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19 07:44:11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第1篇

中小型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大多数通过专业化与特色化创新的渠道实现。中小商业银行虽然资本实力不及大型商业银行,覆盖区域也较小,但是通过专业化与特色化的区域运作,使得其已拥有丰富的小额信贷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小额贷款创新技术与体系,使得其成为普惠金融业务创新的主力之一。以北京银行为例,积极运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成为其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首要特色。北京银行开展的普惠金融业务具体包括: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品牌开展线上到线下的资金融通业务创新;加强助学、助业贷款的审批与发放;积极开展“京医通”项目;针对低收入群体开展消费信贷业务;金融支农方面,重点打造“四链”业务创新。

二、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第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思维不断深化。在线上服务方面,邮政储蓄银行陆续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电子交易渠道,并积极利用社交平台推出微信银行、微博银行、易信银行,打造多样化的电子金融服务渠道;在“三农”金融服务方面,积极参与“新农保”“、新农合”等代缴服务、依托手机贴膜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具有储蓄、结算、理财等功能的绿卡通•福农卡以及其他惠农代收代付业务;针对小微企业,运用覆盖客户筛选、贷前调查、贷后管理的“IT-PADS”信贷技术,积极拓展非传统担保方式的小额贷款。例如互惠贷、增信贷与流水贷;建设“信贷+结算”特色支行,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产业,提供打包业务组合服务。除此之外,邮政储蓄银行还针对特殊群体,如农民工、老年人、学生群体开展一系列业务创新,满足多类群体的特殊性金融服务需求。第二,丰富的客户数据基础。邮政储蓄银行客户大多数集中在金融服务供给较少的弱势群体。而对于这部分群体金融信息的相对优势,使得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深度挖掘更具可行性。截至2013年年底,邮政储蓄银行服务的小微企业客户达到1200万户,农户800多万户,智能手机用户今年有望超过4.4亿。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价值客户筛选,开展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将成为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环节。第三,县域地区物理网点与非物理网点覆盖率高。截至2013年底,邮政储蓄银行拥有遍布城乡的金融网点3.9万个,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网点占比超过70%。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县级区域,网点覆盖率达到了100%,在地区覆盖了超过59%的县;62%的网点分布在中西部地区。除此之外,邮政储蓄银行拥有ATM超过4.7万多台。物理网点在县域地区的大范围覆盖,为其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持。第四,普惠金融业务人才储备丰富。自2009年开始,邮政储蓄银行着力储备“三农”普惠金融业务人才,招聘转岗大学生“村官”,从事金融支农工作;组建小企业金融部,在二级分行设立37家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通过3.5万人的专业信贷队伍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组建三农金融部,全力支持“三农”业务创新与发展,积极开展惠农服务、特色农业贷款以及移动支付服务。

(二)劣势分析

第一,风险管理能力亟待加强。尽管依据《新巴塞尔自本协议》基本建成了一套按照商业银行模式规范运作、“点面结合、纵横结合、上下结合”的立体化风险管理体系。但是由于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的特殊性,使得构建以业务条线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例如,“三农”金融业务中的自然风险与经营风险及操作风险等;小微企业贷款中的经营风险与成本高导致的市场风险等。第二,网点服务转型面临突破点。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主要采取交易核算主导型模式,产品单一,主要停留在满足客户存取款、查询等最基本的金融需求方面。除此之外,邮政储蓄网点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滞后,导致网点功能定位及经营模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尽快实施零售网点转型,灵活提供个人金融业务,实现多渠道服务的营销性网点成为邮政储蓄网点转型的突破口。第三,数据分析模式急需转变。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化,涉及资产、负债、客户、交易对手及业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资产都会在业务拓展、客户开发、风险控制、绩效考核、资本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数据—信息为核心的商业智能将成为引领邮政储蓄银行定量化、精细化管理的发展路线。

(三)机遇分析

第一,国家政策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邮政金融拓展农村金融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对于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三农”普惠金融最初指示。除此之外,国家还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惠农富农政策,鼓励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第二,互联网金融与移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指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与信息中介、理财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虽然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客户资源、支付功能、融资功能等带来一定挑战,但是机遇永远大于挑战。互联网金融为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注入了新理念和思维,再加上商业银行特有的客户资源、数据与资金优势,开发互联网金融相关产品,拓宽线上到线下的服务模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机遇的主流。移动金融是商业银行基于互联网金融思维,依托移动通讯运营商网络,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手机终端为客户提供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第三,实体经济转型带来的市场机遇。我国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势必激活金融服务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例如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提升,刺激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居民消费意识与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创新发展。“农民”“、小微企业”“、社区居民”这些社会经济的基础群体,成为实现经济增长转型的关键因素,成为商业银行极力开拓的新型市场。

(四)威胁分析

第一,普惠金融业务竞争激烈,导致收益不断下降。近年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新生态“宝宝”类金融产品的兴起,充分证实了普惠金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当前,开办普惠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实体金融企业,还包括人人贷、宜信普惠、蚂蚁金服等互联网企业,虽然业务重心各有不同,然而竞争却越来越激烈。第二,新常态下,普惠贷款业务风险较大。普惠金融主要针对中低收入客户、小微企业、“三农”。相对于信誉良好的优质客户而言,这部分群体的特有属性使得风险成为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主要体现为:征信数据很难取得,或者相对较少,商业银行很难进行有效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导致业务信用风险较大;新常态经济下产业转型的危机不断释放,使得这部分群体总体系统性风险上升。第三,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初期的创新投入高,带来短期的高成本。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必须构建区别于传统金融业务的涵盖数据分析、产品与服务创新、展业营销、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等多环节的创新模式。然而普惠金融业务开展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前期创新成本的投入,导致短期成本上升。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惜贷”问题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普遍存在。普惠金融业务的竞争,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通过更深层次的创新,构建规模化、标准化的运营模式,这都需要长期的成本投入和积累。

(五)SWOT矩阵分析及启示

根据邮政储蓄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分析,笔者构建了其普惠金融业务的SWOT矩阵模型:作为大型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是邮政储蓄银行的历史使命,也是其实现“大零售银行”商业化战略的必经之路。通过SWOT矩阵分析可以看出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可持续性的普惠金融必须坚持(见表1)。第一,明确普惠金融的发展定位。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应以小微企业、社区居民、“三农”为服务对象,积极拓展小额贷款增信创新、移动金融创新以及构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组合型金融服务模式。第二,以创新思维模式作为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引擎。邮储银行普惠金融应构建以创新思维为核心的普惠金融业务模式,积极拓展线上到线下的服务与营销模式、积极探索“银保”合作模式与“政银保”合作模式、组建普惠信贷工厂,以实现普惠信贷从设计、申报、审批、发放、风控等环节的“流水线”作业、构建普惠客户的大数据分析模式。第三,以风险管控作为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根本保障。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可以创新风险管理理念,突破传统担保模式,构建基于“数据质押”的增信与风险管控模式,通过贷款客户交易数据与行为数据的增信,实现供应链金融风险的防控。

三、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重点业务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模式与流程优化为重点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创新

对于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业务,邮政储蓄银行重点集中在以小额贷款为重点的创新。一是开发以产业链为依托的小微企业贷款。例如以地区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小微企业贷款、以行业内优势企业为依托的小微企业贷款。二是拓展非传统担保方式的小微企业贷款。非传统担保模式不但能够实现为小微企业贷款增信的作用,还有助于银行掌握除传统担保品外的其他有效信息以进行风险管理,例如“数据质押”贷款、POS贷款等。三是积极拓展“银保”、“政银保”类小微企业贷款。通过第三方担保方式有效化解小微企业贷款的系统性风险以及部分非系统风险。

(二)以银行卡为依托开展“三农”移动金融创新

县域农村地区属于邮政储蓄银行业务拓展的重点区域,从网点与ATM布局、业务人员配备、客户认可度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县域地区居民金融意识相对较差,金融生态也远疏于城市地区,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应重点开展以银行卡为依托开展“三农”移动金融创新。一是以银行卡为重点,拓展政策性普惠金融。政策性普惠金融是培育农民金融意识的主渠道,通过银行卡的渗透,可以帮助邮政储蓄银行掌握农民的基本金融信息。二是以银行卡为基础,开展以移动支付业务,通过海量交易的特征分析,掌握农民的支付特征。三是以银行卡依托,开展集存款、贷款、理财等于一体的移动金融服务,储备农民综合性金融数据,进而开展深度普惠金融业务。

(三)以O2O创新为基础推动社区金融服务创新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微;创新;困难;思考

宁波通商银行的前身是原成立于1993年3月,由印尼金光集团控股的浙江省首家外资银行———宁波国际银行。在宁波市政府的主导下,2009年启动重组改制工作,通过引入国内13家优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股东,于2012年4月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家由外资银行成功重组改制的以民营资本为主体、国有企业为大股东的新型混合所有制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为深入贯彻监管部门关于普惠金融的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等新经济形势的挑战,宁波通商银行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探索实践,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为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

宁波通商银行一直恪守服务甬城千万家的宗旨,全面推进“向下、向小、向个人、向特色”的“四向”转型战略,在普惠金融服务上开启了四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即服务小微,助力宁波市域经济升级提速的实践;全力推进个性化个人金融业务的实践;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开发,服务于“三农”的实践;大力拓宽国际金融服务的实践,通过推进这四大实践活动,切实提升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渗透率和便利性,大力支持了小微、涉农、民生事业等国民经济较薄弱环节的发展,并取得积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服务小微,助力宁波市域经济升级提速的实践

宁波通商银行依托网点、网络和人员优势,努力为小微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信贷服务,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为其量身设计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微企业节省利息开支,降低融资成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水平:

1.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浙江省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关要求,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打造商贸金融专业银行的战略定位,通商银行深入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活动,研发众多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不断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在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小微业务在2015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8月末,单户贷款金额在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客户数较年初增长274%,贷款规模同期增长259%,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

2.不断拓宽对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在保证满足涉农、涉渔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基础上,还加大对从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相关传统服务业的贷款投放,积极满足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资金需求。

3.不断增强对小微金融服务的功能。以城郊、城区居民小区为重点,逐步建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大厅,配备专门人员,对营销模式、审批流程、风险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再造,尽量简化贷款工作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推行限时服务,提高放贷效率。目前宁波通商银行已在分行、总行专业经营部门设立了5个小微专营团队,专门从事小微业务拓展,专门建立小微业务快速审批通道,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列小微信贷计划,信贷资源优先向符合条件的小微倾斜,加大了对小微的支持力度,最大满足小微业务“短、频、急”的融资需求,截至2015年8月,小微金融贷款达20亿元,有力支持小微及民生工程,推动了市域经济发展。

4.不断创新银行服务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为有效解决单个小微客户轻资产、难以从银行直接获取融资这一普遍性难题,宁波通商银行运用核心企业信用绑定、物流控制及债项管理等先进风控手段,为小微客户量身定制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弱化抵押担保,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小微业务的特色化发展。宁波通商银行主动承接宁波市政府提出的淘汰废旧黄标车、加快节能减排的行动计划、为集卡车营运主体定制个性金融服务方案,通过监测车辆进出港数据实时掌握企业运行状况达到风险控制目的,客户无须抵押即可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授信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截至2015年8月末,已累计为100多家集卡车运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近1亿元。至今,通商银行已共为30多个小微客户群量身定制个性金融服务方案,包含快递加盟商群、通商科技卡、电商群、白领公寓、小超市群等,并通过深入挖掘同类客户的共性特征和金融需求,不断总结提炼成熟模式,创新推出集卡通、抵押通、E速贷等10多个特色小微产品,群模式和产品模式并行,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全力推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财富的积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家庭和个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个人金融业务市场前景广阔。宁波通商银行紧紧围绕未来大消费概念与个人财富管理两大业务主线,在2015年重点推进个人消费信贷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并加快移动金融建设,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普通人群。1.加强消费贷业务发展。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结合区域特征,加强消费贷产品开发设计,2015年新推出产品5个,产品总数11个,汽车消费贷、精英通、房按通等多个特色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带动消费贷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8月末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09%,客户数同期增长464%。今后,通商银行还将继续加强特色产品开发,并依托系统的建设完善,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海量客户的能力,满足快速增长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需求。2.丰富理财产品。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根据通商银行客户的年龄层次、风险评估情况和财富管理需求,分别推出薪盈通保本理财产品和稳利通非保本理财产品。截至2015年8月末,共发行保本理财产品32期,发行金额11.6亿元,发行稳利通非保本理财产品26期,发行金额4.1亿元。今后,随着个人客户群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理财需求更趋多元化、个性化,通商银行将适时推出T+0开放式理财等新产品。3.加快移动金融建设。为深化普惠金融科技服务创新,提升移动金融应用的安全性和便捷度,通商银行以安全支付为出发点,加快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基于智能安全芯片、符合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的可信交易环境。今后,还将加快推进移动金融TSM平台和手机银行项目的开发,同时积极打通第三方支付渠道,加强与国内知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4.逐步加强自助银行建设。在自助银行建设方面,通商银行现均为“在行式”ATM或CRS,今后,为满足公众金融服务需求,在大型居民社区、重要旅游景点、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处放置“离行式”ATM机,为更多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三)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开发,服务于“三农”的实践

宁波的块状经济特征使得个别县域和农村经济较为活跃,金融需求旺盛,通商银行非常重视农村金融市场,开业以来在宁波新设的三家支行全部为县域支行,分别为余姚支行、慈溪支行和鄞州支行,对县域经济支持较大。2015年初,提出要“向下”转型,就是要求发展眼光向下,业务拓展向乡镇、向社区、向商圈下沉延伸,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服务于“三农”。针对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不足的现状,宁波通商银行开始尝试乡村金融服务站项目,通过设立乡村金融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存取款结算等各种便民金融服务。首个乡村金融服务站设在鄞州横街镇万华村,已于2015年8月正式开始营运,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运行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开设更多的乡村金融服务站,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发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的金融产品,同时通过在农村推广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先进金融设备应用,普及移动金融,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普通农村客户群体。为顺应宁波市域农业和渔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发展的新趋势,宁波通商银行还不断强化对海产品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生态农场等新型农渔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15年8月,现代农渔业贷款余额大幅提升,增长幅度达245%。

(四)大力拓宽国际金融服务的实践

国际业务作为通商银行传统优势业务,开业以来持续稳定增长,服务对象和服务内涵不断延伸,对宁波涉外经济特别是中小贸易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业务量持续稳定增长。截至2015年8月末,同比增长近30%,外汇存款同比增长129%,外汇贷款同比增长52%。具体主要有以下举措:一是不断扩充服务对象。通商银行基础客户群不断壮大,国际业务客户数较开业初增长了25.6%,新增客户中境内公司客户占67.6%,且以中小型贸易企业客户为主,都属于小微,伴随客户结构的变化,业务结构也逐渐从单一的出口业务为主,向进出口业务并重转变,使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二是不断丰富产品种类。通商银行具有较好的国际业务发展基础,开业之初即拥有完备的信用证、托收、汇款、押汇、福费廷等基础国际结算和融资产品。近年来,随着客户和业务结构的变化,通商银行又逐渐推出内保外贷、远期结售汇、外币流动资金贷款、离岸代付及跨境人民币结算融资等新产品,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和发展,满足多方的需求。三是不断拓展国际结算渠道。与同类城市商业银行相比,从外资行改制而来使得通商银行在行渠道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已与全球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银行建立行关系,搭建了快速便捷的国际结算通道,并与10多家国内外知名大型银行建立了全方位的业务合作关系,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四是大幅优惠让利支持涉外企业。通商银行非常重视银企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建立,多年来对合作较好的存量客户和长期合作意愿较强的新客户一直在国际结算手续费、融资利率、结售汇汇率等各类费用上给予较大的优惠,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大力支持涉外企业发展。总之,普惠金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较长时期,宁波通商银行将立足市域,深耕“三农”,服务城乡,以更加务实的经营作风、切合实际的市场定位、加快创新的工作导向和高效灵活的运作机制,力争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长久均衡,做普惠金融的忠实践行者。

二、践行普惠金融所遇到的难题

宁波通商银行在践行普惠金融过程中取得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提升,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也遇到不少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一)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风险管控任务更加艰巨

这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者叠加的敏感时期,带来了宁波通商银行资产风险管控的巨大压力。二是普惠金融服务以覆盖弱势产业、弱势群体为主,风险管控任务自然会更加艰巨。三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潮中,中小商业银行力量单薄,“独木难支”的缺陷将进一步显现,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就将暴露出救助体系设计与建设工作的严重滞后。

(二)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世界银行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内涵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的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相关金融业务成本较高、回报率相对较低,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三)普惠金融配套机制的欠缺,法规保障未健全

目前,普惠金融配套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缺乏发展普惠金融的统一战略规划和管理,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尚需制度化、长期化,货币、监管政策仍需差异化;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主要是“三农”政策性担保体系不够健全,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等农业风险抵补机制有待健全,支持“三农”服务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在支持“三农”金融服务模式和服务能力的创新需要提升。这些造成了开展的普惠金融服务时有所差别,商业银行多从自身的经营发展和风险防控等角度来计划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这样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发展普惠金融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有效规范其运营,没有相关法规的有力保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健康发展。

三、对今后开展普惠金融工作的思考

普惠金融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各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尚有差异,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同,宁波通商银行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解决探索出今后发展普惠金融的具体路径:

(一)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以保障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小微、涉农、民生事业等企业,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意义显得特别重大。涉农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且范围广泛,小微初创期又力量薄弱,风险损失率高,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实现普惠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完善涉农和小微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渔业保险覆盖范围,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普惠金融体系。

(二)丰富功能,抓好“三个创新”,持续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

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银行自身,通过引入现代金融元素,加大银行创新力度,更加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以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助推普惠金融发展。一是抓好产品创新。重点推出了富有宁波特色“集卡通”、“抵押通”、“E速贷”等10多个特色小微产品。目前一次授信、随用随贷,适应城乡客户“短、小、频、急”需求的贷款要持续提升。二是抓好服务创新。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扁平化管理,在设立涉农、小微、个人等金融服务站基础上,开展网点创新,推出一些重点支持特色产业的银行网点,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重点支持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涉农龙头企业。三是抓好渠道创新。在服务渠道上,建设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点互为结合的多元销售渠道,丰富电子银行产品功能。

(三)建立和完善涉农和小微的信用体系,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目前,要尽快全面建立涉农的经济档案,确立规范的经济档案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根据家庭收入情况、还款能力的不同等,对同一信用等级的涉农客户再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加强小额信贷的信用知识宣传,让涉农客户认识到金融和信用的关系,增强信用涉农客户意识,通过信用评级和公开,让涉农客户理解信用的价值,使得民众争当“信用户”形成风气,“有借有还”的信用观念得到进一步弘扬,最终通过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四)办好“三个银行”,提高小额信贷效率,全力推进普惠金融服务

办好“三个银行”,提高小额信贷效率,服务好普通大众,这主要是:一是办好电子银行,加大通商银行卡的发行,拓展网银业务,提升重点客户群电子银行渗透率,开展定向营销,加快新开户、新签约客户电子银行同步开通,深化同步营销、做好个人电子银行“自助注册”营销宣传,通过银行官方网站在线进行“自助注册”,提升电子银行综合替代率。二是办好手机银行。通商银行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高度加密技术开发具有一流水平的手机银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次电子银行服务的弯道超越,必将为农村居民享受普惠金融带来重要的契机。三是办好社区银行。在鄞州横街镇万华村通商银行金融服务站基础上,开展社区金融服务新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建设新网点,助推传统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深度融合,增强社区服务与居民消费的互动融合,努力打造专业化、多元化、便民化的社区银行。综上所述,当前新形势下,要开创普惠金融的新局面,必须深刻理解普惠金融内涵,与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努力构建一个健康、规范、有序、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才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所有人群的合理的金融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仇卫平 单位:宁波通商银行

参考文献:

[1]茅于轼.兴办小额贷款的几点经验[J].金融经济,2007(5)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普惠水平;金融普惠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073-04

引言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将普惠金融理念引入中国,意在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普遍、有效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为进一步消除金融服务空白区,实现普惠制金融,2011年3月银监会出台《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2016年1月15日,我国首个普惠金融的国家战略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标志着我国普惠金融翻开了新的一页。普惠金融是指将金融普遍惠及所有群体,特别强调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以及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中提供金融服务。中国地域辽阔,普惠金融的指标很不平衡。在以上背景下,研究农村金融普惠水平测度对普惠制农村金融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湖北处于横贯东西的长江中游,是中部崛起带的核心,对周边经济区形成强大的辐射与吸纳,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战略支点作用。湖北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发展湖北经济,提高普惠金融水平至关重要。2015年3月,湖北实施“金融服务网格化”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这是顺应我国金融服务城镇化、社区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要想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就要先了解湖北省各县(市)的金融服务水平概况。本文对湖北省各县(市)的金融服务水平进行测度,主要分析普惠金融水平。

一、湖北省的金融概况

2014年年末,湖北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5.6%,增速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贷款3 408.8亿元,比上年多增406.8亿元,是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2 388.6亿元,是上年的1.7倍,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0.1%,比上年提高22.4个百分点,贷款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长期化趋势。三农、小微企业和县域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部贷款平均增速1.4个、5.1个和4个百分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贷款增速连续两年超20%,新增保障性住房开放贷款是上年的2.6倍,小额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及扶贫贴息贷款等实现稳定增长。2014年年末,湖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增长12.1%,实现利润增长3.6%,不良贷款率1.6%,比年初提高0.1个百分点,年末拨备覆盖率163.9%,贷款拨备覆盖率2.9%,比上年末分别提高13个和0.3个百分点。全省新增村镇银行37家,小额贷款公司53家。

2014年年末,湖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为7 414个,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218 000个)的3.4%;从业人员总数为125 762人,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总数(3 725 000人)的3.38%。①由此可见,湖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面是比较低的,从业人员也较少。但湖北省的财务运行相对稳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业、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上在不断加大,这为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理论研究

Beck et al(2007)最早列举了能够反映金融普惠性的相关指标,包括银行机构在地域和人口上的分布数量、ATM 机在地域和人口上的分布数量、人均贷款账户数量(每千人贷款账户数量)、贷款收入比、人均存款账户数量以及存款收入比等八个指标[1]。Sarma(2008)提出用三个维度来测度普惠金融水平(IFI),该指数吸收普惠性金融的三个维度信息(地理渗透性、使用效用性和产品接触性)提供了测度普惠金融水平的综合方法[2];Chakravarty(2010)提出金融包容性指数的测算方法,其将不同维度上的影响因素加总成指数,分析各种因素对于总指数形成的百分比贡献,提出了公理化方法[3];徐敏(2012)运用Chakravarty改进的普惠金融指数计算方法分析了新疆83个县(市)2010年的农村金融普惠水平[4];王洪光和冉笑影(2015)运用Sarma提出的方法考量了2013年度河南省的普惠金融水平[5];孙平(2016)采用空间聚类模型方法分析影响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6]。

三、水平测度

根据湖北省行政区域划分,湖北省共包括21个市。①由于难以取得鄂州市全面有效的相关数据来测度湖北省普惠金融水平,因此本文选取除鄂州市外的67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Sarma的研究方法,用IFI指数代表普惠金融水平,选取4个维度,并用具有代表性的统计指标来代表各维度的值,对湖北省普惠金融水平进行测度,即银行渗透性、银行服务获取的便利性、实际使用度和壁垒。

(二) 测度结果

1.指标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2014年湖北68个县(市)农村金融为研究对象,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县(市),最终选择67个县(市)作为样本数据,占98.53%,能够代表湖北农村地区。数据来源于2014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14年《湖北统计年鉴》,银监会和中国农业信息网。主要指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下:(1)维度1(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属县(市)分别为恩施市和襄州区,总平均值为0.2036;标准差为0.1467较小,说明该样本变量波动不大;偏度值为2.8557,说明该样本变量成右偏态分布;峰度为12.5363,说明该样本变量有过度的峰度,分布形态相对较陡峭。(2)维度2(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属县(市)分别为宜都市和随县,总平均值为0.3605;标准差0.1716较小,说明该样本变量波动不大;偏度值为0.5562,说明该样本变量成右偏态分布;峰度为-0.1224,说明该样本变量有不足的峰度,分布形态相对较平稳。(3)维度3(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属县(市)分别为恩施市和襄州区,总平均值为0.2991;标准差0.1579较小,说明该样本变量波动不大;偏度值为0.4677,说明该样本变量成右偏态分布;峰度为0.2257,峰度值较小,说明分布形态相对较平缓。(4)维度4(值):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属县(市)分别为恩施市和沙洋县,总平均值为0.4655;标准差0.2277较小,说明该样本变量波动不大;偏度值为0.0444小,说明该样本变量基本成正态分布;峰度为-0.1948,说明该样本变量有不足的峰度,分布形态相对较平缓。

2.IFI计算结果

(三)结论

1.整体县(市)的普惠金融水平较低。2014年,湖北省67个县(市)的IFI值平均值为0.3059,其中33个县(市)IFI值位于平均值水平以上,占所有统计县(市)的49.25%。IFI值位于0.3~0.5区间的县(市)个数有36个,占总数的53.73%,普惠金融水平居于中等水平,这36个县(市)主要分布在黄冈市、孝感市、荆州市和十堰市。其余31个县(市)IFI值介于0.1~0.3区间内,占总数的46.27%,普惠金融水平均较低。英山县IFI值在所有县(市)中居于最高水平,但只有0.4950小于0.5。赤壁市IFI值在所有县(市)中居于最低水平,仅0.1727。从这些数据可看出,湖北省的整体普惠金融水平并不高,但特点是分布相对均匀,有半数达到均值以上。

2.同一县(市)各维度值排序存在差别。综合各县(市)4个维度值可知,任一维度值的大小都无法确定其他维度值的取值,也无法预测IFI值的大小。例如云梦市,其d1的值在所有县(市)中居于第54位,偏小,而其余3个维度的值排序依次为第17位、第47位、第19位,其IFI的值居于第28位,相对较大。而通山县,其d1的值在所有县(市)中居于第11位,较大,而其余3个维度的值排序依次为第60位、第36位、第60位,其IFI的值居于第60位,相对较小。这表明,湖北省各县(市)普惠金融水平存在差异性,衡量IFI指数采取综合性指标和对各指标进行线性无量纲化的必要性。

3.同一地级市下的不同县(市)普惠金融水平存在差异。同一地级市下的县市,其普惠金融水平高低不一,存在差异。例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和鹤峰县这8个县(市)均隶属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其IFI值分别是0.4355、0.3726、0.2306、0.2735、0.3077、0.2741、0.2583、0.3262,在所有县(市)排序中分别居于第3位、第13位、第57位、第46位、第31位、第44位、第49位和24位。

结语

综上,湖北省67个县(市)农村普惠金融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异,IFI值最大的是黄冈市的英山县(0.4950),IFI值最小的是咸宁市的赤壁市(0.1727)。同时,整个省的农村金融普惠程度偏低。湖北作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经济的发展对周边省市的经济推动作用明显,故提高湖北农村金融普惠水平,从而促进湖北省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中西部金融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普惠进程提出以下建议:

1.湖北省地区的农村金融产品目前仅局限于银行和保险,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大都集中在存、贷、汇。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需求不仅是存、贷款业务,理财、咨询和业务也不断增加。故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的方式,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发展金融机构农村地区业务的多元化,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各类金融需求。

2.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做好政策保障工作。目前,惠农、支农法律法规还明显不够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到位,政府部门应建立政策法规制定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切实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保证地区金融均衡发展。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强普惠金融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定期开展“金融知识宣讲”活动,另外将金融体系与电信体系和互联网公司联系起来,充分开通手机金融服务,这样可以大大扩充金融服务的运用范围。切实提高农村人民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了解与应用。

3.普惠性金融推进既要满足农户、中小企业的金融需要,又要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尤其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市场金融需要明确其市场定位,采取形式多元化的方式既满足农户、中小企业的金融需要,又要维持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的盈利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小微企业和个体等应加强自律管理。做到诚信经营与借贷,不断完善积累自己的信用记录,使得普惠金融活动能有序高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Beck Thorsten,Asli Demirgüc-Kunt,Honohan Patrick. Access to Financial Services:Measurement,Impact,and Policies,2007.

[2] Mandira Sarma. Index of Finacial Inclusion[N].Working Paper,Indian Council for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2008.

[3] Chakravarty S R,Pal R.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An axiomatic approach[R].Indira Gandhi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Research,Mumbai Working Paper,2010.

[4] 徐敏.农村金融普惠的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J].财政与金融,2012,(5):104-107.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第4篇

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层层抓好落实。为了切实抓好1月7日傅行长视频讲话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全省农行视频会议结束后,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振峰就主持开全市农行行长、市分行机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在重新学习视频会议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行长发言讲话稿,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行长发言讲话稿1玉羊奔腾报丰年,金猴兴旺迎新岁!闻着春天的气息,伴着和煦的阳光,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回眸20_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成就辉煌,硕果累累。在总行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银监局和省邮政分公司的帮助支持下,全分行广大员工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各项目标任务得以高质量完成,赢得了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和员工效益三丰收。

这一年,全分行各项贷款先后跨越600亿元、700亿元大关,达773.22亿元,是20_年末的2.46倍;收入和利润规模排名成功实现再进位,分别列全行第13位、第6位;人均经济增加值、收入利润率、成本收入比、资产质量等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行领先;员工收益比上年增长17.21%;顺利实现了无安全事故、无重大风险事件、无资金案件的工作目标;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得分排名继续稳居全行前5位。在一个中部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取得了令发达省份分行羡慕、令同业称奇、令领导夸赞的优异成绩。

一年来,我们砥砺前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提升。成功以5.83亿元在南昌市红谷滩省金融商务区购置了一栋占地15亩、面积达5.53万平方米的综合营运大楼,购置、租赁、装修改造了一大批营运、营业用房,建成了57个“职工之家”和52个“职工小家”。还有一大批员工和集体先后在全国、全行、全省各类评比和比赛中获得了佳绩及表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党、工、团各项工作全面推进,“20_年为员工办十件实事”的承诺全部如期兑现。企业凝聚力、员工获得感、社会知名度均实现了新提升,赢得了各方领导纷纷点赞、喝彩。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均对江西省分行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首次,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3次对我们给予了批示表扬。全分行以“效益增长强势、业务发展强劲、管理基础强健、风控能力强化、正面反响强烈和企业日益强盛”的大好局面,实现了“_”圆满收官。

突出的工作成效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也为全分行“十三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_年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实施发行上市工作的元年,也是江西省分行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我们做好了埋头苦干、攻城拔寨、全力以赴的充分准备,提出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深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强化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的工作指导思想;确保收入增长8.7%以上、利润增长6.7%以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6%以下、全分行经营管理绩效考核得分继续保持全行前5位的工作目标;以及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创新转型主基调、和谐发展大基调的工作总体要求。并将以实现“五个协同”为着力点,努力保持思路准、政策实、管理细、方法新、行动快和见效早,巩固提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作用,奋力争当全行向优秀上市银行看齐的排头兵。

新年伊始,亲临江西考察指导,给广大干部群众带来了党中央的新春祝福和亲切关怀,给我们增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为我们在赣央企做好各项工作确立了重要指导方针和根本行动指南。当前,全省上下6400多名员工思想统一、方向明确、信心饱满,正借深入贯彻落实今年在赣视察指导对江西提出的“一个新希望、四个坚持”更高要求的强劲东风,感恩奋进、振奋精神、改革创新,坚持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向着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再迎接一个丰收的年成、再回报党中央和的关怀和厚爱而不断奋进。

新的一年,我们将传承红色基因、高举普惠金融大旗,带着感情、感恩和责任,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全力稳增长、保民生、强管理、推创新、优服务、促和谐,大力发掘增长新方向、培育增长新动能、拓展增长新空间,不断推动全分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继续向前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厚爱,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离不开广大客户的充分信任,也离不开广大员工及家属的理解支持。值此猪年新春到来之际,我谨代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江西省分行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及广大客户、广大员工和家属致以新春的问候!预祝您们春节快乐、身体安康、万事胜意!祝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稳健发展、蒸蒸日上、基业长青!祝福江西省强民富、和谐兴旺、繁荣昌盛!

行长发言讲话稿2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党的_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这为金融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论坛的主题是《金融政策的展望》,我想借此机会围绕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建立普惠金融政策体系需要理性认识,全面的研究,坚持好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是坚持普惠服务的原则。

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孟加拉的乡村银行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说过,每个人都享有获得信贷的权利。同时,我也认为普惠不等于恩惠。和政府的扶贫,社会的慈善是不同的,普惠金融既非计划手段,也非平均主义,而是要用市场化的机制和商业化的手段让更多的人以合理的价格和便捷的途径获得各种的金融服务。

第二是坚持社会责任的原则。

传统观点认为普惠金融成本高、成本大,出于体制理性、成本偏好等原因,大银行总是倾向于为高收入群体提供服务,而将普惠金融留给小银行来做。我认为普惠金融并非是小银行的专利,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迁,以及信贷技术的发展,大银行更能发挥小银行所不具有的资金的优势,包括规模的优势,以及经济范围这样一些优势。在履行国家的服务战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

第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普惠金融在强调包容性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商业的可持续性。普惠金融不能简单的被看成是小业务,我们认为小业务有大市场,小业务有大功能,普惠金融触角虽小,但是在最后一公里中发挥着雪中送炭和难中救济的功能,普惠金融理应成为金融业的商业蓝海。

第四是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

普惠金融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在盈利的模式,服务的理念,产品和技术方面进行创新,还需要我们的政府机构在监管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做好创新。普惠金融体系的提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一大突破,构建中国的普惠金融体系,这个政策体系需要立足于四个转变:

一是从金融机构的建设向金融功能建设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遵循金融机构观的农村金融改革现在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或者出现了一些局限性,亟待强化农村金融体系所承担的金融功能,实现金融要素在城市和农村,在高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之间双向自由的流动。

二是从城市金融思维向农村金融思维的转变。在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时必须从城市金融思维向农村金融思维转变,在金融产品的设计,服务的方式,客户的营销,风险的管理,考评激励等方面,不能简单地照搬城市金融的运作模式。

三是从商业化的改革模式向多维度的改革模式转变,构建中国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必须结合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互助金融的协作作用。

四是从片面衡量指标从综合衡量指标转变,一个好的普惠金融体系能实现服务范围的广覆盖,自身商业可持续,社会福利最大化。

要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处理覆盖面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效的评估衡量普惠金融发展的状况,建立一套综合的统计,包括这样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普惠金融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创新普惠金融的组织体系,解决普惠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关键是要创新普惠金融的组织体系,要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向县域乡镇延伸业务,而且还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有序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二是丰富普惠金融的产品体系,需要创新金融的模式和扩大信贷担保范围,构筑小额信用贷款、抵押担保贷款、低保机构…普惠产品体系。

三是要强化普惠金融的政策这个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要加强信贷、产业、财税、投资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是要健全普惠金融市场体系。需要健全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在内的功能完备的普惠金融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不同金融机构的协同效益,实现综合化、一体化的服务。

五是拓宽普惠金融的渠道体系,发展覆盖金融离不开覆盖城乡的金融服务网络,互联网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效率高的优势,与发展普惠金融进行配合,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为社会各阶层提供良好的服务。

六是优化普惠金融生态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需要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需要围绕城乡居民、小微企业开展信用等级的评价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同时也需要加大金融支持教育的普及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发展普惠金融路虽远,行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研究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和有效实施普惠金融的政策必将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见效的这样一个艰巨任务,需要社会多方面来共同努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中国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将为探索大型商业银行,实践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行长发言讲话稿3在紧张、愉快的工作中,我们豪迈地走过了20_年,迎来了充满生机和希望的20_年。借此机会我代表董事会、行经营班子,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行的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向多年来信赖、关注我行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向辛勤耕耘在各个岗位上的广大干部员工,向默默无闻支持我行工作的各位员工家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祝大家万事如意!

20_年对于我行来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全体稠商人尽心尽责、创新创业、努力工作,各项业务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存贷款规模又上一个新台阶,存款规模超过160亿元,贷款规模超过110亿元;成功举办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我行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国际研讨会”;成功实现了跨区域发展重大突破,9月杭州分行隆重开业,11月南京分行(筹)获得银监会批准,标志着我行在跨区域发展方面取得了关键性突破,标志着我行开始全面进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成功实现了理财产品“零”突破,“财丰理财”品牌效应开始显现。20_年,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要努力、敬业、讲策略,就一切皆有可能。

20_年对我行来说必将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我行发展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我们不仅要面对不利局面和经营环境变化的挑战,而且还要审慎处理好体现特色与灵活经营、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市场拓展与管理策略、企业收益与风险责任、员工素质与文化融合等关系。我行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战略转型,强化资本约束理念,把握好信贷投放数量、节奏和频率,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实现我行的大发展、大提高。

同志们,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新的起点蕴含新的希望,新的征途赋予我们新的使命。辉煌的20_年已离我们而去,灿烂的20_年已呈现在我们面前。我相信,有全体稠商人的努力与拼搏,我们的步伐一定可以迈得更加坚实,我们的目标一定可以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事业一定可以创得更加美好!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祝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行长发言讲话稿4同志们:

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省分行,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全邮政金融工作的邮政支行党组及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召开这次会议,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市行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年的各项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我行20_年工作,明确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对当前股改形势下各项业务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把握当前形势,推动各项业务向前发展。今年来,我行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结合我行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群策群力谋发展,号召全行员工继续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在全行形成了争做业务标兵,争当揽存状元的良好风气,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业务发展上来,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信贷业务营销计划措施

信贷业务的经营思路是:加大信贷业务宣传、增大信贷业务受理量。

为此我支行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增大信贷受理量。针对目前现状,首先是增加了一个龙门机构网点,加强龙门镇、英利镇两大镇的信贷受理量。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支局(行)每月进行两场入村10人以上的宣传行业推介会;每一组信贷客户理经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宣传,只要是运用所撑握的客户资料,以点带面利用诚信客户、村干部等可信人员进行行业或入村宣传。

第三、增加广告投入。投放一定数量的墙体广告在各村口要道显目的地方,扩大普遍群众对我行信贷的认知度;入村进行电影播放宣传;在市内投放一定量的固定广告与公共汽车广告,进行城市定点或不定点宣传。

第四、人力物力支持。在龙门支行开设信贷营业机构,配备1名专职的信贷产品经理专职负责信贷产品的营销宣传,1名网点主管岗,6名信贷员,1名审查岗,1名专职受理岗。

配备电影播放机1台,增加租车2台,电脑9台。并制作一批大雨伞、水杯、背包等礼品。第五、绩效奖惩考核。为推动全行信贷营销,我行将进行奖罚考核。

二、个人业务方案及措施

支行余额增长包括两方面:第一就是自然增长,占比70%;第二就是靠全体员工的拦储,占比30%,为了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任务,我行给员工出考核方案:

第一、赠送礼品。对5万元以上客户进行营销,目标是余额增长达100%。我行打算制作雨伞和钥匙扣8000多套,在“开门红”期间上门拜访客户,打好“为大客户服务”的仗.

第二、加快网点转型的步伐。充分发挥网点转型小组的作用,策划好“大堂制胜”的营销策略.大堂经理需要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进行分流及引见,及时掌握客户地信息,实行有差别地服务,遵照“二八”定理发展客户,提高我行的客户服务水平。

对大客户的日常护理服务。对客户进行分类,对大客户进行日常性服务,比如大客户逢年过节给他们送礼物或短信,让大客户感觉到我们银行的温暖,让大客户真正成为我们邮储银行的忠心客户。

第三、增设一名理财经理。大楼网点目前理财经理只有一名,繁忙时候对客户服务应不接暇.大楼一名理财经理一年可以创收70万元,所以增设理财经理是迫不及待的。

第四、成立大客户中心。设立大客户中心,需要配置3到4人.职能:对我行三大业务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因为随着我行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及客户对我行业务的需求,存在着脱节,所以成立大客户中心,是为了给我行业务和客户搭桥.加强客户经理对新产品学习,为我行业务发展提供奠基石。

第五、交叉销售。在成功营销公司业务一些项目后,我们要及时挖掘它的下游个人业务,营销他们回我们银行开个人结算帐户,让“肥水”不流外人田.比如教育偿债这个项目,它的下游就是搞房地产的小老板,基本上都用个人结算帐户,赔偿金平均达上百万,是我们的目标大客户。

第六、增设网点。我行在县城只有一个银行网点,不足以形成联网和普及型的客户服务。增设一个银行网点,大大地提高我行的服务水平和银行品牌等战略性竞争能力。

三、公司业务方案及措施

发展思路:着重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营销,充分发挥大客户中心作用。

为此,重点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第一、设置营销奖。

第二、赠送礼品。对50万元以上客户进行营销,目标是余额增长达50%。我行打算制作雨伞和钱包100多套,在“开门红”期间上门拜访客户,营销好大项目关键客户.

第三、对重点项目的营销,比如教育偿债、医保改革、新农保、非税收入等到项目进行全力营销,充分利用咱们的产品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用咱们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客户的青睐.比如医保改革这个项目,可以用现金管理系统为卫生局上、下游客户提供代收付服务,提升邮储银行公司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加强业务宣传 。目前为止,我行公司业务尚没有广告位的宣传,要找一块面积60平方米的广告位,把我行公司业务的特色产品进行宣传,提高我行公司业务的知名度。

第五、充分发挥大客户中心作用。让大客户中心对公司业务的客户进行分类、汇总,日常与客户进行沟通和服务,让客户感觉到我们银行的贴心服务。

行长发言讲话稿5我们并肩走过了不平凡的20_年,迎来了充满期待和希望的20_年。征途如虹,岁月如歌,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董事会、行党委,向一直以来支持我行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致以衷心的感谢!向一年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全行干部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亲属和朋友,致以新春的祝福!向节日期间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刚刚过去的20_年,是我行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行实施“鼎立中原、走向全国”二次腾飞战略的开局之年,必将在平顶山银行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一年来,在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全行上下坚定信念,勤勉尽职,实现了规模、质量和效益的良性扩张。河南银监局李伏安局长上任伊始赴我行实地调研,让全行干部员工更加群情激奋、信心百倍,明晰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卯足了干劲;郑州分行顺利开业,各项业务健康发展,跨区域经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工作重在尽职》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凝聚了人心,提振了士气,“感恩、忠诚、尽职”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正在形成;微贷业务顺利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占比不断扩大,社区银行建设不断深入,我们在特色化、差异化和社区化发展之路上步履更加矫健;合规执行年活动、机关工作作风整顿、客户经理教育培训、全面业务大检查和内控制度有效性评价等工作的扎实推进,全面提升了内部管理水平;网上银行正式开通、“豫如意”白金卡的正式发行,让平顶山银行的品牌更加响亮;银企联谊会的圆满召开,进一步密切了与广大客户的联系,巩固了“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良好银企关系。一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平顶山银行这个大家庭,全行干部员工以“感恩、忠诚、尽职”的精神,共同构筑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平顶山银行!

光辉荣耀既往事,策马扬鞭奔前程。20_年,宏观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二次腾飞”的宏伟目标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认真践行“感恩、忠诚、尽职”的文化理念,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群策群力,克难攻坚,按照既定的发展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全力向着“鼎立中原、走向全国”的目标迈进!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我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平顶山银行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平顶山银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第5篇

一、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普惠金融服务的实现,最大的困难群体是农户,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户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都不能满足,突出表现为难存取款、难汇款、难贷款等;其次是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低薪工人;再次是小微企业;最后是失业人员(焦瑾璞,2015)。作为金融服务提供的薄弱点,农村的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对小微企业、小商户和农民的普惠金融需要还不够明确,政策信息的不充分与信用体系不完整等问题(胡苗忠,2016)。工农中建等传统银行或金融机构由于成本效益考虑而与农民之间的连接很微弱,这既有前者对后者的单向排斥,也有相互的不信任所致。不过,很多国有银行已在紧跟国家战略布局,通过移动金融柜台,搭建金融供销超市,拓展第三方+电商模式,并培养农民先进金融理念和以习惯积极履行国有大行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布局农村市场,广搭助农服务点,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李丹,2016)。但其效果还有待检验。

就研究的不同视角,郭田勇等(2015)从银行视角实证分析了不同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的程度差异,建议中国要缩短与国际的差距,需要着重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城镇化并普及金融教育,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经济较发达地区则可更多地依靠金融科技化手段等。针对普惠金融消费者,胡文涛(2015)从权益角度提出金融消费者保护是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支柱,金融参与权、公平交易权和受教育权等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与普惠金融的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国内的文献大多集中在对普惠金融的作用和发展途径方面,尤其视角都在金融服务的提供者,甚少从金融服务需求者角度分析普惠金融发展。本文希望在此方面做一些探索。

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农民的生产性需求多样化,目前金融服?漳岩月?足。农业规模化生产需要规模化的资金支持,但农民由于无价值较高抵押物而很难从传统商业银行获得资金。一定意义上说,农民的土地是他们最有价值资本,但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农民仅拥有承包权。要把农村土地与金融衔接起来,即使有一些政策支持,目前也是一件很难的事。而农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必须建立基于品质的品牌。短时期内,要依靠农民自身资金循环而创立品牌,并做大做强品牌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必须要有外部资金的投入。另外,市场价值总是因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动而上下波动,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却是近似固定的。由此,农业的高风险高投入与收益在很多时候不匹配的现状使得金融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激励不够。

小微企业融资难。小微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困难重重已是多年的难题,难在很多规模化银行在同等条件下不愿意向他们提供贷款,即使能够提供贷款,资金成本相比国有企业或大民营企业也要高得多,所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了应对“难”和“贵”问题,政府近年来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在“难”方面,主管部门强制性要求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和定向增加为小微企业及涉农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供给。“贵”方面,监管机构不断规范金融部门收费行为和建立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如民营银行等。

这些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必备的有效风险评估和合理风险定价体制机制,且大多数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些方面有心无力,导致融资困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显然,金融典型客户的信用评估不管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本来就很困难,而在一个征信系统不发达、诚信缺失的市场更是难上加难,传统金融机构基于成本收益分析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也就合情合理。

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与普惠金融目标相差甚远。普惠金融的对象为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商业可持续性是老大难问题。弱势群体主要指没有工作、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他们的工资收入一般低于国家和政府规定的平均水平。从事技术要求比较低的服务业,甚至处失业状态。整体消费能力很弱,有很高的为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消费质量的消费需求,但往往力不从心。

他们有很强的改变现状的内心愿望,但苦于能力与机会的限制。尤其在机会上,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存在让他们望而却步,而理性选择的金融机构由于商业上难以持续而很难基于利益为他们提供相应金融服务。

三、国外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同模式

为了搭建普惠金融体系,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结合是各国普遍采取的政策支持方式。世界各国为了向落后地区提供金融服务而设立了近千家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主要从事小微金融业务,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孟加拉乡村银行、美国社区银行和印度规模化银行三类服务模式。

(一)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

孟加拉的乡村银行模式是最早的为了帮助穷人脱贫而由非政府组织向他们发放小额贷款的普惠金融模式。它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降低消费者的资金使用成本。自始至终,孟加拉乡村模式都以非常低的利率向农户和贫穷妇女发放贷款。这种低利率源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模式的起始资金由联合国发展金融组织、福特基金和孟加拉政府提供。在正常运营后,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与之相关的商业活动者,而政府资金则逐步退出。当然,目前政府补贴和捐助仍然是运营资金的主体,自我持续的内在循环发展的实现还需要一些时日。

小组联保以及分期付款以分摊风险。数量不等的金融消费者组成小组,小组内部施行联保制度。单户的资金风险可以在小组内共担,增加各自的风险承担能力。同时在实际操作上,贷款的归还以分期付款为主,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性资金供需状况完全匹配。

(二)美国社区银行模式

贫穷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是美国社区银行主要服务对象。他们从设立到运营都依据市场方式开展。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得到方便且成本较低的金融服务。

美国社区银行模式通过竞争和贴近社区方式降低管理费用。美国社区银行一般规模较小,组织层级在3级以下,从而在组织架构上降低管理成本。同时银行扎根社区,针对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服务,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额外管理成本。另,银行的运营资本由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存款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资金循环链。

(三)印度规模银行模式

相较孟加拉和美国的分散且相互竞争的金融服务提供模式,规模很大的银行向弱势群体提供服务是印度规模银行模式的典型特征。比如印度第二大银行――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就是一家主要为印度农村地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银行。这种模式的运营特点如下:

需求者在较短距离内就能获得网点服务。比如需求者能在附近5~10公里内就能获得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营业网点的服务等。

政府尽力为需求者提供政策支持。印度官方把缓解社会弱势群体的金融排斥性作为相关工作的重点,一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向他们提供金融服务,二是设立金融普惠基金和金融普惠技术基金以为相关服务提供资金,同时指导商业银行在金融覆盖方面必须满足一定条件等。

总之,政府的支持,金融机构的创新,真正满足金融消费者需求的普惠金融才能够符合各方面的利益需求。

四、对策建议

为了实现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目标,借鉴国外普惠金融发展三大模式,我国有必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

(一)针对性地强化对低收入人群的金融知识教育

农村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在金融知识和信息上的知识非常缺乏,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人群自身教育水平所致,另方面随着技术进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种类繁多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得即使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也难以真正把握。毫无疑问,一定程度的金融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够缩短他们与其他人群获得金融水平的差距。建议政府和非政府性组织采取各种教育方式提高低收入人群的金融知识。比如在基础教育中,可以把金融和理财知识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并且与他们的平常生活中的资金融通进行无缝对接;在成人金融和信息知识教育中,要遵从针对性和有用原则,依赖他们的知识背景、教育程度和接受知识的方式针对性设计金融知识培训目标、方案和教授方式等,最终实现在金融和信息知识上的普惠。这也将是普惠金融推行的基础性工作。

(二)建设可满足金融消费者金融可得性的基础设施

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既是学界的共识,也是国际上推行普惠金融重要目标之一。这种可得既有金融信息的可得,也有金融服务在硬件和软件上的可得。借鉴印度普惠金融模式,硬件设施在相对较短距离内的可得需要基础设施水平的全面提高。国家首先要在政策上采取各种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增设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及网点,扩大ATM自助服务机的覆盖率,提高公用电话、手机、网络等的使用率等;其次,为了促进金融机构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愿意,也即其服务提供具有经济可行性,国家应该鼓励各类金融普惠社会辅助机构的创建,比如评级机构、行业协会、征信机构、结算支付系统和专业金融服务网络,以为金融普惠服务拓展构建平?_。

(三)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金融产品

普惠金融实现的一大障碍在于现有金融产品都是为相对富裕和规模较大企业而设计的,而专门服务于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品种少且与他们的需求并非完全相配。金融机构产品的创新设计不能仅仅盯住相对富裕人群和规模较大企业,具体到业务上即是不能仅仅提供储蓄、保险、信贷、投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应该按照这些金融服务需求者的特性针对性地设计产品和服务,如鼓励银行取消向低收入人群收取账户管理费和设定最低存款限额。在金融普惠服务平台和社会辅助机构的支持下,金融机构要设计出具可持续性的信贷、保险模式,甚至针对偏远地区设计具地方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第6篇

因此,了解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对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程度进行调查研究,探索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影响机制,也是我们此次创新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鄂、琼两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一)鄂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概况―以十堰市为例

1.十堰市农村发展情况。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仍需加大投入建设。十堰市耕地绝大部分属坡地,怕涝、怕旱,基本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部分水库、引水渠和排灌设施年久失修,虽然通过新“三万”活动,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是现有的水利设施仍然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需要。

并且,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全市精细农业推广进程缓慢。

第二,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经济发展形势转好。2014年以来,十堰市农业生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农业生产形势好于往年,粮油逐步增产。各县、各乡、各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一村一策,加快经济发展。

2.十堰市农村普惠金融现状。目前十堰辖内商业银行共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十堰农商行(不含县级农商行)、中信银行、湖北银行11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一家(农发行十堰分行);保险公司33家、证券公司5家,担保公司11家。

第一,金融改革工作推进迅速。股份制银行纷纷入驻十堰,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湖北银行、中信银行已经开业,汉口银行也正在开业筹备中。各县小额贷款公司、三农金融事业部等纷纷挂牌成立,各县农村信用社已经全部改制为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进展顺利。

第二,农村金融服务网点进一步合理布局。全市金融部门从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乡镇金融网点的建设力度入手,合理调整农村金融布局,基本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区域的全覆盖。目前,辖内共有金融机构网点339个,其中,县城162个、乡镇177个,位于乡镇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商业银行103个,占58%,其次是邮政储蓄银行68个,占39%,农业银行6个,占3%。针对因地理、经济或历史原因造成的存在金融服务“盲区”的少数乡镇,金融部门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开通了转账电话和“金穗支付通”小额现金支取业务,填补了金融服务空白。

(二)琼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概况―以三亚市为例

1.三亚市农村发展情况。第一,农业保持稳定发展。三亚市近年来一直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菜篮子”工程、瓜菜田头预冷处理系统、良种补贴、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农机购置补贴、农业金融和保险等财政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品牌农业发展。

第二,各种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三亚政府相继出台水稻生产机械插秧作业补贴、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常年蔬菜基地建设、冷库建设等多种有利于农业生产、销售和后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落实“政策到户”,让村里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三亚市农村普惠金融现状。目前,三亚地区为乡镇服务的金融机构网点数有62个,其中农业银行12个,农信社21个,邮政储蓄15个,工行6个,中行5个,建行有3个。还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公司。

第一,金融改革工作持续进行,各银行纷纷成立组织资金管理机构,增设网点,增加储蓄品种,各行资金??力大大增强,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湖北银行、中信银行逐步进驻。各小额信贷公司遍地开花、农信社蓬勃发展。现在,互联网金融公司也纷纷筹备,进驻三亚。

第二,涉农金融机构发展取得新成果。农信社支农服务成效进一步显现。一是贷款投放力度加大,2015年末,农信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长8.8%,占各项贷款比重65%。二是创新支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办了多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信贷产品。三是拓展支农服务空间,不断调整信贷投向,扩大信贷业务功能,业务范围涉及全市各个经济领域。

二、鄂、琼两地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

此次社会实践,小组选择了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村(琼地)和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南化塘镇江湾村(鄂地)两个实践地,其中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村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较好,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南化塘镇江湾村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较为落后。

(一)两个实地调查村的简介

1.十堰市郧县南化塘镇江湾村。南化塘镇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东北边陲,是郧县农业大镇。全镇通公路总里程达到450多公里,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江湾村归南化塘镇管理,天蓝水清,气候宜人,全村种植大白菜,椰子,哈密瓜,韭菜,葱等蔬菜300多亩。

2.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村。海棠区是海南省三亚市四个市辖区之一。北山村坐落于市辖区,地处要塞。全村种植红苹果,谷子,樱桃,山霉,红苕,栗子,葱,椰子,芦笋等蔬菜水果,拥有蔬菜大棚160多个。北山村还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二)两个实践地的调研情况对比分析

1.农户年龄分布情况。

调研显示,江湾村受访者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有19%,18~40岁的有37%,40岁以上的为44%。北山村受访者中年龄在18岁以下的有16%,18~40岁的有44%,40岁以上的为40%。其中18岁~40岁的年龄段受访者属于青状年劳动力,计算可知,北山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比江湾村多7%,因此,北山村的农业生产潜力大于江湾村,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会强于江湾村农户。不过随着近年来十堰市外出从业人员有所减少,江湾村这一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2.农户年收入情况。

调研显示,江湾村的受访农户中年收入在3万元以内的有26%,在3~5万元区间的有35%,在5~10万元的有28%,在10万元以上的仅为11%。而北山村的受访农户中年收入在3万元以内的占17%,在3~5万元区间的占27%,在5~10万元的占34%,在10万元以上的占22%。对比来看,北山村农户的收入情况整体好于江湾村,尤其北山村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农户要比江湾村多11%。这说明江湾村的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北山村。

3.农业经营主体类型情况。

调研显示江湾村的受访农户中农业经营主体类型为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的仅占6%,农村合作社形式的为2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类型的没有,其他类型的占比最大为73%。再来看北山村,北山村的受访农户中农业经营主体类型为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的占25%,农村合作社形式的为3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类型的占9%,其他类型的占28%。对比来看,北山村的农业经营主体类型丰富,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外,其余类型均超过20%,而江湾村在其它类型上占73%,农业经营形式略显单一,说明北山村农业经营的发展好于江湾村。

4.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情况。

调研显示,江湾村的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技术,选择人数占43%,其次是资金不足,占33%,管理经验不足占21%。相较而言,北山村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资金不足,占36%,其次是缺乏技术,占34%,管理经验不足占17%。从总体上来看,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技术和资金不足,而江湾村缺乏技术的问题尤为严重,北山村则需要努力解决资金问题。

5.了解的普惠金融类型情况。

此题在问卷中是一个多选题,调研显示,江湾村的受访农户中了解的普惠金融类型主要是存取钱服务、小额贷款、获得多余银行存款金融收益服务,均超过了30%。再看到北山村的受访农户中了解的普惠金融类型主要是存取钱业务、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获得多余银行存款金融收益服务。两地对比来看北山村的受访农户了解的普惠金融类型更多,并由统计数据可知,其了解的每一种类型的人数也比江湾村多,说明北山村普惠金融的推广度比江湾村高,对其普惠金融的发展也更有利。

6.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情况。

调研显示,江湾村受访的农户中到达金融服务点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占28%,在15分钟-半个小时区间的占27%,半小时-小时区间的占24%,一小时以上的占21%。另一边,北山村受访的农户中到达金融服务点的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占32%,在15分钟-半个小时区间的占36%,半小时-小时区间的占14%,一小时以上的占18%。两地对比来看,在半小时以内到达的情况下北山村具有明显优势,说明北山村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更好,农村普惠金融服?湛?展会更顺利。

7.农户借款的来源性情况。

调研显示,江湾村所访农户借款的来源主要是亲友社会及民间融资,占比37%,其次是农村信用社或农合行,占比32%,正规银行比较少,占比19%,小额贷款公司、网络金融金融机构都不足10%。再看北山村,所访农户借款的来源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或农合行,占比43%,其次是亲友社会及民间融资,占比22%,正规银行比较少,占比16%。小额贷款公司,占9%,网络金融机构占10%。两地对比来看,农户们的借款来源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或农合行、亲友社会及民间融资,其余借款来源均未超过20%。而北山村选择农村信用合作社或农合行较江湾村多出11%,且超过了亲友社会及民间融资,说明北山村的普惠金融发展较江湾村好。

8.农户贷款的目的情况。

调研显示,江湾村受访农户贷款的目的主要是子女学费,占比26%,其次是农业生产,占比23%。对比来看,北山村受访农户贷款的目的主要是农业生产,占比34%,其次是子女学费,占比21%。这说明北山村农业产发展的比江湾村好,生活负担没有江湾村大,贷款更多的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从整体上看,两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贷款都有需求,这也正是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所致力的方向。

9.农户借款的难处情况。

调研显示,江湾村所访农户借款的难处主要是银行借款审批太麻烦,占比42%,其次是缺乏抵押物担保品,占比36%,其余难处占比较小。再看北山村所访农户借款的难处主要是银行借款审批太麻烦,占比28%,其次是缺乏抵押物担保品,占比21%,其余难处占比较小。两地对比来看,借款难处主要是银行借款审批太麻烦、缺乏抵押物担保品,在江湾村,两者均超过了30%,而北山村未超过30%,说明这两点难处在北山村得到了一定改善,该村的普惠金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10.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情况。

调研显示,江湾村所访农户中对互联网金融听过的有36%,有一定了解的有19%,非常了解的仅占3%,完全不知道的有42%。而北山村所访农户中对互联网金融听过的有36%,有一定了解的有32%,非常了解的有9%,完全不知道的有23%。两地对比来看,北山村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深于江湾村农户,这说明互联网金融在北山村的普及程度比江湾村高。因此,互联网金融在江湾村可待挖掘的潜力很大。

11.农户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正面观点。

调研显示,江湾村所访农户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优势主要是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办理业务,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占比47%,这一点说明农户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大的便利性。而在北山村所访农户认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优势主要是互联网支付等方便快捷,网上购物已不可或缺,占比46%。这说明北山村农户中有许多人有过网购体验,并善于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互联网金融在当地的普及程度较高。

12.农户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观点。

调研显示,江湾村受访农户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互联网本身比较虚拟,不太放心,占比36%,这一点说明农户对互联网不太熟悉,在当地发展互联网金融难度较高。对比来看,北山村受访农户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犯罪,这说明当地农户平常有注意互联网金融的新闻,该地发展互联网金融难度较小。

根据上文所述的12个问题的情况对比分析以及我们在两个实践地采访村委会、政府、银行的手记和查阅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轮廓出影响两地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差异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农业经营、农户对普惠金融的了解程度、互联网金融的进驻程度等方面。

(四)实证结果分析

1.十堰和三亚地区实证结果单独分析。影响十堰金融普惠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村地区手机银行用户数(x6),农村地区手机银行用户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金融普惠发展指数增加1.150个单位。对十堰金融普惠发展影响最弱的因素是便民服务点交易额(x2),便民服务点交易额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金融普惠发展指数增加0.961个单位。

影响三亚金融普惠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农村地区手机银行用户数(x6),农村地区手机银行用户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金融普惠发展指数增加1.931个单位。对十堰金融普惠发展影响最弱的因素是便民服务点数(x1),便民服务点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金融普惠发展指数增加0.414个单位。

实验结果表明,综合十堰和三亚两个地区的结果,均表现出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深远的影响着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影响程度超过了传统网点式金融。互联网提高了金融平台的资源配置,增加了金融资源的攻击,有助于提高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

2.十堰和三亚地区实证结果对比分析。十堰地区的农村地区便民服务点数(x1)和农村便民服务点交易额(x2)的系数比三亚地区的大,说明便民服务点数量和便民服务点交易额数量的增减对十堰普惠金融的影响程度大于三亚。便民服务点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十堰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增加0.961个单位,三亚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增加0.414个单位。便民服务点交易额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十堰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增加0.896个单位,三亚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增加0.533个单位。

十堰地区的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交易额(X4)和农村地区手机银行用户数(x6)的系数比三亚小,说明手机银行交易额数量和手机银行用户数量的增减对十堰普惠金融的影响程度小于三亚。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交易额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十堰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增加1.232个单位,三亚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增加1.569个单位。农村地区手机银行用户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十堰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增加1.150个单位,三亚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增加1.931个单位。

上述结果说明互联网在三亚地区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大于十堰地区,所以三亚在互联网金融的资源配置更高于与十堰。而十堰在传统金融上的使用程度大于三亚地区。

综上所述,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能依托互联网平台得到更好的推广,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能提高金融的普惠程度,增加了对落后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并且互联网金融发展更广的地区,其经济的表现更加发达,说明发展互联网金融能有效的提高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更好的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四、农村普惠金融借助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政府角度来说

1.开展互联网金融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农户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度。由于互联网金融知识未能普及,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未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性来解决自身问题。对此,政府与相关金融机构可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渠道及对潜在客户的针对性操作培训来吸引客户。政府与相关金融机构“双管齐下”,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

2.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硬件基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是以移动支付为基础。因此,农村网络基础实施是否完善对互联网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影响。建议政府向农村地区提供易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公共产品,再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网络设备的使用率,以此为互联网金融向农村地区拓展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3.提高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保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效和健全的法律监管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石,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建议政府加大监管激励措施,引入社会公众参与监管,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推动农村金融“普惠”的安全性。

(二)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

1.研发符合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多效仿或直接嫁接国外相关产品,或大部分产品只针对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导致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性不能很好发挥。互联网金融机构可就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与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实行产品差别化,做到以客户与市场为核心,推出符合我国特色的农村普惠金融精神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2.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因地制宜的创新,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农村合作社在农村地区仍具有很高信任度,可借助这种优势,继续深化普惠金融发展。传统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村金融技术性的投入,扩展服务网点,扩大线上服务渠道,丰富自助服务等功能。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和便民服务点,并加速向经济落后地区延伸,充分发挥其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规模效益作用,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在线全覆盖。

(三)从农户自身来说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第7篇

一个新时代的序幕缓缓拉开,一场新棋局的演绎悄然深化。这场大棋局,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在于,这是一场没有既定剧本的变革大戏。对于参与其中的政府、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这都是一场且行且探索的旅程。尽管前行之路充满未知与艰辛,中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引擎,已经轰然作响。

一个曾被边缘化的概念,一段简短的文字表述,但这注定是一个可能改变中国金融发展路径的大棋局

国家战略高调推动、监管政策适时助力、学界业界激情热议、金融机构纷纷布局种种迹象显示,在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领域正在悄然酝酿着一场金融变革风潮。而这场历史性变革风潮的引爆点,正是曾经被高度商业化的银行业所排斥的普惠金融。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是“普惠金融”概念第一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标志着普惠金融从此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个曾被边缘化的概念,一段简短的文字表述,但这注定是一个可能改变中国金融发展路径的大棋局。普惠金融国家战略的确立,对于在困境中热望金融救助的弱势群体而言,享受金融普惠不再是一个徘徊于梦中的美好愿望,曾经的梦想正在走进现实;对于金融业而言,发展普惠金融也不再是一种宣示社会责任的“走秀场”,而是一种在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打开新的发展空间的突破口;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而言,这也是撬动包容性发展战略的有力支点。

而这样一场影响巨大的变局,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在于,这是一场没有既定剧本的变革大戏。对于即将参与其中的政府、金融业乃至整个社会,这都是一场且行且探索的旅程。究竟什么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实现路径是什么?即将面临的困难有哪些?出路何在?这些都是在这场变革大戏鸣锣之后,尚需寻找答案的命题。

颠覆:金融不再是“富人的游戏”

普惠金融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始用于联合国2005年宣传小额信贷年时,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国内最早引进这个概念的是中国小额信贷联盟。2006年3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小额信贷论坛上,正式使用了这个概念。

2012年6月19日,时任国家主席在墨西哥举办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指出:“普惠金融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希望各国加强沟通和合作,提高各国消费者保护水平,共同建立一个惠及所有国家和民众的金融体系,确保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民众享有现代、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正式使用普惠金融概念。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写入党的决议,普惠金融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将近十年的历程。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根据联合国对普惠金融体系的定义和描述,它应包括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家庭和企业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较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开户、存款、支付、信贷、保险等;二是金融机构稳健,要求内控严密、接受市场监督以及健全的审慎监管;三是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长期提供金融服务;四是增强金融服务的竞争性,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对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健全金融服务网络,有效运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小额信贷和小额融资服务帮助农村和城市地区低收入群体提高生活水平、降低贫困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认为,“普惠金融的含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包容性的金融发展。二是要在普惠金融当中更加注重弱势群体,尤其是要更加注重对贫困人群的金融服务。到目前为止,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中国还有8200万绝对贫困人口,因此普惠金融要特别关注这一部分群体。三是小微金融的崛起,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小微群体和贫困弱势群体,而且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普惠金融最终的目标是实现‘金融民主化’。金融民主化就是每个人把金融的服务当作一种人权来享受,每一个人都能享受金融服务,金融实现了充分的民主化,这是普惠金融唯一的正确的目标。”

为穷人服务、让弱势群体充分享受金融普惠的阳光,是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要义。长久以来,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热衷于谈论所谓“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在这一利润定律的引导下,银行业在确定经营战略和实施信贷资源投放时,热衷于将更多的资源服务于银行眼中那20%的高净值客户。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面针对富人的金融服务,资源投放不断井喷、花样不断翻新、模式不断升级,而另一方面针对更多的被金融边缘化的、渴望得到金融雨露滋润的穷人、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银行业却有意无意间保持着冷漠和无奈。

而普惠金融最大的突破,恰恰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金融主要为富人服务的传统理念,使得弱势客户也可以得到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让金融不再是专属于富人的“游戏”。

困境:普惠金融不能承受之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商业化、股份制改革,追求高利润、高回报和低风险,成为银行业开展业务、确定金融资源投放所遵循的基本法则。而“三农”及小微企业的天然弱质性,注定了他们难以逾越银行业设置的金融服务高门槛,难以进入银行金融服务的视野。这导致银行业在金融资源配置上,呈现出严重的失衡状态。一方面,城市金融、富人金融成为银行业正面厮杀、贴身肉搏的红海,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和小微金融却因为缺乏供给而举步维艰,逐渐沦为金融荒漠。

这种城市金融与“三农”、小微金融的强烈反差,不断刺激着舆论的眼球。于是,在社会公众和舆论眼中,银行被贴上了“嫌贫爱富、追求暴利、缺乏社会责任”的标签,将普惠金融目标难以实现的责任归咎为银行的不作为。

这样的评价,在有关专家看来,只是公众和舆论的一种过激的情绪表达。因为,普惠金融至少应该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银行商业行为的可持续性。对于公众舆论而言,关注的更多是弱势群体对于金融的可获得性,而往往难以从银行的角度考虑这种金融服务的商业可持续性。而这恰恰是决定普惠金融能否顺利推进的命门所在。

在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看来,普惠金融的本质,首先是金融,是金融就必须要坚持商业可持续性。“普惠金融既要解决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问题,更要解决可持续性的问题。首先要解决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问题,因为他们往往难以找到融资的有效途径,难以获得金融支持。解决这种可获得性问题,是普惠金融的当然要义。但是更要解决可持续性问题,如果不可持续,那么可获得性的解决就只是暂时的,只是一次性或者几次性的,是不可持续的。”

浙江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也表示:“普惠金融不是扶贫,更不是慈善,因此其运作模式必须是商业化和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并不排斥商业化运营。以向弱势产业、地区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为宗旨,同时追求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前提。”

在普惠金融模式下实现商业可持续,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不少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经验,然而目前来看,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三农”和小微金融“小额、流动、分散”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开展相关业务的高成本,对银行的盈利水平造成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农民、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主等普惠金融服务接受主体往往缺少规范的财务报表、足够的交易信息,交易对手或上下游情况也不固定,太多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无法获取足够的信用基础数据积累,从而导致银行与普惠金融服务接受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银行的风险防控带来严峻挑战。

在王曙光看来,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普惠金融,面临四大挑战:一是高成本;二是风险控制机制,抵押担保问题;三是小微客户信用体系不完善,没有很好的信用环境,信用甄别成本很高;四是农村新型的金融主体不断出现,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原有的适应于城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新兴主体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面临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的挑战。

毫无疑问,普惠金融战略的推进对于银行业而言,意味着一片新的发展蓝海的打开。然而,就目前而言,诸多的现实挑战也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难以承受之重。

破题:政策扶持与商业智慧双轮驱动

随着中国发展普惠金融的大幕徐徐拉开,面对种种挑战和现实困境,银行业如何走出现实困境,探索出一条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逾越障碍的出路在哪儿?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如何破题?路径如何设计?这些问题无不考验着包括决策层、监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诸多参与者的智慧。

在业界专家看来,继续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先决条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银监会自2006年开始的关于鼓励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新政,以及2012年开始在全国力推的“三大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金融体系、小微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依然不够。未来需要从供给端继续发力,通过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持续增加针对贫困群体和小微的金融供给,才能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奠定基础。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农村信用社仍然是支撑着“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但一个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绝非一家机构能够独力承担。未来,需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和商业金融相互支撑的普惠金融体系。通过明确政策金融、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形成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合力。

而马蔚华则认为,金融机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必须得到来自政策的强力支持。他表示,“应给予普惠金融合理、适度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亟须建立一整套普惠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来调动金融资源支持普惠金融方面的杠杆作用和正向激励,让愿意干、有能力的金融机构有动力、能安心地去从事普惠金融服务。”

他建议,首先,应对银行发放涉及普惠金融的贷款,在信贷总量调控、风险权重、不良贷款容忍度和坏账核销等方面实施更加差异化的支持政策,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挥银行信贷的主体作用;其次,鼓励和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机构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允许运营状况良好、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机构在资本市场发行金融债或专项融资工具,以帮助其建立可持续的融资机制;同时,要规范民间金融,引导其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因普惠金融的基础是“普惠信用”,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个人与企业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奠定发展普惠金融的基础。

而互联网金融被认为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利器。业内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延伸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金融的本质是一个信息行业,它是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配信息、使用信息的一个行业。之前银行不能做或者做不好小微金融业务,就是因为仅仅依靠一大堆结构化信息,而对于大量的可能更真实地反映贷款对象的一些非结构化、零散的信息,银行或者找不到,或者找到之后杂乱无章、没有头绪,但是现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通过云计算对海量非结构化信息进行分析,完全可以解决信息搜集与运用的问题。

银行普惠金融工作总结第8篇

【关键词】五大发展 农村 普惠金融

一、学习十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29日,十五中全会闭幕,并了会议公告。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式,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任务,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公报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l展的“五大发展”全新理念。

会议提出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行业发展传递了重要信息,将给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将“五个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金融发展、央行发展当中,着重发展金融服务、金融业国际化、绿色金融等,为十三五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不断夺取“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新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学习领会创新发展理念

十三五的重点经济区、网络强国等一系列创新战略的实施,将对我国金融行业提出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此,投资融资体质、金融服务体系也将进行深刻变革。只有改革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创新金融市场和服务,才能满足我国创新发展对金融行业的要求。

(二)学习领会绿色发展理念

未来五年我国将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这也明确了未来我国金融行业服务支持的重点,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一个趋势。

二、运用“五大发展”理念,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目前,铁岭市普惠金融工作持续升温,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银行全面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推广惠农卡、农民工特色银行卡的发行和使用,在实现受理机具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开通支付终端机具联网通用功能,构建真正的惠农支付服务站,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小额现金取款、转账汇款、查询余额、挂失和修改密码等金融业务,同时实现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等生活费用的缴纳,并能领取新农保、新农合、涉农补贴等资金。截至2016年末,铁岭地区各银行机构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2793个,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100%;全市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达到562.74万张,取款笔数达9.41万笔,金额共计888.80万元,转账汇款4.48万笔,金额8052.92万元,缴费22.78万笔,金额2002.20万元。新农保发放164.82万笔,金额2.08亿元,新农合发放1.75万笔,金额1.14亿元,财政涉农补贴发放37.47万笔,金额4.22亿元。

然而,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支付安全问题、农民接受问题、应用实效问题等等。

(一)运用创新发展理论指导普惠金融工作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面对普惠金融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深入农村地区实地调研,开辟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使广大农民能够真正理解普惠金融,接受普惠金融,应用现代化的支付方式达到便利生活的目的,消除老百姓对于支付安全的疑虑,从而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二)运用协调发展理论指导普惠金融工作

普惠金融工作的意义在于使城乡百姓无论是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还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都能够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正是协调发展的理论指导着我们工作的方向,尤其对于铁岭市这类农业大市来说,协调城乡发展,对于提高市民整体生活水平,促进全市经济工作发展和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三、服务农村普惠金融,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一)创新发展农村金融环境

要想实现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就需要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作为保障。从创新发展农村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以及农村信用环境等方面来加以落实,在此基础上保障农村金融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一是积极推行利率优惠政策,应当对于优先发展的农村实体经济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简化农村贷款程序,可以依靠考核制度等来对信用较好的农村客户进行贷款手续简化以及优先政策。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村贷款的额度。在对农村经济进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满足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结合贷款对象的信用状况和经营状况,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贷款的额度。

(二)协调发展金融服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客户需求出发,统筹规划,适时开发并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二是针对农业生产特点、农村基础条件和农民实际需求,开发多样化、系列性、适合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的金融产品,增强消费信贷对活跃农村消费的支持作用,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要。三是按照“普惠”原则,创新服务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公平性和可获得性。充分考虑银行业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差异性,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四是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趋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

(三)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普惠金融的发展也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努力推进社会信用建设,为发展普惠金融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发展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机制。灵活合理确定涉农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协调沟通工作,积极争取各类保险机构开办涉农项目保险业务,不断拓宽风险补偿途径。

(四)开放发展,焕发普惠金融活力

一是建立与国际组织接轨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将该指标数据纳入全国和地方的金融统计之中,建立国家和地方的普惠金融数据库,并进行定期更新、监测与评价,择机年度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以推动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二是积极促进农村非正式金融机构的发展,依靠竞争提升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新型微型非正式金融机构发展速度较快,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分散广泛的金融资源来积极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扩大服务主体,使更多农民受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