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口腔保健方法

口腔保健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11-19 16:15:50

口腔保健方法

口腔保健方法第1篇

轮流使用两支牙刷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另一只有时间完全风干,从而减少细菌滋生的几率,这对牙齿的健康非常重要。

常漱口可以消除牙齿表面的细菌和在牙齿缝隙中滞留的食物,漱口最好是用温茶水,把水含在嘴里,同时鼓动脸颊和唇部肌肉,让水在口腔各部反复流动。千万不能用冷水漱口,这有可能造成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等现象。

(来源:文章屋网 )

口腔保健方法第2篇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保健干预

龋齿也称虫牙、蛀牙,是儿童口腔常见病,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疼痛对儿童进食产生不良影响,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对恒牙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儿童的发音及容貌,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漱口、刷牙是预防龋齿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同时也对口腔卫生的保持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掌握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现状,提高儿童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更好地开展口腔保健干预,笔者于2013年1月随机选取本社区某幼儿园3岁儿童62例,采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在本社区某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岁儿童62例,男33例,女29例。

工具:根据李秋忠设计的儿童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对其条目进行筛选和修订,制成新的《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修订后的问卷Cronbach's α为0.8068,重测信度0.87。内容包括:每天刷牙次数>2次,选择竖刷,持续时间>3min,选择保健牙刷,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有无饭后漱口的习惯,父母有无参与孩子刷牙等7个条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

资料收集方法:对62例儿童进行问卷测评,由健康教育小组人员一对一指导家长填写。发放问卷62份,有效问卷62份,回收率100%。

结果

62例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情况,见表1。

讨论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其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密切相关。刷牙和漱口是口腔保健中最基本的行为,刷牙可以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祛除,漱口能够对食物碎屑给予及时有效的清除。通过刷牙和漱口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及减少龋齿的发生,进而预防牙周病。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自理能力也较差,缺乏口腔卫生自我保健意识。本研究结果显示,有38.71%的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2次,37.09%儿童坚持每天清洁牙齿1次,有3.23%的儿童从未刷过牙。可见多数儿童未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而早晚刷牙对预防龋齿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儿童刷牙方法和刷牙时间及其所使用的牙刷不符合要求,这也会直接影响幼儿口腔卫生保健的效果。本调查发现,62例儿童中刷牙正确率也不尽如人意,仅56.45%的儿童刷牙方法正确,19.35%的儿童刷牙时间达不到3min,使用保健牙刷和选择2~3个月更换1次牙刷这2项指标分别达到93.55%、66.13%。应该对儿童加强指导口腔卫生的相关保健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儿童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

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关。由于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相对薄弱,不能对儿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从而导致儿童存在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本研究结果发现,82.26%的孩子清洁牙齿时缺少家长监督,家长自身也存在不良口腔卫生习惯,说明家长对口腔卫生保健不够关注。口腔卫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期,但是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无法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此时就有赖于家长的教育与监督,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正确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为了提高家长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社区应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牙齿应从儿童做起,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

积极开展口腔保健教育,宣传其重要性。龋病是由牙菌斑引起的,预防龋病的有效措施是对牙菌斑进行有效的清除,其中自我口腔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林靖雯等发现,2岁儿童就可能发生龋齿,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龋病的预防中,4岁以前是其中重要的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发挥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应加强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培养儿童自觉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让儿童从小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学龄前儿童生理心理特点,设计适宜的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定期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应宜短,形式可采用小讲座、观看口腔知识动画片及漫画、刷牙模拟训练等,指导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要让儿童了解不正确的刷牙,不仅不能对牙齿起到清洁的作用,而且还可能对牙龈造成损伤,导致牙龈萎缩,牙齿形成楔状缺损。正确刷牙的基本原则: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清洁效果佳,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无损伤。鉴于学龄前儿童接受能力,选择比较容易学习的旋转刷牙法(ROLL刷牙法),并且应一对一,手把手指导儿童学习。家长应为儿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大小特点的保健牙刷,刷牙的次数为早晚各1次,进食后漱口应每次2~3min。可以设计一些卡通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册,开展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有奖竞猜、儿童刷牙竞赛等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口腔保健方法第3篇

【关键词】口腔健康;小学生;健康教育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础。为了解彭州市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知识现状,发现口腔保健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其口腔健康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彭州市军乐中心小学4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0年10月~11月对军乐中心小学420名二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答卷409份,答卷有效率97.38%。其中2~4年级248人,5~6年级161人,男生202人,女生207人。

1.2调查方法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自行设计口腔健康行为与知识调查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面解释本次调查目的后发卷,采用匿名方式,由学生自行填写,禁止讨论,现场回收答卷。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知、行现状及知识来源。

1.3统计分析用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检查和分析。

2结果

2.1饮食生活习惯彭州市农村小学生三种易致龋食物的食用频率较高。其中饼干、蛋糕、面包等甜点每周食用两次及以上者占81.42%,70.17%的学生每周吃糖果或巧克力两次及以上,57.95%的学生每周喝碳酸饮料两次及以上。2.2口腔保健行为情况见表1。

2.3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2。

2.4口腔健康知识来源见表3。

3讨论

小学是口腔健康行为和观念的重要形成时期。了解小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及知识获取途径,对开展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宣教,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三种易致龋齿食物食用率属于高频。从控制饮食因素防龋的观点出发,应加强对小学生“少吃零食,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的教育和宣传。

在口腔卫生行为状况调查中,大多数小学生养成了每日刷牙的习惯,每日刷牙一次及以上者占85.00%,达到了2004-2010年我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中农村中小学生刷牙率为70%的目标。然而能够每天刷牙两次及以上者占44.01%,仍较低。在选择牙刷类型上,59.66%的学生能够正确选择保健的软毛牙刷,基本接近2004-2010年我国口腔卫生保健规划中农村中小学生保健牙刷使用率60%的目标。只有21.27%的学生每次刷牙时间在3分钟以上,39.12%的学生每1~3月更换一次牙刷。在刷牙方法上,仅有18.34%的学生采用正确的竖刷法,51.59%的学生采用横刷法,横刷法不仅不易除去牙缝里的食物残屑,而且易损伤牙齿,甚至导致牙龈萎缩、牙根外露和出血。因此,彭州市农村小学生的口腔保健行为现状不容乐观,相关口腔健康教育急需加强。

调查结果表明,彭州市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与国内相关调查相似[1][2]。虽然,81.66%的学生知道少吃甜食少得牙病,但仅有19.56%的小学生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26.16%的学生知道每次刷牙不宜少于3分钟,11.00%的学生知道含氟牙膏对防龋病有效,26.41%的学生认为睡前刷牙最重要,40.34%的学生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是牙龈炎。而80.00%小学生认为中草药牙膏有利于防龋齿,这可能与目前电视广告宣传有关,导致知识偏差。

彭州市农村小学生主要通过医生、学校及家长三条途径获得口腔健康知识。其中医生为最主要的途径,提示学生当出现口腔疾病后才开始注重口腔健康知识。促进学校口腔卫生是开辟未来口腔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的基础[3]。而只有45.72%的学生能从学校获得口腔健康知识,因此, 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口腔健康教育:(1)开设口腔健康教育课。充分调动健康教育课教师的积极性,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口腔健康知识,同时利用形象的科普宣传资料,把医学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小学生自觉纠正错误的口腔健康认识和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2)利用学校墙壁、板报和校报在校园中宣传。利用教室、宿舍、食堂的墙壁,将口腔健康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或在校报中开辟专栏,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

统计显示,彭州市农村小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口腔保健知识非常有限。提示政府可协调教育、电影、电视、文化、爱卫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开展牙病防治工作的宣传。如深入开展“爱牙日”活动,普及牙病防治知识。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其时效性、信息量及覆盖面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上口腔健康教育作为口腔健康教育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必然会越来越普及。因此,在互联网上开辟口腔健康教育栏目,让同学们随时浏览,可在一定程度提高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4]。

加强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使农村小学生逐步建立口腔卫生观念和习惯,保障其基本口腔健康,应成为农村小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刘怀周.西安城中村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05):363.

[2]田剑刚,黄瑞哲,李晓红,李红杏,韩克实.农村小学生刷牙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5,13(1):88-89.

[3]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1.

[4]杭大磊,王成龙,唐荣银.开展网上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和体会[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1,11(6):410-411.

作者简介:

王晶,女,(1989-),四川成都人,本科生,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研究方向:预防医学

口腔保健方法第4篇

关键词:口腔保健 健康知识 健康教育 调查研究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246-01

为了解我省郴州永兴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日常口腔健康行为及态度,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传提供依据,现就本次调查结果及健康教育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当地的居民45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7月3~10日。利用居民的空闲时间进行随机整体抽样问卷,年龄0~7岁、8~12岁、50岁至今,总体分儿童与成人两张问卷。

1.2 方法

问卷内容结合群众所关心的口腔问题及其他文献进行设计。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口腔检查(龋齿、牙龈、牙异常等情况);口腔保健行为(刷牙方法、刷牙次数、持续时间、定期口腔检查等);口腔卫生及饮食习惯和对自身口腔状况的了解程度。所有调查对象均按照WHO制定的《口腔卫生健康调查基本方法》进行调查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1)儿童几岁开始刷牙。

根据调查永兴地区儿童刷牙起始时间为5~6岁的比率达到50%,而据口腔检查结果,龋齿病率达到85%,儿童预防龋齿和其他口腔疾病的重要方法就是刷牙。养成每天刷牙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可去除菌斑和软垢,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这需要家长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儿童从几岁开始刷牙比较好呢?目前,对于儿童刷牙的时间,应强调早。乳牙会在出生6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生长,家长应该在乳牙刚开始萌芽的时候就用湿纱巾定期清洁牙面。在一岁半左右会长出第一乳磨牙,家长就可以开始帮孩子刷牙了,牙膏可以含少量的氟化物。家长在这个时期帮孩子刷牙时可以使用套在手指上的专用小牙刷,这样对于诱导孩子的注意力,操作也更简便,更够更好地完成刷牙。家长可以在孩子2~3岁的时候开始培养孩子自己刷牙,兵进行督促。一般在6岁以后,经过训练的儿童都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所欠缺的就是恒心和毅力,所以家长仍要进行必要的监督。

(2)是否做过窝沟封闭。

据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永兴地区做过涡沟封闭的儿童为0,而且知道有窝沟封闭的家长为0,窝沟封闭是最佳的对儿童牙齿的保护方法,能有效的避免蛀牙的出现。

(3)每天刷牙的次数。

据调查数据显示,51%紧早晚各刷一次,科学刷牙的最佳次数和时间是“三、三、三”,就是每天刷三次牙、每次都在饭后3 min刷、每次刷牙3 min。因为饭后3 min正是口腔齿缝间细菌开始活动并对牙齿产生危害的时刻,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比较合适的刷牙的时间应该是起床后刷一次及睡觉前刷一次,因为大部分人中午由于上学或者工作几乎没有空闲刷牙,建议在午饭后用水漱口,而工薪阶层能做到的当然是午饭后也刷一次,每次刷三分钟,并能保证每个牙面都能清洁到,时间不多不少,保护牙齿最好。

(4)口腔保健产品的推广情况。

功效性牙膏、漱口水、美白牙贴、止痛含漱液、牙线等功能性口腔保健产品在永兴地区的使用率为0,刷牙虽然是维护口腔卫生的有效方法,但有报道单纯的刷牙平均只能清除菌斑的50%左右,特别是难以消除邻面菌斑。所以,应该加快口腔保健产品的应用推广,尤其是牙线的使用推广,使用牙线可以预防口腔疾病,大大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为此,美国衰老学专家迈克尔・罗伊森更指出,坚持每天使用牙线,能让你多活6.4年。

(5)口腔服务设施的利用。

调查发现,55.8%的当地居民因为牙疼而就医,仅有1%的是做定期检查,4.3%的接受预防性措施,这说明目前农村居民是被动就诊口腔科,未能充分利用口腔服务设施。郴州永兴地区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等)76.2%,媒体是传播健康信息的主渠道,应组织口腔专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科学引导大众的口腔健康行为。

2 讨论

2.1 原因

本次调查显示,郴州永兴当地居民口腔健康有关的知识知晓率较低,对口腔保健缺乏积极态度,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大多数居民不能定期口腔检查,不能正确掌握刷牙时间和方法。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牙石、菌斑、通过问诊调查及统计学分析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口腔保健知识缺乏:口腔健康知识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获得,从这些渠道获得的相关知识一般较为肤浅,缺乏连贯性与针对性,有时还较片面,并缺乏实际的指导,对于口腔健康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够重视。第二农村地区相比城区医疗条件落后,受教育程度低下。因此,在本次调查的人群中牙龈出血、菌斑、龋病的患病率较高,而龋面充填构成比却较低。

2.2 对策

(1)发展初级口腔卫生保健网。

(2)人力资源开发:用多种形式培训基层各种口腔保健工作者、健康教育者,乡村医生;为各省及农村地区举办牙防专业人员培训试点班;编写各种教材,参考书等。

(3)利用墙壁板报和学校学报的形式在校园中宣传。

将口腔健康宣传知识和图片制成生动活泼的墙壁板报形式或在学报中开辟专栏,可使居民在赶集以及学生在业余时间,不经意中学到口腔保健知识。

3 结论

这次调研结果显示儿童口腔疾病问题最大最常见的就是龋齿,其次就是牙齿发育异常的情况,成人中最常见的口腔问题是牙周病,有必要对农村地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宣教,使他们认识到其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并组织定期检查,对口腔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如果能普遍提高农村居民口腔健康意识,不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口腔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成年人群体中口腔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姜红,姜广水.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口[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181-1183.

口腔保健方法第5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学龄儿童;口腔保健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7.199

口腔健康教育是现阶段临床广泛开展的一项教育服务措施, 对于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防范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 2012年10月, 作者对本市某小学80例学龄儿童展开进行了口腔健康教育, 并通过对实施前后的口腔卫生习惯合格率及牙菌斑指数进行对比与分析, 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市某小学80例学龄儿童及其相关资料,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7~12岁, 平均年龄(8.2±2.5)岁。纳入测试牙齿无缺损、无染色剂过敏体质以及能够配合研究者, 排除患有全身系统疾病、重度牙龈炎及其他口腔疾患儿[1], 所有入组儿童均接受口腔健康教育, 且其家属均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1. 2 方法 对80例儿童的龋齿病、牙菌斑指数及口腔卫生习惯等进行详细记录, 以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再给予所有入组儿童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 具体包括:①普及口腔保健基础知识。由1名具备多年经验的口腔医师对儿童授课, 通过为儿童讲解相关的口腔知识, 诸如乳牙概念、恒牙结构以及牙齿类型和功能等, 加深儿童对口腔基础知识的掌握, 此外, 还需对牙菌斑、龋齿病因及其好发部位等进行着重介绍, 以便儿童在刷牙时注意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淀粉、糖类等食物能够与牙菌斑发生酸性反应, 损害牙釉质, 并最终导致龋齿病。因此, 教育时应告知儿童不过量食用薯片、糖果等食物, 尤其是临睡前最好不要食用。日常食用这类食物或餐后应注意用温开水或盐水漱口, 以防淀粉或糖分等残留在牙齿上, 诱发龋齿病。此外, 高纤维食物能够与牙齿相互摩擦, 对于清洁牙齿有一定效果[2]。为此, 教育时还需告知儿童平时多进食蔬菜、瘦肉等富含纤维的食物。③学会正确刷牙。告知儿童正确刷牙对于清除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 并教会儿童选择适合自己口腔的小头软毛牙刷, 以便在避免不适感的同时, 对其牙齿及牙周组织等加以清洁, 同时告知儿童应至少刷牙2次/d, 刷牙时尽量选择“竖刷法”, 以便有效的清洁牙齿。④定期口腔体检。告知儿童及其家属定期(6个月左右)到口腔医院体检1次, 以尽早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 进一步确保儿童牙齿能够健康发育。

1. 3 观察指标 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检测指南为参考, 对本组80例儿童进行口腔体检, 同时记录好餐后牙菌斑指数以及教育前后各项口腔卫生习惯的合格例数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健康教育前后口腔卫生习惯合格率比较 经教育后, 本组80例学龄儿童各项卫生习惯的合格率均较其教育前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80例学龄儿童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经口腔健康教育后, 本组80例儿童牙菌斑指数均降至(1.63±0.42)%, 与健康教育前的(3.14±0.53)%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学龄儿童的牙齿正处于发育阶段, 此期间儿童的日常饮食又多为软食和甜食, 加之不少儿童有饮食不良习惯存在, 很容易导致其发生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2]。据最新一项数据统计, 目前我国学龄儿童中, 有超过76.55的儿童患有龋齿病, 且每1例儿童有接近4.5颗龋齿存在。可见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减少龋齿病发生率、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意识有其重要意义。彭彩燕[3]研究对100例学龄儿童实行口腔健康教育, 发现教育前后学龄儿童对各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有了很大提高, 且在牙石检出率、龋齿病及牙龈炎发病率等方面, 均有很大改善。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通过为80例学龄儿童实施普及口腔保健基础知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学会正确刷牙及定期口腔体检等一系列口腔健康教育, 结果发现, 80例儿童教育后的各项卫生习惯合格率均较其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

综上所述, 在学龄儿童的口腔保健中实施健康教育有确切效果, 能够在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同时, 尽量避免牙菌斑的产生, 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少萍, 张斌, 杨蓉, 等.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7):972-973.

[2] Hofer S, Doering, Rumpold G. Determinants of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lifc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 2006, 13(3):398-406.

口腔保健方法第6篇

关键词 口腔保健 患龋率 生活习惯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0-0038-03

龋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重点防治的3大疾病之一[1]。我国2005年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100个5岁儿童中就有超过66人有龋齿。其发生与各种行为学变量之间产生着特定的联系。龋齿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认知和正确的口腔保健行为,都会对龋齿的发生产生影响。为探讨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对小学生龋齿发生的关系,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年2-5月普陀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保健门诊的7~8岁学生87名及长征中心小学二年级进行窝沟封闭的学生78名,以及学生家长165名。学生家长平均年龄(35.1±3.6)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60人,高中和中专66人,初中及以下39人。

1.2 方法

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龋齿诊断标准》(4版)进行调查。为避免不同人员检查造成的偏倚,参与本次检查和调研的3名人员均为口腔专业人员,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规范标准。

1.2.1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长征镇小学生口腔问卷调查表,共10道选择题:①你每天刷几次牙?②你饭后是否漱口?③你每次刷牙时间为多久?④你们家是否做到一人一刷一杯?⑤牙刷多少时间更换1次?⑥是否每半年去医院检查一次牙齿?⑦蛀牙多与吃甜食糖果有关吗?⑧你是否知道窝沟封闭?⑨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防治龋齿是否很重要?⑩家长是否经常督促孩子注意口腔卫生?答对7题以上为“合格”。合格人数/总人数×100%为知晓率。

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家长和学生分别进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

1.2.2 口腔检查

被调查儿童均进行常规口腔检查。按照《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检查牙齿的数目、形态、排列、替换及咬合情况,检查牙齿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变,或者出现明显的龋洞。

1.3 评价标准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计算患龋率及龋均。患龋率(%)=患龋人数/受检人数×100%;龋均=龋失补牙齿之和/受检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口腔卫生习惯与患龋率的关系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及患龋情况

165名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合格率为46.10%。患龋率为52.12%,龋均3.12,说明长征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比较缺乏,口腔保健需要加强(表1)。

2.2 家长文化程度及督促次数与患龋率的关系

家长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和每天督促孩子刷牙的,学生患龋率相对较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学生口腔卫生习惯与患龋率的关系

每天2次饭后漱口和每天早晚2次刷牙的学生,患龋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3)。

3 讨论

长征镇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虽然家长对儿童的健康关注日益增加,但依然存在轻视龋病防治的现象[2]。龋齿的发生除了与牙齿的质量、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与口腔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大量研究证明,刷牙特别是睡前刷牙,可显著降低患龋的危险性。调查发现,本社区学生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及对口腔卫生的认识不足占很大比例,每天早晚两次刷牙的学生患龋率比只刷一次牙及不刷牙学生的患龋率明显降低。而家长督促不到位、刷牙方法不正确及刷牙持续时间不足,导致患龋率仍然很高(60.00%)。

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影响因素[3]。家长文化程度越高,接受口腔保健知识的渠道就越广,主动关注孩子口腔卫生的意识就越强,并能定期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4]。张蓉等[5]对广州城乡729名儿童患龋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显示:受教育越多的家长主动参与儿童早期口腔保健的积极性也越高。家长是学生获得口腔健康知识的重要来源,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态度影响着对学生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因此发挥家长在儿童口腔保健中的积极作用,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和维护过程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7]。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社区讲堂、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宣传栏等扩大儿童口腔保健的宣传覆盖面。同时,街道政府也可利用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强化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而专业的口腔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做到医校联合,家校联网,主动承担起儿童口腔疾病预防的重任,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举之, 樊明文. 口腔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23-135.

[2] 季成叶. 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及龋患程度构成[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2): 114-117.

[3] 林焕彩, 卢展民, 杨军英. 口腔流行病学[M].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108-115.

[1] 章晓星, 符彩庆. 上海杨浦区幼儿龋病易患因素评估[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12): 133-134.

[2] 张蓉, 林焕彩, 陈建洪, 等. 家庭因素对乳牙患龋的影响[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1(6): 564-566.

[3] 黄薇, 台保军, 杜民权, 等. 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口腔医学研究, 2003, 19(3): 226-227.

口腔保健方法第7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口腔卫生;防治

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现状,笔者2009年10月对城乡8所中小学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对象选择城区和郊区中小学各4所,学生共5463人,用检查其牙菌斑方法对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进行检查。

1口腔卫生现状

1.1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受检的2855名小学生中,口腔良好者占37.3%(1065/2855),一般占23.4%(669/2855),口腔不良的占39.3%(1121/2855)。城区受检的1532名小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39.4%(603/1532),一般者占26.7%(409/1532),不良者占33.9%(520/1532)。城郊受检的1323名小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34.9%(462/1323),一般者占19.7%(260/1323),口腔不良者占45.4%(601/1323)。城区与城郊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比较,经 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

受检的2608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良好者占34.2%(892/2608),一般者占26.0%(678/2608),不良者占39.8%(1038/2608),其中城区受检的1386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占40.2%(557/1386),一般者占23.9%(331/1386),不良者占35.9%(498/1386);郊区受检的1222名中学生中口腔卫生良好者占27.4%(335/1222),一般者占28.4%(347/1222),不良者占44.2%(540/1222)。城区与城郊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比较,经 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口腔疾病防治对策

2.1强化行政干预,把龋齿病防治工作列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

首先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使领导重视,用行政干预手段把龋齿病防治列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

2.2建立健全保障网,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的防龋保教队伍。学校防龋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施教者——保健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的保健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农村学校有的没有保健教师,有的保健教师名不符实,未受过专业培训,这种状况无法适应健康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保障网,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学校卫生室(保健教师)。在此基础上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或中小学保健所负责保健教师的定期业务培训,培养一支业务素质高的防龋保教队伍。

口腔保健方法第8篇

【关键词】边防部队;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方法;建议

口腔疾病是边防部队人员的常见病、多发病。边防部队驻地偏远,条件艰苦,官兵患口腔疾病后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口腔疾病一直困扰着边防官兵,严重影响着守边官兵的身体健康,制约着部队战斗力的提高[1],因此,边防部队的口腔卫生勤务保障需要加强,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急需开展,工作程序急需规范。最近我院组织巡回口腔医疗队,对边防部队进行巡回医疗,历时35天,行程1563公里。口腔健康检查630人,组织口腔健康知识宣教上课12次,板报11个板次,电子小报一期。充填牙齿228颗,牙髓治疗52颗,口腔洁治235人次。对基层部队家属进行口腔检查治疗48人次。培训边防连医生、卫生员处理牙科急症10人。边防部队官兵要求得到口腔保健的呼声很高,对本次活动非常欢迎。现将我们开展基层官兵口腔疾病防治的工作方法和建议如下:

1工作准备

工作的设备准备,动用了平战两用的携便式牙科器材:牙科治疗椅(一个),气泵(两个),医师坐椅(两个),综合治疗机一台(无口腔灯),洁牙机(一台)。由院修理室进行安装调试后,工作状况良好。器械、材料如调拌刀,充填器,扩大针,牙钻,积各种粘固剂及牙髓、根管治疗药物等。

工作的组织开展,原则是不影响部队正常的工作、操课、学习、生活。

2工作内容

2.1以班为单位进行,作活动动员后,开始行口腔健康检查,检查问卷填写情况,填写调查表,并以每个官兵存在的口腔健康问题有真对性地逐个给予指出,告诉其解决办法,一人不漏。记录需要进行治疗的人员。

2.2确定性治疗:对需要进行洁牙治疗的人员进行洁牙,对早期龋齿进行充填。

2.3对需进行牙髓治疗及根管治疗的病人进行有计划的治疗,不能完全治疗者,记录名单建议后送治疗。

2.4对患有冠周炎的患者进行冠周冲洗,并指导连队医师及卫生员处理牙科急症:冠周炎、急性牙周炎、急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牙裂等

2.5对于阻生智齿,建议患者择期拔除。

2.6进行口腔健康宣教,组织讲座,出板报。主题:爱牙、健齿、强身、提高部队战斗力。口腔宣教的内容:介绍口腔卫生勤务;口腔健康与战斗力;口腔卫生技术;刷牙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保健牙刷;牙膏的使用;牙刷的维护;口腔健康的要素及条件;结合边防特点,讲授军事环境对口腔健康的影响;展望我军未来的口腔卫生勤务。

2.7深入到班排,了解牙具的使用及摆放情况。

2.8增送小册子《口腔卫生保健》《军人口腔保健指南》。复制并发放光盘《武装牙齿,提高部队战斗力》。

2.9活动后期,增送洁牙机及部分器械、材料给卫生队,并依检查发现的情况讨论部队的牙防建设。

3工作建议

工作中发现大部分官兵在口腔保健方面存在误区,刷牙存在的问题很多,不能做到有效刷牙。大多数官兵对保健牙刷无认知,有过半官兵未使用保健牙刷,少数人牙刷使用时间过长。大多数官兵对于口腔卫生勤务、口腔健康和战斗力的关系认识不到位。有部分连队班牙具摆不合卫生要求。有一部分官兵对牙防认识不足,参与不积极。因此我们建议:

3.1中心医院每年组建2-4人的口腔医疗队对边防一线官兵进行巡回医疗,切实解决广大守边防官兵的口腔健康问题。这个医疗队应与其它医疗队分开,在每一个边防连工作5-7天/次(按60人算)。

3.2考虑到边防的特点:偏、远、散、小的特点,建议对守边的军一级单位所属医院配发口腔流动医疗车。这台装备车应具备有在高原、高寒地区工作能力。

3.3口腔巡回医疗队的工作应效仿这此活动进行工作,以收集每年的口腔资料,以真正了解口腔疾病在部队的流行规律,且在纵向上检验口腔宣教、医疗的效果。

3.4兼于每个人的牙合形态都不相同,可以做为鉴定身份用[2],建议在部队建立每一个官兵的牙合模型的计算机档案,这在战时或其它相关的军事环境下特别有意义。

3.5对于口腔健康与战斗力关系要加大宣传力度,应制作多种形式的以口腔保健知识为内容宣传活动,宣传口腔卫生保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