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06 20:25:0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1篇

(一)归纳总结、抓住本质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某一款软件来开展教学,如“应用文档的设计”是基于文字处理软件“Word”,“数据统计与分析”是基于数据处理软件“Excel”,设计主题网站是基于网站制作软件“FrontPage”,多媒体作品制作是基于软件“PowerPoint”,“图片处理”是基于软件“ACDSee”和软件“Photoshop”等。由此可见,软件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软件的种类繁多,新软件层出不穷,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把所有软件都教给学生,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如果只学会这几款软件的使用,那么面对没有学过的软件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几款软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新软件时,能做到胸有成竹,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几款软件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小结,从中发现规则,并提供情境让学生应用到操作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如“运行软件”这个操作,“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可通过进入“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MicrosoftOffice”进行启动运行;音乐播放软件“千千静听”也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程序”选项找到“千千静听”启动运行即可。这就可以归纳出“运行软件”的常规方法规则:程序的运行方式,都可通过“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选项中找到相应的程序进行启动运行。这种例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信息技术的“求同”教学方法,本质就是从操作中提炼和归纳出规则。信息技术的操作是灵活多变的,然而,殊途同归,变的背后隐藏着不变的操作方法规则。

(二)迁移应用、自主提升

在学生掌握旧的操作方法之后,面对新知识的学习,虽然它们涉及的操作方法都是学生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学生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求同”引导、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应用。如在学生已经有了几个软件的使用经验后,再学习新软件时,一些简单的操作,如运行软件、在软件中保存文件等,教师就不需要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回忆“在其他软件时是如何做的”。这样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直接告诉或演示,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习的本质是自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求同”,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引导学生迁移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感兴趣,感到新知识都是通过转化成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提升自我学习和操作能力,从而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

二、求异,发散、扩展思路

(一)求异,发散、拓展思路

如果说“求同”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那么“求异”就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求异”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创新思维以及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信息技术中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如在“应用文档”Word软件中学习“复制或粘贴”,可以使用快捷键Ctrl+C/V,也可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也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粘贴”工具,也可使用右击菜单中的“复制”或“粘贴”。这些例子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胜枚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异”不满足于一种操作方法达到某种效果,从而“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从各种角度去考虑,寻求不同的解决策略,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灵活选择,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语言或学生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通过选择恰当的操作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章节的“数据处理”的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这些不同的方法后,教师可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示范、对比学生作业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总结每种操作方法应用的场合。如当“数据记录”比较少时要计算数据结果,可采用系统自带“计算器”简便计算出结果;当“数据记录”比较多时,可采用“函数”快速进行计算;当“数据记录”多并且计算要求复杂时,可采用自定义“公式”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分析后,学生快速总结出每种方法适用于哪种问题,在应用时能“灵活选择”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主体性;信息技术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给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下面根据笔者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尝试作法。

一、巧借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

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

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一片新天地。

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如果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

若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入机会,教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人机交互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每一教学环节都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高一层次。这种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二、巧借信息技术,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解效果好的多。同时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控性、参与性大大强化了这种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学习九年级几何“点的轨迹”一节后,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对“轨迹”是毫无想像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教师的“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为直观

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九年级代数中的“函数”是一个典型的概念教学,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明晰直观的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像,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像,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让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非常透彻。

3.化静止为运动

运动的几何图形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初中几何《圆》这一章,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

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无一例外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圆幂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定理,鼠标一动,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其实像“垂经定理”、“圆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关系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的定理,都可用《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题目,不经意用鼠标移动一个点,图形变化了,结论仍然成立。

4.化繁琐为简明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九年级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

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三、巧借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九年级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

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

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

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

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像,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当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

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像,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凭风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3篇

1.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

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能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设计学习任务时,首先,应注意理论结合实际,通过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不能设置过大过难的任务,否则会使得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失去信心。再次,可将总学习任务划分为多个小任务,按阶段完成,通过各个击破,最终完成总学习任务。最后,教学过程中应配合教师对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精彩讲解,使得初中信息技术个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某些任务需要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互相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学生们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均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实现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3.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应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并灵活运用多种学习软件的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日后能够应变时代的变革。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提供充足的资源,让学生实现自主性探究,张扬自身的个性。在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时应确保学生具有充足的资源和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素材。首先,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应加强课后的温习教育工作,将课堂中所演示的课件或录像再次演示一遍,以加深他们的印象。教师也可对其进行单独辅导,也可在小组同学的协助下,提高学习成绩,避免基础差的学生不能跟上学习进度,最终实现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在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时,教师应从旁协助,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教师不能放任不管。再次,应确保学习任务的难度能够符合学生现阶段的探究能力,避免由于任务过难而使学生失去信心,也要避免由于任务太过简单,使得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之感。最后,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应相互学习,实现共同进步。

二、课后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

教师在实践初中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后,应加大对学生知识、技能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性的综合评价力度,以激励学生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出每位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实现自身的价值。学生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自身的发展更进一步。初中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课堂中进行师生评价,能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学生在课后综合评价活动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进步,共同实现个性化发展。初中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平台,通过进行分层评价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还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综合评价中,实现同学之间的互评,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总结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4篇

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改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操作效果较为关注,但由于课堂时间、教学条件有限,很多内容在课上无法为学生进行演示,或学生无法亲自进行实验。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苏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使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形象。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生物;整合

在新课改推动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过硬的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指导教学,将两者进行整合。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科技也在不断走进课程教学,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生物教学来说,实现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中有一种教学方式叫做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视觉、听觉的有机整合,还能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感受,将成果通过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在教学方法上,还能将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更直接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加明确,并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在必要的教学内容中播放相关影片进行教学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教师立即进行解答,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只负责教而学生只负责学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进行整合的益处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基本都是教师在进行照本宣科的工作,提出的问题也很有局限性,学生只负责学习,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经常是处于朦胧状态,似懂非懂,师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也较少。新课改以后,教学方式得到了改善并引进了新的教学设备,增添了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相整合,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学所需的图像、影视动画进行综合处理,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主设置教学主题,将所讲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得更加直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实现课本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现阶段的学生在物质生活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网络信息也不陌生,但网络技术在发展中有利有弊,所以这就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中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新颖、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找到要了解的内容,并出色地完成作业。

(三)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在经过一阶段或一学期的学习后,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这就要求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很好的复习,但由于时间有限,不能对所学的各个章节进行重复讲解,所以在进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以往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播放,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从而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三、将信息技术与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进行整合的具体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方式走进课堂

在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大量的道具,但不能将所需要的道具都拿到课堂上,即便有些道具方便带到课堂,但由于季节或条件的限制还是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应用。如在“观察花的结构”这项实验中就需要大量的花朵作为道具,这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没有任何一种花朵是可以随意采摘的,所以在实验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可以找到实验中所需的内容,还能让学生观看得更清晰、生动,能很好地解决采摘等带来的问题。

(二)将信息技术作为师生进行互动的工具

现代技术较为发达,因而要正确利用这一点。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困难,可以利用网络与教师进行互动,但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在进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项实验时,自行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网络上选取相关教学视频进行教学,通过视频中的试验,提出“在这项实验中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的分解后产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会看到,在不同温度下,加入碘液后淀粉的颜色会不同,在37摄氏度时加入碘液颜色不变,但在100摄氏度时,加入碘液后颜色会呈现蓝色,这就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观察越仔细,收获也就越多。

(三)运用信息技术生动讲解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更新较快,教材更新永远跟不上科学研究,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如在关于“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的实验中需要小鱼作为实验对象,但传统的实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就可以选择最新的实验方法进行教学,如用载玻片将小鱼的尾鳍压住,关注小鱼尾鳍的摆动情况,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达到实验目的,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实验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苏科版初中生物教学中是必然的,将二者进行整合以后,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对实验理解得更深刻。

作者:周婧玉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陆家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生活教育;氛围

在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经常将信息技术理论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实践创新训练。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模式的生活化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但是,就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状况来看,教师们的生活化教育意识浅薄,难以有效推动信息技术课堂生活模式化,学生们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都无法获得生活理念的渗透。下面,笔者将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活教育模式化经验,谈谈如何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

一、引用生活信息产品,提升学生课堂兴趣

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就社会产品而言,信息技术产品在市场上占据着较大的比例,现代信息技术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行业以及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为了推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生活模式化,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上引用一些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产品,让学生们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功效性,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兴趣。引用生活信息产品就是让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接触到生活元素,为课堂营造出熟悉的生活情感氛围。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据处理》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柱状图、分析表等,学生们在此过程中纷纷表示生活中有了这些图表的帮助后,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学生们对数据处理的学习更加有了动力和兴趣。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在数据处理学习过程中能够投身于具体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我在展示完数据图后,向学生们展示了数据图表背后的数据处理过程,让学生们逐步发现数据处理方式的巧妙以及其作用的强大,以此推动信息技术课堂从理论教学向生活化实践训练转化。教师们一定要学会在课堂上引用学生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信息产品,让其了解信息技术对于现代生活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传统单调的信息技术课堂逐渐向生活实践课堂转化。

二、推动教学理论内容生活化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生的实践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让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理论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推动社会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学习的本质目的。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材中的理论内容生活化,换言之就是在课堂上运用更多的信息生活素材,让学生们逐渐产生运用信息技术改变生活方式的思维意识。那么如何有效推动信息技术理论内容生活化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策略:(1)改进信息技术理论内容的教学形式,贴近学生生活:(2)将抽象理论内容形象化,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学过程中,我谨遵上述两大教学策略,有效推动了课堂内容的生活化。首先,我改进了演示文稿制作的教学形式,以往教师们常常以示范的形式一步一步地按照教材既定步骤进行教学,机械性较强,在本节课堂上,我让学生们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确立演示文稿主题,继而让学生们在互联网上自主搜索图片、视频等配套资源,最后在引导学生们制作演示文稿,让整个教学流程与学生的生活兴趣联系在一起。其次,书本上的演示文稿制作步骤文字讲述较为枯燥,为此我用图像语言代替了书面文字语言进行了演示文稿制作步骤的教学,让学生们在大脑中形成具体形象化的演示文稿线性流程。

三、巧用兴趣活动,延伸信息技术教育

初中课程体系中,兴趣活动是帮助学生延伸理论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个性,因此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巧用兴趣活动,将信息技术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将课外兴趣活动的规划与组织开展置于整体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中,根据具体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个性、兴趣爱好等有效设计兴趣活动,让学生们学会用课堂上所学得的信息技术来进行产品设计、表格制作、数据分析等等,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册《制作网站》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网站制作方式传授给学生们后,让学生们在课后组成兴趣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一个网站,有的学生设计了一个足球爱好者交流网站,有的学生则设计了数学竞赛知识题库网站,这些网站的设计正是学生们将课堂信息技术理论运用到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学生们不仅能够将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平台进一步发扬,还能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发现乐趣,将信息技术与自身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一直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课堂模式僵化,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们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低迷。为了改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将生活教育理念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们提升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推动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合,不断促进学生们提高信息技术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陈爱云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6篇

【摘 要】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必修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目前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从教学思想观念、教师知识结构、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提出初中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航天航空等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方便。21世纪以来,在努力实现“信息化要成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目标下,计算机信息技术被纳入初中教育教学阶段,在帮助学生查阅数据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抽象概念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因素,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存在着差距,与信息时代的发展和需求不相适应。

1.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在高中升学考试和初中会考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内容不属于考试范围。在学校、教师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家长、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的迫切形势下,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被大力削减,增加语文、数学、英语等必考科目学习课时,长期形成了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初中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学校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计算机教学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计算机软硬件陈旧落后、计算机专职教师在计算机教师所占比列小,且同时承担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忽略了初中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思想”致使计算机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学生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难以适应计算机更新的速度。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所用教材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采用的教材不能满足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不断更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计算机在家庭的广泛应用以及小学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超前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计算机的现象普遍。而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教材和教学大纲更新速度缓慢,一些引入教学资料中的内容远离当前实际生活,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现代感,即使采用新教材,但由于教师知识结构、考试侧重点不同、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教师很少将更新的教材内容加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

1.3重理论轻操作,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整个课程体系是由理论和操作两部分构成。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课本教授与试卷考查,对于上机操作进行文字输入、文字排版、收发邮件、查阅资料等方面的考查力度明显不够。在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将教材上所罗列的知识点进行简单讲解,忽略了计算机本身的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学生心中教条化、抽象化的影响。在上机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具体实践操作次数少,打字速度缓慢,文字排版、数据处理等常用技巧操作不熟练,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需求和期待,严重打击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2.增强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对策

2.1更新观念,正确处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理念已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更是高阶段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通过对计算机word、excel等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有利于理解具有一定深度与难度的计算机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语文、英语、数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适应并积极融入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提供必要准备。

2.2关注学生,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教师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是直接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其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开展情况。在日常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深入挖掘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的实用性、伸展性以及教法的新颖性,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选择,从源头上保障教材质量,以适应计算机内容不断更新的内容;定期组织计算机教师知识培训,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设备,进行远程教育网上学习,增强教师职业道德,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体系,适应学生学习的不同需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保障课时的前提下,加强理论知识与上机实践操作的结合,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排版、收发邮件、查阅资料等实用性技术;针对初中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应不断满足学生知识需求和兴趣动机,保持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新鲜感,对于基础差点的学生,鼓励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方法。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大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也不例外,学生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集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多媒体开展教学,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生吸收知识效率,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充分展现出计算机学科的趣味性;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上级实践操作阶段,计算机教师少讲多练,强调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各种各样富有情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结语

初中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丰富充实初中学习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家长、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学校应加强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方面资金投资力度,教师应重视自身知识结构优化,形成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熟练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静.多媒体应用与初中计算机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5):118-119.

[2]任彦平.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意识 信息道德素质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素质的含义,指出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进行阐述;最后从信息能力、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探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怎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这一问题。

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培养适应现今社会的全方位人才已经是当前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初中信息技术课是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应该考虑到未来社会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信息素质的概念

美国人波尔在1974年提出了信息素质这一词的概念,具体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信息能力素质,它包括信息组织、加工、分析、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和信息搜寻、获取的能力的能力。

2.信息道德素质,就是在整个信息活动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

3.信息意识素质,就是说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心理反应。它体现在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和对信息的科学的认识。

二、初中生要了解信息素质的意义及重要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是重要任务。在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能够提高获得信息、传送信息、处理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等问题,从而正确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社会;教师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在合作学习时充分运用,为以后在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时代中能够生存下去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整个初中时期的重要任务。

三、初中生一定要树立强烈的信息意识

1.信息意识在信息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培养信息意识,就要培养学生把握即时信息的意识,以及追求新信息的观念。信息意识是信息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支配着信息的获得过程,学生在强烈的信息意识的牵引下,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信息。信息对于一个人、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未来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只有具有了信息意识,才有迈向成功的可能。

2.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信息意识。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信息意识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在初中阶段,大部分初中生喜欢模仿别人,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给学生。由于学生经常受到老师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影响,当遇到问题时,也会尝试这样的方法,这样便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学生。

四、发挥中学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推进信息能力教育

1.改进教学内容。

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方面,是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起来的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侧重于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获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不是直接灌输很多理论知识。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但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获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改进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能力,以此来解决问题。 转贴于

2.改变教学方法。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演示讲解、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思考等方式;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倡讲得精,练得多的原则。

五、利用内、外部环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

信息道德素质包括中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信息观,等等,在信息素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今的社会里,信息量快速增长,虽然这些信息为社会带来了很多的价值,但同时也给初中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计算机病毒、网络游戏、计算机犯罪等。很多青少年在网上使用不干净的词汇、阅读一些不良信息,这些行为都非常令人担忧,所以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应该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结合起来,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对于不良信息进行抵制;创造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氛围,正确地进行启发诱导;加强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最终将信息道德素质教育加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同时利用课外活动、专题课、纪律管理等多种方式解决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全方位发展的人才,信息素质教育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育,同时信息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初中生的信息素质教育,这样初中生才能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正确地判断信息、快速地获得信息、技术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从而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第8篇

信息时代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是指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理解数学理论,教师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引导他们去通过实验检验数学猜想,借助实验解决数学问题,并不断地探索和成长。在这个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实验的学生都能借助和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达到更好的教和学的效果。

2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是借助了现代教学技术的东风,它通过在实验中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进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促进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转变,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全新理念。

1)小学的数学一般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学习起来也就问题不大。但当进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时,学生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积累和学习经验显得明显不足,学习也就难免出现吃力厌倦的情况。而把信息时代的技术成果如各种多媒体技术等应用于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中,就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完成良好的过渡,进而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2)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是深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需要,开展数学实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以数学实验为背景,让学生相互讨论和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增强交流,激发兴趣。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为学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信息化背景下,各种信息技术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信息化的手段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一方面是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学习情境,在这个环境中,团队合作,教学民主,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态度和情绪进入一个学习的最佳状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技术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下的实验教学改变了初中学生传统的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主动探索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之前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的状况,形成了研究发现知识的新形式。可见,初中数学实验对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意义重大,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也至关重要。

3)技术辅助拓展学习空间。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它创造的多样效果,营造的逼真情境,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去贴近数学,探究理解数学,不再是传统的被动接受,而是自主地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我意识和潜能的开发,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4)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能力。信息技术推进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中,信息时代的大背景和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使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教学资料,在信息设备上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实验活动中,参与教师事先分配好的小组中,与小组成员以及小组外成员进行数学交流和讨论,交流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信息化时代有效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营造图文并茂、声色俱备的教学效果,这种效果激发出来的感召力是刺激学生求知的动力。初中生的学习动机也被充分地挖掘和开发,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比较符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科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采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使其提高兴趣,积极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初中生创新潜能 信息技术包含文字、图像、声音片段以及视频动画等多元化的数据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复杂数学问题,锻炼逻辑思维的好机会,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信息化时代的初中实验就该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初中数学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参与实验,提升情感,开发学生内在的小宇宙,把创新潜能激发出来。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可以创造丰富的外部刺激,使学生的感官和视野得到全面的满足,促使初中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积极动手操作,获取丰富全面的信息知识,促进其全面发展。数学知识的特点是逻辑性较强,晦涩难懂,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巩固,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灵活应用理论自己解决数学问题,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实验,也推动着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变。如信息时代的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展开初中数学实验,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理论和概念、规律等的形成过程,加强理解,增强学习兴趣。

再比如验证式教学,是指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展开初中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对数学知识进行验证,从而辨别真伪。此外,还有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在实验情境中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去探究解决问题,或者与合作者沟通交流来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最后,还有一种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务实式教学。数学是一门实用的技术,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应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初中数学实验的教学,就应该顺应这一要求,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给学生创造解决现实问题的条件,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可以创设初中实验教学的教学新模式。但是,并非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所有内容都适宜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应该加以分辨,不应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在信息技术多媒体上,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是学会巧用,把握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突破,促进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并积极探索网络教学模式,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校园网系统等,搭建初中数学学习网站,上传教学资料,供学生下载复习和提前预习;同时开展在线交流,真正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玉丽,徐明华.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1):85-87.

[2]叶辉忠.信息时代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112.

[3]胡荣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8(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