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国人

科学中国人杂志 部级期刊

Scientific Chinese

杂志简介:《科学中国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292/G3,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科技速递、本刊讯、封面人物、封底人物、封二人物、中国论坛、创新之路、政策跟踪、科技博览等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国际刊号:1005-3573
国内刊号:11-3292/G3
全年订价:¥ 1200.00
创刊时间:1993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31633
总被引量:6227
H指数:17
立即指数:0.0052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1351
  • 科学与艺术

    作者:夏炎 刊期:2017年第03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科学家书法作品征稿邀请”活动。本期刊登的是文化名家暨...

  • 踏平三尺浪 绘出万年卷——记云南师范大学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实验室主任张虎才教授

    作者:徐芳芳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张虎才的办公室里,除了堆积在办公桌的书稿与材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乎“占领”室内一半空间的绿色植物。喜爱植物,把植物当作“朋友”一样悉心照料是张虎才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的乐趣。

  • 迎接人参制药新时代——记吉林大学药学院教授李平亚

    作者:黄健 刊期:2017年第03期

    “人参,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中对人参有着非常明确的记载,也对其药用功效给予了肯定。自古以来,人参作为“百草之王”名不虚传,我国人参主要产地集中在吉林省,仅这一省人参产量就占全国85%以上,在全球可达70%以上。

  • 徜徉在优美的数字中——记上海大学教授李常品

    作者:黄健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4年和2015年,来自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爱思唯尔(Elsevier)的数据榜单上均出现了李常品的名字。这份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研究数据来自爱思唯尔旗下的Scopus数据库,它是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提供了海量的与科研活动有关的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数据,使得对中国学者的世界影响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成...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7)圆满结束

    作者:夏炎 刊期:2017年第03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7)已经圆满结束,本届论坛持续2天,包含闭门会、高层论坛、8个主题峰会、1个全球电动汽车发展与政策圆桌会和双创大赛总决赛等内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得失、研究短板、攻关难题,探讨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促进产业步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 励精图治一甲子 迈向深地续辉煌——写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

    作者:吴应清 刊期:2017年第03期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经历了一甲子的风雨洗礼,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文内简称勘探所)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转瞬即逝。但对以张金昌所长为代表的勘探所人来说,却有很多难忘的记忆值得回念,而他们在相关领域里收获的积蕴也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借鉴和弘扬。谨以此文,共贺盛典,同颂“地质钻探”之一...

  • 精准医学:打开通往未来生命科学的大门——记大连理工大学制药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理学学科带头人肖桂山

    作者:宋洁 刊期:2017年第03期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就是要用自己的特长让更多人受益 2014年底,远在美国的肖桂山接到一通来自大洋彼岸的国际长途,打来电话的是有“中国核医学之父”之称的王世真院士,他郑重地向肖桂山发出了回国发展的邀请。

  • 马骋:东望清华信马归

    作者:方方; 杜月娇 刊期:2017年第03期

    “新的科学方向常源于新的工具,而不是新的概念。概念驱动的科学革命只是用新方法解释旧事物,而工具驱动的科学革命是去发现需要阐明的新事物。”2016年5月,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第十七届青年学术论坛上,来自华盛顿大学的马骋博士在报告中引用著名物理学家Freeman Dyson的这句话来强调生物医学成像的重要性,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

  • 让电流体动力学之“树”开枝散叶——记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余灯广

    作者:于晓杰 刊期:2017年第03期

    目前,在纳米材料的“top-down”制备方法中,以“电场力”和其他能量方式为工具的方法极具价值,是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我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应用高压静电场实施微纳米材料制备的相关技术拓展研究,尤其是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和高压静电喷雾技术。高压静电纺丝技术、高压静电喷雾技术和喷射打印技术统称电流体动力学技术。该技术目前在众多领域都在广...

  • 遨游鱼类世界——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鱼类进化与基因组学研究组组长郭宝成

    作者:迟艳艳 刊期:2017年第03期

    鱼类几乎占领了地球上所有水域中的生态位,既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物资源,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中国的鱼类研究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遗憾的是,目前斑马鱼、青鳝,刺鱼、鲡鱼等成为模式生物的鱼类,都是由外国学者所倡导和建立的。某种角度上中国的鱼类研究缺少自己的标签。”郭宝成说。

  • 探秘组合导航系统——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副教授郭美凤

    作者:孙欣欣 刊期:2017年第03期

    在组合导航系统中,将惯性导航系统的输出信号与其他外部测量信号进行比较,根据这些测量值的差异可以估计出对惯性导航系统的修正量,从而便有可能获得比独立使用惯性导航系统更高的导航精度。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副教授郭美凤的研究方向便是组合导航系统算法,作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她不仅在学术上精益求精,更在科研上始终秉持着乐观豁达...

  • 沈俊太:对话宇宙 探秘星系

    作者:李明丽 刊期:2017年第03期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运行在太阳系中,太阳系又运行在银河系中,而星系是宇宙基本的构成单位,宇宙由上亿万个银河系一样的星系组成,但关于星系中各种结构的动力学成因,却总是考验一代又一代人的智力。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星系动力学团组首席,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沈俊太就志在解开谜团,努力带给更多人对宇宙的神秘向往,...

  • 与天线结缘之路——记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梁仙灵

    作者:宋洁 刊期:2017年第03期

    当车上播放着实时更新的广播节目,当电视里出现五彩斑斓的动画人物,亦或是目前人人都离不开的手机导航,这些看似与天线毫无关联,却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而天线,作为一种无线电波的接收/发射器,在其中就恰恰充当着“桥梁”的关键之举。“无线通信都是以电磁波作为载体的,那么天线的主要功能就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所以,无线通信与天线...

  • 夏斌: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作者:倪海波 刊期:2017年第03期

    201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新闻网站上,自称为“教师新丁”的夏斌如是总结他的经验感悟。那一年,他刚放弃自己在多家知名通信企业历练铺就的晋升之路,成为该校电子工程系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如今4年过去。”

  • 快乐科研 诗意人生——记天津科技大学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室副教授王小聪

    作者:倪萍 刊期:2017年第03期

    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一间简陋而整洁的实验室里,总是热闹非凡:有同学在喂桑养蚕,有同学在种草种菜,有同学在编织围巾和手套,有同学在拨弄着刚从外面采回来的芦苇絮……这一切竟都是实验室负责人王小聪老师交给同学们的科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