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科学杂志 省级期刊

Science

杂志简介:《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1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385/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跟踪·扫描、前沿、科学源流、知识讲堂、论坛、科学书屋、国情研究、百草园、讣告、贮存·检索

主管单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0368-6396
国内刊号:31-1385/N
全年订价:¥ 240.00
创刊时间:1915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8
复合影响因子:0.27
总发文量:1194
总被引量:2752
H指数:19
立即指数:0.0621
期刊他引率:0.9425
平均引文率:2.5586
  • 弘扬科学精神 播撒科学种子——纪念《科学精神论》发表一百周年

    作者:潘友星; 段韬 刊期:2016年第01期

    整整一百年前,1916年1月,本刊2卷1期在首篇文章位置,刊出了《科学精神论》一文,作者是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去年,本刊67卷6期又加注重新发表。本刊前辈首论“科学精神”这篇文章创用了“科学精神”这一中文词汇[1],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自任鸿隽首次使用以来,“科学精神”一词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今天已成常用词汇,具有了丰富的含义。什么是科...

  • FAST工程最新进展

    作者:王晋岚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刊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天文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是国家“十一五”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并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2015年11月21日,FAST馈源舱成功升舱,标志着FAST馈源支撑系统正式进入六索带载联调阶段,向竣工迈出关键一步。12...

  • 雾霾影响信鸽归巢速度

    作者:李晴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刊讯]雾霾污染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都造成严重的影响。环境卫生机构建议,在雾霾天气中人们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以降低对身体健康的损害。然而,动物在行为上如何应对雾霾污染,人们却知之甚少。近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忠秋及其合作者就这一问题,研究了信鸽飞行行为与雾霾污染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2016,5:19898...

  • 数学、现代物理与对撞机

    作者:丘成桐 刊期:2016年第01期

    许多人认为我是纯数学家。他们大概会为我正在积极推动中国建造一台大科学装置而感到吃惊。同事们和我有时称这台大装置为“巨型对撞机”(Great Collider),这原本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格罗斯(D.Gross)建议的名字。巨型对撞机与万里长城(Great Wall)相呼应。巧合的是,这座巨型对撞机很可能就将建在山海关长城附近。

  • 反物质的观测与相互作用探索

    作者:马余刚; 张正桥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反物质的不对称性是物理学领域的未解之谜。反物质研究是国际上高能物理领域的热点,有关反物质研究的进展对我们认识物质结构有着重要的启示。

  • DNA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研究

    作者:李江; 樊春海 刊期:2016年第01期

    要是把自然界生命的基因组比作一本百科全书,DNA就是大自然印制这本书所用的“纸张”,而随着DNA纳米技术的开创,DNA又成了科学家们用来制作DNA纳米结构这种“纸手工”的材料。如今,我们能够想象的各种几何形态,从一维的纳米线到二维的平面图形再到复杂的三维几何体。几乎都以DNA分子为材料得到了实现。

  • 脑机接口信息传输研究取得新突破

    作者:杨智 刊期:2016年第01期

    据美国PNAS,2015,112(44):1508080112报道,中国清华大学的高上凯、高小榕及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军等人构建了一种无创的脑机接口系统,将信息传输速率提升到迄今最快的约每分钟60个字符。脑机接口是在人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通信途径的技术,

  • “硅器时代”的信息社会

    作者:薛春来; 王启明 刊期:2016年第01期

    信息社会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传输手段的广泛应用为基础和标志,无论是社会生活方式与管理方式,还是现代化生产过程.信息均成为主题要素。计算机、光网络、传感器以及光伏能源技术等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组件,它们的核心材料是硅。

  • 中国留学生揭秘青蒿素抗疟机制

    作者:奇妙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刊讯]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恶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2亿人遭感染,66万人死于疟疾,绝大多数受害者是不到5岁的孩子,受到疟疾威胁的人口多达32亿。疟原虫感染人体后会像吸血鬼般在短时间内吃掉人体内80%的红细胞,威胁患者生命。由于作为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得到广泛应用,

  • 世界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

    作者:游战洪 刊期:2016年第01期

    西方国家早在1960年代就提出了高温气冷堆的设计概念,并开展了相关研发。至1979年,高温气冷堆已经历了试验电站、原型电站阶段,先进的球床式模块堆设计概念也已提出。虽然1980年代,在接连遭遇美国三英里岛核事故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国际上核能研发进入低谷,高温气冷堆也陷入停滞状态,但中国加快高温气冷堆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于2000年成功建...

  • 三维狄拉克半金属中的超导特性

    作者:王晋岚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刊讯]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与该中心危健、刘雄军、贾爽、谢心澄、刘海文等人合作,在三维狄拉克半金属Cd2As2单晶的表面钨针尖硬点接触实验中发现:接触区域变成超导体,并且其超导特性是非常规的。该工作相关文章于2015年11月2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Materials。三维狄拉克半金属是一种拓扑非平庸材料,

  • DNA修复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扬; 杭海英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15年度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分别授予了研究DNA损伤响应和DNA修复机制的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1953年,沃森(J.Watson)和克里克(F.Crick)解析出著名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双螺旋结构。从那时起,DNA分子有遗传属性并在细胞分裂时能够自我复制,从而保持物种的延续就成为大家的共识。

  • 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风的机理

    作者:闻正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和他的团队,从天文和水文的角度对青藏高原影响南亚夏季风湿对流触发过程,以及对流层上层暖中心的形成做出了物理上的解释,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2015,5:17586和Climate Dynamics,2015,45:2757-2774。青藏高原影响亚洲夏季风的活动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话题,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者:蒋华良 刊期:2016年第01期

    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中国的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的坎贝尔和日本的大村智。屠呦呦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分享一半奖金,另两位科学家因“有关旋盘尾线虫感染新疗法的发现”获得另一半奖金。他们的发现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做出了革命性贡献,为拯救人类生命。为改善人类健康、减轻病痛带来的功德不可估量。

  • 大亚湾中微子振荡实验的启示

    作者:何红建 刊期:2016年第01期

    继2015年10月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之后一个月,中微子领域再传喜讯:大亚湾中微子团队斩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共同分享这一大奖的还有其他四个国际中微子实验团队(KamLAND,K2K/T2K,SNO,Super Kamiokande)。在此向大亚湾合作组,向大亚湾实验组的领头人王贻芳和陆锦标致以衷心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