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教学专题讲座

教学专题讲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7 18:09:12

教学专题讲座

教学专题讲座第1篇

变“快思考”为“慢思考”

细察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每一环节都步履匆匆,忽然而来,倏然而过,没有时间驻足,没有时间留连,没有时间沉思。往往教师一提问就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话音末落,学生便急不可耐地要报出答案。我们不以为非,还沾沾自喜地认为,课堂教学节奏快,效率高,学生思维灵活等等。

其实,这些快的背后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及思考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消化、整合、生成,只是停留在“快言快语”,而不是“快心快思”。

“慢中有真味”。从知识形成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然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学习也需要一个过程,如中国古代学者就提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过程。

从思维的一般过程来看,要经历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能力来看也是各有差异,有的学生是“慢热型”的,需要时间的等待与培植,急不可待的做法可能会干扰他的内心秩序与思考系统。

变“闹思考”为“静思考”

“闹思考”是以表面的欢乐、热闹来掩盖内在的浅薄与缺乏底蕴;以表面的生动、活泼来遮蔽生命内在的舒展与精神力量沉潜的凝聚;以身体的活动、感官的娱乐来刺激一些生理性的本能反应,看似在组织学习,实则在稀释智慧的含量与思考的浓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紧张的思考。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

只有这种学习,才能真正促成青少年的自觉活动,激发其心智,形成其对认识的渴望等,最终使他们从掌握真理中获得愉悦,作为对艰苦努力的报偿。

变“暗思考”为“显思考”

课堂教学对于思考一直处于“暗箱状态”,学生有没有思考,思考什么,怎么思考,思考到什么程度,基本上没有细致而明确的关注。如何化暗为明,化隐为显,逐步增强思考力训练的可控性与实操性,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我们建议要设计“先自己阅读思考,然后写下来,接着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然后全班反馈丰富、补充、修正”这样的环节。

其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思维的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实现从自我到他者再到新自我诞生过程,完成学习与思考的内化与外化,外化与内化,内化互化互生的过程。

变“弱思考”为“强思考”

弱思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是学习的任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几乎没有难度;二是以个别优秀的学生的思考来代替全班学生的思考;三是教师越俎代庖,直接将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呈现给学生;四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经历完整的思考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步步诱导下,按章办事般地进行所谓的“思考”,结果不过是碎片化的思维;五是思考缺乏独特性、深刻性与发散性。

弱思考可能会给学生及学习带来怎样的危害呢?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高阶思维没有得到训练与培养;课堂学习成了一种时间资源及生命的莫大浪费,同时极大地败坏了学生的学习趣味;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及习惯,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生活产生极大、极恶劣的“后遗症”。

如何纠正及克服弱思考带来的弊端?如何达到强思考的效果呢?我们提出:学习任务要有适当的难度;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发散性、个人化的思考……

变“浅思考”为“深思考”

课堂教学中的“浅思考”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缺乏敏感性。面对许多信息、知识都一滑而过,无法切入核心,无法突破常规的硬壳。对于思考的层次上,在学习层次上主要是以记忆为主,最后沦为机械重复、死记硬背。

“深思考”,也就是深入持久地思考,盯住某一点,从四面八方来思考,愈入愈深地思考,形成深度思考。深思考应该是时间上的长度,表现为持续思考,不断跟进;在思考的情绪状态上应该是情不自禁、一往情深;在思考的深入程度上应该表现为意味深长、深入人心;在思考的长度、宽度与深度上则显出博大精深。因为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以“主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一”“集”“剖”“钻”“韧”地进行学习、思考、探究,从而获得更深入、更深刻的理解。

变“怕思考”为“乐思考”

“怕思考”主要表现为吃不了思考的苦,受不了思考错遭受的“辱”,怕思考没有结果等。

“乐思考”之乐基本上呈现为这几种状态:

一是被好奇心及问题意识所点燃的一种叩开知识大门与探索宇宙人生的兴奋感、急切感、新奇感。

二是思考过程中的身心俱忘,与时间融为一体,与思考的对象融为一体,物我交融,物我同在的专注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专注带来积极的“心流体验”,能产生多巴胺,增进心灵的愉悦。

三是思考过程中的一波三折的“峰回路转,寻幽探胜”给人带来丰富的、真切的、深刻的心灵体验令人留连忘返。唯有深刻体验这些状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思想者。

变“被思考”为“自思考”

思考的重要特性是自我、自主、自由。被思考的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学生不会提问,不会质疑,没有批判意识,没有怀疑精神,不会理性思考。知识与思想只有通过内在自我心智的作用,才会激越、沸腾,才会生根、盛放。

约翰·亨利·纽曼先生在《大学的理念》中写道,一个人可以听一千场讲座,读一千本书,好似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知识。但是求知的过程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让知识进入自己的头脑。求知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真实主动地进入知识领域,拥抱知识,掌握知识。思维必须行动起来,主动出击,迎接迎面而来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心智,让自己从无到有。

自思考就是一种主动拥抱、主动出击、主动生长的过程。

变“独思考”为“共思考”

独立思考是我们所倡导的,但独立思考并不是说自说自话、自以为是,如果不全面接触世界、社会、人生,没有充分地和他人交流对话,所思所想就会狭隘、片面,坐井观天、画地为牢、夜郎自大。

独立思考就是要破除思考的迷障,养成清明、清醒、清朗的思想状态,尤其是要穿越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四大迷误,即“洞穴假象”“种族假象”“市场假象”“剧场假象”,只有这样才能“能得人生几清明”。

而破除这四大迷误最好的路径就是不断地与人对话、与人共思。要化“独思考”为“共思考”,个体与集体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学习(思考也是一样的)是与历史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最后经由与自己的对话。独思与共思要交融互会,并肩作战,携手共进。

变“固思考”为“活思考”

乔布斯年近30岁时曾做过一个关于唱片的比喻。他一直在思考为何人在30多岁后会变得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他说:“人们被卡在这些固有的形式中,就像唱片中某一段固定的凹槽,他们永远无法摆脱出来。当然,有些人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可惜这样的人太稀少了。”

教学专题讲座第2篇

同志们:

受疫情影响,长期的居家生活学生心理压力增加,全国各地先后发生了多起极端事件。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的重要和迫切。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X市心理健康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今天由XX做了专题讲座,就是想打造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模板。教书育人,从“心”开始。生命不保,谈何教育;没有健康,谈何成才。我们要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务必以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配齐配足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

目前我市专职心理教师不到X人,远达不到《X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中提到的“规模在X人以上的中小学校,原则上每校应配备X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要求。很多学校因无师资无法开设心理课程,无法进行心理问题排查和疏导工作。心理专业教师缺乏,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各县区、开发区教育局,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引进和培养问题。一方面各县区、开发区教育局要完善心理教师的引进机制和激励机制,各学校要调控好校内编制,按要求做好专业心理教师的引进或招聘工作。

二、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督导

针对专业心理教师缺乏的现状,我们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强调今年内每位教职员工都要登录指定培训平台上,自学完成心理学相关课程并通过考核,实现我市各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C证通过率达100%。目前师培中心正在完善培训平台的建设工作。今年年底还计划组织1次全市中小学校长、分管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的专题培训,稳步提升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水平和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的应对水平。

同时还邀请全区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X大学的杨新国教授牵头,制定专职和兼职心理教师分别获取心理健康教育A证和B证的系列培训课程和考核要求,2021年起系统开展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A、B证培训,加大对专兼职心理教师的系统培训指导。各县区、开发区教育局,各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没有专职心理教师的县区和学校,要按要求按比例落实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各层次培训工作。

我们目前正在和X大学、X民族大学和X师范大学三所心理健康教育领先的区内高校研究制定“对口支援”方案,按照分片包干的形式,每所高校负责指导若干县区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通过专家讲座、联合会诊、成立基地学校并到校指导等形式,强化高校的科研引领,切实提高我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心理辅导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开足开好学校心理健康课程

各县区、开发区教育局,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安排,每班每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不少于2课时。心理健康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突出积极心理学导向,强化“生命教育”、“挫折教育”,重视“生涯教育”、“家庭教育”。要强化学校每位教师都是学生心理辅导教师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教师的事情。班主任要上好心理主题班会课,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学科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实施课程育德,全校所有教职工都要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关心关爱学生,用热情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积极向上的榜样形象感染引导学生,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全员、全程、全覆盖。

四、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

心理辅导室是学校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疏导与解决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防范心理障碍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各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等通知精神,结合今天实地参观和培训的要求,做好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工作,并用好心理辅导室,为学校师生缓解心理问题做好服务工作。

五、做好高危学生的排查管理工作

前段时间全市开展心理问题的全面摸排,各学校根据摸排结果和日常管理中排查出来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要逐个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关爱方案,建立“一生一案”,提供学校力所能及的心理服务。档案材料要按照规定做好保密工作。要同步启动高危学生的转介机制,建议家长带学生去专门机构寻求帮助。同时学校要建立心理问题危机预警与快速应急机制,明确心理危机事件处置流程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和有效干预。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联系

家庭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要素,却也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短板部分。各中小学校要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充分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网络平台等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帮助家长做好自身情绪管理,科学解决家庭教育中面对的问题,切实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度,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至少一次家访活动(可采用上门家访、电话家访或QQ、微信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前,我区(市)疫情防控态势进一步向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回归正常轨道,但是,境外疫情仍十分复杂严峻,国内个别地方仍不时发生聚集性疫情。我们教育系统一定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始终绷紧防控这根弦”,把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好,严防疫情反弹。各单位、各学校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一是严格校门和人员管理。要强化校园值班值守,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师生进校门一律核验身份和检测体温。

二是严格做好重点人群排查和管理。

师生员工从中高风险地区返X、接触从中高风险地区来X返X人员要及时上报教育部门和社区(村委),配合卫健部门、社区做好核酸检测等工作。各学校要落实人员按时上报疫情防控相关信息。三是做好师生员工返校前健康管理。

各学校师生每日要进行自我健康监测,测量记录体温并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可疑症状,当出现发热、咳嗽及其他可疑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各学校应在师生返校前十四天,落实人员了解全体师生员工体温体征信息,了解师生员工外出旅游情况;师生从区外返X要进行自我健康状况监测十四天才能返校;各学校要在开学前三天排查不符合返校条件的师生员工名单,提前通知其暂缓返校。四是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各学校要通过班级微信、QQ

群、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增强师生防范意识。

建议师生非必要不离X,减少外出,原则上不前往国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建议师生暑假期间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做到不聚餐、不聚会、不聚集。五是提前谋划秋季学期开学工作。开学前一周要全面做好教室、宿舍、活动场地、餐厅等场所的通风、清洁、消毒工作,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卫生。

在这里再特别强调一下:上述提到的创城、心理教育、安全、疫情防控等工作都是全市教育系统近期重点工作,这些工作我们都下发了很多的文件,希望各单位及各位领导要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并认真贯彻落实,下一步我们将对

教学专题讲座第3篇

【关键词】学术讲座;医药专科;开展

【Abstract】At present,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develops rapidly, some spine difficult problems also appear constantly, but the knowledge which students studied alway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the basic knowledge,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spine difficult problem in industry is paid less attention. For students of medical college, understanding the latest progress and spine difficult problem in industry timely, which is conducive for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ir work and their own growth better.Academic lecture is the second classroom for students to expand their knowledge.Therefore, for carrying out academic lectures earnestly, the school should to set a system and a program, set up management departments equipped with personnel,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academic lectures.

【Key words】Academic lecture; Medical school; Develop

医药类专科高校,培养的学生专业性较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大多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医药专业大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技能是他们从事岗位的基础,但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主要是专业基本知识及基本专业技能,对人类疾病最新进展、学科前沿、医药行业棘难问题等方面知识的拓展往往不够。在目前人类疾病病种变异快,危难疾病不断出现的情况下,让医药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时了解人类疾病最新进展、学科前沿、行业棘难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显得极为重要。

学术讲座作为学术知识延伸的第二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药类专科高校开展好学术讲座作用多:(1)学术讲座能有效补充知识的空缺,知识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学术讲座可以有效的弥补学生获得知识更新不及时的问题。(2)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学术讲座是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方式,形式更灵活、生动。(3)开展好学术讲座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专业成长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学术讲座能及时传递行业最新进展及棘难问题,学生接触了新知识后,能激发对知识的向往、探索,增强自己从事医药行业的责任意识。

目前,专科类学校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术讲座也只是偶尔开展,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现状

目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所用的教材改版间隔时间较长,知识更新不及时;(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浓厚;(3)专业性前沿知识、最新进展内容涉及的少等。

1.2 学术讲座开展现状

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在开展学术交流讲座,但专科层次的学校开展的次数一般较少,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学校缺乏较为详尽的针对学术交流讲座的管理和开展的规章制度;(2)学校对学术交流讲座计划性不强;(3)教师与学生对学术交流讲座热情度不高,教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听;(4)讲座的开展主要以请校外的专家讲解为主,校内教师开展讲座较少等。

虽然,医药类专科高校培养的学生大多在基层卫生组织,对学术科研方面涉及较少,但及时了解行业新兴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问题的主动性,高学生不断专研思考的上进心,在学生走向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后,也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因此,开展好学术讲座有重要意义。

2 开展好学术讲座举措

2.1 设立专门的学术管理部门

虽然专科类高校师生范围相对较小,但同样要重视学生拓展更新知识的学习与交流。目前,大部分专科类高校没有专门的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学术讲座只是作为一项临时性的工作。但要发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的作用,学校应把学术讲座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开展,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及人员负责与外部的交流联系以及校内的组织计划管理等工作。

2.2 完善制度,制定计划,做好总结反馈

学术讲座的管理与开展首先应制定相应的的规章制度,使学术讲座的开展有章可循。另外,针对大部分专科高校开展学术讲座计划性不强,大部分属于临时安排,因此,学校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应在每学期初制定学术交流讲座计划,对讲座内容、开展次数、计划邀请哪些专家等做好规划,使学术讲座组织开展更规范。此外,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应针对每个学术讲座进行总结,做好结果反馈,对开展了学术讲座后的优点、存在的不足、学生听讲后的反应等各方面都要整理记录,在后续开展工作中取长补短。

开展学术讲座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切实发挥其开阔眼界、增加学术兴趣、增长知识的作用,因此,完善的制度、计划、总结反馈是必不可少。

2.3 加大宣传,提高听讲的质量

学生对于学术讲座兴趣不浓厚,有时候学生听讲座只是为了完成安排的任务,即使听讲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要让学生清楚学术讲座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课本专业知识存在不足等问题,另外,教师在课堂中也应多向学生提出当前医药行业遇到的棘难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行业责任意识。

2.4 内外结合,加强本校教师开展讲座积极性

目前,学校开展讲座基本是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开展的,形式单一,次数少,而未充分发挥校内教师这一资源。部分校内教师也时常关注医药行业最新进展,也时常出去交流学习,对于这些教师学校学术讲座管理部门应鼓励他们开展讲座。校内教师多开展讲座,既可以节约讲座成本,还能使讲座的开展日常化,多元化,并促进教师、学生的交流互动。

当然,要发挥校内教师资源,就要求增加教师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将对外交流的思想、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思考开展好讲座。学校为鼓励教师开展讲座,可以对校内教师开展讲座实习奖励机制,奖励不局限于物质上的,可以从职称评定加分这些形式上奖励。

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与校内教师开展交流相结合,可以使学术讲座在高校活跃起来,形成一种敞开式的教学形式。

教学专题讲座第4篇

神经外科学是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专科性强、概念抽象等特点,其涉及的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病理等内容广泛,临床病例复杂多变,学生较难掌握。且由于课时安排少,教学份量重,教师为了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常常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法,既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听课疲乏。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神经外科教学进行了改革,即在临床课教学阶段增设了神经外科临床知识专题讲座,并在讲座中引进创新理念,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课前精心准备

为了搞好神经外科临床知识专题讲座,科室在讲座前多次组织讲师以上的教学人员对讲座内容进行反复的讨论及精心准备。除要求教师作好多媒体课件的准备外,还进行了集体备课和教学试讲工作,促使教师对课件中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修改、补充及完善。讲座均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不压缩正常临床课的授课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讲座。通过专题讲座,以达到增强学生对临床的感性认识,提高对外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检查、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等方面的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临床思维的目的。

2 课间注重互动

神经外科临床知识专题讲座以多媒体形式进行,通过利用图像、图片、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技术,将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内容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示给学生,改变了传统采用的板书式、挂图式教学模式,使学生从简单的记忆转变到具体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学习神经外科知识。对于讲座中涉及的新理论、新技术等学生不了解的内容,我们注意增加了课间互动[1],即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让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回答,同时还进行了有奖竞猜等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们纷纷主动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等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 改革考核模式

以往的学习成绩多是采用考试的的方法进行,因形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2],即学生只靠记忆力获取高分,而动手能力极差。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对临床实践的意义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从而转变观念,自觉地把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互结合,努力学习神经外科学课程,我们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作出了相应的改革,即给予参加一次学术讲座的学生(指本年度有外科学课程的学生)每人平时成绩0.5分,学期结束后按照参加讲座次数,统计积分与考试成绩相加,计算入学期的总成绩中去,这一措施的推出,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响,参加讲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人数也由原来的100多人增加至200多人。

4 强调课后评估

我科在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组织开设的神经外科专题讲座有:

神经外科最新进展;

4.1 立方体定向手术的临床应用;

4.2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

4.3 脑瘫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4.4 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4.5 大骨瓣开颅术的临床应用;

4.6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4.7 中西医结合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4.8 赛傅刀的临床应用;

4.9 病例分析。

为了检查讲座效果,我们在每次讲座后,均对参与讲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对反馈的问卷作出归纳与评估[3]。经统计,参加讲座的学生共有1260人次,收回问卷调查表1100份。问卷提出的主要问题是:⑴专题讲座是否有助于开阔视野,提高学医兴趣? ⑵对开设专题讲座有何新的建议?⑶对讲座满意度:①非常满意;②满意;③不满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设临床知识专题讲座有助于开阔视野,提高学医兴趣很有必要,建议多举办类似的学术讲座,特别是希望在讲座中加入更多临床病例的照片及手术录像等,以使讲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占98%),对该讲座的满意度:①非常满意(占66%);②满意(占26%);④不满意(占3%)。总满意度占99.63%。由此证明学生们对通过用讲座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但也有学生觉得我们做得还不理想,促使我们在今后的神经外科教学改革中要更加努力,不断创新,使学术讲座的内容更加新颖及切合实际,把神经外科教学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朱志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02,4(2):111

教学专题讲座第5篇

王 录

根据学校教科室工作计划,结合市教研室和教培中心工作要点,本学期政治教研组教研教培工作紧紧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发挥好“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核心教研组功能,深入开展党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扎实开展有效教学、有效教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理论学习,计划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学习党史活动,集体学习在宁视察时重要讲话。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大意义,发挥好思政课教师在思政理论课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在教学中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的亲和性、针对性,明确思政课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体讨论学习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六大素养和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的“八个统一”。本学期邀请**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秘书长马耀军老师做一次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的引领作用。推荐教师个人自学《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的七年知青岁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自主阅读报告、一、二、三、四、五中全会公报,做好政治学习笔记。

(二)发挥备课组功能,探索实施途径。

各年级政治备课组是具体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单位,加强集体备课学习是落实“三进”工作的主要方式。要求备课组一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学习,确定本周的教育教学计划,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素材,把能够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材料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内容补充进教材当中,做到活学活用活教,把教材的理论性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备课组以学生作业、笔记、阶段性测试试卷为载体,引用好素材、设计好问题,把落实“三进”工作体现在教育教学每一个环节。

(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落实“三进”思想。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精心挑选和充分利用时事政治教学素材,如《平“语”近人——用典》、宁夏教育云平台中的《德育大讲堂》视频、习主席出席重大活动中的视频资料、习主席名言金句等典型材料。教师在教学中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搜集德育小故事并开展课堂分享,提升课堂育人效果。

(四)做好校本课程开发,走出特色之路。

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讲座”和“思政大讲堂”为基本形式,做好校本课程开发,以高一年级为主要对象,辐射其他两个年级。要求所有在编政治课教师每人开展一次专题讲座,教师个人定好专题讲座题目后报教研组、学校政教处审核,通过后进行讲座内容的准备,教研组做好讲座内容的把关和完善,确保专题讲座政治正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思政大讲堂”以视频形式为主,利用中午学生到校后的二十分钟时间,在全校范围内统一播放视频素材,视频材料的搜集统一由政治教研组负责,视频内容的审核统一由政教处负责,视频的播放统一由各年级组和班主任负责。

(五)强化交流沟通,实现课程思政化。

以政治教研组为核心教研组,发挥好辐射和带动作用。一是由教科室牵头,加强教研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开展不同学科教研交流活动,通过政治教研组带动语文、历史、地理、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自觉主动学习和落实“三进”活动,教科室通过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教案、各类校园活动竞赛等环节进行督促与评价。二是以年级组为中心,加强组内不同备课组之间的备课交流活动。三是发挥好政治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学科范围内开展思政教师联系学科制度,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做好其所联系的学科组教师的帮带工作,发挥好政治教师的学科优势和理论造诣,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考核评价

(一)对班级和班主任的考核。由年级组主管德育的组长负责对本年级全体班级参与的情况和班主任配合情况进行考核,纳入到年级组总体考核评价体系当中。由政教处负责通过组织政治小论文、手抄报、摄影、演讲比赛等形式统计学生参与情况,纳入当月班级德育考核得分当中,并将结果量化后当月公布。

(二)对学生的考核。由班主任和政治课任课教师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根据学生日常参与情况、笔记、作业和试卷作答、政治小论文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班主任将其纳入学生德育量化考核中,作为评优选先的重要内容。政治课教师依此作为学生本学科学分获取的依据之一。

(三)对政治教师的考核。由政治教研组负责对政治教师开展相关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将其作为常规检查和考核的内容。学校根据教研组反馈和学生反馈评选出优秀讲师予以奖励。

**市**高级中学政治教研组

2021年03月01日

附件1

**市**高级中学思政课教师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专题讲座安排表

场次

时间

讲座人

讲座内容

参培人员

1

3月15日第八节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高一(9)、(10)班

2

3月22日 第八节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高一(11)、(12)班

3

3月29日第八节课

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高一(13)、(14)班

4

4月12日第八节课

新时代建设成就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高一(15)、(16)班

5

4月19日第八节课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高一(17)、(18)班

6

4月26日第八节课

“学党史、跟党走”专题讲座

高一(19)、(20)班

7

5月10日第八节

“学党史、跟党走”专题讲座

高一(1)、(2)班

8

5月17日第八节

“学党史、跟党走”专题讲座

高一(3)、(4)班

9

5月24日第八节

“学党史、跟党走”专题讲座

高一(5)、(6)班

10

5月31日第八节

“学党史、跟党走”专题讲座

高一(7)、(8)班

11

5月21日第八节

“学党史、跟党走”专题讲座

高一(9)、(10)班

12

6月28日第八节

“学党史、跟党走”专题讲座

高一(11)、(12)班

13

7月5日第八节

“学党史、跟党走”专题讲座

高一(13)、(14)班

14

7月12日第八节

“学党史、跟党走”专题讲座

高一(15)、(16)班

附件二

**市**高级中学

思政课教师联系学科任务分配表

序号

思政课教师姓名

联系学科教研组

1

语文教研组

2

数学教研组

3

英语教研组

4

地理教研组

5

历史教研组

6

化学教研组

7

物理教研组

8

生物教研组

9

音乐教研组

10

美术教研组

教学专题讲座第6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专题教学;思想政治课;日常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14-03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重要而又特殊的课程。之所以重要,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既起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作用,又可以培养大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显示了其独有的作用与地位;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和时效都有特殊要求,政治性强,时效性更强。从教学内容上看,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党和国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和突发的现实热点问题,分析特定时期国内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现状和趋势,阐明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重大时事,以提高大学生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大学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因此,它不是用日常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完成的课程。而且这门课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是由省里按照中央的规定统一要求和部署,并结合形势发展的实际做出的统一安排,并不完全由高校自行安排。按《05方案》的规定,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本科生修完2学分,专科生修完1学分。

形势是发展的、变化的,相关政策也是变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是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世界形势风云变幻,社会发展日益迅速,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变化和发展,这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不断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内容、新视野、新课题。这个特殊矛盾的产生与解决,必然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工作的变化和发展。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采用专题

教育模式可较好地解决时效性问题

《05方案》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就是促使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能够对国内外主要形势有正确认识,能够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有正确认识。大学生应该把握形势政策,但是现实情况是,一些大学生忙于学习专业,忽视了对形势政策的了解;一些大学生不关心国事天下事,上网只是聊天、玩游戏或看电影,其中,一些人甚至连基本的时政常识也不明白;有些大学生虽然关注形势政策,但由于自身学识、阅历、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不能正确地把握形势政策;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特殊性及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我院思想政治课部进行了多年的教学探讨与实践,在专题教学上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专题讲座的质量,内容的统一,根据我院的具体实际情况,在开设课程讲座时,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多种形式,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效果。

首先,纳入计划,保证教学课时。每一学期安排16个学时的讲座内容。

其次,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点,我们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采取计划单列形式,即“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专题讲座的执行计划。根据省高教工委培训的要求,在学期开学初,由思想政治课部拟定每学期开讲的专题讲座计划,计划的完成则由教务处牵头,以思想政治课部为主导,全院各系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再次,采用主持人与主讲团队相结合的方式。由思想政治课部牵头组成主讲教学团队。授课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专题滚动法”方式,二是“专题主持带主讲团队集中授课法”,由思想政治课部确定讲座专题内容,对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对象、地点、专题主持人、主讲教师或主讲团队拿出总体计划,指定相应的主持人负责准备讲座的内容,主持人与主讲团队同时举办讲座授课。

最后,采用专题集中授课,突出专题讲座的授课形式。课堂组织形式分为报告会的大课堂和小合班课堂两种。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大课堂教学,二年级的学生采取小合班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教师讲授与观看时事报告录像片结合的方式。上课时间由教务处、学生处及各系协调统一安排,做到各方配合,安排到位,人员到位,课时有保证。

目前采用的开设专题讲座的教学模式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从学生方面看,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许多积极上进的学生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出现十分渴望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的趋势,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因而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讲座有非常高的热情。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贯穿思想政治课

日常教学可较好地解决实效性问题

虽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采用专题教育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时效性问题,但是,由于课程内容紧随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发展,需要常讲常新,紧密联系实际,且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及时性和零散性而缺少相对稳定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尽管学生对时政要闻、社会热点问题有一定兴趣,对专题讲座教学也有较高期望,但也出现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一,专题内容较多注重进行理论宣传和理论分析,缺少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虽然从整体上看,绝大部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有一定的兴趣,热情较高,求知欲较强,渴望交流;但部分学生或是因为缺乏对政治的敏感,缺乏对国计民生的重视,没有大局观,或是因为对时政背后的社会实际不了解、背景知识有限,或不关心时政,视野太窄、感触不深,自己主动思考少,不敢提问和大胆质疑,只想着等待教师的引导和指点。

第二,由于进行专题讲座,学生的听课人数较多,主要由教师讲,师生之间实际交流很少,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在听课过程中无法及时解惑,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利,降低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实效性。

第三,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课堂空间大,听课人数较多,以至于对部分学生缺乏约束力,听课效率低,学生没有深入思考教师所讲的问题,达不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第四,专题讲座一般每学期二三次,专题的选择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的形势发展动态情况。由于专题内容的选择,学生在听讲授之前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对一些时事知识知之甚少,影响了教学的实效。“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最大特点是其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回答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要构建创新性模式和体系,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成为全体学生真正受益的课程,就要承认该门课程的独特性,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我们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规划设计中,特别关注该门课程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为此,我们探讨了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把形势与政策的教育贯穿到平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的教学方式,利用思想政治课的每次课前10分钟组织学生评述时政新闻。教师侧重正确知识和核心信息的传达,而不将知识的讲解作为重点。

采用这种方式,第一,可以与专题讲座相结合,扬长避短,培养学生平时关注新闻的好习惯,对于应对突发事件有很好的及时性教育效果。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已制定的专题讲座的计划安排,有意识地对学生就相关内容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在听专题讲座时会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专题讲座的内容则会变得更容易理解。第二,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把这门课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思路中考虑,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想教育功能得到深化,而且这种功能是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通过每次课前10分钟组织学生评述时政新闻,一方面,学生通过接受形势政策教育可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而理解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在依据和客观标准,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学生又可通过评述时政新闻的思考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加之教师的即时指导,学生可以逐步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判断现实问题,提高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能力,并通过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形势,学会认识、把握、利用好个人成长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每个学期,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能够逐渐地多层面地对一些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比较全面,看问题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发散思维、拆分整合以及创新实践等能力。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提倡“师生互动”,也提倡“学生互动”,学生在关注时政热点问题的同时,可以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大家一起参与,发表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这样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自我教育。这种环境不仅限于课堂,甚至伸展到课堂之外,这比教师的灌输要优越得多,且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既能让学生及时掌握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又能让教师通过学生对时事的点评,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帮助教师在准备专题讲座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第四,通过课堂时事讲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有助于专题教学内容的选择。有助于教师的集体备课。每个班的学生思想倾向和观念可能是各不相同的,通过教师相互交流,基本可以掌握全院学生的基本思想动向,使专题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把专题讲座与日常思政课教学联系起来,可弥补专题讲座的不足。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专题教育与思想

政治课日常教学结合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实际效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观点而推卸教师自身的责任。“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内容具有政策性、动态性、时效性等特点,要把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教学与平时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既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的主力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可以扬长避短,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多变性与发展性很好地得到展示。教师既要具有马列主义理论和政策水平,又要熟悉学生思想政治情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即教师要根据每学期专题讲座安排的内容,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有意识地组织课前时事述评的内容,灵活确定每次课的主题,指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学会把握事物变化规律及其认识之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结论。一些重大事件的变化、发展往往体现一个过程,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教师要针对某一重大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必要的背景材料,以帮助学生了解时事背景材料的来龙去脉。这种形式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时事事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听有系统的专题讲座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激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立场、观点是至关重要的。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使学生学会了解形势和正确认识、分析形势的科学方法。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形势。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政策,怎样制定政策,如何自觉地执行和落实政策。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会大学生认识新形势,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要求也是我们作为思政课教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时必须遵循的理念。

动态过程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变幻的世界形势,日益迅速的社会发展,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同形势与政策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之间总是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而,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不断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新内容、新视野、新课题。从目前我们的实践效果来看,形势与政策的专题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日常教学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动态性与实效性的矛盾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若飞.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J].当代教育论坛,2008(7).

[2]王丽华.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二元制”结构内容体系简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3]刘璎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构建形势政策课保障体系[J].中国科技纵横,2010(22).

教学专题讲座第7篇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培训 实践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主义;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效果甚微。针对以上弊端,当前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细化培训计划,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有差异的培训内容、方式、形式及重点等,从而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 

根据省教育厅、省师训中心的统一部署,在暑假期间江南大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承担了初中化学培训研修班、高中语文校本研修班和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培训时间分别7—10天,参加培训学员共计五百多人。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训”,达到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我们认真讨论和制订了培训方案,其实施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身订制,精选内容。 

三个项目学员差别较大,根据“按需施训,有的放矢”的培训原则,培训前项目组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培训需求调查,调查面覆盖参加培训的江苏省十个大市,同时对回收问卷进行深度分析,旨在使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更加符合教师的需求。 

2.组建团队,优势互补。 

科学合理的专家团队结构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保证。每个具体项目都建立培训项目组,项目组核心成员由大学教授,市级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组成;同时,项目组在组建培训专家团队时,做到兼顾省内外、高校与中小学等不同领域的培训专家。我们还聘请了相关企业培训的专家参与指导,比如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这个项目就邀请了当地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参与我们的培训,为学员介绍网站制作的具体案例和网站安全的解决方案,深受学员好评。 

3.突出主体,创新方式。 

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及对培训的主观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而传统的专家讲授式的集中培训则很难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要。其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培训内容、方式、要求和标准的同一性与培训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不一致性和矛盾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地点的安排和培训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积极征求学员意见,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由学员主持专家讲座全过程,专家介绍、总结点评、互动交流,“学员主持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培训现场,培训气氛融洽,弥补专家讲座“一言堂”的不足,提高专家讲座的实效;论坛交流更加突出学员的主体,学员主题发言内容丰富,互动研讨气氛热烈。 

4.培训形式多样,创建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从整体培训课程安排来看,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论坛交流、考察研讨、课例观摩等培训形式,使学员在7—10天的培训中既有收获又享受学习过程,不感到枯燥。比如高中语文校本研修班,我们安排了顾毓?纪念馆参观和南菁中学考察。再比如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我们带领学员参观了江南大学信息化管理中心机房,专门介绍了江南大学在物联网建设方面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架构和云计算方面的应用,拓宽了学员的视野。这些都深受学员欢迎。 

二、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暑期三项培训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学员普遍非常满意。省教育评估院在培训期间到我校,对培训中心承担的2011年省级项目开展了质量评估工作,对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定位准、理念新,方案设计合理、实施到位,专家团队优势互补、实力强。但在培训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拟解决的问题过于分散。 

7—10天的短期培训课程涉及校本教研基本理论问题、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命题、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过于兼顾面上的问题,容易造成剖析不深入、解决问题不彻底等,使学员有意犹未尽、蜻蜓点水的感觉。 

2.专家讲座专题过于灵活。 

从单个讲座效果来看,每位专家讲座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但由于缺乏有效沟

[1] [2] 

通,专家往往更多执著于自己的研究,无意识地忽视了培训目标、培训对象。从整个讲座的系统结构来看,由于缺乏系统的专家团队的有效沟通,难免出现讲座内容“撞车”现象。总之,缺乏有效的专家讲座效果监控机制,在专家讲座的安排方面缺乏有效沟通与管理,讲什么、怎么讲主要由专家说了算,培训机构、学员更多时候处于“失语”状态。 

.培训形式进一步创新。 

在培训活动中,虽然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论坛交流、考察研讨、课例观摩等多种培训形式,但遇到一些新问题,由于缺乏专门从事教师培训的专家,创新培训形式的要求与设想还有差距。此外,在培训过程中的论坛活动中,由于担心论坛现场的效果,一些老师过多安排主题发言,导致只有“谈”没有“论”。 

三、培训的改进与实施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为要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突出培训重点。 

期望通过培训把教师教育的所有问题解决是不现实的,需要瞄准方向,突出重点。设计方案需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有限的几个重要问题。 

.组织专家集体备课。 

在现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下,可以采取专家团队通过集体备课,构建富有逻辑顺利的系列专题讲座,环环相扣,增强培训效果。 

.设计多样培训形式。 

教学专题讲座第8篇

【关键词】校园讲座 教育

一、高校学术讲座的现存问题

(一)讲座内容散漫无序

大多数高校对讲座内容缺乏合理有序的安排,缺乏统筹规划,常以“新鲜、实用、有趣”为标准进行取舍,或是哪位专家来学校,就临时邀请其为学生开展一场讲座,内容参差不齐,讲座安排过于随机,缺乏系统计划和具体安排,主讲人准备不充分,易与学生正常课业时间安排相冲突,大大减少了学术讲座的上座率和有效性,降低了学术讲座质量。高校在讲座主题和内容安排上缺乏切实可行、详细具体的目标方案,无法在讲座开展前一周提前通知,造成学术讲座匆忙开演,闪电完结,没有提前、详细的组织预告,造成学术讲座前期宣传不到位,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讲座何时进行,学生通常是在讲座结束后的报道上发现感兴趣的讲座早已结束,导致讲座资源的浪费。

(二)讲座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高校邀请的国内外学者头衔一长串,但讲座主题空泛,内容平淡乏味。若是主讲人只是为了完成科研任务,或基于评职称的硬性规定而去作报告,自愿参与讲座的师生人数便会更少。生动形象、激情澎湃、内涵丰富、引人共鸣的学术讲座离不开演讲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涵养和过人的演讲水平。高校对讲座的主题、演讲的群体取舍不当降低了讲座质量,挫伤了学生听讲座的积极性,流失了讲座听众,不但不能发挥讲座的积极作用,反而浪费了讲座资源。只有在讲座的价值被高校认可推崇之后,讲座所学的经费支持、场地和设备提供才能得以保障,讲座内容才得以合理有序安排,讲座宣传才能及时高效,讲座的质量才也会得以提高。此外,要鼓励师生与国内外专家的沟通交流,珍惜讲座开展机会,确保师生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讲座宣传不到位

听讲座本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而组织的自主性学术活动,但许多高校仍采取强制性签到的方式硬性提高上座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宣传不到位,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讲座现场空位太多,听众过少,为了不使讲座。

(四)讲座人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功利参与热情低

学术讲座的质量与讲座人的水平密不可分。优秀的主讲人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生动的表达方式、现场的驾驭能力。高校目前普遍存在讲座人水平不一、内容枯燥无味、讲座档次不高、互动不够等问题,给予学生的启发太少。从讲座的主题到人选先确定,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常感觉喜欢的听不到,听到的不喜欢。高校还开设了名人访谈类、热点类专题讲座。较之理论性强、学术味重的学术讲座,学生们更倾向于前者,特别是名人讲坛、考研考证类的辅导讲座。学生们希望通过成功人士的指引,少走弯路,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功利倾向严重,成材就业类讲座成为香饽饽,学术讲座无人问津。

(五)行政干预过多

一所高校自身的专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绝大多数高校都会邀请校外专家作为校园讲座的主讲人,而讲座并非每一场都受到学生的欢迎,因此难免会出现听众不多的“冷场”现象,为了掩饰难堪,讲座的组织者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以非自愿的方式凑足听众人数,这种方式减弱了讲座的吸引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并不利于讲座的持续发展。讲座组织者行政干预过多的另一个表现是,讲座主题的确定存在不科学性,讲座组织者并没有对讲座主题做出长期的规划,而是任意确定的,能邀请到哪位专家就将该专家的研究领域作为讲座主题,学生在确认讲

座主题过程中的能动性则体现得更少。

二、改进建议

(一)要深化对学术讲座意义的认识

校园讲座拥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价值。“课可以不上,讲座焉能不听”,北大校园流行的这句话足以表明校园讲座的重要性;“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正是校园讲座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校园讲座的价值,把学术讲座作为培养时代人才一个重要手段去努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在知识高速增长的现代社会,超越自身学科专业的局限,形成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宽的创新视野。

(二)要加强校园讲座的信息化建设

为优化校园讲座环境,促进优质讲座资源的交流、共享与传播,高校应成立“校园讲座资源交流平台”,这个交流平台的功能包括讲座举办信息的、讲座资源的共享、学生的反馈意见收集等,在技术上需做到讲座资源的检索,讲座的系统、点播系统、交互直播系统等。

(三)要积极整合校内资源

首先是解决校园讲座的重复建设问题,学校需对校园讲座进行分类别、分层次规划,对于主题相近、功效重复的讲座,进行科学论证,切除重复建设、功效较差的讲座,集中优势资源努力办好相关讲座。其次,要以“市场化”方式来运行讲座,作为校园讲座的组织者,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听取专家的建议和学生

的意见,确定主题,邀请主讲人,并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听众人数的多少、是否会冷场等因素则交由“市场”决定,不作或少作行政干预。

参考文献:

[1]田仙贵.大学学术讲座与人才培养的研究[D].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08.

[2]郑彩莲.校园讲座的现状及建设途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