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01 04:59:52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第1篇

关键词: 高等学院资源 农村特色 美术教育

江西地处丘陵地区,以农村人口为主,中小学校大部分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乡镇,不少山村也设有小学。农家子弟读书多以就业为目的,尽管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特别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与农民从事教育投资的直接效应的实际,常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产生一定的阻力。因此,江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城市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状况较好,普遍重视素质教育,根据国家艺术改革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不少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好。农村美术教学比较落后。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农村都无法和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如何发展江西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因为江西农村中小学生多、分布广,文化环境相对薄弱,教学设施差。要较好地贯彻国家新课程标准,就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法。高等学院艺术教育应该致力于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开发,推行有中小学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江西各地、市均设立了师范院校,其中的美术教育基本是以传统教学内容为主,以写实基础练习为主。这样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文化中心的地方高校应该立足地方,其美术教育专业应成立地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中心,合理制定出适合农村中、小学在职美术教师的培养计划,改革普遍在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帮助搞好对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并合理地指导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把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帮助农村的美术教育落到实处。

一、关注国内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状况

高等学院信息广泛,与外界的联系便利,它是外界与农村的联系桥梁和工作站,可以比较快地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引入到自己的教学上。国外非常重视少儿美术教育,如著名的“瑞吉欧”少儿教育模式、蒙台梭利的“蒙式”儿童教学法都是影响世界的少儿教育模式。在美国也有“DBAE”的多元化的艺术教育模式,打破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对全面提高少儿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与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农村中小学美术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国家也十分重视中小的美育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表明,加强美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把教育办成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的需要。美术教育是美育的最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因此,加快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是全面推进江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中小学校美术教育在其中则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农村中小学生品质的发展、自然创造力的表达、社会价值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个性与自我尊重的人格形成提供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与条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5%以上的中小学校、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江西以农村经济占主要地位,也是一个以农村产业为主的区域。目前在江西区域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水平、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一些偏远的县、乡的美术教育甚至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而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若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农村少儿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得到提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薄弱状况就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会落空。因此,加快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既是学校艺术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江西区域内的少儿美术教育工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小成绩,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也相继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积累了许多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好经验,这为在江西区域一定范围内开展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验工作奠定了基础。

江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高校可以根据地区的文化艺术资源不同的特点,指导农村中、小学在美术教育中根据其自身条件发展,不是照搬城市学校艺术教育的模式,而是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探索适合21世纪江西农村学校少儿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之路。高校美术教育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积极介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更具有广泛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高校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指导策略

以高校为主,组织江西区域农村中小学进行以美术教育、科研活动为内容,探索适应江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及农村地区特点的美术教育形式,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少儿美术教育的水平。组织江西区域内的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研活动、建立以农村少儿美术教师为基础的科研组织机构;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组织江西区域内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交流活动,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式进一步应用并推广。对进行江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辅导,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针对江西农村中小学的特点和不同地区中、小学学生审美标准的差异,由高校积极组织基层美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开展江西区域内的中小学美术教研观摩、研讨。高校应该深入了解江西农村少儿对美育的需求状况,从江西农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总结江西特色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经验和规律,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广泛建立科研基地,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和学生问卷调查;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把教学分析结果反馈给基层教师,使研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少儿美术教育在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农村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作用。

在江西各个区域内建立中小学美术教学实验基地。在实验基地提倡发挥当地文化优势,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少儿美术教学观念,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创具有农村特色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积极组织实验基地的学校进行教学观摩、总结讨论。由高校积极组织专职和兼职美术教研员,构建我省的中、小学美术教学信息网络,统计农村教学设备状况、教学条件,使之数据化、系统化;并及时将教学出现的问题反映上来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到教学中,使得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组织江西区域内的农村中小学学生美术教学交流活动。虽然农村各地经济,文化都存在差异,各地教学环境、教学设施都不一样,在这样的状况下,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积极拓展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在课堂中可以纳入民间剪纸、泥塑、漫画、手工制作编织、皮影、版画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教学方式,并鼓励农村美术教师编写适合本地少儿的美术教材,使农村的少儿美术教学丰富多彩,从而真正全面贯彻国家新课程教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村少儿的全面素质,总结具有特色的农村少儿美术教育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三、高校与农村中、小学美术共建的工作方法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起点六年制 美术学专业 课程体系 特色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指示,计划为全省农村小学定点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安心农村教育的高素质的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湖南地区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于2010年开展,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担该项任务。这是我国小学教师教育的重大创举,是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现实选择。该模式按照“初中起点,六年一贯,定向培养,综合发展”①的培养目标,为农村培养安心农村教育、热爱农村教育的各学科小学教师。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学制为6年,分两部分进行,普通高校招生对口升学考试成绩成为了“分水岭”:前两年通识课程的学习结束后,学生将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对口升学考试,达到录取成绩要求的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本科修业期满后,颁发初中起点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对于部分因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就进入专科层次学习。三年专科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初中起点专科毕业证书。

一、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专业课程设置着力培养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素质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基础阶段是建立健全美术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和专业信心的关键时期,明确专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设置合理的美术学专业课程有利于学生建构自身全面的知识体系,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六年制美术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奠定了专业基础的重要渠道,也是美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重要的环节。针对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这一现实情况,因此,可以将一些与湖南省农村生活、农村教育、农村教学相关的教学元素和内容融入到美术教育相关课程中,使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更加贴合农村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凸显出对综合能力的要求

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师范生综合能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核心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和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现场观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教学研讨教学和实景模拟教学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此来强化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同时,“广泛开辟校外实习、见习基地,大量开展教育见习、顶岗实习和社会调查,对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职前培训和实习,充分熟悉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构建起‘培养学校—实习基地—生源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其毕业后能直接走上讲台、站稳讲台。”②

(三)课程设置特色

以国内一流师范类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作为参考,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注重文理兼容;同时,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和连贯性,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充分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将师范性、综合性、适应性、实用性贯穿始终,从而构成了美术教育课程的最为重要的部分。

1.美术教育类课程。让学生了解美术教育的概念、实践与价值所在,如美术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课程。

2.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又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该课程的开设用以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和技能,如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儿童美术辅导等。

3.教育社会学和心理学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学习和了解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种社会群体之间的活动状况,分析目前在小学教育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如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等。

4.教学研究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表现力,让学生对教育目的、教学细节、教学示范有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学习的形式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训练等较为灵活的方式进行。

5.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模拟教学和教育实习,是最能体现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模拟教学包括课堂环节模拟、课堂全程模拟以及微型课堂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了解教育、教学实践的相关知识以及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如社会实践、教育见习、课外文化活动等课程。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因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他们可能要担负起更为多样的教学任务和职责。因此,他们必须要具有更为全面的教育修养和综合实力,来应对目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现实。以上课程设置正是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学习机会。“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须明确培养目标,即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宗旨,以培养美术教育工作者为己任。要培养有扎实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础技能的综合型通才和‘反思性实践者’。”③首先,在夯实专业基本知识、强化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完善,为后续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专业理论和教学教法的学习也要贯穿到技能课程的学习中去,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优化的教学过程、完备的课后辅导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业限选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的有益补充,增设儿童美术辅导、民间美术、中西方美术教育比较等作为专业限选课程,这样的课程搭配更加符合当下基础教育的现实和需要。强调美术理论课程的重要性,增加美术史论、美术理论及美术鉴赏相关课程的比重;并在此基础上,开设适应新时期、新课改背景下,针对小学美术教师理论学习和教学能力提升的相关课程,如小学美术教育学、儿童美术心理学、儿童美术教育研究等课程。

二、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要能够满足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美术基础教育、教学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要求热爱农村和农村小学教育事业,有爱心和责任心,关爱学生;具有奉献精神,愿意将自己的热情和青春投入到农村和农村美术教育事业中;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能克服和适应农村艰苦的生活和教学条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特点以及农村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特点开设开发性、专业性、综合性、针对性、均衡性强的相关配套课程。在课程结构的调整方面,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比重将加大;适当增加和扩大与美术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与自选课程的范围和种类;加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相关实践、实训课程的建设。农村定向师范生有其共同的不足之处:由于美术基本功不强,对自己在美术专业的表现缺乏自信,艺术视野狭窄,美术工具和资料严重缺乏。但其优点也显而易见,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小,可塑性强;为优秀初中毕业生,文化成绩秀,勤奋好学、团结肯干,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教学活动,是一批可塑之才。

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如下几方面突出特色:

(一)强化美术专业基础,突出师范特色

加大对“教师技能”的训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关课程内容设置、教育教学资源等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分析,“认识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优化课程的途径、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其课程设置的专业结构进行了切实的理论探索,提出培养方向决定专业结构及人文需求引导技术需求的观点。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教师技能的训练,遵照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精神”。④在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上符合农村美术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通过师范性课程,要求学生对美术师范专业有宏观的把握及其对美术教育事业有深入的理解。

(二)提升综合素质,实施分向培养

借鉴中师时期培养综合型、全能型小学教师的优良传统,注重和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开设多门教师技能课程,如普通话、三笔字、美术基础、简笔画、音乐素养等。对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学专业学生进行严格的职业技能训练,这使学生在接受学科专业教育的同时,也接受到了师范技能教育的培训。就美术专业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美术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教师基本教学技能两者都获得极大的进步与提升,达到了作为一位合格的小学教师必备的“能说会唱、能写会画”的要求。

(三)关注基础教育,强化职业认同感

在校期间,要让学生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种归属感,强化职业认同感。通过开展教育实践课程、专家教授讲座、形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如教育实践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暑假大学生“三下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与失学儿童、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研等方式,培养出一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热爱儿童、安心农村教学的高素质的小学美术教师。

结语

课程设置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素和教学的基本单元。我们要“积极推进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育质量。鼓励教师教育院校根据不同教育对教师素质的不同要求,探索多种培养模式”⑤。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它在培养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的同时,也将中师时期培养综合型、全能型小学教师的优良传统继承了下来,是培养本科学历农村小学教师的现实选择。

注释:

①管培俊.改革创新加快转折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12—14.

②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6(6):3—6.

③李益众.高师毕业生为何站不稳三尺讲台[N].中国教育报,2007—05—21.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第3篇

[关键词]乡野文化资源;农村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发展;特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9-0047-04[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民间艺术教育课程在广西农村幼儿园的运用研究”(11FGL043)。

[作者简介]朱艺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乡野”一词较之“乡土”,更具有自由自在的深远意味,更符合幼儿生长的特征,更蕴含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茁壮生命力。“乡野文化资源”较之“乡土素材”,范围更大,层次更深。“乡野文化资源”包括自然和文化两个层次的内容,自然层主要是指乡土素材和农村劳作材料,如树叶、泥巴、斗笠等自然资源和农村劳作工具;文化层主要是指民间文化在美育中的运用,如蜡染、剪纸、扎龙、绣花、仪式、戏剧等在幼儿作品中的体现。目前研究运用“乡土素材”的较多,对文化层的运用深度挖掘还不够充分。自然层资源容易获取,文化层的实现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意识和研究能力。“乡野文化资源”融合了乡土素材、民间文化、乡土文化等多种形态。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1]研究乡野文化资源在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对努力缩小城乡幼儿的艺术素质差距、促进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如下的现实意义。

一、保证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活动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孩童时期的美术教育对促进人一生的全面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由于经济相对城市较为落后,幼儿园的场地、教具、玩具、画具等硬性条件不佳,尤其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我国幼儿总人口6000多万,农村幼儿占幼儿总人口的58%[2],这些农村幼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中国国民的综合素质,也影响到中国的未来。许多幼儿园的美术教材主要是以城镇幼儿的生活背景设计的,忽视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习,忽视幼儿的感性生活世界和原发性的发展,[3]这不但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也不能保障农村孩子的健康发展。健康的心理是每个孩子正常成长的基本条件,学习内容脱离农村幼儿生活的真实环境,会使孩子对生活产生距离感,是对农村孩子成长心理的一种伤害,是对“以人为本”的一种漠视。农村幼儿的美术教育应该生活化,“生活化”的内涵在于强调幼儿经历、感受、体验的教育价值,着重幼儿对知识的获取、积累、构建与链接的过程,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动用多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追求幼儿在活动中的整体性的人格的发展。[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该“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艺术教育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只有让农村美术教育回归其所属的乡野天地,发掘农村自然纯朴的教学素材,才能真正使农村孩子喜爱上自己生活中的美,才能使农村幼儿美术教育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绽放蓬勃的生命力。基于此,农村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应积极开发和使用乡野文化资源,创设真实的生活氛围,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培养农村幼儿的良好品格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只有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经验改造的正当途径。[5]儿童艺术教育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这种文化环境包括以理性形式表现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和以非理性形式表现的习俗文化,后者受制于前者,但比前者影响更广更远。[6]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是没有灵性与魅力的。[5]农村幼儿天然生长在乡野文化里,其文化形态对幼儿的影响意义重大,只有充分重视和利用乡野文化资源指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才能培养农村幼儿的良好品格。

首先,能培养农村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第一,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幼儿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幼儿效仿的榜样。农村教师比较能吃苦,在恶劣条件下他们为了创造美而进行不懈探索的精神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能帮助孩子在日后形成不惧困难、勇于探索的求真精神。第二,在搜集、采访、利用乡野文化资源的活动中,幼儿参与到教师引导的环境创设这一环节中,比起教师事先创设好环境再引领幼儿在环境中进行教育活动的传统方式,这种做法更能激起孩子思考、讨论、创作的欲望,[7]更能使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和创造体验。幼儿通过完整的体验进行绘画、手工制作,其本质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永远都有更好的表现方式、永远都没有固定答案的美术活动,[8]更能培养幼儿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

其次,能培养农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实践精神。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接触乡野美好自由的自然环境,领略乡野文化艺术的魅力,丰富了感性经验,获得了审美体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搜集乡野文化资源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着游戏、劳动带来的生活和学习乐趣,使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家乡,有利于他们形成实践印证的务实精神。

最后,能培养农村幼儿热爱祖国传统、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用美术的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一种最重要的文化行为。幼儿对美术的学习是一种对文化的学习。通过美术学习活动,幼儿可以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从小培养儿童对祖国优秀传统的热爱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宽容。[9]

三、增强农村幼儿园师生的自信心

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农村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虽然不如城市富裕,但是只要教师具有一双慧眼,就能发掘出大量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当城市高楼大厦日益密集、树林草地日益稀罕,城市的美术教师们苦于没有地方带孩子外出体验真正的大自然的时候,当城市的美术课堂上用最丰富的语言、最先进的媒体投影照出最令我们神往的画面时,我们却将现实变成了虚拟或者想象。[1]美术的创作必须经过体验感知,才能进行正确的思考,最后完成创作。再美丽的摄影图片也无法让幼儿获得感知体验,幼儿无法触摸,无法了解比例、结构、质感,没有感知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画出美丽的画的。而农村天地宽阔,自然风景真实存在,碧水青山,春花烂漫,夏虫低唱,秋叶飘落,自然界给了农村幼儿丰富的美术创作资源。幼儿美术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学习。只有让幼儿亲自参与活动,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会更容易激起创造的动力。[10]

基于自然层,教师可以开展很多活动。带领幼儿用鲜艳的花朵编个花环感受春天的缤纷多彩,用洁白的瑞雪堆雪人感受寒冬萧瑟。这些原始活动经过教师的设计和引导,都能增加幼儿对自然环境变化的直接感受,让幼儿做出有趣的手工作品、雕塑作品。做风筝是一项使幼儿身心都能得到锻炼的美术活动。将农村随处可见的竹子削成细条,和薄纸一起做成风筝,带领幼儿在乡村的阳光树林中享受游戏的乐趣,在做风筝和放风筝的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团队精神。带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搜集不同形态的树叶,根据植物的形态做成拼贴画、拓印画。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搜集树枝和石头,用布条把树枝连接起来做成愿望树,挂上幼儿自己的心愿卡或者小画片,石头画上小花小鱼,压住树根,在幼儿园一角形成一个小小的园林景观。颜料缺乏的情况下,带领幼儿采集指甲花、勿忘我、小黄菊等有色植物自制颜料,培养农村幼儿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基于文化层,教师可以开展的活动更是多种多样。民间美术在农村比城市存活得更本真更完整,刺绣、蜡染、年画、剪纸等都是珍贵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经常带幼儿外出采风,前往参观,或者请民间艺人来园展示才艺,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比较,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带领孩子看本乡本族的戏台表演,观察脸谱的纹样、颜色,演出服装的特点;采访会唱民间戏剧的老人,观察演出行头的特点;看热闹的庙会和圩日,观察集市中人的活动形态。即使没有戏剧或庙会等成型的文化形态,村庄附近也总有一些会民间手艺活的能人,带着孩子去看阿婆绣的鞋垫,观察图案里运用的民间元素;看木匠雕龙画凤,讨论木雕的凹凸之美;看石匠凿刻石狮,摸摸石雕的质感和立体感;看民间作坊的染布和蜡染,回去后也可以拿些旧衣服试一试;请会扎风筝的老阿公示范制作过程,当场也学着制作和绘制自己的风筝。根据幼儿亲身采风体验,教师引导他们讨论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再进行美术创造活动,最后可以策划一个乡野美术作品展,邀请附近城镇幼儿园的小朋友前来交流,增强农村孩子的自豪感。

这些实践活动是原生态的、乡野的、民间的,包含了观察、思考、创作几个美术创作的完整步骤,也包含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充分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些远离城市的民间艺术资源就活生生存在于农村幼儿的生活当中,教师如果将其充分挖掘出来,不但能让其成为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活资源,而且也能使农村美术教育形成自己的特色。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发展起来的。”在这些非常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能真切感受生活,体验到乡野自然自由的气息、大自然的美好,享受着民间美术的熏陶,制作出多种形式的有乡土气息的艺术作品。这于教师而言,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造力,获得成就感;于幼儿而言,容易获得生活的真实感和成功的喜悦,成功而独具特色的乡野艺术作品使农村孩子在城市孩子面前不再自卑,减少农村孩子对城市生活的盲目向往,乡野文化资源在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中鲜活的运用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使师生都产生了自豪感,增强了自信心。

四、创建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鲜活特色

当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满足地域之间均衡配置的要求时,美术教育工作者不能守株待兔,而应立足本土实际情况,着手开发乡野文化资源成为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不能一味地向城市看齐,应该充分挖掘自然纯朴的乡野文化资源,探索出适合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独特的模式。《纲要》中指出,组织与实施幼儿教育活动时,“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要重视乡野文化资源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立足本土,挖掘美术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农村得天独厚的乡野文化资源为幼儿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这是城市幼儿园望尘莫及的,其中的乡野乐趣也是城市孩子无法享受到的,只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和一颗充满创造力的心灵,就总是能让农村的孩子体验到艺术带来的许多乐趣,从而帮助农村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着乡野特有的美,感受劳动的光荣,感受民间艺术特有的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在乡野间,体验到了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获得了身心的愉悦,获得了这个阶段应该得到的健康发展。缩小城乡美术教育的差异并不是农村幼儿美术教育一味地向城市标准靠近,如何结合“所在”环境探索出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独有的鲜活生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解决的现实问题。

艺术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个性,避免“标准化”,建立起基于乡野文化资源运用的幼儿美术教育的方式,避免城乡幼儿美术教育“一刀切”“标准化”,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有三: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要达到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创建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鲜活特色,农村幼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拥有自信心,带领幼儿感受乡村的自然美,提高审美能力;第二,教师发掘乡野文化资源解决学习材料的不足,带领幼儿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就必须对每一个环境、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都有所了解;[12]第三,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民间美术,带领幼儿完成对传统艺术文化的自然传承;第四,利用乡野文化资源,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创造出原生态、乡野、民间的艺术美,而不是被城市的审美观同化。

五、运用乡野文化资源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活的农村教育要用活的资源。”农村幼儿园进行美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使农村幼儿的美术教育状况堪忧。一方面,农村幼儿美术学习资料应有生活化和可操作的特点。学前教育工作者应依据国情,将农村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背景具体落实在其生存的真实空间,避免照本宣科的“城市化”教学[1],研究乡野文化资源在农村幼儿的美术教育中的可行方式,依托农村实际情况进行长期实践和总结,编写出符合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指导教材,要有具体的操作方式,使教材真正能用。另一方面,大力提高农村幼师的资质、培训和工作条件是关键。教师的知识、技能对儿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高学历与儿童的良好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高学历的工作人员能创作一个高质量的教育环境,以适应不同特点的儿童。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够为儿童创设一个丰富、稳定和有刺激性的早期教育环境,使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12]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是教育的前提,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是重要手段,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要想在实践中切实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想要使教师在实践中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教师的个体化培养与指导是首要前提。[13]各级教育机构应充分利用学前教育国培项目、农村学前教育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省(区)级培新项目等各种培训项目和进修学习机会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养,使农村幼师的文化传承意识得到培养,使农村幼师的文化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使农村幼儿的全面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朱红莉.合理利用原生态资源培养农村幼儿审美感知能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9).

[2]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2011.4.28.

[3]杨宁.叙事: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J].理论建设,2005(17).

[4]陈爱娣,胡世红,肖林,吕耀坚生活化的儿童美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刘淑新.幼儿体验式美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6]张卫民.儿童艺术教育创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蒋晨.幼儿园支持性环境的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3(2).

[8]杜玫.幼儿美术与创造性性思维发展[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9]张念芸.幼儿美术活动指导与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苏萍.探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J].艺术教育,2011(36).

[11]曹培丽.特色课程:游戏化美术教学指导[J].新课程, 2011(11).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第4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表明,加强美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把教育办成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摇篮的需要。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因此,加快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决定》又指出:农村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因此,探索适合21世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之路,既具有广泛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我国是一农业大国,85%以上的中小学校、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目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无论在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水平、师资建设等各方面相对滞后,一些农村的艺术教育甚至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而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若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薄弱状况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农村中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得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会落空。因此,加快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既是学校艺术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1、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健康向上的农村艺术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建设的基本手段。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纯正社会风气,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艺术教育是与现代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在现代社会中,艺术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既受社会现代化发展中各种矛盾和因素的制约,也直接影响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艺术教育在推进个人和社会现代化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社会看,艺术教育既是推动现代化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也是现代化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对个性看,艺术教育促进个体适应现代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接受现存社会秩序和观念,并按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已露端倪的未来要求,实现个体化、社会化发展。因此,艺术教育和现代社会的互动,形成了艺术教育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组织过程。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进一步变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日益增强,各种外来的艺术信息通过各种渠道撞击着农村文化阵地。农村社会现代化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艺术又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一方面要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另一方面要从本地区所特有的艺术资源中寻找养份,引入学校艺术教育之中。在教育系统内形成艺术教育的社会需求,从硬件和软件上加强和改进学校艺术教育。通过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发潜能,以适应农村社会现代化对人的现代化要求;通过艺术教育,实现学校艺术教育、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

3、足课堂,打牢基础,拓宽途径,发展潜能,促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和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学校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的,离不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对于发展学生先天禀赋,开发潜能,具有以美辅德、以美益智和以美辅体之功能,是其它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因此,只有扎扎实实地立足于课堂教学,打牢基础,并不断拓宽学校艺术教育途径,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大开发,才能实现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教育改革  

小的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当了教师才知道,从教育方针的角度出发,这里所指的“美育”的核心部分,应该就是今天所讲的艺术教育。如今全国中小学都在推行素质教育,艺术修养又被看成评价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前还是现在,艺术教育始终都是基础教育的重点之一,甚至个别中小学通过艺术教育的程度来评判学校整体教育程度的高下。然而,在众多城里的中小学在比较哪个学校的音乐教室比较多,哪个学校在书法绘画比赛中获了大奖的同时,有谁关心过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有谁真正了解农村孩子们对知识的朴实需求和对艺术的无限渴望? 

在党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农村基础艺术教育比较从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仅重视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切实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艺术教育现状,才是对农村孩子的真正关爱。这里,仅凭自身能力,对目前农村艺术教育现状的改善提出如下设想: 

一、改善师资 

首先,在新的高校招生条件下,国家招收的免费师范生中不乏艺术专业学生,相信这些艺术专业毕业生享受国家的免费教育后,也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艺术教育的第一线,他们将会充实农村艺术教师队伍。高素质的艺术教师也会给正在萌芽的农村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再不是靠“师资救济”与“艺术扶贫”,而是依靠自己的艺术教育师资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免费师范生的成长和成熟仍需一段时日,解决师资的当务之急仍应以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有师资为主。由于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规模较小,艺术教师较少,学校可以考虑让艺术教师流动起来。让有专业特长的艺术教师不局限在某一村镇、某一学校任课,可在周边各个学校之间轮流上课,充分发挥其艺术特长,实现资源共享。部分省市采用的“走教”方式,就是很好的办法。采取由乡(镇)中心学校统一调配“走教”、非艺术教师培训后改教、鼓励学校聘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到学校任教等措施,解决农村艺术教师缺乏问题。 

最后,放宽政策,充实艺术教师队伍。如:建立艺术类师资培训网络不断提高艺术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部分教师的艺术特长不逊于专业人才,这样也可使暂时没有艺术教师的学校通过培训,得到简单的艺术教育常识。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培训,经考核后从事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聘请高校艺术专业师资给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在教学方法、研究技术等方面以指导,培养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研究意识、合作精神,使教师自觉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习惯。 

二、转变思想 

在“应试教育”框架下,艺术教育几乎被贬到可有可无的地位。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致使在农村中小学中很多学校把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程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副课”,在课时安排和执行中,要么敷衍了事,只停留在“唱唱、画画”的浅层面上,要么干脆不排课。或者课表中有被列出,而在执行过程中又被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占用。艺术课徒有虚名! 

很多农村学生家长也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尽管每年普通高中在逐年扩招一些艺术学生,但学生自愿报名的极少。导致那些认为自己成绩差,考艺术类院校是迫不得已才做的选择。因此学校学艺术的风气也难营造出来。如此循环,只会使人们更加忽视艺术教育。

此时,教育成了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一次次教学课堂探索中老师们总感到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与遗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遗憾的艺术变成美的艺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找到美的不足。如果我们的艺术教育能够实现平等对话、民主融洽、师生互动的心智对流,那么,一颗颗跳动的活泼的火花瞬间就会被点燃。 

三、挖掘学生自身的艺术资源 

农村中小学生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资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发现和珍视他们,要让他们在艺术课堂中呈现自我,在展示自我过程中不断成长。农村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受到的艺术影响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父母或家庭其他成员会唱地方戏曲、有的会剪纸、有的会拉二胡、有的会民间歌舞……这样的家庭本来就有良好的艺术环境,这

[1] [2] 

种地方的、民族的艺术环境下生活、成长的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家庭的影响,也就是这种丰厚的艺术土壤,使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会了民间艺术技能。 

农村的自然风光与乡土民情同样给孩子们美的熏陶。艺术院校经常带学生下乡采风或体验生活,而这淳朴的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不正是农村孩子们的先天优势么?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为农村中小学生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方艺术资源,大大丰富了学校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 

在挖掘学生自身艺术资源的过程中,以优化艺术课堂教学过程为重点,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及合作、进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资源的挖潜、利用,使艺术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提高,从而成为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一个激活点。 

柏拉图说:“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少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他们好的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培养出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于美的心灵……”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河南农村 美术教育 新课改

众所周知,国家的强弱和国民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而美术教育是对国民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美术教育,就缺失了文化。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我国推行课程改革,以实现“从注入知识的学习,走向开启智能的学习;从非兴趣的学习走向由兴趣出发的学习;从依赖教师的学习,走向以学生为主的学习;从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分个性化的学习。”

新课改指出“美术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而且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应多角度启发学生领会美术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如何更新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正是新时期我国美术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河南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教育大省。农村人口占河南人口总数的62.10%,可是目前河南美术教育受重视程度不高,中小学美术教育情况普遍比较薄弱,尤其以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情况最为严重,这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在多数学校中只注重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美的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功利心强、知识面窄、只会死读书,不敢打破常规进行发散性思维。这样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以及求知的取向,失去了素质教育的意义。学校方面也没有从旁指导而是对这种现象表示赞许,甚至一些美术音乐课都被主课老师占据,致使教师上课十分被动,降低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热情,这让本来就被轻视的美术教学雪上加霜。再加上农村生活条件也相对落后,教师的一些福利和待遇也跟不上,导致一些教师不愿意在农村学校任教。

我们调查显示,农村学校的学生中30%的人表示特别喜欢美术,50%的人比较喜欢,10%的表示不清楚。有些表示从小有爱好;有些是因为美术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才华,给自己美的享受;但还有部分学生喜欢美术是因为美术课比较轻松,不像所谓主课那么紧张有严格的考试,不仅如此,有的学生还认为美术课可缓解上主课的压力、放松紧张的情绪,把美术课当成“调剂课”。

二、河南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

(一)教育意识落后

传统教学观念致使学校领导和家长不重视美术教育,使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在农村地区几乎无法实施,美术教育的作用在农村地区得不到发挥。

(二)学习目的性太强,片面追求升学率

一些农村中小学把美术课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使学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

(三)教学设施欠缺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制约和学校的不重视,许多设施不完备。

(四)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大部分美术教师理论水平和积极性都不高,再加上经费困难,大部分美术教师资源流失。

(五)课程设置机械化

一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方式重机械化模仿,单纯让学生模仿完成作业,缺乏创新。

三、对河南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根据新课改的内容并依据当地特色,利用其资源优势,寻求解决的方法。

(一)改变对美术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美术教育通过情感训练和培养达到培养人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配合。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个性及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要通过社会呼吁、学校重视、家长配合来加强美术素养的培训,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要体现美术教师的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对美术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农村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村地区各方面条件都不如城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如何,教师是关键。而我省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也不高。因此,必须加速培训师资队伍,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以尽快适应农村美术教学的新形势。

(三)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促进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正常的美术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就是教学设备要完善。而美术教学比其他课程需要更多的资金、场地和设备。针对我省农村地区资金紧张的情况,政府应大力加强农村地区的教学设施建设,如架设网络、投放小型多媒体等。教师也应利用当地的条件因地制宜,结合本土特色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让学生户外写生家乡的美景,在家乡自然环境中感受美的熏陶;还要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式也是未来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四)要把农村美术教育与当地特色结合起来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各学校可自选乡土教材,或者在教材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考虑不同地区的地方资源、文化特色,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易教好学的教材,进行教学,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而我省美术教育可以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师队伍。

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发展农村美术教育,建立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美术教育体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第7篇

谈论农村学校的美育教育,我们自然会想到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艺术教育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美育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把没有艺术的教育看成是不完整的教育,把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理念,并且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些年来,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真正在艺术教育上取得突出成绩的还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中心城市以及距中心城市较近的城乡结合部。广大农村,尤其是县城以下较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尤其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唯高考指挥棒下,农村的艺术教育更是可有可无。有些学校虽然迫于上级压力在课表上安排了音乐、美术课,但一无艺术教室,二无教学设备,三无师资,艺术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有好一点的学校只是用一些临时教师教一些流行歌曲,或教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果内容健康的倒是一种教育,如果内容不健康的倒不如说是对学生进行精神污染。更有甚者,是将艺术教育课变成了自习或其它课。

那么怎样才能加强农村学校的美育教育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加强督导.限期整改。县城一级的艺术教育督导机构,要经常深入实际,定期听课,检查督导农村艺术教育的情况并向县、乡有关部门反映,对于艺术教育质量较差的学校要求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并把艺术教育的优劣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解决目前农村艺术教师奇缺问题。一是鼓励高师艺术教育毕业生回乡担任艺术教师:二是鼓励城镇未就业的艺术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扎根支教促进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三是为农村学校定向培养艺术教育师资,即通过选拔农村优秀初中毕业生参加高考,降段录取到艺术院校学习深造,学习五年,成绩合格发专科毕业证,将来学成后回所在乡镇任艺术课教师。县以下的乡镇艺术教育教师应享受与其他教师在评职、晋级、优、先、模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艺术教师不得改行教其他课。

三、高师艺术教育专业要勇于承担农村艺术教育的责任,与农村学校建立广泛的联系,定期为农村学校培养艺术师资,不断研究农村艺术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改革高师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使之真正与基础教育的“新课标”接轨。要充分利用寒暑假与课余时间为农村艺术教师轮训上课,其中包括教学器材等方面上的支援与帮助。

四、各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上好艺术教育课,教材的选编上要强调乡土特色。比如在音乐的教材的选编上可将在思想上、艺术上优秀的地方民歌、地方戏曲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让孩子们会唱自家乡的歌,由此,学生不但对地方性的音乐感兴趣,还起到了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作用。各地还可利用当地的生活条件让学生自制简单乐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了音乐训练的教具岂不两全其美。

乡土美术教材有极为广泛的内容。首先,选择当地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其次,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是构成乡土美术的重要内容。这包括生活中的用具如陶瓷、竹木器皿;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除了课堂艺术教育之外,学校还要经常的组织各种课外艺术活动,如歌咏比赛、画展、舞蹈比赛、各种唱游活动,这这不仅丰富了学校业余文化生活。还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未来新型农民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农村美术教育论文第8篇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oblems the art education qua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faced, taking rural schools in Gansu provinceas as an example, ha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ir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gives effective response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关键词: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问题;对策

Key words: underdeveloped areas;primary and secondary art educ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

0引言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缺少美术教育的基础条件。以我考察的武威地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为例,有很多中小学没有专职专科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而是一位教师身兼数职。更有一些地区存在着美术教育的空白现象,学校及学生家长认为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作用是滞泄而不是积极的,甚至对美术教育持有比较排斥的态度。如何改变地区学校工作者及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如何提高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美术教育深入到少数民族;如何将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融入美术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

1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以西部为例)

1.1 条件的制约使西部地区农村美术教育相对滞后一方面很多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有限,或家长不予支持,或学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无处购买等等原因,使得美术课难以开展。另一方面西部农村中小学校现在的条件设备少得可怜。我考察去的武威地区农村小学、中学虽然都开有美术课, 但学校没能为教师提供最起码的教具、设备、资料, 更不用说有专用画室了。

1.2 认识上的偏差让农村的学生远离美术教育长期以来, 由于受“ 升学教育”思想影响, 在深深打上了应试教育印记的农村中小学, 重应付考试, 轻全面发展, 重教育结果, 轻教学过程。再加上有些学校领导对审美教育的地位没有正确认识, 美术课得不到应有重视, 美术课形同虚设, 美术课时被大量侵占甚至取消。

1.3 西部地区的专职美术教师严重不足与浪费并存目前,西部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师,一方面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教师的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更是几乎没有美术老师,原因是现在的艺术类人才由于西部经济条件落后都不愿到农村,特别是不愿到贫困落后的农村学校工作,美术类的教师就更少了。还有一种现象是即便学校有美术老师,但由于其他学科的老师人力有限,美术老师也是身兼数职,语文、数学、英语样样课都得带,这样一来教师容易分心,教学质量也差。

1.4 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仍困扰着农村美术课堂教学

在不正确的观念的影响和自身素质制约下,部分美术课教师缺乏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校,随便让学生画,不加以引导,课堂经常出现乱的现象,结果是美术课学生只会拓着画,上课马马虎虎,时间一长,美术课就演变成了画画课。这些有悖于现代艺术教育思想的陈旧观念,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校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艺术教育的开展。

2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

2.1 加大资金和设备投入,保证正常教学的开展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第一,各级部门和学校要对艺术教育的价值有准确的定位,形成合理投入意识;第二,学校要充分用好现有教学设备,发挥它的最大功用;第三,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利用好乡土教材,通过自制自创增加设备,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四,学校应加强宣传力度,借鉴成功经验,从学生特长出发,培养出一部分有一定艺术天赋的学生,用实际行动改变社会对艺术教育的不公正的看法。

2.2 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美术教师队伍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美术教育专家学者和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对西部农村美术教育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扶持,加强师范类学校学生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执教;对艺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加大力度,让美术教师了解美术教育发展新动态,积累经验与素材,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采用校外名师讲学制度。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潜力,让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人、艺人到学校当兼职老师,把老艺人的绝活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也给学校的特色教育开阔了道路。

2.3 强化领导意识,端正其对艺术教育的正确认识态度学校应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从育人兴才角度,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扶持,真正将艺术教育摆上工作议程。

2.4 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美术教育质量美术教学法要着重加强能力训练, 应多结合具体课例, 深入浅出地分析掌握各种类型美术课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要针对农村教学实际, 鼓励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知识, 同样能收到一节美术课应有的美育效果。通过学校的普及,影响社会,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时尚,达到协调发展。

振兴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任重道远, 绝非一朝一夕的事。相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工作将逐步得到改善,同时也希望我的论文能对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克.美术教育与基本素质教育.艺术教育,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