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市政实训总结

市政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27 23:08:05

市政实训总结

市政实训总结第1篇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女性干部角色重要性突显。女性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成为提高干部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西藏拉萨市女性干部亦是如此。就此,根据拉萨市委党校三年来对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情况,对女性干部在培训机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 :拉萨市;女性干部;培养;建议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自治区八次党代会上提出,拉萨市要充分发挥“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是区党委对拉萨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大力培养干部,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首府城市首位度建设的重要保障,女性干部是干部队伍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拉萨市围绕国家和区市人才规划确立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特别是加强女性干部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一、女性干部在促进拉萨

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府城市拉萨市承担着艰巨的反分裂斗争和维稳任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拉萨市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合理配置干部队伍,女性干部数量不断增长成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

1.女性干部数量不断增长素养不断提高

截止2013 年底,全市女干部10344人,占干部总数的43.48%,其中,党政机关女干部4154人,占总数的31.46%,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6190 人,占同类人员的58.47%。拉萨市妇女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女干部2248 人,占女干部总数的54.11%。地(厅)级女干部5人,占全市地(厅)级干部的7.93%;县级女干部195人,占全市县级干部总数的20.74%;19名女干部在市直单位担任部门正职领导,占市直单位正职干部总数的19.79%;除市委领导班子外,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2名女领导干部;县(区)党政班子中除当雄县委班子外,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村(居)妇代会主任100%进村(居)“两委”班子;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中女性占6.4%。由此可见,妇女干部队伍进一步壮大、文化素质大幅度提升、比例逐步增大、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据相关调查大多数女性干部都具有极为丰富的领导能力的工作经验及较高的工作水平,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得到部门、组织和社会的认可。

2.工作岗位贯穿女性队伍全局,参政议政能力加强

根据《拉萨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15年)》情况开展督查和检查,确实保证了“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各项指标的落实。比如十届市级人大代表中女代表67名,占代表总数的26.69%;十届市级政协委员中女委员78 名,占委员总数的28.06%;拉萨市第八次党代会女代表74名,占党代表总数的25.26%。市县级党代会女代表、人代会女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比例,较以前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同时,拉萨市形成了关心女干部、重视女干部、重用女干部的良好社会氛围。女同志所担当的岗位已经涉及了整个各行各业的所有岗位,其中很多都是重要岗位,如领导岗位、人事监察岗位、财务计统、专业技术岗位等等,女性干部撑起了拉萨市干部队伍重要作用。

二、拉萨市女性干部队伍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

中央相继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专门安排部署支援西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建立起经济援藏与智力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拉萨市以服务大局、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培养并举、骨干带动、智力集聚“六大人才工作方针”为指针,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拉萨市人才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存在着较大差距。女性干部作为干部队伍的细胞与全市整体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同样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思想解放不够,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方面的问题。但在重多问题当中,培养机制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女性干部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拉萨市委党校为干部培训的实际情况,总结现阶段女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给予女性参加培训机会相对较少从拉萨市委党校2011年至2013年培训拉萨市党政机关干部参培总体情况来看,三年来总体情况是男性干部受训人数明显多于女性干部人数。比如拉萨市委党校,2011年全年共举办21期班次,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179人,其中,女性干部有448人,占总培训人数的37.9%。2012年全年共举办23期班次;共培训1542人,女性干部有603 人,占总培训人数的39.1%;2013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31期,培训学员2328人,女性干部有928人,占总培训人数的39.8%。

由此可以看出,在拉萨市干部教育培训中,女性干部受训人数明显少于男性,从2011年到2013年,拉萨市委党校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训班次有所增加,人数也不断增加,但女性干部培训比例增加幅度不大,三年来,全市干部培训人数由1179人增加到2328年,总体受训人数增加了1149人,而女性干部受训比例只增加1.9%,当然这与各党政机关干部配备中女性少于男性有一定关系,但根据拉萨市党政干部总体人数中女性43.48%,而女性受训比例不足整体受训比例的40%的比例来看,女性受训机会少。其他包括区党校培训、机关干部去内参加进修培训给拉萨市干部分配的名额有限,女性干部参培的机会就更少于男性,因此说明女性干部受训机会相对较少。

2.培训内容设计难以契合实际工作需求

培训要达到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激发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在工作中,无论男性干部还是女性干部往往消积对待培训,主要因为这些培训不是这些干部想要的,而且培训方式无法引起干部的思考。从心理学上看,女性的思维方式较为严谨,对待工作认真谨慎,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保持坚定的立场,廉洁自律,女干部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但在培训过程中,女性干部较男性干部更为挑剔。一些培训不符合女性工作需求,比如就党校培训情况来看:

⑴党校培训和单位部门没有形成合力。这些部门对抽调或选派的女性干部在党校培训的情况掌握不及时、不主动,仅靠党校的约束难以发挥整体效力。如培训时间、内容往往由党校“作主”、干部缺乏知情选择权,女性在单位人数比例就少,参培人数更少的情况之下,个人意愿与需求被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参训热情不高。

⑵培训能力与学员需求不相适应。在培训过程中,专题上就理论讲理论的问题比较普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够强,课堂授课生动性和吸引力不够。其一,拉萨市特殊的市情,培训教师缺乏深入了解各机关单位的实际情况,没有深切体验,实践锻炼;其二,新的教学方法难以开展。多数教学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改革缓慢。其三,有关调查显示,多数女性对于专业知识中法律知识培训热情较高,往往培训内容涉及法律知识不多,其他方面倾向语言表达艺术和公务员礼艺知识,而党校课程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涉及较少。

3.培养管理难以形成制度化,女性干部在培养理念上轻教育培训

党校对培训对象的学习情况考核较难,缺少有针对性的量化考核细则,也得不出定性的考核结果,从而对干部的培训学习情况难以实现行之有效的奖惩管理,致使培训对象对培训不重视。

在党校参加培训的情况与对干部的考核和选拔任用工作联系不紧密,以致对培训约束激励缺乏。学与不学,学的好与不好没有区别,大多数女性认为既便参加培训提拔机会较男性少。这也是导致培训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缺乏重要因素。

部分女性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干部培训重视不够。一方面,女性干部本身普遍存在重工作,轻培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另一方面,培训的目的性不明确。女性干部由于自身原因,承担事业、家庭双重责任较男性重,故对于参加培训目的不明确,多数表现出组织安排参加才参加培训,自身对参与培训需求不高的现象。

三、对拉萨市女性干部培训几点建议

1.提供政策支持,为女性培养提供保障

⑴对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实施办法》高度重视,有力维护和保障了广大妇女合法权益。目前,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各项法律和制度充分保障了女性自由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事业,女性人才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但整体素质、成才的层次、成才的比例不高。因此,在培训女性发展的问题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⑵制定并实行禁止以社会性别为依据的工作隔离政策,逐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明确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进程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

⑶鼓励广大女性干部参加在职培训,给女性干部提供培训机会。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人才评估机制等,为女性干部培养工作提供一个强有利的政策保障。

2.突出拉萨市特色,创新培训内容

⑴针对女性干部的实际在培训中开设女性课堂,注重对女性干部进行新理论、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培训。

在教育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平安拉萨的目标要求和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安排,结合拉萨市首府城市的发展实际,着力构建以理论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业务能力、党性修养为内容教育培训广大女性干部发挥重要作用。

⑵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培训需求的调研,从干部当前最缺的是什么、想学什么,学什么有用的动脑筋,真正把女性干部的学习需求作为加台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依据。要结合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女性干部的培训需求,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抓教育培训,使干部确实通过参加教育培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技能。另外,广大女性干部的培训不只局限于党校的学习,更应面向于全社会学习。

3.激发女性自身要进步的信念

培养女性干部,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女性干部的优势和聪明才智,争得女性应有的地位。一是逐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二是努力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三是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提高自身能力。四是女性干部积极主动学习。一方面要积极地走出去,与其他地区女性干部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地邀请市、区直机关的优秀女性干部到各单位讲学、指导。

综上所述,女性干部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既需要作为主体的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又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了主观和客观的相结合,拉萨市市及西藏自治区女性干部定能在走中国特色和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西藏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凌贞.我国党政机关女性领导培养选拔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8.

[2]人民网:中西藏妇女网.

市政实训总结第2篇

一、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为确保全年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总局要求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要求上来,组织动员广大工商行政管理干部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共克时艰,全力以赴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始终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部署工作的根本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规律、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还存在差距;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够,市场监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履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职能的主体力量,承担着市场监管执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责任,基层干部队伍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全局。以落实总局新“三定”、停征“两费”为契机,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提升能力为重点,学习和运用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单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头脑,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干部政治思想素质的需要;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总局新“三定”、积极应对停征“两费”新形势,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需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广大工商行政管理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的重要意义,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作为今年基层建设、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一)全员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省局党组和市局党组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的要求,切实开展好全县工商系统全员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监管、促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刻认识开展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的重要意义,准确掌握开展全员培训的基本原则、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和工作措施,增强抓好全员培训的责任感,把全员培训作为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自选动作,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抓紧抓好,抓出特色,抓出成效。

(二)全员培训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努力做到“四个统一”。认真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指导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实践,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统一。

二是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更新“四个理念”。要更新发展理念,服务科学发展;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更新维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三是突出实践特色,积极推进“四个转变”。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以落实总局新“三定”、积极应对停征“两费”为契机,努力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四是坚持联系实际,努力实现“四高目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最重要的实践、最需要取得的实效。要联系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际;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努力维护公平公正市场秩序的实际;完善和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消费维权能力的实际;抓好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素质的实际,组织广大基层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队伍,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监管,达到高质量的服务。

(三)全员培训的目标要求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通过深入学习,使广大基层干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握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容,把握科学发展与市场监管执法的内在规律,正确处理市场监管与发展、与服务、与维权、与执法的关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切实做到一切围绕经济发展、一切服从经济发展、一切服务经济发展,牢记“国徽头上带,责任肩上挑”,夯实基础、建设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把工商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执法力量。

二是解决突出问题,克服影响和制约工商行政管理推进科学发展的阻力。要破解基层工商机关在监管和执法中的疑难问题,多规范、少处罚,多指导、少指责,切实解决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中影响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让群众得实惠;加强政风建设,切实转变基层干部执法作风,改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形象。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适应市场监管需要的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按照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大力加强“四化建设”、不断更新“四个理念”、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全面实现“四高目标”和“三个到位、六个好”的要求,积极应对停征“两费”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任务,形成符合基层工作实际、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四是促进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能力。要坚决贯彻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要以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为重点,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特别要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大力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特别是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三、开展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的范围、形式、内容和方法步骤

(一)培训范围。全县工商系统干部职工。

(二)培训时间。全员培训必须在6月10日前结束,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天。

(三)培训内容。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二是认真学习周伯华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国工商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30周年暨“双先”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及《在总局机关处以上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辅导报告会上的报告》。

(四)培训方法步骤。全员培训要注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个人自学。每名干部除学习指定书目和领导讲话外,还要学局提供的学习材料。要在通读有关学习材料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进行精读;要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培训的效果。

二是专题讲座。通过专题辅导,使广大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深入准确的理解。要重点学习周伯华局长《在总局处以上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辅导报告会上的报告》、总局有关司(厅)领导关于努力做到“四个统一”和落实总局新“三定”的辅导报告。

三是领导辅导。县局局长要作辅导报告,阐述本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如何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落实总局“四个统一”、“四化建设”、“四个理念”、“四个转变”、“四高目标”和省局“三个到位、六个好”的工作目标要求的工作设想和举措。

四是交流研讨。每名干部要在个人自学、认真听辅导报告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找自身及本部门存在的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撰写学习体会。在撰写个人学习体会的基础上,召开一定范围的学习讨论会,每名干部在会上交流学习体会,探讨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

四、切实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员培训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县局党组对全员培训负全面领导责任,县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抓落实,确保全员培训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要及时了解情况,总结推广经验,研究解决问题,要利用简报、网络、报刊等宣传阵地,宣传全员培训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加强交流,指导全员培训活动深入开展。

市政实训总结第3篇

为落实XX市“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全警政治轮训,推动公安机关政治理论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教育整顿工作部署,通过分期分批开展全员政治轮训,激励全市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辅警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投入到XX等各项工作中去,忠诚履行好新时代使命任务,以党和人民满意的新业绩新形象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组织实施

在市局党委和市局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平安夜校、传统教育、政治轮训等平台,努力实现教育整顿目标任务,结合全警实战大练兵活动,组织全警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轮训。

三、轮训内容和方法

1.明确学习内容,突出政治特色

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谈治国理政第三卷、“4·13”重要讲话、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和各级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作为政治轮训的重要内容、重点课目,持续推动进警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全警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2.强化忠诚教育,铸牢信念核心力。认真学习党的精神,紧紧围绕提出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坚决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确保辅警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3.强化精英训练,提升标杆示范力。立足个体,着眼整体,通过辅警骨干个体提升,骨干的示范作用和传帮带,实现辅警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4.强化作风养成,提升队伍执行力。从最基本的功课做起,对警容警姿和队列队形进行重点训练,做到口号响亮,动作整齐,提升辅警对执行力、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认识,达到令行禁止、政令警令畅通的训练目的。

5.强化技能训练,提升警务实战力。结合辅警辅助执法工作实际,强化执法执勤安全防护、安全警卫、查缉战术、应急处突能力等警务实战技能专项训练,夯实基本功,提高综合素质,提高辅警的警务实战技能和自身安全防范能力。

6.强化法制学习,提升执法公信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理论知识进行专题教育,进一步提高辅警法律素质,加强纪律养成,提高辅助执法素养。

7.强化保密意识,提升辅警行动力。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保密法规和相关规定,教育辅警遵守保密规定,做到不该看、不该用、不该传的东西坚决不看、不传、不用,增强全体辅警保密意识,消除辅警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隐患,确保不发生失泄密问题。

四、考试考核

为提高训练质量,在集中训练结束前,组织对集中训练的警务辅助人员、县市警务辅助骨干进行综合考评,综合考评成绩分为考试成绩和内务操行成绩。

(一)考试考核科目及内容由教官组根据授课内容共同商议确定。

体能、警务基本技能、队列为必考科目。

(二)内务操行由值班员负责考核评分,在结业前管理人员对培训的警务辅助人员进行综合考评。

(三)考试考核结果纳入对县市、市市局各部门的轮训考核。

六、有关要求

(一)搞好思想发动。

辅警使用的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辅警训练工作,认真搞好思想动员,讲清参加教育训练的重要性,严密组织、协调安排好辅警教育训练,做好训前思想鼓动,充分调动参训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辅警全身心投入训练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二)注重统筹推进。

警察训练XX直各部门调研,了解掌握各部门辅警要训什么、练什么,培什么、养什么,从而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教官抓好辅警轮训和每周三的集中训练,从而使辅警懂规矩、明礼节,守纪律、亮形象,严保密,保安全。有辅警的局直各部门,要科学制定岗位训练计划,认真抓好辅警的业务知识学习,提升辅警的履职能力。政治部、警务督察支队要对辅警轮训、每周的集中训练、部门理论业务学习进行督察,表扬好的单位,通报组织不力的单位,确保辅警训练落到实处。各县市的政治处、督察大队负责做好本县市的训练督导工作。

市政实训总结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工会十四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以围绕推进工会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工会干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能力为重点,努力把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整和改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2012年全市工会专兼职干部普遍培训一遍。市总工会包括四个驻会产业重点做好党政群、社会团体、公有及5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产业工会重点50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确保2010年完成培训任务的40%,2011年完成培训任务的75%,2012年100%完成培训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上岗资格培训。全市新上岗的专职工会主席,在到岗一年内(含到岗已一年以上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的),必须接受为期1-2天的脱产学习。

2、适应性岗位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工会干部。主要内容是结合不同时期工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工会重点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岗位培训,使工会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工会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机关中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训,尤其要培养一批劳动法律、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谈判、财务、经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工会主席论坛)。每年与市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市总工会委员、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部分乡镇工会专职主席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每期主体班中安排工会工作专题讲座。研讨讲座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重点工作,针对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同时将组织县、区工会和市总机关工作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拓展性培训。

5、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自学、集中的培训原则,一是按照全总、省总、市总办班计划,选派相关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二是各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产业工会实际,借助社会办学力量,举办相关工会干部培训班。三是鼓励工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或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参加工会急需专业学习教育。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1、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阵地。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会干部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依托外力办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等工会现有的教育培训基地,降低培训成本,改善办班条件。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2、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与省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设一支由全总(省总)资深教授、市委党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机关有一定专长的干部、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会工作突出的基层工会主席的兼职师资队伍。

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1、完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市总已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要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完善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工会培训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部门为工会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制,负责研究制定干部培训的政策、规划、指导、检查,协调工会干部培训的工作关系。

市政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对策

一、前言

所谓人力资本,即人力资源或劳动力使用价值,是储存于劳动者体内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主要以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形式存在。舒尔茨和贝克尔等人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个人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因此研究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重庆市发展农业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根据重庆市2010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重庆市的总人口为3 275.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 326.9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1.04%;再者重庆市地处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农业耕地少,因此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对于重庆市的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许多学者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发现,我国农民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因此,如何有效的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

二是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统筹城乡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2008年,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家庭经营收入为3 239.95元,其中来自第一产业农业的收入为2 940.58元,所占比例为90.76%,来自第二产业的收入为38.31元,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为261.05元。2009年,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家庭经营收入为3 298.28元,其中来自第一、二、三产业的收入分别为2 948.72元、57.11元、93.45元,来自农业的收入所占比例为89.41%。目前,农村居民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农业,大量劳动力依附于农作物种植,停滞在农村。而现实是农村根本无法消化众多的劳动力,加上农村劳动力后天培养不足,缺乏技术,大量劳动力得不到有效转移和利用。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来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这也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与问题

(一)重庆市农村知识资本投资现状

农村知识资本主要是指通过农村基础教育所凝结形成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目前,重庆市农村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学校校舍、课桌、师资总量、师资总体学历等方面。二是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低。根据重庆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2 884.62万人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249.30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381.14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951.4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974.71万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23.90万人,文盲率为4.30%。三是农村文教支出费用偏低。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论证这一观点。

(二)重庆市农村健康资本投资现状

健康资本投资主要包括医疗保健投资、营养与食品投资、衣着投资等。大量的文献研究证明,健康人力资本在个人收入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国恩发现,健康的经济收益对农村人口来说要高于城市人口;张车伟认为,几乎所有的营养和健康方面都影响到农村的劳动生产率,投资营养和健康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的健康问题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医疗保健投资费用低。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投资主体有两个:政府和农民。从微观层面看,农村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投入少,从表2、表3可知。从宏观层面看,政府对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和与老百姓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少,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截至2009年末,重庆市卫生机构共2 42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 404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8.7万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2.7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9.72万人,其中乡镇卫生技术人员2.37万人。相对于重庆市的2 326.92农业人口来,目前乡镇上相关医疗基础设施还相当匮乏,政府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明显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需要。

二是农民的营养不足、食品消费单一。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2008―2009年重庆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消费品消费量数据(表4),农民的主要食品是粮食和蔬菜,对于牛肉、家禽、鲜蛋这些高质量高营养的食品,农村家庭的消费量极少。

(三)重庆市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培训投资现状

一是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农业为主,就业结构不合理;二是农村就业人口增长缓慢,大量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从表5、表6中数据可知。三是农村劳动力培训投资不足。重庆市从2004年起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即“阳光工程”,并将“阳光工程”定位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头戏”之一。虽然到目前,该工程已经成功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①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②培训学校之间培训质量差异大。③财政资金补助额度较低。由于政府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的投资不足,如:用于培训劳动力的财政资金不足,缺乏对培训机构质量、培训师资质量的考评和认定,缺乏过程监督,缺乏对培训人员的后续服务等,绝大大部分农民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

三、结论与对策

经上述分析,制约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投资能力有限,政府投资力度不足。再者,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是政府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因此,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的关键在政府。

(一)制定适应农村实际发展需要的政策,加强其执行力度

在国家大力解决“三农问题”及推行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重庆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实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中不乏针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政策、医疗卫生政策及农民工培训政策。但是由于有些政策不符合农村实际发展需要,加上执行力度不够,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根本达不到制定该政策的预期效果。另外,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和“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倾斜使得政府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保健及技术培训的财政支出严重缺位,形成了现在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及城乡教育卫生事业上的巨大差距。因此,首先,无论是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保健方面,还是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政府必须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农村发展、符合农民根本利益的政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根据政策实施取得的效果不断的调整、完善政策。其次,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保证政策施行。主要包括政府在财政和人才方面的投入。财政投入是基本保障,人才方面的投入主要保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被扭曲、误解,达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教育投入: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转变职业培训方式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实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政府投资与农户投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首先,加强基础教育投资,主要包括农村校舍、课桌、实验室和师资方面的投入。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投入。一方面,职业教育目标必须多元化:既要面向城市,也要面向农村;培训内容既要包括第一产业的农业技术,也要包含二三产业的工业技术、服务技巧等。另一方面,转变职业培训方式,实行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相结合,通用技能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定向与不定向同步。另外,可引入第三方(如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但是政府和接受培训的农民(尤其是政府)必须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发挥监督的作用。培训前,政府必须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资格(如培训制度、培训设备、师资质量)进行考评和认证;培训中,政府必须随时检查培训程序是否合理、培训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等;培训后,政府必须就培训质量方面对接受培训的农民进行调查。最后对培训机构和整个培训进行全面的评价、总结,有助于以后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增加政府补助份额与医保城乡“一体化”

首先,增加基础设备的投入,引进人才。政府必须增加对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和与老百姓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鼓励更多的卫生人员到农村去,改善当前农村医院设备不齐全、卫生人员匮乏的现状。其次,在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账户中增加政府的补助份额,提高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再次,医保城乡“一体化”,方便农村劳动力就业与就医。最后,定期对农村妇女进行身体检查,关注农村妇女的健康。另外,大力宣传各种病症特征和急救知识。

综上所述,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少、积累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政府政策向农村倾斜及加强其执行力度、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完善现有政策制度是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于重庆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实现其战略地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风云.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75-84.

[2] 杨建芳,龚六堂,等.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J].管理世界,2006(5).

[3] 张艳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6).

[4] 王弟海,龚六堂,等.健康人力资本、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以中国跨省数据为例[J].管理世界,2008(3).

[5] 张育姣.吉林省农村人力资本状况的分析[J]. 当代生态农业,2010(21).

[6] 王静婕.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研究文献综述[J].研究与探索,2009(6).

[7] 张银,李燕萍.农民人力资本、农民学习及其绩效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2).

[8] 曹晓峰,徐海燕.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效应与路径选择――基于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5).

市政实训总结第6篇

在传统体制影响依然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工自身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且面临着制度抑制、政策排斥、认识偏见等多重障碍。

(一)整体文化、教育程度偏低人力资本是劳动力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农民工由农民转变为市民,自身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保证其融入城市社会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很快,农民工的文化教育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与城市居民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2012年,在农民工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3%,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13.3%,中专文化程度占4.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7%(见表1)。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初中文化为主,整体文化教育程度偏低,这制约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和水平。

(二)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根据平均受教育年限及文化程度,可将人力资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初中及以下学历,称为普通人力资本;二是高中、中专学历,称为技能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分为一般技能型和特殊技能型,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所掌握技能的熟悉程度和技术含量大小;三是大专及以上学历,称为创新型人力资本。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参与生产的方式和投入的生产要素均有所不同,其所获得的收入也有很大差别(见表2)。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结构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普通人力资本比重过大,超过76%;技能型人力资本短缺,占18%;创新型人力资本过低,所占比例不到6%,我国农民工中高层次人才极其匮乏。这一状况导致了其工资收入水平低,难以在城市立足等问题。2012 年末,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290元,其中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 2561元;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2277元;在地级市和县级市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分别为2240元和2204元。工资收入水平低,面对许多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以及连带的房屋租金,寻找稳定住所已成为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最大难题之一。

(三)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推进,社会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城镇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正由单纯的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受过专门职业教育、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中专、职高和技校水平的劳动力,这部分占总需求的56.6%。但是,与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偏低。2012年,我国农民工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7%,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25.6%,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这样的职业技能水平难以满足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此外,就业稳定性差也是面临的又一突出问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高低对其就业机会和就业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农民工职业技能水平偏低,致使其就业竞争力弱,就业空间狭小,其职业状态显示出“高流动性”和“高脆弱性”。2011年农民工从事现职累计不满1年的占22.7%,1-2年的占43.1%,二者合计高达65.8%。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突出问题

教育和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推进农民工人力资本开发的主要途径。在政策方面,自2003年国家六部委《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以来,十多项直接与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培训相关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在实践上,2003年启动的“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2004年实施的“阳光工程”、2007年开展的“雨露计划”,构成了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培训的主体架构,引领农村扶贫开发进入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并举的新阶段。政策与项目的出台与推进,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铺就了道路,但并未看到有效解决供需匹配难题的端倪。一方面,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依然集中在附加值不高的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领域,且收入普遍偏低,2012年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290元(国家统计局,2013);另一方面,“招工难”、“技工荒”现象大范围存在,人口红利逐年消失,人力资本开发尚未跟上,完成中央提出的2020年收入“倍增”计划难度极大。这表明转移劳动力培训的速度、效果,短期内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相适应,农民工人力资本开发工作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培训作用整体发挥有限鉴于农民工群体之庞大,任何一个研究者试图完全依靠获取一手数据进行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本研究主要利用国家统计局和各专业机构历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对最近几年的农民工培训状况做了梳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调查样本选取差异,每年农村转移劳动力总量统计状况呈现不规则变动。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亿多人,掌握了一定专业技能、接受了培训的仅占28.2%;2005年的调查显示,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76.4%(国务院研究室,2006);2009的监测数据表明,51.1%的外出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国家统计局,2010);而2012年在农民工中,既没有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也没有参加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69.2%(国家统计局,2013);2013年的监测数据发现,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各年龄段农民工接受培训比重均有提高(国家统计局,2014)。尽管近年来这一数据总体上呈现提升趋势,但幅度并不大。多年来的“技工荒”表明,农民工通过获得技能提升整体上较为有限。

(二)培训主体供需双向不足一方面,培训总体供给不足,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尽管农民工主观上渴求培训,但在实际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动力不足,导致培训投入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来看,面对市场竞争和强烈求富欲望的双重压力,农民工逐渐意识到“竞争主要依靠知识、技术和智力,这远比体力劳动力价值昂贵”(长子中,2009),因而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培训愿望。但是,与较强的学习培训愿望相比,农民工用于学习培训的实际投入少,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缺乏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眼光,培训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直接影响着农民工的培训效果。《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虽然规定了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培训所需经费从职工培训经费中列支,职工培训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1.5%比例提取,计入成本在税前列支,但实际上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比例,而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基本上没有。这一状况使得农民工整体上陷入“低技能素质低工资收入低培训投入低技能素质”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其市民化的进程。

(三)培训内容有效供给缺乏总体上,目前培训模块结构性过剩,培训往往集中于区域性热门课程,对市场紧缺的劳动技能培训不足;并且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较为适合有学历的农民工及市民,面向低文化程度农民工的学习内容不多。从内容设计上看,仍偏重于技能培训,缺少引导性培训、素质提升培训、创业培训。从农民工总体的就业构成上可以看出(见表4),尽管农村工教育培训已持续多年,但农民工所在就业行业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仍集中在一般制造业、建筑业等低端行业,这也成为当前我国从劳动力大国到劳动力强国转变的重大制约因素。(四)培训管理定位不准尽管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具有较强正外部性的行为,应该由政府提供,但由于农民工培训工作的职业导向和市场导向,必须将具体实施和操作交给市场,交给专业的能够对接市场、连接农民工群体的中介组织。而政府应该作为培训的推动者而不是实施者,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企业和中介结构执行。政府可实行公益性强、收益面广或政府有比较优势,能帮助企业或中介机构降低风险的培训,把农民工培训和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使就业信息、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职业介绍成为有机整体。

三、对策建议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坚持以党的十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有效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为目标,提升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力资本,加快其市民化进程。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农村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农村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全面认识农村教育的性质与功能,树立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的新理念,切实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把对农村教育的投资看成是生产性投资;要正确认识农村教育的内在价值取向,它不仅仅是升学教育,更是对进入城市的劳动力进行培训和服务,还是为改善农村现状的教育;要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执行力度,使农村学生获取人力资本的基础素质,从整体上改变没有转移人口的文化素质结构,保证他们具备基本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开发,构建政府、企业、农民工个人等担负责任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增加对农民工的培训投入。政府应把农民工培训纳入社会公益性培训范围,增加对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投资,设立专门的教育培训基金,用于建立面向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机构。二是企业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企业作为直接受益者,应该承担起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主要责任,要改变培训是消费的观念,树立培训是投资的理念,强化人力资本培养意识,增加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引导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术性和智能型转变。三是农民工应适当增加培训投入。农民工要充分认识继续学习的重要性,适当增加培训投入,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创造性地进行自我开发和自我发展,以获取市民化所需的知识技能,同时要自觉地经营自己的人力资本,培养创业精神、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使自己的人力资本得到增值。

(三)开发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加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其市民化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一是构建“模块式”教学体系。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必须以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速度,列出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培训菜单,然后依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计课程菜单,构建“模块式”的教学体系。二是“以人为本”设置培训课程。农民工接受培训的直接目的是就业。因此,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课程开发与课程设置必须充分体现农民工的就业需求,以培养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术为核心,传授就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空间,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劳动者向“技能型”劳动者的转变。三是以融入城市为目标充实培训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该置于核心地位,帮助农民工尽快掌握就业所需职业技能;增加必要的法律法规、公共政策、文化礼貌、城市生活知识等方面内容,帮助他们理解并认同城市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强化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农民工弄清楚“我在哪里、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等问题,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逐渐形成对于自身发展的远景设计;开设创业培训课程,结合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走向,根据农民工的个体需要和发展定位确定创业培训内容,提供创业跟踪指导,增强他们在城市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四是采用“短、平、快、灵”培训模式。这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传授相应的岗位技能,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短”主要是指每一次培训的时间短,总体上以1-3个月的短期培训为主,兼顾3个月以上的长期培训;“平”是指要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民工的接受水平,做到二者的协调平衡;“快”是指对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技术信息、就业岗位信息的捕捉要快,对市场反应快,把所学技术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的速度快;“灵”是指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按照农民工居住、工作、学习的特点,采用“半工半读制与全日制结合”、“日校与夜校结合”、“参与式”、“干中学”、“玩中学”等形式,使他们“学”了就会做,做了就见效。“短、平、快、灵”培训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在短时间内,教给人们最迫切需要的劳动技能及从事社会实践的能力,它是把特定的人更有效地融进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手段。

(四)搭建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力资本,加快其市民化进程,应搭建一个由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一是政府应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政府在对农民工进行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同时,要通过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城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应向农民工平等开放;鼓励有文艺才能的农民工进行文艺创作,帮助他们组建文艺团队,并提供展示其才能的演出舞台,逐步建立起对城市社会的认同,增强其共同意识和“家园观念”。二是强化企业职工文化服务。城市企业特别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企业,应经常组织开展针对农民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文化服务活动,确保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常态化,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不断增强企业全体职工的内在凝聚力。三是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各社会团体与民间公益性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应积极搭建农民工与其他群体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以文化活动消除隔阂,增进相互了解和关爱。社区要从观念上把农民工等同于本地市民,积极组织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文化活动,促进农民工与本地居民的交往,让他们尽快地融入所住社区,增强其社会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

市政实训总结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围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形象”主题,切实解决工商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大力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全面树立良好的工商执法形象,积极推进全系统的依法行政进程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进程,为构建和谐大足、平安大足和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努力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使全系统工商执法队伍普遍接受一次深刻的法律、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切实转变执法作风,全面规范执法行为,始终自觉坚持依法行政。

(二)在全系统工商执法队伍中进一步树立人本执法、公正执法、科学执法、严格执法、责任执法等五个方面的现代执法理念,进一步树立为民执法、秉公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等五个方面的良好形象。

(三)全系统工商执法队伍切实做到“五坚持、五严禁”,即:坚持持证执法,严禁无证上岗和乱管滥罚;坚持公正执法,严禁和徇私枉法;坚持规范执法,严禁和违反程序;坚持文明执法,严禁粗暴野蛮和辱骂殴打;坚持廉洁执法,严禁吃拿卡要和索贿受贿。

(四)实现全系统工商执法队伍素质和水平有新的提高,工商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有新的推进,全面规范执法行为有新的进展,工商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有新的突破,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有新的成效,执法监督工作有新的加强,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三、工作步骤

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下旬)。结合市局制定下发全系统“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形象”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对专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将会议精神和要求传达到每个执法人员,层层贯彻并组织实施。

(二)学习培训阶段(**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统一组织全系统的学习培训工作。学习培训工作结合“四大一重点”活动中的大学法和执法大培训工作组织进行,学习培训的人员范围所有公务员。学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依法行政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行政执法基本知识和基本规范、执法人员职业道德和执法责任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法律知识和规范等内容,具体范围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重庆市行政执法基本规范(试行)》等必学内容外,还要结合工商执法实际,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许可工作、创新和规范执法办案工作、创新和强化执法监督工作意见》、《国家工商总局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六项禁令》、《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制止行业不正之风“十不准”的紧急通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以及大学法活动所确定的工商业务法律规范等纳入学习范围。学习培训活动采取以自学和集中学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执法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内容的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提升学习效果。县局除参加市局的统一培训外,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学习、理论培训、案例讲解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对其他执法人员的培训,确保培训面覆盖到每个执法人员。集中学习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个学时。为提高执法人员的学习自觉性,保证学习培训取得实效,将组织开展一次执法知识考试,对学习培训活动的开展效果进行抽查检验。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的,将暂停执法资格,待岗培训。

(三)讨论整改阶段(**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全系统组织开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形象”专题讨论,采取有效形式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结合工作重点查找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认清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从思想上、行动上进行整改和规范。

(四)建章立制阶段(**年10月下旬)。全系统要围绕查找出的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工商工作实际,对现有的执法规范制度进行审视清理,发现制度欠缺或需要进行修改的,应及时予以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制度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要狠抓制度的执行落实,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真正达到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长期规范的效果,使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四、工作重点

重点解决执法队伍和人员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执法理念不正,重点是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伤害群众感情,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二)执法责任不强,重点是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不查不纠,作风涣散,工作消极,,不作为或作为不力等问题。

(三)执法行为失范,重点是执法不公、不严,粗暴执法,不文明执法,越权执法,程序违法等问题。

(四)队伍管理不严,重点是资格管理不严格,岗位责任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五)执法动机不纯,重点是执法权力和利益挂钩,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与执法部门、单位的工作经费和执法人员的福利待遇挂钩、以罚代管、以罚代处等问题。

(六)执法工作不廉,重点是吃拿卡要、索贿受贿、违规收缴罚款、坐支罚款等问题。

五、工作措施

推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系统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常抓不懈。全系统除按照本方案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外,还要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长效规范制度。

(一)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和执法证件管理工作。

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全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的重新培训和考试,并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即将出台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件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资格条件重新申领换发行政执法证件。未通过执法资格考试并取得国家工商总局统一制作颁发的《工商行政执法证》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执法资格考试制度,推行对已取得执法资格人员的定期考核制度,对考核不合格,暂停执法资格并待岗培训;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严格和强化对执法证件的管理,健全执法证件申领、发放、使用以及收回、暂扣、吊销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对执法证件的动态管理体系,切实把好执法队伍的准入关。

(二)强化法律基本知识和行政执法专业知识的培训。

对执法人员加强以“人本、公正、科学、严格、责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在培训中增设相应课程,帮助和引导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分层分类加强对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法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培训考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

(三)推进工商执法体制机制改革。

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工商执法体制。进一步探索相关业务职能和市场监管执法力量的优化整合,建立相对集中、相对统一的监管执法体制,增强监管执法的整体合力。

(四)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要依据《重庆市行政执法基本规范(试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等现行执法制度规范,逐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依据公开、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约、违法线索和案件移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范、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回避、行政处罚和强制执行告知、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报告等制度。其中尤其要重点落实好维护相对人权益的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的陈述申辩制度和听证制度;规范执法用语、着装和标志,做到文明执法、礼仪执法;推行制作式行政执法文书,加强执法文书内容的叙述说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推行自由裁量权说明理由制度等。

(五)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对行政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工作责任。依法、科学界定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机构、执法岗位的执法责任,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健全完善符合我局实际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奖惩机制和办法,完善和落实以行政首长问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为核心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实现行政权力与责任的紧密挂钩。

(六)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力度。

加强行政复议监督。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和公正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监督救济功能。不断强化层级监督,健全综合监督和业务监督相结合,横向协作、上下联动的层级监督工作体制,继续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质量考核制度,丰富层级监督方式。建立对下级机关的经常性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相结合,不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平时检查和年度检查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层级纠错机制,加大对违法行政案件的追查和督办力度。健全社会监督网络,继续推行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等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七)加强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

加强工商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机构及其队伍建设,健全相关机构,配备得力干部,充实专业人才,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工商执法队伍。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此次专项教育培训工作是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廉洁政府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我市对外开放形象和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县局成立专项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寿中局长任组长,魏红斌、何东、袁平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吴晓梅、杨平组长任副组长,法制科、组织人事科、监察室、公平交易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办公室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制科。各工商所建立健全机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二)明确责任分工。

县局专项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全系统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做好相应工作:法制科牵头负责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和执法证件的清理规范工作;组织人事科牵头负责学习培训以及执法机构和人员情况的清理工作,法制科、公平交易科和监察室配合开展学习培训工作;监察室牵头负责对执法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调查处理和对违法违纪执法部门、单位负责人的行政问责工作以及讨论整改中的意见征求和问题查找工作,“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办公室配合开展讨论整改工作;办公室负责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成员单位之间要建立运转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统筹安排。

在做好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添措施,扎实推进,真正把专项教育培训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要把开展专项教育培训工作与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巩固和拓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工作的成果结合起来,与当前在系统中开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四化建设工作和提高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建设的“四大一重点”工作结合起,与确保当前奥运期间的社会安全稳定工作结合起来,以开展专项教育培训工作有力促进各项工作,以促进各项工作的实践全面检验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成效。

(四)严格督促检查。

市政实训总结第8篇

一、主要收获

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市委十一届十次会议的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围绕“三大”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各项工作,这是我支部—年度冬训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确定了三个专题,即进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教育;进行贯彻“三个代表”,实现“三大目标“的教育;进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教育。

从总体上来讲,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冬训教育,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鼓舞了斗志。通过冬训,营造了一个凝聚力求发展,务真求实抓落实的浓郁氛围,为实现年各项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通过冬训,我支部广大党员、干部基本理解,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执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和党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充分理解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作出的新论断、新概括,深刻领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同志们理解和把握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历史任务,更有利于结合各自实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市委提出的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实现“经济大跨越,社会大发展,能力大提升”的三大奋斗目标,更加深入人心。今年度冬训我市各地紧紧围绕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市委十一届十次会议精神,抓好“六个第一”,全面提高“六种水平”,实现“三大目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抓落实。我们首先着眼解决一个“难”字。

年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跨越发展,加快“两个率先”的关键之年。各方面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的党员、干部认识难提高、思维难创新、作用难体现。为此,我们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党的思想路线教育,作为冬训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着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增强锐意进取、自我加压、奋力争先意识。其次,我们立足一个“准”字。在社会发展上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有些问题是我党、全国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党中央出台了许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我支部在准确把握好十六届四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十次会议和其它上级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好正确的政治和政策导向,狠下功夫,力求把上级的要求讲细、讲清、讲透,切实指导工作实践。

、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冬训,使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申“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树立新“六观”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优秀基层党员干部李元龙事迹,结合学习本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带头实践“三个代表”,奉献智慧和力量等先进事迹,焕发了党员敬业爱岗、励精图治、争先创优的热情。在我支部党员已唱了多年的“老歌”——党员“三带头”,今年我们赋予了新的内涵(带头发展、带头争做文明人、带头做好本职工作)后,再度唱红。通过教育,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从而自觉改进执政作风,增强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我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理论信息、先进本色和模范带动作用。

二、具体措施

良好的收获,得益于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基层党员冬训,作为用理论和以及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党员干部思想,推进基层工作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多年来我支部一直高度重视。面对当前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我们积极探索搞好基层党员冬训的新路子。近年来,我支部冬训基本形成了一种传统做法与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在今年的冬训工作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发展。

(一)是运作方式程序化。冬训工作基本是“三部曲”:、训前准备。我们在月初组织调研,对一年来党员干部的思想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分析、梳理,为冬训开展针对性教育提供资料。、集中培训。月份组织传达贯彻我市、我系统冬训会议精神,部署本单位冬训工作,各党小组结合小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形式传达冬训会议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冬训。、检查、总结。冬训期间,支部领导深入各党小组督查、指导冬训工作。冬训结束后,党小组上报冬训工作小结,今年我支部还开展了检查评比活动。

(二)是教育培训规范化。我支部冬训采取了会、训结合的方式进行。我支部结合传达贯彻落实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就搞好本单位经济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民主建设等作相关专题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