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1 10:05:20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第1篇

加层改造;建筑结构;钢筋砼;混凝土

新疆兵团农九师朝阳新区建安路靠塔额公路处的阳光旅社于2005年向上加了一层,近期在额敏县也发现几处砖混结构增层现象,这些房屋一般是私宅,由于资金的问题常常这样,手头的钱够盖几层就盖几层,往后有钱了再往上加一层或两层。近年来由于城市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有些已建成的建筑物已经不能适应日益繁荣的物质、文化需求,使用功能受到限制,需要进一步扩大使用面积。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加层就成了扩大房屋面积的一个很好手段,由于它是在旧建筑物上加层,不占用土地或占用很少一部分土地,因此,可以缓解现今土地资源紧张的形势。此外,加层比新建房屋的投资要少得多,这对于资金紧缺的情况,加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举措。这些房屋建造时一般都没有考虑后来的增层扩建,因而房屋上部结构整体刚度、承载力、变形能力以及地基基础的实际承载力需要进行可靠性、耐久性等技术鉴定,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加层改造的目的主要是节约投资,短期收效。在选择改造对象时,更应着重于其安全设计,凡满足下列条件的房屋可进行改造:经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加层改造房屋的造价低于新建房屋造价;2~4层砖混结构或混合结构房屋;房屋结构状态良好,未因基础不均匀下沉、地震和其他人为因素引起裂缝;加层改造后房增高、进深加大,应基本满足房屋对日照的要求。

本人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表明,由于原有建筑结构形式的不同,需要对其采取不同的加层方案。考虑到加层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现在经常采取的方案有以下几种。第一,采用轻钢结构或钢结构。此种结构的优点是施工周期短、重量轻、加层结构形式多样,结构上的一些节点问题比较容易处理,适合大跨度、大空间的结构。不足之处是造价较高、屋顶有一定的坡度、沿街面比较难处理,以后结构的维护较麻烦,而且屋顶不能利用,隔音效果也较差。第二,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此结构的优点是造价相对比较低,能和原有建筑的结构相同并有很好的连接,立面比较容易处理,维护简单方便,屋顶可以被更好的利用(作为绿化、休闲场所,也可以作为消防避难的场所)。缺点是重量大、跨度大的空间所用的梁、柱截面都比较大,影响利用空间,对下层结构的影响也大,上下节点连接的处理也麻烦。第三,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圈梁、钢结构屋面。此结构的优点是柱的自重大,柱圈梁加结后的刚度较好,与围护墙和窗户都能较好的连接。不足之处同采用钢结构。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重视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忽略了地基基础的加固处理,往往因地基变形影响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上部房屋整体刚度,导致上部房屋产生墙体裂缝。因此对地基基础的加固处理要坚持进行工程地质钻探,根据所提供的地质报告与原建筑房屋时的地质资料相结合,做出所需增层的房屋地基基础加固处理实施方案。

既有房屋地基基础的技术鉴定是通过查阅施工图、竣工图、地质资料、设计变更等技术资料和原地勘报告,并对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着重对有问题和重点部位进行观察,掌握地基土层分布情况,原设计地基承载力和增层后地基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基础有无不均匀沉降和裂缝,原基础有无风化、腐蚀或受管道渗漏水的影响。根据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地基基础进行地基变形或整体滑动及上部结构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能否增层,并确定建筑物的可靠性是否满足现行施工规范的施工要求。

在增层及加固补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中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因此我们通常要求对原有基础、部分构件以及屋面等进行加固补强等有效处理:

因本地多数楼房一般采用钢筋砼基础,可以凿出底板主筋增焊钢筋,且加宽加厚底板砼,并注意新旧砼的牢固结合,确保其成为一整体,共同工作,同时在基础顶墙适当的距离,凿洞加小梁,再在基础两侧浇筑侧板与基础成为一个整体。

对于某些有钢筋砼基础梁的,可以通过浇筑钢筋砼现浇梁,穿过原建筑物基梁下支撑于新旧砖基、毛石或砼新基础上,基础下的垫层应与原基础采用同一材料,并且作在同标高上,该现浇梁称为抬墙梁,浇筑时应使其地圈梁紧密结合,有时可采用微膨胀砼。抬墙梁亦可支撑于钢筋砼小桩或支撑于抬墙梁和砖墙,接触处做一侧向梁垫。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第2篇

造成投资增长的各种因素既包括可以由建设主体控制的主观原因,又包括建设主体无法直接控制的客观原因。轨道交通项目投资控制的重点是着眼于主观原因,提高有关各方的投资管理水平。同时,应对客观原因进行积极有效的预测和管理。

我市建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变化情况

2012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420公里,2015年将达561公里,形成“三环、四横、五纵、八放射”的网络体系,五环路内线网密度达0.51公里/平方公里,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轨道交通站点。

截止到2012年12月,本市在建轨道交通项目共9个,其中已批复可研报告8个,其余1个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并已完成评估。各线路初步设计概算均在编制过程中,其中亦庄线等7个轨道交通项目概算已初步编制完成。各线路各阶段投资变化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知,总体而言,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在项目前期审批的各个环节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各线路目前编制的初步设计概算较已批复的建设规划投资以及可研批复投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城区线平均投资已达8.26亿元/公里,新城线平均投资已达5.01亿元/公里。目前执行概算的投资比建设规划投资平均增加约79.3%,比可研批复的投资平均增加约22.5%。

以上均为截至2012年7月的概算投资情况(以下引用的概算投资数据同为此口径),目前概算正在进一步编制完善过程中。随着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最终投资可能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除概算内投资外,还存在一些由于地铁建设引起的概算外投资情况。主要是指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外需同步实施的扩征扩拆,包括环保要求、“勾连搭”征地拆迁、安全拆迁、临时占地拆迁、整村扩拆、边角地扩征、规划用地代拆等。

在建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增长因素分析

为对影响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增长的各类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在对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进行适当分解的基础上,将其与可研阶段投资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在建地铁9号线为例,将其概算与已建成通车的4号线、10号线一期的批复概算进行了对比分析。

7条在建线路概算投资构成

概算构成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前期准备费用、直接工程费用、间接工程费用、预备费。四部分费用占比分别为23.11%、57.94%、14.88%、4.07%。将7条线路平均单公里投资进行分解,主要情况如表2 。

初步设计概算与可研批复投资对比分析

上述7条线路概算投资按目前计算为1154.08亿元,与可研阶段投资939.66亿相比,增加214.42亿元,平均每正线公里增加1.27亿元,增幅为22.55%。主要的增加因素分析如表3。

由表3可知,征地拆迁和管线改移费用的大幅增长是造成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9%。因设计方案变更、价格上涨、安全环保和服务设施的增加而导致的土建工程费和设备购置安装费的增长是造成投资增长的另一重要原因。

与地铁4号线、10号线一期批复概算投资对比分析

由于9号线与已建成的4号线和10号线一期均为城区线,并同为6辆编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故以9号线为例,将在建的9号线概算投资与已建成通车的4号线和10号线一期的批复概算(2007年4月批复)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4。

从表4来看,在建9号线的概算投资较已建成的4号线和10号线一期的平均概算批复投资增长44.34%。其中,征地拆迁、管线改移等前期工程费用的增加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8.08%,直接工程费用的增加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7.62%。

综合以上的分析结果可知,无论从项目自身的不同建设阶段对比,还是同其他建成的轨道交通项目对比,我市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的平均投资在近几年快速增加。两个对比结果类似,前期工程费用的增加是造成投资增加的首要原因,直接工程费用的增加是造成投资增加的另一重要原因。

从项目自身的投资变化情况分析,概算投资与可研批复投资相比,前期工程费用的增加导致的投资增加约占60%-70%。工程费用(含车辆购置费用)增加导致的投资增加约占30%-40%。其他费用有增有减,变化不大。

影响轨道交通项目

投资增长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投资增长原因,既包括可以由建设主体控制的主观因素,又包括建设主体无法直接控制的客观因素。

造成投资增长的客观因素

首先,我市对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要求提高。为提高轨道交通项目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提高轨道交通项目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北京市对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各线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造成车站规模、车辆的购置、设备的配备等均需相应增加。

对安全运营及抗风险能力要求提高。现在新建线路基本上都有安全门、移动闭塞系统、综合监控系统、智能变频空调系统、门禁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等等,这些在以往都是没有的。另外,随着国家环保评部门对整个轨道交通减震、降噪和安全防护的标准提高、地铁沿线居民对噪音和震动要求的提高,用于该方面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大。

人性化设计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为实现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的目标,目前轨道交通设计在人性化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换乘的便捷设计、自动电扶梯、无障碍设计、交通衔接设计、出入口与公共建筑的结合设置等。人性化设施的增加造成投资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其次,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这包含以下三方面的情况:

工程实施条件的不确定性增大。北京在建线路中大部分都在人口密集区穿行,地上和地下的各种的限制因素众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多数都遇到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征地拆迁、管线改移、临时占地、商业补偿等难以协调或费用太高,而导致实施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更,出现加站、减站、移站、变更工法等情况,使得投资控制难度很大。

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意识增强。在政府信息公开化、决策民主化的政策背景下,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而轨道交通的便利性和经济带动性,更使得沿线地方政府、居民、开发商、商业团体都期望享受到这种便利,同时对轨道建设提出各种建议,使得协调和决策难度加大。

价格水平的不确定性。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周期经常持续3-5年,由于宏观经济的波动造成物价水平波动,造成资源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

此外,从2008年开始,我市加大了轨道交通的建设的力度,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工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整个项目工期紧,各个环节都在压缩工期,赶进度,使得设计方案可能出现考虑不足、优化不够、偏于保守、变更可能性大等现象,前期工作准备不足,施工过程中为赶进度需要多投入、而且安全风险增大。

造成投资增长的主观原因

这方面的原因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项目参与各方的投资控制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现阶段,轨道交通项目的参与各方往往更多地关注质量安全、功能配置、工期保障,对项目投资和项目经济效益重视不够,造成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逐渐提高,投资随之增长。

另外,目前政府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缺乏有效的投资控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投资规模越大,相应的建设管理费、设计费、监理费等都相应增大,轨道交通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节约投资的动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控制的效果。

二是规划设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目前轨道建设工期紧、建设任务重的形势下,从规划方案研究、可研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到初步设计阶段的各阶段普遍存在技术经济比选不充分,论证深度不够,工程筹划不够严谨,专题研究不够深入等状况,造成技术方案技术上保守,经济不合理。项目后期出现较大的设计变更,影响了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三是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项目由于建设周期长、工程实施条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等原因,造成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控制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手段。

四是相关利益各方的利益协调还存在一定障碍。征地拆迁、管线改移和树木伐移等前期费用的快速增长是造成项目整体造价水平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征地拆迁费用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房地产价格上涨造成可研估算不足,另一方面是紧张工期下的协议补偿方式难以控制补偿标准。管线改移和树木伐移费用增加主要是由于相关产权单位的行业垄断造成补偿标准逐渐增高。

相关单位和个人从自身利益出发,片面追求补偿标准的极大化,建设单位受工期制约,补偿标准谈判的难度很大。再由于未能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造成补偿标准逐渐增高,造价水平快速增加。

改善轨道交通项目投资控制质量的基本思路

为改善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控制质量,需分别针对以上两方面的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轨道交通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对主观因素进行控制。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强化政府有关部门、项目建设单位的投资控制意识,在追求功能、质量、进度、安全的同时,对投资控制工作给予更大的重视;二是提高设计质量,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比选;三是继续提高建设单位的投资控制能力,把好三关,即招标控制关、施工管理关、竣工结算关;四是建立能有效的协调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轨道交通项目投资控制的控制另一关键问题是对客观因素的管理。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编制概算时对未来建设期的价格水平进行合理预测;二是技术上充分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采用合理稳妥的技术方案;三是政府加大协调力度,变不可控因素为可控因素,合理控制政府投资。

合理控制轨道交通项目

造价水平的主要措施

为改善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控制效果,根据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基本思路,着眼于对影响轨道交通项目投资控制的主观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重视前期工作研究,合理设置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

切实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均位于各大城市的人口稠密和商业发达地区,其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既有建筑物的拆迁或采取加固措施。为了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形成城市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的良性互动,减少拆迁,避免重复建设等无效投入,必须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做好近、远期规划。并通过规划预留,对轨道交通用地进行控制,减小拆迁成本。

做好客流预测,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技术标准、工程规模和工程造价的确定。在设计中应结合线网的实施计划,对远期的高峰断面流量预测值进行调整,使预测的客流量基本接近实际流量,尽量使车站规模、型式、间距和车辆编组符合实际客流增长的需要,并尽量接近实际客流量,以减少建设规模,降低工程造价。

合理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轨道交通建设必须坚持经济、实用、安全的原则,合理控制工程建设标准。要通过提高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合理选择线路敷设方式、车站形式和换乘方式,采用科学的运营组织模式等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

完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注重资源共享。应以整个轨道交通网为基础,通过设置建设标准与能力相当的联络线,做到多条线协调共享车辆基地、控制中心、调度指挥、外部电源系统,统一配备车辆运营检测设施,以达到资源共享、节省综合投资的效果。

重视设计方案优化,加强设计评审

经验表明,设计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权重可达80%~90%左右,抓住此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就抓住了根本。建议在规划设计阶段全方位引入专家论证和咨询决策制度,进行充分的价值工程分析,研究如何在保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对投资进行有效控制。

推行限额设计,调动设计人员控制投资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对设计方在设计中通过技术措施而节约工程投资的,或功能较原来基础有较大提高的,业主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设计方未取得业主同意的不合理超投资限额设计,业主应扣减设计费。

推行模块化与标准化设计,有效防止不合理的布置和设计变更,避免产生浪费的建筑面积,从而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坚持装备国产化政策,促进设备制造业发展

提高设备国产化率,降低设备购置和运营成本。坚持设备国产化,不但降低了造价,而且带动了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建议认真贯彻设备国产化的有关政策,积极采用国产设备,促进国内设备制造业发展。

推广设备标准化。设备的标准化,不仅可以降低设备采购成本,而且对网络化运营、设备的维修养护都有极大的好处,另外产品制造通用化也可以使设备维修和维护社会化,从而减小车辆基地的土建规模,降低造价。

高度关注施工前期工作

根据以上的有关数据,征地拆迁补偿及管线改移等施工前期工作已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工程进度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利益协调机机制。目前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管线改移、交通导改、施工临时占地等前期工程费用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市政专业管理公司等的收费、同时相关单位在还建时趁机扩建搭建现象严重、各种补偿要求漫天要价,而建设单位受工期紧限制,谈判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考虑到地铁建设与大部分市政管线等都是政府投资项目,这就需要政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适当降低某些收费标准或免收部分费用,同时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加大对有关利益各方的协调力度。

做好管线调查,尽量减少管线拆移。北京目前地下各类管线交错,地铁施工时能遇到大量的管线拆移。这些管线有的超期服役,需要改移,有的管线使用不久,用悬吊等办法,待工程完工后恢复即可。这就需要在作拆迁调查时分清,哪些必须改移,改移的距离有多少;哪些需要悬吊,悬吊的方案既要安全稳妥,又要经济,同时请求管线管理单位共同配合出谋划策,使管线改移或悬吊的费用尽量降低。

加大协调力度,搞好拆迁安置工作,降低拆迁安置的费用。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最有效的途径是建议形成“政府主导、区县配合、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政府主导是市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所有轨道交通的拆迁工作,出台各项拆迁管理和监督办法;区县配合是充分发挥和调动拆迁工程所在区县政府的积极性,把拆迁工作与沿线所在地区的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紧密结合,将传统意义上区县的被动和消极的配合变为积极主动地支持;市场运作是整个拆迁工作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拆迁过程公开透明,做好宣传、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种中介机构的作用,杜绝暗箱操作和各种腐败现象,确保拆迁补偿工作高效和安全。

建设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理顺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管理体制出发,应考虑如何建立有利于提高建设单位投资控制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建设管理市场化竞争,如推行轨道交通代建制,鼓励设计、施工总承包,积极采取BT等建设。

从建设管理单位开展投资控制工作考虑,需把好 “三关”,就是招标控制关、施工管理关和竣工结算关。这“三关”在造价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它采取主要管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通过加强招投标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合理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所在。

二是严把施工管理关,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又一重要方面。首先应加强质量管理,少留或不留“后遗症”返修工程越多,工程费用越高;其次是加强工程变更洽商管理,严格控制变更洽商。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第3篇

关键词:铁路;项目变更;概算清理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铁路项目建设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面临的风险大,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本已趋紧,还要实行降造,这些因素导致铁路施工企业的利润微薄,甚至亏损。铁路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在工程实施阶段加强变更索赔及概算清理工作,这已经成为铁路项目获得效益或减亏的重要途径。

1、变更索赔的分类及审批权限

(1)变更设计分类及划分原则

根据《铁路建设项目变更设计管理办法》(铁建设【2005】146号)文件,按变更设计分类与项目划分原则规定,固定总价施工合同的铁路工程施工变更分为Ⅰ类、Ⅱa、Ⅱb类。变更设计划分原则:同一工点或同一病害引起的不可分割的一次性变更为一项变更设计;同一工点中的不同变更内容、同一病害类型的不同工点、同一变更内容的不同段落应分别划分为不同的变更设计项目;按照上述原则不能将变更设计项目合并或拆分。

(2)变更设计的审批

Ⅰ类变更设计,由铁路总公司审批,对于Ⅱa类变更设计由铁路公司总指挥部负责审批;Ⅱb类由铁路段落指挥部负责组织审批,报铁路公司总指挥部备案。Ⅰ类变更设计引起的费用按批准意见和合同约定执行,单独编制变更设计概算,可进行合同额调整。Ⅱ类变更设计引起的费用由总承包风险费用包干,仅履行变更设计相关手续,一般不会进行合同额的调整。

2、变更索赔的概念

(1)变更的概念

变更是指承包人根据监理签发设计文件及监理变更指令进行的、在合同工作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变更,包括合同工作内容的增减、合同工程量的变化、因地质原因引起的设计更改、根据实际情况引起的结构物尺寸、标高的更改、合同外的任何工作等。

(2)索赔的概念

索赔是指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因非自身原因造成的工程延期、费用增加而要求业主给予补偿损失的权利要求。索赔根据不同的发生原因,分为以下六种:外部环境:由于业主供图、供料、村民干扰等原因造成停工、赶工费用损失而产生的费用。工程保险:施工单位在遭受损失时,根据投保的内容,在规定期限和范围内向保险公司提出的索赔。不可抗力:因地质条件、恶劣气候等现场条件变化引起的以及地震、洪涝等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价格变化:物价上涨超过一定幅度、物资运输价格或方案发生变化等增加的费用。工期变化:由于业主要求提前竣工或由于业主原因导致工期延误而引起的施工费用增加。其他:合同约定的其他索赔条款。

(3)变更索赔的意义

因为市场的情况和企业的负担需求我们去追求这个边际效益,同时业主对于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施工中机械设备使用及材料周转使用效率较低,成本压力越来越大,人工费用及地才价格涨幅较大。在这种情形下,施工单位中标后施工经营亏损是必然的,如何能做到在铁路建设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达到减亏增效的目的,只能从变更索赔里寻找利益。所以变更索赔的工作是有相当大的潜力和空间给企业带来发展的。

(4)变更索赔策略和技巧

①有理有据

变更索赔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合乎情理,易于接受。由于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勘察设计较为仓促,设计深度不足,招标时采用的是初步设计图,施工图出图较为缓慢,基本是边设计边施工。一定要和设计单位积极沟通,进而取得理想的结果。通过研究初步设计图,对于与现场不符,可能存在Ⅱ类变更情况的直接消化到施工设计图中,进入检算,便于施工,起到减亏增效的目的。例如桥梁异性墩身型式通过变更调整墩身型式,减少模板投入,提高周转利用率,节约成本;进行利于施工节约成本的施工工艺、方法变更,如京沪高铁跨中华园路连续梁变现浇简支梁施工,兰渝铁路跨212国道连续梁,设计为悬浇法施工,但是结合现场情况具备支架现浇条件,最后变更为支架现浇施工,加快了工期,节约了施工费用,而且规避了质量管控风险。

②灵活变通

铁路工程中经常遇到这类情况:针对同一事由提出索赔,有的施工企业成功了,有的施工企业却失败了,其原因就在于是否会灵活变通。例如针对修建大临便道费用远远超出初步设计概算一事提出索赔,如果直接以大临便道增加费用的形式索赔,则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极小,因为按照铁路总公司的惯例,大临便道一般是不给予补偿的。但是如果换个名目,以地方道路综合整治费用的形式索赔,获得补偿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地增加。再如针对因运距增加导致地材价格升高一事提出索赔,如果仅仅将价格升高的原因归结为运距增加,则获得补偿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有地方环保部门的文件证明出于环保的考虑,原有采料点禁止采料,必须更换采料点,由此导致运距增加,这样就很有可能获得补偿。有些索赔事由如果仅是站在施工企业的角度提出可能不会得到批复,但这并不代表发生的损失一定得不到补偿,有时我们需要转换思维,将索赔事由的原因归结为地方政府的要求或相关政策的限制,这样也许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铁路工程概算清理

铁路项目的概算清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施工单位的最终收入。概算清理是一项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内容繁杂的一项工程,但又是为我们施工单位争取利益最大化的最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整理索赔资料,与现场实际施工相结合,为最终的清理做好准备。概算清理主要内容为:施工图量差、风险包干费、Ⅰ类变更设计、Ⅱ类变更设计、价差调整、征地拆迁费用、索赔费用及其他费用等。

(1)概算清理的定义

狭义概念:概算清理实质是概算批复单位针对业主单位初步设计招标的设计概算根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是对施工单位的合同进行调整,严格来说,施工单位所做工作为“配合概算清理”,待业主单位概算清理调整完毕后,按照惯例伴随的是业主单位按照合同关系对施工单位进行调整。

广义概念:如为施工图预算招标而非初步设计概算招标,理论上讲,不存在概算清理的概念,因铁路工程很少提及索赔补偿概念,而惯以概算清理统称,此为广义概念。

(2)两阶段量差及价差

铁路设计线路较长,专业多,时间紧,所以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数量差异较大。首先要进行两阶段量差复核,按照清理出来的施工图量差设计院重新编制概算文件,与初步设计概算对比计算出价差。按照总价承包合同相关条款规定,量差已包含在总承包风险费里,价差金额不应调整。但如果差异较大,超过所能承受的程度就要向业主反映情况,争取得到补偿。

(3)总承包风险费

非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及对其采取的预防措施费用、非发包人供应的材料、设备除按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政策需要调整费用以外价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调整造成的损失和增加的措施费、工程保险费、由于变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所引起的费用增加、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建设工期、投资控制、环境保护和维护稳定的激励约束考核费用、项目专用合同条款约定额度内由承包人承担的Ⅱ类变更设计等费用由施工单位在总承包风险费包干使用并验工计价,具体依据合同约定和铁建设[2008]240号《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铁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文件执行;

(4)新增工程费用梳理

其中新增工程为合同外增加的工程,分为以下四种情况:①地方政府原因造成的工程变化(包括新增工程及变更设计);②征地拆迁原因增加的工程;③铁路总公司和地方政府原因,确保安全增加的工程(不含在安全生产费中计列的项目);④技术标准变化增加的工程。以上为原初设批复没有包括,且未批复Ⅰ类变更设计的工程。新增工程安装变更设计的程序予以办理。

(5)政策性价差调整

根据铁建设【2009】46号文《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材料价差调整的指导意见》及铁建设【2012】230号文《铁道部关于补充铁路建设项目实施阶段材料价差调整目录的通知》对甲控及自购材料超过基期价±5%部分逐项汇总进行计算价差;

(6)调价索赔部分、征地拆迁费用及其他费用

施工用水电价差、人工费价差、地材运杂费调整等、 “三改”工程、三电改迁工程等;连续梁线性监控、隧道围岩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地方行政性收费等。

3.4、施工图投资检算

施工图检算,是根据设计院施工图纸,对照工程的初步设计概算的数量和部分项目,按照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检算是根据设计施工图上的工程数量,按原设计批复概算所采用的工费标准、材料价格、施工机械台班单价及有关取费标准编制的。勘设计单位为编制施工图投资检算的责任主体单位,为初步设计概算投资控制的检验,原则上控制在初步设计总概算投资范围之内,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为施工图投资检算超过初设总概算承担一定的责任;建设单位组织设计优化、剔除差错漏碰和不合理因素节约的投资纳入预备费,由建设单位统一使用。

4、结语

变更索赔工作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工程,同时也是铁路项目后期概算清理的一部分,与项目的整体盈亏情况密切相关,过程中注意收集完善好相关资料对后期清概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变更索赔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攻坚任务,需要我们持续不懈地去努力,认真学习研究合同条款、相应的管理办法及往来文件,收集好原始资料,及时进行签证,整理涉及变更索赔相关资料,计算变更索赔价款,做到有据可查,以理服人。与监理、设计、业主等单位保持经常的沟通和交流,对变更索赔进行积极跟踪落实。项目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密切配合,以现场施工为中心,起到利于施工,使变更索赔及项目后期概算清理起到增效减亏的目的,最终为项目创造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学林.M项目变更索赔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2]刘建东.浅析铁路概算清理中的重点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0:245-246.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第4篇

关键词:结构改造;粘贴型钢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加固法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发展迅速,建筑占地与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也日渐明显,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就成为当前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在旧建筑的改造建设中,由于受场地、原有建筑功能、层数的增加、原有结构及新旧规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改造工程的设计中,出现了竖向作用和水平作用增大,导致原有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不足和结构整体刚度的不均匀。同时,由于新旧构件的材料和强度的不同,新旧构件的连接因此也成为工程改造中的一大关键技术。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上海市卢湾区,为一机械制造厂,建于80年代中期,原建筑共有四个单体(以下简称1#、2#、3#、4#)。现因甲方需要,将四个单体通过走廊连接为一个商业使用的整体。2#与3#楼不改变原有建筑的使用功能,主要是1#与4#楼的建筑功能改变较大,其结构也就相应做了较大改造。

1#楼原为多层框架结构厂房(见图1),其中⑴~⑺轴为四层,层高自下而上分别为8m、5.6m、5.1m、4.5m;⑺~⑽轴为三层,层高分别为13.6m、5.1m、4.5m(其中一层在8.9m处设有一台10T吊车),原有楼面结构设计活荷载均为12KN/m2。现根据建筑功能需要,在⑴~⑺轴4.0m标高处增设一个楼层,在⑺~⑽轴2.95m、8.0m处各增设一个楼层。

4#楼原为单层排架结构厂房(见图2),建筑高度为20.4m,净高为18.4m,厂内设有一台10T吊车,柱间设有两道支撑。现根据建筑功能需要,将原有建筑改造成五层办公楼,层高分别为2.8m、4.3m、4.2m、4.2m、2.8m。根据原有结构情况,现设计考虑与原有结构脱开,在原有建筑内新建一个四层框架结构。

3基础结构改造设计

1#楼原设计采用450×450桩基础,设计承载力较大,经过整体计算之后,新增加夹层后的结构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基础承载力和沉降变形也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另外,考虑到原有在1#楼的(1~10)轴外设置了一个室外平台(平台下为车库),根据建筑的要求,需要将平台与1#楼进行连接(见图1)。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如果将室外平台层的梁直接与(1~10)轴处的柱子连接将会对1#楼整体结构产生影响,同时对室外平台也不利。鉴于此,结构设计是在(1~10)轴处另外增加了一排室外平台框架柱(立在原有桩基础承台上)。经计算,原有桩基础有较大富余,对原有基础影响很小,同时又解决了上述矛盾。

4#楼原有基础采用天然条形基础,由于在原有建筑内新建一个四层框架结构,如采用天然基础,则基础沉降不能满足现有规范要求,且对原有基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施工现场和经济技术等条件,现设计采用桩筏复合基础。桩采用静压锚杆桩,施工时采用逆做法施工,即待基础筏板和上部两层施工完毕后再进行锚杆桩的施工。这样既能缩短施工工期,又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为整个工程项目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4#楼的筏板采用500mm厚,锚杆桩采用250×250,桩长为20m。平面布置(见图3)。内部四层框架结构承载力较大,在边缘处又受原有建筑结构空间的影响,因此,筏板在边缘处的柱抗冲切难以满足要求,在设计中增设了筏板的抗冲切钢筋。

4上部结构改造设计

4.11#楼结构加固处理

1#楼原为一机械加工厂,原设计为框架结构,楼面活荷载均较大(12KN/m2)。经有关检测单位鉴定,原有结构的柱砼强度等级为C18,原有结构在设计中按照6度设防要求考虑。改造后须作为办公建筑,现根据建筑功能布置需要,增设一夹层,同时在12m的跨中不得设置砼柱。依据现有建筑功能布置,现设计采用了PKPM2006年3月版本的软件进行了整体计算,经计算分析,原有结构的位移、配筋量、刚度等参数均能满足现有改造结构的要求,但是原有结构的构造是按照当时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的,未能满足现有规范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原有柱无箍筋加密区;二是在增设夹层处上下无箍筋加密区。现设计综合经济和技术多方面的考虑,柱采用了外粘型钢加固法(见图4)。这样既能满足结构构造要求,同时又能满足节约经济的要求。

在1#楼新增加的夹层处,由于跨度较大(为12m),见图1,若采用混凝土结构,则梁断面很大(至少需要1m高的梁),对建筑的净高会有很大的影响,对原有砼柱的影响也很大,而且与原有砼柱难以连接(植筋数量很大),原有结构的整体性将受到很大影响。现设计采用了钢梁与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楼板组合结构,钢梁与原有柱采用铰接连接。根据现有规范规定,与原有混凝土柱采用后锚固连接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高于C20(原砼经鉴定为C18)。鉴于此实际情况,钢梁与原有柱连接采用了增设砼牛腿,同时在牛腿及其上下各800mm处采用粘钢加固,以增强其抗震变形能力(见图5)。

牛腿设计在本工程的设计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在设计中,考虑到牛腿处水平方向受力相当于一个悬臂构件的受力,在牛腿处的水平植筋就必须保证能达到23d(一般情况下为15d)。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植筋要满足达到23d是有一定困难。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在设计此牛腿时,我们采用了以下处理方案:一方面,对于规范[2]中牛腿的裂缝控制要求,采用了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能满足规范对牛腿的裂缝控制要求,同时,由竖向力所引起的局部压应力也小于;

另一方面,对于牛腿的配筋强度要求,考虑到植筋不一定能充分达到预期设计要求,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设计中,牛腿的纵向受力完全由粘贴的钢板来承受,其计算公式仍能采用根据力矩平衡条件[3]推导的公式进行计算,即

,经计算,能满足结构计算要求。

4.24#楼结构加固处理

4#楼由于建筑立面的要求,原有结构为排架结构,原有设计的柱间支撑对建筑立面的门窗产生了影响。若直接拆除柱间支撑,则原有结构就成为不稳定结构体系。现设计考虑到原有结构荷载减少较多(吊车取消),纵向荷载主要就是风荷载和本身自重产生的地震作用,现设计将在维护结构中采用了框架结构体系,使原有结构形成一个框排架体系,这样既能使原有结构形成一个稳定体系,又能增强结构的抗震变形能力(见图2)。在内部新增的框架结构是作为一个新建建筑物来考虑,新建的部分与原有结构之间设置了变形缝。经采用PKPM2006年3月版本的软件进行了整体计算,现设计的框排架结构均能满足现有建筑结构规范要求。考虑到原有结构设计只是按照6度设防要求计算,现设计采用了粘贴碳纤维加固法对原有柱进行了加固。

5结束语

5.1建筑物的加固设计应与建筑物的抗震鉴定、抗震加固、强度加固相结合,施工时应先加固后加层。

5.2建筑物的结构加固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综合分析各种加固方法的经济性,而后采取相应的加固方法。

5.3在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材料的连接节点处理,并采用合适的结构处理方法进行计算,以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

5.4在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前,应从结构概念角度把握整体结构的稳定、强度等,然后采用相应的加固方法并应用结构软件进行分析,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第5篇

鉴于我国对国外工程概算编制没有统一的编制原则和办法,通过对具体工程的研究与分析,国外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建议采用定额法编制,其定额选用我国铁路工程定额所编制的最新工程定额,参照铁建设[2006]113号文的《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以下简称“113号概预算编制办法”)编制国外工程概预算[4],其内容划分如表1所示。即在国内工程概算组成的基础上,根据项目所在国具体项目的建设工期、建设和技术标准、现场施工条件、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增加有关费用,来确定工程总造价。

2影响工料机费用的因素及综合单价

2.1影响工费的因素及综合人工单价我国建筑企业承担的国外工程,人工费占工程造价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内工程,造成人工费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国派遣人员工费计取方法的原因、当地雇工工费计取方法的原因和我国派遣人员和当地雇工比例的原因,以及当地法律、、风俗习惯、人工技能水平的原因等。根据影响工费的各种原因和因素,计取工费时应针对项目所在国的工程特点、地理环境和条件、国内外用工比例及当地法律和等,综合确定其人工单价。(1)对援建工程项目,我国派遣人员工费,应根据我国财政部、外经贸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援外出国人员生活待遇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07]526号)和我国财政部、外交部制发《关于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规定》的通知(财外字[1992]第1100号)中的有关标准计列;在项目所在国当地雇佣的人员工费,根据在当地劳务市场调查的人工单价(考虑工效系数)计列。(2)对非援建工程项目,我国派遣人员工费,可参照我国工程建设人工费标准,再增加特殊费用和支付性费用计列综合人工单价;在项目所在国当地雇佣的人员工费,依据项目所在国政府制定的不同工种工资标准,并考虑不同工种的附加费后,计列综合人工单价。2.2影响设备材料费的因素及综合单价国外建设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来源有3种渠道,一是在项目所在国采购;二是在我国采购;三是从第三国采购。采购的渠道不同,其单价和所需费用也不同。所以,影响设备材料费的因素包括国内外市场价格、运输费及保险费、进出口关税等。所以,所用设备材料的综合单价应根据采购渠道、供货条件、运输方式、国内外市场价格、设备材料的性能指标和质量等,经综合测算和比较后,依据项目所在国的有关法律,最终确定其综合单价。2.3影响机械使用费的因素及综合单价影响施工机械使用费的因素比较多,有施工机械的来源、项目所在国工程规模、建设和技术标准、工程量大小等,其中施工机械来源是影响机械使用费的关键因素。若在项目所在国采购施工机械,费用包括机械价格、当地运杂费、保管费等;若在我国采购施工机械,费用包括机械价格、运杂费、保险费、海关税、港口费、保管费、银行手续费等。除此之外,所使用的机械还要考虑折旧费、大修理费和经常修理费等。所以,施工机械使用费综合单价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应根据具体工程、使用的机械种类、大修地点和经常修理地点等方面来确定。

3影响间接成本的因素及费用计取方法

在国外建设工程中,间接成本占工程投资的比例较大,一般达到直接成本的30%~50%。影响间接成本的主要因素有(用费率法计算)施工措施费、特殊施工增加费、财务费、设计费、保险费、业务费、管理费等;采用实物法计算的有关费用有清关费、外部电源接入费、临时设施费、安全保护费、风险预留费等。本文将影响间接成本的因素分为施工措施费、特殊施工增加费、间接费和其他费,并逐条进行分析,说明计取的方法。3.1施工措施费、特殊施工增加费施工措施费主要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小型临时设施等。在以往的研究和工程建设中,计取施工措施费多依据实施性施工组织测算措施费总额,再根据措施费总额反算措施费费率,笔者认为此方法不妥。本文将国外工程的施工措施费分为8档,如表2所示。各档次费率对应“113号概预算编制办法”的档级,并根据项目所在国及工程实际随其调整。3.2间接费间接费包括企业管理费、规费和利润。影响间接费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以工资为基数的有关费用。所以间接费的计取,应根据项目所在国家,调整计算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以工资为基数的费用,然后按照其费用在间接费中所占的比例,调整间接费费率后,再计算项目的间接费。假设综合人工费变化系数为1.89,计算的间接费费率的调整系数如表3所示。3.3其他费国外工程建设存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风险。为回避和转移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可通过增加其他不可预见费的方法,来弥补可能发生政治、社会、经济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曾参建的国外工程经验,除“113号概预算编制办法”规定的其他费包含的内容外,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又归纳了表4所列的几项其他费用,编制概算时可根据具体项目选定。

4影响预备费和其他费的因素及计取方法

4.1基本预备费该项费用以“113号概预算编制办法”第一~第十一章费用总额为基数计取,初步设计概算按5%计列;施工图预算、投资检算按3%计列。影响基本预备费的主要因素有:在批准的设计范围内,必须增加的工程和按规定需要增加的费用;未投保工程遭受一般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和为预防自然灾害所采取的措施费用;为避免风险而投保全部或部分工程的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费用;为鉴定工程质量,必须开挖和修复隐蔽工程的费用;征地、拆迁的价差等。4.2工程造价增涨预留费工程造价增涨预留费本文是指物价上涨预留费,影响工程造价增涨的主要因素是所用材料设备价格的上涨。要根据项目所在国具体工程特点、建设和技术标准,通过材料设备来源国材料消费价格指数测算应该预留的费用。步骤如下:(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材料设备来源及不同来源地的投资比例。假设在老挝的某工程,其投资比例,老挝:中国=46.58%:53.42%;(2)收集中国和老挝近10年来的消费价格指数,按线性回归测算项目建设期指数,若2001年~2010年老挝的消费价格指数已确定(图1),那么2011年~2016年按线性回归测算的数据如表5所示。(3)根据资金使用计划的年度投资份额,综合测算的物价上涨预留费如表5所示。4.3其他费用该项费用中的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机车车辆购置费、运营启动资金等,根据实际工程项目的融资、物资采购及其他具体情况计列。

5结束语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第6篇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扩建;建设用地;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108-02

一、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点

1.城市数量规模大,用地增速与城市化发展不平衡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数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特大城市已由原来的31个增加至41个(如表1所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由原来的4 160km2增加至7 917km2,年平均增长率达到8.21%。与此同时,特大城市人口数量也迎来了大规模的增长势头,人口数量也由6 258.24万增加至9 216.84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0%[1]。通过城市用地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增长率之比可得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当这一系数保持在1.12是最为理想的情况,但目前已达到1.91,这说明我国城市用地已出现畸形增长,增速过快,与当前城市发展形势极不平衡。

2.人均用地呈波动变化,市均用地则持续增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用地情况总体上呈现增长势头,但在大城市用地建设当中,人均用地涨幅波动并不明显,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66%。在经济转型初始阶段涨幅变化较大,由于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均用地水平较低,增速不明显[2]。

3.园林绿地和铺装道路面积明显增长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城市建设加大了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视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型城市建设要求。园林绿地建设成就显著,绿地面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3.79%,与过去十年相比提高了1.48倍。在实有铺装道路建设,以及人均铺装道路方面,都呈现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其中,实有铺装道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2.10%,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年平均增长率则达到12.12%,如表2所示。

二、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扩张驱动力分析

1.人口的增加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持续增强,吸引周边地区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通过对近几年来我国城市人口及用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采用一元性回归手法,将城市人口作为变量X,建成区面积作为变量Y,可得出判断系数为0.99,回归表达式为:Y=3642.61+1.24・X。从中可知,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人口增长是其中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之一[3]。

2.经济发展对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逐渐加强,城市就业优势明显。尤其是特大城市,近年来建设用地规模始终呈现迅猛发展势头,除了部分年份数据缺失或有所下降,可以发现我国城市的发展主流是扩大化建设,单位用地资产持续上升。地均国内生产总值、地均工业产值,以及地均社会消费、商品零售额等各项数据,也都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土地生产指数的上升幅度最大,达到了35.24%;地均工业产值方面,则达到了18.11%;社会消费品,以及商品零售额,达到了24.92%;单位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明显上升,其投入产出比已由原来的0.25上升至0.35。由此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虽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过分依靠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用地效益的增长幅度偏低,因此还应将城市用地效益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在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发展环境下,我国城市规模明显扩大。特大城市数量增多,导致了工矿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更加紧张。对近年来我国城市投入产出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将城市固定资产投入作为自变量X1,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自变量X2,工业产值作为自变量X3,社会消费及商品零售额作为自变量X4,建成区面积则作为因变量Y,从中可得出相关系数为0.996,这说明,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计算表达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较强。

3.环境的改善对特大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

当需要扩张城市建设用地时,不仅会受到经济因素的驱动力影响,环保因素、人文因素也同样能够成为城市用地扩大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扩建后的面积当中,园林绿地面积、铺装道路面积也会同时有所上升,并在总体扩建面积中占据较大比重。对近几年来我国园林绿地面积、铺装道路面积的变化进行分析,可采用多元线性全回归法,将人均园林面积作为自变量X1,将人均铺装面积作为自变量X2,将人均用地作为因变量Y,可得出相关系数为0.961。这说明,在人均绿地面积与人均用地的表达式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判断系数为0.924,可反映出因变量92.4%的变化,都可归结于这两个自变量的共同作用。回归表达式为:Y=2.762*X2+0.192*X1+

52.199。只要显著性几率低于5%,即可默认该表达式中各项系数不为零,说明回归表达式有意义。

4.社会行为对特大城市土地扩张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因素当中,社会行为的影响也同样不能忽视,它在短期内的影响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使土地利用发生深刻的变化,用地不确定性增加,并无法使用固定的指标加以衡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得到了极其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高新城区的开发热潮,使得占用农村耕地的现象愈发严重和突出,占地规模也越来越大。有些乡镇地区更是加紧配合,使规模一扩再扩,尤其是近几年实行的“开发区”建设,使城市周围的耕地面积大量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甚至干脆闲置不用,造成了大量的优质农田浪费。有些地方政府出于发展地区经济的考虑,大力扶持引资项目,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而置周边环境和耕地于不顾,以低价转让大片耕地;而与此同时,许多开发项目并不能充分利用建设用地资源,土地使用方式不合理,时常发生占地多用地少,甚至占地却不用地的现象。在这样的开发形势下,如果人口持续增加,而与此同时耕地面积却大幅度减少,则说明当地人多地少,矛盾尖锐程度只会有增无减。

结语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当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问题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应在经济发展和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肯定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城市化进程中用地建设扩大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本文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扩张驱动力分析,对影响城市扩建工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林目轩,陈秧分,师迎春,蒋俊毅,王良健.大城市内部建设用地扩张差异及其原因――以长沙市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2,

10(5):109-111.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第7篇

就某采矿项目工程概预算造价差距原因,通过人工工资、材料等价格变化、定额变化、设计变更、初步设计概算本身不合理四点进行了分析,针对这四点造成概预算造价差距的原因提出了要业主慎重选择合同类型及条款、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详细比选论证设计方案、概预算书编制要合理三条建议,得出要想概算控制预算,需要业主方,设计方及概预算编制单位共同努力的结论。

关键词:

工程造价;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概算;预算

1引言

长期以来,工程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工程造价难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效益。而采矿工程与其它工业项目相比较,由于其矿址不易选择,深部开拓工程难度大和地质情况复杂多变等原因,其工程造价合理确定就更复杂。本文就“三超”现象中的预算超概算问题通过某采矿工程数据进行论述,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2概预算造价概述

工程概预算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和有关定额、指标及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和确定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费用的技术经济文件。设计概算是在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指标,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设备单价,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费用定额或取费标准等资料预先计算工程从筹建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建设费用经济文件;设计概算主要作用为:(1)确定和控制基本建设总投资的依据;(2)确定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3)工程承包、招标的依据;(4)核定贷款额度的依据;(5)考核分析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性的依据。施工图预算是指拟建工程在开工之前,根据已批准并经会审后的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现行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和设备的预算单价、各项取费标准,预先计算工程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作用:(1)考核工程成本、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2)编制标底、投标文件、签订承发包合同的依据;(3)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4)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的依据。可见概预算各自充分发挥本身的作用。

3概预算造价差距的主要原因

某采矿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形成采矿生产能力所需要的主要生产工程及与之配套的辅助生产、行政、生活设施工程,内容包括:基建探矿、坑内开拓及采准切割工程、采矿设备、井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井下铺轨、井下风水管网、井塔工程、总图运输工程、供排水工程、地面供配电及通信工程工程、环境监测等工程,工程费用预算投资约为概算投资的140%,增加投资40%。工程投资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下。

3.1人工工资、材料等价格变化

如某主井工程原来概算价值为2370万元,原概算的人工工资为井上人工55元/工日,井下人工为66元/工日,电费为0.55元/度,风的单价为0.198元/m3,中(粗)砂为50元/m3,碎石>20mm为59.2元/m3,预算的人工工资为井上人工70元/工日,井下人工为84元/工日,电费为0.8元/度,风的单价为0.25元/m3,中(粗)砂为163元/m3,碎石>20mm为80元/m3,因这几个主要人材价格变化分别引起主井工程投资增加155万,86万,56万,24万,33万,14万,合计增加368万,约为主井概算总投资的15.5%。而引起人工费及材料费差距的原因为概预算编制时间相距3a,地方材料(如砂、碎石、水、电)价格变化较大,人工单价当时编制概算时经调查工程所在地实际在做工程井上人工约44元/工日,井下人工约为55元/工日,考虑到工程概预算时间的不同,编制概算时使用的人工单价为井上人工55元/工日,井下人工为66元/工日。因工程比较紧急,图纸未齐全,未等编制完预算业主已经和施工方签订了费率合同,合同规定人工按最新价格文件执行,所以预算只能按当时最新的人工单价编制。

3.2定额变化原因

(1)地下部分—井巷工程。原概算工程采用《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08),现预算工程部分采用《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13),部分采用《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08)为依据进行编制的,在本次研究的采矿项目中,在外部所有条件(开拓方式,岩石硬度系数,涌水量等)都相同的情况下,预算采用《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13)定额比《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08)定额竖井井筒工程总造价约高8%,马头门部分辅费要高20%,竖井开拓巷道期平巷工程总造价约高24%。而引起需要套两种定额的原因为业主合同条款不严谨,合同条款要求按最新定额执行,合同是2012年底签订的,因工期拖延,部分合同到2013年底还未开工,而《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2013)已经颁布,成为了最新定额,根据合同条款部分工程得按2013定额执行。(2)地上部分—建筑工程、总图运输工程。原概算采用《某某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统一基价表》编制。总图工程采用工程所在地类似工程当前实际造价指标;现预算采用最新的《某某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计价表》、《某某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及统一计价表》。因采用最新定额地上建筑部分总造价约增加总造价4%。

3.3设计变更

如竖井井筒直径的变化。溜井系统原初步设计没有支护,现施工图设计采用锚喷支护,支护工程量增加;回风井原设计没有梯子制作安装,现施工图设计增加了该项目,所以投资增加。因主井所在位置地表工程地质条件差,为防止主井井口工业场地滑坡,场地标高下降8m,使得井塔高增加8m,并在下降8m平台西侧增加挡土墙及人工挖孔桩,东侧增加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所以费用增加;为给矿山深部开采留有余地,副井罐笼由单层罐笼改为双层罐笼,提升机由JKMD-2.8×4(I)E型落地式多绳摩擦提升机改为JKm3.5×4型塔式多绳摩擦提升机,电机功率由440kW改为1000kW,导致投资增加。总图增加挖孔灌注桩、混凝土承台、支撑梁、横梁及现浇混凝土挡墙墙身等工程。较为严重的是变更基本都是初步设计漏项从而导致预算超概算。

3.4初步设计概算文件本身编制不科学

导致初步设计概算本身不科学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不按科学规律办事,人为地压低投资;也可能是项目设计质量粗糙,方案多变,设计深度不够导致概算漏项较多,还可能是概算人员只注重静态投资,忽视动态因素,市场信息及价格的变化趋势等引起的预算超概算。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预算与概算差距,也失去了概算的作用,甚至导致投资者的决策失误。

4提升概预算造价控制的建议

4.1业主慎重选择合同类型及条款

针对上述引起概预算差距原因有人工工资、材料等价格变化、定额变化。在编制概预算时,应多渠道调查,综合取定国部统物资、市场采购材料,物价部门批准的材料等材料价格,对作为主材的钢材、水泥、砂石料等应深入现场调查,对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全面掌握,以确保正确确定其到施工现场单价。大部分合同约定人工工资一般都会根据国家最新文件执行,但是如果签订的是固定单价合同或者在合同条款里明确了人工单价,就可以避免人工价格变化带来的风险。而合同条款最好不要出现能引起投资调整的活口,文字条款能具体化的都要具体化。如签订合同时最新的有色定额是2008年的,签订者的本意是想说按2008年的定额执行,所以条款上写了按最新定额执行,但有些项目还未开工,又颁布了2013定额,按照合同条款,最新定额变成了2013定额了。所以业主应该要慎重选择施工合同的类型及对造价影响大的合同条款,尽量不采用使造价不容易控制的合同类型,最好在做完招标控制价后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做到心中有数,牢牢把握预结算主动性。

4.2加强设计工作的管理,详细论证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引起概预算差距原因之三的设计变更,业主应该根据矿山项目建设的规模、技术标准及生产工艺特点,通过实地考察类似项目现场,了解各类似项目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再考察各设计单位,通过邀请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使其掌握矿山项目完整而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内部与外部的建设条件后,进行多方案比选,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佳方案。在选出最优方案后,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还应跟踪论证设计方案。为了使最终的设计方案尽可能最优,可以组建一个专业设计审查小组,设计审查小组成员包含现场生产管理人员、相关领域专家及对现场情况非常熟悉又精通生产实践管理的高级人才,即专业设计审查小组有将理论、设计与现场生产有效结合的能力。最终实现博采众长,使设计变更降到最低,而一个本来从工程设计开始就尽善尽美的工程是很少出现漏项、大变更之类的使造价出现大波动事情的。而且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控制概预算的关键就在于设计,在工程经济人员能动地影响设计不够的情况下,通过专业设计审查小组加强设计人员经济观念,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对工程造价实行纵向和横向的控制,最终实现“算了画”,而不是“画了算”,为把预算控制在概算范围里提供保障。

4.3科学编制概预算书

针对上述引起概预算差距原因之四的初步设计概算本身不合理,在初步设计阶段,为了有效确保概算的质量,首先投资者应尊重事实,不人为的压低投资,不人为的要求在增加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投资还控制在某个指定数据里,对科学算出来的投资不能拍脑袋随意打折。其次在充分论证设计方案,不存在设计漏项、增项、各专业设计者重复计算工程量后,概预算书编制单位要编制出一份真实有效的概预算书,而这样一份概预算书应该是在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的程序、法规和制度下,从概预算发生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而实现全面控制和管理的关键在于编制等相关人员专业素质要高,编制人员除了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相当的实践经验。即编制人员在充分掌握项目当地有关概预算编制的法规制度政策及相关工料机成本及其上涨指数等动态信息基础上,在措施费和其它费用的选取等方面还要充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其特殊性,合理分析和预估各项取费标准。根据工程的特殊性综合考虑会影响工程造价的各项因素。

5结语

采矿工程比一般的工业民用工程存在更多不确定性,预算超概算的可能性也更大,这就要求投资建设者制定系统的管控策略,统筹规划,抓住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及条款,使所有的投资都预先得到充分考虑;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单位更是要充分掌握资料,考虑采矿工程本身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合理确定预备费等费用,使得概预算的作用能充分发挥;投资者要尊重事实,不能随意压低投资,科学的概预算才能保证矿山投资项目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为了不出现预算超概算现象,业主方、设计方及概预算编制单位应各司其职,各自提高其专业职能,是投资获得预期的效益。

作者:蔡香 单位: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幸世祥.试论矿山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J].江西有色金属,1994.

[2]徐大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第8篇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应用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宏观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物已成为一种商品。但是,由于产权者自主更迭,新业主将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和自己产业的发展或生活的需要,往往经常改变原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标准,如原办公楼改造成宾馆或者在里面新建一些构筑物,大型仓库改造成综合商城、大型超市,工业厂房由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要求对原厂房进行相应的改造。这些使用功能的改变,往往会楼面活荷载增大,导致原结构可靠度的降低,所以加强对结构物的加固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经济、可行、紧迫且严峻的课题。

1.导致混凝土结构不平衡的因素

混凝土的应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混凝土以其易成型、耐久性好、适用范围广等优越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众多领域之中。至今,它仍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但是,由于设计、施工的缺陷,结构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损伤、劣化,使用功能的改变以及火灾、地震等原因,不可避免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不足,影响了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性。实际并不允许将其推倒重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科学的评估这种改造的程度和规律,对其进行分析并采取合适的加固处理措施,即可使结构满足原有可靠度或提高可靠度或延长使用寿命。通过科学、可靠地加固改造技术措施,使一批存在不足的结构能够继续发挥其结构和使用功能或改变之后的使用功能,这对国力比较薄弱、经济欠发达、住房十分较紧的国家来说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个新建的、具有结构功能和使用功能并符合规范要求的可靠度的建筑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不利因素,将逐渐损坏,即由“平衡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因素:

(1)自然因素

建筑物的材料和结构,经过大自然长期的风吹雨打、雪冻和暴晒,逐渐丧失其原有质量、性能和功效,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建筑物一种正常的损耗和折旧。

(2)环境因素

恶劣的使用环境是引起建筑物缺陷和损坏的又一个主要因素,按照劣化作用分,外部环境因素对建筑物的侵蚀室作用一般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这些恶化的环境因素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对建筑物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和经常性的检修可减轻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导致建筑物“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先天缺陷、后天损坏”的主要原因。建筑物的先天不足(缺陷)主要源于设计和施工,后天失调(损坏)则是使用和管理的问题,主要有:设计方面、施工方面、使用和管理方面等因素。

(4)偶然因素

偶然因素是指建筑物遭受偶然作用袭击而导致其结构损伤甚至破坏。其特点是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

(5)市场因素

业主或新业主将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和自己产业的发展或生活的需要,往往经常改变原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标准,如原办公楼改造成宾馆或者在里面新建一些构筑物,大型仓库改造成综合商城、大型超市,工业厂房由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要求对原厂房进行相应的改造。这些使用功能的改变,往往会楼面活荷载增大或设备增重(如原有的30t桥式吊车更新为50t吊车),导致原结构可靠度的降低。

(6)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是指除上述因素以外的应对原建筑物进行结构鉴定加固改造的种种原因。例如2010上海世博会的特殊需要,对某些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不一定已存在不安全因素)进行鉴定、加固改造和装饰。

2.结构加固的作用

总的来说,目前进行旧楼改造加固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作用:

(1)通过加固改造,可以满足结构功能改变之后的可靠度,大大缓解我国当前居住、办公等用房的极度紧张和城市资源严重的不足问题;

(2)通过加固改造,重新进行立面、平面调整、设计和内外装修,如增加构造柱、纵梁、门洞及剪力墙开洞,不仅满足了结构功能使用的要求,还可使房屋焕然一新,临街的一些主要建筑还可以改善市容、美化城市;

(3)不需重新购置建筑用地、减少因团购地支出的大笔费用,可充分利用已有建筑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增长值以及在已有建筑物设计值时预留的地基安全储备,可以在地基不需处理的条件下,直接对结构物进行改造,而且其他搬迁及安置费用;

(4)与新建相比,减少建筑材料运输、堆放,尤其是减少拆除已有房屋的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处理,减少建筑物拆迁、爆破的工程费和对环境的施工污染。

综上,诸如宾馆酒店等公用建筑的加固改造的安全不仅关系到生命的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所以,加强对由于结构功能改变引起的结构物加固改造技术的研究,提高其安全性,增加其抗震能力,研究其加固改造技术,以便抵抗各种病害,满足其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以便使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由此可知,加强对就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相当有必要,更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郭建.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方法的研究及工程应用[D]. 湖南大学,2004

[2] 王文炜. FRP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黄兴棣,田炜,王永维,娄宇[M]. 建筑物鉴定加固与增层改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