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06 10:02:07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第1篇

    按照我院对人才的培养定位,结合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相关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和模型,并能将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于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相关的工具解决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独立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是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由于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周期比较短,且物流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点[6],使物流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各个院校在物流相关学科的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借助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条件[6],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我院《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强调与理论教学衔接的同时,重视技术工具的熟练使用,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7]。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可概括如下:①培养学生掌握相关方法、技术和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要点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具体步骤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相应的技术工具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③培养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来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与物流类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相一致,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以系统、全面和可行性为原则[4]。在结合我院《企业物流管理》优秀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已开展的实践教学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借鉴其他兄弟院校成功的实践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我系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配备,设计出满足该课程教学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此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该课程的4大类实践教学项目和每类实践教学项目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下面详细分析该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流程。

    1《企业物流管理》课程实践教学项目与内容

    1.1实验类项目与内容配合《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进行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项目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设计实验、单设施重心法选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库存控制基本原理实验和生产物流的时间组织实验等。这些实验类项目可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标[4]。关于前三个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所用到的实验技术工具可详见相关文献[4,8]。下面以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和实验内容的分析为例进行说明。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有:①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三种典型移动方式的特点;②掌握不同移动方式下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求解,能绘制加工示意图;③掌握含运输时间的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的生产周期公式的推导;④掌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的算法流程,能够设计生产物流时间组织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计算生产周期,而且能精确绘制加工和搬运甘特图。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用到的技术工具包括:①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WindowsXP;②开发工具:VisualBasic6.0;③程序算法流程图设计工具、加工与搬运示意图绘制工具:MicrosoftVisio2003;④报告撰写工具:MicrosoftWord2003。生产物流时间组织实验所要完成的内容包括:①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在给出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让学生推导含运输时间的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生产周期的计算公式;②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图形绘制工具,完成实验背景资料中生产周期问题的计算;③分析生产过程时间组织系统的功能模块,系统的算法流程,并完成系统的设计(要求开发的系统界面友好、数据有效性验证符合规范要求),用②中计算出的结果数据验证程序的正确性;④利用开发的程序,绘制背景资料中可行方案的加工与搬运图形,并借助该图形分析最少的搬运次数。

    1.2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调查分析类项目与内容设计考虑的要点是强调学生能有效利用理论教学所学到的原理、方法和模型,突出学生在调查中自主参与、与人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调查分析类项目主要包括: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和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等。

    ①某企业物流战略的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战略的相关内容,并掌握该企业制定战略的相关过程。项目的内容是调研某企业的物流战略,并对该物流战略定位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方案或建议。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物流企业或者有物流战略的生产企业,分析目前该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以及采取的相应企业战略;针对企业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分析该企业物流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层次和作用,并分析该物流战略定位的合理之处以及不太合理的地方,并提出本组认为合理的物流战略方案;针对本组的分析和设计结果,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的建议,之后改进相应的方案,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物流战略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

    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应用与比较。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实际应用,对于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利用Excel工具进行求解计算,并能对应用不同供应选择方法得到的优质供应商做出评价,分析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的内容是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并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项目要求包括: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查阅相关材料,选择一个综合多种因素供应商选择的案例,案例中生产企业选择供应商时考虑的基本指标至少要包括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交货提前期3个基本因素,其他指标可能会涉及交货可靠性、技术水平、售后服务、地理位置等,同时案例中要有每个供应商对应指标的相关数据(或者在本地选择一家生产企业调研该企业在外购某种零件或部件时,选择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并获取各对应指标的实际数据);选择不同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其中至少要用采购成本比较法和TOPSIS方法,考虑实际情况可以再利用AHP和ANN方法),完成最优供应商的选择(在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时,利用Excel软件完成求解);最后分析不同方法选择出的供应商的差别,比较不同方法应用的特点和场合。每个小组将上述分析、设计和对比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

    ③某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情况调研与分析。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在库存管理与控制中采用的方法。项目的内容是选择当地一家小型生产企业,对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包括订货量的确定、订货时间的确定、安全库存的确定等,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调查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小型生产企业,了解该企业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情况,并选择两到三种物品,对其控制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企业对这些物品的库存管理与控制是否合理。对于不合理的物资库存控制与管理方法,给出本组的改进建议;针对本组的分析结果和改进的设计方案,与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听取他们对分析结果和方案设计的建议,之后做出适当的调整,如此反复直至得到管理人员的认可为止。每个小组将上述调研、分析、改进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报告,对于涉及用EOQ模型或其他控制模型计算的内容,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清晰的结果,做出规范的图和表。

    ④某大型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调研。该项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项目的内容是调研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项目的要求包括:首先,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工作,每五人一组;各组成员自行联系,并调查当地的一家大型企业,了解该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信息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其中,包括分析该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进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效益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完整调研分析报告。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第2篇

物流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特别是从物流学,物流专业涉及的各环节学科,比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配送管理、流通加工管理、包装管理及物流信息管理等体系庞大,相关相联、融会贯通。因而,物流案例分析课程在师资、教案、课程设计等方面,要做好充分准备,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转化为课堂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案例教材的选择上。与其它教材不同,物流案例教材的内容全部是案例,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鲜明的教学目的性所谓物流案例通常情况下是适应教学需要而编写和采用的,有些物流案例教材属于配套案例教材。它的特点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结合紧密,教学实用性较强,通过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流理论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开发自学的能力。

1.2案例分析与理论知识相互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物流教材以理论知识见长,同时也将一些案例分析穿插在相关内容中;有的物流教材以案例分析见长,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个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辨析市场、环境的能力。

1.3高度临摹性案例教材的编著者通过调查研究企事业单位物流管理实际状况,进一步编写相应的物流管理案例,这些编著者通常情况下是实际部门的从业人员或相关案例的当事人,因此案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客观性。为了保密,同时提升案例的效果,案例中的企业名称、数据等带有虚拟性、掩饰性,甚至做了必要的处理,但是,案例的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管理实践。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对案例中的疑问、缺陷和问题等进行摹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透过物流管理的现象,迫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加工信息和判断决策的能力。

2物流案例教材对物流案例教学的影响

①对于物流案例教材来说,本身就是描述物流企业运作或企业物流运作,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往往来源于国内外真实的企业,而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受研究的角度不同,以及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使得每位分析者做出的分析结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所以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根本不存在标准答案,这就对学生提出挑战,希望他们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得出答案。②在物流案例教材中,选择的案例往往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在教材学习前、学习中,要求学生要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和掌握有关物流方面的知识、理念与理论。③物流案例教材的类型不同,对学生分析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物流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篇幅长短,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和大型物流案例,这就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传载形式为标准,可分为书写物流案例、情景仿真物流案例等,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来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需要学校提供很好的教学设施、设备;根据物流活动内容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物流规划案例、物流运作案例、物流决策案例、物流评价案例等,这就考察学生的具体管理知识怎样更好的应用于专业领域,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每个物流环节微观知识的把握程度。④物流案例教材中使用方法不同,对学生最终判断、决策影响也不同。

实际上,案例教学方法详细介绍了教师、学生都应该怎样运用这些案例进行课堂学习。对有关分析工具能够熟练地掌握,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由于每种分析工具的使用存在差异性,同时需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灵活运用工具很关键,这些工具对学生的案例分析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对案例撰写标准如何进行统一,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例如有些案例在编写过程中,侧重“问题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所有的案例在面临方案抉择时,需要予以强调和讨论,而对于事件过程的叙述,则没有对其格式进行详细的规定。这一点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在制作物流案例的过程中,对于自身教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需要予以重点考虑,以核心问题为线索和准绳,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同的案例进行串连,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案例教学特色。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物流案例,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认真的考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制作合适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案例教学思想,掌握引导学生课堂讨论的技巧,让案例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运用。

3物流案例教学结合物流案例教材改进的思路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第3篇

关键词:零售企业 物流绩效 评价 改进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零售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优势越来越取决于现代物流提供的速度、成本、服务以及效率。零售企业强化竞争发展优势就需要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依靠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技术设施设备的发展、物流信息的合理应用并通过不断改进企业经营资源整合过程的物流绩效管理,才能提高运行效率,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好的企业价值。

零售企业改进物流绩效,就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条件下,在零售企业经营运作全过程中对物流绩效的产生、形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主要有四个基本策略:

建立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要素分析

运用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要素划分方法,影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战略要素主要就是物流资源、物流产业竞争、物流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四个方面,并由此构建了基本的共同影响框架。物流市场需求包含需求量、需求结构与需求变化趋势所产生的导向信息,物流资源包含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人才、物流服务管理所决定的运作能力,物流产业竞争包括了竞争程度、发展能力以及相关产业支持的基础条件,政府政策包括了相关法规、宏观管理体制与调控能力的制导作用,四者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影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的战略要素。

对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战略要素进行的价值分析,就是价值分类、竞争权衡、确定优势资源、共享优势资源、创造更大的物流绩效。可以通过价值、吸引力、持久力的分析来完成物流绩效发展战略要素的系统分析。价值分析就是分析企业物流资源与物流需求匹配的程度和形成的竞争优势;吸引力分析就是分析促进企业物流发展的企业资源力量,包括资源的独特性、传递方式和转移效用;持久力分析就是分析政府的政策环境与企业优势资源积蓄和提高的速度、等级,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发展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模式主要表现为合理化战略模式与创新战略模式。物流绩效合理化战略就是将合理化思想与操作方式贯穿在改进物流绩效的全部过程。零售企业物流运作系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需要对物流系统进行设计、调整、改进与优化,通过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科学地解析物流成本构成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手段,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物流绩效的合理化。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的创新战略就是通过创新物流管理的制度、方式和方法,改变企业原有物流服务构成,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以更优质的服务创造更多的物流价值。

为此,零售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战略需要,通过战略、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具体的、系统的、可操作的战略目标,从而形成集评价和激励,传播和沟通、团结和学习的多功能的战略管理系统;必须进一步分析和评估企业资源素质与能力,科学确定企业物流战略,实施战略管理,确保物流绩效管理产生战略价值。

强化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管理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就是以有效满足竞争与发展的物流需求为目的,通过客观定量标准与主观效用行为测定物流绩效的活动过程。具体地说,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是对物流价值的事前计划与控制以及事后的分析与评估,以衡量企业物流运作系统和活动过程的投入与产出状况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分析工具,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成为一个不断分析、控制和修正的动态过程。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是对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多个群体利益的协调、平衡和兼顾。为了建立起零售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体系和各环节各部门和各个员工的激励机制,并建立起供应链体系中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等外部利益群体的利益分享机制,需要对物流绩效进行多角度评价的平衡和有机协调。主要包括:外部评价指标(品牌形象、顾客态度、股东收益等)和内部评价指标(内部组织效率、物流运营、技术、创新与成长等)之间的平衡;成果评价指标(市场占有率、利润、物统费用、物流设备利用率等)与行为评价指标(物流功能组合、物流控制、物流设备状况、员工、物流流程、物流服务等)之间的平衡;客观评价指标(响应速度、准时率、准确率、配送频率、差错率等)与主观评价指标(顾客满意度、员工忠诚度等)之间的平衡;直接评价指标(直接衡量物流活动成本与收益的指标)与间接评价指标(物流活动提升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指标)之间的平衡;长期评价指标与短期评价指标的平衡;有形资产评价指标与无形资产评价指标的平衡。

面向未来的竞争,零售企业的绩效更多地在于所选择的供应商绩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顾客绩效等构成供应链系统的共同绩效。零售企业必须从着重内部控制转为内外协调并重,就需要沿着供应链系统对物流绩效进行延伸的协调和控制。零售企业经营品种日益丰富,博弈下的供应链系统日益复杂,对物流绩效实现全面评价涉及更多的因素和数据处理,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更长的分析时间和增加了出错的可能,很难满足零售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持续提升竞争优势的要求。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系统的物流绩效实施动态测评,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选的动态测评的关键性指标(KPI指标)编制成系统软件,在零售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上根据需要采集数据并分析和提供测评结果,为供应链博弈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并保证时效性与准确性。

构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体系

要建立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体系,除了要有管理职责、人员与物质资源、绩效体系结构等要素之外,还必须要有符合零售企业经营特点的物流运作要素。包括:物流需要的调研与评定,物流服务设计,物流服务提供过程和物流绩效管理的分析与改进。

物流需要的调研与评定是企业物流活动过程的首要内容,要运用各种有效方式了解物流需要,依据调研结果和企业实际物流服务条件,确定新的物流服务项目,编制物流服务大纲,以作为物流服务设计的基础。

物流服务设计是把物流服务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策划设计为物流服务规范、物流服务提供规范和物流绩效控制规范,确定开展预定物流服务项目的时间计划表,确保一切必要的资源、设施和技术支持,并对物流服务项目进行适当的、切合实际的宣传。

物流服务规范规定了物流服务的特性、内容、要求及验收的标准;物流服务提供规范规定了提供物流服务的方法和手段;绩效控制规范应有效地控制每一物流服务过程绩效,以确保物流服务始终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和顾客需要,既可以此制定物流绩效管理控制规范,也可纳入企业整体服务规范和管理规范之中。

物流服务组织应采取行政、经济、教育等各种手段确保物流服务规范的实施,不断地对物流服务过程绩效进行评定和记录,识别和纠正不规范物流服务,把影响物流服务过程绩效的各方面因素,如人的技能、设施的完好与安全等置于受控状态。还应十分重视顾客对物流绩效的投诉和评价,力争实现无缺陷物流服务。

零售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物流绩效管理进行分析,为此要建立一个物流绩效管理信息反馈管理系统,既要进行定性分析,更要进行定量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以寻求绩效改进机会,进行绩效改进,提高物流绩效管理水平。

有效运用物流绩效改进方法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改进就是指为向零售企业物流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零售企业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物流绩效活动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所有措施。绩效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既为零售企业物流创造绩效改进的环境,持续地改进企业物流运作过程;又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改进创造必需的价值观和文化基础,重视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使绩效改进贯穿于从供方到顾客的整个供应链。

树立企业物流整体绩效管理思想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物流活动就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服务性活动,不同的企业物流服务功能的构成和重要性不同,其绩效都会影响顾客感觉中的整体物流绩效和顾客的满意程度。零售企业强化物流绩效管理,就必须树立整体绩效管理思想,必须深入了解物流服务全过程,并根据顾客需求,认真做好物流服务网络体系设计工作和物流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创造物流价值,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企业在物流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必须以优质服务组成的整体,为顾客创造更大的物流价值,增强顾客的信任感和忠诚感。

物流绩效是服务客观现实和顾客主观感觉融为一体的产物。零售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应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强绩效管理,做好每一个关键环节的绩效管理工作,提升零售企业物流服务的整体绩效水平,促使服务实绩符合或超过顾客的期望。

顾客感觉中的物流绩效是由零售企业物流员工和顾客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决定的。员工的服务知识、服务技能、服务意识、服务行为对顾客感觉中的物流绩效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内部物流绩效,才能为零售企业外部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物流服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顾客的物流需求管理。

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零售企业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绩效改进决策必需的各种信息,能激励企业内部员工改进物流服务工作。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

计量顾客对物流绩效的期望。零售企业既应计量顾客对物流绩效的评估,也应计量顾客对物流服务的期望。顾客对物流绩效的期望是顾客评估物流绩效的依据。不计量顾客的期望,零售企业就很难正确理解顾客对物流绩效的评价。

强调物流信息绩效。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信息的相关性、精确性、实用性、连续性、可信性来衡量的。零售企业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可增强顾客忠诚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收益。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让管理者了解物流绩效对零售企业的影响,做好有关管理工作。

实时监控物流绩效状况。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企业物流绩效的变化。加强物流绩效管理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物流绩效的现状、运行过程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企业物流服务与管理绩效。一般需要对物流绩效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的实时采集、整理、传递,有效实行监督和控制,提高企业物流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资料:

1.方振邦著. 绩效管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孟建民主编. 中国企业效绩评价.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第4篇

关键词:CDIO;物流工程;能力等级;ANOV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clarify the students cultivation objectives of logistics specialty, refine the ability training outline,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and curriculum system, this paper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students' ability level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the CDIO outline. The scores of students' ability from the enterprises, teachers, alumni and stude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survey. The ANOVA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al background factors on the ability score, and finally the ability grade was give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ents' ability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related specialties.

Key words: CDIO; logistics engineering; ability level; ANOVA

0 引 言

物流行I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空间,同时对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于社会、行业、企业等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是众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高校在专业的设置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同时突出本校的专业特色[1]。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重点是要制定出与培养目标相对应的具体人才培养能力大纲,使其能够指导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过程的展开。

针对工程教育问题,MIT提出了“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2-3]。该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核心文件:一个愿景、一个大纲和十二条标准。十二条标准是人才培养过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其中第二条标准是能力大纲的构建,该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样,对于物流工程专业而言,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进行后续课程设置与建设的基础,也是培养目标的细化。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能力大纲的构建提供了模板与标准,虽然我国多所高校也逐步开展了基于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与课程建设[4-5],但鲜见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调研报告与能力大纲。

本文基于CDIO大纲模板设计调查问卷,针对物流专业教师、企业人士、年轻校友与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在校生展开能力调研与分析,旨在为北京联合大学进一步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细化能力大纲,为物流工程的专业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设计

根据CDIO大纲所确定的工程师第二层面能力与第三层面能力,设计调查问卷。其中第二层面能力调查采用评分方式,主要包括:工程推理和问题解决、实验与知识发现、系统思维、个人技能与态度、职业的技能与态度、团队协作、沟通、用外语进行沟通、外部与社会环境、企业与商业环境、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能力。并采用基于实践的五级能力标准来评定一个工程毕业生需具备的能力水平,评定分值为1~5。其中第三层面能力评分可从第二层级得到,即从第二层级中选择1~2项被调查对象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本文主要根据第二层面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旨在确定调查对象是否对工程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等级具有一致意见。

1.2 调研对象

能力大纲要能反映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同时要包含相关教育人员的观点,因此本次调查对象包括物流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专业教师、毕业校友和在校生。其中在校生选择大四学生,主要考虑到大四学生的大学教育经历丰富,更能明白自身需求。本次调研共计收到有效问卷103份,其中涉及15名物流企业人士、13名来自不同高校的物流专业教师、33名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毕业年轻校友、42名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大四学生。

1.3 问卷分析

本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对CDIO大纲中第二层面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职业背景人员对学生14项能力打分的均值与标准差。同时本文采用ANOVA[6]分析来检验不同职业背景人员对学生能力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对不同相关群体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相关群体达成共识的程度。

进行职业背景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自变量为职业背景,因素水平k=4,分别为检验因素k个水平的均值是否相等,提出如下假设:

计算平均组间离差平方和MSA与组内离差平方和MSE,n为样本容量,得到F统计量进行检验:

给定显著水平α=0.05,检验职业背景对CDIO大纲中各能力等级的评分是否有显著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期望能力等级

基于CDIO大纲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能力期望等级如图1所示,其中星号表示在这一条目上调查组之间产生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

对于“实验与知识能力”,四方给出的分值出现了显著差异。其中企业人员给出了较低分值,这可能是因为物流企业更注重实操,对实验与知识发现能力没有更高的期望值,而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年轻校友在实践环节上更多的是接触实践,因此对实验与知识发现给出了较高的分值。

对于“外部与社会环境”,教师与企业分值一致,而学生与年轻校友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和企业人员认为学校是教学为主,外部与社会环境在工作之后自然会接触到,而学生和年轻校友认为在校生应该更多接触外部与社会环境。

此外在“设计”能力上,企业给出的分值低于其他三方,企业可能对于本科生在设计能力上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值。

除上述3项能力之外,对于其余11项能力,四方调研对象给出的分值没有显著性差异,较为一致。因此,可以认为各项能力评分取平均值是可取的。

2.2 能力等级高低确定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确定了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较高或较低的能力等级,其结果如图2所示,数据上显示较高期望等级的条目用“H”标示,较低等级的条目用“L”标示。

上述分析结果为明确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及其等级提供了重要依据,是进行基于CDIO的物流工程理及其实践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础。

3 结 论

本文基于CDIO能力大纲,对北京联合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等进行调研与分析,采用ANOVA分析来检验不同职业背景人员对学生能力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得出各职业人员对物流工程学生能力是否达成共识,并给出基于CDIO大纲的14项期望能力等级,为进一步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细化能力大纲,进而展开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并为其他高校物流相关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徐文胜,顾学雍,等. 从能力大纲到集成化课程体系设计的CDIO模式――北京交通大学创新教育实验区系列报告之一[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2):10-23.

[2] 顾佩华,陆小华. CDIO工作坊手册[S].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3] 顾佩华,陆小华,沈民奋. CDIO大纲与标准[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4] 刘联辉. 物流管理专业KAQ-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中国市场,2013(18):5-8.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第5篇

关键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改进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零售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优势越来越取决于现代物流提供的速度、成本、服务以及效率。零售企业强化竞争发展优势就需要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依靠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技术设施设备的发展、物流信息的合理应用并通过不断改进企业经营资源整合过程的物流绩效管理,才能提高运行效率,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好的企业价值。

零售企业改进物流绩效,就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条件下,在零售企业经营运作全过程中对物流绩效的产生、形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主要有四个基本策略:

一、建立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要素分析

运用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要素划分方法,影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战略要素主要就是物流资源、物流产业竞争、物流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四个方面,并由此构建了基本的共同影响框架。物流市场需求包含需求量、需求结构与需求变化趋势所产生的导向信息,物流资源包含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人才、物流服务管理所决定的运作能力,物流产业竞争包括了竞争程度、发展能力以及相关产业支持的基础条件,政府政策包括了相关法规、宏观管理体制与调控能力的制导作用,四者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影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的战略要素。

对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战略要素进行的价值分析,就是价值分类、竞争权衡、确定优势资源、共享优势资源、创造更大的物流绩效。可以通过价值、吸引力、持久力的分析来完成物流绩效发展战略要素的系统分析。价值分析就是分析企业物流资源与物流需求匹配的程度和形成的竞争优势;吸引力分析就是分析促进企业物流发展的企业资源力量,包括资源的独特性、传递方式和转移效用;持久力分析就是分析政府的政策环境与企业优势资源积蓄和提高的速度、等级,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发展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模式主要表现为合理化战略模式与创新战略模式。物流绩效合理化战略就是将合理化思想与操作方式贯穿在改进物流绩效的全部过程。零售企业物流运作系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需要对物流系统进行设计、调整、改进与优化,通过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科学地解析物流成本构成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手段,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物流绩效的合理化。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的创新战略就是通过创新物流管理的制度、方式和方法,改变企业原有物流服务构成,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以更优质的服务创造更多的物流价值。

为此,零售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战略需要,通过战略、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具体的、系统的、可操作的战略目标,从而形成集评价和激励,传播和沟通、团结和学习的多功能的战略管理系统;必须进一步分析和评估企业资源素质与能力,科学确定企业物流战略,实施战略管理,确保物流绩效管理产生战略价值。

三、强化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管理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就是以有效满足竞争与发展的物流需求为目的,通过客观定量标准与主观效用行为测定物流绩效的活动过程。具体地说,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是对物流价值的事前计划与控制以及事后的分析与评估,以衡量企业物流运作系统和活动过程的投入与产出状况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分析工具,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成为一个不断分析、控制和修正的动态过程。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是对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多个群体利益的协调、平衡和兼顾。为了建立起零售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体系和各环节各部门和各个员工的激励机制,并建立起供应链体系中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等外部利益群体的利益分享机制,需要对物流绩效进行多角度评价的平衡和有机协调。主要包括:外部评价指标(品牌形象、顾客态度、股东收益等)和内部评价指标(内部组织效率、物流运营、技术、创新与成长等)之间的平衡;成果评价指标(市场占有率、利润、物统费用、物流设备利用率等)与行为评价指标(物流功能组合、物流控制、物流设备状况、员工、物流流程、物流服务等)之间的平衡;客观评价指标(响应速度、准时率、准确率、配送频率、差错率等)与主观评价指标(顾客满意度、员工忠诚度等)之间的平衡;直接评价指标(直接衡量物流活动成本与收益的指标)与间接评价指标(物流活动提升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指标)之间的平衡;长期评价指标与短期评价指标的平衡;有形资产评价指标与无形资产评价指标的平衡。

面向未来的竞争,零售企业的绩效更多地在于所选择的供应商绩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顾客绩效等构成供应链系统的共同绩效。零售企业必须从着重内部控制转为内外协调并重,就需要沿着供应链系统对物流绩效进行延伸的协调和控制。零售企业经营品种日益丰富,博弈下的供应链系统日益复杂,对物流绩效实现全面评价涉及更多的因素和数据处理,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更长的分析时间和增加了出错的可能,很难满足零售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持续提升竞争优势的要求。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系统的物流绩效实施动态测评,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选的动态测评的关键性指标(KPI指标)编制成系统软件,在零售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上根据需要采集数据并分析和提供测评结果,为供应链博弈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并保证时效性与准确性。

四、构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体系

要建立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体系,除了要有管理职责、人员与物质资源、绩效体系结构等要素之外,还必须要有符合零售企业经营特点的物流运作要素。包括:物流需要的调研与评定,物流服务设计,物流服务提供过程和物流绩效管理的分析与改进。

物流需要的调研与评定是企业物流活动过程的首要内容,要运用各种有效方式了解物流需要,依据调研结果和企业实际物流服务条件,确定新的物流服务项目,编制物流服务大纲,以作为物流服务设计的基础。物流服务设计是把物流服务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策划设计为物流服务规范、物流服务提供规范和物流绩效控制规范,确定开展预定物流服务项目的时间计划表,确保一切必要的资源、设施和技术支持,并对物流服务项目进行适当的、切合实际的宣传。

物流服务规范规定了物流服务的特性、内容、要求及验收的标准;物流服务提供规范规定了提供物流服务的方法和手段;绩效控制规范应有效地控制每一物流服务过程绩效,以确保物流服务始终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和顾客需要,既可以此制定物流绩效管理控制规范,也可纳入企业整体服务规范和管理规范之中。

物流服务组织应采取行政、经济、教育等各种手段确保物流服务规范的实施,不断地对物流服务过程绩效进行评定和记录,识别和纠正不规范物流服务,把影响物流服务过程绩效的各方面因素,如人的技能、设施的完好与安全等置于受控状态。还应十分重视顾客对物流绩效的投诉和评价,力争实现无缺陷物流服务。

零售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物流绩效管理进行分析,为此要建立一个物流绩效管理信息反馈管理系统,既要进行定性分析,更要进行定量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以寻求绩效改进机会,进行绩效改进,提高物流绩效管理水平。

五、有效运用物流绩效改进方法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改进就是指为向零售企业物流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零售企业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物流绩效活动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所有措施。绩效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既为零售企业物流创造绩效改进的环境,持续地改进企业物流运作过程;又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改进创造必需的价值观和文化基础,重视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使绩效改进贯穿于从供方到顾客的整个供应链。

六、树立企业物流整体绩效管理思想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物流活动就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服务性活动,不同的企业物流服务功能的构成和重要性不同,其绩效都会影响顾客感觉中的整体物流绩效和顾客的满意程度。零售企业强化物流绩效管理,就必须树立整体绩效管理思想,必须深入了解物流服务全过程,并根据顾客需求,认真做好物流服务网络体系设计工作和物流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创造物流价值,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企业在物流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必须以优质服务组成的整体,为顾客创造更大的物流价值,增强顾客的信任感和忠诚感。

物流绩效是服务客观现实和顾客主观感觉融为一体的产物。零售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应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强绩效管理,做好每一个关键环节的绩效管理工作,提升零售企业物流服务的整体绩效水平,促使服务实绩符合或超过顾客的期望。

顾客感觉中的物流绩效是由零售企业物流员工和顾客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决定的。员工的服务知识、服务技能、服务意识、服务行为对顾客感觉中的物流绩效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内部物流绩效,才能为零售企业外部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物流服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顾客的物流需求管理。

七、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零售企业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绩效改进决策必需的各种信息,能激励企业内部员工改进物流服务工作。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

计量顾客对物流绩效的期望。零售企业既应计量顾客对物流绩效的评估,也应计量顾客对物流服务的期望。顾客对物流绩效的期望是顾客评估物流绩效的依据。不计量顾客的期望,零售企业就很难正确理解顾客对物流绩效的评价。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第6篇

关键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改进策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零售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优势越来越取决于现代物流提供的速度、成本、服务以及效率。零售企业强化竞争发展优势就需要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依靠物流过程的控制、物流技术设施设备的发展、物流信息的合理应用并通过不断改进企业经营资源整合过程的物流绩效管理,才能提高运行效率,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好的企业价值。

零售企业改进物流绩效,就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条件下,在零售企业经营运作全过程中对物流绩效的产生、形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主要有四个基本策略:

建立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要素分析

运用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要素划分方法,影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的战略要素主要就是物流资源、物流产业竞争、物流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四个方面,并由此构建了基本的共同影响框架。物流市场需求包含需求量、需求结构与需求变化趋势所产生的导向信息,物流资源包含物流设施设备、物流人才、物流服务管理所决定的运作能力,物流产业竞争包括了竞争程度、发展能力以及相关产业支持的基础条件,政府政策包括了相关法规、宏观管理体制与调控能力的制导作用,四者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影响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的战略要素。

对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战略要素进行的价值分析,就是价值分类、竞争权衡、确定优势资源、共享优势资源、创造更大的物流绩效。可以通过价值、吸引力、持久力的分析来完成物流绩效发展战略要素的系统分析。价值分析就是分析企业物流资源与物流需求匹配的程度和形成的竞争优势;吸引力分析就是分析促进企业物流发展的企业资源力量,包括资源的独特性、传递方式和转移效用;持久力分析就是分析政府的政策环境与企业优势资源积蓄和提高的速度、等级,以及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发展战略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发展战略模式主要表现为合理化战略模式与创新战略模式。物流绩效合理化战略就是将合理化思想与操作方式贯穿在改进物流绩效的全部过程。零售企业物流运作系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需要对物流系统进行设计、调整、改进与优化,通过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科学地解析物流成本构成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手段,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企业物流绩效的合理化。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的创新战略就是通过创新物流管理的制度、方式和方法,改变企业原有物流服务构成,不断提升物流服务能力,以更优质的服务创造更多的物流价值。

为此,零售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战略需要,通过战略、任务和决策转化为具体的、系统的、可操作的战略目标,从而形成集评价和激励,传播和沟通、团结和学习的多功能的战略管理系统;必须进一步分析和评估企业资源素质与能力,科学确定企业物流战略,实施战略管理,确保物流绩效管理产生战略价值。

强化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管理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就是以有效满足竞争与发展的物流需求为目的,通过客观定量标准与主观效用行为测定物流绩效的活动过程。具体地说,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是对物流价值的事前计划与控制以及事后的分析与评估,以衡量企业物流运作系统和活动过程的投入与产出状况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分析工具,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成为一个不断分析、控制和修正的动态过程。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是对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多个群体利益的协调、平衡和兼顾。为了建立起零售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体系和各环节各部门和各个员工的激励机制,并建立起供应链体系中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等外部利益群体的利益分享机制,需要对物流绩效进行多角度评价的平衡和有机协调。主要包括:外部评价指标(品牌形象、顾客态度、股东收益等)和内部评价指标(内部组织效率、物流运营、技术、创新与成长等)之间的平衡;成果评价指标(市场占有率、利润、物统费用、物流设备利用率等)与行为评价指标(物流功能组合、物流控制、物流设备状况、员工、物流流程、物流服务等)之间的平衡;客观评价指标(响应速度、准时率、准确率、配送频率、差错率等)与主观评价指标(顾客满意度、员工忠诚度等)之间的平衡;直接评价指标(直接衡量物流活动成本与收益的指标)与间接评价指标(物流活动提升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指标)之间的平衡;长期评价指标与短期评价指标的平衡;有形资产评价指标与无形资产评价指标的平衡。

面向未来的竞争,零售企业的绩效更多地在于所选择的供应商绩效、所选择的目标市场顾客绩效等构成供应链系统的共同绩效。零售企业必须从着重内部控制转为内外协调并重,就需要沿着供应链系统对物流绩效进行延伸的协调和控制。零售企业经营品种日益丰富,博弈下的供应链系统日益复杂,对物流绩效实现全面评价涉及更多的因素和数据处理,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更长的分析时间和增加了出错的可能,很难满足零售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持续提升竞争优势的要求。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系统的物流绩效实施动态测评,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选的动态测评的关键性指标(KPI指标)编制成系统软件,在零售企业现有的信息系统上根据需要采集数据并分析和提供测评结果,为供应链博弈决策提供辅助支持并保证时效性与准确性。

构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体系

要建立零售企业物流绩效管理体系,除了要有管理职责、人员与物质资源、绩效体系结构等要素之外,还必须要有符合零售企业经营特点的物流运作要素。包括:物流需要的调研与评定,物流服务设计,物流服务提供过程和物流绩效管理的分析与改进。

物流需要的调研与评定是企业物流活动过程的首要内容,要运用各种有效方式了解物流需要,依据调研结果和企业实际物流服务条件,确定新的物流服务项目,编制物流服务大纲,以作为物流服务设计的基础。物流服务设计是把物流服务大纲中的内容与要求策划设计为物流服务规范、物流服务提供规范和物流绩效控制规范,确定开展预定物流服务项目的时间计划表,确保一切必要的资源、设施和技术支持,并对物流服务项目进行适当的、切合实际的宣传。

物流服务规范规定了物流服务的特性、内容、要求及验收的标准;物流服务提供规范规定了提供物流服务的方法和手段;绩效控制规范应有效地控制每一物流服务过程绩效,以确保物流服务始终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和顾客需要,既可以此制定物流绩效管理控制规范,也可纳入企业整体服务规范和管理规范之中。

物流服务组织应采取行政、经济、教育等各种手段确保物流服务规范的实施,不断地对物流服务过程绩效进行评定和记录,识别和纠正不规范物流服务,把影响物流服务过程绩效的各方面因素,如人的技能、设施的完好与安全等置于受控状态。还应十分重视顾客对物流绩效的投诉和评价,力争实现无缺陷物流服务。

零售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物流绩效管理进行分析,为此要建立一个物流绩效管理信息反馈管理系统,既要进行定性分析,更要进行定量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以寻求绩效改进机会,进行绩效改进,提高物流绩效管理水平。

有效运用物流绩效改进方法

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改进就是指为向零售企业物流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零售企业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物流绩效活动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所有措施。绩效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既为零售企业物流创造绩效改进的环境,持续地改进企业物流运作过程;又为零售企业物流绩效改进创造必需的价值观和文化基础,重视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使绩效改进贯穿于从供方到顾客的整个供应链。

树立企业物流整体绩效管理思想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物流活动就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服务性活动,不同的企业物流服务功能的构成和重要性不同,其绩效都会影响顾客感觉中的整体物流绩效和顾客的满意程度。零售企业强化物流绩效管理,就必须树立整体绩效管理思想,必须深入了解物流服务全过程,并根据顾客需求,认真做好物流服务网络体系设计工作和物流绩效管理工作,不断创造物流价值,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企业在物流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必须以优质服务组成的整体,为顾客创造更大的物流价值,增强顾客的信任感和忠诚感。

物流绩效是服务客观现实和顾客主观感觉融为一体的产物。零售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应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加强绩效管理,做好每一个关键环节的绩效管理工作,提升零售企业物流服务的整体绩效水平,促使服务实绩符合或超过顾客的期望。

顾客感觉中的物流绩效是由零售企业物流员工和顾客之间相互交往的结果决定的。员工的服务知识、服务技能、服务意识、服务行为对顾客感觉中的物流绩效有极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内部物流绩效,才能为零售企业外部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员工的物流服务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顾客的物流需求管理。

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零售企业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绩效改进决策必需的各种信息,能激励企业内部员工改进物流服务工作。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

计量顾客对物流绩效的期望。零售企业既应计量顾客对物流绩效的评估,也应计量顾客对物流服务的期望。顾客对物流绩效的期望是顾客评估物流绩效的依据。不计量顾客的期望,零售企业就很难正确理解顾客对物流绩效的评价。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第7篇

关键词:物流人才;高职院校;定位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定位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定位其实质就是找准高职物流管理管理专业的定位在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前进过程中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及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应位置。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包括办学理念、目标、层次、类型、教学、布局、运作、管理、规模等方面,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选择范围与空间。其中办学目标、类型与层次的定位是高职教育定位的基本方向。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育层次定位,区别于中职又不同于本科,决定了其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相比较,在实践能力等方面应该具有明显的优势,与中职生相比较,其综合素质和掌握技能的深度有明显的特点。而这些必须在物流专业的教学建设中得到具体的体现,也就是说,必须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实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学生掌专业综合核心技能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面临就业机会时所拥有的独特优势。

为弄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我们还要把高职教育与培训及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作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指的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学历教育,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法定机构,不是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组织,要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区别开来。

目前,在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普遍着一种误区,即很多高职院校只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毕业条件,片面强调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联系,而忽视了二者的区别。认为在理论教学中过分强调“必需、够用”原则,降低教学要求,使学生未能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用职业技能鉴定大纲取代实训大纲,片面强调职业资格证书,而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层次和就业岗位群

现代社会需要“宽口径、厚基础、综合性、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对于某一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来说,其职业定位对应的不再是单一的职业层次,而是一个就业岗位群。

企业物流就业岗位群,存在着原材料采购、储存保管、包装、分拣、配装、分销计划、运输、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

社会物流就业岗位群,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等岗位群。

正因为存在这么多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群,所以要求我们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合实际情况,在重点针对这些岗位群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专业。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实证探析

3.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Ⅲ

我们选取了国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职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对其培养目标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如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具备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其它企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掌握相关基本操作技能,适应物流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现代物流技术、具有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能力、能从事物流策划、设计、业务操作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具有仓储管理、企业物流管理、物流设备管理、运输管理的能力,能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业企业一线的高等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为主: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具有现代物流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国际货运、通关实务、口岸物流网络管理等相关业务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培养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运输组织与管理、仓储与配送、物流企业管理、国际物流业务、物流服务营销等职业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掌握物流管理专业高等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能在生产、流通和物流服务业从事仓储管理、理货业务、运输业务、商务处理、报关业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和一定的学习能力,能从事物流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我们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由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学校自身水平和优势不一,定位有区别是正常的。评价一名学生是否是人才,实际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不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最重要的是实质和内涵。

3.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分方向

物流管理专业涉及面广,就单个院校而言,很难面面俱到,实际的做法是根据社会需求及自身优势,选择其中一些方向进行重点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走一条在物流管理专业下分方向教学模式的路子,才能培养出物流各领域所需求的专门人才。

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一般都是基于配送和物流核心要素展开的,典型课程包括物流战略、配送系统设计、运输与仓储规划、操作系统设计等,尤其注重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及配送信息系统和规划工具的开发与使用。

我国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已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培养出的物流专业人才知识面狭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定要体现出实用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近年来许多学校为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对本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进行了分方向教学的改革,这一举措无疑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内涵更加清晰地进行了表达。

本文通过笔者所在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分方向教学的实践过程对分方向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试图摸索出一条使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就业在物流这个宽专业上有较为具体方向的捷径,同时,亦可推动其他相关专业按此模式进行研究。

在经过大量调查基础上,并结合教育部立项推荐的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我们对本校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就两个方向进行了细化,见表l。

我们认为,高职物流教育是对人才进行技能培训和管理的教育,应以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岗位描述、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需施教;着眼于职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以行业和产业为依托,打破学科型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能力要求而形成课程体系。

4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

4.1高职物流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H

物流职业教育应秉持现代物流的思维意识,结合高职教学的具体要求定位于: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以技能培养为主。侧重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沟通的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将围绕这样的思想和理念 做出调整。

在现实中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思路是物流工作领域一工作任务分析一典型工作任务一学习领域课程一学习情境。学习领域是为职业院校的教学而进行教学论加工的行动领域,是指向职业任务和行动过程的主题单元,由目标表述、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构成。对学习领域的开发,我们紫琅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了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邀请当地主要物流企业项目经理,举办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通过对物流管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弄清楚物流管理包含的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方法,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在工作任务分析会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企业对物流工作及人才的要求,我们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从物流工作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即按照采购一运输一仓储一配送一客户管理等物流工作流程构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新开发的学习领域由一个或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每个学习情境包含多个不同工作任务,通过多个不同工作任务的训练,把该学习领域的所有知识点都涵盖进去。

4.2高职物流教育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和综合化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操作型劳动者,物流教育教学内容必须贴近企业实际,让学生掌握在实际操作中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企业实际脱钩的矛盾。

一是推进“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三年制的高职教育中,安排一年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到物流企业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是课程设置凸现自己的定位特色。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根据企业专家访谈与实地调研一分析职业标准一专家访谈会一典型工作任务过程分析一确定学习领域课程。根据基本素质、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职业关键能力来设置相应的课程。

基本素质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实习实训环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专业核心能力:

(1)物流业务分析管理能力课程有港口物流实务、国际货运实务、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物流综合实训。

(2)物流系统运作能力课程有:物流配送中心操作实务、仓储管理实务、国际物流实务。

(3)物流信息组织和开发能力课程有: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

(4)物流软硬件操作能力课程有:国际货运实务、物流设施设备、企业物流综合实训。

(5)实习实训环节:物流实务实习、企业物流综合实训、货代实习、物流设施设备操作实习、物流师技能实训。

专业拓展能力课程:vB程序设计、物流客户管理、物流营销、物流专业英语。

职业关键能力课程:管理学、公共关系、商务礼仪、演讲与口才。

三是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借鉴先进的物流职业教育理念,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制度,即根据接受教育的程度、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确认其所能从事的物流工作。我们的课程体系通过引进行业推行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如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的物流师认证),结合物流岗位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并与行(企)业合作,大力改造传统教学内容,实现“理论课程实务化,实务课程实践化,实践课程标准化,学习内容工作化、生活化”。

物流工程行业分析第8篇

一、某市烟草商业公司物流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基本情况

某市烟草公司卷烟物流中心占地面积104亩,其中仓库总面积7129平方米,整体实现跨县级行政区域的“一库式”管理和配送,中心拥有全区独一无二的高架立库以及现代化分拣标准线3条和1条异型烟分拣线,集中统一分拣,为辖区内共2.7万户卷烟零售客户实施配送服务。

2.运行现状

该市物流中心负责卷烟的入库、分拣、送货(不包括卷烟的采购和订单的呼叫),实行“今访销,明分拣,后送货”的工作模式,对客户的响应时间为48小时;配送线路288条,每周5天工作日,对辖区内的零售客户每周送货一次。2011年单箱物流费用为269元/箱,居于全区最未位。根据调查,结合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现象制约物流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现有业务模式导致作业等待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库存周转慢,资金占用较大。二是耗材的管理方面,只对分拣设备零配件建立了台帐,对包装物的使用情况掌握不全,耗材使用粗放,核算定额依据不足,且由一人既管实物又管账,成本偏高的现象比较严重。三是在现场管理上虽然采用了6S管理方法,但运行效果不理想,标识不清,物品摆放乱,没有定置、定位、定量,现场管理不足,没有有效运行6S检查制度和激励机制。

3.存在问题

以上的现状给该市烟草公司物流中心的工作产生了制约,存在较大的问题。大部分员工思想意识里没有“成本”的概念,没有危机意识,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甚至一些员工认为,烟草属于国有垄断行业,重要的是把卷烟生产经营做好,如今烟草行业的效益好,至于成本,没有必要考虑太多。另一方面,员工的工作状态不稳定,工作效率不高,大部分没有经过相关系统物流知识的培训,精益管理的理念因认识与接受程度不同,对改善现状的意愿不强烈,精益物流的思想没有落到实处,严重影响了该物流中心降本增效的初衷,导致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二、影响精益物流在某市烟草商业公司中应用效果的原因分析

某市烟草公司通过对物流中心2011-2013年各环节的费用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及实地调研,分别从标准化建设、核算管理、流程优化、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影响原因如下:

1.缺乏应有的制度或统一的管理标准

目前,某市烟草公司物流管理还处于较为粗放的模式,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不够健全,耗材使用管理粗放,核算定额依据不足,对于各环节的费用核算内容不明确, 造成数据归集不准确;二是没有统一的表单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对成本费用分析的基础数据采集难度较大;三是流程管理不够完善,影响数据收集困难,数据分析无追溯性;四是核算方法和口径上没有统一要求,影响数据分析的可比性。

2.物流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是物流运行的基础数据不能达到全员共享状态;二是财务核算系统的预算管理与报账系统没能实现全面衔接,不能充分直观的体现预算管理对费用开支的约束;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办公平台物流管理模块中的内容来达到提升物流费用管理的水平。

3.定额管理标准体系不完善

2013年4月份开始,某市烟草公司通过调研分析、采集记录、历史数据审核、比对测算等方式,制定了材料消耗、能源消耗、设备维修消耗、车辆能源消耗及修理费五类可控费用的具体定额标准,通过近半年的试运行,除车辆费用定额标准较符合实际情况,能作为日常工作监测的参照值外,其它标准因与实际运用不能结合、定额制定时存在着很大的干扰因素等原因,与实际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而车辆费用定额标准也仅仅为日常参考,并未运用于考核、促进管理提升中。

4.配送线路及人员有待优化

某市烟草公司物流配送人员166人,配送车辆104台,从2013年费用整体情况来看,物流费用合计6668万元,配送费用合计3725万元,占总体费用的55.86%,其中不可控费用3361万元,同比增长9.48%,占配送费用的90.23%,可以看出,主要是不可控费用影响了整体费用的开支情况;剔除不可控费用因素的影响,配送费用占物流费用的比重也有41.84%,这也是影响物流费用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如何从管理流程、优化线路方面着手来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改善精益物流在烟草商业公司中应用效果的对策

1.完善物流工作制度

精益物流的推行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推进和管理制度,制度用来规范全体员工行为,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应包括目标管理流程、培训流程、行为规范流程、监控流程、岗位标准等制度,通过优化目标管理流程,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为推进精益物流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遵循PDCA过程管理,细化过程控制和绩效评估,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为推进精益物流提供机制保障。具体到某烟草商业企业物流中心,可在上述制度的框架之下,细化物流核算细则,明确物流各环节的费用管理办法和会计科目设置、核算方法,形成统一的核算口径,为物流费用核算提供标准和依据;制定物流物资管理制度。针对物流仓储管理水平现状,建立健全物流库存管理制度,以规范库房管理,妥善保管仓库库存物资,使采购物资入库及领用、产品出入库规范化。

2.导入精益理念,实现精到服务

导入精益管理理念,使员工领会精益管理的意义,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措施,了解精益管理基础知识及价值流程图、作业成本分析法等工具,掌握价值流分析方法,营造浓厚的精益管理氛围。组织全员精益管理相关理念宣贯。一是召开全员动员培训会,在整个公司范围内宣传精益管理思想的精髓,强调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全员都要系统了解精益管理理论与操作方法。二是借助外力,公开招标聘请专业咨询公司开展精益管理咨询,组织骨干人员进行深度培训,掌握精益管理工具和实操方法。三是建立精益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制度保障,以制度为杠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推进精益管理实践中。四是形成系统定期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行业内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及考试以及部级层面物流资格人才的送培,形成既有行业内的职业技能人才,又有国家认可的高级物流资格人才,二者结合共同推动公司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体现精到服务。

3.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效协作

通过积极有序开展物流中心非法人实体化运作,建立物流中心自主运行的业务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责权关系、理顺职责分工,实现物流业务、人员的垂直管理,人、财、物的高度统一,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配置水平。一是加快送货线路转型。打破行政区域划分,加大县级中转站跨区域整合力度。在目前线路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潜能,对辖区送货线路进行整体规划与优化,进一步优化配送资源,形成经济合理、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模式,以达到运送距离最短、费用最少、效益最佳的目的,最终实现工作量满负荷和车载量满负荷。二是合理安排用工,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对目前工作岗位的精简与优化,合理安排卷烟出入库,杜绝因高架库库容不足而先中转再移库现象,大大提高仓储的利用率;合理安排装卸用工,节省入库装卸班次,减少入库装卸用工人数;整合分拣资源,降本增效,确定3条标准分拣线用工标准和1条异型烟分拣线用工标准,节约临时用工;优化线路,整合资源,合理减少配送用工。三是加快分拣模式转型。实施“今访明送”分拣模式,通过合理采购计划,均衡入库、优化备货、分拣流程,加快物流响应速度,实现24小时送货,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全面推行卷烟RFID应用项目和物流实时分拣监控项目,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应用,精确分配物流任务,精准控制物流作业,实现物流节点的实时控制和物流上下游、各环节的无缝对接。

4.加强信息化管理,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

针对烟草商业企业物流的特点编制物流标准化工作手册,按照流程最短、效率最高原则,重新审视现有业务流程,消除冗余流程与步骤,对现有流程进一步深入优化,构建以“流程标准化、表单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为标志的物流标准化体系,提高运作流畅度。某市烟草商业公可将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可通过对物流各项费用形成的基础来源,设计日常跟踪统计的表单,即根据物流费用核算管理办法对包装材料、耗材等物料核算口径的统一和管理模式的变更,建立统一、规范的物流业务表单体系,建立辖区报表制度,优化流程、开发建立物流系统,按照物流各环节设计出适用的工作表单,依托办公平台完成信息化设置,形成固定的表单、可视化的录入及查询,定期形成分析统计结果,实现费用信息实时采集、全程共享、精准协同,同时也为定额管理的具体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5.加强物流成本核算,实现精算成本

实施物流中心单独核算和物流费用全面预算、定额管理,促进降本增效和管理水平提升。精算是成本管控的手段,精算成本是指针对成本的管控工作,在对整个物流成本运作各环节的成本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物流费用边界,细化物流费用科目。一是做到成本核算统一核算标准、统一核算方法、统一核算内容、统一核算表单。二是采用定额成本法对成本进行核算,自动归集和分配物流成本费用,揭示物流成本控制的关键点。探索和完善预算定额管理,逐步建立与业务管理相结合,全面覆盖实物消耗、能源消耗、人力成本以及费用开支、资产占用等方面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统一制订并严格执行定额标准,科学制订、有效管理和应用各项预算定额标准。三是通过开展岗位分析,准确掌握采集各环节的实际运行数据,在数据中挖掘出对提高管理有价值的信息,精确分析“一费七率”等各项指标数据变化趋势和内在原因,对各环节及整体活动进行“精打细算”,提高运行效率,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