情·民利——有关权力、情操和利益观的民众特色探析

    作者:戴生岐 刊期:2006年第07期

    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核心任务。我们认为,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按照西柏坡讲话中所要求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

    作者:刘军 刊期:2006年第07期

    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合理的发展,关注的是发展的意义。因此,它的提出不仅是一个“实然”的事实判断,更是一个“应然”的价值判断。其中,以人为本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生了实践以人为本的正确路径,而在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还需我们牢牢把握人本价值取向上公平与效率维度、功利与道义维度、生态与人...

  • 以人为本,本为何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阐析

    作者:王英杰; 齐瑞花 刊期:2006年第07期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凸显着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人性目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与“物性标尺”相统一的人本身目的的实现过程,是以物的必然性的扬弃为基础的人的发展可能性的实现过程。以人为本的关键,是“本为何人”。考察社会发展的“本人史”,有从“神本”、“资本”到“人本”的趋向。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

  • 人学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历史与逻辑

    作者:蔡普民 刊期:2006年第07期

    从人学这一视角来看,人作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古代整体天人观的缺失、中世纪以神代人的错位及近代机械天人观对主体之误解的漫长过程,最终只有在科学发展观那里,人才恢复了其真正应有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今天,以这种视角来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们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和谐互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对“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重新解读

    作者:马明策 刊期:2006年第07期

    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认定是马克思的观点,这并非是对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的准确解读。这种误读实质是经济文化上的群体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应该从整体性和全面性上来理解和诠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 论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及其现代化创生

    作者:殷有敢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源头。汉语言“文化”二字便充分蕴涵着环境文化意义。中国传统环境文化的民族性,体现在独特的民族环境文化思维特质、民族环境文化价值观、民族环境制度、习俗以及行为习惯模式和民族环境文化的符号系统等方面。它是一种“天人亲和”文化模式、一种生命文化模式、一种有机精神生态的文化模式、一种不...

  •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终极价值目标反思

    作者:乔东; 李海燕 刊期:2006年第07期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盲目推崇理性主义方法论,片面追求效率最大化,其根源就在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终极价值目标。这一终极价值目标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更有着资本家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结。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终极价值目标不断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质疑和批判,究其理论基础则在于其对“经济人”假设的追奉...

  • 意象与语言探析

    作者:梁润生; 朱云汉 刊期:2006年第07期

    从语言的重要特征意象性出发,探讨意象与语言在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方面的关系,可以看出意象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很值得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加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