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10 08:57:13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第1篇

[关键词]任务引领教学法;项目驱动;FMCS;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46-02

传统教学系统设计主要以“知识点”为中心构筑的知识体系逐层逐次地教授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其学习思维与创新能力等主体作用被忽视,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使学生对知识构筑体系和理论进行深度思考,切实掌握课程知识。

任务引领式教学方法式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方法与模式。[1]这种方法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改变传统知识讲授体系,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教学为主线,以项目驱动为线索,将传统知识点结构化为模块组成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融合当前视听多媒体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通过启发式、激疑法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结合与使用,使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过程变为一个发现问题、学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奇学习过程。[2][3]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建立课程知识体系,锻炼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该方法适用于工程实践性较强的理工科课程。

当前,对于学生主体学习特征逐步改变,学生对网络传授知识体系逐渐熟络,对传统教育模式适应度愈加降低,建立新型课程教学模式是改善和提高课程传授能力的迫切需求。[4][5]当前,任务引领教学方法在大学课程中仍然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主要集中于一些边缘学科,对于专业课还未有专业化和规模化研究。[6]本文以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FMCS)课程的教学实践为切入点,基于任务引领教学的方法,结合项目式驱动教学模式,对其在本课程的组织与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任务引领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实践与组织要素

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是航空电子信息专业的专业课程,其主要传授学生对民用航空器的飞行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维修实践知识。课程依据民用航空器的飞行性能及其动力学特性,对FMCS在起飞到着陆全程的功能与作用进行讲授,并对其操作和维护完成初步认知,是民用航空器维修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飞行管理机系统主要包括飞行管理计算机系统、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油门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以飞行管理计算机为核心,包括导航功能模块、制导功能模块、EFIS功能模块和性能管理模块,起飞前FMCS的操作与原理,飞行中FMCS的操作与原理及其地面维修与操作等。该课程将航空器四个主要系统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关于民用航空器的工作与维护专业理论和技能,以应对民用航空的快速发展,满足民用航空的运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的需要。

本课程知识体系覆盖面广,理论深度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所研究与操作对象具有严格的安全可能需求。因此,在有限学时内,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其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当前信息时代和行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任务引领教学方法就是在当前学生学习特点和课程体系需求下的有益探索实践。

二、项目驱动模式课程中的任务引领教学方法研究

任务引领教学法需要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任务,并将其进行项目教学方案设计,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技能设备及其操作训练,以真实项目为实例, 使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梳理教学内容,建立项目任务,以其为线索,将教学内容隐含其中,以实际民航维修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愉快地、有效地合作完成任务流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内容梳理与项目任务安排要求

任务引领教学方法的首要难题是项目任务的设计,其需要与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相符合,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此需要对大纲和内容进行合理的梳理与安排,要做到:

1.任务内容应涵盖教学知识点,且具有激疑性质,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任务设计难度需要适中,要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设计能力需求,保证其经过自主学习和教师引领后的完成度。过难则使得学生积极性受挫,过易则收效甚微,几无增益。

3.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和进度安排合理。不能单纯以项目符合度论成败。要建立合理的项目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我发掘问题和扩展思维。使学生能够自我纠错,摸索后也能有所收获。但亦不能放弃成果评价,要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因此需要对任务进度进行合理安排,要保障学生明确任务的关键问题,清楚指标,有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这是实现该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教师从课程讲授到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关键。

(二)任务项目引领的组织与实施

任务项目能否进行有效引领,能否有效有序进行是该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根据前述分析,要对项目主要实施过程做如下的安排:

1.任务布置:在这个过程中将所设计的任务交给学生,并且让其明确任务的目的,并告知W生要完成本任务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2.任务的引领:要求学生在要求课程要求学时内进行自主的学习与合作。首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5名学生。其次对每组学生的任务进行布置与引导,根据任务要求需要进行仿真实验平台操作,利用学生对模拟机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后将课堂讲解知识点和学生的任务进行综合说明,并作必要的学习资料提供与答疑。

3.课程讲解与效果评价:根据学生所进行的实验操作进行汇报与演示。能够对学生在任务引领下的学习所表现出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在知识讲授时进行启发式说明,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

4.互动式交流与总结:根据所讲解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操作完成任务。每组1-2名学生进行发言与表述。交流操作经验与总结所遇到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与实际差距,加深印象,建立自身知识体系。

(三)任务引领得教学实践与效果

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课件和书本进行传授的,然后集中对学生进行上机培训,验证所讲授知识的适用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实施任务引领的教学方法过程中,则有效地翻转了课堂授学模式,将实验上机变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钻研,能够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进而完满解决问题。可以根据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和任务的引领,建立课程知识的结构体系,明确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深化理解,并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形成创新思维。

经过课程组的研讨与总结分析,在引领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逐渐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和任务的衔接,改进考核评价体系。将任务实施效果和总结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以过程u价和结果评价为参考,进行立体式的考核体系建立。根据2016秋季学期的考核结果和教学实践,在实行新型教学模式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深度加强,并且系统操作能力增强,最终考核成绩优秀比例显著提高,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三、结论

任务引领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对项目任务的精心设计,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隐含于任务环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化消极性接收为主动性探索,一改课堂在讲授课程知识时的氛围,形成真正的启发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互融,在讨论研究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通过每个任务的贯彻实施和引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创新性思维得到了锻炼。教师也在引导过程中体会到学与教之间的乐趣,为学生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加深了自身对课程的把握。任务引领教学方法虽然取得了初步效果,但仍需总结分析,完善细节,进一步发挥其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使其更加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特征。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妍.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流体力学课程中的实践探析[J]. 大学教育,2016(5):157-158.

[2] 刘红梅.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构建与应用[J].江苏高教,2016(4):71-73.

[3] 李冬梅,张持重.基于“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的《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1):106-108.

[4] 赵杰云.项目(串联) 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5(1):63-63.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第2篇

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谈到任务引领教学法就先要弄明白任务引领的含义,那叫什么才是“任务引领”呢。

学员与企业签订合同,是企业正式学徒工,企业把学员送到学校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学到理论知识后,学校教师指定任务让学员到企业去实践,企业有培训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进而完成任务。

企业与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校的职责是给学院设定任务,所设定的任务需要符合学院职业的要求,而企业的职责是给学院安排与他要完成任务相适应的工作岗位。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引领”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引领”教学法符合中式面点专业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任务引领”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为主体,以老师讲授为主要手段,学生却被动接受,再以反复、机械地练习巩固所学内容的教学模式,而是以既定的教学任务为核心组织教学,任务的展开,以个体探究为主,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为辅,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的位置,对学生的交际、创新、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都是一种调动和锻炼。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构成了教与学之间的桥梁。

任务引领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区别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帮助,而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比较小。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教师规定的步骤,在企业里真正能用得到的,并达到一定的目标。项目教学法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发挥,学员在项目里自己去确定进行项目的过程,可以不达到目标,但对学生能力和方法有很大提高。

任务引领教学法的任务都是教学大纲的内容,不能随意确定。而项目教学法不做限定,也可以超出教学范围。

任务引领教学法更贴近工作流程,而项目教学法空间更大可以超出。

但对于最开始学习面点的学生来说,基础是最重要的,所以相对于项目教学法的自由,任务引领教学法更贴近于学生的初始教学。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式面点专业课程中的可行性

面点的理论知识。面点从广义上讲,泛指用各种粮食,如米类、麦类、杂粮类,以及果蔬、水产等为原料,配以多种馅料制作而成的各种点心和小吃。而从狭义上讲,特指利用粉料,主要是面、粉和米粉等调制面团制成的面食小吃和正餐宴席的各式点心。

任务引领教学法符合中式教学理念。知识并不全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或者我们可以说成是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去获得。因为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而中式面点专业课程大多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但与此同时课程内容更新换代快,就要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高职课程的教学,我们会发现“任务引领”教学法很适合这一专业的教学。

任务引领教学法的步骤

任务的形成。在“任务引领”教学中,“任务”的设置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一节课学生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有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要突出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学生对你设置的任务没有兴趣,那任务的设置就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置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任务的实践过程。

(1)兴趣导入。利用中式面点课程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此时导入新课,通过分析实例,提出任务,会对任务的完成起到很好的效果。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第3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根据中共浙江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中共浙江金华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

一、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彻始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各项任务落到实处。(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长效机制。(4)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3.工作目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要正确认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实现创建规模适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目标,着力打造青年学子们的文化高地与精神高地,不断开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1.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坚持思想理论教育,不断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素养。充分结合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广泛开展“中国梦”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各党委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各级各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有针对、有程序地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积极组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学校党委委员,各院部党总支书记每年至少为师生讲一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或一次形势与政策报告。

(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党委宣传部、各党总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并下发学校《2020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时间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先进模范巡讲,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引导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工会、团委、各党总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3.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进一步铸造学生的民族精神,打牢学生的文化根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品质,继续组织开展读书月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古诗词大赛、吟诵晚会等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不断激发广大党员与教职员工和学生爱党爱国热情,指引他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责任部门:组织人事处、党委宣传部、团委、图书馆、各党总支)

4.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积极弘扬“厚德、精技、励志、笃行”的校训精神,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人人思进,个个争先”的良好校风,建设“敬业爱生,言传身教”的优良教风和“勤学善思,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鼓励各二级学院积极开设大学生人文素养课,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奠定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基石。

(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各二级学院)

三、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力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不断提升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创新教学方法,聚焦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真正把学校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坚强阵地。鼓励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员干部、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聘请校外专家为师生作形势与政策报告,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2.规范授课教材选用与图书采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制定并落实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完善选用标准和选用程序,规范教材选用。严格遵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的相关法规订购书籍、报刊和数据库;制定图书采购管理办法、接受图书捐赠管理办法;做好学生借书动态的分析研判工作。

(责任部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图书馆、各二级学院)

四、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

1.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健全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将个人政治理论学习情况与年终考核相挂钩;在教师评聘和考核体系中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增加课堂教学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加强教师教育管理和纪律约束,对违反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要依法依规及时处理。

(责任部门:组织人事处、党委宣传部、教务处)

2.健全师德建设机制。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治学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校党委要对新入职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教风学风进行综合考察把关,党委书记或校长每年要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宣传师德典型、诚信教育、法治教育等活动,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继续实施“四大工程”建设,强化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注重老教师的传帮带,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强化制度建设,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责任部门:组织人事处、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外事处)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建设。整体推进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逐渐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各党总支至少配备1至2名专职组织委员。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担任辅导员经历并考核合格。选聘校内党员领导干部、教学名师兼职担任辅导员。

(责任部门: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党总支)

五、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

1.严明课堂教学纪律。健全学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不得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

(责任部门:教务处)

2.进一步规范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校内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引导和管理,落实各类讲座申报审批制度,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严禁在校内传播宗教、发展教徒和组织宗教活动。加强对宣传橱窗、LED屏、校内广播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落实《学校各级官方微信、微博、网站管理办法》,加强网络舆情搜集研判,规范师生自媒体管理,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网上舆论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保卫处、信息中心、各党总支)

六、立足思想实际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1.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落实校党委委员联系学院和班级制度,坚持校领导接待制度,及时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和具体诉求,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引导他们自觉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同解决学习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结合起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教师的帮扶工作,使他们有更多获得感。做好党外人士工作,加强思想引导和团结教育,促进他们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心认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成才规律,加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力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党委统战部、工会、学生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基础教学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强化实践育人。以省级文明单位建设为契机,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鼓励师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双创”教育,提升“双创”意识,组织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推进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军事训练实效,强化学生国防意识。加强学雷锋志愿服务开展力度,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师生在服务中感悟雷锋精神真谛。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做好社团登记和年检工作,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社团有序发展。

(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基础教学部、各党总支)

七、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1.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学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等都要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对党委工作负主要责任,履行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其他党委委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

(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

2.牢牢掌控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认真贯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和《意识形态工作目标责任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学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按照“党政同责”原则,校长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负重要责任。分管宣传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委书记、校长抓好统筹协调落实工作,党委其他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抓好分管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

(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各党总支)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第4篇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法”,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一般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教学组织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咨询和辅导作用,一般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模式,它是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发展

行动导向教学法由英国教授瑞恩斯在20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德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因此,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在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分三个层次开发,即: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德国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情境的设定由各个学校的职业(专业)组通过讨论确定。

行动领域的开发从三个方面考虑,即:职业方面,从社会上现有职业的状况和需要出发研究确定;个人生活方面,可从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生活的需要方面考虑;社会方面,可从年轻人的现状、行业需要等方面获取信息。

学习领域根据行动领域中涉及的有关内容,结合学校教学过程的可行性,确定能够涵盖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具备典型工作特征的、能够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的学习论题。

学习情境是学校根据联邦文教机构确定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大纲进行具体化的学习论题,可由各个学校的职业(专业)组通过讨论同时吸收学生的意见,经过认真筛选而确定。

三、德国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行动导向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下面是德国职业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一)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来自职业中的实践工作任务,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学生与教师共同承担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项目教学可使学生学习如何独立学习并理解综合复杂的工作情境。共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1、项目起草与目标制定。由老师提出并制定项目任务,学生们共同制定该项目的目标,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案。

2、计划。学生独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计划提出意见。

3、实施。学生在实践中实施由他们共同开发的项目计划,同时完成项目产品。

4、成果展示报告。项目结束以后学生要作项目产品展示报告。

5、评估。学生参考之前制定的评估标准对项目的成果及团队合作过程进行评估。先由学生自评,再由老师做总结性评价。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评价学生制定的解决问题方案。

(二)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职业培训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借助引导文完成工作任务,能够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分为:

1、信息。学生按照引导文中的引导问题和引言,收集并加工重要信息。

2、计划。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工作步骤,以及所需的辅助材料和工具,以便制定工作计划。

3、决策。小组讨论,并与老师进行专业谈话,以便修改并优化已经制定好的工作计划。

4、实施。学生应用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实施工作任务,通过实施学生可获得知识与能力。

5、控制。学生使用控制单来检测已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与之前工作计划中制定的工作步骤与要求对比,学生可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反馈与评价。

6、评价。老师应在专业谈话中指出学生的不足,这样学生可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以便今后避免不足。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的机会。角色扮演法的特点是学生作为演员扮演一个真实的社会角色。演员要确定他所扮演人物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同时,角色扮演的参与者还要观察反馈自己或别人所扮演的角色。具体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老师向学生们介绍角色扮演的基本规则和目标。

2、引导。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们介绍主题及剧本的情境,然后给学生分配角色。不需做演员的学生们将作观察者从戏外观察演员表演及整个角色扮演。

3、加工准备。演员和观察者要借助老师所给的信息来加工角色间的关系和任务,与此同时他们逐渐进入角色。

4、扮演。在教师或一位学生做了开场介绍之后,所有参与者正式进入角色开始演出。

5、走出角色。参与者在扮演完他的角色后能够完全走出角色,客观地分析演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客观的评价,避免将个人感情带入评价中。

6、讨论。老师、演员与观察者一起客观讨论角色扮演的过程与经验。

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启示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以具体的工作任务或行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执教者转变为学习的陪同者或辅导者,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帮助学生构思学习途径,给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并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与职业工作过程紧密相关;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使学习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行为,通过学习逐步培养所需的职业能力。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实务;课程设计;任务驱动;案例教学

一、高职《审计实务》课程设计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推行高职教育的准学士、学士、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学位制度,建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等。为此,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应根据职业能力标准修改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工作机制,实现校企专家共同开发与设计课程;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阶段分析法;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主要成果。

经课程开发与设计分析,传统的《审计学》教学理实脱节、工学结合不够、教学做融合不够,难以达到高职教改的基本要求。所以,应开设学习情境与职业岗位对接,按审计岗位能力设计学习任务的《审计实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它的课程标准应当包括课程性质与定位、基本教学理念、设计思路与特色等课程理念;课程总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等课程目标;学习情境的构建与学习任务的设计等课程内容;教学考核方法、学时分配、师资要求、工作或实训条件、教学资源配置等实施与保障措施。

二、构建《审计实务》教学内容

1.构建《审计实务》学习情境

《审计实务》的学习情境应根据审计职业能力,基于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与审计准则为依据,按审计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理论与技能为内容进行构建。所以,学习情境应由认知审计职业、理解审计主体、掌握审计目标实现过程、编制审计计划、收集审计证据、制作审计工作底稿、掌握风险导向审计测试流程、掌握货币资金审计、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掌握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完成审计工作与出具审计报告、掌握Excel审计技能等学习情境构成。

2.设计《审计实务》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情境由多个学习任务构成,学习任务的设计应把岗位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审计工作岗位技能的培养。设计方法是由专家将每个情境教学单元中的岗位能力进行技能解构,分解为关键审计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消除重复与非必要的任务活动,按照教学规律加以分解与组合;梳理出为解决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并将其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具体任务之中,让理论与技能服务于所需完成的每个工作任务;按照理实一体、教学做融合、任务引领、案例驱动等方法,进行序化与融合,将工作任务改造为学习任务。如,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由该循环活动的控制测试、交易实质性分析、交易细节测试、营业收入实质性测试、应收账款实质性测试等学习任务组成。所以,每个学习任务也是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理论与技能、情境案例、实证案例、分析案例或工作案例的驱动,让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合于任务创建、案例研究、审计实务工作之中。

三、改进《审计实务》教学方法

《审计实务》课程应灵活运用理实一体的课堂讲解、任务导向、案例驱动等教学方法,在教学做融合、讨论争鸣、教师示范、分组实践、角色扮演、仿真模拟等情境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审计工作能力。

1.理实一体教学

《审计实务》课程应贯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想,以最新法规、准则与理论为依据,将理论与实务融合,从工作任务的角度来阐述理论与知识、技能与技术,让理论与技能服务于学习任务的完成。通过启发学生分析典型审计案例,实施风险导向业务循环审计实务工作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兴趣与提高素质,掌握隐含在每个学习作任务中的理论与技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将能力本位放在首位,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动手与务实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审计职业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从而保证学习目标能力化。

2.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驱动法下,教学内容与真实的审计职业对接,教学单元与审计实际工作任务对接,学习动机源自现实情境,学习过程参与真实的实践,在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任务、明确目标、融合知识与技能、学与用相结合。学习任务呈现后,学生的主体性、目标性很强,带着任务去探索、思考、研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定位学习目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情境创建、尝试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清晰的思路、知识、方法与技术,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再循序渐进并最终完成一系列任务,达到工作任务驱动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在任务驱动中边学边练,教师边教边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考”,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目标性与成就感。

3.案例驱动教学

《审计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讨论,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研讨中理解原理与原则等课程理论、掌握技术与方法等课程技能的一种方法。审计实务教学活动中,常用情境案例、实证案例、分析案例与工作案例驱动教学活动。

每个学习情境应有一个情境案例,它一般是国内外实际发生的著名的、经典的审计事件,其内容应当包括事件的背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事实、审计过程、事件的影响或启示等内容。用于课前导入阐述基本原理、课中设疑组织讨论、课后延伸掌握教学内容。在审计理论教学环节,通过实证性案例与分析性案例,以讲故事、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用案例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审计理论知识。在审计实务教学环节,通过分析案例与工作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提问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案例事项进行深层次分析,通过讨论与争论,阐明各自的观点及理由;最后教师小结,将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与评讲,掌握审计理论与技能的应用,提高审计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清洪.高职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5(01).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第6篇

关键词:网页制作;职业能力;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柳珺(1963-),女,北京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中图分类号: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35-03

一、高职教育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规律不同于学术人才培养规律。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岗位针对性。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过程应以“项目化”的实训任务为引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迁移能力。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而“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强调理实一体、做中学的理念,[1]因此“任务引领”教学模式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任务引领”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主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将所要学习的新技能、新知识渗入学习任务中,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活动、教材内容和教学条件等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实践和理论高度融合。[2]

“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技能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题;以掌握能力为目的。任务引领让学生在享受工作过程的乐趣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责任、积累信心、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3]

在教学实践中,将“任务引领、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入的了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将网站开发工作流程和内容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构建以“网站开发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获得了网页设计制作的知识和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理念

1.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员”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课程目标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培养学生网站规划、设计与网页制作能力的课程,其对应的职业岗位是网页设计与制作员。因此,该课程的目标是掌握网页制作方法、强化网页制作技能、积累网页制作经验,以满足网页设计与制作员职业岗位的需求。

2.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根据网站开发和网页制作技术领域和网页设计与制作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网站开发和网页制作的职业资格标准,以网页设计与制作员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为核心,并考虑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选择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善统一。

3.以“任务”为主线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全过程围绕任务(实际的网页)进行,把网页设计与制作员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术要点穿插到各个任务中,教师边分析讲解、操作演示,学生边模仿操作、动手练习,真正做到讲练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能够轻松学习、自主学习。

4.通过“阶梯上升式”实践教学模式强化技能训练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设置了课内实训、课外拓展、模块综合实训、项目综合实训四个阶梯上升式实训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不断实践,实现网页制作技能由点到线再到面的不断推进。而每一个实践环节,都围绕着真实任务(网站或网页)进行,最终使学生达到与网页设计与制作员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阶梯式上升式”实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三、“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以培养学生开发网站与设计制作网页的职业能力为课程设计的主线,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上突出“应用”、“实用”。教学中注重处理好理论知识讲授与技能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与才干。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按照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根据行业企业对网页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并考虑前导、后续课程的衔接,确定课程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同时按照实际工作流程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流程图如图2所示:

在选定课程内容的前提下,选择Dreamweaver、Fireworks、Flash网页设计三剑客软件包分别作为网页制作、图像处理和动画制作的工具,把网页制作技能的培养转变为三种软件使用方法的学习。

四、“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实施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网页、网站的开发设计能力、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再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与网页设计与制作员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为了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设计,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引领、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均是围绕着一个个教学任务(网页案例)展开。课堂教学采用任务引领、项目(实际网站或网页)驱动,学做一体化授课,将知识点嵌入项目中进行讲解、练习、实验,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逐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1.课程结构“模块化”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为了适应网页设计与制作员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并考虑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将网站开发工作流程和内容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构建以“网站开发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将知识和技能分为网站规划、网页制作基础、网站管理、初级网页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高级网页制作、网站维护和综合实训9个模块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一个教学单元又包含若干个具体操作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

2.课程内容随着网页制作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更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页设计三剑客软件包的版本在不断更新,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换代,为此“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内容也必须根据网页制作技术发展不断地改进、更新,以适应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过时。

3.教学环节标准化

每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都按照“任务展示”、“教师演示”、“课内实训”和“总结提高”的过程展开,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在任务展示环节,教师首先说明本次课要完成的目标并展示本次课任务(网页)的浏览效果,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演示环节,教师逐步示范任务(网页)的制作过程,给出任务的操作方法;在课内实训环节,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完成相应任务,训练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在总结提高环节,教师对任务完成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和技术要点进行归纳讲解,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阶梯上升式”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职课程教学的生命线,而以“做”为特征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重视实践教学更是具有突出的意义。网页设计与制作的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动手练习才能变成学生具备的网页制作职业技能。基于这些,形成了“课内实训、课外拓展、模块综合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阶梯上升式的实践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说明如表1所示。

5.采用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高职层次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强,厌学理论知识、乐学实际操作,因而最适合“做中学、学中做”。基于此采用了基于真实项目的“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课程的教学过程围绕着一个个任务(网站或网页)进行,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分析解剖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围绕一个个实际网站的构建及实现的方法,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引导学生制作网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练,以练为主,最终完成实训任务,达到“课完即会、课后即能”的效果。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我院“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已经形成了“围绕一条主线,通过三个构建,实现三个目标”的教学特色:

一条主线即任务;三个构建为任务引领、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模块化”课程结构的构建和“阶梯式”实践环节的构建。

达到三个目标,第一,素质综合化,通过任务的学习和网页设计开发,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加深了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观念,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第二,设计个性化,通过任务的学习和网页设计开发使学生的设计思想得到充分的展现,设计的作品更具有个性;第三,能力岗位化,通过任务的学习和网页设计开发让学生的能力更符合岗位的要求,实现与网页设计制作员岗位“零距离”接触。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引入“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用任务作为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通过学生主动的实践、探索,使学生在获得网页设计与制作职业能力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达到了学生与网页设计与制作员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参考文献:

[1]李亚桂,竺辉.“任务引领型”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启示——以《建筑组合体的投影》一节课为例[J].职业,2011,(11).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船舶;教学模式

引言

船舶类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船舶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面临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而探讨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是船舶职业教育教学过程需要,更是适应新的经济形式下行业发展的需要。

1建设目标

①制定“用项目引领、以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方案。②通过建设“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大力提升教师的岗位核心能力教学建设水平。③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试点班,总结经验完善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社会适应力。

2建设思路

“用项目引领、以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建设思路是:通过建设“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线上精品课”,提高教师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的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实现“用项目引领、以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建立试点班级,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量化对比,并及时总结调整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3建设内容及举措

①2019年1月-2019年7月,走访学生就业企业,了解“用项目引领、以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与企业生产有效对接。将收集的材料整理后最终形成“用项目引领、以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方案。②2019年1月-2019年12月,紧跟高职教育发展,关注实时动态,派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参加教学模式创新方面的会议培训,领悟最新的职业教育精神,撰写培训总结,服务于项目工作的开展。会议培训工作结束后,总结学习成果,针对建立的“用项目引领、以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方案,进行完善与修订。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现有班级中选出试点班级采用“用项目引领、以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并将试点班的教学情况与普通班级对比形成量化材料;发表相关研究的论文。④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将试点班的教学情况与普通班级对比形成量化材料;并在其他专业中推广形成最终建设成果,创新教学模式的论文及“用项目引领、以任务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总结报告。

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第8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特点;设计原则;分类;课程教学;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业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提出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劳动,而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兼顾。数控编程与加工是机械制造业的基础技能,高校对于这一类人才的培养却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致教育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实际的工作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于现实的要求,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目前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培养面向一线、面向基层的“数控编程与加工”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最核心的内容是“任务”。“任务”,通常的解释是指别人派给自己的工作,从而担负一定的责任。对于《数控编程与加工》这门课程来说是指老师交给学生进行特定零件编程加工的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设计不同情境下的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从而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任务过程中,以任务为课程教学的主线,教师为任务过程中的引导,学生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在完成零件编程加工的任务驱动下,自主进行合作学习,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加了课程与实际联系程度,培养适应实际工作压力和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1、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基本不发言,只需接受老师灌输的内容。相较于如此枯燥平淡的课堂内容,实际的手动操作更加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任务”的设计正好符合了这样的特点,设计不同情境下的“任务”,甚至可以直接将工厂“车间”模式运用到任务中,增长学生的实际感受,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协作完成任务。

2、提供良好操作平台,保障实际工作安全

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紧急情况,尤其是数控编程与加工这一基础技能的工作岗位,时刻与数控机床打交道,很有可能会出现撞刀、过切等干涉现象,造成设备甚至人身的伤害。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入,可以在日常的模拟任务中令学生注意到这些操作上的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锻炼他们对工作中紧急情况的处理能力。模拟的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在教师的监督下,保证了安全性,为今后工作中的安全也打好了基础。

3、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适用性

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说是“任务驱动”教学最大的特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理论知识,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不再局限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现实需要的适应能力,更能体现出教学的适用性。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的设计原则

通常任务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任务的设置要紧密贴合理论知识;第二,任务的设计要以保障学生的安全为第一要素;第三,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凭空想象;第四,任务的设置要与实际紧密联系,最好能来源于实际。

(二)在“数控编程与加工”操作过程中贯穿“任务驱动”教学法

根据之前的探讨,我将任务的种类划分为“带领性任务”和“引导性任务”。在“数控编程与加工”的课程教学中,带领性任务和引导性任务分别按照以下步骤来实施。

1、带领性任务

带领性任务中教师的任务是带领,即将细节问题都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指示进行操作,这样的任务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熟练度的训练。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第一,根据教学目标,创设出符合实际的任务(任务最好可以来源于工厂车间),以此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告知任务;第二,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任务流程,发现问题,提出任务完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第三,针对问题集体探讨解决办法,老师告知任务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设计任务方案;第四,学生独立实施任务方案,老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第五,任务结束后进行总结,首先学生提出在操作中产生的疑问并进行集体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交予老师解决,老师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比较频繁、错误比较严重的问题给予详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的熟悉程度。

2、引导性任务

引导性任务对老师的要求就是引导,不告诉学生细节,让学生自主发挥,在任务的驱动下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操作:第一,设计任务,提出任务目标;第二,在只告知任务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将学生按组划分;第三,要求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自主进行对任务的思考,将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罗列,找到解决办法,制定任务方案,教师只需对方案中涉及安全问题的步骤加以提醒或者修改;第四,根据方案对组内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具体到岗位操作;第五,任务完成后首先进行组内讨论,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解决办法,避免下次再犯,然后由老师对每个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和表扬任务圆满完成的小组,鼓励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结语

高素质的数控编程与加工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的教学目标,也是社会和企业的需要。要想让学生不仅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有熟练的车间操作能力和较好的处理情况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满足的。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于《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是兴趣,对学校是改革,对社会和企业来说则是一种希望。

参考文献

[1]刘宏伟.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2,3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