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创业知识竞赛

创业知识竞赛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7 08:49:54

创业知识竞赛

创业知识竞赛第1篇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商科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主渠道,做好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与其他常规教学方式相比,大学生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独特的价值。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重视,各类学科竞赛开始兴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企业举办了众多学科竞赛。其中,“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设计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商科类学科竞赛的规模、竞赛水平以及比赛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商科类专业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学科竞赛较少受到高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较之其他途径和方式能够更好地减少民族地区高校商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物质条件相对不足的制约。因此,基于学科竞赛研究民族地区商科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实践角度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理论角度则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各高校构建符合自身经济社会环境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提供理论框架。

二、民族地区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生源质量的制约

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一般地处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对考生的吸引力较低。近年来,民族地区高校录取分数线呈下降趋势正是这一现实的反映。以笔者所处高校位列,虽然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位居全省普通本科高校第十位左右,但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却低于省内其他经济较发达排名落后的高校。虽然高考分数不是绝对的生源质量的标志,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生源质量上的差异,导致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创新潜质方面首先就落在了其他高校大学生后面。加之,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知识传递,以成绩论英雄,进一步强化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维的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意识较浓,不注重创新、多元思维的培养和拓展,进一步扩大了生源质量的差异,进而造成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创新意思、创新能力较弱。

(二)人才培养理念的制约

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路径是对普通高校进行分类发展:学术型高校和技术型高校。面对这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定位,民族地区高校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由于资源限制,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术型高校发展之路难以实现,而技术型高校的定位又受到近年来兴起的职业院校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民族地区部分高校没有针对自身优势特色,更新自我发展目标定位,而是固守原有目标,不愿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理念上的不切实际和落后,导致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普遍知识储备不够,进而影响了其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创新能力缺乏。

(三)教师指导的制约

创新是一个对原有知识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不仅需要学生的主观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和指导力度决定了学生创新水平的高低。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对略低,这就影响了其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能力。

学科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能够较好地规避以上制约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学科竞赛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局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质;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的能力,增加了知识储备;再加之,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科研压力相对较弱,且指导学科竞赛所必需的科研能力要求相对略低,教师具备进行学科竞赛指导的能力和水平。总之,相较于其他方式,学科竞赛是民族地区高校一项很好的规避自身劣势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三、民族地区商科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现状调查

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武陵山片区,是典型的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学校商学院共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5个商科类专业,商科类专业在校人数达2000余名。但在2010年以前,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类别、人数较少,层次不高,省级以上奖励较少,部级奖励缺失。学生参与的竞赛大多以英语竞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素质性竞赛为主,参加的学科竞赛仅有“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每年参与各类竞赛的人数占全部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低于1000。因此,学科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高。学科竞赛在民族地区商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被大大低估。

2010年,以工商管理专业被评选为全国特色专业为契机,笔者所在高校以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为纽带,明确了商科类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开始逐步摸索基于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民族地区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原则与框架体系

1.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原则

(1)层次性原则。学科竞赛体系应包括专业竞赛、学科竞赛等两个层次。专业竞赛主要锻炼学生对某一特定专业知识、技能,参赛对象主要为某一特定专业学生;学科竞赛则是对囊括学院所有专业的商科本科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竞赛,参赛对象扩大为学院所有学生,并向全校学生开放。

(2)针对性原则。学科竞赛应是对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职业技能的综合测试,故每个专业至少应有一个对应的竞赛。

(3)结构性原则。为便于学院对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各个竞赛在时间安排上应合理,体现出参赛的时间结构性。具体表现为在每学年的上学期、下学期均应安排大致数量的竞赛。

(4)对应性原则。学院设计的学科竞赛应尽量与教育部、教育厅、学校组织、认定的商科类学科竞赛接轨,并在时间安排上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参赛时间错开,便于为学院选拔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的队伍。

(二)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的运行

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框架体系的落实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因此,打造一个有效的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的运作模式就需要从学校资源支持、制度建设等方面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构建起一个包括制度建设、平台建设、教师激励的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运作模式。

1.制度建设

学科竞赛运作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认清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切实推进学科竞赛,笔者所在高校要求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必须包括“创新实践”教育学分(4学分),并对创新实践学分的获取做出明文规定,主要是以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成果作为学分获取的主要标准。这一规定切实提高了广大师生对学科竞赛重要性的认识,掀起了一股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潮。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相关学科竞赛举办、参赛、奖励文件,实现了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划化。如制定了学校学科竞赛认定制度,明确了各学科、各类别、各层次学科竞赛名称,使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对自己能够参加的学科竞赛、参赛时间有了清楚的认识。商学院则更是打造了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框架体系,明确了每项赛事的比赛时间和参赛对象。还有,对竞赛获奖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政策,且奖励标准不断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2.平台搭建

学科竞赛需要有扎实的平台作为物质支持基础。笔者所在高校,积极开展平台建设,为商科类专业学生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技术支持。一是建立起经济综合管理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服务器,购置了大量的商科类专业软件,如FRP系统、物流沙盘模拟系统、营销实训系统、模拟证券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模拟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模拟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等;二是初步构建起商科类综合实训系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开展商科类综合模拟实训;三是创建了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民族地区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并设立开放性创新训练项目;四是创建了商科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工作室,作为组织承办商科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平台。通过以上学科竞赛平台,为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技术支持。

3.师生激励

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除了要有宏观的制度保障和平台支持外,关键还取决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学科竞赛的参与主体。为促进商科类专业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学校、学院两个层次均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在学生方面,学校对于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获奖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政策标准,且逐年不断提高;另外,学院规定在各类奖助补评选中,充分考虑学生学科竞赛奖励,打破原有的课程成绩惟一初、准的局面。在教师方面,除了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外,对教师的指导工作明确规定了课时补偿。同时,设立了教学副教授岗位,并将学科竞赛指导成绩作为评选教学副教授的重要标准。通过以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商科类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三)基于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1.学科竞赛获奖

搭建起以上商科类学科竞赛体系并开展运行后,商科类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果在层次、数量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0年以来,商学院学生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励25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67项,部级奖励6项。相较于2010年以前,在省级以上等高级别学科竞赛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面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FRP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知名权威商科学科竞赛中,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了50%以上。

2.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学生访谈发现,大多数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均反映,经历学科竞赛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储备的增加,更是思维方式的改变。相较于以前的墨守成规、思维定势,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视角更加多元,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多维,更加注重刨根问底。这意味着,学生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创业知识竞赛第2篇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科技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156-04

中国的高等教育历经几十年的蓬勃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综合技能却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对此,《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等院校要注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简称“四种能力”)的培养。这一决定精准概括了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应当具备的素质,也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努力方向。迄今,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四种能力”培养机制,对高等教育而言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一、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的作用

“四种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就目前而言,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的一种相对更直接、可行、有效的方式。对此,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把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建设内容,通过学科竞赛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与创造能力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学科竞赛本质上就是新方法、新思维、新技术的竞争。学科竞赛以问题或课题为导向,从竞赛准备到作品呈现都需要发挥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巩固既有理论的同时,针对竞赛涉及领域进行拓展学习,形成求异思维。在作品设计、制作、分析到最后的实验调试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大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创新热情。

(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工科学校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一般可达30%左右,但实践性教学主要针对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具有程式化、封闭性特征。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内容和形式优势明显,它要求团队成员通过思想交流和工作协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新命题的构思、实施、分析,这一过程多次循环直至答辩,使学生创新所需的实践能力得到全方位训练,是一种宝贵的创新实践体验。

(三)引导树立正确价值理念

人文教育需要多元化的渠道,学科竞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接受人文精神教育的整体氛围[1]。学科竞赛一般准备时间较长,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需要独立钻研,也需要群策群力。参加学科竞争不仅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增强集体协作意识,而且能促使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感受社会的需求和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推进教学体制改革

完善人材培养体制,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学科竞赛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有效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改革,将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科竞赛结合,整合创新实践资源,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重视四种能力培养过程化。经过学科竞赛的全面考验,可以较好地展现学校在四种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根本上推动教学体制改革,使之能够更好地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制约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 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目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高等教育中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四种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本身应不限于知识本身,更应是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付诸实践创新应用的能力。但应试教育模式下,知识的传授以灌输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奉行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主义,形式和内容过于定势、单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机械而被动,只关注书本知识所教授的定理、规律而不思破旧立新和深层次探索,缺少实践机会和创造平台。大学生所学难以致用,进而缺乏步入社会就业、创业的能力和信心。

(二) 资源配置与大学生个性化成长预期不匹配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但往往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过程同质化倾向。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高校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导向,固化资源配置,现实中只按既定程式向大学生集体式传递知识,搞批量化培养,而缺少对个性化成长需求的关注和投入。由此,也导致高校缺乏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的主动意识和有效反馈机制。因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被极大压制,“四种”能力培养成为空谈。

(三)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很多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表现在:好高骛远,不能吃苦耐劳,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薄弱;虽有一定的实践创新热情,但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遇到困难易束手无策、灰心丧气;情绪化严重,缺乏持久积极的心态。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就业导向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明显,很多大学生舍本逐末,热衷于跑关系和自我包装,试图以此增加就业筹码,短视化、功利性色彩浓重。

三、 依托学科竞赛,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建立健全学科竞赛运行机制,保障“四种能力”培育有效开展

针对学科竞赛建章立制,使学科竞赛常态化、规范化,从而保障“四种能力”培育有效有序开展。(1)建立健全学科竞赛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规范组织机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课堂、学校网站、广播等多种途径宣传和倡导竞赛活动[2]。(2)实行导师指导制度,重视指导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保证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3],落实教师指导及培训工作量计算及奖金奖励政策。(3)设立创新学分认定及与竞赛成绩挂勾的相关学科免试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4)建立学科竞赛长效机制,完善学科竞赛体系,形成以学科竞赛促“四种能力”培育的良性循环:大一新生主要是了解各类学科竞赛,学习基础知识,进入备赛状态;大二、大三学生作为主力参加省级和部级竞赛活动,充实完善实践基地软件和硬件储备;大四学生则侧重于经验传承,通过传、帮、带,促进新生快速成长。对大学生而言,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检验,每一件竞赛作品都是大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的具体而细微的创新成果。借助学科竞赛,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步入社会就业、创业提供精神保障。

(二)以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为载体,打造“四种能力”培育平台

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为载体,将创新意识与科学研究融入教学全过程,全面打造“四种能力”培育平台。(1)将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纳入到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围绕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设计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考查内容,在赛题设计、可行性分析、加工实施、调试验证等各环节中注重启发引导。例如,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借助结构设计大赛建立了土建类专业学生力学综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大一学生针对大赛题目负责模型设计及制作;针对实体模型数据,大二学生负责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大三学生负责加载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结果做对比分析及方案改进建议,形成整体研究报告,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2) 依照竞赛层次及科技活动规模,建立如工程实践中心、创新团队工作室、实验示范中心等形式的创新实践基地作为竞赛创新活动场所及学生创意孵化载体,由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定基地建设规划,组建由学术带头人、专兼职教师、研究生助教构成开放式的师资指导队伍[4]。此外,各实践基地还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招生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为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3)借助导师制促进科创竞赛项目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建立科研创新平台,设立科技活动专项基金,以立项形式对学生进行资助,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科技创新活动。(4)引导鼓励学生组建学术性社团组织,举办科技竞赛活动文化节,组织竞赛交流论坛等,营造实践创新的文化氛围,全面打造四种能力培育平台。

(三)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四种能力”成长的内在动力

改变传递式教学模式,以学科竞赛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优化教学课程设置,将一般性的基础理论学习交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创新实践中来,通过实践验证、强化基础理论。例如,大连海洋大学土木类专业建立了专业认知层次、技能训练层次、综合能力培养三层次和课内模拟、课外实践两模块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验教学改革,凝练材料性能测试及工程应用技能训练两大类型实验项目,设立了综合实验训练课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鉴于学科竞赛往往涉及多知识领域,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学校可有针对性地淡化专业限制,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或增设不同种类的通选课程,帮助大学生建立复合型知识结构,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在交叉学科中产生新思维,新方法,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四)完善竞赛成果转化机制,提供“四种能力”培育支撑动力

加强学科竞赛在学科建设和科技产业方面的成果转化。在学科建设方面,将学科竞赛经验和成果形成实践教学案例和教改立项,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为大学生四种能力培育提供支撑;在科技产业方面,在探索学科竞赛时,许多领域会出现新的知识、新的成果和方法,通过撰写论文、申报专利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将成果转化为知识权。此外,还需加强推广宣传,使行业企业对学科竞赛给予关注和赞助,及时将实用的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移植,将书本知识直接“落地生根”。该举措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全面打造“四种能力”,并产生实效。

(五)与学科竞赛形成互动机制促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能力取决多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体素质。而学科竞赛是个体素质的综合反映,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意义。因此,学校可建立相应机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对参与者给予激励(包括授予荣誉,宣传报道、向企业推介等),进而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与此同时,学科竞赛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校某一专业学科建设水平的反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很大。可在学校层面针对学科竞赛建立反馈机制,通过竞赛来客观评估教学和备赛,以及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提升学科建设的同时,间接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学科竞赛为大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向创业之路的窗口,尝试依托学科竞赛建立孵化体系。一方面,对学科竞赛中表现优秀、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大学生进行引导并给予政策扶持,帮助实现创业梦想;另一方面,对学科竞赛中形成的有市场价值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和创业灵感帮助大学生孕育孵化,形成创业资本。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创业除具备创业素质外,还特别需要创业意志。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偏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存在盲目性和冲动性,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学科竞赛集智慧、意志和团队精神于一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系统锻炼。因此,应针对学科竞赛,加强总结和反思,及时对大学生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四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不断提升。

四、注重处理好学科竞赛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

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学科竞赛常态化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短视化、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精力分散,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响专业学习的拓展与深入,反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对此,笔者认为还应考虑以下两方面:第一,明确学科竞赛定位。要明确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辅助地位,服从服务于基础教学,其功能是强化而非替代基础教学成果。在实际操作中要避免只抓技能训练,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针对学科竞赛,高校还应在理念、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正确导向,给出合理安排,回归能力培养的本源,不能本末倒置。第二,加强人文关怀,寓教于竞赛全过程。要重视学生在竞赛参与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在创新过程的乐趣,

将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寓教于赛,不单纯以成绩论“成败”。同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科竞赛的关系,做到量力而行,不盲动、不偏废,避免“为赛而学”“以赛代学”。

五、结语

学科竞赛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其示范和导向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带动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红梅,耿葵花.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四种能力[J].高教论坛,2013(8):47-50.

[2]王一华,杨琼.论科技竞赛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4-26.

创业知识竞赛第3篇

关键词 测绘 技能竞赛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20

Shallow theor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kills Competition

for Innovation Talent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WANG Zhiming, HUA Xionghong

(The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Comprehensive skills contest for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ha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Wuha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ills competition, Analyses the skills competition for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skills competition; innovative talents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行业处在一个技术革新的时期,对测绘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和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专业竞赛作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使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科学态度、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作为培养测绘创新人才的“教育之都”,近几年积极探索技能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以测绘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1 探索测绘技能竞赛实践模式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院积极探索如何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等问题。探讨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学生和行业发展的最新特点,学院测绘技能竞赛内容包括测绘仪器操作竞赛、专业软件设计比赛、科技论文、工程方案设计和内业成图五个板块。仪器操作竞赛主要包括测绘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相结合的方式。实际操作比赛三等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两项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仪器操作能力和测量成果计算能力。专业软件设计比赛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参考题目进行设计、编制。科技论文写作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写作水平。工程方案设计就是提供一个工程项目,让学生对工程进行整体的工程方案设计。内业成图就是给学生提供测量数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成图。通过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舞台,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技能竞赛对培养测绘工程创新人才的作用

2.1 技能竞赛能激发创新能力意识

测绘技能竞赛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集中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通过技能竞赛达到知识的积累,形成自己对新事物的认识,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新的科学知识点和方法论,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创新活动的想法,找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增强创新自信心。如在学院每年几个月的测绘综合竞赛过程中,软件设计竞赛和论文写作,学生要查阅各种资料,要独立思考、综合研究,这样能体现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院各种层次的实践训练和竞赛,促进了他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个性锻炼,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年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和武汉大学立项资助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多达几十项。

2.2 技能竞赛能有助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竞赛活动中空间、时间、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应用,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实践,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多方位的。竞赛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要巩固已学知识,对新知识点要查阅文献资料;面对竞赛论文和程序要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竞赛检验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培养了学生外业数据采集以及内业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深化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和才干。这种实践训练和科研训练,使学生在硕博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硕博士阶段科研取得优异成绩单的学生都是在技能竞赛中得到训练的学生。

2.3 技能竞赛能促进学风建设

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也需要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技能竞赛所强调的,就是掌握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到实际的完美结合。从竞赛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自己理论上的肤浅,计算机编程能力的不足,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缺陷,更能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更能体验到学习的内容是自己渴望和需求的知识、是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有着现实意义的知识。学院每年参加测绘技能竞赛的学生多达800人次,促进了学院良好学风的建设。

2.4 技能竞赛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测绘学科的内涵和性质决定了在测绘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外业仪器操作,还是内业数据处理都要求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参加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在参加比赛进行准备时,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集体想办法、出主意,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鼓励,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竞赛过程中,同学们配合默契,和谐有序地完成观测、记录和计算任务。通过竞赛,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 技能竞赛对测绘专业教育教学推动作用

测绘技能竞赛是具有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比赛。通过竞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实践环节,是对学生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通过竞赛,能发现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革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改善实习环节,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技能竞赛,要求辅导教师和评委老师有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操作规范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同时竞赛过程中,要求竞赛组织者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规范的竞赛管理制度;要求有良好的竞赛场所和环境等。通过竞赛,能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识了解,能及时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环节,对专业教学有推动作用,能促进测绘创新人才的培养。

4 完善竞赛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有效地竞赛激励机制,是做好测绘技能竞赛的有效措施。学院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入手,从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加强引导。先后出台了《测绘学院科研创新能力突出本科生破格保送研究生工作办法》、《测绘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奖助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支持学生参加竞赛、科技交流等。建立创新学分制度:通过学科竞赛培训或竞赛获奖可以认定相应的公共选修课程学分。科技创新保研制度。对于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学院开创性地设立了选拔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本科生攻读学院硕士研究生政策,自2007年以来,共有18人获得保研继续深造。这些完善的技能竞赛激励机制,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院确立了“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思路,特别是要具有强能力,则必须强化实践教学,这对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测绘专业来说尤为重要。举办测绘技能竞赛能充分展示测绘专业大学生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学院将与时俱进,及时完善技能竞赛的各个环节,促进测绘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研究得到武汉大学2015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批准号为2013009

参考文献

[1] 宁津生,翟翊,宋伟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J].绘测通报,2009(10):1-4.

[2] 汪志明,郭际明等.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J].测绘通报,2009(6):74-77.

[3] 陈雪丰,张仁杰,许才军等.综合性高校测绘技能大赛实践与思考[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2):50-51.

[4] 焦明连.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技能竞赛的实践与创新[J].测绘工程,2013(12):92-94.

[5] 徐子东,王崇倡,任东风.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J].矿山测量,2011(6):100-102.

创业知识竞赛第4篇

关键词:科技竞赛;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一、引言

随着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中国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与国际接轨,正在参与到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迫切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这是国家层面对于创新创业意义和内涵的准确表述既是人民的客观需求,也是企业的迫切需要。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型的人才资源,对于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工程,应该调动各方面因素,采取有效的方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来加强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竞赛作为一种形式,其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正在愈加突出。目前,教育部主导的电气信息类有关的学科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等赛事,这些赛事对学生的专业基础要求很高,且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针对电子信息类各个专业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学科竞赛作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参与学科竞赛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竞赛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近年来,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认可,对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工作,最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1.学科竞赛能够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学科竞赛是一个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过程,大致分为队员选拔、培训和竞赛三个阶段,选拔是对学生水平和能力的一种选拔,通过选拔,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是一个发现学生的过程;培训阶段主要是进行相关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与思考中,逐步提升工程能力,逐步达到参与竞赛的水平;竞赛过程是第三个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模式提升的重要过程,学生要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对专业基础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知。整个学科竞赛过程理论性、实践性和工程性并重,竞赛内容和难度远超过一般设计性实验,竞赛的过程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全面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相对成熟的科学思想,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夯实专业基础有显著的作用。2.学科竞赛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科竞赛的过程,本身是学生在尝试解决工程问题时,所采用的新方法、新思维、新技术等,要解决工程实践问题,需要学生创新性地工作,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没有现成答案。学科竞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从题目设计到解决方案都需要学生创造性地工作,要具备发散性的思维,对专业知识能够举一反三,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探索性思考,逐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3.学科竞赛对学生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正在演变为一个系统工程,越来越强调团队协作。在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要想取得的突破,都需要团队合作,集思广益。而学科竞赛本身作为一种科研活动,在竞赛期间,参赛队员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竞赛题目,队员必须团结一致、积极沟通、分工协作,以使整个团队高效运转,这些都要求团队成员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要想完成竞赛题目,需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因此参与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团队意识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学科竞赛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模式改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需方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将是下一步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目标,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必然需要参与更多的国际竞争,其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市场需求将促进高等教育做出改变,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制,其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学科竞赛的示范和导向作用能有效推进学科和专业改革,将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科竞赛结合,整合创新实践资源,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参与学科竞赛,可以弥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不足,从根本上推动教学体制改革,使之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

三、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创新课程体系建立

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践表明,学科竞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好的效果,学科竞赛要发挥作用,需要在竞赛的途径、方法、效果等方面有相关的理论依据。要探索依托学科竞赛构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科竞赛、实验教学、科技创新作为学生实践培养环节的组成部分,合理配置各部分的学分。目前,对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缺少量化指标,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的效果已经得到验证,但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学科竞赛介入时间点、工作量等问题,以期实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构建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综合上述问题,可以结合山东省学分制改革,逐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理念,围绕地方产业结构,突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着眼于服务地方经济,坚持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成长互动、院系与企业(社区)互动的思路,面向行业具体需求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科研平台、学科竞赛为依托的课程体系架构,夯实理论教学这个基础,以此为平台,逐步探索学科竞赛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大学分比例,科学配置实验教学、科研平台、学科竞赛的比例,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发挥各部分教学环节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搭建依托于学科竞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入手,创新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目前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以理论教学为主,辅助以校内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学科竞赛平台,逐步扩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将理论培养与实践教学并重,构建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四维一体的教学架构,如图1。重点关注学科竞赛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学科竞赛的设置方式、组织方式、参与模式、人员选拔、综合培训等内容,以学科竞赛为着力点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通过学科竞赛,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工程实践经验,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而且搭建了学生与专家、学者和行业从业人员交流的平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初步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是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学科竞赛以其独有的方式和魅力,不仅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促进了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就业互动,有效地提升了就业质量和效果,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颖琪,袁焱.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创新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6):200-203

[2]王颖,曾霞,马超,周天.关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2,15(39):187-189.

[3]于淼,王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对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促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189

[4]黄河清.技能竞赛对高职学生创新力的影响研究[J].教育教学.

[5]马彩凤,程晓波,李素燕.浅析机械工程训练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J].装备制造技术,2013,(6):277-278

[6]郑心武,杨伟,何仲,郑泽龙.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J].中国科技信息,2011,(2):230-231

[7]孙晓红,季惠明.本科生自主创新实验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56-57

[8]关维国,鲁宝春,王冬霞,李光林.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120-123

[9]梅元媛,马可.培养电子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6):39-40

[10]赵健,白星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全阶段进程式实践教学方法———以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76-177.

[11]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5-8.

创业知识竞赛第5篇

关键词:数学竞赛;数学素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48-03

为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自2009年起,中国数学会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连市高等数学竞赛起步更早,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2届。“竞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了各高校数学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推动了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一、数学竞赛的基本情况

1.国内外高校数学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首先在国外兴起,莫斯科大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举办高等数学竞赛,美国也一直举办大学生数学竞赛[1]。在我国的许多省市也有举办数学竞赛的传统,例如,至2013年,北京市已举办了24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每年举办一次;浙江省、江苏省也都举办了很多届的高等数学竞赛,大连市数学竞赛自1992年起,已成功举办了22届。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于2009年开始,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已圆满完成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竞赛的参赛对象为大学本科二年级或二年级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分数学专业组和非数学专业组。首届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国防科技大学承办,赛区赛于2009年10月24日举行,决赛于2010年5月15日举行。竞赛的宗旨在于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激励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性人才,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2]。所以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受到全国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全国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

2.我校数学竞赛的现状。我校1992年起就开始参加大连市数学竞赛,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数学竞赛选修课,选派骨干教师任教数学竞赛培训课程,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在历年比赛中,我校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参赛大连市数学竞赛的基础上,2010年我校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数学竞赛的辅导组织工作逐步走向规范。根据第一学期高等数学期末考试成绩选出300名左右优秀者参加每年3月份开设的《竞赛数学》公共选修课,理工类竞赛数学选修课48学时,经管类竞赛数学选修课32学时,课程结束后于五月下旬组织校级高等数学竞赛,校级数学竞赛允许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报名参加,通过校级竞赛选拔150名左右优秀者参加大连市6月中旬组织的大连市大学生数学竞赛,在大连市数学竞赛中的获奖者,于九月份进行集中培训,参加十月份的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这样,数学竞赛的培训选拔工作贯穿全学年,全年三次选拔、两次培训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展开,通过层层选拔,挑选拔尖人才,已形成健全的选拔、培训机制。通过规范的培训辅导,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每年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数学竞赛的作用

数学竞赛的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大学办学的综合能力,检验了教学质量。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对推动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励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通过数学竞赛激发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竞赛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帮助。大学数学竞赛中多数试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技巧性,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题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竞赛中获奖,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这种成功的体验也会进一步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会在其他学生中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有助于优良学风的营造与形成[3]。

2.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及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数学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系统地梳理了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本质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数学竞赛,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实际上,学生毕业后,如果不从事与数学相关的工作,他们学过的具体的数学知识可能大多用不上,以至很快就忘记了。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数学素养,数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看问题的着眼点等,会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人们在实践中终生受益[4]。

3.通过数学竞赛推动高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数学竞赛是对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并加以综合运用的过程,竞赛结果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并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数学竞赛的赛后总结,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我校坚持以学科竞赛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为不断提高我校数学竞赛水平,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竞赛数学选修课,并组织教师编写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与辅助教材,建立网络课堂,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试题库与试卷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学生参加大连市数学竞赛和全国数学竞赛培训的热情空前高涨。我校学生在近几年的大连市数学竞赛及全国数学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实践证明,数学竞赛对促进我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通过数学竞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数学竞赛除了培养了大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之外,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热情。教师要辅导学生参加竞赛,一方面要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5],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因此,数学竞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拓宽了知识面,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

5.通过数学竞赛促进高校数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数学竞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成为参赛高校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各高等院校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完成大连市数学竞赛的组织工作及全国数学竞赛的报名参赛工作,大连市数学会及辽宁省数学会每年都要定期召开会议,主要内容为总结当年大连市及全国数学竞赛工作,布置下一年度数学竞赛工作;研讨大连市及辽宁省数学教学改革、学术交流和专业建设等。并且不定期举办各种数学领域的培训班、讲习班或讨论班,开展促进提高数学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活动。大连市数学会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有关数学竞赛及各种形式的国内外教学研讨、学术交流活动的相关信息。因此,数学竞赛活动已成为参赛高校间的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长效的资源共享平台。

三、进一步提高数学竞赛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深入思考

虽然我校在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等方面还有较大空间,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践。

1.夯实基础,做好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工作。常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主要阵地和基本途径。基础知识的教学,其核心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它涵盖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定理的教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数学竞赛的效果,离开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就失去了数学竞赛试题解题方法的源泉。因此最有效的竞赛培训应该回归到常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应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的提炼、数学思想的归纳与总结及解题研究上入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数学素养。

2.教会学生阅读,鼓励学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优秀的数学课外读物中不仅有精细的数学知识,而且有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方面的知识。有些数学书籍深入浅出地介绍当代数学发展的重大成就与应用,有些数学书籍则启迪数学的发现,还有数学书籍深入浅出地阐释数学与自然或其他科学的联系。阅读数学课外读物,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优化已学的数学知识结构。

3.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不仅要向学生展示数学问题的求解思路及研究方法,并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堂讲授应贯穿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将成熟的知识视为学术研究中未被发现的理论方法来处理,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去体会和发现,通过思考亲自获得知识。让学生把听课的过程视为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力求在讲授中展示创新思维过程,突出数学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精神、意识、态度和能力。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把研究形成习惯,打破对“研究”的神秘感。

撰写研究型小论文,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4.重视“数学审美教育”,培养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在通识选修课上融入数学文化,介绍数学家的简介及轶事,重要的数学思想欣赏,如勾股数趣谈、黄金图形、梅森数和完全数、几何名题赏析、游戏中的数学方法、数学发现的艺术等,使学生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也要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数学美感等),尤其是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成功的数学教学应该为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提供有效的途径,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创设良好的空间。

四、结语

大学生数学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及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推动高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促进高校数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长军.拓展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8(3):72-74.

[2]龙先军,黄应全,龚高华.数学竞赛促进大学数学教与学[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6):83-85.

[3]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学,2009,25(5):8-10.

[4]顾沛.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

[5]钟伟余,海燕.试论课程改革下的竞赛数学[J].读与写杂志,2010,7(5):78.

创业知识竞赛第6篇

[关键词]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管理;品牌识别系统;品牌生命周期;浙江省

1、引言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是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浙江财经大学承办的学科竞赛,自2004年起经过10余年的发展,该竞赛在浙江省内已成为经管类项目中历时最长、参赛学生规模最大的赛事,在浙江省内已具有较高知名度,也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财会实务界的认可。但是目前该竞赛在品牌管理方面依旧存在诸多不足,缺乏品牌管理体系的全面构建和品牌发展的长远规划。因此,有必要依据品牌管理理论,对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进行全面梳理和策划,进一步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2、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功能

通过对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进行品牌建设与管理,使它具有以下功能和效益:

(一)感知功能

通过品牌建设与传播,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更多的高校和学生知晓“浙江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这一赛事,真正了解竞赛的理念、目标和运作,并形成偏爱。

(二)竞争功能

目前高校组织的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各类学科竞赛繁多,使人目不暇接。我们可以通过品牌塑造,使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更加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在众多竞赛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参赛者的参赛欲望,形成强大的竞争力。

(三)社会效益

学科竞赛不仅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促进参赛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通过竞赛品牌运作,可以扩大竞赛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以品牌的力量吸引相关企业参与,促进校企合作,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拓宽人才就业渠道,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建构

如何创建、塑造和维护“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我们的主要思路是:基于生态论原理的品牌周期成长路径,以及品牌战略推进的程序或步骤,将竞赛品牌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导入期、知晓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本文主要针对前三个周期进行具体策划,以时间序列为主轴,以品牌战略制定和品牌策略实施为主要内容,构建完整的竞赛品牌管理体系。

3.1导入期竞赛品牌的培育

导入期(2004年――2007年)是指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从准备举办到已经举办第四届为止。这一时期举办方的工作重点是依托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的支持和浙江财经大学的财会教学优势,建立并逐步完善浙江省高校财会类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着力培养财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经管类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届竞赛活动,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不仅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浙江省教育厅及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支持,还得到了各参赛院校的大力支持,竞赛参与院校数、参赛人数及覆盖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经管类参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同时经过四年的发展,该竞赛也具有了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参与度。但是,竞赛品牌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个性和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除了一些参赛学校师生以外,人们对“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知之甚少,对该竞赛与自己或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模糊不清,导致该竞赛品牌在社会上的活力不足。因此,导入期该竞赛品牌从无到有,品牌管理的重点是进行品牌定位战略的制定和品牌识别系统的设计。

3.1.1竞赛品牌定位战略

当人们看到或知晓“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时会联想到:这是什么竞赛?它与其他竞赛有什么区别?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我是否参加呢?等等一连串的问号。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以财会信息化竞赛委员会及秘书处单位对品牌进行准确定位,并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效传播,才能使人们对该竞赛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形成某种利益关联,甚至产生情感共鸣。让更多的高校师生及企业积极加入到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中来。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定位主要分为三步:竞赛细分、竞赛参与者和竞赛品牌定位。

3.1.1.1竞赛分类

浙江省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按学科分类主要将竞赛细分为理工类、经管类和综合类竞赛项目。其中理工类竞赛主要包括工程训练、结构设计、化工设计、机械设计、智能汽车、工业设计、生命科学、医学等等;而经管类竞赛主要包括财会信息化、电子商务等项目;综合类竞赛主要包括服务外包、统调、数模、英语演讲、职业规划、摄影、经济管理案例等竞赛项目。而以时间、空间两个要素,可以把学科竞赛分为四类(见下图),即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半封闭式竞赛。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面向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根据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不同层次的财会类专业人才的能力体系,按参赛对象分为本科组与高职组,同时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是唯一一项面向浙江省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校大学生的学科竞赛,目前已从封闭式竞赛走向半封闭式竞赛,而随着命题改革和组织模式创新,正在向半开放式竞赛发展。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与其他竞赛相比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1)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竞赛不仅面向财会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实现了财会和金融的交叉融合,改变了以往竞赛项目单科性较强的特点,既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又具有较高的学科多样性和开放性。

(2)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竞赛命题方式的改革,通过增加竞赛的开放程度,促进竞赛模式创新,通过寻求与企业多元化协同合作,加大竞赛的应用性及成果转化,全面提高了竞赛水准;

(3)财会信息化竞赛采用开放性的公司案例模式,通过探索企业和高校竞赛的交叉点,建立了校企联合长效机制,依托财会实验基地、校友、合作企业和赞助商等资源,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了企业参与度,将竞赛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需求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实践和创新综合能力。

3.1.1.2竞赛参与者

作为竞赛参与者,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参与竞赛命题和评审的竞赛委员会和专家组主要是由学校一线的优秀教师构成,他们的命题方式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竞赛的成效;另外指导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者参赛学生的竞赛表现,而参赛高校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会信息化竞赛要求,培养出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为竞赛参与的主体,参赛学生的学科背景、参与程度和参赛质量等均会影响财会信息化竞赛的成效,而一个具有交叉学科、具有较高参与程度和参赛质量的竞赛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而企业在竞赛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竞赛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竞赛只有通过和企业的互动合作,吸引企业参与到竞赛大纲、竞赛命题、评审以及答辩环节中来,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有意识地提高企业、产业的参与度,才能便于企业通过竞赛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3.1.1.3竞赛品牌定位

对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进行定位,主要运用品牌定位理论,从属性、利益、信念和价值三个层次,由低到高进行战略选择和制定。

首先,竞赛的属性

竞赛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学术竞赛;而竞赛品牌是一种竞赛符号,其核心内容是社会认同的竞赛品牌文化。竞赛品牌具有特殊性,它充分体现了竞赛的文化内涵、核心价值与竞赛理念。竞赛品牌可以描述为以竞赛活动为核心产品,通过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过程而为企业和大众所广泛接纳的拥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符号。

其次,竞赛提供的利益

尽管竞赛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是其本质不尽相同。竞赛不仅能够使校企双方实现双赢,而且能够显著提升参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1)竞赛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及综合素质培养,竞赛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巩固学科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提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2)竞赛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竞赛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另一方面由于赛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前瞻性,也为指导教师提供了了解本学科发展需求和趋势的另一视角,为课程体系等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竞赛促进了校企合作双赢。竞赛的不断发展不仅推动了学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知名度,而且让企业深入参与竞赛的各项活动,通过实践技能的培训使学生提前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迎合企业发展的要求,为企业节省了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竞赛的信念和价值

学术竞赛一直秉承着“团结、创新、求真、奋进”的核心价值理念,竞赛的信念和价值便在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参加竞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学术竞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自己的现有知识去分析问题、构建思路、进而完成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切实解决问题的跨越,促进自身创新精神的培养。

3.1.2竞赛品牌识别系统设计

过去,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只是一个单纯的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竞赛活动,缺乏长期的整体的品牌规划,缺乏贯穿整个财会竞赛发展的主题,造成每一年的竞赛都要花费大量宣传成本重新培养竞赛主题价值,整个竞赛品牌建设缺乏上位概念,缺少识别标志和内涵,没有持续的徽记和文化理念,使得整个竞赛的主题影响割裂,不利于财会竞赛的发展壮大。

通过竞赛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将对提高竞赛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竞赛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可以提升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知名度,通过对竞赛品牌的竞赛名称、口号、形象等的系统设计,可以深化财会竞赛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内涵,使竞赛成为学校的文化品牌和宣传特色,在提升知名度成为浙江省独具特色的竞赛活动的同时,能够吸引战略合作企业,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在商业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1.2.1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内涵

竞赛品牌识别系统是品牌中最外在、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即用最通俗的视觉语言传达竞赛品牌的综合属性,以及战略构想,其基本要素主要由品牌名称、品牌标识、宣传口号等构成。竞赛品牌识别系统的品牌视觉形象能够传达竞赛的品牌内涵和文化特征,推广竞赛活动的知名度和形象,它能够吸引各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也能够吸引战略合作企业和学校的广泛参与。

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品牌识别研究主要针对反映品牌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构想与设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主要包含三大内容:一是基础视觉;二是竞赛视觉;三是展示视觉。

3.1.2.2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原则

(1)理念独特。独特的理念竞赛活动实现品牌建设的第一路径,如果没有理理念,就不知道竞赛的诉求是什么,品牌理念必须独一无二,通过抓住社会和学生的诉求,才能彰显财会信息化竞赛的个性和品牌内涵,使学生和社会感受到品牌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和亲和力。

(2)行为创新。所谓竞赛行为包括竞赛组织管理、竞赛操作流程、竞赛参与行为、竞赛命题模式与竞赛服务导向等。学会创新命题模式,构建独特的品牌行为,可以形成财会信息化竞赛区别于其他竞赛的效果,带来品牌行为的人性化、个性化与量身化服务,满足学科专业学生对品牌行为的要求,体现品牌的创新、求实、团结与奋进的理念,实现品牌行为的创新效应。

(3)视觉唯一。视觉往往是参与者与品牌之间最直接的品牌感受和认知渠道,财会化竞赛如果没有唯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就无法让参与者清晰地认识竞赛品牌,因此财会信息化竞赛在设计、导入品牌视觉时,必须以唯一性为视觉设计原则,否则抄来的视觉不是竞赛的视觉形象,也不可能成为竞赛的形象。

3.1.2.3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内容

(1)基础视觉设计

基础视觉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

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是一个品牌竞赛视觉识别的核心,一定程度上展示着竞赛的主题与内涵,是一个品牌的形象标识。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作为品牌名称,充分体现了其识别功能和传播功能,不但易读易记,而且凸显了竞赛的特色内涵,强化了竞赛的品牌定位。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品牌标志彰显了竞赛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竞赛文化、个性与价值的综合与浓缩。竞赛标志以简单明了的四条白线彰显了财会信息化竞赛“创新、团结、求真、奋进”的核心价值理念,四条白线构成方正的形状,蕴含着财会信息化竞赛希望引领学生求真务实,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能坚守内心的天平,诚信做人,认真做事。竞赛标识语设计为“创新财会,求真信息”,凸显当今社会对财会专业人才创新进取,在信息化时代求真务实的要求,同时也凸显了财会信息化竞赛的特色与内涵,具有时代气息,简单易记,符合竞赛宣传的需要。

(2)竞赛视觉的设计

竞赛视觉主要包括竞赛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宣传资料及用品,如竞赛网站、竞赛用纸、竞赛宣传手册等。为了规范财会信息化竞赛组织程序,打造区域品牌竞赛,展示景观学科特色,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以及浙江财经大学倾资打造了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网站,在网站上详尽展示竞赛章程、竞赛宣传材料、竞赛核心价值理念以及竞赛经验交流等内容。并且为了能使竞赛更加规范化,制作印发竞赛宣传手册以提升竞赛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使学生和社会更加细致的了解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创新命题模式、区域品牌建设、核心价值理念与竞赛参与规则。

(3)展示视觉的设计

展示视觉的设计作为高效的传播手段,可以有效传递竞赛活动的信息,树立竞赛活动的品牌形象。展示视觉主要包括竞赛主办地的统一用语、形象代表以及环境布置等。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竞赛展示视觉早已摆脱了过去展示设计水平较低、视觉形象混乱、整体竞赛形象不突出等问题,而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的主办地均实行统一的宣传用语,例如2015年的统一用语为“天平杯”第十二届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在形象与环境布置方面主要通过印制统一的财会信息化竞赛宣传材料,并通过为期一个月在参赛学校悬挂大量横幅、宣传海报等宣传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财会信息化竞赛。

通过对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定位与识别系统的创建,首先,容易与其他大学生竞赛项目区分开来,引发大学生和社会的关注,并形成良好品牌印象和品牌联想;其次,有利于保护该竞赛不被复制;最后,便于该项竞赛在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宣传。科学完整地规划竞赛品牌识别体系后,竞赛品牌核心价值就能有效传递,并与日常的品牌价值和品牌传播活动有效对接。

3.2知晓期竞赛品牌的传播与推广

知晓期(2008年――2014年)是指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已经完成品牌培育,在形成鲜明的品牌定位和完整的品牌识别系统基础上,竞赛品牌管理的重点开始转向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向更大空间范围的推广。

品牌传播与推广是提升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三度”的主要途径,也是形成品牌偏爱和忠诚的不二法则。品牌推广初期,开展广度传播,建立品牌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度传播,宣传品牌内涵与品牌文化,形成心与心的沟通。该竞赛品牌传播与推广方式主要从人际传播与推广和公关传播与推广两方面进行策划。

3.2.1竞赛品牌的人际传播与推广

人际传播与推广是根据大学生交往密切,联系广泛等特点,充分利用各大学校园内学生组织和信息平台,以及网络资源,开展品牌知名度的广度传播和推广。为了有效提升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品牌知名度,通过建立并完善财会信息化网站介绍完整的财会信息化竞赛通知、竞赛流程、竞赛命题模式等详细情况,并且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各大校园百度贴吧、校园官方微信公共号等各种网络资源开展财会信息化竞赛宣传,让大学生广泛熟知竞赛品牌,并认识到参与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就业择业的巨大提升作用,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竞赛中来。

3.2.2竞赛品牌的公关传播与推广

公关传播与推广是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大学生开展各种公关活动,使人们深入了解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内涵和定位,特别是通过开展深度互动,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体验、认可、接受该品牌及其品牌文化,从而提高该竞赛品牌美誉度,赢得社会认可和企业赞助。通过一系列公关活动开展竞赛品牌美誉度和信任度的深度传播与推广。例如在财会信息化竞赛官网开辟专门版块介绍竞赛获奖者的成功事迹以证明参与竞赛对就业和自身能力的巨大助推作用;邀请事业已经成功的获奖者进行现场交流和宣讲,让参赛学校认识到竞赛参与对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以及就业质量的巨大成效,通过参赛学校主动地从上到下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学分奖励和获奖学生毕业论文替代等措施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竞赛;让大学生自身认识到只有参与财会信息化竞赛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邀请企业全程参与到财会信息化竞赛中来,竞赛的命题模式以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能够迎合市场需求并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3.3成熟期竞赛品牌的维护

成熟期(2015年――2017年)是指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在目标范围内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竞赛活动的开展与组织已经比较规范,进入正常运作轨道。成熟期竞赛品牌管理的重点是在品牌价值指导下,围绕品牌远景和品牌目标,在理念贯彻、组织管理、市场推广、公共关系等各环节所展开的、符合该品牌内涵的一切实践活动。竞赛品牌维护主要从内部维护和外部维护两方面展开。

3.3.1竞赛品牌内部维护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内部维护主要包括制定竞赛主办、承办和赞助等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与协调机制,保证它们的行为与竞赛品牌价值观相统一。

随着财会信息化竞赛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品牌知名度和学生参与度稳步提升,为了保证竞赛的质量和充分的竞争,将每年的参赛学生数限制在800名左右,并通过完善财会信息化竞赛委员会、校企长效联合机制、参与单位战略协调机制等对竞赛相关机制和命题模式等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对突发竞赛事件做到及时应对,并要求财会信息化竞赛的命题模式及时迎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推动竞赛模式与时俱进,并通过制度建设、品牌管理和教学改革等创新竞赛管理,打造区域品牌竞赛,展示经管学科特色。

3.3.2竞赛品牌外部维护

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品牌外部维护主要包括参赛者沟通与管理、品牌公关管理、品牌危机管理等方面制定有效管理机制,保证竞赛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进而形成大学生和企业对该竞赛品牌的信赖与忠诚。

建立品牌管理与监测体系,成立品牌管理委员会,在现有的竞赛委员会中吸纳品牌管理专家,参与竞赛品牌管理相关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品牌管理组织,进行品牌推广活动

通过校报、学校新闻主页、以及校外媒体,多方位多渠道报道我校的财会信息化竞赛,这样能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参与学科竞赛,另一方面增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感,扩大学科竞赛的知名度。

(2)成立财会信息化竞赛的互动网站

网络有其独特的优势:传播范围广、交互性强、灵活、成本低、贴近学生,成立财会信息化竞赛的互动网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独特优势宣传竞赛理念与信息。

网站建设应体现开放和诚实、亲近的特点;网页下载速度快,节省顾客的时间和金钱;信息要丰富多样,经常更新,使用便捷;与其他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相连接,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

(3)绘制财会信息化竞赛标识

绘制原则:良好的创意、简洁的图案、合理与合法。

(4)出版书籍

试题集(案例集);竞赛成果类:组织竞赛做得比较好的几所学校进行总结,说明竞赛促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生就业等有实质性的东西,便于经验交流。同时请媒体做好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5)品牌交流与创新

品牌交流:加强对外交流,向其他竞赛取经,比如浙江大学推出的结构竞赛已经成功推向全国,是否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类似的财会领域竞赛,如IBM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也要积极地学习和借鉴。

品牌创新:世界上的许多品牌无一例外,严格遵循“创新-发展-巩固-再创新-再发展-再巩固”的发展规律,稳步前进。要使品牌经久不衰,就得内部创新。

通过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品牌运作与管理,使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更加具备独特性、吸引性和广泛性,实现竞赛在更长时期内的稳定发展,以及向高层次的超越。

目前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在国内同类竞赛中已处于领先水平。从发展阶段看,该竞赛已进入更高层次的提升阶段,以品牌化理念开展竞赛管理创新研究,才可能持续发展并向更多广阔区域推广,将财会信息化竞赛打造成为区域特色竞赛品牌和全国知名竞赛品牌。

参考文献

[1]刘清早,张林,朱洪军.全运会品牌识别系统建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2):3-8,15.

[2]苗宇.公司品牌经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3]陈云开.赛事经营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徐燕,洪燕云.旅游目的地品牌识别系统设计研究:以常州旅游目的地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12(5):38-40.

[6]合作网络途径治理理念下的高校品牌识别系统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224-226.

创业知识竞赛第7篇

1.1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理工科大学生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掌握生产实践的基本原理和要求,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技能直接应用生产实践,可以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甚至有些理工科大学生还在校期间获得了个人专利或发明。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今后自主创业中的专业优势,这是人文经管类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

1.2理工科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

创业,即创建一家新的企业。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构成其创业初期的良好基础,但是要让新建企业良性运转,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仅要求创业者需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企业的能力和素养,这就要求创业者具备一定的经济类、管理类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而理工科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2以模拟经营竞赛优化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

美、英、德、日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采用模拟竞赛教学软件的办法来实现经管类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企业经营竞争模拟训练,如哈佛商学院、台湾政治大学等。随着我国教育部提出在全国高校中评选出十个文科类示范实验室的计划以来,经管理类模拟竞赛教学在各高等院校得到了高度重视。对以上各类型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所属于Ⅲ型即实践竞赛教育的模拟经营竞赛可以成为一种合理、高效的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模拟经营竞赛面向包括理工科在内所有专业学生。在竞赛开始前进行经管理论的简单培训,然后主要通过竞赛过程锻炼理工科学生经管领域的知识技能,体验企业经营的关键要素,从而提高其创业能力。(2)模拟经营竞赛面向所有专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并非所有学生都有创业意愿和激情,传统创业理论教育针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必修课教育,具有盲目性。通过竞赛的形式既能保证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又能通过趣味性、对抗性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积极性。(3)通过竞赛的形式利用理论课之外的时间锻炼学生,从而可以保证大学各个专业目前教学计划稳定性,避免不断变更教学计划可能带来的混乱局面。同时,还可以弥补现有教学计划在创业教育方面的薄弱环节。

3完善模拟经营竞赛体系,不断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知识竞赛第8篇

关键词 学科竞赛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使之凭借基础实力和特色实力,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取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在浙江省广泛开展,如财会信息化、电子商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工业设计、生命科学、力学、程序设计、英语演讲、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竞赛项目多、参与面广、在国内都引起了很大反响。

一、学科竞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

学科竞赛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科竞赛的开展,有助于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和竞争意识,发扬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学科竞赛可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同时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此外,学科竞赛还可以作为宣传学校形象的一个手段,提升学校知名度与竞争力。

以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高职高专组)为例,初赛采用封闭式考场,从上午8时至下午15:00时,由3名 同学组成的团队完成中级会计师考试难度的3道会计业务题和2道财务管理题,采用MS OFFICE WORD完成竞赛答卷并统一打印。高职组可以携带初、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教材,《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高职高专组决赛,由参赛队(3名同学组成)从会计、财务管理二组题目分别抽取1题,加上另外1题必答题,共需要回答3题。赛题以会计、财务基础知识、初赛案例相关问题分析为主。每支参赛队伍答辩的总时间不超过10分钟。每一答辩题目应由1位队员做主要回答,其他队员可作补充,回答时可使用答辩教室内的黑板进行演算。答辩老师也可针对回答情况作进一步提问。

二、当前学科竞赛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学科竞赛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密切结合,有助于推动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等工作,是一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拓宽知识面,并有效提升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

笔者走访了几家兄弟院校了解到,近几年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项目数逐年增加,参赛人数迅速上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参与面也迅速提高,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校内学科竞赛重点不突出,品牌竞赛项目少,不同学科间竞赛发展不均衡;

(2)有些竞赛的含金量有限,学生参与面大受益面小;

(3)主动争取地方资源意识不足;

(4)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建设融合度不够;

(5)部分学科竞赛游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外。

三、实现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一)重视学科竞赛的育人作用和质量

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科竞赛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科竞赛的开展对人才培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各级各类竞赛项目的不断开展,学生参加各级竞赛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参与面迅速提高。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均采取了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竞赛。

目前学校校内竞赛项目逐年增加,校外竞赛项目种类丰富,民间学会或者各种社会团体组织的竞赛项目泛滥,出现了学科竞赛量的迅速发展,而部分竞赛的权威性及含金量有限,社会承认度有限。在学科竞赛的开展有着良好的校内、校外环境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科竞赛的“质”与“量”均衡发展。

(二)凸显学科竞赛的校企合作特色

学科竞赛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平台,还要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学科竞赛组织方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展学科竞赛,利用社会力量和资金来支持高校实践创新项目,促进学科竞赛校内外资源的整合,融入地方并逐渐成为自身的特色,实现学科竞赛对接地方、服务地方的积极意义。

以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为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九年,是一项非常受省内高校重视的竞赛。我们有些竞赛获奖毕业的学生说起,在他们求职的时候,省内大部分企业不知道、不了解该竞赛,也不知道该竞赛获奖的意义。那些参加该竞赛训练并获奖的学生不管是在知识层面还是能力层面,都是非常优秀的,应该说是很多企业想招揽的储备人才。但可能因为校企合作层面不够深入、学科竞赛的社会效应不够宽广,导致竞赛获奖对学生的求职应聘帮助不大。笔者大胆设想,像这样的一个竞赛,是否能够借助“非你莫属”这一个求职应聘电视节目的模式来办?由浙江省教育厅牵头邀请省内企业加入,各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可以组成专家团,对学生进行考核,看到中意的学生可以招入麾下。

(三)结合学科竞赛进行教学和科研改革

在教学方面,坚持教学改革,并将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渗透到教学计划当中去。一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可以开设跟学科竞赛相关内容的选修课程;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与学科竞赛相关内容的教学,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充满活力,扩大学科竞赛知识的受益面,同时也为后续大赛的选拔打下基础。其次,在教改科研方面,可以吸引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了保证。

学科竞赛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为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全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