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15 10:13:19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第1篇

关键词:鼻饲;吸入性肺炎;护理;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94-01

吸入性肺炎是吸入食物、胃内容物及其他液体、固体物质引起的肺化学性炎症。多见于老年人,可发生呼吸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老年吸入性肺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国外一些学者研究证实,老年人吞咽及咳嗽反射低下是造成误吸的主要因素,而误吸是老年肺炎的主要原因。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退和伴有吞咽障碍者,为满足其营养需求,需给予鼻饲饮食,而卧床患者鼻饲饮食易出现食物反流、胃潴留、呛咳等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甚至窒息,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在住院的老年肺炎病人中占15%~23%,常发生在睡眠中。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室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34例老年长期卧床鼻饲饮食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食物反流率,有效预防或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住院需长期鼻饲的卧床老年患者34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70-86岁,平均78岁。患老年痴呆15例,食管癌12例,脑梗死7例。鼻饲时间>1年的20例,

1.2护理方法

1.2.1胃管插入深度:目前应用的一次性硅胶胃管,第3个侧孔位置距离胃管顶端较长,若采用教科书规定的常规置管深度,即从耳垂鼻尖剑突的距离[1],此孔位于贲门以上食管内,当注入流食时,鼻饲液反流于咽喉部引起食物反流发生呛咳,从而增加了老年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了预防食物反流,置管时应增加胃管插入长度,在常规长度基础上增加7~10 cm,使最末侧孔进入胃内,即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则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

1.2.2:应采取合适的,卧床患者如病情允许,可在鼻饲时及鼻饲后2 h内抬高床头30°~45°,再恢复原,以利于食物消化,防止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1.2.3鼻饲时间和量:为了减少胃潴留的发生,鼻饲量应少量多餐,鼻饲时间40~60 min,每次200~300 ml。如果是秋冬季天气冷,每次加热营养液50ml或100ml看情况而定,温度保持在40℃,鼻饲时、餐后保持半卧位时间由30 min增至60 min。现在大多数采用的是微泵泵流质,我科室采用的是袋装输液器,剪掉过滤器后连到胃管上调节好滴数后进行鼻饲。

1.2.4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要针对老年人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阅历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还应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在放置鼻胃管之前先讲解放置的目的、方法、时间,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症状及后果、放置鼻胃管后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鼻胃管置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减少紧张、恐惧和不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意识。

2讨论

老年人由于疾病和生理的原因引起吸入性肺炎较为常见,我们采用鼻饲的方法对老年长期卧床鼻饲的患者采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改变鼻饲、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如抬高床头、减少鼻饲量及鼻饲速度等护理干预措施,来有效预防或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又能保证其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袁亚军.老年人吸入性肺炎诊治体会(附40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1,17(6):478

[2]张立红.管饲误吸.中华护理,2001,7月36期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第2篇

【关键词】医院 骨科 住院病人 护理安全 隐患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06-02

面对先进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就医病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安全日益受到关注。骨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医疗成本的上升,物质消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因此,找出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对策,对提高护理质量,搞好医疗安全管理,防范医疗纠纷至关重要。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

1.1 坠床 受伤后有神志障碍的患者,当予以床栏防护。肢体约束方法不正确,或陪护人员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约束带会引起高龄老年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或夏天使用凉席,在凉席外移的情况下翻身而致坠床。

1.2 跌倒 骨科患者大多行动不方便,特别是老年患者多数体质弱、视力减退。如遇地面滑、床脚移动、座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容易发生跌倒。

1.3 烫伤 脊髓损伤患者在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障碍,当使用热水袋保暖或用红外线理疗时未掌握好温度和使用方法,容易发生烫伤。

1.4 褥疮 骨科患者大多数要长期卧床,特别是脊髓损伤患者存在感觉引动障碍、老年患者全身抵抗力差、晚期骨肿瘤患者因疼痛不愿意翻身、一些牵引设施导致病人活动受限等,均容易发生褥疮。严重的褥疮可危机病人的生命。长时间坐轮椅、夹板内压垫放置不正等,也可造成组织受压而引起褥疮。

1.5 肺栓塞 骨科患者因长期卧床或手术后受限制、下肢牵引、脊髓损伤导致瘫痪等,都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若处理不当,可引起肺栓塞,引发猝死。

2 预防对策

2.1 评估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对容易发生意外倾向病人,其护理安全应纳入护理计划中。在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

2.2 防止措施

2.2.1 有坠床危险的高危人群,如意识障碍、精神异常,高龄老年、痴呆患者、应反复向家属强调床栏防护、肢体约束的重要性,不得擅自取下床栏、松开约束带,并教会家属正确使用床栏、约束带。病床高度不大于50cm,有空调设施的病房,热天尽量不用凉席,以防凉席外移而发生坠床。

2.2.2 能活动却体虚的高龄老年人、骨科长期卧床患者恢复期需下床进行功能锻炼者,因身体虚弱,随时有晕厥、跌倒的可能。首先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拖地时应设警示牌,厕所、洗漱间需增设防滑垫。座凳带扶手,稳定性好。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用轮椅护送患者时系上安全带。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高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愿意麻烦他人的心理,他们往往拒绝护士及家人的帮助。因此,护士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结合病历分析跌倒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的危害,使患者从心理上接受帮助。重要的注意事项及时予以书面告知,护士与家属双签名,如下床、入厕、坐立有人搀扶,功能锻炼时采用稳定性好的鸡爪形拐杖、四边行保护器具及摩擦力大的防滑鞋等,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应遵行“起床三步曲”,即醒后30s再起床,起床后30s再站立,站立后30s再行走,以防止性低血压晕厥发生。

2.2.3 烫伤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家属的护理知识缺乏,对于感觉障碍或减退的患者,护士应反复向家属交待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热水温度不超50度,袋外加布套,不宜直接接触皮肤。有空调设施的病房尽量不用热水袋。行红外线理疗的患者,瞩其不要擅自调节距离,以防烫伤。

2.2.4 护理干预是预防褥疮发生的重要措施。骨科病人绝大多数都需绝对卧床,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褥疮的预防。病人入院时,护士应先对病人进行评估,了解病人的病情,评估其活动情况及自理能力,检查全身皮肤情况,针对个体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

成功的护理能够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缩短住院日及减少住院费。成功的消除护理安全隐患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到骨科疾病的特点,掌握了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及预防并发症的知识,加强了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和医院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第3篇

【关键词】 老年女性 股骨颈骨折 压疮 预防 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17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94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7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内固定68例,117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压疮。

2 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多是在正常生活情况下,突然不慎外伤或车祸等意外原因造成,精神上极为痛苦,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烦燥不安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各自的情况对患者进行主动、周到的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讲解卧床,牵引及手术的重要性,讲解预防压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关心、体贴、同情患者,让其充分理解一系列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必要性,使之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以达到预防压疮发生的目的。 孤独、失落、抑郁、悲观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反应。因此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境平和,情绪稳定是帮助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树立治疗信心、战胜疾病的首要措施[1]。尽量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患者自主活动,以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2.2正确指导并协助患者床上大小便。因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护理上有一定的难度[2]女性患者有效的大小便管理,是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清洁的重要环节。大小便污染皮肤及床铺以及便盆使用不当,使皮肤及受压部位潮湿,破损。给患者及家属示范指导在床上利用便盆排尿、排便方法:两臂屈曲,双肘关节支撑,健侧下肢屈曲,支撑、抬高臀背部。对抬臀无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用双手托起患者的臀部,协助将整个骨盆托起,避免用力塞便盆,造成皮肤破损,行骨牵引的患者使用便盆接尿容易尿湿床单,抬起臀部,患者也痛苦,临床上用500ml塑料输液瓶剪成一定的形状让女患者接小便,很方便,不要搬动患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便盆使用不当造成皮肤破损及小便污染床单使皮肤及受压部位潮湿。

2.3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间歇性解除局部受压是预防压疮发生的首要措施。骶尾部,可用水垫,在骨隆突处放置支撑物,或用翻身枕避免局部受压,牵引的足跟部可用小垫圈或乳胶手套装水以减少局部受压,肥胖的患者或活动能力差不能配合,疼痛敏感的患者可使用气垫床等器具。

2.4减少摩擦力

协助患者侧身或移动患者时,不要拖动而是要把他们抬起来再移动,用翻身枕采取翻身左侧或右侧20-30°,要保持床面的平整。行骨牵引的患者,由于治疗需要抬高床尾要保持牵引的效能。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滑轮和牵引架是否松脱,牵引线与大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牵引锤是否脱落,足底有无抵着床尾,行皮牵引的患者应随时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发红受压或破溃。

2.5体位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下肢骨牵引,人工髋关节置换、内固定等由于治疗需要,大多必须平卧,不能随意翻身及更换体位,且卧床时间长,受压部位较年轻患者更易发生压疮,对此类患者压疮的预防是护理中的一大难题。注意患者保持伤肢的正确体位,足部中立位,伤肢外展20-30°穿防旋鞋,两腿之间放一软枕,低软枕抬高患肢,治疗期间应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

2.6加强营养

营养不良,消瘦,体质差是导致压疮的原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老年女性患者,应防止骨质疏松,加强营养,注意补钙。可以吃牛奶、骨头汤、虾米,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合理的的膳食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条件。

2.7减轻患者疼痛,评估引起疼痛的原因,做好病因治疗,对症处理,给予止痛措施,采取预防性给药、术后镇痛等措施,观察治疗效果,通过护理活动促进舒适是减轻和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帮助患者舒适的体位,提供舒适整洁的病床单位,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等措施促进患者舒适,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要来减轻或解除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休息。

3 小结

老年人多由于骨质疏松,遇到轻微外力.即可引起股骨颈骨折[3]。由于疾病治疗的需要,必须平卧,不能随意翻身及更换体位,需要在床上大小便,由于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压疮。通过对病人皮肤状况评估,体重,精神状况,配合能力,受压部位,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给予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密切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加强护理,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徐伍莲. 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6:19-21.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第4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85-01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加之慢性病多、病程长、病情重、用药复杂等特点,发生跌倒、压疮、误吸等安全问题的概率比一般患者高。

1 老年患者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1.1 病人因素

1.1.1 跌倒的发生:老年人生理性老化,脏器功能降低,平衡功能失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功能减退,患慢性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糠尿病患者低血糖、冠心病、心肌梗死、足疾患、症状性低血压、某些急性发作如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心源性晕厥等都易引起病人跌伤、摔倒。神经功能受损如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使危险因素增加。

1.1.2 误吸、呛咳的发生:老年人吞咽和咳嗽反射功能降低,易发生食物误吸。此外。老年卧床患者较多,水平卧位且长时间保持此卧位是胃食管返流后吸人的高危因素[1]。老年意识障碍患者误吸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都会大大增加[2]。

1.1.3 烫伤或压疮的发生: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对冷热刺激反应的敏感性降低、感觉障碍、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度差等原因,易发生烫伤或灼伤。大小便失禁、床单潮湿或皱褶、皮肤水肿、长期卧床未更换姿势、石膏夹板应用等,导致压疮。

1.1.4 走失的发生:老年患者因认知、记忆能力障碍或有老年性痴呆者,易导致走失等意外发生。

1.1.5 药物因素: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和麻醉镇静药,抗心衰、抗高血压药和β受体―阻滞剂都是增加病人摔倒的危险因素。

1.1.6 治疗因素:因病情较重,常需插各种管道如尿管、胃管、吸氧管等和多管输液,因行动不便或看护不力,容易发生管道脱落或自行拔除管道。

1.1.7 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社会角色、经济来源、疾病久治不愈等因素,使老年患者病后多有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易自伤、自杀等发生。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工作责任心不强:表现为不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未认真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未按护理级别及时巡视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液体外渗、管道脱落、坠床、病情变化等未及时发现,影响护理安全。

1.2.2 老年护理专科知识不足: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学知识掌握极少,不能及时发现老年病人的病情变化、用药的不良反应等,给护理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1.2.3 护理安全意识薄弱:不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而采取防范措施。

1.2.4 护患沟通能力差:沟通能力差,导致老年患者不愿将心理感受及不适及时告知护士,带来护理安全隐患。

1.3 陪护因素:家属和陪护缺乏照顾患者的科学方法,如给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翻身或使用便盆不当导致皮肤破损等。

1.4 环境因素:走廊、病房无扶手,病房灯光亮度不足或夜间无照明,或刺眼;地面积水;病室障碍物过多,不够宽敞;病床无床栏;鞋滑或穿鞋难;厕所设门槛没有扶手;对医院环境不适应等,均易发生坠床及跌倒。

2 安全管理及护理对策

2.1 建全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建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安全护理的保证,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制度中需要规定在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常见不良反应进行预报[3]。加强老年护理知识的业务学习,及时改进和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增强预见能力[4]。构建护理安全文化,运用熟练的护理礼仪、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2对所有新入院患者进行评估,评分≥4分即为高危患者,在床尾挂上警示牌,以提高警惕:指导患者使用呼叫铃并放置在患者可触及位置;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讲解安全防护措施,正确服用各类药物,避免快速变换;为患者加放床栏,用物放在患者床头易拿到的地方,下床时有专人扶助,保护其安全;保持病房卫生间地面干燥,并放上防滑标识。对护理工作细化分工,针对自理能力不佳的患者给予特殊的生活照顾,注重对其生活行为的帮助[5]。

2.3避免患者跌倒、坠床:对易发生意外的高危患者,在患者床头卡上用红色标志区别,使各班护士做到心中有数,进行重点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与患者多沟通,进行卫生宣教,使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活动能力。同时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将工作做在前面,反复提醒患者及陪护人员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提供预防措施。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指导患者穿衣、裤,尽量不穿拖鞋。在患者走动的范围内,设有足够的采光,地板保持干净、干燥、无障碍物。卫生间装有坐便器,并设有扶手,以防滑倒。嘱咐患者在行动前应先站稳、站直后再起步。对反应迟钝、性低血压、服用冬眠灵类以及用降压药的患者,睡前为其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必要时呼叫请求护士帮助。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加床档;加强夜间巡视,如果发现患者睡近床边缘时及时护挡,以防患者坠床摔伤。

2.4 避免患者误吸、呛咳:对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吞咽困难的患者,指导家属应将食物做成糊状,食物少而精,进食不宜过快过急,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应保持坐位、半坐位30分钟以上。对于鼻饲患者,鼻饲前要将呼吸道痰液吸净,鼻饲食物的量每餐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温度合适,以免冷热刺激致胃痉挛造成呕吐。鼻饲后保持半卧位,防止因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特别应注意患者进食后不宜立即刺激咽喉部,如口腔护理、吸痰等,以免引起恶心而误吸。对于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痰,最好吸氧以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导致误吸。

2.5 建立跌倒、坠床、误吸发生后的应急预案:如发生跌倒、坠床,要先观察患者损伤的情况,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体检,根据损伤的情况酌情搬动患者。如果发生误吸,应立即拍背协助患者尽快咳出异物,亦可握拳放于患者的剑突下向膈肌方向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道的食团咳出。必要时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

2. 6重视陪护管理,防止走失,落实健康教育: 重视家属或陪护对患者病情的反映,并与陪护保持经常沟通,老年人理解能力、记忆力下降,健康教育时要通俗易懂,采取口头、书面教育方式,并要反复多次的讲解。总之要根据老年人的文化程、性格、接受能力、行为习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以免发生意外,保证安全。

参考文献:

[1] 柳韦华,袁恒兰,王风,等.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胃食管返流后误吸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3,7(20):25-27.

[2] 程艳爽.鼻饲患者易发生误吸的原因及误吸的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40(8):618.619.

[3] 杨恩凤,吴娟,汤亚琴,等.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46-48.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第5篇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预防压疮;循证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此严重制约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升。股骨颈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再加上患者的年龄较大,机体免疫力较差,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而且治疗也需要更长时间[1]。经过临床研究表明,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效果较为显著,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其应用循证护理进行预防压疮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8例,年龄在54-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8岁,女性31例,年龄在56-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岁,对所有患者发生压疮的情况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行常规预防措施,对于患者出现压疮的情况进行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探索问题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体制较差,而且需要长期卧床,使得他们的治疗过程较为复杂而且缓慢,由此导致其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比较高,对本文所研究患者进行分析,确定实行循证护理的主要并发症为压疮、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2]。

1.2.2 文献检索 应用计算机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对本文所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解决方法,对于文献资料的实用性、真实性等进行明确,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3 护理措施

1.2.3.1 肺部感染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其年龄较大,呼吸系统功能减弱,又由于需要长期卧床,导致其容易出现肺部感染问题,对此,护理人员应当确保患者病房内外保持清洁,在对患者用药及护理过程中要保证无菌操作,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病房痛风,严禁其患者及其家属抽烟,同时指导患者加强口腔护理,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保持呼吸道畅通,同时可以采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等药物雾化吸入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

1.2.3.2 压疮护理 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卧床,其与病床的接触时间较多,从而导致患者皮肤长期受到压迫,血液循环不畅,由此导致患者发生压疮的机率升高。对此,护理人员应当保持患者的病房干燥,病床清洁,辅助患者每两个小时翻身一次,同时指导患者作抬臀、收腹等动作,对于病情恢复较快的患者,可以鼓励其早日下床行走,在病床上可以应用压疮防护垫,对于出现局部红肿的患者,可以及时给予其对症处理,并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数,尽量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机率[3]。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对比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指标进行检验,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2 结 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实行护理措施,其病情均有一定改善,观察组35例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有4例,占88.6%,对照组34例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有12例,占64.7%,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帮助较大。

3 讨 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循证护理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护理当中,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4-5]。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首先找出患者的发病原因,并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然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护理,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较为显著,35例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有4例,占88.6%,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娟.循证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09,74(33):55-56.

[2] 陈朝芝,陈娅丽,陈霞.老年股骨颈骨折76例围术期护理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84(06):56-57.

[3] 王兰.循证护理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术后预防肺部感染并发症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4(06):63-64.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第6篇

1 方法和步骤

1.1 针对具体病人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褥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致血液循环障碍,不能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使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损伤,这种损伤是由于压力,剪切力或身体与接触表面的摩擦力等因素造成的。老年科卧床病人反应力、活动能力、营养、感觉功能较差,老化的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等危险因素[1],因此存在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问题需要循证。

1.1.1 对高危人群的评估方法。

1.1.2 如何防止局部皮肤受压。

1.1.3 如何变换。

1.1.4 如何营养支持等。

1.2 根据所提出问题,全面收集有关证据。根据提出的问题检索关键词,系统寻找国内关于褥疮预防方面的文献,在我国“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出相关文献5篇,作为分析评价用。

1.3 文献分析与评价。目前对褥疮的预防措施,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医院,甚至不同的病房,都存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文献,我们组织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等,做出具体的评价,最后从5篇文献中确定结论。

1.4 用最佳证据,制订护理措施,对褥疮高危组人群的评估,用临床判断来预测褥疮发生的危险性及预后是目前最佳的方法

1.4.1 对病人褥疮发生的危险性进行科学地诊断,可极大地减少护理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从而就能提高预防护理的有效性[2]。

1.4.2 变换的护理。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侧卧位时应保持床铺与病员呈45°角,背部垫一软枕,使一部分重力压在软枕上,另一部分落在臀大肌上,避开了粗隆部的骨隆突处。病情不允许翻身者,可酌情采用15°~30°角之间的着力而改变,以缓冲对长期受压部位的压力[3]。对半卧位应注意床铺倾斜的角度45°,以避免在床铺之间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和摩擦造成组织内毛细血管供血中断,使皮肤完整受损。

1.4.3 褥疮好发部位的护理。

1.4.3.1 好发部位涂抹凡士林使其形成封闭性油膜,其机理是它能缓解局部垂直压力,减少皮肤的擦伤[4]。

1.4.3.2 在骨隆突处使用茶叶垫其机理是茶叶垫膨松,透气性强,使身体局部与外界环境气体得到充分交换,具有散热功能。

1.4.3.3 避免按摩受压部位,因为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反应,因氧气供应不足引起,通常受压引起的充血,使局部尚能保持1/2~3/4的血液供应,连续仰卧1h后受压部位变红,更换后一般可以在30~40min内褪色,不会使软组织受损,所以无需按摩。按摩反而使皮肤的温度增高,而每升高1°能增高组织代谢和氧耗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增加了褥疮的发生率。

1.4.3.4 避免使用气圈,气垫圈的局部压迫会使血液受阻,进而造成静脉充血与水肿,而皮肤受压9.33kPa超过2h即引起不可逆组织损害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支持疗法,给予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不能进食者行鼻饲饮食,危重患者静脉补充营养及高能量液体。

1.4.4 实施计划,评估证据。实施计划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总结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达到提高认识,丰富知识,促进学术水平和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5]。我们老年科卧床病人331例无褥疮发生。

2 体会

2.1 满足了病人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循证护理是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作为依据,并就证据的有效性、可靠性、临床可行性、广泛性等做批判性评价,最后挑选出最佳证据,并与专家意见和病人意愿相符合的护理措施,运用于临床。从而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循证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促使其主动钻研业务,善于寻找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查阅科研文献和资料,并从一系列方案中选出最适合于该患者的方案来,实施护理达到及时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实际上,循证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及工作技能。

2.3 改变了护理人员思维和行为定势。循证护理的核心是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临床护理人员在解决某些问题时一般先提取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并按照惯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进行资料分析与评价,临床连续性和动态性观察。并结合专家经验,病人需求,拿出最有效的护理方案,所以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理凭经验和直觉的习惯及行为,能有效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拓展护理人员的思维和行为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金花.褥疮预防及治疗的进展.实用护理杂志,1997,156(12):619~621

[2] 张雪梅,薛岚,廖再波.褥疮防治的循证证据.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44~45

[3] 白姣姣,冯秀卿.老年人褥疮护理及治疗进展.现代护理,2002,8(10):780~781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第7篇

[关键词] 昏迷卧床;压疮;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21-0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护理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中压疮发生率为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昏迷程度深、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营养摄入障碍等多种因素易致压疮的发生。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卧床病人压疮的发生,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我科1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Waterlow's评分表)对其压疮因素进行评估,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综合性护理措施,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7年9月共填写评分表136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32例,年龄14~85岁,平均44岁。格拉斯哥≤8分,排除醉酒及住院期间病重死亡者。住院时间4~425 d,平均48 d。

1.2方法

1.2.1 Waterlow's压疮危险评估表根据评估累计分值,10分为危险、15分为高度危险、20分为非常危险,分值越高,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病人入院后24 h内责任护士及时逐项评估压疮危险因素,并针对评分结果实施护理措施,见表1。

1.2.2减压护理入院后即安置在气垫床或高密度的泡沫床垫上;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合理使用翻身枕,定时查看受压部位的皮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安置正确卧位,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超过30度;侧卧位时,屈髋屈膝,两腿前后分开,翻身时避免拖、拉、拽、扯,尤其是臀部要抬高。对病情严重病人采取间隙性解除压力,使用小腰枕,以使骨突处悬空。

1.2.3做好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家属翻身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压疮形成的原因、好发部位、预防措施等并示范,使其了解预防压疮的知识,积极主动配合,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实施。加强督促指导,使家属在病人住院期间掌握翻身、叩背、按摩的要领。

1.2.4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病人由于昏迷,不能自主进食,伤后3~5 d根据病情、经济状况选择肠内或肠外、静脉营养等互补结合的方法补充营养,尽快恢复内环境的平衡。

1.2.5 有效的大小便护理根据病情采用留置尿管或保鲜袋接尿,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腹泻或大便失禁者便后软纸擦拭,及时清洁并在肛周涂紫草油或氧化锌软膏保护。保持床单元的平整、清洁、干燥。

1.2.6 肢体功能锻炼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即可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3次/d,15~30 min/次,同时由远端至近端轻柔、缓慢、有节奏地进行四肢肌肉的拍、揉、按摩,被动活动各关节时,顺序为先小关节后大关节,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1.2.7 促醒护理病情稳定后采用听觉刺激[2],可戴耳机听广播、音乐和亲人的呼唤声,录制病人最喜欢的歌曲和音乐,音量轻柔,3~4次/d,10~20 min/次。抚摩刺激和语言刺激同时进行,由病人父母或爱人对其头部、体表进行抚摩、握手,交流平时熟悉的话题。光照刺激,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用红或绿或蓝色纸包盖手电筒,对病人头面、侧面和正面进行照射,6次/d,10下/次。疼痛刺激,用棉签杆刺激足底、十趾,强度以不损伤表皮为度,6次/d,每次8~10 s。温热水擦浴3~4次/d,泡足以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忌用热水袋,防止烫伤。

2 结果

入院时病人Waterlow's压疮危险评分均>20分者136例(100%),出院时>20分者38例(27.94 %)。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疮。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压疮危险评分比较见表2.

3 讨论

压疮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局部因素有持续压力、摩擦力、潮湿。潮湿可由皮肤出汗、大小便污染、引流液污染引起,导致皮肤浸渍、松软,易为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全身因素有感觉丧失、营养不良、年龄、组织灌注不足、体重、体温、制动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急性期和康复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综合功能障碍,被动时间长,从表2显示,入院时病人运动/感觉缺陷评分为5.32分是本组病人发生压疮的第1危险因素,由于不能自行变换或手术时间>2 h,垂直持续压力是导致压疮发生最重要原因;运动功能障碍是发生压疮的第2危险因素,被动变换时的剪切力、摩擦力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性别和年龄以及禁食期间营养素摄入不足和排便功能异常是发生压疮的第3危险因素,其中女性和老年病人在皮肤受压、潮湿部位易发生压疮;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情的进展,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并表现出来。因此,对昏迷卧床病人应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及时跟上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修改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

在以往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中,翻身后对骨突受压部位常使用红花酒精按摩,而现代观念认为,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 min退色,不会形成压疮,无需按摩;按摩易使骨突组织血流量下降,组织活检显示该处组织水肿、变形、分离,局部皮肤损伤,故发红部位禁用按摩[3],而酒精可造成皮肤干燥,降低局部皮肤的抗病能力。

压疮的预防重于治疗,预防的关键是预测。以往对可能发生压疮的预测是凭护理人员主观临床经验考虑,没有一个具体衡量的标准来系统评估压疮发生的各项因素。应用Waterlow's评分量表可对有压疮危险的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此表简单易懂,便于操作,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我们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卧床病人采用Waterlow's评分表及时评估病人多项综合因素,评分在10~14分之间,有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可给予个别健康指导;评分在15~19分,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在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必须尽早采取预防措施;评分在20分以上者,分析病人的相关资料,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受压,定时翻身,在翻身的同时给病人安置正确,避免剪切力和摩擦力,加强支持疗法,加强对病人家属健康教育,严格交接班,护士长负责检查督促护理措施的落实,对潜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层层把关,使干预措施更具针对性,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痛苦,真正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康复。本组病例研究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虽然存在引发压疮的多种危险因素,但只要及时准确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严格管理就能有效预防压疮。同时,评估量表的过程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标准化、系统化实施护理,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6.

[2]史月田,王碧艳.呼唤治疗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促醒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6):3-5.

[3]得永惠子.压疮病人禁用按摩疗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1):39-40.

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措施第8篇

【关键词】 老年褥疮;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褥疮属于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褥疮俗称压疮,压力性溃疡。主要的病发原因为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老年皮肤褥疮于康复治疗、护理中较为普通性的问题。褥疮已成为卧床病人头号“杀手”,故应该重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预防护理[1]。现针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褥疮患者,分析该病的发病原因,最后实施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共收治70例老年褥疮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析,均达到褥疮诊断标准。7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分布于59-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6.2岁。根据患者的疾病住院资料显示,25例老年患者因神经内科偏瘫住院;10例老年患者为晚期肿瘤;21例老年患者为糖尿病患;14例老年患者为截肢偏瘫。70例老年褥疮患者中,早期褥疮患者具有46例,早期褥疮患者中表皮完整者有30例,表皮具有破溃无明显感染者为16例。晚期褥疮患者具有24例,17例患者处于浅层溃烂期,7例患者处于坏死溃烂期。70例患者经过我院的询问和建议,均同意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2 护理方法

1.2.1 健康知识指导 针对老年褥疮患者需进行健康知识的指导,因日常的临床症状不注意引起疾病的出现。我院针对褥疮患者的主要指导为①日常褥疮疮口护理方法。②健康训练。③日常饮食。医务人员日常需与老年褥疮患者或者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日常所需注意的方面,包括的及时更换,全身的按摩,身体的擦拭,饮食的应以清淡为主,切忌烟酒辛辣物等。同时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发放健康知识的小册子,患者闲散时间即可掌握知识和打发时间。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命体征,实施个性化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

1.2.2 临床心理护理 由于临床褥疮疾病的出现为长时间卧床、肢体瘫痪、脊髓受伤等,均为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原本的卧床疾病增加褥疮疾病,患者的内心时常感到不适,极易产生焦虑、急躁、孤独、悲观等消极情绪,更有甚者出现抵触治疗的态度。医务人员需进行针对性的沟通,细心的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主动积极的帮助患者渡过难关,增强患者面对和战胜病魔的决心,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最后促使患者身体快速健康出院。建议患者家属多陪伴和关怀老年患者,确保患者心情愉悦,提升患者手术后的日常自理能力,提高安全感与价值感[2]。

2 结 果

我院70例老年褥疮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现,无不良临床反应,均全部健康出院,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病痛,得到了许多患者的支持和赞美,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3 结 论

经过此次的临床实验,我院总结了两大主要预防措施。主要为①适当减压。减压为预防老年褥疮的重要措施,其需间断性减少全身对某局部的压力,从来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医务人员或者家属需每隔1小时到3小时帮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适当的更换,亦或者减压器械的辅助,是解决局部受压的常规方法。建议患者实施“左侧卧”、“仰卧”、“右侧卧”、“俯卧”等方式变化,病情较轻的情况下,老年患者可自行变换。同时,医院可考虑情况向患者分发软枕或者海绵垫予以保护。②特殊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方法。临床褥疮患者均有不同病因卧床的患者,倘若面对肥胖的患者和病情严重的老年人,该特殊患者并不建议经常性翻身,医务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可把床脚调至为30度最佳,然后每隔1小时至2小时把海绵垫或者软枕放在褥疮患者的腰骶部,且进行左右腰骶交换置入,该方法为促进局部的气体通透,致使受压局部的压力降低到最小值。倘若患者活动受限或者骨折的患者,可实施持续性仰卧位,以减少压力避免褥疮的发生[3]。

总结概括,医务人员需实施针对性的合理护理干预,对症下药式的方法方能降低褥疮患者出现,减少患者的疼痛,进而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最后帮助患者能快速恢复健康,矗立了良好的声誉,缓解社会压力,故综合干预护理针对老年褥疮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燕妮.浅谈老年患者实施预防褥疮的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