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0-12 09:33:20

线上精品课程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一、“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年~2018年)》中要求:“新建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立项建设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0个左右)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00门左右)”;要深化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建设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提升教师应用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泛在化职业教育课堂学习新生态,实现信息化教学真正落地。“基础会计”作为会计专业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其他会计课程必须建立在基础会计的学习之上。基础会计综合了理论、实践、技术、操作等内容,了解和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根据对我校会计专业2015、2016年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反馈,毕业一年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和与实践工作的关联程度为98%和92%。近年来随着生源素质的下降和学生个体差异的进一步扩大,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凸显出以下问题:抽象的课堂教学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教材案例不真实、忽略技能训练,使课堂学习不能与实践接轨;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进度和学习基础进行个性化学习;课下无法与教师进行及时提问交流等。因此,建设“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建设和应用“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网络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按照自己的进度听课;通过线下的讨论、提问等形式,及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建设“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对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理念深度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在线开放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线开放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2005年乔治西蒙斯提出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很多学者对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2012年之后,关于此类的学术文献明显增多,学者们主要从与在线开放课程相关的课程设计、技术支持、教学质量评价与学分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要求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动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近年来,依据14号文件,为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各地高校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纷纷启动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在线课程的建设必然围绕着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但是,随着生源素质的不断下滑,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学习能力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面对这样的问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高职院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以求提高教学质量,在线课程成为一项重要选择。

三、“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目标

“基础会计”开放课程研究目标是:以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依据,建设一个资源共享、高职教育理念突出、实用开放的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实现在线课程的随时可学、处处可学,实现学生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的目标。在线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典型、丰富、实践性强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将高校的专业教学资源和行业企业相关典型案例的结合,将基本理论的共性和实践内容的个性结合起来,突出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实践性。(二)共享、开放、实用建设完善的在线开放课程,突出共享性、开放性和实用性。在资源内容的选择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调研学生、企业专家、教师的学习需求。最终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使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三)持续更新统筹安排,建立长远规划,根据会计专业和行业的发展,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更新的持续性和常态化,确保资源内容能及时反映行业的发展情况。

四、“基础会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内容

笔者借鉴现有国内外开放课程建设成果,尤其是已建成的国家级和省级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基础会计”开放课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学时的安排、在线课程的设计、实践教学组织和考核与评价设计。其中包括如下重点工作:一是,针对课程重难点打造微课视频。二是,针对90后学生特点,制作FALSE动画和交互游戏,将课程知识融入其中,调动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做好实训中的过程性管理,增强师生互动,完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四是,在课程中融入趣味性、深度性、真实性的企业案例。五是,根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资源编写配套“一体化”基础会计教材。五、结语建设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与现有课程资源平台相比具有如下特色和创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的教学组织更加灵活;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通过基础会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网络资源可以反复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按照自己的进度听课,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线下的讨论、提问等形式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国巧.基于“试-学-做”模式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

[2]吴宏远.高职会计专业在线课程建设探究——基于翻转课堂的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J].职教通讯,2017(06).

第2篇

关键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分析

目前,我国在线教育发展迅速,iResearch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报告指出,截止2013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达到6720万,其中职业在线教育用户占到了38.6%[1]。在经历网络课程、精品课程以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之后,在线课程又遇到MOOC的冲击。MOOC吸引了学习者、教师、教育决策者、企业等各方人士的关注。

一、在线课程研究的发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学术趋势分析工具分析了从2005年到2014年间国内研究者对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及MOOC等在线课程的学术关注度趋势(图1)和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以上课程的用户关注度趋势(图2)。

从图l可以看出,伴随着2012年“慕课”概念引入国内教育领域,其学术关注度在今年已经超过了其他三类课程,成为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从图2可以看出,近一年来MOOC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三类课程,关注度基本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研究者注意力的转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伴随着“慕课”进入国内教育领域,其受关注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MOOC对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网络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两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目前研究者对在线课程方面的研究兴趣。

二、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及其特点

1.MOOC的起源与发展

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其发展和起源受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影响,[2]焦建利将其译为“慕课”。2011年,斯坦福大学推出的“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吸引了来自全球的16万人注册。目前国内外主流的MOOC平台主要有Coursera、edX、Udacity、Udemy、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慕课网等。

2.MOOC特点

MOOC主要有两种形式:基于联通主义的cMOOC以及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的xMOOC。其中cMOOC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的创造,而xMOOC主要以知识的转移为中心(如Coursera,edX等)。[3]

根据MOOC开展学习的方式,MOOC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规模大:MOOC的课程数量、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者。数量都具有大规模性。MOOC可以根据平台环境开设尽可能多的课程,参与课程的学习者尢地域、学历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选修。例如Coursera日前为止已开设了844门课程[4],课程报名人数突破150万人。此外,MOOC为每个学习者提供资源、测评、评价和认证等大规模学习支持服务。

⑦开放:课程内容开放共享、用户开放注册。

③在线:MOOC平台的课程是在线的。学习者可以随叫‘随地的在平台中进行学习,促进了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终身学习的发展。

④课程:MOOC以课程为核心组织知识资源内容,延续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结构,提高了学习者对MOOC的接受性。

⑤高端前沿知识共享、引入课程认证和学分制:MOOC中课程是经过严格审核的名校名师课程,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最为优质的学习体验。MOOC通过引入课程证书认证,以证明用户最终合格的完成了MOOC课程学习。此外,课程允许引入学分制,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全球校区学生在学习并通过Udacity提供的考试后可获得本校学分。[5]

⑥严谨的课程体系结构:MOOC的课程结构设计合理,为用户提供课程指引、学习指导、教学视频、笔记、互动测评、评价以及学习资源等学习支持服务,注重用户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强交互性和强用户体验。

与国内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相比,MOOC强调的是教学组织及学习效果的评估认证[6],具有符合网络学习者学习规律的学习计划[6],而前者的本质是资源的建设,强凋资源的共享共建,建设者不组织教学,也不提供教学评价。MOOC不仅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聚集,更是一种通过共同课程地学习将教帅和学习者连接起来的方式。[7]

三、高等职业教育在线课程的现状

从2003年开始建设的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这种自上而下建设的网络课程并没有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各校在线课程点击率和访问率较低,学生参与度和完成度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在2011年对2003年至2010年高职高专学校1012门课程网站运行状况进行的跟踪监测表明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令人担忧[8],精品课程变成了学术、项目成果的展示。此外,精品课程在建设计中存在突击建设、注重形式、忽略内容、建而不用[9]等一系列的问题。

导致高职教育精品课程利用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在课程建设方面,首先,网络课程设计不合理,结构死板,缺乏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平台本身没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其次,在线课程成为资源的堆砌,强调以资源为中心;第三,在线课程内容更新率低,平台维护差,多数精品课程建而不用;另外,精品课程建设多是在行政号令与国家投入情形I、‘进行的,缺乏投资机制和商业模式,长效持续优化机制缺乏。[10]把MOOC引入到高职教育中可以成为改变此现状的一个途径。

四、高职教育中MOOC的应用前景分析

1.MOOC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和拓展课程教学

广东省教育厅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表明:高校应健全学生校外选修课程制度,鼓励学生在外校或基于互联网学习平台选修课程。[11]未来高校将探索对MOOC等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学分互认,同时探索校外选课,区域内高校联合开课。由于MOOC体系化、结构化,具有严谨的课程结构和学分认证,高校对MOOC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将会成为趋势。

高职院校引入名校名师MOOC实现本校专业课程的教学,并通过承认学生获得的课程认证证书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高职教育优质资源和师资不足的困境。每个专业相关的课程非常多,而受到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能开设部分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借助于MOOC,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专业相关的校外课程和拓展课程。通过MOOC选修课程并获得相应的知识和学分。通过MOOC能够实现高职院校课程资源互通,实现跨校、跨地区课程学习和认证,避免了教师重复而又独立的授课模式。教师也可以通过MOOC来进行教师职业技能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2.MOOC引入课外选修课程教育

在许多学校的选修课程教学中,如果某一门选修课的参选学生少于预定人数,那么学生必须放弃该课程,重新选择其他课程。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学校的工作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引入MOOC中的选修课程,来实现本校选修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课程认证和学校组织的考试获得相应学分。

3.MOOC作为辅助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泛在学习、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等教与学的方式需要实时的获取优质的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时,MOOC可以作为良好的辅助资源,在课前利用MOOC中的专业课程进行预习,并通过测评练习来预估自己的水平;在课后可以利用MOOC课程来复习课程内容。

4.升级精品开放课程,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进程

MOOC与正在建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极为相近,l91都旨在通过建设具有完善教学结构的在线课程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融合互通,通过网络将优秀教学资源推向校际,或是走向大众。MOOC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许多启示:建设方式多元化,鼓励商业运作;优化教学行为,课程设计灵活多变;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打造新型课程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6]

5.促进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辅助学生实习实训

校外实习和校内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必修课。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技术技能实操学习,脱离了课堂和教材。在实习实训的空隙,学生就可以利用手中的智能终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通过MOOC平台或者MOOC APP应用访问在线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及时解决技术技能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实现无缝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五、MOOC高职教育应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途径

MOOC在教学应用中被诟病的方面主要有三个:高辍学率和低完成率、同伴互评、学习效果[12]。这是MOOC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挑战。对于高职教育领域MOOC的应用而言,同样存在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适用性问题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职业技能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实训教学,轻理论和学术教育。比如机械制造专业要求学生不仅学会计算机辅助进行设计,还要学会数控机床的操作。类似于数控机床等实际操作的课程难以用MOOC来实现,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课程能够利用屏幕抓取、虚拟平台等方式构建MOOC来实现在线教学。

2平台的低利用率和学习者的高退出率

如何提高在线课程平台的利用率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深度学习和完成率是MOOC面临的关键问题。比如,edX的第一门课程“电路与电子器件”学习时间为14周,统计数据显示该门课程注册选课人数为155000人,最终获得课程认证的人数为7100人,通过率仅为4.5%。[13]与传统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线学习中,学习者难以保证持续性的学习时间,面对大量的信息和复杂的网络显得力不从心,导致有些学习者虽然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往往学习效果不佳,缺乏有深度的学习和自我创造,陷入浅层次的学习。此外,在MOOC学习中缺乏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监督和导向,难以实现学习的自我调控。

利用HTML5等技术构建富媒体、高交互性的MOOC平台,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使用兴趣;通过高交互性使得学生的网络学习从单向变为双向,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开放课程结构,给予学生自主构建、设计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利用用户学习行为产生的大数据分析MOOC使用效果,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平台利用率和用户完成率。

3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和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MOOC的建设可以升级已有的精品课程,也可以搭建新平台,但是无论哪种建设方式都面临大量的技术、资金和人力等资源缺乏的问题。如果每个学校独立建设MOOC平台,各自为政,不仪导致资源的重复建设,也不是单个学校和学校教师能够承担的。因此,需要在宏观层面上构建MOOC共建共享机制,联盟院校、兄弟院校之间相互联合共同建设、共同使用,不仅能够减轻资金、人力的压力,而且也有利于院校之间优质资源和师资的互通,建立以大学为主体的区域联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真正能够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开放在线课程。

MOOC是开放的在线课程平台,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学习评价和学习反馈,但是没有为整个用户群体和某一特定群体(如某一院校)提供可视化的分析结果,导致线下后续教育缺乏指导,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断层。因此,在MOOC设计之初应该综合考虑用户属性的设置,融合基于学习行为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利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产生的大数据对学生个体和学生整体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教师开展线下教学提供指导。

4.完善教学评价,构建个性化学习辅导

MOOC学习评价包括自动测评和同伴评价。自动测评给予了用户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但是如何实施个性化的综合评价以及保证同伴评价的质量、有效性,为学习者提供更直观、可视化的评价结果仍是存在的问题。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学者Cooper[14]认为学习分析可以解答学习过程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问题,即:发生什么了?正在发生什么?趋势、走向如何?并进一步的解释分析这些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的?可以采取的最好措施是什么?呵能发生什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分析,最终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的学习过程评价和监控,构建个性化的辅导。

六、结语

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在线课程学习方式,MOOC在推广和应用实践中必定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且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仍然无法回避。但是,MOOC给予了高职在线教育新发展和新变化的一种可能,利用其优势,充分促进优质资源的互通、院校之间的交流,甚至是院校之间的合作教学,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lresearch艾瑞咨殉.2015-2014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报告[R].2014.

[2]郑旭东,陈琳,陈耀华,等.MOOCs对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76-81

[3] 唐九阳,周广新,郑龙,等.MOOC:军事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9-11.

[4] Coursera.https:∥/

[5]CoIo.State University Global Campus offers credit for Udacityclass [EBlOLl.http:∥/2012/09/colo-state-universityglobal-campus. html, 2013-06-27.

[6] Waters A.Top ed-tech trends of 2012: MOOCs[2].20J2

[7]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 5,(4):67-75

[8]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http:∥newsjingpinkecom/center.工作简报,2011,(1-7).http:∥tech /web/articleview.aspx? id=201 109051 55652889& cata_id=N003[Z/OL].

[9] 董洪日.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走向――兼谈精品资源享课建设[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 27(6):17-22.

[1O]高文杰,面向MOOC的高职教育机遇与路径研究[J],成人教育,2014,(7):52-57.

[11]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2014.

[12]焦建利.关于慕课的五大误解[J].中国远程教育,2014,(2): 89-90.

第3篇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

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开展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12年在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深化改革,以突出共享为重点,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其中,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网站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网站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资源共享的理念,真正实现网络教学及资源共享。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共享的平台。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其发展很不平衡,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教育发达地区和重点院校集中的现象比较明显,有必要通过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起到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第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的窗口。网络资源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课程资源共享和评价的窗口。精品资源共享课从申报、评审到公示、公开和使用,都要通过网络进行。因此,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设计与创建的成功与否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成败的关键。

第三,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是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载体。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设计、实训指导、教学录像等必须上网公开,并鼓励实现在线教学、在线评价。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必须实现这一功能。

因此,探索和研究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的设计原则及要求,将对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充分共享优秀教育资源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建设要求

(一)充分体现互动性与开放性、便于资源共享。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建设中,要针对具体的应用人群开发适合其学习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精品性质,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参考文献、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全部上网公开,并制作课程论坛、在线作业系统、课程在线评价等模块,充分实现互动学习和资源共享,扩大受益面。

(二)课程网站模式的选择。从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建设情况来看,不同院校采取了不同的建设方式:一种是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一种是完全独立的个性化网站方式。比较两种方式,网络教学平台一般都提供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所有功能需求模块,只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像搭积木一样进行必要的功能模块搭建,就可完成课程框架的建设,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框架结构比较雷同,缺乏个性的缺点。完全独立的个性化网站方式就是以课程为单位,进行个性化开发形成一个独立的课程网站,其突出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地体现课程的个性化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思想,其缺点在于开发难度较大,一般教师不具备开发技术,需要专业网站建设人员协助进行。

从目前来看,采用软件公司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开发,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网站开发模式。

(三)课程网站功能模块的设置。为了使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规范化,教育部制定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对一些基本内容和模块进行了要求。但是,基于课程内容的个性化和教学要求的多样化,各院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在提供规定功能模块的基础上,可以自行开发相关功能,实现课程的个性化开发。

(四)及时进行网站维护和内容更新。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来说,只有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发挥网络课程平台的交互作用,才能体现课程建设的长效性。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立以后,网站的维护至关重要,课程建设团队应对课程资源进行维护和定期内容更新,对实现交互功能的互动平台给与及时反馈,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网站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资源共享、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目前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的计划性有待增强。课程网站的建设是课程建设在网络环境下的体现,是课程建设的延伸。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效的工作,它不应该是突击行为和短期行为。目前很多院校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上缺乏整体的计划性,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与课程建设割裂开来。在申报之前才开始突击进行网站建设,殊不知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的内容应基于对日常课程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提炼,才可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在日常课程建设中,就应对课程网站的开发、建设、使用和优化制定相应的计划,长期坚持。

2.知识产权的问题。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课程,高等学校和授课教师如何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中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目前,教师在开发自己的课程网站时,或多或少地引用了一些文献的相关文字、图片,却忽略了加注其来源文献或标明使用授权说明。当然另一个方面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中也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目前我们仅仅是采用一些较为简单的手段来保护网站内容不被下载、抄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目前还没有可靠的技术手段能完全阻止下载和抄袭,所以还得靠公众的自律和法律的规范。

第4篇

[关键词]开放课程 发展路径 发展问题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048-02

一、开放课程发展概况

(一)从精品课程到精品开放课程

国外开放课程发端于麻省理工学院的OCW计划,我国开放课程始于2003年的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虽然我国精品课程数量巨大,但使用者寥寥,究其原因是精品课程开放程度不够。为了促使高校进一步开放课程资源,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十二五期间建成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对原国家精品课程优选后的转型升级,并适当补充新课程,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1]精品开放课程实现了课程资源从共建共享到免费开放的转变。

(二)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迅速发展

近几年国外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迅速发展。在国外MOOC浪潮的影响下,国内著名高校率先加入国际MOOC阵营,2013年北大的民俗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在edX和Coursera上线。同年 “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开始尝试联盟内高校学生在线跨校修读学分,近3800名上海高校的学生选修首期7门共享课程,平均每门课程的修读人数在540多人,有的课程选修人数达到1137人。[2]

二、开放课程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政府主导发展之路:政府出资建设,用户免费使用

精品开放课程是政府资助建设经费,用户免费使用。这种建设机制能够为课程建设提供充足的启动资金,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我国开放课程快速发展。但与国外开放课程相比,我国政府主导的开放课程虽然免费,但对学生吸引力不大。

(二)企业运营发展之路:企业出资建设,用户有偿使用

网民对网络视频课程的追捧激发了一些企业开发网络课程运营平台,探索开放课程建设这种商业模式的激情。超星公司是国内较早探索开放课程商业化发展路径的企业之一。目前,该公司网站拥有5850位名师的7839门课程,学术视频达98593集,其中的基础课、讲座免费向公众开放,而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则通过收费的方式供给特定用户。[3]

与政府主导的建设路径相比,企业运营的多数课程需要用户付费才能使用,课程开放性不足,学校购买课程的数量有限,学生免费使用面较小,但企业能为学校提供课程平台和相应培训服务,为学校组织和管理学生在线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和便利。

(三)学校自主发展之路:供课学校出资建设,共享学校补偿回报

为解决高校课程资源不足、高品质通识课程数量有限、学生选课机会不多的问题,部分高校自愿结成跨学校、跨区域的开放性课程联盟,让其学生有更多选择优质课程的机会。高校联盟中提供课程的学校可得到相应的补偿回报,使用课程的学校须按需付费。其试图用市场机制来保护供课方的知识产权,提高课程质量,形成长效的课程共建与共享机制。[4]为保障教学质量,高校联盟组成跨校的协同教学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学习课程。[5]与企业运营课程相比较,高校课程联盟中课程供需双方不但对学生在线学习进行全流程管理,而且教师协同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但是课程的开放性也有限。

三、开放课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的持续性

开放课程建设需要持续性投入资金来维护课程资源,支持在线教学,一旦建设资金用完,课程资源的维护和教学活动就会停止。政府采取一次性补助课程建设经费的做法,导致课程后期维护乏力,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企业和学校自主建设的课程都实行有偿使用,这不但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而且一些课程开发力量薄弱的学校还担心自己变成其他高校的教学辅导室,学校出于保护自身利益而不愿使用这类开放课程,从而导致课程建设资金来源有限,课程建设的持续性也难以保证。

(二)学习者留存率

学习者的留存率是开放课程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外Coursera、Edx等课程运营企业通过为学习者提供课程荣誉证书来提高学生的留存率。[6]国内课程运营企业和高校联盟试图争取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通过在线教学辅导、在线考试、承认学分的方式来支持学生的学习,提高留存率。

(三)学习质量评价

目前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主要通过点击率和注册学习课程的人数来反映课程资源的质量,学习者像查资料一样浏览课程资源或像看《百家讲坛》一样看教学视频,没有组织机构对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国内课程运营企业和高校课程联盟普遍推行开放课程与学分挂钩,通过在线测试来评定课程成绩,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由系统自动评分,成绩信度不高。加之当课程成绩与学分挂钩时,学生有可能通过作弊来回答在线问题。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就成为开放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大问题。

(四)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精品开放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与主讲教师提交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资源时,须与课程单位签署知识产权协议,在课程正式推出前,不得在公开网络传播使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禁止商业使用。这些规定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部分规定也可能限制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传播和使用。此外,国内大学教师对与网络相关的知识产权多数都比较陌生,由于担心知识产权纠纷或担心自己的知识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多数教师不愿公开自己的课程资源。

四、开放课程发展趋势

(一)强交互课程平台

开放课程平台需要支持大量的流媒体课程资源传输和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同时在线交流学习,网络上传下载的流量非常巨大,只有高宽带、高可靠性的强交互课程平台才能满足教师创建课程资源和学习者在线学习需要。[7]首先,课程平台要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便于学校课程公告,展示和推荐优质课程资源,以及全面、动态掌握开放课程的使用情况。其次,课程平台要满足教师课程建设和教学需要,方便教师及时更新课程资源、布置作业、在线测验、答疑讨论等。再次,平台能够支持移动学习工具,便于学生在线交互学习。

(二)微视频教学设计

近几年开放课程设计以掌握学习、交互学习理论为基础,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向有利于学习者高效掌握课程内容方面发展。课程设计的一个关键部分就是以知识点为单元,将一讲的教学视频分割成若干8-12分钟的微视频,期间还嵌入小测试,学习过程中视频常常会停止,学生需要回答出现的问题,以此来保持学生对课程的投入。唱词在视频和其旁边的纯文本窗口中同时出现,方便学习者回顾唱词内容。这些策略便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课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全流程学习管理

MOOC增加了组织教学、作业的布置、检查与评定等教学环节,课程的教学环节日益完整。课程教学团队不仅每周定时课程资源,而且还要布置作业、组织网上讨论、答疑等。学习者可以在规定时段内,自主选择时间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参加讨论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学团队要对学习者的作业、讨论、回答问题等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课程学习结束时,学习者可以参加课程考试,获取课程成绩。

(四)试行课程学习认证

MOOC正在尝试课程学习认证服务,如果一个学习者想通过课程学习来申请工作或完成学业,他可以申请课程学习证书。课程学习证书分为免费的普通证书和付费的ID验证证书。普通证书表明注册学习者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但不能将学习任务与他的真实身份联系起来。ID验证证书通过学习者的照片、身份证和打字样本来验证学习者的身份,从而将课程学习与学习者的真实身份联系起来。课程结束时,学习者的作业和在线测试达到一定标准,他就可获得课程ID验证证书。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 / OL].http://.

[2] 上海30所高校学子共享优质课程.联盟学校学分互认[EB / OL].http://.

[3] 杨宁,姜泓冰.网络公开课,我们来了[N].人民日报,2011-04-27.

[4] 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在重庆大学正式成立[EB / OL].http://.

[5] 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第一期工作培训会在上海召开[EB / OL].http://.

第5篇

关键词: 教学录像; 精品课程; 现状; 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3-51-03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to teaching video recording

Diao Xiuli, Song Zhengguo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Shandong 266510, China)

Abstract: Teaching video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exhibit the excellence in one of excellent course teaching video,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of recording,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cellent course teaching video and make suggestions to teaching video recording by referring to i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on-line Internet access browsing features.

Key words: teaching video; excellent courses; status; streaming media

0 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示范效应[1]。教育部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规定,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需要在网上提供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规定了教学录像的各项标准指标,包括录像环境的标准、视频素材采集的技术标准以及视频上网标准等指标。可见,教育部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建设非常重视。

文献表明,当前已上网的教学录像在技术质量上普遍有待提高,特别表现在动态图像、现场声音、教师板书和教师电脑屏幕等方面[2]。比如录制环境的噪音较大,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练、不够流畅。光线不足造成画面暗淡、不清晰[3]。本文主要针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性质及其网上浏览的特点,对其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建设的建议。

1 研究思路

1.1 研究资料(样本)

本文的研究资料取自2007-2009年评出的本科精品课程,从中选择了200门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课程分布在25个省市的200个本科院校,涉及法学、工学、教育、管理学、经济学、理学、两课、农学、文史、信息科学、医学以及艺术等学科领域。我们针对所选的200门精品课程,随机抽取其中一节课例的教学录像,分别对其录像环境、录像质量和视频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对教学录像的观看、分析和评价,采用内容分析法,参照教学录像标准对教学录像内容进行判断分析。内容分析法是先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然后将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并按预先制定好的分析类别和纬度系统严格地进行评判记录,最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分析法实施步骤包括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抽取样本、选择分析单位、建立分析类目、进行评判记录、定量处理与计算以及解释与检验等几部分[4]。定量分析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

2 研究内容界定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参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结合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性质及网上浏览、学习的特点,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地研究,研究内容框架与具体研究内容界定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内容框架与内容界定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分析内容\&录像时间\&了解国家精品课程是全程录像,还是部分录像,统计调查课程的平均录像时间。\&录像环境\&录制方式\&从录像方式、声、光、信噪比等方面分析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录像环境,并分析其是否能够达到学习者学习的要求。\&光线是否充足\&有无杂音(环境安静)\&语音是否清晰\&板书是否清楚\&录像质量\&画面是否清晰\&从录像本身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分析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录像质量,并分析视频画面是否符合学习者观看、学习的习惯, 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影像有无晃动、抖动现象\&画面切换是否自然流畅\&景别变化是否自然合理\&运动镜头是否流畅(能否跟准、跟上)\&音、视频图像是否同步\&有无字幕\&有无索引\&录像\&可否打开\&从教学录像网上浏览、学习的特点,了解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和运行情况,并通过教学录像的播放格式、播放控制情况等来分析其是否能够达到学习者观看与学习的需要。\&流媒体格式\&视频场景大小情况\&播放是否流畅\&能否交互选择播放视频\&]]

3 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200门精品课程网站中仅有4门课程进行了全程录像,有 3到5节课教学录像(部分录像)的精品课程占92%,这与申报书中规划的全程录像还存在很大差距。从录像的内容来看, 93%的教学录像是教师讲课的实录,其他还有教师讲课大头录像、教师坐在讲台或多媒体前只念讲稿的教学录像和学生实验录像等。

3.1 录像环境

3.1.1 录制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录制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演播室摄制方式(占97%),另一种是全自动录播方式(占3%)。传统演播室教学录像的录制方式与电视节目类似,其画面表现通常是在单独的窗口中显示教师上课的中、近景教学场景,录像中间穿插学生听课场景、师生互动场景及课件画面内容。全自动录播方式的教学录像一般以网页形式表现,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浏览器进行教学信息浏览。浏览窗口分为视频窗口、文本窗口和索引窗口三部分,其中视频窗口和文本窗口可以相互切换,而且二者都可以全屏显示。视频窗口用来显示教师授课录像,其下方有进度控制条、时间记录显示以及播放控制按钮,索引窗口以超链接形式显示主要知识点或章节标题,单击某个知识点的超链接时,在文本窗口区域内就会出现相应的详细内容和学习要点,同时在视频窗口出现关于该知识点的讲课录像。两种录制方式各有优缺点,应结合使用,发挥各自优点。

3.1.2 光线充足情况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光线问题是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研究对象来看,75%的教学录像光线充足,画面清晰,视觉效果好。部分教学录像光线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为了保证大屏幕的显示效果,教室需要拉上厚重的窗帘所致。另外,还存在投影内容曝光过度的现象,其中录像曝光过度或由于后期处理使画面太亮的教学录像占总数的53%,尤其体现在投影屏幕上,课件显示很不清晰,不能很好地辅助教师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可见,光线问题是教学录像摄制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技术人员在拍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时应选择光线较为充足的教室,并进行合理布光及调整光线。

3.1.3 有无杂音(环境安静)、语音是否清晰

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中清晰、真实地还原教学过程的现场声音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现场感和真实性。而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摄制过程中,录制人员往往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视频图像上,对音频录制效果不够重视。在所调查的教学录像中,语音比较清晰的占87%,有少数学校的个别课程其环境噪声控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这将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对于现场声音的处理,一般应采用同期录制方式,话筒选用清晰度高、灵敏度好、幅频特性好的电容式话筒;在调音台进行控制合成时,应灵活地调整现场摄制声音的平衡性、清晰性。

3.1.4 板书是否清楚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中的板书是否清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在所调查教学录像中,板书清楚的不足50%,主要原因是室内光线不足或镜头没有推近,导致板书不清楚。分别统计多媒体教室和普通教室上课的情况可以发现,多媒体教室中72%的屏幕内容看不清楚,而在普通教室由于光线充足,板书基本清楚。不清楚的原因主要在于摄像技术的运用技巧不到位(录像时需要及时推镜头),由于没有使用推镜头或没及时推近而使板书不清楚的占78%。

3.2 录像质量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视频画面清晰,图像无明显晃动、抖动;景别变化合理,画面切换自然、流畅,视音频同步,才能符合学习者的观看和学习习惯,否则极容易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教学录像质量调查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录像质量调查情况

①录像最基本的要求是画面清晰,色彩还原真实。所调查的教学录像中画面清晰的比例占68%,还有一些录像画面压缩比例较大,色彩失真严重。对于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授课课件,往往直接利用摄像机对着大屏幕拍摄,导致画面色彩还原差,画面中课件字迹模糊,人物影像曝光不足。

②稳和准是教学录像拍摄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镜头摇晃,会导致被拍摄的人物模糊不清,影响拍摄的效果。在所调查的教学录像中镜头晃动、抖动的占43%。主要原因是推、摇镜头时起幅和落幅把握不准,从而产生晃动、抖动现象。

③教学录像要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应合理使用不同景别来表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全景用来表现教学环境,全面展示课堂教学过程;中景用于表现教学部分细节,比如课堂中师生互动、教师活动、学生情绪等;近景、特写多用于强化教学中某些细节,像操作、实物演示等,强调教学中的重难点。然而,在所调查的教学录像中景别变化自然合理的只占43%,其余录像不能全面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达不到学习者群体视觉和心理的要求以及学习的需要。因此,拍摄录像时在构图上应正确处理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④摄像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运动镜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讲课节奏及时切换画面,才能使拍摄画面简洁、流畅。常用的拍摄技巧有推、拉、摇、移、跟等几种,其中推镜头在课堂实录中应占较大比重,如引导观察板书,表现教师的动作表情、学生回答问题以及实验现象等,往往要利用落幅突出教学环节,起引起学习者注意的作用。然而,在所调查的教学录像中运动镜头流畅,能够跟准、跟上的仅占46%,很多情况下镜头跟不上教师的板书或者多媒体屏幕,有时教师走出了录像画面,镜头很长时间才摇过去,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摄像人员拍摄时精神应高度集中,以便跟上、跟准教师,有条件也可采用具有自动跟踪功能的自动录制系统。

⑤教学录像中音频和视频的同步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在调查的教学录像中,音、视频图像同步和到位的占89%,其中RM格式的教学录像不同步的情况较多。

⑥添加字幕可以深化内容突出重点,为声画表意作补充,具有丰富教学内涵,增强教学说服力等作用。如段落之间添加小标题,观看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录像的构架体系,同时也会留下清晰明了的听课思路;重点、难点处添加字幕,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并可以突出重难点。在调查的教学录像中只1门课有字幕,可见,制作者对教学录像字幕的意义重视不够。

⑦没有知识点索引的学习资源,学生很难进行检索,在一会影响学习效果,教学录像的索引功能对提高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调查的教学录像中只有2门课程提供了索引功能。

3.3 视频上网

国家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强调;制作单位必须把后期编辑完成的教学视频输出为常用的流媒体格式,并到网上,以便展现教师授课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组织方法。因此工作做得如何,将直接决定浏览者能否看到高清晰、高传输率的教学视频。

目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能在网上打开的比例只占50%左右,而且前一天能打开,第二天却又打不开的情况也常出现。究其原因,学校的网速慢可能是一个方面,但更大可能是域名更改,或是网络空间不够而删除视频,只留下文字部分。

关于播放流畅性方面,所调查的样本中能完全在线流畅播放的不足10%,其影响因素很多,网络带宽视频格式都是重要因素。在调查的教学录像中,只能在线观看占22%,需要下载才可观看占10%,(如上海的多所高校),既能在线播放又能下载播放占68%。

4 对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建设的建议

精品课程建设是国家投入巨资的教学质量工程,要保证其正常运行,教学录像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前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对此,我们拟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思想观念,重视录像建设

文献表明,目前精品课程中有教学录像的占92.04%[6]。可见,教学录像的数量不少,但是调查发现,供学习者学习使用的高质量录像并不多。通过分析也发现,目前教学录像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教师讲课随意性大,教师板书紊乱,精品课程网站基本没专人经常维护,教学录像能正常打开供学习使用的不多等。诸多问题的存在表明,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建设中,各级相关人员思想上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存在为了录像而录像的现象。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有关人员应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现场教学录像为目标,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4.2 成立录像小组,提高录像质量

要做好课堂录像的整体工作。拍摄前的准备、拍摄过程及后期制作等每个环节都要注意;教学环境、拍摄机位、景别的选取、镜头的合理运用、视频压缩的格式、课件画面和图形演示等后期处理的操作都关系着教学录像的质量。

为了保证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质量,学校应建立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小组,小组人员应包括录像技术专家、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和计算机技术人员等。不同人员的分工应明确,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人员保证教学录像符合教学需要,录像技术专家负责保证教学录像的质量,学科专家保证教学录像的教育、教学原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计算机技术人员实现教学录像的网上,并维护其正常运行。尤其是录像技术专家的录像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录像画面质量的好坏,学校应聘请教学录像经验丰富、录像水平高的人员担任此工作。当然,只有不同专业和特长的人员各司其职,共同合作,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录像,实现让更多的学习者共享高校优秀资源的目标。

4.3 安排专人管理,加强录像维护

学校应安排专人维护精品课程网站,及时更新学习资源,确保教学录像能够顺畅播放。对教学录像的管理,应从开始建设时就给予足够重视,逐步实现全程录像上网,进而实现更多优秀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2010)[DB/OL].jwc.省略/UploadFiles/2010129113036277.doc.

[2] 邓文新.录播系统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

化教育,2008.5:101~103

[3] 王晓玲.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谈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非线性编辑

的应用[J].软件导刊,2008.9:68~69

[4] 宋正国,刁秀丽.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研究现状及趋势探悉[J].现代教

育技术,2009.12:115~118

[5] 梁蕊,项国雄.高校精品课程支撑平台的模块建设调查与分析[J].中

国电化教育,2008.2:56~61

[6] 教高[2003]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

[7] 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DB/OL].ahedu.省略/down2005/2005jpkc_f6.doc

[8] 李宪武.两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方式比较[J].现代教育技术,

第6篇

关键词:UML;用例;类;PHP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精品课程是二十一世纪“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1], 当前各高校正在建设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网站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是著名软件工程专家Grady Booch、Ivar Jacobson和James Rumbaugh共同合作创建的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语言[2]。UML用图形化的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结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UML图分为静态图(用例图、类图、对象图、组件图和部署图)和动态图(状态图、顺序图、协作图和活动图)2类共9种,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为系统建立模型。采用UML设计好软件模型以后,可以方便地转换为面向对象程序语言代码,使用UML设计的软件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重用性[2]。

在面向对象占主流的软件时代,软件工程师们越来越多地使用UML来设计各种软件[3-5],但目前还很少有采用UML来设计精品课程网站模型的。用UML来设计高校精品课程网站模型,具有直观形象、可重用、方便地转换为程序等优点,为不断增加的精品课程服务。

2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功能的获取、分析、建立模型的过程。UML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是从参与者的角度来描述整个系统所要实现的功能,可以用UML用例图来建立软件需求分析模型[2]。从用户方面来看,精品课程网站用户必须有学生、课程教师,以及管理员三类;从功能方面来看,精品课程网站应有用户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生成、课程管理(栏目管理、内容管理、考试管理)、网站浏览,以及网站留言等功能。通过分析,可画出如图1所示的UML用例图模型。图中人形图表示用户角色;每个椭圆都是一个用例,表示系统的一个功能[2]。在该UML用例图中有3种用户、12个用例。用户与用例之间用实箭线相连,表示用户对用例的使用关系;用例之间用虚箭线相连,表示用例之间的依赖关系,虚箭线上的“”表示扩展依赖,大方框则表示了软件系统(system)的边界。

3 系统设计

做好了软件需求分析――UML用例图模型以后,再对软件系统进行设计。系统设计包括静态设计和动态设计。静态设计主要是要设计出系统中的类(或对象)及类之间的关系、系统组成部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采用UML类图(对象图)、组件图等来设计。动态设计主要是要设计完成某一功能(用例)的时序、某一对象的状态变化等动态变化情况,可采用UML顺序图、状态图等来设计。

3.1 UML类图

面向对象技术将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对象归纳为一“类”,类是面向对象技术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概念,类具有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类的成员分为数据(属性)成员和函数(操作/方法)成员两种,类成员有公有(public)、私有(private)和保护(protected)三种不同性质,分别表示全局可见、本类内成员可见、本类成员及子类成员(或友元)杉。

UML类图(Class Diagram)是用来定义系统里的类,描述类之间的关系(如关联、依赖、泛化、聚合等)[6]的方法。每个类都有一个类名称、一些类属性(类的数据成员)和一些类操作/方法(类的函数成员)。用UML类图可以较好地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

根据需求分析的要求,精品课程网站系统应有如下这些类。①用户类User,该类具有UserID、UserName等属性和Login()、Logout()等方法;User派生出教师子类Teacher、学生子类Student和管理员子类Manager,这些子类除具有父类User所有的属性和方法外,还有自己特有的一些属性和方法。②课程表类CourseTable,用于记录已存在的精品课程,该类应有userID、courseID等属性和Edit()方法。③精品课程结点用CourseNode类来表示,该类应有courseID、courseName等属性和Create()、Destroy()等方法;课程结点下有不同形式的栏目,如列表栏、单页内容、考试栏目和答问栏目等,所以还要设计相应的ListNode类(列表型结点)、PageNode类(单页型结点)、Test类(考试结点)和BBS类(论坛节点)等,这几个类可以看成是课程类CourseNode的组成部分。通过以上分析,可画出精品课程网站系统的类图,如图2所示。图中每一个方框表示一个类,框内有三格分别用于注明类名称、类属性(数据成员)和类方法(函数成员),属性或方法名称前的“+”、“-”和“#”符号,分别表示public(公有)、private(私有)和protected(保护)性质。类与类之间用实线相连接时,表示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实线上注明的“1..1”表示一对一的关系,如courseNode类与BBS类是一对一的;“1..n”表示一对多的关系,如Teacher类与Student类的关系;类与类之间用虚箭线相连接时,表示依赖关系,如CourseNode类依赖于Manager类;类与类之间用空心三角箭头实线相连接时,表示泛化的关系,这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特殊类具有一般类的属性与方法,此外还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方法,例如图2中User类是Manager、Teacher和Student类的泛化,Manager、Teacher和Student则是User类的子类,除具有User类的属性与方法外,还有各自特有属性与方法;类ListNode、PageNode、TestNode与BBS分别用一根空心小棱形头实线与CourseNode相连,这是表示聚合关系,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是弱组合关系,图2中CourseNode类是ListNode、PageNode、TestNode和BBS类的聚合;User DB和Course DB分别表示用户数据库和课程数据库。

3.2 UML顺序图

对系统进行静态建模以后,还需要对系统的动态行为建模。系统的动态行为包括对象之间传递消息的交互时序、对象的状态转换等。UML描述软件动态特性的有顺序图、状态图、协作图、活动图等。类的实例就是对象,也叫类对象,UML顺序图可以很好地描述出类对象之间进行交互时信息传递的时序[7]。下面对图1中“课程管理”用例涉及的类对象,以及类对象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时序进行分析,然后画出该用例的顺序图。“课程管理”用例相关的类对象有Manager(管理员)、Teacher(课程教师)、CourseTable(课程表)、CourseNode(课程)、LinstNode(列表结点)、PageNode(单页型结点),此外还要对课程数据库courseDB进行操作。进行课程管理前,先要创建新课程,这是由管理员负责的,再在课程表中建立有关课程ID管理者ID等记录。课程教师管理某一门课程时,先查询课程表查得知自己要管理的课程,再访问和管理相应的课程,包括创建或修改各个栏目(包括列表型栏目、单页型栏目等),往各栏目里添加/删除内容等。

根据如上分析,可画出“课程管理”用例的顺序图,如图3所示。图中:Manager(管理员)、:Teacher(课程教师)、:CourseTable、:CourseNode、:LinstNode、:PageNode分别是图2类图中各个类的实例(对象)。对象下的虚线表示对象的生命线,生命线上的窄矩形条表示该对象的存活期;水平实箭线表示操作,水平线上的字符串表示操作方法以及传递的消息,每一条水平箭线前的序号(1、2、3……)表示对象传递消息的先后顺序。3.3 数据库设计

模型设计离不开数据库设计,我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来设计本系统的数据库表[8]。根据图2所示类图和图1所示用例图,拟为该系统建立六张数据库表:Users、loginSession、Courses、Content、Test和BBS,分别用来存放用户信息、登录信息、精品课程主要信息、课程内容信息、考试题库和留言板信息等。六张数据表及其相互关系如图4所示,图中已将各表内的字段名略去。

4 系统实现

网站模型建立好以后,要用程序语言将其代码化。本系统最终结果是Web网站系统,选择支持面向对象的PHP5.0作为程序语言[8],选择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实现。

精品课程网站总体架构为B/S(Browser/Server)模式,其中Server(服务器)由WWW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组成,网站系统分为PHP程序组和MySql数据库两部分,PHP程序组运行在WWW服务器上,MySql运行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如图5所示。当用户通过浏览器(Browser)来访问精品课程网站时,WWW服务器里的PHP程序会从MySql数据库服务器中获取数据,服务器程序对PHP程序和MySql数据编译后产生静态网页,发送给用户。为使PHP程序和MYSQL发挥较高的性能,WWW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都使用Linux操作系统。

按照本文所述方法,先设计出UML精品课程网站模型,再将其程序代码化,已经在湖南第一师范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网站中实现,并已成功地为十多门精品课程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站()。由于有了统一的UML网站模型,每当要建立新的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网站时,只须重用这个UML模型生成一个网站即可。比不采用UML建模、每一门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网站都单独开发,节省了很多的开发时间,提高了开发的效率,同时也为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网站的维护带来了更多奖恪

5 结束语

现在的网站程序语言大多已支持面向对象技术,UML是面向对象统一建模语言,采用UML为网站开发建立模型,是一种新的趋势。先建立网站模型再代码化,可以避免网站软件开发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使网站软件的开发更加科学、系统、规范和灵活。精品课程模型建立好以后,可根据不同条件而采用不同语言和数据库系统来实现它。由于UML模型可重用,建模后的网站系统可多次使用,从而提高了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网站的开发效率、降低了成本。

采用先UML建模再代码化的方法,不仅能提高精品课程远程教育网站的开发、维护效率,也可以为各类网站的开发与维护效率,相信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发人员会使用这种方法来设计各类网站。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M],2007.

[2] Grady Booch, James Rumbaugh, Ivar Jacobson.The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ser Guide Second Edition[M].Publisher: Addison Wesley Professional, Pub Date: May 19,2005.

[3] 范金磊,季海波.基于UML的通用3D飞行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10,22(12):2834-2847.

[4] 马苏拉,许锦兴.校友通信录的UML建模和C#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12(12):195-200.

[5] 许波,陈晓龙.UML结合软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2):34-37.

[6] Ma ZM,Zhang F,Yan L. Fuzzy information modeling in UML class diagram and relational database models, APPLIED SOFT COMPUTING,2011,11(6):4236-4245.

第7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研究;思考

一、背景分析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2015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的设想。吉林省教育厅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列为推动高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工程。2015年6月,在吉林省教育厅指导下组建了吉林省高校课程共享联盟,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和学习方式变革提供有效保障和政策支持。目前,联盟成员高校已有45所,2016年秋季8所高校共上线课程24门,现已有近2万名学生完成线上选课。

二、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在线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多数院校对在线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不够重视,缺乏整体规划,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比较随意,多数是应对上级部分的遴选需要,组织教师仓促开展建设工作,对课程资源概念没有进行清晰的界定。

2.网络资源建设不科学,资源重复开发

在全球MOOC建设的热浪中,我国高校也应势开展了网络课程建设浪潮,尤其是教育部开展一系列资源共享课程的遴选以来,各高校都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在线开放课程的整体发展,但高校的在线课程建设普遍缺少规范,给高校的课程管理带来困难,同时,校际间缺少一定的协调,资源共享很难实现,造成了资源开发重复性的出现,资源浪费严重。

3.教师建设积极性不高,专业人力资源缺失,课程质量不高

一门高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对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要求都比较高,需要教师队伍付出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在专业教育技术团队的支持下完成。目前,高校在系统应用、资源管理和人员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尤其是对教师关于在线课程建设要求、发展历程、软件应用等的培训开展得不够及时,影响建设质量,制约课程的利用效果。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筹规划在线课程开发与建设

高校应该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切实把观念转变过来,把理念确立起来,把行动统一到位,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纳入学校的建设规划,立足高校独有优势,科学系统谋划,采取有力举措,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在建设中赢得主动,抢占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制高点。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打造一支网络教学名师队伍,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广泛应用与共享,打造区域高等教育品牌。

2.加快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高校应该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出一批能够开发并有效应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具有创新和改革精神的教师。同时,加大对教师投入在线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提高课时酬金等途径,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在线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3.突出质量监管,保障各方嘁

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应保证所有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符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要求,将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防范不法分子利用平台传播有害信息。高校和课程开发教师团队应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明确责任与权力,确保利益不受侵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通过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加强对课程建设和平台的监管。

四、吉林农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

吉林农业大学始终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并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在线课程三级体系,现建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校级优质在线课程32门。2015年,学校建设了“吉农在线学堂”在线课程平台。“吉农在线学堂”主要有10大功能板块,包括网络课程建设、教学互动平台、教学资源库、学习空间、网络教学评估、教学管理门户、移动学习APP、本地资源管理平台、本科教学工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十三五”期间,学校大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在线开放课程“一五一”建设工程,即建成100门校级优质在线课程,50门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0门国家标准精品在线课程。届时,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将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拓宽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推动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特色专业 精品课程 建设思路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21-03

我校是建国后最早(1951年)创办的石油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油气田开发工程是我校58年办学的优势学科及专业,《采油工程》是石油工程学科及油气田开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在我校“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准确定位特色专业的建设方向、目标与方案,实质上集中体现在《采油工程》的精品课程建设之中。设计好《采油工程》的建设方案,对保证我校油气田开发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方向及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尽管我校的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办学已有近58年的历史,其主干课程《采油工程》的教学经历了大专――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的变革,课程建设与改革一直都紧跟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许多教学改革成果,如“油气田开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获得了教育部的示范称号。但是,随着我校石油工程学科建设的发展,油气田开发工程本科专业办学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新时期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作为体现石油工程学科及油气田开发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采油工程》需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特别是主干课程的教学如何体现我校石油工程学科建设的特色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此,本文从专业特色出发,探索《采油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目标及方案。

一、专业特色决定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

我校58年来的办学一直是紧紧围绕中国石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目标不断改革,形成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国内外石油行业中享有良好声誉。在高等教育发展迅猛的中国,把我校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是符合我校的发展要求的。但在普遍追求上层次、建设高水平本科大学的形势下,准确定位优势学科及专业的办学特色,以及如何建设精品课程是众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普通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开展《采油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追求新的水平和特色,紧紧围绕我校油气田开发工程特色学科的目标。为此,我校《采油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及目标是:在3~5年内,建设一支一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系统完善的教学内容和工程技术应用特色的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高水平的实验室、具有综合性与先进性的实训基地、实习基地,以及体现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

二、体现特色是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要求

特色专业下的主干课程建设方案首先要体现专业特色,只有有了自己特色的精品课程建设路线,才能把握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主要建设要求有: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团结、和谐、学术、实践”的双师型教学梯队是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长期目标。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不仅需要教师具有高学历、高学术、高职称,更要教师具有工程应用技术教学的能力。

2.特色教材。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本好的教材既有利于教师授课,更方便学生学习,教材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做到“学生易学,教师易用,内容与时俱进,工程性强”的特色,而目前缺的就是这样一本工程性强的教材。

3.共享资源。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因此,精品课程应该是精在资源,也就是要建设一个“优质、高效、共享、更新”的教学资源,把每个教学环节的资料数字化,实现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

4.管理落实。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是极其复杂而琐碎的,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科学、公平、公正的管理模式,那么即使有再好的队伍、再好的资源也将是一盘散沙。完善课程建设的管理制度,实现“建设――修改――建设――完善”的扎实开展,才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

5.特色创新。所有的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要想让我校的《采油工程》课程建设能够在众多石油院校的同门课程建设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观念、方法与手段,并将其融入到课程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去,才能实现我们的特色和优势。

教师、教材、资源三维立体化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创新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有创新,才会有特色和发展。一门课程只有立足于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精品课程,才能不流于形式,才能从芸芸课程之中脱颖而出。我校的《采油工程》课程建设没有自己的特色,就无法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占据地位,将使我校的油气田开发专业失去特色,甚至连生存都没有空间。

三、建设方案要体现专业特色

根据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精品《采油工程》的建设步骤设计为:

1.转变教学思想才能适应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

精品课程应该是体现了时代精神、符合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新的课程理念,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及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课程。课程的精品意识是精品课程的灵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是精品课程不可或缺的品质和精髓。基于此,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要树立起课程的精品意识。

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关键在我们教师队伍的观念更新。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和核心,首先要主动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我校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目标的定位:满足石油工业国内、国外市场对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区别于其他石油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于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一线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安心一线工程技术工作的不怕苦精神。我们必须转变本科办学强理论、轻技术应用的思想,更新普通本科教育观念,坚持应用型人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首先,根据《教师教学岗位基本要求》和重点学科建设要求,结合我校石油工程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特别是制定出每一位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进步计划,需要针对课程要求明确每位教师在教学各阶段环节所需经历的教学辅导、课堂讲授、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操作实训、生产实习等主要教学环节的素质要求,促使教师从窄方向向宽专业的转变,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向生产实践教学型的转变,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其次,针对我校近五年新进教师占50%的新情况,他们基本都是博士、硕士,专业方向分布均衡;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新教师年轻活跃,英语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但专业方向窄、教学基本功不足、生产实践经历缺乏。因此,进一步优化教师的文凭层次、专业方向的结构,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优势,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把以博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精品课程教师队伍派到油气田的生产一线去,从事生产技术应用,掌握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特别是针对教科书中没有或者难以描述的技术细节,只有通过科研途径多到生产一线去收集、总结,才能使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成为采油工程教学的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这也是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建设“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主讲教师――实习教师”队伍体系和老带新机制,是强化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管理、培养新教师的科学途径,在我校的跨越式发展中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重要。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发展计划,进行岗位培训和工程实践锻炼,通过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开展观摩教学和示范性教学,探讨和交流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师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实行“老带新”,就是要把我校的优良师德师风传统在必须经历的辅导、课堂讲授、指导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生产实习等主要教学环节中去形成、发扬,既要成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双师型老师,又要做到教学环节的工作认真、严格。

调动教师参加建设的积极性是精品课程质量的重要条件。要把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主要做法有: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3.进一步加强特色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物质基础,更是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形式之一。

我校的石油工程本科,是在58年应用技术专科(包括16年中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工程应用性强的特色。保持和发展我们的应用型特色是我校石油工程本科建设的方向。我校李文华主编的教材《采油工程》,通过多届师生使用反映其具有理论适度够用、工程性强的特色,也受到油田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目前,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具有我校石油工程学科特色的新版教材,该教材的第二版已列入出版计划。

4.完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

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模式。以专题讲座、名师课堂、网上互动以及学生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建立和学生对话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发表个人见解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培养团队协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标准化统一备课、教考分离、平时考核与期末成绩相结合、实验与课程设计综合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建立以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为组长的课程教学管理模式,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统一管理。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

(1)实行院内教师竞聘上岗,考核方法公开、公平、公正;

(2)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统一实施安排;

(3)建立教学督导制度,以督为辅,以导为主,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实施质量监督;开展课程教学考核的综合评价与信息反馈,包括对基础课程(高数、化学)专业基础课程(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流体力学)教学的质量评估;

(4)要求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教学设计、课件设计以及实验设计,以便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5)尤其注重一些教学薄弱环节的质量管理,如实验指导、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这些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犹如“木桶理论”中的最短木板,制约着课程建设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不仅对任课教师进行考核,还对实验指导教师进行考核;不仅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注重抓好教学过程的每一个中间环节,特别是注重专业课程的素质教育和研究型学习环节。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

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培养在《采油工程》课程建设中不仅体现在理论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我校建设具有现代水平的“油气开发系统校内实习基地”和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在新生入校后就开设了《石油工程导论》课程,在《采油工程》开课前安排油气田生产实习五周外,课程中安排了10个学时的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占总教学学时的比例达到14%),还分别安排了80学时的采油工程基地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极大地强化了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了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

四、立体保障课程建设

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人力、财力和相关条件的保障,强化以下方面的建设:

1.继续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年轻教师,包括有丰富现场经验的高级工程师。

2.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培训双师型教师。

3.加大投资建设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及网络教学交互系统。

4.保障建设资金的落实及建立考核奖励机制。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负责人需要按照计划对精品课程进行逐项的过程管理。必须制定精品课程的中期检查和验收标准,严格组织验收,建立科学有效的精品课程评估机制,将立项评估、中期检查、验收评估衔接起来。在评估自查中,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对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负责,对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学校应组织督导小组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课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对不按学校要求进行建设的课程,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课程,终止其经费使用,对不符合精品课程条件的课程不予以认定。只有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全程进行监控,才能真正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施养杭.基于高等教育理念的精品课程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08(6)

2 王越之.改革石油工程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2(6)

3 孙国红.论高校精品课程与课程的“精品意识”[J].当代教育论坛,2006(6)

4 宋德如.略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07(4)

5 张光明.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3)

6 张仁兰.基于能力培养下的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