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0 02:00:03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第1篇

一、职责调整

取消已由区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主要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对全区教育方针、法规、政策的落实实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二)负责本系统行政执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接待处理来信、来访、热点问题和各类举报案件;负责调查、处理本系统违纪案件。

(三)负责本系统干部考核、培训、培养选拔、任免及组织发展,干部档案的建立、保管。

(四)负责本系统理论宣传、统战、精神文明工作和干部、教师理论学习,师德教育管理;党建资料管理,党刊发行。

(五)负责群团组织建设、教育工会组织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监督教工民利的落实,组织教工社会性活动。

(六)负责指导检查全区中小学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计划;监督检查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管理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对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宏观管理、调查、总结和分类指导;对中小学办学方向和规范化管理进行监督、指导。

(七)贯彻落实国家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科学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动学校“阳光体育”和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评估。

(八)监督学校全面落实安全工作制度,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及时排查、消除学校安全隐患;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评估,创建“平安校园”。

(九)负责管理全区中小学学生的学籍;对高中、初中招生工作进行组织与指导;负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反向小综合会考、中职升高职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考务工作,负责对各类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工作。

(十)负责全区的职工教育、社区教育宏观管理与协调工作;负责审批民办学历(非学历)学校的审批、监督、宏观管理及日常视导、年度检查评估工作。

(十一)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育系统人事工作计划,教工需求预测、人事调整、大中专毕业生的调配计划;负责教师教育工作、教师职称评定、聘任、考核、培训及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负责劳动工资、退休人员管理、技术工作考试、伤残人坚定,教师奖惩、人事档案的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十二)负责编制全区中小学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事业发展计划;负责教育系统经费核查、统计分析、监督与管理教学仪器设备购置与配备;负责中小学、幼儿园财务管理与审计。

(十三)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所开办、停办、级别评定工作和全区托幼园所业务视导、年度审验评估工作。负责园所长和保教人员的资格审定和培训。

(十四)负责中小学科学技术、劳动技术课程的整合与管理,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负责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学前教育全面发展。

(十五)负责对教育系统信息化设备进行管理和指导。建立覆盖全区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学校提供设备技术和设备应用的服务支持。

(十六)负责新建、翻建和扩建校舍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负责校舍、教师公寓维修和维护。

(十七)负责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工作;负责学生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负责教育事业开发和管理。

(十八)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内设机构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第2篇

[关键词]体育档案;档案管理;体育事业

一、体育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档案管理理念和认知水平滞后

高校档案记载了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是高校宝贵的资源。随着科技进步和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进步,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手段都在飞速革新。但从实际情况而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认识的差异性,管理制度档案、人事管理档案、学科建设档案、科技成果档案等受到高校高度重视,而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却一直遭受冷待。其主要表现在高校档案缺失体育档案,高校档案未设置体育档案类别,高校缺乏体育档案管理人员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理念和认知水平的滞后,认为体育档案层次较低,且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没有管理的必要;体育学科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体育档案缺乏价值等等。体育档案管理理念和认知水平的滞后导致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处于初始状态或无序状态,极大地限制了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二)体育档案管理方法单一

体育档案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多数学校仍使用纸质档案进行记录,这种方法效率低的同时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存放档案的办公室通风条件差,很容易出现虫蛀现象。阳光照射强烈纸质档案卷宗文字容易模糊,在查阅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分类查找,浪费了很多时间。电子档案并没有并应用在其中,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案由于没有备份一旦原始档案丢失很难进行补录。

(三)体育档案内容单一

档案中的主要内容是体育类竞技项目的举办记录,参加运动员的基本情况,以及本校学生获得的体育类荣誉。这些内容并不能全面的反应学校体育发展的具体形式,统计所需的必要数据缺失对后期调查工作有很大影响。体育档案应该倾向与服务方向,为学生提供一个客观的参考凭证,帮助后续计划的开展。这种单一的记录形式在造成很多重要缺失的缺失,对体育发展影响较大。

二、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体育档案对体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通过查看体育档案,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快速了解以往的体育项目开展情况,同学是否乐于接受。在后续活动的策划中起到一个向导作用。也是对体育从业者工作情况的一个评价,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通过对不同时期体育成绩的记载,可与现实情况做出对比,分析学生的体育素质是否有所提升。

(二)体育档案对大学生的指导作用

学习任务繁重使多数学生轻视体育锻炼,定期测量体育成绩并将数据归档,可帮助学生明确锻炼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活动。体能测试是体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检测项目为学生的基本身体情况与常规体育项目的成绩。需要选拔参赛运动员时直接阅读档案就可完成工作,无需进行大规模的测试比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全面发展。

(三)体育档案对全局工作的融合作用

档案类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加强档案管理必然会加快制度的完善。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可帮助其他部门在开展规划时顺序更科学,减少了不必要决策的出现。体育档案管理实质上是体育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参照体育档案管理分类标准,适当调整、完善高校体育工作规划和目标,充分利用已形成的体育档案,发挥其对高校整体体育工作的指导价值,将体育档案管理融合到高校档案管理和高校体育工作中。

三、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对策

(一)革新管理理念,提高认知水平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体育档案管理水平,必须革新档案管理理念,提高对于体育档案管理价值的认知水平,提升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首先,学校体育档案管理部门以及体育系应本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本着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原则认识体育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明确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增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档案意识,使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成为其日常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一部分,及时将具有价值的讯息加以存储,构建有效的体育档案信息来源体系;再次,高校要设置专门的体育档案管理部门,建立体育档案管理体系,由校档案室规划体育档案类别,对体育档案管理员的工作进行指导。

(二)加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教育事业也不例外。高校教育逐渐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图书馆、校园一卡通、多媒体教学等逐渐在高校普及。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实现信息化。加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体育档案缩微化,解决档案信息存储空间问题,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第二,创建计算机检索体育档案系统,将体育档案内容(档案号、分类号、题名、责任者、主题词、保管期限等)输入计算机并建立索引;第三,创建计算机统计系统,调查、统计、分析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状况并开展量化管理和统计监督;第四,创建计算机借阅管理系统,系统具有预约、查找、借阅、统计等功能。

(三)构建完整的高校体育档案内容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档案内容体系单一化问题现状,丰富体育档案内容体系,除高校历年大型运动会、运动竞赛以及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等内容外,要本着为学生发展和高校改革服务的高度设置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和体育设施建设、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社会实践、体育网络建设等内容。另外,构建多样化的内容体系形式,采用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音频资料等,促进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四)构建完善的体育档案管理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档案管理评价体系包括体育档案收集评价体系、体育档案整理评价体系、体育档案价值鉴定评价体系、体育档案保管评价体系以及体育档案利用率评价体系5个部分,设置专业化的体育档案评价队伍,对以上5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科学、客观、专业化的评价,及时提出高校体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监督执行,确保体育档案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前进。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第3篇

三起典型案例

在人们心目中,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圣洁之地,教育工作者应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然而,在曾经是一片净土的教育系统中,近些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腐败现象的影响,一些教育工作者竟因贪婪走向了犯罪深渊,严重损害了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重庆市检察机关共查办发生在教育系统的职务犯罪案88件103人,分别占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8%和7.6%。

案例一:教育官员订购学生用品敛财。重庆市涪陵区教委勤工俭学服务中心原主任罗中海在2002年至2005年4月间,利用职务之便,在统一订购学生校服、军训服的过程中,先后6次收受服装厂老板王某的贿赂共计15.7万元。

此外,罗中海在安排生产作业本的业务中也不忘捞钱。2004年7月,原本为龙潭、明家等乡镇学校提供作业本的龙潭印刷厂因故停产。涪陵享通印刷厂负责人夏某找到罗中海,希望罗将这批作业本调剂到该厂生产。罗中海在收取该厂好处费后,将龙潭、明家等乡镇学校学生作业本生产权交给该厂。

2005年6月,重庆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在调查其他案件时,发现罗中海有收受贿赂的嫌疑,便对其立案侦查。案发后,罗中海相继退清了全部赃款16.26万元。

2006年2月8日,罗中海被一审法院以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案例二:合伙作案贪污教材折扣款、零售款。原西南农业大学教务处教材管理科科长王以和伙同本科干部、吕刚武、雷德英,利用订购、零售教材的职务之便,多次截留、私分书店给学校的教材折扣款和教材零售款共计14万余元。

2001年秋季至2005年春季订书期间,王以和先后8次从北碚区新华书店和北碚外文书店拿回两书店的教材折扣款共计85410元后,与、吕刚武、雷德英共同私分。2005年9月至12月,王以和又伙同、吕刚武、雷德英,以用各出版社赠送的教材和质量有问题的教材入库,冲抵由教材科代收的教材零售款的方法,将代收的60106元教材零售款私分。

重庆市北碚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贪污罪判处王以和有期徒刑3年,宣告缓刑4年,并处没收财产3万元;以贪污罪分别判处、吕刚武、雷德英各有期徒刑2年,宣告缓刑3年或2年,并各处没收财产2万元。

案例三:校长发包工程敛财。1996年6月,何发启受组织重托,走马上任重庆市某区第八中学校长。起初他还风风火火干了些实事,但两年后,他开始热衷于利用职权捞钱,乐为相求者“帮忙”,对他人送上的“感谢费”也一一笑纳。

1998年5月,该校要购置一批电脑,他将这笔16万元的业务交给四川某电脑公司,得到4500元的“感谢费”;2002年,该校兴建总造价为160万元的科技实验楼,他因为“很帮忙”又收到承包商送去的2.5万元;2004年上半年,他又利用订购校服等工作之机,积极帮忙“成人好事”,收受“感谢费”。直到2006年2月因群众举报东窗事发,他共收受“感谢费”7.45万元。

2006年7月24日,何发启被法院以判处有期徒刑6年。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五大特点

犯罪性质以受贿居多。重庆市2005年以来发生在教育系统的案件中,贿赂案有60件65人,分别占总数的68.2%和63.1%;贪污案有21件25人,分别占23.7%和24.2%;其他案件7件13人,分别占8.1%和12.7%。

犯罪主体主要集中在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在查办的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中,学校校长、副校长等领导犯罪的有23件23人,占案件总数的26.1%;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如总务主任、后勤处长、财会人员等犯罪的有65件80人,占案件总数的73.9%。这些人员拥有对财物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大肆进行职务犯罪。

发案部位集中在教学物资采购、基础设施建设、人员调动等方面。基建工程的承包与结算、工程款的拨付、教学用品的采购、学生辅导资料购买以及人事安排等方面,是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高发环节。

大案、要案比例高。在立案查办的88件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中,5万元以上的大案63件,占立案总数的71.6%;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有30人,要案率为29.1%。

窝窜案件突出。2005年1月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窝窜案件12件30人,占案件总数的13.6%。南岸区检察院立案查处的重庆邮电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等系列职务犯罪窝案,涉案人员10人。永川市(现为永川区)检察院立案查处的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院长受贿窝案以及重庆文理学院图书馆馆长、副馆长受贿窝案,涉案人员8人。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发案原因分析

心态失衡,盲目攀比,心存侥幸。教育系统中有一部分人对现有收入不满足,渴望更为体面的生活,便胆大妄为地索贿、受贿。有的人用赃款在城内购买住房享受;有的人经常出入娱乐场所,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有的人大吃大喝,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理。

利用领导的信任有恃无恐地捞钱。目前身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岗位的人员普遍是从骨干教师中选的,他们掌权后利用领导的信任,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上,而是将法律置之度外,千方百计中饱私囊。

权力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如订购教材、购买教学设备、调动教师等方面,基本上是学校领导和少数部门负责人说了算,权力一般都集中在这些人手中。

内部监督制约不力。教育系统在教学体制、人事安排、后勤管理以及重大事件的处置等方面,赋予了行政主要领导较多的决策权、管理权和处置权,但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从发案情况看,虽然有教代会、工会等组织,但这些组织和部门都是在书记、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很难落实监督。加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鞭长莫及,给教育腐败的产生埋下隐患。

预防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对策建议

加强管理,从源头上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上级主管部门要深入基层,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督促干部廉洁勤政。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制定包括学校财务、教学设备材料集中采购、人事调配、工程招标投标、资金使用等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审计工作,推行校务公开,杜绝或减少犯罪漏洞。

强化监督,形成职务犯罪预防大格局。要自觉将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党委、人大的领导和监督之中,有关部门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督促发案单位建章堵漏,加强整改。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把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格局,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防患于未然。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第4篇

关键词 统计学基础 高职院校 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类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技能性、应用性的专业人才。统计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客观现象所带了丝事实反映的方法论科学,它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等特点。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我国的高职院校财会、贸易、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也是当代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知识。近年来,为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少高职院校都对本院校的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期望发挥统计学基础课程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框架,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高职院校开设的统计学基础课程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可以进一步的深化课程的理论性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课程的实践应用性。

二、统计学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研究来看,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应用研究

就目前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教师对于统计学基础这门课堂的教学过分的倚重理论性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这门课程的应用性问题探索。相对而言,高职学生学习的知识专业性更强,更倾向于实用化和实践性。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需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以此为工具,在采集到相关的数据后,能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反映事实的重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等。这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欠缺的能力。

(二)忽略与相关学科联系,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力度小

统计学基础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基础课,它与概率等、线性代数等学科联系非常的紧密。但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忽略了统计基础与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从而造成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课程多有交叉重复现象。

(三)课程设计缺乏创新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大多以全课堂教学为主。统计学基础这样的专业课也是进行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显示不符合当前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课程本身而言,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教学案例具有以下特征:①案例要具有很强的故事性;②案例要含有教育两难问题;③案例要蕴涵深刻的教育学或教育心理学等科学的理论、原则与原理;④案例要具有新颖性、讲究时效性;⑤案例的背景要清晰。

案例教学并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以教学内容的变化为前提条件的。案例教学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教授法,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先前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案例教学甚至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方法上,它所设计的层面是多样、复杂的,如果教育观念还是固守于传统既定知识,培养一统人才上,案例教学的运用也就显得多余了。

四、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注重案例开发的过程和方法。目前学校开发案例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全面系统的开发,即由学校行政做出总体部署,各学科的教师有计划地开发案例。另一种是零零星星的开发,即个别教师所进行的案例开发。如果学校的领导力量强,多数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高,可进行全面系统的案例开发。

以统计学基础的综合式案例的研制为例,一般须经历四个阶段:一是统计学基础教学案例策划阶段。主要任务是运用统计学基础有关的教学理念,正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所授班级学生的情况。其次是提出这次执教的教学目标。第三,确定教学思路。第四,设计教学工具。二是案例展开阶段。中心任务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要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鼓励和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去收集素质,采取基础数据。这项工作可以成立调查小组的形式进行开展,正确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三是案例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对于统计学基础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四是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撰写案例应一采取到的大量数据作为事实依据,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提高了课程学习效果,还激发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昊光.《统计学基础》教学模式改革初探.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7.9(2).

[2]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导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玉臣.职教教学改革的技术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01).

[4]宋文光.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教育与职业.2007(17).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第5篇

一、背景

l、全新的社会信息环境

2l世纪的社会信息环境已经发生,而且还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所生存的社会真正地步入了信息社会,这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全新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丰富多采的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从三个特点就可以素描出当今社会的显著特征,那就是全球化信息化社会,信息存贮数字化、信息传播网络化。

全球化信息社会。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已经步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已经成为现时代的又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预测的“地球村”已经实现。

全球化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但全球化水平取决于信息化,信息化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20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最后十年,以Internet为标志的通讯和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大驱动力,加速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跨国资本和贸易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市场铺平了道路。高新技术与跨国资本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使经济全球化长驱直入,大举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地球的每个角落。

全球化信息社会也带来许多问题,如信息贫富差距导致的数字鸿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势实施的信息霸权、信息殖民主义,信息资源泛滥导致的信息超载,以及信息安全和信息伦理的巨大压力。

档案工作系统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要融入全球信息化社会,它应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必须面对所面临的问题。

信息存贮数字化。数字化技术是信息技术核心之一,通俗地讲就是用数字0和l来表达和传输信息,数字化信息的一个基本单位就是一个0或一个l,称为一个比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葛洛庞帝在他所著《数字化生存》一书中称之为“比特的时代”。在此书的前言中,作者道明了贯穿全书的核心思想是,比特,作为“信息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①。数字化技术的多媒体数据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存贮,同时为网络传输提供前提条件。

一方面,数字化信息成爆炸式增长,同时过去大量的信息资源又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保证历史的连续性。据统计,中国现在的信息资源中的90%没有数字化,中国的数据库的数量占全世界的12%,而数据的内容仅占全球的2%②。而我国收藏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更是任重道远,这将是档案界要为之奋斗多年的重大课题和任务。数字档案馆将是档案馆建设的目标。

信息传播网络化。因特网的发展开辟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建立了传播新模式,改变了信息利用的方式。网络传播的优势被总结为“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交互性更强”。不仅如此,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工具,还代表着特别的传播、组织方式和新的信息形态。③

但是,网络是一个双刃剑,必须把自由传播与有效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网络传播的巨大效益。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档案信息的有效开发利用必须借助网络传播工具,档案信息上网也是必然趋势。但是,档案又是特殊的信息资源,必须解决网络传播的安全问题。

2、全面的素质教育理念

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一项主要目标,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的文件,如:《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培养2l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育计划的原则意见》、《关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教育部又于1998年7月公布了作了较大调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为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实现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就是在开放教育观的指导下,依托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对知识载体及知识传播方式带来的革命,它将使整个教育系统从宏观教育规划、战略、管理,到微观学习环境、学习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评价模式,全面实现信息化改革。

3、全方位的档案工作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计算机环境下的非传统载体文件日益增多,导致了档案载体的变迁。新型载体档案必然导致档案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变革,档案工作者所面对的电子档案的管理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此,档案管理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必须适应管理对象的变化,以满足管理活动和生产的过程控制功能的要求,从而确保自身职能的实现。

社会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

档案工作的变革,对已有的档案学思想、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档案学应用理论和基础理论必须实现理论体系的重构。

基于档案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变革,社会信息需求不断增长,学科体系的综合集成等客观现实,档案学学科建设应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根据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档案工作发展与社会信息共享的客观实际,寻求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开放

开放的档案学教育是建立在档案学的开放基础之上的。在现代环境下,开放的档案学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理论与技术,发展档案学经典理论,开拓档案学新领域,丰富档案学内涵。

档案学是一门由档案管理活动实际决定的基本理论与管理程序高度统一的学科体系。因此,应把作为部分管理活动的档案管理融入整体管理活动之中,从管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出发去建构档案学。

档案与档案工作的自身特点、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需求是档案学学科独立存在与不断发展的基石。应根据档案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变革的实际,在继承档案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丰富发展档案学,使档案学走向更加成熟。

档案学学科建设应坚持继承与创新、借鉴与独创的辩证统一。档案学学科内涵的发展应在继承档案学基本原理、原则合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档案、档案工作变化发展的实际,赋予档案学基本原理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使档案学基础理论,诸如馆藏建设理论、全宗理论、价值理论、鉴定理论、利用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开放原则等焕发出时代活力。

档案学的发展应根据档案工作对象与工作方法变革的现实,以传统档案学理论为出发点,借助相关学科理论阐明档案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档案信息学、档案法学、档案统计学、企业档案管理学、档案事业管理、档案馆管理、档案检索的理论与方法、电子文件管理、档案标准化管理、数字档案馆技术、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已有的档案学学科体系。

档案学专业教育应根据变化了的(或正在变化中的)档案工作实际,延伸和扩展档案学教学内容,以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生活信息化为契机,以办公自动化系统、文书档案一体化系统等的应用为突破口,拓展档案管理的功能范畴,实现对文件的前端控制、全程管理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三、融合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是三个不同的学科,但又是联系非常密切,学科属性比较接近的三个学科领域。

本来,图书、情报和档案都源于一体,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一体走向独立,又从独立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分化独立的纵向发展缺乏横向联系,封闭守旧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世界经济都走向了—体的大趋势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推动着图书馆、信息和档案事业走出地域的限制,走向全球范围的一体化。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将负责世界科技情报系统(UNISIST)的科技文献与情报处,和推动国家情报系统(NATIS)计划的文献馆、图书馆与档案馆处合并为综合情报计划处(PGI),负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专业情报系统、文献、图书馆方面的工作,促进有用的专业信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传播。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1979年就撰文指出:“从系统工程的技术角度看,情报资料、图书、文献和档案都是一种信息,这种系统工程的目的就是信息的存储、信息的检索和提取,信息的传输和信息的显示,所以这整个技术可以称为信息系统工程。”④

1996年,第62届IFLA大会和第13次国际档案大会均在北京召开,当年12月,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和国际图联主席罗伯特·怀吉沃斯联合发表了《北京宣言》,提出“我们两个专业在道德价值观方面具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无论从道义抑或法律意义上讲,都肩负着共同的责任,那就是保护人类社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存在延绵繁衍而不被割裂,并为其产物的免费利用提供服务。”宣言更明确地表述了两个国际组织在今后四年在多个项目和领域进行合作。这也表明了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的紧密的相关性。

1993年7月,原国家教委修订颁布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将情报学改为信息学,并将图书馆学、信息学、档案学和图书出版发行学合并为一个学科群,称“图书信息档案学类”,归属历史学门下,从而正式将图书馆学、信息学和档案学确认为一个学科群。于同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将三个学科集于一卷也是对它们作为一个学科群的确认。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7年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其中在管理学门类下,设置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辖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3个二级学科,毕业研究生可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位。这又一次调整了这一学科群的归属,相比归于历史学门下更加科学合理。

教育部于1998年7月公布的调整后的《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504种专业减少至249种,调减幅度为50.6%。在这个目录的管理学门类下设立了图书档案学类,再分设图书馆学、档案学2个二级学科。

由上可见,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之间的交融渗透已展示了两个学科的整体化趋势,这为建立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奠定了科学基础。

鉴于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在学科研究、学科发展、学科教学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研究领域,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其综合能力,应努力实现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等的多学科融合,促进学科的优势互补,发挥学科群体的作用,丰富教学资源。

四、探索

学科发展的一体化,使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完全可以走整体化的教学模式,这在国外如此,在我国也是必然。事实上在我国已出现多种综合化模式,有人总结了4种典型的模式⑤:

(1)加法模式。即将几门学科知识并列地提供给学生,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图书馆学+信息学+档案学+外语+计算机技术……的拼盘模式。

(2)抽样模式。即将各学科中有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部分抽取出来,提供给学生。

(3)关联模式。即在寻求图书馆学、信息学、档案学等学科之间的相似性基础上,找出共同的原理和思维方式,由此引导出跨学科课程,从而使图书信息档案统一起来。

(4)整体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那些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各学科知识单元,都必须在与其他学科和整体的关系中加以把握和理解。

近年来,各档案学院系都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改革成果,使我国档案学专业教育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提出走出传统模式,在信息革命的“凤凰涅槃”中实现自我更新。认为本科教育作为学科全面更新的基础部分,应该及时体现本学科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特点,努力吸纳前沿学科知识、拓展专业教育口径,提高学生在新世纪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中的实战能力。为此对本科专业设置、教学方案将作较大调整。在“档案学”专业下设置“文件与档案管理”、“电子政务管理”两个专业方向。“文件与档案管理”方向培养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文件信息处理与管理、档案管理专门人才;“电子政务管理”方向培养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需要的网络管理、电子政务管理专门人才。同时成立了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情报学、图书馆学和中外政治制度等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根据图书馆学、情报学(本科专业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都以知识信息的获取、组织、传递和利用为核心内容,优化了教学资源配置,在分流的基础上搞共建,各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七类课打通组织教学,包括计算机类、信息网络类、知识组织类、信息检索类、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类、信息法学类、专业英语类等,同时共建了专业实习室,共同开发教学辅助系统等,从而使各学科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标。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将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专业实施统一招生,按需分流,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课两大部分,一、二年级上公共基础课,三、四年级按不同专业上专业方向课⑥。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自1986年建系以来,就不断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建立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先后于1987、1994和1997年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其中1997年的教学改革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了档案学与图书馆 学的一体化教学。⑦⑧

教学改革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高素质的教学方针。加大基础课的份量,突出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力度;以信息管理为主体,打破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专业界限,拓宽专业口径,扩充专业内涵,优化课程体系,加大课程的技术和信息含量;使所培养的学员成为整体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复合型信息管理应用人才。

结合学科和事业发展实际,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正确把握和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构建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构建“复合知识、综合能力、全面素质”三位一体的复合创新型人才目标模式。要求用素质要求统揽对知识、能力的架构,统一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概括和表述培养规格。

构建“厚基础、宽口径、综合化”三位一体的课程新体系。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适应人才培养目标新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设计,实现整体优化。加厚基础课,拓宽选修课和专业课口径,加强综合化。

构建“学导式、实践式、研究式”三位一体的人才培训新方式。在坚持传统有效教学方法的同时,以培养创新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学导式、实践式、研究式教学,以强化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改革着重体现在“三新”,即新目标、新体系、新模式。

人才培养的新目标: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信息管理人才,其目标就是高素质复合型信息管理应用人才。高素质就是在军人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方面都必须要起点高、标准严。

复合型就是实施宽口径、厚基础教学,实行多学科的综合教学,使培养的人才有较宽的适应面,具有可塑性和进一步发展的后劲。应用型注重对实用技术的掌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贴近实际。

办学新体系:二位一体的多层次的办学体系。为了适应图书情报信息、档案信息和办公信息、网络信息管理的需要,建立图书馆学、档案学二位一体的新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科群的特点实行综合教育,向全军图书情报机构、保密档案部门,具有现代办公条件的机关、各种网络管理站和信息中心输送信息管理人才。

教学新模式:模块式分段教学法。所谓模块式设计,就是根据信息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来设计其知识模块。其知识模块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军事、科技文化、信息管理理论、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技术、信息利用和服务7个模块。就信息管理的本质而言,总体上是相通的,有利于实行跨学科的综合教学。

图书馆学专业和档案学专业实施按系招生,按“2+l+l”方案教学,即在大学一、二年级统一实施政治理论课、军事课和科学文化基础课综合教学,大学三年级共同实施信息管理专业课教学。大学四年级按图书馆学专业和档案学专业实施各自专业教学,组织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2+l+l”模式对于多学科一体的学科群组织教学是比较理想的,这有利于厚基础、宽口径,也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复合型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推动了档案学和档案工作的不断变革与发展,档案学专业教育要为这种变革与发展服务就必须率先改革,才能适应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档案学专业教育才有生存价值,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①[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12。

②高志前:《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科技发展》,《文汇报》200l.11.9(11)。

③严俊杰:《对等传播的时代》,《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l。

④钱学森:《情报资料、图书、文献和档案工作现代化及其影响》,《科技情报工作》,1979,7。

⑤陆汉荣,秦健民:《关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思路》,《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3。

⑥詹德优:《图书馆学教育发展概述》,《中国图书馆年鉴(1999)》,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

0引言

据统计2011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人,比2014年再增加22万人,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大学就业越来越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大学毕业生应选择多条出路,为自己制造就业机会。多条出路中自己创业便是一种很好选择。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是高职院校各专业普遍想解决的问题。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模糊交叉性较强的概念。高晓杰等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中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杨芳在《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一文中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为主要载体,以开发、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其未来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人格、知识、思维、能力等的素质教育。这是对素质教育的新指认,而且是具体的、真实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实施的新指认。从广义上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新的伟大事业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从狭义上讲,它是关于创造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走上主动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活动。曹胜利、雷家骑在《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根本区别是突出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结构的根本性要求。它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将成为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教育理念。在这个理念中,创新是灵魂,创业是载体,创新创业是一种实践行为。它强调了事业心与开拓能力的培养。

2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入市场调研使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专业。长期致力于调研分析并调校本专业的人才定位,建立基于人才市场需求规格、区域经济规划、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反馈、专业委员会专家建议、国家职业岗位标准和生源素质的多要素专业定位。定期监测与本专业相对应领域的人才市场需求量及规格,抽取岗位任职条件的重要指标,并结合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建议汇总提炼,形成本专业可能匹配岗位群,然后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淘汰未来几年需求萎缩的岗位和不符合区域经济规划方向的岗位,最后结合往届生源的学习能力实际,准确遴选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目前我们定位为多媒体应用设计员。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多媒体行业所必须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从事多媒体素材采集、素材处理、多媒体集成开发、多媒体应用设计等工作,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面向的岗位为多媒体应用设计员。学生毕业后面向广告企业、传媒企业、多媒体设计制作公司、信息服务企业等从事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开发、网站建设、动画制作、平面设计、广告制作,以及策划和管理工作。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结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形成“一个岗位群、两大能力、三步递进、四大模块、五个突出、六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讲就是形成了多媒体应用设计制作员这样一个岗位群;具备多媒体应用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两大能力;课程教学采用“案例引入项目模仿课程置换三步递进”;课程模块采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主干课程模块、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四大模块;突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工学结合为途径的五个突出;以校内工作室顶岗、校内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为主体,定向培养和职业技能比赛为补充的六种实践形式。2.2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构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构建的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通过调研社会职位需求,访谈企业专家,优化整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该专业实践课程共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美学基础类课程,强调基础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意设计类课程,强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综合实训类课程,体现职业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的“四层次”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这样“四层次”的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单调、盲目、随意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自信。

2.2建立基于工作室的工学结合模式

我系由于建系早,实验室条件相对完善,目前已有定格工作室、动画工作室和Web工作室。让工作室按公司经营运作模式,集“产教学赛”一体,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产,工作室提供设计制作服务,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环境和项目,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提供培训指导。教,工作室在总经理的指导和管理下完成客户订单(项目),实现产品设计制作。面向企业、行业和个人提供商业化的设计制作服务,主要业务领域有: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演示制作、动画制作、互动演示、课件、摄影、摄像、图像处理、视音频制作、网站制作;学,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安排到工作室完成,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进度和产品设计制作并行。以工作室客户订单(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学生在工作室工作,可以获得专业技能训练和工资,兼备学生和设计师两重身份。对设计能力强,工作表现突出的,可将项目成果转化为课程成绩,实现工作现场考核。专业教师可以安排工作室成员与其他同学结成一帮一或一帮多,分配传帮带指标,协助任课教师开展教学。赛,通过工作室的经验积累和专业教师的指导,选择工作室表现优秀和设计经验丰富的师生参加各级各类设计大赛,提供设计创意理念,提升学生个人声誉和工作室品牌。我们力将把工作室打造成“学子的乐园,多媒体设计师的摇篮”,让学生在工作室中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缩短专业技能与企业技能的差距,获得工作经验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档案数字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具体来说,地方各级档案部门不断探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馆藏珍贵历史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对新产生的电子文件及时归档保存,直接建立全文数据库,以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逐步开展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使档案信息逐步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网络化,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档案的资源共享,以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目前,国内档案数字化工作还刚起步,正处在探索与论证阶段,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也刚刚兴起,且主要集中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研究,以及一些专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

2.3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在当前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口益增强、数字化技术更新快速的大背景下,档案部门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已愈发撤得效率低下,且力不从心。鉴于此,国内的一些档案馆开始尝试将自身力量同社会力量相结合,实行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选择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专业公司来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这样既可以省时省力,又可以保证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与成效。虽然目前来说,档案数字化的业务外包工作基木上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但是它已然成为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趋势。(1)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的内容业务外包是源于工业企业的一种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它是将一些传统上由组织内部人员负责的非核心业务以外加工方式包给专业、高效的服务提供商,以充分利用组织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种管理策略。具体来说,档案数字化的业务外包内容应包括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整理、档案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档案信息网络、网站的建设与维护,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等内容。在数字化过程中,档案馆要积极做好数字化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不定期进行数字化业务的监督与验收。(2)实施档案数字化外包的策略要选择专业、可靠的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公司。档案部门在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商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认真听取内外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外包商的技术能力、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状况、对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能力等进行全而的评估与审核,选择业务能力强、信誉好的服务商。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外包商的专业实力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其是否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或证明,如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系统集成商证书,认定的软件厂商证书等,资质证书与证明是否与外包项目的要求一致,证书的种类、级别、允许承接的业务范围要作为资格审查的主要内容;二是要对外包商的能力进行审查,通常判断专业公司是否具备外包的能力,就要审查其所拥有的技术设备和所开发的软件或其他信息技术产品能否满足要求;三是要对外包商的经验、品牌和信誉进行审查,通过该公司在近几年完成的项目表,评定其在软件工程工具、配置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人员、控制项目成本和质量的能力及水平,并针对其他客户对该外包商的满意程度,进行外包商的选择。

总之,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仃务。在数字化进程中采取档案馆与档案数字化专业外包公司合作的模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不仅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更能够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降低业务运行成本。对于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使之不断在推广中走向规范与完善。

作者:马士玲 秦晓峰 单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第7篇

一、系统研究,区分案例教学与例证教学、例子教学的不同点

案例教学最早起源于1910年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当时把病人的诊断过程和对案件的审理判决过程进行如实记录整理,称作“病例”、“判例”,教师用“病例”、“判例”进行讲课,学生根据“病例”、“判例”展开讨论;1918年企业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在哈佛大学工商学院首次尝试;1920年哈佛大学用洛克菲勒财团资助的资金进行新的教学方法试验,主要进行案例的调研、编写和试用教学,于是案例教学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教学科学,广泛使用与教学实践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军院校广泛运用案例教学与军官职业教育,并以此为突破口成功重建了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从此,案例教学享誉军队管理(指挥)类课程的教学。我国地方高校管理类课程近年来也普遍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就是一个关于实际管理情况的真实描述。军队基层领导类案例,我们认为就是基层训练工作、管理工作、政治工作等情况的真实描述,它一般要涉及到一个决策问题。通常是从一个有关决策人(排长、连长或指导员等)的视角来写,同时允许学员想象性的站在排长、连长、指导员等问题解决者的位置来做决策或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是在教员的指导下,通过学员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与争辩,对案例中教员设计的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需要以系统的理论学习为前提,以保证学员对问题的分析从科学的角度入手,并运用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例子教学、例证教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例子教学、例证教学是说明或证明理论的正确性,消化理论是目的,例子或例证是说明或帮助理解的手段;案例教学则是在必要的理论提示的基础上,把形成实际领导能力作为目的,理论在这里只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和手段。在组织实施案例教学中,学员不仅可以向教员学,想案例中的当事人学,也可以向学员学,甚至教员也可以从学员中学到东西。案例编写的质量、学员的基本素质和对案例的熟悉程度、学员的参与度与教员的作用一起构成了教学质量的要素,而再也不是单向地向学员“传道、授业、解惑”。

二、把握内涵,明确案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突破,其教学精髓为“从现实经验培育独立思维”,它把指挥员在教育训练、现实管理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带进课堂,在不离开教室的情况下,提供大量的经验知识,大大扩展学员的视野,弥补了课堂讲授的不足,能极大地激发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学员的指挥管理素质和才能。

一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学员实践能力的生成。知识向能力、素质的转化,必须在一定的实践环境下才可实现。案例教学最大限度地创设了这样一种管理情景,案例将连队搬入课堂,让学员自己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以及群体的讨论,进入到特定的连队管理情境和管理过程,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知识、能力、素质因果链上,案例教学促进学员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内化,可以使学员的实际能力包括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沟通说服的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等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学员个性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倡导个性解放,强调培养具有个性特征的创新思维品质。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员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比较、争辩,可以培养学员为今后对人和行为迅速地作出判断提供思考基础,破除学员对现实中“惟一正确”答案的迷信和企求(多样化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告诉学员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使学员养成讨论的习惯,相互启发和拓宽思路,养成以实践的方式思考的习惯,考虑诸如资源、时机、期限、上级的态度、相关人员的士气等问题,避免解决问题时犯理想主义错误。

三是案例教学能有力地促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历教育模式下分队战术、基层管理、基层政工等课程的教学,比较注重程序化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对实际指挥、管理能力的培养,由教员编写想定、确定思路,学员被动接受,整门课程学下来,学员只掌握了作战指挥和基层管理的一般程序,对课程深层的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探究甚少,作战指挥和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偏弱,更难企及有战法、管法上的创新。其教学模式以系统的理论讲授为主,辅以大量的课后作业,考试则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忽视知识的运用,严重束缚了学员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实施案例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应试教学模式,通过建立起“寻找分析路径——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点——自学基本理论并辅以必要的理论提示——阅读分析案例——系统课堂讨论(或写出分析报告)“的基本模式,可挖掘出学员的学习潜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

三、把握特点,搞好案例教学的总体设计

任职教育院校组织开展案例教学,必须对案例教学的本质内涵、地位作用、基本特点、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方案第8篇

对幼儿园档案资料实行具体、规范、整体化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研究、分析幼儿园教育教学发展变化情况及决策未来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为幼儿园各项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1.具体化管理

幼儿园档案资料管理不同于行政档案资料管理,有它自身的特点,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有价值的资料。主要有:(1)上级教研部门下发的有关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的文件资料;(2)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有关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文件资料;(3)各级各类幼儿测评试卷与分析等方面的资料;(4)上级党政机关部门下发的文件资料;(5)人事、幼儿、计财等各种报表;(6)本园保教工作、德育工作、安全工作、卫生保健、财务工作等方面的计划、总结;(7)教改信息、经验资料、汇报材料;(8)幼儿学籍资料;(9)本园教职工人事档案及年度考核档案;(10)各种音频、视频、相片,等等。要把这些档案资料具体化,然后按类进行整理,装订成册,一一归档,以便查找。

2.规范化管理

作为为幼儿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的幼儿园档案资料,在管理上要注意它的规范化。一是要对各种资料进行鉴定,把有价值的资料筛选出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要单纯地为积累资料而滥竽充数。同时,还要考虑资料的利用价值和它的可靠性。二是在档案资料整理、装订上要做到规范化。在装订时,一定要按类装订。如上级下发的文件、各种计划、总结、教研活动记录、教改信息、经验总结等都要按资料的性质、作用进行分类装订成册,然后编码打号。三是存放档案的档案架、档案柜、档案箱的摆放,要排列有序,统一编号。不同规格,不同样式的档案架、柜、箱要分开排列,做到整齐划一,规范合理。这样查找起来会省时、迅速。

3.系统化管理

保存档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作用。不加系统的整理,就不能完整地反映幼儿园各项活动的联系和本来面貌,也就会损害以至失去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因此,幼儿园档案资料管理要系统化。做到由分散到集中,由零散到系统的系统化管理。从档案资料的统计、整理、检查、编写目录到检索编号都要系统化。只有化零散为系统,才能为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幼儿园档案资料的系统化管理还要注意档案资料形成的特点和规律;注意保持档案资料之间的系统联系;注意便于保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4.整体化管理

幼儿园要把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当作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每年按类、按阶段、按事由随办随归,形成一个整体。一是要突出内容上的整体化。反映本幼儿园职能活动的一定要收集得完整、齐全,不能遗失,要保持内容上的衔接,形成一个整体。如:搞了一次教改实验,就应该把这项实验的课题提出、论证,实验过程的数据收集,实验资料的积累,实验效果的总结评估,实验报告都要收集齐全,以反映这项教改实验的整体过程。二是要突出时间上的整体化。每承办完一件事或搞完一项活动,都要把资料收集整理、暂时存放起来。一个月、一个学期的资料都要按月按学期进行整理,把这些零散的资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到学年末依序装订,统一归档。这样使幼儿园档案形成月与月、学期与学期、年度与年度之间一个有机的整体。

5.实用化管理

幼儿园档案资料管理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幼儿园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要把档案资料当作一种摆设或单纯地为应付上级的检查。要注重它的实用性特点。(1)要通过档案资料来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变化,成功与失败,用以更好地调节今后工作的运行机制。(2)通过分析、研究档案资料,为幼儿园的工作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3)为幼儿园制定工作计划和检查工作以及总结经验教训提供数据。(4)通过档案资料学习外地教育教改实验的方法、途径和经验,利用它来为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活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