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杂志简介:《建筑与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058/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2-4909
国内刊号:11-5058/Z
全年订价:¥ 768.00
创刊时间:2004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7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9949
总被引量:8023
H指数:18
立即指数:0.0043
期刊他引率:1
  • “前世今生”的对话

    作者:金星 刊期:2009年第12期

    南京城市建设始终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风向标。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在六朝时期的梁朝,南京已经被建成了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明朝永乐年间。南京又被建造成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现代史上的民国,根据美国规划师墨菲的构想(如果不是因为战争原因耽误的话),南京完全能发展成为与华盛顿并驾齐驱的世界大都会。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文明古都,一...

  • 中国城市建设中民族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创新 南京金陵历史文化街区前世今生:一个大院与一座城市的传奇

    作者:水默 刊期:2009年第12期

    对于这样的一个文明古都,一个现代都市中仅存的一个城南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创新,全国关注不为过,全球关注亦不为过。因为南京首先是南京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这是重庆市委书记之话。

  • 一群人与一个街区的抗争

    作者:水默 刊期:2009年第12期

    一位在南捕厅一带住了数十年的学者说,我对这一带的感情是痛和爱,痛是我在这里痛苦地生活了20多年,这一带历史留给我们的传奇是唯一的安慰,现实却是这样的烦恼;爱是我能见证这一带的历史变迁,感受到恢复历史后,还我这一老城南人的荣誉。

  • 一部戏与六百年前南京

    作者:水默 刊期:2009年第12期

    世界上各街区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不可模仿性与不可复制性,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亦如此,只是自己给自己定位时复杂了些,既有历史,还得有文化。这两者并不矛盾,但很难弄到一起。

  • 一个人的传奇和两个真实的意义

    作者:水默 刊期:2009年第12期

    恢复一个街区也好,维护一个街区也罢,关键是看建设者对两个真实的把握。原来的街区肯定是原来的,它只是一堆杂乱的素材,我们要它成为一篇文章,就看你对这一堆素材的理解力的把握力。

  • “天下第一台”

    作者:王廷信 刊期:2009年第12期

    现知世界上最早的戏台是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剧场。这座剧场已因古希腊戏剧的衰落而仅余断壁残垣了。

  • 金陵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布局成建筑瑰宝

    刊期:2009年第12期

    现在普遍认为,南京民居建筑风格与苏州、扬州地区相似,似乎受苏式建筑影响。其实作为明初的首都,其基本形式早在明代初年就已确立。从现存实例就可以看出,南京民居建筑,特别是这类“九十九间半”建筑,风格较为稳定,有独特的布局和装饰特色。民国学者卢前就认为南京民居是“前明遗制”。

  • 历史街区中藏蕴着城市传奇

    刊期:2009年第12期

    与许多重要文物的发现规律相似,甘熙故居的发现也纯属偶然。1982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在全市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片古建筑群。从1986年起,南京市文物部门将南捕厅19号前后三进及西偏院的居民搬迁并修缮建成市民俗博物馆,于1992年11月对外开放。2001年开始,为抢救这座俗称“九十九间半”的巨宅,再现江南清代的民居风貌,南京市政府在此展开...

  • 金陵历史文化风尚街区是江南民居风格的代表

    刊期:2009年第12期

    金陵历史文化风尚街区内传统民居,多为清朝中晚期至解放前建造的住宅,其中有些是南京现存典型江南民居风格的代表。平面布局一般为多进穿堂式封闭庭院,少则二进,以三、四进者居多,依纵轴线布置门厅、大厅、正房,再后为楼厅或附属用房,两侧为厢房。建筑除一路(一条纵轴线)还有二路,三路或更多的组合形式,多为家族四合院住宅组团。东西...

  • 熙南里的回廊挂落花格窗

    刊期:2009年第12期

    宅门是整座建筑的脸面,中国人历来重视宅门的装饰。甘熙宅第的大门形式总体来说比较朴素。

  • 熙南里的青砖小瓦马头墙

    刊期:2009年第12期

    江南的明清建筑多为青砖小瓦马头墙,甘熙故居亦然。所谓青砖小瓦实际为当时徽派建筑的特色,此特色至今未衰。所谓马头墙实际与古代消防有关。如甘熙故居大厅后面就砌有高大的照墙,将内外宅区隔离开来,另外原先每进房屋都有高过屋脊的马头墙。有这种马头墙的建筑样式,一旦发生火灾,即可阻断火势,不使危险波及其他房屋。另外,甘熙故居内还...

  • 熙南里的照壁与门窗

    刊期:2009年第12期

    在熙南里,我们见到了几处照壁。照壁是我国建筑中常用的一种装饰小品,一般置于进入大门后迎面而见的墙面部位,相传有避邪作用,实际上能遮挡视线,在人们进宅后到里院前起缓冲作用。宅第大门前,置于街道对面部位的壁面称为影壁,如南京夫子庙的照壁、民国总统府照壁、陕西民居影壁等。正房檐廊两端山墙内壁面称厦子照壁。照壁与影壁,名称不...

  • 王侯溥侗常住熙南里

    刊期:2009年第12期

    红豆馆主爱新觉罗·溥侗,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弟,从小就酷爱昆曲与京剧,兼通琴棋书画。因是皇室宗亲,家中富有,又常接触一些当时有名的京昆著名艺人,再加本人悉心钻研,刻苦练功,遍访名师,终于达到了文武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境界。

  • 梅兰芳在这里“天女散花”

    刊期:2009年第12期

    民国定都南京后,出了名的艺人云集南京,梅兰芳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成立一个“新生社”,对明清戏剧进行改革,梅兰芳是主要成员,代表作有《空城计》、《四郎探母》、《宝莲灯》等,而“新生社”就设在南捕厅花厅内。

  • 萧平文化的核心

    作者:水默 刊期:2009年第12期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个论断经百年的争论和演绎,现已被大众所接受。萧平首先是一个书法家、画家,其次是书画史论学家、鉴定学家、收藏家。这五个“家”集于一身,就很难找到第二人,就形成了一个萧平文化现象。那么,萧平文化现象的核心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