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字乡村的认识

数字乡村的认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4-02-04 14:47:00

数字乡村的认识

数字乡村的认识第1篇

为切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县政府决定召开*年秋季动物疫病防控暨“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总结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安排部署秋季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安排部署*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防疫密度达到要求。生猪防疫注射29.13万头,牛5.63万头,羊11.7万只,禽免疫47.4万羽;在春防的基础上,五月份注射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27.3万头,上半年综合防疫密度为103%。二是巩固了市场检疫效果。我县41个畜禽交易市场和4家生猪定点屠宰点,全面开展了检疫检验工作,检疫面100%。上半年检验肉食品4.65万件,检出病害肉68件,未发现“注水肉”出售;检疫畜禽30.46万头(匹、只),检出病畜禽71头(匹、只),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及肉食品均按规定进行了处理,保障了肉食品的卫生安全,市场检疫效果得到巩固。三是市场监管效果明显。上半年共出动监督执法人员347人次,执法车辆15辆次,对全县99家兽药饲料经营户和33家规模养殖场开展了规模整治1次,常规检查5次,共检查兽药56个品种695批次,添加剂31个品种,饲料419批次,查获过期兽药5个品种、过期饲料528公斤,均进行了销毁处理,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营质量安全。四是动物疫病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监测体系,做到了县有统计员,乡有联络员,村、组有信息员。实行了日报、月报、季报、半年报等报表制度,县动物疫情办公室每天将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分析动物疫情状况,准确掌握畜禽疫病动态,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并通过疫情网络直传中央数据库,完善了疫情监测体系。五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措施进一步完善。为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时能及时启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并按“早、快、严、小”的原则扑灭重大动物疫情,已按要求储备了防护服、水鞋、消毒药、针头、药棉、疫苗等应急物资。上半年销毁过期疫苗和消毒药品,并进行了更换储备,确保了储备物资的有效性。

上半年的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乡镇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免疫不够彻底,防疫密度存在一定水分。二是防堵不够严,从外地购进染疫生猪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我县个别地方发生疫情。三是动物疫病呈现出复杂化趋势,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给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找准薄弱环节,站在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秋季动物防疫工作抓紧、抓好,确保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打好秋季动物防疫攻坚战

动物防疫涉及千家万户,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扎实抓好秋季动物防疫工作。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动物防疫工作事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县委、政府的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和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把免疫、疫情监测、疫情防堵和疫情报告等防控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协调配合到位,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确保县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二)进一步落实防控措施,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免疫任务

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措施,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按照国务院关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负总责、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乡镇要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畜牧兽医站、派出所、综治办、工商所等为成员的防疫工作领导组,负责制定秋防工作方案,落实好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组织开好村、组和农户的三级会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动农户积极配合,及时解决防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消除免疫空白和免疫死角,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对拒绝、阻挠免疫的农户,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二是县农业局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全力做好疫苗、物资就位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指导村防疫员按“五统一”(统一免疫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效果评价、统一使用免疫户口册)的要求,做到“六不漏”(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针不漏药),对全县所有应免畜禽实行免疫,按质按量完成免疫注射工作。秋防结束后,要做好“三不打”畜禽的查缺补漏,保证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和口蹄疫免疫密度100%;存栏畜禽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补免,确保畜禽处于有效的免疫保护状态。三是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做到县有汇总表,乡镇、村有免疫登记表,农户有免疫户口册。四是对秋防免疫工作不负责,走过场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因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动物疫情传播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防疫结束后,各乡镇要采用随机抽查方式,认真组织抽查组对防疫情况进行抽查,每村至少抽查5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抽查10户,按抽查的防疫密度兑现防疫反应(治疗)和村兽医防疫注射补助,对免疫任务完成得好的村防疫员,给予奖励,任务完成较差的,扣除相关补助。今年春防,蒙姑乡防疫工作不扎实,不彻底,上报材料存在水分,防疫存在免疫空白,导致7月份因农户从外地购进生猪而引发生猪疫病,这种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绝不允许再次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

各乡镇和县农业局要加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的范围和频率,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工作,及时评估疫情风险,同时对规模养殖场(户)、畜禽交易市场、牲畜定点屠宰场(点)、主要交通沿线、水网地区、候鸟密集活动区和曾经发生过疫情的区域要加大疫情的监测和排查力度,特别是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要实行专人监管、责任到人,一旦发现可疑疫情要严格按照疫情报告程序及时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通过其他任何渠道报告动物疫情,同时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疫情处置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着“早、快、严”的原则及时处置,对病死畜禽,严格按照“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决不留下任何隐患。

(四)进一步强化检疫和市场监管

各乡镇要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管工作,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要达到100%,确保畜禽及产品的卫生安全。出栏的畜禽,做到有出必检;屠宰的畜禽,做到有宰必检,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依法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的动物及其产品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严厉打击逃避或抗拒检疫、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

(五)进一步加强县外疫情防堵

今年以来,特别是六月份以来,全县外购畜禽特别是购进生猪较多,市场交易生猪来源复杂,疫情发生风险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严格执行《云南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外引奶牛和种畜禽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云农(牧)字〔2003〕30号)的规定,办理有关引种审批手续。二是与四川接壤的蒙姑、金塘、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等乡镇设立的各公路、桥梁、索道、渡口等临时检查站与公路动物防疫临时监督检查站,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厌战情绪,坚持24小时值班,严防死守,暂时禁止四川等地的生猪及其产品进入我县,防止疫情传入。若因措施不落实而导致疫情发生,将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进一步加强防疫督查

秋防期间,县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将成立督查组,到各乡镇巡回督查防疫工作。督查组采取不告知、不定点、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所到乡镇防疫情况进行抽查。白鹤滩、药山、老店3个镇抽查6个村,其余乡镇抽查4个村,每村至少抽查15户,抽查的防疫密度和抗体检测结果作为乡镇年终“争先创优”考核的打分依据。防疫密度低或质量差的,一律全县通报批评。任何乡镇出现重大动物疫情,“争先创优”考核一票否决。秋防各乡镇的防疫经费,根据督查组抽查的结果,完成任务指标的全额兑现,并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指标的乡镇,防疫经费由乡镇自己解决,由此造成疫病流行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督查组人员工作不到位、不负责、弄虚作假的,将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受通报批评人员,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不得调动和参与职务(称)晋升。

(七)进一步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

各乡镇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云南省突发重大疫情应急预案》、《昭通市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及工作方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县农业局要做好疫苗、药品、防护服等应急物资储备,把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扎实、有效。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有效组织反应,坚决把疫情消灭在点上,防止扩散蔓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

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反映民意,对外宣传,促进发展的重要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一)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任务

*年“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工作任务:一是在*年9月底前,要把各乡镇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二是在*年12月中旬前,全县完成视频制作任务。

(二)今年“数字乡村”工程的主要内容

1.做好乡村基础信息的更新。各乡镇要把网站上现有的乡村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更新:一是更新数据报表。为保持数据的相对稳定和便于数据对比,对基础性的常规指标,如地理状况、海拔、年降水量、国土面积等指标不作更新,仅对变量指标,如人口、收入、农田水利及耕地面积变化等进行更新,并新增农户建房等指标。二是图片信息要突出远景和整体效果,反映整个村庄全貌,对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的新情况,未按要求拍摄的要进行补充完善,有重大变化的要及时拍摄反映。对所更新的基础信息数据各乡镇要认真审核把关,确保准确性和权威性。

2.完成乡村视频信息制作。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完成全县视频制作任务:一是突出重点。采集乡村视频图像的主要内容是乡村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重点项目、乡风民俗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重大困难和问题等,各乡镇在采集图像中要坚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图像资料要统一规范,以便收集、处理、编辑、制作。二是创新方式。要按照有关的视频模式、标准和需求开展视频制作工作,并通过利用语音合成等方式进行录制,以降低制作成本。三是努力扩大视频规模。今年,要将视频统一制作到乡镇和行政村一级,并努力扩大到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自然村。有条件的乡镇要全面完成所有自然村的视频制作。

3.抓好“三农”信息。我县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平台要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机制,要与全省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平台建立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及时“三农”信息。一是突出信息重点。各乡镇要把面向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的信息服务作为信息的重点,突出时效性、趋势性和突发性,在“数字乡村”网站上及时乡村基本信息,以及涉及“三农”的重大政策、政务、技术、市场、统计等信息。二是严格信息的审核把关。各部门、乡镇从信息的采集、编辑、审核、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对拟上网的信息进行审核,统一信息出口,未经审核批准的信息和按规定不得公开以及未经许可的信息不得。三是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应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充分开发利用“数字乡村”网络平台现有数据资源和决策分析系统功能,加强数据信息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提出对策措施,努力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水平。

4.努力拓展网站功能。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站功能和作用,依托“数字乡村”网络平台重点开发和建设乡村视频数据、“三农”政策法规、农业技术、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数据库和农业生产形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等调查统计和管理系统。同时,要完善网站的地图导航功能,以方便信息搜索,逐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对接。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乡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功能,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信息进村入户。

5.健全网站维护管理办法和长效机制。按照《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和《昭通市“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的精神,为确保我县“数字乡村”网站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要认真拟定《*县“数字乡村”网站管理暂行办法》,还要逐步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对“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应用效果好的乡镇和个人,县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为确保数据安全,县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办公室和各乡镇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保密制度,认真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三)加强领导,严格措施,切实加快“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程

按照省“人员培训、方案制定、信息采编、网上、增强功能”的要求,*年数字乡村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已成立了领导组,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切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2.加强协调,统筹规划。“数字乡村”是一个系统化、集约化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制定计划,广泛宣传,克服困难,培训骨干,加强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好“数字乡村”工程。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各乡镇要树立大信息大发展的思想,统一领导,明确定位。农业和其他相关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准确定位,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其引导、管理、推动与规范的作用。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健全部门共同推进的协作机制和县、乡、村三级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左右互联互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化培训等政策措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建立机制,增加投入。为切实抓好全县“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除省、市补助外,县里已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调动各级各部门搞好“数字乡村”工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多渠道增加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投入,以确保此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数字乡村的认识第2篇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使全县村(社区)换届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县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决定召开这次现场会暨推进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对全县前段换届工作简要回顾

总体来看,全县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到目前为止,全县X个村(社区),已有X个村(社区)完成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人选的“两推”程序,占全县总数的X%;已有X个村(社区)完成了党组织换届,占总数的X%。从前段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县委高度重视。县委把本届村(社区)换届工作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作为建强农村基层队伍的重要契机,作为全县大局稳定的重要内容,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县委X书记多次听取了县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汇报,多次亲自深入乡镇村组和党员群众,进行调研指导,并就如何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了“四严”的要求。包乡镇的县级领导都到所联系的乡镇进行专题调研,督促指导。县换届选举办建立了“四包一驻”、全程纪实等制度,分别下派了X个业务指导组和纪律监督组。

(二)乡镇党委认识比较到位。各乡镇党委政府能够结合本乡镇实际,认真研究制定选举方案。绝大部分乡镇党委书记能够深入走访,了解民意,把情况吃透,把选情摸准,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如X等乡镇书记,亲自走访,亲自谈话,亲自排处矛盾纠纷,化解信访难题。各乡镇都按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业务指导组和纪律监督组,建立了“四包一驻”责任制,抓好了宣传发动工作,开展业务培训,集中力量参与指导选举工作,确保了工作力量部署到位。如X等乡镇还组织全体乡镇干部进行业务考试,让指导组成员做到换届业务“一口清”。

(三)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一是扎实摸清资源底子。各乡镇能把本乡镇在职的、到龄的、有亲属关系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等情况摸清摸实,做到选有目标、退有对象、控有预案。二是扎实开展财务审计。绝大部分乡镇能够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任期财务责任审计,做到清理到位、程序到位、三级签字到位、张贴公示到位。能够将“三子”统一收缴,集中保管,为换届选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X等乡镇。特别是X等乡镇财务审计报告内容完善、格式规范,落实了三级签字所要求的相关责任人签名,对村干部逐个作出结论性意见。三是扎实开展谈心谈话。为了让留任者有热心、退任者能舒心、新进者有信心,大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和包村干部能够围绕换届纪律要求、干部进退留转等内容对现任的村干部和有意向参选的后备干部深入开展谈心谈话,把政策谈透、把思想谈亮、把心结谈开,既做好稳定工作,又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让工作不断线、换届不断档。

(四)操作程序比较规范。各乡镇大都能够按照市县换届政策和选举工作方案,认真研究,做到严格规定程序不变通,落实政策要求不降低,推动工作环节不省减,执行操作程序不走样,严把资格审查关和选举程序关,坚持全程记实。

(五)把握政策比较严格。一是严把职数要求关。各乡镇能严格执行县市规定的职数要求,克服并村后村干部职数多、精减难的困难。到目前为止,全县没有出现一例擅自突破职数要求的现象,X能克服困难,做好村干部的思想稳定工作,严格控制职数。二是严把候选人标准关。对候选人标准从高从严要求,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把握上,做到事先考虑。如X等乡镇在省市计生政策调整后,没有增加工作难度。对于“超龄超任”政策,各乡镇都按政策要求报县选举办审核批复,无一村搞变通。三是严把资格条件关。全县从面上来看,各乡镇能够对照X个负面清单对提名人选和预备人选进行严格资格审查把关,实行三级把关,八部门会审。

(六)工作责任比较到位。各乡镇能够较好地落实“四包一驻”责任制,建立责任台账、问题台账,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工作责任压到每个包村干部、每个村干部、每个党员身上。县选举办对县派指导组实行了考勤考核制度,统一印制了《业务指导工作日誌》。X个业务指导组和X个纪律监督组作风务实,经常节假日深入乡村,实地指导,实行常态化督查。

到目前为止,县派指导督查的村(社区)面达X%以上。对存在的问题、工作不力的乡镇,县委启动了问责程序,已约谈相关责任人X人。县选举办还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调度、跟踪,对全县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一日一汇总、两天一调度、一周一通报。

二、前段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程序还有瑕疵。督查中发现,有的乡镇以征求意见代替考察,在“一推”中以举手代替无记名投票,有的软弱涣散村没有整顿到位就开始换届,有的边开展财务清理边进行换届。

(二)谈心谈话还有盲点。有的乡镇既使谈了也没有谈到位,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只是走过场,蜻蜓点水,没有真正把村干部的心结解开。有的乡镇主要负责人没有严格按照“五必谈”的要求对村(社区)支部书记谈话全覆盖,还有乡镇书记以事务多、工作忙为借口,实行全程“委托”、全程“代办”,导致一些老支部书记思想上还有情绪。

(三)基础资料还有漏洞。有的乡镇推选村(居)民代表没有实行痕迹化管理,推选过程中没有相关的资料证明,各种资料会议签名有代签和漏签的现象,没有推选结果报告单。有的乡镇还缺相关请示和批复,有的乡镇党委对下发的批复不严肃,不规范,没有用红头文件,没有编文号等。有的村《全程纪实记录本》记录的内容非常少,过于简单,没有原汁原味反映会议情况。

(四)把握政策还有偏差。在村民代表推选中还有极少数村女性代表比例没有超过X/X;在村民小组会议或村民小组户主会议上,还有极少数村的村民到会人数或户主没有达到X/X;有的村不计入应到党员人数过多,“五种情形”和请假的情况没有认真鉴别,区别对待;在“一推”中以得票高低多少确定推荐提名人选,没有严格执行票数应过半的标准。在财务清理审计过程中,到目前为止,有的村仍然以财务告知书代替财务审计报告,有的村以X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代替任期一届的经济审计情况。有的村虽然进行了财务清理审计但没有张贴公示,既使公示了也没有张贴在显眼的地方。

(五)遵守换届纪律还有“侥幸”。尽管换届选举纪律这么严,各级三令五申,也层层签订了责任状,但还是有个别人心存侥幸,以身试纪,对换届纪律置若罔闻。如石市镇珍珠村工委书记肖告生召集村里X名老党员在罗龙生家里召开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意见征求会,并邀请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易成展参会。会间罗龙生私人向全体参会人员每人发了一包香烟,X名老党员每人发了X元,发生了严重的违纪现象,现已被县纪委立案查处。

(六)责任落实还有消减。个别乡镇党委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仍然不到位,思想上存在经验主义、麻痹意识。有的班子成员、包村干部业务还不够熟悉,存在瞎子牵瞎子的现象。有的乡镇干部作风不实,遥控指挥,当甩手掌柜。有的不严格按照要求参加村里的各种会议,不认真审核村里各种资料,不严格要求村组执行工作标准。

(七)信访维稳还有压力。由于村级财务、村干部作风、宗族家族观念、传统习俗等因素影响,导致一些村出现了信访案件。到目前为止,县换届选举办共接访X起,受理网络舆情X起。从后段来看,信访维稳工作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

三、下阶段工作要求

一是思想认识要再提升。要把这次换届选举作为检验乡镇党委执政能力的试金石,作为检验乡镇党委书记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试金石,作为乡镇党委政府攻坚克难的试金石。乡镇党委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绝不能等闲视之,麻痹大意。要做到胸怀大局,把换届选举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乡镇党政班子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投入到换届中,不折不扣、依法依规、扎实推进换届选举工作。省委此次派出X个督查组,每月到市州督查一次,将覆盖到全省每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至少覆盖三分之一的乡镇。也就是说,我们衡阳县接受省委督查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此次督查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先不打招呼直接下到乡镇和村(社区),我们谁也不知道会抽到哪个乡镇,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程序标准再扣严。针对前面存在的问题,各乡镇要进一步严格执行程序标准。村民代表中要有X/X以上的女性代表,村(居)民代表推选时,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或户主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户主参加方可召开,所做决定应当经实到会人员半数以上同意。在村(居)民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人数应当超过本村(社区)依法登记的有选举权的村(居)民总数的半数,或者本村(社区)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村(居)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实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在村(居)民小组会议上,应当有本村(居)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村(居)民,或者本村(居)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实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村(居)民代表推选、村(居)民小组长推选、村(居)民议事会成员推选时都必须达到法定要求。在村民委员会选举大会上,登记的选民过半数参加,得票数占参加人员半数以上,经审查合格后方能当选。在确定不计入应到党员时,要认真对“五种情形”和请假的情况进行鉴别,区别对待。外出务工的党员要列出流入地清单,逐人联系做好宣传工作,尽可能通知到位,扩大参会率。在财务清理审计时,要认真做好财务清理和本届村(社区)“两委”成员离任审计工作,签好字盖好章,公示在显眼位置。对于合并的村,要把X年X月至合并前,原小村的审计结果签字公示并存档。乡镇党委对总支的批复要规范严肃,要有文号,要明确总支职数和下设支部名称、个数和党员人数。在计划生育政策上要严格执行最新的计生政策。

三是工作责任再压实。各乡镇要切实落实“四包一驻”责任制,确保责任在肩、责任到位。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做到“五必到”,重大事情、重点环节、重要会议全程参与,全程把关。要做到“五必看”,保证政策程序到位。要做到“五必谈”,掌握情况,疏通情绪,切实把握主动权。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明确任务,压实责任。要俯下身子、真抓实干。各乡镇党委书记要亲力亲为,亲自过筛,亲自过问,亲自督查,真正沉下去,压实责任。要实行督查签字负责制度,谁督查谁签字谁负责,谁出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

数字乡村的认识第3篇

数字鸿沟,也叫知识鸿沟或知沟。数字鸿沟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大众传播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对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迁移,最终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数字鸿沟”问题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困分化”问题。数字鸿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积累沟”,它是国家、地区、群体之间业已存在的社会发展差距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所以,研究数字鸿沟问题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研究动机

1.研究目的

正如总理所说,在中国,城市和农村简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研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的存在,在大方向上与政府的方针是一致的。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播的基层骨干培养、基层群众的信息接受能力的训练各个方面都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大众传播事业的国家之一。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财富总量的变化,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资源占有和利益分配状况发生了变化。同样,我国大众传播事业的布局与实际发展的结果在城乡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本研究从举国关注的奥运会着手,设计了一系列有关题目,然后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投放,通过比较来揭示城市和农村之间数字鸿沟确实存在,且现状令人堪忧。其次就是为了观察受访者的年龄、学历、收入、性别等各方面和数字鸿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剖析数字鸿沟的存在形式。

2.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农村的对象为__市宾县常家屯、张家屯和__市香坊区旭光村,选择这三个地点一方面是因为三者经济水平有不同差距,调查的情况能够客观地反映农村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考虑到大众媒体覆盖情况的差异,这样实施的调查能够有效地评估大众传媒覆盖情况对农村知识水平的影响。调查小组利用“十一”假期,采取面访法、小组访谈等方式共先后向农村和城市地区分别投放问卷300份,农村地区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城市地区为287份,有效率分别为97%和95.7%,均符合调查问卷的相关要求,数据有效。

__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调查结果分析报告

1.结果分析

(1)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存在

本次调查问卷的前六道题是分别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时间;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第几个出场;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共获得多少枚金牌;本届奥运会是第几届夏季奥运会;下届奥运会的举办地是哪里;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口号是什么?我们对这6组数据进行了分析,城市平均正确率为83.57%,而农村的平均正确率只有56.45%,两者的正确率相差27.12%。这样就很明显地看出两者之间关于奥运知识的相关储备差别很大,反映出__城乡之间确实存在知识鸿沟,而且差别很大。

(2)城乡之间使用大众媒介的方式有很大区别

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媒体接触方式明显多于农村。调查发现农村居民接触的媒体有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等,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9.9%、11.1%、17.1%、6.9%、5.1%。相对于农村,城市的媒介接触分布比较平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接触分别为35.1%、12.6%、21.1%;对于网络这种新兴数字媒体,接触率高达24%,可见网络在城市中的普及已经相当广泛,人们更倾向于用这种新兴数字媒体来关注奥运赛事,手机短信等的接触率为7.2%,高出农村2.1%,差距比较小。在农村,292人的媒体接触累计数为451,而在城市,287人的媒体接触累计数为754,明显高于农村。

2.数字鸿沟原因的分析

(1)城乡之间教育水平有很大差距

由表2可见,城市的教育水平集中在大专及大学本科阶段,占调查总人数的73.1%,硕士占2.8%,高中文化占21%,初中文化占3.5%,没有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而农村的教育水平集中在初中文化,占调查总人数的50.2%,高中文化占22%,大专和大学文化的只占到5.2%,硕士则占0.3%。相对于农村,城市的教育水平偏高,而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字鸿沟的存在。因为要获得关于公共事务的知识,需要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而知识储备量越大的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就越强。

(2)城乡之间经济收入有很大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城市占35.3%,而农村占36.6%;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的城市占29.7%,农村占34.5%;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的城市占24.1%,农村占25.9%,真正的大差距体现在收入在3000~5000元的这一部分人群城市占8.4%,而农村只有2.1%,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城市占2.4%,而农村只有1%。

经济收入的差别势必决定着媒介使用方面花费投入的差别。由表3可见,农村居民每月用在各种媒体的费用集中在50元以下,占总体的63%,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村居民不愿为使用各个媒介而花费更多的费用,每月使用50~100元的占总数的24.3%,每月使用100~200元的仅占9.6%,每月使用200元以上的为3.1%。在城市,每月集中消费在50~100元占总体的42.2%,每月使用50元以下的仅占20.9%,每月使用100~200元的占32.1%,200元以上的为4.9%。

(3)使用媒介的情况

一般认为,传播有一定深度的关于公共事务和科学知识的媒介主要是印刷媒体。①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农村接触奥运的主要方式是电视,占调查总数的59.9%,而城市的媒介接触方式则比较多样,所以城市受访者相对于农村受访者而言,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丰富,接受信息的方式呈现立体性、高频率等特征,接收到的信息也就较多。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电视图像每秒轰击收视者的光点约有300万之多。从那么多光点中,观众只能每一刹那接收几十个光点,只能靠这些光点去构成一个图像。②显然,农民无法靠电视这一种方式来获取全部他想获取的知识,而城市则不是这样。

(4)性别因素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有关奥运的前6道问题,共调查了165名男性与126名女性,经过交叉分析,其中农村男性的正确率分别为57.6%、55.1%、56.9%、57.9%、58.9%、52.1%,而女性的正确率全部低于男性,分别为42.4%、44.9%、43.1%、42.1%、41.1%、47.9%。可见农村女性与男性之间存在差异,女性的数字鸿沟问题更严重,性别因素在数字鸿沟的表现方面也发挥着作用。

小 结

当前,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数字鸿沟的确存在,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如果数字鸿沟继续扩大,将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我们还发现,农村对公共事务信

数字乡村的认识第4篇

“五不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村级会计基础工作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帐簿设置不规范。“糊涂帐”、“流水帐”、“包包帐”较多,核算乱;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签字手续不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存在;三是报表不齐。有相当部分乡镇企业有年报无季报或有月报无年报;有的报表数字是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和任务倒算出来的,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方式上报的,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四是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帐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一两年就遗失了。

2、管理体制不明。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权问题上一直意见不一致,客观上存在着乡村两级财务由乡级农经站,乡级财政所或乡镇企业局两线管理,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冗多,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据调查,目前村乡财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4、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不少乡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外行”管“内行”现象履见不鲜;而且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5、财务监督不力。不少乡镇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识。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五不清”问题,造成了目前村级经济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

1、围绕“统”字,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二是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三是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四是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五是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为此,乡镇领导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责”字,加强会计资料管理。村级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村级业务的重要证据,是村级财会的信息载体,因而必须要管理好财务档案。首先是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其它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二是要专人保管,专柜专地存放;三是对会计档案存档、移交、查阅,要建立存、交、查登记簿,完善手续,明确责任,避免资料的丢失。

3、明确“章”字,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为此,首先要建立村级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职务控制制度,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实行帐款分开;三是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

4、着力“训”字,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认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上岗,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

5、注重“稳”字,保持财会队伍稳定。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首先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

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6、突出“严”字,定期开展财务审计。针对一些乡镇存在的财务不民主,帐目不分开等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因此,首先县、乡两级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二是逐步建立乡村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审签有效制度。由社会专业机制根据“两法”、“两则”等法规,配合政府财税的工作来行使社会监督职能,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社会氛围。

7、坚持“明”字,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分开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分开,进行民主理财。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进行逐一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时,所有的帐目必须都是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

数字乡村的认识第5篇

随着经济的繁荣、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面对现实,积极响应党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号召,发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逐步开展农村数字化信息服务,让信息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乡、镇农业资料室工作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图书馆业务指导下的农业资料进行管理利用体系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党和国家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对我们公共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而乡、镇农业资料室又有着与乡党政机关、中小学图书室不同的特点,把乡镇农业资料室建设好,对普及乡镇文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有着重大意义,而乡镇农业资料室面临如资金严重缺乏,资料少,信息不快,不易被农民朋友认识等现状。造成这些现状主要原因有:(1)资料室的房屋建筑破旧,没有专门的读书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2)资料室仍然以印刷型文本形式收藏为主,造成慢、散、不全现象,而有的乡、镇资料室还徒具形式,有名无实,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无资料室。(3)数字化信息资料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问题,同时又出现诸如声像、音响、多媒体等新载体的分类、管理等问题。(4)农业资料室目前仍处在或基本处在原始的文本检索状态,对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科研都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5)声像、音响、多媒体等信息资料的出现,对建设新农村有着独特的意义。因此,乡镇农业资料室的建设发展就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在网络条件下,数字化农业信息的大量涌现,给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检索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资料室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对我们建设新农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乡镇农业资料室建设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网络信息,他们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的形式存在,电子型、数字型信息资源逐步占据网络时代的主导地位。随着网络信息数量的不断扩充,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与控制的要求日益迫切,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于资料室,不仅是将手工操作转换为计算机操作,更主要的是它将服务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载体的多样性,数字化影像资料的大量利用,解决了长期以来依靠手工检索资料的难题,因而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尤其是满足农村读者可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就能搜索到所需的文献信息。

3乡、镇农业资料室特点

3.1农业资料载体特点

农业资料一般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几大学科。特别是各种动植物标本,由于专业种类繁多,农业文献资料类型多样化,资料室收藏不但有印刷型的纸质文献,还有非印刷品的实物标本资料,以及磁、光、电介质的资料如VCD、LCD和磁盘、光盘等。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料构成了农业资料室的专业文献收藏。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迅技术将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源进行综合数字化处理,不但使广大农村读者更有效利用这些文献,还能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彻底解决特殊文献难以实现的查检和存取难题,实现按需阅览和随机存取,同时还可提供多用户使用,不再受藏书量、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农业资料室网络化、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具有新的活力的。

3.2乡、镇农业资料室的特点

乡、镇农业资料室的服务对象不同于公共图书馆较集中于城区,而是主要面向广大农村,而农村读者居住较散,交通不便。许多村社距乡、镇较远,且农村读者白天还要忙农活,他们主要是夜间学习。农业资料室还有一个特殊的收藏特点,即实物标本的收藏。这些标本不能像书刊一样借给读者,其定期展示的受益面也是有限的,所以网络化、数字化的农业资料室更方便读者学习。

4乡、镇农业资料室的困境

4.1资料室工作人员网络信息服务意识不强,计算机操作技术欠缺

首先,由于受传统文献服务方式的影响,资料室工作人员目前仍然偏重于手工检索和局限于资料室收藏的印刷型文献的查找,对于网络信息的利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计算机知识不够深入和全面,不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网络信息的检索和利用,仍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分类、加工、著录。

4.2资料室文献收藏形式单一,现代化设备不够完善

目前,乡、镇农业资料室仍然以印刷文献形式收藏为主,绝大多数没有自动化系统。

5农业资料室管理的组织设计

负责制定农业资料室建设的发展、目标、方案、制度和运行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为其争取更广泛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促进农业资源共享,有计划地协调和控制管理职能,宏观调控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调控资源建设。根据各农业资料室所处的地理位置、特长、特点等因素,对信息建设进行合理的调配,解除资料室的后顾之忧,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切合实际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发展具有自己优势的信息资源。

6对农业资料室建设发展的设想

6.1进行资料室网络信息组织设计

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网络技术为依托,构筑一套农业网络信息技术系统模型。首先,建成单位农业信息网络数字资源库,向全乡、镇广大读者提供农业资料查询、信息资源开发,大众目录服务,开展网上读书、光盘数据库查询和提供文摘、索引、全文数据库及多媒体信息服务等。

6.2抓紧进行资料室资源库建设

抓紧进行资料室资源建设是实现农业网络信息组织优质服务的首要任务,资源建设要把重点放在建立本乡、镇农业文献资源库上,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献资源库。

6.3注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社会上大量分散的农业信息资源,经采集、分类、整理、加工、建库,形成大型的农业数字资源库,向大众提供服务。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为建设新农村服好务。

6.4进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给传统资料收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难得的机遇。网络信息资源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传统资源大得多的空间,拓展了资源利用和服务的渠道。进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可以使大部分读者不用走进资料室,就可通过网络得到大量宝贵的农业资源服务。

数字乡村的认识第6篇

梁漱溟教育思想的形成,是在民族矛盾深重、中西文化冲突的复杂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本文将从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教育思想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介绍阐述。

一、“乡学”“村学”提出的哲学基础

梁漱溟,初名焕鼎,字寿铭,后改字漱溟。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一个数代官宦之家。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主爱国人士、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对教育的阐释无不是以他对于人的生命、生活的哲学理解为基础,从而规定了他关于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以及主张等等。人的生活不仅需要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有情志的教育。并且,这两种教育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值得注意。“生活的本身全在情志方面,而知的一边――包括固有的智慧与后天的知识――只是生活之工具。工具弄不好,固然生活弄不好,生活本身(即情志方面)如果没有弄得妥帖恰好,则工具虽利将无所用之,或转自贻戚;所以情志教育更是根本的。” ①

梁漱溟认为,个人教育不能与社会脱离开来,尤其是不能不考虑到社会的出路和发展。当时,不少人认为技能教育就足够了,可是梁漱溟发现学生毕业即失业,因为中国的工商业无竞争力,大量衰败破产,学生学习了技能常不能找到用武之地。他指出:“教育这回事情,恰好关系两面:一面是个人;一面是社会。所以我们设施教育,一面要站在社会的立场,为社会而设施;同时社会是从一个一个人来的,我们的教育工夫又不能不用到各个人身上,所以我们的目标天然要顾到两面――兼顾个人与社会,不应当有所偏重。” ②

基于以上的思考,梁漱溟创造性地创办了“乡学”“村学”。

二、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的关系认识

梁漱溟先生认为:乡村建设应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需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他通过设立乡农学校和乡学、村学贯彻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他提出:“我们的主张,就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分,合起来办,并且划一定的社会区域为教育工夫的对象,这就是我们的乡学、村学。……大多数的成人对于新方式的生活,如地方自治、合作、新农业;他们都不会的,必须使他们会,才能实现地方自治、合作和新农业,而新文化才能有,所以这个教育工夫不能不多用在成人身上;要他们会了,儿童才好教。所以我主张儿童教育要跟着成人教育一起办,在一个大的社会改进中来实验儿童教育…… ”③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也是与其推动的乡村教育创新于一体。换言之,“所谓乡村自治、乡村建设,其意义正是社会新机构,生活新方式……往前作时将更非清楚明刻地取径于教育不可。所谓乡村建设社会教育的合流为中国社会问题所规定,大致便是如此。 ”④

三、乡村建设的教育实践⑤

(一)缘何选择在邹平实验

1924年,梁漱溟辞去北京大学教职,到山东省立六中(今菏泽一中)高中部任主任。1931年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建设了邹平实验县,进行村学、乡学实践。其间发表了《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大意》《乡村建设理论》等著作,推行乡村建设运动。

事实上,在山东之前梁漱溟曾在广东倡导“乡治”、在河南尝试“村治”,到山东则改称为“乡村建设”。之所以选址邹平,是因该县靠近胶济铁路,离济南又不远,县本身既不大也不小,各方面条件有利于乡村建设实验。这反映出了他乡建之初便“务本求实”的实践精神。

(二)乡村建设学院的基本概况

因为乡村建设以邹平为实验县,并且以研究院为研究、指导与实践的实体,并在当时获得了山东省政府允许,能酌情留用地方税收的30%作为实验经费。于是,研究院吸引了一批比较著名的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志同道合,有着相似的思想和理念。尽管如此,在邹平从事乡村建设的知识分子能够得到的报酬是相当低的。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主要分三个部分:乡村建设研究部、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乡村建设实验区。

乡村建设研究部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乡村建设理论,具体制定山东省各地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研究部设主任1名,始终由梁漱溟先生提任,主要培养从事乡村建设的高级干部。该部成立后共招收三届学生,培养学生72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半数留院工作,半数被分配到原籍所在区县,提任乡村建设工作骨干。乡村建设服务人员训练部专门培养到基层乡村从事乡村建设服务的人员,课程有精神陶练、村民自卫常识、农村经济、技术、水利、户籍、土地登记等。目的是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乡村农民改变观念、提高政治素质、推广科学技术、发展乡村经济的带头人。

训练部四届学生共培训1307人。这些学员毕业后几乎全部被充实分配到全省各县,从事乡村基层工作。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实验区与研究院同时设立,由研究院院长兼任实验县长。根据规定,研究院可选定实验县长,任免实验县行政人员,进行实验县内县政改革、地方自治、社会改进三方面实验。

在邹平乡村建设实验县县政改革之前,即1931年至1932年底,梁漱溟等在邹平试行的是乡农学校制度。1931年11月初,根据研究院的设计,研究院研究部、训练部师生300余人,在每区设中心乡农学校一所,普通乡农学校若干所。乡农学校按200至500户自然村而设,化社会为学校,主要组织农民学文化,启发农民自觉而有组织地进行自救,实施农业改进措施,开展合作运动,改良乡村社会。乡农学校分两类:一类是乡农夜校,一类是乡农学校高级部。乡农夜校设在各村,由不识字的农民自由参加,不论年龄。凡成立的乡农夜校都成立了校董会,由校董会聘请当地有学识、品德端正的人担任校长,教员1人或2人。乡农学校高级部设在各乡,学生是受过四、五年以上教育的男青年,在冬春农闲时开学,时间3个月,课程包括乡建理论、自卫训练等。

1933年7月邹平正式划为实验县后,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全县行政区划已改为乡、村两级,与此相适应,作为乡村组织的乡农学校也改组成了乡学、村学,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乡学相当于原来的中心乡农学校,村学相当于原来的普通乡农学校。自此之后,乡学、村学取代原有的乡农学校成了邹平的乡村组织。

(三)“乡学”“ 村学”具体面貌

乡学、村学是梁漱溟依据古代吕氏乡约为蓝本所设计的,它是由学董、学长、教员和学众四部分人组成。乡学、村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机构,它以一乡、一村的全体民众为教育对象,引发大家联合团结,力求改良进步。

乡学、村学均成立学董会,学董会推选学长及常务学董。县政府委任的乡学、村学常务学董,均为各乡学理事(相当于乡长)、村学理事(相当于村长),负责办理乡、村行政事务。学董是“村中或乡中有办事能力的人”。乡学、村学的学长为一乡一村的师长,一般由德高望重者担任,不住学校,不拿薪金,有权对该乡、村中的不孝者进行督教,对乡党、邻里中不睦者调解。乡理事、村理事负责执行乡村自治事务,而乡学、村学的学长处于监督地位。

初成立的乡学、村学一年以内,其教员经过县府介绍由学董会聘任,一般由训练部学生提任,其薪金由县库支出,一年期满,由地方自行聘任,供给薪金。教员除了教书之外,还负有推进社会工作的责任:时常与普通村民接头,随意亲切谈话,随地尽其教育工夫;注重实际社会活动,向着一个预定的社会改良运动或社会建设事业的目标进行;更要紧的是吸收全村人众喜欢到村学来聚谈,努力把村学办成全村人众经常聚会的场所。

乡学、村学的设立,有一定的步骤:第一步是访问各村乡的领袖。因为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同仁认为,倡办此事,非先得各村乡领袖的同意和支持就无法进行。第二步是组织学董会,学董会的组织依照《设立乡学村学办法》的规定进行。第三步是推选学长及常务学董,并报请县政府聘任。第四步是迎请教员,教员由县政府介绍,学董会聘请。第五步是召开全村或全乡的村民大会,宣告村学或乡学的成立。

乡学内设升学预备部、职业训练部等,办理本乡村学以上的教育,倡导和兴办本乡的各项社会改良和社会建设事业。隶属乡学的部门还有乡自卫队、乡户籍处和卫生所等。升学预备部又称高小部,学制二年,课程除了一般国民小学所设的国语、算术、自然、历史等外,还开设有乡建理论、精神陶练、合作簿记等。职业训练部主要是对各村18岁以上40岁以下的成年农民进行职业轮训,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同时也开设唱歌、精神讲话、乡建理论、识字等课。

有的乡学还设有高级部,招收的对象是那些受过四五年以上教育的青年农民。设立高级班的目的,是希望把这些青年农民培养“成为乡村事业的干部人才”。高级部的课程还着重“史地与农村问题”。“史地”是让受教育者明白历史的变迁,而有自己所处时代地位的自觉;“农村问题”是让受教育者对眼前身受的种种问题,从深处去认识理解,并寻求解决。

村学接受县政府及乡学的指导。下设成人部、妇女部、儿童部(相当于初级小学)等,各村原有一切教育设置,如小学校、民众学校等,分别编入上述三部之中,统属村学。其课程也与国民小学差不多。所不同的是教材可以根据需要自己编写,如新闻消息、乡建活动等;教育形式也很丰富,如编写乡土教材,唱《农夫歌》《放足歌》《戒烟歌》等。课外活动时间,经常由教员带领高年级学生,通过演讲、办黑板报、喊口号、演话剧等形式,宣传男子剪发,女子放足,禁止早婚,破除迷信,新法接生等。成人部和妇女部主要是晚上上课,尤其是冬天农闲季节的晚上。开设的课程除了与儿童部类似的识字和唱歌之外,另有精神讲话与军事训练。

村学的这些与众不同的课程设置,是有其针对性的。由于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破坏严重,旧有道德、文化被动摇摧毁,新的秩序、文化还没有产生树立,以致一般村民都陷于苦闷,意志消沉。所谓精神讲话、唱歌等课程正是为了解决农村的“精神破产”之问题。

除了以上所说的课程之外,各村村学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开设一些课程。如匪患严重的地区可开设农民自卫课;养蚕种棉地区可开设养蚕种棉课;想成立合作社的村庄可开设合作事业课。各村学还可在农忙时期,相应地举办一些农业技术培训班等。

总之,《设立乡学村学办法》强调,村学应尽一切可能对农民“施以其生活必须之教育,期于本村社会中之各分子皆有参加社会,并从而改进现社会之生活能力”。也就是说,无论村学,还是乡学,都有相机倡导本村或本乡所需要的社会改良运动、兴办本村或本乡所需要的社会建设事业的义务。

四、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影响与启示

梁漱溟一生致力于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也给当代的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留下了可贵的文化遗产。

他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归一”。他指出“学校教育之不完不妥,社会教育亦为一时的措施,两者各不足为准理当事的真教育。真教育行且见其为二者之融合归一”。

诚如先生所言,中国的根在乡村,乡村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的根本。而乡村的教育更是乡村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根本。而这种乡村的教育是不可与乡村社会割裂开来的,必须“融合归一”。

数字乡村的认识第7篇

一、几年来,为保质保量完成我县全年送电影下乡的放映任务,成立了农村电影放映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公司经理为副组长,公司其他人员为成员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协调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电影公司为搞好电影放映工作,制定了电影公司工作章程,明确了责任,聘任了管理人员,制定了责任分工细则;制定了放映员的工作职责,组建了10个送电影下乡放映队伍在全县各乡镇(场)进行放映;我们还多次组织召开了全县各乡镇(场)分管领导参加的放映工作会议。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一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媒体以多种形式对送电影下乡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结合自身和本地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其它形式广泛宣传电影下乡。三是在放映的同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尽量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这项工程,努力将电影下乡的信息送到千家万户。

三、为了较好地完成全年预订放映任务,我们与各乡镇(场)认真签订了电影放映协议及购买放映合同,明确放映场数,达成放映协议合同。同时,为了让农民群众更好地观看好电影,我们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的工作力度及基础条件的改善。今年新增添了4套数字放映设备,组建了10个放映队。同时,我们采取以分片包干的方式,实行责任制,对每个放映队(员)都签订了责任书及放映安全协议。

四、近几年来,我们为大力丰富片源,县电影公司年年拿出资金上省城到外省市购买了一批优秀放映拷贝,我们将这些群众喜爱的故事片、科教片送到乡村放映,尤其是让偏远乡村的农民都能看到电影、看好电影。

五、为了提高放映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县电影公司组织全县放映员,参加由省欣荣院线公司在南城县文化局举办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培训班,并通过考核,取得了放映资格证,然后县电影公司在本县又进一步举办了农村数字电影学习技术培训班活动,同时,还采取下基层当面指导的形式对全县的放映队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村放映员业务得到了提高。电影公司派技术骨干参加了全省数字电影经营和技术骨干培训班,为今后我县的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及省政府关于建立全省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监督监控体系,切实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放映场次的监管,确保电影放映数据真实有效的要求,我县在9月份正式启用了全省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GPS和GPRS监控系统的安装工作。

七、我们建立健全完善数字电影工作档案,做到每放一场电影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行政村、学校及电影名称、放映员、观看人数等等,并要求放映地点盖章签字,做到每场电影放映有据可查。

数字乡村的认识第8篇

【关键词】晏阳初;平民教育;中国梦

一、晏阳初其人

晏阳初,四川省巴中县(今巴中市)人,生于1890年10月26日,卒于1990年1月17日。享有“全世界平民教育的先行者”、”让我们内心爱的火苗开始燃烧的英雄学者”、“具有坚韧信念和勇猛开拓精神的真正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的盛誉,更在1943年与爱因斯坦、福特、杜威等一同被评为“世界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十大名人”之一。1945年被美国旧金山市授予荣誉公民称号,1967年被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授予最高平民奖章“金心奖章”, 1987年被美国总统里根授予“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 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其教育经历如下:五岁(1895年)启蒙入私塾,十三岁(1903年)赴阆中的西学堂求学,十七岁(1907年)入成都第一中学任英文教师,十九岁赴香港深造。时至1916年,可以说是他人生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一年,这年夏,他跨出国门,赴美留学,在耶鲁大学半工半读,为日后他的教育思想走向世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18年夏,于耶鲁大学毕业的第二天,正值一战时期间,他义无反顾的奔赴法国战场,从事起了为华工服务的工作。

在法国战地服务中心,他为华工家信和翻译等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这些被西洋人轻侮和蹂躏的“苦力”们并不粗笨,他们虽然很苦,但却蕴藏着无限的“脑力”。为了开发其脑力,他首先创办了华工识字班。并自编了常用汉字《千字课本》,富有简单化与生活化的特点,十分适应华工的学习需要。通过识字班的三个月教学,成绩显著,由此很快得到推广,形成识字运动。一年后,仅在法华工的二十万人中就有38%的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能够书写家信和阅读由他创办的《华工周报》。通过这些活动,他发现中国的民众不缺乏智力,所缺的只是读书求知的机会,更使他发现了广大民众的“苦”与“力”。1920年7月,在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即开始准备回国。8月抵达上海,目睹祖国的各种状况,深感推行平民教育刻不容缓。

二、精英海归的教育梦

晏阳初对旧时中国农村的“诊断”是“愚、穷、弱、私”。其药方为四大教育。即:1、愚昧,所以要培养知识力来攻愚,需要文艺教育;2、贫穷,所以要培养生产力来攻穷,需要生计教育;3、多病,所以要培养健康力来攻弱,需要卫生教育;4、散漫自私,所以要培养团结力来攻私,需要公民教育。具体方面为:

1、文艺教育,包括文字教育和艺术教育。所谓文字教育包括三个最低目标:能使农民认识千余个基本汉字;给他们输入这千余个汉字所代表的常识;引起农民读书的兴趣。由此可见晏阳初十分重视广大民众的教育程度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他认识到提高全体民众的素质才是振兴国家的根本,而且他说:“使人人觉悟读书识字是人类共有的权利,无论什么人都应享受。若是只是一小部分人读书,最大多数愚蠢,必然产生许多痛苦和羞耻的事。”所谓艺术教育,则包括图画、音乐、无线电和戏剧教育。这是一种寓教育于娱乐的教育方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教育。

2、生计教育,这是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的一种教育方式。晏阳初对此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训练农民生计上的现代知识和技术,以备增加生产;二是创设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实现利润的合理分配,以使农民能真正享受增加生产的利益。这就体现出晏阳初想用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经营手段来改变旧有的农村经济形式,这种教育是一种实用型的教育。

3、卫生教育,这是针对当时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状况而言的。当时的医院主要是集中在城市,而且收费昂贵,农民无法负担,因此农村的病死率很高。晏阳初提出两方面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农村创建医疗卫生制度,并且系统化;二是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内外两方面来保障他所说的农民的“强健力”。

4、公民教育,这是针对晏阳初所说的中国人“私”而言的。晏阳初认为教育的根本在“人”,而根本的根本又在人际问题,即“人与人的问题”。公民教育就是要培养农民的团结互助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最低限度的公民常识和政治道德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博士“下乡”的定县实验之梦

晏阳初说,乡村建设的使命不是救济农村或办模范乡村,而是“民族再造”。“中国今日的生死问题,不是别的,是民族衰老,民族堕落,民族涣散,根本是‘人’的问题”。它之所以担负起民族再造的使命,是由乡村的重要地位决定的。1、乡村是中国的经济基础,所谓“以农立国”,离开三农,国家就不能存在;2、乡村是中国的政治基础,中国政治的出路必须从最基层的农村政治开始;3、乡村是中国人的基础,农民占中国人口的80%,主要代表中国的是居住在无数农村里的广大民众。晏阳初有着强烈的乡村建设梦想,欲使中国农村真正汇入现代文明。

晏阳初团队没有停留在的口号上,而是冲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走了知识份子与农民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最宏大的一次知识份子下乡运动。据统计,在定县实验区工作过的人员,总计约400人左右,每年在120人以上,其中留学国外者约20人,国内大学毕业者约40人。晏阳初提出“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实乃真知灼见。

四、实验被打乱,但精神永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9月,定县沦陷,定县实验被迫中断。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定县实验创造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取得了历史条件制约下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定县实验虽然中断了,但定县实验的精神与方法并没有中断,并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后来他赴美,在美国协助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平民教育运动。上世纪50年代,晏阳初赴菲律宾,成立乡村改造促进会和国际乡村建设学院。他继续使用定县经验,推动这一地区的乡村建设工作,定县经验开始具有了广泛的世界意义。1956年在他的帮助下菲律宾建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并实现了真正的民选议会。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运行至今,专门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

五、小结

晏阳初的中国梦是扫尽中国文肓,助亿万人民做新民,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让乡村建设成为真正的建设力量,实现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晏阳初.晏阳初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晏阳初.晏阳初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

[3]吴半农.论“定县主义”[A].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上海:中华书局,1936.

[4]千家驹.定县的实验运动能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吗?[A].中国农村经济论文集[C].上海:中华书局,1936.

[5]堵述初.平民教育运动在定县[A].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