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12 21:08:47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第1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55-01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表现出更多的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与语文教学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要求相符合的。

一、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1、探究式教学法的原理

探究式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原理和让你本主义教学原理结合而产生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教学内容,并形成对知识的内化。

2、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步骤

要应用探究式教学法,首先需要使教学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这就意味着,教学内容本身应该具有争议性,与学生的知识基础产生“冲突”,这样学生才能够发现问题,因此,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符合探究式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所体现出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来解决,这是探究式教学法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实现此教学方法的第二个步骤;最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学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巩固,形成知识的内化。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

1、使教学目标和教学材料符合探究式教学的需要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首先需要语文教师在上课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进行精心重组,将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学,将剩下的内容和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因此,语文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材料进行再一次的整理和加工,使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上,符合探究式教学的需要。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中的语词理解内容,将教学目标从简单的“理解语词所表达的人物性格特征和情感”加工成为“根据文章思考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探讨语词应用在人物性格特征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妙用”。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提问,有目标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并对教学材料形成深刻的理解。

2、在课堂上实现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针对教学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探究式学习也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的重点,但是,探究式学习的实现有不用的方法,需要根据教学材料的特征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很多教师倾向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实现探究式学习,但是小组讨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用比较有限,教师还可以采用更加活泼的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欢乐和挑战的课堂环境中实现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自学,并搜集资料了解文章创造背景,认真阅读课文,然后创设教学情境。由学生自由组合来表演文章中不同人物,让其他学生观察最后总体进行探究讨论范进为何“喜极而疯”。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来进行人物表演,这对于部分比较外向的学生是一个表现的机会,但是其如果想要表现好人物,必须要加倍认真揣摩人物心理,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认真地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对于不参与表演的学生,也会存在一种“挑刺”的心态,针对表演学生的状态去认真研究课文内容。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够认真积极地去研究文章内容。

3、对探究式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

探究式学习固然能够使学生对教学材料进行主动、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探究式教学中得到一致的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对探究式教学进行科学的总结在于,教学总结除了对知识的内容进行总结之外,还需要对学习方法以及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总结,这是语文教学能够赋予学生更强的学习能力的体现;对探究式教学进行合理的总结在于,教学总结是有层次的,并不是对知识的概括性的综合,而是对知识深浅、难易程度不同的有结构的梳理,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例如,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春》一文的教学之后,教师对文章语段学习内容的总结应该包括语词应用、句法应用、文章意义三个层面。

三、对探究式教学法应用的总结

探究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展开教学材料,实现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根据这些观察结构进一步改善教学,相较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实际上实现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双向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现出新的教学面貌,能够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发展实现双赢。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值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实践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 黎薇薇.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8):115-117.

[2] 赵 强.谈有效提高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实现方式――以初中语文《谈生命》一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110-112.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第2篇

【关键词】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方法 培养习惯

我从教的高中学生大部分是在乡镇初中毕业后进入高中的,刚入学时,大部分学生总想在高中三年努力拼搏,学有所成,可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发现高中英语难的多,慢慢地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刚入学时的雄心壮志和学习热情很快荡然无存。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我对这种现象体会颇深,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并探索如何搞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使高一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一、影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因素

1.1 教材跨度大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知识单一。高中教材内容丰富,词汇量大,课文较长,句子和语法结构较为复杂,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对语言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短时期内难以适应。

1.2 教学方法存在差异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带学生练习词汇、句型或语法点,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巩固。高中英语教师上课节奏快,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对重难知识点进行精讲精练,讲究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归纳,这使高一新生一时难于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1.3 学生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学生学习英语依赖性较强,学习方法以机械性记忆和练习为主,而高中英语要求学生会自主学习,主动质疑,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习方法,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学习习惯,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对策

2.1 教学内容衔接

面对高一新生,英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在教学进度上不要盲目求快,尽量做到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然后再逐步加快教学节奏,让学生先适应高中英语学习。

2.1.1音标和拼读教学。初中阶段有些教师忽视了音标教学,高一英语教师必须从提高语言基本技能入手,加强语音训练,进一步教学生国际音标的准确发音和拼读规则,使那些还不能正确运用读音规则拼读单词和流利朗读课文的学生摆脱依赖教师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尽快学会拼读和拼写单词。

2.1.2词性教学。初中阶段,词性转换并不多见,到了高中阶段,词汇量大大增加,各种词缀纷纷出现,。因此教师要进一步讲解有关词性和构词法知识,提醒学生在学习单词时留意单词的词性,词根和词缀的关系,加深对单词的理解,为后期自学词汇打下基础。

2.1.3基础知识教学。为弥补高一英语基础知识的缺漏,教师应将初高中英语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多重复复习初中知识,教学新课的过程中使旧知识得到运用和巩固,使学生迁移能力得到提高。

2.2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2.2.1使用工具书习惯。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词典作自己的良师益友,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被动等待教师解答,学会自己查词典求得答案。同时要求学生自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养成经常翻阅的习惯,在语言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2.2.2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仅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必须详细安排预习任务,并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学会”到“会学”,从而养成为达到预定目标而主动学习的习惯。

2.2.3课后复习习惯。指导学生课后对所学单词和课堂内容要重复复习,把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对重点句型、段落和课文要求读得滚瓜烂熟。

2.2.4阅读课外书籍与摘抄习惯。指导学生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读物,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同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并在读后把阅读材料中有用的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于收集本中。

2.2.5多读多背习惯。英语有语法规律可循,但也大量不遵循语法规则的习惯用法和特殊用法,这就要求学生多读多背课文,脑子中语法现象多了、熟了,也就有语感,无形中学生掌握了英语习惯用法和特殊用法,遇到类似情况也就有法可循了。

2.2.6建立错题档案习惯。学生平时做错的题,要么是易混点,要么是难点,要么是特殊点,至少是学生自己的弱点,让他们将错题收集起来建立自己的纠错题库,随时翻开看看,逐个击破,既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为下一阶段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不容忽视,只要我们进行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就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英语的学习过渡,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圆满完成高中英语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产生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初中语文阅读教师在课堂中仍然注重集中教学和知识讲授,忽视了让学生自主体验和知识内化的过程,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浅析了几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自主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去,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师的真正教学本领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丰富的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关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寓言故事和精短小说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创新朗读方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者分角色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组织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从教学方式上下好功夫,避免呆板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问题意识,学生也就能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文本中去,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因而学会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培养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化的课堂氛围,并在课堂中为学生留有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彰显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适当地提示或者引导,鼓励学生将问题勇敢地提出来。其次,要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积极重视,并给予恰当的提示或者指导,让学生尽快通过阅读或者与同学沟通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丰富阅读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技巧

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提高阅读能力仅仅通过有感情朗读和提问思考是不可行的,还需要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阅读文本,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带领学生去阅读某一种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按照粗读文本把握文章大意、细读文本理解文本思想感情、精读文本提升文本内涵的步骤让学生理解每一次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某一种类型文章的具体阅读方法。例如,针对粗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中心句、划分段落大意、看过渡句、把握文章结构等方法;针对精读中的优美语句鉴赏,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鉴别优美语句、分析优美语句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分析优美语句的运用方法和修辞手法等。此外,关于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并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交流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作者进行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感情的理解,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增强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文学素养,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与阅读文本融合的目的。如果一个学生不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周围环境,直接就进入文本阅读中,很可能不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感情,甚至对其不感兴趣,这就很难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了。例如,在学习鲁迅文章的时候,教师应该从鲁迅的生平背景、语言风格、语言特色出发,然后深入到具体文本的理解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理解“狂人语言”了,并在以后遇到鲁迅先生的文章,就会更容易理解一些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体会感悟文本语言、意境和感情,凸显学习主体地位,形成自我感知,提高阅读体悟。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阅读文本,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指示带领学生去理解文本,并在引导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五、注重阅读训练之后的总结与反思

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应该是有始有终的,学习的终就是对知识的总结与反思,而总结与反思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这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训练之后的反思与总结:第一,要引导学生对于每次训练之后进行总结,对错误及时反思,对疑惑点及时记录,进而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扬长避短;第二,要引导学生对于每一阶段的阅读训练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阅读训练阶段中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制定好下一步阅读训练计划,进而在以后的阅读训练中及时发扬和改正。

总之,阅读训练之后的总结与反思尤为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 张永春.初中小班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3] 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导刊,2010(7).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第4篇

一、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

导致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多。通过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一些方面的原因。

1.汉语水平差导致急躁心理

小学时,虽然多用汉语教学,但有时也用双语教学。这样,导致他们进入初中以后,不适应汉语教学,听不太懂老师讲什么,不能正确理解老师讲授的课文内容。考试时,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读不懂题目,无法答题。因此,他们容易产生急躁心理。

2.语文基础差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基础差,学生感到语文很难学。随着语文成绩越来越低,导致学生越来越没有兴趣学习语文,并产生了自卑心理。

少数民族学生学不好语文,除了以上这些原因以外,还有很多原因,是初中生身上共有的。比如,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学生对教师有过于依赖的心理,刚由小学进入初中,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产生厌学心理。上述心理障碍,是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对待。

二、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心理障碍的对策

针对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语文存在上述心理障碍的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1.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不太会说汉语,所以对老师讲授的课文内容不容易理解,导致了学习成绩差。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一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设短期汉语口语课,由老师教少数民放学生学说汉语。二是让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进行自由交流,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的水平。三是让会说汉语、汉语说得好、理解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语说得不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同桌,以方便汉语说不好的学生,在不理解老师讲授的课文各方面的内容时或是不理解题意时能够得到会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帮助。四是语文教师要经常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沟通交流,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进展情况。五是让少数民族学生多读多看一些文章,教师多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汉语理解能力。六是让少数民族学生适当看电视,跟着电视学说汉语。

2.强化基础教学

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不高,汉语语文基础较薄。因此,教师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抓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比较基础的部分,比如字、词、句、古诗文,要求背诵的课文等,教师要让学生背熟、记住。如果读两三遍背不下来,就读七遍八遍,直到让学生记下、背牢为止。在考试的时候,教师要多出一些基础性的题型,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逐步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主要的是,要树立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和决心。

3.注重方法

针对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不太懂汉语的情况,语文教师要重视方法。一是教法。教师要学会采取让学生听得懂、易理解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学。如果汉语教学少数民族学生实在听不懂,不理解,那么教师若是会讲少数民族语言,就可以适当地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解,让学生听懂意思理解想法后,再用汉语进行表述,使学生理解汉语教学的意思。二是学法。语文学习方法,形式多样,教师要教会少数民族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阅读法、归纳法、总结法、背诵法、记忆法、测试法、交流法等,不一而足。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语文学习过程、语文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有效的回顾和反思等等。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由于刚从农村小学毕业离开父母,到乡镇或是县城初级中学读初中,远离父母的学生缺少亲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学习上经常遇到困难,使学生出现灰心丧气,学习兴趣不高,不安心读书,矛盾消极的心理状况。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特别是对语文学习成绩不高的学生,语文教师更要多花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与他们多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虽然学习成绩不高,但老师没有轻视、放弃自己,让学生有信心有决心提高成绩,喜欢语文课。

5.做好心理辅导

针对初中一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现象,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或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适时地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实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写周记等方法,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或是语文教师开设知心话信箱,让学生通过写小纸条的方式,与教师交流。为学生提供宣泄、倾诉和沟通的平台,帮助学生排解苦恼和郁闷,克服郁闷和自卑心理,使始终有积极向上的状态、轻松平和的心态和健康愉悦的情态。这样,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信心百倍。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元化;构建;应用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途径较为单一,只是通过“满堂灌”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育,这种教学手法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下降,造成学生学习效益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统语文教学体系进行转变,拓展语文教学途径,形成多元化教学结构,从而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益,优化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空间和氛围。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作用分析

多元化教学主要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多元化、教学的多元化、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多元化途径,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丰富的教学体系、系统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该环境中全面提升自身学习效益和能力水平。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元化体系出发全面改善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行为,大大改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这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知识空间,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除此之外,在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能力水平,通过多元化教学途径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能够深入反思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反思能力、分析能力等。

二、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1.合理定位,形成正确教学关系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对教学定位进行明确,要把握好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围绕学生设置语文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与学生需求和学生发展相适应,形成高效的教学体系。要积极与学生交流,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全面提升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质量,改善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效益。笔者在《背影》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情感出发,从学生生活中父母亲对自身的爱出发,让学生对《背影》一文中的父爱进行体会,以学生情感为主体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全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2.拓展内容,丰富语文教学体系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拓展,结合课外资料、网络资料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语文学习信息,从而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初中语文教学。笔者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的过程中就结合杜甫晚期的诗作对该诗进行解读。笔者让学生从杜甫晚期的诗作内容出发结合杜甫晚期的遭遇对本诗的情感进行分析,有效改善了学生对该诗中心思想的把握程度,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益。

3.改善途径,拓展语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进行强调,将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电子白板教学法等方法充分融入到多元化教学体系中,从而全面改善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途径。教师要依照学生学习状况合理筛选多元化教学方法,从学生个性、学生知识水平等出发对上述方法进行适当融合,从而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多元化教学效益。笔者在《白杨礼赞》教学的过程中就选取多媒体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实施课堂内容讲解。笔者通过多媒体对《白杨礼赞》的白杨树进行展现,让学生充分了解白杨树的特性,加深了学生对白羊的认知。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幅改善,从本质上提升了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4.合理反馈,形成良好反馈通道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反馈平台,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及时调整,从而全面优化多元化语文教学结构。

三、总结

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从多元化思想、多元化内容、多元化途径三方面出发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语文教学体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学习知识的改善、学习能力的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今后教学中进行深入研究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玉红.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2(09):80―81.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六年级初小衔接

据笔者了解,许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关键原因在于用小学学习方法来学习初中语文课程十分不适应,而且在知识储备上达不到初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做好教学工作,为初小衔接的顺利进行搭桥铺路,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下文将对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

了解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把握初中语文教学对基础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做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一方面是初中语文教学难度有很大的增加,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文体并鉴赏文学作品,知识量更大,对语文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是初中课程开设数量远远多于小学阶段,而且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也十分重要,这在无形中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许多学生刚升入初中后都不能适应初中学习的快节奏,虽然小学阶段也较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往往流于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初中阶段学习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由于不会合理的分配利用个人时间,不习惯一遍过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突然难度加大的考试,慢慢的产生了厌学情绪,极大的影响了未来各个科目的学习。[1]

从更细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阶段教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小学语文教学像一位母亲细心呵护每一位孩子,谆谆教导,温柔而周到,初中语文教学更像一位父亲,表现的松散而粗犷,更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依赖性强、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很容易进入贪图安逸、无所适从的误区,许多聪明的学生在小学时因为教师叮嘱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缺少了教师的督促成绩一落千丈,这种现象十分典型和普遍。②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主要目标在于打基础,而且受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影响,教师通常重视傳授而非引导,对能力培养、学法指导、学生自学、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当学生升入初中后突然间从感性学习到理性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实际到理论,跨度太大使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因此,我们要从初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小学阶段教学的自身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二、做好初小衔接的教学策略与措施

首先,小学阶段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我们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先把握好基础知识教学,做好总复习教学,系统的总结归纳小学阶段的拼音、字词、句段等方面的语文知识,有序的安排复习流程和环节,注重知识规律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确保知识储备和理解运用水平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做好预习,在课后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布置具体的预习和复习的任务、目标,让他们把不会的生字、生词摘抄下来,找出中心句,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概括,要求他们按词、词组、段落等进行分类预习;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生字、生词的疑难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同学或教师请教。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加以指点,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给予关怀和支持。教师结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习惯的过渡与衔接。

再次、我们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调整,针对初中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诗歌朗诵比赛等手段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考虑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心智较为成熟,我们可以适当放宽放松,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将教学重心放在学法指导上,以便于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学习氛围和节奏。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中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文中描写卖火柴小女孩曾看到哪些美丽的东向,使她感到幸福?2.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和想象的写作手法?3.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故事,我们一定有许多话要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好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4.推荐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思考的习惯。一定要养成练笔的习惯,学语文不爱动笔是不成的。这其实是小学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任务,要学会观察、感受生活,学会想象和分析思索,这些方法,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过渡初中学习生活,因材施教地对其进行指导,实现他们在学习方法上的有效衔接。[2]

最后、我们要加强交流,做好信息反馈,及时沟通协调。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校内其他教师的交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还需要与初中教师保持紧密的沟通,对于学生升入初中后常出现的问题要有所了解和预见,认真听取初中教师的意见,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相互借鉴和帮助,只有同心合力,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第7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后进生 形成 转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是绝不能忽视的群体,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教师对后进生问题不加以重视,不仅会影响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更会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同时也会给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初中语文后进生的现状

(一)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不思进取。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差,提不起兴趣,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心理准备,对语文充满畏难和厌烦情绪,甚至存在自卑和抄袭的现象,每次考试都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二)学生的学习素质差,精神不集中。

一些后进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总是令教师揪心,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稳定。情绪容易波动,甚至表现得多动,爱说话。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消极应付,学习没有主动性,总是被动应付了事。

(三)学生没有探索精神,从不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后进生对于过程性知识提不起兴趣,也没有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他们的知识系统是混乱的、碎片化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支离破碎的。他们很难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没有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对知识记得不牢固,从而导致学习水平低下。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后进生是怎样形成的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习基础薄弱,知识掌握不牢。一些后进生在小学时候语文基础就很差,在语文答题方面速度慢、准确度低,还有的学生甚至连拼音都不会,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这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不过关,应该记住的没记住,应该掌握的没有掌握,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语文思维能力,这样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前就已经成了后进生。

2.学习方法不科学、效率低下。后进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未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没有主动性,做题不愿意总结,看重结果,不在意解题过程,对所学的知识也不善于总结,处于比较散乱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总是重复性地犯相同且低级的错误。学生成绩总是在低位徘徊,学习也总是处于低级阶段。

3.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差,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状态。这主要反映在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由于教材、教法、教学节奏的变化,导致学生学习的不适应。还有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因为不了解小学教材与教法,不了解中小学教材之间的差异。所以,一部分学生进入中学后无法适应,考试受挫,很容易失去信心,影响以后的学习。

4.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初中生大都13岁左右,正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表现得很不适应,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5.后进生解题能力差,往往不能虚心地请教他人和老师,甚至有的学生由于底子差,出现阅读障碍。做阅读读不懂题意,有时为了完成作业甚至抄袭。

6.后进生学习意志薄弱,不能攻难克坚。初中语文相比小学语文,难度加大,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学习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教师的作用不容小觑。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评价机制上仍然沿用应试教育的一套规则。这就打消了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和意志。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许多教师仍然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观念不能及时更新,仍然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简单传授,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素质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接受正规的抽象思维训练和思维能力培养,结果没有形成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使得学生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举步维艰,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而这时部分教师又不能正视自身问题,只是单纯地把责任归咎到学生的身上,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横加指责,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挫,甚至自暴自弃。

(三)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条件好的家庭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或是私立学校接受好的教育;家庭条件不好的,往往又不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认为学习无用。这样在广大的农村中学中充斥着大量不思进取的学生,在家又受到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沦为后进生。而这些后进生又以点带面,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得社会和学校的风气为之一变,很不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

三、转化初中语文后进生的对策

(一)互相尊重,和谐发展。后进生的成绩不尽如人意,教师不能歧视,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后进生的尊重。

(二)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唤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展各种互动活动,是这些后进生参与其中,带动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指导和训练。针对后进生学习方法落后、学习思维不适应学习内容的情况,教师要加强指导,促进后进生学习方法和思维的进步。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总结第8篇

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他学科。

1.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文章的脉络、中心、线索,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对难以理解的知识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答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即追溯源地的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书面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句子模仿、死搬硬套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识记基本知识后独立完成作业,答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中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章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②如何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③正确地根据要求作答。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中学生容易依赖老师,我认为从初中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类型的习题,通过答题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资助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语文,提出语文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阅读”“如何写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