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会计工作目标

会计工作目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30 07:02:08

会计工作目标

会计工作目标第1篇

一、医院成本会计工作的定位及目标

医院成本会计工作内容包括成本的核算、管控、考核、数据分析及评价等,是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制定成本管控措施,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倾向于零碎化、具体化。公立医院合理配置人力、信息系统等资源,对医院成本会计工作所涉及医疗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可以使得整个成本核算体系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加强医疗流程的全过程管理,进而提升经营效益。总的说来,成本会计工作不仅仅是提升医院成本管理的重要经济手段,也是挖掘医院自身内在潜力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意义重大。

公立医院根据年度规划发展目标制定成本会计工作的目标,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规划、目标分解、管控、核算、分析、考核,力求以最小成本达到获取最大收益的经营目标。对成本目标采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管理,通过制定项目或病种的标准成本,耗用的医疗成本参考标准成本进行管控,并将标准与实际成本相对比,评价医院的经济管理活动绩效,对不利差异进行纠偏,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成本管理方法。

二、基于目标要求的医院成本会计工作的关键要点

公立医院成本主要实行院、科二级的成本管理体系,一般较重视直接成本,对间接成本管理不够重视,致使医院员工参与度低,且无法将成本管控细项落实到位,成本管控目标不合理、方法不得当以及成本与效益不配比的问题也制约了员工的工作创新性和积极性。偏重于事后考核的成本管理现状,致使事前制定的成本考核指标流于形式,偏离医院经营管理重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无法有效发挥指导科室成本核算的经营活动的作用。由此,必需运用管理学原理及成本核算方法,制定项目的标准成本及相关费用,将标准与实际成本比较以此评估经营活动的管理绩效,对不利差异进行纠偏以达到预计目标收益的成本管控法。

实施成本目标管理时必须注意充分关注以下重点的:①需全员参与成本管理。成本目标管理需要医院全体员工的支持,各尽其职,参与管理,各尽其责管控好本岗位、本科室的责任费用,如此才能有效、持续地完善医院的成本目标管理;②成本管理要贯穿医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性。即贯穿诊疗护理工作的医疗流程全过程,从采购计划、实施采购、仓储保管、领用等环节,以及临床、医技、医辅、行政后勤、科研单位等部门,均需重视目标管理工作即降低医疗成本及节支医疗费用;③成本管理需重视技术效益。医院成本目标管理是将医疗技术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是将经济效益融入医疗技术活动之中,决不是单纯的医疗经营活动,唯有关注医疗技术的效益分析,方能获得医疗成本最小但效益最好的最佳方案;④必需实施成本绩效考核。实施全员岗位绩效考核机制及全过程的医疗活动核算是医院成本目标管理的基础,如此方能保障实现全成本的目标管理。

三、提升医院成本会计工作的主要路向

(一)夯实医院成本会计基础工作,强化意识宣导

1.优化财务组织机构。将医院成本会计工作所涉及岗位分别制定详细的会计岗位说明书,明确该岗位所需的工作职责、专业技能、素质要求、工作内容、工作质量要求等信息。

2.专业素质及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制定财务人员专业培训计划,不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每年继续教育、医院内部及行业协会举办的财务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内容涵盖医院行业财务制度、财务管理流程、专项案例、实务操作等。选送专业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会计参加外部资深培训机构举办的高级财务管理培训。

3.完善岗位成本控制,建立院、科二级的财务成本管理中心。以财务科为管理中心,以各科室、部门负责人为责任人。采用阶梯式培训,财务科定期对医院成本中心负责人进行成本管理制度及流程管理宣导,再由各中心负责人对部门员工进行成本管理宣导,强化全院员工的成本管理的意识。

(二)建设数据集成平台,实施精细化管控

A医院利用全成本系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及财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共享数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管控。

1.建立全成本核算信息系统。A医院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了院、科二级5大类科室成本核算科目,即直接医疗(分20个核算单元)、医疗技术(分13个核算单元)、医疗辅助(分31个核算单元)、行政管理(分29个核算单元)、科研单位(分17个核算单元),依据开支范围,按成本费用性质划分成114项进行精细化管理。

2.医疗流程全过程的数据统计、归集。①对医院月收入数据按门诊及病房收入进行统计,明细至各开单科室工作量(门诊、住院、医技)、及开单项目明细;②按科目成本大类和成本核算项目进行科室直接成本统计,并统计公共行政支出、内部服务分摊表;③统计门诊及病房收支结余表(管理费用分摊前)。

3.制定科学的分摊方法和标准。首先进行成本科室人员(包含在职、临时、医学院校人员、返聘人员统计)、电话使用情况、科室占用房屋等统计,通过直接成本数据、内部服务记录、固定资产折旧情况和预算成本维护,归集医院各类成本数据,确定分摊方法和标准;其次在月末,完成医技、医辅、管理及公共成本向直接医疗科室进行成本分摊。如行政后勤人员管理费用可按各科室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进行分摊,公共设施成本可按科室占用房屋面积分摊,直接领用物品按受益的部门分摊等,将医院当期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合理分摊。再次各科室每月按科室结余分配奖金,按责任指标和技术指标、工作量计算奖金分配系数,充分调动全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4.强化成本分析,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对医疗流程全过程进行全成本管理,通过医疗活动按科室成本细化单元的动态数据进行差异、因素、环比、对比分析,结合预算管理实施医院成本动态管理、分析,提供决策参考。

5.绩效考核,强化医疗成本管理。财务运用本量利法对医院进行经营保本分析、科室单元保本分析,对科室结余进行月度、季度、年度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医疗成本管理。

(三)强化预算管理

以各科室为预算责任中心,以公立医院年度战略发展目标为编制基础,确定目标结余进而编制收入、成本、费用、资金等预算。根据预算执行进度进行年中、年末的考核并进行预算考核评价,向预算执行部门通报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差异原因并提出纠偏建议。

(四)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完善绩效管理体制

1.合理配置医疗人力资源,完善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通过人才培养优化医务人员结构,建立具有医院特色经营的人才梯队,优化医生、护士、临床心理师、社会工作者等人员配置结构,侧重以优质的技术型服务提升经营效益。

2.完善绩效管理体制。建立医德电子档案与职称晋升相结合考评,医德档案的考核结果直接与年底“优秀”、岗位晋升、干部聘用等挂钩。以绩效为基础制定工作量津贴分配制度,倾向一线医务工作者及重点科室、岗位,倡导优绩优酬,调动公立医院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员参与医院成本管理。

3.全员参与成本管控。将医院成本按院、科二级分解,将目标成本分解到各科室、员工,将科室目标结余责任落实到各科室的每一位员工肩上,让每位员工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全院员工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事前参与、事中监督,共同管理医院经营效益。作为成本管理中心的财务部需定期提交业绩报告及绩效评价报告,提交财务分析报告,对差异、执行进度进行分析,指导各科室下阶段成本管控工作。

(五)加强资金管理

新医改境遇下政府对医院投入的财政补贴有限,其在医院总收入的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促使医疗服务参与市场竟争,促使医院必须强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营运水平及拓展多渠道筹资,优化资金结构,如利用商誉取得银行授信以延期支付药品款或采取融资租赁购入资产,分解资金压力。通过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技术、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院内生资金的能力。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提高资金管理效益。结合医院运营情况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挖掘内部潜能,向管理要效益,以满足医院合理运营需求。

(六)加强资产管理

公立医院开展各项医疗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是资产,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必需建立有效的资产监管机制实行全程化管理。首先必需建立和完善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设备采购和重大基建项目要实行阳光采购,如单位纪检监察干部介入监督,特别是加强重点环节监督;其次需建立日常盘点制度,确保帐实相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再次需加强内部审计,实施内部监督职能,确保资产的有效运营。

四、结语

医院成本会计工作较为复杂,倾向于零碎化、具体化,需要制定相应的管控制度规范管理。通过构建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的高效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加强预算管理提升医院成本会计管理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实施医院成本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建立医院成本责任制促进全员参与医疗流程的成本管控,加强医院财务人员的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医院成本会计工作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实现社会效益、经营效益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互联网资源.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及实现途径[EB/OL].2011.1http://wenku.baidu.com/view/e586a5c06137ee06eff9188a.html

[2]祁莉芸.医院目标成本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08.05.

[3]潘亮记.医院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的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5.02:70-71.

(作者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会计工作目标第2篇

【关键词】 地勘单位 会计核算 会计分期 绩效目标考核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经济形势下,地勘单位在切实履行事业职能的同时,还需要突出自身主导优势产业,积极谋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活动领域向深度和广度齐发展,这就需要一系列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决策程序做保障。

一、会计核算与绩效目标考核的关系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作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组成部分,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为领导层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绩效目标考核是一项管理制度,属于财务管理范畴,以提高单位管理服务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约束激励机制、激发提升单位活力为目的。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会计核算是为反映单位经济发展状况和取得经营成果组织开展的常规性基础工作,绩效目标考核是以预先制定的程序方法评价被考核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管理成效的一项制度,两者均突出了规范经济行为、促进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的共同目的和特征。同时,会计核算是基础前提,绩效目标考核是评价方法,没有准确的会计核算数据,绩效目标考核就容易产生偏差,就无法对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确保绩效目标考核行之有效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许多地勘单位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水平稳步提高,也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

1.因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脱离实际情况,造成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2.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不能准确把握核算程序和尺度,主观原因造成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

3.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某些目的,采取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资料,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上述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单位经济秩序,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绩效目标考核需要以经济数据、财务指标为评价标准,真实、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是保证绩效目标考核行之有效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制定科学的绩效目标考核办法,才能使考核工作达到预定目标。没有哪位会计人员愿从主观上去做假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除了管理乏力、督促检查不够以及制度建设不规范、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外,缺乏责任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地勘单位应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增强领导、职工的经济和法律意识,加强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完善规章制度并落实监督检查机制,只有大家都提升了责任意识,强化了自我保护意识,才能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使一项经济工作从源头上得到理顺。

三、突破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完善地勘绩效目标考核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侧重事后反映某一时期和时点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滞后性。同时,注重强调会计基础核算,缺乏对会计数据进行精细化的归集划分和分析处理,无法从本质上真实反映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从而影响绩效目标考核的有效性。现试从突破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谈谈个人设想。

1.突破会计分期假设,科学制定考核周期

会计核算有会计主体、会计分期等基本前提假设及核算原则,不同期间所反映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既有时期指标也有时点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基本能反映出一个单位在某个时期和时点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经营效益状况。但是,会计核算只能事后反映某一时期和时点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滞后性。

制定绩效目标考核是为了寻找和培养地勘单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管理不断完善。在考核经济工作方面,不仅考核年度同比各项指标要增长,未来某一时期指标也要循环向上增长。一项绩效目标考核的主体条款往往能适用好几年,这就说明其具有前瞻性,就这点而言,会计核算和绩效目标考核两者是互相冲突的。如何才能将两者相融合,促进考核作用最大化?建议以特定某一年度为考核周期的起点,以地勘单位负责人任期的工作周期,例如三年为考核总周期,相应设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总指标,并在充分论证和听取被考核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将总指标科学地分解到各个考核年度,把年度考核指标作为周期总指标的一部分,最终以总指标完成情况做评价依据。

这种方法可以使被考核单位根主营业务发展规划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稳中有序地发展经济,有利于避免一些刚起步或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地勘单位在不同年度的考核成绩波动较大,也能杜绝为了追求考核数据而把经营管理工作当作为完成考核而工作的奇怪现象。同时,对于一些经营管理相对稳定的地勘单位,这种做法同样适用,可以促进其更加合理地安排规划主营业务,使自身的发展更具灵活性。

另外,我们也需要对一些问题灵活处理,比如在总考核中期,单位主要领导工作调动或者遇到重大政策调整,阻碍了考核机制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适时调整考核总周期,以其实际任期为考核总周期,科学公正地开展考核评价。

2.加强推动管理会计,有效提升考核效果

绩效目标考核必须以做好成本收入的归集与分配为前提,正确的成本收入归集分配是保证会计数据质量的关键,体现为收入分配合理、费用划分准确、汇总归集有序。2014年10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该意见强调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目标。因此,地勘单位必须认识到会计核算不能只是单纯地将会计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应突破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推动管理会计的培训与发展,不仅为绩效目标考核提供更为精确的财务数据,也为单位的经营发展精准把脉、科学决策。

比如地勘单位的绩效目标考核中,需对当年度地质项目财政性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如果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未对项目支出进行分析统计和跟踪监控,就无法直观精准地反映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为了实时掌握相关数据,可以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通过收集项目预算,按照地质项目工作手段、费用项目、成本项目的分类对预算数据进行细化录入,之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更新项目支出金额,保持与会计账套数据的一致性。这就是一种管理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能够实时统计分类数据,还能够及时预警报账偏差,指导项目组及时合理地运用项目资金,有效提高预算执行考核指标。

3.灵活制定考核办法,增加设立软性指标

地勘单位各具特色,有的注重发挥公益性职能,有的事业职能与经营生产职能兼具,有的倾向于市场经营。各地勘单位应根据主营业务性质,在上级主管局的绩效目标考核框架下,灵活制定适用于自身的绩效目标考核办法,用以考核内部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管理成效,避免⒖己税旆ㄉ搬硬套,影响考核的实际操作性和有效性。

当前地勘单位的绩效目标考核,主要针对地质服务工作、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工作、安全工作等方面,忽略了对单位行业影响力、综合竞争力、管理方式创新力、职工队伍凝聚力等软性指标的考核。与精神文明工作和安全工作的考核方式一样,这些软性的考核指标无法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来计算与衡量,属于一种定性指标,需要结合单位整体情况进行主观评价。

因此,一套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强的绩效目标考核办法出台,需经过必要的调研,广泛听取各生产部门及职工代表意见和建议,科学设立考核指标,这样才能全面评价单位的整体运行情况,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避免单位发展急功近利,同时也为规范会计行为、拓展会计模式提供有利环境。

四、结束语

随着地勘单位发展方式的日益转变,其会计核算工作和绩效目标考核也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地勘工作新常态。只有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加强拓展管理会计模式,灵活制定绩效目标考核办法,科学完善考核指标,才能够使绩效目标考核的评价结果更为精准有效,切实发挥考核作用最大化的效用,从而促进地勘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一枞.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商,2016(4):126.

会计工作目标第3篇

当前经济形势下,地勘单位在切实履行事业职能的同时,还需要突出自身主导优势产业,积极谋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活动领域向深度和广度齐发展,这就需要一系列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决策程序做保障。

一、会计核算与绩效目标考核的关系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反映。作为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组成部分,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为领导层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具有重要意义。绩效目标考核是一项管理制度,属于财务管理范畴,以提高单位管理服务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约束激励机制、激发提升单位活力为目的。

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会计核算是为反映单位经济发展状况和取得经营成果组织开展的常规性基础工作,绩效目标考核是以预先制定的程序方法评价被考核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管理成效的一项制度,两者均突出了规范经济行为、促进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的共同目的和特征。同时,会计核算是基础前提,绩效目标考核是评价方法,没有准确的会计核算数据,绩效目标考核就容易产生偏差,就无法对地勘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确保绩效目标考核行之有效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许多地勘单位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水平稳步提高,也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

1.因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脱离实际情况,造成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2.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不能准确把握核算程序和尺度,主观原因造成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

3.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某些目的,采取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资料,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上述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单位经济秩序,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绩效目标考核需要以经济数据、财务指标为评价标准,真实、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是保证绩效目标考核行之有效的前提条件,因此只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制定科学的绩效目标考核办法,才能使考核工作达到预定目标。没有哪位会计人员愿从主观上去做假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除了管理乏力、督促检查不够以及制度建设不规范、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外,缺乏责任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地勘单位应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增强领导、职工的经济和法律意识,加强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和职业素质培养,完善规章制度并落实监督检查机制,只有大家都提升了责任意识,强化了自我保护意识,才能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使一项经济工作从源头上得到理顺。

三、突破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完善地勘绩效目标考核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侧重事后反映某一时期和时点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滞后性。同时,注重强调会计基础核算,缺乏对会计数据进行精细化的归集划分和分析处理,无法从本质上真实反映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从而影响绩效目标考核的有效性。现试从突破传统会计核算模式谈谈个人设想。

1.突破会计分期假设,科学制定考核周期

会计核算有会计主体、会计分期等基本前提假设及核算原则,不同期间所反映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既有时期指标也有时点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基本能反映出一个单位在某个时期和时点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经营效益状况。但是,会计核算只能事后反映某一时期和时点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滞后性。

制定绩效目标考核是为了寻找和培养地勘单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和管理不断完善。在考核经济工作方面,不仅考核年度同比各项指标要增长,未来某一时期指标也要循环向上增长。一项绩效目标考核的主体条款往往能适用好几年,这就说明其具有前瞻性,就这点而言,会计核算和绩效目标考核两者是互相冲突的。如何才能将两者相融合,促进考核作用最大化?建议以特定某一年度为考核周期的起点,以地勘单位负责人任期的工作周期,例如三年为考核总周期,相应设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总指标,并在充分论证和听取被考核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将总指标科学地分解到各个考核年度,把年度考核指标作为周期总指标的一部分,最终以总指标完成情况做评价依据。

这种方法可以使被考核单位根??主营业务发展规划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稳中有序地发展经济,有利于避免一些刚起步或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地勘单位在不同年度的考核成绩波动较大,也能杜绝为了追求考核数据而把经营管理工作当作为完成考核而工作的奇怪现象。同时,对于一些经营管理相对稳定的地勘单位,这种做法同样适用,可以促进其更加合理地安排规划主营业务,使自身的发展更具灵活性。

另外,我们也需要对一些问题灵活处理,比如在总考核中期,单位主要领导工作调动或者遇到重大政策调整,阻碍了考核机制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适时调整考核总周期,以其实际任期为考核总周期,科学公正地开展考核评价。

2.加强推动管理会计,有效提升考核效果

绩效目标考核必须以做好成本收入的归集与分配为前提,正确的成本收入归集分配是保证会计数据质量的关键,体现为收入分配合理、费用划分准确、汇总归集有序。2014年10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该意见强调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目标。因此,地勘单位必须认识到会计核算不能只是单纯地将会计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应突破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推动管理会计的培训与发展,不仅为绩效目标考核提供更为精确的财务数据,也为单位的经营发展精准把脉、科学决策。

比如地勘单位的绩效目标考核中,需对当年度地质项目财政性资金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如果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未对项目支出进行分析统计和跟踪监控,就无法直观精准地反映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为了实时掌握相关数据,可以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通过收集项目预算,按照地质项目工作手段、费用项目、成本项目的分类对预算数据进行细化录入,之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更新项目支出金额,保持与会计账套数据的一致性。这就是一种管理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能够实时统计分类数据,还能够及时预警报账偏差,指导项目组及时合理地运用项目资金,有效提高预算执行考核指标。

3.灵活制定考核办法,增加设立软性指标

地勘单位各具特色,有的注重发挥公益性职能,有的事业职能与经营生产职能兼具,有的倾向于市场经营。各地勘单位应根据主营业务性质,在上级主管局的绩效目标考核框架下,灵活制定适用于自身的绩效目标考核办法,用以考核内部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果和管理成效,避免?⒖己税旆ㄉ?搬硬套,影响考核的实际操作性和有效性。

当前地勘单位的绩效目标考核,主要针对地质服务工作、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工作、安全工作等方面,忽略了对单位行业影响力、综合竞争力、管理方式创新力、职工队伍凝聚力等软性指标的考核。与精神文明工作和安全工作的考核方式一样,这些软性的考核指标无法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来计算与衡量,属于一种定性指标,需要结合单位整体情况进行主观评价。

因此,一套科学合理且操作性强的绩效目标考核办法出台,需经过必要的调研,广泛听取各生产部门及职工代表意见和建议,科学设立考核指标,这样才能全面评价单位的整体运行情况,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避免单位发展急功近利,同时也为规范会计行为、拓展会计模式提供有利环境。

会计工作目标第4篇

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

主管在设定你的下年度工作内容时,通常是在贯彻公司由上而下的年度目标,因此,你必须先仔细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这点很重要却总是被忽略。另外,你一定要花时间想清楚自己下年度希望的成长,是学习?是薪水?还是发展另一项专才?

如果你想要的是学习新技术,你的工作计划书就必须加入学习计划;如果是想增加收入,就必须制定增加业绩的计划,或是调换部门的准备计划。

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以及个人的年度目标,你在制定工作计划范文时才不会无所适从。

计划合理但要具挑战性

制定工作计划的原则是勿好高骛远、目标合理、具有挑战性。如何避免好高骛远,设定合理的目标呢?多数人在制定计划时不会想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建议可以找你的家人、好友,或是较熟的同事与主管,请他们检视你设定的目标是否太过理想?制定的计划有没有避开或改善自己过往的缺点?

为什么要具有挑战性?主管不会希望你只是去设定你原本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他会期待你在未来的一年,无论在工作上或学习上都能有所突破,所以,虽然要避免好高骛远,但也得设定自我挑战的计划。

目标数字化、行动具体化

有了上述的准备与调整,接下来就进入实际制定工作计划的4个步骤:

1.目标数字化。只有形容词的空泛目标是没有意义,所以要把工作计划的目标与内容数字化,例如时间化、数量化、金额化。

2.行动具体化。有了数字化的工作目标,还要附带有效的执行计划。

3.学习计划。你应该同时制定个人年度工作计划。公司对员工自我学习通常是抱持正面的看法,有些公司甚至规定学习计划是工作计划应具备的项目。

会计工作目标第5篇

在内容上,对主管而言,你是在设定明年预计达成的工作目标,对自己而言,是在设定自我突破的计画。

研拟工作计画的第一步,是事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

别忘了公司目标与个人目标

主管在设定你的下年度工作内容时,通常是在贯彻公司由上而下的年度目标,因此,你必须先仔细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这点很重要却总是被忽略。

另外,你一定要花时间想清楚自己下年度希望的成长,是学习?是薪水?还是发展另一项专才?

如果你想要的是学习新技术,你的工作计画就必须加入学习计画;如果是想增加收入,就必须研拟增加业绩的计画,或是调换部门的准备计画。

先了解公司的年度目标以及个人的年度目标,你在研拟工作计画时才不会无所适从。

计画合理但要具挑战性

接着,研拟工作计画的原则是「勿好高骛远、目标合理、具有挑战性。

如何避免好高骛远,设定合理的目标呢?

多数人在研拟计画时不会想到自己的缺点,于是,建议可以找你的家人、好友,或是较熟的同事与主管,请他们检视你设定的目标是否太过理想?研拟的计画有没有避开或改善自己过往的缺点?

为什么要具有挑战性?

主管不会希望你只是去设定你原本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他会期待你在未来的一年,无论在工作上或学习上都能有所突破,所以,虽然要避免好高骛远,但也得设定自我挑战的计画。

目标数字化、行动具体化

有了上述的准备与调整,接下来就进入实际研拟工作计画的4个步骤:

1.目标数字化

只有形容词的空泛目标是没有意义,所以要把工作计画的目标与内容数字化,例如时间化、数量化、金额化。

甚至,连学习计画都可以数字化,例如,你预计花费多少时间学得某类技术,或通过某项认证。

2.行动具体化

有了数字化的工作目标,还要附带有效的执行计画。

拟定高度可行性的策略,除了让你在落实目标时有依循的步骤,另外也会让主管更相信与支持你的工作计画。

3.学习计画

你应该同时研拟年度的自我学习计画。公司对员工自我学习通常是抱持正面的看法,有些公司甚至规定学习计画是工作计画应具备的项目。

学习计画应该清楚的包括:学习项目、学习管道与时间、预计对自身工作产生的效益,以及希望公司给予的协助。

4.与主管面对面沟通

我强烈建议,完成工作计画后,你一定要面对面地与主管沟通,而不是只用电子邮件把工作计画传送给主管。

面对面沟通的好处,是你可以透过主管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更清楚了解主管对你的各项目工作计画的看法。

会计工作目标第6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工作

一、企业会计工作目标的必要性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有一个发展目标,才能开始进行过程的设计工作。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起财务会计的工作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确立了企业会计的工作目标,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知道工作的努力方向,并且,为了这个方向,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工作;才能制定出会计工作的检查标准和进行会计工作的依据。通常情况下,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目标的确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确定并指导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的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未能达到西方发达国家中财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各个方面都能按照标准的规章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因此,必须要建立其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目标,对财务会计的工作进行指导。(2)拓展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企业会计目标的建立过程,就是要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理论架构进行相关的重新组合,对会计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会计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对会计理论进行了创新与丰富,使其的理论体系更加的完善。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会计理论知识一直以来都是与会计的实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不利于实务的发展。因此,当企业进行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与研究中,对会计理论进行革新,以适应会计实务的发展,并且,要将创新的理论在实务工作过程中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西方的发达国家在企业会计理论方面发展的比较成熟,对其会计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理论的建立,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创建出来的理论必须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总体的经济发展方向。

二、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创新研究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企业的核心部位的创新工作已经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目前我国企业现阶段的财务会计目标主要朝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1.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拓展及其编排形式与内容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满足用户了解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需要,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不应再仅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而应尽可能广泛地披露如企业背景信息、知识资本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未来信息等的表外信息,进而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此外,随着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还应提供公司管理者与公司员工相关的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价值方面的信息。同时,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仅突出有形资产的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有必要对财务会计报告内容的编排形式与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

2.财务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时期,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群体与资本市场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别。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群体可按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最直观地划分为两大部分,即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群体和非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群体。在这两大群体中,还可以按照企业资本规模大小、产权结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经营行业特点等细分为若干层次的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群体。这些群体对财务会计信息的要求各有其特点且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有其侧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国目前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需求者多元化、多层次的财务会计信息需求。

3.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处理与

能否高效率地处理与财务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家统计部门也对其予以高度重视。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使统计部门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各种统计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匡核算、估计。这不仅降低了核算数据的精确度的可能性,还可能延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所以,应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加快发展企业的财务会计电算化工作并形成全国性的财务会计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以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处理与的及时性。

三、小结

财务会计目标是企业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指导企业财务会计具体实际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之前,就应该进行科学完整的财务会计目标的制定工作,因为只有确保财务会计目标的科学规范性,才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体制的完善性。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相关内容还需更进一步的完善,故其相关内容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只有在对企业财务会计的相关内容以及管理方面不断的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管理目标,才能更好的指导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国辉:试论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创新[J].科技资讯,2010,36.

会计工作目标第7篇

一、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自实施目标管理以来,苏州市的人口与计生工作管理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目标管理本身也在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了完善。但是也应当看到,新世纪新阶段苏州改革开放的新发展,使苏州人口形势发生了很多新变化,苏州人口发展正处在人口总量快速增长、流动人口出生人口上升较快、出生婴儿性别比上升、人口管理困境增多难度增大的变动时期,面临着人口总量调控、独生子女家庭风险、人口结构性矛盾、人口计生行政管理、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新的挑战情况和新问题。

1.苏州人口总量逐年增加,人口数量的调控任务仍十分艰巨

根据“苏州适度经济人口规模研究”结果,苏州经济总量每年12%的递增速度将会吸引各类人才和外来劳动力流入,机械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势必继续增长;同时,“十一五”时期,苏州户籍人口中进入生育旺盛期的人口增多,符合再生育条件人数也在增多,部分群众生育意愿有所上升,流动人口在苏人口出生数量上升较快,呈现逐年增加的走向。这些因素的叠加,必将使苏州人口总量增长呈现继续上升趋势,苏州长期保持的低生育水平、低自然增长率和保持适度人口规模会随之面临严峻的挑战,目标管理工作不仅没有减轻压力相反却愈加艰巨和复杂。

从政府层面看,人口规模控制任务十分艰巨。2001-2006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从580.52万人增长至616.08万人,暂住人口从105.07万人增长至497万人,分别净增35.56万人和391.93万人。统计表明,至2006年末,苏州的人口已达1113万人,这对苏州“十一五规划”的总人口目标要控制在1000万必将带来巨大的管理压力。而且,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已经对苏州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和制约,使人力、财力等资源配置面临严峻挑战。那么,政府如何进行人口宏观调控,尤其是抓住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流动人口总量和结构调控的双重功效?显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成为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摆在了苏州各级政府面前。

从人口计生职能部门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市严格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实施人口与计生工作目标管理,尤其是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的管理措施,使“九五”时期、“十五”时期苏州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保持了较好的水平。但是如前所述,“十一五”时期苏州户籍人口又将面临新一轮的出生高峰,再加上外来人口生育的刚性增长,苏州市避峰填谷、调控出生人口的总量和结构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不容乐观。勿容置疑,在实施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目标管理中,对出生人口数量调控仍然是今后目标管理的一个重点。

2.人口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凸显人口计生目标管理新的难点

一是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快速上升。预计2010年,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将分别达到20.50%和15.53%,比“十五”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社会保障的压力继续加大。二是随着苏州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带来了人口迁移,增加了人口计生管理的不确定性;而且村民变市民,原有的人口计生工作机制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机制还未建立完善,致使这些辖区的人口计生的目标管理的实施难有坚实的体制保障;更有甚者,工业化和城市化还带来了苏州总人口在城乡和区域间的分布不尽合理,尤其是外来流动人口大多聚集在城市,在城市又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人口布局在行业间分布也不够平衡,生产链低端聚集外来流动人口居多,高端或专业技术领域聚集人口偏少,这些都严重影响苏州总人口的素质结构。三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上升迹象,流动人口新生儿性别比偏高。据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出生的孩子中,总性别比为110.87,一孩性别比102.49,二孩性别比161.25,三孩性别比180。可以肯定,随着流动人口出生数量的上升,全市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开始受到影响。四是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增多。独生子女夭折、重病、伤残对家庭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社会发展风险以及国防风险等,都给我们人口计生目标统筹管理提出了新课题。总之,年龄、性别、分布、素养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将给苏州人口安全带来很大隐患,都需要目标管理进行导向,统筹调控,使之逐步趋向合理,促进苏州人口良性循环发展。

3.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增强目标导向和管理力度

优质的计生服务可以促进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提高人口质量。因此,提供优质计生服务不仅是人口计生工作的新课题,也是衡量政府公共服务的标尺,是人口计生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全市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左右,约有500多人,意外妊娠和未婚早孕的现象有所增多。30%以上的育龄妇女患有至少一种生殖道感染疾病。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以及艾滋病等性病患者均高于户籍人口。群众对计生服务的需求日趋提高和多样化,计生服务工作面临了许多新挑战。这些都对人口计生目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积极回应这些要求,必须要对原有的人口计生工作的目标管理进行改革创新。

4.人口与计生行政管理机制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急需创新目标管理工作

从目标管理的责任主体来看,管理理念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动态协作不够协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能力亟需提高。首先从管理理念上看,人口与计生工作在目标管理上存在着重计生轻人口现象,对苏州变化了的人口状况尤其是机械增长率居高不下、大量外来人口进入苏州的人口现象研究不深,相应的管理措施滞后。其次是管理的责任难以真正落实到位。作为市政府职能部门,单位的名称已由原来的计划生育委员会改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而对于人口管理的职能,政府授权却不明晰具体,使得人口管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人口管理的重大措施难以出台。其三是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在人口管理上仍然政出多门,市政府在人口统筹管理上缺少有效的协调机制。例如在人口统计方面有三个部门在做,一个是公安部门,一个是政府统计部门,一个是人口和计生委,这三个机构因为统计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使得统计数据有很大差别,这就给政府做决策、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条块之间也需要在管理协调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其四,目标体系及其运行存在局限。目标体系应该突出重点,简便易行,注重运用,然而,在目标管理实践中都是从政府需求角度来设计指标,很少顾及群众意愿,而且存在着指标太多、层层加码、基层被动的现象,致使指标的完成带来许多不真实,无益于开展。同时,管理过程中存在重指标设计轻考核、重考核轻结果运用的现象,目标管理的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其五,目标管理中缺乏对社会管理主体的肯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管理的变革,社会管理日显重要和突出,人口计生工作也面临着由单一政府管理向政府、社会互动、责任共负的管理阶段转变。然而,现实中一方面未能在体制和机制上包括目标管理指标设计上给社会管理以更大空间,另一方面以社区自我治理为主的社会管理还很稚嫩和脆弱,人口计生自治组织十分缺乏,致使现有的人口计生工作仍是政府单兵作战,“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综合服务、群众自觉参与”的计划生育公共管理体制难有大的进展。此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对社会抚养费征集难的解决和独生女子奖励措施的落实等都需要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在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中才能实现。

5.人口与计生目标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陈旧,严重制约目标管理的绩效

目标管理需要相应的管理工具,管理工具的有效性将会极地提升管理的绩效。目前,我们现有的目标管理工具和方法仍然比较传统,缺乏现代管理新工具和新手段,主要表现在:一是目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及其绩效较低。如人口信息的采集、分析和研究滞后于目标管理要求,苏州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还缺少信息化的推动,苏州没有一个完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库,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人口管理的软件工作几乎还没有启动,使得苏州总人口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分析、外来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状况的分析都难以开展。二是管理进程中的管理方法还比较传统,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富有效率和效益的新工具缺乏借鉴和引用,对传统的管理手段缺乏拓展和创新,致使目标管理工作繁重而低效,目标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难以有质的提升。

二、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完善对策

苏州的实践表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突出工作重心,有利于明确管理主体的责任,有利于管理效能的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苏州的人口与计生工作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苏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都要求苏州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为此,要按照稳定、提高和统筹的新要求,促进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推进目标管理措施的创新。主要应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重新构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体系,积极推动目标(指标)的引领作用

针对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基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思想,依据《苏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十一五”规划及中远期规划》,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重心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管理工作的对象要从户籍人口转到常住人口;二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要从控制新出生人口转到控制苏州市的总人口增长;三是目标管理的重点由人口的数量转到数量和质量、结构并重。

适应这三大转变要求,苏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的指标体系必须重新构建,尤其是要分类设置政府、计生条线、相关部门的核心指标。结合“十一五”江苏省对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指标体系,政府系列的目标管理应侧重于立足地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于地方人口发展指标,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的宏观调控。具体设置五项指标:(1)总人口数量;(2)计划生育率;(3)外来人口增长率;(4)人口质量和结构调控达标率(根据此类考核指标和各个时期的工作要求设计一个达标指标);(5)人口管理服务群众满意率(根据目标要求对涉及为群众服务的内容设计群众调查表或随机调查,或通过网络调查获得)。此外,政府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确定相应指标,一般以单项指标为主。人口计生工作职能部门的目标管理立足于政府目标的分解和承担,重点应突出以下八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指标,主要考核计划生育率;二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指标,主要是出生缺陷孕前预防率;三是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主要考核出生性别比;四是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主要考核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五是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主要考核职能机关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群众满意率;六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考核计划生育机构队伍建设达标率;七是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主要考核政策兑现率;八是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主要考核财政投入人均计划生育事业费。

2.强化过程管理,充分发挥目标管理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管理效能

目标管理是一种方法,而不是目的。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运用目标管理,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工作目标,提高管理的效能。因此,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目标指标的设计和分解,最终结果的考核,而且要重视这一管理方式运用的过程的管理。为此要建立三项制度:一是要建立人口与计生工作信息编报制度,通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信息的网络,及时采集人口与计生工作的信息,及时了解人口与计生工作目标实现的时序进度,编制每月或每季的人口与计生工作信息(对应目标管理的指标体系),以使决策机构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动态和目标推进的进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建立和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务公开制度,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重要指标通过相应的渠道向社会、向群众公布,使社会各界,使广大群众参与到管理活动,监督目标管理的实施,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活动健康进行;三是建立健全调查研究的制度,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时剖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典型案例,及时分析和解决目标管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改进和完善责任制考核,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方法和程序

考核评估是目标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考核和评估,可以使责任制得到落实,对经验及时总结,对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以便及时解决。随着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的调整,考核评估工作本身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和完善,这不仅体现在考核评估的内容上,而且也包括考核评估的方法的改进上。在进一步完善分别考核、分类考核和分级考核的基础上,努力改进考核办法。应采用年终考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自查与上级检查相结合、定量考核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直接调查和间接评估相结合,注重创新。在考核和评估中,不仅要发挥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这一工作中的作用,通过组织系统来进行;而且要更加注重发挥群众作用,通过群众评议和打分的形式;也可以探索发挥专业机构作用,通过中间专业机构来进行考核;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人口计生目标管理的过程监测和结果评估。在考核方式的权重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效果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目前,可以考虑适当提高群众满意度测评在各类考核中的权重。

4.正确运用考核结果,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票否决”制度

在考核和评估工作中,要善于运用好考核和评估的结果。考核评估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工作,是推进责任制落实、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以便人口与计生工作做得更好。要建立考核结果反馈制度,充分运用考核调查中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和沟通,帮助被考核的地区和单位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以往的目标管理实践中实行了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即把执行计划生育要求列为一项重要考核标准,凡计划生育不合格的,即没有完成年度计划生育任务的,一票予以否决。“一票否决”制在过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与十几年前相比,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市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必须对原来的“一票否决”重新诠释。在突出计划生育的同时,把照顾再生育审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出生数据(流动人口)准确率、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财政投入和计划生育奖励兑现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确定一定的达标线,以综合达标线为主要的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待条件成熟时,应建立起包括人口控制效果指标、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能力建设水平指标、育龄人群的生殖健康水平指标、项目管理即计划生育各项业务工作水平和质量指标、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文指标等在内的更加柔性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而不是以单纯生育率的下降来判断计划生育工作的好坏。

同时,应完善考核机制。应对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分别进行责任考核,要把考核结果与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加大奖惩力度。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要把领导干部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和选拔、奖惩的重要内容,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核,对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要组织协调人大、政协、新闻单位等积极参与考核工作,并尽快起建立群众举报和核实奖励制度,为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5.充分利用“大人口”信息平台,努力提升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手段

苏州市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中,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处理人口信息。如自主开发城市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软件,还建立了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育龄妇女个案信息数据库。但是苏州市人口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还不高,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快发展,加快提升水平。

首先,要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中心为龙头,完善全市数字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建立完备的苏州市人口信息库。应尽快建成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宏观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平台,提升全市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决策、管理、服务的能力。在计划生育的目标管理中,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六大信息支持系统,即以居住地为主的城乡一体的育龄妇女信息系统,计生技术服务信息系统(数字化计生服务站),计生监督执法体系信息系统(再生育审批、社会抚养征地、农村计生奖励、公益金发放)、避孕药具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人口计生事业统计信息系统,加快实现人口与计生工作服务、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化。

其次,要依托市政府电子服务网络平台,扩大人口与计生信息网络覆盖面。应实施计生网络向村、社区和服务机构延伸工程,建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标准统一的四级网络平台;开发新的管理软件,引进推广成熟系统,不断充实信息内容,为各级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决策服务,为乡镇及以下的基层单位开展人口管理和计生工作提供综合服务(包括政策咨询、法规解读、管理经验、技术支持等)。要积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社会统计、项目管理、综合评估等工作,同时要加强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数据分析工作,以提高人口与计生工作目标管理的科学性、主观性和准确性,不仅为决策和管理,而且为开展人口问题研究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化支持。

会计工作目标第8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委托审计(评估)工作,是指对经省国资委研究确定的企业财务审计、专项审计和资产评估等项目,由省国资委统一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的工作。

委托审计(评估)工作,一般每月进行一次。

第三条省国资委根据社会中介机构执业能力与企业规模、委托审计(评估)项目相适应原则,建立社会中介机构库。对上年度固定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在职人数不少于15名(注册资产评估师人数不少于12名),且业务收入达到400万元以上,以及执业质量、诚信记录等基本评价信息良好的社会中介机构纳入社会中介机构库实行管理。

社会中介机构库随着社会中介机构基本情况和执业诚信度的变化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条省国资委的委托审计(评估)社会中介机构,在社会中介机构库中通过公开的招标投标活动选定。

第五条省国资委对委托审计(评估)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六条投标社会中介机构应具有以下基本条件:

(一)经工商登记为企业法人,并具备财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执业资格;

(二)具有与委托审计(评估)项目相适应的资质条件;

(三)在规定工作期间有能力调配较强工作力量,按照省国资委委托审计(评估)工作要求开展审计(评估)工作,并按时保质完成审计(评估)工作任务;

(四)近三年内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行政执法或行业管理部门予以处罚或通报的记录,并在承担企业有关审计(评估)工作中没有出现重大审计(评估)质量问题和不良记录。

第七条省国资委将确定的委托审计(评估)项目及应具备的条件等以公告的形式,在社会中介机构库范围内向社会中介机构发出招标邀请。

参与投标的社会中介机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相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投标文件报送省国资委。

第八条投标社会中介机构应按照省国资委委托审计(评估)的统一工作要求,在投标书中对以下方面做出明确的承诺或陈述:

(一)提供与承担委托审计(评估)项目相适应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并同意承担招标书规定的工作内容;

(二)审计(评估)实施方案及保证措施;

(三)项目审计(评估)小组组成、项目负责人及成员简介(近三年从事类似审计(评估)项目的工作实绩,项目负责人从事企业审计(评估)工作的实绩及经验等)及其相关资格证书的复印件;

(四)按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统一制定的收费标准所拟定的审计(评估)项目费用总预算(包括人工费用、差旅费用、其他费用等);

(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审计(评估)准则的需要,确保审计(评估)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

第九条在社会中介机构按规定投标后,由省国资委密封保存,并在评标开始前在监票人员的监督下统一开标。

第十条省国资委组织有关方面的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按照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评标。在对参与投标的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情况进行初审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对社会中介机构的投标文件和陈述进行审核、比较和评价。

第十一条评标遵循下列工作程序:

(一)评标委员会成员初审,确定废标与有效标;

(二)评标委员会成员比较与评价投标文件;

(三)评标委员会成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评分;

现场统计投标人的评分情况,对投标人按得分高低顺序排出名次,并当场公布中标社会中介机构;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作为废标处理:

(一)超过规定时限迟报的投标文件;

(二)未密封的投标文件;

(三)投标人以他人的名义投标、串通投标或其他弄虚作假方式投标;

(四)投标文件不能满足招标文件提出的全部实质性要求,未能在实质上响应的投标;

(五)投标人有其它违法情况的。

第十三条省国资委向中标社会中介机构发出中标通知书。

第十四条中标社会中介机构应于接到省国资委中标通知书后的5个工作日内,与省国资委签订《业务约定书》;省国资委同时向企业下达《委托审计(评估)通知书》。过期不签《业务约定书》的,视为该社会中介机构弃权。省国资委将根据第十一条排出的投标人名次,由高至低依次替补。

第十五条业务约定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审计(评估)范围和目的;

(二)审计(评估)的完成时间和要求;

(三)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四)审计(评估)收费;

(五)审计(评估)报告的使用责任;

(六)约定书的有效期;

(七)违约责任。

第十六条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委托审计(评估)工作,应严格遵守审计(评估)准则及省国资委有关委托审计(评估)的工作要求和程序,出具符合委托审计(评估)工作要求的审计(评估)报告。

第十七条在实施审计(评估)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省国资委有权更换社会中介机构:

(一)在投标中有故意隐瞒与投标书不符的重大事实的;

(二)将所中标业务转包或分包给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的;

(三)中标后,发现该社会中介机构不符合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

第十八条省国资委在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符合委托审计(评估)工作要求的审计(评估)报告后六个月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业务约定书》有关费用条款支付相关审计(评估)费用。

第十九条被审计(评估)企业应当按照省国资委的委托审计(评估)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第二十条省国资委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工作纪律、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加强监督,强化责任。省国资委相关工作人员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对相关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参加评标工作的评标委员会成员及监票等工作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相关工作纪律,并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评委会成员不得与任何投标人或者与评标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进行私下接触,不得透露招标投标评审及相关工作情况。评标委员会成员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取消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并对相关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