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24小时

科学24小时杂志 省级期刊

Science in 24 Hours

杂志简介:《科学24小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072/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览·科学、览·科学_动态点击、爱·青春、品·文苑、锐·聚焦、锐·聚焦_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卷首语、锐·聚焦_天堂里的童话——空间站、锐·聚...

主管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浙江省科技馆;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国际刊号:1002-7394
国内刊号:33-1072/N
全年订价:¥ 72.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2768
总被引量:200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从张衡到“张衡一号”

    刊期:2018年第05期

    《易经》对"震"解释,指天上的雷声,有"连续打雷"之意。英语单词"earthquake",指大地震动、摇晃,而quake指雷神之锤,有天体震动之义。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词汇,说到大地的震动,竟然都与天上的轰轰雷声有关。可以推测,东西方的人类先人,一样惊愕于地震时的场面,从视觉到听觉全方位地感受到地动山摇的狂野冲击,在文字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

  • 直面地震 预防为主

    作者:陈颙; 林碧苍 刊期:2018年第05期

    作为人类面临的一种主要自然灾害,地震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关于地震的报道是在公元前18世纪,更早的地震文字记载包括象形文字。在中东和阿拉伯地区,地震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世纪。人们对地震的印象就是一场灾难。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没有其它自然灾害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给那么大面积的地区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如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造...

  • 科学认识地震

    作者:朱新运 刊期:2018年第05期

    地震是地球内部释放能量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波是地震能量的载体,是把地震释放的能量传递出去的基本方式。由于地震波是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因此它携带了震源与地下介质的信息,为人类认识地震提供了基础。

  • 地震是如何记录和测定的

    作者:钟羽云 刊期:2018年第05期

    今年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地区有强烈震感。民众纷纷打电话到地震局询问,得知是台湾发生了6.5级地震后又问:"是里氏震级吗?"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里氏震级"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60年智利里氏8.9级。这又是为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认识地震仪开始。

  • 地震引发的自然灾害

    作者:林碧苍 刊期:2018年第05期

    断层地震断层是因地球内部岩石断裂和错动而产生的,大多规模巨大,能延伸数百千米。地震断层主要在地下,也有少数大地震造成的断层直接表现在地表。露在地表的断层穿山越岭,会在沿线出现裂缝或在地表隆起鼓包,断层错断处的水平和垂直距离有时甚至能超过10米,足以摧毁地表任何物体。地震断层还会在山区引发山崩、滑坡、滚石等地质灾害,堵塞河床形...

  • 天外Wi-Fi或将覆盖全球

    作者:李忠东(编译) 刊期:2018年第05期

    开启互联网新纪元美国当地时间2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简称Space X公司)成功发射了世界现役运力最强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而后仅隔半月,该公司于2月22日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SLC-4E发射场,又让"猎鹰9号"火箭成功升空,2分钟后火箭一二级分离。大约11分钟后,配备先进雷达装置的西班牙地球观测卫星PAZ到达距离地球...

  • 模糊概念:计算机领域的专门学科

    作者:王小梅 刊期:2018年第05期

    千百年来,以"精确"为标志的经典数学在描述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然而,人世间还有大量事情是模糊的,尽管作为"精确"对立面存在的"模糊"概念,在形象上并不"高大",但由于应用日益广泛,它很快就成了一门专门学科,跻身于现代化技术的行列中。

  • 赤道上的奇观

    作者:韩长代; 张延领 刊期:2018年第05期

    赤道地带,按理说应该是终年炎热的,但是有谁会料到,在那里竟然也会有终年积雪的高山、冰河甚至还有企鹅。赤道上的雪山赤道上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是非洲的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人们很难见到它的全貌。

  • 花式捕“飞”鱼

    作者:颜士州 刊期:2018年第05期

    常言道,鱼儿离不开水。确实,能长期离开水生活的鱼非常稀少。可是,有许多鱼却能飞出水面,在空中呆上一会儿。例如,鲤鱼、鲻鱼、鲭鱼、鲑鱼和竹筴鱼都能跃水。空中捕飞鱼难道说鱼会飞吗?是的。在鱼类王国中,飞鱼就是不折不扣的"飞行家"。飞鱼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它们常常会一条接一条地飞出平静的海面,就像一群群海燕穿行在海面上,此起彼...

  • 首张银河系中心年龄图

    刊期:2018年第05期

    近期,欧洲天文学家公布了首张银河系大规模年代图,显示了银河系中心形成的复杂结构。银河系是一个涡旋星系,中心有一个凸起,直径达数千光年,包含了银河系星体总质量的四分之一。欧洲南方天文台(ESO)领导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分析了单颗恒星的化学性质、颜色、亮度和光谱信息。

  • 天宫一号完美谢幕

    刊期:2018年第05期

    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毁。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了6次交会对接,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心脏芯片“可视化”

    刊期:2018年第05期

    近日,我国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赵远锦教授课题组研发出了一种可变色的"心脏芯片"。这种芯片可以在体外模拟心肌细胞的跳动和收缩。未来,这项技术有望替代生物体,观察各种药物对人体的影响。研究人员受到变色龙的启发,在微芯片上加入了一种具有特殊光学结构的凝胶。将这种凝胶与心肌细胞组合在一起,当心肌细胞舒展、收缩时,凝胶的颜色就会...

  • 首个太阳探测器即将升空

    刊期:2018年第05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为"帕克太阳探测器"做最后的修正准备,7月它将升空直接穿过太阳大气层——日冕,因而将比以往任何一个航天器都更靠近太阳。它将在距离太阳表面590万千米的轨道上,每88天绕太阳一圈,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体。它的最终任务是要追寻并研究太阳风。

  • 北极或将面临“无冰”

    刊期:2018年第05期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发表的研究称,若将人为造成的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幅度控制在1.5℃内,与控制在2℃内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北极"无冰"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人类亟需加大力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保护脆弱的北极。

  • 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培育成功

    刊期:2018年第05期

    我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经过4年努力,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SCNT),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精准地模拟出了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亨廷顿舞蹈病"是由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个理想的疾病模式,也是研究多基因突变病症的基础。老年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都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