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19 15:26:39

高级编辑职称论文

第1篇

①职称的流程一般是什么?

提交稿件,编辑部审稿,编辑部审稿通过,下发用稿通知书,编辑部排版,印刷成书,上传至论文检索网站。

②职称结束后,自己如何查询?

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记住期刊刊号查询的流程和页面。对论文检索查询,请根据样书目录页面提供的网址查询,记清楚自己论文检索的流程和网址。因为在职称资料申报的时候会用到期刊刊号的查询页面和论文的检索页面。

③如何鉴别职称论文期刊?

期刊的真伪的鉴别,可以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输入期刊的名称进行查询检索。如果能查到期刊的相关信息,说明期刊的真的,如果查询不到那就是假期刊。

④哪种期刊加分多?

期刊的级别主要分为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又包括国家级核心期刊、国家级优秀期刊、国家级普通期刊。核心期刊,在部分区域内,加分的分值比非核心的要高一点。

期刊有电子期刊和常规期刊,电子期刊,一般发表后没有样书,作者发表结束以后,手里是没有书的,电子期刊和非电子期刊,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加分都是一样的。

国家级期刊一般加3-5分,省级期刊一般加1-3分,如果遇到价格相差不大的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优先选择国家级的。

第2篇

关键词:期刊;三审制;出版物质量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168-02

国家有关部门多次明确规定和强调,为了保证出版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出版物的质量,对出版物应实行三审制,主要是对政治内容和学术质量做出基本评价,并且要注意稿件的政治性和科学性,检查稿件的先进性、创新性、学术性等方面的内容,给出是否采用或修改的确切处理意见。由于不同的期刊有的不同性质、宗旨、体制等,完成三审程序的具体责任者并不完全相同。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由同一人担任,三审制是每一个出版单位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制度,任何时候都不能减少审级,每个审级的责任也不能相互替代。对于重要的稿件和内容复杂的稿件,可以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

一、初审

1.初审内容

初审是审稿的第一步,应由期刊编辑部内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责任编辑),再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对稿件的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稿件的具体内容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和研究。对稿件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初审是三审制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繁重的一环。编辑的初审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一个期刊都有自己的特色、办刊宗旨和用稿原则,作为初审必须始终牢记。对来稿首先应审查其是否符合本刊的刊载范围,是否符合本刊的办刊方向。对于有悖于办刊宗旨,超出刊物刊载范围的稿件,就无须再送二审,初审要审查稿件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用稿要求。

第二,对稿件的质量与水平做初步的评估。初审编辑除了对文稿的格式、规范做出初步审查外,也应对其质量与水平做基本的评估。应该明确该论文是否属学术论文,应该明确该论文是否属国家重点课题或基金项目;是否参加过国家和国际性学术会议;是否为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是新开发的项目还是已有工作的继续;论文中有无创新之处;论文的写作水平如何等等。一般论文涉及的学科面广,尤其是许多问题属于专业范围的深层次问题,非本专业专家难以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但编辑对那些明显无任何创新,重复他人观点的稿件,必须要加以鉴别。对此类稿件应及时做出处理,请作者做进一步的研究,完善后再行送审。

第三,对文稿中需要保密内容的审查。期刊文章中如有失密或泄密,有时会对个人、集体或国家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甚至是重大损失。故初审时要特别注意文稿中有无失密或泄密的内容。一经发现,应及时删去需要保密的相关内容或与作者商榷处理办法。

第四,初审时还要注意文稿中有关地理图、民族称谓、朝代、名人出生年月等的准确性。

第五,写出初审报告。根据初审结果,审稿者应当及时写出初审报告。初审报告一定要根据初审时发现的问题,逐项报告。初审报告的内容包括:文数、图表及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或是否与稿约相符);对文稿质量与水平的初步评估;初审合格与否,提出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复审。初审报告是进行下一步工作的依据。最后由初审编辑签字并注明日期。

2.初审权责

第一,初审退稿。初审中如发现与期刊宗旨不符的稿件应及时予以退稿。编辑在初审中对文稿内容应严格把关,对文稿的去留应持慎重态度。根据有关规定,期刊应在三个月内做出刊用或退稿的书面答复,以便作者对文稿做出进一步处理。

第二,初审合格稿件的送审。初审合格的稿件即可进入复审。复审的意见或建议,对编辑部或编委会定稿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如需送有关专家审稿时,应选择专业对口的专家。由于许多文章中学科交叉、跨学科的现象十分普遍,要做到专业绝对对口并非易事。所以有时就要对文稿多次审定。不过,送审人次不在于多,他们所提出的五花八门的意见有时反而会使编者与作者无所适从。

第三,建议直接采用。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近年来期刊编辑队伍自身建设的加快,高学历,高职称的编辑人员在一些期刊编辑部已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责任编辑对稿件的初审过程中,对那些学科与责任编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内容和观点容易把握的文章,一般由编辑审定后即可直接出建议采用的意见。这样可以缩短审稿周期,提高工作效率。若编辑自己认为对文稿内容不熟悉,不能做出对文稿的鉴别与判断时,要送有关专家复审。

二、复审

1.复审内容

对于综合性的学术类期刊,由于稿件涉及的学科众多,必须由有关专家进行审查,并对其学术水平做出评价。专家评审主要从论文的先进性、科学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等反映学术水平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对稿件论据是否充分、内容有无创新、论点是否正确、应用价值如何等做出判断,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对稿件的取舍提出建议,以帮助编辑了解掌握稿件的长处与不足。为确保审查意见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般学术刊物均采用两位同行专家双审的制度,并坚持内审和外审相结合。为了使稿件用之有理,退之有据,对于两位评审的意见产生分歧的稿件,需要请第三方专家进行复审,对论文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编辑将综合审稿意见后再决定对文稿如何处理。由此可见,任何学术期刊,其质量的高低不但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稿源和素质较高的编辑队伍,而且同审稿队伍的学术水平与责任心也密切相关。

2.建立专家审稿队伍

专家审稿对于把控期刊的质量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充实、更新和扩大审稿专家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一些刊物在选择审稿人的过程中总结出如下经验。

第一,编辑负责初审,送审及选聘审稿人等重要职责。编辑对所物色的专家审稿人对象的专业与特长、审稿人所写评语的质量与水平及审稿及时与否都有比较深的了解,并与他们建立起长期的联系。因此,这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责任心强的专家审稿队伍的主要渠道。

第二,为了确保专家审稿的客观性,专家双审制采取的是内审与外审两种形式,这就势必要有一支外审的专家审稿队伍。鉴于各期刊编辑部对其本单位的各学科专家的学术专长和具体研究方向及审稿质量、工作作风等都比较了解,因此,可以通过他们来推荐和聘请外审专家队伍,以确保期刊的学术质量。

第三,近年来,按照学术期刊编辑规范化的要求,各种期刊均在地脚的位置标注了作者简介,这给编辑部物色合适的审稿人提供了途径。在作者简介中清楚地表明了作者的性别、出生年月、职称、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等,还能从作者所刊登的论文中了解到其学术水平,因此,从这些信息中可挑选到一批具有新知识、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审稿人。

3.复审建议

复审意见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写给编辑部的,内容是对稿件的评审及处理意见;一是写给作者的,内容包括论文的评审修改意见、质疑等。在填写复审意见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实事求是。复审要针对稿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审。对稿件的全部或部分不熟悉的内容应申明,可向编辑推荐合适的评审人或者将原稿退回。不论大小人物,不论亲疏关系,都要公正客观,不随意褒贬。第二,全面评价。复审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应当认真地提出论文中值得肯定的部分,中肯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即使是质量很差的稿件,也应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评估要全面而不疏漏,用词要中肯、准确而不辛辣、苛刻。第三,判断准确。判断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稿件的命运,这是审稿中难度最大的地方。审稿人必须在熟悉有关学科内外研究进展的情况下做出合乎事实的准确判断,必要时应查阅有关文献。第四,鲜明具体。审稿人对文稿应表示明确的意见,尽量少用或不用模棱两可的语句。第五,言之有据。审稿人所写评语,应有一定的理论或文献依据。此外,对文稿中的一些疏漏、差错之处,专用名词、术语使用不准确等,也应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三、终审

终审一般应由编辑部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主编或副主编担任。终审者主要审查稿件的政治导向与思想倾向,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稿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与有关的方针政策,是否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社会道德规范,是否具有学术价值,是否会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虽然在三个审级中终审花的时间最少,终审的意见是决定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般稿件终审者可以抽查审读部分内容,对于有难度的稿件应该全面审读,也可以约请其他人帮助审读。终审者还要对初审、复审的审稿意见有全面、充分了解,并且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意见可以召集初审者、复审者一起商议,相互沟通,达成一致意见,但最终的处理意见由终审者决定。终审者权衡稿件的发表价值,从政治上、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关,并且最终决定是否录用。

综上所述,初审、复审、终审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初审是基础,复审是关键,终审是决策。三者各自起着重要作用。每个期刊社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方式的三审制,但最后必须是主编负责。期刊社实行的三级审稿制度,每一审级严格把关,即可发挥初审、复审、终审的学识和才能,又有利于发挥编辑团队的潜力和优势,这种个体和群体的结合,正是三审制最大的优点。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司.期刊出版法规政策须知[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4.

[3]徐柏容.期刊编辑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4]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编辑作者审读校对须知[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5]王克瑞.出版编辑学通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6]梁振儒,李少先.编辑工作基础[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学报;编辑;继续教育;实效性;对策

一、激发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在动机

(一)对编辑进行爱岗敬业教育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体现,是对各行业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并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才能把工作做好,并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鉴于此,必须加强学报编辑的爱岗敬业教育,使其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引入竞争机制

为提高竞争实力,高校学报要一改以往吃大锅饭的局面,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坚持竞聘上岗,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并在此基础上奖励先进、惩罚后进。编辑才会对来之不易的岗位更加珍惜,才能产生危机意识,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能力、知识结构,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将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与职称晋级和岗位晋升挂钩 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各地编辑职称申报条件也都明确规定要提交继续教育证明材料。即便如此,但因学报编辑作为编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相当一部分人职称走的是教师系列或研究系列,他们的职称评定不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限制,再加上与社会上许多其他单位相比,学校吃大锅饭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在岗位聘用时,很少会真正将被聘用者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重要依据。这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鉴于此,各高校和学报编辑部应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实行定岗定编,并明确将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依据。

(四)给予编辑施展才华的机会与平台

各高校和学报编辑部要想拥有一支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学术水平较高、知识面广,且又颇具创新意识的编辑队伍,不仅要努力增加编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还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完善编辑继续教育制度

(一)统筹制度

明确规定学报编辑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拥有编辑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学报编辑必须严格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要求参加继续教育。

确定并公布继续教育机构。继续教育是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正确出版方向,不断增加、补充、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高创新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开展继续教育的机构必须具备承担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拥有与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为此,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严格考核、统筹规划,并将最终确定的机构公之于众。

(二)保障制度

高校学报与独立的期刊社或新闻出版单位不同,人员少、任务重、内部分工不明确。目前,烦琐的重复劳动在编辑岗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应当强化宏观管理、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措施,把低层次的重复劳动压缩到最低限度,使编辑从烦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实行弹性坐班制,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性刊物,其读者群体较小,发行量少,基本是靠学校拨款来维持生存的。学校拨款的多少决定了学报生存的状况。但有的学报因学校领导不重视,或学校运作资金有困难,导致拨款不足。办刊经费有限,难以开展继续教育。各高校和学报编辑部要广开渠路,增加投入,确保编辑人员继续教育的正常开展。

(三)登记制度

实行继续教育证书登记制度的目的,是系统掌握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其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严格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要求执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登记制度,详实登记他们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内容、成绩、学时等;各高校和学报编辑部也应对编辑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进行严格登记,并将其与职位晋升和岗位聘用联系起来。

(四)考核制度

国家和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办学状况、办学质量等进行评估和考核,使办学单位和主管部门比较客观地认识工作成绩和差距,发现薄弱环节,寻求教育规律,不断改进工作和办学条件,使继续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各高校和学报编辑部在安排编辑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的基础上,也要对编辑接受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看其通过继续教育知识增长和智能提高的程度,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办学单位和主管部门,为它们改进工作、提高办学实效性提供依据。

(五)激励制度

目前,大锅饭的思想还在编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从表面上看,编辑部内部一团和气,但长期如此,必然打击人们的积极性,不利于编辑部的长远发展。为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充分挖掘编辑的潜能,激发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良性运转。当然,编辑部所建立的激励机制必须公平公正、合理有序,能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做到奖励先进、惩罚后进,使编辑的付出和所得成正比,否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还有精神需求,所以激励也应采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及时、适度的奖惩。

三、拓宽编辑继续教育的形式

(一)系统进修

近年来,有不少硕士甚至博士加入到高校学报的编辑行列,他们学历虽高,但真正学编辑学出身的科班人才却很少。而事实上,编辑工作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一方面要求编辑人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编辑出版政策法规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另一方面又要求编辑人员掌握编辑工作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如学术论文书写格式、文献著录格式等。为了弥补编辑学识与素质的不足,提高学报出版质量,高校和学报编辑部可以安排编辑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进修,如安排理工科毕业的编辑脱产或不脱产进修1年左右的中文、新闻专业,推荐有一定编龄的编辑带职攻读编辑出版方面的研究生学位等。

(二)短期轮训

由于学报编辑大多工作忙、任务重,想长时间抽出时间参加系统进修确实勉为其难。相比之下,可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耗时少、信息量大的短期轮训,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如组织编辑参加各类业务研讨会和编辑进修班,参加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认可的全国出版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等等。

(三)参加学术会议

参加学术会议是编辑在短时间内充实自我、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和学科热点的好机会。学术研讨会上安排的专题报告大多是有关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阶段性总结等方面的内容,报告人基本上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传递的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内容丰富、精辟。参加学术会议既可以结识专家,虚心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为编辑工作提出权威性见解,又可以广泛接触与会代表,相互交流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同事之间互相学习

编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实际工作是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沃土。学报编辑部的同事之间要在日常工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老编辑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向青年编辑传授知识和经验,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青年编辑则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帮助老编辑掌握一些现代化的编辑技术与手段,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编辑出版的新要求;工作中遇到的有一定争议的问题,要提出来,大家共同研讨。这种方式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既方便,又很少受时间、空间和经费等条件的影响,是编辑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最普遍且有效的方法。自主学习的途径很多,如经常性地阅读、浏览相关期刊和报纸,上网查看相关资料、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接受远程教育,参加网上培训,等等。自主学习针对性强,能有效地解决编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六)从事科学研究

“一般地说,所有的编辑都应该成为学者,因为不是学者就难以成为好的编辑;特殊地说,学报编辑尤其应当成为学者,因为不是学者就难以成为称职的学报编辑”。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加强专业学习,深入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科研是提高编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和学报编辑部应鼓励编辑搞科研、出成果。

四、丰富编辑继续教育的内容

(一)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学报编辑作为传播学术知识的中介,其职业道德的好坏对学报有着重要影响。要有效保证稿件的编校质量和学报质量,学报编辑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是保证学报质量的前提。这就要求在编辑继续教育中突出职业道德的内容,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使他们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客观公正、甘愿清贫。

(二)提高政治素质

正确的政治思想,是文化出版事业的引航灯,也是高校学报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学报编辑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才能保证学报的政治质量,使学报得以生存和发展。高校学报要真正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编辑就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学习,并以它们为指导,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而不能成为游离于政治之外的纯粹的学术编辑。继续教育责无旁贷地必须提供政治教育的内容,切实承担起提高编辑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

(三)加强业务学习

信息时代的高校学报编辑,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过硬的政治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这是学报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实现高水平的有效保障。继续教育应为学报编辑提供编辑业务知识、编辑学外延知识、计算机技术、外语等方面的知识与培训,促使他们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四)促进科学研究

作为编辑,尤其是学术性很强的高校学报编辑,如果对某一学科领域没有很好地了解与研究,没有掌握该领域的精深知识,就不可能就稿件问题与作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也不可能准确判断学术论文的优劣,更不可能对稿件的独创性和学术水平进行准确评判。加强专业学习,深入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是成为称职的学报编辑的必备条件。继续教育要通过系统培训、学术会议等方式为学报编辑传递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向他们传授从事科学研究的有效方法,激发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五)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学报生存的基础,是编辑工作的灵魂。邹韬奋先生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编辑人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离开了创新,编辑工作也不会有任何生命力。而继续教育不仅应是对知识的一般性补充、更新和拓宽,更应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注重知识的创新;不仅应使人掌握某种技术、技能,更应突出创造能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报编辑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应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第4篇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中国基础教育类核心期刊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国内刊号:CN11-4297/G4

国际刊号:ISSN1001-2869

邮发代号:80-334

刊期:月刊

总 编 辑:孟捷

执行总编:姜佳兴

责编: 廖续升 李佳佳 王坤

投稿信箱:

电话:024-31561320

《教育学》期刊汇集教育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时刻关注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力求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个学术争鸣的平台。本刊优秀的编辑队伍以及强大的学术顾问团为保证刊物的学术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刊物始终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精品理论刊物。

《教育学》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性期刊,同时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材料。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学习,同时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为评定职称提供理论依据。

一、 征稿对象:

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

二、栏目设置:

理论研究、教育研究、科教论坛、德育探索、教学设计、社科综合、学术前沿、图书档案、高教探索。

三、征稿要求:

1、来稿应符合论文的一般要求,做到数据准确,逻辑严谨,行文通达,论点新颖,论据充分。论文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2、来稿篇幅2000字~4000字,标题20个汉字以内,稿件一律发送电子邮件附件(word格式)至投稿专用邮箱。

3、文章署名不得超过3人,如超过3人,其余人员在文章末尾说明;需附所有作者简介。内容有: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毕业时间、毕业院校及所学专业、职称、现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址及邮编,需放在文章第一页的最下面。在文章最后一页注明作者联系电话。

4、来稿须有中文摘要(60字~80字)、关键词(3个~5个)。摘要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方面,要求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即采用:“对……进行了分析”,“从……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方法”,“进行了……研究”,“达到了……效果”,“解决了……问题”等语句,不能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5、正文中标题用1、1.1、1.1.1……,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并使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

6、文中如有插图一律用CAD软件绘制,图宽为6.5cm~7.5 cm,插图及照片均应与文章中的内容相对应,并注明图、表名称。

7、参考文献请详细标注。①如参考专著请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②如参考期刊,请注明作者、文章名称、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严禁抄袭、剽窃,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及一切法律责任由作者自负,勿一稿多投。

第5篇

李海洋

身份证号码

性 别

年 龄

26岁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婚姻状况

未婚

视 力 状 况

身高(厘米)

170 cm

体重(公斤)

65kg

民 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全国

技术职称

最 高 学 历

本科

现居住地

全国

毕业时间

2012

求 职 状 态

有好的机会我会考虑

电话、手机

1351791179*

EMAIL

个人主页

地 址

南昌市青山路33号

邮编

受教

育及

培训

状况

2008年9 月 至 2012年6月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初中

专业描述:

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播音主持艺术等。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四套 。

2009年7 月 至 2009年9月

实习记者、后期制作

工作职责和业绩:

基本的采访和写稿,会基本的后期工作。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星煌传媒有限公司 。

实习记者

工作职责和业绩:

基本的采编工作。

任职公司名称: 江西崛起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

记者和视频主持

工作职责和业绩:

掌握基本编辑工作 热爱主持人工作,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 事先撰写采访提纲,提前温习采访人物资料。 积极与编辑、记者沟通联系,参与栏目策划与优化。

求职意向

现从事行业:

文化/艺产业

现从事职业:

后期制作

现职位级别:

学生

期望月薪:

面议

目前月薪:

1500-2000元

可到岗时间:

面谈

期望工作性质:

全职

欲工作地区:

南昌市(含区市县)

欲从事行业:

文化/艺产业

欲从事职业:

主持人、导演/编导、后期制作、记者

技能特长

外语水平

第一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第二外语:英语 普通英语四级

兴趣爱好

看书、热爱传媒

自我简评

第6篇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都要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出版社、报社、期刊社、通讯社等。

2.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使用事业编制的新闻出版行业各类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参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已经转制为企业的新闻出版单位,不适用本指导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5.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以下简称三类岗位)。

6.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的设置要适应增强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7.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新闻出版工作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新闻出版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8.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鼓励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9.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

1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确定。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11.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12.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一至十级职员岗位。

13.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设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各等级管理岗位的职员数量。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1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新闻出版行业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本指导意见确定。

15.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高级岗位分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的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的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16.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根据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以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实行不同的结构比例控制。

根据全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的要求,按照新闻出版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中级、初级结构比例现状,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发展需要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

国家重要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适当高于省、部(含副省级)主管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地(市)以下政府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低于上述结构比例的原则研究确定,实行宏观调控。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5:5。

17.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8.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2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2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国总体控制目标为5%左右。

22.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要严格控制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

(四)特设岗位设置

23.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的特设岗位是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特点和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律,为适应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置的工作岗位,是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的等级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

特设岗位不受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2~-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

2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的设置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具体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四、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

25.报社、通讯社、时政类期刊社等新闻事业单位中,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一级岗位、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二级岗位、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三级岗位、高级编辑(高级记者、译审)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主任编辑(主任记者、副译审)一级岗位、主任编辑(主任记者、副译审)二级岗位、主任编辑(主任记者、副译审)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编辑(记者、翻译)一级岗位、编辑(记者、翻译)二级岗位、编辑(记者、翻译)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编辑(助理记者、助理翻译)一级岗位、助理编辑(助理记者、助理翻译)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出版社、期刊社等出版事业单位中,编辑岗位和翻译岗位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编审(译审)一级岗位、编审(译审)二级岗位、编审(译审)三级岗位、编审(译审)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副编审(副译审)一级岗位、副编审(副译审)二级岗位、副编审(副译审)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编辑(翻译)一级岗位、编辑(翻译)二级岗位、编辑(翻译)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编辑(助理翻译)一级岗位、助理编辑(助理翻译)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技术编辑岗位和校对岗位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技术副编审(高级校对)一级岗位、技术副编审(高级校对)二级岗位、技术副编审(高级校对)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一级岗位、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二级岗位、技术编辑(一级校对)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助理技术编辑(二级校对)一级岗位、助理技术编辑(二级校对)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技术设计员(三级校对)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26.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对应等级参照相关行业指导意见和标准执行。

27.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8.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根据单位主体业务确定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其他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原则上应低于主体专业技术岗位。

五、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必须符合新闻出版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根本要求,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3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3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在上述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管理岗位的具体条件。

33.一级、二级职员岗位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3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新闻出版行业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35.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

36.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具体条件。

37.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8.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基本任职条件: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六、岗位设置的审核

3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40.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41.国务院直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事部核准后实施。

国务院各部门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备案。

42.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各部门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43.地(市)政府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市)政府人事部门核准。

44.县(市、区)政府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县(市、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部门核准。

45.高等院校的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按院校隶属关系履行核准手续。

46.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按照第41条、第42条、第43条、第44条、第45条的权限申请变更:

(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47.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作为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七、岗位聘用

48.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按照《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以及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49.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分别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核定的结构比例内聘用人员,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

50.根据新闻出版行业人才的特点,对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中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经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51.新闻出版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后,管理人员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要求确定岗位等级;工勤技能人员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52.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关于深化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置,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本单位现有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

53.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各地区、各部门和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的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54.新闻出版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55.新闻出版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年逐步到位。

八、组织实施

56.岗位设置管理是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开创性、基础性工作,关系到新闻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从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切实保证职工的切身利益,保证岗位设置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57.各级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具体方案,组织好所属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工作。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要加强与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结合本地区新闻出版事业单位的特点,认真贯彻执行《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和本指导意见。

第7篇

如何查找合适的期刊发表?在如今发表论文也成为了很多人职业学者都会做的一件事情,毕竟评定职称也需要发表的,所以找到合适的期刊也是就非常重要了,下面就随着学术参考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小编在这里介绍:首先作者要了解期刊的级别,比较顶级的有sci、ssci是国际核心期刊,评职单位是比较认可的,也是很多研究生、博士生,或者评副高、正高职称人员会选择的刊物,次之的就是南大核心刊物,以及cscd期刊,一个针对社会科学,一个针对自然科学,主要是面向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人员征稿。

还有就是北大核心以及普刊,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所要发表刊物的级别,才能从中挑选出相应的期刊名单,当然级别越高,花费的时间和要求就越高,需要投稿的也可以咨询我们的编辑老师,他们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可以为您选择出合适的期刊。

其次就是大家要明确自己论文的研究方向,每一本刊物的名称及刊发文章方向是有所不同的,每一本刊物的刊发文章定位也有所不同,比如期刊中也分为社科综合,经济,政法、文体教育、文学艺术,医学等,作者需要结合自己的文章类别划定相应的范围,这样才能找到与自己文章更加符合的期刊。

总之作者自己选择期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掌握期刊的投稿格式要求,投稿渠道要求及审稿时间,然后综合考量出比较适合自己的刊物,详情您也可以咨询我们的编辑老师,这样也可以节省自己选择期刊的时间。

第8篇

[关键词]读者调查表;科技期刊;市场信息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042-02

近年随着科技期刊数量的增加和多种信息媒介的广泛应用,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为全面深入了解读者需求,分析读者群基本结构和层次,以扩大《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宣传,并在竞争中站稳脚跟,本刊编委会、编辑部于2008年6月开始设计发放了读者调查表,并以统计分析结果作为全面提高本刊工作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讨论读者调查表在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指导作用。

1 本次调查的对象和主要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就是广大临床医生,他们也是本刊主要的读者和作者。通过读者调查表,可以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关注和阅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更有利于提高本刊的综合质量。另外,通过《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读者调查表的发放和回收也开辟了一条作者和编辑联系的渠道,使单一的建立在“稿件”上的沟通模式有了更多延伸。

2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读者调查表内容设计

本调查表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会员的基本信息。这部分内容包括职称、姓名、性别、单位、科室、邮编、电话、电子信箱等信息。第二部分是有奖问答部分,共设6道题,考虑到调查表的发放地点有时是在会场,为便于填写,所以皆为选择题。每道题有4个选项。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一些基本情况展开的,分别是关于创刊年份、金牌栏目、已进入的数据库、继续教育学分、投稿方式及杂志社地址。第三部分是关于填写表格的奖励内容,奖品有赠送杂志和光盘。第四部分是参与活动的方式和渠道。

3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读者调查表的发放和回收

我们尽量采取多种渠道进行读者调查表的发放。主要通过随杂志邮寄、网站下载、会场现场发放等形式;回收则是通过信件、电子信箱、传真和会场现场回收等方式进行。实践证明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 回收问卷的汇总分析

截至2008年12月1日,共回收有效读者调查表2940份。其中信件收到55份,电子信箱收到39份,传真收到11份。根据调查表设定的项目和文献计量学原则,对反馈信息进行相关性分类并以其量化结果依次排序。现将有关内容归纳如下:

4.1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读者现状

4.1.1 读者地区与单位分布

被调查读者2940人,分布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人数排在前列的地区为:①辽宁;②北京;③山东;④广东;⑤浙江;⑥四川;⑦黑龙江。其后依次为山西、内蒙古、天津、江西、甘肃、上海、福建、广西、湖南、河南、贵州、宁夏、湖北等地区。这样的结果可能与通过会议集中发放调查表有关。因为我们参与的会议大部分在长江以北地区进行,所以来自北方的调查表较多。在广泛的地区范围内,读者群分布在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其中来自县级医疗机构的读者最多(占总数的59.5%),其次是来自市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读者(占23.7%),县级以下单位、军队和医疗院校的读者分别占9.2%、5.4%、2.2%。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读者地域分布广泛,基本覆盖全国并延伸至各层次医疗机构,特别是相对集中在县市级医疗机构,充分体现了本刊在国内具有较高的行业影响度和临床实用性。

4.1.2 读者专业分布与专业技术素质层次

被调查读者中内科专业医生2854人,占被调查读者总数的97.1%。其中从事循环专业者占首位(21.6%),从事呼吸专业者位列其次(占16.7%),此后依次为消化、内分泌、肾内、血液、风湿免疫。让我们欣喜的是,有86份问卷(占2.9%)是来自非内科专业的医生的,包括外科、儿科、妇产科及其他如检验科、体检科等辅助科室的医生。显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成为了这部分非内科专业的医生更新内科知识的渠道之一。按照专业技术职称统计,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的读者占13.9%,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占37.9%,初级职称(医师、医士)占48.2%。上述结果说明,本刊读者专业分布较均匀,且覆盖广泛,其中专业素质层次高的读者形成了《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主流读者的强势结构,由此势必成为本刊不断优化提升的互动力量。

4.2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在读者中的熟知度

在被调查读者中,有2610人答对了全部6道选择题,占读者总数的88.8%;答对5道问题的有283人,占9.6%;答对4道问题的有35人,占1.2%;答对3道问题以下的仅有12人,仅占总数的0.4%。上述结果表明广大读者对本刊的熟知度较高,从一定程度上也可反映本刊在广大读者中的受欢迎程度。

5 从读者调查统计结果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1 宣传力度不够

近几年来,本刊在与读者互动交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通过调查,发现回收调查表的数量与本刊的发行量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次回收有效读者调查表2940份,只占本刊发行量的9.8%,说明我们的宣传和普及力度还不够。除了统计时间和调查表发放限制的客观因素外,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制约读者与本刊互动的因素之一。针对此问题,本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开通了网易博客,为读者搭建了又一个与编辑交流沟通的平台。

5.2 调查表的内容和层次不够全面

从本次调查表统计分析的实践情况来看,调查表的编制在内容和层次上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如果能够在目前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增加读者年龄、学历以及对本刊栏目的评价建议等项目,就会使调查表更具综合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6 读者调查表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6.1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读者调查表统计结果表明,本刊的读者群遍布全国,多数隶属县市级医院。他们专业分布广,专业素质较高,对本刊的熟知度也较高。这为本刊基于读者状况进行相应的期刊定位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栏目、策划相应的专业论坛指南、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需求,提供了更具科学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更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6.2 有助于期刊品牌的推广

在发放和回收读者调查表的过程中,由于网站、信件、电子信箱、传真和会议现场等多渠道的应用,使本刊与读者作者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交流互动更加通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读者对本刊的关注度与认知度也随之提高。这正是本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在科技期刊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期刊品牌的有效推广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对日后工作的开展产生推动作用。

6.3 制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

对调查表的整理,不仅是发现问题和总结成绩的依据,也是提升、凝练特色的依据,更是制定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研究读者、研究市场,把握读者信息投资取向,以巩固本刊发行地位。在不断地总结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本刊工作质量的提高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桂香.论学术期刊竞争优势的创建[J].编辑之友,2007(1):64-67.

[2]袁桂清,杜杏叶,刘培一.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编辑学报,2010,22(5):37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