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02 08:56:21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第1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职业技能 高等学校

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的反馈往往是语言应用能力不够好;缺乏商务环境下的应变能力;缺乏专业术语。并且在商务环境下的商务函电写作能力、口语交际技能、外贸流程及信用证流程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相对比较的薄弱。对于拥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来说,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研究商务英语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务必应当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职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

一、明确专业岗位需求

要确定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哪些职业技能,要先确定该专业学生可以从事哪些职业岗位的工作。

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实际上,商务英语专业本质上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研究方向。原因在于它仍然没有脱离语言作为工具这个本质,而商务在该专业中一直处于被淡化的地位。原因在于它包含的领域过于宽泛,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电子商务、法律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可就业岗位有:外贸业务员、单证员等;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市场调查员、广告策划专员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有:人力资源总监、职业经理人、培训师、人事部主管;财务相关专业岗位有:会计、出纳、会计主管等。因此,要确定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则应该参考各相关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再具体到具有岗位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技能涉及的实践教学内容。各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总结起来包括:基本职业技能(语言、商务知识、办公软件使用)、核心职业技能(各岗位相关专业理论、实践知识、业务能力)、综合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身心素质、人际技能)等。

二、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现状

如今,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语言能力不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商务专业能力不如学习商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也无法和专业学生相比。

原因在于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语言的教学,没有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实际上,商务相关专业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要求远大于语言能力的要求。

对于专业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的开展和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设备、师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有其他方面的保障还不够完善。

三、根据岗位要求有针对性的培养职业技能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保障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够支撑学生将来的就业、从业和职业发展。也就是专业知识、语言训练、职业技能的培养应该成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核心部分,并且占用重要比重。改变商务英语专业注重培养语言能力,简单增加商务知识的现状,要让职业技能教学涵盖语言的学习和坚固专业知识的学习。

2.教学模式。采用CBI的教学模式即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就是直接用实践操作完成语言讲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也就是用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实现专业知识、语言教学和实践操作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3.三位一体。专业职业技能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现要求有设备、师资、机构和管理的保障。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离不开设备,如:办公软件的操作需要的计算机设备;岗位核心职业技能需要的业务流程的模拟训练实训软件、硬件设备等。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实训设备等。师资保障则需要“复合型、双师型”教师。要培养专业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就要求教师首先是专业知识、语言能力、业务岗位实践操作综合实力过硬的复合型、双师型教师。机构保障指的是校企合作。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与行业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就读期间或者是暑假到企业中实习、实训,在真实的岗位上实践所学的知识。在管理上,针对独立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特点,从制度要求和日常考核中保障课上下,课内外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4.课、证、岗、赛相结合。此外,课、证、岗、赛的教学模式贯穿其中。其中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一定要倾向职业技能的实践操作。证书的考取也要融入到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职业资格证,所以要证明学生具备职业技能还有帮助学生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岗,指的是岗位技能训练。这需要校企紧密合作完成。真正要获得专业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只有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才能有真切的体验和确实的收获。所以,商务英语专业一定要和企业有广泛的合作来保证实践教学的圆满实现。赛,指的是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家、省级和学院级别的各项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巩固和实践课堂中所学的知识。

四、总结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职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应该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重新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设备添置、师资培养、教学改革等措施来改变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操作能力和就业、择业、职业生涯的发展。从而实现对真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满足社会和独立院校生存、发展的共同需求。

参考文献: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第2篇

(一)培养方案比较

传统英语专业较看重学生:(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2)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3)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鉴赏各种体裁的英语原著的能力;(4)了解我国国情和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和现状;(5)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而商务英语专业则更注重学生:(1)具有较强的商务英语专业能力;(2)熟悉和掌握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3)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事国际贸易、商法、金融、营销、电商等工作。

(二)核心课程比较

以浙江工商大学2014级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为参考,其低年级(一、二年级)的核心课程均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与英语教学大纲相匹配,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两专业共同核心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语音实践、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语法实践等。有所区别的是,商务英语专业更侧重于学生对基础商务知识的掌握,口语与阅读均为商务方面,并增设了综合商务英语课程。不同于低年级对英语基础技能的培养,两专业高年级(三、四年级)核心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涉及英语文化、语言学的深层次课程,二是专门用途英语。传统英语专业更注重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学的掌握,而商务英语专业偏向商务方向的专门用途英语,二者核心课程的设置存在的不同主要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如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导论等课程偏重于学生对于文化、文学类知识的掌握,这类必修课在商务英语专业则为选修。反之,国际营销英语、国际物流英语则是典型的商务方向英语,在传统英语专业则为选修。在实践类课程方面,商务英语专业对实践类课程更为重视,而传统英语专业则更多地注重语言文学能力。二者高年级的课程设置也均与其培养目标相一致。

(三)侧重能力比较

在低年级教学中,二者均采用通用英语(EGP)培养模式,即开设课程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课为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能力。而在高年级教学中,两专业采用专门用途英语(ESP)培养模式,其所测重的学生能力培养则有较大差异。传统英语专业侧重于英语语言文学方向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英语国家语言文化,偏重于学术。而商务英语专业则以商务方向英语为主,如商贸、物流等,更注重学生对于商务方面知识的熟练运用。

二、结论与建议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第3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在商务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由于英语早己成为国际事务通用语言,因此社会迫切需要“英语+商务”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理论高度和各地的具体实践出发进行商务人才需求分析,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语言技能、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然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一,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才是市场所期待和要求的。近年来河北省的外贸依存度逐渐提升,外向型经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外贸易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

外贸企业普遍认为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最应该具备的素质,其次是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企业对于外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在注重综合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并在团队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相比学历而言,外贸企业更看重的是商务英语人才的个人综合素质。

河北省外贸经济发展向好,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较大,培养前景乐观。商务英语人才主要分布在贸易、金融、服务、旅游、英语培训、会展业等领域。各领域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不同的具体的要求,其中以国际贸易提出的需求最为明确。但是,河北省高校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方面有很多问题,与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如何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发展,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单位的过渡”,便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我省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清。由于教学层次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条件不同,各院校开办的课程差别很大,可以粗略分为以下两种定位模式:一是商务专业+少量商务英语课程。这个模式在英语专业课程之外单列出汉语商务课程,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学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的商务知识。但是由于课时总量的限制,学生所学知识不足。二是英语+部分商务课。即在传统的英语课程里附加少量的非系统性的商务知识,例如,经贸英语、外贸函电、外贸实务等。

(二)教材和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多数高校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考试方法陈旧单一,不能真正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涉及面过窄导致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商务知识一知半解。这些问题制约了商务英语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对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另外,各高校忽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人才的针对性不强,调研工作不充分、不扎实。

(三)忽视对学生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过分偏重于语言基本功如语法结构等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是实用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强调语言能力、实用商务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

(四)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薄弱。这个问题在我省商务英语教学中显得极为突出。概括说,我省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毕业于外语院校或英语师范教育专业,所学专业多为语言文学或语言教育,他们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基本技能,但缺乏商务背景,讲起商务知识显得力不从心;第二类,毕业于商务英语或相关专业,商务英语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第三类,是从外贸或其他企业调入,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英语功底单薄。大多数教师远不能适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三、加快面向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以就业为导向,合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学校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分出层次,有所侧重,办出特色。高职院校应以学生就业岗位群需求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技能和较高职业素质,使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并具备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取的意识和发展潜力。

(二)优化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实现与基础课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不断更新和完善各学科教学内容,从提高商务英语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出发,吸收和引进各学科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新知识、新理论、新动向,使学生的认知内容和水平紧跟时代步伐,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三)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商务、英语双修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教师应多参与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培训,充分挖掘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方法方面的资源,开辟外语教学第二课堂,加强商务英语学生的课外实训,为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培养既懂商务、又通外语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进行不断探索。

(四)加大高校师资力量建设的力度,改善商务英语从教人员的组织结构。我省各高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创造条件、争取政策支持,吸收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

总之,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较高商务英语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只有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我省设置有特色的专业、调整相应办学模式提供可靠依据,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雪莲.面向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长春大学学报 2012.4

[2]刘春林.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成人教育 2007.7

[3]李彦民.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商场现代化2008. 7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第4篇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121-03

地方师范院校大多由师专和教院合并而来,英语专业单一,大多只有英语教育专业。长期以来,地方师范学校承担着为本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使命,国家包分配的行政管理模式使得学校缺乏生存危机。近年来,师范院校的英语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尚好,但还是有许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于教师外行业,在企业或者对外中介机构供职,从事进出口贸易、翻译、旅游等工作。

随着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市场不断开放。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市场的开放,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使得地方师范院校渐渐感到面临着生存竞争压力,师范生就业难度也不断加大。地方师范院校大多地处中等城市,作为省属传统文理院校,既无区域、经济优势,又无学科、科研特长,地方师范院校普遍面临着严峻的发展转型及重新定位的问题,师范院校大多选择了综合化发展之路。师范院校非师范化成为转型发展的一条路径,其中,英语专业转型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外贸易渠道的不断拓宽,商务英语类人才供不应求。早在1998年,教育部就提出,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制定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国内一些高校敏锐地发现这一变化,开始进行复合专业型、专业方向型、双外语型、主辅修型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部分高校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方向,开设了“商务英语”课程。2007年,教育部批准在对外经贸大学首批招收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此后,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迅速,地方师范院校也相继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90%以上设有外国语学院的师范院校都设置了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大量开设,使得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呈现出过度化趋势,地方师范院校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优化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显得尤为迫切。

一、认真反思传统师范教学模式,准确把握商务人才需求特点

我国高等教育肇始就来自于语言教育,近代大学的发源也来源于外国语言教育。地方师范院校办商务英语专业必须认真分析传统师范教学模式问题,准确把握商务人才需求特点。

1.充分认识地方师范学校英语专业的办学局限。师范类院校的语言专业办学历史长,经验多,但长期局限于教育界,对商界介入不多,较少涉及外贸、营销等。地方师范院校由于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外贸人才需求不大,受此所困,地方师范院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特点研究不够,对外向型经济人才需求估计不足,外语人才培养长期沿用“经院式”培养模式,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能力,重语言文学轻语言文化,表现出很强的师范性、语言性、单科性特点,忽略了语言的文化性、交际性、工具性特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关注很少,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教育系统或者从事信息翻译工作,只有少数人到企业从事商务活动。在课程设置上大多以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第二外语、英语笔译、实用英语语法等英语专业课程为主,把语言学、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英语外刊选读、英语口译、高级英语、高级写作等作为选修课程,其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相关学科内容很少,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结构单一,内容陈旧老化。即便设置商务英语专业的学校,由于商学院与外语学院分立,语言教学和商务教学很难融合,商务课程的深度、广度以及针对性往往有所欠缺。

2.理性反思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观念。商务英语专业初设时期,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解为“商务+英语”,更兼长期以来形成的语言教学惯性,把商务英语专业实际办成了“英语+商务”,或者更简单地理解为商务翻译,从而商务知识和商务实务成为英语专业教学的点缀。实际上,当今世界技术翻译水平不断提升,翻译技术工具不断成熟,对纯粹语言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尽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英语专业毕业生大量涌向人才市场,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能适应商务要求的毕业生并不多见,大量的毕业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业务实习和锻炼才能适应外贸业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负担,加大了企业的人力成本,许多企业、外经贸公司已经拒收单一外语类毕业生。

3.准确把握当今商务人才的需求特征。在当今经济战线,外资商社、三资企业、中外金融保险机构、中小型外经贸企业、民营企业、涉外宾馆饭店等企事业单位作为地方经济的主战场,在这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瞄准的就业市场中,涉外商务、货运、船务、商务文秘、外贸销售、外贸跟单、进出口货物报关报检、涉外商务谈判咨询和其他涉外商贸服务管理等技术应用型岗位无疑应作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潜在职业目标。这些岗位需要从业人员不仅需要较强的语言能力,还需要交际沟通技巧,并熟悉掌握基本的贸易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能够具体运作国际商务业务环节,具有很强的技能型、应用型、实践型特点。

二、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高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研究学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积淀优势的前提下,对地方企业外贸实务和社会人才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以此作为依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修订传统的教学计划,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寻找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缩短毕业生就业后岗位适应时间。

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一方面强化专业教学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强化专业能力的市场性;必须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并重、语言交际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并重;在课程设置上,在语言知识教学的“学术性”、商务知识的“实用性”、专业发展的“适应性”、职业能力的“技术性”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认真设计。在四年的培养过程中,一年打基础,开设英语基础课程,强化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引导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素质、能力、兴趣的基础,选择合适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二年学专业、三年练技能,二三年级开设商务专业课、专业技能课和专业英语课程,充分体现个性化,在学生专业和职业方向上,以行业和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业务进行操作的能力,并了解熟悉会计核算、产品出口核销、出口退税、出口收汇、报关单、信用证、核销单、货运单、提单、货运保险、货款国际结算等国际通用惯例;四年做实务,四年级在校内或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实训,并进入有用人意向的企业顶岗实习。

1.强化人才培养的复合性。随着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增长,企业都力图用最少的人干更多的事,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岗位变动轮换现象已十分普遍,对人才的智能迁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核心当然是英语,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语言学、语言文学、翻译等语言素养必不可少,在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更多地设置英语语言材料和场景,在教学中开展全英语浸入式教学,努力增加学生英语信息输入量和使用机会,在工作语言状态下直接学习国际通用的相关商务知识;同时还必须广泛涉猎人文地理、自然科技等知识,具备计算机、经贸、法律、财务、金融、管理、公关、文秘、传播等专业基础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多个岗位要求。

2.强化专业教育的专业性。专业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也不同于技术教育,不仅强调复合性,更强调专门职业的导向性、研究性和专业岗位的专业性,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的扩散性和迁移性。良好的专业素养是专业人才的关键属性,传统的语言训练、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分离教学的方式很难达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在原有的文学。和语言学基础上增加有关外交、经贸和金融等方面的内容,增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时代性,开设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外贸会计、市场营销学、货币银行学、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谈判口语、法律英语阅读、国际金融、进出口实务、外贸单证操作实务、海关报关实务、国际货运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市场调查与分析、营销学等课程,事半功倍。

3.强化商务人才的实践性。知识和能力只有在使用中才有价值,学而不堪用、不足用显然是失败的。商务英语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外贸业务能力和英语专业水平二者必须在实务操作上实现有机的集合。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外贸财务、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对于没有商务经历的学生来说往往云山雾罩,不明所以,必须强化教学的现实性,让学生觉得有用、能用、管用、好用。要结合实际开展主题教学,如以“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为主题,优化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未来创业素质和商业头脑;以“工作语言”为主题,优化基础英语、商务英语、进出口业务模拟谈判等课程,加强语言训练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以“业务能手”为主题,优化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进出口单证制作实训、进出口业务综合技能实训等课程,培养学生实务操作技能。要加强实习实训,建立商务英语实训中心,模拟商务及外贸业务情景,模拟处理各种商务及外贸业务,熟悉外贸流程。要将考证与学习结合,引导学生参加剑桥商务英语水平考试(BEC)、翻译证、口译证、商务秘书证、外销员证、单证员证、报关员证、报检员证等资格证书考试,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4.强化语言交流的文化性。专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教育,谋生教育,更是生命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思考、文化思考、批判性的思维方式等能力的培养,以期对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产生有益影响,这不仅仅是职业需要,更是人生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比职业能力更重要。因此,还应广泛开设人文课程,特别是语言使用国的文化背景相关课程,如基督教发展史、西方文明史、国家史、文化交流史、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加强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等领域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民情风俗、生活习惯、惯用语等,了解文化背景,使得学生具备文化反思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交流和商务谈判中正确处理文化差异,避免交流障碍,产生常识错误,误判谈判风格,从而提高国际交流效果和获得商务谈判利益。

三、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大力推进校地校企合作

在当今时代,大学已从“象牙之塔”走上“十字街头”,关门办学已经无法在竞争激烈的院校市场中获得一席生存之地。由于大学办学层次、服务对象、服务区域的不同,大学也产生了层类分化。地方高校生于地方,长于地方,地方高校地方化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高校地方化要求学校办学向地方开放,地方参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地方高校要研究地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开办商务英语专业,脱离地方政府、企业现状和需求,故步自封、独善其身是不现实的,必须坚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地方政府、产业、行业、企业为依托,走开放办学、合作办学之路。

1.广泛吸纳办学智慧。建立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机制,积极吸纳地方行业、企业、产业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科建设发展、招生计划制订、学生就业创业等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事务中,广泛征求地方意见。

2.大力推进课堂开放。聘请地方外事部门、招商部门、外经贸部门等行政官员以及行业协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职场精英等以兼职或讲座报告形式,对学生进行外贸商务外事等实务教学,为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就业信息等。

3.大力推进校地结合。积极开展对外服务,与地方海关、进出口部门和外贸企业等建立稳定、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积极提供决策咨询、英文资料翻译、管理骨干外事培训、企业业务人员培训等服务;开展嵌入式教学,以班级企业冠名方式进行订单式培养,联合建立起实习实训生产基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企业生产、外贸实务操作结合,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和就业机会。

4.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与国外大学、企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师生交流互访、休学旅行、交换生、双学位、海外合作办学项目等方式,扩大师生眼界,开阔国际视野,了解国际惯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地方师范院校在激烈的生源竞争、市场竞争、就业竞争中,在学校的办学方向及发展定位上,无所作为、消极等待当然没有出路,而一味求高、心态浮躁也不可取,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抓住机遇,科学规划,实现师范性向多科性的转型是关键。客观审视评价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构建符合实际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则是提高非师范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赢得生存空间和获得社会声誉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司[1998]106号.

[2]刘阿娜,等.国际商务英语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高校培养模式的对接[J].职业时空,2006,(10):26―27.

[3]黄赞琳.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1-93.

[4]孙力.培养社会需求的英语专业复合人才的教学新模式[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3):100―102.

[5]何康民.21世纪新型外经贸人才培养初探[J].计划与市场,2002,(12):16―17.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第5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社会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具有广泛的需求,同时商务英语人才素质的通识性和复合性,使商务英语专业成为学生的热门专业。目前,全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课程,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但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正在调整定位,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方向发展,这对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及教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教学必须面对现实,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一、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科定位存在许多争议,例如,商务英语教学着眼于培养的是懂商务的英语人才,还是懂英语的商务人才?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应当是商科背景出身的英语教师,还是有扎实英语功底的商科教师?在教学中是用英语教授商务知识,还是以商务知识为内容教授英语……这些悬而未决的争议也使得不同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相关课程设置上大相径庭,课程名目繁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剑桥商务英语(BEC,资格证考试课)、商务核心英语(类似于英语专业的综合英语课,只是文章全为商务英语方向)、商务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汉互译、商务英语口译等等。以上课程设置基本是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即在传统的英语课程里附加少量非系统性的商务知识传授。另一种模式是英语+汉语商科课程,即在英语专业的语言技巧课程和文化课程之外添加汉语商科课程,聘请商科专业教师授课,例如外销员考试课程、报单员考试课程、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演讲等等。

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安排依据各个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力量等不同条件,各具特色,但仍然停留于“知识本位传授模式”层面,主要表现为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训项目不具体、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等方面,难以达到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标准。

二、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来自于已毕业学生择业和就业方面的信息反馈,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连续两届(05和06级)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应用英语专业(英语专业下属的专科专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商务英语择业方向的毕业生就业具有以下特点:就业地点分布较广;就业方向比较集中于三资企业与私营企业;就业岗位主要是:外贸业务员,销售员和企业商务文员;就业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英语,外贸专业,市场营销,公关礼仪等技能。

这些特点表明,为了让学生一毕业就成为商务英语人才职场上的“抢手货”,应将培养方向定位为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商务英语专门人才。这种人才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人才,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人才。商务英语特色的人才观与教学观是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建立和改革的前提。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衔接理论和实践、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以及培养商务英语的核心技能。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

三、通过实训环节的设置,凸显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特色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除了常规课堂教学,还应在特定学年配备实践环节――专业实训。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扮演商务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学生对语言学习和商务知识掌握、商务技能的培养,必须融合和衔接相关知识、促进各项技能协调发展。下面就专业实训可采取的具体实践项目谈谈我的四点设想:

1.商务模拟谈判:将学生分成两个团队,各自代表不同的公司,教师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资料,学生自己搜集相关信息,然后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商务谈判,教师做出针对性评价。

2.根据市场营销的知识,组织指导学生自己召开产品会,产品促销会和广告创意比赛等活动,由专门教师负责,制定活动方案,每个学期固定时间开展。

3.贸易洽谈会:让学生自己准备商品或项目,模拟贸易洽谈会的形式,运用已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商品或项目的洽谈,签订合同等。

4.成立“模拟公司”,学生自行组成3-5人小组,各公司按照“建立贸易关系(establish business relations)询价(inquiry)报盘(offer)还盘(counter-offer)磋商(consult / negotiate)签订合同(sign a contract)订货(order)确认(confirm the order)”的流程来互相展开贸易往来。学生在模拟实战训练中进行小组交互协商讨论,从而熟悉整个商务贸易过程,也加强了商务英语口语互动,最终完成对所学商务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结语

由于目前教授商务英语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商务经验,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商务英语专业训练,讲解一些商务专业知识和操作时会书本化教条化,与现实脱节,造成学生对一些商务知识理解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影响,往往在商务英语课程中重语言知识传授,而淡化了商务技能的培养。因此,如何逐步培养和建立起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力量,在英语语言学习和商务知识技能之间平衡,实现商务技能培养目标,是该专业课程要解决的难点。

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学生作为被动的信息“消费者”,即信息由教师“倾销”给学生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适用。建立一套以就业为导向的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实训,是就业市场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第6篇

近年来,中国民航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民航业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得行业内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以南航为例,自该公司于2007年11月15日加入天合联盟以来,大力倡导“英语工程”,强化英语培训,英语成为该公司的工作语言,该公司还明确提出对包括飞行安全、乘务服务、值机、售票、营销、机务、驻外经理等在内的8个业务单元岗位任职的英语要求。而海航集团国际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使该公司需要英语人才的有关岗位扩展到行政、人力资源、财务、航空客货运销售、境外场站代表、国际空中乘务员、酒店管理培训生等。行业的发展催生了对熟练使用英语、熟悉经济和民航业务知识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面对民航业对高素质外语应用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考虑到目前高职英语专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水平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1民航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

目前中国民航局直属的行业院校中,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学院都未开设独立的英语专业,英语只做为公共课程开设。开设英语专业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也只是将其设置为英语专业内的小方向,通过辅修课的形式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学习该方向的有关专业课程。其中,中国民航大学的英语专业下设为民航、商贸和语言文学三个方向;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英语专业分为民航商务运输、涉外文秘、客舱管理和英语教育四个子方向。此外,跟民航行业紧密相关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设置了英语(民航业务)专业。笔者通过实地或者网络调研,调查了三所大学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发现各所大学因为办学历史、办学理念以及师资力量的不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各有侧重。虽然在语言课程和民航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各不相同,但三所大学的英语专业整体课程设置都采取了“英语+民航”的形式,即除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民航方向的辅修课程。这种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缩小了学生与行业的距离,也缩短了学生的就业适应期。而根据调查可见,三大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除了在中国民航各航空公司、管理局和机场承担翻译、外事、管理、教育培训、研究等工作之外,也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和企业从事对外经贸工作,这也证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符合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

2.2广东省内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

作为地处广东的一所行业内高职院校,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行业内的人才需求,也应当考虑所处地区的人才需求。近年来,针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省内的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笔者调研发现,它们开设的应用英语专业主要为商务英语、涉外文秘、旅游英语、经贸英语等。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的应用外国语学院目前设有含商务英语在内的四个外语专业。其中,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商务英语语言类课程、商务基础类课程和商务专业类课程组成,课程设置不仅考虑到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到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够用英语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通用型、应用型人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外国语学院下设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等专业。该院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采取“英语+专业”的方式,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界限清晰,主干课程几乎不重合,完全依照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这样也避免出现专业方向模糊,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所需的情况。业虽然都针对民航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但主要以培养研究型、管理型的高等英语专业人才为主,虽然有部分毕业生进入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单位的一线工作,但大部分毕业生在民航业从事的是翻译、外事、管理、教学以及研究等较高层次的工作。与高职教育相比,本科教育更重视知识的培养而非技能的锻炼,因此毕业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岗位的技能要求。同时因为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基层岗位的工作相对辛苦,并且学历和薪酬不对等,许多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员工往往会难以安于现状而选择跳槽。笔者在针对用人单位所做的调研过程中,发现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稳定性非常重视。在进行一线岗位的招聘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并能安心立足于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而那些培养应用英语人才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和办学规模,但是他们的人才培养主要集中于商务、文秘、旅游、外贸等行业或者岗位群,并非针对民航业内的岗位群,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能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撑,因此毕业生很难直接进入民航行业内单位就业。而通过对数家民航业内单位的调研,笔者发现,民航业内的许多岗位都要求员工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以航空公司的客票销售为例,工作人员除了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之外,还应能熟练操作电子订票系统,为旅客预定座位等,这些工作任务都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民航业务,并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对南方航空公司地面服务部的调研中,笔者发现,该部门目前的社会招聘主要招收英语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民航各岗位的普及,民航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而国际旅客的数量日益增多使该部门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专业毕业生显示出语言上的优势。但因为民航业务知识的空缺,这些毕业生在入职初必须要接受一系列业务知识培训,才能正式上岗。工作后,公司仍需安排一些老员工来指导他们实际操作。这个过程往往耗费公司许多成本和精力,却无法避免。因此,根据民航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基于行业标准,为行业培养大批既精通行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并且具备一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英语应用人才是很有前景的。作为立足民航的民航应用英语专业,其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基础和熟练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掌握对外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民航相关业务知识,能以英语直接参与民航国际商务活动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应用英语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即基础语言技能课程组合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而这个专业知识通常针对某一专业方向,比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作为民航院校,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应当凸显行业特色,民航业务知识应纳入专业知识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应采取“英语+民航+商务”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入民航业务知识和相关商务知识的教学,将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既面向民航,也面向地方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3.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民航应用英语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与支撑课程设置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专业的开发和建设应该根据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而专业课程的设置更要建立在对就业市场和就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构建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时首先也需要对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据调研,应用英语人才可就业的领域主要是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各航空服务企业,民用机场,旅游服务公司等,主要从事的工作可分为涉外商务和涉外文秘两大岗位群,两大岗位群又分等;涉外文秘可分为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和外事翻译等。各个岗位任务不同,所需的技能不同,设置的课程也不同。

3.2民航应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精外语、通民航、懂商务”的民航应用英语人才,既要重视语言教学,也要重视技能培养。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既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有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兼具民航专业素养和商务沟通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本着理论够用,重技能、重操作的原则,以提升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为专业倾向,在此指导下着力配置和开发应用性复合性强的课程,加大基础语言技能和专业操作的比重。因此,专业课程的组成应体现“英语语言知识技能+民航业务知识技能+商务知识技能”这一结构。具体包括:(1)公共基础课程,即开设培养政治素质的思想政治课程,以及品德修养、法律职业道德和人文知识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语言基础课程,如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综合英语,英语写作与翻译等;(3)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所需的民航和商务知识,如航空运输地理、航空商务英语、危险品基础知识、旅客心理学、商务礼仪、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谈判等。专业选修课程强调专业适应的方向和知识的跨度,如报关英语、文秘英语、外事英语口语、商务行政管理等;(4)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课程,内容包括企业调研、技能竞赛、考级考证、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

4.总结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第7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4-0087-02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能从事各企事业单位外经、外贸、旅游、外事等行业的多元化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商务英语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开设和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诸多问题。

目前,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商务+英语”模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英语+商务”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商学专业”模式(陈准民,王立非,2009)。近年来,很多院校还依托强势学科资源,坚持“英语+商务+人文素养”、“英语+商务+翻译”、“英语+商务+跨文化比较”等办学特色。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理论,缺乏科学的、针对中国国情和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科学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产生注入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先进等严重问题,因而造成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不科学、不平衡和资源的极大浪费(薛金祥,2011)。这样很难保证商务英人才培养的质量,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状。

商务英语专业要有质的突破,就需要借助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人才。多元化今年成为跨学科研究教育问题的热点,因此,本文致力于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一、优化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你的建设应该打破传统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和专业拓展课的做法,考虑建设一下四大课程群:英语基础课程群、商务知识课程群,职业素质课程群和能力拓展课程群。英语基础课程群兼顾理论和应用,通过语言应用和技能训练,打好扎实的英语基础。商务知识课程群主要包括商务活动领域的一些专业知识,为学生构建商务理论方面的夯实基础。关于跨文化、礼仪、沟通技巧、文化道德等课程归于职业素质课程群。能力拓展课程群对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则通过实践课程来体现。

二、细化培养过程

在培养模式上有两条线:一条线是英语基础课程群和商务知识课程群,前者为第一阶段(一、二年级),后者为第二阶段(三、四年级);另一条线为职业素质课程群和能力拓展课程群贯穿始终。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增加语言实践课的比重,强化英语基本功的训练;二是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按发展方向进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实现从单一语言学科、注重知识的教学向非语言涉外学科、注重涉外能力双语教学改变;三是讲究实用性和前瞻性,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提供多元环境

实施“课堂教材学习+ 课下广泛阅读+网络自主学习+课外英语沙龙+多种社会实践“的多元、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教师要积极转型,借助丰富的英语资料、原版教材、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商务英语,同时,学校应从涉外企业单位或各相关商务英语院校聘请商务专家、学者等举办国际商务讲座,弥补商务人才不足。

四、精选专业教材

教师团队加强学习,精心选择商务英语教材,量体裁衣,切实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精雕细刻,做到学以致用。商务英语教材要自成体系、循序渐进,体现系统性;要甄选涵盖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基础的最具代表性材料,体现知识性;要注意到语言是沟通工具,也在悄悄改变的事实,体现可读性与实用性。

五、加强能力培养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际上承担着双重任务:商务是他们的专业,英语是学习的工具,还要用特色方向。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变,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他们变换一种到两种甚至多种职业皆成为可能,由此,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需要具备不断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研究课题中,首次把人的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了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这三个层次的职业能力不是自成体系,而是内含在每一个职业活动中。也就是说,每一个职业能力模块的组成,其主要成分是自身特定的能力模块,其次是可与其他通用的基本能力模块,再次就是与所有职业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核心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指的是特定职业能力与通用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时,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作用。核心能力是处在这个结构核心层次上的一个最大的交集,它的种类最少,适应面最广,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基于上述研究成果,以及我国对核心能力体系开发的设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六、加强校企合作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得以良性有序开展的保障。一方面,学院要立足校内,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明确制订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培养目标;另一方面,面向校外,积极探索校企联合、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利用学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与有关厂家、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合作协议,建立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七、适应市场需求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主要是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主要的岗位是商务英语笔译、口译和外贸业务员;毕业生大多想做管理人员,这与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期望不一致;学校必须引导学生准确、客观地定位自己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提 高毕业生一次性选择就业岗位成功率。用人单位对商务人才的岗位需求明确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重视英语基础,尤其是翻译技能;另外,用人单位也重视成就一个好员工应该具备的能力,如“执行力” 、“时间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可以通过设计第二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

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种商务之间的往来也愈加密切,这就要求各高校培养出更多多元化商务英语人才,并对现存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确保多元化、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确保区域经济得以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4).

[2] 薛金祥.教育生态视角下的山无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2).

商务英语培养方向第8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共建共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96-02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一大批专科学校通过合并或独立升格为本科院校,我们称之为新建本科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论在师资、生源、管理还是办学经费等方面都存在自身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学校发展方式注重与地方互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办学定位上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高校与产业“联姻”,建立立足地方经济的多元办学体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也必然导致专业课程的改革。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受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英语本科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双重制约。鉴于一个大纲不能同时适应不同类型院校的人才培养,建议将我国英语专业调整为“应用型英语专业”(语言技能+复合型知识),“通用英语专业”(语言技能+口笔译技能)和“研究型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语言文学研究),以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显然,通用英语专业和研究型英语专业都是老牌重点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优势所在,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更适合建设“应用型英语专业”,必须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改革和建设。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既懂得外贸知识,又熟练掌握英语及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型人才。

二、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为刺激经济出台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和策略,如2014年中国倡议筹建亚投行,2015年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及同年人民币纳入SDR,大大刺激了对外贸易经济,我国进出口形势稳中有升,其中跨境电子商务增势迅猛,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增长点。根据2015年智联招聘网的信息,电子商务类职位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职位。根据权威报道,跨境电子商务完成的对外贸易额将占到对外贸易总额的30%。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对商务英语跨境电子商务给予大力支持。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我区处于“一带一路”战略辐射区,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对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标准,商务英语专业开辟了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

从外贸结构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地域特征。以本地为例,我市地处内蒙古中西部的河套平原,农牧业发达。当地的外贸型中小企业多以销售农产品和肉羊产业为主,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他们的营销模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销售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本地外贸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有70家左右。在人才双选会上,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表现出了强烈的用人需求。而河套学院是当地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也是为地方输送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人才培养应该朝着市场需求靠拢,教学内容也应该考虑向岗位看齐。本着这样的原则,河套学院承担起为地方企业输送所需人才的使命,开办商务英语专业,不断探索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设置符合地方济发展个性化的商务英语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负责修订《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国标》实施后,相关行业应根据《国标》制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即“行标”。各高校要依据《国标》与行标,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科发展的特色和以往开办英语专业的办学经验,制定独具本校人才培养特色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学校标准”。我们的教学应该以校标为依据,设置和开发商务英语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商务英语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展现特色。结合学校的办学实力,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设计出符合就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用性。

(二)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将商务英语专业划分到了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门类中,并规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跨三个学科,即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人才培养方案不光侧重英语知识和技能课程,商务知识和技能课程也占到30%的比重。基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熟练使用英语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商务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分模块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的核心要素是以英语为媒介,以跨文化知识为背景,从事跨国的商业贸易活动,所以培养的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宏观上分为四个模块,即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文化素养模块及职业素养模块。在专业课程模块中,主要开设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课程。在专业方向模块中,主要开设跨境电商方向的课程,如跨境电商一般贸易、跨境电商零售实务等。在文化素养模块中,开设大学语文、英美文学选读、跨文化交际等。在职业素养模块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商务礼仪、计算机文化基础、思政课、形势与政策、就业与创业指导等。

(四)鼓励考取证书,增加就业竞争力

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我校各系开设了辅修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或就业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实现跨专业选课,修够相应的学分即可取得双学位。另外在校期间开设跨境电商实训课程,作为限选课程,要求学生接受培训,并在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考取相关证书,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为取得学分而对课程持有的重视,又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五)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联姻”,共建共创

地方高校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健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搭建平台。以我市为例,从事外贸进出口的企业70余家,而地方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多以出口农产品和肉类产品为主。结合这些地方经济特色,在制定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可以邀请企业参与到其中,共同开发课程;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请企业能手亲自指导。这样既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不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轨道,也为企业培养了合格的所需人才。

(六)搭建师资培训平台,更新知识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的跨境电商方向是目前最前沿的专业方向之一,它是紧随时代大潮发展的产物,是目前外贸方式的新引擎,知识体系是全新的,而且也随着“互联网+”时代不断变化更新,这就给高校相关任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他们的理念和知识结构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培养大批高素质国际化课程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我校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与阿里巴巴建立合作,签订了“百城千校,百万英才”的培养计划。由阿里巴巴教育机构开发最新的跨境电商课程资源及相关的师资培训项目,为商务英语相关课程任课教师提供短期进修机会,使他们不断更新理念和系统知识,给课堂教学提供最新最有用的知识体系。

五、结语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秉着与时俱进,与地方企业共建共创的原则,抓住“互联网+”时代赋予的机遇,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随着4G时代的到来,资讯和技术发展的速度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相关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但是高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周期,正因为如此,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避免走向极端,即过分地以市场为导向,变化太快。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培养一种能够适应不同社会需求和变化的人才。课程设置更重要的还是应该强调给学生打好各方面的基础,练好基本功,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教给学生走向社会后所需的一切。

参考文献:

[1]蔡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及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84-85.

[2]刘润清.最新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人才创新实务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Probe into Business English Talents Cultivation in Newly-built Local University

ZHANG Hao,WEN Hong-mei

(Hetao College,Bayannur,Inner Mongolia,015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