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籍测量论文

地籍测量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7 16:41:45

地籍测量论文

地籍测量论文第1篇

关键词:化测绘,地籍调查,建库

 

1、 引言

近年, 随着国家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各地对地籍图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地籍测量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工程, 是一项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免费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澄清城镇土地的属性、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为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基础。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要达到规程要求难度很大,随着GPS、GIS、全站仪等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 数字化测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地籍测绘逐步走向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地理信息时代。

2、地籍测量的任务与作用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是地籍管理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所以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目的的测绘工作。它为地籍管理和其它土地管理工作服务。具有专业性强等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1)带有法律性行政行为;(2)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 ( 3 ) 有配套的成果资料, 包括图、表、册、卡等成套的成果;(4)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当地籍要素变化后,应及时同步地进行变更测量。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极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范围大小、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基本状况信息的测绘工作。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1、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已有的控制资料和电子文档等)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2、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免费论文。数据获取的内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3、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地籍数据库建立

地籍测量不但能提供一份图形资料,更关键的是其提供了一份含有各宗地数据信息的数据库, 地籍数据库包含宗地属性信息库、界址点坐标数据库、地物点坐标数据库、宗地数据信息库、宗地面积数据库、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等。其中宗地属性信息库必须是最先建立的, 有了它我们才能建立其他各个数据库, 宗地属性信息库是根据地籍调查表提供的信息录入整理成的, 这里不再重复, 这里主要讲后面的三个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1、宗地数据信息库

宗地数据信息库是每一个宗地的界址线信息及各种地物的数据信息, 即界址线及各种地物是由哪些点构成的, 这是一个实体文件, 在数据库建立软件中, 这个实体文件可以录入, 并利用实体文件绘制地籍图, 也可以先绘制地籍图, 从图形文件中根据宗地号自动读取宗地信息, 建立宗地信息库。

2、宗地面积数据库

宗地面积数据库中包含宗地占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等, 面积计算方法基本上有三种, 即坐标解析法, 实地量距计算法和图上量算法, 因现行测定地籍图方式基本运用全数字化测定坐标值的方法, 所以我们计算面积常用坐标解析法, 这种方法对任意多边形利用三角面积求算法, 求得面积能保证精度, 面积值精确, 运用公式:

3、 街坊、街道分类面积数据统计

街坊面积用图幅内测定的街坊界线点的坐标计算, 这样精确得到街坊总面积, 然后利用解析法、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 得到其他( 如道路、水域、空地) 面积, 街坊内各类面积总和与街坊面积相同。街坊面积分类统计即把街道内各街坊的面积分类统计在一起, 得到街道面积分类统计表, 因此, 街坊面积分类统计是街道面积分类统计的基础。

4、 地籍资料的更新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数量、质量、地类、地权及房产情况不断变化, 因此地籍资料必须进行修正,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资料更新包括地籍要素调查更新,界址点线修补测、地籍图的更新, 修测以及后续的各类资料更新计算统计等,更新后的宗地号按原街坊内最大号续编,原号作废,界址点编号采用同样方式。

4、地籍调查结果分析

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基础工作,地籍调查的项目必须完整齐全,同时保证其准确性。地籍外业数据采集必须满足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这是保证地籍测量数据精度的必要条件。免费论文。数据库建立软件对现行的数字化地籍测绘工作预以全程支持,每一项工作均配有相应程序, 解决了常规测量测绘成本高、环节多、精度低、重复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提高了外业工作的效率,使内业工作时间大大缩短。软件合理地把测量内外业结合起来,使测绘工作更加轻松。实现了地籍测绘的一体化、现代化。

5、结束语

地籍测绘工作是需要各个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所以在加强《土地法》和《测绘法》宣传的同时,应该对测区范围内的地籍测绘工作的意义和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这样可以让工作更为高效顺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 T1014- 2007)

[2] 金其坤,地籍测量。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年

[3] 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徐绍铨.GPS 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土地科学,1996年

地籍测量论文第2篇

关键词:GPS 地籍测绘;关键技术

引言

当下,地籍测绘技术在不断发展,逐步集成有:普通测量技术、数字测量技术、而积测算技术等技术。GPS的出现给地籍测绘带来了新的思路,将该技术运用于地籍测绘中,能够大大提高测绘的精度。本文将针对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1 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1 . 1 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1 . 2 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工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具体规定见表1。

2 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

2.1 布网原则与观测方案的拟定地籍控制测量就是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是为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建立基础地籍资料、以及日常地籍的动态管理而布设的平面测量控制。根据国家土地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地籍平面控制网可布设为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边角网,一、二级小三角网(锁),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 GPS 网,并且各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根据城镇规模均可作为首级控制。利用 GPS 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

2.1.1 基准设计

GPS 网的基准包括网的位置基准、方向基准和尺度基准。而网的基准的确定是通过网的整体平差计算来实现。GPS 网的基准设计,一般主要是指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问题。确定网的位置基准,可选网中一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或者网中的点均不固定,通过自由网伪逆平差或稳拟平差,来确定网的位置基准。这种以最小约束法进行 GPS 网的平差,对网的定向与尺度没有影响,平差后网的方向和尺度以及网的相对精度都是相同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却不相同。在网中选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给以适当的权,在确定网的位置基准的同时,将对 GPS 网的方向和尺度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约束条件的多少及所取观测值的精度有关。

2.1.2 选点与观测方案的拟定

由于 GPS 测量观测站之间不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远较经典控制测量的选点工作简便。但由于点位的选择对于保证测量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选点工作开始之前,应充分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情况以及原有侧t标志点的分布及保持情况,以便确定适宜的观测站的位置。所选之点应对空通视,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微波站、高频大功率雷达和发射天线等,远离大面积水域,玻璃幕墙,点位尽量不选在斜坡上,并且要便于观测和加密发展,交通方便的地方。

用 GPS 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点间不必都通视,每个点有两个方向通视就可,少数点一个方向通视也可以。点间距离可长可短,不必顾及图形结构, 一个 GPS 网, 其最短边可为600m~1000m,长边可达 20km~30km。点位应从实际出发,以使用方便为原则。

3 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3.1 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GPS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编辑、加工与整理,分流出各种专用的信息文件,为进一步的平差计算做准备。从原始记录中,通过解码将各项数据分类整理,剔除无效观测值和信息,形成各种数据文件,如星历文件、观测文件和测站信息文件等,然后进行观测数据的平滑、滤波、周跳探测、载波相位观测值的修复以及对观测值进行各项必要的改正。观测成果的外业检核是确保外业观测质量,实现预期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所以当观测任务结束后,必须在测区及时对外业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检核和评价,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的成果,并根据情况采取淘汰或重测、补测措施。同步边观测数据的检核,主要指观测数据的剔除和观值的残差之差。主要是由观测值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残余部分的影响与数据处理中所采用的模型密切相关。残差分析,主要是试图将观测值中的偶然差分离出来。

3.2 测量数据的后处理

预处理完毕,根据预处理所获得的标准化数据文件,便可进行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在国家坐标系或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二维约束平差。当只有一个国家点作为起算点时,可建立地方坐标系。在建立独立的地方坐标系时,若测区的平均高程超过一定数量,则以这个平均高程面作为坐标的投影面,测区离3'带中央子午线较远时,应选取通过测区中心的子午线作为坐标系的中央子午线。

3.3 观测数据的误差分析

在建立 GPS 地籍控制网时,影响控制网精度的主要因素是观测数据的精度,而影响观测数据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①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②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③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以及地球自转、相对论效应等影响所造成的其它误差。GPS 观测误差的影响有:①与 GPS 卫星有关的误差:卫星钟差,轨道偏差。②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折射的影响;对流层的影响:多路径效应的影响。③与接收机设备有关的误差:观测误差,接收机的钟差,载波相位观测的整周待定值,天线的相位中心位置误差。④其他误差: 地球自转的影响,相对论效应的影响。

4结束语

GPS测绘技术在实际操作来讲十分便利,且定位精度非常高。随着GPS数据传输能力的不断提高,抗扰水平也不断上升。GPS在地籍测绘中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木文对地籍测绘的相关讨论,希望能给日后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建龙,杨德明,华庆海.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J].东北测绘,2000,3.

地籍测量论文第3篇

关键词:GPS;地籍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GPS全称是全球定位系统,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它的原理是利用卫星导航定时、定位进行测时和测距。它具有全球全天候定位、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仪器操作简便等优点。正是基于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这些优点,将其运用在地籍测绘中会对地藉测绘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RTK技术是GPS 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是GPS 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它在平原地区的地籍测量中应用广泛。本文分析了地籍测量的任务和要求,结合GPS技术以及RTK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并得出了有益结论。

2 地籍测量的概念及特点

在土地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地得到土地信息,地籍测量已成为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地籍测量是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精确的测出各类土地的综合情况,通过现代化的仪器和科学的方法实现对土地权属的调查。地籍测量是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区别很大,其特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测绘工作,它是政府行为并且具有法律意义,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2)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资料来源和规划依据;(3)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基础;(4)地籍测量必须统一技术标准并且符合各项土地法律法规的要求;(5)现势性强也是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特点;(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往往应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7)地籍测量的测量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3 GPS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GPS 即卫星定位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以卫星为控制点,在知道瞬时坐标的条件下,观测 GPS 卫星与接收机天线间的距离,并进行了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确定使用者的接收机所在的相对和绝对位置。RTK技术是GPS 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基准站接收机、移动站及数据链是RTK的主要组成部分。RTK实时动态差分法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GPS应用在地籍测绘中具有以下优势:(1)运行效率高。GPS 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单次作业覆盖面积大并且可以全天候作业,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2)测量精度高。定位精确度高也是GPS技术的一大特点,GPS所测出的数据可以有效的减少误差累积。在大面积的平原开阔地区内使用 RTK 测量,误差一般在厘米级。(3)应用广泛。GPS 在测量的时候,可以降低对控制点进行选取的要求,因为两点之间可以不用通视, 并且 PPS 的网状结构与 GPS 的网精度关系不大。 因此,在地籍测绘中,GPS 由于布点灵活、速度快且可全天候工作被广泛应用。

4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主要应用

4.1 GPS在地籍控制测绘中的应用

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也是地籍测量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如果控制测量出现偏差,将会直接影响到地籍测量的质量,严重的话会影响到土地管理和规划工作。做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也会为地籍图件测绘和数据采集提供数据基础。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工作有两种,即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基本控制测量有四个等级,它也是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传统方法进行这两种控制测量往往采用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等方法,测量效率比较低。而布设GPS网则会大大提高观测的效率。又因为GPS网采用的是静态观测,在网型布设无误的前提下,可以极大地缩短测量时间并且提高测量准确度。利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因为不需要点与点之间的通视,所以GPS网型结构就非常灵活,因此可以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布网,降低了布网的难度。

4.2 GPS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办理土地登记证和地籍调查是以勘测定界为基础的。而测量勘测定界点又是勘测定界的首要任务。在勘测定界时,点位精度、土地使用情况和征用精度等相关的内容都在规程中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规程规定界址线与邻界线或其邻近的地物等距离误差不能超过10cm。在勘测定界的测量工作中,若使用经纬仪、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测量,则测量效率会降低,容易形成观测时间长、观测精度低、观测范围小、人力物力消耗严重等现象,从而造成观测费用的过高消耗。GPS技术具有高效以及全天候测量的特点,将其运用到土地勘测定界测量中,可以有效提高勘测界定的精准度和效率,保证勘界成果的准确性,为以后进一步的管理规划工作提供保障。

4.3 GPS技术在地籍碎部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碎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测定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利用GPS的RTK技术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在广阔的平原地带可以很好地完成地籍测量任务。而在RTK信号难以接收的地带,我们可以利用全站仪等测量工具进行施测。GPS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在节约资金和时间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是RTK方法的应用,更体现出了它的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RTK技术完全可以用于城镇地籍测量中。但同时它又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需要测绘从业人员注意。具体要注意在地籍碎部测量中使用RTK应尽量避开位于较高大的建筑物和茂密植被遮挡的区域的界址点,以防影响测量精度。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规划的不断进行,地籍测量还需要承担起更多的任务。而GPS卫星定位技术是地籍测量领域内的实用先进技术,它具有的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等优点,它在将来必将成为地籍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地籍测量中传统方法与新技术应该引进并举,综合考虑,使测量出的成果质量符合规范要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绍铨.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0.

[2] 王邻孟,边信玲,刘玉成.小城镇地籍调查方法特点[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

[3] 李文静.地籍测绘概述[J]. 南方工业技术,2007,11.

[4] 靳海亮,吴庆忠,金继读;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3.6.

地籍测量论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应用分析

地籍测量是土地测量技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项目,能够为地籍调查提供基本数据支持,并为国家层面的国土测绘作业提供技术参考材料。时至今日,传统地籍测量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生产对相关技术的要求,因此,必须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与创新。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为我国地籍测量技术工作的良好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支撑力量。

一、现代测绘技术的基本内容构成

(一)测量数据的获取 地籍测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测量数据的获取,这一过程可以按照两个途径实现,其一是通过信息终端对现有数据进行查找和收集;其二是通过实地测量工作进行数据采集。在使用现有数据的过程中,要使用专门性统计数学软件,按照实际的应用需求实施相应的处理(句子太长)。而通过实地测量获取数据的方法,则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研究对象区域的实地,以野外测量的方式获得第一手测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后续的数据统计处理工作。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最终都应当将实际获取到的数据收入到专门性的数据库系统中实现统一管理。

(二)测量数据的分析 针对地籍测量中获取到的技术数据展开后续的分析,主要是验证这些数据与地籍测量工作目标之间的吻合程度。要对实地测量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合理性分析,基于定性视角判断数据的准确性特征。要根据测量对象区域的实际地形特征实施测量设备的选取工作,以保障最佳测量效果。数据分析有效性的关键制约条件是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三)测量数据的入库 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应当将测量中获取到的数据及时输入到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后续的存储以及处理工作。在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要对实际获取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分析和汇总,按照严格的数理统计操作步骤对第一手测量数据进行入库前的基本处理,在数据达到技术标准规范之后,将其及时地输入到地籍测量信息数据库之中。

二、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系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工作与数字国土技术信息平台之间具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辅相成。数字国土技术信息平台通过对已有信息以及数据的整合处理完成了国土资源管理基础实践模式的雏形构建。现代地籍测绘技术与传统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联合构成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中已经包含了我国以往地籍测量工作实践过程中获取到的全部信息,涉及了针对不同地质空间区域的具体数据、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结果,而且还附带着针对部分具体地籍信息应用问题的分析性信息。我国当代科学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给数据共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我们应当切实明确传统测绘技术与现代测绘体系之间历史性区别。要在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将数字测绘技术逐步引入到当代地籍测量工作之中,在数字中国建设事业不断深化的条件下,逐步将地籍测量工作从二维空间向度朝着三维空间向度实现转化,从源头上实现对地籍测量工作模式的改良创新,提升地籍测量工作的技术水准。

三、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模式简析

(一)数字测量的实践模式 数字测量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两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时至今日,数字测量技术已经成为地籍测量技术体系中的主流技术。数字测量技术以数字地形图、数字地形图为测绘技术基础,建立了适合于国土、房产、水利、电力以及建筑等行业领域应用的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数据库。地籍测量与地籍管理系统的运行质量对其实际采集的数据对象的技术状况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数字地籍测量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对相关技术过程的科学化程度以及测量数据结果的实际质量具有巨大的决定作用,也是后续一系列工作环节的质量保证条件。在数字测量技术体系之下,通过不同电子测量设备与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随机组合,可以构成彼此相异的地籍测量技术实践模式。由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等组成的地籍测量技术体系,可以在数据采集软件程序的控制下,利用实时性电子数据信息传输记录设备,按照技术规程约制的格式对测量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存储,并绘制数据关系草图,以供专业的测图技术软件进行编辑使用。这种测量技术模式与传统技术模式相较,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良,只是由于设备性能以及功能的限制,实际的应用效率并不是很高。

(二)GPS地籍测量的实践模式 随着我国当代信息技术事业的快速发展,GPS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技术过程中逐渐得到了应用,在当代测绘技术体系中,GPS技术几乎已经覆盖到了整个测量技术体系中的全部领域。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试过程中实时获取测量数据,可以在测量工作现场完成对测量数据结果的检测,实现对后续处理负担以及返工影响的有效规避。GPS技术作为一项现代社会迅猛发展且应用广泛的技术,正在逐步通过配备多基站的网络RTK技术完成配套性的卫星空间定位服务系统的建构与完善工作。使用GPSRTK接收机和专业点的地质领域测图软件开展地籍测量,应当在测量过程中配备相对应的绘图以及图像编辑软件。GPSRTK接收信息时,具有精度高、快速、实时、有效距离远等技术优点,在较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减少测量控制点并且实现对测量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但是GPSRTK接收机对卫星监测死角区域的地籍测量信息无法实现采集。GPSRTK接收机+掌上电脑+全站仪+测试软件的地籍测量技术系统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对地籍测量信息的全天候、高效以及无障碍快速采集技术目标。

结束语

本文围绕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阐述了现代测绘技术的基本内容构成、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系统的关系以及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模式等内容。只要我们在地籍测量工作中良好运用现代测绘技术,相关领域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彭镇城.论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08.

地籍测量论文第5篇

关键字:地籍测量; GPS测量;地籍图;宗地图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关于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地形测量。权属调查是在现场核实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并通过本宗地与相邻宗地使用者的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丈量宗地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在此基础上,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开展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大部分,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绘制地籍图,量算面积。地籍测量不同于一般地形测量,由于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因此它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测绘工作。

地籍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跟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我国的地籍信息也正在实现现代化管理,为此,国土资源部和各方土地部门明确要求城镇范围内的土地登记必须以数字地籍调查测量的结果为依据,全面推行现代化,规范化的地籍管理工作。

在我国,常规的GPS测量主要使用静态,快速静态方法来建立二级以上平面控制网,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也仅限于此;GPS RTK技术主要用于地形测量的碎部点采集,施工放样等,而用来代替一,二级加密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的界址点测量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二、地籍测量中在工程测量的应用

通过一些资料的初步了解,我们可以大略的了解到一些GPS RTK技术的思想。应用RTK技术,使得地籍测绘的精度、作业效率和实时性达到最佳的合。随着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数据的稳健性,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提高,传输距离的增加,RTK技术将在地籍测量和其他领域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为了提高精度,最好选5个以上的点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转换参数。为了校验转换参数的精度和正确性,还可以选用几个点不参与计算,而带入公式起校验作用,经过校验满足要求的转换参数认为是可靠的。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进城镇全解析的数字化地籍测量技发展,使城镇地籍管理和地籍测量手段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有力地促进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城镇地籍管理水平的提高。

当今,GPS正在越来越多的测量工作中得到应用,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例。GPS具有其他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点。当GPS应用于地籍测量时,审查测量规范是必要的,以便人们能采纳这项新技术而不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协助国内地籍测量的“鞋拔子”。当然GPS也有一些我们能够接受的限制。GPS对测量工作实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地籍测量需要GPS,同时,这项技术也代表了测量方法的改进,使其成为沿着高生产率方向发展的一种自然进程。

三、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测量的构建研究

1.地籍测量方法的实用性

一般城镇、村庄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或图解法测量,城镇也可选择三种方法并举原则。如针对新建城区、工矿企事业相对集中地区以及经旧城改造过的规划整齐的街区可采用全解析法或测算法,即外业测定每宗地界地点平面位置坐标及宗地内永久性的建筑物房角点平面位置坐标;针对人口居住密集的老城区居民地,由于建筑物密集、宗地面积小,界址密度大且通视条件差,随着旧城改造的不断深入,面临旧城改造的、可采用图解法成图,即利用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或大平板成地形图后根据实丈的宗地数据装绘成地籍图;在街道或街坊较整齐,而街坊内部通视较差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不是永久性的散列式的居民点可采用部分解析法成图。所谓部分解析法成图就是宗地界地点不是全部解析坐标,而是街坊外廊界地点实测及每宗地界址点部分实测而其他界址点图解。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到底部分解析点应占总数多少比例,即需实测多少量,这不仅决定着外业工作量的大小,还决定了测量经费的投入多少,因此,要掌握既能达到实际工作要求,又能节省工作量和资金的原则,一般掌握单位宗地界址点全测,个人宗地至少实测一条界址边,其他丈量图解处理。

2.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性

地籍管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时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这一特点就要求初始地籍测量成图的周期要尽可能短。那么,对原有图件资料的充分利用是缩短成图周期的极好途径。所以,在目前土地部门技术力量弱,仪器设备差的条件下,开展地籍测量这项工作量大,只求一步到位有一定的难度。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要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测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原有图件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灵活应用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3.宗地界址点标记的恢复

宗地是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而界址线相交处即为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线是土地使用者依法使用土地范围的标志,经权属调查登记发证之后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土地权属调查、登记发证时间较早,界址点标记因时间过长有的无法辨认,有的已遭破坏。因此,在地籍测量外业施测之前,必须进行界址点标记的恢复工作。界址点恢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外业地籍测量宗地成果的质量,同时也决定着测量的进度。界址标记的恢复原则上要严格按照权属调查、登记发证中所确定的界址点位置、界址线走向进行复原,确保与发证结果相一致。

地籍测量论文第6篇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地籍测量;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航空摄影测量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地籍测量方式,航空摄影测量的完善和发展,也为地籍测量提供给了更加准确的方式。将航空摄影应用到测量行业的各个领域,推动了测量行业的发展,其精确性、时效性等特点是革新的主要部分,使得现代的地籍测量更加准确,出现的误差比较小。在地籍测量中应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式,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测量时间、减少了测量难度。

1航空摄影测量的概念

航空摄影测量指的是在飞机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

与传统的航空摄影相比,航空摄影测量是节约、高效、准确的测量方式。传统的测量方法要求很高,不仅测量成本高,而且后续的工作也很多,如果要进行地面测量,其测量工序是极其耗费时间和成本的。

2航空摄影测量的应用范畴

航空摄影测量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被应用到测量行业的各个领域。地籍测量的工作中,可以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或更新测量中的地籍权属调查、地籍界址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工作范畴,是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一种测量方式。它的用途遍布各种测量工作,不仅可以布设控制网络、调查地籍权属,还能够标定界址点、测量界址边长,这些工作可以简化传统测量方式的工作流程,增加相关就业岗位,不但可以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与精确度,还能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3航空摄影测量的误差

3.1航空摄影测量误差的来源

虽然航空摄影测量已经很精确,但是有一些误差是不能避免的,要想提高测量工作的精确度,就要将误差降到最低。分析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影像质量、影像处理精度、数据采集精度。影像质量主要是自然光线、天气原因、摄影测量设备的质量、云层遮蔽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的精确度。

影像处理的精度也会影响摄影测量,使航空测量出现误差,在相对定向、几何纠正等多个方面都会因为精度不准确而产生测量误差。

此外,数据采集精度也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数据采集工作主要靠人工,也就加大了出现误差的可能性,无论是人工的错误解读,还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都会影响航空摄影测量的质量。

3.2航空摄影测量误差的类型

上文提到,测量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度,需要将误差值降到最低。那么,首先要了解航空摄影测量误差的类型,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误差降低。目前,航空摄影测量误差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几何误差,一种是属性误差。几何误差多数是人工误差;属性误差则多数是设备误差。虽然误差难以避免,但是如果采取适当的方式,是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的。

4航空摄影测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的流程

采用航空摄影的方式进行地籍测量是一个非常严密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流程工作,才能确保测量的精准度。无论是何种地形地貌,工作流程都基本一致:测量控制网――航空摄影――测量一二级导线――图根测量――图像控制测量――获取底图数据――解析非实测界址点――航测――检测过程质量――数字化地籍图――统计数据――生成表格――综合地图――检测综合质量――输出最终成果――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5航空摄影测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的具体实施

测量不同的地籍时所采取的措施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测量设备,还是测量平台,都会有所区别。以2010年江西省全面性农村地籍普查工作为例,测量农村的地籍时要实施的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实施环节:选取航空摄影平台、相片控制测量、空中三角测量、内业采集与编辑、野外调绘及修补。

5.1选取航空摄影平台

选取平台是航空摄影测量的第一项任务,只有将平台选择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以动力悬挂滑翔三角翼为例,这个航空摄影平台比较稳定,还将导航、定位等功能也集于一身,对于提高测量精准度有积极作用,该平台的性能比较高,如果配合像素在55万以上的专业航空摄影器材可以将平台的功效也发挥到极致。根据具体天气情况,选取合适的平台可以提高平台的稳定性,保证航空摄影的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准度。

5.2相片控制测量

有一些地籍测量工作比较复杂,因为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导致了相片控制也很复杂,需要在正式测量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以江西省农村地籍测量为例,该省的地貌特点特殊,多为山区、海拔较高,而且树木丛生,给航空摄影测量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相片控制测量首先要做的就是线路控制,这种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埋点,形成D 级控制网。第一,在相片上选点;第二,根据飞行转点划分测量区域,以利于解析空中三角为标准;第三,布置好控制点后,拼接TIF影像,并打印区域影像,把相片上所选像控点转刺到区域相片上。主要的相片控制测量工作就是以上三点,也是接下来的空中三角测量工作的基础。

5.3空中三角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程序,这道工序主要就是数字化成图,要求整个过程由专业人员负责,并且要求准确、细致,以免影响最终结果。因为江西省农村地区的树木茂密,自动找同名像点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人工干预,并且要保证人工干预的调点工作质量要高。

内业采集与编辑在基于Micro Station进行二次开发的1:500航测成图环境下进行。这个工作环节以清晰度为前提,这样才能尽可能放大拍摄到的影像,便于观察。

5.5野外调绘及修补

航空摄影测量以内业为前提,并用外业补充、完成整体的构图,因此,野外调绘及修补要根据测量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回放纸图,使用专业工具进行修正原始构图,包括地名、屋檐、隐蔽物等,需要一一调绘和修补。将后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分析,并保证测量误差在国家标准内,即完成地籍测量工作。

结束语:

地籍测量工作是国家进行地籍普查时的最主要工作,需要认真、细致完成,传统的测量方式不仅耗时,而且成本高,随着时代进步,我国的地籍情况经常会发生变动,传统的测量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航空摄影测量是一种依托于高新技术的地籍测量方式,不仅节约了时间和成本,精确度也要比传统的测量方式高,是目前比较适合于地籍测量工作的方式。由于天气、地形地貌、人员能力、比例尺等因素存在,使得航空摄影测量也会存在误差,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林翔.低空数码航空摄影测量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地籍测量论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地籍测量;测绘技术;数字测绘; 数字国土;3S技术

1 前言:

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其主要标志在于技术是否高度集成和数据流是否连续。测绘仪器的智能化和内置软件的高度集成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全国“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数字测绘技术、3S 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中广泛使用。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多种测量模式的分析,比较现代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之间的关系,总结地籍测量的基本框架,将现代测绘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地籍测量中已经势在必行,并且随着GPS 卫星的拓展和Galileo 计划的全面实施,各种航空航天设备的精度不断提高,利用卫星定位与PDA 组合模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将是现代地籍测量手段中最具有广泛前景的技术。

2 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流程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①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②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③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已有的控制资料和电子文档等)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3 现代地籍技术的内容和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 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3.1 GPS 测量

GPS 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 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 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 RTK 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①GPS RTK 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 RTK 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 RTK 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②GPS RTK 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3.2野外数字测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高,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 种方式:①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 RE3,G RE4 等)+测图软件。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控制点和目标点)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外业白纸测量、内业数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②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是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可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③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②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 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3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__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帐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地貌、建筑物、已有资料等)、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3.4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 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 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4 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其核心就是数据库),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

地籍测量论文第8篇

关键词:GPS;控制网城镇地籍 地籍控制网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GPS卫星定位技术在测绘领域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带来巨大影响。采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布点灵活,不要求点与点之间互相通视,打破了常规地藉测量控制点选取的局限条件,这样布网灵活,不受网形条件限制。由于GPS 技术的高精度,布点灵活、全天候作业、出成果迅速等优点,因此,GPS技术在国内各大中小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

2、控制网设计与布设

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工作就是测量地籍测量的基本控制点和地籍测量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开展进一步的地籍平面测量做准备。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利用GPS 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的有关规定,用于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房产、物探、勘测、建筑施工等的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指标应满足D、E级网GPS测量精度要求。因此,城市地籍控制测量首级控制网可以布设为D、E级网,如果城镇较大也可以首级布设为C 级网,同时也是要根据城镇的大小来确定加密网等级和密度的。一般来说小城镇,首级可布设E 级GPS 控制网就可以满足要求的,然后在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加密控制或图跟控制点。

GPS 控制网网形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实际地理条件,建筑物条件以及相应的测区情况来布设。连接方式可以为点连式的、边连式的、混连式的、中点多边形等连接方式。如果控制区域比较大,控制范围比较广,可以将城镇控制测量划分为几个区域来分别布设GPS 网,也可以布设为一个高等级网,然后再进行加密。例如首级控制网布设为D 级网,布设E级网作为下一级加密网。由于GPS 控制测量点间不要求通视,图形结构灵活,因此选点工作要比传统的控制测量的选点简便容易的多。但由于在城镇尤其

是大中城市,高楼林立,对天的条件比较差,点位的设计与选择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因此,选点埋石之前,应充分收集原有控制点的分布及保状态等信息,以便选择最佳的布点观测方案。控制网点应对天条件较好,远离微波站、高压输电线路以及变压器、大功率电视塔、高频大功率雷达等,尽量避免楼房的玻璃幕墙、广告牌等强折射面状结构体。关键这些点应该便于观测和保存、交通方便,便于观测的联测加密发展,而且在使用的时候能保证仪器和人身安全的地方。在利用城镇各种测量的已有点时,必须检查标石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不能不做任何的检查就拿过来直接用,城镇中的点位发生移动变化的情况发生比较频繁,因此,利用原有点时,应做好检测工作。点位选定后,不论是新点或旧点,均应按规定绘制点之记。建立GPS地籍测量控制网,点间不必都通视,但是,为了进一步扩展联测的需要,应保证多数点至少有1-2个方向与其通视。

控制网布设完成以后必须确定GPS 的最佳观测时段,根据项目进程、网的规模、精度要求、作业的接收机数量和后勤保障等条件,指定合理的、切实的观测计划,进行调度采集控制点数据。制定观测方案时要处分考虑到经济成本、人员分配、车辆保障等因素。

3、GPS 地籍控制测量的注意事项

GPS测量的误差来源比较多,其误差主要包括: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与基准站有关的误差;与起算数据有关的误差;与数据处理有关的处理误差等。

如何消除各种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成果质量是个关键问题。消除这些误差的方法比较多,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传播有关的误差以及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都可以通过差分相对定位的方式,进行消除或减弱。其他的误差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提高和改进GPS 数据处理软件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GPS 网的精度,这里不再赘述。

GPS 测量成果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组织规划设计的优劣,还取决于数据处理过程与网平差过程,因此,GPS 数据处理是提高测量成果质量的一个重点。由此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①已知点的起算坐标精度应尽可能的高,以提高GPS 网起算精度;

②提高GPS 接收机的等级,可以进一步提高控制网的精度;

③避免多路径误差,微波干扰误差以及其他干扰影响,是提高城镇GPS 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4、结论与建议

GPS 测量技术广泛应用,加速了测绘技术的发展,GPS 控制网与传统的三角网等测量模式有了新的发展,点位的选择上有更大的灵活性,更经济,效率更高。综述所述可以得出如下几点建议:

1)GPS 控制网网点方面;在城镇中,建筑物相对较集中,对天条件较差;一些电力线,微波发射电台等强干扰源不可避免;玻璃幕墙和广告牌等强反射体等不利用因素给控制网点的选择带来困难。因此,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影响较小的地点埋设GPS控制点。

2)在利用原有的控制点资料时,应重新检测原有点的质量。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点位,重新观测、解算其坐标数据。

3)控制网点间要充分考虑通视条件。为了进一步的扩展,至少要保证一个点应该与1-2个点相互通视,为下一步的地籍测量提供便利。

4)控制网的设计时,应考虑到用RTK 进行进一步的加密图跟点或RTK 直接测量地籍图

参考文献

【1】金君。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J]。测绘通报,1999(7)

【2】周忠谟,等。GPS 卫星测量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3】王立琴,GPS 地籍控制网的建立[J]。软件导刊2008 年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