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9 18:27:35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第1篇

高技术是对一般传统技术而言的新兴尖端技术。以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导的产业,叫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步伐的需要。

据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2月29日举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授牌仪式,西安跻身国家6大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这充分彰显了西安的综合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是推动西安又好又快发展社会经济、带动大西北、实现东西互动的良好契机。

四大开发区(基地)成高技术产业聚集地

西安市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4个部级的开发区(基地),这4大高技术产业聚集区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90%,是西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其中,西安高新区的综合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并于2006年6月,被国家列为重点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六个国家高新区之一。

西安高新区已完成35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截至2007年底,累计注册企业达到10734家,初步形成了包括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通信设备等为骨架的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西安市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和我国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2007年,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园区外向度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创二次创业五年来最高增速,连续五年实现了30%以上增幅。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益逐步显现,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435亿元,同比增长34%。

其次,西安经开区的生产总值也位居西部经开区第一位。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企业2500多家,引进工业项目450项。三菱、日立、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及陕重汽、贵航、西航莱特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住,促进了区内高技术产业发展。

商用汽车产业成就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第一个产销超百亿的龙头企业――陕汽集团。西门子、日立、ABB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以及西电集团、山西永济电机等企业,构成了经开区电力电子产业的骨干,启源机电、西玛电机等项目也相继建成投产。从2003年开始,西安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在40%的增长态势。商务部的2006年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西安经开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等3项指标在西部13个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一。

此外,西安阎良航空基地向着打造一流航空高技术聚集地的目标迈进。该基地是我国第一个以发展航空高技术产业为特色的部级产业基地。航空城西安阎良被称为“中国的西雅图”,阎良航空产业基地位居中国航空工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充分整合西安、陕西甚至是全国的航空资源,正在成为我国航空高技术产业的聚集地。

截至目前,西安阎良航空基地已注册航空企业115家,其中外资企业15家,内资企业100家。在发展航空高技术产业中,已经成立了3家整机制造企业、11家航空新材料企业、6家航空电子企业和60余家航空零部件企业。航空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了以航空高技术研发、整机制造及航空装备生产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一个以航空产业为特色、产业链完整、优势突出的航空专业园区正在形成。

还有,西安民用航天基地也站在了高技术产业的最前沿。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由陕西省、西安市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合作成立,是西安市最年轻的部级产业基地。

依托西安现有的航天科技资源优势,西安航天基地科学规划,按照与既有园区错位发展的思路,航天基地重点发展以航天运载动力和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移植推广为主导的民用航天产业。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航天器的需求、重大航天工程的启动,航天高技术的先导作用在基地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正在显现。目前西安航天基地筛选储备了40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航天科技产业项目,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正在成为我国民用航天产业聚集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五大高技术产业 成为重点领域

航空产业:航空产业是西安市的特色支柱产业,西安航空产业以干线飞机为长线,以支线飞机为中线,以通用飞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整机制造主导产业。以大型飞机为产业发展重点,承担大型运输机设计、总装、大部件制造、零部件加工、试飞鉴定等主导工作。以支线飞机为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推进ARJ21支线飞机和涡桨支线系列飞机的设计、研制和生产。通过自主创新,推进通用飞机的研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适用性强的通用飞机项目。

航天产业:西安航天主导产业围绕国家航天战略,以航天运载动力发展为核心,实现航天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研发生产满足国家航天战略需要的航天产品。

信息产业:西安高新区共有电子信息企业800多家,已形成以大唐电信、海天天线、彩虹资讯、爱尔、英飞凌等龙头企业为核心,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第2篇

关键词:优化理论与技术;航空制造领域;应用

所谓优化,是指运用最有效的科学知识和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之对优化模型的解读,进而得出最合理的方案。目前,优化理论与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航空领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航空制造企业当中,优化理论技术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内容,并且为促进航天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优化理论与技术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

(一)在制造前期的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企业,它将许多尖端的高新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技术。这种新型的生产技术中包含了电子学、信息学、机械化、管理学、生物学等等多种高新技术,因而具有极其复杂的特点,仅凭人脑或是现有的技术难以保证航空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基于这一要求,引进了一种优化理论与技术。这种优化理论与技术在航空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在产品设计、加工和装配、管理等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航空制造企业生产前期,优化理论与技术能够为产品设计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尤其表现在设计产品的规格、功能等方面。优化理论与技术能够充分结合产品生产的总要求,并按照这一要求,帮助设计人员找到最合理的设计要求,对产品的各个功能、结构、规格都进行细化和分解,并将这些细腻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组合,为设计人员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真正实现生产前期对产品设计的优化。

(二)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对航空制造企业来说,他们进行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想要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就要从所生产的产品入手,主要包括产品的质量、成本以及生产工期三个方面。在生产前期,优化理论与技术能够有效的为这三个方面提供数据分析和预测,那么,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优化理论与技术又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呢?

在航空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优化理论与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产品生产的管理和控制上,包括对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以及生产的工期等方面。优化理论与技术能够对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工期进行有效的控制,生产人员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并且严格按照优化理论与技术提供的数据参考进行生产和制造,进而生产出科技水平和质量含量非常高的航空产品。另外,优化理论与技术还能够对产品生产的成本和所需要的时间进行准确的估计,这不仅能够为航空制造企业提供有效的成本和工期控制,同时还能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和工期消耗,为航空制造企业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二、优化理论与技术作用下的航空制造领域前景

近些年来,世界航空领域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我国的航空市场竞争力也朝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发展,那么如何在这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就成了各航空企业急于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为航空制造企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传统的航空制造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航空领域发展需求,这就需要航空制造企业在进行生产制造时充分的运用优化理论与技术,并在优化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之下,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短工期的航空产品,不断提高航空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航空制造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已经经历了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在这五十几年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是在研发高科技高质量的航空产品、批量生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改进和提高。同时,与发达国家的航空事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满足航空产品的发展需求,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脚步,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必须充分的运用好优化理论与技术,并且在优化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下不断生产出性能更佳、质量更优、成本更低、工期更短、可靠性更强的航空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航空制造企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一个新的台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优化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之下,我国的航空制造企业将会稳步前进,立足中国航空市场,进而向世界航空市场进军。

总结:

优化理论与技术将传统的只进行部分环节优化的系统,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进而使系统达到了整体的优化,这使其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发展的速度也存在越来越快的趋势。并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优化理论与技术还会在航空制造领域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作者单位: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

参考文献:

[1]李福娟,王鲁平,刘仲英.优化理论与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05).

[2]黄文强.优化理论在航空收益管理若干问题的应用研究[D].中山大学:应用数学,2006.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第3篇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曾经与其他国家的古代文明一起,共同孕育了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虽然随后的中华大地经历了多年战火的洗礼,但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重新建起了如今完整的航空航天工业体系,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技术密集、基础雄厚的支柱型产业,。

本世纪随着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爆发式发展时期,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布局显得愈发重要和急迫,而目前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在知识产权战略国际化布局的道路上最直接面对的两大竞争对手也恰恰是我们强劲的老对手,美国、欧盟。

从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发明了人类第一架飞机开始,美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已经经过了上百年的坚实的发展历程,其积淀之雄厚远非其他国家可比,而欧洲凭借雄厚的现代工业基础,紧随美国的步伐同样在世界航空航天技术专利布局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时间截至到2010年底,根据汤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Thomson Reuters,下称汤森路透)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事业部的第二份年度报告《2010年创新报告》。报告以航空航天、汽车、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石油化工、半导体、化妆品、计算机及设备等12个重要技术领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述技术领域在2010年的全球专利活动。分析表明,航空航天领域专利活动量井喷,从2009年到2010年,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利活动量增加了25%,是12个领域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其中,航空器和卫星技术子领域的专利活动量增加了108%。欧洲和北美地区是世界航空航天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受理专利申请量超过了总量的2/3。通过对世界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专利的计量分析不难发现,在世界航空航天领域,欧盟和美国在专利总体数量、质量和核心技术方面布局方面一直都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日本企业由于其在电子领域的强势地位,在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也占据一定份额。由于航空航天科学领域的开发进步涉及的领域多,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研究开发比一般民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因此相对于别的领域来说,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申请专利保护的比例要高得多,专利所有国对其所拥有专利的保密和垄断性更强。

让我们将时间回溯到2016年5月11日,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了《2016全球创新报告》,对2015年全年全球创新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显示航空航天领域,仍然是增长最为显著的领域,实现了高达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可喜可贺的是,其中中国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成功在世界航空航天领域打出了一片天地。

我国航空航天发展至今,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从无到有,目前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航空航天工业体系,在世界航空航天领域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墨子号”的升空,标志着中国已拥有了量子卫星通信的核心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跨越。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与美国、欧盟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完整的航空航天领域科研、设计和生产制造体系,基本上具备了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条件,今后的发展应该全面掌握航空航天领域专利技术、追踪重大、核心技术的发展,突破欧美对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专利技术封锁,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加强专利保护,提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如果从航空行业的井喷与其他行业的对比不难看出,中国确实在航空航天核心专利上申请数量不能够与早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但这和航空航天核心专利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如飞机的流线型气动外形很难做出突破性的改变,同时常规发动机和电控系统的组合模式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并不容易在国际统一标准顺利执行的情况下进行很大的变革性创新,这也正是这一领域专利壁垒严重的现状之一。

笔者作为本领域一线审查员通过对大量专利的检索研究分析将航空航天类领域的申请归纳为以下4大类:

1、飞行器工作环境相关:地球的大气层从地面向上依次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大气层外为空间环境,指真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等离子和微流星体等所形成的飞行环境。不同的飞行器对应不同的飞行空间,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因而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空间飞行器处于地球磁场之外,因此容易受到太阳风等因素的影响。

2、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相关:动力系统为飞行器提供动力,推动飞行器前进,由发动机、推进剂或燃料系统以及保证发动机正常有效工作所需的导管、仪表等装置组成。飞行器的发动机可分为活塞式、喷气式、火箭和组合发动机,以及非常规发动机五类。

3、飞行器结构相关:飞行器结构是飞行器各受力部件和支撑构件的总称。对飞行器结构的一般要求通常从空气动力学、重量、使用维护、工艺和经济性,材料等方面进行论述,即结构应满足飞行性能所要求的气动外形和表面质量,在满足强度、刚度和寿命的条件下重量尽量轻,结构便于检查、维护和修理,易于运输、储存和保管,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要求工艺简单、制造方便、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材料的比强度大、比刚度大等。

4、飞行器机载设备相关:机载设备是各种测量传感器、显示仪表和显示器、导航系统、雷达系统、通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电源电气系统等设备和系统的总称。用于帮助飞行员安全、及时、可靠、精确地操纵飞行器,保障各项飞行任务和技战术性能的实现。

其中以第3类飞行器结构相关的申请最多,其次为第4类飞行器机载设备相关和第2类动力系统。

此外,通过近百篇国内外最新对比文件技术成果的检索浏览,得出以下结果。

1、航空领域材料类申请呈现增多趋势,革命性的发明,如新的气动外形设计类专利极少,且新的申请呈现经验化、模块化。

2、航空领域重要的核心专利主要分成波音Boeing和空客Airbus两大阵营,这和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成正比,他们各自旗下的零配件厂商专利互有交叉,但仍然主要围绕自身的机型进行改进,波音围绕最新的787型号的相关专利最多,其发展方向个人认为是轻量化、节能、高智能、高操控性。而空客围绕其最新的A380有较多的专利申请,其发展方向大致可以归纳为超大载客量、超大航程、节油、舒适性。两大阵营各有各自的优点,目前仅仅通过专利分析还难以判别高下。

3、航空领域与成熟的大型客机生产商相比,民间发明家的专利申请呈现跳跃式思维,并不具有高度的专业性,经常会出现实用性的局限,无法实现的异想天开类申请较多(如橡皮筋弹射战斗机等),造成公开不充分类案例较多,但整体处于向上发展的状态。

4、我国航空领域与国外同时期发展阶段(莱特兄弟之后的100年左右)的专利相比较,国内申请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附图的专业性,意图描述的精确性,国外同时期专利数量呈现井喷式,有大量革命性的专利申请,国内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很多申请属于知识层级不够所造成的无用申请,即国外百年前已有相关申请,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5、航天领域与航空领域呈现截然相反的状态,航天领域由于中国起步较早,专利数量上并无落后,且由于保密性的原因,国外申请较少涉及。

6、航天领域目前围绕神舟系列飞船以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申请较多,且以高校申请为主,研究所同样有大量高质量的申请。

总之,航空航天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力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推进技术和制造工艺等技术的综合体现。进入21世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继续保持高科技的重要地位,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学科融合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相关的专利申请也重新呈现出了井喷式,且由于现在地面汽车类的科技创新已经接近顶峰,大量的小公司和民间发明家开始投身航空航天业,各种新奇的创意将会层出不穷,相信我国会在这一领域奋起直追,创造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第4篇

关键词:通用航空 数据包络分析 运营效率

一、引言

通用航空是“定期航班和用于取酬的或租用合同下进行的不定期航空运输以外的任何民用航空活动”。 近些年,我国通用航空企业数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截至2009年底,我国通用航空注册企业共有103家。通用航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资金短缺、机队规模小及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通用航空企业入手,根据2009年中国民用航空局通用航空处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析通用航空企业的运营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二、模型和样本

(一)DEA方法和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在绩效分析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包络线代替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应用帕累托最优原理,通过数学规划来确定经济上的最优点。

(二)样本和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1、样本的选择

根据数据的完整性和经营情况,从103家通用航空注册企业中选取29家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为2009年中国民用航空局通用航空处。

2、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通用航空运营业实际情况,把固定资产、人力(员工人数)及航空器注册数量等三项作为投入项,营运收入及飞行总时间两项确定为产出项。

三、通用航空企业经营效率的测度结果

本文主要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通用航空企业所在民航地区管理局划分为华北、西北、中南、东北、华东、西南及新疆七个区域。使用的分析软件为DEAP 2.1。

(一)技术效率的测度

技术效率,从产出角度来说是指在固定生产技术及投入的条件下,厂商可以扩大产出的能力;从投入方面来说则是指在固定生产技术及产出的条件下,厂商可以减少投入的能力。当技术效率值等于1时,表示通用航空企业在所研究的样本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即这些企业与其他样本企业相比,可以以较少投入获得相同的产出。表1给出了2009年我国通用航空企业的技术效率值及排名情况。

2009年我国通用航空企业的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617,表明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不理想,有资源浪费的现象。技术效率值为1的通用航空企业共6家,分别是华北地区的中信通航、中南地区的湖南衡阳通航、东北地区的齐齐哈尔鹤翔通航、西南地区的四川奥林及华东地区的山东九天飞院、浙江东华两个企业。西北、新疆地区无技术效率值为1的通用航空企业。华东地区的通用航空企业整体的技术效率较高,这与其航空器的先进性、注重人员和无形资产的投入等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技术效率反映着通用航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的通用航空企业在业务质量方面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疆、西南、西北的通用航空企业无论从公司数量上和质量上与华东地区相比都表现出一定的差距;华北、中南、东北地区的通用航空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是技术效率整体偏低的问题显著,应积极探索提高效率的方法,如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人员技术水平等。

(二)规模效率的测度

规模效率是指通用航空企业的规模大小是否处于一个最合适的规模状态。所以当规模效率等于1时,通用航空企业具有规模效应,表明投入产出规模合适,成本最低;当规模效率小于1时,通用航空企业存在规模效应递增和递减两种情况。表1给出了2009年我国通用航空企业规模效率值、规模效率判定及排名情况。

2009年我国通用航空企业的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784,虽然高于技术效率值,但是仍表现出规模效率不高,通用航空运营业没有达到成熟稳定的阶段。规模效率值均为1的通用航空企业有:中信通航、山西三晋通航、湖南衡阳通航、齐齐哈尔鹤翔通航、山东九天飞院、浙江东华及四川奥林等7家,占29家通用航空企业样本的24.1%,表现出我国目前通用航空运营业各企业规模偏小、规模效应不足。在各个地区方面,与技术效率相同,华东地区通用航空企业相比其它地区具有较高的规模效率。

另外,在29家企业中,只有2家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除去7家规模有效的企业,共有20家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占样本的69.0%,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企业应该加大规模,发挥规模效应。

对通用航空企业的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综合研究,总体来看规模效率普遍优于技术效率,可以得出我国通用航空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009年既是技术有效又是规模有效的通用航空企业有中信通航、湖南衡阳通航、齐齐哈尔鹤翔通航、四川奥林、山东九天飞院及浙江东华等6家;规模有效而非技术有效的通用航空企业有1家,为山西三晋通航;其它通用航空企业既非规模有效也非技术有效。

四、结论与建议

2009年我国通用航空企业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整体上均处于较低水平,并且规模效率普遍优于技术效率,通用航空企业的纯技术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由规模效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企业应该加大规模,发挥规模效应。从区域上来看,华东地区通用航空企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要优于其它地区;华北、中南、东北地区的通用航空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是技术效率整体偏低的问题显著,需引起注意。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在通用航空日趋良好的发展环境及当前发展机遇下,通用航空企业的经营效率应有大幅度的提升。通用航空企业在发展上要尽力提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从而促进整个通用航空运营业及通用航空的发展。一是充分利用各项投资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企业规模效率,发挥规模效应。二是积极引进通用航空先进作业技术,推进技术进步。三是完善通用航空企业管理制度,进行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①李永来. 市场化改革与电力行业效率:基于DEA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9(1):59―64

②史勇胜,王霞,耿建华.通用航空运营与管理[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③吴丽丽.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高等院校规模有效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6

④常亚青,宋来.中国企业相对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1):3-12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第5篇

“东风航天城”的由来有军工单位的特色。20世纪60年代时,发射基地与北京三个总部的有线电话长途通信的秘密代号为“东风”,所以基地一直沿用了“东风基地”塞一名称。

1992年8月11日,当时的国家主席在视察基地时题写了“东风航天城”,从此人们就正式把这里叫东风航天城。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位于酒泉市东北210公里处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由于地处荒凉,最接近的城市是甘肃省的酒泉市而得名。该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每年约有300天可以进行发射试验。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经成为单独的军事。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拥有完整、可靠的发射设施,能发射较大倾角的中、低轨道卫星。中心自1958年创建以来,曾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过骄人的十个第一:

1970年4月21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起:

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空;

1980年5月18日,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在这里飞向太平洋预定领空;

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将三颗卫星送上太空;

随后还有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第一艘载人飞船,都从这里顺利升空……

北京航天城是世界三大航天员中心之一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所在地。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所在地。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1996年3月成立,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指挥调度、飞行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心,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神经中枢”,是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承担绕月探测卫星飞行控制和长期管理任务,还承担着中国卫星发射的指挥保障任务,是中国对外测控服务的一个窗口。

这里已建成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三个具有透明控制能力、可视化测控支持能力、高精度实时定轨能力、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自动化计划生成能力和清晰图像传输能力的现代化飞控中心。

2005年9月,上海闵行莘庄工业区开工打造航天城。

这个新建的航天城,总投资约为13亿元,占地112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包括航天科技研发中心、航天科普园、航天产业基地三大主体,是集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入飞船、防空武器的研发、试制、试验于一体的航天产研基地。

上海航天城包括动力区、电子区、协作区等功能区域,以及五个专业研究所,将发挥其产业和专业的整合功能,从而提升我国航天的总体研发能力和水平。

与其他一些航天城相比,在上海诞生的航天城,功能不再单一,凸显综合研发能力。国家航天部门对上海航天城的定位是把它作为国内航天器生产、制造、研发的一个重要基地来建设。

上海航天在整个中国航天事业中,扮演着比较特殊的角色,承担了重要的研究任务。由于涵盖了我国航天事业应用卫星、运载火箭、载人飞船、防空武器等四大领域,因此可以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浓缩版。

航天城中的航天科普园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航天博物馆,藏品覆盖中国航天半个多世纪以来重要发明的实物。

参观者可以亲眼目睹“东方红一号”、“风云”系列卫星、载人飞船和月球车等在内的精彩展品,科普园中还将建设神舟发射塔、欧洲阿里安火箭、美国航天飞机、俄罗斯空间站等大型模型,成为我国知名的航天科普和国防教育基地。

成立于1961年的上海航天局,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骨干。

作为我国应用卫星的主要研制单位之一,历年来成功研制了长空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风云一号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等,其中风云系列卫星被世界气象组织列为业务应用卫星:其运载火箭的研制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风暴一号、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A和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等,都是由上海航天局抓总研制的。

在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迄今为止的87次发射中,上海航天局研制或参与研制的运载火箭共进行了31次发射,取得了“发发成功”的佳绩,被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誉为“优质运载火箭”。

在我国“神舟”号飞船的多年研制中,上海航天局承担了关键分系统和设备的研制生产任务,在我国载人航天的二期工程中,上海航天人还将承担“太空之吻’,_―航天器交会对接这一重要技术的研制任务,目前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不少关键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

2007年9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和航天主题公园落户文昌:

2008年8月,总投资70亿元的航天主题公园正式签约开始操作;

2009年9月14日,总投资50亿元的航天发射场项目开始动工建设,预计于2013年建成。

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将形成年发射火箭10至12枚的能力;投入使用后,将主要承担中国新一代大型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外各种轨道卫星发射的要求。将为中国运载火箭更多地参与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对优化和完善中国航天发射场布局,促进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巩固中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海南文昌建航天发射基地主要有两个方面考虑:

其一,解决大型运载火箭的运输问题,通过海运,无论是吨位还是大小上,都可以放大要求;

其二,海南省是我国最南端的省份,纬度低,当然,发射基地建在南沙群岛上更好,可是,建设成本高,目前尚不具备实力。同时,我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便于海路运输。

在吸引人才方面,文昌与我国以前建成的3个航天发射场有很多不同点。以前所建的发射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交通十分不便,运送物质也极为不便,条件相对比较艰苦一些。而海南不仅椰风海韵风景优美,碧海蓝天气候宜人,而且海南是健康长寿岛。“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

2006年7月2日。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共同建设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协议,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宣告成立。

2008年4月8日,由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的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在西安隆重揭牌,基地规划面积为23.04平方公里,预留35.5平方公里的远期发展规划空间。

国家发改委对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

产业基地的定位是:围绕国家中长期航天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以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为主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促进航天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带动航天信息技术、新型材料、先进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发展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推动我国民用航天产业规模化发展。

建设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对发展我国民用航天产业是革命性和变革性的历史事件,对实现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安航天城位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航天城汇集特色主题公园、集中式主题商业、高科技生态居住为一体,从航天主题出发,打造航天特色文化,在集群化、特色化、市场化、生态化等方面树立航天品牌,为航天产业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与补充,将航天科技应用在建筑中,将航天主题精神贯注在建设中,提升航天产业基地的品质形象,树立航天产业基地的宜居标杆。

2005年4月1日,中国航天烟台科技园在莱山区奠基开工,园区占地15公顷,航天烟台科技园作为中国航天五一三所的研发、产业拓展基地,被列为我国卫星飞船技术发展重点投资的项目之一。

园区内主体建筑包括一幢16层的航天烟台科技研发中心大楼,完成“航天技术”的研发与孵化;一所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大型航天科技展馆,将全面展示我国航天科技的伟大成就,集航天科普、航天体验为一体,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中国航天“五一三”所1987年落户烟台,圆满完成了我国多项卫星和“神舟”号系列飞船等相关设备的研制任务,也因此把烟台市与祖国的“飞天工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备受瞩目的“兰州航天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第510所“科研总部建设项目”于2009年3月在兰州高新区破土动工。

兰州航天科技园区纳入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的战略构想。新区选址在兰州高新区雁滩核心区,规划面积83亩,一期投资规模为3.8亿元至4.2亿元。

园区主楼综合科研大楼高17层,面积为32000平方米,两座配楼分别为8000平方米的载人航天工程实验楼和8000平方米的探月工程楼(确保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二、三期)。

510所成立至今已有47年,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之一。它是我国真空科学技术牵头单位,在国际真空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同时还是一家应用基础学科技术研究能力突出,综合实力较强的创新型航天工程研究所。

目前,该所已建成“真空低温技术与物理”和“表面工程技术”两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工委真空计量一级站、国家低温容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性权威研究机构也设置在所内。

天津航天城项目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在天津滨海新区投资建设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坐落于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规模15万平方米。

天津航天城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天津产业化基地,由火箭研制生产区、航天技术应用区和辅助配套区三部分组成,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米,其中火箭研制生产区为50万平米,分两期开工建设。

截至2009年底,火箭研制生产区一期工程规划建设的20万平米中,已有116000平米厂房具备设备安装条件,部分车间已经开工生产;剩余八万多平米亦将在年内完成主体施工。

按照规划,一期工程建成后,将基本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需要和部分军民项目的生产需要。后续建设将结合新一代运载火箭新的发展需要陆续展开。

天津基地是一个集零部件生产、部组件装配、总装测试、试验为一体的功能完整、配套体系完善、代表中国航天最高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新的航天城。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第6篇

2010年9月,在中关村科学城首批启动建设项目签约大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北京市政府签署了共建“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协议。时至今日,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

“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要重点打造‘导航与位置服务’和‘通用航空’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北京北航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介绍,北航将充分发挥“空天信”融合的学科特色,瞄准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战略需求,在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内与科研院所、企业共建产业联盟、联合研究中心,开展高技术研究。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体系。

然而,作为新探索领域。航空航天创新园的建设亦颇多波折。但北航在建设过程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在探索中前行,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了骄人成绩。

合作共建如火如荼

李军介绍,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依托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建设。一期的柏彦大厦、世宁大厦和唯实大厦已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二期建设包括北航南区科技楼(规划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和北航北区科技楼(规划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两部分,将在5年内分步建设完毕。

目前二期建设项目之一“北航南区科技楼”已于2011年11月20日开工。计划于2014年底竣工。北航南区科技楼建筑总体规模约为22,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4层。总建筑面积约16.6万平方米,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建筑高度99米。容积率达3.5,充分体现了盘活存量资源、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

目前,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区内企业已达230余家。年总产值超过60亿元,并已有众多知名公司表达了强烈的入驻意向,其中包括合众思壮、国智恒、佳讯飞鸿、北京通航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

随着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建设的推进,进入园区的项目进展也十分迅速。

李军介绍。北航已与中国工程院签约承建“中国航空发展战略研究院”。该研究院将为工程院发挥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作用提供支撑服务,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战略和阶段性规划。

同时。北航也与合众思壮等11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关村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在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内打造“导航位置服务产业园”,形成产业集聚。与中航工业、民航系统等10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将引领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中石化、晋煤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航空替代燃料产业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也将致力于支撑我国航空替代燃料领域的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此外,北航与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北航一合众思壮卫星导航研究院”;与航天科技控股等单位合作,申报并获批建设“通用航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成果加速产业化

“依托北航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科技成果。联合行业内优势企业,我们还在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内积极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李军介绍,依托北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关键技术。北航与园区内民航天宇公司、民航数据中心等企业共同进行“空地协同的通用航空飞行监视平台项目”产业化。

基于北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技术的基础上,北航与园区内的中航捷锐公司在部级战略核心技术层面。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开发和生产出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三轴一体光纤陀螺产品。提升了国家科技实力。

北航与中航重机等企业共同组建的“中航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实施“大型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型技术”产业化。该项目技术属目前国际热点研究项目,起点高,前景广,将极大推动航空武器装备领域新一代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并对相关应用领域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北航与北汽集团共同组建的“北京通用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航空发动机、通用航空电子设备、通用飞机的产业化,以通用航空产品为核心,打造从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以及通用飞机运营服务的通用航空产业链。将成为承载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的北京通用航空旗舰型企业。

“未来5年内北航南区科技楼和北区科技楼的相继交付使用,一个以‘导航与位置服务’和‘通用航空’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将会迅速形成。”李军表示。届时园区企业将超过500家。年产值预计可达300亿元。

改革如何做到位

事实上,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的建设。是北航科技园改革探索的举措之一。但如何保证将改革做到位,北航亦是苦恼之一。

“前几年,大学科技园很艰难,产学研合作受制于体制,爹不亲娘不爱,靠着做物业做服务。挣房租过日子。”回忆起多年大学科技园从业经历,李军至今还感到有些无奈。尽管他对于这种介于政府、大学和企业三者之间的角色感到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大学科技园边缘化的身份却感到郁闷。

像他这样的大学科技园管理者。聚在一起曾戏谑地称自己是“第三类人”。大学的责任依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而高校产业又是社会服务中最边缘化的。

截至2011年底,北航科技园内依托北航科技成果创办的企业达53家。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并不如何显著。但是大学科技园在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却不容忽视。2011年。北航科技园200多家企业的总收入为60多亿元,3年后,这个数字将超过300亿元。

一些大学科技园,使大学“名利双收”。前不久。科技部、教育部对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绩效评价,评出A类大学科技园17家,北航科技园位居其中。

这个成绩主要得益于北航的科技体制改革。2010年,北航进行了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撤销原科技研发处。成立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大学科技园两块牌子、一个实体。共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立了从项目的筛选、中试、孵化到公司化运作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通过采用研发专职化、管理职业化手段,理顺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

高校相比其他科研机构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校园内众多学科进行优化组合。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科技创新的优势。因此高校在交叉学科的研究上具有优势。大学科技园则在交叉学科上寻找研究方向,这样。将可能促成新兴产业的诞生。而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正是《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大学科技园明确提出的任务。

北京智明星通科技有限公司是北航科技园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该公司创始人唐彬森为北航2008届硕士毕业生。在北航科技园种子基金的支持下,唐彬森与4个本科同学成立公司。经过4年的发展。智明星通已成为产值过亿元、全球拥有4个子公司、员工近400人的社交游戏以及互联网产品发行商,目前位居全球第五、亚洲第一。目标是成为互联网领域的“中国华为”。

李军认为。大学科技园未来的发展,除了深化成果转化和项目服务。深化服务同样重要。如今,“孵化+创投”的模式已经为大学科技园所普遍认同。因此。北航科技园希望未来能够成立真正的创投基金,加强对优秀项目的早期支持。

探寻大学科技园赢利点

1999年,北航大学科技园的重要主体——北航天汇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几乎与此同时。一场关于孵化器是否应该盈利的争论空前激烈。

“当时我们的观点比较鲜明,孵化器能盈利,做好以后是能够赚大钱的。”李军说。当时,北航天汇孵化器就开始探索如何对企业做深层服务。并尝试引进创业投资。“之后我们的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个思路没变。”

在全国孵化器中,北航天汇孵化器是少有的不收房租的孵化器,这使得它不得不在企业增值服务上下功夫。

“我们发现,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然而这些创新型企业建立之初往往是以技术为先导,在融资、管理、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能力都较弱。这些缺陷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李军说。由此,北航天汇孵化器也发现了提供增值服务的空间——帮助企业申请政策性融资,通过项目申报。帮助企业强化管理。

在为企业提供项目申报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增值服务点。许多在孵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很弱。他们大多把相关业务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做。但会计师事务所擅长的往往是商务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对高科技企业的财务操作并不是很规范。这导致企业申报项目的难度加大。李军觉得有必要帮助企业把财务能力加强。现在。北航科技园财务部三四个人管理了将近30家在孵企业的财务。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第7篇

航天模型是模仿各种航天器设计、制作的可发射升空的模型航天器。我国航天模型运动则是伴随着航天事业发展而兴起的一项科技体育运动。1994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标志着中国航天模型运动正式启动。到2014年,我国航天模型运动已迎来第20个年头。20年来,我国航天模型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产品研发到生产管理、从项目推广到行业管理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国模式”,为国家争得了许多荣誉。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参与航天模型运动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

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模型火箭(属于航天模型的一类)首先在美国和前捷克斯洛伐克兴起。50年代,模型火箭逐步标准化、系列化、商品化,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普及。1957年,美国出现了模型火箭套材及其专用的模型火箭发动机,并且成立了国家火箭技术学会(NA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ocketry),负责模型火箭技术的交流和管理。同期,东欧各国,如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和波兰等也大力发展模型火箭运动。1959年,国际航空联合会(FAI)审议并通过国际模型火箭竞赛规则(1984年后执行《FAI 运动规则,4d部分,航天模型》)。从此,模型火箭运动正式列入国际航联所属的国际性比赛项目。

我国作为火箭的故乡,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曾试图开展模型火箭运动,并组织有关力量对模型火箭技术进行过探讨和初步研究,但因模型火箭发动机的安全问题未能解决,致使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受阻。

1992年,原航空航天部四院四十一所研发的模型火箭发动机项目通过技术鉴定,并取得西安市公安局颁发的生产销售许可证。从此,我国有了自己的航天模型品牌――“四凯”。1994年6 月,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题词――“欲上九天揽月,先玩模型火箭”,发出了在我国开展群众性航天模型运动的号召。同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第十届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获得一枚银牌及团体第8名。随后的历届国际航天模型大赛上,我国运动夺得过多枚金银铜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为在国内大规模普及航天模型运动,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器材供应渠道、举办骨干培训班、制定比赛规则,还陆续在相关的体育赛事中增设航天模型项目,在部分城市试办基层活动和中小型比赛等,为更广泛地开展航天模型运动创造了条件。2000年5月,第一届全国体育大会航空模型比赛航天项目竞赛暨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开赛, 2000年8月,首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天模型专项比赛开赛,标志着我国航天模型运动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目前,航天模型运动已在国内大部分城市开展,部级赛事包括一年一度的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和全国体育大会等。为配合这些赛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有相应的层层选拔赛,每年参与人数都超过百万人次。特别是近几年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及大学生力学竞赛等活动越来越受重视,成为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重要平台。

“动力”保证

航天模型运动是以模型火箭发动机为基础的一项运动,由于没有安全稳定的模型火箭发动机,我国早期的航天模型运动刚有萌芽就胎死腹中。1990年5月,原国家体委、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科协联合委托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一研究所开发模型火箭技术。1991年,该所试制出首批模型火箭发动机,并进行了模型火箭及其配套产品的开发。1992年末,模型火箭发动机通过由原国家体委和原航空航天部联合主持的技术鉴定。

为保证航天模型项目经营活动不受干扰,四十一所专门成立了西安四凯模型火箭公司,从事模型火箭发动机及模型火箭的研发和生产。相关系列产品的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推广和普及模型火箭运动创造了良好条件。2002年,西安四凯模型火箭公司并入陕西中天火箭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又改制为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论隶属关系和公司属性如何变化,四凯一直致力于国内航天模型运动的发展,已开发模型火箭发动机产品20余种、箭体产品20余种,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到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目前,中天火箭公司仍是我国唯一一家生产模型火箭发动机的企业,并通过派人参加世界航天模型锦标赛、培训航天模型师资力量、为项目改革发展出谋划策等方式为我国航天模型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培养

中国是航天大国,不能没有航天模型运动,这正是当初开展这项运动的出发点之一。20年来我国模型火箭运动的开展表明,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它可进行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后备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其它科技体育项目一样,航天模型运动也是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航天模型被广泛用于青少年素质教育和航天科普教育。通过让学生参与模型设计、组装、装饰和发射过程,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引导学生崇尚实践、崇尚科学。通过拼装具有时代特征的航天模型,如“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长征三号”火箭等模型,能更好地向青少年和模型爱好者宣传我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情操。此外,航天模型的拼装、调试、飞行需要大家相互协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对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进行科学实践教育和挫折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展望

20年来,尽管我国航天模型运动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模型火箭发动机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完全满足国家队的需要。提高模型火箭发动机性能水平,使国家队用上自己的发动机训练比赛,仍需努力。

航天技术和航空技术第8篇

2008年9月25日晚9:30分,一艘载着三名宇航员,载着我们中国多年愿望与希望的火箭飞上了太空,他的名字叫“神舟七号”。

三名宇航员在三天时间内完成了勘测工作以及出舱在太空中漫步。三天后,他们安全返回地面,也因此成为了媒体的焦点,人们心中的航天英雄,可我最敬仰、最想成为的还是那些台下身穿蓝色工作服的航天技术人员。

当宇航员在火箭里紧张、焦急地等待发射时,发射中心的技术人员比他们更加紧张,他们全神贯注,不敢有一丝差错;当宇航员在太空中勘测、漫步时,发射中心的技术人员则一丝不苟地检查、从火箭、宇航员传来的数据,他们不敢放松一刻,生怕火箭和宇航员有差池;当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地球时,发射中心的技术人员欣喜而又紧张地检查返回舱及宇航员的情况,还派出了许多医护人员到现场检查谈们的身体情况,以确保宇航员的身体健康。

有人喜爱、崇拜宇航员,因为他们在太空中的飒爽英姿。而我却敬仰技术人员,因为他们辛勤、认真、负责。如果没有技术人员,“神七”能上天吗?如果没有技术人员,航天员能顺利完成勘测任务并出舱太空漫步吗?如果没有技术人员,宇航员能顺利安全着陆吗?答案都是:不!

技术人员可以说在这次火箭飞天任务中是最重要、最棒的!我们中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并不是最好的,因此,我希望我以后能成为他们一样的航天技术人员,能自己研制一艘火箭,让宇航员能登火星、登水星,在太空中“遨游”,为中国争光,使中国的航天技术远远领先其他国家,成为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