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慢性病患者管理

慢性病患者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29 11:10:58

慢性病患者管理

慢性病患者管理第1篇

【关键词】 社区护理;慢性病管理;老年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对社区1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其中男87例,女93例,年龄55~85岁,平均(673±53)岁。所有慢性病患者中高血压108例,脑血管后遗症42例,糖尿病30例。脑血管病康复评估采用Barthel氏指数评分,糖尿病控制率采用1999年WHO标准,高血压控制率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评估。

12 护理管理方法

121 慢性病宣教 在社区内针对不同的慢性病进行专题讲座,宣讲健康知识,提高保健意识,同时在社区内举办义诊活动,开设免费咨询,发送健康宣传册。通过不同形式的慢性病宣教,纠正患者不规律用药、不爱吃药、不出现症状不吃药的不良用药习惯。

122 心理疏导 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会对治疗产生厌烦,以及对疾病治疗产生悲观心理,长期的治疗经济开销,也增加了思想负担,从而抵制治疗,血压升高,加重病情。为此社区护理人员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增加对患者的关心,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还要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消除患者消极心理,避免情绪波动。

123 日常护理 日常生活中应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加强患者遵从医嘱和接受治疗的依从性,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保持充足睡眠,安排正常的生活起居,避免熬夜和劳累,并且适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同时,让社区患者认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心态对治疗慢性病的积极作用,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坚持服药治疗和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尤其是对血压、血糖、血脂的监测[2]。

124 饮食指导护理 针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评估,使患者了解到不良饮食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从而纠正不良的膳食结构,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进行指导护理。控制每日摄盐量,每日盐量摄入不超过6 g,少食高脂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增加微量元素膳食,每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控制进餐量和次数,戒烟戒酒。

125 适量锻炼身体 社区护理人员建议患者每天坚持适度锻炼,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增强体质,有助于患者慢性疾病的康复。制定运动项目和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慢跑、打球、骑自行车等,建议每天运动1次,每次30 min~1 h,每周运动5~7次,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以患者感觉合适为宜,运动注意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

126 加强随访 在社区内,加强对随访患者每周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检测前,通知患者携带病历本、用药情况本以及医保卡;检测后,针对患者检测情况,对比上次检测随访情况,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并叮嘱患者及时复诊、用药、监测,随访检查患者健康情况。对不能到随访检测社区点的患者,社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上门服务。

13 统计学方法 采样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用x±s表示,采样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采样χ2检验。

2 结果

对本文观察的18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为期半年护理管理,患者对自身慢性病知识有所了解,健康康复情况效果较好,同时社区医院管理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用药情况。本文研究中,护理管理半年的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评估明显比护理管理前效果好,详见表1。

社区护理是一种长期连续的护理模式,本文通过对社区慢性病老年患者进行管理,加强对社区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谐医患关系,通过各项社区护理措施,增加患者心理上的认可度和亲密度,通过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效果非常明显[3]。本文研究中,社区护理管理半年后,其高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脑血管病康复,明显比管理前效果显著。

本文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占慢性病患者的60%,成为护理重点病症。通过社区慢性病管理后,让患者了解高血压,以及如何预防高血压所引起的并发症;积极引导患者采取乐观的心理接受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和节奏,加强坚持服药治疗和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合理调整饮食习惯,每日低盐低脂低糖;每日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每周定期到院随访,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检测。高血压控制率在社区护理控制前为4537%,社区护理控制后位7870%,说明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具有指导性意义。

综上所述,社区慢性病管理对老年患者行慢性病宣教、心理疏导、日常护理、饮食指导护理、适量锻炼身体、加强随访,能够有效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巩玉秀,郑秀霞,姚岚社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

慢性病患者管理第2篇

[关键词] COPD;健康素养;自我管理;相关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3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基于肺功能检测的调查显示全球COPD患病率约为4%~13.9%[1-2]。COPD患者通常处于稳定期,急性加重住院期短,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与社会中度过。患者自我管理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它是一种认知、行为医学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医护人员教给患者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信心以及和医生交流的技巧,患者运用各种策略进行自我控制,从而达到主要依靠自己解决疾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躯体、情绪及社会方面的问题[3]。目前医学界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OPD患者的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具有一定的关系[4],为了探讨其关系,该院以2012年9月―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一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该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中南大学湘雅一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卫生部2011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5]: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 该次调查主要采用面谈访问的形式,问卷由患者认真阅读后,独立地、如实地填写;必要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解释和协助,不方便填写者,由调查者逐条询问并记录。问卷填写完后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缺漏,如有,及时请患者填补。

1.2.2 分析方法 将健康素养作为影响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一个自变量,同时将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一般资料为自变量,按α入=0.05、α出=0.10的标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该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74份,回收有效问卷269份,有效回收率98.2%。患者以男性为主占78.4%,年龄32~91岁,平均(66.91±9.85)岁。文化程度为以小学及以下居多,为40.1%。病程0~50年,平均(9.02±7.58)年。

2.2 COPD患者的健康素养现状

269例COPD患者的健康素养总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12分、平均分为(6.07±2.41)分,总得分率(平均总分除以量表满分)为46.7%,各条目答对情况。见表1。

2.3 COPD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269例COPD患者自我管理最低分为59分、最高分230分、平均分为(145.76±32.25)分,总得分率(平均总分除以量表满分)为57.2%。

2.4 COPD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OPD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总分及其各维度均成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最终有4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过去1年中有无因COPD加重住院、健康素养。由标准回归系数可知,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过去1年中有无因COPD加重住院对于患者的自我管理的影响分别为:23.45%、12.76%、17.56%,健康素养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影响最大,占46.23%。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且不可逆的疾病,健康教育是开展COPD康复治疗的第一步,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养患者的健康素养,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关键。所谓的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自我管理指的是患者的自我症状管理、自我疾病管理、自我情绪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管理[6]。COPD患者只有拥有了关于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自我管理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到疾病护理当中来。国内外有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为了探究COPD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之间的关系,该院展开该次研究。结果显示:269例COPD患者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总得分率仅为46.7%。这一结果与既往任建萍等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行为及认知状况调查研究》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COP疾病的认知情况调查结论相一致[7]。其可能原因为:①相关知识获取途径有限。由于疾病的影响,COPD患者大多只能居住在家中,获得相关知识只能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等大众媒体,而大众媒体的宣传内容中有关疾病科学知识往往较少[8];②文化程度不高。COPD患者大多以老年人居多,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习相关知识能力低下,所以导致自我保健意识不强。

而COPD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的关系分析来看,是呈正相关关系的。也就是说患者健康素养水平越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高。而对自我管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过去1年中有无因COPD加重住院、健康素养是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能更主动、更强烈地意识到对自身健康的责任,能利用各种途径获取疾病的相关信息和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COPD患者的健康素养是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给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有关COPD疾病的健康素养,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变患者不良健康行为,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增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参考文献]

[1] Halbert RJ, Isonaka S, George D, et al. Interpreting COPD prevalence estimates: what is the true burden of disease[J].Chest, 2003,123(5): 1684-1692.

[2] Sin DD, Stafinski. The impact of obstructive pulmonary chronic disease on work loss in the United States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 165(5): 704-707.

[3] Lacasse Y, Rousseau L, Maltais F.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oxygen-dependen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J Cardiopulm Rehabil, 2001,21(2):80-86.

[4] 郭欣,王克安.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8):590-593.

[5] 卫生部医政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1):69-76.

[6] 孙浩林, 彭慧, 傅华. 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信效度的研究[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52-56.

[7] 任建萍, 薛海,刘云,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行为及认知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2):46-47.

慢性病患者管理第3篇

【关键词】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缓解期; 自我管理; 临床效果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Self-management for Patients of Catabatic Period with Moderate-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LIU Kang-ning,LI Qun-feng,WU Jing-sh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20):125-128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elf-management in the patient of catabatic period with moderate-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times of acute attack and raise the life quality.Method:The 110 moderate-severe COPD patients of catabatic perio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The control group was 60 cases and was treated by routine treatment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 cases and plus self-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alterations of acute attack times,hospitalized times,medical costs, symptom control time,lung function and CAT score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Result:The average value of acute attack times,hospitalized times,medical costs, symptom control time,lung function and CAT score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arently was low to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Moderate-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atabatic period; Self-management;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Attached Xinhui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Jiangmen 5291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0.03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慢性疾病,2000年我国统计数据显示,中重度COPD在我国的主要致死病因中排第三位(17.6%),可见COPD仍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提倡加强COPD患者的管理[2],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患者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减少COPD的反复加重,维持疾病的稳定,达到延缓患者肺功能下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COPD的防治重点应该放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而不是等到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时再进行治疗[3]。但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接触到的COPD患者大部分已经进入中重度阶段,如何控制好中重度COPD患者的病情是呼吸内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难题。本次研究是通过对中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采用自我管理措施,旨在减少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通过病史、体检、X线检查、肺功能等检查,均符合全国呼吸疾病学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制定诊断标准[5]。肺功能的FEV1范围为30%~80%。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本研究共选取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55例,女5例;年龄62~83岁,

平均(73.16±4.43)岁;病程10~21年,平均(10.21±4.39)年;观察组50例,男47例,女3例;年龄65~84岁,平均(72.94±5.88)岁;病程11~23年,平均(10.70±5.3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患者每天吸入盐酸噻托溴铵(思力华)18 ?g,另外进行对症处理,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我管理方法。首先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呼吸科专科医生和护士采用图片、宣传手册、讲座和影像播放等形式有针对性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我管理内容的教育和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熟识自我管理具体内容,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疾病的自我管理。另外,笔者编写和印制《自我管理小册子》,并建立整套中重度COPD患者自我管理实施方案,内容包括:(1)避免接触有害气体或颗粒;(2)健康饮食;(3)劳逸结合;(4)指导呼吸功能锻炼;(5)缓解压力;(6)预防呼吸道感染;(7)长期氧疗;(8)了解COPD急性加重的临床表现;(9)学会最基本的、切实可行的判断病情轻重的方法,如使用CAT(COPD评估测试问卷)评分进行病情评估;(10)知道什么情况应去医院就诊或急诊;(11)药物治疗。研究过程中患者再根据《自我管理小册子》的指导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管理,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到疾病的管理当中。

1.3 效果评定 对每例患者进行研究的时间为

1年,研究期间每例患者发一份CAT评估测试问卷,每天进行自我评分。并发一份表格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医疗费用、每次住院症状控制时间及CAT评分,表格每两周复诊时收集。肺功能检测,即一秒用力肺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一秒用力肺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分别于观察前和观察后各做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相关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COPD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医疗费用、CAT评分每天分数均值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注: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有5例患者中途退出,其中4例对长期吸入盐酸噻托溴铵(思力华)的治疗方法不认可,坚持认为缓解期不应使用药物,1例转到其他医院治疗。观察组3例患者中途退出,其中1例因为经济原因,2例因住处远复诊不便转到就近医院继续治疗。]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FEV1和FEV1/FVC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EV1/FVC降低更明显,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该病的特点是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通过采用教育与管理的方式可以提高患者及有关人员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能更好地进行疾病预防和配合治疗,减少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4]。同时COPD又是一种复杂的危害极大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5]。中重度COPD患者在呼吸驱动、气道顺应性、气道阻力、呼吸肌肉力学方面存在明显改变,这些改变促使COPD患者的病情不断向肺功能减退、呼吸衰竭阶段恶化进展[6]。加上中重度COPD多发病于60岁以上,老年人体质会逐渐转差,抵抗力下降,一旦急性发作,极容易复发[7]。近年来国内外以自我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已成功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病、哮喘等一些慢性疾病的教育与管理,表明以患者为主导的自我管理项目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医疗依从性、健康状况、降低住院率及急诊就诊次数[8]。由于中重度COPD患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社区和家庭,其疾病全面有效的控制更加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9]。而自我管理的核心理念恰恰就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10]。简单来说COPD自我管理是指通过对COPD患者及其家属实施教育、健康行为指导、情感支持及疾病特殊事件的应对技巧[11]。由于戒烟可控制病情,降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发作的频率,使肺功能得到改善[12]。COPD急性加重频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进展[13]。而感冒是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诱发因素,通过减少COPD患者的感冒次数,将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从而能够阻止COPD患者的疾病进展[14]。长期家庭氧疗配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血流动力学、运动能力和精神状态均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可以使因严重呼吸困难而很少活动的患者改善活动能力[15]。COPD是一类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经常导致呼吸肌肌力下降,营养指导治疗有助于提高其营养水平,有助于呼吸功能恢复[16]。另外该病不断地反复发作,不仅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其身心与生活质量都造成了严重影响[17]。在医护人员、家属、朋友等鼓励下,积极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及时排解患者不良心理障碍,进一步控制疾病发展[18]。刘华等[19]研究也表明有计划的、综合性的COPD 自我管理及康复治疗对于延缓肺功能恶化、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增强患者运动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等有显著的作用,是目前稳定期COPD非药物治疗的主要疗法。国外学者也倡导加强对COPD患者的教育和管理,使患者充分认识疾病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最终实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少医疗资源使用的目的[20]。

本研究在规范用药基础上加强自我管理的方法来治疗中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其结果揭示观察组在COPD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3项肺功能指标也有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说明因为患者能了解COPD急性加重的临床表现,能在发生急性加重时能进行紧急自我处理;知道在什么情况应去医院就诊或急诊;知道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能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按医嘱用药;由于自我管理内容实施的有效开展,能避免肺功能进一步恶化,减慢肺功能的下降速度和维持肺功能的相对稳定。而观察组CAT评分每天分数均值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笔者通过建立整套中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自我管理实施方案,教育患者及家属自我管理的内容,使中重度COPD缓解期患者知晓COPD的疾病原理及取采各项防治措施的目的,充分理解和掌握COPD的治疗、护理、康复知识,学会自我控制病情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开展自我管理,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治疗与护理变为主动积极配合,达到去除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原因、增强抗病能力、减慢肺功能下降速度的作用。因此,只要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引导患者开展自我管理,能有效减少患者急性发作频率、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提高缓解期生活质量和维持病情稳定。

参考文献

[1]钟南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5): 321-322.

[2] GOLD Executive Committee.GLOBAL strategy for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OPD[EB/OL].[2009-12-18]

[3]钟南山.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应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4):243-245.

[4]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5]陈荣昌,高永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防治与研究热点问题[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1-3.

[6]古剑雄,曲建平,陈捷,等.全肺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重建与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669-4671.

[7]朱丽萍.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2,12(14):105-106.

[8]傅东波,傅华,Patrick M G,等.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2):223-225.

[9]罗艳华,康建会,岑慧红,等.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5,36(8):1252-1256.

[10]夏爱玲.自我管理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49-150.

[11] Wood Baker R,Reid D,Robinson A,et al.Clinical trialof community nurse mentoring to improve self-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pd,2012,20(7):407-413.

[12]陈娟,陈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干预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34(7):531-533.

[13]王长征.药物治疗能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速率吗[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8(1):1-2.

[14]李文扬,苏新明,李朋,康健,等. 感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3):272-274.

[15]叶苑.长期家庭氧疗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25-127.

[16]廖振源.饮食指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9):9-11.

[17]刘兴华,李少霞,詹秋璇,等.BiPAP无创通气在改善中重度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中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25-127.

[18]温晓雯,袁麟标,叶泽辉,等.东莞市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90-92.

[19]刘华,王华,陈艳波,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275-1277.

慢性病患者管理第4篇

【关键词】 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脂;控制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92

慢性疾病是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以及糖尿病等,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已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显现, 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而且给卫生保健服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 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有关研究表明, 对慢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 能够有效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3]。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探讨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应用健康管理的控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3~9月本院内科收治的137例慢性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高血脂45例、高血压53例、糖尿病39例。本组病例中男43例, 女94例, 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53.79±8.62)岁。所有患者均能配合治疗, 排除有运动系统疾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 2 方法 137例患者均给予健康管理方法:①建立健康档案:对于前来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均给予较全面的检查, 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并对相关情况记录在案。②健康知识宣教:请有关专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症状、危害、监测方法, 疾病的预防知识, 并嘱咐患者定时定量服药[3]。③心理健康干预: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医护人员应积极耐心的与患者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针对性的指导患者, 可通过心理咨询、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鼓励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观, 积极配合治疗。④饮食习惯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辛辣、油腻、油炸、刺激等食物, 限制盐的摄入量, 应以清淡食物为主, 多食新鲜水果、粗粮等, 并且合理安排膳食, 一日三餐应规律。⑤生活方式指导: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戒酒, 已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维护体能, 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健康管理前后血脂、血糖、血压控制情况, 慢性病知识和非药物治疗知晓情况。并比较管理前后心理状况、饮食情况及锻炼状况改善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健康管理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137例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后与管理前相比, 疾病控制良好, 相关知识知晓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健康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指标比较 健康管理后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与管理前相比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726、59.8243、41.8846, P

3 讨论

慢性疾病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且迁延不愈等特点, 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4]。国内外研究表明,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均能够通过健康管理进行预防和控制, 而且患者的血压、血糖均能够控制在正常水平, 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7]。健康管理就是运用信息和医疗技术, 在健康保健、医疗的科学基础上, 建立完善、个性化的服务程序, 针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 使患者从社会、心理、营养、生活方式及运动等多个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 达到控制疾病的发生或发展[9-11]。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 健康管理通过系统检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 使患者在疾病形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 以达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 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12-14]。

本研究结果表明, 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干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指导、及健康宣教等健康管理措施后, 本组病例的疾病控制良好、服药依存性良好, 并且患者的心理状况、饮食习惯、锻炼情况均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采用健康管理措施, 能够通过改善患者生活习惯和健康宣教, 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莉, 王洪才, 邓玲玲, 等.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海南医学, 2012, 23(2):109-110.

[2] 曾祥娟.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 26(6):529-530.

[3] 马海燕, 许亮文, 高斌.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研究, 2010, 30(2):112-116.

[4] 姜燕, 鲁翔, 公丕裕, 等. 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8):35-37.

[5] 金晓涛, 李伯京, 王世平, 等. 228例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观察.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7(9):1068-1071.

[6] 师正坤, 孙玫, 黄重梅, 等. 动机性访谈在国内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护理杂志, 2016, 33(15):15-19.

[7] 谢昀昀, 万晓光, 王大红. 慢性病控制中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 31(7):741-775.

[8] 谢延, 袁芹, 张丽, 等. 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12):1517-1518.

[9] 张碧艳, 黄昱.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及效果评价.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 11(8):187-190.

[10] 赵凤英. 健康管理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干预.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105-106.

[11] 马晓俐. 社区慢性病患者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青岛大学, 2014.

[12] 刘红兵. 慢性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3):00204-00204.

[13] 张雁宾.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4):273-274.

[14] 纵蒙蒙.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东南大学, 2015.

慢性病患者管理第5篇

1.1资料来源

北京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北京房山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共466份,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352份,社区内小型事业单位体检结果114份,对以上档案进行分析。

1.2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以上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佑安医院慢性乙肝、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就医费用,了解这些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对于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认识及与三级医院之间合作转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1.3分析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估算出慢性乙肝及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看病负担及对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意愿和认识。结合慢性脂肪性肝病在社区中的发病情况,就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结果

2.1脂肪肝患病率

结果显示,352例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3.7%36.9%,且93.5%的患者血脂升高。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121例,45.1%的患者合并脂肪肝。这些脂肪肝患者中,91.9%的患者患有高血压,29.7%合并糖尿病,62.2%合并血脂异常。在小型事业单位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3.5%,这些患者中,24.5%的患者合并高血压,91.2%患者合并血脂异常。

2.2问卷调查结果

共完成调查问卷970份,其中慢性肝病患者800份,社区医师170份。慢性肝病患者有效回答问卷480份,其中慢性乙肝患者318份(男︰女=210︰108),脂肪性肝病162份(男︰女=97︰65)。

2.3治疗及花费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月均花费为994.2元。其中,85%以上的患者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脂肪性肝病患者月均药费花费为279.3元。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药费为165.4元,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药费681.2元。

2.4患者接受社区管理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中,57.2%的患者愿意接受社区管理,16.4%不同意接受社区管理,26.4%的患者没有明确回答。在脂肪性肝病患者中,这三种患者的比率分别为80.9%、14.2%和4.9%。在这些患者中,有大约85.6%的患者希望通过社区医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转诊至三级医院,98.2%的患者希望由三级医院安排患者回到指定社区医院就诊,并与社区医院医生共同管理患者,尽可能于社区完成治疗,必要时再回三级医院看病。

2.5社区医师参与管理意愿

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医师中,91.4%的城区社区医师和96.0%的郊区社区医师表示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且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乙型肝炎正式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最常遇到的肝病。

3讨论

3.1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必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脂肪性肝病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35%左右,且90%以上合并高脂血症;脂肪性肝病患者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根据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社区管理工作的结果,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肝和脂肪性肝病患者月均药费分别为994.2元和279.3元。以此计算,慢性乙肝患者的年平均费用约11940.4元。而据之前的统计,慢性乙肝患者每年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为20477元,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36323元,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36757元,肝细胞癌患者为38267元,其中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是其年人均收入的3~4倍。显然,这些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的药品消费明显低于之前的统计数字。这是因为,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缓病程进展,防治或延缓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这样,不仅改善患者预后,还可能减少今后的医疗费用。以此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长期慢病管理,监督指导其用药与治疗十分必要。目前,对于脂肪性肝病尚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戒酒、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绝大多数患者服药后并未获得治愈,部分患者的肝功能实验室指标稍有好转,但停药后,实验室指标依旧如前。而对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如果不能控制饮酒,则所有治疗均无效。可见,如果对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戒酒督导,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疗效,还可减免药费负担。所以,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疗,重在管理,而非用药。这需要社区医师的长期管理和宣教。综上所述,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社区管理可帮助患者获得正确治疗,从而减慢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持和改善患者的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治疗,从长远角度看,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特别是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社区管理可以督促患者改善生活方式,进而真正控制疾病的进展,同时大大减少现有的不必要的花费。

3.2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可行性

3.2.1大部分患者希望在社区接受管理和治疗,并在病情需要时再转至三级医院就诊

根据我们的调查,一半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及80%的脂肪肝患者愿意接受社区医生的管理。可见,大多数患者有接受慢性肝病的社区管理意愿。同时,85.6%~98.2%的患者希望建立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的密切联系和转诊制度,并在随访治疗过程中由医生判断并协助转诊。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管理,还可以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定位在“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对没有能力诊治的疾病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医院收治的有关病人在康复期也应根据情况转回社区护理。这种双向转诊的制度,既可以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又可以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真正让老百姓受益。这样看来,大多数慢性肝病患者主观上希望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解决看病及病情监测,这种要求与医改方向完全符合。因此,无论从患者本身还是从医改大环境看,实行慢性肝病的社区管理都具有主观上的可行性。

3.2.2社区医院具有完成慢性肝病管理的基本条件

从医院设备上看,各级社区医院正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建立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这就为慢性肝病社区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完成血液生化、常规、甲胎蛋白、心电图、B超等检查。以上检查基本可以满足社区管理的需要。因此,从硬件条件来看,可以在社区完成慢性肝病的管理且不需要购买额外的仪器设备。从人员情况看,绝大多数社区医生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医师中,91.4%的城区社区医师和96.0%的郊区社区医师表示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且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乙型肝炎也是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最常遇到的肝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我国、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都为患者制订了详细的随访计划和时间,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于社区进行随访,定期与肝病专科医生进行沟通。社区医师欠缺的是专业知识,因此需对他们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满足相应卫生服务的要求,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到实处。本次研究中,在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对部分医师的相关培训,使社区医生对于以上两种慢性肝病有了基本的认识,为完成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进行了准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协助这些医生管理患者,并完善现有的转诊制度。同时,我们与社区医生共同制定的以上两种慢性肝病监测和转诊的规范,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社区医生的工作。综上所述,从患者角度看,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希望获得社区医师的管理指导;从社区医院的角度看,社区医院基本具备了完成常见慢性肝病管理的物质条件,社区医生在愿意参与这些患者管理的同时还接受了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使得社区医院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初步具备了完成慢性肝病管理能力。可见,对这两种常见慢性肝病进行社区管理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3.3慢性肝病社区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慢性肝病社区管理具备了必要性和一定的可行性,但同时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困难。

3.3.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还不够完善和健全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为社区医疗单位与各层次医疗机构及医疗保险机构进行网络连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患者健康信息共享提供了系统资料。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料为了解人群健康、发病趋势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对预防疾病、提高人群健康素质提供了依据。慢性肝病社区管理是以居民的健康档案为基础,对于有相关疾病的患者进行管理。目前,各个社区开始建立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但各个地方起步时间和完成水平有很大差异。即使是一般的体检资料也不够全面。这就为慢性肝病社区管理带来了不便。因此,应加快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特别是脂肪性肝病,可以借鉴“四大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社区管理的经验,由于许多脂肪肝患者合并“四大慢病”,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病例的筛查,掌握部分脂肪肝患者的情况。

3.3.2社区医生对于常见慢性肝病的认识尚有不足,应完善专业知识的培训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社区医生还不了解常见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副作用等问题。这会直接影响管理的质量和患者的预后,是决定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下大力气做好医师的培训工作。此外,对超声医师也要进行培训。

3.3.3关于患者的隐私问题应给与充分重视

在管理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时,可能会发生妨碍患者隐私的情况,特别是前者。由于国人对于乙型肝炎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歧视患者的情况应特别注意。我们考虑,部分不愿意参加社区管理的慢性乙肝患者正是出于对隐私泄露的担心。对于这类患者不能采取简单的工作方式,应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再对患者进行主动访视。在访视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进行严格保密。这同样是影响管理结果和成本效益的关键,需要对社区医生严格要求。

3.3.4完善社区基本药物的配置

目前,所有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均未在社区医疗机构中使用,影响患者在社区医院就医。实际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同样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应使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不仅可以解决“看病难”,还可以缓解“看病贵”。不愿意参加社区管理的慢性乙肝患者多于脂肪性肝病患者,部分原因就在于社区目前没有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

4结论

慢性病患者管理第6篇

[关键词] 老年慢性病;慢性支气管炎;社区护理干预及讨论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51-02

慢性支气管炎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因呼吸道防功能退化和免疫功减退而易患病[1]。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慢性病的主要病症之一,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呼吸系统出现的疾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和喘息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常期反复发作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现在对社区2011年9月―2012年9月7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慢性病在社区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76例老年支气管炎患者随机的分为38例护理干预组和38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年龄在43~78岁之间,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确诊,对于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排除。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在不同程度上均为胸闷、咳嗽、咳痰、喘息等,白色的粘稠状痰液不容易被咳出,感染后变为黄色的脓性,患者的咳痰量增多。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讨论分析。

1.2 方法

对常规组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一般的护理方法,让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一定湿度;对有害的气体和灰尘进行控制和清除,禁止患者在室内放置含有一定过敏原植物;尽量让患者不在室内养宠物,防止患者的呼吸道受到刺激而导致的支气管出现痉挛症状;按医嘱给药,并监督患者能够准确及时的用药。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能够镇咳和祛痰,并监督患者能够准确及时的用药,按需要吸氧。

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的主要方式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腹式呼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让患者练习腹式呼吸的,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通气量;促进患者对祛痰的护理,对患者的咳嗽方式进行有效指导,能够帮助患者促进排痰;同时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其中包括超声雾化疗法和湿化疗法,湿化疗法是用杯温开水,将口鼻对住瓶口,用力吸蒸气,预防汤伤,待水肖冷再换水,湿化疗法可在家里进行,超声雾化疗法在社区进行,可达到稀化痰液的主要作用,将痰液顺利排出,适用于痰液不易咳出的患者;让患者正确合理的使用氧气,防止感冒,增加患者机体的抵抗力。注重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指导,让患者多做户外运动,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通过对两组患者疗效和减轻咳嗽,稀化痰液,帮助痰,症状康复方面进行观察。

1.3 统计方法

选用软件SPSS16.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研究分析,常规组患者有效占5例,好转占1例,无效占32例;干预组患者中有效占10例,好转占25例,无效占3例。两组的疗效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慢性疾病在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能够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做好预防和康复治疗,提高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由于不同的感染因素造成了老年气管和支气管发生黏膜炎性的变化,增加了粘液的分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反复的感冒导致的,尤其是气侯突变时,冷空气刺激使呼吸道局部小血管痉挛,纤毛运动障碍,呼吸道防御功能降底,净化作用减弱,有利于病毒,细菌入侵和繁直[2]。尤其老年人机体功能的下降,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减弱,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的湿化不足造成了影响,使痰液呈现粘稠状,导致了患者呼吸道的通气不畅。长期的吸入污染气体也会使患者的呼吸道粘膜受到刺激,容易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多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心肺贮备的能力。引导患者注重个人防护,避免感冒。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干预应该是长期的,让患者能够更多的了解相关疾病知识,耐心全面的对患者进行护理,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到治疗中,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产生和发展[3]。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研究分析,常规组患者有效占4例,好转占1例,无效占32例,总有效率是13.5%;干预组患者中有效占10例,好转占25例,无效占2例,总有效率是94.6%。两组的疗效存在的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对干预组和常规组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干预组要明显优于常规组,说明了老年慢性病在社区正确的进行护理干,对于老年慢性病的疗效是很有帮助的。说明了对社区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对老年慢性疾病的护理要点进行掌握,让患者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对氧气进行合理正确的使用,预防感冒,预防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和因为药物治疗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对于老年慢性病在社区的护理,要做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的治疗和管理工作,让老年患者的发病率得到降低,在社区做好宣传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老年慢性病发生。对老年患者的宣传教育应该从患者人群扩展到健康人群中,给老年患者提高相关慢性疾病简明易懂的资料,定期在社区举办相关性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讲座,让健康的老年人定期的进行体检,让社区工作不断地深入到老年人群众,让老年人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开展卫生服务能够有效地让老年人对慢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主动性,指导患者能够对病情进行自我监测的作用,在发现病情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就医[4]。

在社区做健康宣教时,对所有老年慢支患者都要住重指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男性戒烟,加强营养,合理膳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禁食生冷油腻食物,多饮水,使呼吸道保持湿润,有利于痰夜咳出。注意保暖,做好心理护理。促使老年人提高对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信心。

[参考文献]

[1] 罗玲,戴岚,陈坚兰.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1,59(4):59-60.

[2] 季爱云,金星进,李毓泉,等.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的护理干预[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68(14):68-69.

[3] 荆淑杰,焦辉,王波.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中的健康教育研究[J].医学信息,2011,71(1中旬刊):71-72.

慢性病患者管理第7篇

引言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自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均得到有效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改善,摆脱了传统社会生活条件的束缚。在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人们患慢性疾病的几率呈逐步升高的趋势,常见的慢性疾病有很多种,例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就目前患者患病几率来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在整个慢性疾病体系中发病率最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这就需要各大医疗机构完善对慢性疾病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然而,通过对社区慢性疾病的管理及治疗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慢性疾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如何管理现阶段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已经成为社区医院近期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1.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1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医护人员存在数量严重匮乏的现象,不但缺少专业的治疗人员就连基本的医护人员都相对短缺。并且社区医疗服务站不像各大医疗机构那样,社区的居民一般在分布上较为松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有时需要医护人员进户诊治,同时在站点需要预留主要的值班人员,能够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人员数量显然有些不足。尤其是在一些距离城市较为偏远的地区这类现象更加突出,在站点仅配有1名或者2名的慢性疾病的专业医疗人员,从而更加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不能按照常规管理方式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相关的管理教育、以及身心开导等工作。

1.2 健康教育缺乏宣传力度

通常情况下,主要负责对社区中慢性疾病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多为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专科医疗人员,然而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较为专业的专科医疗人员少之又少,因此在教育传授过程中受到人数等因素的限制,不能进行大范围的健康宣传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于慢性疾病知识普及的真实有效性及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度。从而导致广大慢性疾病患者对慢性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及充分的了解,对其预防治疗措施也相对较少,知晓率普遍较低。

1.3 慢性疾病管理缺乏规范性

相对于大型医疗机构来说,一般中小型的医疗机构在慢性疾病方面都有专业的管理体系,而相对于有基层医院转型后产生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慢性疾病的管理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潜在的不规范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就是第一,没有相关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的内容,在检查项目上不够全面。第二,尚未对慢性患者的病情进行阶段性的诊治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果不能分阶段治疗,那么便难以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阶段性以及针对性的治疗。第三,由于社区卫生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短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后,对患者后续的病情不能进行随访观察,导致在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时,不能及时赶到。

2.社区高血压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对策分析

2.1 注重对患者档案的管理

由于社区居民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社区卫生服务部门要尽可能的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要全面的进行掌握控制,针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而有效的慢性疾病防治计划。与此同时,要不断的完善社区慢性疾病防治的相应组织网络,落实责任到人制度,重视督导以及考核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做好效果监控;完善患者的电子档案,为实现动态管理提供便利。

2.2 加强健康教育

要想进一步提高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大力宣传与慢性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促使广大疾病患者对慢性疾病的认知度以及了解度,在宣传教育过程中⒙性疾病的危害性作为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广大患者能够明确慢性疾病对其自身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增强对慢性疾病的预防意识。其次,尽管慢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但是这种慢性疾病并不是高危害疾病,通过采用科学的治疗手段便可以彻底治愈。减轻广大患者对慢性疾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克服自身的恐惧,以良好的心态进行自我抵抗,不仅有病情有所缓解,还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3 注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

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制定一套能够有效且能够长期执行的培训计划,聘请大型医疗机构或者各大医学院校的专家教授对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内的医疗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将现阶段最全面、最新颖的慢性疾病临床分析研究传授于社区医疗人员。其次,还可以组织社区内的医疗人员到大型医疗机构进行深造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及讲座,增强其自身的专业能力。

2.4 逐步完善防治管理体系

进一步加强对慢性疾病患者的评估工作,有针对性、阶段性的对患者病情中所含有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将治疗后的随访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对患者进行随访时要对其病情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要及时地调整临床治疗方案,及时地更新患者的信息资料。

3.结语

总而言之,慢性疾病是我国临床治疗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各个社区内,这种疾病的发病几率及健康教育的管理成为广大患者近期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医疗人员匮乏、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社区慢性疾病的防止及管理水平,促使社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管理工作的健全完善。

参考文献:

慢性病患者管理第8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排痰护理;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呼吸道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通过对我国的流行病进行不完全调查显示,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15岁以上人群的8%左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四大病因之一,与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一样,是死忘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作者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发现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正确的排痰方式及采取合理、舒适的能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

1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3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年龄在50~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岁,病龄2~30年,平均病龄为22.6年,其中有慢性支所管炎的患者为8例、伴随肺气肿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 、肺心病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为7例,矽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例,伴随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4例,其中死亡患者3例。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痰阻塞症状和呼吸困难,都是以急性发作后入院,治疗过程采用抗生素、排痰、氧疗等治疗方法。

2护理方法:护理法、雾化疗法

2.1前倾坐位法:此方法适用于病情重,呼吸明显困难的患者,其特点是患者向前倾坐位,使身体前倾并保持头部能下垂,主要目的使隔肌与腹腔之内的容物下移,增加胸廓容积和肺活量,便于气体交换,减轻心脏负担与肺淤血。护理方法为:将患者坐在床上,身体向前倾,两腿自然放平伸直,以两腿与前胸能放置30CM枕头为宜,同时将床头摇高,使患者背部能依靠。本组选择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过这种方法排痰效果显著的为7例,其他6例患者通过与湿化或雾化的吸入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其他2名患者效果不佳。

2.2半卧位法:本方法适用于肥胖患者,选择6例患者。通过半卧位法排痰效果良好者3例,结合雾化吸入取得良好效果的患者2例,效果不佳的患者1例。

2.3翻身、拍背法:将9例患者均采用、翻身、拍背促进排痰的方法。鼓励患者多翻身,在每次翻身之后拍背4至5下,护理工作者要掌握好力度跟频率,以患者能够顺利排痰为宜。通过拍背时,患者的改变、咳嗽等动作,使气体在支气管内产生气体震流,能有效的震落管壁上的痰液,使痰液顺利咳出,这种方法只适合于痰液比较稀薄的患者。在本组患者中,有3例痰液浓稠的患者排痰效果不佳,6例痰液稀薄的患者排痰效果显著。

2.4雾化疗法:氧气雾化吸入疗法,在雾化器中置入生理盐水10ml、盐酸氨溴索30mg、异丙托溴铵0.75mg,在吸入的过程中,患者张口同时做深呼吸,至雾化液吸完为止。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短促,张口呼吸的时候比较多,水分在呼吸道的散失现象严重,因此要鼓励患者多喝水,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ml,同时还要进行静脉注入,以增加体内水分的正常含量,预防痰液黏稠及气道干燥,利于排痰。

3护理结果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运用不同的护理结合雾化吸入疗法,患者排痰效果显著,如表(一)

4 结论

排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的重要医疗措施之一,对提高药物及氧疗效果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次通过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不同的进行排痰效果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时期伴随严重呼吸困难,对于心功能、肺心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适合用前倾较好;对于肥胖患者适合用半卧位法较好;为有效减轻病情,要鼓励患者多翻身、坚持每天拍背将痰咳出,运用适合的力度与频率能有效排除痰液,达到明显的排痰效果;对于呼吸困难的重症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时要正确指导吸入方法,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与心率,同时对痰阻、呛咳、缺氧等情况进行观察,对痰多、痰阻的患者要立即进行吸痰,保持气道的畅通,吸痰时要做到动作稳而轻,一次性吸痰时间不能太长,避免损伤气管黏膜。对于心功能不全、肺心病的黏稠痰液患者,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要保持水分摄入,预防心衰的加重。

参考文献:

[1] 李四清,石艳,杨文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78例的排痰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5):138-1139.

[2] 徐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8例呼吸道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3):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