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战略管理论文

战略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27 01:32:56

战略管理论文

战略管理论文第1篇

21世纪的企业面临着巨变的环境,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也有了新的认识,而我国企业还需考虑国际环境及我国内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笔者总结了2008~2014年战略管理协会的主要议题(见下表),发现这些会议的主题,都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例如,2008年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原有的战略理论的适用性受到质疑。中国、印度等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都引起了学者们对战略管理理论的重新审视和思考。时代的发展对战略管理提出了挑战,研究者们从企业内部,到外部的环境,再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的角度,研究了企业战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当今世界,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互联网、大数据等的出现,正改变着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战略管理理论又应如何指导企业实践,这些都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笔者从环境学派中的组织生态学理论出发,结合管理研究方法中的情境化要求,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实践性问题。

二、组织生态学的发展及其演化

环境学派把战略看作是一个反应的过程,其起源是1977年Hannan和Freeman发表的论文中提到的“种群生态学”理论。种群生态学源于生物学,主要是针对设计学派、计划学派缺乏对复杂性环境的考虑。在种群生态学中,学者们主要研究组织的成长、衰亡问题,以及组织的多样性问题。Hannan和Freeman在《组织生态学》一书中,对组织生态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且从组织惯性及竞争力量等方面解释了组织的生存发展。当时的理论提出,主要是因为工业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组织与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组织的生存必须要依赖环境。种群生态学认为,组织在环境面前是被动的,这里的环境是指大的环境,而非局部的环境。如果组织无法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这段时期的理论吸收了制度经济学中的成分,认为是外界的制度,限制了组织的竞争和发展。种群生态学把组织进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变异,即种群中不断出现新的组织的过程;二是选择,即优胜劣汰的过程;三是保留,即被选择的组织逐渐形式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从这个演化的过程中可发现,环境的选择机制,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在转变的过程中,老的组织可能无法及时做出调整而被淘汰。由此,学者们提出了组织惰性理论。Hannan和Freeman认为,组织惰性,是企业保持现有结构不变的状态,是由于组织对环境的反应速度,跟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造成的,而组织的规模、年龄及其复杂程度,都对组织惰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新时代,环境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些惰性高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更大。这段时期的理论研究侧重于组织的演化,并且将组织生态理论运用到战略管理、技术创新、产业经济学等领域,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形式。根据以上论述可发现,早期的学者们对组织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问题,随后,将其拓展到了产业层次;在实证研究中,主要关注企业的生存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等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将其运用到高科技园区、生态园区等进行实验分析,这其中包含了仿真技术、生物分类等方法。总之,在组织生态学中,学者们认为,企业必须依赖环境及环境中的资源才能够生存,但是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企业之间必定会产生竞争,从而产生优胜劣汰,这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商业规则。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改变了一个种群中的组织数量,即种群密度。而同时,不同密度下的种群,会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产生不同的影响,以保持整个系统的平衡。结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组织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起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态概念,并且遵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理念。同时,在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学者们注意到了组织惯性问题、种群的密度依赖性问题,并把这些现象和理论加入到生态学理论中,使其更加完善。笔者注意到,在经济转型和变化的时期,随着日本的家族企业集团、韩国的财阀等企业集团形式的出现,战略联盟、合作创新、技术协同创新等理念开始受到重视,而我国企业在转型时期制度环境的变化,也为学者们研究产业规制、制度激励等提供了支持。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体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而环境是具体的,不同国家、地区的环境是不同的。环境的差异,改变了一些要素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影响,甚至使得同一个理论在不环境下实践的效果大相径庭。这个具体的环境,就可以具象化为情境。环境,是指企业内外部的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各种相关因素。而情境强调的是,环境、组织与人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作用。要想研究情境化的管理理论,就必须要从实际的情境出发,发展出特色的管理理论。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情境化及其要求

1.关于情境化的描述

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是应用型研究,但是学者们经常忽视了情境性因素,而不考虑情境因素,那么,其理论的发展空间必然有限。战略管理本质上还是人的活动,这种活动与社会息息相关。在西方产生的战略管理理论,是基于特定的西方组织环境的,仅仅意识到了情境的差异性并不能解释当前企业的战略行为。情境是一个整体,是从文化、历史及环境的互动作用中演化出来的,单一的理论仅能从一个层面进行解释。因此,学者们需要思考不同国家企业的独特性,是否能用已有的理论,来解释并得到实证的支持,以及这些理论对于指导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又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对于情境的定义与层次,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Johns将情境定义为,围绕着现象并对现象发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并且描述了两种层次的情境效应———综合的与分立的。其研究结果显示,情境是具有调节作用的。情境包含了物质系统与理念系统,并且提到了情境的动态性。研究情境,需要对其进行概念化或分类。大多数学者认为,可将一国的文化、社会、法律等因素作为情境的预测变项,将组织因素作为依变项,同时加入制度因素作为衡量。总之,不论怎样,只有保证情境的结构和概念维度的准确性,才能够保证理论研究的可靠性。

2.战略管理理论情境化的要求

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必然要与实践相契合,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照搬教条。这与战略管理中的环境学派的观点相仿,即组织必须适应环境,而领导者负责观察了解环境并保证组织完全与之适应,而且组织应是灵活的。我国的情境与西方的情境存在固有的差异性,而现有的战略管理理论大都是从西方借鉴来的,将这些理论放在我国,需要对其进行检验、延伸、拓展甚至修改。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如果现有的理论不足以解释当前的问题,那么,可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这也是战略管理理论历经多年的发展而形成丛林般体系的重要原因。不过,尽管西方的理论有诸多独到之处,但是我国的学者在战略管理实践中发现,一些中国企业的现象无法或不能完全用西方的理论解释,而是需要独特的中国方式来解决。这些现象也蕴含着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对战略管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超越了制度,是一个集体性的适应过程。但是在研究跨文化管理问题时,学者们停滞于只了解“是什么”的层次,而没有将其拓展到“为什么”的层次上去。要想有效地对战略管理进行情境化的研究,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范式,要跳出战略管理学科之外,结合其他学科的力量。不仅要寻找特定企业行为的特殊性,还要对这种特殊性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看其是否能够拓展到其他领域。由于情境因素具有动态性,因此,战略管理理论也必须随之演化,即理论与组织的共同演化。

四、战略管理情境化

1.对企业战略管理情境的思考

目前,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背景,大都是基于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我国的市场经济既包含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主体,又囊括了其他多种非公有制成分。在这种情境下,有必要从企业战略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在外部环境中,政府规制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很大,政府对管理者的评价标准也大多仅以当期的绩效来考察,即经济效益指标和就业指标等。这种考察方式使得企业一味地防守,重视短期利益,致使企业的行为过于被动,从而限制了其他的选择。环境学派强调环境对企业的决定性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企业本身的能动性是很小的,企业过度作为的结果,是其被淘汰的可能性的提高。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企业坚持原有的战略,是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不过随着经济环境的演变,企业战略和环境的关系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逐步成熟,外部环境的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开始降低,政府逐步放开管制,企业开始从被动地接受环境到主动地适应环境,一些新兴企业开始采取进攻性和创新性的战略,有时候,企业还主动改善自身所处的环境。企业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演进,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及全世界跨国贸易、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通过现有的制度安排,进行经营环境的重构和更新,构建了一个更加竞争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再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的战略问题上升到了全球市场。全球战略、全球经营,是应该值得关注的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突破了原来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未来企业的战略应该更多地考虑以互联网为基础,企业家也要具备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企业价值链的整个环节,乃至整个的商业生态系统,主动适应互联网的环境,应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大胆的进行创新。企业需要重构自己的战略目标,把握多变环境中的机遇。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跨界问题,颠覆了传统的组织边界、产业边界的约束,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范围逐步扩大,因此,需要从战略与环境共同演化的角度来看待战略问题。

2.情境化研究的理论脉络

将环境学派的理论应用于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即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企业跨界竞争问题、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问题、战略层面的协同创新问题等。以种群生态学为例,可研究在特定空间中的企业分布密度对其战略行为的影响、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等,也可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竞争优势、运行机制、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竞合关系等。

五、结论

战略管理论文第2篇

企业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项目管理,而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科学的企业战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企业战略统领全局,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具有指导性、发展性、和计划性的特点。项目管理在建立、发展、实施的过程中与企业战略相辅相成,在项目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等活动,都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规划部署一致。项目管理在公司战略理论中的最大意义在于公司战略实施方面。公司战略理论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战略的实施,如果战略不能有效实施,战略本身就毫无意义。许多论述公司战略的书籍和文章将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分开研究,这是不科学的。项目是企业变革的发动机,项目带来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建立新工厂,安装新设备。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企业的基础设施,为企业配置新的系统使企业不断更新。企业实施战略的过程中任何的变革都具体表现为项目。企业战略最具体的表述之一是项目组合,项目组合实现了战略规划向战略实现的转变。因此,项目管理与公司战略在企业中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首先,成功的项目管理离不开企业的竞争战略,有效的竞争能够刺激项目不断改革与创新,从而得到发展与壮大;其次,项目管理的方式和途径离不开企业的营销战略,只有最适合的营销战略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省项目管理成本与时间,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第三,项目管理与企业战略是相互作用的关系,项目的选择与实施离不开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企业的发展战略也是多个项目的长期整合方向,单个项目对企业战略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的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企业项目选择的影响,二者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第四,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企业品牌就是企业形象、理念和文化的综合展示,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项目管理实施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精神面貌,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从而对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企业的管理者尤其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刻体会企业文化,为员工做好表率,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第五,企业项目管理团队离不开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人才是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各个专业的人才,这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战略,在企业实施项目需要吸纳人才参与时,保证高素质人才供应。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

项目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在当今社会发展环境中具有较大优势,被企业广泛采用,对促进企业战略目标达成。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一种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管理方法,无论是领导决策者还是基层员工,都是项目管理的参与者。同时,项目管理作为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新兴企业组织模式,更加需要企业完善、系统、科学的战略管理。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利用系统思维方法,不断研究与完善项目管理方法,将项目管理方法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战略实施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的各项活动的总称,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实施是利用企业资源,在战略规定时间内,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战略管理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比较多,但针对战略实施的研究较少,多数论述大同小异,就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运用情况来看,自成体系的战略实施方法主要是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战略实施。企业战略实施在具有独一性、长期性、开创性,在实施过程无法照搬前人经验,是非标准化的,战略实施的结果很难用精确的数字来衡量。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指导原则,要把战略变成现实,就要求企业树立项目化理念,将企业项目活动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关联,从战略角度考虑企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目标完成中的重要作用已经逐渐得到了认可,并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将项目管理科学、合理的应用于企业战略中的方法还不够完善,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与进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1.充分认识到项目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

部分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制约了项目管理的作用。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充分发挥先进管理理念的作用,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出发,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方法,有效解决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2.结合企业战略目标选择适合的项目管理方法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各类中小型企业层出不穷,企业数量的增加加剧了企业发展的竞争,市场环境日益激烈,企业发展面临全新挑战。企业生存发展问题严重,大多数企业的生命力较为薄弱,无法承受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针对企业管理给出的的方法越来越多,导致部分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管理方法。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规模、资金状况、未来发展规划都有差异,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出发,灵活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项目,形成项目组合,并对组合中的每个项目进行识别、评估、分析,优化资源组合、合理配置,通过项目组合的实施完成企业战略实施全过程,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当一个企业确定了战略目标,并决定采用项目管理为核心模式来管理公司时,这种分阶段的项目战略实施管理方法能帮助公司决策层决定适于公司战略的项目组合,并有效地进行战略实施,达到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目的。

3.科学、准确地选择适合的企业项目

企业应用项目管理方法时,首先要进行项目识别,科学、准确地选择适合企业的项目,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项目识别是企业决策者对项目产生大概判断,进而对这一提议进行项目评估,一般项目评估的标准有四个,即项目可行性、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关性、风险性以及时间的紧迫性。目前企业中比较常用的项目评估方法是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通过确定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结合实际情况,将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评估合格之后进行项目分析,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包括项目实施进度,各项成本的控制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术等,一般采用5M分析法,即鱼骨图分析法。项目实施包含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两个部分,企业在对项目进行了识别、评估和分析后,对实施项目与否做出决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项目管理决定方案,制定具体应对措施,根据具体的发展方案采取策略、解决问题。一旦决定项目实施,制定计划应当作为项目实施的首要步骤,列出项目实施计划时间表,为后续工作进行作出妥善安排。

4.对项目重点进行有效监控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重点环节进行有效监控,一旦与计划偏离或出现突发状况,可以及时发现,尽快采取措施进行相应调整,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影响到最终战略目标的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控制内容包括投入成本、时间、产品质量与数量,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详细监控,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一般采用控制点确认表进行记录与分析。项目结束后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和重点环节进行回顾,总结经验,避免重复错误,有效提高项目识别能力,为企业长期发展做充足准备。

四、结语

战略管理论文第3篇

目前西方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四个领域:战略成本分析、目标成本法、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和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我国学者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的论述也很多,但涉及其内容体系的却很少,因此,笔者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应包括六个方面:战略规划、战略决策、战略成本管理、全面预算、人力资源管理、综合的业绩评价等等。

一、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指通过对企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战略规划。

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又制约着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会带来风险。企业必须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做出迅速的反应,以适应环境变化对企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对环境的变化的敏感程度、反应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战略管理会计需要根据企业特点及其所在行业的特点关注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等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影响,提供相关信息,并对可供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建议,使企业战略建立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之上。

二、战略决策

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企业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运用不确定条件下本量利分析和非线性的本量利分析,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相关成本,使得决策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充分考虑项目给企业带来的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强调数量因素与质量因素并重,数量计算与综合判断相结合,使决策方案为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如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除考虑方案给企业带来的收入增加、成本减少等直接效益外,还应考虑因产品质量提高带来的重作减少、保修费减少,对良好竞争地位的维护以及因闲置时间减少而节约的成本等间接的无形效益,考虑投资项目结果对生产灵活性、质量适应性,对顾客需求反映的及时性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整体协调性的影响等。

三、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考虑企业竞争地位的同时进行成本管理。它强调在进行成本管理的同时关注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并借助成本管理,使企业更有效地适应其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不仅考虑产品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而且将成本的管理扩展到产品研制、生产、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

战略成本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事前的成本决策、事中的成本控制、产品的使用成本及其管理。

1.事前的成本决策。研究表明,80%的成本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了,因此加强对开发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生存发展非常重要。目标成本法是产品开发设计阶段成本管理常用的、重要的方法,目标成本法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对企业的未来利润进行战略规划的技术。其做法是首先根据对市场和顾客的调查确定能维护企业竞争地位的待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然后由企业在这个成本水平上开发生产拥有特定功能和质量的并且若以预计的价格出售就能足够盈利的产品。这样使传统的成本管理向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扩展,使企业在事前能做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2.事中的成本控制。随着生产自动化的日益发展,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比例急剧增加,由70年前占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发展到今天的400%~500%;而直接人工成本却由原来占产品成本的40%~50%,下降到今天的不足10%,这就使得传统的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受到挑战,新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原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各车间)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组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3.产品的使用成本。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特别是对于生产耐用消费品的企业来说,必须从用户的角度来研究、分析使用成本的影响。因为用户的使用成本,实质上是生产成本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为实现一定量的使用价值而发生的耗费,它直接影响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实践证明,使用成本的高低往往能反映出产品的功能或质量的好坏。凡功能高、质量好的产品,其使用成本就低;反之,功能低、质量差的产品,其使用成本必然高或其寿命周期就会缩短。因此,如何在保证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使其使用成本最低,就成为战略管理会计所研究的内容。其方法之一就是研究成本与质量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理的产品使用周期,产品的使用周期是指,产品购买后投入使用到无法使用报废的时间;二是产品的品质,应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三是合理的产品功能,产品功能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限,并非越多越好。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就要求企业在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购买能力来进行产品设计,在生产阶段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尽量降低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四、以作业为基础的全面预算

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基础,根据战略目标所确定的发展规划,制定长期的销售计划,并根据对市场及顾客需求变化的预测,制定当年的销售计划。内容应包括项目预算、业务预算、分级归口的责任预算和行动预算。

对于业务预算与经营预算,应在将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为若干个企业中心的基础上,确定责任中心,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不同的预算。如采用弹性预算法编制制造费用和利润预算,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期间费用预算,采用滚动预算法编制销售预算,也可以把几种预算结合起来,借助计算机的帮助,使预算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对于项目预算,应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任何项目的投产,都应从企业全局出发作出安排,与主营业务相互支持,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零基预算的编制控制项目支出,通过权限的划分和费用的严格审批加强控制,不同的作业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把投资项目归属到每一环节和每一岗位,确保其落实。

五、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会计是把人力资源战略的成本、价值、收益作为组织的资源,对之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报告、分析、评价、考核,以提供企业有关人力资源战略的相关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满意值,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

人力资源的成本应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人力资源的价值包括个人价值、群体价值、整体人员价值。企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剩余价值的分配,对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企业价值的实现。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将其纳入核算范畴,以使企业能够在充分利用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六、战略性业绩评价体系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业绩评价是连接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活动的桥梁。良好的业绩评价体系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具体化,并且有效的引导管理者的行为。

战略管理会计将战略思想贯穿于企业的业绩评价之中,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运用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利用战略性业绩评价,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平衡财务与非财务绩效表”就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业绩评价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企业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在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顾客、供应商、投资者、员工等的不同利益,强调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重要性,具有战略性绩效评价的特征。它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系统的绩效平衡方式,考核的内容包括财务绩效衡量与非财务绩效衡量。

战略管理论文第4篇

中国从改革开放走市场化道路以来,应运而生了成千上万中小型企业,他们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走国际化,持续化,正规化的发展道路已迫在眉睫。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按不同方式划分的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力量单薄,经营品种单一,技术总体水平比较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战略管理是确立企业使命,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设定企业组织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中小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劣势和特点,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并进行高效的战略管理,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由于“势单力薄”,在战略管理方面面临的困惑更多,要求也更具体,更需要通过战略管理来积累竞争优势。

二、中小企业的战略分析

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分析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1.充分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包括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竞争者规模、技术经济情况、销售网络等。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包括:财务状况、产品线及竞争地位、设备情况、市场营销能力、研究和开发能力、人员的数量及质量、组织结构、企业过去确定的目标和曾经采用过的战略等。

通过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现自身的弱点和优势,以及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中小企业可以扩大自己的优势,利用竞争者的劣势,不断发展壮大。

2.坚持不断创新和发展特色

中小企业在进行战略分析,尤其是发现强者弱点的同时,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不断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有特色,仅靠提供与别人一样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够的,仅仅是用较低的价格或较好的服务去和已经占据领先地位者竞争是不够的。只有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

中小企业战略选择包括抢占先入为主的战略、集中优势战略、客户至上战略、缔结联盟战略。

1.先入为主的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规模小,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进入那些目标市场狭小,市场容量小,大企业不便或不屑进入的行业或领域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可瞄准市场契机,抢先开发产品或者服务,捷足先登,率先进入有空隙的市场,努力取得成功,这就是先入为主的战略。

2.集中优势战略

集中优势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专注于一个或几个能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

选择这种战略的中小企业经营相对集中,管理也比较方便,有利于提高技术,取得有利的竞争地位。但是,取这种战略也给中小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它们往往过分依赖于某种产品或技术,一旦市场发生变化,需求下降就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在选择集中战略的情况下,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选准目标市场并做好市场营销。企业应该充分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尽量选择优势最多劣势最少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最大化的避免与大企业的直接竞争。在选择好目标市场后迅速开展市场营销,寻求目标顾客,建设合理的销售渠道,并制定出适当的价格策略。

(2)提高企业的产品、服务研发能力。创新是任何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更应该不断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敏锐地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开发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3.客户至上战略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容易接近客户而制定的一种竞争战略。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是灵活性大,易于更好的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也只有奉行客户至上的战略,中小企业才能最快的提供客户真正需求的产品与服务,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4.缔结联盟战略

在如今合作竞争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单打独斗闯出一条成功大道来,是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缔结联盟战略是根据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中小企业在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基础上,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积累资源,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共同开辟市场,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去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的中小企业越来越体现出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要加快、加强自身的创新发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挣脱企业发展的瓶颈,拓展新空间,就必须充分研究自身能力和比较优势,善于发现行业战略的空缺点,在不同于大企业的战略定位之外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这样中小企业才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龚炳铮.积极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专家论坛,2001,(9).

[2]李桂萍.论全球化时代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革新.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2).

[3]金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有效模式——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科技咨询,2006,(34).

[4]陈世远.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若干问题.经济师,2007,(4).

[5]黄远新.以管理革新打造持久竞争力.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6]明月.当前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

战略管理论文第5篇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伊拉克战争展示了新的军事的格局,现代的竞争已经从机械化的时代转向数字化专项信息化的时代。核心是制信息拳、制空拳、精准的打击、广电隐性、超线武器,新概念的武器等等都成为军事科学技术竞争的焦点。

所以现在国家的安全不光是国防的安全,还包括信息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国民健康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这样快,在制战略的风险大大提高了。注意避免风险。

第三点理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股份制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股份制主要解决经营机制的问题,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但是现代企业制度也有一个缺点,它解决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你看有些上市公司上市没几年,ST了,ST没几年,淘汰出局,原因很多,其中原因之一,战略不行,效益不行。所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必须得有战略,而且要注意到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战略的风险。

第四点理由,进行资本经营的需要。那就是企业的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等,有一个啤酒厂,啤酒卖不出去,当年被三九集团当年收购了,怎么收购,派了31岁的小伙子到了啤酒厂,经过调查研究,,什么你这个酒卖1.5元一瓶,太便宜,不行,给我贴上三九牌啤酒的商标,三块钱一瓶卖,遭到全国干部反对,一块五卖不出去,还非要卖三块一瓶,但是总经理就是坚持三块钱,98年99年夏天非常热,三九牌啤酒卖得非常好,结果不到一年多的时间,整个啤酒厂扭亏为盈,转危为安,全体职工对于31岁总经理佩服得五体投地,真不错,真不错,我当时喝过一口那个酒,难喝极了。很成功的经营案例,有没有成功,瞎兼并瞎收购,兼并收购的目的把我们自己做大做强,结果没有把自己的做大做强,反而把自己的拖垮了,这种例子多得多,资本经营的风险是很大的,麦肯锡曾经做过统计,兼并收购的成功率大概不到50%,这这个问题要注意。

第五,走向国际化的需要。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加入WTO三年多了,对中国的企业来说什么叫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经常举这个例子,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像一群绵羊,圈在羊圈,什么叫世界贸易组织,把羊圈圈了,放到大森林,大森林有狼和老虎,羊身体比较弱,有可能被狼和老虎吃掉,羊身体健壮,甚至过几年变成狼和老虎,这叫做加入世界贸易,个别的和狼和老虎结婚,生出中外合资企业出来,这个叫做战略,告诉这群绵羊,羊圈圈了,赶快看看您的身体,胳膊细赶快锻炼胳膊,腿细赶快锻炼锻炼腿,羊圈拆了三年多了,战略就是这群绵羊锻炼身体的计划。各位领导看过没有,大概去年还是前年,中国跟皇马足球队的比赛,大多数巴西足球运动员,上半场随便踢两脚进去四个球,4:0,到下半场皇马教练下半场别踢了,随便到场上跑跑,不要踢到8:0,中国面子不好看,尽管这个比赛不是什么正规的足球赛是商业比赛,但是也不要踢到8:0,你看中国足球运动员个不矮,胳膊和腿不细,跟巴西运动员一撞,巴西运动员巍然不动,我们的运动员普通倒到边上,那就是绵羊的形象。所以我们说,这种走向国际化,更需要有战略的指导,更需要注意战略的风险。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企业内部发展的需要。先说国有企业,我认为现在应当进行战略的调整。为什么?因为这个战略是在过去比较老的观念下制定的。观念出思路,思路出战略,战略出效率。对不对?你在很老的观念下制定这个战略,这个战略的风险太大了,现在环境有很大的变化,你按照老的经验定战略,这不行的。所以,首先观念要转变,只有观念转变了,建立了比较新的观念,符合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信息化,这种情况下,建立新的观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有了新的思路,才会有新的战略,才会给企业带来比较好的效益,这是从国有企业来讲。从民营企业来讲,在座的各位民营企业家要注意,我认为中国民营企业正在从第一次创业向第二次创业过度的阶段。我们民营企业第一次创业靠几千几万,靠的是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言万语、千方百计,民营企业起来了,这是第一次创业,现在怎么样要进行第二次创业,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制定战略,在这个阶段这是很重要的,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领导理念,领导人要做适当的调整。为什么个别的领导人,管理素质不够,领导力不够,因此应当实行金色降落伞的计划。您是元老,但是您现在不要再当副总经理了,您到一边享福,您在这个企业股份照样有,甚至公司我照发,但是您千万不要占这个位置了,我这个民营企业叫进一步发展,我要请直接经理人,领导力不够,管理素质不够,您到一边享福,您去旅游,您去打高尔夫球,都可以,甚至另建一个公司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再在我这个民营企业里继续干下去,资本不相信眼泪,对民营企业来讲,内部进行重大的调整。根据以上的六点理由,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到了战略风险管理很重要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我列了战略风险管理图。上面是战略管理,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最后我们可能得到四种结果,一种结果我们已经达到战略目标,取得很好的效益。第二个经过目标,没有达到目标,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进,第三个结果,没有达到战略目标,绩效也下降了,第四个结果可能企业完蛋企业破产了,这个风险确实存在。下面根据这张图,我们对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和风险的监控分别向各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外部环境风险的识别。

一个就是国际环境应当说现在风险更大,因为当前我们整个世界的经济有三大特点,一个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第二全球的信息化,第三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崛起。这样发展的形势,中国的企业现在怎么样,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市场经济刚刚开始二十多年,我们国家刚刚进入到经济起飞的阶段,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的阶段,所以很不适应这个国际经济发展的这样的形式,所以我们中国的企业是处在整个世界产业的末端。我们很少在整个世界产业链的高端,所以所谓在也连的末端怎么样呢,高端稍微移动了几公分,我们这个末端没准摆动几千里,这是需要注意的。这是有很大的风险,这是一个方面。

国内的宏观环境的识别,我们这儿列了三个方面,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应当说给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国际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整个世界的国家有两条道路可以走,第一个就是拉丁美洲,拉丁美洲这些国家他的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到三千美元之间,但是他永远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为什么呢?他不断引进外资,落后,再引进外国技术,又落后,不断引进不断落后,不断引进不断落后,而且社会矛盾结构,结构矛盾非常突出,这是一条道路,再一条道路发达国家的道路,很快到人均一万美元左右这样的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我们中国现在中国的企业正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达到一千美元之后,我们的社会矛盾、结构的矛盾非常突出,贫富差距拉得比较大。因此如果不注意到这样一些利益格局决裂的变化,如果不注意体制的创新我们国家走上南美这些国家的道路,这对我们的企业发展来说当然是很不利益。

第一,中国经济有周期性的波动,04年中国经济进入第十个经济发展周期。改革开放以后算第五个周期,这个周期到底有多长?政府到底有多大?这个东西现在还很难说。中国经济是这样发展的,所以很多国有企业的老总,可能由组织部门任命的。比如说政党宏观经济向下滑的时候,组织部门任命,这个领导班子到这个国有企业去任职。这个组织部门觉得这个领导班子不能干,你看一上台以后不久,这个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就下滑,这个领导班子不能干,组织部门不懂,有经济有周期性的波动,为什么?整个经济到了低谷了,到低谷怎么样,银根抽紧,市场疲软,不行了。组织部门不知道,就觉得这个领导班子不能干,怎么样,赶快撤,换人换人。后面的领导班子怎么样,正当宏观经济往上升的时候,上台了,哎呀觉得后任领导班子比前任领导班子能干,你看他上台以后不久国有企业大有提高,为什么整个宏观经济到了高峰,银行放松,市场需求旺盛。因此我认为在中国做企业家,首先应当是一个政治形势的分析家,首先应当是一个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家,才能做好一个中国的企业家。因为这种波动跟中国的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的经济是为中国的政治服务的。因此,在在座的各位领导,一定要注意,战略是跟高层领导人的价值观念有关系的,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企业,这是我们战略非常重要的性质。大家看,克林顿时代和小布什时代所采取的政策完全一样吗?不一样。拿中国来说,时代和现在时代所采取的政策完全一样吗?也有变化。各位领导,特别要注意,对吧,现在是时代,现在可不是时代了,有变化吧,举个例子说,胡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很厉害,对吧。现在怎么样,无论哪个企业哪个地方出了安全事故,马上报纸登、电视台广播,说这个地方发生瓦斯爆炸了,死了几个人,伤了几个人,还有几个人失踪,马上中央派人立刻去处理善后等等。如果严重,这个事故比较严重怎么样,官撤掉。中石油发生了井喷,中石油的总经理引咎辞职,吉林市百货大楼着火,吉林市市长引咎辞职,去年北京市春节密云灯会踩死多少人,最后密云县县长引咎辞职。这是过去的做法吗?不是。过去尽量少报甚至不报,现在都报,严重把官撤了,北京非典一出现,先把卫生部长、北京市长,全国领导干部凳大眼睛,乌纱帽有问题,非典制住,在中国做企业家,应该是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的分析家,才能做好中国的企业家,无论对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来讲,都是要注意的。

第二,中国经济还存在这些问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要调整,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人口问题很严重,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比较落后的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我们企业战略的风险。这是外部环境。

行业环境。我们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现在的行业内,由于市场经济的开始,行业内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行业内五种竞争力量都在发生变化,所谓五种竞争力量我们主要指的是,一是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第二供应方,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第三用户对我们行业的竞争有影响,第四替代品,第五潜在在的进入者。五个方面的力量都在发生变化,这会对我们的发展造成威胁。第二,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行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变化。各个行业的利润率都在变化,传统行业应当说利润率逐渐在下降,一些新兴的行业,可能利润率在上升,这些都会对我们企业观念形成威胁。这是我们讲的外部环境风险的识别。

下面介绍一下企业内部条件风险的识别。

我们说,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素质还不是很高,并不能适应当前企业激烈竞争的要求。我们有一些企业的高层领导陶醉在自己成功当中,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发现我们有的管理者对自己企业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看不到自己企业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这是非常大的风险,我们到一个县办的化肥厂咨询,事先有人联系好了,管吃管住,咨询三周,三周之后企业给我们咨询费,结果到那儿去一看,什么叫管住,对不起,我们这个企业很小,没有招待所,您先住在我们县里大车点,什么叫大车店,赶马夫住的地方,地上跳蚤,空中苍蝇蚊子,河南的七月份热得不得了,不能洗澡,为什么、水龙头是坏的,水坝为了节约用水,早中晚各分一个小时水,什么叫管水,卫生条件很差,菜里有苍蝇,老师和学生都拉稀,财务报表怎么样,这个企业财务很困难,时间过了一半,我想起来早点提醒厂长,从现在起慢慢就得开始把咨询费就得开始准备起来了,别到第三周走的时候还拿不走,结果这么一提醒,厂长赖帐,什么管吃管住,我怎么没有印象,还要给你们咨询费,当初联系的时候没跟您定文字性的合同,口头一说,您现在赖帐,您说这怎么办,一直等到什么时候,两周后咨询结果一发表,使得厂领导班子受到极大的振动,不得了,来了两周多,把我们企业问题分析这么清楚,照您这么说,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企业就要,就要完蛋,我们以前没有这样的感觉,领导班子受到极大的振动,从吃饭菜质量有极大的提高,含肉量有极大的提高。

领导班子怎么说长期不洗澡,厂里派车把老师和学生洗澡,过不了几天咨询费自动送来,为什么咨询费有这么大的变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在企业呆得时间太长了,加上观念落后,不学习,因此看不到企业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是很值得在座各位老总,特别要注意的,有些个别的老总耳朵里头塞满都是颂扬他的话,他听不到真正的批评的意见,这是战略风险很重要的部分,管理幅度过宽,没有时间研究战略,这也是很要命的。我现在发现我们董事长、总经理忙得不得了,从早上七点钟睁开眼睛忙到夜里十二点一点两点睡觉,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六礼拜天,我认为这种现象不正常,所以忙,我认为两点,一是事必躬亲,什么事都要亲自过问,在座有些名单是中层干部,有些坏就坏在中层干部身上。有些中层干部遇到一件事情,这个问题真重要,要不要让老总签个字,有道理,应当让他签一个字,就跑去找老总,老总正在谈别的工作,什么要签字,拿过来也没看到完全太清楚掏出笔一签,糟了,签完字,中层干部很高兴,老总签字了,以后出了事他负责,不是我负责,所以一个企业的战略的贯彻中层管理干部非常重要的力量,如果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赶不上推下泄就完了,责任往高层领导推,活底下人干,自己很轻松,这种中层干部不能要,所以我们让高层领导什么叫管理的幅度一个人能管几个人,从我们管理学的理论来说高层领导一个人只能管七到十三人,总书记把八个常委管好就行了,不要再往下管了,总理把那几个副总理管好就行了,董事长、总经理,如果管理幅度过宽,没有时间研究战略,当然企业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执行力很差,制定很好的战略,但是执行力太差,所以我们的咨询公司往往给一个企业制定战略,我还跟踪,我跟着你当保健大夫,半年去看一下指出来,这个地方不对,那个地方不对,改,再过半年,再去,永远扶着这个企业走,是这样的。所以现在执行力很差,这也会给我们企业带来风险。

我们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仍然停留在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阶段,我们在研发、运作、营销服务、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方面等等,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方面都存在相当多的不完善的地方。所以,相当一部分企业应当说,管理相对比较落后,机制相对比较僵化,对市场反映不是很灵敏,决策也不是很迅速,因此它不适应当前企业激烈竞争的要求,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相当多的企业,我认为我们中国相当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形成,理由四点,第一,我们的员工知识技能水平并不高。第二,我们的企业技术体系也不完整。第三,我们的管理体系管理也比较落后。第四,我们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企业文化并没有形成。我到好多企业去看,墙上贴的,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这个企业团结进取、开拓创新,那个企业也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什么叫企业文化,长期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我们全体员工认可的道德标准、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的,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化。我们领导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再一个领导人对核心竞争力有的缺乏敏感性。另外现在有些大型企业被划分成很多的事业部小公司,核心竞争力被割裂的。大中型企业平均的研发企业只占销售收入的1%,这是不够的,整个国际承认研发投入展销受收入5%才有竞争力,2%才能勉强维持,1%这就不行了。财务比较紧张,研发投入比较少,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每得到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很差,这是不行的。

核心竞争力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是管理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说培育的途径大概有四个途径,ABC.比如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是这样的,它既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同时它又在全世界建立了很大的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比较完整。第二个途径,我们的联想集团,ADC这样的道路,联想走的是贸工技的道路。首先柳传志还不懂计算机,所以先替外国公司卖计算机,通过卖计算机知道,计算机关键部门是CPU是芯片,明白这个道理就开始工到D,开始我自己制造,当然里面的关键部件美国进口的,联想做个外壳,做个鼠标做个键盘,我说得太简单了,关键部门仍然是进口的。现在到C的发展,最近兼并IBMPC事业部,一下进入PC机的技术前沿,所以它走的是ADC的这条道路。第三条道路A到B就停止,清华紫光、清华同方是高科技的公司,他的老总跟我讲,清华紫光像一匹狼,蹲在清华大学,眼睛向内八百正教授,二三十名院士,发现那位教授的技术,市场有需求,把他技术买过来,经过进一步研究开发把技术卖出去,你去建车间,你去建工厂,你去建公司,我紫光绝对不去建公司和工厂,我在那个公司参股,我看这位教授有技术,买过来再卖出去这是清华紫光清华同方走这条路。第四条路A到D,沃尔玛、麦当劳应该说薯条、汉堡包没有什么技术,它是一种经营的模式,麦当劳赚钱主要不是赚在食品,麦当劳是全世界很大的房地产商,我麦当劳跑到一个城市,开麦当劳连锁店,先在整个的市中心的边缘找到几块地方合适,我把这个地买下来,把地租下来,我招,来愿意买麦当劳联络店,你来开,过几年之后这个城市发展了,麦当劳店就居于这个城市的中心地区,地价上涨了,我收的地租当然提高,所以麦当劳很重要是世界上很大的房地产商,这是他的一种经营的模式,包括沃尔玛也如此。

所以下面介绍一下所谓商业模式大概是三块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一是企业的资源各能力,另外就是财务的目标三个很好地解决起来,是从整体考虑,企业的经营的模式或者说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企业赚钱的模式应当是怎么样的?

所以商业模式应当说也是我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经过我们企业多次反复实践而产生的,而且这个模式它是动态的,它要根据外部环境和我们企业自己的资源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另外也要讲究时效,要分析可靠的信息,然后预测和判断风险。我们这里举的案例就是中企联现代企业创新成果的之一,东昌西泰克公司,它是上海一家物流的企业,这家企业只有六十个人,把专门给上海汽车总厂、沈阳金杯总厂、山东大于汽车总厂采购汽车零部件,第三方物流,而它的概念新就新在这个地方我这个物流公司我不是赚批零差价,我批发过来东西比较便宜,我再卖给上海汽车总厂,一件一件卖,因此零售贵,我不是赚批零差价,我十块钱把零件买过来,我把发票给你看,上海汽车总厂,我十块钱买来的,我卖给你仍然卖十块钱,我赚钱,赚在哪里,我赚钱赚在,如果上海汽车总厂让我这个物流公司给你采购汽车零部件的话,比你上海汽车总厂自己采购零部件成本肯定要低,如果低下来10%,怎么样?我给上海汽车总厂五五分成,我赚的是这个钱,如果明年继续让我给你采购汽车零部件的话,我保证今年采购零部件比去年下降一大块,我们两家再五五分成,永远这样,所以最后上海汽车总厂把自己非核心的零部件的采购,采购处就取消了,最后把采购的单子就交给了东昌西泰克公司,这是它物流公司的一种经营的模式。我绝对不养汽车运输队,运货临时到上海租大卡车来运,这是很新的经营模式。国美、苏宁家电连锁经营公司,把价格拼命往下压,使得家电的生产厂受到极大的压力,掌握整个行业发展的方向。苏宁和国美自己不生产家电,这是它的经营模式,使得中国的家电应当说国际竞争力逐渐在提高。所以这是一种经营的模式。

再比如说,如家酒店连锁公司,这个酒店理念是适度生活、自然自在的理念,现在有高级酒店、五星级还有那种很差劲的招待所,这个不行,现在真正地商业人士、旅游人士要住经济型的酒店,所以,他就开了经济型的酒店,怎么样?大概一百多块钱一天这是为一般的旅游者中小商业人士所能够接受的,这个酒店只提供最基本居住的设施,房间非常整洁,因为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住旅店最基本的要求,一睡觉要清洁卫生,而睡觉的环境特别安静,因此没有康乐中心,如果这个酒店旁边就有饭店开的话,这个酒店里自己也没有餐厅。因此,怎么样呢,成本大大递降地,因此就受到了我们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环境,目前如家酒店已经开了五十家的连锁点,应当说开酒店没有太多的技术,它是一种经营的模式。所以,在这里我还要再重复,核心竞争力他的培育大概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时间,有五点我想提醒在座的各位老总要注意,第一,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重要。什么叫显性知识,看了书就掌握这个知识叫显性知识,什么叫隐性知识,看了书仍然不掌握这个知识,比如说游泳,你把游泳书看完了,你往水里跳,没准要淹死,这都得有教练,教练搬着你的腿搬着腿,做样子给你,一次练习不够,而且要多次练习,各位领导要注意,我们企业的隐性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老总跑到我们企业里,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调查研究,总结起来我这个企业存在五大经营管理问题,接着这个老总提出来十大措施来解决这个五大经营管理问题,问这个老总说您是根据什么总结出来企业有五大经营管理问题,这个老总一句话说不出来,这就是隐性知识。因为刚从大学毕业的MBA,跑到企业里去给他半年的时间,也未必就能总结出我们企业有五大经营管理问题,这个企业家由于有长期的企业经营的经验,这就是他隐性知识在起作用,所以不到一个月能抓住企业经营当中主要矛盾,这就是隐性知识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隐性知识的管理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也讲到这一点,老总一个人的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要为我们企业的一定的团队所掌握,而整个企业如果说整个企业的命运掉在企业一两个老总的身上,这个企业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这就是隐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重要。第二,无形资本比有形资本更重要,第三,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第四,潜在的市场比现有的市场更重要。第五,外部资源的整合比内部资源整合更重要,所谓外部资源就是我们企业不可能把全国的有关产品技术方面的专家都是我们企业的成员,不可能,也不可能把管理专家都请来,我跟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企业建立起一个网络,我有问题,我有问题随时请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是外部资源的整合,比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更重要,这五个更重要,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能够掌握。

企业领导人及员工操守方面的风险识别。高层管理人员欺诈违法行为。员工欺诈违法行为对我们企业来说当然很重要的。04年年底到05年初,我们上市公司的老总的落马榜,04年上市公司老总落马榜有如此这样一些,06年初又有这样一些,最后看到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又出事了。所以,我们说,也样一个案例说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的问题,企业的体制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领导岗位的领导人出问题,你说这个风险得有多大,这是战略风险最大的风险。

因此,我认为对领导岗位的领导人来讲,他的素质应该有六方面的要求。第一,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来讲,要品德高尚,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作风要比较谦虚,平时比较低调,这是第一个方面的要求。第二个方面,我从老总来讲,个人要有优良的价值观和优良的理念。拿现在的政治套语遗来说,应该有革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高层领导人的价值管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核心理念,这是第二点要求。第三,要有很强的领导力,要有战略的眼光,要有战略决策的能力。第四,要有很强的魄力,要敢于揭露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五有很强的执行力。各位老总不要觉得战略由高层领导来定,中下层管理干部执行战略,这是不对的,作为高层领导人来讲在战略关键点自己必须亲历亲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足球教练在足球比赛的时候必须站在足球场上观察本队员踢球的状况,什么叫关键点,要求暂停,八号队员下来,五号队员上去,五号队员事先教练已经布置好了,上去怎么踢。这就是战略的关键点,要有很强的执行力。要求企业的领导人有很强的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和激励的能力。第六要培养我们企业自己的职业经理人。所以这六点,我任务这是很重要的。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企业愿景的风险的识别。企业的愿景应当回答三个问题,我们企业是什么企业,应该是什么企业,将来应该是什么样的企业。当然包括九个方面的要素。最近广东两位学者对我们国家近二百家企业进行愿景陈述,统计大概只有46家,200家有名的企业当中,自己有愿景陈述的只有46家,我觉得风险很大,也就是占到五分之一,五分之一人有愿景,五分之四的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将来变成什么企业,居然不是很清楚,这是很危险的。那么对46家企业愿景的陈述大概有这样的统计,大家可以看到比较突出是两个,一个是产品和服务,在陈述当中占了主要的地位。另外一个就是34,就是公司的哲学。顾客居然在我们愿景陈述当中占得比例很小,只有十家企业谈到我们应当怎么样对待顾客。再一个对公众形象的关切,也就是说我们企业自己对自己形象关切这么差,也只有十家企业关心,这个问题是很值得我们在座的各位老总要注意的,这是讲愿景风险识别。

战略目标风险的识别。我们说这个咨询公司给企业做战略,定战略的时候,老总希望要求定高指标。一般都说20XX年进入世界500强,但是我们认为企业超高速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跟不上,风险是非常大的,风险的特征之一,是跟企业的目标是紧密联系的。目标定位越高,风险越大,这个问题是需要注意的。

战略的选择。列了七项,每一项战略都有它相应的风险存在,企业竞争战略的风险识别、企业多角化战略的风险识别、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的风险识别、企业集团的风险识别、企业并购的风险识别、企业战略联盟的风险识别。竞争战略现在叫低成本战略或者叫成本领先战略,但是我发现,我们企业在执行成本领先战略的时候,不注意安全、环保,不注意社会的责任,这是不行的。不注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行的。

最近矿难事故非常多,一直到今年的3月陕西省朔州瓦斯爆炸,应当说这是成本领先战略执行的结果,光注意经济效益,不注意人命,不注意环保,不注意安全,不注意社会责任,不注意可持续发展这是非常错误的。当然我们说,之所以发生矿难,煤矿安全方面欠帐500亿,很多国有重点煤矿进入报废期,最近温总理召开部委会议,国家拿出30亿,企业再拿150亿,来治理这个问题,中石油在四川发生井喷,石油专家告诉我们井喷的发生并不是很少见,应该在每个油井旁边应该有防止井喷的设备,都应该有专门防止井喷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就是由于要节约成本于是怎么样,把这些防止井喷的设备全部撤了,这样发生井喷之后,当然就非常被动,所以这个问题是很值得注意的。

我们说陕西潞安矿业公司,这家煤矿非常注意安全企业文化,抓好各项安全的工作,截止到2004年12月已经连续安全生产2000多天,而且制定很好的战略立足于煤、延伸煤、超越煤,建立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产业链等等,这个问题要注意的。

案例四国家审计署差了十家中央企业,而且只查了总资产的51%,就发现三大问题,一是会计信息不实,有的多计利润,有的形成潜亏,有些决策失误,乱投资、乱借款、乱担保、造成损失。第四违法违规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这些案例都说明,战略要有全面的部署。

案例五,一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炒期货亏损5.5亿,四川长虹跟美国的进口商,由这家公司负责长虹公司在美国的销售,由于很多的原因,这个公司交不出来销货款,所以现在对存货集提准备金额达到11亿,因此预计长虹的上市公司的公告估计2004年要亏损37亿。这是很重要的。另外,我们现在走出去,我们说03年中国有2600多家企业集团实现对外投资174亿,当然这个数并不是很大,我们在境外的子企业693户,这是指中央企业的子企业,中央企业境外单位资产投资6299亿,净资产2870,职工21万,中方职工15万,所以对走出去,对驻外机构境外企业越来越多,也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因此中央决定从五个方面加强对风险的防范,这是国资委要求驻外的企业要注意到这五个方面。

企业战略选择要避免企业领导人认知模式的刚性,我们说一个总裁任职大概经历五个阶段。也就是说,你在战略选择的时候,你是要注意的,第一个阶段比如说我这个国有企业老总刚上任,第一阶段授命上任,这个时候要烧三把火,主要不是靠调查研究这个企业的情况烧三把火,而是这个老总过去工作的经验积累,他认为到一个新的单位,就应当在这三个方面烧三把火。所以,这是他一种认知的模式。这个时候信息的来源是比较广泛的,因为什么,他刚刚到这个企业,上下左右的意见他都会听,各方面的信息,这时候的企业的绩效在上升。到了第二个阶段他的认知模式稍微有所修改,因为什么,我原来的认知模式可能不适合这个企业的情况,听到了企业各方面的信息之后,觉得自己原来的认知模式应当加以修正,这是第二个阶段。信息来源当然是比较广泛的,当然有一定的过滤。到第三个阶段形成老总的风格,企业做出来一些绩效,而这些绩效的产生,老总认为这正是我对这个企业的认知模式一种成功的反映。恰恰我对这个企业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因此才取得很好的绩效。而这个时候,信息的来源就比较少了,就窄了,信息的渠道就比较窄了。为什么?凡是跟自己认知是不大一致的信息,他就不大愿意接受,凡是跟自己认知模式比较符合的信息他就很容易接受,这是第三个阶段。形成风格。第四个阶段进一步强化,信息来源更少了。到第个阶段就僵化了,信息源就下来了,老总变得非常固执,整个绩效就下来了。

画了这样一个图,总裁任职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因此提醒各位老总,在战略选择的时候,避免自己任职模式的刚性。为什么?因为现在外界环境变动很大,你要自己不断地学习,广泛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这样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引领这个企业很好地发展。如果战略发展上走到僵化,那你就完了,这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

战略执行,我们画了一个矩阵,只能说战略制定正确,执行又很好,当然企业风险就比较小了,剩下三种当然风险都比较大。

战略管理风险的评估。评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风险损失的程度,一是风险损失的频率。风险损失的程度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估计损失的时候要注意四点,一是评价战略损失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评价风险的直接损失,还要重视间接损失。另外损失的严重性,并没有完全绝对地客观地标准,主要应该靠我们企业的愿景、战略的目标和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判断损失所造成的影响。第三,评价损失的时候,也要看到持续的时间和损失规模的大小。战略风险损失应当说,一般来讲,规模是比较大的,造成损失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后果有的时候企业是难以接受的。

另外评估损失的时候,要估计到两类重要的数据,一个是最大可能的损失,也就是说在最坏的情况下,所发生最大的损失是什么?这个要估计到。第二个最可能的最大损失,最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是什么。另外损失的频率来讲,应当说战略风险频率是很低的,但只要发生一次,这个战略风险就会带来损失,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战略管理风险监控有几个方面,风险的回避、避免损失、风险的转移、风险的保留、风险信息的管理。

第一风险的回避,第二战略避免损失,第三风险的转移,第四战略风险的保留。我要讲一点,风险进一步发展就会变成企业的危机。所以在战略风险评估监控不利,就会形成企业的危机。而你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来讲,善于发现企业的危机,企业危机发生之前,大概有五个征兆。第一,管理者行为的征兆。管理者行为的征兆,也就是说高层领导不信任部下,疑心很重,这可是管理者行为的征兆。或者说高层领导,领导班子不团结,积怨甚深,这可是管理者行为的征兆。第二竞争决策的征兆,重大决策投资失败,这可能带来危机。第三,经营环境的征兆,企业的外部环境,服务找到消费者的投诉,政府的谴责,媒体的曝光,这是外部环境的征兆,内部征兆,内部职工之间不团结或者说广大职工对高层领导意见很大,甚至散布谣言,这是内部环境的征兆,或者说中层管理干部纷纷要求辞职,调离本企业,这是危机的征兆,这是经营环境的征兆。第四,财务管理的征兆,财务管理连续好几年下滑,第五工作场所的征兆,工作时间,劳动纪律松驰涣散,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来讲,我认为还很难发现这些危机的征兆,原因四点。有的企业领导危机往往是稍稍出现的,潜移默化的,企业领导者很难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企业开中上层干部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企业对某一项管理要做决策了,中上层干部发表意见,最后老总讲话,第一把手讲话,讲完话之后,全场热烈鼓掌,哎呀我们老总讲得好啊,讲得深刻,讲得全面,讲得系统,第一把手问,对我第一手讲话有什么意见,没有意见,然后散会,散会以后中层干部回到办公室他们开始低估你说,你说刚才老总那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没弄明白,没弄明白开始贯彻,贯彻三个月之后,老总说了,那那儿错了,当初讲话不是那个意思,造成工作损失。有时候我们企业的第一把手在说鸟语,底下的干部在说猪语。第一把手在天上飞,中层干部在地下,上下干部不沟通,上层不知道下面在想什么,下层不知道上层在想什么,危机稍微出现,潜移默化,作为企业的第一把手来讲,很难发现,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有些企业家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对这个企业感情很深,越感情越深,越看不到企业存在的危机,各位老总应该对企业有非常理性的认识,父母看自己的孩子看优点多,看缺点少,一个道理,我们企业的竞争绝对不能带有很强的感彩,不要把企业看作自己的孩子。第三,危机往往在两个地方容易出现,一领导班子内部,二企业的周边,恰恰在两个地方容易出现什么,第四,有些高层领导陶醉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当中,我们说过去的经验不能代表企业过去的成功,为什么?环境在变化。我们避免战略风险的时候,我认为这是要注意的。

最后,我们提出来加强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措施,总共有八条。

最后举两个案例。一是四川久大盐业集团,我们说战略的选择,在决定做什么的时候,还要决定不做什么。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做什么决定还困难。我们给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去的时候每年亏损六五月六百万,老总想,我们这个企业应该向两个企业发展,一发展盐,二发展盐化工,做化工原料,最后战略做的结果怎么样,盐化工就别发展了,你就发展盐,大家知道,盐有一百多种用途,为什么不发展盐化工,第一资金很紧张,二公司在亏损,三企业管理素质比较低。战略执行第一年,国有企业改制了,改制完了之后,战略执行的第一年利税达到一亿三千万,成了自贡市利税第一大户,这样惊动子宫市委书记,赶快把战略拿过来给我看,最后自贡不发展盐化工,就发展盐,这是绝对不做什么也是我们战略选择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一点在座各位,特别要注意。

天津药业集团这也是我们企业联合会表扬的,得了特等奖的创新成果。天津药业集团生产原料药地塞米松,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完全国产货,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外国医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占领中国的市场,外国这种药质量高,价钱比我们国产药还便宜,于是天津药业集团第一次停产。后来天津药业集团决心跟跨国公司竞争到底,从意大利引进生产线,改进生产工艺,又生产十公斤的地塞米松药,当把药送到国内市场那一天所有的跨国公司地塞米松药同一天降价打压天津药业集团。由于天津药业集团这种药成本仍然比较高,仍然抵不住跨国公司的这种打压,第二次被迫停产,后来换了新的领导班子,决心跟跨国公司竞争到底,居然在大西北发生一种野生植物,从野生植物萃取出来,成本大大降低,纯度大大提高,于是生产了五吨这样的地塞米松,又送到国内市场,而且老总决定如果同一天跨国公司要降价的话,天津药业集团这种药同时降价,永远保持比外国公司每吨降500块人民币,这下外国跨国公司盯不住,纷纷撤出中国的市场,一直到1998年我们天津药业集团的地塞米松占国内市场90%,占世界市场的40%,占了东南亚市场的50%,我认为这就是天津药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战略管理论文第6篇

国产服务器阵营前三甲之一的曙光公司总裁历军说过:企业的目标、利益和能力之间同样存在着这样一种平衡关系(见图1)。目标是企业在特定时间(When)、特定领域(Where)里要做的正确的事(What)。利益是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驱动力,表现为各类利益相关者(Who)及其行为动机(Why),是组织正确做事的一个方面。能力则指企业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How),表现为企业的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是组织正确做事的另一个方面。

三角平衡中,目标、利益和能力构成了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角,包涵了四个方面的平衡关系:目标、利益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平衡是企业稳健经营的轴心,目标的合理设置、利益的有效分配、能力的均衡发展则是企业发展的三个基本面。目标、利益和能力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在运动中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战略目标中的三角平衡关系

战略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确立企业的终极目标,这也是企业为之而存在的理由。企业的终极目标一般来说是企业几代乃至几十代人为之而努力的目标;企业终极目标不仅为企业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远景,而且也同时规定了整个企业的业务范围。

其次是建设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企业的中长期规划期限一般是五年乃至五十年,至少不低于两年。现在不仅西方企业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中长期规划,而且中国的许多企业也制定有自己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此外是制定企业的年度计划。建立年度计划是由企业中所有管理者直接参与的一项分散化的活动。积极参与年度计划的制定可以加强管理者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企业应当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努力,以保证年度目标恰当合理、与企业远景和中长期规划一致并支持企业战略的实施。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战略目标包含了三大内容,即企业远景、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联系(详见图2)。企业远景是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础,而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又是企业远景实现的具体措施;同样地,企业的中长期规划也是企业年度计划的基础,而企业年度计划又是实现企业中长期规划的具体措施。

企业利益的三角平衡关系

作为企业必须平衡社会利益、企业自身利益和顾客利益之间的关系(详见图3)。首先,企业必须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考虑到社会的利益。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承担国家的税收、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安置好企业内部的员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重庆立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过:“当企业大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就不再是自己的了,而是为社会所共有。”的确,企业越大,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就越多。一家大型企业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加上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肯定比企业的利润要大得多。社会利益包含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与生态效益。如果国家利益不能得到保证,那么国家的安全与保卫就很难有完全的保障;如果公共利益受到侵犯,那么很容易引起众怒,众所周知“众怒难犯”,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如果生态被破坏,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就会受到威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其次,必须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企业如果不能满足自身的利益就没法生存和发展,也就谈不上承担社会责任和满足顾客利益了。最后,企业还必须满足顾客利益。一般来说,顾客包括企业内部顾客和企业外部顾客。企业内部顾客即企业的员工,他们的利益必须首先得到满足,因为企业员工是企业的资源和财富源泉,没有企业员工的创造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企业外部顾客,即通常所说的客户或消费者,满足外部顾客的需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企业除满足顾客需求之外,还可以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在满足和引导顾客需求之时,同样也是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实际上就是在减轻社会的负担;为消费者或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产品实际上是在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说,企业必须平衡社会、顾客和自身之间的利益关系。

企业能力的三角平衡关系

企业的综合实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是企业的人才。企业员工一般可划分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即企业的普通员工与企业的核心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员工仅仅被看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其报酬只能按照资源分配方式进行;而作为人力资本的员工已经被资本化,他们能够创造出企业的利润,因此其报酬是按照资本分红的原则进行。由此可见,企业的人才是资本化的人力。其二是企业的技术实力。既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企业就应该十分珍视技术。企业必须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激励,培训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进行技术开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必须依托团队的创新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必须加强技术管理,从体制上、制度上鼓励创新;建立相应的技术研究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妥善处理创新与维持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必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技术研究开发的文化氛围。其三是企业的资金实力。一个企业的资金实力是否雄厚往往可以影响到企业的整个战略经营决策。企业的资金实力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进行衡量,可以从负债情况进行评价,也可以看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还可以看企业的净资产量和企业的效益状况等等方面。综上所述,企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构成了企业的综合实力,从而奠定企业战略实施的良好基础。

同样地,企业的三方面能力的体现也存在着三角平衡关系(如图4)。根据木桶效应,企业只有三方面能力都很强才能拥有真正的雄厚实力;即是说人才、技术与资金之中,企业任缺其一都将使其实力大打折扣。如果企业缺乏人才,很难进行技术方面的革新与创造,就不可能长久地拥有技术的优势;同时人才的匮乏还将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企业从而会丧失资金与现金流方面的优势。如果企业缺乏技术,已经说明了企业在人才方面的短缺,至少技术人才是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的,那么相应地也会带来资金上的弱势。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也很难留住人才、拥有自身的技术优势。综上所述,企业必须平衡人才、技术和资金三者的关系,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形成马太效应,让企业越来越好,越走越顺,使企业这个雪球越滚越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战略管理实际上就是在寻求四个平衡,即战略三角平衡、目标平衡、利益平衡和能力平衡。企业目标确定在何时、何领域做哪些正确的事;企业的利益驱动关联着企业诸多相关者及其行为动机;企业各方面的能力说明了企业将采取何种措施去实现自身的目标。综上所述,企业战略管理的精髓已寄寓于此四大三角平衡关系之中。

内容摘要:事物矛盾双方都有趋向平衡的本性,事物发展方向总是趋向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三角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战略的三角平衡关系也相对稳定。战略平衡包括目标平衡、利益平衡和能力平衡。目标平衡是指企业远景、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利益平衡主要协调社会、企业和顾客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力平衡主要是指企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战略管理的精髓就在这四大平衡关系之中。

关键词:战略管理平衡论目标平衡利益平衡能力平衡

参考文献:

战略管理论文第7篇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建立在组织的逐渐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形式之一,其表现特点是具有组织的革新能力、持续的应变能力。学习型组织的核心本质表现为突破传统的创新,学习型组织理论是通过建立上下互助的联系组织结构,使得组织内部各环节突破平等障碍,打破等级制度带来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失衡,确保组织内部友爱平等的沟通与发展,建立起来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表现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组织的持续健康的前进发展。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1.强调正确的价值观

圣吉在其著作中强调了持续正确的价值观,真诚务实的生活意义,学习型组织理论倡导在关注个体的同时,更要关注组织,在关注支出的同时,更要关注投入。在关注未来生态的同时,更要关注现在的行为习惯。圣吉强调的是一种崇高奋斗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倡导生态的文明持续发展。

2.强调学习的本性论

彼得•圣吉强调每个人的天性都是爱于学习的,学习型理论强调的是学习的人性论。该理论强调学习是人的本性使然,学习型理论只不过是帮助人们提升自己对学习本性的认识,起到帮助人们唤醒学习意识的作用。

3.强调学习形式的丰富性

学习形式不是单一的,在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我们可以将其学习形式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实践性学习,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中获取知识、检验知识;二是学习不是个人的学习过程,而是合作学习、组织学习的过程;三是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建构知识的框架;四是学习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五是学习的目标是为了达到个体的愿景。学习型知识理论丰富了学习的形式与内涵。

4.强调学习的自愿性

学习型理论是特别强调真实性的理论,强调了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要用真诚的态度,强调了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重解决实质性、真实性的问题,强调了学习的目标是为了真实的愿景去学习。

5.强调学习的跨界合作

学习型理论强调的是团队的学习与合作,学习不能够局限在个人的范围内,要将学习的范围建构成真诚学习的平台,在平台上进行组织学习、合作学习、跨界学习。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具体途径

1.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指的是个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心智模式是通过个体的人生经验、生活阅历、文化素养等多方面形成的。对心智模式的改善着重于在个体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两个方面。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中表现为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置、实施方式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团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学习,从而将工作模式、思维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即培养学生超越自我。意指突破自己的错误或陈腐的观念,将科学先进的知识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实现个体的真实愿望。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中表现为:将课程的专业知识理论与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结合,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行为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突破自我,勇于突破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

3.建立共同愿景

在集体中建立共同的愿景有助于增强团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实践中,教改团队应该根据社会、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相统一,共同朝向着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4.提倡课程系统性

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所提倡的系统,是贯彻在其所有特征与内容中的,系统性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在将系统性运用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时,具体表现为:长远规划的系统性、教学课程组织的系统性。在教改人员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时应该努力做到系统的清晰性,包括重点突出、方法得当、思路明确等。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系统性的原则也会帮助学生清晰的梳理知识条理。

5.提高团队意识

组织学习的首要问题是全体成员出于自愿性的,有序的形成共同愿景,在学习过程中系统性、开发性的对知识理解与掌握,全体成员建立共同的愿景,合作学习,这给予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很大的启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集体的共同愿景、促进集体的团结协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交流,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战略管理论文第8篇

树立新型的品牌经营观念

1、动态经营观念。品牌经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过程,包括创立品牌、保护品牌及发展品牌等一系列活动。企业要用长远的、全局的和发展的眼光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明确不同时期或阶段的品牌目标及构想,使我国品牌沿着当地名牌——地区名牌——国家名牌——国际名牌——世界名牌的轨迹稳步发展。

2、知识产权观念。一方面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之前要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本企业产品或技术中若含有他人知识产权的事前要取得他人的许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和法律手段切实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遇到其他企业侵权时应懂得如何有效的抗辩和合理维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造信息90%以上都是首先通过专利文献公布的。而我国每年产出的部级科研成果有3万余项,但申请国内专利的不到三成,申请国外专利的更少。科研成果没有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无法转化为真正的核心能力,及时为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免遭知识产权流失和其它经济损失。

3、诚信观念。信用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和第二身份证。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信用危机”、“信誉缺失”等问题已严重妨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面对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企业只有下大力气加强信用建设,在品牌经营过程中坚决履行自己的承诺,全面提升商业信誉,使品牌置于商业道德和商业规范的约束与限定下,确保交易各方的应有利益,才能克服品牌经营中的各种短期行为,扭转我国企业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信誉不佳的被动局面。

4、国际化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过于强调民族化只能孤芳自赏、自我封闭从而使品牌逐渐萎缩直至消失。品牌的创建和发展只有超越狭隘的民族观念,放开眼界,把品牌的民族性融入世界经济与文化的背景下去培养,才能使品牌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进而不断扩大我国品牌的影响,加快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塑造鲜明的品牌经营特征

1、注重品牌的个性设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用感觉器官接收外界信息时,83%通过眼睛,11%通过听觉,其余的6%通过触觉、味觉和嗅觉。因此企业应重视品牌设计,用简洁、巧妙、亲和、鲜明的品牌名称和品牌视觉形象及优良的商品包装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切忌盲目模仿追随。同时针对消费者在消费实体产品的同时强调获得更多的感性附加值的要求,积极赋予品牌深厚的文化内涵,诱发消费者的喜爱与联想,用鲜明的个性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识别和记忆。

2、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竞争的基础。世界品牌的发展历程表明,成功品牌的立足点都是以自己的优势服务并满足于特定消费者的需求,在同行中以某方面的优势展现其个性和魅力的。企业必须挖掘消费者的兴趣点所在,明确自己的品牌在产品品质、技术、服务、价格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并根据自身的财力、技术能力、销售能力等情况确定品牌的核心价值,突出品牌个性特征,提高关注率,最终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最佳位置。

3、全方位展现品牌。既可以运用广告展现、人员推广展现、促销展现、公共关系展现、品牌形象展现,也可以与企业的营销组合全方位配合展现,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先进的直销形式传递品牌信息。用亲切而具有渲染力的表现形式多方展现品牌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品牌的认知度。

培育高附加值的品牌竞争力

1、建立健全自主的研发机构。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作为品质差异化优势的体现已经成为品牌竞争中的决胜力量。没有独占性的技术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企业已有的技术和效益优势很快就会丧失。企业应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对科技成果的吸纳与开发机制及研究、引进、开发为一体的运作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研发队伍,鼓励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进入企业,加速开发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以特有技术保持品牌的市场科技领先地位。

2、加大研发的投入。世界品牌也都是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基础上发展并通过高科技含量、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不断的产品创新来保持品牌旺盛的生命力的。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和实用技术开发能力,才能逐渐缩小我国品牌与世界品牌的科技差距,增强品牌的发展后劲。

3、善于吸收和借鉴。一是立足现实,对尚不具备“赶超”能力的技术,通过学习和用好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技术提高我国品牌的科技含量,缩小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最终实现“赶超”。二是把引进技术从以引进国外生产线和设备等成熟技术为主经过研发快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为主上来,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事实证明,善于吸收和借鉴他人品牌经营的成功经验是推动我国品牌发展的一条捷径

4、重视知识产权的有效运营。目前知识产权运营正成为世界品牌企业增长最快的利润来源之一。企业必须尽快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将知识产权与对外扩展、产品出口等结合起来,视知识产权运营为品牌经营新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奠定坚实的品牌经营基础

1、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有利于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开展品牌经营活动。政企分离,产权明晰,使企业以提高盈利能力为品牌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品牌发展的战略重点,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企业的经营劣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2、稳步扩大经营规模。鉴于目前我国企业的规模与世界级企业规模间存在的较大差距,审慎的做法是:以名牌企业为龙头实施跨地区的重组联合应立足于科学的战略分析,在做强的基础上再考虑做大,避免品牌陷入经营误区,真正巩固品牌在竞争中的地位。

3、建立创新机制。创新是品牌旺盛生命力的源泉。目前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纷纷投入巨资研发并运用电子商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成熟,最终必将成为全球化的规则并被纳入WTO的框架下。在数字化和网络经济时代,迅速发展我国自己的电子商务,适应电子商务对品牌经营提出的更高要求,将为我国品牌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空间。

4、壮大品牌队伍。实行品牌经理制,建立有效的人员选拔、培育、任用与考评激励体系,不断提高品牌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实壮大品牌队伍,使具有预见力和整合力的企业家团队和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复合型、学习型人才成为永不枯竭的资源在品牌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营造规范的品牌经营环境

1、逐步完善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形形的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培育、发展及规范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通过优胜劣汰机制促使生产要素和市场份额向我国强势品牌企业集中。同时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对将要给与国外企业的一切政策对国内企业也要全部放开,为我国品牌占领国内市场扫清内部障碍。

2、构建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体制和法制环境。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的要求加快清理、调整和修订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广为宣传,加速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的进程。同时注重对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善于利用WTO规定的例外条款和保护措施及差别待遇原则等进行适当的自我保护,在过渡期内实行灵活的市场准入政策和渐进式的国民待遇原则,为我国品牌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平稳过渡期。

3、严格执法。首先要建立健全执法检查机构,充实执法人员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使执法检查工作在组织上有所保障。其次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制裁假冒伪劣行为,坚决打击走私贩私,净化市场环境,为品牌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4、发挥社会舆论与监督评价作用。一方面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品牌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品牌消费意识及品牌保护与监督意识;另一方面培育和完善行业协会、评价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增强品牌评价特别是名牌评价中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积极发挥中介机构在品牌建设中的评价、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甘忠泽《品牌形象策划-透视品牌经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