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赏析八篇

时间:2024-01-18 16:11:47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第1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担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在当前来看十分必要。因此,高校大学生需要广泛学习政治理论与知识,通过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一、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继承者,其个人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的提升在高校教育中愈发重要。在社会大发展大变革中,信息复杂化与社会多元化影响着每位大学生生活,伴随教育水平、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等方面的进步,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随之多元化,但阅历不足的他们,思想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面对复杂的社会因素和难辨真伪的信息,在价值观、思想认知、政治素养形成等方面易受冲击。并且,目前高校存在思政教育过于理论化、教条化、刻板化的问题,在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和手段上不够科学化,导致学生学习机械化,目的功利化。就大学生自身而言,也只对学校要求完成的学分、考试以及专业要求具备的知识、技能等分配精力进行关注,对政治理论关注度不高,个人政治理论素养缺乏进一步培养。加之日益变化的国情和纷繁复杂的世界发展局势,都需要大学生增强政治意识、提升理论素养,去适应新要求、新变化。所以在目前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环境下,坚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必要性,其中培养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尤为重要。通过提升政治理论素养,修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速思想转变,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提升的路径

(一)发挥教育教学的主战场作用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改革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在培育学生时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应该利用好“思政课程”教学主渠道,使思政课程与其他各科课程相辅相成。1.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接触政治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政治理论素养的基础路径。科学有效地设置思政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教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理论和政策等,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政治理解力,培养政治敏锐度,培育爱国主义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完善思政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手段,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政治课程中应用型知识体系的考察力度。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学生世界观的确立及修正,通过认清世界发展形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提升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但是,大学生接收的信息较为广泛且复杂,主体意识较强,若单纯以理论灌输难以达到教育培育目标,因此,我们要持续深化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手段,丰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将中国理论和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实现“课程思政”目标“课程思政”的作用可概括为教师运用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在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把国家意识、爱国思想、文化自信、专业伦理、创新思维、行动目标等德育元素和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把专业学习目标与个人志向相结合。“专业课堂和教学方式中蕴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思想和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1]。大学人才培养必定要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大学专业课程教育蕴含着诸多社会元素和时代价值,学生日常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具有固定的价值倾向,专业教师通过挖掘相应的政治元素或是社会所赋予的价值需求,并在已有的思想政治元素基础上延伸拓展,将专业价值与历史、政治、时政、政策、家国情怀等结合,为学生展现专业课程在社会大环境下具有的时代价值和深刻意义,把课程赋予思政的灵魂。3.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发挥引领作用高校教师和管理者自身应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意识,在履行岗位职责时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并重视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引领。教师不应只生硬地灌输政治理论,应在扎实的专业素养上扩充理论知识层面,首先要在政治理论层面提升个人能力,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内涵,其次将其融入专业教学,深刻挖掘专业与国家、专业与社会等多方面的联系,不断引导学生去理解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使命。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37―01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提高以及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教师专业化,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二是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前者是后者的结果,后者是前者的条件。教育的特殊育人功能,决定了教师职业不仅应是一种专业,而且应是一种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特殊专业,这是教师专业化最重要的本质内涵之一,也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根本区别。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要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如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知识)、实践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也可以说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以及“缄默”知识(指人们成功所需要的,未被明确教授甚至不能用词语表达的知识)等,还必须掌握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要有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和专业地位虽然得到了教育理论界的充分肯定以及国家有关法规的确认,但至今,全社会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虽然引入了教师资格制度,但对教师准入这一关要求并不严格,尤其在一些偏远的欠发达地区,稍有学问的人即可“胜任”教师一职。在教学中,政治课被戏称为“橡皮筋”,即政治课弹性很大,课如何讲、讲多讲少、讲浅讲深完全取决于政治教师。有的教师,别的学科教不好,就被派去教政治。因此,对于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化,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通过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可以使教师的“教育形象”和“职业形象”实现有机整合而提升为“教师专业形象”,这既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社会地位的上升。因此,加快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化进程意义重大。

要促进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需要政治教师按照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通过自身努力,重视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形成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把教师个体自身发展需求提高到自觉的水平,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形象。有关专家认为,教师只有成为具有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的教师,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以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才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引导学习者”。

为此,政治教师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构建政治教师教育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提高政治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训练,突出教师专业化特色,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制度,为教师专业化提供保障;提高政治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创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具体来说,在教学中,政治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增强创新意识。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实现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最大障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政治教师要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积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习和适应的能力以及审视自己教育观和学习观的能力。

其次,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体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作为政治教师,除了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政治课具有时事性强的特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知识在不断更新,教材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政治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如果教师不及时充电学习,不断提高,很难让学生信服,也就难以完成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第3篇

20xx年,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综治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郑州市和新x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平安超化、和谐c化为主线,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保障,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为动力,以维护稳定、服务发展、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各项措施,有效地维护了超化社会大局的持续稳定,为全镇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平安建设工作作为一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党委书记、镇长分别担任镇平安建设指挥中心政委、指挥长。中心下设办公室和维稳、综治、司法、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协调组,为扎实推进平安超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全镇认真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强化党政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维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各村都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重要工作亲自部署、亲自督促落实。年初,镇党委政府分别与各村签订了20xx年度综治和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全年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并进一步规范了综治和平安建设责任体系,全镇基层干部调整、评先表彰、入党审查等,都充分征求综治部门的意见。

(三)加大投入,保障经费。把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平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平安建设专项经费按辖区人均不少于0.5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各项专项经费、专门工作经费以及群防群治队伍经费,足额保障综治部门人员、办公经费,并按照预算拨付到位。同时设立奖励经费,大力表彰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二、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一)加强基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平安建设分级管理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一办两中心”建设(即:镇综治办、综治工作中心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重点在日常运行、内务管理、人员经费、绩效考核上下功夫,真正实现“五联”。按照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解决到底和重在加强领导、重在整合资源、重在健全机制、重在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把镇综治工作中心和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打造成基层维护稳定的综合平台和社会管理服务的中心枢纽,提高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广大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村级综治工作站建设。明确工作站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台账,充分发挥村警务室保一方平安、加强社会管理、服务辖区群众的功能,全面建立村级“平安档案”、“治安档案”、“和谐档案”、“回归档案”,动态掌握各类不稳定情况,有力实施跟踪式管理。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在全镇普遍建立村级综合管理服务站,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计划生育、食品安全等多方面为群众提供高效快捷的便民服务,在维护基层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切实抓好规模企业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在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集综治、警务、内保、外管、信访、调处、维稳、平安创建为一体的综治工作站,把综治平安基层基础工作向企业内部延伸,推动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目前全镇规模企业建站率达到90%。

(四)切实加强“两所一庭”建设。镇综治工作中心立足实际,着力构建“两所一庭”共建体系,充分发挥“两所一庭”整体合力,搭建社会管理的新平台,落实社会管理的新举措。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加强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以镇综治中心为核心,派出所为管理主体,村各为基层单位的三级管理体系。20xx年,按辖区总人口2%的标准建立了1500人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参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实名制管理,日常工作做到“四有”即:有登记、有内容、有标准、有奖惩。有计划地组织和发动广大平安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村组,积极参与治安防范、爱心调解、法律宣传、信息报告、维护交通和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切实发挥平安志愿者队伍情报信息员、治安管理员、法制宣传员、安全检查员、矛盾调解员、帮扶救助员的作用,大力弘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精神,在全镇形成了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大力加强科技防范建设。着重从“建”、“管”、“护”三个环节全面提升技防建设水平。围绕“镇村技防全覆盖”目标,按照全覆盖、无缝隙、一体化建设要求,建立新平台,扩大覆盖面,加快全镇主要道路、街道、公共场所、要害部位、案件多发区域、居民小区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全镇仅财政投资建设的治安监控平台总数已达到34个,探头总数已达到300多个,其中,党政机关、重点场所、校园、幼儿园、敬老院、医院以及已建成新型社区技防率达到100%。加强监控系统日常管理维护,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摄像头专项治理行动,确保了各类监控设施的正常联网运行,有效破解了目前监控设施损坏率高、联网率低、维修不及时等问题。充分发挥了技防在震慑犯罪、锁定证据、服务群众中的作用。

(二)高度重视治安巡防工作。镇专职巡防队以建队十周年为契机,一是狠抓练兵,提高技能水平。以大练兵活动为契机,迅速掀起全员大练兵高潮,进一步提高巡防队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开展“忠诚、为民、守纪、奉献”的巡防队员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巡防队伍的思想政治和纪律作风建设,培养巡防队员爱岗敬业、献身巡防的忠诚观,增强巡防队员讲政治、顾大局、保平安的责任意识。

二是集中开展“两争一促”活动,即在镇巡防队开展争创“优秀巡防中队”,争当“为民服务标兵”,促进公众安全感提升活动,以提高人民群众对治安巡防工作和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三是强化保障,提高装备水平。今年,新配备5辆巡消防专用电动车,对日常巡消防设备进行了重新配备。

四是加大巡逻,提高巡消水平。按照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巡防队员应急救援实战技能培训和演练,确保应急救援力量能够第一时间调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对突发灾害事故进行先期处置。今年以来,镇巡防队共协助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15名,其中刑拘逮捕2人,治安处罚9名,在巡逻中共盘查可疑人员363人次,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1起;共处置初期火灾3起,排除其他险情7余起,有效保障了全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抓好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以条块融合的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充分发挥综治部门的工作优势,高标准建设“一网四级、一级多格、一格多点”社会管理网格化防控体系建设,大小网格有机融合,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在先的社会管理理念,依托四级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基层管理服务、预防打击、快速处突、有效化解的能力和水平。

(四)大力推行治安防范“三色管理”模式。按照上级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各村、企业、学校等单位推行“三色管理”评定工作,在全镇构建人、物、技三防合一的立体化防范网络,从而调动全社会参与治安防范、建设平安超化的积极性。止目前,全镇共评比颁发“治安良好”绿色牌匾36个,“治安提示”黄色牌匾15个,“治安警示”红色牌匾1个。

(五)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每月坚持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按照五个重点,排查登记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排查登记重点人群641人。开展网吧、校园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紧抓网吧整治工作不放松,组织工商所、文化站、派出所、联通公司等责任单位不间断对全镇网吧进行明查暗访,严厉禁止“黑网吧”和网吧违法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确保“黑网吧”没有生存土壤,网吧能够依法按规经营。组织派出所、中心校、工商所等部门对全镇中小学校门口及其周边交通秩序进行了安全大检查。

(六)在全镇开展农药无证经营专项整治行动。4月份,按照市综治办安排,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对全镇农药经营户进行一次专项整治。治理整顿工作从 20xx年5月2日 开始到 20xx年5月25日 结束,排查结果及时上报市综治办和有关部门。

(七)在全市开展市场秩序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按照市综治办安排,从 20xx年7月5日 开始至 10月5日 结束,在全镇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此次活动主要是围绕规范主体、整治秩序、净化市场、为民维权等内容开展整治。重点整顿和打击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影响市容市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通过专项整治,集中交易市场的经营秩序明显改观,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建立。

(八)组织开展“十万群众助雷霆”专项行动。 11月14日上午 ,组织人员参加了市政府在青屏广场举行了“十万群众助雷霆”活动启动仪式,并按照要求,按时组织人员开展清查行动,

先后组织人员近万人次,共检查消防单位62家、网吧4家、小旅馆9家、私房租赁户22家,盘查可疑车辆51辆,查处治安案件1起,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强化平安建设工作创新,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一)着力打造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建立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集矛盾调处、信访稳定、治安防范、排查整治、安全生产、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两新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于一体,形成“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更好地方便城乡居民。全镇大部分村也建立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

(二)大力推行社会管理创新成功经验。一是依托近年城镇化建设的优势,在群众中大力推广以广场舞和小演唱为代表的广场文化,使广场文化逐步走上了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全镇经常参与和观看广场文化活动的群众达3万多人。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展示了辖区居民精神文明新风采,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二是为全面提升我镇社会管理水平,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及时掌握动向,及时掌握信息,及时消化矛盾,建立了镇联户代表平安信息直报中心,通过建立覆盖全镇的平安建设信息收集上报网络,及时发现各种影响社会和谐,诸如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社会管理漏洞等问题,及时收集各种社情民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制定了镇信息直报中心管理办法、值班制度、奖惩制度等,不断加强信息直报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为我镇的平安建设工作做出新贡献。

五、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大力提升平安创建水平

我镇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细胞工程”创建活动。整合资源、条块结合、整体推进、注重实效,以行业、系统最基层的社会细胞为基本元素,在全镇全面开展“细胞工程”创建活动,构筑自下而上、从小到大,层层创建、逐级推动的平安超化创建体系。通过创建一批“平安村”、“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卫生室)”、“平安宗教场所”、“平安景区”、“平安市场”和“平安家庭”,以一个个“细胞”的小平安累积全镇的大平安、大和谐。止目前,全镇共有13家单位参与了平安建设“细胞工程”创建活动,有40%以上的家庭成为“平安家庭”。

六、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提升公众知晓率

坚持把平安建设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注重宣传效果,提高人民群众平安建设知晓率。5月份,积极开展宣传月活动,通过悬挂标语、展出版面、发放资料、现场咨询、播放视频音频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综治平安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宣传各类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宣传政法机关打击犯罪的辉煌战果和典型案例;宣传各种治安防范的技巧技能和安全常识,吸引了群众观看咨询。共悬挂标语40余幅,展出宣传版面20余块,设立咨询台3处,发放各种宣传资料4000余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总之,虽然本人今年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兄弟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克难攻坚,为建设富强、文明、平安、和谐的新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第4篇

“十四五”(2021-2025年)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打造应急管理事业、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韶关市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讲话,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监管,狠抓责任落实,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统筹协调好应急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按照“高、统、快、防、实”的工作标准,以“三个严防”和“四不发生”的工作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灾害防御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是随着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快提升,安全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快速发展,将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能,自然灾害预警能力提升,“科技强安”战略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五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以及全社会对安全的高度关注,为推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动能。六是市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以来,我们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努力逐步厘清应急管理横向及纵向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下一步将逐步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职能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管理格局,实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局。

(二)面临的挑战

我市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刚刚起步,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各类事故灾害风险隐患点多、线长、面广。同时,我市各类安全风险隐患量多面广,再加上一些地区、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市应急管理局作为一个新组建的部门,承担着指导全市各级各部门应对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但在应急指挥平台、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警监测和应急科技支撑建设等很多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监管体制与机制、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事故总量偏大,2016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71起,占全省3.25%;2017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78起,占全省3.95%;2018年发生生产事故196起,占全省3.19%;201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16起,占全省3.69%。二是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具体如下:2016年3月4日,仁化县狮井石灰销售部发生一起较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016年12月21日,新丰县105国道2388KM路段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7年07月07日,X338县道5KM+900M黎口勋口路段,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3人当场死亡;2017年12月27日,韶关市新丰县发生一起道路运输行业道路运输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8年2月5日,在广东韶钢松山7号高炉发生煤气泄漏事故,造成18人中毒,其中8人死亡事故;2018年07月27日,韶关市翁源县官渡利龙路段一起道路交通事故,3人死亡。2019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020年01月02日,韶赣高速499KM(珠玑收费站出口前500米)处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2020年1月10日,广乐高速公路北行78公里+250米处发生一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事故多发;经济下行造成企业安全保障条件欠缺,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追求效益最大化中,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得不够,安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不到位。四是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救灾救助综合协调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减灾救灾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还需加强。五是应急管理能力仍然相对落后,应急指挥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全面支撑具有系统化、扁平化、立体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与应急指挥能力相适应的现代应急指挥体系。六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城市建设、油气输送管道、危旧房屋、电梯设备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风险突出,城市安全管理难度增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也日益增多,使得我市在“十四五”时期的应急管理面临愈加严峻的挑战。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领导关于应急管理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重点解决制约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性、共性问题,促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着力建机制、补短板、强能力、促协同,统筹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灾害风险和损失。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全市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体系、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2.分类目标

安全生产方面:到2025年,全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兴安”效果明显,监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市民安全素质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全面下降,(1)亿元全省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年度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低于?;(4)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待省明确相关控制指标后再完善具体数据)

防灾减灾方面:到2025年,减灾救灾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预警、救助体系。

应急救援方面:到2025年,全面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发展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打造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救援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将根据省“十四五”应急管理规划内容及我市下一步重点工作适当调整)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

1.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协调。调整完善各级安全生产、消防、减灾、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等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专项综合指挥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各级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

2.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设以应急指挥中心为中枢的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形成贯通全市的事故灾害应急指挥网络。加强资源整合,建立救援队伍、专家、物资、装备等应急资源“一张图”。建立完善全省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建设标准和服务保障机制,发挥各级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作用。构建应急指挥中心与事故现场全数据传输链路,提升远程协同会商决策能力。

3.加强应急救援响应指挥。建立事故灾害信息搜集报告制度,理顺信息报告体制机制,提升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能力。完善事故灾害分级响应制度,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应急处置。推行现场应急指挥官制度,强化应急救援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方案、统一实施,实现科学救援、安全救援、高效救援。

(二)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制

1.健全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工作体制。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应急救援统筹协调作用,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健全完善分类管理、分工负责工作体制。各级专项综合指挥协调机构按职责分工抓好事故灾害防范部署、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专业化指挥、工作指导、综合管理和协调工作。各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行业、本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3.健全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工作体制。明确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应对事故和灾害的事权划分。落实灾区统一指挥事故救援、防灾减灾、灾害救助等应急处置责任。落实乡镇(街道)、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

(三)建立灵敏高效的应急协同机制

1.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涉灾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健全工作规程,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成效。

2.完善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军地抢险救灾领域协同组织,健全应急指挥协同保障,进一步提升军地联动应急抢险救援效能。

3.完善社会力量协同机制。培育扶持社会防灾减灾救灾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开展各类应急队伍联合培训和演练,强化社会力量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完善灾情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涉灾部门和各种救援力量之间的信息沟通,强化事故、灾害、灾情全过程管理。完善事故灾害信息制度,加强舆论正确引导,确保公众知情权。

(四)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建设

1.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法规制度。健全完善行业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涉灾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制度。

2.推进应急管理标准体系。开展应急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应急标志标识、应急队伍及装备配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等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

3.强化督查、巡查,鼓励举报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制度,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各县(市、区)、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推进应急管理法规制度贯彻落实。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五)构建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系统

1.构建覆盖全区域、全层级、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

2.尽快修订各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加强应急预案可行性评估,强化各类各层级应急预案衔接融通和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战性、可操作性。

3.强化应急预案演练过程管理,推进应急预案演练向实战化、常态化转变,提升应急演练质量和实效。注重应急演练分析研判、总结评估,发挥演练成果对应急预案的调整修订、改善提升作用。

(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1.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促进双重预防体系与企业现有管理体系深度融合,加强执法检查,督促企业提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质量;分类施策,推进中小企业全面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2.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强力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持续加强非煤矿山、冶金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着力化解安全风险,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深化煤气、粉尘防爆、涉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深化“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超大城市综合体、电动自行车、电气火灾、博物馆和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加强“两客一危”、校车、公交车、桥梁隧道等安全隐患治理,加大高速公路、国省道、城乡接合部、农村道路路面安全管控力度,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治理行动,持续排查整治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强化城市排水、燃气等设施安全巡查维护,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开展“平安船舶、平安渔业、平安旅游”创建行动。开展危爆物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特种设备、农机、电力、旅游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3.全面推进城乡安全风险管控。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打造城市安全管理品牌,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加大农村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农村安全基础设施投入,排查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提高乡村安全保障水平。

4.全面推进重点时段安全防范。加强季节性安全生产规律特点分析研判,超前采取预警预防措施,全力做好暑期、汛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和重大活动安全防范工作。

(七)综合提高防灾减灾抗灾能力

1.优化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强化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气象、水文、水务、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加强灾害早期预警工作,提高灾害预警能力水平。健全灾害预警信息体系,扩大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增强时效性。

2.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调查,加强灾害风险分级分类评估,建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综合减灾能力数据库。建立完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排查整治行动。

3.对我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推进地震小区划图的应用。

4.加强海绵城市和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城市低洼地段、下穿式立交、行洪河道和排水防涝主出口等薄弱环节蓄排能力,提高城市洪涝灾害防御水平。

5.加强河流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病险水库及病险水闸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山洪灾害防治等工作,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标准。

6.加快建设森林防火工程,推进森林防火水源地建设和重点林区引水上山,有条件的重点林区逐步构建林火阻隔网络。

7.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8.强化灾后恢复与重建能力建设,提升灾后受损公共设施修复能力。积极研究受灾地区贷款贴息、财政转移支付等扶持政策,及时给予受灾地区物资、人力、技术支持。

(八)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1.加快消防救援体制改革,加强消防救援力量、物资装备建设,建立实战牵引的执勤训练模式,探索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快消防救援队伍由单纯的防火救火向实施综合应急救援转变。加强地方专职消防力量建设,新增一批政府专职消防员,建设一批专职消防站,配齐配强救援装备。

2.建设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强化制度设计、人才培养和救援训练,配齐配强设备设施,完善应急救援中心功能,尽快提升战斗力。

3.进一步完善专业救援力量布局,在危险化学品、金属冶炼等重点领域,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职能,扩展增强对森林火灾、洪涝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专业应急救援综合抢险救灾能力。

4.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运以及矿山、金属冶炼等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鼓励、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完善应急救援社会化有偿服务、物资装备征用补偿、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和伤亡抚恤政策。建立完善灾害保险制度,鼓励支持各地结合灾害风险特点,探索灾害风险防范有效保障模式。

5.加强应急救援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提高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水平。强化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建设,增加储备物资数量种类,优化储备方式,加大先进适用装备配置力度。强化应急救援交通运输,特别是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确保救援力量及时、快速到达。健全各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提高灾区卫生应急处置和预防控制能力,保障灾区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九)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基层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比武”活动,举办应急管理大讲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加强应急管理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应急管理进教材、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体系建设,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

2.加强应急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3.加强应急管理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执法检查计划,规范执法检查行为,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完善调查评估统计制度,整体提升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统计分析评估水平。制定事故灾害调查处理和监督落实办法,确保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到位。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红黑”名单和联合惩戒制度。

4.加强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展以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街道)、园区应急管理能力“六有”标准化建设,开展以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村(社区)应急服务站“三有”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提高灾害灾情报告的时效性、准确性。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做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

5.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管理专家资源库,打造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在决策咨询、标准制定、安全诊断、应急会商等方面的作用。

四、重点工程

(一)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工程。

立足承担市委、市政府应对重大事故灾害总指挥部任务,建设一流水平的应急指挥中心和指挥系统,统一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标准,推动全市各级应急指挥中心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突出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预报预警能力。整合全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信息资源,重点推进功能全面的应急指挥场所、智慧协同的业务应用体系、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网络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形成全市一盘棋、一张网,构建科学先进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

(三)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工程。

落实项目建设扶持政策,落实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任务,力争到2023年,建成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四)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开展全市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建立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掌握重点区域抗灾能力。

(五)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

开展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工程、蓄滞洪区建设,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城乡防洪排涝整治、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强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防洪设施建设,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全面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

(六)抗震防灾能力建设工程。

规范城乡新建住宅和公共设施安全设计,提高抗震防灾能力,进一步强化高层建筑抗震防灾措施。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七)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

对已查明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和除险排危。统筹开展地质灾害避险集中安置、工程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对威胁人口多、潜在经济损失巨大,特别是县城、集镇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开展工程治理;对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与脱贫攻坚、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衔接,主动避让,易地搬迁,全面落实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

五、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进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重要项目、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尽快落地见效。

(二)加大建设投入。

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投入机制,扩大应急管理专项资金规模,发挥财政资金引领带动作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应急管理事业建设,促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第5篇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艺术类;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时代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出了以上郑重宣示。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高校应始终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国无德不兴,人不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工作,培养担当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源远流长的底蕴体现,是国家的灵魂,也是民族持久发展的深厚动力。艺术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报告指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问题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养一批高水平创作人才。”高校艺术生群体作为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任,因此新时代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高校艺术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热衷于新鲜事物;同时由于专业学习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文化水平尤其是思政理论较弱。艺术专业的实践性更是加强了艺术生的参与性、多样性的学习诉求。综上所述,艺术类学生由于思想、专业等原因,导致在思想政治方面也体现出独特性:热血青年爱国爱党,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弱;包容兼蓄乐观向上,但容易受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注重专业热衷实践,但忽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随着高校对艺术类学生的扩招,他们群体的差异性越发明显,也给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高校艺术类学生在专业社会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现状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通过书籍和网络检索,很多学者专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思想。当前,学术界对如何较好地做好新时代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专业社会实践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更少,且缺少系统的研究。高校艺术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如何做好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艺术生对专业的高度重视,热衷于实践,给艺术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专业社会实践中进行思政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更重要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艺术类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参观展览、外出写生、实习、团日活动、开放日活动、参加专业竞赛等等。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各种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中,艺术类学生更有积极性,且思政教育效果更具感染力。但如何在专业社会实践中巧妙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深入研究。

三、新时代专业社会实践加强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新时代新机遇,高校对于艺术生的思政教育应紧密结合其专业特色,深入研究我国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规律,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专业社会实践为载体,挖掘出更具感染力、渗透性、效果性的路径。在新时代,要做好高校艺术生专业社会实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指导思想到教育者再到教育方法,要全方位分析研究:深入理解新时代高校思想做的指导思想、着重加强高校相关教师们的指导平,创新专业社会实践加强思政教育的形式。

(一)深入理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新思路、新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该深入理解精神,领会立德树人的深刻蕴涵,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以上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紧密结合社会实践。高校艺术生在专业社会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也顺应了新时代实践育人的要求。

(二)着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能力

高校教师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员育人已经成为新时代思想工作的育人要求。高校教师要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不断提升政治政策水平和思想理论水平。高校不仅要加强教师们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要提高教师们育人的能力。高校应当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各部门、教师之间要形成育人合力,创建全员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在校党委的指导下,教务处要强化专业教师的思政观念,将思政教育贯穿到专业课程中,做好第一课堂的育人工作;学工处、团委提升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政水平,将思政教育结合专业社会实践,巩固第二课堂的育人效果。高校教师们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将思政理论结合时事热点、围绕重要主题、尊重学生专业特点,创新育人形式。高校教师们应切实引导学生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共筑“中国梦”。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第6篇

关键词:团队;辅导员;团队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19-02

团队的起源早在军队产生时就已经出现。印欧语系的“DEUK”(其含义是“一起拉”)是关于团队的最初定义。16世纪演变为“一起行动的一群人”。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日本,90年代在美国盛行起来。继而,团队的内涵已演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团队,继而逐步成为一种理论流派[1]。自20世纪末,“团队”作为一种组织模式开始在企业中应用开来,这种新型的组织模式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多方关注,在高校领域使用团队概念也逐渐成了一种趋势。

一、高校辅导员团队构成的潜在优势

根据16号文件的精神,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双重责任,承担着教师与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团队构成存在着潜在的优势:

第一,明确的组织行为目标。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近7万人,比2005年年底增加了2万多人,增幅达42%。高校辅导员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者而言,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在明确的组织目标引导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现阶段,伴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多,辅导员数量与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从政治面貌看,2006年辅导员中党员比例为77%,比2005年年底的74%有所提升;从学历构成来看,辅导员中本科学历占62%,硕士学历占27%,博士学历占2%,硕士以上学历的辅导员比2005年年底提高了17个百分点。高校辅导员学历层次的不断提升,专业构成的不断丰富,为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质量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伴随着高校学科门类构成的不断完善,师资力量的逐渐丰富,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与知识储备为辅导员探索与研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供了智力支持。

第三,全员育人的校园氛围。高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组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引领的重要职能,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载体功能,在这其中,教学、科研以及日常管理服务活动均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他们之间互相配合,交叉合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及其学习态度、生活方式、文化修养等各个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和引导,为构建和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和格局奠定环境基础。

二、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科学发展平台

(一)组建团队

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高校辅导员团队的构成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1.团队核心力量:一线的辅导员是整个团队的骨干力量,作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与思想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在整个团队中承担着落实学校各项教育政策,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学生管理任务以及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职能。作为学生工作具体的实施者,在动态中获取和整理一手资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团队推进力量:思政教师与相关专家是整个团队的推进力量。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政教师的授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工作的过过整理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团队中承担着思想提升、专业引领和疑难问题解答的重要作用,指导辅导员工作提升质量与效率。

3.团队支撑力量:学生处、团委等相关学生教育行政部门是整个团队的支撑力量。他们在整个团队中承担着宏观指导与协调配合的职能。针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搭建工作平台,推进高校辅导员团队的顶层设计与体系建设,做好团队成员之间沟通、协调以及激励措施的制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政策上、经济上等方面的支持,保证团队合作的顺利实施。

(二)团队运行模式

1.以学生事务具体项目为中心建立业务型基础团队:以第一专业学科为基础,形成结构合理的项目化运作学科团队。随着辅导员角色扮演的不断丰富,社会期待的逐渐增多,每一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再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唯一学科,单一专业远远不能满足辅导员实际工作的需要。一方面,专业知识的习得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另一方面,专业素养的建构也不如四年甚至七年的系统学习来得扎实,所以,与其在短期内要求所有辅导员机械地、被动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条条框框,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第一专业的优势停滞废弃,不如通过建立团队的方式,充分发挥不同学科背景辅导员的专业育人功能,在实践中将理论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各取所需,协同进步。

具体而言,首先,根据13个学科大类将辅导员进行分组,在涵盖辅导员日常管理与教育的相关学科背景,以及所带学生的专业门类的基础上,进行人员配比,可以配比一定数量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作为候补组员,保证小组成员的专业配比齐全。其次,根据辅导员日常工作类型划分项目类型展开团队研讨,具体划分为纪律管理、班风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安全管理、奖惩评定、帮困助学、学生日常行为生活管理、创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服务、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若干小专题,每一期根据研讨主题,准备工作案例,通过回顾案例,讲述过程,反思工作,共享资源,总结经验实现研讨目的。最后,收集一手资料,记录研讨过程,形成工作案例分享集。通过这个研讨过程,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学科背景的辅导员第一专业的潜在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同时,通过交流与讲述释放工作压力,实现情感互助,帮助团队成员梳理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率。

2.以全员育人为核心建立研讨型发展团队:以专题研讨会为平台,搭建学生事务主题专项研讨团队。党政干部、团委干部、思政哲学教师以及校内相关专家以不同的方式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服务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结构、人员配备、资源占有以及思维方式的组成上较之于单纯的辅导员队伍有着明显的优势。现阶段,拓展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主要方式是培训,当前的辅导员培训,无论是岗前培训还是在职拓展,都为辅导员队伍提升专业水平搭建了平台。但是,辅导员在整个培训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意识与参与意识较差,在培训内容上,缺乏自主选择权利,多数根据课程安排学习他人理论与实践经验,获取知识的转化成果率低;在探讨小组构成上,随机组合,结束后小组解散,受到主题选择以及时间的限制,小组研讨容易流于形式,获取知识零散,研讨效率低下。所以,通过培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具有短期效应,辅导员长期发展的研讨机制缺乏。对此,需要在业务型基础团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在校内搭建以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代表以及教育专家为团队主体,构建全员育人的核心研讨团队,通过定期的研讨与理论提升,动态实现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提升的发展需求。

首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党政干部、团委干部、思政教师以及教育专家进行分组,形成核心研讨团队,保证核心团队人员在年龄、知识、性格、性别、经历以及学科背景等方面相互补充,为实现从具体事实研讨转向规律方法探索提供智力保障;其次,充分挖掘基础团队案例分享的一手资料,以此作为研讨范本,展开问题的梳理与归纳,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个人工作认知与工作经验,在理论指导下梳理事实经验,凝练工作重心,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涵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专项课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案例的研讨,给予不同部门、不同群体一个了解和理解辅导员工作的平台,提升辅导员工作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水平,从不同侧面提供专业的对策与建议;另一方面,核心团队在基础团队工作的基础上,避免团队研讨中心深陷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将工作重点定位于挖掘辅导员工作规律,梳理与凝练学生工作特征的重心上,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参与度与参与水平,由此形成的专项研究课题,为后期辅导员展开专题研究指引方向,也为第三阶段的专家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3.以专家化发展为目标建构培训型高级团队:以专家化发展为方向,构建结构合理的辅导员动态性培训团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内在的规律要求与工作特征,需要高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稳定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专家化的教育管理队伍。所谓专家化,就是希望每一位辅导员都能够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手与专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政治素养,在发展路径上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而非一般的学生事务工作者。但是,现阶段的辅导员队伍发展状况呈现出流动性大,更替较为频繁,经验流失严重的发展特征。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工作技能,稳定辅导员队伍,需要通过建立动态的辅导员培训团队,搭建辅导员素质与技能提升平台,构建科学的学科支撑体系,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措施,使辅导员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

首先,依据核心团队提供的专题研讨课题以及研究成果,组建培训团队,具体人员由学科专家、校内外相关学者、优秀学生工作者、培训讲师组成,在人员选择上,较之于基础团队与核心团队的人员构成更加强调理论水平指导作用。在前两个阶段成果梳理与研讨的基础上,研讨分解专项研究课题,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其次,培训团队的研究成果以培训为平台,在研讨的过程中以建构学科体系为目标,以组建动态培训团队为依托,以搭建成果分享平台为载体,为辅导员专家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再次,以职前培训与在职拓展为契机,指导参加培训的辅导员系统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指导。最后,在培训的基础上实现物化成果,交流工作心得,分享资源与成果,为辅导员专家化发展奠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恒平.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Jon R.Katzenbaeh,Douglas K.Smiht.The Wisdom of Temas.Mckinswy&ComPnay,Inc,1999.

[3][美]H・威廉斯.团队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6.

[4]JonR.Katzenbaeh,DouglasK.Smiht.TheWisdomofTemas.Mckinswy&ComPnay,Inc,1999.

[5]李卫红.在创新中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6).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第7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我镇获批了国家卫生镇、XX省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示范镇、XX市2018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XX市招商引资工作一类单位,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和综合治理工作一类单位,XX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XX市政务服务和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XX市积极孵化和培育限上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运行平稳发展,镇域经济稳中有升

主要经济指标有突破。1-9月份我镇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6.45亿元,同比增长22.2%;规模工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2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7亿元,同比增长20.4%;1-9月份财政收入达6109万元,同比增长6.2%;1-9月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7亿元,占年度任务数的89.8%。

招商引资工作有新成果。积极走出去寻商、请进来邀商,坚持“以诚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我镇企业XX电子介绍福建客商XX来我镇投资建设了XX市XX新型建材有限公司,XX投资后又介绍福建客商XX等人来我镇投资建厂,其中总投资3.5亿元、年产10万吨塑料管道的XXXX管业科技有限公司已于今年7月竣工投产。今年10月,XX又主动介绍江苏XX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来我镇洽谈建厂事宜,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中。截止目前,我镇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个,开工项目5个,投产项目3个。

工业集中区建设有新进展。我镇工业园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六个重点乡镇工业园区之一。按照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点实施扩容提升工程,在完备功能、发挥效益两个方面做文章。目前,完成工业集中区新征地335亩,投资200万元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投资500万元实施给排水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工业集中区的承载能力。截止目前,我镇工业集中区A区现有35家企业进驻,B区有38家企业入驻,企业用工人数突破3500人,产业分布在环保企业、实验器材、电子元器件等行业。预计全年工业集中区工业总产值超20亿元,实现纳税超5000万元。

(二)三农工作有序推进,保障措施持续发力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今年,我镇传统农作物播种面积18.8万亩,同比增长 0.15%,产量7.815万吨,同比增长4.19%,省级著名商标“XX”大米、“XX”米粉畅销省内外。特色薄皮山核桃栽植面积300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336亩,其中百亩以上示范片6处。加快仁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事体验中心、民宿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尽早完工。今年11月,XX米业获批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

水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建立“信息化+水利”工程;新建成的水管中心信息化监管系统,对全镇12处泵站、52个站点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远程对话,并根据运行情况提前预警、及时反馈,可第一时间精准掌握水位、排水、管道等情况,实现水利工程远程管护和防汛抗旱调度,有效预防了险情的发生,提升了水管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河长制工作,不断加强对水利工程管护力度。全面完成2018年度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项目核查验收,精心组织实施建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针对今年二十年一遇的旱情,拓宽清淤河道2条3KM,渠道6条12KM,积极组织各泵站抗旱提水,努力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镇村环境优化美化

环境综合整治更加有力。今年以来,我镇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投入常态化保洁资金210万元,投入农村“五清一改”专项整治资金38万元,共出动人力1946人次,清理村内塘沟24.8公里,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620吨,清理废旧广告牌276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644平米,清理乱搭乱建30户,镇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为我镇创成全国卫生镇,界牌社区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更加靓丽。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XX社区中心村建设共摸排确定了28个建设和整治项目,重点是补齐社区基础设施欠缺的短板,包括主次干道道路、户户通、自来水改造、雨污分流、便民服务中心、游园景观、绿化亮化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农贸市场工程、沟塘清淤等得民心顺民意工程。截止目前,所有项目基本竣工,项目的扫尾和核心区人居环境整治、文化提升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之中,“美丽于形、魅力于心、形神兼备”的美丽新ZZ已初具雏形。

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深入。今年以来,我镇在对重点领域日常巡查监督工作的同时,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力度。截止目前,自行和配合市环保局检查企业64家,处理环保信访15起。依法拆除了原XX村小学内磁芯厂、X村砂石厂、XX镇X砂石厂、X砂石厂共4家企业,依法整顿X光电、XXXX空电子等一批企业,配合市环保局依法查处X砂石厂和XX砂石厂,并作出相应行政处罚。

(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民生质量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今年以来,我镇新增就业人数600人,全镇165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全面提高,缴费在500元以上的占75%。截止10月,全镇共有农村低保641户1046人,月发放金额为417382元;共有城镇低保40户49人,月发放金额26809元;全镇共有五保户225人,其中集中供养93人,分散供养132人,集中供养率41.3%。截止目前,完成辖区内退伍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836人,为767户退伍军人家庭悬挂了光荣牌。

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全镇中小学全部安装了“三网通”设施,即:互联网、校园广播网、监控设施网,为学校现代化管理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今年以来,我镇送戏进万村11场,送电影下乡76场。建成了XX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我镇连续三年获XX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今年成功创建“部级卫生镇”和“XX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社会综治治理和谐稳定。今年以来,我镇深入开展平安仁和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摸排涉黑涉恶线索3条。治安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有效,重点人员管理有序,国庆70周年安保工作顺利完成,无越级访、进京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9.13”煤气燃爆意外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社会大局稳定。

(五)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

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有序有力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始终,深学细照笃行,争做“鲜红旗帜”;聚焦根本任务,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两书一章”。紧扣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根本任务,聚焦“五个目标”,开展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坚持学做结合,促进作用发挥,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和实际行动,转化为“两个维护”、担当使命的实际行动。

专项整治力度持续加强。结合省委第二巡视组巡视XX市巡察整改,开展“严强转”专项整治、“红包风、经商风、集资风”专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不恼人”专项整治,经整改,我镇集资544万元,已全部清退,梳理症结原因54条,制定整改举措71项。认真整改市委第一巡察组巡察村级党组织反馈问题,开展漠视群众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集中整治作风不实、政绩观偏差问题、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深入推进“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

二、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0年,我镇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强化过程调度,确保年度任务完成。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完成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6亿元,实现上述目标要求,下半年将着重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跨越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充分挖掘我镇优势资源,精心摸排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科学编制园区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做强做优园区功能布局,不断提升承载力。二是做好项目争取。密切关注国家和省市投资方向,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争取一批推动性强、附加值高的重大项目落户仁和。三是提升招商水平。围绕市委、市政府对仁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以环保产业、实验器材为主,充分利用我镇区位优势,外引内联,确保全年签约项目不少于5个,开工建设项目不少于5个,投产项目不少于4个,实际到位资金不少于6亿元。

(二)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把绿色转型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富民增收奠定基础。一是争取和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区投入,推动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事体验中心、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二是推广稻虾养殖新模式,引导土地流转大户适度进行稻虾综合种养,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保证粮食产量。到2020年底,力争完成稻虾综合种养5000亩。三是加大特色农业招商力度,扩大薄皮核桃栽植面积,到2020年底,力争完成薄皮核桃栽植1100亩。

(三)坚持镇村统筹,着力提升集镇整体形象

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推动镇村面貌持续改观。一是以市国土空间规划修编为契机,科学修编全镇规划。二是配合做好XXX一级公路建设,配合做好市公交一体化站点建设前期工作。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加快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基本构建成节水高效的供水安全体系、生态良好的水环境安全体系、协调发展的水利产业安全体系。二是全力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带。修编全镇村庄布点规划,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串点、连线、成片,实现乡村整体美;开展美丽乡村升级行动,加强对XX社区、XX民村、X社区美丽乡村中心村长效管护。

(四)坚持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加大民生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一是优先发展文化教育。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努力促进教育公平。高度重视辖区内学校安全工作,全力做好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工作。二是提高保障水平。不断加强居民社会保障工作,提高社会低保、临时救助、大病救助标准。三是做好就业创业。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就业。

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第8篇

××年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区经济发展稳定大局,以“平安和谐××”为主线以维护稳定为重点,优化环境保平安,以长效机制建设为根本,实施基层创安、纠纷调处、严打整治、治安防范、品牌深化、队伍建设、维稳机制等七项创新与突破,为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

一、进一步提升基层创安水平,健全平安创建长效机制。围绕建设平安××目标任务,重点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把基层创安与社区建设和群众自我管理、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创建内涵,拓展创建领域,全面提升平安街道、平安社区、平安楼院、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行业、平安市场和平安铁道线建设水平,形成上下联动、纵横交织、板块融合的基层创安网络,健全基层创安长效机制,提高工作实效。

二、引深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优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综治、信访、司法和调解“四位一体”联合办公、联合接访、联合排查、联合调处工作机制优势,实施“事前防范和目标防范相结合,事前防范为主,健全超前预警机制;经常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经常排查为主,健全源头化解机制;分级处置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分级处置为主,健全就地处置机制;专门调解与群众化解相结合,专门调解为主,健全有序调处机制;重奖严惩与强化责任相结合,强化责任为主,健全奖惩分明的责任落实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五结合、五为主、五健全”工作法,深入开展“知民情、听民声、畅民意、化纠纷、保稳定”活动,实现排查纠纷超前化、解决问题多元化、工作机制法制化,把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深入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规律,完善处置的机制和方法,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同时,要完善矛盾处理后的跟踪调查,进一步加大“民转刑”案件责任查究和重大矛盾纠纷跟踪督办的工作力度,对因化解和处理不当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单位、部门,要坚决实行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严肃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三、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建立常态严打机制。按照“什么犯罪问题突出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哪里社会治安不好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的高压态势,把严打方针落实到侦查破案、批捕起诉、定罪量刑等各个环节,健全贯彻严打方针的常态工作机制。同时,要适时开展严打专项整治斗争,突出重点,严厉打击杀人等严重犯罪、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犯罪,提高现行案件的破案率。要进一步健全科学准确的平安建设和稳定形势分析评估机制。按照滚动排查,滚动整治的要求,坚持排查治安混乱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达到整治一片、安定一方,及时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稳定。严厉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类经济犯罪,依法规范市场经济行为,创造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四、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加强治安防范的专业化、社会化、科技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三警联勤”治安巡逻为龙头,以公安派出所为骨干,以群防群治组织为依托,以综治部门为纽带,以社会面、居民区和内部单位、公共场所治安防范为基础,以特殊人群、危险物品管理为重点的融社区管控、街面巡控、周边联控、重点监控、单位守控于一体的专群结合、内外联手的五大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防范的实效性。

五、加大研发力度,构建平安××品牌体系。实施平安××品牌战略,进一步深化“回归绿洲”安置帮教五项工程,做强做大“情系未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五线联动机制,创新方法,丰富内涵,不断提升品牌理念和水平。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品牌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以品牌的凝聚力、幅射力和带动力,提升平安××建设水平使平安××成为全市政法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