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24小时

科学24小时杂志 省级期刊

Science in 24 Hours

杂志简介:《科学24小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072/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览·科学、览·科学_动态点击、爱·青春、品·文苑、锐·聚焦、锐·聚焦_迫在眉睫的气候危机、卷首语、锐·聚焦_天堂里的童话——空间站、锐·聚...

主管单位: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浙江省科技馆;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国际刊号:1002-7394
国内刊号:33-1072/N
全年订价:¥ 72.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2768
总被引量:200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香溢读者心间——《科学24小时》全新改版感言

    作者:冯长根 刊期:2009年第01期

    2008年金秋丹桂飘香之际,我应邀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出席浙江省暨杭州市科协年会,听说《科学24小时》杂志2009年起从内容到版式进行全新改版,加强期刊产品的创意设计,并进一步创新办刊模式,面向社会,贴近读者,可喜可贺!

  • 科学与我如影随形

    作者:叶永烈 刊期:2009年第01期

    如如影随形,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科学”,如今已经深深地渗进我的生活:清早,当一抹阳光淡淡地照到我的餐桌上,我从“微波炉”拿出转悠过的牛奶。

  • 编辑寄语

    刊期:2009年第01期

  • 绿色荧光蛋白: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钱永健等三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作者:王咏雪 刊期:2009年第01期

    在没有导航设备的古代,人们走夜路往往需要依靠北斗星判断方向。绿色荧光蛋白正是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在它的指引下,科学家在21世纪初开垦大片未知的科学处女地,成果层出不穷。凭借它的帮助.研究人员能够看到以前所不能见到的新世界.这包括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和癌细胞的传播方式等。因而,瑞典皇家科学院把200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

  • 神奇的荧光蛋白

    作者:杨先碧 刊期:2009年第01期

    在黑暗的深海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通体透明而且会发光的生物。有科学家把发光水母中的绿色荧光蛋白质基因提取出来,把它转移到其他生物体内,让原本不发光的生物体也能发光。转基因荧光生物不仅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拥有奇特的宠物,更是为了研究生物体的组织和细胞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这对揭示生命的奥秘、开发环境保护新方法、研究疾病的机理和开...

  • 别高估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

    作者:若然 刊期:2009年第01期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皆因一年一度有一个诺贝尔奖,皆因一年一度总与中国人无缘,总是让中国公众和传媒感到莫名的忧伤。从2008年10月6日开始,2008年诺贝尔奖各个奖项陆续公布。百余年来,这是一个中国人始终缺席的舞台。但这不妨碍公众始终对它抱有热情和充满期待。

  • 2008年度诺贝尔奖各奖项得主名单

    刊期:2009年第01期

    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 其中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发现了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让“死物学”变成“生物学”

    刊期:2009年第01期

    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们更多的是利用自身能发光的荧光分子作为生物体的标记。将这种荧光分子通过化学方法挂在其他不可见的分子上,原来不可见的部分就变得可见了。生物学家一直利用这种标记方法,把原本透明的细胞或细胞体从黑暗的显微镜视场中“揪出来”。

  • 绿色荧光蛋白助推20世纪生物学革命

    刊期:2009年第01期

    20世纪,生物学先后出现两次革命:一是生物化学奠基,其成果包括建立了活体细胞代谢通道的基本原理、了解酶的功能、对蛋白质的结构解析达到原子水平等;二是传统基因学与核酸学结合,形成现代基因组学。通过利用大量的先进分析仪器,这门学科在近年取得包括破译人类基因组图谱等成果。但这两门学科都面临一个重大难题——缺少跟踪活体细胞内部...

  • 历届华裔诺贝尔奖科学奖项得主名单一览

    刊期:2009年第01期

    到目前为止,有7位华裔诺贝尔奖科学奖项获得者,按获奖时间顺序为:

  • 地核核裂变之谜——颠覆传统地球科学的大胆探索

    作者:苏光路 刊期:2009年第01期

    中国汶川大地震惊骇过后,世人自然将目光投向地球内部,这曾经狂暴颠颤的地层深处究竟遵循着怎样的运行规律,又包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特别是地球的核心,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 世界“科学名山”——雁荡山

    作者:竺国强 刊期:2009年第01期

    2005年2月12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在法国巴黎正式投票通过了中国雁荡山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是一张金光闪闪的世界级名片,从此雁荡山不仅成为国内外闻名的“风景与文化名山”,而且也成为世界级“科学名山”。

  • 记忆的奥秘

    作者:李成秋 刊期:2009年第01期

    人脑的“记忆闸门” 人的记忆靠大脑。大脑的记忆,按时间长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时记忆,如记得吃了什么早餐,当天的电视新闻内容等,这种记忆如同飞鸿踏雪泥,偶然留鸿爪,第二天常忘得一干二净。也正因为忘得快,大脑才有足够的空间及注意力去接收更新的事物。但是如果大脑完全没有办法让记忆长存在脑海中,人类就没有办法进步、学习。所...

  • 又见麦田怪圈

    作者:杨先碧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最近,韩国出现一个直径达200米的麦田怪圈图案。麦田怪圈不是甜麦圈,可以轻松地放到嘴里。它们一般特别大,大得要坐在直升机里才能看得见它们的全貌。那么。它们是如何做成的?这还是一个秘密。凡是看过麦田怪圈图片的人,无不被其呈现的和谐美丽所折服,因此不少人认为这是一门“大地艺术”。

  • 神秘而恢宏的吴哥窟

    作者:丁海霞 刊期:2009年第01期

    在电影《花样年华》最后片段中,梁朝伟扮演的苏慕云最后对着吴哥窟墙上的小洞倾诉了自己的心事。他离开后有一个墙洞的特写,在斑驳的墙面上,一个小小的洞,洞里有一缕枯草。镜头慢慢拉开,身后是吴哥神秘而恢宏的殿堂。这部电影让很多人对吴哥这块古老的圣地产生了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