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8 16:01:52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 项目投资 风险管理 必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S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054-01

一、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保障项目管理的科学性

风险管理主要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于项目投资进行准确定位和分析,并对在投资项目中产生的任何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有利于减少和消除在决策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能够有效的保障整个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管理科学性和合理性,是项目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二)有利于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风险管理是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大量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应对措施,使得整个项目管理过程更具科学性,并且风险管理深入到投资项目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能够提高整个企员工的参与度,使其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决策和管理中,从而保证了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风险管理能够通过有效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和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并对于造成损失之后的后续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措施,保证了管理的延续性,提高了管理的效能。

(三)有利于促M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房地产投资企业通过风险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并且最大程度上减少在各个环节产生的费用,有效的减少了费用的支出,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风险管理能够时刻警醒了和刺激房地产投资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提高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效能,从而有效的控制了企业的风险损失,达到了保障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房地产投资背景

目前,受到国家房地产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从整体上看,房地产投资还是处于发展和上升阶段。正如前文中所谈到的,房地产投资市场面临的背景较为复杂,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策的变化。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对于市场进行调节,旨在帮助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从国家对于房地产投资的政策来看,国家对于房地产的投资的担忧非常明显,花大力气整治和提高整个市场的环境,这对于房地产投资企业来说是重要的政策信号,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掌握和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投资政策,那么房地产企业很容易受到房地产政策风险的侵扰。投资竞争日益激烈。房地产投资企业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企业的竞争必然带来企业风险,而企业为了实现发展又不得不去正面面对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对于小企业来说,各方面都不成熟,受到风险的打击压力大,更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二)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问题

房地产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体上看从起步逐渐走向成熟,但是还并未真正实现成熟,尤其表现在一些中小投资企业中,他们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阻碍了投资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风险管理意识问题。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为淡薄,一些企业并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并未设立相关岗位和落实各方责任,使得风险管理区域盲目化和松散化,这种风险管理意识的淡薄,是对于提高投资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障碍;风险管理方式问题。大部分企业风险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尤其在风险评估方面,大部分企业都是依据自身的经验,对于投资项目进行预判和决策,决策缺乏科学性指导,导致投资项目的风险增大,并未并未形成完善和完备的风险应对和解决措施,使得风险的危害增加,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房地产投资项目实例分析

A房地产开发建设公司准备在B市投资一处房地产项目,其中有两个备选方案供A房地产公司选择,一处是住宅项目,另一处是商业广场项目,通过对于两个项目的风险评价,最终确定为A公司提供决策。下图为两个项目的预计经济指标表。

(一)区域背景和政策背景分析区域背景和政策背景能够帮助房地产投资项目充分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做好风险的评估和评价。

(1)区域背景。C小区建设项目位于城市东郊,属于政府政务新区所在地,其开发和利用的程度随着政府单位的逐渐落成,以及该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能够吸引大量的购房者,所以从市场需求来看较好,除此之外,该地区的涉及的拆迁户较少,这对于开发投资来说减少了很多拆迁的麻烦。D 商业广场建设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属于该城市的老城区改造,人口较为密集,发展商业的潜力较大,但是由于位于该城市的老城区,所以其拆迁的难度较大,并且由于商业广场的建设面积较大,中心区域的地价较高,投资的工期长并且效益回收的时间也较长,这是D商业广场建设项目面临的最大困难。

(2)政策背景。近年来,该市通过房地产开发建设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随着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该市政府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不断增强,对于发展本地区房地产开发抱有很大期望,特别是对于老城区改造项目的政策倾斜力度较大,支持和改造对于老旧城区的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

(二)房地产投资能力分析该房地产投资企业属于外地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并且从以往的投资实践看,以投资的小区建设见长,对于商业开发项目很少涉足,此次投资项目是市场拓展到该市的第一次投资,管理层的态度相对保守,并且要求短期内,小投资,稳收益的原则,所以再结合表1数据以及区域和政策背景,对于C小区建设的投资额和收益周期都明显小于对于D商业广场的建设项目投资,所以从稳妥的角度来说,对于此次投资项目的决策来说,经过专家评审和最终管理层决定,选择了C小区的建设项目投资。

(三)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建议

(1)充分重视“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合。房地产投资项目涉及多个层面和领域,所以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首先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存在哪些方面的风险,例如,拆迁风险、金融风险、政策风险以及竞争风险等等,其次要加强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是对于风险进行全面、准确和系统的分析,帮助房地产投资项目决策者了解投资项目,并在事后对于风险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估,积累更多的管理经验。

(2)加强风险应对。特别是针对单个项目的风险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风险带来的危害,对于企业来说也至关重要。企业要充分的重视和发挥管理创新的作用,加强风险应对,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第2篇

适宜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均依赖高质量政府的实施来推动经济发展,而政府公共管理服务的优劣是衡量政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2]通常,我国的地方政府由上级任命并向上负责,这意味着作为辖区内政府管理服务的最终“需求者”和“购买者”,企业和居民不能通过选择辖区政府来直接影响服务供给,从而管理服务的有效供给和质量改进需要替代的激励反馈机制。现实中,政府管理服务的供给方式决定了服务效能,进而影响辖区内企业的生产投资行为,企业对资源的配置使用左右辖区的经济表现,带给地方政府(官员)相应的税收收益和政治绩效,从而激发政府管理服务的“生产”,形成政府和企业间的双向关联。

(一)政府管理服务供给的制度背景。一般认为,相对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具有关于辖区内发展状况和居民偏好的信息优势,由地方政府供给包括管理服务在内的公共品更有效率。[5]地方政府通过维持社会运转、维护市场秩序等措施吸引企业到辖区内投资生产,吸引居民迁移到辖区内居住,企业和居民再通过纳税的方式来“购买”这些管理服务并依据不同辖区间服务质量的高低“用脚投票”,而企业和居民的多寡进一步决定了政府的税源和管理服务的供给能力,最终达到局部均衡。[6]因此,尽管在特定辖区内政府是公共服务的垄断供给者,但企业和居民的退出威胁,外来企业投资的流失和随之而来的税收和经济增长损失将迫使地方政府努力提高管理服务的供给规模和质量。类似的机制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被强化了。首先,地方政府在财权上的独立性和地方提供公共品的效率和激励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不断深化的分权改革(主要包括分税制和行政管辖权下放)在基层政府内部模拟出一个类似企业组织的激励机制,通过予以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成果的部分索取权和支配权激发其维护市场、吸引投资的积极性和能动性。[7]现阶段,尽管居民永久跨地区迁移尚面临户籍等诸多限制,但是企业特别是资本的跨区流动相对容易,进而诱发各辖区地方政府对于税基,尤其是流动性生产要素的争夺,带来基础设施“硬环境”和营商氛围“软环境”改善。[8]在这当中,政府的管理服务不但直接构成吸引企业投资“软环境”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而且基础设施“硬环境”作用的发挥也需要配套政府管理服务的规划、管理和协调。企业依照辖区内服务质量择地投资,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形成自企业至政府的逆向甄选或激励机制。此外,中国临近区域间产业同构、经济同质现象严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和要素流动壁垒的破除将持续迫使地方政府展开“服务竞赛”或“服务比拼”以博得更多企业的青睐。其次,政治集权基础上的地方官员晋升竞赛使得地方官员个人也有强烈意愿去推动辖区经济增长。官员晋升或者续任系于辖区的经济表现,地方政府治理必须符合中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目标,这就激发地方官员维护市场的“企业家精神”。[9]不论采取何种措施,地方官员对经济增长的渴望都必须最终落实到企业层面。[10]这在地方政府内部形成了从上到下紧密的监督链条:上级官员将督促下级职能部门向企业提供合意的政府管理服务,经过层层传达转化,这种源自上级的监督或激励延伸至直接经办的政府部门或服务窗口;职能部门中具备更强专业才能和服务意识的官员更容易被提拔到高层领导岗位,从而实现政府管理服务效率的提升和专业化。除了管理服务供给的意愿,中国政府架构中的M型结构使得地方政府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管辖权并被赋予更多的资源调配能力,使得地方政府可以依据地方发展实际和企业需要提供相应适宜的政府管理服务。同时,地方国有企业分属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同层级的地方官员和国有企业管理者之间存在频繁的交流轮换。在企业中的从业经历和管理经验让地方官员熟知企业需要并能够对企业的诉求作出良性回应。

(二)政府管理服务与企业投资。有关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关系的论断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沿袭自由市场思维,“看不见的手(TheInvisibleHand)”认可市场配置资源的充分效率,主张推行小规模政府,实行低干预、松管制和低税收,认为政府过多的介入会扭曲市场,导致寻租和官僚体制下的低效率,进而会遏制市场发育和企业发展。“掠夺的手(TheGrabbingHand)”更认为经济转轨期间政府对市场的无序干预会侵蚀市场存在的产权基础,甚至会危及法制体系和市场秩序。上述两种观点均忽视了政府在构建和维护市场体系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实际上,企业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过程都需要政府提供支持市场有效运转的公共治理安排。政府不但要避免市场失灵,克服市场缺陷,而且还要通过保护产权和契约执行,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服务来降低企业的经营、交易成本,充当企业发展的“援助之手(TheHelpingHand)”。政府行为和社会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绩效息息相关。高质量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源于政府积极且正向地影响辖区内既有和潜在进入企业的投资决策,当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管理服务的供给和质量可以满足企业需求并能适时响应需求的改变。政府以有偿或无偿形式提供的管理服务是企业存续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从需求创造角度看,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与规制遏制了无序竞争,降低了投机行为和不当经营对企业的侵害,保障企业对当期投资和投资的未来收益享有充分的所有权和支配权。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会通过最终消费、中间投入等渠道伴随专业化分工的深入诱发更高水平的需求,转而刺激企业投资和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从供给引致角度看,政府相对于单个企业或是行业具有更强的资源调配能力和更全面的市场信息,对企业投资经营的扶持与引导可以避免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导致的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从而政府管理服务作为企业生产殊的中间投入要素提高了企业投资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企业属性的差异决定了不同企业投资决策对政府管理服务的反馈不同。前期投资的沉没成本和迁移中的转换成本会对辖区内既存企业产生“锁定效应”,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的最终控制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其经营中受制于多重目标,逐利动机较弱。因而,政府管理服务效能提升对这类企业投资的促进相对较弱。外来企业则流动性和逐利动机更强,受辖区内地方政府控制更弱。事前,其可以对投资地有更多选择而事后也能够从不合意地区抽离。由此推断,外来企业的投资决策与投资目的地中地方政府管理服务效能的关联性更强。

二、政府管理服务效能的测度与比较

如前所述,外来企业对政府管理服务的质量更为敏感。因此,我们以在昆明市经营的客商企业为观察对象来考察政府管理服务效能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在Frye和Shleifer关于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开创性研究中,他们调研了105家莫斯科和华沙的商户来评判两国政府质量。我们的研究同样基于对企业个体的观察:我们逐个考察了企业对政府管理服务效能的评判和对应的投资决策行为,有别于其他研究中将政府属性作为情景变量的处理方式。本文的基础数据来自“昆明市千名客商评价‘昆明市执行力提升年’活动调查”。该调查由昆明市纪委监察局牵头,云南省统计局昆明城调队组织实施。调查从2011年末持续到2012年中,抽取在昆明持续经营的客商企业进行问卷访谈,涉及企业共计1113户。为确保作答的可靠性和调查所得政策含义的有效性,问卷询问了受访者在企业中的身份。由于企业的投资决策权仅掌握在企业所有者或高层管理者手中,本研究中我们仅保留了由这两类受访者作答的样本,剔除了由中层管理者作答的部分,最终实际有效样本共计290户。

(一)测度变量的选取与描述。完整准确地概括和测度相关政府管理服务效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共中央于2003年颁布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纲领性文件提出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二,推进依法行政,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第三,规范产权关系并保护产权权益,完善交易制度,保障合同自由和交易安全,维护公平竞争;第四,完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决策程序,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我们依据上述文件中对所涉及政府职能的表述,并参照服务质量评价中有效、便利、灵活、响应四个原则,从流程中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将相关政府管理服务划分为行政审批、行政监管、政企互动三个维度,共计设置13项二级指标来测度企业感知的服务效能。其中行政审批维度(XS)涵盖指标包括环节数量、审批时间、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流程设计和程序公开六项,行政监管维度(XJ)包括依法监管、文明执法和维护市场三项而政企互动维度(HD)包括信息公开、意见采纳、引导扶持和排忧解难四项(见表1)。问卷中每项指标的具体问题均由负向评价至正向评价设置五分选项,分别赋值由1至5。为增强作答的客观性,设“不予置评”选项,在数据整理中视其为缺失。同时,我们询问这些客商企业下一步的投资意愿,即企业是否愿意在昆明增加投资或引进关联企业到昆明投资,将肯定回答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国有、集体企业与私营、外资企业在政治联系、资源占有、业务构成、治理结构和产权安排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企业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和方式也有差别。同时,有别于以往研究中仅将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的做法,我们将企业规模视作影响政府与企业间关系的重要属性。相对于单个小企业,大中型企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更多,覆盖的市场范围更广,搜集运用市场信息的能力更强,这意味着大中型客商企业面对投资地政府时处于较为优势的位置,但大中型企业更大的投资规模也会带来更高的转换和沉没成本。相比之下,小型企业掌控市场和与政府间关系的能力较弱但更具适应性、灵活性。因此,我们将290户客商企业按所有制和以企业总资产标示的企业规模两个维度划分,各行业内企业资产规模的划分标准依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比较各类型企业对政府管理服务效能的感知和评判,对比13项二级测度指标的得分均值。由表1可见,仅在审批时间指标上,小企业、私营和外资企业给出的评价分别明显高于大中企业、国有和集体企业(P值分别为0.002和0.047),其余指标在不同类型企业间的评分未见系统性差异。这表明政府管理服务效能对辖区内外来企业具有全面的影响,外来国有或集体企业、大中型企业并不会由于自身相对松散的产权结构和较弱的逐利动机而放松对投资地政府管理服务质量的评判标准和要求。此外,我们再对13项指标得分分别作全样本的均值t检验,除程序公开项外,其余指标得分均显著低于4(程序公开项对应的t值为-1.220,P值为0.224)。换言之,外来企业在剩余12项指标上对昆明政府管理服务的评价仅介于基本满意到比较满意之间。

(二)测度指标的汇总和比较。我们以290家样本企业对13项二级测度指标的分项评分为基础,汇总行政审批(XS)、行政监管(XJ)和政企互动(HD)三个维度各自的总评分。各二级指标在所属维度中的重要性不同,分别对三个维度涵盖的指标做公因子提取(见表2)。其中,行政审批维度的KMO系数为0.761,样本分布的球形Bartlett卡方检验值为624.98(P值0.000),提取出两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行政审批1和行政审批2,对应解释率为44.5%和27.3%,合计71.8%。两个公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1和0.695,信度符合要求。行政监管维度的KMO系数为0.731,球形Bartlett卡方检验值366.39(P值0.000),提取出一个公因子,解释率77.4%,内部一致性系数0.855。政企互动维度的KMO系数为0.777,球形Bartlett卡方检验值691.88(P值0.000),提取出一个公因子,解释率72.4%,内部一致性系数0.869。通过各项检验后,我们再按照转置因子载荷矩阵系数对各二级测度指标评分进行赋权加总。行政审批项包含两个公因子,我们先将各因子所含指标对应的载荷系数之和标准化为1计算出指标权重,加总得到各因子分值,再将两个公因子解释率之和标准化为1得到因子权重,计算行政审批维度的总分值。行政监管和政企互动维度均只提取一个公因子,只需用标准化后的转置载荷系数对指标加权汇总。类似表1,表3显示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外来企业对三个维度政府管理服务的评判并没有系统性差异,均值的t检验均不显著。这再次说明外来企业的判断并不随企业属性的不同而变化。所有三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中性并接近比较正向。表3同时比较了不同类型外来企业的投资意愿。尽管均值的t检验并不显著,但从均值看大中企业投资意愿高于小企业,国有、集体企业高于私营、外资企业。大中型企业的业务领域、地域较广,拥有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和供销渠道,抵御新环境蕴含的负面影响的能力较强,而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产权安排导致其投资决策受制于多重因素,因此,近似情境下这两类企业投资意愿更高。

三、管理服务效能对投资影响的估计

在无摩擦的理想市场中,企业的投资决策仅取决于投资项目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权衡比较,更高的预期收益带来更高水平的投资。现实中交易成本的存在会使投资偏离最优水平: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或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投资的发现成本,问题和违约风险导致潜在的投资损失,而更高的成本要求匹配的收益补偿,这将迫使企业缩减在低收益项目中的投资。对企业而言,相关政府管理服务效能的提升有助于克服上述市场缺陷,优化市场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激发企业投资意愿,扩充投资规模。首先,政府对市场参与主体的有力监管能够促进契约的规范履行,防止交易双方的经营收益受到侵蚀,从而外部投资者的注资、企业的融资和投资行为更趋活跃,企业价值增值将诱发后期新的投资。[19]其次,行政审批手续的简化和审批规则的公开有利于降低投资项目筹备中的时间损耗和资金、资源闲置花费,增强企业对投资机会的敏感性,促使企业采纳新技术、拓展新业务,快速将投资意愿转化为现实的投资行为,激发其资源发现、配置和使用的能力。最后,政府与企业间的互动为企业提供了表达诉求的有效渠道,有助于完善相关管理服务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外来企业的归属感,推动其投资经营的本地化。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还可以减轻政策模糊带来的投资风险,稳定企业的收益预期,平稳投资行为。综上,我们预期样本企业感知的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和政企互动三个维度的政府管理服务效能均与企业投资意愿正相关,更高的评价对应更强的投资意愿。由于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和政企互动交织关联,三个维度的评分之间存在中度以上的正相关(见表4),同时估计三个维度变量对投资意愿的影响会导致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令系数有偏。因此,我们先以三个Logistic回归分别估计单个维度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但是,由于遗漏了其他两个具有显著正影响的解释变量,单变量估计会高估系数。为了克服共线性和遗漏变量问题,我们再采用LogisticRidge回归估计三个维度同时纳入模型时各维度变量的系数,运用Cule和Iorio的方法选择岭参数来控制各变量系数计算中的缩减量(Shrinkage)。

Logistic估计和LogisticRidge估计均借助极大似然方法得到系数,即其他条件既定时该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取值为1的对数或然率(LogOddRatio)的影响。虽然表3显示样本企业对管理服务效能的评判和相应的投资意愿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间未显现系统性差异,但是我们在模型估计中仍然以虚拟变量控制了所有制和规模的影响。同时,行业间竞争格局、技术属性和市场需求等的不同会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不同,由于样本容量限制,我们以三次产业划分构建虚拟变量来控制该方面影响。表5.管理服务效能对投资意愿影响的估计LogisticRegressionLogisticRidgeRegressionⅠⅡⅢⅣⅤ行政审批(XS)1.116﹡﹡﹡(4.13)0.342﹡﹡(2.08)0.367﹡﹡(2.22)行政监管(XJ)1.108﹡﹡﹡(5.18)0.396﹡﹡﹡(3.175)0.390﹡﹡﹡(3.041)政企互动(HD)1.115﹡﹡﹡(5.09)0.315﹡﹡(2.377)0.308﹡﹡(2.316)所有制和规模控制控制控制控制行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PseudoR2(%)8.29.910.4RidgeParameter0.0450.044观测值23625123923651注:1.全部模型估计中均采用稳健标准误;2.Logistic回归中括号内为z值而LogisticRidge回归中括号内为t值;3.全部模型均省略了常数项。具体的估计结果在表5中列示。和预期相符,外来企业对于行政审批、行政监管和政企互动三个维度政府管理服务效能的评判均与企业投资意愿显著正相关。模型Ⅰ至模型Ⅲ分别估计了单个维度变量与企业投资或然率的关联,所得系数即对数或然率依次为1.116、1.108和1.115且均在1%的水平统计显著。相近的系数值表明对于促进外来企业投资而言,政府管理服务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同等重要。将对数或然率换算为或然率,依次为3.05、3.03和3.05,即企业对三维度的评分每增加一个单位,从基本满意变为较为满意或从较为满意变为非常满意,企业增加投资的或然率将分别上升205%,203%和205%且该对应关系并不随解释变量取值而改变。单维度估计会因为遗漏变量而高估系数,模型Ⅳ和模型Ⅴ显示了LogisticRidge回归的结果。将三个维度同时纳入模型并控制维度间的共线性相关,所得系数值大幅下降,依次变为0.342、0.396和0.315但仍然在至少5%的水平统计显著,相应的或然率为1.41、1.49和1.37,即三维度评分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增加投资的或然率上升41%、49%和37%。所有估计均显示政府管理服务效能的改进可以明显地刺激外来企业投资并且三个维度具有大致相当的重要性。模型Ⅴ特别针对小规模的私营或外资企业,所得系数及显著性与全样本估计基本一致,这再次验证了政府管理服务效能对推动企业投资的全面影响。至此,所有不同计量方法和样本范围的估计都稳定支持服务效能与企业投资决策间的正相关关系。

四、结论与评述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第3篇

1. 探索园区合作机制,实现共建共享

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平等协商,权责一致;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合作共建原则,《意见》鼓励合作各方通过签订相关协议商定园区收益分配。鼓励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协商合作方式,明确责任义务,共享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成果。合作共建期间,双方可在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资金和资源投入、股本比例、合作协议等分享园区收益,探索按一定比例分配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对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合理分成。鼓励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拓展利益分享渠道。鼓励珠三角地区企业将生产环节转移至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发展珠三角地区总部经济。鼓励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将商贸、物流、研发、金融、法律、财会、审计、信息等服务配套功能优先委托给资质好、实力强、渠道广、技术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企业。鼓励粤东西北地区各级政府通过“以奖代补”、赋予部分经营权等方式拓展珠三角地区合作方收益分配方式。

【图表说明】其中,扶持共建模式主要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管理服务是由园区所在地方政府完成的,而欠发达地区能够获得主要的收益。托管建设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合作方比较优势,在资源投入、招商引资、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使园区在较高起点快速开发,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2. 完善管理体系,鼓励跨区域合作共建

《意见》从三个方面完善了合作共建管理体系。(一)按照科学高效原则组建园区管理机构。推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形成合作共建方高层领导小组决策、管委会管理、开发建设公司运营的三层管理架构。领导小组、管委会和开发建设公司主要负责人由合作共建方协商委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和协调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管委会作为合作双方政府的派出机构,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开发建设公司由合作各方共同组建,主要负责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土地开发、融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二)按照分工协作原则管理园区各项事务。鼓励合作各方平等协商,积极探索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分权管理模式。由粤东西北地区政府按属地原则负责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社会管理事务;由珠三角地区政府主导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经济管理事务。(三)按照政企分离原则经营园区资产项目。鼓励合作各方将资产运营管理职能从管委会中剥离,设立园区开发建设公司,负责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产业用地、厂房出租及日常服务。管委会行使上一级政府赋予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权限,并对资产运营公司实行监督管理。鼓励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充分利用各级政府资金、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并吸收企业、机构和个人投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引入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园区开发建设,提高园区资产运营水平,实现园区资产收益最大化。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开发建设公司按规定程序发行债券或上市融资。

3. 双转移合作共赢模式初步形成

“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转出地和承接地双方政府不断完善和创新合作机制,在推动产业转移和加快园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目前基本形成了推动产业转移的政府合作工作机制,完善了双方政府对产业转移园的资金投入机制,产业转出方和承接方政府逐步形成合作共赢模式。

一是促进了区域产业对接。共建模式的实施让珠三角产业链获得了延伸,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相互配套和一体化格局得以形成。如今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重点园区之一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通过实践,探索出多项新机制,为创新产业转移园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广汽集团与强华公司产业互补对接、合作共赢的“强华模式”和市县共建共享机制,即按照“市筑巢、市县引凤”的方式,由市统揽园区的投入、建设和管理,市县共同参与园区招商引资,各县(市、区)所引进企业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额长期归引进企业的县(市、区)所有。

二是带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缺资金、缺项目、缺载体、缺管理服务经验这“四缺”一直是困扰粤东西北地区发展的瓶颈。共建模式的实施为这些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活力。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3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内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421亿元、税收61.3亿元,同比增长104.27%和44.82%。全省35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入园项目数(含意向)2988个,投资额7030亿元,同比增长35.8%和47%,其中已签订正式投资协议项目2444个,协议投资额5594.8亿元,同比增长32.9%和51.4%;在建及建成项目2021个,投资额约3316.5亿元,同比增长37.2%和47.5%,其中建成项目1448个,投资额约155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5%和59.1%。目前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吸纳劳动力就业达52.4万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共建模式为粤东西北带来了资金和项目,随之而来的就业和税收更是推动欠发达地区的重要助推器。

三是加速了欠发达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与以往只开发不规划、边开发边规划的落后模式相比,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更加突出了一个“好”字。究其原因,就在于园区实行先规划后开发,规划编制充分吸收珠三角地区先进园区的发展经验,推动实现了工业园区、集聚集约发展,避免了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据统计,2009年园区新增单位GDP消耗新增建设用地均明显低于所在地级市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也远低于所在地级市平均水平。

四是打造了一个综合性平台。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区域的产业对接,更是逐步成为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平台。据了解,诸如广州和梅州、东莞和韶关等就利用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形式深化了以往扶贫和对口帮扶的“友好伙伴”合作关系。欠发达地区也为珠三角地区提供了培养干部的大平台。每年珠三角地区都要派干部到园区挂职锻炼,重新体验创业期的艰辛。

4. 推进“双转移”合作共建的广东地方样本

在广东省实施双转移3年以来,各地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依托不同的区位环境等各方面优势,在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特别是通过深入贯彻实施广东省委、省政府推进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逐步摸索出一套带有显著地方特色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河转移园:实施“双转移”战略成效最好的园区之一

一是加强与中山市的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2005年5月建园后,几年来,中河转移园在园区规划、招商引资、园区管理等方面得到了中山市的充分指导和大力支持。同时,不断加强与香港、深圳、东莞等地商会、行业协会和投资者的联系沟通,深入做好园区推介工作,吸引了大批珠三角企业前来投资。目前,落户产业转移园的144个工业项目98%以上是从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转移过来的。二是加强与人社部门和全市各镇村的合作。一方面,积极向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本地农民工做好宣传工作,动员他们回乡务工,支持家乡工业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05年,中河转移园的就业人数为1.3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占比仅为23%。2010年,中河转移园的就业人数达7.5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占69%以上。中河转移园实施“双转移”的成效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2008年中河转移园获得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称号,两次竞得省产业转移园扶持资金共10亿元。2010年1月被中国开发区协会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潜力开发区”之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创出新模式

2010年底,佛山市顺德区与清远英德市签署区域经济合作协议,共建“飞地”型产业园。该园命名为“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届时一个工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GDP达到200亿元的宜商宜居新兴产业新城将在清远中部崛起。

从2012年开始,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将进入首期建设,重点引进顺德区的家电、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以及未来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未来5年,该园将完成2万亩开发,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GDP100亿元;整个园区建设在2020年完成。

顺德英德“飞地型”开发模式是对产业转移工作的一个有益探索,与以往相比,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将以顺德为主导,顺德区政府对特别合作区的参与程度更深,将更进一步拓展两地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成为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重大举措,在全省范围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新的创举,也将把清远佛山“双转移”的合作模式推向新的高度。

目前,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建设日常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已开发建设3380亩,已投入开发资金约3.5亿元。特别合作区建设用地的征地和拆迁工作、首期用地报批工作正在进行;供水、供电线路、交通路网、排水设施、排污管道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配套工作积极推进。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进一步凸显了清远的“洼地”效应,有望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创新合作的示范区。

顺德清远(英德)产业特别合作区制定了专业招商规划及方案,初步完善了工业项目准入实施、工业投资项目评估预审、工业项目投资优惠暂行等办法。通过积极拜访顺德家电、机械装备等区内传统优势产业、组织商协会抱团考察等形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已储备60多个入园意向项目,其中德美生物农业、容声电器、圣特斯数控设备等12个项目准备入驻启动区,投资总额超过29亿元人民币。

梅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承接高端产业转移

在广州、梅州两市的推动下,由广汽集团零部件有限公司和位于梅州市的广东强华汽车无刷发电机有限公司共同组建了广汽强华(梅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目前生产商务车发电机和起动机。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并积极向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

作为国内两家能生产蓝光光盘制造设备的企业之一的紫晶光电也进驻了产业转移园区。在梅州,紫晶光电由生产设备延伸到了生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蓝光光盘。梅州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高端产业转移方面有新突破。在引进全国知名企业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作为梅州招商引资主战场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2011年6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大重点园区之一,招商引资势头良好。成功引进了中国远望新能源、紫晶光电、五羊摩托、三一重工、科伦药业等8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碧桂园、海航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纷纷进军梅州,参与梅州和园区开发建设。最近广晟公司又加强与梅州合作,在园区建设“中国南方稀土科技城”。目前共建合作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将有一批大企业和稀土高科技项目落户。2011年以来,随着加快绿色经济崛起的战略更加明晰、交通区位的不断改善、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园区的不断完善、专业化招商队伍的组建,梅州产业发展环境迎来酝酿质变的拐点。截至目前,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进园企业达到133家,计划投资235.5亿元,投产企业81家。

江门借助各种社会力量 探索多种共建模式

新建园区必须要做好前期基础设施的投入,这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产业转移园区创业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如何筹措建设资金。为了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江门市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国资、民资等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探索了多种共建模式,在园区内共建了各类“园中园”。

2009年10月,江门尝试向企业借力,与国有企业“开平市国汇投资有限公司”合作,签约建设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国汇工业园。该工业园是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第一个“园中园”,占地面积257亩,由开平市国汇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57亿元,建设标准厂房30栋和服务中心大楼2座。预计将可吸纳200家中小企业入驻,引入项目总投资约9亿元,并已成功创建为“广东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目前国汇工业园已建成厂房20栋和服务中心大楼2座,其余10栋厂房预计2011年10月前完成。

2010年10月,江门与江门市浙商商会签约,尝试利用民资共建浙商工业园。该园区规划用地980亩。目前已入住12家企业,总投资25亿元。

2010年12月,江门与顺德区政府签约,借助发达地区的力量合作共建总规划面积约10000亩的顺德工业园,首期规划开发面积3500亩,合作年限为10年。目前已签约入园的顺德企业18家,投资总额达50亿元。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第4篇

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其管理及开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

1984年我国开始设立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产业园一直作为中国经济的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成为各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

然而,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

管理模式之别

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上看产业园,可分为行政主导型、公司治理型和混合型三种管理模式。

行政主导型在开发区建设的早期比较常见,那时候很多产业园具有很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由政府主导进行建设初期的资源投入和规划,在园区建成后也是实行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

行政主导型还可以细分为两种小模式,横向协调型和集中管理型。

横向协调型是由所在城市的政府全面领导园区的建设与管理,设置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原政府的行业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园区内各类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日常管理仍由原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管委会只负责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不直接参与开发区的日常建设管理和经营管理。所在区县政府负责园区内的公安、消防、卫生、网点等的管理。园区管委会其实也是政府部门,具有相应的级别,对政府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横向协调时也是使用政府公务员级别身份。

比横向协调型出现稍晚的是集中管理型。由市政府在园区内设立专门的派出机构——管委会,负责全面管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职能。管委会可自行设置规划、土地、项目审批、财政、税务、劳动人事、工商行政等部门,可享受城市的各级管理部门的权限,同时也接受主管部门必要的指导和制约,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特点。这种方式给予了管委会更大的职权,与相关管理部门的很多协调工作变成了直接管理事务,提高了园区的管理效率。但问题是管委会的政府色彩更加浓厚,一些需要企业运作的事情基本不可能实行。

行政主导型产业园的特点是产业园的政府性质非常浓厚,具备很强的行政职能。园区内的税务、公安、工商、劳动人事等政府职能均由园区管委会进行管理。园区的开发、管理问题解决了,但是园区的发展问题却显得薄弱。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开始出现了一些更具公司管理特征的园区。

公司治理型又被称为企业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企业作为开发区的开发者与管理者。目前在县、乡(镇)级的开发区和高新区中使用的较多。县、乡政府并不设立派出机构,而是通过建立开发公司作为经济法人,组织园区内的经济活动,并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如协调职能等。总公司直接向所在地区政府负责,实行承包经营,担负土地开发、项目招标、建设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和规划管理等职能,而园区的其他管理事务,如劳动人事、财政税收、工商行政、公共安全等,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把政府职能还给政府,成立投资公司进行园区投资、开发、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职能清晰,规避了政府和企业双重身份的问题。

行政主导型与公司治理型其实是两种相对极端的状况,我们更常见的是混合型模式,政府部门既设立了园区管委会,又成立了投资开发公司,管委会负责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投资开发公司负责企业运作职能。混合模式设立的方式也非常复杂,有管委会下设投资公司的模式,也有管委会和投资公司平级设立的模式。

园区管理模式大趋势是在走企业化的方向,招商引资,和企业一起搭台、一起唱戏。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确定的管理模式作为最优的方式。其中混合管理模式比较多见,但是混合管理模式之中管委会和投资公司又采用什么结构设立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运作模式之异

政府部门在对园区进行不同定位的同时,园区也会产生五种不同的运作模式。

第一种模式:政府运作模式。这里的政府运作模式与前面所说的行政主导型园区有关联,但却是不同概念。政府运作模式往往在行政主导型园区比较常见,园区由政府投资开发,园区为入驻的公司提供一些税务、行政事务的服务,然后收取一些服务费用,同时政府部门也会给园区一些招商费用和税费收取的优惠。政府运作模式适合于一些规模小,管理简单的园区。对于一些大型的园区,这样的运作模式无法保证园区的长期运作。广州天河软件园就属于这类运作模式。

第二种模式:投资运作模式。投资运作模式是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园区,然后通过房租、固定资产等作为合作资产,孵化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在企业获得成长后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或上市,实现资产增值并收回投资。这是一种长期投资的理念,园区在中短期很难有可见的回报,但是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为园区的发展是建立在企业投资成功的基础上的。浦东软件园就属于这一模式。

第三种模式:服务运作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只是投资还是不能满足很多企业的需要,很多企业对园区的服务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服务运作模式的园区。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信息提供等软服务,为企业提供更佳的生存发展环境。服务运作模式强化了园区与企业的合作,增加了园区的收入渠道。杭州软件园就属于这一类运作模式。

第四种模式:土地盈利模式。随着近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起,土地增值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了很多行业的盈利水平。一些园区获得了土地收储、初步开发、拍卖的功能,所以一些园区通过控制大面积的土地,在进行初步开发后,短期内提升土地的价值,然后进行地产开发或转让。这种模式更像一个有规划的地产开发商,获利能力非常的强大,同时也为园区后期的开发奠定了雄厚的财力基础。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中关村软件园。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第5篇

(行政事业单位参考格式)

 

为适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的要求,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现对我单位本年度资产占有、使用、变动以及管理情况等分析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按照市委六届第135次常委会议有关决议和2016年4月5日市编委会第2次年度会议精神,根据省编办《关于明确盘锦市经济合作局(盘锦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机构规格的批复》(辽编办发[2016]37号)意见,同意组建盘锦市经济合作局,加挂盘锦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牌子,为市政府直属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部门主要职责

(一)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吸引外资及区域经济合作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组织协调全市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合作。

(二)拟订全市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措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统筹全市境内外招商引资工作,负责项目包装和储备、建设并完善项目库;负责全市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统计、督查和绩效考评工作;承担全市招商引资的协调服务和咨询工作。

(三)研究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拟订全市对外招商重大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参加国内外招商活动和区域经贸合作活动;调度、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进度。

(四)负责组织、指导全市针对欧美、日韩、台港澳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外资招商工作,推动企业间合资合作;协调推进全市与京津冀、环渤海及长江经济带等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指导和推动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展会和年度展销活动。

(五)负责市际间区域经济协作组织联络协调及服务工作;负责管理归口的市政府驻外省(区、市)办事机构;负责审批和管理外省(区、市)驻盘商会等社团组织;负责全市投资环境的宣传推介。

(六)贯彻执行国家外交方针政策和有关涉外法律法规,利用对外交往渠道,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友城交流及与国际组织交往渠道,扩大国际交流,构建参与国际合作平台,广泛开展对外宣传,促进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和人才的国际合作,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七)加强涉外管理,负责组织或配合接待来访本市的重要外宾;负责境外其他组织在本市活动的管理及协调工作;负责本市与外国有关领事机构的业务联系和交涉事宜;协助相关部门处理涉外事件;负责本市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往来管理工作;负责本市与外国友好城市以及其他结好单位的交往活动。

(八)统筹协调全市各县区、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涉侨工作,调查研究国内外侨情和本市侨务工作,涵养侨商资源参与经济建设;负责与海外侨商组织的联络与合作,吸引华侨华商华人来盘创业;开展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侨界的联络工作;指导、推动涉侨经济、科技、文化合作与交流,协调涉侨投诉工作。

(九)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盘锦市经济合作局(市外事侨务办公室)设置9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保密、信访、政务公开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财务、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等工作;负责归口管理市政府驻外省(区、市)办事机构。

(二)产业研究与规划科

负责研究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拟订全市对外招商工作规划和相关政策,编制全市对外招商重大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为重大产业项目招商、产业链项目招商提供可行性研究;负责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拟定全市对内开放规划,提出区域产业合作建议;负责投资环境对外宣传推介工作,负责重要和综合性文件的起草和审核工作。

(三)综合协调科

负责组织、协调参加国内外招商活动,调度、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进度;负责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及完善;负责全市招商引资的相关统计、督查和绩效考评;负责协调组织参与国内重大经贸活动,指导和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展会和年度展销活动;负责文字综合、督查督办工作。

(四)欧美投资促进科

负责研究拟订欧洲、美洲、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动向,拟订招商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全市对欧美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招商活动和上述国家地区来盘考察接待协调;负责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

(五)日韩投资促进科

负责研究日本、韩国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动向,拟订招商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全市对日韩的招商活动和日韩投资商来盘考察接待协调;负责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

(六)台港澳投资促进科

负责研究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动向,拟订招商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全市对上述地区的招商活动和投资商来盘考察接待协调;负责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

(七)国内投资促进科

负责研究拟订国内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全市对国内发达地区重大招商活动;负责组织、指导全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与京津冀地区产业合作,围绕高端制造业加强对长江沿线地区招商引资工作;负责国内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负责指导驻盘商会等社团组织开展经济合作。

(八)外事交流合作科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外交方针政策和有关涉外法律法规;负责围绕本市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进行外事调查研究;负责国际友城交流及与国际组织交往,推进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和人才的国际合作;负责出访及来访团组的综合管理工作;负责境外其他组织在本市活动的管理及协调工作;负责本市与外国有关领事机构的业务联系和交涉事宜;负责本市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往来管理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处理涉外事件。

(九)侨务指导科

负责协调全市各县区、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涉侨工作,调研国内外侨商侨情和本市侨务工作,涵养侨商资源;负责与海外侨商组织的联络与合作,吸引华侨华人来盘创业;负责开展侨法宣传,指导、推动涉侨技术、人才、捐赠、宣传、文化等工作,协调涉侨投诉工作。

本单位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单位共45人,行政编21人,事业编24人。

二、资产情况分析

(一)分析资产总量、分布、构成、变动情况。其中,资产构成情况应包含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占资产总额比例情况,固定资产占比中应包含房屋、专用设备、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占固定资产总额比例等主要指标分析。(可用饼图、柱图、折线图和表格)

(二)分析本单位主要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情况。其中,资产配置情况应包含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无形资产增长率、人均占有办公室使用面积、人均占有大型设备数量、有土地证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等主要指标分析;资产使用情况应包含出租出借资产占资产总额比、对外投资占资产总额比等主要指标分析;资产处置情况应包含本期处置资产价值占资产总额比等主要指标分析。(可用饼图、柱图、折线图和表格)

(三)分析本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或处置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情况。

(四)分析本单位资产总体绩效情况。包括单位资产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资产存量盘活和共享共用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一)主要举措。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工作举措,全面反映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和亮点,包括在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环节、提高资产运行绩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不仅要反映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自身情况,还要着重反映国有资产在保障单位高效履职、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和促进事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主要成效。分析本单位利用资产履行职能的情况,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转、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促进民生和科学事业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三)支撑改革方面。在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改革所发挥的作用。

(四)其他方面。

四、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特别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资产配置方面。如办公室使用面积超标准、车辆超编配置等情况。

(三)资产使用方面。如未履行审批程序进行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情况。

(四)资产处置方面。如未履行审批程序进行资产处置、处置收入未及时上缴国库等情况。

(五)资产绩效方面。如资产配置和使用中的低效无效、损失浪费等问题。

(六)其他方面问题。

五、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各单位对照现有制度,对资产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自查,结合《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货币资金占比较高、在建工程未转固定资产等问题进行说明。重点反映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情况,包括整改方案制定情况、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等。

(一)体制机制方面。结合本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二)全过程管理方面。结合本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未履行或未及时履行审批程序等提出整改措施。

(三)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方面。结合本单位货币资金存量情况进行分析,对资金使用效率低的提出整改措施。

(四)加强会计核算方面。结合本单位财务管理情况,对资产账务不规范、账实不符等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五)加强在建工程管理方面。全面梳理单位在建工程情况,对已投入使用长期未转固的在建工程提出整改措施。

(六)资产绩效方面。对本单位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益低,包括闲置浪费等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七)其他方面问题的整改措施。

六、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管理方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结合本单位资产管理重点工作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二)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路和规划。包括如何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

(三)对资产报表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四)其他意见建议。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第6篇

关键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087-03

国家计委于1998年7月正式批准榆林为部级能源重化工基地,这是我国唯一一个由国家计委批准建立的部级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我国产业布局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能源战略西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如何按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高效节能的绿色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将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现状

通过对省市两级部门的调研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我们了解到现有的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是在榆林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的,建设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特设机构。能源化工基地设八个开发区,分别是榆神开发区,府谷开发区,榆林开发区,榆横开发区,米绥开发区,定靖开发区,神府开发区,吴堡开发区。榆林市能源化工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规划办公室、重大项目办公室、综合办公室。主要职能是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工作行使领导管理职能,与八个园区之间主要是协调服务关系,并无直接的隶属关系。

(一)榆林市管省批开发区管理模式

神府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4年,为榆林市政府直属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地处富有“西部煤都”之称的神木县境内,管委会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县处级),目前未设主任,常务副主任同时为神木县副县长。管委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服务企业,招商引资,从2006年起开始加入管理企业的职能。在管委会之外,园区还有一个能源开发总公司,它的职能是服务园区建设,扶助民营企业项目发展。主要承担开发区内的市政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贷款和土地收益。榆林经济开发区,位于榆林市区南,是1999年省政府批准的陕西唯一的以能源化工项目建设为主体的经济开发区,榆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榆林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地市一级经济管理权,主要职责是:负责法律、法规在开发区的实施;编制、实施开发区建设规划;制定开发区的管理规定;领导和协调有关部门设在开发区的派出或分支机构的工作;审查批准在开发区的投资项目;依法管理开发区财政、国有资产、税收劳动人事、工商行政、土地、规划、建设、房地产、环保、绿化、技术监督等工作;负责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管理开发区的涉外事务和进出口业务等。

(二)其他工业集中区管理模式

榆林经济开发区和神府开发区都已经基本建成,并且有自己的园区管委会,其他六个开发区正处在园区规划、招商引资阶段,由当地政府管辖。以米脂县为例:米脂主管能源工业的部门是工业经济局、发展(计划)局。工业经济局主要职能是对县国有企业的经营生产进行协调服务。发展(计划)局主要职能是进行园区(米脂盐化工工业园)规划、招商引资。米脂县针对能源开发专门成立了一个能源开发利用协调领导小组,该小组受米脂县政府的委托,全面负责米脂县能源开发利用的协调服务、行政审批和监督管理等工作。需要指出的是该领导小组的组长是该县一个分管工业的副县长,该小组的办公室主任就是工业经济局长。县级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能源开发利用所涉及的具体事宜。

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化工基地管理较为混乱

目前基地设立了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成立初衷是协调管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对开发区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但从运行情况看,小组很少或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不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体制、管理、资金、项目等重大问题,成了名不副实的“领导”。另一方面却表现为“多头领导”,即开发区分别由多个市领导分管开发区的科技、规划、土地等不同的任务,造成管委会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的不便,也不利于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开发区的领导。而这种矛盾的产生,归根结底源于处于中枢环节的协调小组――领导小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二)政府管得多、统得死,违反市场经济原则

能源化工基地由政府组建机构进行管理,即使是开发公司也是由政府投资占股,缺乏市场导向。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方面,现在基地的建设资金主要是靠政府的投入,而政府投入有限,不能更好地发挥当地的能源优势。

(三)各个区县各自为“政”,缺乏一定的交流和沟通,不能发挥综合优势

各个区县在资源类型上存在大量的重叠交叉,这样各个区县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主要表现在招商等各个环节,使得很多资源被内耗。

(四)部分区县能力薄弱,无法形成循环经济

部分区县特别是南部六县财政非常有限,没有能力去引导市场建立与现有能源化工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与之联动,使得企业不能实现资源的深度利用,不能形成循环经济。使得一些企业的工业废渣不能有效利用,造成了环境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而且由于各个区县的招商能力有限,所招来的商家只能对资源进行低度、小规模的开发利用,难以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五)中央、省、市和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影响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

矛盾主要表现在地方的管理权限太少,享受的利益有限。具体来说,企业税收权益分配不平等、地方政府不能争取到对能源资源的开发权、资源开发权审批过于繁琐、土地审批权过小(国家对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限制)等等都打击了地方参与开发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地方与中央企业的矛盾也比较大,央企、省企只要服务、不要管理,与当地政府沟通较少,对环境的返还费用也很低。

三、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的创新

由于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的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借鉴亚洲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政府管理的模式为主;又因为以企业为主导的园区积极效果比较明显[1]。所以,笔者认为适合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管理模式是以政府出面成立国有控股公司,这种国有控股公司是以土地资产为原始资本,真正通过市场渠道进行融资而形成的符合公司法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国家投入的原始资本形成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以经营性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见图1。

(一)管理模式创新

榆林市政府应把分布于其辖区内各个区县的两个开发区和六个工业集中区的管理权限统一收归市政府,由市政府委托市国资委成立集团公司进行集中管理,见图2。榆林市所辖各个区县按照原有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规划分别组建八个分公司。这八个分公司将成为地区利润中心,分别负责本地区内各种资源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整合行业资源,以达到协同效应,见图3。在成立地区分公司的同时,在集团公司同时成立分管煤、石油、天然气、电等产品的事业部,该部门将负责整合各分公司的相应行业,统一协调相应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负责本行业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减少各分公司研发带来的资源浪费,加快新技术在能源基地的推广运用。

(二)管理模式的运作

各个分公司都是集团公司下属,它们不再接受当地政府相应机构的管辖,而接受集团公司的领导。它们将以当地政府股份的形式入股集团,所以当地政府拥有分公司的部分产权,分公司剩余股权按照已经投资各方的投资额在国家、各级政府和其他投资各方之间分摊,见图4。

各个区县的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先进行土地资产评估,然后将其作为该区县的股份入股。同时也允许民间资金以适当形式入股,国家对基地的投入资金可以按国有股对待。由市国资委直接负责对全部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公司同时组成董事会,各个区县派代表作为董事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与决策。年度末根据公司的经营业绩,各方以参股多少为基础参与分红。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分红返还当地政府,个人为投资主体的分红返还给个人。

政府角色的定位为微观投资环境建设职能与宏观投资环境建设职能:政府对微观投资环境既要放开放活,又要限制其消极作用。所谓消极规制,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和法规的形式,规定经济个体不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防止它们的消极行为,以保障市场机制的健康作用,提供微观经济活动的良好环境[2]。

政府对宏观投资环境建设要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宏观调控使园区投资环境达到政府的目标,纠正市场偏差,遏制错误的投资环境建设走向。具体职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提供基础设施;计划引导,如对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做出战略性规划;政策调节,运用适当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来扶持园区企业发展;促进公平竞争市场机制的形成,为园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三)管理模式建设阶段

依据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规律,我们规划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进程,并提出了在各个阶段基地发展的推动力量和基地管理公司对基地发展的促进作用。如表1所示。

四、结论建议

上述管理模式的架构作为基地经营管理模式的整体支架,为基地的管理体制建设奠定了基础。而为使基地按所架构的管理模式运行,本文认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管理模式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从长期看,建议在实际运作中采取以下对策。

(一)创新能源化工基地吸引资金方式

由于另外六个开发区为新建园区,在资金上基本没有积累,因此投资环境建设主要靠吸引有资金的企业或团体投资入股和土地差价等方式。

1.吸引资金入股模式。开发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或团体以资金投入入股园区经营管理公司,以缓解园区开发初期的资金困难。

2.地产开发模式。政府划地为域设立园区,土地是资本,土地价差或收益保证硬环境建设投入,因此园区建立房地产经营市场是弥补开发资金不足的主渠道之一。

3.划片开发模式。为使园区投资环境多元化,开发区可以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划出系统开发片区或功能小区,借外部资金开发。经营管理公司采取“我定政策、划片你开发、你赚钱、国家收税”的方式,投资硬环境也相应改善。

(二)经营管理公司负责具体的业务实施

根据政府立项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确定具体引入的企业。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对施工单位采取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园区的招商与服务。对园区常规物业管理服务采取社会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物业管理公司入园管理,减少公司的后勤机构人员。引进先进人才、技术、管理、理念等,促进园区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运营商队伍内部建设

1.获取高水平的人才

榆林在吸引人才上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可以将高级管理人才安置在西安,基地有事时便飞回榆林处理,其余时间自便;大力推行股票期权等职工持股计划、年薪制等分配模式,加强智力的资本化运作等。

2.建立培训工作机制,加强员工培训以适应园区发展的需要。建立员工培训的工作机制;培训方式应采取多样化:可联系相应的培训基地,对员工进行脱产或函授等方式培训,也可采取请进相关专家进行培训,或采取派出去学习的方式进行实务培训。同时,应加强实际锻炼与业务培训的结合。

3.加强团队协作,树立全员营销观念。为加强团队协作,可以采取由首问首接责任部门向内部协调部门开具工作协调单的方式,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时间登记记录,从完成时间和完成情况上对相关部门协作情况予以考核,加强团队协作监督手段。

4.绩效考评与激励。考评的结果主要用于工作反馈、报酬管理、职务调整和工作改进。绩效考评应从员工的品质(忠诚、可靠、主动、有创造性、自信、协作精神等)、行为、效果三方面进行考评。

(四)有效推进法制化进程

能源化工基地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进一步加快能源化工基地法制化步伐是实现能源化工基地依法治区、规范管理的关键。在没有全国性法律出台之前,建议地方人大加紧制订和出台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方面的条例、法规,明确能源化工基地及开发公司的法律地位,把能源化工基地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五)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

在基地发展过程中,必须有科研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充分参与,目前这两者的结合已成为时代潮流。加强企业与教育科研机构的联合,提高科技含量,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目前国外已建立了政府牵头,大学科研界和企业界三方合作兴办高新区的理论[3]。只有多主体的参与,才能视整个基地为一完整的整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整体的功能。

(六)采取相应的税收金融政策

为促进能源化工成果的转化,对企、事业单位的收入要酌情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激励企业增加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各国政府大多通过税收激励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金融政策方面,银行在信贷计划中可开辟能源化工开发贷款项目,初步形成国家进行风险投入,金融机构、企业多渠道筹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机制,以国家重点计划形成的成果和部分资金投入,在社会上进行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按项目资金的比例享受资产权益,分担投资风险。

(七)加快现代政府管理的各项要素建设

首先,要形成强有力的研究决策系统。要形成由从事综合研究、政策设计的专家队伍组成的、具有高度分析驾驭能力的政府软科学研究机构。其次,要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将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使基地“透明政府”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同时,必须建立有效的政府信息管理和处理中心,形成信息反馈体系,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最后,建立严密的行政监督系统。

参考文献:

[1]代帆.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3):39-42.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第7篇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配合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我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汇报,日前,财经工委同志在黄幼钧副主任的带领下,对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教育局、区资产经营公司、西溪湿地经营管理公司、之江文创园、文新街道等XX个单位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就我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情况及评价

近年来,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省、市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了我区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根据财政部门的统计,截止XXXX年底,我区XX家行政单位的资产总额为XX.XX亿元,其中固定资产为X.XX亿元;XXX家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为XX.XX亿元,其中固定资产XX.X亿元。全区XX家国有企业(XX区XX家,之江X家)资产总额XX.XX亿元,所有者权益XX.XX亿元。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注重了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在管理体制上做到了有人管事,区财政局国资科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部分国有企业进行监管,区资产经营公司、西溪湿地经营管理公司、之江创意园开发有限公司以及相关主管单位分别对下属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需纳入产权交易的国有资产进行公开处置。在管理制度上做到了有章可循,从XXXX年开始,我区先后出台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以及房产登记与租赁、处置等细则;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监督管理规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规章,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国有资产的管理要求和方法。

(二)加大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区政府深入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开展全区性房产调查,在清理登记各类房产的基础上,对部分无产权证的房屋探索实施了西湖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内部登记制度。落实国有企业资产重大事项监管权利,严格审核国有企业重大事项,依法推动西湖投资有限公司增资、蒋村新区建设有限公司XXX%国有股权的挂牌转让等工作。严格按照程序操作,全面推进政府采购,依法处置纳入产权交易的国有资产,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审计部门先后开展了镇街和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调查,提出具体的审议建议并督促落实整改。各镇街和行政事业单位也采取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实施内审监督、强化绩效考核等措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三)促进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调研的情况看,XXXX年-XXXX年,区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规范经营性房产管理、做强国有品牌企业、优用存量资产等形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分别达到XX.X%、X.XX%和XX.XX%,国有资产(含公司所属出资企业及其权属企业)经营收入也从XXXX.XX万元增加到XXXX.XX万元,实现三连增。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委托拍卖中介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公开拍卖,三年共累计交易XX批次,成交金额XXXXX.XXX万元,国有资产增值XXXXX万元,增值率达XX.XX%,特别是石龙山南侧废弃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矿石销售权项目、西湖啤酒厂建筑物拆除承包权和原厂生产设备拍卖项目,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值。我区还对建设局原天目山路XX号第X、XX层房屋,区民政局原体育场路XXX号四层房屋进行产权证移交,逐步做大做强我区国有全资企业的资产。

二、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区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意识不够强。一是重视程度不足。从调研的情况看,不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重资产数量、轻资产效益的思想,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二是产权意识淡薄。不少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房屋资产有多少,是否具有产权,是什么性质的产权,存在哪些风险所知不多;对有的资产为什么没办产权证,什么历史原因造成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模糊不清。三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我区所有镇街都设有资产经营管理办公室,但在资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管理职责分散和多头管理的情况,对日常资产管理监督缺乏集中性和统一性。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无人负责,或由其他岗位人员兼顾、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国有资产管理缺乏延续性。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相对较弱。一是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较为突出。虽然通过全区房产调查和资产统计报表,掌握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基本信息,但仍然存在部分单位上报数据不够全面,漏报、少报的情况,特别是一些没有产权证的房屋和占用、借用资产。不少单位和镇街的内部台账对拍卖、处置的国有资产没有及时清理核销、调整账务,对财政新形成的国有资产没有及时入账,存在国有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静态账、账面账较多。二是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数量较大。根据财政的资料显示,全区XXX家单位上报的XXXX处,面积XXX.XX万平方米的房产中,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达到XXX处,面积约为XX.XX万平方米,占全区房产总面积的XX.X%。而从部门看,教育系统的XXX处学校场所,总建筑面积XXXX亩,未取得国有土地证的有XXX亩,占XX.X%;校舍面积XXXXXX平方米,未办理房屋产权证的XXXXXX平方米,占XX.X%。卫生局机关及XX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X家公共卫生机构的房屋面积XXXXX平方米,其中有房屋产权证的有XXXXX平方米,占XX.X%。根据财政局的分析,未取得产权证的原因包括未缴纳土地出让金、验收未通过、资料不全、政策及历史遗留。三是经营性资产管理不够到位。部分单位的房屋租赁未进入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存在私自协议出租、出借房产的情况,这其中既有部分单位执行我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的自觉性和敏感性不足,未主动上报房屋公开招租的原因,也有我区国有资产处置的督促检查机制尚未形成,监管力度不足等因素。四是资产整体回报率不高。有些单位和镇街由于经营性资产面积小、分散等原因,有部分土地、房屋被闲置,或使用绩效不高。还有部分土地、房屋的租赁期限过长,租赁价格过低,从调研看,不少房屋的租赁合同租期长达XX年,甚至有的房屋租期要到XXXX年,租金每亩只有X.X万/年,且每五年增租X%,这明显低于市场价。

(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绩效不高。一是政企职责不明晰。我区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建立的管理型职能的国有企业,更多的是为了完成政府的工作任务,并未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缺乏市场经营管理意识和责任。全区XX家国有企业的类型,既有事业单位类,经营类的,也有建设平台类,融资担保类。企业的经济性质既有有限责任公司,也有全民所有制、国有独资公司,甚至还有集体企业。由于国有企业法人结构复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不彻底。

二是管理责任难落实。国有企业的人员编制较为混杂,公务员、全额事业、差额事业、企业合同工、临时工等都有,员工事业企业两种身份,工资两头靠的情况也有存在。国有企业与主管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也较为混乱,存在主管单位变相占用国有企业资产或国有企业无偿使用主管单位国有资产的情况。

三是收益绩效不高。根据XXXX年的国企年报,全区XX家国有企业共XX.XX亿元的资产总额,XX.XX亿元的所有者权益,主营业务收入为X.XX亿元,利润总额仅为XXX万元,净利润仅为XXX万元。这其中的原因包括国企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目标责任考核不落实等。四是发展后劲乏力。受资产总量偏小,经管人才缺乏,投融资困难以及政策因素影响,我区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后劲不足。当前,我区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资产主要体现在房产上,主营收入也主要以房产租赁为主,资金积累缓慢。西溪湿地的主营收入以观光游产值(门船票收入)为主,旅游延伸产业发展和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的不足,以及湿地三期的竞争也给西溪湿地发展带来阻力。

三、工作建议

结合这次调研发现的问题和掌握的情况,我们就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夯实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基础。一是要强化国有资产规范管理的意识。国有资产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物质保障。区政府及各相关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职责,自觉依法管好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二是要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区国资办、镇街资管办、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主要资产管理部门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尤其是各镇街资管办,要认真落实岗位、职责和人员,切实强化本级及下级单位的资产管理与使用情况的监督。各行政事业单位和代表政府掌管资产的单位,要明确资产管理的兼职机构和专职人员,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和维护。

三是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根据省市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我区国有资产购置、配置、验收、使用、处置、评估和统计等一系列配套监管制度,督促各单位建立完整的账卡,加快推进我区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管。要建立资产保值增值的指导机制和考核机制,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各镇街、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准确及时上报资产变动及增减变动情况。四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力度。要探索实践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建立涵盖区本级到各资产主管部门的政府公共资产管理网络,强化对资产数量、质量和使用的监控,为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一是要开展清产核资。区政府有必要组织财政、审计、监察、住建等部门,对全区各行政事业单位、镇街、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产核资调查,进一步梳理我区国有资产的保有数量、主要类型、资产质量等情况,理清资产的产权归属、管理与使用情况;掌握资产经营和收益入账情况,摸清家底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台账和数据库。

二是要加强房产管理。特别是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区国资办要会同相关单位,认真梳理分析原因,充分论证办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对能采取措施补办手续领出产权证的房屋,要及时排定计划时序,明确责任要求,落实人员经费,强化跟踪考核,督促早办快办。对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屋,要探索发放内部登记证等形式加强监管。要加强闲置房产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撤并后的存量房产、可利用的闲置房产,区政府可集中管理或授权国企统一经营管理。

三是要突出保值增值。要严格执行《西湖区公共资源交易办法》的规定,国有资产的出让、租赁及承包均应纳入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资产的优用和效益最大化。镇街的经营性房产涉及到招商引资引税,在根据房产的地段、年份、设施等情况合理制定租金的基础上,妥善处理税源培育、税收效益与资产保值增值的关系,建立健全租赁进入退出机制和公平竞争机制,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经济效益。要加强合同管理,研究制定房产租赁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权责条款和合约期限;对现存租赁期限过长的合约,相关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资产收益。四是要提高监管效能。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突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产权变动的监督,规范和完善非税收入的管理,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水平。

(三)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业绩。一是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改革。要按照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思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我区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要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和梳理国有企业资产家底,杜绝国有资产占用、借用情况,防止出现国有资产流失。要梳理国有企业的经济性质,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明确政府作为出资人依法享有的各项股东权利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规范国有公司运作。要防止和避免出现更多行政性、管理型的国有公司。

二是要发挥国有资产的整体优势。要盘活存量资产,在保证政府需要的前提下,对零碎、收益差或者闲置的资产资源,应采取对外出售、部分转让、资产置换等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尽快盘活存量资产。要优化资产资源配置,通过整合经营性资源、优质资产以及股权优化、债券发行等形式,打造几个具有规模效应、资产质量良好、现金流及利润来源稳定、财务形象和未来预期良好的投融资平台,并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做强做大国有资产规模,提高资金募集与运营能力。

三是要加强监督管理。要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公司法人内部结构治理,形成权力决策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切实维护出资人的权益。要依法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进行监督,督促企业真实反映生产经营情况,分析、指导、帮助企业搞好经营。审计机关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定期审计制度,加强对企业的财务审计和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监察机关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是要提高经营绩效。通过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的要求,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要着力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充分尊重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的经营自,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加强投资监管,完善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制度,区别不同行业,确定经营利润收缴比例,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建立经营者激励和约束机制,突出国资保值增值率、经营业绩等方面的绩效考核,企业的经营实绩与管理层的报酬直接挂钩,真正调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运作效益。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及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XX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报告》的安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要求,为了了解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本月XX日至XX日,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区人大代表、财经委有关人员,到区财政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国有资产是指由财政投入形成的、以提供服务为目的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如:房产、土地、实物资产等。经调查,至XX月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纳入集中统一管理的共有XX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总额X.XX亿元(不含区政府新办公大楼和区国防指挥中心),其中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X.XX亿元,各行政事业单位占用X.XX亿元。

(一)管理机制。XXXX年成立了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由政府区长兼任国资委主任,国资委下设办公室,由区财政局局长兼任国资办主任,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全区国有资产的监督工作,依法对区属国有控股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督,组织实施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清查、评估、划转、纠纷调处等工作,指导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经区委研究决定,于X月成立了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行使区政府授权范围内(集中统一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国有资产投资、营运和管理职能。

(二)资产存量。我区国有资产的主要分布,根据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区财政局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了清查,据初步统计,截至末,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X.XX万元,其中:行政单位XXXX.XX万元、事业单XXXX.XX万元、区国司XXXXX.XX万元;我区国有资产的主要类型,土地、房屋及建筑物XXXX.XX万元(其中房屋XXXX.XX万元),交通运输设备XXXX.XX万元,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XXXX.XX万元,电气设备XXX.XX万元,办公家具XXX.XX万元,专业设备XXX.XX万元,图书及陈列品XXX.XX万元,其他仪器及文体设施XXX.XX万元;我区国司监管的国有房产按其经营形式分为经营性房产和非经营性房产两大类,总房产面积达XXXXX㎡,其中经营性房产面积XXXXX㎡,非经营性房产面积XXXXX㎡,经营性资产在全区国有房产总量中所占份额达XX.X%。

(三)运管机制。我区在全面掌握国有资产总量、存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经营、使用,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益途径,提出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房产集中统一管理和经营,将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总价值XXXXX.X万元的房产授权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管理,从而打破非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界限,将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达到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变死钱为活钱的效果,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区国有资产总量也在不断上升。如何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区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营运,对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存量资产货币化、行政事业性资产市场化、资产效益最大化的管理路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三年累计实现房产经营收入XXXX万元。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集中统一管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区委常委会还专题研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座谈了解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确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协调,财政、审计、国土、建设等部门密切配合。区政府及时召开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各单位一把手要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的重要意义,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确定专人承办的工作机制。通过会议,统一上下思想,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营运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统一政策,规范操作。一是适时出台《关于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实行统一管理的通知》(梅政办XX号),对集中统一管理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统管范围、管理办法、工作步骤、工作要求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统一了政策,明确了任务。二是对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区属各行政事业单位除了用于办公、教学、医疗卫生的房产外,所有房产从X月X日起,其所有权无偿划归区国司,为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顺利开展提供纪律保障。三是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区纪委、区监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区国司制定和完善了《区房产租赁经营制度》、《区房产修缮、改(扩)建管理制度》、《区房产对外投资、担保及贷款制度》等XX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我区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

(三)先易后难,有序处置。一是拟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统管工作中资产清理、审计核实的范围、时间安排以及报表的报送方式、要求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对各种资产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对产权过户等工作作了安排;二是为了确保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清理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组织实施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工作,区国司印制了《区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登记表》,并对清理的范围、时间要求、报送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三是将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齐全的XX处房产及时办理房产证、土地证的过户手续,对把两证不齐、无证或权属不清、资料遗失的XX处房产要求区国司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补齐有关资料,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适时办理产权移交工作和房产过户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基本经验

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解决了多头管理、资产部门所有、福利待遇贫富不均三大难题,取得了较好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理顺体制。吸收外地的经验,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的原则,重新划分区国司、财政局和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建立以财政局为总负责、国司为主体负责收益管理、审计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管理体制,理顺了工作关系,规范了工作程序,为实现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提供了体制保障。

(二)突出重点。以资产产权完整移交和统一经营为重点,推进资产管理改革工作。区政府做出了《关于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实行统一管理的通知》和限期完成资产清理、产权移交工作的规定。仅用短短X个月时间就解决了资产家底不清、办公用房标准不一等难点问题,打破了资产部门所有的状况,为实现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抓住关键。改革过程中,牢牢抓住组织领导和完善实施方案等关键环节,确保资产管理改革落到实处。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制定了国有资产清理移交、权属变更、集中管理三阶段工作方案,规定了各阶段的时限、内容、要求、目标和相应的处罚措施,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为实现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主要体会

我区在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使用方面,通过区政府健全机构、明确职责、管理到位、运作有序的有效作为,在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方面实现了三个有利:

一是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及时出台了《关于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实行统一管理的通知》,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区国有资产管理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有利于集中资金办大事。,国司共组织国资经营收入XXX.X万元,通过政府科学有序的安排,调剂了XXX.X万元用于区政府办公大楼、区国防指挥中心的基础设施投入,调剂了XXX万元用于购置优良房产,使我区国有资产逐步转入优质化。

三是有利于监管资产转让行为。国司自组建以来,始终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把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关,对所有不良资产的处置严格实行阳光操作,扼制了产权交易环节的违规行为,使我区国有资产的处置实现了公开化。

五、主要问题

当前国有资产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新旧国资监管体制交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问题,既表现为历史惯性的遗留问题,又表现为新体制建立还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金不足,发展乏力。这几年,国司在认真做好房产管理工作的同时,虽说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投资渠道,但因国司的资产主要体现在房产上,没有自有资金,也没有政策性项目,又不适合进行竞争性领域的投资经营,所以在其他方面投资经营方面一直未能有效开展,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大。

(二)人才匮乏,管理滞后。三分经营,七分管理。不论是资本的运作,还是市场监管,不论是企业生产,还是企业销售,它们都离不开管理,特别是懂技术、懂专业的人才管理。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我区国司的员工,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开拓创新精神不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效益。

(三)总量偏小,融资艰难。我区国有资产总体规模较小,只有X.XX亿元(不包括资源性国有资产),其中经营性资产X.XX亿元,区国司几经周折、想方设法也仅融资XXX万元,加之房产租赁管理事务繁杂、工作量大,上下级主管部门责权利不相匹配,争取资金、创先争优渠道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资经营责任单位投融资积极性。

六、工作建议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政策性很强、涉及领域广的课题,财政部已于X月XX日公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也将于今年X月X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管好国有资产最终要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就必须做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篇大文章。

(一)统一认识。要注重宣传,加强教育,充分认识国有资产在公共资源中的重要地位,要熟悉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克服重视资金、轻视资产,重视资产购置、轻视资产管理,重视资产数量、轻视资产效益的现象,努力增强全民国资意识,搞好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最大限度在发挥国有资产的效应和作用。

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区别第8篇

一、“分级代表”: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

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下,国有资产统一由国家所有,国家实行分别由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来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种“分级代表”的架构是新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它明确了国有资产管理主体及其地位,确定了不同层次出资人的出资范围。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代表国家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领域的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由国务院确定、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对由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以外的国有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其他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企业,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这种“分级代表”既区别于以前的“分级监管”,又区别于“分级所有”。

与“分级监管”的关键区别在于“分级代表”是根据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市场经济原则,通过国有资产管理法律确定地方政府对相应所属国有资产的出资人的代表权,而“分级监管”体系下地方政府对相应所属国有资产的监管权则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授权。《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是代表本级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的直属特设机构。不同级别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关系为工作指导和监督关系。

与“分级所有,:的关键区别在于,在“分级代表”框架下,国有资产统一由国家所有,无论哪级政府单独投资的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而“分级所有’体制下,国有资产是各级政府所有,各级政府单独投资以及联合投资形成的企业不应该通称为国有企业,而是公共企业。从理论上说,政府“分级代表”的框架能够在保持国家统一所有的大前提下,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减少各级政府之间的扯皮现象,使各级政府的责任更加明确。政府“分级代表”还有利于各级政府的投资关系,较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二、“分层运营”: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效率基础

从理论上讲,国有资产的真正所有者(最终所有者),即全国人民,难以直接有效发挥所有者的功能,是一个“消极”的所有者。因此,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产权代表管理国有资产就成为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但是,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代表,如果直接实施对国有资产的控制,往往就会形成政企不分难题,造成国有企业运行的低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基本经验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具体国有企业”三层运营体系,或者“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两层运营体系。其中,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间是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政府机构与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国有资产授权与被授权关系,而资产经营公司和生产经营企业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或者是国有资产使用权的出让和受让人关系。这种“分层运营”的体系在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真正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前提下,不直接干涉国有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为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奠定了制度基础。

从我国情况看,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下这种“分层运营”的结构也正在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立,及其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结构的职责规定上。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包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指导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依照规定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监事会,依照法定程序对所出资企业的企业负责人进行任免、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通过统计、稽核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一方面界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构与企业的关系是资产经营与管理的关系,不再具有行政管理关系,该机构只能依据法律履行其出资人职责,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国资监督管理机构是独立于政府行政部门的,不能与其他政府管理职能部门一样具有制定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权力,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国有制企业和非国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平等机会和地位的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改革进展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一般企业的出资与受资关系已经得到确定。虽然国有资产在企业中的存在形式已呈多样化,既有国有独资企业,也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国家控股、参股企业。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确定的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的,无论哪类型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企业的关系是通过国有资产的经营连接起来的。在《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虽然没有具体指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一定要授权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机构具体从事国有资产的经营,但在第二十七条指出:“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可以作为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享有公司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权利:可以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享有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权利”。这为新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发展和“分层运营’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分类监管”: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基本前提

所谓“分类监管”就是针对国有资产的类型和目标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从“分类监管”体系具体设计要求而言,应该在对国有资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大分类基础上,将经营性国有资产分为服务于社会目标和经济效率目标两类企业,全国人大应该针对这两类国有企业分别立法,国务院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也应该分设两个部门、在组织机构上分别管理。.

1.服务于社会目标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国家安全领域、公共产品领域、自然垄断领域和国民经济支柱、主导产业领域,其社会目标居于优先地位,盈利目标处于次要地位。根据其各自特点单独立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设专门部门统一管理,具体运营可能更多的是采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具体专门部门)——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两层运营体系。

2.服务于经济效率目标的国有企业,主要集中于竞争性领域,如一般工商业领域,其盈利目标和资产安全居首要地位,主要以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形式存在,应按照现代公司制企业要求去运作。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将改为这类公司制企业。全国人大可以针对这些企业统一立法,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设专门部门(如竞争领域部)行使所有者职权,这类企业的多数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具体国有企业”三层运营体系进行管理。应该说明的是,这两类企业的分类应该是动态的,服务社会目标的企业会由于环境变化而逐渐转为竞争领域中,成为服务经济效率目标。而且,未来国家不应该在竞争领域中设立新的国有企业,只能根据社会需要建立服务于社会目标的国有企业。

从我国的现阶段状况看,我国国有资产分三大类,一是资源性资产: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三是经营性国有资产,这部分国有资产基本分布在企业,由企业占有与使用。现在出台《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的国有资产仅限于非金融机构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对于某些垄断性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例如电力、铁路等,其国有资产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按条例的字面理解已经包含其中。这个范围既包括由中央管理的,也包括地方监管企业的国有资产。这部分国有资产,从大范围来讲约达11万亿元,占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近70%。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用国有资产,目前直接监管的企业共有196家,截止2002年底拥有资产总额6.9万亿元,所有者权益2.5万亿元。对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而言,如何区分各类企业的性质和目标,进行分类监管,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四、现阶段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要建立上述“三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新模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现阶段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基本法律体系和具体管理办法。在法律体系方面,具体包括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如何分级代表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职权的法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立方面的立法、国有资本产权交易和处置方面的法律、针对特殊性质的国有企业的单独立法,等等。在具体立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新的有关国有资产立法与其他已有法律的协调,这具体包括与《宪法》、《公司法》、《森林法》、《海洋法》、《土地法》等相关法律的协调。在管理制度方面,尤其是要建立和完善针对国有控股公司运行的具体管理办法。国有控股公司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国有企业的中间层,它如何运行关系到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有效性。要通过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确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关系,要明确国有控股公司与其控股和参股的国有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应该遵循的规定。另外,应该在全国人大设立国有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立法和对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指导。

2.要避免出现国资委过度集权的问题。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过程中,由于强调国资委是作为国有资产“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的所有者代表,因而很容易走向过于集权。国资委过于集权,一是容易导致对国有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度干涉,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权;二是面对数万亿之巨的庞大的国有资产,过于集权造成国资委管理幅度过宽,影响管理效率。为此,一方面在“分级代表”的框架下,除了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外,其他国有资产都要由地方履行出资人职责,另一方面,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具体国有企业”三层运营体系,或者“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两层运营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对“中间层”(包括控股公司和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进行有效授权。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在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内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