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软件培训计划

软件培训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07 14:37:17

软件培训计划

软件培训计划第1篇

摘 要:软件行业对于“计算机蓝领”、“软件蓝领”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整个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就如何培养“软件蓝领”人才以及实现“软件蓝领”人才的职业提升,探索出符合技工院校的“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软件蓝领’为目标”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进行了总结和探索。

关键词:软件蓝领;计算机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软件行业对于“计算机蓝领”、“软件蓝领”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整个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青睐,技工院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将承担培养大批“软件蓝领”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软件蓝领”人才以及实现“软件蓝领”人才的职业提升,是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软件蓝领”现状分析

我们通常把从事软件行业的人员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级系统设计人员、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软件工程师)、熟练的程序员――软件蓝领。

2012年,教育部职成教育司对天津、山东、黑龙江等700所中高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平均每年对“软件蓝领”的需求为20万左右,而每年通过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仅有5万人,这一巨大的就业缺口给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新型的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探索和思考

现结合我校具体实例,总结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些经验,一下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可以采用的新型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1、实施一体化课程体系

现在比较先进的课程体系有:“KH”模式、CBE能力本位模块体系、MES技能模块组合体系。新型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融合上述课程体系的优点,将课程体系整体上分为四大模块:职业素养模块、专业技术能力模块、综合素质模块、职业资格认定模块。

职业素养模块主要侧重于学生基本素质、文化基础的培养,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素养。

专业技术能力模块主要侧重于学生计算机职业技能的培养。将知识融合在若干个项目课程中,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素质模块主要侧重于岗前培训、职业资格技能、拓展技能、订单技术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是若干个专项技能的综合体现,也是用人单位考核员工最直接的一种形式。

职业资格认定模块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是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

2、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培训计划

以市场为导向,从软件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出发,分析职业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分为三个方面: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定向、订单)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1)专业技能培训计划

掌握办公自动化、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数据库、网页制作等常用软件的用法;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常用开发语言、工具和环境;

2)职业技能(定向、订单)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的订单(定向)要求,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这类课程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时代特征。

3)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计划

IT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将职业资格认证与学校的技术教育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又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长远的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实施新型的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整个教学方式的设计遵循“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在科学分析社会经济需求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系。

1)“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企业订单要求设计课程体系,按照技术发展程度更新教学内容。

对现有教材进行合理“拆分、转换、合并、整理”,降低理论教学比例,提高实践教学课时分配。设计科学合理的项目教学、模块化教学体系,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合技工院校的“软件蓝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软件蓝领”专业是专业性强、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专业,课程新、起点高、难度大,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运用实际案例、拓展项目规划的标准。

通过借鉴 NIIT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以目标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方法,在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A.专业课均采用机房教学环境。

B.课堂教学采取案例驱动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围绕案例再现,展开对专业技术知识的讲述和实践。

C.每学期进行综合性实践考核。

D.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及表达能力,尤其是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4、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

随着IT产业的发展和职业院校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已经越来越紧密,出现了很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应科学地制定招生计划,确定课程模式。校企合作可以采用“双向交流”的形式,让企业工程师到学校讲课,教师到企业学习。

三、技工院校“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重视就业,强化技能”是现代技工教育的主流理念,也是技工院校培养“软件蓝领”的目标。随着中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产业的不断壮大,“软件蓝领”人才的需求将形成巨大的空间。技工院校要不断探索方法和总结经验,通过改革教学模式、突破培养方向、规范培养计划等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建立技工院校“软件蓝领”人才培养新模式,更好地促进“软件蓝领”的人才培养,使我国的信息人才层次更加丰富,更好地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昭权 以案例结合任务的教学模式培养“软件蓝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 俞瑞钊 对软件蓝领培养模式与培养计划的建议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软件培训计划第2篇

关键词: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要求;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083-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应准确把握“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一、“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

概括说来,“卓越计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强调校企联合,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三是更加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1]。由此“卓越计划”的内涵要求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应依据“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对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践行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确保“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2.创立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内涵是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应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4.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

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参与的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积极采取措施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接受工程教育[2]。

二、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措施

1.科学论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3]。早在建院之初,学院就对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一方面软件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软件人才;另一方面,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工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总结传统IT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学院提出“培养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的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和“三种精神”。 “六种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组织协调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三种精神”是指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2.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性高级软件人才,学校建立了企业人才需求征集制度,通过院企座谈、走访企业、函发需求征询单等方式,广泛征集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和领域的需求,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创新性等原则,科学制订了符合现代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学院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引进了软件工程SSD系列10门课程,该系列课程采用了国际开发案例,突破了原有的软件教学模式,注重软件开发实践。学院将SSD系列课程与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不出国门就能学习和掌握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此外,学校还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611”教学模式,即本科生在校四年中,有6个学期安排课程教学,1个学期开展技术实训,1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而保证学生在就业洽谈会和毕业设计前就已具备了良好的工程开发能力与经验。

3.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学校除了建立领导听课、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网上评价系统和书面评价卡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等制度外,还独创并实施了企业需求征集制度、实习基地遴选与评价制度、毕业生质量评价制度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卡制度等,为实用性软件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质量保障。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和根本[4]。实践教学是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包括课程实验、程序实践、项目实训和企业实习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多层次工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程实验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实际检测,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拓展训练。课程实验在满足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还设置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实验题目,着力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程序实践是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学校制订了“层次化、阶梯式、重能力”的程序实践方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BDP”程序实践三阶段训练模式,其中B代表系统编程基础训练阶段(BTS),D代表系统开发技术训练阶段(DTS),P代表项目开发训练阶段(PTS),以培养优秀的软件人才。

项目实训是对企业真实项目的模拟开发。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项目模拟开发训练,让他们感受真实的软件开发过程,通过对“8个全真”(全真的企业机构、全真的开发环境、全真的项目案例、全真的开发过程、全真的团队关系、全真的工作压力 、全真的管理制度、全真的绩效奖惩)的体验和对“6个步骤”(项目熟悉和环境准备、项目分析设计与文档编写、项目代码编写、项目测试、项目交付、项目总结)的实际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六种能力”。

企业实习是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实战演练。为此我们对原有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要求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项目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实习双选、前期培训、过程管理、规范答辩、实习基地评价等环节,确保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4.“技术+双外语”,提升国际竞争力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强调“双语教”和“双语学”,充分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一方面对任课教师提出用英文讲解、用英文命题、用英文回答学生问题的“三英”规范;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用英作业、用英文回答问题、用英文答卷的“三英”要求,在“双语教”和“双语学”的良好氛围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目前,我院有超过70%的专业课使用外文优秀原版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每年有近10%的学生用英文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

应特别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应以正常的英语课教学为基础。“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学水平越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越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在积极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要确保正常“英语教学”不断线,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了IT职业英语,TOEFL、GRE辅导课程等,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强化英语学习的连贯性。

在强化“英语教学”和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我们结合区域特色和市场需求,开展了既懂英语、又懂日语或韩语的“双外语”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每届学生中除30人左右学习韩语外,其余学生都学习日语。通过四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大多数学生能达到日语三级水平,还有部分学生能达到日语二级水平。

“技术+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高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学院已经成为培养面向日本、韩国软件企业和外包企业的优秀软件人才教育基地。

5.校企互动开放办学,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为培养“过得硬”的软件人才,学院积极与国内外IT企业开展多途径合作,采取建立项目库、案例库以及聘请企业教师等方式引进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智力资源,输送学生到企业参与项目研发,建立了一套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此,学院与IBM合作成立了东北大学—IBM联合创新研究院、IBM POWER SYSTEM教育中心,与东软集团等5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室。学院在IBM、阿里巴巴、淘宝、百度、东软集团、中软国际、达内、北京亚思晟、沈阳华信等20余家国内外软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另外,学院还与英国、爱尔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13所大学、1个教育机构以及台湾成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进行了包括联合建立实验室、专业共建、师资培训、专家讲学、实习就业、联合培养、课程引进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郑妍. 对计算机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6).

[2]教育部. 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1-02-21.

软件培训计划第3篇

火电厂的职员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且各个岗位的培训标准也非常明确。因为一直以来,采用较多的是传统的方式进行培训,因此有几点缺陷:一是培训资源整合不够完整;二是不透明;三是培训时间不灵活,导致职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线学习系统很好地解决和弥补了这个漏洞,已成为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2学习系统结构设计

2.1软件配置

对软件配置主要分为服务器软件配置以及客户机软件配置。①服务器软件环境要求:MSWindows2007Server的操作系统,安装MSSQLServer2003的数据库系统。②客户机软件环境要求:采用的是Windows7本操作系统;客户端IE浏览器应使用8.0版本;采用2007的Word软件。

2.2在线学习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采用B/S的多层次结构,对于客户端的用户主要分为学员、管理员和专家三大类,使用Browser的访问服务器,主要依次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表示层、应用服务层、公共服务层以及数据可层。

2.3构建个性化在线学习模型

个性化在线学习模型分为4个模块,如图1所示。1)学员学习信息采集模块。在线培训系统对学员的学习活动进行实时跟踪以及调查,主要是通过学员学习行为的“点击流”以及依据采集到的测试结果,来掌握每一个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检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课程知识模块。建立知识库、课程及试题库。3)个性化引擎模块。向学员推荐学习方案,可以通过测试成绩及学员浏览次数自动生成日记,向学员提供学习方案。4)学员信息模块。主个模块信息主要包括学员编号、姓名及单位、所述部门等;学习测试历史;学员最近登录的时间、登录次数及在线总时间等。

3在线学习系统的实际应用

目前,该系统已经整合到××电厂中,职员采用单点登录模式,便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培训和考试。将计划、学习、考试、评价连成一体,其主要功能及流程如下。1)教育培训计划的生成。培训项目分为计划内培训和计划外培训,通过需求调研创建培训计划,管理员发起培训计划需要经过发起需求调查、需求上报、需求汇总最后到创建培训计划四个步骤,这个流程下来后,基层员工的培训需求已经按流程反映在培训计划之上了,真正达到了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与实际受培结合在一起。2)在线课程的学习。在课程中心中,包括了培训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即培训项目管理、培训班管理、培训班的课程管理和培训班的学员管理等。在培训班外,本集团公司的各类课程如安全生产、企业管理、电力技术、社交礼仪等知识,均在线上课程中分类,供员工在工余,或者利用时间碎片进行在线学习,达到提高个人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3)考试流程的实现。考试流程经过部门管理员按照题库快速组固定卷或者随机卷,对试卷编辑后到考试管理,对本次考试的试卷、人员、时间等要素进行分配,也可以通过将考试挂在培训班上,参加培训的学员就能参加考试。通过考试,员工进行在线考试。达到了培训、考核全程一体化。4)资源中心。主要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包括了粤电书苑、培训师资、培训机构、培训设施、课件管理、课程管理、新闻管理等。其中,粤电书苑电子书内容丰富,囊括了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历史、工业技术等图书,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知识水平。5)员工教育培训的统计分析。主要建立了大量的报表,如学时积分报表、考试报表等,管理层对员工的学习、考试情况做到一目了然,方便领导对员工教育培训情况的决策。

4在线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经过在线学习在××电厂的应用,××电厂教育培训工作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实现如下目标。1)需求、计划、培训、考试、效果评价全程一体化运行。针对传统培训、考核独立运行的状态,通过对培训、学习、考试管理思想的深刻提炼,形成先进的一体化运行模式,达到知识传播,资源共享,对培训、考试工作运行科学管理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日常工作的强度,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2)丰富的培训资源。课件学习、在线图书、题库和试卷练习,内训师资交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组合运用,能够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能够对各类培训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3)直观的培训效果管理。能形成人员教育培训方面的各类报表,使决策层能详尽地掌握本单位人员情况。对本单位培训资源现状可与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能直接调配培训资源。针对培训工作能够根据实际需要产生不同时间段、各种类型的工作统计表。

5结语

软件培训计划第4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软件外包 适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教育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便是严重的就业压力。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培养出能够获得企业、市场认可的毕业生,已成为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作为重点面向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专业,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满足市场、企业对适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就必须解决好教育质量和特色的问题,使其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并着重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1 着眼新兴行业,把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挂钩

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根本基础。目前我国软件人才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结构,橄榄中间就是本科毕业生,两头是高端开发人才和大批从事基础工作的低端技术人员。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处于热门时期,就业也相当不错,在各高校扩招计划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首选,从而形成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结构在今天呈现了所谓“橄榄型”,在各高校各个相关专业设置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基本雷同的情况下,这部分毕业生必然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

随着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对这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能够熟练掌握使用1-2门外语的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特别是日本少子化和“团块世代”接近退休年龄,优秀软件开发人才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已经对日本的计算机和电子类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从而使日本软件开发企业将视线越发转向海外,通过外包的形式进行国际合作开发。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70.28亿美元,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8.4%,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2%。其中,仅只是对日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分析,今后3-5年内,年增长率将保持在400%左右。而目前对日软件出口虽然占我国软件出口总额的60%左右,但我国企业所承担的项目在整个日本可承包项目中只占到1-2%。为了在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够熟练使用日语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更是成为企业争相追捧的人才。

正是认识到这一状况,以IT人才需求趋势为依据,由教育部批准,我校与日本京都计算机学院以及京都信息大学院大学联合创办了以日语为第一外语,兼修英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处理)专业,并在2000年招收了第一批计划内本科生,迄今为止已有六届毕业生。而2001年教育部批准36所高等院校成立软件学院,于次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可以说,我校是在全国的本科院校中率先开展了对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

2 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听取企业意见,促进教学改革

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环境往往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积极的听取企业意见和声音,这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大有益处。

我院定期组织由院领导带队、教学负责人及专业老师参加的企业走访活动。先后走访了日立华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神州数码通用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开创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和用人单位。

并且,先后邀请了日立华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NEC信息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神州数码通用软件(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人力资源部及技术部人员来校,通过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座谈,我们了解到,现阶段的我国软件人才培养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软件外包产业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软件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软件作为对于现实世界的事物进行抽象处理后,再通过计算机软硬件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具体表征,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现实事物的抽象化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确立。为此,具有上述两方面能力的人才是软件产业所急需的。然而现阶段的软件人才培养对上述能力的养成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

因此通过以下两点来促进本专业的教学改革:第一、通过对从各企业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我们修改教学计划以及编制新教学计划提供了第一手的参考依据;第二、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现在我院实施的在专业教学中嵌入企业部分必要的培训课程,就是通过几年的办学中获取的用人单位意见以及在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形成了今天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3 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

3.1 签订人才培养协议

校企双方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合作的,为了使合作规范化进行,特别是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2008年6月我院与天津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暑期实习协议、联合培训协议;9月曹小红校长代表我校与日本TIS株式会社以及神州数码通用软件公司签署三方协议,在我院联合成立IT人才教育培训中心;12月我校承接的天津滨海新区与IBM“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计划”在我院正式开班。在这些协议中都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3.2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在我校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嵌入企业必要的实训课程,以及在企业进行培训实习,对学校部分专业课可进行学分抵免。

3.3 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

由我院提供场地、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企业提供教材、有实战经验的教师的派遣,以及实训基地的经费。充分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

3.4 公开选拔学生

本着公开、平等、自愿的原则,学校和企业共同面向本专业全体学生召开说明会,自愿报名,通过笔试、面试来择优录取参加校企联合实训课程的学生。

3.5 保障学生就业

在学生完成实训课程后,根据企业录用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择优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

截止2010年5月,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处理)专业09、10两届毕业生中共有195名学生参加了校企培训计划,占本专业全体学生的85%。28人被神州数码通用软件公司录用;14人被软通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录用;13人成为北京日立华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正式员工;9人进入福州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还有多名同学进入多家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并有1名学生直接进入日本本土企业工作。全程参加校企培训的两届毕业生100%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多家用人单位在信息反馈中表示,他们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希望能够在今后继续招聘国际学院的毕业生。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办学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徐建平.推动校企合作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

[2] 吴如林.校企合作机制的三个向度[J].江苏教育,2009,(15).

[3] 陆涵燕,李淑梅.校企携手共同培育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软件培训计划第5篇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实训;教材;ISO9001;CMM

众所周知,目前由于软件产业本身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的问题,使得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脱节,形成了软件企业“求才难”与毕业学生“求职难”的“两难”局面。为此国家教育部和劳动人事部等部委,要求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政策上鼓励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企业、软件园区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校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实现无缝接轨。所以近几年涌现出许多由软件园区、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企业联合创办的软件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软件企业用人与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桥梁,缓解了“两难”的局面。随着实训基地的增加,如何提高实训的效率和质量,彻底解决“两难”问题,成为摆在学校、实训基地、企业面前,特别是实训基地面前的首要问题。而有一套与软件产业的发展、管理相适应的实训体系和实训教材是提高实训效率和实训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ISO9001和CMM为标准体系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体系和实训教材研发体系,并开发了相应的实训教材。

1 以ISO9001和CMM为标准体系的软件技术专业实训体系

1.1 ISO9001与CMM简介[1]

ISO 9000标准与CMM模型都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充分体现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全面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等思想。ISO 9000标准是一种通用标准。ISO 9001是ISO 9000族标准中一个很重要的质量保证标准,也是评价软件质量的首要标准。它在20个方面规定了供方在全部生产活动中的质量要求,人们将这20个方面称为20个质量体系要素。

CMM是设在美国卡纳基梅隆大学中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仅对于软件行业指定的成熟度标准,共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以及优化级。其级别的高低代表了软件企业开发、管理、维护等多方面能力的高低。

目前国内实施CMM的软件企业大概80%达到可重复级、已定义级,20%达到已管理级,少数企业达到优化级。CMM侧重于过程管理,其将质量管理原理应用于软件成熟度框架的建立,指明了改进的目标,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步骤[2]。

ISO 9001和CMM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质量保证体系,都着眼于质量和过程管理,都建立在相同的理论基础之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ISO 9001帮助企业理顺内部管理关系,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而CMM规范整个软件过程,保证产品在质量、成本、交付期等方面均能满足要求。CMM的理论和实践充实和完善了ISO 9001。因此,软件企业应该将ISO 9001,CMM及其它管理和工程思想融合在一起,规范化软件开发过程,提高软件生产过程的能力,保证软件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1.2 软件技术专业实训体系

按照ISO 9001规定的20个质量体系要素与CMM模型的关键过程域和关键实践的映射,以及软件技术专业实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训看作是一个比较大的软件工程项目:按照CMM可重复极框架建立实训体系[3]。主要包括:需求管理(行业发展需求、具体软件园区的各软件企业的需求、高等学校的需求等)、实训计划(实训时间三个月、半年、一年等、实训对象为专科、本科等各种类型的实训计划)、实训项目的跟踪与监控、配置管理、实训质量保证等五个关键过程域。

(1)需求管理

所谓的需求包括技术需求和非技术需求,实训基地需要组织专人进行国内外软件行业发展趋势的检索和分析,软件园区内、外的软件企业提出的需求的分析(包括技术需求和非技术需求),相关的高等学校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根据上述需求分析,建立客户(学校和企业)对实训需求的共同理解,通过专家的可行性评审,确定具体的实训计划,并与学校共同修订学校的培养计划,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需求报告、实训计划、学校的教学计划均要纳入配置管理,创建需求基线,按照配置管理变更的流程执行,跟踪需求变更。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2)实训计划

实训计划是实训项目开展、跟踪与监控的基础,每个实训项目开始时,项目经理应根据需求进行估算,制定实训计划和进度表,实训计划通过项目组评审、行业、企业、学校专家评审,并经高层经理审批,纳入配置管理。

(3)实训项目跟踪与监控

要使实训项目按计划的进度和质量完成,必须建立对实际进程的可视性,及时发现实训过程与实训计划之间的差异,使管理者在实训过程偏离实训计划时,能够及时了解实训过程的状态,采取有效措施。

(4)实训的质量保证

实训的质量保证贯穿实训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质量保证人员(SQA)是独立于实训项目组的第三方监控人员,不仅代表实训基地管理层按照实训质量保证计划,对实训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评价和验收标准),发现问题及时与实训项目组成员和高层经理沟通,研究解决方案,从而确保实训质量。

(5)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同样贯穿于实训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由SCM工程师制定配置管理计划,完成各项配置管理活动,维护配置的可跟踪性和实训成果的完整性、载体化。

2 实训教材的研发

在上述实训体系建立的基础上,根据实训计划,我们将实训教材的研发也作为一个软件子项目,按照上述标准体系,开展教材的研发。具体教材研发方案见图2。我们提出了以当前的主流技术为教材的技术体系,将知识的学习、实训、技术体系的企业认证相结合。在教材的形式上体现为包括教材的互动平台,实训指导手册、配套的课件、主流软件、具体实训项目的实际代码、视频等在内的立体化教材。形成了一套体基于当前软件行业多层次、全方位技术体系,采用100个全真企业项目,近三万行代码企业环境下人物驱动的实训教材群。目前已研制出微软.NET框架实训教材、面向对象与UML实训教材、WindowsForm程序设计实训教材、 Web Form程序设计实训教材、C#2.0语言实训教材、SQLService与实训教材等共计8种,16本实训教材(每种包括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两本),并在中北大学软件学院的二年制软件技术专业的4届学生中试用,实践证明,师生反映良好。

3 结论

本文提出的基于ISO9001和CMM标准的实训管理体系和教材研发体系,结合了软件企业软件项目管理的经验,从实训的需求、实训计划的制定、教材研发等实训全过程企业化管理出发,使学生无论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等实训全过程都能真正置于职场环境中,缩短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所开发的教材已在多个实训基地推广应用,同时该体系下建立的实训模式也得到了企业和学校、学生的认可。目前课题组正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该管理体系,并将其推广应用到软件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中。

参考文献

[1]邵丽.基于ISO 9001/CMM的软件质量保证的对比研究

[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7):32-35.

[2]邓珊,孙福权.基于CMM的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的设计

[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72-73.

软件培训计划第6篇

“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相信很多外包和软件领域的企业已经深刻领会到了这句话的现实意义。虽然当今人才总量已经形成规模,但是专业人才和高端复合型人才仍属于稀缺资源,而我国软件人才3/4以上都来自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与软件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周期长、更新慢、实践少等问题,导致软件人才结构趋向“纺锤型”:位于产业上层的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师严重短缺,处于基础层面的软件蓝领也非常稀少,而处于金字塔中部的系统工程师阶层却极度膨胀。于是,一边是众多招不到所需人才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一边却是大量“毕业即失业”的应届毕业生――谁将最终搭起两者之间的桥梁?

面对这种现状,上海市浦东软件园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浦软培训中心)担当起了为企业培训和推荐IT人才的重任。作为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注册、由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全额投资的浦软培训中心,是一家以培养中高级IT人才为主的非学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构,具有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就业见习基地资质,而且在近期开展的“万名软件人才培养工程”中,成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唯一指定的教育培训机构。

建设公益性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我们与社会上的IT培训机构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参与到政府的项目中,提供公益性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浦软培训中心院长徐俊告诉记者。

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起、联合上海浦东软件园和印度著名软件企业Infosys共同打造的“万名软件人才培养工程”,计划在3年时间内为上海地区培养50名软件培训师和1万名合格的软件人才,以解决上海地区软件企业人才短缺的发展瓶颈,为软件企业提供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在项目正式启动后的第一年内将合作培训1000人次,第二年培训3000人次,第三年培训6000人次,共计1万人次。

“培养工程”针对大学生就业,凡接受培训的大学生,无论文理,只要对IT专业感兴趣,有志于在IT领域发展,都可以免费接受“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高级JAVA软件工程师”以及“高级.NET软件工程师”等专业培训。

“虽然有政府方面的补贴,但是补贴的资金远不及培训的成本,”徐俊坦言,“如果没有浦东软件园方面提供的房租优惠,我们去年就不会盈利。当然,盈利并不是我们现在的主要目的。目前印度的IT培训市场有600个亿的规模,中国只占到印度的九分之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也在储备能量,我们不能与社会上纯盈利性的培训学校有同样的价值观,而是要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除了免费培训之外,浦软培训中心还设立了“社会开放日”,面向大学理工科低年级学生开放,提供园区企业参观和实训课程体验。这一项目对于引导低年级学生提前熟悉行业规范,确定就业方向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为园区企业提供高附加值服务

浦软培训中心是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投资企业。作为浦东软件园的职能部门,除了日常的职业培训之外,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按照入园企业的需求打造定制化人才,以减少企业招聘和用工成本,体现园区的服务功能。

作为浦东软件园的注册企业,华钦软件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主要为金融领域的知名跨国公司和企业提供包括项目管理、系统设计、解决方案在内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它在信用卡、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随着业务量的扩大,华钦软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为了获得合适的人才,华钦软件出资总额30万元作为奖学金,委托浦软培训中心为其定向培训人才。

“打造强大的金融后台数据中心,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力支撑,金融服务外包领域的人才将成为热门人才,我们则针对服务外包提供高校所没有开设的实训课程。”徐俊说。

“目前入园企业中有几家已经与我们进行了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更多的企业表达了合作的意愿,未来与企业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虽然金融危机使得软件企业面临业务甚至生存的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软件人才的需求还是十分旺盛,徐俊显然看好这个市场,“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打造一个IT专业人才的蓄水池,将来企业可以按需索取。”

=====第二篇==

浦软培训中心特色项目

大学生就业助跑计划:

1. 免费提供信息技术公益课程,让大学生从“校园人”迈向“准就业人”。

2. 让大学生拥有“一张文凭、多张技能证书”,联合微软等知名企业提供“电子课堂”和面授,帮助大学生获取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证书”和国际认证证书。

3. 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举办“定向就业办”,学习、实训、在学习、再实训,助大学生迈好就业第一步。

4. 每周四免费“社会开放日”,现场更配有“动手做”嵌入式实训项目展示演练活动。

“社会开放日”

了解IT最新发展趋势,真实感受高新技术,提前熟悉工作氛围,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尽早确立职业目标。

1. 上海浦东软件园对外开放接待时间:每周四上午9:30-11:00 下午13:30-16:00。

2. 参观内容:参观上海浦东软件园展示厅观看宣传片参观浦东软件园一期、二期、三期共计75万平方米的园区参观软件企业介绍大学生IT“动手做”实训课程(LED、PMP、优盘等)大学生就业助跑系列培训课程(全程50分钟左右。)

3. 参观费用:无

“动手做”实践营

点阵之星―LED实训课程:嵌入式系统项目分析,LED点阵显示屏整体构架设计,实际焊接过程演练,LED点阵显示屏硬件测试、调试、LED点阵显示屏软件设计、实现。

炫彩靓影―PMP实训课程:WinCE嵌入式系统开发概述、个性化定制WinCE操作系统、32位处理器ARM的系统硬件设计、移植嵌入式媒体播放软件。

移动精灵―U盘实训课程:动手构建自己的AVR单片机系统、USB通讯的硬件与软件设计分析、FAT文件系统组成及结构。

我为歌狂―MP3实训课程:动手构建自己的ATMEL单片机系统、MP3硬件解码原理与软件设计方法、在LCM屏上显示自己的中文。

智能管家―Web服务器实训课程: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U-boot的编译与使用、嵌入式Linux 2.6内核的定制、嵌入式HTTP服务器设计。

网络枢纽―路由器实训课程:交叉开发环境的建立、嵌入式Linux 2.4内核的定制、嵌入式路由设计。

? 沟通无限―GPRS远程监控实训课程:动手构建自己 Winbond单片机系统、通过GPRS发送信息、传感器数据的采集。

“公益性免费实战课程”

微软等知名厂商课程,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大的范围内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水平。

1. 培训时间:平时班(一/三班、二/四班)和周末班,上午9:30~11:30,下午13:30~15:30

2. 报名方法:学校团体报名与个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课程安排表,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嵌入式、JAVA、.NET)。

软件培训计划第7篇

关键词: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大学城

在云龙新城总投资达30亿元,占地面积6 300亩的株洲市职业教育大学城正在兴建,预计在2012年全面建成。将入职教城办学的院校包括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共9所,总办学规模为学历教育6.5万人,年培训6.7万人。随着职教城的兴建,建设共享型的计算机技术实训基地也适时地提上了议程。其中,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将由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为此,我们对基地建设的优越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拟定了实施方案。

1共享基地建设的优越性

把原来分散在市区各地的职业院校集中到职教城办学,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科学的、必要的,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整合实训资源,节约实训成本

上述9所院校基本上都建有专门的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满足信息技术系软件技术实训和教学需要,先后拨款150余万元用于购买计算机、服务器、投影仪以及相关配套设备等,建设了软件开发、多媒体和网络3个软件技术实训室,配置了相应的管理人员。其他院校的情况也大体相当。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就可以减少资源的重复投入,通过对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以及设备的整合,减少维护管理成本。

1.2优化实训基地,提高实训水平

各院校原有的实训基地,由于师资和经费的限制,至使设备的档次和训练的水平难以提高。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可以将实施同一实训任务的师资、设备、资金集中在一所院校,有利于建设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从而提高实训的质量和水平。

1.3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工学结合

株洲是以工业为主的新兴城市,本市拥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工业型企业以及配套服务公司。他们对于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需求十分迫切。目前缺乏一个为这些企业提供类似服务的媒介或平台。一方面,企业有软件开发、软件培训的需求,却苦于找不到承接业务的对象;另一方面,学校因师资力量较薄弱和设备档次较低无法将教学实训、应用课题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通过整合师资和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为企业服务中促进工学结合。

1.4适应市场需要,服务经济发展

软件产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也是国际产业竞争和高科技竞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根据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的数据,世界软件产业从1991年以来始终保持在10%~20%的增长率,200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已成为第一大产业,产值已接近5 000亿美元,期中软件产品总销售额达1 750亿美元。在全球软件市场中,亚太地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国际计算机产业结构已从以硬件为核心向以软件和服务为主导的方向过渡。我国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服务经济发展,必须迅速发展软件技术,培养优秀的软件技术人才,这也要求建设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

2共享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株洲职教城区域共享型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2.1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发展软件产业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更是以每年两位数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根据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的数据,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796亿人民币,2002年软件产业销售额为900亿人民币,到2009年1―9月,我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6 775亿人民币。为了加快软件产业,国家在2007年4月相继出台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及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这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及环境建设,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职教城建设软件技术共享实训基地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

2.2符合地方发展要求

为了发展软件产业,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各地方政府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扶持,包括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人才吸引和培养政策都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为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以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株洲,发展软件技术的需求尤为迫切。《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株洲市“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中,制定了包括软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软件专项基金扶持政策等等软件产业政策,职教城软件技术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

2.3方便院校资源共享

株洲职教城软件技术共享型实训基地的首要任务是为城内各院校人才培养服务。原来9院校分散在全市各地,地理上的距离使得资源很难共享。入驻职教城后,9院校相互毗邻,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不仅有利于提高各院校软件专业实训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而且使用共享资源就像使用本院校资源一样方便,因此深受欢迎。软件技术共享实训基地在面向职教城内各兄弟院校开放的同时,还可以向职教城外的学校、研发机构、企事业单位开放。我们充分发掘软件技术共享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技术服务、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软件研发等方面的潜能,使社会方方面面共同使用,以发挥最大效益,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支持。

2.4具备良好建设基础

由于是在9院校原有软件技术实训室基础上建设,有人才,有设备,有经验。各学院的大部分实训教师参与过基地建设的招标、设计、安装、调试、验收各个环节,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流程非常熟悉。作为共享型实训基地虽然跟原有的软件实训基地有所不同,但基地建设的流程是基本相同的,只是功能要求更高,由于原有设备可以利用,不必全部重新购置,节省了部分资金。

3共享基地建设规划

3.1基地功能定位

基地建好后,不仅要满足职教城内软件实践教学、培训和研发的需要;还要成为长株潭区域中小企业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区域职教资源共享中心,成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纽带,并发挥更强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3.2基地总体规模

目前9所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历教育学生总计2 500 人左右,以这个人数做为基准,我们设定职教城内软件技术专业学历教育 2 500人,年培训教育2 500人,年总体规模为5 000人。

3.3基地建设实施

3.3.1组建专业的建设队伍

基地建设采用由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协作企业和协作院校参加的建设模式。首先由上述三方共同推出专业人才组成建设委员会,然后专业委员会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并制定工作章程。

3.3.2拟定科学的建设方案

根据基地的教学、培训和研发功能,以及高职软件技术行业的培养方向,在基地的总体规划上,基地拟建设5个实训区,具体情况如下:1) .NET技术实训区用于.NET技术的教学与培训;2) Java技术实训区用于Java技术的教学与培训;3)嵌入式软件技术实训区用于嵌入式软件技术的教学与培训;4)软件研发区用于软件研发;5)软件测试区用于软件测试。

前三个实训区负责全日制学生的日常教学和社会各种层次人才的培训。在实训室的设计上应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训中既能实现教学,又能实现实践。硬件应配置投影仪、计算机、服务器、多媒体设备等。软件应安装.NET软件、数据库、Windows操作系统等。每个实训室应能容纳学生50人左右,每个实训区总体上应能满足500名学生同时学习。

后两个实训区承接社会、企业的项目在该区进行研发和测试,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纽带。在规模上每个区应能满足500人同时投入工作。

3.3.3筹措足够的建设经费

基地需要一栋实训大楼,安装2 500台计算机,30个投影仪,加上一些设备,设备总投资约1 500万人民币。基地设备采用分批建设的方案,优先建设主要的和急需的部分,以后根据需要逐步完善,直至最后形成一个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可先整合协办院校和企业的现有设备,不足再酌情购置。购买设备的资金可多渠道筹措:职教城院校自筹;申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委软件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申请株洲市政府在职教城的专项建设资金中划拨;通过跟企业合作和争取社会捐赠[1]。

3.3.4组织高水平的管理团队

为了保证基地高效运行,在基地成立一个软件管理中心,中心设一名主任、若干名副主任,配备一批实训教师。中心主任、副主任在职教城内院校中产生或面向社会聘任,主要负责共享基地的日常管理经营。实训教师主要从9院校原有软件实训教师中挑选,同时在协作企业聘用兼职教师。实训教师负责实训的指导、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建设、实训质量评价[2]。

3.3.5拟定科学的管理规章

在基地的管理运行上,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准市场化运作是指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加强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3]。

4结语

共享基地的建设方案为职教城共享基地建设提供了依据,共享基地的建成必将有利于提升职教城软件技术职业教育水平,促进区域的软件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旭. 论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1):18-19.

软件培训计划第8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NIIT;专业嵌入式;教学模式;教学计划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层面上。课程设置是否基于职业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如何具体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今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实现对接,如何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职业能力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企业合作办学,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加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我院与印度IT培训公司——NIIT联合办学,在计算机高职专业的基础上引入了NIIT的课程体系,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国内外NIIT相关培训的经验,进行了NIIT嵌入式教学模块的课程改革,对计算机高职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五年制高职软件专业定位

2005年3月份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加快发展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江苏省软件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软件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按照2010年软件产业的产值达到1000亿元的目标,到2010年需要软件从业人员30万人。现在软件从业人员仅有4万多人,尚缺25万多人(软件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2万人,软件设计人员8万人,软件初级技术人员15万人)。

市场需求为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即应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以基本通识技能为基础,形成职业基础能力、专门技术能力和延展能力,分为四个专业方向:信息管理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如下图所示:

培养软件人才,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更为合适,有利于学生反复训练、强化训练,在学中练,在练中学,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因此,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软件初级技术人员和软件设计人员,应成为五年制高职软件专业的发展方向。

NIIT嵌入式课程改革

NIIT软件工程师课程本身有完整的体系,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NIIT课程引入到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仍会碰到许多问题,如NIIT课程怎样纳入计算机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采用NIIT的MCLA(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怎样才能更好地使NIIT课程模块与现有的专业课程实现整合,怎样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和补充等等。为此,我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对NIIT嵌入式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NIIT嵌入式课程任务的分析

NIIT有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师等许多课程,其中NIIT软件工程师课程是一个很适合当前IT企业需求的课程,比较适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将其引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首先要分析和认清课程的任务,才能使NIIT课程模块与现有的专业课程实现整合。

NIIT软件工程师课程共分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任务要求,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软件开发过程,培养学生的文档编写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库分析与设计能力以及扩展学习能力;掌握LINUX操作系统、c++编程、大型数据库开发技术,培养学生跨平台的c++项目开发能力;掌握JAVA编程、J2EE平台开发技术,培养学生在JAVA平台上的J2EE项目开发能力;掌握.NET平台的开发技术,培养学生在.NET平台上的电子商务项目开发能力;掌握J2ME、.NET平台的移动开发技术,培养学生在移动平台上的移动项目开发能力;积累实际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书面、口头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整个课程体系概括了软件工程师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源于实践的项目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职业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只有紧紧围绕课程任务,才能使学生达到合格的软件工程师的水平,才能保证培养的学生在软件开发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NIIT课程纳入方式的选择

NIIT课程首先是作为职业培训课程引入我国的,要求学生的起点是具备高中以上学历,主要有集中脱产培训和业余培训等培训方式,所以将其引入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必须考虑NIIT课程的纳入方式。

将NIIT课程引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并行式,就是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培训的方式,另一种是嵌入式,即将NIIT课程模块与现行专业课程加以整合、衔接与调整。并行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同时要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比较适合对高校学生进行业余培训。嵌入式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常规教学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消化时间,同时可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可为学生的团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年制高职的生源是以初中为起点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普遍不高。我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认为采用嵌入式方式较为合理。但采取嵌入式势必涉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课程嵌入方式与计划调整等问题,对课程的嵌入、调整,不能只是简单的替换,应该综合考虑删繁就简,扬长避短,在此基础上遵循有关原则,科学合理地对教学计划做出调整。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应用

计算机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教学模式受到课程、教材、项目来源和教师水平的限制,不能完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引进NIIT的MCLA和源于实践的项目教学法,可以改变计算机应用类专业传统的“理论讲授﹢实验”的教学模式。

MCLA方法指导下的学习是由许多小的教学循环组成的,每个教学循环中先提出一个来自IT行业或工业界的实际问题,接着由专家(教师)用规范的分析、计划、实施和验证的步骤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对学生提出类似的另一个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参照专家的方法和步骤解决该问题,最后学生必须将所学到的这些知识综合运用到解决一个新的实际问题上,而且应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独立实践。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实践—提高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而且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每个模块结束后,要模拟软件公司开发团队的工作过程,在一定的期限内,按照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开发一个源于实践的软件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积累实际项目开发的经验。

实践证明,NIIT的MCLA(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和源于实践的项目教学模式是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软件开发的兴趣和自信心。转贴于

在实践过程中,我院把NIIT的MCLA(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和源于实践的项目教学模式向其他计算机课程和相关专业方向如网络工程师、信息管理工程师和数据库工程进行迁移,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NIIT嵌入式教学计划与课程的调整

由于NIIT课程的起点要求较高,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一定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势必要考虑课程嵌入教学法计划的调节和课程的整合与调整。NIIT软件工程师课程本身有完整的体系,有相对成熟的课程,因此,应在以NIIT课程体系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调整,在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上,在为NIIT课程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调整。

(一)NIIT嵌入式教学计划的制定

嵌入式教学计划要综合考虑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同时要考虑NIIT课程的教学计划。由于NIIT课程要求学生的起点是具备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所以将NIIT课程的四个模块分别嵌入到第五学期至第八学期较为合理。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使学生顺利过渡到NIIT模块的学习中。

因此,我院对原先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和NIIT课程进行了整合与调整。如在关于NIIT第二模块嵌入式的教学计划中,由于第二模块的任务是掌握JAVA编程、J2EE平台开发技术,培养学生在JAVA平台上的J2EE项目开发能力,此模块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和网页设计能力,因此我们把《网络编程》、《网页设计》课程并行进行,把第二模块的中的JAVASCRIPT课程整合到《网页设计》课程中。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感到对两者的知识和技能运用游刃有余,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NIIT嵌入式模块授课计划的调整

NIIT课程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授课计划和教学建议,仅适合于社会的职业培训机构。在嵌入式教学计划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NIIT模块授课计划。

由于NIIT课程每个模块涉及的课程种类较多,嵌入式授课计划的制定有两种方式,即模块内的并行或串行方式。所谓并行方式就是根据一个模块中课程的相关性对课程进行分类,由多个教师并行授课,这种方式比较符合传统的教学习惯。所谓串行方式就是按照NIIT课程项目的要求,根据模块课程的渐进性,由一个教师串行授课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符合项目教学的需要。

并行方式由于课程分散,由多个教师进行授课,教师的压力较小,学生的压力较大,因为要同时学习多门课程。串行方式由于是一个教师授课,备课量较大,教学强度高,对教师的要求高,压力大,学生的压力相对较小。由于并行方式只适合于第一模块,其他三个模块并不适合并行方式,串行方式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符合项目教学的认识规律,所以,我院主要采用串行方式进行授课计划的制定,实践证明,采取串行方式效果较好。

(三)NIIT嵌入式课程的改革和调整

课程的改革和调整涉及支撑课程及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调整和NIIT课程内容的补充。学习NIIT软件工程师课程需要一定的门槛,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才能顺利进行嵌入式课程的学习,因此,应围绕NIIT课程的任务,对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一定的调整。

文化基础课程方面的改革作为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软件开发文档的编写能力,因此在语文课中应增加常用说明文档编写的知识;软件开发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也有一定的要求,在数学课程中应加强离散数学中集合、关系、排列和组合的教学;英语也是学习软件开发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口语和英语交流沟通方面应加大课时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专业基础课方面的课程改革软件开发需要学生具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编程能力,所以应把《数据结构》和《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作为重点课程进行讲授并加以强化。为了顺利进行NIIT课程模块的学习,应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VISUAL BASIC》和《桌面数据库开发系统——ACCESS》纳入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中,这样学生在学习NIIT课程的时候不至于对有些概念感到抽象。如在讲授C++的类与对象以及JAVA BEAN的基本概念时,可以用VISUAL BASIC课程中的控件对象作为例子,学生很容易接受。软件开发人员必须要有查阅英语技术资料的能力,所以计算机专业英语也应纳入到专业基础课中,NIIT提供的CBT课程也可以作为专业英语的辅助课程。

NIIT专业课程的改革NIIT作为一门培训课程,相对而言对理论的要求较少,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分散到每个章节中,缺乏连贯性,具有跳跃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因难,较少的理论知识学习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应对NIIT课程做一定的调整与补充。如在PLT课程中对讲授的算法流程图可让学生用C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流程图的重要性;在OOPS课程中可补充数据结构中树和图的C++实现,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JAVA CORE课程中可增加JAVA的编程基础知识以及面向对象的理论,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NIIT嵌入式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

NIIT嵌入式课程改革的成功要依赖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配合。

学校要重视在资金、设备和师资方面的投入,更要重视培训的质量问题以及与NIIT加强合作沟通的问题。如教材的本土化与翻译的问题,NIIT有相应的勘误表但不全面,特别是一些技术术语,要相对统一。

NIIT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书面知识,还要掌握课程涉及的边缘学科的知识,教师应能从全局把握软件工程师的教学,最好有相关的项目开发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NIIT的教学模式,研究当今软件人才的发展方向,开展团队学习,共同备课,多举办和参加研讨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利用Coordinator Guides的经验、示例和类比、常见问题解答、补充信息等资料提高教学效果。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处理好学生基础与信心的问题,要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碰到问题要和学生一起研究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信心。要让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