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应急物流管理

应急物流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04 14:43:48

应急物流管理

应急物流管理第1篇

【关键词】现代物流 应急管理 支持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深入,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事故灾难及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突发事件都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且大部分的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测,这些都对应对突发性事件、提供应急物资保障和满足应急物流需求的应急物流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依托现代物流搞好应急保障,从现代物流的角度来研究其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强大支持作用,建立运作高效的应急物流系统,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应急管理与现代物流

(一)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简单来说,应急管理是各级政府机构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二)从现代物流角度看应急管理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现代物流利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服务,现代物流的本质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现代物流和应急管理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一方面,现代物流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有利于应急管理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会引起现代物流在某些方面的创新和突破。因此,依托现代物流搞好应急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应急管理中的物流支持

应急管理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流程和最安全的方式来满足对应急物资的需求,必须要有一套运作高效、快捷的应急物流系统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这就自然触发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流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系统受到突发事件发生的触发后,响应应急预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评估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制定出针对突发事件所需要的应急物资的品种和数量以及应急物流的需求方。从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出发,制定包括应急物资的包装、存储、运输及配送的整套应急物流方案。根据对多供应商的管理,从应急物资信息系统中确定应急物资供应商,并实施应急物资采购。从应急物流运载工具信息系统中确定应急物流所需运载工具并实施租用。实施应急物资的运送,采用包括GPS、GIS手段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监控调度。

三、应急管理中物流系统的运作

(一)应急物资的采购调度

应急采购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为满足对应急物资需求而进行的采购活动。由于其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应急物资的采购量一般相当大,要求采购时间短,程序紧凑简单,同时由于采购物资的重要性,对采购对象的质量等指标要求更高了,应当制订严格明细的标准,提高要求,开辟多种渠道,主要面向国内企业,必要时通过海外市场采购,保证物资的质量。

(二)应急物资的储存

应急物资储存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大量的安全保障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减少相关成本;但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流通资金,成本上升,阻碍了资金的周转速度,将造成极大积压与浪费。可以将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库存控制方法应用到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中,科学的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库存控制。如应用ABC分类法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关键的是少数,次要的是多数”,对物资分类排队,分别给予不同的管理。

(三)应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

应急物流中,成本最低的原则已不重要,有效压缩应急物资的运输时间才是关键目标。应根据物资的价值、数量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尽量实现直达运输和联合运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考虑开辟一定的绿色通道,保证物资的畅通,如简化检验检疫的手续和实行优先运输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取相关的辅助或优化措施,以节约物流成本,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高效运作。

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法律和舆论手段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从而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一般来说,各级政府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政府建设应急物流中心和社会物流中心的临时调用相结合。比如将所辖地区的一些物流中心作为备用应急物流中心,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将一些大型的区域物流中心暂时作为应急物流中心进行物资的中转。

综上,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作中,现代物流业都显示了其对有效控制突发应急事件的决定性作用,应急物流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改善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特别是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尤其对转型期的我国政府来说,应急管理当中现代物流的支持确实解决了一个紧迫而现实的问题。

参考文献:

应急物流管理第2篇

【关键词】 应急物流 构建 运作管理

1 应急物流的产生

物流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而应急物流我们听得来却不一定明白这个概念的由来和这个物流类项的产生。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灾害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通常,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提前预测是不太可能的。也可以说是不可预测的,发生的大多数的自然灾害也是提前很难预测的,比如突发性的如“非典”“禽流感””一样的传染病、大面积食物中毒、山洪、泥石流、火山爆发、地震等等,都不容易提前预测。即使有时能够预测到情况,但是因为预测结果的预报时间和发生时间相隔太短,还来不及准备应对的那功夫,灾害发生了。因为,物流过程再迅速也难以实现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很多时候导致用于赈灾的应急物资难于及时抵达灾区,救助不及时的同时也会造成救助物资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世界范围内,几多年来多少骇人震惊的重大自然灾害都突发而来,猝不及防。我国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数以万计的人身伤亡让我们心痛,给城市的毁灭性的袭击让我们心伤。记得1998年;在我国长江沿岸;多少大城市洪涝灾害肆虐造成了巨大财产的严重损失,一时间沿岸人们家园无影,流离失所吃住困难。2003年,那一次“SARS非典型性肺炎”不可提防地迅速蔓延,国民紧张心忧惶惶,我们的医疗物资市场救助灾民刻不容缓,一时间带来了医疗卫生部门的长时间供求状态的茫然和混乱。就在2005年初,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十几万人的生命就被突然爆发的海啸夺走了造成了数以亿计的国民财产损失惨重。

每当这些天灾祸患的场景再现时,我们心里和眼前都会为受灾地区难过,然而我们更为国家着急,救助、救助,支援、支援,赶快赶快啊!然而一时间物资筹备有困难、一时间物流流通难以及时;一时间物流体系失去了方寸,难以招架这突如其来的大量的物资流通。

我们想想看,当我们眼看着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很心痛的,但是当我们看着想象着受灾地区活着的人吃穿住行无依无靠、挨冻受饿病弱苦痛无法自救时,我们是多么着急救助他们的人力物力马上到最艰难的地区去雪中送炭啊!在战争时期,每一场战役打响前,部队后勤保障物资就会有足够的储备,而且一定要有一套周密的完善的物流系统做保障,物流计划做全局考虑,那样才会打胜仗。而如今世界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和由于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的不可预料事件,一旦发生,那不可怀疑地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用来来解决或善后灾区死亡安葬、伤病救治、卫生防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秩序恢复、宁安百姓等问题,以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和灾情,否则受灾面积、人员、损失将会恶性扩大,很危险会导致灾害演化为更大的灾难,于是,应急物资流通就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项课题。而应急物流就随之产生了。

2 分析应急物流的涵义和内容构建科学化体系

2.1 应急物流的含义和内容内容

应急物流———是以提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不可预知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所需应急救助物资为目的,是以追求最快时间、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程度最小化为理想目标的一种特种紧急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相同的构成要素是,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三个效用是:时间效用、空间效用、和形质效用。

2.2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的联系与区别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有不同的是:普通物流强调物流的效率同时也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不一样,它在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更注重的是效率,体现了应急!效率低应急效益就一定差。

我们更应该明确:应急物流具有:1)突发性。2)不确定性。3)弱经济性。4)非常规性等四个突出的特点。

2.3 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

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我们不妨以2008年初,中国南方地区长时间的大范围受到冰灾的那一场灾难。男南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灾难严重,仅贵州省一家就在冰灾中直接损失348.85亿元,最严重时,发电能力失调,停电影响严重,都匀市在黔南州政府所在地竟然停水停电13天,一部分县城20天以上停电。再有2008年5月12日,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更是让我们记忆犹新,那更是一起受损超大的突发应急事件。如此突发性的严重灾害发生后,如何实现灾后快速及时和有效处理,从而减少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就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3 急物流体系的体系构建及其运作管理

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为了使应急物流的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量理想、流程简洁、流体充裕、流速快捷,更能保证应急物资能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灾区事发地,首先要加强运行管理,建立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助推运行。把制度管理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方法会很有效果。

再有各级政府在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中,一定发挥领导的威力和协调力,从中央地方自政府需建立专门的应急物流管理机构,做到分工科学明确,管理协调有效,在应急物资的筹备、储存和运输线上,实现运作高效。

4 结语

综上分析,我们从应急物流的特点和效用要求来看,觉得建设应急物流体系的内容要重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等各个方面,如此来着手建设,定会使体系完备,运行高效,达成理想应急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参,王长琼.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流程分析及其管理[J].物流技术,2006(9).

应急物流管理第3篇

关键词: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并做出及时处理。随着近些年的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我国应急物流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帮助人们渡过难关,但是也暴露出了应急物流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不足之处。构建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提高物流管理能力和水平,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应急物流的涵义和特点

(一)应急物流的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在突发事件中为人们提供所需的资源,应对并处理突发事件的物流活动。在突发事件中满足应急管理部门的资金、人力和物资需求,协助应急管理部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1]。

(二)应急物流的特点

1.对应急物流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对应急物流的需求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无法预测的,人们无法事先知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程度等,不能提前将应急物流准备妥当,所以造成了对应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

2.对应急物流时间要求的紧急性

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以及造成影响的不确定性,所以要求应急物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地做出反应,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造成的影响程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提供物流保障。

3.应急物流的公益性

由于应急物流是为了给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处理突发事件的物流保障,更加注重物流的效率和对受突发事件影响的地区和人们提供的帮助,所以应急物流具有社会公益性,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高目标[2]。

二、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的构建分析

(一)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1.完善应急物流前期准备工作

应急物流对突发事件的最大帮助就是运送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物资能够及时准确的到达,并且保证物资完好无缺。所以在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时应该对预备的应急物资进行合理分类,按照物资本身的特性进行分类管理,如药物、食品、衣物等,按照其不同的保质期和功效进行分批储存,并由专人监督与检查,保证应急物资的完整和质量。对需求量大的物资进行大规模采购并储存,如药物、食品等。由政府带头,加强应急通道建设力度,并组织专门的机构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应急通道能够随时投入使用。安排专门的人员随时准备装卸物资,保证物资及时出库,节省物流时间[3]。

2.建立合理的应急物流人员组织体系

一个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必须由相关组织、人员来执行和管理。应急物流人员和组织是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主要参加者、执行者和管理者,对整个应急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应急物流活动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不同部门、行业、人员等各方面的范围,管理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应该建立合理的管理规范,明确责权范围,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组织划分,提高相关组织和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注重培养应急物流组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成立专门的应急物流监督组织,对应急物流的组织人员进行监督,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提高其执行力。

3.完善应急物流运转流程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完整的物流活动包括采购物资、分类储存、物流运输、物资配送、回收等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就必须对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做出相应的规范。应急物流的物资采购,要充分体现应急物流的公益性,利用国家相关法律规范,依法进行征用和购买,并注重物资的质量和经济实用性,避免浪费;建立先进的物资仓库,引进高科技技术,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保证物资的完好;在应急物流运输环节,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交通技术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输方式,综合利用海陆空多种途径,提高运输的效率;对应急物资的配送与回收,要根据应急物资需求点的实际情况,建立配送点,保证配送物资的正常运行,并对物资进行回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物资回收工作,对可以二次利用的物资进行回收并登记,避免浪费[4]。

(二)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对信息的及时采集和传递能够保证应急物流活动的正常运行,也能够有效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程度。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应急物流的运转提供参考依据,保证应急物流的运转效率。

1.及时收集信息并进行传递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递,及时反馈给应急物流管理部门,让应急物流的管理者根据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对应急物流的具体活动做出相应的指挥和部署,为应急物流管理者进行物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在突发事件中合理调配信息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在发生突发事件中,不仅进行相关的信息采集并反馈给管理组织,还要对信息进行统一整理和调配,保证信息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帮助应急物流进行信息传递和共享,助其了解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5]。

3.对突发事件作出预测与估计

完善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对突发事件的影响做出合理的估计,并指导应急物流将应急物资准确地送到需求点,还要对应急物流的各个环节做出预测与评估,帮助应急物流减少不必要的时间、人力、物力浪费,提高应急物流的效率。

三、结束语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和构建和完善,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应急物流的运转效率,还能够降低突发事件的影响力,保证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损失降到最低,并得到的救助,对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理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从东,刘艺,廖灿.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14,01:197-201.

[2]吴志丹.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06:96-97.

[3]夏晶,谢立阳.应急物流的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12:94-96.

[4]程琦,云俊.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18-22.

应急物流管理第4篇

关键词:应急供应链;时间响应;管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earthquake of Wen Chuan as backgrou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mergency Supply Chain and tradition supply. Based on the practice that assist Peng Zhou government to make the management flow, we build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flow of earthquake rescue and relief. Finally, the paper expatiate the key points of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flow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further study about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flow in emergency supply chain.

Key words: emergency supply chain; time response; management flow

0引言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地震灾区急需大量的物资输入以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然而,我国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尚未成熟,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理论来指导应急管理标准化,尤其是在构建应急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整体框架方面。就供应链方面来讲,在这种应急状态下,传统供应链的模式已经失去了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筹集分配救灾及重建资源?如何确保救灾及重建资源的使用最有效?如何保证救灾及重建资源不被浪费、截留、挪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抗震救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立论所在。

1灾区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彭州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地震灾区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及时对这些问题加以总结,寻找解决的办法不仅对这次抗震救灾大有裨益,对其他灾害现象的应急供应链管理也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在讨论时排除了通讯设施、道路设施破坏而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不法分子为谋求不正当利益造假制假等与供应链非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诉诸于其他渠道、方式,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1.1问题的分类

依据供应链的流程划分,救灾物资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四大类。它们依次存在于物资的接收环节、物资存储环节、物资分配环节以及物资监管环节中。

1.1.1物资接收环节。物资接收审核不严密。在应急供应链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捐赠的物资通常来者不拒,导致获赠物资的品种过于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物资的科学合理调配,还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浪费、存储空间浪费等问题,增加应急供应链的成本,降低运作效率和响应性。

接收物资信息登记不到位。由于救灾物资捐赠时间、数量的不确定性,很多接收物资没有登记其详细信息。从而造成物资信息不透明,并对供应链中的后续环节产生不利影响,降低物资管理的时效性。

1.1.2物资存储环节。物资存储无序。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很多物资存储仓库都是临时搭建,管理人员也多为临时抽调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加之时间紧迫没有一套合理的规范流程,在物资存储中各种物资不论其种类、保质期长短全部堆放在一起。由此引发了物资盘点不便、物资出库搬运耗时、物资管理混乱、部分物资流失等问题。此外由于物资无序,不利于掌握物资信息,无法对物资进行合理调配,因而出现了某些物资过期而造成的大量浪费,这是物资紧缺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亟待解决并必须杜绝的现象。

有特殊存储要求的物资未按要求存放。一些特殊物资,如药品、电池等,对物资存储的要求较高,须避免高温,要求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存储;火柴、卫生纸等物资也须要防潮避水。但在物资存储中,这些有特殊存储要求的物资并没有按其存储要求存储。地震灾害发生后,暴雨、高温等次生灾害频繁,很可能波及这些未达到特殊存储要求的物资,造成物资损失。

1.1.3物资分配环节。物资分配不合理。排除交通中断、通讯设施中断等不可抗拒因素,物资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些受灾地区由于赈灾物资大量到达而产生物资浪费现象,而一些地区则由于物资奇缺造成灾民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物资哄抢现象。另外,由于物资分配不合理,物资配给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单一物资重复运送,另一些物资则相对不足。

物资发放欠妥善。同样排除交通中断、通讯设施中断等不可抗拒因素,在物资发放时,由于物资存储、物资发放前的核查工作力度不够,出现了发放物资变质、过期或损坏等现象。影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质量,对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构成危害。

1.1.4物资监管环节。物资监管环节的问题主要是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某些不法分子挪用、私吞救灾物资,造成救灾物资的流失,危害国家及受灾群众的利益。这些问题一旦公开,将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有损政府的公众形象。

1.2问题的解决

上述问题存在于应急状态下的供应链的整个过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事关抗震救灾的最终成败。通过研究和在彭州的具体实践,我们认为只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供应链管理流程,构建一套成熟的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工作标准,为救灾物资管理搭建一个透明通畅的信息沟通平台,上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构建应急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必要性

2.1传统供应链与应急供应链的差异

2.1.1运作环境。传统供应链是在一般常规条件下运作,而应急供应链通常以突发的灾害事件或非常态事件为背景,灾害发生的时间、波及范围及强度具有不可预测性,从而导致应急供应链的需求完全无法预测,并且物资的需求具有峰值性,随突发事件时间的推移而对物资有不同的需求。

2.1.2参与主体。传统供应链的参与主体一般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顾客组成。而应急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则是多样的,包括政府、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此外,应急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不同阶段的参与主体有所不同。他们的合作属于松散型合作关系。

2.1.3供应链的核心目标。传统供应链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应急供应链则强调高度的时间响应性,为了获得高响应性,往往不惜以牺牲成本为代价。

2.1.4协调者不同。传统供应链的协调者通常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通过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达到整体的优化。然而,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成员不具备管理的权利,只是基于某些合作契约进行协调。而在应急供应链中,协调者是政府机构,除了使用协调手段之外,还会采用某些强制手段进行管理。

2.1.5决策不同。传统供应链中的很多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使用程序化决策就可以解决。而在应急供应链中,由于事件的突发性,需要做出的决策多为例外事件,并且时间、信息有限,需要采取非程序化决策。

2.2构建应急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供应链与应急供应链的巨大差异,由传统供应链完成应急使命是不切合实际的。目前国内外对于应急供应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只停留在概念、理论层面,在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不多。但是由于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在应急供应链管理中急需一个应用性广,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的流程出现。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操作性强,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应急供应链救灾物资管理流程,并由政府来主导,使用强制和激励相协调的方式来管理应急供应链,才能达到应急状态下所需的高响应性,才能高效地完成救灾物资的管理、调配、发放工作,受灾地区人民的最基本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很多的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的救灾物资管理工作已经初具雏形,但是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救灾物资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链物资管理的流程来指导供应链的各个参与主体在整体流程的框架下开展工作。

3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流程的构建

3.1设计思想

我们根据救灾物资从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到最终使用者整个过程,设计了救灾物资管理的总体流程。它是救灾物资管理工作的宏观框架,包含了抗震救灾物资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整体流程的基础上,我们将其中的关键环节细化,设计了17个子流程,包括了应急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每个流程都设计了多个细分的步骤,便于实施操作。

在流程的运用中,总流程对应的责任单位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最高领导部门——指挥协调组,指挥协调组依据总体流程对各个下级管理组进行统筹管理。每个子流程由不同的管理组进行管理,并直接向指挥协调组负责。从而保证抗震救灾物资的管理工作权责分明,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确保抗震救灾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3.2总体流程

在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的总体流程的设计中各项基本环节由不同的管理组负责,主要包括指挥协调组、物资接收组、物资调配组、物资组织组、库房管理组等(见图1)。各管理组负责物资在该组的安全流动,并向最高指挥协调组直接负责。

总体流程的设计为救灾管理工作构建了一个总体的框架,使得抗震救灾的物资管理工作能够从全局出发,寻找整体的最优化。总体流程中每个关键的节点都可以细分为一个子流程,每个子流程在总流程的指导下进行,每个子流程的运作构成了整个总流程,整个总流程就是应急供应链的物资流动过程。

3.3子流程

子流程对应于抗震救灾中的每个环节,为了使子流程便于理解,我们为每个子流程编制了工作标准。我们在为彭州市设计抗震救灾的子流程时,主要包括物资接收、入库、出库、调拨、发放以及关键物资的管理等17个子流程。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列举两个子流程进行分析。

3.3.1非调拨物资接受流程(乡镇级)。以乡镇级的抗震救灾点为例,其接受的物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上级抗震救灾中心调拨至救灾点的物资,可将其称为调拨物资,这物资信息具有可获得性,管理较为容易;另一种是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物品,这些物资的抵达时期、种类、数量等信息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并且由于数量众多,对它们进行管理相对比较困难。因而我们针对非调拨物资的这些特点设计了非调拨物资接受流程(见图2)。

3.3.2使用人物资接受流程。应急供应链运作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物资及时准确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然而在应急供应链中,受灾群众与指挥中心距离遥远,若指挥中心不能及时获知他们的物资接受及使用情况,则无法保证将最急需的物资发放到他们手中,从而影响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设计使用人物资接受流程(见图3)时,我们强调了信息的透明公开及反馈效率,并设置了信息公示这一步骤,使用人可以对物资的发放工作进行监督,保证信息的透明度。 3.4实施要点

3.4.1流程实施的工作标准。整个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流程涉及的众环节密切相连,每一个流程的效果都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流程的实施,加之应急供应链在实施过程中,时间和信息稀缺,因此如何保证各个环节及时准确的实施,是必须予以考虑的问题。

在设计彭州的物资管理流程时,我们为每一个流程编制了一个工作标准,每个流程图的每个节点都有与之相对的标准解释。在标准中,我们提供简洁但标准化的实施步骤,使得每个节点的实施简单易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响应性。

3.4.2流程实施的时间要求。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就是高度的时间响应性,因此时间因素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控制流程实施时间,提高各个子流程的响应性,整个应急供应链的响应性才能提高。

针对时间响应性的要求,我们对每个子流程中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做了合理限定,通过实地调研,确定了其合理性,最终以文本形式固定下来,交由受灾地区抗震救灾管理部门予以实施,并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整个应急供应链的时间响应性。

3.4.3流程实施的信息控制——单据的使用。应急状态下,信息稀缺,信息的通畅透明成为制约应急供应链的重要因素,如果信息沟通不畅、信息断链,那么信息因素将成为整个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流程的瓶颈。在应急供应链的物资流动过程中,不具备传统供应链中依靠IT技术完成信息交互的条件,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途径来完成信息的交互工作。

我们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使用单据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交互,每个子流程都有依据其特点、流程主体为依据设计的多联单据,每份单据都包括:物资名称、品种、规格、数量、价格以及地点、时间、责任人等重要信息,根据流程不同单据信息又有所区别,例如物资的入库流程中还需包括物资的存储要求等信息,而物资的接受环节则需包括物资接收单位或物资接受者的名称等。这样就可以保证物资信息透明公开的在整个供应链流程中传递,以便接受来自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等各方的监督。

每个流程单据的填写由该流程的主要责任单位负责,每份单据至少包括两联,每份单据都会有一联呈交指挥协调组存档备案,以备查验。单据的设立除了可以保证信息的透明通畅,并且使得各个流程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遇到问题直接依据单据的内容寻找相关责任单位,避免了应急状态下的工作混乱、权责不明。

4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前景展望

目前,我们的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以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彭州市的实际情况为背景来研究和设计,这套物资管理流程的实施在彭州市获得了成功,也引起了其他地市的关注,都江堰等市也根据自身情况借鉴了彭州的经验,引入了部分流程进行救灾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可见,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流程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对整个地震灾区的救灾及重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将其在地震灾区推广使用,很有可能取得成果并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由于应急供应链具有一定的共性,其物资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我们设计的物资管理流程亦可以推广至其他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流程在诸如洪水、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物资管理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我们设计这套物资管理流程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设计者水平的限制,其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诸如如何解决由于物资管理工作中由于人员短缺造成的物资盘点困难;如何进一步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等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大卫·辛奇—利维,菲利普·卡明斯基.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 伊迪丝·辛奇-利维,季建华,邵晓峰,译.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4.

[2] 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 供应链管理[M]. 3版. 陈荣秋,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

[3] 计国君,朱彩虹. 应急物流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EB/OL]./biz.newmaker.com/art_28607.html.

[4] 汪云峰,白庆华,周晓莉.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84-89.

[5] 张枫林,余昌仁,封少娟. 基于SCOR的应急供应链运作模型研究[J]. 物流技术,2007,26(11):151-153.

[6] 赵要军,陈安. 地震类突发事件中公共财政应急机制分析[J]. 灾害学,2007,22(4):124-127.

[7] 韩梅琳,樊瑞满,郑建国. 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7,20:170-172.

[8] 姜玉宏,颜华,欧忠文,等. 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究[J]. 物流技术,2007,26(6):17-19.

[9] 方静,陈建校. 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系统优化[J]. 现代物流,2008,30(8):75-78.

[10] William B Cassidy. Emergency logistics[J]. Traffic World, 1999,206(2):20.

[11]James, Stephen Pettit, Anthony Beresford.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emergency relief logistics[J]. Whampoa-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006,51:177-184.

应急物流管理第5篇

关键词:急诊手术物品专用箱;应急管理流程 ;改进效果

随着急诊医学的快速发展,院前、院内急救水平不断提高,急诊手术患者也日益增加。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最行之有效的治疗,缩短不必要的术前物品准备时间,是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1]。急诊手术患者往往病情危重,而快速有序的术前准备,能缩短患者术前准备的时间,对抢救患者的生命和预后十分重要,要求准确、无误、快速,争分夺秒,但仅单纯依靠经验和记忆准备急救术前用物,遗漏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因此,缩短急诊手术术前物品的准备时间尤为重要,为了赢得抢救时机,避免人为差错的发生,并评价流程改进后的效果,是本文探讨的主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6月的急诊手术患者120例,男86例,女74例,平均年龄(60.25±15.52)岁,开颅手术患者27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手术12例,剖宫产手术患者22例,四肢手术45例,复合伤手术患者14例。将急诊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

1.2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前准备物品方法,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手术护士临时到无菌间凭经验准备手术所需物品。②实验组根据手术方式以及临床实践经验,由各专科组长和组员共同商议并制定手术室常见急诊手术分类表,交护士长审核确认后,将各急诊手术所需的一次性物品、耗材、敷料放在手术物品专用箱内[3],箱体分为四层,第1层为2个抽屉,每个抽屉分2格,分别放置各类缝线,缝针,刀片等,不同型号标示清楚,第2层抽屉分6格,分别放置止血纱布、可吸收线、血管缝线、骨蜡、头皮夹、明胶海绵等小件无菌物品,第3层抽屉为4格,可放置如纱布、纱块、吸引器、电刀等,第四层抽屉为2格,可放置一般物品,如输液器、留置针、输液贴、棉签、三通延长管,箱外侧面粘贴与手术相同的物品汇总清点表,并附急诊手术物品箱使用登记本,器械护士每天负责检查并清点当天使用过的急诊手术物品专用箱,同时当天值班护士使用后及时补充请领箱内所需物品,保证基数完好,放在无菌间指定位置进行班班交接并做好登记,做到人人知晓[4]。在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能迅速把急诊所需物品准备到手术间,避免因术前物品准备不到位而导致巡回护士来回往返手术间拿取物品,真正把抢救的时间用在病人身上[5]。观察两组手术物品的准备时间以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版统计分析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法,P

2 结果

2.1手术医生满意度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两组对手术术前物品质量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以非常满意和满意计算满意度(见表1)。

2.2两组急诊术前物品平均准备时间比较 见表2。

两组手术都是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手术物品术前准备平均时间少于对照组,手术医生的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

3 结论

3.1应用手术物品专用箱后提高了急诊手术物品准备的完善率,我科急诊手术物品准备的时间由原来的12.7min/台缩减到5.52min/台。以往术前准备工作中缺项目、缺种类、数量不足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物品项目标注非常清楚,包括无菌物品、敷料、耗材与辅助材料等,准备快速,除特殊情况外,很少有遗漏,准备工作更加轻松和有条理性[6]。

3.2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急诊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的满意度,使手术中物品供应及时,巡回护士不需要因为拿取物品而经常离开手术间,确保手术中在岗在位。在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方面,对护士满意度(在岗在位指标)由75%提高至96.7%,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梁丽香,郑敏,安艳丽.急诊手术小件物品术前准备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J].护理研究.2010,24(1):71-72.

[2]丁瑞芳,曹洁,陆叶青,等.手术物品整理箱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杂志,2014,(8):766-767.

[3]张志凤.整理箱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2,(8):21.

[4]李华,朱丽艳.心外科急诊术前准备箱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27.

应急物流管理第6篇

应急物流法规建设基本问题

应急物流法规是指有关应急物流的国家法律、地方(部门、行业)法规和配套规章制度体系等,对应急物流活动主要起到规范、激励、约束等作用。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应急物流法规,其相关内容一般都融合渗透在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法规制度中。

应急物流法规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动员法规,也是一种强制性保障机制。2003年非典疫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法规包括应急物流法规建设方面滞后的突出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应急物流系统运作往往不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而是依靠地方政府甚至某个领导的专业认识和理解判断,依靠以往的经验,缺乏法定的科学评估、决策、处置机制,以至于贻误时机、影响全局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紧急状态解除后,由于缺乏法规标准,也难于对应急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的审核和评价。可见,构建完善的法规体系,是保证有效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重要基础条件。

通过建立应急物流法规,一方面可以规范个人、社团和政府部门在非常时期法律赋予的权力、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并维系在特殊时期、特殊地点,特殊人群的活动秩序和待遇公正,从而确保应急物流顺畅展开。例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有权以有偿和无偿的方式征用民用和军用建筑、工厂、交通运输线、运输工具、物资等,以满足抗灾、救灾和赈灾的需要;也可以通过法规的形式,规范政府动员物流企业参与保障的机构、权责、流程和补偿措施,也为物流企业的具体运作提供法律保障,确保有的放矢。

应急物流系统建设不能单独剥离于国家应急管理系统之外,相对而言,应急物流的法规建设也必须依托、融合于国家应急管理法规体系之中,或者说应急物流法规本质上就是国家应急管理法规体系在保障应急物流系统运行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在国家应急管理法规体系中应急物流运作可以作为法规支撑和必须遵守的法规的集合。因此。我们在研究应急物流法规建设问题时,必须认清其与应急管理法规体系间的“子与母”的关系。实践证明这也是务实、科学的建设战略。例如,我国已制定的应急管理法规体系都是在部分章节体现出应急物流系统运行所需的法规依据,特别是在应急预案类法规中,更是在重点章节专门明确了应急物资及其运输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国外应急物流法规建设现状

依托国家应急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应急物流法规,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更是如此。美国的危机应对体系向来为世人所瞩目,在应急管理法规建设方面较为完善和成熟,这些都为其应急物流法规建设提供了相对健全的依据。美国的公共应急管理法制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紧急状态法律体系,可以称为现代国家应急管理法制的范本,其公共应急管理法规最上位是宪法,其次是综合性法律《国家紧急状态法》,然后是单行法。

美国法律规定发生危机时,每个州都有责任进行救援,包括使用国民警卫队;而联邦宪法虽然没有规定应急时期国家权力如何行使及公民在应急时期的法律义务,但是联邦国会制定的一系列应急法律规范,如《国家紧急状态法》、《国土安全法》等,较好地适应了美国联邦国家机关实施应急活动的需要。对于军方提供紧急事件援助,美国于1991年通过了“国防部国内骚乱应对计划”,即著名的“花园计划”,规定了国防部和法院共同应对危机的程序。在这些法定程序中,特别是各级应急预案中,都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运输与紧急配送等物流活动有着详尽的界定。美国通过上述法制化的手段,不但形成了完备的应急物流管理机构、全面的危机应对物流网络和成熟的社会应对能力。还提高了美国国家应急管理的整体能力。

此外,就应急物流法规建设和应急管理法规建设而言,当前发达国家普遍呈现出专门化、体系化的特点和趋势,多数国家都有比较统一的紧急状态或危机管理法律。同时,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应急管理行为及程序呈现出规范化、制度化、法定化的特点和趋势,其危机管理行为大多实行法律保留原则,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作为依据和准则。应急物流法规建设则融合于国家的应急管理法规之中,这无疑为应急物流运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应该成为我们积极借鉴的经验。

我国应急物流法规建设相关问题

我国在危机应对处置方面的立法建设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制定过多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各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等。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应对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安全事件等有关应急物流的立法仍然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缺乏整体规划,体系较为零散,立法空白甚多;行政法规多,立法层次低;法治化水平还不够,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

非典过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这为应急物流法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005年,《紧急状态法草案》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当年立法计划;2005年1月26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其中,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第四章“应急保障”部分对应急物流所需的法规支撑进行了明确,特别是第三款“物资保障”中要求“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第六款“交通运输保障”则指出“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两款内容,为应急物资的“储”、“运”两个主要环节的运作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但也必须看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作为当前国家应急管理的主要依据,其配套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也仅提出应“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而没有给出具体的法律依据,在其他章节部分也同样存在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而作为应急管理法规体系的子部分,应急物流运作切实可以依托的法规就更加零散,这可能成为未来制约应急物流运作的主要障碍。

应急物流管理第7篇

当一个地区出现了自然灾害,不但对这个地区造成相应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对附近的地区也会造成影响,使得灾害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有的甚至可能从灾害演变成灾难,这些状况都需要建立自然灾害物流管理体系,从而解决应急物资的运输问题和调配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受灾的范围。而且突发性中大自然灾害还需要很多救援物资,从而更好的处理死者的安葬、伤者的救援、卫生的防疫等问题,不然守在的面积就会进一步扩大。为了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迫切需要进行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建设。

二、自然灾害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要想构建完善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需要强化对于相关理论的研究,要加深对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应急组织与指挥、应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这样能够为物流体系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之后根据理论方面的研究来强化实践,探索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

对于物流的基础设施来说,主要包含的事储备物资的设备、物流信息网络、通信系统等等,这些基础设施能够串联成一条物流方面的供应链,从而保证应急物流的良好运作。由于我国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物流运作方面的资金投入也不足,相关部门的重视度也不高,就会影响自然灾害物流管理运作。所以,新时期要加大自然灾害物流设施的投入力度。保证网络通信系统的畅通性,这样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有预警,从而给人们更好的准备时间。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就能提高物流运输方面的效率,还能更好的提供就在所需的情况,像灾区需求状况、物流运输状况等等。

(二)合理储备资源,做好物资管理

一旦发生自燃灾害就需要很多物资,这就需要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在物资采购的时候,能够积极利用市场运行机制,从而进行物资的动态储备。在物资储备方面,需要把储备专业化跟社会化进行很好的整合,从而构建国家、企业以及地方等为一体发的储备体系。要积极整合应急物流方面的人力资源建设,这样才能提供充足的救援队伍。还要积极整合交通方面的运输信息,保证一种以上的方式来运输物资。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资源进行整合,能够调动各方面的资源,能够快速的输送到灾区。除此之外,要分级管理物资,保证救灾物资能够分布到最需要的地区。

(三)制定合理运行机制,提高组织指挥能力

要建立相对高效的应急物流机制才能保证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运作,相对完整的应急物流机制需要物资的供应和调度、协调等机制,还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指挥中心,运用法律法规来保证这个机制的实施力度。此外,还要提高争渡的组织能力以及相应的指挥能力。当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能够进行群众的转移工作,还能指挥各个部门的救灾人员安排,保证救灾秩序。

(四)完善应急物流系统,制定应急物流预案

根据我国的人口分布状况,加上经济主体布局,能够把应急物流系统分成三个级别来建设,除了国家应急物流系统,还有区域应急物流系统和县级应急物流系统。构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国家方面要进行全局的规划和保障,区域和县级的则需要从局部作为出发点,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系统的及时行。除此之外,要结合一个地区的经济条件、环境条件以及物流方式等,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应急物流预案,这样能够保证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进行有效的人员调配和物资调配。

(五)重视风险管理,构建全民参与管理体系

自然灾害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也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在很多应急物流运作环节中够存在相应的风险。加上管理可能存在的失误,就会使风险扩大,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要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积极鼓励企业和民众都参与到自然灾害救治,这样能够分散一部分应急救助压力。要把应急物流系统进一步市场化,从而保证物流系统的动态发展,这样能够掌握最新的物流运作信息。

三、结论

应急物流管理第8篇

应急物流体系与外部相关体系的关系

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以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性事件提供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与普通物流相比,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政府主导性等特点。根据应急物流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得出应急物流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国家物流体系等外部相关体系的关系。

1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关系

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就“应急保障”问题规定了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等11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资保障是指“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应急物流体系应当是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个子体系,其主要功能是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可以与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医疗卫生、生活保障等子体系并列。

2与国家物流体系的关系

国家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含的要素极多。从应急应变与常态运作的角度考虑,在国家物流体系中蕴含着应急物流体系,而且应急物流体系是相对于平时常态运作的物流体系而言的,主要是以应急应变为基本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应急物流体系,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过程中,能够迅速动员,保障事件初期急剧膨胀的物资需求,以衔接国家物流体系非应急部分后续的全面供给,保证物资供应持续不间断,从而起到减少损失、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应急物流体系既从属于应急管理体系,也从属于国家物流体系,并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国家物流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的交集。这就要求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既要立足国家物流的全局建设,做到与常态物流体系的兼容、共享,又要立足应急管理的全程运作,处理好应急物流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全盘考虑,综合权衡,一体谋划,搞好体系结构的规划设计和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

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成要素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一般都具有集合性、关联性、整体性的特征。应急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到政府、行业组织、物流企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机构,也涉及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不同功能环节,还涉及到信息、法规、人才、理论、技术等不同的组成要素。

1要素构成

从不同的角度,应急物流体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结构。为了更好地指导应急物流实际建设,本文主要从要素构成入手研究分析应急物流体系,并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应急物流运行基础和运作机制,以及应急物流功能实现的角度进一步诠释整个体系。

应急物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子系统、应急物流政策法规子系统、应急物流理论技术子系统、应急物资子系统、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子系统、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子系统7个构件。这7个构件是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要素,也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7个构件的建立与完善,将形成应急物流运作所必需的基础环境和协调、评价、监督、竞争、激励、补偿等应急物流运作机制。具有了良好的应急物流运作基础和运行机制,应急物流的主要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其中,指挥调度功能在应急物流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应急物流体系的中枢职能,它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应急物流需求的准确感知和对物资筹措、运输、仓储、配送等四个实体功能的支持和控制,并最终通过配送完成对事发地“最后一米”的实物供应,从而使应急物流体系的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各子系统的功能作用

应急物流体系的7个基础要素功能完备,协调运作,有机融合,才能有效实现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

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是指用于应急物流需求感知、传递、分析、汇总、反馈的信息网络系统,相当于应急物流体系的神经系统。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人手,增强应急物流信息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应急物流指挥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所需的机构架构、部门职责、人员编制、工作流程等。合理确定管理层级、管理幅度及管理关系,科学制定组织机构的框架、编制、形式,能够确保应急物流体系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效益。

应急物流政策法规子系统是指有关应急物流的国家法律、地方(部门、行业)法规和配套规章制度体系,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制定的应急物流预案计划,以及各种技术标准、性能规范等,主要起到规范、约束应急物流活动的作用。构建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应急物流法规体系,对于保障应急物流各项职能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急物流理论技术子系统是指有关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技术基础等,它是推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践的强大动力。

应急物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资的品种、数量、结构、布局、生产能力、存在状态等相关构成要素,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对象。当前,合理储备对于应急物流物资子系统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按照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和家庭五级储备形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子系统是指具有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以及运输、库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相关设备和工具等,它构成了应急物流体系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完善和新建一批适用的固定设施,研究开发用于应急物流的非常规装备,提高其可靠性和先进性,能够大幅提升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子系统包括应急物流指挥决策人员、科研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用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通过系统的教育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调动积极性、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大大提高应急物流作业效率。

应急物流体系的运作流程

运作流程所体现的是体系功能实现的过程。运作流程设计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系统运作效率的高低,而且影响到各项功能的建设与发挥。因此,在谋划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时,也必须研究应急物流体系的运作流程,为合理确定体系各要素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提供参考依据。参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急救阶段、安置阶段和重建阶段,建立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流程。

通常,当应急警报下达后,应急物流指挥调度部门即及时搜集整理有关情报信息,根据应急管理组织对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和烈度的判断,综合研究分析,迅速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机制,并对应急物流做出初步的需求预测,初步确定有关物资的投向、投量以及投送渠道等;

根据现有的储备物资、可动员利用的物资,以及有关保障资源情况、应急物流通道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衡量,拟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方案计划;

向有关单位下达任务,提出目标要求,明确分工责任,规定时间节点,并对运作执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督,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

运作执行部门根据指挥调度部门下达的任务,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应急物流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