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8 09:20:16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 德育途径 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高职院校德育途径具有其特殊性

高职德育应建立完整的体系已是目前德育界的共识,高职德育体系构建中的要问题无疑是确定德育目标,因而也最为研究者关注,但在德育工作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仅确定了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德育途径是德育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人们往往会把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混为一谈,尤其是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确定了德育目标后,往往是先思考德育内容,紧接着就思考德育方法。有了内容和方法就可以去操作了,不必去想途径问题。实际上德育途径是德育工作中一个相当“物质化”的存在。它是为了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采用一定的德育方法进行一定德育内容的教育所必须使用的渠道。它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承载体。德育途径是客观存在的,在整个德育体系中,德育途径是最实在的。没有途径,内容、方法、过程都无所附着。加强对德育途径的研究,更好地把握其规律的特殊性是德育取得良好效果必然要求。

德育途径丰富多彩而且差异很大,它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客观性指德育途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教育现实中的一种实实在在的重要德育因素。但是这种客观存在不一定被德育工作者完全认识,德育工作者往往根据自身不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对德育途径的不同认识,因此它也就具有了主观性。高职德育工作者自觉地,力求科学地认识德育途径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当德育工作者对德育途径及体系有了整体把握之后,势必增强在德育工作中对德育途径进行选择的自觉性。根据不同的德育内容选择适合的德育途径,这肯定有利于提高高职德育的实效性。

整合并构建高职德育途径体系有利于发挥德育途径的整体效能。高职教育及其任何一个学段,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德育途径,高职德育工作者把握了这些途径,可以在德育工作的整体计划中,结合不同的德育内容、方法使用不同的德育途径,使其所有作用都发挥出来,没有由于缺乏认识而被闲置的途径。这对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当然是有利的。同时德育工作分别考虑使用各个德育途径的时候,必然会进一步对德育内容、方法及过程深入审视,思考其整体运作的适应性,合谐性,使德育工作更符合客观,增强其实效性。

2 高职德育七大途径的特殊性

德育途径一般从总体上按空间特点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大基本途径,以学校德育途径为主,但这三大途径的分类过于概括、笼统,缺乏具体的实践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按德育途径的性质特点对学校德育所经常运用的途径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类,目前成熟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包括课程、实践、组织、环境、管理、咨询和传媒七大类途径。

2.1 课程类途径

就课程类途径来说,高职的德育课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课,这一点与其他普通高校并无不同,但从高职德育目标的职业性出发,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裁减、增删,突出职业性特点,思政课程分别对应思想、政治、法纪、道德和心理教育,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重点,如思想教育主要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生就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这一途径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法纪和守纪观念、良好的职业心理等。

学科教学课程指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的学科课程,这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其中各门学科都包含着许多德育因素,要树立全员德育的思想,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明确每次课的教育目的,准确提炼和寻找学科德育的切入点,发挥德育的间接性、渗透性优势,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实践证明这是取得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2.2 实践类途径

实践类途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接受教育的渠道。高职德育中必须充分发挥好高职优势,紧紧抓住实习这一高职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不放。

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要胜任岗位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而实习正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渠道。实习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着眼于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形成熟练技巧,完成“授业”任务,同时也是一个通过实践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综合教育过程,具有“传道”功能。通过实习,可以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专业的思想情感和学好专业本领的坚定信心,可以使学生形成热忱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情感,养成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习惯,一丝不苟履行职业职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环境设施与实习内容中产生美感体验,直接受到美的陶冶和感化,培养起丰富的审美想象力,以及对美的造型、结构和组织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在高职德育工作中,依照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和亲身体验中,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锻炼意志品质,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它包括由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公益劳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共建活动等,也包括家庭实践活动,还包括社会中的实践活动如勤工俭学、德育基地开展的活动、社区服务等。

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几个与课堂教学不同的特点,第一是活动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第二是活动内容的广泛选择性,第三是活动主体的参与体验性,第四是活动系统的社会开放性。通过社会实践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德育的十分有效的途径。正如同志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2000年3月1日《光明日报》)“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无论是教学和教育都不得不十分重视实践的途径,这是一个仍有待开发的极其重要的领域,是高职德育工作者必须长期关注并探索的领域。

2.3 环境类途径

环境类途径指充分体现德育意识、影响学生个体品德形成的客观存在的德育环境。大致可分为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

人际环境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交往的氛围。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与班级间的关系,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环境因素都是学生品德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平等、合作的关系是影响学生潜能发挥和道德品质发展的制约因素。例如教师学生关系是师生形成团结向上具有凝聚力的集体的纽带。众多实践研究表明: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模型。以发展学生主体性为目的,富有教育民主和人道主义,它强调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成长负责,民主、平等合作的与学生交往,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符合他们发展特点和教育要求的灵活多变的有效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育观念和素养的综合反映,是提高德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文化环境指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的文化氛围,它包括两种相互融合的物质和精神的存在。其中,精神存在往往通过物质存在而传递,而物质存在又通过其意义体现精神的价值。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这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和规划;二是净化,通过劳动使校园干净整洁;三是绿化;四是美化,有花坛草坪,假山喷泉,雕塑外还包括布置的环境。如宣传橱窗、校训校歌、名人肖像、广播室等,都具有无声的教育作用,有利于树立榜样,弘扬祖国传统美德和科学的价值观念;五是风气:学校安静的学习环境、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有条不紊的教学秩序等等,这些,必然对学生发挥感召力,身在其中的学生受到道德文化的熏陶。

2.4 组织类途径。

所谓组织类途径即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所组成的集体。它包括高职院校中的政党及群众组织。

(1)党组织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党的工作具有突出作用,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力量。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人才,而人才的核心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这就必须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

(2)学生的群众团体组织

①共青团组织:是

参考文献

[1] ,十六大报告.人民出版社.

[2]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3] 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

[4] 燕国材主编.素质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第2篇

关键词: 杨陵区 中小学素质教育 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教育,它明确地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表现了教育活动的根本意义。提倡素质教育不是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有效发挥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功能,并不断促进理想的教育生态的生成[1]。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虽然达成了某些共识,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误区。究其原因,在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同。为了使素质教育成为具有生命力的科学概念,以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要研究和明确素质教育概念的规定及其特征问题。

素质――德、智、体各方面基础品质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学习和创造能力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素质决定一个人的价值[2]。素质的发展即人自身的创新,在此意义上,素质教育的核心得到凸显。

素质教育的核心――人自身的创新。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引领”的主要表现是创新创业;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也成为校际之间竞争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所以学校都希望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从学生自我发展看,为了立足于社会,并且事业有成,提出对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要求,也希望自己成为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新型人才。总之,无论从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还是从微观层面的学校和学生,都提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寻求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存在的误区及实施途径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施策略。

以往提出的素质教育局限于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本文旨在打破学科界限,模糊文理分科与课内课外教学,运用学科知识的交织点和课堂的延伸性,为素质教育搭建更广阔的试验平台。

一、调研内容

1.杨凌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误区。

结合学生对原有教学体系和模块的信息反馈,以及原有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对调查问卷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明确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2.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

3.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4.学科交叉后素质教育的处境与实施。

二、实施策略及步骤

1.摸底调查,确定实施方案。

在前期调研中横向涵盖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数学、化学学科,纵向开辟课堂与课外两大块,采用调查问卷、素质测试、访谈调查、测验调查、纵横向比较研究、定性定量比较研究等教研方法,逐步推进与深化,同时建立教师负责制和学生信息反馈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发展学生的中心环节,核心问题是: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1)转化师生角色

要“变”教为“导”,教学生学会学习,素质教育应该成为教育机构和现代教师努力追求的教育最高目标。

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素质教育的主要意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②设计学生的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课堂教学

①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②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3.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作为课堂教学的迁移阶段,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以诱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志趣、爱好和特长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外活动,如组织各种学科小组和竞赛,组织合唱队、乐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等,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读书会、故事会、书法比赛等课外活动,使学生扩大眼界、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促进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途径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之一,在小学培养创新意识,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小学语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学生的创新主要是指学生个体化的创新。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例,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多的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件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创造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意义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创新教育。我国正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培养创新性人才。这是顺应时代要求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教育的必然选择。同时,创新能力也是高素质的反映,创新教育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化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语文学科的特性要求实施创新教育。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进而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建设。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并非我们所提倡的创新教育。课堂是学校教育培养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课堂教学应成为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创造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转变观念开始,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小语教学规律,研究如何创新性地教、学、评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且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基本环节,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努力提高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志趣和创新能力,构筑以创新性为特色的学科教学体系,从而结合学科把创新教育的观念具体化,真正落实创新教育。

2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途径

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创新教育被提到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素质教育一门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育,理所当然地应该加强创新教育的研究。

2.1途径之一: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探究性学习”这个概念。探究,这种学习方法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在鼓励创新教学的今天,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探究性学习走人小学语文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凡卡》一课时,教师不妨提出如下设想:如果凡卡的爷爷收到了信,后果会怎样?问题一出,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钩”起来了,他们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究收到信的后果,如有的说“凡卡会被爷爷接回乡下的生活,但生活还是那么穷苦”;有的说“爷爷接到信后。只能对着信落泪,因为他没有能力养活凡卡”等等。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从中进一步体会到凡卡的悲惨命运。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2.2途径之二:质疑

古人说,学贵质疑。陶行知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一切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质疑”是创新之母,要求人们不迷信于学术权威和传统学术规则。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质疑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过程。敢于“异想天开”、对常规质疑的学生,也许是最有创造潜力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具体说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及时地加以表扬和肯定,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错的。也要耐心地加以纠正和指导,而不可冷嘲热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让学生从“质疑”中巩固、深化知识,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在教《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时,来料到,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时,为什么会萎了,难道它是从墙上吸收养分的吗?这时教师不妨顺势利导,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们的热情果然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冥思苦想、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自言自语……经过几分钟的探究之后,创新的火花喷涌而出,有的认为墙上有一定的水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可以吸收水分,因而就活了,否则就萎了;有的认为养分主要靠茎供给,但没触着墙,供给就不足,因而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于是就萎了等等。教师在充分表扬了大家的创新精神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回去查阅资料,找出科学的答案。

通过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这些质疑也许是我们不曾料到的,甚至有些问题一时难以作答,或他们也未必能明白,但这种质疑、创新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2.3途径之三: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一切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言已尽而意无穷,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深化中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在教授《称象》时,教师可以试着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学生的思维立刻被激活了。

学生甲:放石头还不如称粮草方便;

学生乙:我认为可以称书;

学生丙:这样也太麻烦了,可让士兵一个个地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然后称每个士兵有多重,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这些方法与众不同又切实可行,而其中闪烁的正是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教学中,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想像力,又落实了创新教育。

2.4途径之四:辩论

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辩析时论,也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这要求教师首先建立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发学生进行有益的辩论。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让学生先通读全文,然后教师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如“借”用得对不对?经过一阵沉思之后,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了。

学生甲:不对。“借”应该是别人同意的,而诸葛亮借箭并没有取得曹操的同意,只是曹操中了计,应该说是“骗”箭才对。

学生乙反驳道:那书中为什么说是“借”箭呢?难道书里错了吗?

学生甲接上话题:书中错没错,我不知道。但这绝对是诈骗,应该叫“草船骗箭”才对。

学生丙说:这是战争中的谋略,不能叫诈骗。

学生丁:我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知道,诸葛亮把“借”来的箭在以后战争中又“还”给曹操,所以用“借”时……

诚然,尽管学生的答案未必正确与合理,但通过激烈的辩论,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个性得到发展,从而也激发了他们以后学习的创新热情。

2.5途径之五:综合

《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很有帮助的,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

如在一次习作课《保护环境》中,我是如此开发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的:

①组织学生阅读关于环境污染的报道,如纪录片、报纸、新闻等,让他们对环境污染有直观的感受。②让学生在课后去调查自己生活区附近环境污染的情况,并采访大家对环境污染的看法和体会。⑨讨论保护环境的措施。④把自己的所看所想以书面的形式完成。

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信学生们对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一定深有体会。而开展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乏是语文创新教育的一种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创业教育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7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是现代职业教育者重点考虑的问题。当前,开展创业教育成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在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创业教育的内涵出发,提出一系列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创业教育的概述

1.创业教育的内涵

目前,创业教育有很多含义,在《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中的解释如下:一是指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中的教育,二是指对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在我国,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开创个性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就我国的职业学校来说,开展的创业教育对于不同教育层次的人具有不同的要求,是在培养学生具有高层次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使学生不断适应社会的要求。

2.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在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开展创业教育是国际竞争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其向企业输送的人才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员工的素质,所以实施创业教育是振兴企业的需求。其次,开展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目前,由于职业教育面临着招生难、就业难等严峻形势,实施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要求。再次,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企业转型使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通过创业教育来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自主创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十分重要。最后,开展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增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这个强调个性发展的今天,开展创业教育非常重要。

二 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1.对开展创业教育的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就创业教育开展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职业学校只重视招生人数,而忽视了学生毕业时的就业问题。因此,短期的目标使学生缺乏专业素养的培养,报考专业时非常盲目,最终导致就业非常困难。而学校仍未充分意识到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2.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职业学校属于技艺型教育,因此在设置专业的时候通常什么热门就设置什么专业,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合格量化为标准,这样会使得课程的设置缺乏灵活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软件力量,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以传统的讲授型讲课方法为主,缺乏实践。除此之外,创业指导教师缺乏足够的经费和实践支持,教师空有专业知识,却缺乏实践操作的经验。

4.缺少现场教学的实训场地

在现有的职业学校中,缺乏产教结合的实训场地。一般说来,实训场地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为创业教育提供新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在现场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提出决策方法。具备专业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这种现象在职业教育的学生当中十分普遍。

三 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贯穿于学生职业教育的各个阶段,下面提出一系列加强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1.教育部门等要支持创业教育的发展

面对职业学校生源素质差、就业难等问题,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职业学校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肯定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要不断地对职业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完善各种创业政策为创业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2.设置符合创业教育发展的课程模式

课程设置是落实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的课程模式要具有实用性,既能满足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又能够使他们通过自主创业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要具备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常规的教学能力,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说,在讲课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因此,创业教育对教师有着更多的要求。

4.创建创业教育研究室

许多职业学校的教育研究室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考虑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创业教育研究室,从而帮助教师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产、学、研”共同发展。

四 结束语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第5篇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其 优化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的一门学科,和语文、数学甚至和音、体、美等学科比较,它课时 少,每周每班只有一节课,而且几乎没有书面作业,也很少笔试,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决不亚于任何 一门学科,甚至还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首先是由它的系统性决定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的任务。然而其它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 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各科教学 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而思想品德课的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中的主渠道。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又表现在它的情感性。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信念和需要,而小学生的学习动力 则主要来源于情感和兴趣。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教育。斯霞 的母爱教育和李吉林的情感教育之所以获得成功,其奥妙也就在于有情。各科教学都要有激情,但只有思想品 德课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列为首要任务的。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要贯穿于每一节思想品德课的始终。 如果思想品德课这一教学要求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则强烈的道德情感能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 ,进而促使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也表现在它的辐射性。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大学校德育工作力 度。各科教学是学校德育最经常的途径。校级、班级教育和少先队教育也是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然而各科教 学和各种班队教育在实施德育时,除考虑自身的特点外,还要注意德育的层次性。比如,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 个永恒的主题。各科教学和各种教育都要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高年级和低年级应该有层次上的区别,思 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就是这种区别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也就体现了思想品德课对各科教学和班队教育的辐射功 能。临川市小学德育1、2、3一体的整体实验,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 然后结合一课或一个单元的 思想品德课的训练要求,组织开展一次班会或少先队中队活动。经有关专家认定,该实验是有效的。之所以有 效,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地利用思想品德课对班队活动的辐射作用。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作用,还表现在它的突破性。在应试教育泛滥时,思想品德课不被 重视,不少的学校思想品德课很少有专职老师,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学校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语 文课或数学课,连课本都不给学生订。有的学校,虽然开了思想品德课,但由于只是搭头课,老师把课上得枯 燥无味。因此,选择思想品德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突破的力度将会更大。我们萍师附小,在全面 实施愉快教育的改革中,选择德育为突破口,要求把思想品德课上成学校的拳头产品课,因而有力地推动了愉 快教学改革实验的深入。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第6篇

论文摘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以德为先,在理论界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相当的差距。要真正使其落到实处,就必须整体构建德育管理体系,使之管理规范,取得实效。

一、问题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教育对象的特点来说,高职大学生仍处在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进行德育的好时机。高职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民族的希望。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将新一代的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一代新人。从高职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他们处于一个矛盾的甚至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中。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23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既是机遇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充满风险的“矛盾凸现期”,很多国家由此进人了更穷或更富的分轨。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再者,学校德育工作还没有像智育那样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和相对稳定的体系,因而成为“软任务”。

    二、高职德育管理体系概述

    德育管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组织、协调德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德育组织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使德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合理组织各种力量,提高德育实效,完成德育目标和任务的有效手段。

    德育管理体系是指将德育管理诸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构建高职院德育管理体系必须要有整体观念,将其视为一个系统,着眼于全局。(1)学院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有整体的规划和计划,统一的奋斗目标,用于统一和协调德育管理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2)从德育整体目标出发,合理设置学院德育职能机构,做到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协调运转。(3)全体教职员工实施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将德育目标、内容落实到教育工作各个环节之中。(4)正确处理“以教学为中心”和“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关系。

    三、整体构建高职德育管理体系

1.德育体制管理。在高职院,党委是学院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应研究德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任务和主要问题,主持制定德育的总体规划与实施计划,定期分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院长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院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应明确一名副书记(或副院长)具体负责德育工作。应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或院长,或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任组长。系(部)也应建立相应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两课”的教学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是组织德育实施的主要德育部门;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和人事处是德育队伍的管理部门。学院的其他相关部门都要主动参与、密切配合,真正做到齐抓共管。

    2.德育目标管理。德育目标在整体构建高职院德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在整体构建过程中确定方向、统一认识、规划内容、选择方法、建设队伍、有效管理与科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它既是德育的出发点,又是德育的归宿点,是德育的首要问题。高职院德育目标体系是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德育论和系统论指导下,将德育总日标分解为横向贯通渗透、纵向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群。德育目标群排列有序,构成了一个自成系统的目标网络。

    高职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使高职大学生在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规格。高职院德育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政治参与能力。

    高职德育总体目标是: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格、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并从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3德育队伍管理。德育队伍是实施德育的主体,是实现德育目标的组织保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思想性和业务性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骨干队伍与基础队伍相结合的功能互补、示范性较强的德育队伍,是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育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高职院德育队伍包括学生专职政工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做德育工作的业务课教师和党政干部。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要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教育专家和教授。

   学生专职政工人员是指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包括学院分管德育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中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的人员、系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以及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人员等。与学生人数的比例约为1: 120一1: 150。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的比例配齐编制,优化结构。高职院应依据有关规定,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德育专职人员的学习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待遇等问题,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

    4.德育制度管理。一方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规章制度,如《高等学校德育大纲》、《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另一方面,结合高职院的实际,健全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有关学生工作管理的制度、有关学习管理的制度、有关生活管理的制度、有关奖励与处罚的制度。如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德育职责范围和工作制度;德育岗位责任制;各类德育会议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评估方案;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奖惩制度和条例;其他等。并将规章制度印成《手册》,全校师生人手一册。并坚持对德育规章制度执行好的集体、个人进行奖励和惩罚。(1)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澳洲,随即宣布澳洲为英国的领地。这样辽阔的大陆,怎样开发呢?英国政府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罪犯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船主承揽了此项生意。起初,政府按上船的人数支付船主费用,3年间从英国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有的高达37%。一位英国议员想到了制度:假如倒过来,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问题迎刃而解。一段时间后,发现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这就是制度的力量。(2)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天条”即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并运行,单位中的任何人触犯了它都要受到惩罚。这就是著名的“热炉”法则。“热炉”法则明确告知人们不应该怎么样,它形象地阐明了惩处原则:一是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即警告性原则。管理者应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其不要违反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罚。二是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即公平性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违反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罚。不管是什么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能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这样才能达到即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记住: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更糟糕。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第7篇

一、中学地理德育的主要特点

1.地理德育因素的广泛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兼有文科和理科的属性;中学地理课是学生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必须的基础课,它具有众多的、广泛的德育因素。《新课程地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政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

2.地理德育内容的时代性。

中学地理教材提供了国内外大量的现实材料:人地关系,国情国策,祖国建设成就,开放、改革、搞活、资源、能源、粮食、人口与城市问题、环境保护、生产布局和生产力发展,等等。教师还可以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最新情况充实到教学中去。这些内容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不仅体现地理教学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而且也反映地理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和时代精神。

3.地理德育作用的独特性。

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把具体的、生动的爱国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去,能使学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操,对消除一度出现的“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什么都是“外国的好”等错误思想,会起积极的作用;结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新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唯物的、发展变化的、实事求是的思想教育,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改革,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育学生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所有这些作用,是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

4.地理德育活动的形象性。

德育活动是重复地把社会规则传递给学生,使其在思想意识和行为方面适应所处的社会规则。地理德育活动是形象的,例如地理学论证了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可知的,等等。分析了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演变、分布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翻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论证和分析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论据具体、真实可信,这样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形象、生动,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

二、中学地理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根据中学地理德育的五个特点。在中学地理德育教育教学的渗透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地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十分丰富多样,其文字、图象、图表本身就有教育作用。但很多寓意深刻的德育因素、隐蓄在知识的基本观点之中,教师应通过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德育因素,将其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去。如我在讲地壳的变动这一节时,通过讲述地形是不断变化的事实,对学生进行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辨论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内、外力作用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现今的地形是内、外长期对立统一的结果,以此对他们进行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分析地形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民族自豪感和立志改造我国自然面貌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通过讲述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珠穆朗玛峰、南极等进行考察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教育。这是实施地理德育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

2.及时补充地理德育内容。

及时补充和充实一些必要的地理教学内容,是实施地理德育不可缺少的途径。我国推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搞活政策。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具有此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和时代观念。这就要求教师以时代观念去丰富、充实我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教育的内容。根据需要, 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内适当补充一些文字、图片、图表资料,在课外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书籍或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电影、录相等。

3.广泛开展地理课外活动。

地理课外活动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克服封闭式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实施地理德育的有效途径。在课外,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通过现场教学和参观、访问、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大自然和社会现实,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增强自我教育,辩别是非,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和遵纪守法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通过组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性格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努力实行科际间的联系。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第8篇

关键词: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地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之而来的,社会对各行业所需的人才数量进一步扩大,同时要求人才的质量也进一步提升。现代社会要求人才要具有高素质、坚持不断地对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能力。作为个人来讲,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扩充知识面,培养能力,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以真正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这一切都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除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外,更应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求是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要求为己任,始终坚持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努力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教育者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促进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指导和促进下,自主构建和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一方面要紧扣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做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新生入学时绝大多数年龄在十八、九岁左右,对社会才刚刚有朦胧的认识。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引导他们重视思想政治学习,使其在大学期间,尽可能多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还要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人们常说要在大学里学会如何做人与如何做事,这也充分说明了“做人”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性。学校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育效果。辅导员还可以开展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领悟出做人的道理。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才能成为为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2 以夯实大学生专业素质为中心,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 积极开展技能大赛,使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为一体。高职院校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素质技能大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营造了学生乐学技能、巧练技能的良好氛围,真正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效果。近年来,通过学校开展的素质技能大赛活动,我校印刷工程系多名学生在中国包装创意大赛、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不错的佳绩,为系里和学校争得了荣誉。这些成绩的获得和参赛经历也可以成为他们今后就业的“敲门砖”。

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逐步缩短,这就需要个体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以适应新时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更加重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辅导员除了要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外,还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同时要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和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越来越主动学习,对自己的学业负责。

3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其心理承受力

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必然需要。有的学生刚入校时认为自己只考入了专科院校,在同龄人面前觉得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不敢主动与老同学交往,而且在学习上也缺乏动力,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长此以往易导致性格孤僻,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针对此情况,辅导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困惑,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说,大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进行人生实践,努力创造人生价值,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是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4 加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前提下,高等职业院校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以此完善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4.1 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学校为使学生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开展素质教育时,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学校社团活动,这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学生工作管理者可依托院系的专业为背景,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由学生工作管理者和专任教师共同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一方面使其切身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我校印刷工程系成立的“成功1+1”社团,是依托于系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印刷技术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的学生社团。该社团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的以“低碳生活,绿色包装”为主题的活动,学生们向广大群众普及了低碳包装的知识,宣传了环保理念。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充分展示了自我,而且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其次,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让学生实践在岗位。通过开展勤工助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而且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切实感受到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自我目标、为社会作贡献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经济上自立、生活上自主、精神上自强的意识,增强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通过调查了解勤工助学活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养成珍惜时间,以及学会与人合作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作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更有效的途径。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使学生在为社会服务中学习、锻炼和成长,并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4.2 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就业人才,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就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而且这种教育不仅仅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来完成,而是应该时时进行,包括创业能力。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指导大学生如何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可以聘请优秀校友为在校大学生开设讲座、做报告,传授学习和工作经验,还可以开展就业与创业实践活动,如我校每年举办的创业大赛,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帮助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素质教育是以塑造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复合型教育。只有在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基础上,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辅导员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勇于探索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新途径,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红.论社会需求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6).

[2]李薇.浅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培养[J].才智,2010(15).

[3]曾剑.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4).

[4]石慧.社会需求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中国成人育,2008(20).

[5]黄曼霞.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使初探[J].时代教育,2008(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