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文化内涵

工业文化内涵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22 14:42:00

工业文化内涵

工业文化内涵第1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

前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环境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各种各样的发展挑战和发展机遇也都在大量的涌现。这给我们的党建政工也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和阻碍。但是我们必须充分的意识到,党建政工的建设工作对与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正确的发展指导方向,就会丢掉根本,就不能够获得长期的稳定生存。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我们必须要对我国的党建政工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1企业文化与党建政工二者之间的关系辨识

1.1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髓,是企业建设的核心,是企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它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凝聚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企业文化包含多种工作,其中主要有: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行为准则等等。换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企业员工的一言一行等诸多方面,来看到企业文化的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这也代表着企业员工的行为能够直接影响到外界人士对企业的生产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看法,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我们必须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1.2党建政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党建政工也是企业精神文明的一种重要的体现,它能够对企业的经济发展状况起到直接的影响,并且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现阶段的企业党建工作建设,主要为城市企业内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主要针对的建设和教育对象就是企业内部的员工。随着党建政工的有效开展,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帮助企业确立一个较为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3企业文化与党建政工两者之间的关系

(1)我们从两者的本质上进行了解,会发现二者的发展方向是具有一致性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文化工作是要更好的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使得企业员工的思想和精神文明得到有效的提升。党政建设工作主要是对员工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并且有效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锻炼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样的方式,员工之间能够获得更多的信任,并且能够更加协调的工作,使整个集体更为友爱和团结。(2)我们会发现,两者的针对对象也具有一致性,虽然两者的工作建设不属于统一个工作范畴,但是它们针对的对象都是企业的内部员工。无论是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是党建政工的建设,我们都需要能够添加更多的认为关怀,将“人本理念”灌输到整个工作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员工的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能够创建良好的企业内部工作氛围,并且能够将整个党政建设工作的建设和发展的思路融入到整个真实的工作中,调动员工的工作的积极性,使得员工的精神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3)企业文化和党建政工的实现途径也是具有很大的融合性,两者具有相同的工作方向,还具有相同的工作途径,我们在实际的践行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的文化和娱乐活动,进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树立先锋的榜样,这样就能够为企业的员工提供一个融洽和谐的内部平台,使得企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2通过企业文化来丰富党建政工内涵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1建立完善的领导体系和管理体制

企业中的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对于促进党政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良好的领导力能够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有效的环节和基础保障。因此,我们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领导机制,加大对党政工作的开展和建立,其中会包含和很多的组织结构,例如:工会、共青团以及普通的群众组织等等。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我们要能够逐步完善组织结构,建造成一直合格的管理队伍。

2.2将“人本理念”灌入到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过程中

在实际的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能够充分的意识到“人本理念”的重要性,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入到整个工作之中,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和组织结构的先进性。我们要能够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和重视,充分的尊重员工的个人想法和个人需求,通过一种较为合适和委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影响群众的价值观。在一种比较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实现对群众队伍的思想和精神建设。与此同时,我们要摆脱传统的强制性的管理模式,我们要能够让员工有一种意愿和主动的意识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和工作,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使得员工对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做到真正的认同和执行,使得整个企业的生产水平和服务质量都得到显著的增强和提高。

2.3革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相关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要能够充分对相关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进行完善和创新,保证员工的工作能够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并且通过对新技术的引进和新工艺的应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员工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的转变,这样可以使得一些相关的技术得到更加的拓展和有实效性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效果。

2.4丰富各种企业文化活动的建设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要能够将各种建设的思想融入到具体的文化和娱乐的活动中,通过一些文艺晚会、辩论赛等活动,为企业员工增添新的活力和工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企业员工的气氛渲染,在精神层面上,有效的改善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精神环境,大大增强了企业员工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得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图1中为哈尔滨市国税局的日常拓展活动现场的图片,他们就是通过举办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来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内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进而促进党建政工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文化与党建政工的工作具有紧密的联系,二者在目标、途径和方向上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我们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人员在实际的研究和践行过程中,要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文庆.浅析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J].管理学家,2013(5).

[2]王新林.针对借力企业文化丰富党建政工内涵的思考[J].企业文化旬刊,2016(7).

[3]董倩,刘磊.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内涵的丰富作用及实施途径[J].企业文化旬刊,2014(12).

[4]曲贞.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有内涵和共促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3,26(3):66~69.

工业文化内涵第2篇

序号

类别

包含专业

考试科目

公共课(2门)

专业综合课(1门)

1

文史类

汉语言文学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文学概论、写作

2

法学类

法学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法理学、民法

3

管理类

工商管理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管理学

市场营销

公共事业管理

旅游管理

工程管理

会计学

电子商务

工程造价

物流工程

4

财经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高等数学、基础会计

金融学

5

外语类

英语

①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精读、翻译技巧

朝鲜语

内容涵盖精读、翻译技巧

日语

内容涵盖基础日语、翻译技巧

6

艺术类

视觉传达设计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命题设计

环境设计

服装设计与工程

7

教育类

英语(师范类)

①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教育学、心理学

学前教育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小学教育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美术学

音乐学

体育教育

数学与应用数学

8

化工、生物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生物科学

生物工程

9

农林类

园艺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植物生理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

动物医学

内容涵盖动物生理学

10

医护类

口腔医学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生理学

临床医学

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

康复治疗学

护理学

中医学

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

针灸推拿学

中药学

药学

内容涵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

11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高等数学

内容涵盖操作系统原理、C语言

12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高等数学、电子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3

机械工程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高等数学、工程力学

交通运输

14

建筑类

土木工程

①外语或大学语文

②计算机

内容涵盖高等数学、结构力学

【说明:】

1.考试科目共3门,其中公共课2门,专业综合课1门。

2.公共课包括外语或大学语文(公共外语课为俄语或日语的分别考俄语或日语,公共外语课为其他小语种和报考外语类专业的考大学语文,其他考英语)、计算机(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考高等数学),每门满分100分,每门考试时间120分钟。

3.专业综合课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工业文化内涵第3篇

【关键词】新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在已将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和发展上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高职院校要提升办学质量,谋求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内涵建设。

所谓内涵发展,是指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规模适度、结构协调、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的过程。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进行规范化建设,通过专业、课程、教师队伍、教学环境等内涵要素的建设与提高,以实现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建设发展模式。

内涵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起步早、质量高,其内涵建设的重心已从规范教学管理、专业改革、课程改革向进一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层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等创新发展转移;而新办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在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加强教育教学规范管理的同时,也要更新观念,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办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本文以笔者所在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新办高职院校如何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提升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探讨。

一、新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障碍分析

加强内涵建设既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又是新办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新办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往往存在一些障碍,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办学历史较短,在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教学建设与改革等方面与示范性高职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缺乏经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新办高职院校出现办学功利化、发展片面化的现象,在自身特色、发展定位、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缺乏思考及科学认识,从而制约了内涵水平的提升。

二是学院的重心主要放在学校管理和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上,无暇顾及内涵建设,尚未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和考评体系。由于缺少管理制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的引导,各部门及教职员工既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内涵建设也变得无足轻重。

三是师资数量不足,双师结构有待优化,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许多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操作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无法胜任实操课程的教学,这成为制约新办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最根本的“瓶颈”。

二、新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笔者所在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东莞市政府举办的全新的高职院校,没有任何的办学基础,建校短短三年时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硬件办学条件先进,校园环境优美,在校生规模已发展到9000多人,招生形势火爆,今年新生报到率名列广东省高职院校第一,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61%,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院根据“创建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情况,及时从打基础、扩规模、抓校园基本建设转为深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打造品牌特色,逐步迈入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以上是硕士研究生学历,拥有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教师多次在国家、省、市各类教学比武中获奖;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已与25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校企合作促进教学创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大赛成绩喜人,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成效显著;国际化交流日趋密切,视野更为宽阔,学校声誉不断提高。笔者认为,新办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加快和深化教学改革。普通本科以学科教育为主线,高职教育则针对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其发展核心以专业为主。专业内涵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

高职教育承担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时代责任,肩负着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技术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目标与价值,所以专业建设必须体现高职特色。

俗话说:一张白纸好画图。新办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从一开始就要全面规划、整体推进、重点建设、以点带面。高职教育专业的设置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珠三角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学院专业发展规划。构建了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等专业协调发展,在机械、电子、计算机、物流等制造业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的专业体系。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的建设为契机,全方位开展品牌专业建设工作;以家具、印刷和服装专业为试点,积极探索特色专业建设工作。学院现有6个院级重点专业都是围绕着东莞市支柱产业而开设,促进了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各专业要健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建立由专业主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行业专家、教育专家、校友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及实施,开展课程开发、顶岗实习等工作,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与监控。

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我院对接企业需求,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努力构建基于职业活动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和基于价值引导的情景化人文课程体系。针对新办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的特点,我院注重理念先行,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参加高职教育专家或其他兄弟院校课程专家所作的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校1年,便陆续启动了院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院级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等质量工程建设,每个项目给予2万到10万元不等的专项建设资金,激发了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院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了课程建设的全面开展,各项目建设做到了奖惩并举,严把建设的质量观,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均召开现场评审会议,聘请示范校的专家担任评委,对每个项目做出点评,提出建议,使全体教师受益匪浅,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也积累了一批与之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学院还积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第三方质量评估,进一步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

2.加强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形成协同培养人才的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双赢态势,不断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中外合作模式,提升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我院依托东莞企业多、经济发达的背景,积极加快校企合作步伐,已与25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并与企业深度合作,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人员互聘、实训基地建设、订单培养、定岗实习和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的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学院已开设“意事特电子班”、“物流软件信息管理定向班”和“东莞青旅订单班”等多个企业订单班,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引进了东莞松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在我院建设了“校中厂”及研发中心,与沃尔玛公司共建广东首家大学生超市,与香港HSP高速模型公司共建大学生创业基地,通过这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紧贴企业岗位技术发展需要,校企联合开展项目教学与技术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接受企业生产环境的熏陶,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素质、能力和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大多数专业已与1家以上500强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提供条件。还积极鼓励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合作,围绕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需要,开展技术应用与工艺创新,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由于经济、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全球一体化,使得高职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联系普遍加强。新办高职院校借助于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标准和课程体系,互相交流学生,互认学分,既可以少走弯路,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跨国就业的竞争力,又可提升学院的知名度。我院借助东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地域优势,积极加强粤港澳台四地合作,搭建了中德职教合作平台,借力登高,吸收外力发展自己。

3.适应高职教学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是新办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关键。新办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太合理,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比较严重。笔者认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各专业教学要求及师生比要求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引进力度,有计划地引进优秀的应届研究生和博士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学院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吸引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骨干到学院任教。二是加大专任教师培养力度,重视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培训,支持与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参加专业资格考试等,提高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双师素质”教师。三是建立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引进或聘用企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和行业专家来承担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任务,并逐步提高他们的学时比例。四是建立健全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教学新手培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我院通过上述种种举措,广开渠道引进人才,多策并用培育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成效较为显著,为学院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抓内涵建设,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是教育人和塑造人的地方,文化引领非常重要。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其核心是校园内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与精神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发展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落脚点。我院着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完善了校园标识文化建设,校训、校徽、校旗、校歌、校报、学院专题宣传片和宣传册样样俱全。二是以学院精神、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内容,既广泛开展通识教育,将文化育人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又体现高职教育特点,把企业文化融于学校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三是着力建设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创新艺术节、技能节的形式与内容,将其打造成区域性文化品牌。四是建立学院演播中心和一些标志性文化工程,提升了学院的文化涵养和品位。

总之,内涵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新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需要高职院校全面、深入、持久地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乔万敏,刑亮.论大学内涵式发展[J].教育研究,2009,(11):97-100.

[2]刘晓,石伟平.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从课程建设到专业建设[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89.

工业文化内涵第4篇

>> 试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实行绩效工资的探讨 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探讨 基于大学文化、学科思想指导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基于组织战略管理的高职院校的后勤绩效管理研究 论高职院校“柔性教学管理”方式的形成及内涵建设 适应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财务管理创新探析 内涵建设视域下高职院校的管理科学化研究 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院校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工作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内涵建设的思考 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 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思考 广西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建设 浅谈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教与学 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问题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何蕾.高职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0(29):89-90.

[3]罗伯特・巴克沃.如何考评员工绩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安鸿章,时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5]黄丽琼.HY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3:17-20.

[6]刘卿.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及其应用系统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10:34-35.

工业文化内涵第5篇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54-02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内能起教育作用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主要表现在高校校园内师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高校管理的一事一议、一章一规之中,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体现,作为高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最能体现出一所高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

内涵式发展就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形成有特色、有优势、有底蕴的厚实的校园文化,全面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内涵式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良好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能有效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高校在内涵式发展取得成果后又能积极助力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其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和精神保障。高校内涵式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作支撑,校园文化必然是高校内涵式建设的有力推手。

贵州理工学院是应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成立的一所理工大学,学校正紧紧围绕贵州省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的需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对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为此,结合贵州理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 突出重点,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贵州理工学院在内涵式发展中,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重要性主要在于:

(一)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之根

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千百年来,学校作为人类文化传播场所这一性质并未改变,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职能?学校和文化是如此地不可分,文化的烙印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如何办学才会使学校更充分地体现它的性质和更好地履行它的职能?这样校园文化也就产生了。如今校园文化已成为一所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之魂

校园文化是联系和协调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灵魂所在,是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学校全校师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文化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人的生命,没有文化的学校就如没有灵魂的人,是徒有空壳的行尸走肉。因此,学校的发展之路既要顺势而为,抢抓机遇,更要在内涵上下工夫,熔铸内涵之魂。

(三)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之神

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升W校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有责任、精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旨在实现学校的科学持续、和谐发展。因此,凝聚内涵之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坚实的基础与提供有力的保证,契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继承、发扬和创新自身特色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实力所在,也是构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驱动力。

二、 正视缺点,查找校园文化建设不足之处

笔者通过多种调研方式,发现目前贵州理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校园文化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进行总体规划、系统设计,严密组织实施。虽然在建校之初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规定,但缺乏一个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二)校园文化活动特色不鲜明

目前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多还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多停留在组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层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内容明显不足。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意识不够,缺少在社会上影响大的品牌活动,品牌形象没有树起来。利用多媒体宣传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多媒体网络教育和引导乏力,缺少自由、真实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信息收集处理、科研辅助、学习辅导等方面做得不够。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比较单一

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多是依托于各种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但活动平台建设滞后。如:拟建的宣教中心因为场地、人员等原因尚未得到落实;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尚无实质性进展;已建成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坊尚未完全发挥作用。校园人文景观单调,系统化个性化不足。

(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

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参与主体,但目前学生的参与意识普遍并不强烈。

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大多为了完成任务,加上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科学规划,扎实有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实施精神培育与弘扬计划

积极组织编印供教职工学习的理论学习材料,根据形势的发展介绍最新的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和教育观念。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主旋律。通过多渠道广范围地宣传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

(二)实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计划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

(三)实施学风建设计划

建立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每学年举行一次总结表彰。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发挥规章制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加强学生考勤纪律教育,整肃考风考纪,加强对校园不文明行为的纠察和引导,定期通报学生违纪情况,强化学生遵纪守法和道德实践意识。

(四)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

通过易班平台等积极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按照“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的活动思想,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提升文明素养。组织实施体现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的学术科技活动,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学术

水平。

(五)实施校园环境建设计划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加强校园人文景点的布置与建设。加强对校园广告横幅、标语的管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同时注重美化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开展办公楼及学生公寓环境建设活动。

(六)实施品牌形象塑造计划

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格式、酥荆规范学校各类牌匾的规格与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助推力。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扎牢内涵之根,熔铸内涵之魂,凝聚内涵之神已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当务之急。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一定时期和环境内,其主导文化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懈的工作,但只要学校师生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未来,同心同德,齐力奋进,定能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更能有效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立芬.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企业导报,2015.

[2] 吕云飞,王趁,李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归因与建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

工业文化内涵第6篇

关键词: 内涵建设;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城市轨道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140-020 引言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采用的设备较为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作节奏快,管理严格规范,因此要求城轨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了解并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等专业素质,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现有硬件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建立高度仿真的职场环境氛围,使学生不仅发展了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且时时能感受到城轨企业文化的精华,潜移默化中接受着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对学生素质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 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与城轨企业文化的联系

城轨企文化是员工在从事生产和运营中所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外显于企业形象、内隐于人们心中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而城轨实训基地从本质上是“校内企业”,同样也需要“企业文化”这个“软环境”的平台支撑,利用外部环境的熏陶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培养职业意识,这也是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目的。

1.1 城轨企业观念形态文化是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灵魂 城轨企业文化是观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复合体,但其核心是观念文化。从本质上讲,城轨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从事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例如,城轨企业文化中的产品并不是指“位移”本身,而是指用以满足位移需要的全部服务,包括乘客到站、询问、购票、检票、候车、旅行、检票、离站或换乘等全过程所得到的服务;技术也不是指“服务技巧”本身,而是指服务于乘客过程中的观念、态度、精神等。

在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时,首先要秉承城轨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作风等几方面观念形态文化,建立实训学生的智力和精神支柱,影响其在实训基地学习时态度和做事风格。比如,针对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可将某地铁运营分公司的企业精神、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作风等以醒目的条幅或LED滚动屏在实训中心进行展示,并在每学期的第一节实训课上进行反复强化。使学生融入企业核心文化背景中,注重职业形象塑造,主动对职业角色感进行探寻和挖掘,亲身感受城轨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使学生毕业后的角色转换能更为直接和有效。

1.2 城轨企业制度形态文化是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保障 城轨企业制度形态文化主要是对企业员工和企业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在城轨企业具体体现为运营部门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管理机制等,对城轨企业文化起到调控和制约的作用。

城轨实训基地制度形态文化是实训管理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总和,是保证实训基地内部各项活动正常运行的有效机制。在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时,要引进与城轨企业接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的约束,使其提前了解和适应城轨企业的管理环境。由于城轨企业的特殊性,规范操作和遵章守纪非常重要,要提高其培养自我职业素质的自觉性。如在实训基地严格遵守城轨企业员工仪表规范、礼仪规范、工作规范、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环境卫生规范;针对不同的实训项目,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业务操作流程、成绩考核评定标准、创新奖励标准、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原理操作及管理规程、工具管理规程、质量管理标准等;对违规违纪的学生严格按照制度处理,让学生牢记制度是刚性的,不会因人而变。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外在制度约束,帮助学生养成职业自觉性,从而为就业后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1.3 城轨企业物质形态文化是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基础 城轨企业物质形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指的是那些可以通过感觉器官就能直接体察到的视之有形、闻之有声、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

城轨实训基地的物质形态文化是基地特色的外在呈现和办学实力的象征,是学生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特定场所。在城轨实训中心,上课如同上岗,要求统一工装,佩戴工号,准时打卡报道;实训室的墙上可以悬挂各类城轨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和挂图,如设备原理图、安全生产挂图、5S/6S/8S宣传挂图等,让城轨实训设施设备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实训空间更加贴近城轨企业环境;教会学生辨认各城轨企业标识,并将其宣传视频及生产流程视频等循环播放,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各个城轨企业。另一方面,按照“效率原则、安全生产、使用频率原则、功能原则、使用顺序原则”等进行作业环境布置,尽可能模拟城轨企业真实生产情境,以景育人,以境教人,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实训基地中通过仿真或真实的工作任务,在获得专业技能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企业快节奏、重实效等特点,并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1]

2 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与城轨企业文化的对接

2.1 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要与城轨企业文化适用对接 在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时,在实训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布置上贴近实际城轨企业的要求,依据企业现场设备布置标准、生产规范和安全规范等要求进行布置。同时结合面向城轨专业群的教学功能,按相近功能的实训实习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实训职场区域分割设计。在技术系统的规划上实现以列车运行调度和控制系统为核心,包含环境和设备监控、电力系统监控、屏蔽门控制、防灾报警系统、票务管理系统、通信系统、列车控制系统和模拟驾驶系统,或相关系统模拟接口,实现各系统的互联互通的综合实训基地。[2]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可以建立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创新活动,举办各类城轨职业资格鉴定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营造职业氛围,让学生体验职业过程,懂得尊重职业价值和弘扬职业精神,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2.2 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要与城轨企业文化导向对接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对企业成员个体思想和企业整体的价值和行为取向,发挥导向作用。在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时通过城轨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心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深入城轨企业实践锻炼和调研,通过与各部门管理者、员工的走访和面谈,在了解技术和运营管理模式的同时,了解城轨企业的实际整体心理、整体价值、整体思想和整体行为的导向。在学校的实践授课中,站在用人单位管理者的角度上,对学生心理、价值和思想、行为取向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学生的价值观逐步成熟,并努力与城轨企业的文化方向取得一致。

2.3 城轨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要与城轨企业文化动态对接 城轨企业具有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的特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城轨企业在技术使用、设备更新和经营管理方式上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必然表现出较强的动态性。这就要求城轨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也要具备动态性,能够随时掌握城轨企业的发展变化的方向。从城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出发,结合实际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其顺应企业发展的职业素质,更快适应城轨企业各工作岗位要求;同时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要与城轨企业文化动态对接中,校企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融合,使学校为城轨企业服务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招生与就业,真正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陈静静.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的思考[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5-37.

工业文化内涵第7篇

关键词:工会工作;内涵式发展;路径思考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115-01

与西方工会组织作为资方对立面而存在的形态不同,我国工会组织则是以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并协同企业管理层完成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存在着。由此可见,受到社会主义宪法保障的工会组织更能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提出,电力企业同样面临着生产经营方面的转型与优化。在此背景下,工会工作如何增进企业的内涵式发展,便成为新时期有待解决的课题。就企业内涵式发展而言,可以理解为:单位资本投入能产生较过去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在企业固定资本投入保持一定的前提下,惟有提升职工的工作绩效才能实现。从而,这也就为企业工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找到了切入点。综上所述,本文将就电力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目的便在于使其能切实增进企业的内涵式发展。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国企工会工作面临的困境

尽管我国企业工作工作具有很强的制度优势,但是,长期对工会工作的习惯定位,也直接导致了其在新时期逐步弱化了自身功能。(一)工会工作仍然以传统内容为主。正如部分专家所指出的,国企工会组织是代表企业管理层关心职工的桥梁。这一观点实则从负面说明,传统工会工作缺少自身的能动性,且作为企业管理层的附属组织,也难以充分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国企,其工会工会仍然沿袭着这一传统。(二)工会工作未能以企业生产相契合。工会工作未能以企业生产相契合,这本身就建立在上述困境基础上的。工会组织代表企业管理层实施人文关怀,的确能从激励环节增进职工的工作热情。然而,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上述人文关怀功能不仅未能实际履行工会组织的职责,还逐渐锁定了自身功能的有效开展。(三)工会工作缺乏必要的目标导向。工会组织作为国有企业的“老三会”之一,体现出较高企业地位。这一地位充分说明,工会工作对于企业各项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可是,事实证明,工会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目标导向,在代表企业管理层和被动接受职工利益诉求中,把自身置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由此可见,国企工会工作的上述困境,极大影响了企业向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前行。

二、企业内涵式发展对工会工作的内在要求

针对上述困境,这里须指出企业内涵式发展对工会工作的内在要求。结合笔者的工作实际,将以电力企业作为考察对象。(一)关心职工的需要。在本文开篇就已分析得出,电力企业若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其中“人”的要素是关键。具体而言,需要充分调动职工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当职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目标的实现。为此,工会工作应首先关心职工的利益诉求。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电力企业职工的利益诉求,也主要以物质利益诉求的形式而呈现。从而,工会组织应及时将职工的意愿传递给企业管理层。(二)关注职工的发展。“职工的发展”从微观层面可以理解为岗位技能的增进;从宏观层面则可以理解为人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前者将直接推动企业内涵式发展;后者将持续提升职工人力资本存量,从而为企业内涵式发展提供保证。不难理解,工会组织在履行自身职责时,应协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完成这项工作。在切实关心职工发展的基础上,完善工会工作的内容。(三)参与企业文化的营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职工共同拥有的意识形态,将使得他们具备趋同的行为规范和心理素质。这样一来,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工会组织应通过组织职工集体活动,在职工间的交流互动过过程中,产生对“创先争优”意识的共同认可。最终,为电力企业内涵式发展奠定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具体的路径构建

结合本文以上阐述,具体的路径构建如下:(一)对关心职工需要的路径构建。具体而言,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应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来接受职工的利益诉求。其中,应把握这样几个要点:(1)定期、专人的接待制度;(2)职工利益诉求的应对措施;(3)职工利益诉求的传递渠道;(4)职工利益诉求传递的反馈机制。不难看出,工会组织的传统工作模式,往往忽略了对职工利益诉求的表达。因此,目前在增强这一工作模式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繁重的机制、渠道建立难题。笔者认为,这需要包括企业管理层在内的共同努力。(二)对关心职工发展的路径构建。电力企业的工会组织应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共同来完成这项工作。其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须从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对职工工作能力的绩效考核中,针对性的提出职工发展规划目标。工会组织则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推进、管理职工的发展路径。并通过引入人文关怀因素,以及争先创优意识,来切实履行关心职工发展的任务。(三)对参与企业文化营造的路径构建。电力企业工会组织应主动引入管理层对企业发展的愿景要素,伴随着一系列职工集体活动的开展,逐渐使有助于企业内涵式发展的价值观念,植入职工的主观意识中去。综上所述,以上便是工会工作增进国企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思考。

作者单位:宁夏电力公司中卫供电局

参考文献:

工业文化内涵第8篇

1 餐饮市场竞争现状

随着大众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尤其是消费者教育程度的提升,其消费行为越来越具有文化特性。消费者消费过程中,不仅注重产品实体本身,还对无形的服务、产品内化的文化价值有了更高的期许。以餐饮消费为例,餐饮产品具有实物和服务相结合的典型特征,消费者在就餐过程中,除对菜品的质量和价格有明确的要求外,对酒店所提供的的服务、菜品和服务中蕴涵的文化内涵也有很高要求,有时甚至愿意直接为后者而买单。餐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日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从注重简单地吃饱、吃好过渡到注重吃出品位、氛围和文化;对餐饮产品的评价模式从以价格为主,过渡到包括注重品牌、服务和文化等在内的综合性评价。

目前,餐饮企业普遍重视的是菜品、服务和就餐环境的品质提升,对文化价值挖掘不够,除了一些知名企业外,大多数中小餐饮企业对文化营销的实施及效果评价值还缺乏足够认知。未来餐饮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从竞争内容看,市场将由单纯的价格和产品质量竞争,发展到服务和文化品位的竞争;从竞争规模看,市场将从单店、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连锁化、集团化和多业态竞争;从竞争地域看,市场将由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竞争的市场半径将大大延长。

2 餐饮企业文化营销的价值

餐饮企业之间的竞争既是实体产品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产生于人类挑战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于以时间、空间和人为因素构成的共同思想意识形态之中。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地方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这就是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历史人文元素,是餐饮企业重要的营销资源。区域文化资源的利用,能提升餐饮企业的文化品味,满足顾客的文化消费需求。

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餐饮企业的菜品质量与服务水平普遍都有了质的飞跃,企业很难在这两点上与对手拉开差距;与此同时社会文化修养程度的普遍提高,消费者对餐饮企业的评价或选择标准,已不再仅仅停留于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层面上,而是更重视消费过程的文化体验。餐饮企业深厚的文化内涵能使餐厅的形象丰满,进而获得顾客的情感认同,缩短与顾客的情感距离。由于文化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这有利于企业追求差异化竞争优势,也使品牌的文化内涵与市场定位得到了明确的体现。而文化的长久生命力,又使餐饮企业建立的竞争优势具有长期性。因此,餐饮企业应大力实施文化营销,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使命,整合和优化配置文化资源,开发有文化内涵的餐饮产品,构建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核心价值文化,塑造有渗透力和亲和力的文化品牌。

3 餐饮企业区域文化营销实施策略

3.1 餐饮市场细分与定位要基于区域文化

不同阶层、地域、民族和年龄段的群体,文化背景有很大区别,这就决定他们在选择餐饮产品时对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特质的需求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餐饮市场的细分和餐饮产品定位时,可以区域文化作为市场细分变量,开发与目标消费者心理意愿和价值文化一致的餐饮产品。针对消费者的文化需求进行定位,树立独特的餐饮文化形象,与竞争对手在产品文化层面上形成差异,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2 餐饮企业品牌要巧用区域文化元素

餐饮企业的品牌名称是文化营销的重要切入点。企业命名除了注意与企业的产品类型、经营风格相协调,同时还应融合更多的所在区域文化内涵,符合公众的文化审美。这里所说的区域文化既可以是区域内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可是区域内不断提升的现代时尚文化。如果企业的命名能给人一种浓厚的地方特色感觉,就能够与当地顾客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也满足了外来游客的猎奇心理,对吸引顾客和传播企业品牌有很好的作用。

3.3 餐饮环境体现区域文化特色

就餐环境是展现文化餐饮不可忽视的空间,是顾客在就餐过程中感悟和接受区域文化的最佳载体。餐厅的装饰布置、服务器械、员工服饰和言行举止等方面都可以表现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风格。要充分调动餐厅服务环境的各种文化因素的力量,烘托餐饮主题激起顾客精神和情感的共鸣。这不是要求一家餐厅的装潢经常变化,而是要在餐厅的环境布置上根据营销策略和餐饮主题灵活地营造区域特色文化氛围。例如餐饮器具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餐饮主题和菜式,巧妙搭配不同风格的餐饮器具从而给顾客增添特别的文化情调。此外,适当悬挂一些字画和照片,摆上几件象征时代特征的物品,播放一些地方特色戏曲和音乐,组织一些区域文艺表演,举办若干富有区域文化个性的有奖猜谜等等,都可产生浓郁的区域文化情调,激起顾客的情感共鸣。

例如,作为以“孝”立名的城市,孝感的“孝”文化有很强的影响力。如果孝感的某酒店意图以“孝”文化作为营销的支点,就可以在酒点内墙上悬挂一些壁画介绍“孝感”地名的由来、二十四孝、孝文化的内涵及时代变迁;介绍孝感地区著名人文旅游景点、传统艺术和地方特产;摆放一些具有浓郁本地特色的椅子及桌子。这样的环境设计,充分挖掘“孝”文化的价值,使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孝”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顾客在就餐过程中能充分地感受到当地的人文特色和风土人情,最终也就形成了对酒店的良好品牌认同。

3.4 产品和服务中的区域文化策略

从文化角度来看,产品或服务是人们价值观念的一种物化,是文化营销的载体。餐饮企业应针对特定目标顾客群的偏好,从文化角度立意,推出别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4.1 利用区域文化包装宴席

宴席由若干款冷菜、热菜、点心和瓜果组成,它在表现地方文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餐饮企业可通过挖掘地方历史素材,进而推出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宴席。如中国淮扬菜博物馆体验区根据历史上扬州豪商巨贾对商海财富、对宦海仕途、对家道兴旺的追求这一特点,推出了三大类宴席:贾顺宴、政和宴和家旺宴。三类宴席针对不同接待对象,并且因季节而变化,一年四季让食客在就餐中品味当年盐商的经世心态。这种宴席设计充分运用了区域文化资源,迎合了食客特别是外地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

3.4.2 利用区域文化营销菜品

菜品是餐饮企业市场竞争的基础和根本。企业在实体菜品生产过程中,要继承优秀的区域传统文化,将区域文化融合于产品设计、生产环节中,从菜品命名、选料、加工、切配造型、烹调到器皿的选择、装盘等方面着手,以文化点缀和装饰产品,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魅力,能有效地提高宾客满意程度。

很多顾客都具有怀旧心理,愿意回起过去的美好事物,而美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那些强调本地特色的菜品的选材和制作上,要极力保持原汁原味,突出传统的、地方的色彩,这样顾客在品尝这些菜肴的时候能更真实的了解到浓郁的区域特色。餐饮企业还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使菜品体现现代科技文化的饮食潮流,大力创新开发具有特色的、符合现代文明时尚的营养保健菜品与绿色天然菜品。对这类菜点的营销,不仅要体现在菜品的保健功能、配方设计和制作工艺方面,还要积极使用现代科技文化来包装促销。

3.4.3 基于区域文化营销服务

服务员从服饰到言谈举止,都应与区域文化特征谐调。在服务过程中,融合酒文化、茶文化、菜品文化的民族和地域色彩,创新设计文化内涵丰富的服务方式,在迎宾、砌茶、斟酒、上菜、结账、送客等服务过程中,巧妙地将民俗礼仪、风土人情、菜肴典故、名人轶事、现场烹饪等内容,艺术地嫁接到餐厅服务环节中来,展示文化服务的特色,使顾客回味无穷,增加宾客的满意度。每个服务员都是文化餐饮导游,餐饮企业要对服务员开展系统而深刻的培训。除了熟知企业文化,统一着装,步履轻盈亲、笑容可掬以外,服务员还应能熟练讲解各个包厢的主题、每道菜品的文化内涵,满足食客文化消费需求。

3.5 以区域文化为指导,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

餐饮企业要实现文化营销战略目标,有赖于一支有崇高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深厚的文化修养的高素质员工队伍。现代营销理论认为,只有满意的员工才能创造满意的顾客。餐饮企业要尊重、关怀和培养员工,促进员工素质与文化修养的提高,设计有效的报酬和激励制度,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内、外在需求,从而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要借助区域文化力量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并运用文化力量影响和感化员工,使员工和企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这对于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以“孝”文化营销为例,餐饮企业可以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中的“和谐友好”这一思想内涵发扬光大,强调“社会有孝,人人抱有一份尊重情怀,社会便会和谐”这一孝文化内涵,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对顾客报以友好优质的服务、员工与员工之间报以友好互助的合作来表现和谐友好的关系,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和谐继承,也体现了现代管理思想中以人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