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籍测量规范

地籍测量规范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8 10:17:42

地籍测量规范

地籍测量规范第1篇

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宗地或地块)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是进行土地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它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主要由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部分组成。

二、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宗地或地块)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地籍测量所绘制的地籍图件有地籍图、宗地图和宗地草图。一般来说,地籍图的内容包括地籍控制点、必要的地形要素(如道路、水系等)、全部地籍要素(如房屋、界线、界址点等)和文字、数字注记。地籍测量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检核”的测绘原则进行,方能得到精确、合格的地籍成果。

三、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其内容应该是:

1.调查不动产的权属资料、权属位置及拥有土地的编号、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质量等级以及与税收有关的地籍要素;

2.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点;

3.测定行政区划境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坐标值和权属范围的面积;

4.测定测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形及其上覆盖物的几何位置和面积;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及时对原地籍成果进行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正确性与现实性;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绘工作地籍测量通常要求精确测定土地与地面附着物的平面位置,对高程要求可以放宽或不做要求。

四、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指在地籍测绘前期工作中,为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测制地籍图之需,以地籍区或地籍子区为范围,以国家等级点为基础,按规范要求而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等方法,测定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过程。

1.地籍控制网基本要求

地籍控制网是为开展地籍细部测量以及日常地籍测量而布设的测量控制网。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最好选择国家统一的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城镇地籍控制网成为国家网的组成部分,使地籍测量能充分利用国家控制点的成果。在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地籍控制网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采用任意坐标系时,起算数据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图解获取。

2.首级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首级地籍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 GPS )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 GPS 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控制点间勿需通视等优势,首级平面控制网应优先以 GPS 网形式布设,采用 GPS 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标。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导线网、边角网、三角网等地面控制网布设方法,采用全站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首级地籍控制网的精度,要能保证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5cm 。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时,必须先制定技术设计方案,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3.加密控制网的布设

加密控制网应按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安排计划,可分期、分片布设,也可以一次整体布设完成。加密控制网可以采用GPS 网或导线网的形式布设。当调查区域范围较大,并要求一次整体布设加密控制网时,一般多采用 GPS 网形式布设,布设导线网时,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当复合导线长度超过《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 , 不应超过复合导线长度的 0.7倍。由于目前全站仪和 GPS 接收机的广泛应用, GPS 网和地面控制网计算平差软件的功能增强,因此,加密控制网的等级一般不再分级,计算时应整体平差。与地形测量相比,地籍测量要求平面控制点有较高的密度。一般说来,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密度每 km 2 不少于 10 点。

4.地籍图根控制网的布设

为满足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基本控制(首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测量界址点使用的控制网称为地籍图根控制网。

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与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 相比 ,地籍图根控制网有下述特点:

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点位密度、精度等)由当时的测图比例尺决定,不同成图比例尺图根控制网的规格相差很大。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应满足测量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与地籍图的比例尺大小基本无关。

地形测会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而布设的,测图(整个项目)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用。因此,埋点时原则上设临时性标志。而地籍图根控制点不仅要为当前的地籍细部测量服务,同时还要为日常地籍管理(各种变更地籍测量、土地有偿使用过程中的测量等)服务,因此地籍图根控制点原则上应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地籍图根控制点在内业处理时,应有示意图、点之记描述。

五、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方式

在城镇建成区,通常采用导线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为减少图根控制点的二次扩展,应优先布设导线网,以一个或几个街区为单位,布设一级地籍图根导线网,然后采用二级复合导线或导线网加密。在建筑物稀少、通视良好的地区,可以布设地籍图根三角网。

六、关于地籍图根导线布设的几点特殊规定

1.当导线长度小于允许长度的 1/3 时,只要求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小于 13cm ,而不作导线相对闭合差的检查。

2.当单导线中的边长短于 10m 时,允许不作导线角度闭合差检查,但不得用该导线的边长及方位作为起算数据布设低一级导线或支点。

3.当用电磁波测距仪或电子全站仪测量导线的边长时,导线总长允许放宽。但这时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不得大于± 22cm,而相对闭合差:一级地籍图根导线不得大于 1/5 000 ,二级地籍图根导线不得大于 1/3 000 。

七、地籍平面控制网的技术指标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常规布设方法主要是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和边角混合网。三角网是把控制点按三角形的形式连接起来,测定三角形的所有内角以及部分边长,通过计算,得出控制点的坐标。三边网网形结构和三角网相同,只是测定三角形的所有边长,计算各内角,得到控制点的坐标。导线网是把控制点连成一系列折线,或构成相连接的多边形,测定各边的边长和相邻边的夹角,计算导线控制点的坐标。边角混合网是指在一个网中,包含有多种网形式(包括三角网、三边网、导线网),这种布网形式很灵活,但对控制网平差软件的性能要求较高。

参考文献:

地籍测量规范第2篇

最后得出成都模式更适合于成都周边的地籍调查项目,以及对各类土地的面积和土地权属利用结构、街坊房屋建筑密度等的汇总分析,所得结果更利于城市发展和规划的结论。

关键词:地籍测量 控制测量 数据库 汇总分析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A

Cadastral survey of a number of issues

-- Pengzhou City Cadastral survey as an example

Rao YeFu Haiou

(Sichuan Province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Survey, Chengdu 610000)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Cadastral and then "Cadastral Database Pengzhou construction projects" for example,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adastral survey control measurements, cadastral survey, ownership survey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atabase various stages of the work.

At last, this essay shows that Chengdu model is more suited to the neighboring Chengdu cadastral survey project. As well as shows that the results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in the future through meta-analysis the area of land use and the construction density of Neighborhood Housing.

Key words: Cadastral SurveyControl MeasureDatabase Meta-analysis

1 前言

土地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已经得到全人类的普遍认同。以尽可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土地进行管理,在世界各国都引起了广泛重视,虽然管理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其表现均在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上。

成都市中心城区及各区(市)县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是全市开展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土地资源调查工程。国土资源部去年也把成都市列为“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的试点示范城市。该项工程也是实施“金土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该项工程目的是通过实施地籍调查,全面掌握成都市中心城区及各区(市)县规划发展区范围内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土地权利情况,查清每一权利人用地的位置、权属、用途、界线、四至、面积,获取现势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采用先进、高效的数据采集手段,建立以宗地为单元、空间全覆盖、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1]。

2控制测量

2.1 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主要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的原则。

彭州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GPS、一、二级导线点其点位密度不能满足国家规范每平方公里6-8点(包括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未灭失的控制点)的规定时,必须在原有高等级GPS点的基础上布设一级GPS点,一级GPS点要全部埋石或在水泥路面钉入带标志的钢钉。一级GPS导线点需制作点之记,提供控制网展点图;1:500地籍图图形数据中要保留所有一级GPS点及图根点。所有埋石及钉入钢钉的控制点均要用红油漆在现场圈出,并注记点号。

本测区拟采用GPS静态定位模式在原有高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一级GPS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的基础。要求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一级GPS控制各项指标和规定的要求[2]。

2.2 控制点的布设

(1) 以能够满足进一步发展为原则,点位均匀分布,根据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

(2) 为保证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每点必须至少有1个通视方向。

(3) GPS网应有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路线形式构成,但闭合环的边数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应不大于10。

(4) 至少联测高等级控制点3个以上,必须与原有一级导线点进行连测,以检验其精度[3]。

3地籍图施测

3.1地籍图测量

地籍测量是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的内容应包括:

1 界址点、线及其他重要的标界。

2 行政区域界线、地籍街道和地籍街坊的界线。

3 各类建筑物和永久性的构筑物。

4 地类界和城区内绿化区界线。

3.2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1 相邻的界址点与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能大于图上±0.3mm。

2 宗地内部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的±0.5mm.

3 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的±0.4mm。

4权属调查

4.1 权属调查的基本原则

1 对已发证且现状与发证时情况一致的,以土地登记时地籍调查表记载内容确定权属界线,宗地面积以本次地籍测量实测面积为准。本次实测面积与原登记面积的差异记载在宗地属性数据中[4]。

2 对已发证但现状与发证时情况有变化的,权属界线及宗地相关属性以原发证资料为准,宗地内地物保证现势性。但对城市规划道路、河流沟渠、管线等改扩建且已完成所涉及的宗地,临规划道路、河流沟渠、管线的权属界线,依据相关资料重新确定,本次实测面积与原登记面积的差异记载在宗地属性数据中。

3 对未申请登记的宗地,如相邻方已登记发证,界址点、界址线的认定以发证资料为准。相邻各方均未进行过登记发证的,由地籍调查人员现场了解、核实,调查宗地相关属性(如土地使用者、座落、用途、宗地四至等),填写《地籍调查表》部分内容,绘制宗地草图,按现状预定界址点并实测,宗地相关属性入库。宗地的完整资料待土地使用者以后申请登记时最后确定。

4.2 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

本次权属调查单元国有土地(建成区)部分为宗地,即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不包含个人分户分摊部分。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地块定义为一宗地(共用宗);本次权属调查单元集体土地(规划发展区)部分为组(社),组(社)界线内的既有国有土地按建成区规定完善资料。

5 地籍数据库建库

5.1 建库目标

1 以成国土资发[2005]374号文件确定的软件平台和应用软件为基础,以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国土资源部以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相关技术规范为建库依据,以最新地籍调查和原有土地登记相关资料为数据源,统一地籍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档案数据的采集要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彭州市规划发展区范围内地籍数据库,为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土地规划以及农用地和集体土地转用征用服务。

2 建立数据采集部门和数据管理部门、市、区(市)县两级管理体制的数据库更新和管理体制,保证数据库的现势性和安全性[5]。

3 建立国土管理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地籍数据库的信息共享。

5.2 建库内容

1建立彭州市规划发展区范围内1:500城镇地籍数据库,包括国有土地范围内街道、街坊、宗地的基础地理信息和权属信息。

2 建立彭州市规划发展区范围内集体土地1:500农村地籍数据库,包括集体土地范围内的乡(镇)、村、组(社)的基础地理信息、权属信息和地类信息。

3 建成彭州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与现有国土资源网络办公系统的集成。

6结论

本文以彭州市城镇地籍测量项目为依托,主要从控制测量、地籍测绘、权属调查、地籍数据建库四个方面阐述了彭州市地籍调查项目的原理和方法。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出以下结论:

1 全野外数字化地籍测量具有很多优点:适合于各种地区,精度高、成本低成图速度快。

2 本次测区采用先进行地籍测量,后进行权属调查的模式,可以节约时间,从而可以在规定的作业工期内完成整个项目。

3 综合考虑彭州市城镇地籍测量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其它测区的方法,提出了适合于本次彭州市城镇地籍测量的方法。

4 在本次城镇地籍测量内业处理中,利用CASS6.1对工作底图进行处理,在地籍调查表生成的同时,生成界址点成果表、宗地草图和入库,从而节约工期。

5 由于对城镇的地物都进行了地籍测量,可以进行不同街坊房屋建筑密度,土地的利用结构等的汇总分析,便于规划以后的城市发展方向。

6 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上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地籍测量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扩大与土地有关的信息范围,并更好的进行数据保护,而自动化不动产地籍要朝着土地信息系统方向发展。

本次建库工程新技术的应用:

1 地籍测量RTK-GPS与全站仪联合作业,完全数字化成图。

2 所有土地信息录入数据库,实行微机管理。

3 彭州市地籍建库工程有别于规范模式,采用先进行地籍测量后进行权属调查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宋其友编.数字地籍测量.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

[2] 潘家文,北京市农村地籍调查技术方法研究,2005

[3] 杨德麟等编.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原理、方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2

地籍测量规范第3篇

【关键词】地籍测绘;GPS;测量方法;控制测量;应用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保证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准确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地籍数据收集、整理、储存管理系统,GPS技术是目前常用的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技术,GPS技术是在传统的测量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卫星空间定位技术,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测量方式中无法解决的难点。

一、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概述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指在地籍测绘工作前,为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地籍图绘制的需求,以地籍区域为测量范围,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方法测定地籍基本控制点的过程。地籍平面控制网分为基本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基本控制网分为一、二级控制网和二、三、四等控制网。在进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时,要根据测量规模、测绘地籍图、各等级控制网合理的控制测量点,确保地籍测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GPS测量方法

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差分GPS定位和RTK定位是GPS测量方法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方法,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1、差分GPS定位。差分GPS定位根据基准站发送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位置差分、相位平滑伪距差分等四种方式。这四种方式都是基准站将需改正数据发送到移动站中,由移动站进行数据修正,从而获得精准的定位结果,不同点是需改正的数据内容和差分定位精度不相同。本文以伪距差分进行分析。伪距差分是目前在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利用计算机计算出基准站和可见卫星的距离,将计算的距离和含有误差的测量值进行相比较,然后将卫星的测距误差传递给用户,用户根据测距误差修正测量伪距,然后消除公共误差,求出自身的位置,提高定位的精准度。伪距差分GPS定位的特点是精确度很高,伪距改正数可以直接进行修正,不需要改变当地的坐标;基准站能将卫星的改正数全部提取出来,用户可以任意接收4颗卫星的改正数。

2、RTK定位。RTK定位技术是一种载波相位观测值动态定位技术,RTK定位技术能随时提供观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其定位的精确度可达cm级。采用RTK定位技术,基准站能将测量点的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传递通过数据连接传递给流动站,流动站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在不到1s的时间内对基准站传递的数据和采集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数据定位可达cm级,流动站既能动态监测,也能处于静止的工作状态。在固定整周未知数解后,只要保持4颗以上的卫星相位观测值和相关几何图形,流动站就能进行数据处理。RTK定位技术的关键是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因此,RTK定位技术对基准站接收机的要求很高,要求基准站接收机能对控制点进行实时观测。

三、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GPS测量的应用

采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不需要进行相互通视,这样就能避免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控制点的选取具有局限性,从而保证了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全面性。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变化,GPS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和常规的地面控制测量相似,也是分为技术设计、外业实施、内业数据处理等三个过程。

1、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1)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精确度。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对地籍图根控制点和地籍基本控制点进行测设,是建立基础地籍资料及地籍动态管理的基本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可以分为二、三、四级三角网、一、二级导线网、GPS网,采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不需要布设常规三角网,只需要根据测设范围及城镇规模,确定合理的控制点,从而保证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全面性和准确性。(2)基准设计。GPS的基准包括网的基准、尺度基准、方向基准等三部分,GPS网的基准设计是指GPS网位置的确定,在确定网的位置时,可以固定网中一个点的坐标值,或者利用自由网稳拟平差确定网位置的基准。自由网稳拟平差是一种最小约束法,用最小约束法平差GPS网,对网的尺度和方向没有很大的影响,平差后网的尺度、方向、精确度是不变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会发生变化,在网中选出固定坐标点后,确定网的位置基准时,会GPS网的尺度和方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和观测值的精确度相关。(3)选点和观测方案的确定。GPS测量站不需要相互通视,GPS网的图形结构灵活性比较强,因此,GPS测量选点工作比传统的出控制测量选点简单。选点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选点前,要充分收集测量范围的相关地理信息,掌握原来测量点的分布情况,选点的位置要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大功率雷达、发射天线等,选择的测量点要尽量在平面上,不要选择在坡面上,选择的控制点要便于观测,交通位置要方便。控制点的间距不需要固定,可长可短,在GPS网中最长边可以达到20km-30km,最短边可以达到600m-1000m。观测卫星的位置对GPS定位的精确度有很大的影响,为保证观测的最佳时段,在确定观测方案时,要编制GPS卫星可见图。在进行GPS定位时,卫星和观测点组成的几何图形,无论是相对定位,还是绝对定位都不能超过设定的要求。GPS网的规模、基准站接收机的数量、定位的精确度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外业实施。GPS测量外业实施可以分为外业准备、外业观测、成果分析等三个部分。外业准备的主要工作是设计技术和选点埋石,在设计技术时,要综合考虑观测范围、测量任务、测量精度等;选着的测量点要尽量和原来的侧脸点重合,测量点要选择在视野开阔的地区,尽量避免电视台、变电站等设备,测量点的交通要方便。外业观测是利用基准站接收机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成果分析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对GPS测量的重复边差、同步环闭合差、非同步多边形闭合差等数据进行分析,对误差进行修正。GPS测量系统利用外业测量的数据构建GPS控制网,对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进行约束平差,从而确定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值。

结束语

GPS技术具有全方位观测、精确度高、计算速度快、布点灵活等特点,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采用GPS技术能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绘控制测量的准确性,扩大了地籍测绘控制点的范围,为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将GPS卫星定位技术用于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极大的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工作效率,并且GPS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量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 吴乔姑.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3,(05)

[2] 于艳丽.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特点及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

[3] 赵春阳,尚亮.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02)

地籍测量规范第4篇

地籍测绘的常规测量方法是先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布设控制点,然后在导线的控制点基础上进行界址点的碎部测量,导线测量是经常受到起算控制点密度不足,测站间通视差以及精度不均匀等问题困扰,而且耗费人力、时间和资金。近几年随着GPS RTK技术的出现及精度不断提高,GPS RTK技术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地形图测量中。GPS RTK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该系统能为全球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GPS以其速度快、精度高、布点灵活、测站间无需通视、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地籍领域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地籍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GPS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1.1 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城镇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城镇地籍工作,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动态临管体制,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城镇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在城区布设基本控制网,图根控制网,进行界址点测量和地籍图测绘,在地籍图上综合注记地籍情况与面积量算内容及原图清绘复制等。GPS卫星定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特别是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应用GPS迸行地籍控制测量,不要求通视,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工作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并且GPS网状结构对GPS网精度的影响也甚小,其技术误差分布均匀,各点之间有不存在误差累计,避免了常规地籍测绘中由于边长过长等因素带来的误差累计。正由于GPS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且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等优点,才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采用GPS RTK技术进行测量时,不要求通视、全天候作业,不像全站仪、平板仪那样要几个人相互配合作业,只要1个人背着仪器在待测点位上停留1-3秒,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电子手薄或?便携机进行记录,在满足定位精度要求下,将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地貌点测定后,回到室内用专业测图软件成就地形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测图工作的效率。

a.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

地籍测量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全区的控制测量,它的精度如何,直接影响地籍管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它是测绘地籍图件和数据的基础。而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主要是为满足土地权属范围的特征点,即界址点服务。关于网点的密度,GPS地籍网可按测区范围和先后次序分基本网和加密网两类。基本网控制较大的测区,点的密度大致按城市三、四等边长要求定,加密网点密度相当于5”级小三角网或导线。对于中、小城镇的地籍控制,考虑到城市的长远规划和近期需要,布设四等网和5”级小三角网或导线。由于城镇地区界址点密度较大,故在保证网点的点位精度条件下,控制点密度力求增大到便干测定界址点,必要时在GPS网下再加密一级图根导线,以便能直接从图根点测定界址点。GPS网各边比常规网边长变化幅度大且长短边结合灵活方便,由此,各级网可视需要分期布设,也可一次性混合布设到需要的密度。

b.位置基准点偏差对GPS网的影响。

应用常规手段建立城镇地籍控制网时,如果附近没有国家控制点作为位置基准点,往往以假定坐标值的点作为起算点,从而建立起一个独立的坐标系。当应用GPS定位技术代替常规测量建立地籍控制网时,由千GPS定位得到的是WGS―84坐标系的三维坐标差,故GpS网在参考椭球面上的网形与其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基准有关。在经度方向上位置基准的偏差能使GPS网产生整体旋转,但对于一定范围、高差较小的GPS网而言,其位置基准在经纬度方向上的偏差(一般百米以内)对投影在椭球上网形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于高差大的GPS网则要求有较精确的起算数据。由于位置基准在高程方向的偏差使投影在椭球面上的GPS网的尺度发生变化,所以,可用常规方法来精确测定高程。

C.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在经典三角测量的控制网中,兼顾精度、可靠性及成本费用等准则的优化设计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和应用。与经典观测相比,GPS观测具有更为复杂的函数和随机模型。尽管GPS具有灵活多样的布网方式,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但GPS地籍控制网的设计也存在优化间题。在GPS观测中,基线观测向量是不受潭视条件限制的,由此为GPS网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条件。粗差、系统误差等模型误差是GPS网的主要误差源,而精度和可靠性是衡量GPS网的坐标参数估值受观测偶然误差影响与辩识、抵制GPS网模型误差影响能力的二个重要度量指标。所以,在GPS网优化设计时,应考虑到规程要求精度、仪器标称精度、网的可靠性准则、人员配备与预支戍本费用等条件,可采用机助模拟法(也可其它方法)对GPS网的图形结构、观测量的增减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的GPS测绘,更能显示出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并在地籍调查中发挥重大作用。

1.2把GPS新技术引入地籍细部测量中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测定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细部测量,对于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5cm。利用GPS的RTK技术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建议在适合布设GPS点的部分测区使用该项技术。对于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交会法、极坐标法、图解交会法等进行地籍勘丈,这样有利于加快地籍细部测量进度。

1.3GPS技术在建立地籍信息系统中的应用QfS测绘网

地籍信息系统包括地籍信息的输入、管理、输出三大部分,它是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地籍数据采集、处理和图表成果输出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GPS技术野外实测,把野外特征界址点坐标数据和属性信息记录下来一并传输到地籍信息数据库中,经过加工、处理,最后绘制输出成果图件。地籍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行政界线、宗地界线和宗地属性及地表覆盖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及倩况。地籍信息系统的精度受控制网精度的影响。地籍信息的时效性,决定了地籍信息必须具有动态更新功能。

地籍测量规范第5篇

关键字:GPS技术;测绘;应用

GPS技术具有全天候、精度均匀等优点,且选点埋石比常规方法更具灵活性,它不象常规三角网那样要求网型和点位通视的条件十分苛刻,并能大大提高地籍测量首级控制网布设的精度和效率,因此在地籍控制测量中已经广泛采用GPS技术。

一、GPS应用在地籍测绘中的优势

1.1 运行效率高

一般在无复杂地形的条件下,要想完成测定半径为5km的地区只需运用GPS技术一次设站便可完成。GPS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不仅大大地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如仪器搬站等,让工作速度加快, 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还能够节省外业的费用。具体还表现在:第一,GPS技术具有定位精确度高的特点,所测出的数据更准确可靠,没有误差累积。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区域内,使用RTK测量,误差可以被控制在厘米内。第二,作业条件要求不高。运行

GPS,只要可以进行电磁波通视即可,并且不易被外部因素干扰。第三, 自动化程度较高。

1.2 应用广泛

GPS在测量的时候,可以降低对控制点进行选取的要求,因为两点之间可以不用通视,并且PPS的网状结构与GPS的网精度关系不大。因此,在地籍测绘中,GPS由于布点灵活、速度快且可全天候工作被广泛应用。

1.3 误差小

地籍调查也包括地籍细部测量,这样可以减少被调查土地的数据误差。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的误差有着明确规定,而GPS技术以其精度高的优势恰好能够满足规程中的要求。

二、地籍测绘测量中GPS的应用

2.1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

在地籍测量中的首要任务是对全测区进行控制测量,它是作为地籍图件测绘和数据采集的基础。然而,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和密度是为界址点服务的,即为满足测量土地权属范围的特征点。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可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为

一、二、三、四等,而地籍控制测量是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可分为一、二等。这两种控制测量都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

2.2 布网选点

2.2.1布网原则和观测方案的拟定

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是为开展土地登记、建立基础地籍资料和地籍日常管理而布设的测量控制,即是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相关规定,除了上述将地籍平面控制网布设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边角网和一、二级导线网、GPS网等等,还规定了根据城镇规模可将各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作为首级控制。但是,在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时,可用近似等边代替常规三角网(锁)。

2.2.2基准设计

GPS网的基准由网的位置基准、方向基准和尺度基准三部分构成,而网的基准确定是通过网的整体平差计算而得出的。在GPS网的基准设计中,主要指的是网的位置基准问题。而在确定GPS网的位置基准时,可用选择网中任意一点的坐标值加以固定,或者虽该点不固定,

但可通过稳拟平差或自由网违逆平差的方式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通过这种方式进行GPS网的平差,使得平差后网的方向和尺度以及网的精度都大致一样,对网的定向和尺度都没有大的影响,但网的点位精度却不相同。若在GPS网中选择若干点的坐标值予以固定,这样在确定

网的位置基准时,会对网的方向和尺度产生较大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与所取观测值的精度有很大关系,也与所取值的约束条件的多少有关。

2.2.3 GPS选点与观测方案的拟定

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不要求点与点之间互相通视,并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 因此,相比经典控制测量的选点工作,GPs选点更为简便。考虑到定位的选择对于测量结果的重要意义,因而在选点之前应充分收集和了解所测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以

及原测点的分布情况。以便于确定适宜的观测站位置。当然,所选之点要对空通视,远离发射天线、电视塔、雷达等设置地,另外点位的选取也不应在斜坡上,这样不利于观测。在用GPS进行地籍测量建立测量控制点时,点与点之间不必都通视,只要每个点有两个方向通视,或是少数点一个方向即可。

2.3 数据处理

2.3.1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应用GPS技术进行城镇地籍控制测量,首先就要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解算出各基线向量,然后对同步边观测数据检核、重复观测边的检核以及环闭合差的检核,并且要求三种检核均应满足设计书和现行GPS测量规范的精度指标要求。GPS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编辑、加工与整理,分流出各种专用的信息文件,为进一步的平差计算作准备。当观测任务结束后,必须在测区及时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核和评价。

2.3.2观测数据的后期处理

预处理完毕,根据预处理所获得的标准化数据文件,便可进行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首先进行GP 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利用三维无约束平差后可靠的观测量,根据实际要求选择在国家坐标系或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2.3.3误差分析

在建立GPS地籍控制网时,影响控制网精度的主要因素是观测数据精度,而影响观测数据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比较多。

三、总结

GPS技术给测绘领域带来了一场技术变革。它拥有众多优势,这些优势都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地籍测绘当中。且如今,在GPS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其数据传输能力也随着技术的成熟在不断地增强,且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性也不断地改进。不仅如此,其数据传输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软件系统的解算能力也在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预测,GPS—RTK的使用和推广范围将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吴清山,柳广春. GPS测量技术在中小城镇地籍测量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0(5):146 147.

[2]李文荣,郑奇志.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103—105.

地籍测量规范第6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特点;籍图;方法

Abstract: the cadastre survey results directly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social economic macro decision provides the basis,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impact very profoundly. Below the cadastre of measuring technolog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cadastral; Characteristics; Address map; methods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技术的结合日渐紧密,使地籍测绘工作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 地籍测量的现状

地籍测量包括权属调查和权属测量,是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在土地登记申请的基础上,通过权属调查和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作好技术准备,对地籍测量的含义,内容及测量的基本方法进行论述。地籍测量是技术与法学的综合应用,是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及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的测绘工作。

1.1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技术行为。在国外,地籍测量被称作官方测绘。

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的观点,又要反映土地法律的要求。

1.2 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成果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地籍图和地籍册。其具体内容如下:

①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②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③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④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薄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⑤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1.3 地籍测量精度要求

因为地籍测量的对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所处地区不同(如农村与城市,城市中繁华地段与一般居民区等)地价差别很大。《规程》和《规范》分别提出了实地和图上两种精度要求,现对比如下:

①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规程》规定: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均不得超过±0.05cm。

《规范》指出:相邻基本控制点的相对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05mm;地籍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1mm。

②界址点的测定精度。《规程》提出: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其点位中误差为±5cm,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其点位中误差为±7.5cm,允许误差为 15mm。《规范》指出:界址点和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地籍图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及相邻界址点的间距中误差图上不得超过±0.05mm(当采用编绘法成图时,可放宽到±0.6mm),山地不得超过±0.75mm.对施测困难地区,界址点和地物点的精度要求,可按上述规定放宽 1/2 倍。

一般来说,图上精度因比例尺不同而异,容易掌握和应用,因此《规范》提出的精度要求,当前很少采用。而《规程》提出的实施精度,则主要是从划分权属单元时不致引起争议这一角度出发的,从理论上分析,这个精度要求更严格,应用更广泛。

2 地籍测量的方法

地籍测量是个基础工作,必须搞好,要想搞好地籍测量工作,必须了解地籍测量的原则和方法。我国地籍测量工作遵循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地籍测量按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施测。这样施测界址点点位整体性好、精度高;宗地之间无重漏,检核条件多:宗地相互关系消楚,便于日常管理;资料齐全,规律性强,便于存档和保存;有利今后日常地籍管理,变更登记,动态监测。当前地籍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解析法、测算法、摄影测量方法和 GPS测量方法。

2.1 解析法

解析法是目前界址点测量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测区平面控制,通过测边、测角,计算界址点坐标的方法。解析法宜于在视线好,宗地面积大的城镇开展。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点位误差小,精度高:但对于较隐蔽的界址点,施测比较因难,特别是宗地密集的老街区用此方法施测费工多,成本高;解析界址点测定的基本方法有:极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截距法、自由测站定位法。各个测定方法的要求:

①街坊全部界址点,部分街坊内部明显界址点,原则上应在图根,图根以上的控制点上设站,用极坐标法测定。隔岸也可采用角度前方交会法,以保证依据这些界址点进一步发展确定街坊内部界址点的精度。

②街坊内部界址点需用支导线测量确定时,总长不得超过 100 米,图根点至界址点不宜超过 3 条边,仍有困难的,可采用距离交会法,截距法,直角关系推算内部界址点坐标。一般推算不宜多于两个层次,交会距离不宜超过 20 米,交会角宜在 20~40 度间,截距点应严格位于两已知点的直线上,用直角推算坐标时,定向边不宜短于推算边,尽量用第三方向检查。

2.2 测算法

通常以解析法施测街坊周围能够直接测量的界址点坐标,而对街坊内部隐蔽无法直接施测的界址点,可利用已测界址点的坐标、各宗地界址点间堪丈值和已知条件,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计算隐蔽界址点的坐标值。

2.3 解析摄影测量方法

解析摄影测量方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满足界址点坐标测定的精度要求,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作业方法速度快、外业工作量小、经济效益高。

3结束语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工作。 计算机、RTK、GIS 等科学技术的运用, 为地籍测量工作的准确、 快速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地籍数据不仅是城镇土地利用状况指标获取的最基础数据来源,同时也为土地利用的分类、分层次的数据统计,对土地利用状况合理评价、土地利用潜力挖掘的分析、显示和表达提供空间定位。

地籍基础数据对于土地管理部门从以前简单的登记和统计的被动管理模式向集调查、统计、分析、评价、决策和调控为一体的主动模式转变极为重要。地籍数据的运用是整个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 它对土地管理部门今后制定合理的地价、税、费政策,调整土地市场的供需平衡,对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地籍测量规范第7篇

关键词:数字地籍调查;GIS技术;测量

中图分类号:P2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项目基本情况

绍兴县钱清镇、杨汛桥镇建城区范围位于县境西北部,主要涉及钱清镇4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杨汛桥镇9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钱清镇是经济重镇,曾获“全国经济实力百强镇”第36位;杨汛桥镇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和省级中心镇,也是经济重镇;均属水网平原,东邻安昌镇、华舍街道,南至湖塘街道、夏履镇,西北与萧山区为界。根据绍兴县十二五总体规划,加快推进钱杨新城,发挥钱杨新城邻近杭州、县城区位优势,主动承接杭州和柯桥产业延伸,加快建成县城副中心。

绍兴县国土资源局至今已建立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配备了良好的硬件设施,但现有钱清镇、杨汛桥镇的1∶500地籍图现势性差,精度不高,且不能用于系统管理,为了提高地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迫切需要开展新一轮数字地籍调查工作,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改变传统的地籍管理工作模式,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2数字地籍调查主要技术

2.1 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工程项目的设计原则是:根据我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总体技术要求和浙江省有关数字地籍调查的规范规定,采用目前成熟的地籍调查方法和技术,借鉴其他已经实施完成的有关数字地籍调查项目的宝贵经验和技术运用,设计出适合本工程项目的技术方案。

本次村庄数字地籍调查成果必须符合地籍调查规范和ARCGIS建库要求,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范规定,要求承担该数字地籍调查成果的建库和入库工作,并确保能通过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绍兴市国土资源局的检查验收。

2.2 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⑴ 平面控制资料

业主提供调查区域内或周边的GPS D级控制点,经检测分析,作为本次首级控制的起算点;对于业主提供的部分GPS一级点,考虑到本次调查成果数据的一致性及整体性,以及以前的施测方法、使用仪器设备的影响,对点位保存完好的,可直接使用其点位,不宜直接使用其成果,但需对新测成果与原有成果进行比较。

⑵ 高程控制资料

业主提供调查区域内或周边的三等以上的水准测量成果,应明确成果的施测年代,对于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二期成果,考虑到地面沉降的影响,应对成果做出检测,再确定作为本次高程控制测量的起算点及其成果。

⑶ 图件资料

业主提供的调查区域内的地形图、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只可作为本次地籍调查的参考用图,不能直接用于数据生产。

⑷ 土地登记资料

调查区域内已有的土地登记资料,按划定好的街坊整理后,可作为地籍权属核查时使用。

⑸ 地名资料

绍兴县地名办编制的最新版本的地名志,可作为地理名称调查时的依据。

2.3 坐标系统确定

坐标系统采用绍兴市基础控制网为基准框架的绍兴市城市坐标,同时提交1980西安坐标系及绍兴市坐标系成果(CGCS2000)控制点成果;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二期)。并使用绍兴市城市抵偿坐标,满足本测区地形、地籍测绘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的需要。

2.4 地形、地籍测绘工作

在已有高等级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布设GPS一级控制网及界址(图根)控制网测量,按照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和浙江省地方标准《1∶500 1∶1000 1∶2000基础数字地形图测绘规范》的要求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图。并提供完整的地形测绘成果。根据土地登记资料进行土地权属核查,土地权属核查确定的宗地界址点进行实测,或采用具有同样测量精度的地物点位置确定界址点。界址(图根)控制网必须有足够的密度,满足宗地界址测量要求,并整体布设成结点网和附合导线网,整体平差。在权属核查的同时,进行地类调查。

2.5 权属核查和地类调查工作

以新测全要素数字地形图为核查工作底图进行权属核查、地类调查,核查时应充分结合已有的土地登记资料,对已登记土地进行核查,对未登记的土地进行地类调查,逐宗地调查,以确定宗地的座落、权属、面积、界址、用途、四至关系等。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体系对测区范围的进行地类调查。宗地用途以土地登记的用途为准,宗地外范围按现状进行地类调查和权属核查,对于住宅小区内的道路和绿化用地拓展到至住宅用地下的四级类(如:小区道路和绿化用地),调查范围内必须实现全剖分和无缝拼接。

2.6 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

依据《浙江省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定》,结合绍兴县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对调查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使数据的分层、要素编码、库体结构等符合规范规定,提交合格的地籍调查数据库成果,并确保导入绍兴县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后能够正常运行。

2.7 数据成果质量目标

⑴ 一类界址点和主要明显地物点相对于邻近界址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以及隐蔽界址点和隐蔽地物点相对于邻近界址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⑵ 地籍调查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必须符合OpenGIS数据标准,所有数据均应满足面向对象和标准化的要求,并能实现无损入库,提供和GIS平台交换的数据接口,能提供REGIS系统的数据格式和国家地球空间标准数据VCT格式数据接口。

⑶ 在实施钱清镇、杨汛桥镇建成区数字地籍调查的项目过程中,须按国家规定的工作规范、规程操作,测量成果经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整体质量合格,质检得分在85分以上的应达到75%以上。项目成果经浙江省测绘产品质量检验站验收并通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绍兴市国土资源局评审。

3关键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根据以往及现在的技术实践,结合国家、省、市三方面有关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要求,我们认为要顺利实现本工程项目的工程目的,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技术难点:

⑴ 新、旧土地分类标准的衔接

本项目原则上按照《浙江省土地分类》制订的细则进行地类调查和分类,同时毕竟该项目也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的土地分类也必须符合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相关分类要求。

《浙江省土地分类》是我省结合自身的土地利用特点制定的土地分类体系,分类至三级类,部分拓展到四级类,而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分类只分至二级类,将原来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图地”三大类细分成现在的十二大类,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建立两者的对应关系,以便在信息系统中可以转换。

但是,在建立这种对应关系是,存在相互交叉的情况,不能直接进行数据转换,必须采取其他技术措施。

解决方案:目前较为成熟的做法是,在存在交叉的分类中,在相应的数据库表中添加相应字段和扩展属性的方法实现新、旧分类的数据转换。

地籍测量规范第8篇

一、地籍测绘的概念

地籍测绘是服务于地籍管理的一种专业测量,它是为了满足地籍管理中确定宗地的权属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地籍要素的需要而进行的测量和面积计算工作。地籍测绘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地籍图,因此地籍图测绘在地籍测绘乃至地籍管理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籍调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土地界址点测定、地籍图绘制和土地面积计算等。总之,地籍测绘是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及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的测绘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与之相应的地籍测绘市场改革也逐渐地提上了日程,特别是国家测绘局颁布《测绘资质管理规定》以来,各地要求实行地籍测绘体制改革及“测管分离”和把地籍测绘体制改革及“测管分离”推向市场的呼声日益高涨,由此也引发了不少矛盾。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各地方以及各地方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认识程度不同,我国的地籍测绘市场发展还比较缓慢和不平衡。

二、当前,在建设用地籍测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其问题与对策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脱钩“断奶”,势在必行

我国当前的地籍测绘机构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成立的,大都隶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使其二级机构,人、财、物全部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现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而地籍测绘是土地和矿产资源登记发证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产权人要想确权登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般都指定本单位的地籍测绘机构进行地籍测绘,不承认其他测绘机构的成果,产权人没有选择测绘机构的权利。也就是说,地籍管理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造成部分测绘产品质量不高。产权人一般也不愿意提出异议,有时出现了明显的质量问题,管理部门也会把责任推到测绘机构的身上,而不需承担任何责任。

同时,我国地籍测绘机构成立比较晚,起点低,业务范围窄,基本上都处在垄断经营状态,因此大部分地籍测绘机构仪器设备落后,人员素质偏低,机构不活,有的甚至不具备地籍测绘资质。另外,部分地籍测绘机构乱收费,测绘人员吃、拿、卡、要,工作效率低,测绘结果准确性差,产品质量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地籍测绘机构实行“断奶”式市场化改革乃大势所趋。因此,地籍测绘机构应对自身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提高自身素质,想方设法开拓市场,而不应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大树”下“乘凉”。否则,不利于土地和矿产资源的产权产籍管理和地籍测绘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违背的。

( 二)、革除积弊,引入竞争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的生存法则。而当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时代就是竞争的时代,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地籍测绘市场理应如此。

因此,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产权登记与地籍测绘的职能分离,进行市场化改革刻不容缓。通过改革使地籍测绘机构从国土资源管理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独立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实体,使产权登记部门和产权人择优选择地籍测绘

企业为其提供测绘成果。

同时实行市场准入制,使有地籍测绘资质的单位都可以按照市场规则进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地籍测绘单位进行监督,定期检查地籍测绘成果的质量,严把质量关。想方设法提高地籍测绘人员素质,对地籍测绘人员定期培训,实行地籍测绘人员持证上岗。

在需要地籍测绘的业务中,只要是有地籍测绘资格的单位,经产权人委托,在符合规程的条件下测绘出的产品,产权登记单位就应该承认和使用,这也是与《行政许可法》、《测绘资质管理规定》的规定相一致的。

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在对地籍测绘市场体制进行改革之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能应转到对地籍测绘市场的管理上来,规范地籍测绘市场,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对测绘市场中存在的不规范竞争行为加强打击力度,保证地籍测绘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对于地籍测绘单位较多的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定期公布几家信誉、技术都比较好的地籍测绘机构,供委托人选择。也可采用招标等办法,尽可能的使地籍测绘市场化。通过市场竞争,全面提高地籍测绘水平,及时保证产权产籍登记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