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国

科技中国杂志 部级期刊

Scitech in China

杂志简介:《科技中国》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262/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观察、观点、区域、产业、视野、案例、智库、政策、人才、产品、前沿、热点、园区、专题_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人物、卷首语、人文、...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国际刊号:1673-5129
国内刊号:11-5262/N
全年订价:¥ 580.00
创刊时间:1996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53
复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4301
总被引量:1447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 绿谷:让中医药创造生命奇迹

    刊期:2006年第07期

  • 地球不堪重负人口大爆炸

    刊期:2006年第07期

    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并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世界50亿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

  • 用问题去撞击思想

    作者:陈越光 刊期:2006年第07期

    《科技中国》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联合主办的“医学与人”论坛,搬出一些问题的“砖头”,我们并不热衷在上面铺陈知识的饰物,更不企图盖一所答案的大厦,而是在意用问题去撞击思想。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发表在本期主题“医疗改革和医学目的”中的文章,保留了讨论者语言的原生态,以免知识以它笨拙的逻辑遮掩片言只语中思想的闪光。

  • 霍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讲述“宇宙的起源”

    作者:李津 刊期:2006年第07期

    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2006年6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2006年国际弦理论会的开幕式上,世界著名科学家、剑桥大学教授斯蒂芬·霍金作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报告,尝试回答这两个已困惑人类数千年的难题。

  • 宇宙的起源

    作者:史蒂芬·霍金; 吴忠超(译者) 刊期:2006年第07期

    根据中非Boshongo人的传说,世界太初只有黑暗,水和伟大的Bumba上帝。一天,Bumba胃痛发作,呕吐出太阳。太阳灼干了一些水,留下土地。他仍然胃痛不止,又吐出了月亮和星辰,然后吐出一些动物,豹、鳄鱼、乌龟、最后是人。

  • 国内动态

    刊期:2006年第07期

    中国科学院学位论文网上提交系统正式启用;最新影响因子公布《细胞研究》再度成为中国最高;中美科学家宣布化石显示现代鸟类祖先是水鸟;TDK尖端技术联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天文台举办张衡学术研讨会

  • 国际动态

    刊期:2006年第07期

    科学家们发现宇宙充满古老的星系群;美科学家称气候变化改变动物基因;日科学家发现自然免疫运行机理;以色列考古学家发现人类农业生产始于1万年前;英研究发现:儿童爱吃肉是遗传 吃蔬菜靠培养

  • 医疗改革和医学的目的:科学仅加强了我们的力量,但没有加强我们的人性——“医学与人”论坛综述

    作者:王冠丽; 杨海燕 刊期:2006年第07期

    2005年6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出具的课题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在新浪网上甫一露脸,迅速招致网民追捧,在极短的时间里点击率节节攀高。

  • 追溯医学的目的

    作者:杜治政 刊期:2006年第07期

    “治愈疾病,阻止死亡”的传统医学目的面临严重挑战。 寻求以高技术治疗疾病的医学模式必然导致所有国家迟早必然发生医疗危机。 人类健康取决于卫生部门与非卫生部门的合作。 没有医学目的调整,很难实现保健的可及性与公平性目标,克服医疗危机。

  • 重新探讨“医学目的”的意义

    作者:彭瑞骢 刊期:2006年第07期

    西方的“医疗危机” 进入21世纪,医学界一方面以喜悦的心情回顾了20世纪医学的成就带给社会进步的好处,一些发达国家的婴儿死亡率已降到千分之五左右,平均期待寿命已延长到80岁左右,疾病和早死的威胁已大大减少。但是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一些问题,即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医学高技术的应用,人均医疗总费用上涨过猛,特别是老人的医疗费用占整...

  • 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的脚下——专访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陆广莘

    作者:王冠丽 刊期:2006年第07期

    八十高龄的陆广莘教授满头黑发,看上去也就60岁,但他没有言必称养生,总说“爹妈给了好身体”。在“医学与人”论坛上他谈锋很健,条分缕析地把自己的观点阐释的鲜明而独到。论坛时间所限.无法充分展开,会后.本刊记者拜访陆老成此专访文章,希望能恰当的呈现这位中医老人的思想原貌和理论深度。

  • 不能让市场成为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的基本力量

    作者:葛延风 刊期:2006年第07期

    进一步推进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革。首先是医疗保障体制,中国过去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劳保医疗和工费医疗,使得中国90%的老百姓都进入到了这种制度化的保障体系中,但现在这个保障的覆盖面大幅度下降,从广覆盖下滑到只是部分覆盖。其二是医疗服务体制,从组织...

  • 医疗改革要给人民提供更多的选择

    作者:秦晖 刊期:2006年第07期

    大政府和小政府 这两年对改革的议论很多,主要就是围绕着“公共品”供应不足的问题。而引起议论的公共品基本就是卫生和教育这两块。去年“医改基本不成功”的判断惊世骇俗,引起了全社会的一场大讨论。我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要“强化政府责任”。这个提法是非常赞赏的。在中国的语境下,人们谈论所谓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时,一讲大政府,往往就会...

  • 历史地评价中国医疗改革

    作者:魏来 刊期:2006年第07期

    如何评价中国的医疗改革 中国的医疗改革并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失败的一塌糊涂,实际上,它至少带来两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是我们的供给能力提高了,但并不是说可给性提高了。就是说,我们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但是这种服务能够服务多少人,服务哪些人,服务到什么地方,这可能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总体水平还是提高了。第二是医疗机构微观...

  • “上医医国”与“人文医医”

    作者:廖育群 刊期:2006年第07期

    “医医”是讨论的正题 在此次论坛讨论中,听到许多人提到古语“上医医国”,并以此赞誉中医,其实并不贴切。因为“医国”者指的是政冶家,而不是治疗躯体疾患的医生。正像古人还有一句话,谓之“缘医以知政”,也只是一个类比,是说借助冶疗躯体疾患的医学道理与方法,可以知道应该如何治理人类社会的问题。例如古代医学认为脉道不通,可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