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学能力提升

教学能力提升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21 10:16:11

教学能力提升

教学能力提升第1篇

【关键词】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学术;教学培训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第十七章第五十三条中明确提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青年教师已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3.3%,[1]青年教师成为教师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任重道远。

青年教师引进高校这一环节,更加看重的是青年教师学习阶段的科研成果,青年教师以学生的身份从高校毕业又以教师的角色进入高校工作,身份发生巨大转变,考核标准也从单纯的科研业绩考核转变为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能力、教学技能水平等等方面的综合考核。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后一般经过一年左右的辅助教学环节,就会走上讲立讲授课程。一年时间的设置是否合理,如何合理、高效、定期的组织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值得深入研究、周密部署。

二、树立大学教学是一项学术活动的理念

自威廉・洪堡建立德国柏林大学始,作为大学这个独特社会机构最原始的功能――教学,在大学中的地位便日渐式微,并随着科研与社会服务两大功能的渐趋兴盛,竟至被挤压到高等教育的边缘化位置,沦为大学教师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一项“负担性工作”。[2]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特别是1990年由博耶撰写的一份著名的卡内基报告――《学术重思》,更是将大学教学上升到一种学术的层面加以探讨,这对提升大学教学的地位及重要性,推动大学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引领作用。[2]博耶提出的“教学学术”概念,很好的阐释了高校教师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质,并从知识流动和智慧转换的层面赋予教学无穷的魅力,提升了高校教学的专业化地位。[3]大学教学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对知识进行独创性的传播与再造,它作为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活动,“扎根于实践的原初研究成果中,与已有的教学公共知识基础形成协商、互动、借鉴、整合与修正”。[3]

学校组织非教育专业的青年教师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主要学习课程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等,旨在弥补非教育专业青年教师在教育专业知识的空白,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这些理论貌似晦涩、深奥,对于理工科出身的教师,更可能不屑一顾、置之不理,大部分青年教师对待这些课程的理解、认识,仅停留在记、背、应付考试的层面。教育理论培训、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承对青年教师今后成长、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非纸上谈兵,如果没有这些教育理念的积淀、熏陶,青年教师怎么可能把大学教学当做一项“学术”活动去悉心经营。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应注意采取青年教师易于接受的形式:比如推荐阅读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国内外教育研究论文;邀请教育家、教师楷模做报告会;寻找身边的优秀教师结合个人成长经历从教学责任感和价值观方面与青年教师座谈、交流等等。

三、严格落实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制度

新教师入职后,对学校的历史沿革、所在学科的发展状况、今后从事何种课程体系的教学工作、加入到适合的科研团队中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都需要有人帮助细致安排、悉心指导。一般聘请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担任为期一年的新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期间减免一定额度的工作量,指导结束后对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均需要进行考核,以保证指导质量。

四、通过短期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短期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专题培训的形式,一般安排在每年四月进行:

1、邀请历届本科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及各系优秀教师代表讲授课堂教学经验、技巧;2、邀请在专职辅导环节体会深入的教师代表介绍专职辅导环节的重要性及先进经验;3、邀请各系主管教学工作系主任介绍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指导方法和先进经验;4、邀请优秀本科生导师代表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当好本科生导师;5、邀请学校、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解读校、院教学管理文件,并给青年教师发放校、院教学管理文件汇编;6、邀请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成果累累、经验丰富的教师介绍先进经验,并给青年教师发放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手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此项活动;7、要求青年教师观摩教学名师、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填写并交回规定数量的听课记录。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在2015年试行了这一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严格执行新教师试讲制度

按照学校关于新教师承担课程主讲任务的规定,没有完整承担过大学本科生课程主讲工作的教师应至少承担一年以上专职教学辅导工作后方可申请承担课程主讲任务。专职教学辅导工作包括:随堂听课、讲授习题课、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协助指导毕业设计、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新教师完成专职教学辅导工作后,向学院提交承担课程主讲任务申请、主讲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料及辅导工作总结,学院召集教学委员会听取新教师试讲拟主讲课程内容50分钟,给出意见、建议、是否同意承担课程主讲任务的结论,报教务处最终审批。

新教师承担课程主讲任务规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各系因为教师不足,急需给新引进青年教师排课,一般青年教师辅导刚满一年就安排主讲任务,学院审查时考虑到系里的困难,只能降低要求,提出试讲申请的基本都通过,最低的评价也只是重新安排试讲,最终结论还是同意。从近几年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每学期教学效果排名靠后的基本都是新教师,反映出新教师由于教学准备不充分、缺乏教学经验,课堂教学表现没有达到学生和专家的要求,也反映出系所、学院把关不够严格。针对这一现象,学院提高了新教师申请试讲的条件,明确新教师专职教学辅导课程必须是拟主讲课程,建议至少进行两轮辅导工作后再提出试讲申请,试讲结论明确为:同意承担课程主讲任务、半年后申请试讲、一年后申请试讲三个级别。力争通过严格把关,引导青年教师重视教学工作,真正将大学教学视为一项学术工作对待,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听过一遍课、看过一遍书,就能上讲台了”。

六、借助长期跟踪督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长期跟踪督导分系、学院、学校三级执行:

1、系所主任、副主任每学期跟踪听取新开课(新教师首次上课)、开新课(教师所讲课程为学校课程库中没有列出的新课或教师本人没有讲授过该门课程)以及教学效果排名位于后5%的教师授课情况至少4次,填写听课记录并与任课教师及时交流听课情况;

2、学院院长、副院长、教学督导每学期跟踪听取新开课、开新课以及教学效果排名位于后5%的教师授课情况至少4次,填写听课记录并与任课教师及时交流听课情况;

3、学校督导每学期也会跟踪听取新开课、开新课以及教学效果排名位于后5%的教师授课情况。

借助这种长期跟踪督导机制,能够及时纠正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七、结论

结合教学管理工作实际,从教育理论培训及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承、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制度、组织各类短期教学培训、新教师试讲制度以及长期跟踪督导制度等几个方面,给出帮助青年教师升华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的具体措施,希望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明学.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江苏高教,2016.2.110-112.

[2] 吕林海.大学教学学术的机制及其教师发展意蕴[J].高等教育研究,2009(8)83-88.

[3] 史静寰,许甜,李一飞.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基于44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52-66.

【作者简介】

黄 蕾(1978-)女,满族,河南商丘人,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教学秘书,硕士,本科教学管理;

教学能力提升第2篇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目标的认识能力;对教学案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能力;对所教授的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的传播能力;对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的交往能力,还有就是对教学的动态情况以及实际效果的反思能力。这六项都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尤其是最后一项,教师的反思能力,其反过来制约并提升前五项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最高效,其具化的举措就是坚持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人专业的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反思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技能的一种综合诊断和深层剖析,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客观地总结教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有意识地反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哪些教学方法是高效的,哪些教学技能是有所欠缺的,哪些教学手段是可以改进的,甚至还可以更深层次地反思本人所坚守的教学理念以及所实施的教学实践存在什么问题,自我认识后及时纠正并更新,达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与深化,教师的教学反思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在备课教案的最后一栏填写教学反思,而教师自己所填写的教学反思也只有自己可以看到,根本不存在公开批评或变相批评的问题,纯粹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客观评价,教师反思的过程无疑也是教师整理教学思路的心路历程,是总结经验教训并找出教学中成败优劣的重要过程。所以说,坚持教学反思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

误区一:教学反思侧重于记录课堂上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其实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情况。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记录解决的方法,学生的这些困惑往往就是本节课未能解决的难点,是下一节课的延续,也是本学科在教学上要取得突破的关键点,设计出恰当的崭新的教法以及习题来帮助学生消化该知识才是当务之急,必要时还要对该知识点进行难度分解,这些都应该记录在教学反思当中。

误区二:教学反思侧重于记录一节课的失败之处,还可以更多地记录一节课最成功最闪亮的地方。把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记录下来固然重要,而且这些疏漏与失误能为日后的教学工作作前车之鉴,但成功的课例同样不可多得的经验啊,对于教师而言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样可以让自己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完善,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误区三:教学反思侧重于教学结束后的反思。其实教学反思的内容应该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去,包括在备课阶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还有常规的教学过程的反思以及课堂以后的反思,最后就是对评价测试方式以及评价结果的反思。进行这一系列的教学反思,最终必然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再设计与评价案的再设计,根据每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得来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和测试方式,使教学更实效。

误区四:教学反思侧重于记录自己发现的局部的问题。其实教学反思的内容如果只记录自己所任教的班级所出现的问题,往往就会缺乏共性,陷入局部问的泥沼,难以准确地诊断出“病情”的根源并制定出恰当的方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共同研讨,集体反思!本学科教师一起在集体备课时探讨上一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其共性并一起研究最佳的解决方案,集体的智慧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决方案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反思,其实也是在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而科学的教学反思可以协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指引教师进行长期的教学工作并不断完善。笔者坚持:正确而科学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学能力的提升功不可抹,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以及提升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坚持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正确而科学的教学反思真正地体现了教师教学能力中的反思能力,反思能力又反作用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中的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播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教学反思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各个不同的教学活动环节中要重点反思不同的内容。

1.设计阶段的反思。主要是要求教师对将要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相应采取了哪些教学措施?采取这一系列的教学措施预想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设计阶段的反思重点在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中的认识能力,设计能力和传播能力。

2.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是要求教师把注意力放在组织教学过程上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地处理动态的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适用于大部分学生?每一名学生的需求是否都给予了满足?教学过程的反思重点在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中的传播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

3.课堂以后的反思。主要是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有:是否完成预想的教学目标和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所采取的教学措施优缺点在哪里?如何改进?教学活动中收获的实际效果如何?和预想的教学效果存在什么差异?如何对起始阶段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以后的反思重点在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中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能力提升第3篇

關键词:小学;数学;能力;提升

一、参加专业培训

教师通过业务培训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改良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灌输式”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在数学科学领域体现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会抑制学生自身的潜能,阻断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教师只有不断地全面接受专业的岗位培训,才能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教材展开。教材还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教师只有依据教材,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但其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的具体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却不能获得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非本末倒置?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进而让学生在生动且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上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关注学生思维模式

小学生个体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对此,教师应多加关注,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有的不漏掉重要的信息的优点,但却费时较长,因此,教师应教学生学会筛选数学知识,选取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信息,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擅长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具有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的优点,却易出现马虎粗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四、优选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尚不完善,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优选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适当的教学方法,就是既要适合不同学生,又要适合不同的内容,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是适合的,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

五、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参加教育科研

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要做到善于教,就必须研究教;要通过科研活动,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教研相长。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七、正确引导学生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水平都不相同,因此,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若一连几名学生均未答出,表明问题可能难了,或者几个学生均是一个层面水平,那就应采取调控措施。如果问题有难度,就应把问题分解或换个角度,降低难度;如果不是问题有难度,那就应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并讲究一下回答顺序,这样,在同一个问题的答问中,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受益。同时,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耐心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改正,增强他们学习教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八、总结教学经验

教学能力提升第4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能力提升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与之相适应,近年来,有大批高校毕业生走上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岗位。高职院校大多是原来的老中专校发展起来的,老教师的退休和新教师的加入,使得青年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现状分析

为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了“十一五”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使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灿烂的明天。十多年来,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时展要求,在加强实验实训等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为满足扩招带来的教学与管理压力,加大了从高校毕业生中引入师资的力度,青年教师成为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从生源结构看,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是未能被大学本科院校录取的高中毕业生以及中职院校毕业生、中职院校对口单招生等,不少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人生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行为习惯不良;从院校特征看,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强调的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需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高级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核心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由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规模较大,教学时间短,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少等原因,程度不同地存在职教理念认识不到位,教学能力、实践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不足,职业荣誉感、责任感不强,知识能力结构亟待改善等问题。加强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管理,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能否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所在。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途径

(一)在学习研究中提升素质

一是组织青年教师专项培训。高职院校的相关职能机构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专项培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青年教师的现实情况,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分阶段、分批次培训计划。从培训内容上,培训既包括宏观层面上的职教理论、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微观层面上的课程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从培训方式上,既包括校内培训,也包括校外培训;既包括集中培训,也包括个性化培训;既包括听专家讲座、学员研讨,也包括现场观摩、到企业锻炼等。学校要尽力培养一支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青年教师的校本化培训工作,帮助青年教师了解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掌握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青年教师的履职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青年教师的自我研修。青年教师要切实做好自己的执教规划,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学历进修和教学业务的自修。每个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实践技能各有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来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学习的基础上要进行实践和研究。青年教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信息化应用能力普遍较强,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诸如网上在线学习交流、分享教学设计等活动。要善于开展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理念、教学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帮助自己快速提高业务能力。

(二)在观察思考中提升素质

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对新教师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是校级层面还是系部、教研室层面都要适时组织各类教学比武、教学公开课、教学示范课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理解教学的基本规范要求,明确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技巧的运用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应该具有受教学规范和教育规律约束的共性特征,还应该具有适合课程、适合师生的个性特征。青年教师在观摩各类教学活动的同时,更多地需要思考观摩课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启示,自己所从教的课程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哪些内容,如何以他人的教学示范为切入点,研究思考自己所教课程、学生的特点,形成健康科学、张弛有度、特色鲜明、学生欢迎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三)在团队引领中提升素质

教学团队,就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应该有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的工作目标、精干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运行机制。青年教师是教学团队中的基础力量,他们精力充沛,富有活力,要借助教学团队这个平台,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参加在职培训、学术研讨,接受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关工作,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掌握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参加教学公开课、教学设计、微课、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比赛等各类教学比赛和教师技能大赛,努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以及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群体组织的影响和推动,离不开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学团队要立足教学第一线,发挥团队教学骨干在治学态度、师德师风、日常教学工作和社会服务中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开展教学示范课、承担专业和课程建设任务、承担科研项目等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养成严谨治学的作风,把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内化为自身的不断学习进取的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要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相关制度,制订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和团队人员的选拔和退出机制,为教学团队的正常运行提供经费保障,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专业教学团队在精品课程、课程群、品牌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平台,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创造优良的条件。

(四)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素质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到实践中加以检验。一个人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只能靠后天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读书是一种学习,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青年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能够施展才能的一切机会,高标准开展好各项工作,练就教学基本功,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成功得失。要虚心倾听师生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要积极投身学校、系部组织的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认真解决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承担专业课教学的专业教师要经常深入到行业、企业,围绕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展调研,提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院校要建立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支持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项目研发,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项目研发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五)在严格管理中提升素质

加强青年教师的管理,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施质量工程的关键。作为职业院校的管理者,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给予更多人文关怀,为青年教师搭建成才、成长的平台。对于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课务安排不宜过多,要安排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拜师学习、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要根据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体素质提升计划,落实帮培措施。要开展教学名师公开课活动,为青年教师提高学习的机会。要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公开教学、观摩教学活动,快速提高青年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洞察学生的能力及应变能力,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现教学能力的平台。要加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反馈,及时发现青年教师在执行教学规范和课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制定青年教师培训的考核评价、任用奖惩制度,促进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总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创新完善的过程。只要科学谋划、精心计划、分类指导、逐步实施,通过几年的建设,就一定能够建设一支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积极向上的青年教师队伍。

作者:汤 进 单位: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教学能力提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习动力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便能够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导入新课是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开讲”,一开始就充满趣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的大门,一定能促进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并持久保持,这样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老师一开始先帮助学生复习了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要看个位就知道能不能被2或5整除了。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研究下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许多学生不加思索地猜:能被2和5整除的数都是看个位是否是2或5的倍数,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也应该是一样的,于是就有学生得出结论:“只要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没有马上对学生的猜测作用评价,而是接着引导:“你能自己举一些例子来验验一下吗?”大家进行验证的时候发现,13、16、19都不能被3整除,可见“只要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通过验证,学生很快自己就发现了之前结论的错误,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鼓励学生探究,提升学习认知

笔者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基础知识不断积累、综合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学习认识对于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条件,问题意识强,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民主,倡导课堂讨论,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最大程度上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对于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了解与探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

比如在教学测量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室长宽高的测量,如何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测量呢?有的学生说用直尺一点点的测量,这样更加精确;有的学生说计算出自己每步的长度,根据走多少步就能够更快速的计算出教师的长宽;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测量出教师教具的长度,用固定的长度去进行乘积测量,比步行测量要准确的多……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自身的探究意识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们的学习认知也在自身的学习探究中得到了深化,很好的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三、引导创新探究,加深学生感知

创新思维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必备的一项思维技能,通过新的解题模式、新的解题思路能够很好的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所以在教学就需要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空势思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其不利的一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突破空势思维的局限性和消除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更要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散思维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异,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在寻求多向思维方法的过程中,经历创新学习的过程,从而增强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时,当学生都能助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再创设一种情境,看哪个小组不用这种办法,利用已有的知识推出梯形面各积计算公式或者由学生提出:在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为什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哪一组答得最好,等等。这就再次把同学们引入了思考、探究、创新的情境之中,学生一完会再次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

四、注重主体地位,引导独立探究

教学能力提升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信息化校园建设对教师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产生了极大影响,信息化能力成为教学团队成员必备的基本能力,进而对教师提出新的角色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过程与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学习过程的引导着和促进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协作者、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估者、学生完美人格的朔造者、教学的研究者[1]。教学团队把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发展作为提升团队现代化教育技术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2]。

目前,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还不能满足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师资教育技术素质不高已成为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3],因此探索适合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提升的有效方法或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借助团队平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适应信息化时代下教育教学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1 学科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并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意义与基本原则,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中的角色与功能,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模式的基础上,鼓励教师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使每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态度,能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教与学的实践,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熟悉各种常用教学媒体和设备的操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教师应把学科课程教学、教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科学整合,优势互补,提升自身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质满足社会需求创新人才的培养。

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即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乃至课堂教学的主宰,转变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的讲述者、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提供者,学生深化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知识灌输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最终达到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即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大学教师一定要养成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每一次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下一次能够有所改善,增强与同行的广泛交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

2 组建教学团队教师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肩负着国家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大责任,因此高校教师应不断自我完善,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本着熟悉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引领课堂教学的方针,以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合作和研讨为载体,组建教学团队。优秀教学团队合作联盟引导了教师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合作多赢,平等互利、优势互补,从理念上和实践中共同提升所有教师信息化教学工作能力和效率,教师获得了持续发展与理论提升的有力保障。这样,通过教学团队这一持续发展与理论提升的有力指导平台强化相同学科或不同学科老、中、青教师间的协同工作、交流、分享、反思,有利于团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和快速提升,最终服务于课堂教学。

3 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网络信息时代,应该有效利用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学习平台。首先,让教师在网络平台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师形成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意识和技能。其次,应着眼于准备、开发和申报与教师教学相关的精品视频共享课程群,让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建设精品共享课程群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信息素养,有效地改变目前存在的教师课程教学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的现状,使精品视频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课堂教学和精品视频共享教学资源形成相互支持、互相促进的局面,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最后,要构建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问题讨论可以在网上即时进行,也可通过BBS、E-mail等非即时方式进行等。总之,要构建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实时与非实时的全方位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创建最佳的网络学习环境。

4 坚持知识学习,注重实践,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学工作实际应用能力相匹配

大学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力行者,领跑者,大学教师应把学到的信息化技术,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等运用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即将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活动相融合的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学会反思,要在反思中形成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来讲,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经过教学反思后不仅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有力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身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实践性知识,要善于总结,形成系统化的反思,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来促进自己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5 举办信息化技术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培养运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

培训是教师信息化技术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必由之路,是信息技术运用与教育的重要保证。邀请信息化技术专业教师、学科专家举办教育技术专题讲座,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合理有效使用信息化技术为主题,着重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与技能等培训,目的是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即综合应用各种技术资源来创设高效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培训中应该注重不同专业的个性化特色,将技术与不同专业内容相结合,将技术与教学法相融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最终实现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能力的提升。

6 树立教学技术理念,自发研修培育教师信息化能力

教育信息化已经对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必须树立教学技术理念,不断地对与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自发研修是指教师针对在教学、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能力而自发地、有目的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和相关研究活动;自行通过相关网站学习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自发研修是培养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反思教育行为,有目的地选择内容进行自学、研修。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体验的归类、提升和解决信息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知识的内化,都依赖教师个体复杂的思维过程的完成,这种模式自主性强,学习内容由教师自主选择,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自发研修模式下,教师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是在教师的内在驱动下进行的学习。自发研修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使命感和迫切感,特别有利于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有利于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自发研修是最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模式。

7 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环境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帮助

在教学信息化方面,互联网为知识传播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也为高校师生的学校交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平台,知识分享变得更加容易,互为师生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环境具有交互性、可控性、开放性、虚拟现实的仿真性、同步或异步通讯、远程传输等特征,它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扩展学习空间、改变学习方式、改善学习环境、增强媒体传递。大学教师需要快速面对这种挑战,适应新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提高自身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改变教学行为,从而改善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培育的需要。

8 学校高度重视和个人意愿将直接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大学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但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与氛围,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条件。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对教师的业绩考评不能过多看重科研成果,而不重视教学质量。其次,积极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与氛围,让教师教学工作中处处不离开现代信息技术。

许多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缺乏学校政策、资金支持的状况下,依然努力不懈,就是因为教师本身具有强烈的意愿。当教师有意愿改变现状时,就会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采取正向的态度,易于接受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9 教学设计单元包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从教案到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教案侧重教授知识的梳理以及对教材的重新组织;而教学设计单元包侧重教学活动与教育资源的设计。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和知识深层次建构的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高效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从教案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工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有问题意识,通过教师从传统教案编写上升到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训练,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对教学单元包的设计,相信教师对教学方案的设计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不再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教而设计,而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把问题的设计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的情境,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学而进行设计,既教给学生了基本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尤其是接受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便适应未来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必须要在学习中做自省和行为跟进才有成效,必须走:案例学习――反思――亲身实践 + 同伴互助的道路。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讲授与探究、课程与网络、理论与实践、自主与协作、过程与结果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作为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峰. 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的内涵、现状及提升[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25-29.

教学能力提升第7篇

关键词:教学科研能力;大学教师;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35-02

目前我国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青年教师无瑕顾及教学,导致教学能力较差,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整体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学与科研并重导向型办学体制代表了高校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1]。决定高校教育质量及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关键是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使自己迅速成为教学研究中间力量,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创新人才,迅速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这是值得思考。科研一方面对提高教师全方位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学质量的提供也有重要的作用[2]。因此,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对保障国家整个科技事业创新以及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3]。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借助团队平台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策略,适应时代教育教学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1.充分利用老教授人才资源,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教学科研帮带制度。要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学者,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搞好教学科研,如何申报项目,如何获取第一手教学科研信息等,无论是从教学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课题的申报,还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都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老带新是一种见效快、易操作的师资和科研培训方式。老教授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指路作用,促使他们快速成长;青年教师思考问题的新思路,也会带给老教师一定启发,这种交互影响,必将带动团队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队伍即是科研队伍,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多出高层次精品。为了缓解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难以并重这一矛盾,要有意识地树立一种团队攻关意识,尽快培养和组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学科研研究团队,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反思教学和探讨问题的平台、营造相互取长补短科研氛围,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团队也是科研团队,使教学和科研并进,教师能够把科研思路转换为现实,并将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增加专业知识的先进性、新颖性、应用性,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从自我做起、相互协作,教学科研相结合既能保证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使得教师的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迅速提升。

3.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从教学中寻找研究课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从课堂教学中寻求教学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还有利于优化和提高教学团队的素质,为将来申请高层次教学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在结合教学寻求科研课题的主导思想下,团队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思考、认真考证并申请立项,研究课题都来源于教学,所以完成起来目的性强,教师将教学中经验性的东西进一步梳理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改进,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回馈给学生。

4.抓住学科建设,引导教师在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教学和科学研究又是整个学科建设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以建设学科为中心,在教师中明确“教为基础,研为发展”的思想。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认清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只有教师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两大支柱的真正提高,学科才算得到真正发展。因此,发展学科建设在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要抓住学科建设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建设,以实现教学、科研水平的真正提升。

5.青年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思维创新、创新能力培养的场所。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要有创新视野,还要能够及时捕捉最新的知识信息,并善于把他们融进自身的教学科研中,能够获得具有创新理念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学校要为青年教师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良好环境,帮助青年教师建立创新意识,在创新中谋求自身发展,提升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为此,必须号召青年教师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做研究型教师,成为善于学习、善于研究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质从事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真正实现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就是最终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有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

6.完善奖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激发青年教师研究热情。工作的环境与事业的成功是留住人心的关键。青年教师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给他们展示风采、表现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希望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成绩、个人价值得到肯定和尊重,希望学校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热情与兴趣的重要前提。通过举办青年教师理论教学大奖赛、实验教学大奖赛、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大奖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大奖赛等,建立一个公平科学的奖励机制,直接与薪酬、晋职、晋级、教学、科研资源分配上密切相关,达到肯定先进、否定后进、促进中间,最终实现调动全体教师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积极性的目的。

7.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倡导把优异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增强工作责任。大部分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积极向上,价值观多元化,只有很少部分青年教师对本质工作责任感淡薄,思想消极、没有信念,个人利益至上,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理解、认识教师职业的真正内涵,教师的行为规范,懂得教师的人生真正价值所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明白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对社会的价值,把完美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倡导把优异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弘扬正气、不图回报、大功无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8.青年教师应自觉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青年教师应该树立参与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活动的意识和觉悟,强化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一切挑战,通过认真、细心、坚持不懈的教学科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增强从事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自觉性。通过自身挖潜,明确主攻方向,找到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又有益于社会需求的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道路。此外,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交流,开阔眼界,增强捕捉信息完善学科结构的能力、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勇于攻关解决学术难题的能力、开拓创新探寻全新解决方案的能力、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的能力,即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9.对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教学研究和科研研究对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毋庸置疑在明晰教学思路、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明确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拓宽专业知识、深化知识内涵、实现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教学科研学术水平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引领学科发展、充实学科内容、完善学科结构、健全学科体系、促进学科建设、培育应用人才、增强创新竞争能力、完善自身知识更新能力等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对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加自觉地去思考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之法,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自然得以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只有对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强化对有潜质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力度,不断创出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及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习惯性反思自己的教学科研,不再简单的为教书而教书,为科研而科研,而是应该将二者合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教学研究的保障”,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水平共同提高,最终才能实现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进而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效率地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韦朝毅.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师教育论坛,2013,(26).

教学能力提升第8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教师;数字化;校园环境;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职院校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使得中职教育呈现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特点,这一举措是满足我国中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我国中职院校教师具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高,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很多教师仍是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造成了严重阻碍。所以,需要不断的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路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众多中职院校的教师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对于信息的搜索能力较强,但是并没有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中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中职院校以往只是注重教师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中职教师教研能力培养也没有更多的关注,导致中职院校教研能力较差,教师自身具有的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我国中职院校现阶段正在积极的进行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希望能够借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力量,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保障人才培养可以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但是,因为中职教师自身具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中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很多中职教师并没有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满足于现代所取得的教学成绩,仍是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课程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只是局限在课本之内,教学活动开展没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中职院校对此不良情况必须要引起高度的反思,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重视程度[1]。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对于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和改良。中职院校在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所以就必须要不断的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计算机设备和优质的网络,是培养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中职院校需要设置多媒体教室,使得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网络是教师采集教学资源的重要渠道,也是落实现代教学评价的关键。中职院校需要聘请专业的网络维护工作人员,加强校园网络维护,使得校园网络可以长期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通过不断的加强中职信息化教学氛围建设,让中职教师受到感染,使得中职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中职院校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并且对教师传述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利用互联网络为教师搭建信息化教学交流平台,分享信息化教学经验,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制度进行完善。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中职院校必须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这样才能使得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呈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特点。对于培养制度的建设需要考虑中职院校现阶段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将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个人头上,明确需要参与培训活动教师,并且确定教师培训考核时间。邀请外界专业的人员,对教师的培训成效进行考核,找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还需要依据考核结果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三)确定培养内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内容众多,其中包括教师的信息化获取能力,以及教师对于信息化课程的整合能力。具体指的是教师能够应用校园网络,以及中职院校现有的数字化环境建设,利用网络找寻众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将这些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成效进行分析[2]。 

只有不断的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不断的加强中职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将中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具有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促进中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使得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中职教育增加新的生命力,促使中职院校教学水平可以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专业和以及教育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