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1 10:05:19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第1篇

__县园区管理委员会

__工业园区自20__年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备受县委、县政府和全县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去年4月园区体制调整以后,在困扰园区建设的资金和土地两大问题得以缓解的情况下,园区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为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园区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__工业园区跨越式发展,把__工业园区建设成为__经济和财政的支柱,我委重点围绕园区管理体制、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展开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__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一)园区管理体制

20__年4月县委、县政府对园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县园区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县园区管理委员会,赋予园区管理委员会直接从事园区开发建设的职能职责,主要承担园区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明确划分县园区管委会、县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园区所在街道、镇的职责权限,建立起调动县、街道(镇)两级积极性、分工协作、职责明确、统一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管委会下设综合科、经济运行科、财务科、用地科、工程科和工程建设技术中心。目前,园区工作步入正轨,机关运转顺畅。

(二)园区招商引资和建设情况

__工业园区坚持“用地集约、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按照打破行政区划“一园几区”的开发模式,着力构建璧城、青杠、大路三大板块,努力壮大机械制造、制鞋、建材三大产业,依靠产业优势和特色来提升园区竞争力。通过不断深化招商引资,目前已有南方天合底盘(美国天合汽车集团投资)、乐百氏饮料公司(法国达能集团投资)、金田鞋业(巴西派诺蒙集团投资)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奥康集团、青岛双星集团、广东伟雄集团(顾地塑胶)、__力帆集团、__嘉陵集团等177家企业入驻园区。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在建区面积3.8平方公里。自园区体制调整以来,管委会先后负责实施并完成了璧城永嘉大道下段、双星大道延伸段、石堡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金剑路、三环路、河西2600亩土石方、两横五纵道路、派诺蒙和青杠民安西街、缙云路路基及施工便道、力帆微车一期土石方、杨柳和中兴安置区施工便道等40余项工程建设。

20__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工业增加值27.6亿元,上交税金3.85亿元,完成企业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6.75亿元。20__年至20__年____工业园区连续五年被评为__市“十强特色工业园区”。

二、__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园区规划滞后

一是园区部分拓展区和所有远景规划区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具备可行性和操作性,需要将该片区纳入城市总规和用地规划的修编范围;二是园区控规编制滞后,或一个片区编制完成后由于企业用地位置的变化频繁调整控规,导致不能及时开展基础设施的设计等前期工作;三是园区产业规划尚未正式出台,园区产业布局及功能分区缺乏政策性依据,招商引资缺乏明确指导。

(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够高

__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建桥、晏家等先进园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以完善园区功能。如晏家工业园区围绕“大工业、大物流、大能源、大配套”的发展定位,加大对变电站、公路、铁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大项目入驻提供了能源和交通保障。建桥工业园区高度重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大手笔规划和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为园区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投资优势,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处理及排洪等基础设施达到了先进水平。荣昌工业园区采用租地的办法拉通道路骨架,为入园企业创造条件。

(三)入驻项目的投入产出规模偏小

近年来随着我县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化,园区已入驻了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家全国500强、4家__工业50强企业。但__工业园区仍然缺乏一批100亿级的基地型、龙头型、旗舰型大项目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后劲与我市其它先进园区相比仍显不足。如晏家工业园区引进的重钢集团投资达200亿元,全面建成投产后,重钢及其配套企业产值达500亿元。长寿化工园区引进的巴斯夫mdi一体化项目投资300亿元,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3

00亿元。港城园区的海尔工业园商用空调及家电项目,投资2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200亿元。(四)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征地审批难度加大,区县之间对用地指标的争抢日益激烈,再加上受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约,园区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完全不能满足招商引资和建设的需要。目前__工业园区内符合“两规”可供征用的土地不足400亩,已签约入驻的项目需用地17000余亩,在“两规”修编未落实之前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征地工作,尖锐的土地供需矛盾在较短时期内难以缓解。

(五)土地使用效益不高

一是土地投入产出强度偏低。__工业园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制鞋业和机械制造业,特别是制鞋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不大,产出效益不高,因此我县工业园区土地的投入和产出强度只有20亿元/平方公里和40亿元/平方公里,与我市先进园区相比差距较大。主城园区入园门槛较高,偏重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入驻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如长寿化工园区引进了12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企业均是化工行业的全国乃至世界龙头企业,园区土地利用达到了高投入高产出。建桥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仅15平方公里,园区产业定位起点较高,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产出强度达100亿元/平方公里。二是存在土地闲置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已出让的闲置土地有40余宗,面积在数千亩,还有个别企业拿到土地证后真正用于建设生产的土地不到总面积的一半。土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让真正需要土地投资发展的好项目好企业无法落地建设,也给政府财政收入带来了损失。

(六)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

某种程度上来说,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园区建设工程推进速度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县的融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远远不能满足园区建设的资金需求,自园区体制调整以来,园区管委会实施的工程普遍存在不能按合同约定按期支付工程款的现象。此外,由于拆迁安置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已取得征地批文的土地迟迟不能开展拆迁安置,推迟了企业进场建设的时间。目前,我县的融资工作主要由县金融办和国资公司统筹负责,通过整合国有资产或土地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融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

(七)各级各部门对园区发展的认识有待统一和提高

极个别部门还存在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至上的思想,对园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在园区建设审批过程中思想不够解放,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创新思考如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三、推动__工业园区科学发展

(一)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提高园区工作效率

一是采取更加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方面,对园区建设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提拔、升迁上予以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议参照市内大多数园区采用“固定编制+临时聘用”的用人机制,根据园区建设的进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公开招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压力,克服了“只进不出”的传统弊端,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更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为搞好园区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二是进一步探索园区管理体制。增加管委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增强园区管委会对园区建设的统筹职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县各职能部门和园区所在街道(镇)的资源优势和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园区内行政审批“一站式”办公,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建议在园区设立规划、建设、国土房管、环保等重要职能部门分局,在园区内部完成各项手续的审批和办理,在前期工作环节为工程建设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园区建设推进速度。

(二)树立规划先行的观念,提升园区规划水平

一是园区规划必须跳出__,站在“融入__主城区、建设重要功能区”的新高度、新视角,以加快实现__园区与__主城的融合和对接为出发点,对园区未来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谋划。二是高质量完成园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实现控规全覆盖,并将园区建设规划与产业规划有机结合,为招商引资和实施建设提供规划指导。三是园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避免相互冲突、相互影响,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四是规划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改变过去单纯布局工业的做法。要改变每个企业都分别建设职工宿舍的做法,集中成片规划建设职工公寓,同时,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超市、文体娱乐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物流中心、治安派出所、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五是坚持政府主导园区规划、政府指导企业建设,改变工业企业“千房一面”的单调形象,制定入园企业的外观、景观和绿化等设计的总体要求并严格把关,以提高建设档次、提升城市形象。园区规划一经审定,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避免主观随意性,真正做到规划一张纸、审批一支笔。

(三)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招商引资硬实力

一是加大道路骨架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尽早完成主干道和管网建设。要千方百计改变园区道路骨架的建设速度滞后的被动局面,学习和借鉴合川区、荣昌县在没有获得土地批文的情况下,先行租用土地建设园区道路骨架的做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同时完善用地手续,提高土地的商业价值和满足工业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见效的需要。园区道路骨架建成后,土地以生地出让给企业,既可减轻园区建设的资金压力,减少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又可大大节约土地整治成本。

二是大力推进水、电、气等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提

高建设工作的前瞻性,加大对变电站、开闭所、水利设施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提升园区能源系统的承载能力,满足入园大企业、大项目的能源需求。三是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从设计到施工环节,都要本着“质量第一、精打细算”的原则开展工作,首先是科学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其次是严把施工质量关,努力把园区的每一个工程都建成合格的,能经得起实践考验的工程。

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确定建设时序和工期。在道路控规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议路基土石方与道路路面和管网工程一并发包,由同一家施工单位负责实施,有利于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和施工工序的同步,同时会大大节约工程招投标的行政运行成本,缩短工作周期。由于路基填方区如填方高度较高或填方区沉降可能会破坏路面,路基土石方完成后最好待其自然沉降至少半年后才实施路面工程。实施道路建设时,建议先实施主干道建设和地下综合管网,人行道、路灯和绿化工程待入园企业基本建成后再实施,避免企业进场建设时破坏人行道、绿化工程。

(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难题

一是通过财政资金注入、资产划转和国有资产整合等形式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提高融资担保能力;二是改变过去单一的利用政府资产或土地抵押、政府担保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通过深化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性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做好土地这篇文章,以地生财、以地聚财,加强新征土地的储备工作,由政府高度垄断经营性用地(包含新征的和旧城改造的),切实保证经营性用地纯市场化经营和管理;盘活存量土地,通过调整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结构,置换有开发价值的土地,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四是经营好园区服务区,将配套的商场、农贸市场、文体娱乐设施等建设用地规划为经营性用地予以拍卖;五是拍卖园区内的道路、桥梁、公共建筑物的冠名权和户外广告的经营权;六是对新建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t融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商引资,择优选择合作对象,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政府可在该片区企业产生的税收中确定一个合理的支付比例和支付年限,或者无偿提供一定面积的商业用地作为投资回报。

(五)强化土地征用和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一是进一步加大园区的征地力度。全县在安排征地计划时,除保证融资需征用的经营性土地外,要优先考虑工业用地的征用,尽最大努力缓解工业用地的供求矛盾。积极引导项目业主申报部级、市级重点项目,突出项目征地,争取用地指标的倾斜。主动向国土资源部和市地房局汇报工作和沟通联系,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用地调规力度,力求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满足园区建设发展需要,解决制约土地征用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集中整合农村建设用地来修建标准厂房,安置中小企业。

二是抓好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和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规范土地供应政策,对入驻项目严格审查其投资规模、投产周期、经济效益、社会贡献等指标,科学合理确定供地面积,对于分期实施建设的项目改变过去一次性供地的做法,根据建设进展情况实行分期供地、分阶段办理土地证,督促企业尽快建设投产,防止圈地现象的发生。推行楼宇工业和标准厂房建设,对用地规模偏小(低于20亩)的企业采取只供房不供地的办法,引导其入驻标准厂房生产经营,既可实现厂房的统一规划建设,又可提高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政府要下决心加大对闲置工业用地的处置力度,责令其限期开发建设或收回土地使用权,树立政府加强土地市场管理的权威和决心。

(六)推进产业上档升级,构建集聚优化新格局

一是精心编制园区产业规划,科学指导招商引资和企业建设。根据__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区位条件和周边产业环境,确定园区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合理划分组团功能分区,提高产业集聚度。在出台园区产业规划后,要严格按规划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入园企业布局,改变项目落地“遍地开花”的局面。

二是瞄准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推进产业上档升级。瞄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国内东部沿海向西部产业转移、__主城退二进三等机遇,发挥__工业园区邻近大学城、西永微电子园的区位优势,以建设“三都两园一城”为载体,在壮大机械制造、制鞋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电子工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保节能型产业,实现园区产业的梯次分布和优化升级,增强园区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围绕推动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做好引导和扶持工作。引导现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扶持具有产业带动作用、市场占有率高、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吸引上中下游配套企业集聚衍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成本低廉的生产环境,把工业园区打造为特色产业集聚的高地。

(七)创新招商思路和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效益

一是树立产业招商的理念,坚持龙头带动、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聚集的招商思路,力争多引进高创税项目、高投入产出项目、产业带动和配套能力强的项目,提高产业集聚度、壮大产业规模,增强园区发展后劲。

二是充分考虑招商成本与收益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平衡。招商引资要算经济帐、算综合帐、算明白帐,要认真测算征地拆迁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确定一个合理的地价、投入、产出标准,用以指导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建议对引进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产出效益进行全面评估,根据企业对税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来制定优惠政策。

三是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严格项目准入制度,由县相关部门对其投入产出、用地规模、环境影响尤其是资金实力等方面进行审核,确定其是否达到入园条件,保证入园项目的高质量。

四是拓宽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所属企业的广泛接触和联系,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挖掘现有企业的招商优势和潜力,鼓励企业现身说法、以商招商,真正实现引进一个、吸引一批;巧借外力,加强与上级经济职能部门的联系,大力推荐__的投资环境和政策,争取其引进项目的支持和帮助。

(八)优化协调服务,打造宽松的发展软环境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建议成立县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或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园区建设专题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园区招商引资、用地、工程建设等重大问题,加强园区工作推进力度。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第2篇

镇政府成立农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农业园区重大事项的决策与协调,下设农业园区办公室、园区建设办公室、群众工作办公室、招商办公室,负责农业园区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工作职责:一是负责执行农业园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项目布局;二是负责农业园区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及组织实施;三是负责农业园区对外农业招商;四是负责协助办理农业园区土地流转手续;五是负责农业园区各类纠纷调处。

二、总体规划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南京农业大学负责详细规划。占地总面积超过15000亩,农业园区设有现代水果园、观光休闲园、蔬菜瓜果园、农产品加工园、彩叶园林绿化苗圃、常绿森林苗圃、农产品展销交易中心等,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促进园区提高容量,加速扩张,实现跨越发展。

三、实施方案

(一)土地流转。在充分保障国家赋予农民长期稳定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农民可以通过加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土地经营权,以提高土地集约开发利用率。

1、流转的形式:根据《关于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意见》农改办[]1号文件精神。农业园区土地采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进行流转,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组织实施。

2、面积界定:土地面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界定以区域面积减除一次性征用面积的剩余面积计算。

3、自留地处置: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按照便利、就近的原则,统一规划,集中置换;农民也可以通过入股流转自留地使用权,享受承包土地同等收益待遇。

4、河塘及低洼田的处置:在农业园区总体规划前提下,因地制宜,宜渔则渔,宜经则经。由村民委员会协调出租经营,享受与承包土地同等收益待遇。

5、收益分配:采用固定型分配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协议形式把土地委托给村民委员会出租经营,农民依据入股土地面积获得通过租金形式的固定回报。为保障农民长期的、稳定的土地收益,种养业用地收益标准以市绿化造林土地租赁价为参考,为400元/亩年,建筑用地标准为1000元/亩年结算。今后参照国家相关政策及粮市变化情况每三年调整一次。

6、其它相关补助标准:

(1)土地整理标准:青苗费200元/亩,长年性经济作物(苗木、葡萄等)补助600元/亩,鱼塘(精养水面)补助600元,坟墓迁移补助100元/穴,经费实行一次性补助。

(2)道路用地标准:园区内宽五米以上道路视作公益性事业用地,由农业园区管委会按每亩6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租用。

(二)农业招商。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农业,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园区重点项目聚集。

1、起点规模:农业园区起点用地规模要求在30亩以上,并服从农业园区管委会总体安排。

2、科技含量:必须是政府导向鼓励发展产业,具有带动能力强的新特优农业优势项目或具有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3、配套设施:凡进农业园区从事种养加适度规模经营,确需配套一定仓库、场地、住宅等生产、生活设施的,视为农业用地对待,但须向农业园区管委会交纳复种保证金,报批同意后方可施工,建设用地的复耕由农业园区管委会负责。

4、地方农民到农业园区创业的,不受起点规模限制,但须服从农业园区总体规划。

(三)优惠政策。建立农业园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升农业园区整体功能。

1、基础建设:政府负责农业园区必要的土地整理、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第3篇

关键词:青海省;开发区用地;节约集约用地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of the development zone, analyzed the land using condition of various development zones in Qinghai province land the main method of saving and intensive land use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posed the measures recommended of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zone saving and intensive land use policies.Key words: Qinghai province; development zone land;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land

中图分类号:TU83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开展各类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我省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基本情况

开发区作为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为促进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随着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体制科技创新也是开发区发展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源。目前各开发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依托省内大学科技支撑,以开发区现有资源和基础设施为基础,进一步发挥园区作用,拓展发展空间,整合有效资源,增强集聚能力和高新技术的带动力,打造具有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能够优化开发区经济发展,优化综合投资环境,为区内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服务。目前省内各开发区基本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设立管委会。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同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对开发区实行统一管理,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原则上不在开发区内设置工作机构。开发区中层干部由管委会实行聘任制。目前省内各开发区除海东工业园外其他园区没有管委会与乡镇或所在区域政府实行政区合一的情况。

产业结构:

1、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抓住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依托青海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水、电及天然气资源,初步形成了以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为主的硅材料、光伏产业和以铜、铝、镁、钛为主的轻合金新材料精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同时辅以机械加工、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并举的局面。

2、青海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

青海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形成以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黑色、有色金属等三大支柱产业间的融合,多产业横向发展和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性工业。重点发展甲醇、乙炔及其下游产品;积极推进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钾、镁为龙头,同时综合利用稀有元素硼和锂;对铅、锌、铜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的交叉利用和综合利用,努力构建“油气-盐化工”、“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等产业链,形成结构合理、组合优化、配置高效的循环经济产业群。

3、青海甘河工业园区

青海甘河工业园区依托丰富的电能、天然气、矿产、盐湖等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发展金属材料和化工产业链延伸项目,努力打造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把甘河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金属材料、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4、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分为“一区四园”,总面积222.43平方公里,分别为格尔木市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92.67平方公里;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72.5平方公里;大柴旦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42.76平方公里;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区,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

格尔木市循环经济工业园分为盐湖化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三个循环经济专业区,园区依托格尔木周边丰富的盐湖、天然气、黑色及有色金属资源,着力发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有色金属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商贸及物资流通、特色农业和高原旅游业。

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和发展条件,以德令哈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石灰石、钠盐资源为原料,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大力发展纯碱、烧碱、氯化钙、氧化镁等产业。

大柴旦循环经济工业园利用大煤沟、鱼卡、高泉等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马海湖、大盐摊、昆特依、察汗斯拉图等地丰富的盐湖资源以及马北、涩北气田天然气资源,发展盐化、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

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区充分利用木里丰富的焦煤资源及区间的盐湖资源和电力资源,以现有的煤炭产能为基础,积极推进煤焦化和盐化产业的联合,着力构建煤-盐-化一体产业链,加快发展煤焦油精制、焦炉煤气制甲醇、甲醇系列产品及精制盐、金属钠、硫酸钾、甲醇钠、氯苯、双乙醇钠等下游产品,实现煤化工与盐湖化工等多产融合发展。

二、各类开发区用地的基本情况

1、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国务院审核批准并予以公告(国土资源部2004年第17号公告)的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告面积4.4平方公里。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土地建成率达81.05%,土地供应率98.98%,工业用地率22.47%,土地有偿使用率100%,土地到期及闲置土地处置率100%。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高,在开发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园区建设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战略构想。但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项目招商已现选址困难,扩区势在必行。

2、青海南川工业园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青海南川工业园区的批复》,同意设定南川工业园区,作为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园区规划总面积为6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规划区54平方公里和县城6平方公里拓展区用地,建成区47.61平方公里,北起总寨,南至上新庄。

3、青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02年4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11月升级为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园区规划面积为4.03平方公里,目前开发区土地建成率达97.38%,土地供应率99.8%,工业用地率58.45%,土地有偿使用率67.28%,土地到期及闲置土地处置率100%。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很高,在开发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园区建设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战略构想。

4、青海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

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土地建成率达93.15%,土地供应率47.97%,工业用地率达到56.37%。土地到期及闲置土地处置率100%,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明供应土地中实施项目多,开发区招商引资成功率高。

5、青海甘河工业园区

《关于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的函》(青政函[2005]778号),及《关于落实开发区四至范围工作具体问题电话文题电话文稿》,并依法确定界限范围内的青海甘河工业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

6、海东工业园区(在建)

海东工业园区辖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乐都工业园、民和工业园三个园区,其中临空综合经济园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乐都工业园区18平方公里,民和工业园17平方公里。3月上旬组建成立了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开发区总体规划于7月28日通过专家评审,由省经委代省政府正式批复,力争年内完成临空综合经济区部分征地及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7、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2005年10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批准的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之一,2010年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国函[2010]26号),规划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分为“一区四园”。总面积为:222.43平方公里,分别为格尔木市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92.67平方公里,德令哈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72.5平方公里、大柴旦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42.76平方公里,乌兰循环经济工业区,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

8、热水煤炭产业园区

根据青海省经投【2010】第142号,关于青海热水煤炭产业园区规划批复,规划范围为的原热水老工业区及哈尔盖镇城镇部分和此次规划区圈定部分所有土地,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1.79平方公里。

三、开发区在节约集约用地,转变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主要做法

1、加强调控,整合资源,促进良性发展。

随着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发展空间不足不能适应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需要的问题逐步显现,做大做强开发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空间问题。为做大做强开发区,进一步整合资源,2005年12月,青海省政府调整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成立新的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整合现有资源,对原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青海甘河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布局。2008年2月,设立南川工业园区,从而形成了“一区四园”的新型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2、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异地发展

随着开发区土地开发率、利用率的不断提高,部分园区近期可运作土地越来越少,在做好自身挖潜的同时。面对困境,一些园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了向区外发展的目标。目前一些开发区的土地资源己非常紧缺,但仍有部分开发区保留相当规模的规划面积没有开发,一些园区内的企业存在产业价值低、链短。土地利用管理水平差。一部分企业属高污染、高能耗、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符合开发区今后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为此,青海省积极探索开发区间异地发展模式,探索部级开发区与省级开发区合作的新模式。如,西宁(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开发管理水平较高而海东工业园区拥有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等优势,两者间积极调整资源整合力度,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充分挖掘开发区间的发展潜能,为加快西宁东部城市群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对制定和实施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措施的两点建议:

1、强化土地集约化使用,设立项目投资密度和用地控制指标,并逐步提高标准。建立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行土地项目目录管理。加强规划控制,建立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行土地项目目录管理,对不同产业确定不同的用地控制指标和土地最低出让价。在盘活存量方面,拓展未来发展空间要将盘活存量和拓展增量相结合。

2、对生产开工率不足、经济效益差、税收能力不强的项目,采取改造、重组、并购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以此激活土地流转市场,同时允许流转村庄、城中村、集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支持开发区建设。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第4篇

关键词:工业园区 土地 集约用地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龙头和脊梁,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近几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发展新型工业化和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要务,各项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1.工业强县与集约用地的关系及方向

之前,我县城西工业园区用地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区域格局和产业布局,存在粗放利用、土地利用率低、用地结构不合理、规划滞后及入园企业投资强度和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若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不但造成经济发展新的不均衡,而且浪费土地、浪费财力。因此,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决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积极保障,支持发展、服务社会,严格管理,保护资源、维护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工业强县与集约用地的途径及布局

2.1盘活存量土地,挖掘土地潜力

城西工业园区中的老企业旧厂房,积压着大量低效利用的土地,也沉寂着大笔低价占用的土地资产,可对这些土地资产进行严格和规范处置,最大限度地显化土地资产价值。近年来,在国家土地宏观调控背景下,省市下达我县的用地指标非常有限,而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及其随着永连,宁嘉公路的贯通,二广、厦蓉高速的修建,我县交通区位条件的有了极大地改善,拉近了与沿海地区的距离,承接产业转移的来势越来越好,用地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我县土地供给的瓶颈制约也越发明显。一边是待破产改制、低效企业有地无钱,土地不能转化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本,企业缺乏发展活力;一边是一些投资商、开发商因手中无地而无法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因此通过破产低效企业改制,盘活存量土地资产,以最大限度地弥补新增建设用地的不足,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两方面的难题。这需要进一步挖掘潜力、把存量土地作为实现土地收益目标的基础,清理闲置、盘活存量。

2.2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即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在一定区域内将相关企业进行集聚,并形成强劲的竞争优势。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区域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推进集约节约用地的方向。积极引导新型工业项目、高科技项目不断向园区集中,这样一来,不仅给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金,为县城发展腾出了空间,也使工业园区免唱“空城计”,土地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要搞好工业园区的建设,我认为着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第一,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按照项目投资高强度、产业结构高层次、土地利用高水平的要求引进项目,对工业园实施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着力优化园区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明确园区的特色定位和发展方向。第二,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快推进园区内供水、供电、电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园区能源保障,提高园区吸纳功能和承载能力,重点抓好标准厂房建设,使园区成为推动同业聚集、产业升级的基地。第三,搞好九疑物流配送、劳动用工、信息咨询等功能配套,实现工业与服务业的互动。要全力帮助十里铺工业园加工贸易区、冶金建材工业园区搞好基础设施和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企业留得住。

2.3节约集约用地,发挥土地综合效益,为效益好、用地集约的企业,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以吸引其驻园区

如对项目总投资超过一定金额的重点、重大项目,政府引进的对本区域产生较大综合效益的低耗能、环保型资项目,投资强度超过规定标准的项目, 工业企业建造多层标准厂房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优先批地供地,并在费用的收缴上予以优惠。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建造多层标准厂房,在不改变工业用途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出租、转让、抵押。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鼓励工业项目合理利用低丘缓坡、滩涂和废弃矿山等非耕地、未利用地,拓展新增建设用地渠道。对土地利用低的项目提高供地价格或租赁价格,对土地投资强度高的项目降低租赁地价等。

2.4利用我县丰富的人力资源及规划筹建的蓝宁道加工贸易区,发展共建共享、收益分成的“飞地经济”

“飞地经济”既可以为沿海地区找到产业转移的平台和长远发展的产业腹地,更可增加我县招商引资幅度,实现工业强县目标,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双赢模式。

3.工业强县与集约用地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一方面要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也要全面履行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严把土地审批和供应关。对建设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决予以遏制。同时要切实加强建设用地批前批后的管理,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得以最充分、最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切实管好土地收益,防止流失,从根源上避免土地的闲置与浪费。对此,具体对策建议有:

3.1土地执法部门要加大对那些违反规划占用耕地搞非农建设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办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规划的强制性。进一步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确保规划的法律地位。

3.2对于“工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方式,政府方面要提高“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严格用地监管和项目验收。①对已出让未建成部分土地的建筑密度、土地容积率,开竣工时间、价款、违约责任等内容应按供地时的约定对其进行有效监管,要将建设项目依法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的情况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内容; 有效促进工业园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确保工业园区出让后的土地能按约定要求进行建设,不要因为建设达不到约定要求而降低未来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②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严格按照工业园区规划、土地供应政策、相关用地标准等对工业园区土地进行审查供应。对不符合工业园区规划和土地供应政策的项目一律不予以供地;对符合工业园区规划和土地供应政策的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用地标准,如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规定的指标体系等进行审查供应,并根据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适度提高工业园区项目的投资强度、土地容积率和建筑系数等集约利用标准,严格按标准供地;③抓好监管,严格执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和供地政策,对超标准用地的,要核减用地面积。把有限的指标用足用好,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④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城市规划、环保等部门制订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计划,拟定出让地块的产业类型、项目建议、规划条件、环保要求等内容,作为工业用地出让的前置条件,确定土地使用者和土地价格。

3.3努力建立节约型社会。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要有新提高,要充分认识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核心是盘活存量,严控增量,管住总量。

3.4搞好统筹,提供用地保障。多途径,多渠道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对用地指标,优先保证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用地,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加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步伐,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加快我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用地保障。

工业化不是无止境的扩张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把浪费的闲置地拣起来,寻找利用率不高的已用地块,提高土地投资强度,这样新的用地空间就会找出来,土地在永续的集约利用中就会越来越有活力。走新型工业强县之路,把存量土地蕴含的财富和生产力释放出来是一种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倪绍祥.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82-283.

[2]林坚,陈祁晖.土地应该怎么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指标评价[J].中国土地,2004,(11)∶4-7.

[3]樊雅君,胡 渊.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建议,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年第三期(总期第115期).

[4]李植斌.一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方法[J].城市规划,2000,24(8)∶62.2002,2(1).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第5篇

一、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现状

自20xx年2月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制定出台了《**县园区工业招商项目准入评估及管理服务指导意见》、《**县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工业园区的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园区为载体带动全县工业投入大幅增长,多年来的工业强县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一)园区雏形初步形成。

2、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保障园区建设有序开展,三年来,工业园区加大资金投入用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主要完成了征地、土地平整、园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铺设、园区外部排污排水铺设、高压电网、配套厂房建设、行政服务大楼基础设施建设、体育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为企业入驻创造了有利条件。

3、管理队伍不断强化。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为加大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力度,在原省级林产实验开发区和东莞石龙(**)产业专业工业园的基础上整合成立了县政府派出机构**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由县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属正科级行政单位,内设三部一室,专门配备行政编制5人,事业编制10人,后勤编制3人,为园区建设、管理和招商引资工作设立了机构和提供了人员保障。

(二)园区功能初步显现。

2、社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园区逐渐成为就近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到**年底,园区企业实现劳动用工11318人。就业率的提高,带动了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幅度减少,同时也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园区优势逐步显现,前景乐观。

3、环境优势明显。我县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广东省生态示范县、争创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环境优势明显,为一些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高科技产业入驻投资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条件。

二、我县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科学规划,制约园区发展。我县园区发展起步相对早于周边县市,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再加上人才、资金、地理条件的制约,我县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直接导致现在一园五片区的零星布局,园区发展面临规模小、整合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高等问题。如一园五片区在水、电改造、安全保卫人员安排、物业管理等方面,由于园区分散,不能做到资源有效共享,必然导致建设成本过高。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园区产业定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招商而招商,造成了园区企业布局凌乱,缺乏主导产业,企业间关联度小,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体系薄弱,园区综合竞争力不强的被动局面。如:我县现有的制衣、家居、纸业、玩具等一些产业相同或相关的企业本应合理集聚,但由于规划和人为原因,却分散在多个园区,难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职能难以发挥。从全县对工业园区建设管理的现状看,体制上还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园区建设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上虽然成立了园区管委会,也明确了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但由于存在人手不够、队伍不齐、专业人员匮乏、工作经费和业务经费不足等问题,再加上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政府的行政权力不在园区而在政府部门,管委会实际上既管不了事又管不了人,既管不了职能部门又管不了企业,权、责的不统一客观上弱化了园区管委会的履职能力,使其管理、服务、招商的职能难以发挥。

(三)资金投入不足,基础配套建设滞后。由于园区发展前期投入大,我县园区属政府主导型开发模式,短期内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财力,但由于我县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园区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主要依赖土地出让金和省市专项资金滚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企业等地等水等电建设现象仍然存在,如:东湖坪制笔基地新建厂房供水、供电问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影响企业建设开工进度。道路、管网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园区在安全生产、物业管理、社会公用事业、商业服务等配套方面还处于起步或空白阶段。

(四)土地储备不足,土地利用率低。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发展,受用地指标的限制,园区工业用地储备严重不足,一些项目难以及时入驻,对招商引资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据统计,我县工业园区土地储备量仅为1155亩,其中还包括400亩不符合土地使用整体规划的土地和80亩未平整的土地,土地储备资源极为有限。同时,因项目用地出让政策不甚科学和政府对企业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不到位,一些企业项目审批用地远远超过实际用地,造成土地使用浪费、圈地等现象比较突出,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低。

(五)招商引资质量不高,力度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优惠政策滞后。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至今还是沿用2007年制定的优惠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招商引资的要求,亟需新优惠政策的出台。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多角度、全方位、连贯性的宣传报道,不能充分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的热情。三是服务意识不强。有关部门存在着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缺乏跟踪服务意识,一些部门在对企业收费问题上存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使得部门服务形象大打折扣。四是引进项目整体质量不高。从入驻的52家企业来看,小项目多,大项目少,大型外资企业多,大型内联企业少,一般性企业多,高新企业少,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和产业龙头,整体竞争力不强。

(六)入园企业发展不平衡,企业绩效不明显。

三、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科学规划,确保园区有序发展。科学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龙头,园区发展要做到规划先行。

1、做好园区建设规划。一是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编制高水平、有特色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确定用地规模,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空间,规范工业园区建筑、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功能的规划设计标准,真正做到用高水平、有特色的规划引领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要将园区周边的规划纳入园区统一规划,妥善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关系,有效防止因园区建设规划不到位而激发新的社会矛盾。如:太平、马市反映的因园区周边排水设施不完善,每逢雨季就容易发生水淹农田,水浸民房的危险,附近群众意见很大。

2、做好产业规划。一是要科学论证我县工业发展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建议充分发挥我县木材资源的优势,以华润木业为上游产业,延长产业链,将家俬产业的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二是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建议在重点发展沙水和马市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它片区的产业配套,加大各片区产业集聚力度,着力打造沙水电子机械、马市新型材料和家俬、东湖坪制笔等特色园区,改善目前一园五片区零星布局的局面。

3、在制定规划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园区规划管理,确保园区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要进一步推进园区规划管理政务公开,强化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精简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切实树立和维护园区各项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效遏制变更规划的随意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园区决策议事机制。一是成立由县主要领导负责的高层次议事决策机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决定园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制定解决疑难问题的硬性措施,明确部门和单位为园区建设排忧解难的任务。二是建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园区工作协调会制度,负责园区工作的具体协调和事务办理。三是建立园区企业主与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对话制度,不定期听取企业的工作建议、意见,现场解决有关问题。

(三)加强园区管理,优化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中履行管理职能,在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做好服务。既要帮助入驻企业协调落实政策,搞好项目建设和开工投产,更要注重投产后的服务,促其尽快达产达标。二是健全园区管理机构。按照精简、高效、责权统一的原则,建立集园区管理、服务管理、招商引资等职能于一体的管理机构,对入驻企业实行一站式、代办式服务,做到投感情、低成本、高效益、零障碍,诚实守信,兑现全部承诺,增强园区的吸引力。三是加强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处置预案,强化园区治安工作,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积极维护园区建设良好环境秩序。四是加强对入园生产企业的监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园区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提高园区绩效。

(四)畅通融资渠道,解决园区发展瓶颈。一是建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探索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OT、BT等方式推向市场,吸引社会各界投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我县财政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二是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贷款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落户园区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步伐。三是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的支持。要根据省、市在产业转移、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充分做好相关的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最大的资金支持。

(五)完善土地机制,解决用地难题。征地和供地是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功能建设的先决条件。要解决园区用地难题,一是要尽快解决征地拆迁工作的历史遗留问题,抓紧完善征地拆迁政策,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民观念,使土地征用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完善土地审批和使用的监管体制。对企业用地指标的规模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审批,有效防止用地浪费;对分期建设的项目用地应采取科学的分期出让土地的政策,防止发生圈而不建闲置土地的现象;对不符合园区规划的用地指标要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加强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要建立入园企业土地利用动态档案,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第6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规划现状,挖掘其规划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以提高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管理绩效,使其规划更加合理。

关键词:产业转移工业园 规划问题 对策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现状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分布状况

至2008年底,广东省现有的产业转移工业园达70余个,珠三角产业转移园主要集中在惠州和肇庆,共8个;粤西地区的产业转移园分布在茂名、湛江、阳江、云浮,共19个;粤东地区的产业转移园主要分布在汕头、揭阳、潮州、汕尾,共6个;粤北及山区的产业转移园主要集中在清远、韶关、梅州、河源,共37个。其中产业转移园最多的是梅州,共12个,其次是清远和韶关共9个,最少的是汕头和潮州各1个。在这些产业转移工业园中,经广东省认定的有26家。综观目前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其合作开发模式有四种:山区或东西两翼政府方投资型;双方政府共同投资型;珠三角方企业投资型;珠三角方政府投资型。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需求和供给

表1是广东省部分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指标。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外销转内销税收留成构成其需求驱动力;企业迫于生计、政府产业转移、“双转移”是其需求驱动者;需求热点地区为:珠三角有惠州、肇庆,粤西有茂名、湛江、阳江、云浮,粤东有汕头、揭阳、潮州、汕尾,粤北及山区有清远、韶关、梅州、河源。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问题

(一)选址不合理

近年来,广东省政府致力于积极推进“双转移”政策,各地政府和企业也纷纷响应,想抓住机遇发展各自的区域经济,但在规划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不合理选址,使得园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四会的南江电镀工业园区选址在北江边,是广东省肇庆、佛山等地饮用水源保护的敏感地带,若选在江北边,则对肇庆、佛山等地的水源造成影响,考虑到江北下游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广东省政府相关部门要求其停产搬迁。

(二)区位布局不科学

由于各地政府和企业的盲目跟风,没有分析自身的优势,使得产业转移工业园出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东西两翼及山区中不少地方一哄而上,到处筹建工业园区,缺乏宏观规划,导致园区之间、区域之间重复布局、重复建设,由此而产生的土地问题尤为突出。“圈地”现象、合理而不合法的征用土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使得园区开发后续用地指标不足。

(三)产业定位不明确

东西两翼及山区都地处偏远,交通、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但很多产业转移工业园并没有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而是全面撒网、一把抓,陷入了产业越多越广就越好的误区。同时,由于合作模式松散,使得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合作双方定位不准,优势没有发挥。有些产业转移工业园因起步低出现饥不择食的现象,引进了一些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工艺落后、环境污染较大的项目,这对环境也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对策

(一)边界选址具有可行性

产业转移工业园本身就是一种跨区域合作的方式,相邻地区间合作,在地区边界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或成为未来产业转移园选址新的出发点。一是可以减少对工业用地的压力;二是可以集中两地优势资源以降低建设成本;三是相邻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比较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而规模化发展也正是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走向之一。

(二)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注重整体布局

政府在规划产业转移工业园时要特别注意整体布局和长远利益,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优势和特色科学地进行区位布局,园区规模、园区形象、综合效益等因素都要列入规划范围之内。另外,政府还应制定土地利用相关有效政策和策略,如“无地招商”的工业园区引资策略、调高土地工业用地基准价格和用地门槛、坚持集约用地,合理安排用地指标,防止“圈地”现象等,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因地制宜并科学筛选园区产业

政府在进行园区产业定位时要特别重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培植自身优势产业为目标,通过产业培植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为了获得更好的环境效益,产业转移工业园在规划时应重视生态环境,防止自然资源的浪费,不搞圈地运动,不盲目追求园区面积和规模。

参考文献:

1.潘晓闻.谈谈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的环境问题.茂名日报,2006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第7篇

一、总体原则

按照“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全程式服务”的运行模式,通过“充分授权、明确责任、责和权统一在园区”的方式,将涉园企业行政许可事项和监管职能委托给工业园管理委员会,达到“园区内事情园区内办理、园区内业务园区内办结”的目标,强化园区准政府管理服务职能,把园区建设为“服务型、责任型、发展型、效率型”的高效运行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操作简便有序的服务。

二、运作方式

(一)封闭管理范围:工业园区规划确定范围。

(二)封闭管理方式:凡县级行政许可事项(需报上级程序性审批的除外),由相关职能部门委托给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或充分授权给分支机构全程办理,达到园区“自主管理、封闭运行、园内办结”的目标。

(三)操作方式:

1、设立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房产分局,内设规划股、建设股、房产股、质监分站,分别受县城乡规划局、县城乡建设局、县房产管理局委托,负责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房产等行政许可和管理职能,定编10人,人员采取公开选调方式组成。由规划股行使划定范围内项目建设的规划审批和规划实施监管,各项目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县城乡规划局核定发证序号,经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审批并在“一书两证”审批表上盖章后由规划股发证,确保“一书两证”在园区办结。由建设股行使划定范围内项目的工程建设管理、工程质量监管、建筑安全监督及施工许可证和相关审批手续办理,督促协调地勘、建筑设计、质监、监理等机构按约定时间完成任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由房产股负责指导项目业主办理房产证的前期手续,帮助收集相关资料,及时联系测绘事宜,经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审批盖章后到县房产管理局代业主办理房产证。

2、设立工业园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划定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管理及土地供应计划编报,土地使用权出让(含招、拍、挂告知书的签发、招拍挂人的委托、出让合同签证)等事项,凭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签字,由县国土资源局办理土地使用权证。

3、设立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局,负责划定范围内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批的安全设施项目竣工验收评价,确保在园区内办结,并行使安全监督管理职能。

4、设立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分局,负责入园项目的环评审批和环境影响监督管理,除确需县级以上审批项目外的,环评原则上以环评报告表或登记表的形式在园区内审批办结。

5、设立工业园区警务室,按3至5人编制配备警力,协助太阳升派出所和宁州派出所做好涉园治安管理和应急处置,及时掌握园区及周边治安状况,严查扰乱企业生产秩序、损害企业利益等不法行为。

6、节能评估。凡1000吨标煤以下项目由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报告表形式办结。

7、人员管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房产分局人、财、物全部由工业园区管理,工业园区国土资源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分局、环境保护分局受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和县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日常管理以园区为主,工作经费、人员工资待遇由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发放,年度考核、考察以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意见为主。

8、水、电供应。供水、供电部门要按园区规划和项目布局同步完善供水、供电管网等设施建设,入园企业供水安装工程和供电设计、安装工程,企业可聘请有资质企业自主设计、安装,供水、供电部门参与指导。施工完工后,由供水、供电部门负责厂区外的供应对接,3个工作日内完成,也可由企业委托供水、供电部门承包施工。安装费按定额优惠15%,按约定期限完工。

工业园区土地规划第8篇

正定县综合工业园总面积约4.62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化工、医药等综合性轻工业。为尽快启动综合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正定县综合工业园总体规划》,经县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研究,特制定启动综合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1、南牛乡成立综合工业园管委会和开发公司,负责园区招商建设与管理。

给予工业区管委会一定的审批管理权限,投资规模限额内的项目由管委会审核,到发改部门备案即可。

2、支持外来投资者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合作协议书由管委会签署,县政府予以确认。

3、在执行《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给予如下政策:

①执行项目准入预审制度。对投资3000万元以下项目,由管委会自行确定并签署入园协议。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则对项目投资强度、市场前景、技术水平、税金缴纳、投资者实力等进行县级联合评审,确定项目方案后,签署入园协议。

②履约保证金制度。投资方按照0.5~2万元/亩比例依投资额高、低缴纳履约保证金,确保项目建设规模及效益达到协议中项目方案要求。

③作为率先启动试点:政府给予一定的引导支持资金。

④工业项目取得园区内土地使用权后,园区东区县级土地净收益部分2011年前100%返给园区管委会,2013年前按50%返还;园区西区2013年前100%返还,用于完成园区“四通一平”(电、路、通讯、排水、土地平整,无妨碍性附着物)基础设施建设。

⑤工业项目入驻收取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2011年前100%返给综合工业区管委会,2013年前返50%,用于园区建设。基础设施类项目免缴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

5、根据园区总体规划方案,编制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县城乡规划局牵头组织评审、审批工作。

6、根据园区总体规划,园区规划环评由县环保局牵头组织评审、审批工作。

7、根据园区总体规划,县国土局争取土地调规和土地指标,满足工业项目和配套基础设施用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