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

航天员杂志 部级期刊

Astronaut

杂志简介:《航天员》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393/V,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航空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航空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天宇来风、专题、特别关注、航天员俱乐部、航天装备、空间站、航天史话、航天课堂、外刊拾萃、航天艺苑

主管单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主办单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国际刊号:1673-3797
国内刊号:11-5393/V
全年订价:¥ 206.4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航空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1541
总被引量:26
H指数:2
  • 志存高远,行者无疆

    作者:卞奇 刊期:2019年第03期

    踏入茫茫星空去探索未知,成为宇宙的行者。激动人心的旅程开始之前,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在地球上进化数百万年的生命,在长期的深空生活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保障深空探索者健康、高效、安全工作?这些困惑,我们必须通过一步步的航天医学实验去做好风险评估。

  • 中巴签署载人航天合作框架协定

    刊期:2019年第03期

    据中国载人航天官网2019年4月28日报道,2019年4月2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与巴基斯坦空间与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主席阿梅尔·纳迪姆在北京举行会谈,并代表双方机构签署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巴基斯坦空间与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关于载人航天飞行活动的合作协定》(以下简称《合作协定》),标志着中巴双方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合作开启...

  • 载人航天的点睛之笔--人因工程

    作者:陈善广 刊期:2019年第03期

    载人航天任务涉及航天器、测控通信、发射回收等多个方面,特另惺由于航天员的参与使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对人的安全性和操作的可靠性要求更高,载人航天任务中航天员乘组、航天器以及空间环境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机环系统。航天员是载人航天任务的主体,其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是任务成败的关键。

  • 服务、保障、合作:未来深空探索活动中的人机关系

    作者:周前祥 刊期:2019年第03期

    1961年4月12日是世界载人航天史永远记住的日子。这一天,运载着人类第一名航天员尤里·加加林的东方一号(Vostok I)飞船于当地时间早上6点07分在原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发射升空,成功进入近地轨道。

  • 深空探索剑指何方?

    作者:张永君 刊期:2019年第03期

    载人/无人太空探索可以寻找关于宇宙和生命起源等问题的答案,拓展人类的认知范围。太空探索还为社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益处,主要体现在创新驱动和经济增长、知识获取、国际合作、文化与灵感等几个方面。

  • 航天员出席2019“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

    作者:杨若凡(整理) 刊期:2019年第03期

    4月24日,我们迎来了第四个“中国航天日”。今年航天日的主题是:“逐梦航天,合作共赢”,全国各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活动。航天员的积极参与同样成为本次航天日的亮点。

  • 跃跃欲试的新兴航天国家

    作者:钱航; 刘晓岗 刊期:2019年第03期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于2019年2月21日晚8时45分(北京时间22日上午9时45分)将以色列“创世纪”号月球探测器送入太空。但遗憾的是,4月11日,探月器未能成功软着陆,因为引擎问题坠毁在月球表面。以色列虽然首次探月梦碎,但赢得了世界性的关注。

  • 唐纳德·彼得森航天飞机太空行走第一人

    作者:杨孝文 刊期:2019年第03期

    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首次太空飞行任务,也是历史上第六次航天飞机任务中,彼得森迈出航天飞机气闸舱,完成了首次航天飞机出舱活动,也有可能正是他,将美国空军机密的载人轨道实验室(MOL)送入了太空。

  • 阿波罗7号航天号沃尔特·坎宁安

    作者:Elizabeth; Howell; 张京(编译) 刊期:2019年第03期

    提沃尔特·坎宁安(Walter Cunningham),你一定不会陌生。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4号发射台发射升空,坎宁安正是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之一。

  • 仰望星空退役航天员梅·杰米森的太空情怀

    作者:梅芃康(编译) 刊期:2019年第03期

    退役航天员梅·杰米森和SETI计划的科学家吉尔·塔特以及《星际迷航:下一代》的主演勒瓦·伯硕共同发起了一项名为“仰望星空”的新运动,活动参与者可以通过Skyfie分享他们在世界各地拍摄的天空图片。

  • 听奥夫奇宁讲述太空出舱的细节

    作者:杨敬荣(编译); 武艳萍(编译) 刊期:2019年第03期

    2018年8月16日夜里,俄罗斯航天员奥列格·阿尔捷米耶夫和谢尔盖·普罗科皮耶夫圆满完成了国际空间站(ISS)俄罗斯舱段计划的太空行走。这次舱外活动持续了7小时46分钟,航天员们拆除了2017年安装的存放微生物实验箱的面板,安装了监测环境的科学设备“伊卡鲁斯”,还释放了一颗微卫星。

  • “X射线领域的哈勃”--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发射20周年

    作者:本·埃文斯; 刘梦渝(编译) 刊期:2019年第03期

    为了对宇宙天体进行全波段、全方位观测,以全面了解宇宙、星系以及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美国提出了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美国提出了大天文台计划。“钱德射X线天文台”作为大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观测宇宙高能区域辐射的X射线,从而捕捉超新星爆发的遗迹,发现未知天体,并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变。

  • 贝皮·科伦布--世界第二个水星探测器

    作者:庞之浩 刊期:2019年第03期

    经过多年推迟,北京时间2018年10月20日09:45,欧洲阿里安-5火箭终于成功发射了贝皮·科伦布水星探测器(Bepi Colombo,曾发现了水星存在轨道共振现象,并为水手10号探测器计算和设计了一种经过金星的引力弹弓减速的方式来探测水星的方案)。

  • 2018年国际空间站科学活动亮点回顾

    作者:武艳萍(编译) 刊期:2019年第03期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最大的在轨运行实验平台。2018年,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参与完成了100多项新的科学研究,在技术开发与验证、人体研究、教育活动与推广、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物理科学及地球与空间科学等领域继续开展了持续的研究,推动着未来月球和火星任务的发展。下面让我们来回顾2018年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些亮点的科学试验。

  • 从东方1号到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航天医学发展征程

    作者:王永生; 崔桂玲 刊期:2019年第03期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对现代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次里程碑式的太空之旅向世界回答了一个重要问题:人,究竟能否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