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8 10:17:26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第1篇

一、发展现状

农村集体资产是农村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镇产权制度改革自2018年4月份开始以来,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一村一策”分类开展改革,改革方案和方法不强求一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高准则。

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摸家底,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财产、核定资金”,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后,我镇资源性资产面积23447亩(其中未承包到户的耕地面积7276亩、四荒地面积16171亩)、经营性资产750.56万元、非经营性资产2789.36万元。尤其是通过发展农民股份合作,创新了集体经营方式,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按股分红,实现了“分股合心、联股联心”,群众更加关心集体,集体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成员的财产权利,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二是建组织,村民变股民共享发展“蛋糕”。对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根据不同村庄、村民的不同诉求,我们积极探索“村经分离”制度,建立完善“四会”制度,明确股东大会是集体经济组织最高权力机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给集体和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形成了既体现集体优越性,又调动个人积极性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截至目前,我镇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具体情况如下:

1、集体收入完成5万元的村有12个村:

2、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有9个村:

二、存在问题

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健全村集体“三资”管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1、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部分村资源性资产清查不彻底。比如对过去因种种原因长期承包的部分集体土地、集体水井等资源不敢较真碰硬,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2、壮大村集体经济办法少,视野不开阔,大多数村都仅仅依靠简单的资源承包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其他的办法少之又少。

3、干部担当干事的氛围不浓,缺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村干部只求当“太平官”,不担当慢作为,消极懈怠,有干事多惹事就多的消极思想作祟。

三、对策及措施

1、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摸底排查力度,对合同不完善、不健全,仍被个别人长期占有的集体资产进行彻底清理规范。

2、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对村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能力水平,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拓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渠道。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第2篇

关键词: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前言

近年来,农村村级干部出现腐败的现象越来越多,所以村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直接负责企业其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村级经济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加强对村级经济审计的监督和管理是符合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也是促进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完善的工作,只有将农村集体经济干部责任审计工作做到位,才能防止农村干部腐败的发生。本研究就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

二、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概述

1.对农村集体财务的收支状况进行审计

对农村集体财务的收支状况进行审计,包括农村各项事务的财务收支明细,包括这些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全面性。将各项收支情况是否及时全面的入账进行监督,明确是否有侵占,挪用公款的现象,对于各项需要支出的经费有没有进行严格的把控,是否存在恶意浪费的现象;村内的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的使用资金是否严格按照项目既定的计划严格执行的,是否存在恶意挪用资金的现象;对于还没有及时入账的项目是否资金责任明确,是否存在集体所有财产和资金被私人占有的现象;关于农村的土地占用补偿款是否及时入账,是否及时的足额补偿给村民等。

2.对于集体财产、资源、资金及项目管理以及村民的民主决策情况进行审计

对于村内集体所有的财产、资金、资源及项目管理的制度是否完善,账目和款项;账目和账目之间的关系是否相符,集体财产,资源和项目的承揽目的日期以及承包方式是否由集体经济讨论,项目的承包方或承租方是否严格按照签订的合同及时缴纳承包费用或者租金,是否存在管理不妥当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是否存在明显的资源或者财产浪费的现象等。

3.对农村的债务和债权情况进行审计

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对农村的债务和债权进行严格的审计,对于债权和债务的增加和减少情况进行明确,对于账外的债权归属以及债务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关于一些举债用于不符合政策规定的非建设性支出的现象进行重点审查,严格督查,关于村内是否有新增的债务进行明确,是否存在符合规定的举债的现象,是否存在将集体财产不经允许私自借给个人,企业的行为等。

三、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很多问题,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效性,很多农村干部不能依法办事,在对资金进行管理,使用以及发放的过程中,行为过于散漫,村务公开不及时,甚至直接不公开,只是流于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体系不完善

农村经济审计干部的任职以及离任情况都是农业部门联系的,农村的农业经济部门直接进行实施,有一些乡镇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在农村经济的审计工作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是行为者又是管理者,所以就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审计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导致的。

2.农村经济部门的定位困难

农村的经济审计是被国家的审计单位所委托的,但是农村的经济审计干部却是没有被国家的相关规定认可的,也就是说国家现行的法律制度中,对于农村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职能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农村的经济干部缺乏主体的执法资格,再加上我国大部分农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专职工作人员欠缺,但是农村地区的任务非常重,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影响了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策略

1.促进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性,首先需要促进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是促进审计工作合理有序开展的关键,只有完善合理的审计制度才能促进审计工作有法可依。现阶段的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规章制度,所以国家的相关审计机构必须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定一些规范标准用于规范村级干部的行为,对于农村干部在任职内的工作羁鼋行合理的评价。

2.促进审计结果的公开化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化,透明化是促进农村地区审计工作进步的必然选择,只有促进审计结果的透明化才能将审计工作的形象树立起来,规范审计行为,防止审计风险的出现。促进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能够将审计结果的监督工作与舆论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只有相关的监督部门与公众对于农村地区的审计情况进行双重监督才能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3.重视对审计结果的运用

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对于审计结果的处理和运用,有必要的建立由审计,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综合管理的领导组织,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人员必须责任明确,就具体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交流,就处理意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成为促进农村地区干部使用和监督的重要标准,通过真是我的审计报告,上级领导需要对于成绩突出的领导者予以表扬和肯定,对于一般的问题,需要予以合理的警告,对于特大违法行为,需要依法处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关系到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农村干部廉洁执政的关键。因此,国家的审计单位需要就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恒升.如何搞好农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J].农经管理,2017.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第3篇

[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是指6o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7%。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o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97%以上。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保障体系残缺,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养老保障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并呈现出诸多缺陷。目前养老方式开始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发展必然的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理性选择。

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安徽省长丰县阮巷、罗塘、水湖、双墩四个乡镇;蒋庄、兰桥、黄岗、邵集等十几个村;四所敬老院、一家老年公寓年龄在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走访部门有:长丰县民政局、统计局、卫生局等。

1.2调查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涉及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日常物质消费、受照料、健康等状况以及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问题,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16份。

2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分析及成因分析

2.1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40.09%的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日常生活所需,31.8l%的老人依靠子女供养,5.84%的老年人依靠政府补救度日,在所调查老年人中仅有1.46%享有退休金。

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物质消费状况主要包括饮食、衣着、住房、医疗、精神娱乐等指标。从饮食状况分析,54.3%的老年人对日常饮食状况较满意,24.0%的老年人对日常饮食状况不满意;从居住状况分析,被调查老年人基本上都有相对固定的居住场所,35.6%的老人与一个子女同住、59.8%不与子女同住,少数老人在子女家中轮流居住;从医疗角度分析,在老年人消费支出中,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大,其中20.1%的老人的收入主要用于医疗费用支出。

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需要适度的护理和照料。据长丰县民政局资料显示,在所调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子女外出打工的老人占到所调查老人总数的56.3%,加上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老年人的受照料状况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有子女照料的老人仅占78.07%,其中独居老人占23.53%;无人照料的老人在所调查老人中高达21.93%,相当一部分孤寡老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宁愿独居,也不愿进入乡镇社会福利机构养老。

2.2我国农村养老状况成因分析

我国老年养老保障模式从形式上分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模式。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经济条件也不尽人意,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再加上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而老年人迫切需要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乡迁移、核心家庭的出现及产业结构调整,将引发家庭照料提供者的减少,家庭对老年人保障的能力与愿望的减弱,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日益暴露出严重弊端,与我国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住要原因如下。

2.2.1农村劳动力弱化,家庭养老受到冲击。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中,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平衡,农村人口特别是大量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迁移加速,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弱化,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不高;另一方面电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老年人与其子女、晚辈共同生活的家庭逐年减少。最终导致农村养老保障严重匮乏,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给家庭养老方式带来巨大冲击。

2.2.2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基金筹集模式存在缺陷。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是介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一种保险品种,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标准进行筹集,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益不好,政府没有对农民提供相应的补助,造成农民自己筹集资金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没有调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就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状况看,仍然存在着征收成本过高、制度覆盖面过窄、基金筹集困难等弊端。

2.2.3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衰竭,供给能力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又分为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农地征用,必然造成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减少不可避免的情况,削弱了基于土地基础上的家庭养老的功能;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主要形式有五保户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我国各地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直接影响集体养老的普及和规模化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且有下滑趋势,又导致了集体养老功能的弱化。

2.2.4家庭养老存在局限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滞后。家庭养老的局限性严重的干扰了农村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安宁和稳定,给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带来了负面效应,我国目前社会养老呈现滞后状态,因此必须积极探索选择新型社会养老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观念的变化,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变小,农村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家庭赡养的功能在逐渐退化,家庭养老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的农村养老必然会经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3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转型的建议

3.1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落后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最根本原因。不论老年人的心理、养老还是医疗问题,都需要经济的支撑。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村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以市场机制加上政策倾斜解决人地结构矛盾;另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再次要加大对农村公益养老事业的投入,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2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设立“夕阳绿色通道”

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是对老年人医疗保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满足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需要。针对老年人去指定医疗点看病不方便.报销门槛较高这一问题,政府应建立特殊的医疗报销制度,扩大报销范围,放宽报销条件,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等,切实从老年人角度出发,建立“夕阳绿色通道”。

3.3制定相关奖惩制度,健全农村老年人心理保障体系

除了道德层面的宣传外,各级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对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子女给予处罚,对孝敬老人的子女给予表彰,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此外,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老人维权机构,使老年人维权途径更为方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开展多渠道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提倡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宣传积极乐观的生活度态度,并建设老年人心理咨询机构,加大对乡村卫技人员心理治疗技能的培训,做到及早发现和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3.4推进保障模式的创新,提高保障能力和效果

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建立参与式发展的机制,加快调整个人帐户整体规模,使之更加方便农民,减少农民享受的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灵活多样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好处,让制度受到农民的欢迎。首先,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其次,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解决养老保险隐形债务。同时尽快建立基金分级管理体制,加强基金监管力度。稳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建立个人自筹养老基金,实现社会保障金筹措方式的转变。

3.5实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养老体系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公民敬老的教育应从小抓起。营造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教育。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老年人娱乐场所,增加娱乐设施,组织娱乐活动,丰富娱乐生活,开展老年福利事业,促进老人身心协调发展。将家庭养老的责任与义务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养老机制,应该是国家、集体、家庭和个人相结合,形成以经济为基础,以保险基金为前提,以家庭保障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体系。

3.6实现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转型

家庭养老对农民而言是普遍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民保障需求的不断上升,给农村家庭带来愈加沉重的养老负担。

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我国人口急剧老龄化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实力有限,要把农村养老完全抛向社会是不现实的。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协调统一,在继续支持和鼓励家庭养老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创造条件实现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模式的转型。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第4篇

关键词:小康社会;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30-01

1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的必要性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时期的农村合作化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要素合作两个阶段。笔者认为时期的农村集体经济繁荣和发展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次振兴,第二次振兴应为重新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框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使村集体“手中有粮”,从而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民富裕的需要,因此农村集体经济现状迫切需要完善和二次振兴,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

2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如何在中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进行了十分艰辛的探索。其成果集中体现为关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时期的农村集体经济繁荣和发展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次振兴,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将必然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1国家政策落实不够

虽然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些重大的政策,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但是面对国家的政策,仍然存在部分地区落实不够,村里对于经济发展的投入不足的现象。

2.2制度不够严格,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有的村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方面做得不够,少数村干部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自律意识不强,尊重村民民利不够,集体资产管理处置不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从而导致集体经济财务不清、管理混乱等现象。

2.3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短缺

集体经济是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主体。我国“三农”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短缺。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村中用于公用事业的费用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受到严重的制约。

2.4农民对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

有些农民认为目前很多家庭都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觉得农村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而且认为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收益小,难见实惠。部分农民还存在着“等、靠、要”的心理,等待国家政策扶植,不爱付出劳动,一些农民仍存在着“平均分配”的思想。

2.5部分农村地域偏远,资源匮乏

众多集体经济发展不好的村子面临着地域偏远,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境遇,而且这些地域交通不便,技术更加落后,这种情况下,村民愈发贫穷只能外出打工或守着自己的一点土地过日子,难有稳定收益。

3实现农村集体经济二次振兴的有效途径

3.1国家重视,稳步推进

国家应进一步重视农村集体经济问题,从政策层面需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二次振兴的理论创新,重新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框架,加大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科研投入,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改革农村管理体制,以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探讨科学的振兴道路,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如走集体化道路,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具有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3.2制度严明,管理严格,做到有据可依

从建立规范的制度入手,完善管理,从而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强化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应把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集体资产管理放到首要位置,生产资源虽归集体所有,但要做到账目公开,有据可依,群众可以对其进行监督。

3.3加大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集体经济是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的主要途径。集体经济发展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集体经济发达的地方,农民在集体企业就业,是所有者和生产者的统一,是资金合作与生产合作的关系。相应地,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就业的途径更广。同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是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短缺富裕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迫切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的完善和二次振兴。

3.4统一思想,培养“带头人”,促使农民提高认识

国家应加大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基层村干部能够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村中培养出“带头人”,一部分人带动其他农民,促使农民不断提高认识,认识到振兴农村经济集体的重要性及优越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做好农民的工作,促使农民转变观念。同时,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使村集体“手中有粮”。

3.5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二次飞跃,需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学会整合当地的资源,发挥当地的特色和优势,走特色发展的道路。如国内有的村子集体种植大棚草莓,形成产销一条龙,靠近沿海的村子集体养殖海参等等,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魏宪朝.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农村集体经济[J].理论前沿,2008,(24).

[2]齐力,梅林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条件、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研究[J].南方农村,2009,(01).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第5篇

关键词:村庄布局;空间结构;中心村;重构

中图分类号:F1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6-0134-04

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主要是在一定县域范围内,综合分析评价各村庄的发展和建设条件,分析各村生产生活条件,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针对各村庄具体情况,提出迁、并、整治的具体措施,并统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受自然、历史、区位、结构、信息、观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缺乏工业带动,各项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经济落后和历史习俗的影响,导致西部农村地区社会问题较为突出,等。种种因素都给西部地区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中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本文以陕西省凤翔县村庄布局规划为例,对凤翔县域村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合理进行产业布局,提出村庄空间结构重构重点,调整村庄体系,确定重点发展村落,提出村庄迁并整治策略。

1 凤翔县域村庄分布特征

凤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共有233个行政村,740个自然村,其中大型行政村(大于1000人)占到90%以上,存在众多人口只有数十户的小型村庄。县域村庄绝大多数集中于南部塬区,仅少部分位于北部山区,且随着移民搬迁工程的进展,山区型村庄逐渐减少。县域农村工业化水平较低,以农业为主,收人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整个县域村庄等级分为三级,即建制镇(乡)一行政村一自然村。

根据村庄布局形态,结合其用地条件、设施配套状况,县域内村庄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1 带状延伸

此类村庄多沿主要交通线路或河流两侧分布,并沿其延伸发展。同时,村庄聚集度较低,管理不便,已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且修配完善较困难。

1.2 块状聚集

此类村庄多呈块状分布在空间开阔、地势平坦的地区。村庄人口和用地规模较大且集聚度较高;交通发达,与周围村庄联系紧密;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布置集中,使用效率高。

1.3 点状分散

此类村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耕地分散,住宅多围绕耕地进行建设;在山区等用地条件较差的地区,住宅选择在山间平地等用地条件较好的地点进行建设。总体而言,该类村庄规模小,管理不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且已有设施利用率低,不利于村庄发展。

2 村庄空间结构分析

2.1 县域村庄结构特征

对一个区域系统发展的分析,首先可以从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三方面的特征来进行分析,在不同等级的区域,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组合。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凤翔县域农村经济在资源、产业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以下特征。

资源结构:以土地资源为本,农副产品加工程度较浅,人力资源以体能使用为主。

经济结构:农业占绝对的比重,农村工业加工和工商业都很薄弱,服务业服务半径较小,通常具有针对性。具有为整个县域服务的医疗、商贸、运输、金融服务等基本职能的中心。

空间结构:由于农田的存在,村庄经济活动呈现面状形态,且活动较为分散。由于交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区域联系网络,节点基本由自然集聚而成。受行政区划和历史习惯的影响,某一范围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比较频繁,超出范围的联系较少。从整个县域来看,有若干中心点,各种设施和机构比较集中,服务范围基本能够覆盖整个县域。

2.2 村庄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村庄空间分布结构是指村庄地域空间上的组合形式和相互的分布位置以及相互之间联系的网络状况。村庄在等级规模和职能上的空间分布以及组合可以综合反映县域内自然经济因素空间上的分布和产生的效应。

事物的存在与布局总是会在空间上最先反映出来,并体现出一定规律性和条理性。村庄空间布局包含两个尺度,一是个体的空间布局,另外一个是村庄群体的空间布局。个体村庄与群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构成了区域村庄空间布局形态。村庄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其结构具有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从村庄空间布局的深层结构上来看,村庄布局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如图1。

3 县域农村产业布局

3.1 产业发展布局模式

县域农村产业发展的选择宜发挥地区优势。根据地域分工理论,各地区只要将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参加区际交换,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选择劣势最小的,可获得相对利益,即发挥地区优势。县域区际分工中,不具备任何绝对优势的地区宜发挥其比较优势,对劣势较小的产业予以扶持,使其拥有绝对成本优势,实现产业规模化,品牌化。

根据王顺克对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二元一体化”发展内在机理分析,县域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有以下几种: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支撑的发展模式,以特色资源开发为优势依托的发展模式,以历史文化积淀和民俗文化为依托的旅游或生产发展模式。

3.2 凤翔县农村产业布局

综合分析凤翔县域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凤翔县域农村产业发展布局,要实现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在有利的地区基础上,发展一批主要为区外提品和服务的专业化部门,特别是要形成能发挥聚集经济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专门化部门。县域各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模式:

3.2.1 以农产品加工为支撑的发展模式。

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汉封、董家河、范家寨、糜杆桥、姚家沟等乡镇。该区域土地辽阔,林草资源丰富,发展林果和畜牧业前景广阔;县域东部横水、彪角、郭店、虢王四个乡镇,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有一定辣椒、苹果和畜牧加工基础,宜以农产品加工为龙头,带动整个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扩展省内市场,形成区域品牌。

3.2.2 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工业园区为优势依托的发展模式。

主要分布在县域西部的长青、陈村、柳林、尹家务四个乡镇。该区域现有产业基础较好,分布有长青工业园、陈村工业园、酒业工业园三个园区,主要发展电力能源、电子和制酒业。以发展园区为重点,以工业园区经济带动农村的发展。

3.2.3 以特色自然资源开发为优势的发展模式。

主要分布在田家庄和姚家沟、糜杆桥的低山地区。该区域石灰石资源比较丰富,现有化工厂、花炮厂以及水泥厂多个。宜发展建材、化工原料工业。

3.2.4 以历史文化积淀和民俗文化为依托的旅游或生产

发展模式。

分布在中部城关镇、南指挥镇以及唐村乡的部分。该区域食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业基础雄厚。依托六营民俗工业园,发展传统手工业和工艺品。同时,宜大力挖掘县域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形成有规模有体系的旅游空间系统,为乡村开拓旅游经济。

4 县域村庄空间布局

4.1 县域村庄空间布局模式

对于还没有发展到工业化阶段的凤翔县域村庄体系来说,要实现整个区域的经济进步,可以采取“多核心”增长极模式。空间上不同强度分布的点状增长通过各种不同的路径对各自的辐射范围内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其手段是将有限资金、资源集中投入到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效益明显的村镇,并形成规模效益,强化增长极的经济实力。增长核心的培育以及成长首先对周围村庄产生极化效应,即将周围的资金、资源以及劳动力吸引到增长核心上来,从而实现自身的快速成长。在增长极成长、扩大的同时,不仅吸引资金、资源和劳动力到自身的产业上来,而且还会在其周围吸引产生相关联的其他生产部门以及服务部门。实现增长极范围的扩大,即增长点到增长区的转变。

4.2 村庄布局引导思路

各村庄空间布局以及调整主要以村庄空间集聚的思路进行规划。村庄空间集聚是指农村用地、人口以及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在地理空间上趋于集中的现象。农村空间集聚一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便利性,二可以带来经济效果。

村庄空间集聚带来的规模扩大使得人口和建设面积达到各种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门槛,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可以带来经济的节约。首先空间集聚带来村庄成本的节约。集聚有利于提高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避免了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大面积滥建,节约村内财政支出,提高经济投资资金储备量;其次,由于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扩大,达到部分行业部门产生的门槛值,促使新行业部门的产生和发展,再次,由于产业活动以及集聚本身具有外部性,经济、社会活动在某一空间的集聚必定会产生在这一空间的消费集中,从而产生为这一集中产业或者人动提供服务的新行业。

4.3 村庄体系调整

区域空间结构是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区域村镇体系的组织结构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进行重组。由于凤翔县县域农村仍处于农业向工业化转变的阶段,即工业化前期阶段,整个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对其村镇体系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采取集中模式,在项目建设上引导区域投资、社会投资以及民间投资向比较优势明显的局部村庄,尤其是向中心村集中,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经济效益,形成区域发展极核。

凤翔县现状村庄体系结构将其按建制镇(乡)一行政村一自然村进行划分。由于缺少中心村,只能由镇(乡)区直接带动各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一些行政村远离镇(乡)区,辐射半径太大,致使无法接受足够的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县域村庄现状体系结构、职能和规模等特征,以及村庄发展需求:将县域内村庄分为四个等级:

建制镇――中心村――一般行政村――自然村,或集镇(乡政府驻地)――中心村――一般行政村――自然村。

建制镇:指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建制乡镇应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乡镇企业集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集镇: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集镇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可以成为建制镇。

中心村:指镇(乡)域范围内区位条件好、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配套较齐全,并设有兼为周围村庄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中心。

行政村:指依照行政建制依法设立村民委员会的村庄,具有一定规模,对其所辖自然村有辐射能力。

自然村:指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其分布和规模受到地理条件、耕作需要、生活方式等的影响。

4.4 中心村设置

中心村建设是农村空间重构和促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比较适合城镇化程度低,村庄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的欠发达地区。在村庄体系中,中心村介于乡镇和行政村庄之间,能起到乡镇副中心的作用。

中心村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若干相对弱势村庄形成,应该具有一定规模和聚集潜力。因此中心村选择根据对各行政村进行分析,选取与周围相互作用力强,基础设施较完善,用地条件好的具有有发展潜力村庄为中心村,作为镇区内的副中心,通过空间相互作用,增强各要素的流动程度,为经济发展以及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根据凤翔县村庄发展具体条件,全县选取32个行政村作为中心村,其中北部山区村庄数量少,距离较远,中心村设置较少。而中部和南部村庄数量多,规模大,村庄联系较为紧密,发展条件好,设置中心村较多。

4.5 村庄迁并整治

按照村庄空间集聚的思路,针对凤翔县域各种布局形态的村庄采取相应的迁并策略。

4.5.1带状延伸形态。

建设用地沿公路和河川呈带状布置的村庄,应向分段集中式发展,以便分段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加强各分段之间道路设施的规划建设,方便各分段间联系。

4.5.2 块状聚集形态。

建设用地呈块状聚集形态的村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张建设,对于符合中心村设置要求的村庄,可按需要将其设为中心村,并配套相应的设施。

4.5.3 点状分散形态。

北部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成点状布置的村庄,要针对自然村规模小、交通不便、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等问题,应进行适当的迁建、合并,迁建、合并一般不打破行政村的界限,以利操作、减少矛盾。

5 村庄布局重点任务――空间重构

空间发展模式的确定,村庄拆、迁、并等措施的确定,使得生产生活要素投入的空间位置发生转移,必然引起县域产业以及村落的空间结构重组,因此村庄布局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促进发展的目标下对村庄空间结构进行重组。一般来说,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包括:节点、通道、流、网络和体系。由于五种要素中,只有“流”表现为动态要素,而在村庄布局中主要研究对象是农村空间的问题,因此,其余四种要素就组成为空间重构的主要素。从对凤翔县村庄布局规划的实践来看,处于由农业向工业化发展初级阶段的县域,村庄布局空间重构的重点如下。

地域空间结构的重组应在正确判断村庄体系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对节点(企业、村落)、通道(道路)、流(资金、物质等资源)、网络和体系的重组来进行。一般情况下,应首先在县域范围内确定具有发展条件和潜力的地带。如基础设施良好或重要道路经过的地区,作为村庄体系发展的轴或“廊道”,予以重点开发;其次,选择发展轴上比较优势较大的村落作为重点开发对象,作为增长核心,并确定其性质和空间发展方向;最后,构建村庄空间以及经济发展“体系”,并规划完善支撑系统。

职能空间结构重组的主要内容是划分职能片区。为了更有效地调控其空间集聚行为,根据村庄联系紧密度与发展水平相似性的原则,凡联系(尤其是以经济联系为主的横向联系)紧密的村庄,发展水平相似的村庄,宜把他们划人同一个片区,以利于他们朝共同的经济方向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第6篇

新常态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基于此,笔者对山西省运城市万荣、河津两县展开了为期两周的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和部分农业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同乡镇干部的友好座谈,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当前该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此同时,对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和认识,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发展

众所周知,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需要对农村改革做进一步的深化,还需要不断增强党的组织战斗力、基层凝聚力和增强服务功能,夯实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熟悉和了解集体经济的发展态势,探究怎样构建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框架是我们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难题。

1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

从调研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总结如下:1)底子相当薄弱,将近一半的农村集体经济仅仅是一副空壳。当前,山西省运城市共有3338个行政村,其中无集体收入的超过三分之一;而在有集体收入的村落之中,收益在八万元以下。2014年,运城市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约折合三亿元人民币,平均收益不足九万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百万元以上收益的农村数目迅猛增长,而无集体经济收益的农村数量也急剧增加,呈现出较为的失衡状态。山西省河津市共有行政村148个,其中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占到24%;2014年,河津市的集体经济收益9856万元,平均每个村约合人民币66.5万元,与2013年进行比较,收益超过100万元的农村从2013年的11个增加到17个,收益介于50到100万元间的由5个增加到14个,介于30到50万元间的由6个增加到19个。山西省万荣县共有行政村281个,其中无集体经济收益的占到总数的56%,2014年万荣县集体经济收益仅为1143万元。2)集体经济呈现萎缩衰退之势。与2013年相比,运城市集体收益为零的农村增加了24个,占总数的比重也提高了3个百分点,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由原先的1335个减少到1034个,且从集体经济的收益状况上来看,也仅仅是能维持农村组织的正常运作而已。3)债务问题严重且日趋扩大。将近七成的农村都存在债务问题,根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运城市债务总额为18.34亿元,若从中剔除掉债权总额,净债务也有13.56亿元,每个村平均有40.6万元的债务。由于换届的频繁,上级强令修路等导致债务逐年累加。2014年的总额比2010年增长了44.6%。4)较单一的经济来源。经济来源涵盖集体财政补贴、资产租赁、征地补偿收入、发包收入等方面,然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农村地区,集体经济收入仅仅局限于发包和财政两项。从统计数据来看,集体经济的收入呈现出“一取消两减少三增加”的趋势,简而言之,“一取消”就是指农民上缴提留全部取消;“两减少”是说村办企业和其他收入的减少;而“三增加”则分别是指财政补助收入的增加、发包收入的增加以及征地补偿和对外投资租赁的增加[1]。

2发展运城市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面对如此现状,集体经济该何去何从。带着这个困惑,笔者有幸对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村干部和农民进行了座谈,在交谈过程中,各方普遍认为集体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有着成熟的条件,需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1)首先,作为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从源头上增加了收入,才能使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群关系不断巩固。2)其次,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强支柱。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集体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新农村的建设,换句话说,唯有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才有可供支配的资金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3)再次,集体经济的繁荣发展,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换句话说,作为提高农民自治和集体公共事务能力的坚强后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愈加良好,村组织可供统一调配的资源就愈发雄厚,集体经济就愈容易呈现出良性的循环发展。

3运城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和困惑

1)基层组织的创新能力严重匮乏。据调查显示,但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村落,其领导班子的决策执行能力也相对单薄,表现如下:一是基层组织的领导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年龄结构偏大。二是决策班子大多思想固化,缺乏紧跟时代潮流的创新精神。三是部分领导班子较为精神涣散,缺乏必需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发挥好带头作用。四是构成人员往往任期较短,因而造成决策总是缺乏长远的考虑。2)农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不具备持续的发展后劲。具体表现在资金匮乏、集体资产有限、债务问题突出、融资过程艰难等诸多方面[2]。3)农村地区基础条件缺乏,可利用资源不足。在运城市,多数地区是传统的农业村,既没有矿产资源,又少见服务业,仅有的是少许的机动地。另外,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土地开发等软件和硬件上的不足导致招商引资的困难重重。

4运城市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务必组建高质、有力的领导班子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3],如能组建强有力的决策班子,即使现状再有所不堪也能绝处逢生,转危为安。1)配好配强村级组织。重点选出一个好的领头羊,将会经营、懂管理、肯吃苦、敢担当的人才聚拢起来,齐心协力办大事。对于较为偏远和贫困的地区,可通过下派人才的方法解决。2)加强基层组织教育和学习。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大多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都渴望干出一番事业,应对他们有计划的指导和培训,或者送他们到先进的示范村落进行考察学习。3)完善激励机制。要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到目标责任制的主题当中,以此来作为村干部考核的依据。另外,要通过建立健全工作绩效和收益挂钩制度,制定误工补贴制度来充分调动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可推广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做法,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促进村级干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

4.2实事求是,寻求探索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新方法1)合理利用开发自身所处位置的资源,如工矿资源型地区就要合理利用周边工矿资源走工业兴村的道路。2)对于城郊地区就需要合理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理区位优势,根据自身不同的优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如交通沿线村落就可以多发展二、三产业项目及仓储、餐饮行业。3)对于传统农业就要靠土地资源发展农产品业,并招商引资寻求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宣传、销售一条龙产业发展路线。

4.3持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以促进壮大集体经济1)着力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济作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集体经济迅猛发展的有效形式。3)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的积累机制,加强资产核查,构筑集体资产的增值机制。制定《运城市农村地区集体资产的管理办法》[4],对集体资产的占有、经营和日常的管理做出明晰的规定,做到定期公开账目。

5结束语

我国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在一个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还很长,这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发展新的道路。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向更高一个台阶发展。所以促进引导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虽然坎坷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郭彦森.发展农村集体统一经营中的问题及思考[J].农业经济,1997,(5):32.

[2]涂维亮,左亚红.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化经营”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1,(8):5.

[3]李明秋,陆红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19.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第7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审计;韩国农村审计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60%左右的国家,农村是国家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的基石,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深入,农村审计工作也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同属东亚的韩国农村审计,挖掘其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启示,对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实践和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韩国农村审计监查

韩国农村审计体系主要由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构成。目前主要主要负责对农、林、牧、副、渔产品等流通市场以及农产品进出口等的监查工作。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检查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及投资的效益。其农村审计的内容包括经济效益、投资效益、审计财务收支情况等等,审计的方法主要通过查账和社会调查实现,监查效益审计的范围主要是根据监查政府投入农业资金数额的使用情况,是否用于政府规定的必须投入的项目上;另外,还负责监查农产品价格、农村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农村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的关系利益情况等多个方面。农村审计监查根据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一般监查和特殊监查。一般监查主要是针对各个部门行业财政预算情况及政府投入资金数额的使用状况进行审计监查,年限一般为每年一次;而特殊监查主要是针对比较复杂的重点部门展开审计监查。如对于农林、副产品、渔业等流通市场政府资金使用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查时。在监查工作中,被监查单位和相关部门的经济活动及其责任人的行为同样也受到监查人员的监查。

在监查工作中,监查人员还到被监查部门或单位进行会计查账或者暗访等其他活动,一旦发现被监查的责任人有问题,视情况可以对被监查的责任人实行24小时以内的拘留、询问等。

二、我国农村审计情况分析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状况目前比较严峻,20世纪90年代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在国家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得以确立和实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起步晚,大规模的农村审计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且全国三十多个省区的农村状况不均衡,国家相关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缺位,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区也只有一些地方性的规章制度,因此法制建设很不健全,是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滞后的重要原因。此外,审计操作不规范,各地区农村经济审计业务各行其是,与农业有关的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不够重视,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不多。

三、中韩两国农村审计对照参鉴

第一,农业资金审计。在农业投入方面中国的农业资金审计和韩国有些区别,中国审计和韩国相似处是以农业贷款为主,但是中国除了农业贷款为主外还包括对农业财政拨款、农业专项资金贷款、拨款进行审计,而韩国仅仅通过农业专项贷款资金数额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二,农村审计的范围。从审计的范围来看,韩国主要是通过对使用国家投入贷款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相关的审计。而中国的审计主要是在农村国有企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农业贷款、拨款等进行审计,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行业。

第三,审计结果的处理方式。韩国审计部门监查结果的处分方式有:身份处分、财政处分和行政处分。其中身份处分是指告发、警告、惩戒、职位解除、人事措施。财政处分指变相、退赔、回收、附加征收、追加支付、减额等等,行政处分指施政、通报、改选等。韩国农村审计监查不但对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查,而且还有包括罚款、查封、决定移送、收缴违规违法资金、决定暂缓拨款、停止拨款等在内的行政处理处罚权,同时在审计执法过程中,还包括将处理问题与追究个人责任相结合,对其当事人进行处罚的同时还对与当事人相关的机关和上级主管负责人等追究其相应责任。一般在监查中对查出问题的责任人查处力度较大。往往将其送交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法律机关加以查处。韩国农村监查审计的这种行政执法性使韩国的国家审计权也具有行政执法和经济监督的特性。 转贴于

第四,农村审计监督。目前,韩国农村审计已经具备良好的管理基础,如韩国政府为了新村运动的实效,制定出了村民监督制度、奖罚分明的新村建设考核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审计人员公务员管理等一系列科学的农村建设管理理制度,并以年为期限,监查院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从以上的方面进行严格的实绩考核评定,并对评定的实绩结果进行奖励、惩罚,或是晋升转任的主要依据,韩国目前这种规范化的农村审计监查管理极大的督促、监查公务员,以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自1992年以来,韩国审计监查院对监察对象的各种统计资料、基本现状资料、研究报告书等进行了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并派出机动监察小组进行工作,之后对其工作量进行评价,实行制度化、等次化管理,通过这下方法使韩国监查的有效性和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以于农村审计监督,应根据国情,参考借鉴韩国的监督制度与措施。

四、结束语

通过借鉴韩国农村审计的经验与我国农村审计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并从职能、主体、范围、现有的基础、处理形式等方面提出了韩国农村审计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启示。韩国农村历史文化、经济起点与我国较为相似,适当借鉴韩国农村农村审计的制度、法规和操作机制,应用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可使我国农村经济的审计工作、审计事业少走弯路,加快提高。并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第8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问题 原因 建议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在建国初期,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全国广大的农村,由农民自愿联合,将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由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特别是伴随""运动,在广大农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小队都不同程度创办了不同数量和规模的社办、队办企业。这些社办、队办集体企业,既不像现在的一般企业,也不像社会团体。他们在生产经营、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等方面接受国家或当地政府的计划和政策约束,在其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企业的领导人往往也由或生产大队的领导成员亲自担任或任命委派。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了历史上计划经济的教训和市场经济的洗礼,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乡村各级党组织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托地缘、资源、产业等优势,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虽然有些乡村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但是大部分乡村的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经济总量不大,区位优势不明显。在现阶段,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集体资产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村办集体企业。根据一份对湖北、湖南、河南、辽宁、陕西、四川、贵州、山东、广东9省16个县(市)的65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情况看,目前我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市场经济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些乡镇企业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破产了,造成了许多乡镇集体企业名存实亡。从调查结果看:全部调查村的村级集体资产平均为35.3万元,人均村级集体资产仅137元。村级集体资产中90%以上是实物资产,现金资产少,平均每村现金资产不足5万元。

二、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效益低、经营困难。

大多数乡村集体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单一、竞争力非常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益难以提高,无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由于效益低,经营困难,企业又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反过来,使得这些集体企业不断的恶化,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政企不分、产权不明

目前,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主要还是村两委成员,多数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农村集体企业都受到村委会或者乡镇政府的干扰。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上掌握在个别或少数人手里,有些村干部或乡镇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导致政企不分;再加上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目前多数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3.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缺少专业的经济管理队伍。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农村集体经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受传统观念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很难吸引人才【1】。绝大多数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的人才不愿离开大城市到人才亟需的农村施展才能是一大现实问题。甚至,就连家乡在农村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学成后也不愿回到农村,为农村服务。人才引进成为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

4.缺乏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支持

农村集体经济一直担负着农村社会极其繁重的发展任务, 却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许多地方并没有把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 许多政府都以招商引资为其首要目标,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 双层经营体制的建设一直处于自流、半自流状态, 许多地方没有建立起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再加上长久以来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并没有过多的法律予以保障,更没有太多的相关政策来促进其发展,使得集体经济发展更加缓慢。

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更好发展的几点建议

1.开拓思路,因地制宜,灵活经营,加快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在现阶段,我国正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作为农村集体经济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要开拓思路,结合各个地区的优势与特色。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力富足的可以发展像服装业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种植条件好的可以大力发展种植业。各基层党委及村委组织要看到当地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灵活经营,推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2.理顺集体经济组织与乡、村政权组织的关系,明晰产权

要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乡、村政权组织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区分开,乡、村行政领导不得担任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其负责人也不得由上级党政部门任命,把人事权交还于集体经济组织。乡、村政权组织的行政权能不得强加于集体经济组织之上,其应主要承担组织、协调、服务、监督的职能,不能干预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行为【2】。要有明晰的产权,集体经济的财产归该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有,具体到每个成员占多少份额应该是明晰的,而不是虚置的。这样能够更好的管理集体经济的资产,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3.提高农民自治意愿,增加农民自治能力

发展集体经济必须要遵循自愿民主原则,注重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要由农民自愿自主地参加劳动合作、技术合作、营销合作和资本合作;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成员对组织内部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参与权;要通过合作经营和服务获取更高经济效益,按照惠益返还原则,增加成员收入,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同时也要提高农民自治能力,改变那种"等靠要"的心理,这样集体经济才能得到切实的发展。

4.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对经济相对薄弱的村级集体经济要给予足够的补助,帮助发展一些基础配套设施,强化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同时各级政府要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小结

总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路径选择。只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组织才有掌握得住、运用得了的雄厚资金,增强集体的服务功能,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优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发挥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民社会福利水平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更好的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慧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0,(18):2-3.

[2] 刘 炜、范卫东.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J].山东经济,200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