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参考

理论参考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理论参考》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主办单位: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870504
总发文量:2588
总被引量:2737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444
期刊他引率:1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陈锡文 刊期:2006年第01期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也要切实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在国家政...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温铁军 刊期:2006年第01期

    其一,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城乡差别越大,农民就越会为了短期的收入增加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既难以形成城市的食品安全供给,也破坏农村生态环境。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改变以往简单化地加快城市化的倾向,全社会都来更加关注并致力于农村的综合发展。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

    作者:宫希魁 刊期:2006年第01期

    “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即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在不改变农村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去谋求农村有限的发展与进步。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方面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四个关键

    作者:杨继瑞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一)制度安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形成合力机制的运作思路。这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力机制和制度安排,是靠城市拉力和农村动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和有机集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要降低城市化和经营城...

  • 中国新乡村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作者:申端锋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一、新乡村建设:道德理想还是经验探索 在世纪之交三农问题十分严重的情势下,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公正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背景下,新乡村建设在启动之初,具有天然的道德上的优越性,各大媒体都是一片叫好之声,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一大批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凭着满腔热情参与其中。但冷静下来想一想,仅靠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并不...

  • 工业反哺条件下的中国新乡村建设

    作者:王景新 刊期:2006年第01期

    新乡村建设不仅是现代化进程中防止农业衰落和农村凋敝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载体和落脚点;不仅是统筹城乡、工农互促、协调发展的关节点,而且对于我国预防通缩、拉动宏观经济待续快速增长有重要作用。新乡村建设应该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

  • “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学解读

    作者:张锐 刊期:2006年第01期

    当人均GDP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时候.往往是一个社会矛盾聚集和丛生的特殊时期。中国城乡二元经济制度不仅制造出了城市与农村的生态反差,更创造了一个角色对抗与利益冲突的敏感地带: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基于追求城市生活的冲动.在失去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对已经进入小康生活的城市市民的挑衅和侵犯。我们可以将“农...

  • 新农村建设“中南海谋划“三农”的一张新路线图——温铁军答《半月谈》记者问

    作者:周清印 刊期:2006年第01期

    自称中一个“实验员”,被媒体称为“用双脚做学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在农村搞了20年的调查研究。今年11月1日,在他主持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实践反思与展望”研讨会上,《半月谈》记者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和战略意义,采访了这位经济学家。

  • 从“新农村运动”到“新农村建设”——专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

    作者:王平 刊期:2006年第01期

    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政策的提出,对所有关心“三农”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大事。据介绍,早在六年前.您就针对当时的宏观经济状况提出了发起一场“新农村运动”的政策建议。请问您提出这一建议出于什么考虑?

  • 我国农村城市化对策研究

    刊期:2006年第01期

    当前城市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扩大的问题,而是一个自然、人文、经济和社会等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推进农村城市化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的对策和措施。

  • 对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的基本判断

    作者:赵子涛; 王波 刊期:2006年第01期

    无论从农村城市化发展模式、发展程度还是从农村城市化发展现状上看,我国农村城市化水平都是偏低的,特别是把我国农村城市化放在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中考察,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 现阶段我国农村城市化的负面效应及对策分析

    作者:何剑; 王良健 刊期:2006年第01期

    乡镇企业的急剧膨胀侵占大量的农用耕地。改革开放释放出了巨大的农民创造力和农村活力,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乡镇企业的急剧膨胀。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不顾原有各方面条件的承载能力,盲目追求乡镇企业的数量和产值。从而出现了乱批工业园区和大量侵占农用耕地的现象。据统计,乡镇企业自80年代大发展以来,已经占用了近1亿亩耕地。乡镇企业职工人...

  • 农村城市化中的“城中村”的形成机制

    作者:刘红萍; 杨钢桥 刊期:2006年第01期

    “城中村”即为在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征地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被城市所包围,但管理体制、居民身份、土地制度与社区传统文化仍未加以转变的一种社区类型。

  • 城中村:农村城市化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郑庆昌; 钱鼎伟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一、“城中村”的特征 城中村是我国体制转轨时期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独特现象,它从出现开始,就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而存在。作为“都市里的村庄”,与城市社区和传统农村社区相比,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 解决“三农”问题 应在深与阔的背景下进行

    作者:易宪容 刊期:2006年第01期

    如果农村发展或解决“三农”问题仅是把眼光盯在农村的本土上.仅是考虑如何加大对农村的投入,而不是让中国的农村融入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文明发展中.那么中国农村要得到真正发展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