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1 17:12:59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第1篇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高位结肠透析;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21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在肾功能衰竭进展到终末期肾病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替代治疗之前, 缺乏行之有效的延缓肾衰竭进展方法。基于此, 从2009年开始本科应用高位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 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2016年本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诊断标准[1]。其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龄20~71岁, 平均年龄(41.2±13.1)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54例, 高血压肾病17例, 糖尿病肾病24例, 慢性肾盂肾炎3例, 多囊肾2例;病程分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74例, 慢性肾功能衰竭期26例。排除标准:严重痔疮影响插管操作者, 近期有腹部手术及肛区出血、感染者, 严重的心力衰竭不能配合及操作者。

1. 2 治疗方法

1. 2. 1 一般治疗 给予患者低盐、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积极控制血压、血糖, 使血压血糖达标;控制感染, 去除感染诱因;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依照指南规范纠正贫血等;在治疗期间停用通过消化道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药物。

1. 2. 2 结肠途径治疗机 结肠途径治疗机ISM-100A(北京智立医疗设备公司)。

1. 2. 3 透析液制备 血液透析液(天津市挚信鸿达医疗器械开发有限公司)A液300 ml+B液349 ml+净水99351 ml配制结肠透析液10000 ml备用。

1. 2. 4 给药方法 采用先结肠透析, 再灌肠保留给药方式。患者取左侧卧位, 腹部预置蠕动按摩器, 将治疗导管经肛管插入, 固定外套管, 轻柔送入;连接结肠透析机管路, 夹闭外管, 匀速经内管泵入结肠透析液400 ml左右(流量100~

150 ml/min), 注入液体温度38℃, 保留5~10 min;同时打开腹部蠕动按摩器, 进行腹部按摩, 促进肠管蠕动, 保持透析液与肠管充分接触, 打开外管管路夹, 充分排出透析液与肠内容物混合液后, 再次夹闭外管, 再次进行透析液灌入, 循环以上步骤, 治疗时间45~60 min/次。在完成结肠透析治疗步骤后, 充分排空肠道液体, 经内管向肠道内注入尿毒清颗粒剂溶液(广州康臣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5 g/包)100 ml保留, 用前以温水溶解20~30 g, 3次/周。灌肠30次后评价临床疗效。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分为消失、减轻、无变化, 好转率=消失率+减轻率), 治疗前后采用放免法测定血PTH, 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SCr、BUN、UA、P。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89年全国肾衰竭保守疗法专题会议制订的标准和《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指导原则》[2]制定: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Scr及血清中尿素氮降低≥20%;显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Scr及血清中尿素氮降低≥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 1 临床症状 经治疗, 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明显改善。

2. 2 临床检测指标 治疗后, 患者临床检测指标SCr、BUN、UA、P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

2. 3 临床疗效 治疗后, 100例患者中, 显效27例(27%) , 有效42 例(42%) , 无效31例(31%), 治疗总有效率为69%。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终末期肾病疾病谱变化, 日益增多的糖尿病、高血压、药物源性肾损害导致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逐年升高, 同时伴随经济发展, 慢性肾脏病患者生存时间显著改善。原发及继发性肾脏疾病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均可能发展为终未期肾衰竭, 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及肾移植等替代治疗得以生存, 而这些替代方案均有费用高、受人员、场地限制等因素, 导致目前我国的终未期肾衰竭患者仅有小部分得到有效治疗。因此, 如何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是肾脏病医护人员共同的临床难题。有研究证实, 人体每日从肠道排泄的BUN、SCr、UA 比尿液中的还多, 肾功能下降后这些毒素的排泄量相应还要增加, 所以结肠透析是继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后的第三种透析方法, 尤其适合于早期肾衰竭患者[3]。

本研究应用自动透析机进行高位结肠透析, 进行全结肠的灌洗, 设定透析液参数, 同时应用腹部蠕动按摩器进行按摩, 促进肠管蠕动, 彻底清洗了结肠内的粪便、排泄物及体内毒素;利用结肠黏膜面积大可作为半透膜且血流丰富的特性, 通过与透析液充分接触, 纠正离子紊乱, 减少了结肠黏膜对肠内含氮废物及磷等物质的吸收。反复结肠透析后给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 可以与肠道黏膜充分接触, 更好清除体内毒素, 同时为下次治疗做准备。本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高位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 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明显改善。通过透析过程中应用血液透析浓缩透析液进行调配结肠透析液, 保证离子浓度、渗透压等技术指标, 同时进行腹部外用按摩器促进肠管蠕动, 减少了传统结肠灌肠治疗易出现的患者耐受差、电解质紊乱、胃肠道反应。患者接受度高, 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易于各级医疗机构开展, 无明显不良反应, 与文献[4-6]报道类似。同时注意到患者治疗前后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能与疗程不足、肠道黏膜对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透析频率、时间、保留灌肠药物、患者钙磷代谢综合性治疗等均相关。作为一项慢性肾衰竭基础治疗项目虽然在病例数、对照研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但通过观察疗效明确, 易于掌握推广, 不受城乡限制, 能够给予更多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总之, 高位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结合内科综合治疗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肯定, 可有效延缓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569-579.

[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67.

[3] 张建林, 王寅, 黄远航. 中药大黄加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 2005, 21(9) :985-986.

[4] 冯继伟, 皮小陵. 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5, 23(3):558-559.

[5] 李军昌, 成晓娟, 王长海, 等.经结肠途径保留灌肠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1(4):429-430.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第2篇

关键词:中医保留灌肠;慢性盆腔炎;护理干预

中医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主要是子宫和直肠毗邻,可以不经过上消化道直接对患者直肠给药,防范胃酸和酶对药效产生影响,同时也能够有效防范药物对胃肠产生刺激[1]。另外直肠黏膜下组织比较疏松,经直肠对患者实施治疗,可以让药效直接作用在病灶,提高治疗效果,并能够提高盆腔局部药液浓度,降低炎症及结缔组织增生发生率,对患者组织营养起到显著改善效果[2]。现将中医保留灌肠的应用发展及在慢性盆腔炎中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现状:

1中医保留灌肠的应用发展

中医保留灌肠作用的发挥需要借助于肠壁的半透膜渗透,很少有通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以起到对患者全身实施治疗的效果[3]。目前在传统中医保留灌肠的应用基础上,已经出现了新方法,比如:中药滴入保留灌肠,可以显著提高中药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灌肠药液外溢情况,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黄亚君等[4]则采用输液吊瓶匀速滴入方式给予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中药新剂型[5],这种方式属于比较新的直肠给药方式,将中药栓剂药物放入到直肠后可以迅速被软化,并不断释放直到患者吸收,可以直接作用在盆腔邻近炎症部位,提高临床效果;中药灌肠配合其他外治法[6],在中药灌肠治疗中结合针刺、微波等一些其他中医治疗方式提高患者临床效果;中西医结合灌肠[7],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比较多,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和西医结合,以取得显著效果。

2中医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盆腔炎患者病程比较长,并且复发率高,严重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症,因此容易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压力较大[8]。谢小蔓[9]等在临床对56例慢性盆腔炎合并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检测,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情绪具有良好改善效果。轩燕[10]在临床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加上心理护理和情志护理,结果显示实施心理护理及情志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的复发率也显著偏低,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及情志护理在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2.2中药灌肠过程中的护理 在对患者实施灌肠之前,则需要嘱咐患者一定要排空大小便,在患者灌肠过程中则需要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变化密切观察,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腹胀或排便感,则需要将灌液速度合理调整,可以适当减慢。如果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腹痛剧烈或者出冷汗等情况,则必须要马上停止灌肠,并立即报告给医生实施处理。在患者灌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并且要将对患者实施良好的皮肤护理,以免患者出现局部损伤[11]。宋爱英[12]在研究中也明确指出,在观察过程中必须要对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密切观察,其中灌肠器、灌肠速度、灌肠剂、管肠管深度、灌肠温度等等均属于是灌肠方法范畴,必须要对以上各项因素合理控制管理,确保实现中药保留灌肠的临床有效性。

2.3健康教育 在患者中医保留灌肠治疗过程中,也必须要对患者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术后及产后,必须要强化卫生管理[13]。注重保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于劳累,另外还必须要强化身体锻炼,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在饮食上则需要注意营养丰富,尽可能食用一些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在实施灌肠治疗过程中禁止油腻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14-15]。每个患者的个体情况具有差异,因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则需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方式,提高护理指导针对性,以能够引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健康知识,促进患者临床痊愈,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有效预防患者复发。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医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为有效降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则需要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基础,结合整体观念,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中医保留灌肠凭借良好临床效果、副作用地以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关于其应用管理还没有具体的规范,同时也缺乏循证医学的支持,因此针对这些方面,还需要结合相关研究资料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祥高.中医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养生,2013(12):245-245.

[2]李云波,张红,韩娟,等.清热利湿化瘀法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6):438-439.

[3]马宏霞.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48-49.

[4]黄亚君,高秀萍.改良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1234-1235.

[5]徐文峥,江伟华.红藤汤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0):1386-1387.

[6]杜砚玲.中药灌肠联合针刺并艾灸取穴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J].中国药业,2014,(12):110-112.

[7]戴晓菊.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18-3219.

[8]石润霞.慢性盆腔痛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5):339-340.

[9]谢小蔓,田丹.慢性盆腔炎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29):3252-3253.

[10]轩燕.心理护理和情志护理对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辅助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4):246-247.

[11]樊倩红,王妙珍,黄红英,等.腹针联合冬青灌肠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4):39-40.

[12]宋爱英.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概况[J].江苏中医药,2015(9):83-85.

[13]肖小芬,薛莲.中药灌肠配合理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1):1853-1854.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第3篇

【关键词】慢性直肠炎 中西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11-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hronic rectiti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nursing. Methods herbal pulsatilla decoction made of liquid, 1 in the morning, capacity of 200 ml, night of metronidazole injection 200 ml, dominated by rectal Enema, enemator guanru up hip 10-20, fully absorbed in the liquid in the rectal Ampulla, reserve 2-4 hours, and 2 courses for about 20 days. Results of 40 cases of patients having an effect in 33 cases, 82.5%, effective 5 cases, 12.5%, invalid 2 cases, accounting for 5%,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95%. Discussion applications with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rectitis than simple chronic proctiti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 Western medicine,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simple and convenient.

【Key words】Chronic proctitis Chinese and western drugs Nursing

慢性直肠炎可分为脾虚泄泻型、湿热下注型、肝气乘脾型、脾肾阳虚型和心脾两虚型等5种类型[1],是一种慢性炎症,以泄泻、大便次数增多、便秘、黏液便为主症,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 腹泻及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重者可有粘液便或血样便。此病程迁延或反复发作,多在2个月以上,甚至达数十年,亦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多数人认为本病与饮食、季节、自身免疫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虚实夹杂所致,临床上以单纯的西药治疗或中药治疗,药效不佳 ,我科自2010年至2011年对收治的40例慢性直肠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从直肠灌入药液,使药物保留在直肠内起到消炎、解毒、祛腐生肌等收敛的作用,疗效明显。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慢性直肠炎患者40例,年龄22~70岁之间,由于慢性直肠炎反复发作均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肠镜检查显示:40例病人直肠粘膜均充血水肿,26例病人直肠粘膜糜烂,10例有不同程度的溃疡,患者非常痛苦,住院时间长,我科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及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患者费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1.2 治疗方法

在40例患者当中,脾虚泄泻型比较常见占28例,方药用白头翁汤加减,煎煮30分钟,取药液200ml,每天早上作保留灌肠,晚上用甲硝唑注射液200毫升保留灌肠,一般10天为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 治疗效果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阴性,肠镜检查显示直肠粘膜恢复正常,停药观察半年无复发。

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肠镜检查示肠粘膜轻度炎症反应。

无效:临床症状及肠镜检查示肠粘膜无任何改变[2]。

1.3.2 显效33例,占82.5%,脾虚泄泻型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肠黏膜正常,好转5例,占12.5%,临床症状减轻,肠镜检查肠黏膜明显改变,比单纯的中药或西药治疗慢性直肠炎,明显提高了治愈率。

1.4 护理要点

1.4.1 (1)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2)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对便秘患者提前清洁灌肠,减轻腹压,保持肠道清洁,使药液广泛分布于肠道,利于黏膜吸收。

1.4.2 (1)灌肠液温度宜控制在37~40 ℃,温度过高易损伤肠黏膜,温度过低则使肠蠕动加快,易引起腹痛;(2)用一次性灌肠筒,减小对的刺激,且管径细,药液流入速度慢,不会因药液的刺激引起排便感;(3)灌肠时注意无菌操作原则,遮挡病人,避免交叉感染,减少刺激,取左侧卧位,臀下垫一小枕抬高臀部10度,药液液面距30 cm左右,插管深度应在10~15 cm,利于药液在肠道保留及吸收;(4)操作时动作轻柔,遇有阻力时可轻轻转动肛管,嘱患者深呼吸,缓慢插入,不能强行插入,以免损伤肠黏膜。(5)操作中经常询问患者感觉,发现腹痛,面色苍白或难以保留时应减慢速度或停止药液灌入,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灌肠毕协助患者交替取左侧、俯卧、右侧和半卧四种,每种保持15―20分钟,使药液充分接触肠粘膜,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作用时间,病情较重者避免俯卧位。

1.4.3 (1)灌肠结束后拔出肛管 ,嘱患者放松,并尽量将药液保留2小时以上;(2)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胀、腹痛等情况;(3)中西药灌肠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品;(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内裤,保持床单位整洁,使患者舒适,防止并发症。

1.4.4 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记录患者大便的量,次数及性状,并记录症状缓解消失的具体时间,将治疗前后作比较,以便综合判断疗效。

1.4.5 心理护理 精神因素是慢性直肠炎非特异性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此病病程长,易复发,常常会导致患者失去治疗信心,尤其是担心癌变的可能,同时患者对该项治疗暴露的部位,产生害羞心理,因此护士应关心体贴病人,选择适宜的环境,向患者解释直肠灌入药液的目的、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增强治疗信心, 取得配合。

1.4.6 饮食指导 饮食应以易消化、少纤维、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牛奶及乳制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治疗期间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严重者禁食,通过静脉营养供给,患者久病,易出现便秘、贫血、失水、营养不良、肠预激综合症等,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支持治疗,加强饮食健康指导。

1.5 护理体会

此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我们用一次性灌肠器,改进了灌肠的和深度,使药液灌入速度易于控制,延长了药液保留时间,药物直接由肠黏膜吸收,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而一次性灌肠器为环氧乙烷消毒,能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繁殖污染,这样减轻了患者痛苦及减少了患者的费用,缩短了住院日,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3]。

2 讨论

慢性直肠炎有寒、热、虚、湿、瘀的发病特点,采用辨证分型以中药保留灌肠具有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抑肝扶脾、温补肝肾等作用[3],西药有消炎止痛的攻效,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变部位,局部药物浓度高,肠道病灶部位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了局部血运,促进其修复。同时,在心理、饮食和灌肠操作等方面精心护理,护理措施科学得当,能够较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标本兼治,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直肠炎,方法简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瑞英* 金朝花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的护理观察,内蒙古中医药. 2008,7:75.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第4篇

【摘要】观察自拟中药通便汤递减法治疗结肠慢运输型便秘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将62例结肠慢运输型便秘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用自拟中药通便汤递减法口服,对照组服用聚乙二醇4000,以2个月为一疗程。观察2个月及半年后的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近期疗效:P

【关键词】中药通便汤 ;递减法;便秘;临床观察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分为结肠慢运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我科自2004年以来采用自拟中药通便汤递减法治疗结肠慢运输型便秘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符合罗马Ⅲ标准,结肠运输试验显示结肠运输缓慢。62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20例,两组年龄及病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15~82岁;病程6个月~23年。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年龄17~80岁;病程6.5个月~30年。两组病例有51例曾使用中药汤剂、番泻叶、果导片、开塞露等药物,11例未经任何治疗。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自拟中药通便汤,药物组成:太子参15g,茯苓12g,白术30g,炙甘草6g,槐角12g,槟榔12g,枳实、枳壳各12g,全瓜蒌12g,决明子12g,木香12g,川朴12g,火麻仁12g,熟大黄12g。加水煎汁150ml。服用方法:开始治疗时上方口服每日一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当发现大便质地变软后,依次递减为二日一剂、四日一剂;若大便质地仍较软则可停药。对照组予聚乙二醇4000(博福-益普生工业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89)20g,每日一次口服。疗程2个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1-2天排便1次,便意强烈,成形软便,排便通畅。有效:2-3天排便1次,便意稍弱,虽排成形软便,但排便欠畅;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复发:停止服药后6个月内显效者原症状复现,有效症状加重,不能达到有效标准为复发。

2.2 治疗结果 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见表1,2。远期疗效为半年后随访结果,治疗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

2.3 不良反应 2组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结肠慢运输型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是由于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而导致的排便困难,约占便秘的25%。现代医学认为结肠慢运输型便秘是结肠功能失调性疾病,肠神经节减少是结肠型便秘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理检查也显示肠壁肌纤维变细、断裂,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1]。肠神经节的减少必然导致此段肠管蠕动减弱。西医临床治疗使用的主要药物有泻剂、肠道促动力剂,长期使用泻剂治疗便秘,有诸多副作用,尤其是刺激性泻剂几乎都含有蒽醌类物质,对肠粘膜及肠壁神经节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害[2]。长期使用泻剂不仅不能治愈便秘,反而会不断加重便秘病情,甚至成为导致慢性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肠道促动力剂对结肠慢运输型便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并不优于安慰剂治疗,且易产生耐用性,还易引起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也始终无法解决。采用结肠切除术等不可逆性手术方法存在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复发、腹泻、失禁等并发症。祖国医学认为便秘的病位在大肠,结肠慢运输型便秘迁延时间长,日久脾胃受损,运化失常,致大肠转送无力,肠道气滞,便行艰涩,则大便秘结难排[3]。自拟方“通便汤”具有益气健脾、行气通便之效,方中太子参、白术、茯苓具有健脾益气作用,槟榔、枳实、枳壳、木香、川朴共奏行气导滞之效,火麻仁润肠通便,槐角、全瓜蒌、决明子、熟大黄泻下通便。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量白术具有促进胃排空和小肠的推进作用。大黄虽为刺激性泻药,但方中的熟大黄泻下作用已减弱,配枳实和枳壳,作用于大肠,对小肠无明显影响,刺激大肠后,增加其推进性蠕动,从而促进排便。此方服用后可增强大肠的蠕动能力,减少粪便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待大便变软后需逐步减量,防止突然撤药后病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本观察表明,自制中药通便汤递减法治疗结肠慢运输型便秘与单纯的通便药物相比,无论近期疗效或远期疗效均呈明显优势。其远期疗效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根福等. 结肠慢运输型便秘诊断及治疗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0,(11):004.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第5篇

【关键词】中医针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36-0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粘膜的弥漫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确切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患者病情轻重不等、发作频率不定,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粪中含血、脓和粘液,常伴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可暂时缓解。其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其他年龄阶段也较为常见。本病的发作诱因与患者精神刺激及劳累、饮食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现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为对象,采用针灸,捏脊,穴位注射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为观察对象,男18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1个月至18年,平均病程3.8年。患者在治疗前均做过钡透、乙状结肠镜检,病理报告确诊。

1.2 诊断标准

①治愈: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检查正常,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复查正常;②好转:主要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检查基本正常,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复查好转;③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大便检查仍异常,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复查无明显好转。

1.3 方法

中医针灸法为在腹部取天枢、关元、气海三处,背部取长强、大肠俞,配穴取足三里、三阴交处,其中天枢、关元、气海针刺1.0~2.0寸,得气后放射至腹部和外生殖器,大肠俞直刺1.0~2.0寸,长强直刺0.5~1.0寸,两组穴位交替运用平补平泻,留针15min,每隔5min行针1次,除长强外每穴并温针灸10~30min,隔日1次。或者采用以下方法:在天枢、气海、关元三处扎针,针深约1~2寸。患者得气之后,以高频小幅度提插加以捻转等手法,使针感放射至腹部和外生殖器。大肠俞斜向脊柱针刺1.5~2寸,长强、足三里、三阴交直刺

1~1.5寸,以得气为度,并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15~20min,每隔5min行针1次。亦可于进针得气后,采用温针法。每日或隔日1次。

2结果

35例中基本治愈27例,占77.1%,显效5例,占14.3%,有效2例,占5.7%,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

3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属我国医学“肠辟”“久痢”“肠下血”“脏毒”等病范畴,临床上病例多是中西药久治效果不佳而接受针灸治疗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缓慢,其一大特点为反复发作,本病其标在肠,本在脾,脾主运化,升清降浊,统血,为生化之源,若脾失健康,湿热则会下移至大肠,脾病及肾则脾肾两虚,两脏俱病,病程迁延,反复治疗而不可痊愈。因此,治疗脾虚才是根治本病的关键原因,治脾或固脾在临床上运用最多的就是中医针灸,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选用经络穴位针刺,艾灸,捏脊等不同手法对其进行补泻,达到调理阴阳,疏通气血,改善脏腑的功能,以从根本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大量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针灸大椎、曲池、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可以积极调动人体全部因素,增强人体抗病和免疫系统功能。针灸后,血液循环旺盛,呼吸消化功能增强,甚至体液使内分泌,人体化学物质,血液抗体等全部提高。在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临床报导中显示,20世纪80年代明确标明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的文章已出现,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的有关中医针灸治疗慢性肠炎慢性腹泻的资料已被大量提及。目前海内外大量临床工作中显示,中医在穴位刺激方法方面,通常最多运用的手法为艾灸,在运用传统着肤灸的同时用现代经穴灸疗仪照射。另外,一些医生也在临床上运用体针、耳针、埋线和粗针等方法。针灸对本病的疗效,也已经过大量海内外学者和西药治疗做了相应对比和对照,大量学者认为用激素类药物治疗有很大的副作用。以灸法为主有很多优点,不仅停服药物,而且患者的腹痛腹泻迅速缓解。我国医学人员通过埋线法治疗和服西药组对照,其结果表明,埋线法的治疗效果明显胜于西药。各种穴位刺激法治疗本病的效果,大致在90.0%左右,但复发率较高。对复发病例,再次针灸仍然有效。在临床治疗中,遇腹部不适,针灸其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几分钟;腰痛失眠,针灸其命门、合股等均可迅速见效。如遇脱肛不受,重新针灸其百会、命门、合股以补命门之火,升阳补气。如遇肠粘膜米兰,充血炎症严重时,针灸中脘、天枢、足三里以止泻消炎。临床上针灸治疗疾病,人体穴位在治疗上的独特作用,往往能使患者身体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身体循环系统状态,减少炎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方面还需广大义务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另外,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治疗,在中医针灸治疗的同时,患者的饮食营养调配也很关键。饮食的总原则为,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油少渣膳食,在调养过程中,病人家属及病人本人都应密切关注食物对病人的影响,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适合病人的饮食,以加速病人的康复速度。在临床探讨和总结中,正确运用中医药针灸治疗,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振卿.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J].山东中医杂志,1990,9(4):3-12.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第6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柳氮磺胺吡啶(AP)

doi:1.969/j.issn.17-61x.11..1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是局限在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溃疡目前致病原因不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反反复复难以治愈。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和临床疗效本文收集我院1年月~11年1月治疗的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1年月~11年1月治疗的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炎症性肠病会议修改的U诊断标准[1]。其中男55例女68例年龄 17~55岁平均86岁;病程个月~18年平均75年。临床表现:患者有腹泻、血性黏液便、腹痛、便秘和腹泻交替、里急后重等不同症状腹泻每天~18次评价8次。

灌肠法:①思密达6g溶于1ml温生理盐水中患者于清晨排空大便后于早晨9:保留灌肠灌肠后膝胸位1分钟转侧窝位保留>小时。②康复新5ml甲硝唑液1ml地塞米松针5mg混合成灌肠液并加温至8℃左右为宜保留灌肠>1小时。两种灌肠液①、②按单双日交替使用。保留灌肠每天1次1天为1疗程一般个疗程即可停用。

口服药:谷维素片mg/次次/日;AP,1次1g次/日。所有病例均服用。

结果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本组1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临床分级Ⅰ级例76Ⅱ级76例618Ⅲ级11例89临床分型为初发例1慢性复发7例569慢性持续1例81急性暴发11例89临床分度为轻度例68中度5例9重度6例9。见表1。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镜检结果:1例患者结肠镜检分级Ⅰ级18例16Ⅱ级例187Ⅲ级15例1Ⅳ级67例55;病变范围:全结肠6例11左半结肠5例右半结肠例直肠例16直乙状结肠6例7区阈性例16见表。

治疗效果:1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过治疗缓解8例675有效1例5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7。

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以中青年患者占大部分以轻、中度患者多见临床分型主要是初发型的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较少急性暴发型极少。病变范围以左半结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炎)为主在结肠镜分级中达Ⅳ级者占55而临床分级中以Ⅱ级为主。因此结肠镜检的严重程度并不能很好反映临床表现的严重性。

U综合治疗:主要采用综合的措施有水杨酸类制剂如AP、5-氢基水杨酸(口服或灌肠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灌肠)制剂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和强的松;免疫抑制剂主要应用硫嘌呤;腐殖酸钠液(A)保留灌肠、抗生素与云南白药中药灌肠总的缓解率为675有效率5总有显效率为97。

因此U的综合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但要坚持个体化原则一般来说轻度及末端保留灌肠及口服谷维素片和柳氮磺AP治疗者以肠道局部用药为主而重度及全结肠者应以全身用药为主中度者看具体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第7篇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保留灌肠;超声波;评价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的慢性炎性反应,为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小腹疼痛、带下量多、经期延长等。慢性盆腔炎不易根治,常因劳累、体虚、外感风寒等而反复发作,临床上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及物理治疗,但单一治疗方法的疗效均不太理想。我院从2010年5月起通过探索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体外超声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220例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中药保留灌肠与体外超声波结合观察组110例、单纯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110例。观察组患者平均(28.6士0.035)岁,对照组患者平均(27.3士0.021)岁;观察组平均病程6个月,对照组5个月,两组最长10个月,最短3个月。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指标t检验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有可比性。

1.2治疗前情况见表1。两组治疗前妇检和辅助检查各项指标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3病例选择标准(1)低热、乏力、下腹痛或双侧下腹部坠胀感,腰髓部酸痛,病程3个月或以下;(2)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呈条索状增厚;(3)盆腔一侧或双侧触及囊性肿物;(4)B超提示盆腔积液或输卵管积水。符合以上其中3项者为入选病例。

1.4病例排除标准(1)宫外孕、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2)高血压、糖尿病、盆腔静脉曲张等疾病;(3)不能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者。

1.5方法

1.5.1治疗方法(1)观察组:先行中药保留灌肠再进行体外超声波。选用当归、赤芍、自芍、三棱、我术、红藤、败酱草、惹芭仁、牡丹皮、小茵香、木香、延胡索、乌药等清热解毒活血行气的中药,煎成灌肠汤剂,行保留灌肠,然后患者仰卧于体外超声波系统治疗床面,选择气海、关元、归来等穴位,贴中药片,外加固定贴,每次治疗20分钟, 5次为一疗程。间隔7d后再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月经期暂停治疗。(2)对照组:直接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其时间、方法同观察组中药保留灌肠法。

1.5.2观察周期两组在完成疗程后,进行血常规、B超、宫颈阴道分泌物涂片、妇检等复查,评定疗效。

1.5.3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慢性盆腔炎的内容制定。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大部分转阴,

1.6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应用才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疗效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2.2治疗后注要症状、妇检、辅助检查改善比较结果显示对下腹部酸痛下坠、带下增多、子宫活动受限、压痛、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陶氏凹积液、单侧输卵管积液等症状和体征的改善,P

3讨论

3.1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体外超声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机制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属余邪未净,淤积胞中,治则为温经散寒,理气活血[4],方中当归、赤芍、自芍、三棱、我术具有活血化疲之功,红藤、败酱草、芭仁、牡丹皮有清热解毒化湿之功,小茵香、木香具有芳香透膜之功,延胡索、乌药有和中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疲和营之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活血化疲药具有增强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分解粘连,修复增生的结缔组织的作用〔5]。使用该药方灌肠,药物经直肠茹膜吸收,很快在盆腔弥散,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促进炎性包块吸收[6]。体外超声波使炎症部位受热后,血管床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供氧及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力增强,使病原微生物得以清除〔7〕,其机理是应用高频振荡电流,以空气作为人体和电极之间加热的介质,产生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局部组织,电能被组织吸收转变为热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对不耐热的细菌有抑菌作用;而且体外超声波具有穿透力强和加热均匀的特点,可作用于盆腔深处〔8〕,通过温热的刺激,促进盆腔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同时使灌肠的中药更易吸收和扩散,组织的吸收及代谢更好,从而达到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目的。

3.2护理操作注意事项:(1)灌肠药液温度38―40度,过高会损伤肠粘膜,使肠粘膜水肿,影响药液在肠道内吸收,达不到治疗的效果。温度过低则使肠管收缩,腹痛加重,同样不利于药物的吸收;使用一次性肛管,一人一次一管,避免感染;灌肠筒高度适宜,不超过30 cm,过高压力就过大,药物达不到保留的目的;如遇患者有便意,应嘱患者张口呼吸并分散其注意力,减轻腹压有利于药物的保留。(2)进行体外超声波治疗时,根据医嘱选择穴位,治疗过程中和病人多交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3实验结果我院采用的中药灌肠结合体外超声波治疗慢性盆腔炎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以及对盆腔积液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愈率为84.55%,与对照组6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海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J].江苏i}’医药,2007,27(9): 44

[2]庞相荣,中西医结合三期四法治疗慢性盆腔炎47例[[J].陕西医,2007, 28(7): 796

[3]郑筱英. 中药新药I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245-250.

[4]范明慧,张峰莉,任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Meta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39(1): 127

[5]史晓青. 中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123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 2009, 20(9): 53-55.

[6]朱吉华,洪芸. 中药保留灌肠加热敷治疗盆腔炎的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药,2007, 27(8): 41-42

慢性结肠治疗方法第8篇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其发病原因及机理尚不完全清楚,该病缠绵难愈,易复发,且有癌变倾向,已被WHO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因中医药治疗UC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以及副作用少的特点,可以长期维持康复治疗。本文结合古代文献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UC的中医康复治疗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UC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虽无与其完全对等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常将其归属于“肠”“泄泻”“久痢”“休息痢”“肠风”“滞下”等范畴。总体上看,上述病症临床表现都与UC有相似之处,但又不能划等号。因为单从临床表现上分析,一般无法将UC与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及各种类型的痢疾等准确诊断区别。对于UC的病因,现代医学尚不明确,中医亦然。古今文献多认为因禀赋异常,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所致[1,2]。上述5种相关因素,可能是单独致病,更可能是多种病因合力致病,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其发病机理为浊邪壅塞肠中,传导失司,气机不通,气血壅滞,肠络受损,下痢赤白。现代医家对病机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淤为局部病理变化 [3];②证属本虚标实,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慢性静止期或慢性持续活动期则多表现为脾肾两虚或虚实夹杂 [4];③虚中有实,虚实夹杂,脾胃虚弱贯穿于整个病程中,初发期和反复发作期以邪气盛为主兼见脾虚;缓解期多邪退正虚,脾虚为主兼见邪实,而血瘀肠络为局部病理改变,更使本病迁延难愈[5];④本病发病关键是湿热留滞大肠,其病变可涉及血分,且兼夹证繁杂。在基本病机基础上,有偏寒偏热之别,偏寒者多兼气虚阳虚,偏热者多兼营热阴虚[6];⑤本病也有可能是“毒瘀致痈”,具体而言是一种“肠胃生痈”,乃因毒邪壅滞气血所致[7]。总体上看,多数医家对UC的认识可以归纳为: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邪毒为致病之标,瘀血阻络贯穿疾病始终,内疡形成为局部病理变化。

2 辨证分型及治法

由于病因病机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因此UC辨证有虚实之分,证型之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了本病的辨证分型标准,即:湿热内蕴,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郁脾虚,阴血亏虚,气滞血淤的证型[8]。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提出辨治方法[9]:湿热蕴结证治以清利湿热,佐以理气行滞;脾虚湿滞证治以健脾化湿,佐以理气行滞;肝旺脾虚证治以抑肝扶脾,理气行滞;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气滞血瘀证治以行气活血,佐以健脾运湿。临床多数治疗UC的报道符合上述的原则与标准,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也有许多医家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及对该病的认识将本病分为不同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董氏[10]认为本病主要病位在肠,同时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常施以调肝和脾助运、芳香化湿泄浊、清利湿热理肠导滞、活血通络止痛、健脾益气升阳及温肾暖脾涩肠诸法。王氏[11]将“溃结”辨证分为肝郁犯脾、肝脾失调,湿热犯脾、脾为湿困,脾胃虚寒与脾肾阳虚型。陆氏[12]将UC分作大肠郁热型、脾虚夹湿热型及脾肾阳虚型。赵氏[13]将本病分型为湿热困脾阻滞肠胃、肝郁胃滞、肠络淤阻、寒热交织肠胃、脾肾阳虚,认为总的治法应为清热、渗湿、导滞、温中、补虚、固涩六法。高氏[14]将UC分为湿热蕴结、肝脾不和、脾胃虚寒、肾阳虚衰进行治疗。李氏[15]将其分为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脾虚夹湿、脾阳虚、脾肾阳虚五证型。傅氏[16]总结文献各证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淤血阻络证、寒热错杂证。曹氏[17]用平衡中焦法将UC分为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三型。

3 中药复方治疗的临床研究

在辨证分型确立治法基础上,临床医家运用中药复方对UC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3.1 单纯内服治疗白氏等[18]采用自拟当归活血汤(当归、黄柏、生地等),治疗30例UC,总有效率92.7%。陈氏[19]采用健脾清肠汤(党参、焦白术、陈皮等),治疗62例UC,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氟哌酸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3.2 单纯保留灌肠治疗 沈氏[22]应用肠康液大肠水疗系统给药(白术、白芍、防风等制成药液,用大肠水疗治疗机注入结肠并作适当保留)治疗30例UC,对照组口服SASP片,并用甲硝唑等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

3.3 内服加保留灌肠或结合其它疗法治疗曹氏[26]采用健脾愈疡汤内服(黄芪、炒党参、山药等),配合灌肠方灌肠(地榆、白及、石菖蒲等)综合治疗本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 ,与对照组(口服补脾益肠丸,SASP灌肠)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4 讨论

中医治疗UC在临床中体现出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遵循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本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症状进行选方用药。在治疗上表现为立法多样,选药面广,可根据患者的总体表现证候进行辨证分型,组方遣药,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灵活性。另一方面继承了祖国医学内病外治、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针对性地选择清热解毒、去腐排脓、生肌敛疮的中药进行局部给药。中医在本病的理、法、方、药等多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创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表现为:(1)由于本病病机复杂,病势轻重不同,临床情况复杂,分型标准不易统一,建议将分型变为分阶段治疗为好;(2) 临床研究在病例的选择、设立对照、随机化、数据处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研究结论的不严谨,建议在临床研究方法学领域进一步规范;(3)目前报道的近期治愈率都较高,有效率大部分在90%以上,而对于复发率考察较少,建议加强追踪随访。

参考文献

[1] 张苏颖,李淑云.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浅析[J].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79.

[2] 王立春,马 鑫,胡强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及相关问题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4):195.

[3] 田海河,李庆荣.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思路方法的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 2(9):23.

[4] 张会珍,刘建平.许占民教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撷要[J].新中医,2002,34(11):14.

[5] 戴宝林.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探讨及辨治体会[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1,20(2):37.

[6] 张晓梅,肖培新.以寒热为纲辨治溃疡性结肠炎[J].陕西中医函授,1998, 6: 7.

[7] 焦君良,要丽瑛,李士军.刘桂缺从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8(2):100.

[8] 陈治水.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辩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 (4): 239.

[9] 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临床中医内科学(下)[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807.

[10] 田海河.董建华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1):23.

[11] 王宝为.中药辨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5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9, 26 (2):66.

[12] 陆一春.慢性非特异型结肠炎分型论治3则[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 2 ) : 90.

[13] 赵明亮.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96例临床分析[J].中医杂志,1993, ( 5 ):237.

[14] 高亚陇,高荣进.辨证分型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J].陕西中医,1998,19 ( 3 ) : 11.

[15] 李万铮.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体会[J].四川中医,1999,17 ( 6 ) : 13.

[16] 傅南琳,黄俊友.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中医杂志,1999,40 ( 8 ) : 501.

[17] 曹众毅,邬建平.平衡中焦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0):617.

[18] 白丽萍,刘西峰. 当归和血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J].陕西中医,2004,25(9):796.

[19] 陈良金. 健脾清肠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2例[J].四川中医,2004,22(10):57.

[20] 卞耀臣,李振武. 温里化痰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8):472.

[21] 张 磊,李利霞,王梅青. 乌梅败酱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6例[J].陕西中医,2004,25(9):797.

[22] 沈 红.肠康液大肠水疗系统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5,(4):158.

[23] 吴元祥,陈 飞,薛建华,等. 黄桂灌肠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7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83.

[24] 刘安祥. 结肠汤加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1037.

[25] 陈雪清,陈小华,高记华. 三黄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990.

[26] 曹友平.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3例[J]. 新中医,2005,37(3):70.

[27] 张利民. 愈肠胶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12例报告[J]. 山东医药,2004,44(19):54.

[28] 张广业,邢继霞,党传玲. 辨证论治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7例[J]. 新中医,2005,37(2):69.

[29] 周继鹏,刘少琼,张楚君. 乌白汤口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0例[J]. 四川中医, 2005,2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