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23 10:47:28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第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策略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概述

西方普遍使用“信息化”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于信息化的概念,我国学术界及政府内部有过长时间的争议。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作了如下定义:“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则是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企业管理信息化即把企业管理的制度、流程和标准固化于信息系统,并将这些资源有效应用于企业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从信息系统的角度看,企业管理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信息化、营销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内容。企业管理信息化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得信息并有效利用信息完成工作的执行、调整、决策和预测。因此,一个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组织结构,减少成本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认识不足

目前仍然有很多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没有主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意识。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在决策时习惯于依据自身经验,没有科学地以数据信息为依据。

有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其建立过程非常草率,并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和专业的分析,甚至对MRP(财务管理软件或制造资源计)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原理不甚了解,这样的管理信息系统显然不能将企业的信息充分利用,不仅无法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反而浪费了资源和经费。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改革不仅是开发相关管理软件和建立计算机网络,更要随着信息化管理重组业务流程、改变组织结构,可以说是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因此部分员工会担心损伤自身利益,并对此采取抵触态度。这种现象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

(二)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大量的企业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内部管理系统存在诸多不足。有些企业近年来高速发展,经济效益上去了,但是管理并没有跟上,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环节没有固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急于建设信息化系统,实施ERP,结果会适得其反。ERP系统的实施复杂度大,其理论基础是供应链管理,涉及面相当广,其中包括供应、财务、生产、销售等。原本随意的管理方式一下子受到约束,很可能造成员工和客户的不适应,影响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从而对企业的供应、销售等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客户流失。此外,企业管理的随意性大,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这就可能造成执行力度不到位,企业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最后不得不放弃信息化管理。

(三)投入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的资金投入占总资产的百分比远低于西方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在中小型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信息化管理需要购买相应设施,引进先进技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后期仍然需要软件的二次开发、系统维护和设备更新。部分企业将信息化建设当成一次性建设,省去了后期维护,随着软硬件资源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系统必然落后, 从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

(四)专业人才欠缺

调查显示,80%企业认为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高水平管理队伍的支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信息化企业管理的观念,丰富的管理经验,还需要具备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能力。信息化管理系统涉及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包括各种单项管理子系统,各系统之间又需要相应接口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和各部分的交流,技术人员如果缺乏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很难将信息系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充分利用。

(五)信息安全问题

传统的管理体制下,企业的经营信息以纸质文件的方式存放于各部门,即使发生信息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也不会非常大,易于恢复数据。但是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各种信息依存于内部网络系统,虽然提高了传递信息的效率,但是一旦信息被窃取或者破坏,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破坏者可能通过病毒入侵、黑客攻击或者利用内部管理的安全漏洞窃取和破坏信息。

三、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种种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

(一)首先可以发挥政府的强大影响力

技术方面,政府可以投入部分资金和人力,用于管理软件的开发及硬件的研究,同时鼓励信息化方面的创新,保护知识产权。在国企方面,政府可以将国企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列入业绩考核的范围,从而增加企业管理层的动力。对于私企,政府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机制,引导私企管理的信息化。此外,政府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力宣传也会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二)培养和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间需要不断完善和维护,因此需要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强化员工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的技能,用交流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增加员工积极性,同时引进高水平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内部要为信息化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包括提高待遇,改善福利等,吸引信息化人才。同时,应加强信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企业整体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建立企业信息文化,减少信息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三)避免盲目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开始之前,应该先明确企业自身的状况及对信息化的需求,对企业信息化的长期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及合理安排,购买企业适合的信息化设备,采用切合自身实际的信息化软件。例如,大型企业的规模庞大,其业务规模、信息量也很大,因此需要更加复杂的信息化管理结构。而中小型规模较小,企业业务灵活,信息量小,容易实现信息同步,宜采用更加简洁实用的信息化结构。

信息化建设不可急于求成。首先要打好基础,做好原始信息资料录入的工作,完善的信息资料是信息处理的基础。建立企业内部网络,根据企业内部结构建立子网,加强各部分网络的联系。在企业内网建设达到一定成效之后,可以着手企业内外一体化网的建设,包括与合作伙伴、客户的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渗透到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个方面。同时,要定期研究分析企业现状,以及当前信息化系统产生的效益,不断改进信息化系统。

(四)增强管理基础,健全企业制度

信息化系统的成功应用离不开管理基础的支持。中小型企业不能一味加快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发展的同时,管理机制也要相应跟上,不能以一种毫无章法的方式管理企业。企业管理随意度过高,一些信息化系统就难以合理地应用于管理中。应使员工、合作方、供应方等都能够遵守相应的规则,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做好铺垫。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考虑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系统。

(五)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

国内并不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他们往往具有广泛的业务范围,有的甚至跨国发展,信息化管理在这些企业中是不可或缺的。海尔集团是在我国制造业之中实现信息化较早的企业,也是信息化建设比较成功的例子。其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从而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每个订单在网上的同时,所有部门都可以看到与这一订单有关的数据,每个部门可以及时针对该订单做好相应的工作。其成功的信息化管理降低了供应链成本、闲置物资,减少了仓库面积和库存资金,物流中心的吞吐量大大增加,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一些相似的制造业可以研究海尔管理信息化成功的经验,从中吸取适合自身企业的部分进行学习和借鉴,并不能照搬照抄。对于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我们也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借鉴。其原因有三:其一,国内外经济体制不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其二,国内外文化差异巨大,文化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三,企业的类型、形式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结语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传统的人为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凭借个人经验进行决策,而信息化系统通过资源整合,信息的数据化,使决策具有更大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有着更为科学和稳定的依据。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企业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充分,部分企业管理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高水平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匮乏。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经验总结;不能光靠先进的设备和软件,需要改变管理思想和完善企业制度。通过发挥政府的强大影响力,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信息化技术人才,从战略角度按部就班地建立信息化系统,充分借鉴国内外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经验,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将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吕 ,贾俊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第2篇

一、引言

在国有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一直作为传统重点部门而占据重要位置。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以及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工作影响的加剧,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其中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也逐渐成为提升管理效率,变革传统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仅十几年的发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成为国有企业管理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最初的财务管理有会计电算化发展而来,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规模扩张和财务工作量加大的客观必然催生的。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同样也产生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更高要求。但是当前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与这些新要求不相称的地方,由此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国有企业运作模式给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造成阻碍。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给国有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使得国有企业必须打破原有的经验管理模式,进而向市场经济体制和环境的要求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加注重企业管理的质量。在这种客观要求的驱动下我国国有企业逐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1]。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管理以集中统一的挂历模式为主,这种管理模式给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集中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企业能够更加高效的实现资金预算、调配管理、资产核算等工作。但是这种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当中还没有全面开花。很多国企推行的都是分散的多级法人制度,一个国企公司出母公司或总公司之外还存在多个子公司和分公司。每个分公司都强调自己的独立法人地位,这种独立地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有比较明显的表现。这使得分公司的财务风险也大大集中起来,给整个公司财务系统的集中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2.管理者信息素质和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当中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直接影响整个信息化系统的质量和水平。信息素质包括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的理解等。信息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工作的结合。但是这种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来说并非越先进越好,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应当找到适合是自己的发展的信息技术,财务管理工作的阶段性要求所采用的信息技术和秉承的信息化理念必须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做到这一点要求管理人员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科学的管理意识。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管理者所采用的信息化理念和信息技术与企业之间的契合程度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率。

3.财务管理体系完善性不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当企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要求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完成相应的改革以此实现财务管理的与企业整体的协调发展。而且财务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实现信息化革命首先应当以完善的信息体系为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当更加有效的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为此我们应当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信息化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整合。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性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系统的不完善性给信息化改革造成了较大的阻力。

三、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举措

1.培养和提升管理者的信息素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出现实际上要求管理者应当具备两方面的素质,首先是管理素质的提升,再者是信息素质的完善。当前国有企业发展中,大量引进和培训管理人才,已经形成了一支在管理上游刃有余的人才队伍。但是这只队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信息素质不高,这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在工作中国有企业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人人才选拔机制打造一支信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2]。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首先是通过外部人才引进,以吸收新鲜血液的方式激活整个人才队伍的信息素质提升工作。二是通过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提升当前的人才队伍信息素质。培训工作应当有人力资源部门制定详细的方案规划,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或校企合作模式增强人员的信息素质。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化

数字信息时代的来临给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许多国有企业不断加大各项投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结算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各种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手段的提升,不但节省了工作的时间,提高了结算的准确性,确保了各项资金的准确划拨,也拓宽了财务管理的空间,同时也为企业财务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由于我国信息化技术起步较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于一些历史遗留的财务管理问题,信息化还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必须对现行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以使信息化的技术与财务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

一、国有企业账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分析

1、信息化是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企业财务管理运用信息技术使传统的经营模式转变为电子商务或其他的财务管理模式,节省了工作的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节约了企业成本。可以说,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必然会带来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

国有大型企业要开拓国际市声,必须运用网络、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方法,改变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以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核心,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2、信息化提高了财务结算的准确性

将信息化运用到财务管理中,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作为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对企业财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实时处理,来实现对相关业务活动的控制,由此保证了财务结算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对产品的经地算,显示出哪一笔资金是需要紧急结算的,而且信息准确性较高。在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系统实时结算采用电子货币支付,不需要现金、支票、汇票等纸质票据,而是直接由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不仅降低了资金成本,而且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

3、信息化扩展了财务管理的范围

信息化条件下,国有企业进行库存管理监控时,可以通过网络对企业的各个分支进行远程管理和集中数据处理,及时了解掌握库存情况,避免了手工操作下清点库存费时、不准确的问题。而且上级财务部门也可以通过办公平台及时进行数据集中处理、财务资源集中管理、资金统一调配、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信息化财务管理环境下,企业运用网上采购、支付、开支、结算和理财等形式整合企业全部财务资金,使企业资金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相关决策人员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功能进行同时决策,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4、信息化节省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时间

在信息化条件下,网络的信息共享功能为财务部门提供了便捷的服务,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财务管理由以前的静态管理跨越到动态管理。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使企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都展现在财务管理信息的网络中,增强了企业账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减少了超预算赤字的行为,节省了财管管理工作的时间,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不足

1、信息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宣传与推广力度不够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要求企业的信息技术必须跟上发展的需要,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制约,财务管理人员并且不能够及时了解掌握新的技术,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信息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就会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企业频繁出现信息获取错误,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信息化应用的宣传与推广力度,提高企业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从而为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企业普遍存在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

引起财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比如:企业的管理层管理意识不强或为了自身的利益等原因,造成了企业资金管理失控、会计核算不准、报表造假、财物不符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进一步影响了推广使用信息管理手段时对会计基础数据的采集。

3、运用财务管理软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国内普遍缺乏开发适应不同企业发展软件的专业技师,通用财务管理软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而国外大公司开发的管理软件造价昂贵而且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这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4、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国有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效仿国外企业管理模式,没有很好地结合我国国情,盲目地要求扩大企业自,使本来自主、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分裂为企业分公司各自为战,这严重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急需进一步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1、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功能的推广

财务管理信息化最终的目的是要把信息化应用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不断扩大信息化的应用范围才能使信息化技术逐步完善起来:只有合理利用新技术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财务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使财务管理人员即懂财务又懂业务,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双精通。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必须要重视人的培养,因为信息化不单单只是影响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其他业务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当财务人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并利用好信息化这一工具,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2、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监查力度

尽快建立起完善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针对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一现象,制定出信息化的解决措施,借助计算机实现会计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将繁琐的会计数据计算与分析等内容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做到财务管理一切信息透明化,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问题出现,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惩罚,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监管、统一计算机平台,彻底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3、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针对软件开发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有企业实际经济状况和发展方向,有针对属于进行网络设计,确定建设标准、目标及技术要求、由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信息收集并制定出以综合信息网为主体、以电视系统及数字档案信息系统为躯干的企业信息网络,实现企业网上办公、管理、动态图像传输及数据信息存储查询检索等全部功能,达到企业网络功能完备、稳定可靠、安全保密、设备兼容、机构合理、操作简单等用途,企业财务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办公平台,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把工作和网络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

4、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运行力度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第4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库建设;管理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107

1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1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

人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决定于人的素质,决定于企业是否有一支高水平的队伍,而不是一两个人。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下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知识的、有战斗力的信息化队伍,企业只有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高品质的信息系统,这才是真正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

12做好规划工作,制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

信息化建设是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面向未来的眼光。未来的企业肯定是纵横交错、互相协作、随时能实现分离重组的、竞争又合作的一种社会组织。对于这种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有虚拟企业、电子商务等实现形式,那么企业就应该参考已有的这些形式,同时预测未来的信息技术对企业还会有哪些支持,基于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信息化建设的中期规划。同时,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目标和企业整体的规划结合起来,以实现或适度超前企业目标为依据,而不能够盲目地追新求大。如果不协调好信息化的规划与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留下一个可怕的陷阱。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之后,就要将这个规划分解为若干个阶段、若干个项目予以实施、逐步推进。

13做好企业战略数据规划,重视数据库的建设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就是挖掘信息和知识资源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增加收益,那么,做好企业战略数据规划,建设好数据库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现在企业都配备有计算机,也连成了各具特色的网络,可谓已经有了较好的“硬件平台”。这些企业也购买了相应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可谓有了“软件平台”。然而,由于缺乏本企业的数据库,即缺乏必要的“数据平台”,导致硬件和软件虽然结合在一起,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这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够完全成功的一个原因。

14重视信息化建设对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的支持

企业的资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稀缺的,这就迫使企业将有限的资金用在与对手竞争的“刀刃”上,即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是为了当摆设,也多半不是为了通过信息化的本身赚钱,而是希望通过管理信息化的支持使得企业的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从而赚取更多的钱。这就对信息化建设的项目有个先后取舍的问题,将辅助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置于优先建设的地位,同时集中注意力将这些项目做好。而对于辅助非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原则上要往后排。

15做好科学决策,规避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风险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慎重选择投资策略,注重投资效益,采取各种方式规避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建成的,要分阶段、分模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次性的,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分多阶段投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企业自身管理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等。如果某些因素出现意外变化,或者某些环节实施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局部或整体的失败。另外,企业的一次性投资过大,而迟迟不能带来效益的提升,有可能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带来破产的风险。

16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把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建立在科学管理基础上的,健全的管理体制、合理的管理制度、稳定的作业流程、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完善准确的原始数据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做到管理工作程序化、管理业务标准化、数据资料完整化,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才能够成为可能。为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应当加强对基础数据的管理,更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数据库的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主要的是企业管理和组织管理的延伸,是更高层次的一次全新的管理革命。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体制都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17有重点、分层次逐步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无序走向有序,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上,企业既不能消极等待,也不能盲目乱上。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两点:一是要有重点,有所不为才能够有所为,试图全面开花,有可能就会造成“全军覆没”。这一点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特别重要。二是要有层次,就是分类发展,按照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三个层次,首先是在生产过程上先行信息化,如果生产的自动化都没有解决,管理决策的信息化也就根本谈不上;其次是数据处理的信息化;最后是发展整个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立内部网并利用网络辅助决策。要真正地以企业的效益为根本,不能贪大求全,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有分析、有规划、有层次地逐步实施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8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与外部各方的关系

企业不可能是在一个孤立的环境中发展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符合地区、行业以及整个国家的整体战略和规划,同时要合理利用外部环境条件和政府的扶持政策。首先,企业发展信息化建设要符合国家宏观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其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与相关企业的协作发展;最后,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社会化资源,引入“外资”、“外脑”,合理利用“外包”的方式。经营者应当转变思维方式,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为己所用。一方面是要多方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是要利用社会咨询机构的智力资源,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管理咨询和技术咨询,另外就是采取“租用”的模式,实行“技术外包”。

19做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验收评估和维护扩展工作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实施完毕后,必须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进入验收评估阶段,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划、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以及一套各方公认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体系,对项目进行全面验收评估,确保项目的成功和双方的利益。在验收评估结束后,信息化项目就进入了维护、管理与扩展的阶段。对于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竣工,才仅仅是开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正如生产线竣工一样,应用和投产才是目的。这一阶段,企业与第三方咨询机构可以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第三方咨询机构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阶段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完成后的维护、管理与升级工作,紧紧围绕用户应用系统升级、扩展的要求,跟踪研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继续为用户企业提供富有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的服务。

2结论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而是要以企业的长远利益为重,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本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

[1]林毅昌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6-9

[2]周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3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第5篇

Abstrac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ve their unique attributes, s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ces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a process of progressive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progressively realize the transition from functional management to routing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study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explores informatization-based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tries to integrate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BPR theory to achieve mutual complementarity.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管理;流程再造(BPR)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business management;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092-02

0引言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一场管理革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尔・哈默教授,在《企业再造》中对“流程再造”定义为“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重新设计业务流程,以实现在关键业绩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响应速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流程再造对许多传统组织架构下的流程提出了挑战,处理的流程不再局限于职能和分工的界限,而是以主流程为中心的新型流程向导型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管理变革与流程创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企业信息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很大程度上信息技术的商业应用价值也在于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管理层面的应用和渗透,其影响必然波及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结构、规划策划、管理制度、协调控制、企业文化等等。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应该是流程驱动的管理,但是如果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发生了变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就要进行变革,流程就必须要再造。流程再造的目的也是要通过对企业和产业流程的梳理、精简,来实施流程化管理。也只有在流程经过优化的企业里,实现流程导向,推行流程管理才可能成为现实。

1国有企业管理流程现状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采用的是职能型管理模式,其组织体系是金字塔型层级命令控制体系。职能管理的重要特点是重视职能管理和控制,关注部门的职能完成程度和垂直性的管理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行为往往缺少完整有机的联系。在职能管理模式中多数部门职能是相对独立的,虽然有很多制度和流程,但这些流程也仅限于部门内部或与上一层级之间互动,部门间的工作衔接一般要通过上一层级来安排、协调。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明确,一是工作程序和职责规范明确;二是垂直型权责结构,便于实现很好的工作控制;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企业业务流程较为分散,运行不规范,环节较多。部门职责较为模糊,不利于业务的整合,事务性工作占用大部分时间,整体表现为效率低下。另外,随着企业业务与地域的拓展,管理层级增多、成本高、管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失真,信息传递不顺畅。而在流程管理模式下,所有的部门或岗位,都是流程的一部分,他需要完成的工作是流程中的一个阶段,他是流程中上一环节的最终节点,同时又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节点,这样部门之间的绝大多数工作衔接将按照确定的流程及标准进行,企业管理将更趋于扁平化。

2国有企业管理流程再造思考

由于国有企业无论在企业经营方式还是管理模式上都有其特殊性,对国有企业而言企业管理流程再造,确切讲应该是利用信息手段对管理方式的整合。而且很多有远见的国有企业已经在利用信息化为手段进行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整合、重塑。比如有些零售批发类企业业务模式经历了坐销、客户经理访销、电话访销及网上订货等多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的过程,其结果就是由推动式营销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拉动式的营销模式,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显著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有些企业更是开展了全面提升基础管理工作,力求在企业管理的诸多方面进行管理流程再造。有些企业建设的诸如办公协调系统、权力监管系统就是比较典型的利用信息化对原有流程进行整合、重塑,通过流程再造实现信息资源汇集并在多个部门间共享,信息的传递及过程处理更加高效、规范且不失真,不同部门对流程的控制与协调更加方便快捷,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必定伴随着组织架构的重组和流程的重新设计,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组织管理变革与流程创新的过程。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成功的基础,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也离不开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新设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成功实施流程再造的重要应用手段。首先,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汇集起来,实现共享,为业务流程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条件。第二,利用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企业信息传递问题,可以使管理者与员工进行信息传递,避免了传统方式带来的信息失真、过滤问题。第三,通过网络技术,企业能同时对不同部门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控制与协调,及时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评价,节省了时间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第四,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辅助功能。第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的流程再造的范围应用于组织的任何一个业务部门。企业流程再造是发挥信息技术效用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成功应用只有从流程再造入手,分析和重新设计原有流程,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流程整合成单一流程,删除流程中不合理的环节,尽量缩短流程的运行环节,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流程运行效率,最后将优化的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中。通过信息系统,以固化的流程将企业内部业务资源集成,使其协调发挥功能,从而实现整体的工作绩效提升。流程再造和管理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提高,如果没有流程再造,那么管理信息化系统水平就不会高;反之,管理信息化程度高,又能促进流程的改造,提升流程运行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根据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流程再造理论,流程再造可以分为如下五个部分,一是营造环境。在这一阶段要树立流程再造愿景并制订计划,开展相关培训,并对核心流程有最基本的认识,同时要建立项目团队,并就愿景、目标、再造的必要性和再造计划达成共识。二是流程诊断。重新审视企业现有业务流程,从有无效率、是否合理、改造可行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审视,找出没有效率且不合理的流程,逐一规范与调整。三是设计新流程。在流程设计时,注重整体流程优化,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资源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实现从职能管理向业务流程管理转变。在设计全新流程时要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四是实施新流程。新的流程是否可靠、方便和完善,需要经过一定阶段的检验。在这一阶段,工作方式的改变容易产生困惑,需要企业领导层、项目组合部门及员工之间进行沟通来消除矛盾。五是流程评估与持续改进。业务流程再造结束后,可以根据项目开始时设定的目标对当前流程进行评估,看新的流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需要结合新的业务流程的应用和使用者的建议逐步完善。

在流程再造过程中,要思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将信息化与流程再造过程有效融合。用信息化支撑流程的精细化,用信息化提升流程的高效化,用信息化提高流程的规范化。在信息化与流程融合过程中需要关注几个问题,一是如何更好地将流程中的节点、标准固化到信息化系统中,使流程执行过程严格高效、规范有序。同时也需要信息化具有更强大的流程管理能力,做到流程的可监控、可优化、可配置和可评价。二是如何通过信息化使不同流程间更好相互衔接。在信息化过程中发现流程冲突,挖掘流程瓶颈,推进各流程之间的融合,实现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体化。三是要在流程完全重塑后再与信息化融合。在没有对原有流程弊端进行改造之前,就简单地运用信息系统去描述企业原来的做法,不仅不能创造出新的高绩效流程来,反而会使流程中原本无绩效的各项活动被固化在流程中,那将是低效的、失败的管理信息化过程。

3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流程再造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巨大。同时,流程再造必须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再造转换管理模式,使先进的信息技术真正发挥管理效益。对国有企业而言管理流程再造虽然不会像其它企业对原有管理流程具有颠覆性,但是从长远来看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原有无论是业务流程还是管理进行逐步变革和整合,是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Joe peppard.Philip RowLand.BUSINESS PR0CESS RE―ENGINEER―ING.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Michael Hammer.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

[3]徐瑾,魏锋.基于信息化建设的流程再造.广东科技,2008.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第6篇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 信息化

所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即是指在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及网络资源,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具有传统管理方式不可比拟的管理优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将一些软件和硬件进行简单组合运用,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繁琐复杂的庞大工程。企业在实现过程中不仅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同时还需要与企业财务、销售、物流、生产等相互结合,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及统一性。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首先,能够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1]。以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大多数都是手动操作管理,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管理效率低、容易出错。而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则可以使得以往置身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人员得到解放,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并且提高管理精准度及管理效率。

其次,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水平。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能够针对企业内部每一位员工进行细致化的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资源信息共享速度。同时,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能够加快各项信息的收集速度,实现内部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企业中每位员工都全面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实现人力资源的全面管理。

再次,能够减轻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压力。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相关人力信息和数据的统一,比如薪酬、福利、招聘、岗前培训、绩效管理及员工个人资料等,将这些资料整理为一套资源网络,让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从以往繁琐、枯燥、复杂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够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企业人力资源的规划及统筹上。

最后,可以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企业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既可以让企业决策人能够全面、准确地认识到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同时还可以为决策人在进行薪酬变化、体制变更、岗位福利更改时提供数据资料,帮助企业领导者能够更好对企业进行管理,实现企业领导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高效性。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中主要存在问题

(一)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企业人力资源涉及到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通常在管理上较为困难,而要想实现管理信息化则更是加大了难度,因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员工的认真配合及领导的大力支持。现阶段,有很多企业领导者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存在很多认知误区。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上缺乏长远眼光,只注重眼前能够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而盲目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种无用的资金和资源消耗。

(二)基础建设不到位盲目追求一步登天。

许多企业在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过于注重长远利益,忽视了当前建设进度,常常过分要求管理软件系统的完美性。而实际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追求一步登天则有可能造成企业为了实现先进流程管理,而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重点改革,使得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陷入混乱,基础建设工作未到位,不仅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管理效率,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三)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不高。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与以往人事管理方式相比,对资源管理者的专业管理水平及综合文化素质的要求更高。因而,当前许多企业认识管理者仅仅只具备管理技能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懂得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统筹,针对员工发展制定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教育。另外,部分企业管理者缺乏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技能,未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未能借助现代信息化管理来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欠缺是阻碍其建设的一项重要因素。

(四)欠缺符合企业实际的优秀软件产品。

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管理软件产品。现阶段,许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软件产品都尚且处于开发阶段。虽说有一部分管理软件由开发自今已长达十年之久,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仍有许多细节有待完善,产品开发厂并未真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真正价值。当前,我国市面上出售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厂商至少也有上百家之多,但这些软件产品大多良莠不齐。许多软件产品在开发时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出售目的,而并未深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售后服务及产品升级上来考虑,所以难以满足企业实际管理工作需求。

三、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具体对策

(一)企业领导人员创新管理观念。

企业领导人应正确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及时转变管理观念,从思想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2]。一方面,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及时更新自己观念,注重管理思维的创新,正确认识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错误的认为是一种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资,必须要深入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推动意义,并且加大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和制度支持。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人员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消极态度的员工,尤其是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直接部门的员工,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其观念,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从思想根上加快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企业规范基础工作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两方面。而其中相对较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基础管理水平,只有企业自身基础人事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信息化建设才能够与之更好融合,从而真正实现借助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质量。通常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人力资源基本数据管理,包括员工基本资料、业绩水平、绩效、考勤等;二是业务流程设计和处理数据管理,包括员工招聘、面试、任职等相关流程规定;三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控和利用;四是企业员工日常行为管理及制度规范。

(三)提高管理人员综合水平素质。

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于企业管理层人才的素质水平,管理层人员应掌握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因而企业必须要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培训,建立一支掌握高效管理理念、具备专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比如可以对管理人员的概念性培训、业务人员的应用性培训、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的业务性培训和系统维护培训。另外,在管理人员培训上还应遵循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系统的原则,借助会议、讲座、考评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更好建设。

(四)选择优秀出色的软件开发商。

通常来说,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力度远远比不上信息资源软件开发商,两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软件开发的信息和知识掌握并不对称,因此企业在对管理软件系统开发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所以,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期阶段,企业在对软件开发商的选择上必须严格把关。首先,在招标上要严格制度,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对市面上的软件产品进行全面比较,尽量选择技术先进,又能贴切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情况的软件产品;其次,是实地考察开发商,了解开发商是否具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经验,相关开发技术是否掌握到位,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等。最后是要与开发商签订条款详细、严格的开发合同,并对开发过程进行控制。

总而言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高效管理道路上的必然转变,对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直线上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并非是一时之间就可以建成的,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繁琐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借组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来取代以往的传统管理方式,进而全面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为我国企业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浅谈[J].经管空间,2014,(10).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预算管理;企业管理

一、引言

面对现在这个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信息化时代,公司管理面临的各种亟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都不同以往,如果公司想要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占有优势地位,就必须对公司的预算管理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发展现状

企业的预算管理看似简单,只是对财务数据的整合、计算,然而这却是管理者进行动态控制、制定决策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公司战略管理的关键手段。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战略管理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可以推动公司规范化管理和日后的长远发展。经过长期的发展转变,预算管理已经由早起的规划、整合公司生产转变成能够综合贯彻公司战略方针的管理机制,对促进公司组织治理能力、推动公司战略与日常经营管理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公司内部控制中具有关键性。在当今时代下,预算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关键手段,并且在公司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最初的预算管理信息化提出至今,预算管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预算管理与信息技术手段逐步融合,预算管理信息水平程度逐渐提高,有效改进了预算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公司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依然不高,现在广泛使用的财务、人力资源等信息系统,通常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公司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要求,真正具备高水平信息化的预算管理体系仍在建设当中。如今我国公司预算管理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化程度较低。传统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目标还停留在简单地提高公司的劳动生产率上,只是单纯的模拟人工的预算流程,这是低水平的计算机化。在这样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公司的财务系统很大程度上只能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严重缺乏各部门间的沟通合作,其他部门无法进行相应的协调与整合,降低了预算的合理性。由于这种预算管理系统缺乏整体性的信息交流,公司的财务部门缺少与公司其他部门的有效联系,各部门间信息交换受阻,容易造成整理和分析数据的障碍,导致公司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的降低。

2.预算管理形式化。在传统的预算流程中,通常公司经营生产活动发生后,预算管理部门才会对其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信息采集,复杂的数据整合使信息严重滞后,预算管理部门也只是定期整理报告,这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时效性。对于公司战略决策来说,信息的时效性非常重要,只有及时有效的信息才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传统的预算管理对公司实际经营活动的帮助非常有限,这样的预算管理模式也很难发挥出预算管理的真正价值。

3.缺乏科学性。预算目标是通过收集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经过科学的分析、计算从而制定的,因此具有科学性。传统的公司管理方法对预算管理的帮助十分有限,在快速收集预算管理所需的实际数据上存在障碍,而且大部分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在实现信息实时、在线分析管理上存在困难,预算分析难度大、复杂性高,从而影响了预算目标的科学性,无法发挥出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四、发展的建议

1.增强部门间的信息合作。对于公司的预算管理来说,预算管理工作者能否及时、有效地获取相关信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算管理工作能否对公司的战略规划起到有效作用。首先,决策者要改掉错误的预算管理观念,提高对发展公司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关注程度。其次,作为公司预算部门的负责人,需要把预算管理与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相配合,不能让预算管理脱离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再次,公司管理者要意识到,公司的预算管理与公司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息息相关,要加强对其他部门信息资源情况的获取,必须真正将这些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信息共享、处理平台,才能为预算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重要基础。最后,公司不仅需要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还要加强财务以及公司其他职能的相关人员的合作与交流,只有各个部门集体合作、信息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公司的预算管理水平。

2.进行动态预算。由于传统预算流程的缺点,公司只是按照周期公开财务信息,信息的时效性得到了很大所以管理者需要提高信息的及时性,进行动态预算管理。公司需要做到相关信息的即时;同时,组织相关的预算工作者对实时相关重要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作为公司制定动态预算体系的参考指标。因此,通过建立统一的即时信息平台,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司信息的及时性,有助于构建动态的预算管理体系,为公司长期战略的指定提供更适合的预算管理。

3.合理制定规章制度。为了避免人为导致的预算错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应当注重提高预算管理信息水平,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预算工作进行监控,从一开始就预防预算管理人为产生错误。一方面对于预算管理的工作者,公司要重视对他们专业技能的考察,筛选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者来负责预算管理工作,并给予工作者一定的差错空间。另一方面,公司的决策指定者要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通过设定适合的规章制度来推动公司预算的执行。预算管理信息化有助于预防人为预算差异的产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有助于预算管理的过程的执行,从而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的决策者纷纷意识到了进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陆续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进行改进,但是很多公司对此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把预算管理的重点放在资金流入、流出较为明显方面的预算,而忽视了预算管理的其他方面,缺乏从全局战略角度进行的预算管理,如果相关长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预算管理,那么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相关战略性决策的制定,面对进行了科学预算管理的其他竞争对手,自身无疑将处于劣势,在竞争市场中落于下风,这会进一步阻碍公司日后的长远发展。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公司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市场竞争中至关重要。预算管理信息化在公司信息化管理中十分重要,预算通过信息技术更能发挥对于整个公司管理决策的作用。因此,企业需要重点发展预算管理信息化,这对于提高公司管理信息化、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小萌.预算管理与ERP系统融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3):250-252.

[2]纪作哲.浅议公司集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J].经营者:学术版,2014,27(3):21-22.

[3]于鹏.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公司预算管理浅析[J].中国市场,2015(7):74-75.

[4]罗萍.集团公司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分析[J].管理观察,2012(7):205-206.

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第8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旧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加入WTO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这是我国国有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经济实现管理变革的要求,而财务信息化是这种管理信息化变革的核心。

    一、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一)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经营管理要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是基于开放式的网络体系,并结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企业的信息系统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畅的封闭式系统,而是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供应链各个环节保持内外信息流通畅的开放式系统。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做到了产品销售规模的增长,但经济效益却逐年下降;一些企业费尽心机开发出的新产品完工投产后,往往设计成本偏高,市场无法接受其销售价格进而导致停产,使得企业蒙受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这些情况的出现,缘于企业管理者仍局限于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种落后的传统财务管理手段阻滞了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企业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造成对财务资金管理的失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的弊端愈加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国有企业中,其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的矛盾日益突出,子公司多头开户现象较普遍,资金失控,投资随意性大,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由于受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账物不符,造假账问题突出,盈亏不实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加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企业由传统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向电子商务等新兴模式,同时要求在管理方面进行企业全过程的重整和组织结构改革。因而,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要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也要支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手工操作劳动量过大等问题,而且要改变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因此,仅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还不够,关键是要以此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新形势下参与市场竞争,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改造企业原有的落后的财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率为核心,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处在起步阶段,甚至比不上国内一些民营企业。尽管当前一些大企业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已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尚未实现、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进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很艰巨的工作要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是:

    (一)组织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要求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但现实是,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而在实质上并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外许多大企业采取事业部制、总分公司制的组织结构,在这种高度自主、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下,企业可以实行良好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财务集中管理以及资金的合理调配制度,而这些为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观我国的国有大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多级法人体制,一些大企业中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子公司、孙公司,每个公司都强调各自独立的法人地位,这种组织管理体制的资产和财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子公司、孙公司。因而,在有关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组织管理体制上的障碍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薄弱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现实之一是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薄弱。这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体制过于分散,多数企业很难实现集中资金的预算管理制度;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没有完全按照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来进行,充分有效的财务信息难以形成;不少行业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产品编码体系;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准确提供完整的实物信息;不少企业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难以完成信息化产品的开发。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部障碍。

    (三)财务管理软件的发展滞后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开发出融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于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而目前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软件只是用来做账和核算,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很少有软件能同完成预算、成本管理、资金核算的需要。对企业来说,提供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含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审计监督为一体的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当务之急。国外大公司的一些软件在考虑企业集中管理的功能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也不完全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而国内的软件虽然对个别行业的单体企业管理功能的开发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仍不符合大型企业集团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我国软件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财务软件,是推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又一个难点。

    (四)国有企业领导人缺乏信息安全意识以及措施不到位,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有人说,信息是21世界最重要的资源,及时可靠的信息可以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取得先机,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没有做好自身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内部的重要信息泄露,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安全意识还不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功能不完善,尚未建立起牢固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没有设立企业内外部各个级别安全防火墙,其后果是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资料被轻易地泄露,被盗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随着网上交易公开化的推进,操作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大,加之一些企业使用的是公用通讯线路,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必然增多,从而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这些对推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无疑是大为不利的。

    三、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国有企业领导人要牢固树立起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在当前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信息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谁能够迅速地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作为现代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树立起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的信息化、现代化的意识与理念。通过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的合理调配是现代大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因而,国有企业领导人要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加快企业全面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而且对于增强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统筹规划、有步骤的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系统。因而,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尤其需要慎重,这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为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其他子系统的信息化相结合,综合考虑,相互协调。可以先从企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做起,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财务、物资、生产管理的顺序分阶段推进,及时做好各个信息化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与整体之间的沟通,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三)规范国有企业自身的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

    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领导人进行决策的主要依据。针对当前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国有企业要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使输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比较可靠有效;其次,要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对预算资金的集中管理,减少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再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全国统一、行业统一、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产品编码体系,以保证信息数据能够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交换时被正确识别;最后,要吸收和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懂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这样更能够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来促进企业财务会计预核算体系建设,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