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09 22:25:10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第1篇

关键词:天然气 节能减排 现状 对策

天然气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内外天然气开发企业积极响应环保和节能的发展要求,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之路。尽管国内然气开发企业已完成多次节能改造,但是节能减排情况和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针对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现状,从人员意识、技术差距等方面开展针对性调查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现状

利用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团队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等科学手段,自主设计和制作的《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调查表格》,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手段和平台,针对川渝地区天然气开发企业,从人员意识、制度建设、设备管理等方面完成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现状调查,其基本情况概况如下:

1.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有待提高

操作岗、技术岗等基层岗位员工对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企业节能减排相关措施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对节能减排的内容、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到位。此外,新员工(工作年限在4年以内的员工)和工作年龄较大的员工(40岁以上的员工)表现的节能减排意识相对较差。

2.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到位

制度建设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环节。相对于生产、安全等,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直接导致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建设明显滞后,相应的考核制度缺位影响企业和员工开展节能的积极性。此外,尽管部分企业制定了节能减排的相关制度,但执行不到位,导致规章制度无法发挥作用。

3.设备管理、操作不规范,影响节能减排效果

部分企业的计量仪表安装的规范性欠佳、设备未定期维修、排污系统不完善等设备管理、操作不规范,造成设备未能按照最佳参数运行、能耗使用量无法控制和不必要的污染物排放,影响节能减排效果。

4.节能成本偏高

由于政府相关节能减排政策导向和力度原因,加之改进优化工艺或购买节能减排系统成本高,而收益较低,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动力不足。

二、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对策

结合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现状调查,在广泛征求相关方面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团队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1.通过节能减排宣贯,全面提升员工节能减排意识

针对基层岗位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工作年限在4年以内的员工)和工作年龄较大的员工(40岁以上的员工),通过海报、通讯、班组会等形式和途径对节能减排进行宣贯,帮助员工了解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企业节能减排制度,增强节能减排意识。

2.完善规章制度,提升执行力

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通过广泛调动员工参与,不断完善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并认真落实相应考核措施。从而建立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机制,制定行之有效节能减排管理制度文件,奠定制度保障基础。通过能耗、减排指标的下达、分解、落实,全面提升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执行力。

3.依靠科技,规范设备管理和操作

依靠技术创新,不断促进节能技术改造。在淘汰落后设备的同时,规范设备管理和操作,力争做到计量仪表安装规范、设备定期维修,并完善排污系统,从而全面提升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效力。

4.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单位的支持

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单位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加快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和重点项目实施,促进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创新。

三、结论与建议

1.所调查的川渝地区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现状总体而言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尽管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应该充分认识到这只是发展的必然过程和阶段。

2.所提出的天然气开发企业节能减排对策有待通过实践完善。

参考文献

[1]黄生琪,周菊华.我国节能减排的意义、现状及措施[J].节能技术,2008(2)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第2篇

节能减排审计是以环境审计为基础、专门负责节能减排工作审计的一门专项审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中节能和污染物进行科学管理、对预计投资项目的耗能以及环境影响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为企业提供能源和环境咨询服务,从而监督企业采取尽可能采取节能减排相关措施,促进企业减少能源消耗。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节能减排审计主旨是对企业经济活动节能和污染物科学管理、预计投资项目耗能等相关信息进行鉴证和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更有效地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价,监督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评估项目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节能减排审计工作效益。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审计理论内容。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以及受托环保责任出现,环境审计随之产生。其主要是对公共环境项目进行审计,具体内容包括合规性审计、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节能减排审计可以作为环境审计中一个组成部分,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可以丰富审计理论的内容,促进审计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可以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科学合理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审计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可以根据评价指标有目的开展工作,尽可能搜集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资料,对企业作出客观、全面、系统的鉴证和评价。从实践中,促进企业不断实施开展节能减排项目。

二、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研究综述

(一)国外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1)加拿大。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列举包括资源、公用事业、零售业等7种行业一共15个方面的环境绩效指标,内容涵盖土地资源利用和破坏、可再生资源使用、危险物品的管理、能源保护、空气和水源监控方案等,(2)日本。2000年日本环境厅颁布《环境会计系统的导入指南》,专门提出企业环境保护对策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保护效果评价指标,即主要反映的指标是对企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量和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确认与计量时所采用的物量单位指标。具体包括:第一,经营场地内效果,如环境污染物资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使用量、废弃物最终处理量等;第二,上下游效果,包括绿色原材料耗用量、有毒化学物质使用量等;第三,其他环境保护效果。二是环境保护对策的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其主要是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对策采用的收益,以及费用减少进行确认和计量所采用的货币单位指标。(3)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4000系列标准中,提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包括环境状况指标、经营绩效指标和管理绩效指标。其具体涵盖的指标内容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附近水域、排气等空气质量影响;企业厂房设施设计、运营和维护;向企业厂房场地设施的提供材料、能源和劳务等;企业组织内部不同级别的人员,开展计划活动和程序等。 (4)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

CSD)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提出了以“生态经济效率”来反映可持续经营目标,对生态经济效率指标体系划分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类,具体涵盖能源消耗、材料耗费、自然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的指标。

(二)国内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相关内容综述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但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了绩效审计工作,国家公开了权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信息:

财政部2004年颁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中指出评价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财务效益指标、建设工期指标等10个绩效指标,覆盖了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2006年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方面: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净现值、经济净现值、社会纯收入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2006年颁布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

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如清华大学企业研究中心对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选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三方面指标;张士则(2009)认为增加新的耗能评价指标,完善企业能耗评价体系,包括增加可比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宋马林(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结合视角,对国内各个地区开展节能减排成效进行评价,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探讨社会协同地区节能减排的评价体系;龙成凤,李淑清(2006)采取平衡积分卡方法建立公司四套绩效测评指标;乔引华(2006)等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的环境绩效,三者职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差异;袁广达(2006)提出环境保护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资金使用效益指标、环境保护管理监督指标和社会效益综合评议指标等。还有一些学者从不同方面对我国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是政府为主导,部分大型企业参与环境审计工作。从节能减排审计实际工作掌握程度分析,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能够保证节能减排审计工作运行合理有效,评价工作也不能够可靠和客观。

笔者建议,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主体包括三方面: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客观、综合地评价节能减排审计工作。

(二)评价客体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的客体主要包括具体审计过程和节能减排实施效果的评定,包括对节能减排资金使用合规性、节能减排制度的有效执行程度和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完成情况等方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节能减排实施效果。

(三)评价标准 (1)系统全面性。系统性即要求构建的节能减排审计体系时应当注重系统整体角度,不遗漏任何一项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可以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地体现被审计主体节能减排项目开展执行情况。(2)科学逻辑性。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复杂,企业对经济活动多样,决定在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注 意各个组成部分具有逻辑性,可以多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节能减排进行考核,如何财务层面、社会公众层面和内部机构运营层面,各个层面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相互联系,每个层面考核指标可以根据企业特点自行设置。(3)简明实效性。构建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时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设定考核指标合理、可靠。可以依据企业具体项目设定指标,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可以体现为货币单位核实,如果确实不能通过货币进行核算,可以考虑采用分级设置“优”、“良”、“中”、“差”等多阶段标准。(4)成本效益原则。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仅可能使企业构建评价体系发生的成本支出小于其所带来的收益,考核标准尽量简化,保证高质量的评价指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相关便于考核指标,搜集相关数据、资料。(5)量化可比性。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在构建时应当注意各个组成部分相互独立,不同层次之间或同一层次中不同考核指标相互独立,不能交叉重叠。考核内容在总体目标相同时,比较具体评价项目的不同方面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评价考核标准可以用量化反映出来,运用相对数、平均数和比例数等数学计量方法进行考核比较。

(四)评价指标 (1)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设定。根据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所提到的内容,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有三个取得来源:一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企业文化政策进行指标设定,包括财务收支、节能减排投入、企业文化、政策和道德价值观等方面;二是企业研发过程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对企业进行设计和研发,不断注入节能减排理念,从产品开发设计环节关注节能减排;三是节约思想的贯彻,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应当考虑能源的节约,鼓励和考核新能源的使用。

第一、宏观规划指标:包括绿色产品比例、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等。

绿色产品比例=■×100%

节能环保设备使用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100%

能源有效利用率指标反映企业消耗能源水平和利用的最终效果。

节能减排教育培训投入率=■×100%

第二、运营效益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所获收益进行评判,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节能收益净额,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等。节能减排项目收益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其成本支出当期发生,有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应当从长远观点考虑,设定相应指标进行考核。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该设施带来的收益-该设施投入支出总额

节能收益净额=节能金额-投入金额

节能减排成本节约净额=节能减排节约额一节能减排投入金额(节能减排节约额包括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罚金减少额、能源节约金额、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额)

第三、投资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过程中收益相对总收益比例进行考核,包括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以及节能投入收益率等相对指标。和之前的运营效益指标相比,其侧重相对数评价。

节能减排设施投资收益率=■×100%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投入率=■×100%

节能投入收益率=■×100%

第四、实施效果指标。主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过程中污染减少效果进行测定,具体包括: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三废”产品利用率以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等指标。

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100%

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指标拓展到能源消耗指标,主要选取电能、燃料和原煤等产值系统,其他相关能源可以参考此指标设定。

电能消耗产值系数=■

燃料消耗产值系数=■

原煤消耗产值系数=■

“三废”产品利用率=■×100%

废弃物回收利用率=■×100%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

单位产值排放废弃物、污染物的数量

=■×100%

排放的废水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气的产值系数=■×100%

排放的废水是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到外部的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对外排放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生产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等;排放的废气是指企业燃烧燃料和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向空气排放的含有污染物质的气体。

(2)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的设置。评议指标是指在定量指标设定的基础上,主要涉及企业节能减排审计定量指标中没有考虑的范畴和预计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潜在因素,设定相应的定性指标,更完善地考核企业节能减排审计效果。

通过评议指标从广泛范围评价企业节能减排的实际效果,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合理。评议指标的设置可以从定性指标角度考虑,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全面综合地考察企业节能减排审计业绩。

节能减排审计评议指标可以考虑设定:企业管理层节能减排重视程度、企业制定节能减排相关制度和规定情况、企业节能减排人员综合素质情况、污染物治理措施和结果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效果、企业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情况六项指标。

(五)评价方法 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划分为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和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本文此处主要将方法主要过程予以说明,具体详细的操作过程可以进一步在以后研究中详细阐述。(1)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传统常规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审阅法,审计人员根据书面资料,审查和阅读,查明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节能减排的合理、合法和有效程度;第二、访谈法,通过询问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和了解企业节能减排的具体情况;第三、观察法,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生活经营活动进行实地勘察;第四、分析性复核,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变动的项目。(2)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特有的审计评价方法主要运用方法包括:第一、目标导向法,针对被审计单位涉及节能减排审计的项目分解多个目标,依照一定审计标准,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第二、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益分析 法,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直接市场价值评价法、替代市场法和意愿调查法;第三、节能减排审计费用效果分析法,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费用与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方案比较的经济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最佳效果法和最小费用法。

(六)评价报告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披露信息应当注重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具体包括:(1)节能减排法规执行情况信息,如节能减排责任考核结果,污染情况和排污收费缴纳情况,国家地方法规行业标准要求其他事项;(2)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三废排放数量、环境有害物品保管和使用情况;(3)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如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治理培训职工参与情况,企业环保法规规范制定情况。

节能减排政府审计报告格式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节能减排审计报告目标是披露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会计报告的审计状况,注重审计会计报告的合法、真实性,可以采用传统审计报告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等类型的审计报告,格式也可以类比参照。如果节能减排审计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效果,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际工作搜集的相关审计证据,科学分析,出具节能减排审计建议书。

四、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一)充分认识设定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转变传统审计思维,在国家能源消耗大企业和重要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节能减排审计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高耗能、污染大的煤炭、化工、建筑等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体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二)颁布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法律规范,也没有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的法律法规。但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逐步重视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2011年5月,审计署所公布的《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情况审计调查结果》显示,已有6个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并制定针对节能减排审计的规章制度,8个省取消企业违规占用国家资源的政策。同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颁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开发水能、风能等清洁资源利用,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评价低碳审计指标体系,不断健全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体系法律法规。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节能减排审计评价业务能力 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扩宽知识领域,学习和节能减排相关的环境法学、发展经济学、工程学等相关知识,提供自身综合知识能力,以便具备足够能力适应节能减排审计工作的要求。对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班和研修课程,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环境会计审计知识,从而满足企业对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实施的要求。培训方式可以通过定期讨论、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审计文化传授,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

(四)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审计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国际问题。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确立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使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相互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应当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节能减排审计组织沟通与合作,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相关组织的节能减排成果与经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审计工作开展,保证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在低碳经济日益凸显环境下,企业应当注重节能减排审计评价指标设定及相关工作的发展变化,积极在企业内部开展节能减排审计评价工作,注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收益性、运营效益性、实施效果性,并针对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报告,尽可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庆龙:《能源审计理论与方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 能源会计 节能减排 会计信息披露

一、我国建立能源会计的必要性

1.我国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呼唤能源会计

近几年,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日趋紧张的资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使得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 以缓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在全社会的能源消耗中,企业是大头,因而责无旁贷地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因此,有必要将能源问题与会计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构建起关于能源会计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2.建立能源会计可以树立企业新形象,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一些企业能耗过高,大量排放污染物,不仅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而且漠视甚至逃避社会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跨国公司的企业 社会责任审核,履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不达标的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中被淘汰。因此,企业应尽快建立能源会计,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努力控制能源成本和减少污染物 的排放,在公众和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今后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3.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进一步接轨要求我国尽快建立能源会计

对能源会计问题的研究,在早期西方一些比较权威的会计理论书籍和会计学教科书中,就已经较多地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取得了部分成果。特别是在石油和 天然气会计问题方面,美国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相比之下,我国1993年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后,尽管在许多方面已经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但有关能源会计 方面的探讨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而且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外资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投资,为了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 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接轨,我国理应尽快建立和推行能源会计。

二、能源会计的基本理论

1.概念

能源会计是企业会计的新兴分支,它综合运用会计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节能减排目标为指导,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能源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核算内容

能源会计主要核算和计量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以及节能减排所产生的收益等。通过核算,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 高度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反映企业通过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控制能源的耗用成本,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污染物的防治支出。反映企业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进行的防治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以及环境发展费用等等。

(3)节能减排所产生的收益。反映企业通过加强对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加大对污染物的防治力度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核算目标

(1)基本目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及对能源的节约使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2)具体目标。在进行核算时,对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等提供企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有关信息,促使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大化。

4.基本假设

能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在继承传统会计假设的基础上,融入了新内容。

(1)会计主体假设。能源会计的主体假设应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如由于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等等都应包含在核算对象之内。

(2)受托责任假设。能源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能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节约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 为会计中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能源会计中的受托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它具有双重性质,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3)多元计量假设。能源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因此,计量单位应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甚至是文字说明。

(4)持续经营假设。在能源会计中融入了节能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比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5)会计分期假设。与传统会计的分期假设没有区别,目的是为了定期评价企业的经济效果和环境业绩并对外报告。

5.核算原则

(1)政策性原则。能源会计的核算要体现国家颁布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和法律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的要求。

(2)社会性原则。能源会计要求企业不仅要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考虑其业绩, 更要站在社会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价。

(3)预警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要反映能源环境现状和变化的方向、程度, 达到预先发现能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起到预警作用。

(4)灵活性原则。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能源会计应确定不同的核算内容,同样在计价方法与计量单位的选择上也应较为灵活。

(5)真实性原则。能源会计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企业活动的本来面目, 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存在并且可供检验的。

(6)充分披露原则。能源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时, 应将一切有关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情况报告给信息使用者。

(7)一致性原则。能源会计对程度等的选择应前后一致, 以便提供可比的会计信息;各企业之间对能源会计的内容、披露等也要保持一致, 也便于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8)多种计价基础并用的原则。能源会计可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 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方法。

(9)最小差错原则。能源会计在计量上存在较大的模糊性,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但应遵循最小差错原则,做到相对准确。

(10)稳定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1)可比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应尽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会计核算框架相一致, 这样便于今后各国能源状况进行比较。

6.基本要素

能源会计的基本要素与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能源性资产。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且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以及购入的节能设备等。

(2)能源负债。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且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义务,如为购入节能设备而发生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利息以及为治理环境而支付的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应交燃油税、其他应交款等。

(3)能源权益。指企业所有者所拥有或投入的利益,主要有能源资本、节能基金和从损益账户转来的能源利润组成,如吸收投资者投入的煤、石油、天然气及投 入的节能设备、设立的节能基金等。其中的“能源资本”可理解为国家因其对能源拥有所有权而形成的国家权益;“节能基金”可看作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需专款 专用的资本,其性质与盈余公积相同。

(4)能源收入。反映会计主体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所得到的收益,包括节能减排业绩卓著奖励、节能减排项目借款获得的贴息、购置节能设备获得的政府价格补贴、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境污染罚款收入、节能减排错失机会收益等等。

(5)能源成本。指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能源消耗以及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发生的支出,包括:①能源消耗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能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②能源管理成本:核算通过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节能而发生的费用;③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和环境发展费用等;④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消耗失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

(6)能源利润。能源收入扣除能源成本和能源税金后的净额,它反映会计主体的能源绩效。

三、能源会计信息披露

能源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日常能源会计核算的进一步延伸,它既可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披露,也可单独编制能源信息报告加以披露。就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状况而言,应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单设项目披露。

首先, 在现行资产负债表中增设有关能源方面的披露项目。其中资产方增加能源性资产、能源折耗科目,在长期投资下增设“节能投资”明细科目, 反映企业截至期末所发生的节能投资额。在固定资产项目中增设“节能固定资产”明细科目, 反映企业用于节能的专项固定资产,在累计折旧项目下增加“节能固定资产折旧”明细科目,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下增加“节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科目, 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等则在负债方的流动负债项目下列示,所有者权益下增加能源资本项目,节能基金则列示在盈余公积项目下。

其次, 在资产负债表后再增加一份附表, 即能源资产负债明细表, 将能源性资产、节能固定资产、能源折耗以及应付环保费、应交燃油税、能源资本等分明细予以列示,以便完整地披露企业有关能源方面的信息。

另外, 以现行利润表为基础,在表中增设能源支出和能源收入项目。具体来说,在营业利润项目后,增设收益性能源支出项目,揭示包括能源性资产折旧和摊销费用等在内 的当期能源成本费用和能源损失;增设能源收入项目,揭示节能、治污和保护环境获得的当期能源收入。同时, 在利润表后也增加一份附表,即能源损益明细表, 详细反映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因节能减排而产生的损益。

对客观存在或可能发生但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事项,企业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如部分能源 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等。具体包括能源法规执行情况、能源消耗及利用情况、节能减排实施效果及未达标的原因;企业环境质量状况,如污染 物排放指标达标率等;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利用状况,如企业投入环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及污染物回收利用率等相关指标。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立完整的能源会计理论体系,大力发展能源会计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尝试与创新,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会计体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参考文献:

[1]肖 坚: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思考.新疆财经,2007年第5期

[2]李绍民 张 琛:节能减排措施初探.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7期

[3]张清林:提高能源审计质量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企业技术进步,2007年第8期

[4]许家林:资源会计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倪豪梅:节能减排须多措并举:调整结构 转变发展模式.中国军转民,2007年第8期

[6]王 茜:关于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探讨.经济师,2002年第1期

[7]余胜田:西部大开发与环境会计. 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

[8]白英防:论环境会计的学科特点. 财会月刊(综合),2005年第8期

[9]肖维平:环境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财会月刊,1999年第5期

[10]胥朝阳:环境会计框架及涵义探析. 经济师,2001年第3期

[11]华曾侃 宋民生:关于环境会计的探讨.煤炭经济研究,2000年第10期

[12]杨贵珍 夏顺忠 曹 正:创建环境会计的几点思考.生态经济,1999年第5期

[13]朱学义:我国环境会计初探.会计研究,1999年第4期

[14]李永峰 汪云甲:我国企业环境会计探析.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第5期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第4篇

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出发点,对公路项目建设前期、施工期的碳排放评价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关键参数导致的碳排放,建立公路设计与施工的碳排放评价方法,对于在公路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更有前瞻性的投资分析和设计具有理论意义。

关键词:

公路设计与施工;节能减排;可行性研究

0引言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绿色交通”作为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的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引领环节,就是要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循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节能减排。本文以节约资源和减少碳排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出发点,对公路项目建设前期、施工期的碳排放评价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分析,以达到基于节能减排为目的的优化道路规划与施工,从而实现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后期效果。

1开展公路设计及施工环节节能减排评价的重要性

公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领域。根据2008年建设部的估计,我国交通行业的总能耗已接近全社会总能耗的30%,马上就要超过工业总能耗。而在道路最初建设阶段,即施工阶段,能源消耗量最大,占到了84.4%。如果不考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与能耗,将对我国环境与生态产生重大影响。但目前燃油消耗和碳排放的研究出发点都是基于车辆的,一般研究车辆在不同情况下的油耗排放情况以及影响车辆燃油消耗的关键因素。其中道路设计参数作为一项指标也被考虑到油耗计算方法中去。但是对于一条公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总体能源消耗情况并没有具体描述。公路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满足公路各项正常使用功能,还要考虑公路建设的成本效益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如能提取公路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和碳排放施工关键环节,研究公路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情况,建立针对公路设计方案和施工的碳排放评价方法,确保最终优选的方案,尽可能少地消耗能源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条件,不仅可以对公路设计方案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还可以为一些看起来可能投入大但是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很小的方案提供可行性分析。

2我国公路节能减排评价现状

2.1影响我国公路设计及施工环节的控制因素

公路工程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最大的特点,在于公路是一种线形工程结构物,公路路线设计参数的确定关系到公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的实现,不同的路线设计参数将决定公路的使用功能、交通安全、工程造价、经济效益、沿线环境以及碳排放程度。根据目前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在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主要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社会经济等因素来确定,考虑的控制要素主要包括:交通量、公路服务水平、设计速度、公路建筑界限等。

2.2我国公路节能减排评价现状

根据目前公路设计中的与环境相关的规范,主要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其中提及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公路对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的影响。而其中并未涉及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污染物二氧化碳(CO2)。根据目前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由于速度与燃油消耗有一点关系,因此上述控制要素中认为可能考虑节能减排的因素只有设计车速,但这与真正意义上将节能减排作为公路设计的约束条件还有很大距离。因此,目前现状来看,在道路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都未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条件。

2.3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公路工程低碳节能减排的措施,主要体现在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力求做到最少的碳排放。在设计阶段,尽量采用合理的桥梁、隧道方案;降低路基高度,利用风积沙填筑路基,科学计算土石方开挖量和合理布局服务区的建筑物。在施工阶段,一般通过减少筑路机械设备油耗,实现施工机械设备的节能减排;采用新型低碳筑路材料、新能源、低碳管理等低碳技术和管理手段来降低CO2的排放量。国内针对公路碳计量的研究也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对于公路运营期碳排放影响因素,目前较为公认分别为:车辆因素、公路自身因素和自然状态因素,同时认为公路自身因素是影响公路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但对于影响碳排放的最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关键因素对公路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没有进行定量分析。

3公路设计与施工环节碳排放分析

本文研究的公路设计与施工评价主要是对道路设计方案,对道路规划方案不直接进行评价,而道路施工情况作为道路设计方案评价的子方面来体现。

3.1公路设计环节

拟根据不同路线设计参数对碳排放的贡献能力大小不同,对公路碳排放影响程度最大的路线设计关键参数,便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⑴我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在《关于纵坡与汽车运行速度和油耗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已得出道路纵坡和碳排放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⑵当汽车行驶在曲线路段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横向稳定性,而影响汽车横向稳定性最关键的参数之一就是圆曲线半径。在相同曲率半径下,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大,圆曲线半径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会愈加明显。⑶车辆经过各种交叉口时,行驶工况都会发生连续加速或减速状态变化,即行驶速度VsV0或0,然后再经过V0或0sVs的过程,其中Vs为平原平均行驶速度;V0为在瓶颈路段减速通过速度。整个过程碳排量增量的产生是由于全部交通车辆通过瓶颈路段时连续制动改变了车辆的行驶工况。通过对碳排放量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速度、坡度是最直接和最核心的因素,所以在建立碳计量模型时,速度单独影响下的碳排放量和坡度单独影响下的碳排放量是模型的主要部分,其他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采用影响因数来体现。速度与坡度对排放量的调整系数。

3.2公路施工环节

拟研究公路施工关键技术与碳排放之间的函数关系,定量或定性分析和评估各个关键参数与碳排放之间的变化关系。

⑴低碳施工技术是公路建设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减缓环境破坏压力的关键技术,具体要求施工期间应具备节能减排的思想,用绿色低碳技术指导施工,尤其在施工中对旧沥青再生利用技术、机械设备节能节油技术以及对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效果评价技术的运用方面应进行优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减少碳释放量和能源消耗Bs。

⑵机械是现代公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施工设备,其耗油量和废气排放量是影响公路低碳效益的重要元素Bj。实现设备节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机械设备从生产至报废的整个过程中,良好节油节能效果的实现是需要制造者、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共同努力。建设期碳计量的计算与规划设计期碳计量的运输相似,只是在建设期产生了材料的碳排放量Br,因此建设期的碳计量可用B计算。因此,从公路路线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角度出发,研究关键参数导致的碳排放,建立公路设计与施工的碳排放评价方法,可对不同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导致的碳排放进行定量对比分析。

4结语

公路建设及运营是一个长期工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从侧重生态环保层面延伸到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对节能减排意义非常重大。本文提出的对公路设计与施工环节进行碳排放分析评价,目的是探索使道路建设与管理部门真正了解道路建设过程中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与作用,在公路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更有前瞻性的投资分析和设计,能够给公路低碳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帮助公路建设部门和环境监督部门选择最优低碳建设策略和环境监督策略。由于公路设计和施工环节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众多,因此,进行科学的定量计算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天山,樊一江.交通运输与能源和环境战略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116-119.

[2]陈晓利.低碳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框架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2(6):139-142.

[3]董舒.也谈节约型公路工程建设关键技术[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4):70-71.

[4]邴雪,徐萍,陆键,等.基于LCA的低碳公路的实现途径[J].公路,2013(3):32.

[5]刘颖,刘明.公路行业中的低碳技术[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论文集,2010:226-229.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第5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多措并举;细节入手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73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12-02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1]。2012年我院认真贯彻落实省厅下发《医疗机构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通知的文件精神,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开展,在初期,先从医院机关职能部门开始,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之后此项活动逐步渗透到全院各部门。

1.2方法

1.2.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医院成立以院长为总负责,主管院长具体负责实施以及由总务科等部门组成的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具体实施。

1.2.2制定计划,出台方案按照上级下发文件精神要求,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下发了医院《2012――2013年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和开展专项工作进度表。

1.2.3召开大会,启动活动2012年4月医院召开中层干部动员大会,院领导传达了节能减排的精神和实施方案,提出科主任、护士长要组织广大员工学习和领会卫生厅下发关于开展专项工作的文件精神,重点抓好落实工作等具体要求,通过动员和培训大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推动专项工作的开展。

1.2.4完善制度,落实规章我院先后制定了《节能降耗工作实施办法》《节能降耗工作检查考核细则》及《节能降耗具体措施》和工作流程、设立了专门的能源管理和能源统计岗位,完善了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分析及上报工作。对医院新建筑严格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办公、设备采购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名录和优先选择节能产品、节能技术、节能材料等制度。

1.2.5广泛宣传,培养意识通过院报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和节能环保知识,到科室张贴节电水提示画[2]。开展“全员节能,从我做起”等系列活动,提高和培养员工有一个良好的节能降耗意识和习惯,是推动开展此项工作的关键,认为节能减排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内涵之一,更是医院增长效益的主要途径。

1.2.6细节入手,节能显著首先对医院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将院内白炽灯更换为节能灯,院内景观灯和装饰灯实行重大节日按城市亮化要求启用,照明路灯半个月调整一次实控开关。在不影响照明的情况下,将住院部所有病房、走廊及办公室的三管格栅灯停用一只工作两只。根据住院部病房卫生间、公共卫生间、开水房照明灯具日夜常亮的要求,将环型灯管更换为LED平板灯。将住院部、连接楼、办公楼及学生宿舍等部分走廊、步梯的开关更换为触摸式延时开关。

1.2.7科室联动,发挥作用节能减排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部门多,科室广。器械科根据年设备检修计划,定期对医院设备进行检查、维修、记录,彻底杜绝高耗、重复、闲置等浪费现象。办公室按照省厅小车编制核定我院公务和专业用车指数要求,严格控制公车数量,降低医院公务用车运行成本。总务科先后对变电所的高低压配电柜、科室开水器、病房洗漱、卫生间等工作进行节能改造和合理适配调控。信息科联合对全院台计算机、台打印机进行了调控管理。

1.2.8定期检查,督导落实参照日本石川博士发表的管理学说,一个习惯的养成21天为一个周期,为此我们开展了科室周自查和职能部门月检查活动,定期深入科室行政查房和月度考核等方式督查各科室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的情况,检查结果每月在中层干部例会反馈交流学习,达到措施有效落实的目的。2结果

2012年元月――2013年6月,我院通过一年半的开展,在节电水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各类照明系统的改造,年节约电费近10万余元;门诊病历重新排版印刷,仅一项成本费用年节约资金6500余元;电梯的改造不仅在性能、安全等方面都满足了国家相关规定,年节电近10万余元;外科楼手术室和中心供应室层流净化系统的节能改造,年消耗电能节约近10万元余左右;对全院台计算机和打印机进行了节能调控的管理,年节约电费2299.5元;医院电子屏节能控制年节约电费53655元;医院车辆节能降耗的控制,年私车公用费用仅为7万余元,大大节省了养护车辆的费用;用氧系统改造,以液氧取代制氧机,各种费用(人员成本、耗电等)近10万元。以上年累计节约共60余万元。3体会

通过节能减排活动,全院职工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节能降耗意识,并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从细节入手,多部门协调配合,较大程度降低医院运行成本,节能降耗效果显著。使医院整体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4讨论

节能减排是构建和谐社会降低医院运作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医院层面上又是减轻患者负担,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开展此项工作方面,即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同时要不断完善制度,督导和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节能降耗意识和习惯,是深入扎实推动此项工作的关键,抓好成本核算、增收节支、减少库存、加快周转、科学节能、持之以恒是医院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和提升管理水平的方向,因此节能减排工作在医院应长期深入推进。

5结论

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培养了全院职工从细节入手,人人参与专项工作的意识,改变医院粗放型的管理局面,在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等方面取得显著地成效,并使我院此项工作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的道路。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TB65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中国建筑的能耗也逐年增加,根据《建筑经济》上提供的建筑能耗占比,从1995年的直接能耗1036.73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2553.73万吨,2233.15万吨CO2排放量增长到2005年的5521.35万吨CO2排放量,而截至到2009年的统计数据,则分别为3602.35万吨和708.80万吨的CO2排放量,在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48%,从所列的数据对比来看,对于我国未来的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暖通空调能耗的降低需要从设计、施工、运行上全方位出力,推动暖通空调工程质量性能提高,从而有效真实的实现能耗的降低。本文根据作者的设计实践经验,浅谈几点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减排设计。

一、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暖通空调系统以及配套的技术发展也非常迅速,在设计中不利于节能减排的问题下面会逐一进行阐述:

首先,设计理念方面不合理:暖通设计是建筑暖通空调工程实施前的规划和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暖通设计就应对节能减排意识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对于空调设备的性能参数的选取就应尽量按照相对高效的产品,坚决杜绝能效低下的产品和不环保的产品,同时兼顾业主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性。有时业主会更加重视初投资,反而轻视了后期沉重的运行费用。在设计前期就应抓住节能和实际的经济效用推荐给业主。目前暖通设计做的比较粗糙,趋于保守,只注重设备在使用中的便利性和可靠性以及采购成本,并没有真正的将节能作为一项重要的设计理念。

其次,设计实践方面不合理:一个暖通设计师往往需要不断实践应用,长而久之,自然可以磨练出一种娴熟的设计思路和不断优化的设计方法。一方面中国的暖通空调设计一直循着老一辈的暖通工程师的设计经验传承,趋于保守,而对目前的新技术和产品不够了解,并囿于经济成本的因素,不太愿意采用效率更高,技术更新的产品,导致很多时候应用新技术和产品以及更加节能的系统应用上妥协和畏缩。比如传统的转轮除湿系统,可靠稳定,成本低,但后期运行的费用高,耗能,而溶液除湿系统,则相对的环保,节能,但初投资高。虽然不同的工程项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但很多时候,业主不接受风险和新思维,设计师也不愿持续的推动环保节能的系统和设备,要传承也要创新。

在设计过程中,缺乏专业知识,采取粗放式的系统设计,不注重细节,不吸收新的技术知识,最后导致的情况,往往是因循守旧,单纯套用旧有工程的设计,生搬硬套,在实际的运行效果没有一定的把握情况下,就会造成工程失败,或后期运行的能耗增加。

二、暖通空调的优化设计原则

(一)系统化原则。

暖通空调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从动力站到管道系统,直至空调末端设备,系统形式,能源的使用效率从点到面都需要体现节能的思想,设计不一定可以做到汇总所有的节能效果和减少CO2的排放,但至少可以在兼顾经济成本可承受的前提下,最大化节能效果,就必须贯彻系统化设计的思路,从前端的制冷设备,管道系统,到末端的空调设备效率,都保持一致性。冷热负荷计算与所选取的制冷机组匹配,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还需要考虑哪种制冷供暖系统更节能,效率更好,初投资运行总成本更低。一次泵还是二次泵,采用平衡阀平衡管道阻力还是采用同程管路系统,反复比较后实现最优化的空调系统设计。这些都是需要设计师对于整个暖通空调系统有非常透彻的理解和不同系统的优缺点烂熟于心,才能实现系统化设计。

(二)精益原则。

精益生产给现代化的工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反观工程设计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对于设计细节反复斟酌,技术理论知识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从设计的前期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强调的就是设计师的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精神,秉持此项设计原则,才能交付令客户和社会所认可的工程设计作品。有时一个风管阀门或水阀都会影响到系统运行时的效率,我们重视节能减排,就必须精益求精,完善设计。

(三)经济性原则。

我们经常喊要节能减排,但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一项政策性的口号,而是需要转化成实际的使用需求才行得通的逻辑。没有经济性,不能为最终的客户带来实际的收益,环保收益虽然是隐形的,但至少在投资回收期上,需要达到一个令投资收益的合理区间才行。设计师既要追寻技术上的最优化设计,最终还需要体现在商业工业经济成本上。这才是工程设计大步向前的动力。

(四)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1. 认识中国目前的行业现状,满足国家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设计相适应的暖通空调系统是基本要求。

2. 关注暖通空调行业发展动态,学习新技术,了解新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从工作中的细节处着手,设计应满足节能减排要求,提高设计水平。掌握节能设计要点,在设计实践中合理应用。

3.培养和训练一线的工程设计师,从设计上夯实行业内的专业人员的基本素养,使理论被扎实掌握,再利用行业协会,政策调控手段,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在行业的应用和推广,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提升行业人员的水平来达到目的。

三、暖通空调的节能方法

暖通空调工程需从细节着手改善,实现节能,并逐步将这种节能思维渗透到设计中,学以致用。

(一)建筑设计上提升合理性

目前,国外对于绿色建筑上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减少耗能的设备介入建筑的生命周期,尽可能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合理设计来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比如合理布局走廊、房间、朝向,楼层高度等形成自然通风降温。对于需考虑空调系统的,则对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进行严格要求,减少冷热负荷,降低空调配置规模和要求。从而实现减少耗能的目的。

(二)优化暖通空调设计。

暖通空调的设计是一个完整系统,这个系统对各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设计上需全面考虑,增强暖通空调的合理性,不断优化系统,对比系统运行能效比,根据数据来说话。比如工业项目既要投资回收成本,又要考虑工程的可扩展性,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就考虑分期实施,既减少成本,又增加系统合理性。空调配置不宜盲目考虑豪华和后期效率降低所引起的客户抱怨,设计师做设计应立足本身,选取参考指标时,不应过分保守。运行维护是后期维护运行人员的工作范畴,设计与需求匹配,设备与系统完美的匹配才是节能的正确方向。

(三)智能化促进系统节能

对于商用,住宅等项目人体舒适性是首要目标,对于温度湿度新风的设计指标相对宽松,可以降低耗能,空调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力、风向、风速对人体舒适性产生直接影响。对于工业项目,则可能需要考虑变风量,变频控制等来实现节能。总体来讲,暖通空调的温湿度、压力的监控都会直接关系到系统运行的能耗是否与实际需求的匹配。更加智能化的暖通空调自适应效果、一次泵变流量水系统、冷水机组的变频运行等控制措施带来的节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于暖通空调,实现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当智能化实现的时候,实际的运行数据可以展现节能减排的效果。

四、新能源对暖通空调行业的运用及影响

将可再生能源及低品位能源应用于暖通空调的研究已在欧美等国家进行了多年,太阳能空调,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技术已经在工程中实际应用,并有扩大应用的趋势,目前国内研究实力强大的院校也开始试验部分暖通空调新技术,在国家政策积极推动的背景下,暖通空调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结语

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占建筑节能的大头。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影响的范围从居民的居住环境、企业生产效率到国家能源战略都有紧密联系,这种重要性正是需要广大的行业从业人员的辛勤努力分不开的。在2014年两会上,改革成为高频词,而现实中的暖通空调行业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潜移默化。加强学习行业技术,关注节能减排政策,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积小流而成江河。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逐渐提高,也更加认识到节能减排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是至关重要的。高层建筑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践行节能减排发展理念需要发展绿色建筑,这就给相关建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企业的负责人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强使用新材料建设绿色建筑的实力。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要立足节能减排,深入分析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和目标。

1节能减排和绿色建筑的相关内涵

1.1节能减排的内涵

“节能减排”最早出自我国“十一五”规划,实质在于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最大限度上减少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排放。节能和减排之间相互联系,又有些许的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实现节能了,那么一定实现减排;但是在减排的前提下,未必能实现节能。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大中小企业的经济行为,目的在于从外部压力上促使企业合理充分利用能源,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相应的环境效益。节能减排是我国现如今倡导的新的发展理念,旨在实现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发展。

1.2绿色建筑的内涵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相关理念,这是最早的关于绿色建筑的理论。绿色建筑的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与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在建筑修建的时候会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会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诸如在建筑外部进行绿色规划等等。在建筑内部进行装修的时候会尽可能使用一些节能的产品,尽可能少得使用一些合成的材料。在建筑关照的环节,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这样会给建筑使用者带来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提升居住者满意度。

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房地产行业兴起的时候绿色建筑的相关理念就已经在我国开始出现。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进程中,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前前后后颁布了有关绿色建筑行业的法律。同时也制定了一些政策来促使企业发展绿色建筑,在财政开支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在职能机构设立方面更加完善。企业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进程中加大了资金投入,像经验丰富的其他行业进行了学习。总之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3节能减排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3.1系统协调性原则

在节能减排背景下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要遵循协调性原则,所谓的协调性原则就是指要考虑建筑周围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要实现人与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共处。建筑是人在城市中生存必不可少的依靠,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更多地住进了高楼,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是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在设计的时候坚持协调性的原则,才能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更加健康,才能够实现城市生态平衡,才能够推动城市各个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3.2与当地人文环境相适应原则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符号,是能够反映出城市的人文价值观和居民的生活方式。每一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就像是一个活色生香的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表现方式,有的更加现代化,但有的更加重视历史的积淀和涵养。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与当地人文环境相适应。在进行设计之前,要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可以采取走访城市居民的方式,想要节省时间也可以进行网络历史材料搜集,这样做是可以在无意中收获很多的惊喜。只有在设立和修建的时候坚持与当地人文环境相适应的原则,才能够设计出与城市气质相符合的建筑,同时进一步增加城市的内涵。

3.3节能环保原则

建筑消耗的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是较大的,绿色建筑与之不同的就是在设计和修建的过程中坚持节能环保的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坚持这项原则,是为了更好地节约城市资源,在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消耗。比如说,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在设计的建筑采光环节上,设计师可以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日照角度和时间,在设计图纸上可以灵活掌握建筑的方位和面积,特别是窗户的大小和高低分布,这样既能够实现建筑较好的采光,而且能够解决建筑使用者用电的问题。节能环保原则的坚持可以最大限度上减少投入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节能减排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

4.1环境保护目标

在节能减排背景下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着眼点在绿色上,因此首要的目标在于实现保护环境。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社会的环境为代价这是我国早就得出的结论,我们已经经历过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被污染的河流越来越多、城市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的阶段。我国如今倡导的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时候,要尽可能得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在设计的时候减少对传统的能源消耗高的材料的使用,要时刻把环境保护的目标放在心里,最大限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损害,要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4.2经济效益目标

虽然绿色建筑设计一直强调的是要节约社会资源,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实现经济价值。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妥善处理好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把建筑建设完成之后的使用情况充分考虑进去。比如说,该建筑修建完成之后是要用作大型的商场还是写字楼,如果是大型的商场,那么要注意在建筑内部对空间的设计上要科学,目标在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内部结构;当然如果是居民楼或者是写字楼,那么要注意采光,节约资源。在设计的时候关注不同的侧重点,在满足居民居住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上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4.3社会价值目标

社会价值往往值得是个人或者是组织进行了某些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在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也是要考虑社会价值,也就是绿色建筑在施工完成之后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里的影响指的是绿色建筑带给城市居民较好方面的作用,比如说让居民对城市的整体形象有最新的认识,再比如说绿色建筑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等等。个人认为,绿色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要把握城市居民的心里需求,了解居民心目中绿色建筑的样子。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建筑完工之后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

5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为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相关企业开始坚持系统协调性、与当地人文环境相适应、节能环保等等原则,目的在于实现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成军.浅谈环保视野下住宅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J].四川水泥,2016(06).

[2]董钟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智能城市,2016(06).

节能减排设计论文第8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统计指标;转型发展;适应性

研究节能减排指标既包括统计指标,也包括评价指标。统计指标是制定评价指标的基础,因而显得更为重要。就统计指标而言,无论是国外的节能减排指标,还是国内的节能减排指标,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它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发展时期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因此,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各个时期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的研究和应用动态,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文献检索情况来看,有关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的论著不是很丰富。比较而言,国内的研究文献比国外要丰富一些。因此,本文也是重点围绕国内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能够把握研究的重点和未来的走向。1.1国外研究现状从研究的角度看,国外有关能耗和环保指标的文献比较少,主要体现为应用方面的规划性文献比较多(后续,详见2.1)。

1.2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而言,国内在能耗和环保指标研究方面较国外学界丰富。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统计指标和评价指标的体系构建方面,涉及宏观层面和行业层面。行业层面既包括了公路、水运以及铁路等交通行业,又包括了钢铁、冶金等其他行业。在宏观层面上,潘杰义、刘西林(2003)针对多目标选优决策中如何设计指标体系问题,总结提出了设计指标体系的6个原则[1]。刘太平、胡皎(2004)对统计指标及其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2]。张鹤丹等人(2006)借鉴国外经验设计了我国城市能源指标体系等等[3]。这些指标体系包括了能源生产、能源利用、废弃物排放等几个方面的众多指标。“上海市能源统计指标体系设计与研究”课题组(2002)新设计的上海市能源统计指标包括51个单项指标,主要分为四类:能源过程统计指标、能源经济效益指标、能源环境影响统计指标和能源安全性指标[4]。王依军(2011)对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进行了设计,整个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环境、生态三个主题,由此提出资源类指标体系应以“供给-消费-效率”为内在逻辑,而环境类和生态类指标体系应以“压力-状态-响应”为内在逻辑,整个指标体系在具体指标设计上采用两级模式。交通行业统计指标及评价指标引起了较多关注。李扬、褚春超、陈建营从结构性节能、技术性节能和管理性节能三方面探讨了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6]。铁路系统的能耗和环保指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铁路运输业统计指标设计研究。龚玉荣、刘延平等(2008)对铁路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进行了研究。该研究结合铁路发展的需要和统计管理体制的特点,吸收、借鉴国外铁路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国内相关运输行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经验,调整了现有指标体系的划分,初步设计了包括7个子体系的我国铁路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新框架[7]。赵丽芳(2012)对包神铁路统计指标进行体系划分,初步设计了包括6个子体系的包神铁路统计指标体系新框架[8]。二是铁路节能节水监测、考核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通过对铁路行业能耗、水耗现状的分析研究,结合铁路进行的节能节水统计和指标考核,提出了适合铁路特点、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三是铁路局层面能耗与环保指标体系研究。这项研究把铁路局能耗与环保指标统计体系分解为三部分:水、能源和环保。其中又把能源部分细分为单项、综合、机车、空调车、主业、辅业、部属单位、控股单位和非控股单位;环保指标细分为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烟尘排放量等[9]。其他行业统计指标的研究涉及钢铁行业比较多。李拥军、刘玉、陈国康(2007)认为,钢铁工业环保统计指标体系应该对钢铁企业环保工作的改进情况有一个基本反映,同时要根据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适度调整并逐步完善,为此他们提出了钢铁工业环保统计指标的基本设计思路[10]。冶金部节能技术服务中心(1996)比较早地提出钢铁企业能耗指标体系中引入价值量的建议。其理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行为,是以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实践证明,钢铁工业的节能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由于长期只用能源量(标准煤)来表示节能工作的成果,这种密切关系容易为企业中多数人所忽视。如果能定期地、动态地而且是量化地反映和分析节能成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即把节能的实物量成果以价值形态与企业创利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不仅使企业能更直接、更形象地了解能源的节约与浪费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也能使企业节能工作者进一步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11]。因此,在钢铁企业能耗指标体系中需要引入价值量指标。

2节能减排统计指标应用现状

在全球环境压力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各国对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一些新的调整,重点是突出对新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的统计指标规定。

2.1国外指标应用现状

相对于理论层面的研究,从国外对节能减排统计指标的应用层面来看,资料还是比较丰富。国外有关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主要有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可持续发展能源指标体系(EISD)、世界能源理事会(WEC)能源效率指标体系、欧盟(EU)能源效率指标体系和英国能源行业指标体系,另外还有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就交通行业能耗指标设置来看,包括BP、美国能源信息署(IEA)年报在内的世界权威能源统计文献主要涉及三项指标:能耗总量、客运周转量单位能耗和货运周转量单位能耗。英国能源行业指标体系框架为自上而下的分层设计,大体上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主要指标,包括低碳、可靠性、竞争力和燃料贫困4个指标,他们分别对应于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四大能源发展目标;第二层为支持指标,分别用于支持和具体说明上述4个主要指标,含28个;第三层为背景性指标,分为12个条目,每个条目下有若干个指标,用于细化和补充说明上述支持指标[12]。能源与环境统计主要涉及铁路能源消耗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量,包括三类指标:石油消耗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13]。

2.2国内指标应用现状

从能源消耗统计实践来看,我国现有的能源消耗统计指标主要由综合能耗、单位产品产量能源消耗量和能源经济效益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体系。其中,单位产品产量能源消耗量是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节能计划完成情况的主要指标,也是制定和修改能耗定额、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14]。在新常态下,从国内情况来看,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行业和一些企业层面均对节能减排统计指标进行了某些调整。

2.2.1国家层面统计指标

目前国家层面节能指标主要体现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文章中。主要包括:各类节能专项规划如五年期节能规划、中长期节能规划等专项规划,《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办,2007)、《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办,2007)以及一些行动方案中。

2.2.1.1规划提出的约定性

节能指标规划均是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比如,《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这一时期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年均下降17%。进入“十三五”期,由于对低碳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和强化,规划中提出了碳减排的约束性目标指标。如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单位联合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主要指标之一能源环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2.2.1.2统计指标实施方案

提出增加新能源消耗统计《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完善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库存、加工转换统计调查制度,增加可再生能源、低热值燃料、工业废料等调查目录,增加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统计指标。”《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指出,“完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目前,除核电、水电有规范的统计制度外,其他能源的利用因数量较少,缺乏统一的统计计量标准,统计制度尚不健全。应尽快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完整地纳入正常能源统计调查体系。”

2.2.1.3减排指标实施方案

新增碳排放指标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比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节能环保工作放在比经济发展更加重要的突出位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5%和18%,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10%,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15%,明确了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6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继续推进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进一步研究烟粉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磷、总氮的总量控制必要性和可行性,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总量控制,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

2.2.2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指标

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包括道路、水运、铁路和民航四种运输方式。近年来这几种运输方式在能耗与环保指标的设计上均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2.2.2.1公路水运能耗与环保指标

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最新节能环保规划提出的目标性指标中,除了传统的指标外,还增加了碳排放指标。2016年5月交通运输部的《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行业能源和碳排放强度要进一步下降。与2015年相比,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CO2排放分别下降2.1%和2.6%,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CO2排放分别下降6.8%和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CO2排放分别下降6%和7%,城市客运单位客运量能耗和CO2排放分别下降10%和12.5%,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和CO2排放均下降2%。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占比在2015年基础上显著提高。同时,要求行业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船舶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排放总量在2015年基础上分别下降65%、20%和30%。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指标主要包括两大类指标,即能源消耗总量指标和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如果将中国铁路总公司能耗与环保指标与上述各项指标进行比较,最明显的区别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能耗与环保指标缺少二氧化碳以及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这些指标。

2.2.2.2铁路行业能耗与环保指标

铁路行业能耗和环保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若干文件中:《铁路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及体系表》、《铁路环境保护指标考核及考核监测技术规定》、《铁路运输企业能源消耗与节约统计规则》等。2006年铁道部制订的《铁路运输企业能源消耗与节约统计规则》对铁路节能统计指标等都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2016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了《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能源消耗与节约统计规则》,这是铁路运营主体改企后新颁发的统计指标体系。

2.2.2.3民航业能耗与环保指标

《民航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民航运输绿色化、低碳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绿色民航标准体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明显成效,行业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五年平均比“十二五”下降4%以上,行业运输机场单位旅客吞吐量能耗五年平均值较“十二五”末下降15%以上。新建机场垃圾无害化及污水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这里涉及的能耗与环保指标包括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机场单位旅客吞吐量能耗和垃圾无害化及污水处理率等指标。但在《中国交通年鉴》能耗统计指标中,民航业只有两个统计指标,每吨公里油耗和每生产飞行小时油耗/t。这说明年鉴相关统计指标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适应实际工作和研究的需要。

3几点启示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一些行业层面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都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是补充一些新的节能指标,体现了能源结构新的变化趋势。同时,一些涉及体制转轨的行业和企业还将能体现企业价值量的节能指标纳入统计和考核体系。作为中国铁路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也正处于改革和转型发展之中,上述节能减排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以及理论研究的一些动态,值得总公司适时调整节能减排指标时作为参考和借鉴。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的内容。

3.1及时研究指标的适应性

我国铁路现有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指标基本上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期间虽然经过几次修订,但基本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铁路总公司“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的某些不适用性也在逐步显露。(1)与铁路自身发展的适应性问题。转企后,铁路总公司经营主体不仅仅是单纯的运输业务,而是运输和非运输业务的组合,因此,能源消耗指标的边界发生了变化,这就对能耗指标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产生了影响,需要对能源消耗指标统计边界和口径进行重新设定。(2)与国家层面的部分能源消耗指标难以统一。目前我国铁路缺少具有可比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指标,不利于与其他运输方式和行业进行对标。同时,不利于铁路企业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我国铁路现有的指标体系并没有对客货运进行分别统计,并且对牵引能耗和非牵引能耗也没有进行详细的区分。这些都需要对现行的能源消耗指标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与国家层面的能源消耗指标统一,进而满足铁路节能工作未来发展的要求。综合上述,从研究的角度,目前需要对现有的铁路能源消耗指标体系的适应性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重构。

3.2指标重构应遵行的几个原则

能耗与环保指标的重构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来所有的指标,重新设计一套全新的指标体系,而是在前述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有指标体系所做的一种补充和完善,通过增加一部分新指标,实现对已有指标体系的一种重构。新增设指标设计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综合性:能客观准确、简单明了地反映铁路综合节能效果。(2)可测性:指标选择应与现行的能耗计量和能耗统计体系相适应,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指标值是可以测定的,可以纳入正常的统计工作中。(3)能效性:能反映铁路节能效率的指标,比如能源强度指标等。(4)企业发展战略:指标应与具有国企属性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展规划相适应。(5)经济性:“转企”后,经济效益是总公司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所增设的指标应能够反映铁路节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潘杰义,刘西林.设计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5-66.

[2]刘太平,胡皎.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J].价格月刊,2004(12):49-50.

[3]张鹤丹,王惺,付峰,等.中国城市能源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能源,2006(5):42-45.

[4]卫星.让能源统计水平与国际接轨[J].上海节能,2002(4):29.

[5]王依军.中国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J].统计与决策,2011(21):36-38.

[6]李扬,褚春超,陈建营.公路交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1):141-145+158.

[7]龚玉荣,刘延平,李卫东,等.铁路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研究[J].铁道学报,2008(3):100-103.

[8]赵丽芳.包神铁路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83+87.

[9]王心峰,尹守迁,曹斌.构建指标控制体系促进节能减排管理[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1,1(1):4-10.

[10]李拥军,刘玉,陈国康.钢铁工业环保统计指标的基本设计思路[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6):10-13.

[11]冶金部节能技术服务中心.钢铁企业能耗指标体系中引人价值量的建议[J].冶金能源,1996(2):3-6.

[12]周伏秋.国际能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06(11):39-41.

[13]李卫东,王怀相.英国铁路运输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简介[J].中国统计,2005(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