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礼仪的多样性

礼仪的多样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8 09:20:05

礼仪的多样性

礼仪的多样性第1篇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的多样性第2篇

关键词:高职;礼仪教育

《晏子春秋》中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礼仪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行为准则,礼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之间的感情沟通。对个人来说,是否懂礼仪决定了其在人们眼中的形象高低,个人的良好修养,道德水准,自身素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都是通过礼仪这一细节表现出来的,其重要性自不待言[1]。对社会来说,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具有礼仪的环境能够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情感的交流和人性的光辉,这对提升全民的幸福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各级院校中加强礼仪教育,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礼仪素养,进而提升社会礼仪文明程度就是当前亟需考虑的一个问题。在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提升整个社会的礼仪文明水平。

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

在当下的高等院校教育中,许多学校偏重于具体的文化知识方面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个人修养的塑造,以至于许多在校学子丝毫不注重内在的礼仪涵养,身为学生却没有文明气质,个人的修养非常差,在一定程度上不但破坏了学校的尚礼氛围,还给自身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必要。高职院校在进行礼仪教育的大环境下,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逐步使学生具备礼仪的相关知识,进而促使学生自身形成良好的礼仪修养。礼仪首先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其次才谈得上社会层面的整体素质。在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2]。

(二)有利于和睦同学关系

关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试想在一个不注重礼仪的院校内,学生之间的相处必将会出现许多问题。在近年来的频繁出现的各级院校中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而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情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的事件中,多数事件的起因都是因为一些生活中的细节,一些学生因为缺乏基本的礼仪常识,在无意间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后,不懂得与人致歉,进而导致矛盾升级,酿成惨剧。所以当下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礼仪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普及,让学生懂得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处处以礼为先,尊重其他同学,如此才能获得一个较为和睦的同学关系。高职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从而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校园环境。

(三)有利于规范自身行为

人类的多数行为都是利己的,在这之中不免会伤害到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从个人的行为规范来说,一些人不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可能会造成他人的不适,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涉世未深,社会经验缺乏,遇事往往注重个人利益,忽视他人感受,没有实现以礼待人,这样极易造成学生之间的嫌隙,甚至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当前高校中存在的诸多现象都表明了新时期加强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礼仪教育首先是从自身出发,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越礼行为,努力以礼仪的相关规范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与人交流中获得他人尊重。因而加强礼仪教育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自身行为,促使其成为有礼貌的新青年。

(四)有利于优化自身形象

许多人的礼仪水准通过其外在形象就可以看出来,一些不经意间的失礼表现会让他人对自己的印象极为差劲。高职院校的许多同学也许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并没有什么不足之处,然而在经历过一些工作的面试机会后,却无一得中。这多是因为在面试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待人礼仪,忽视了基本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故而使得自身形象一落千丈,用人单位也因为这些失礼行为而否定了面试学生。而在经过相关的礼仪教育后,学生的礼仪素养得以提升,在生活中的表现也符合相关礼仪标准,这对优化学生的自身形象无疑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在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学识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的理解,学生也许会发出高山仰止的感叹,但是其较高的道德修养,礼仪水平却是学生可以完全学习的[4]。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做好礼仪教育的榜样作用,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得学生逐渐产生礼仪的意识并进而在生活中处处遵守礼仪。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高职院校中许多教师的礼仪水平却比较低,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言行举止也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这样的教师又如何来实施礼仪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学生们非常尊敬的老师,因此,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首先应该提升教师的礼仪水平,发挥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

(二)开展礼仪方面的相关课程

在高职院校中加强礼仪方面的教育,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与礼仪教育有关的专业课程。一些非常基本的礼仪很容易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的过程里熟悉并且时时遵守,但是一些正式场合的礼仪,尤其是关于礼仪背后的文化则非常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毋庸置疑,现在通行的礼仪背后有其形成的相关文化背景,只了解学习礼仪的外在形式是不够的,只有在深入了解了礼仪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后,才能使学生具备关于礼仪的基本涵养。例如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礼仪教育中,学校可以开设中外礼仪对比以及礼仪文化介绍之类的课程,并结合当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礼仪现象为学生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吸引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实现高质量的礼仪教育。

(三)应注重生活细节中的礼仪

关于礼仪的相关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礼仪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做到待人接物处事。因此,高职院校加强礼仪教育必须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从具体的实践中使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和其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应。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内开辟出一处关于礼仪的公示栏,列举校园内学生遵守礼仪的典型事件和学生忽视礼仪要求,违背礼仪规范的反面案例,通过对两种行为的褒贬,让学生感受到礼仪在校园内无处不在;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违背礼仪规范的事件,也可适当进行通报批评,进而使礼仪在广大学生心中扎下根,确立起遵守礼仪的观念。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校园内营造起良好的礼仪氛围,学生在日常小节中也会倍加重视自己的礼仪,从而可以取得较好的礼仪教育效果[5]。

(四)组织礼仪主题的集体活动

加强高职院校中的礼仪教育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多种多样的礼仪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和对礼仪学习的兴趣。目前一些院校的礼仪教育效果不是很好就是因为整体流于形式,忽略了学生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的主人翁状态,只强调课上的单方面的理论说教,学生无法对其有感性认知。基于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就需要改进礼仪教育的相关方法,只局限于课堂肯定不可取,适当应当让学生自主开展一些关于礼仪宣传的集体活动,比如各种形式的礼仪竞赛和节目表演等,以学生更感兴趣的形式为其介绍礼仪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礼仪的感受就比较直观而且其接受程度更高。除此之外,学校也应该组织一些关于礼仪知识的讲座,可以选择具体的主题进行宣讲,例如大学生相处礼仪,工作面试礼仪等等。以具体的形式组织起礼仪主题的相关活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三、总结

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待人接物的礼仪已经贯穿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先贤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一个具有文明礼仪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懂礼节且行礼仪的国家在国际上也更有话语权。在我国近些年的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礼仪的重要程度逐渐被忽略了,因此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素质对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就是当前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知礼守礼的习惯,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践行,成为未来国家发展能够倚仗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郭洁 单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林丰平.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探索与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2]张丽娜.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3]董瑞娜.高职院校礼仪教育推广途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6.

礼仪的多样性第3篇

关键词: 德育教学 礼仪课教学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教育重点

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我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有过收获的喜悦,同样也有过困惑和失落。礼仪课教学一直是德育课教学的组成课程,怎样更好地从学校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为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微薄贡献,一直是我的教学追求,下面我就谈谈体会。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多次重复,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都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只把礼仪规范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就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掌握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果。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虽然礼仪教育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而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又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就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任何复杂的情境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自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导致礼仪失范。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除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

当然,除了上面三个方面的问题外,学校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如师资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等,但比较而言,这里的三个问题事关学校礼仪教育的全局,似乎更为急迫一些。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必将引起重视和关注,并会尽快得到解决,因为学校礼仪教育是大势所趋,而顺应并推进这种趋势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王明景.关于高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3,(3).

礼仪的多样性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优势;实践教育A;课程设计;建议

一、充分利用大学的教育优势

(一)强化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领导

首先,高校要加强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教育界一些知名学者和专家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给予了极大关注,但是还远远不够,这其中认识程度不够和领导不重视是主要原因。长期以来,高校建设总是把礼仪建设归结为思想道德建设中去,认为光上道德课程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对礼仪教育的极大误解。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密切,但是这绝对是两个不同的科学课题,不可混淆。因此,高校要开设礼仪课,将礼仪教育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其次,组织编写礼仪教育新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这些年大学礼仪教育一直存在着大问题,即礼仪教育大纲不明确,课本内容脱离学生生活,课程内容流于形式,空洞没有针对性。因此,改写大纲和课本是一个紧迫任务。再次,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再好的大纲,再完善的课本,没有好的老师教课也是不行的,因此,迅速组建和培养一批专业化,年轻化和科学化的教师队伍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最后,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做准备。有经验的礼仪教育老师要总结经验教训,为年轻老师的培养做出贡献,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学习并创建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案例。

(二)改善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

首先,课堂讲授是大学生礼仪教育最基本的形式。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礼仪知识讲通、讲透、讲深和讲好。积极备课,认真准备课件,鼓励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其次,鼓励教师对学生使用榜样激励法。我国历来重视榜样激励在礼仪教育中的作用,树立了很多典范,鼓励学生或者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学习,交流教学的目的。最后,加强对学生礼仪教育的实践联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礼仪教育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礼仪教育课程的绩效就是学生的礼仪实践过程的表现。通过学生的礼仪实践,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也是对老师教学成果的一种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课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三)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研究

首先,坚持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科学性研究。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是一门科学,是由理论和实践支撑的社会人文科学,要坚持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科学性研究。其次,掌握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一是根本性原则。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根本是实践,礼仪实践是检验老师和学生绩效的最有效手段。二是民族性原则。我国的礼仪教育要具有中华民族的特征,这是与西方礼仪有着本质区别的。三是现代性原则。礼仪教育要根据时代特色,不断补充新的内容和方法,而民族性、现代性和根本性的统一,就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最后,坚持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的实效性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作为最终的绩效。教师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去教,学生要以实践的心态去学,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实践教育

(一)加强个人礼仪教育

1.仪容端庄。仪容之美是自然美与修饰美的集合物。自然美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而修饰美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的。礼仪教育帮助大学生通过适度的修饰美,能够有效地弥补个人的缺陷和不足,凸显自身优势。仪容端庄不仅是现代礼仪交往对大学生个人的要求,同时也是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2.举止从容。举止是人体静态与动态的造型。在人际交往中,除了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以外,还常常用身体姿势表现内心的活动。用优雅的举止表达礼仪,常常比用语言更让受礼者感到真实、美好和生动。

3.服饰得体。服饰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无声的美感交际语言。适当的服饰可以扬美遮丑,不得体的服饰常常弄巧成拙。在大学校园中,着装能够传递出一个人的修养、性格、气质和追求。得体的服饰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气质和自我尊严。

(二)加强面试礼仪教育

1.提前到场。准时赴约是一种守信,也是一种礼貌。迟到是面试的一大忌,等待会使考官产生焦急烦躁的情绪,使面试气氛不融洽。若迟到,要争取机会主动道歉,并真实地说明迟到原因。遇有恶劣天气,更要准时到达。

2.面带微笑。微笑是无言的答语和最美的语言,它可以表示领悟,表示歉意,也表示赞同。微笑无需成本,但却创造出许多价值。微笑是自我推荐的剂,是礼貌之花,是友谊之桥。微笑可以创造良好的面谈气氛。

3.谦和热情。谦和是对他人的敬重,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充满热情,必然给人以精力充沛、富有生机的感觉。应聘面试切忌含糊其辞、吞吞吐吐、萎靡不振、满面倦容,也忌信口开河、炫耀卖弄、高谈阔论、纵情大笑。

4.无声语言的魅力。无声语言包括表情、目光、面部器官的动作、手势、体姿等。无声语言又称体态语,是一种内心情感的由衷表达,故有“此处无声胜有声”之说。大学生在面试是要充分发挥这一作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职业礼仪教育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实践最主要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礼仪。职业礼仪是我们在社会职业中所表现出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交的扩大,礼仪教育越来越为有识之士所重视,更为大学生所关注。对于处于职业准备状态的大学生,学习、掌握、运用职业礼仪更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健康的体格、端庄的仪表、高雅的言谈、得体的举止能增加职业交往魅力,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三、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课程设计的建议

(一)提倡通识性,突出一个“博”字

就概念而论,通识教育缘起于美国,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主要针对现代教育科技至上、科学主义异军突起,现代人文教育相形式微、传统文化面临断裂无继等问题提出的。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博”字,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丰富的课程设计特点。另一方面,依靠人文精神的培育,更要靠环境和氛围的熏陶,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大学生礼仪教育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去,这也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提倡多样性,突出一个“多”字

提倡大学生礼仪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性,突出一个“多”字,以满足不同学习个体多层面的需求。人和人是有差异的,我们要面对这种现实,要尊重、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同时要开设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方向的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和课程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需要,这一点正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三)强调发展性,突出一个“行”字

首先,在大学生礼仪教育课程设计上,要构建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并从整体上规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

其次,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礼仪教育过程就是一个礼仪创造过程”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大学生礼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过程,重视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礼仪的多样性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礼仪教育;礼仪课程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个人礼仪是一个人仪容、仪表、言谈、行为举止的综合体现,是个人性格、品质、情趣、素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对象祖国的未来,是可塑性极强的幼儿,幼儿教师是幼儿行为的引领者,我国儿童教育专家孙敬修说:“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都装在计算机里,指导孩子的行为。”幼儿教师要用文明的语言,规范的举止影响受教育者。因此,对学前教育的学生开展礼仪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研究的经验,总结出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礼仪教育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言传身教润如无声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生的礼仪习惯除了来源与家庭与社会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都有很大的向师性,经常会有人说“什么样的班主任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得体的着装、仪态,幽默的谈吐,积极向上的形象气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方面,所以,我们作为未来教师的教师,应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礼貌待人,文明处事,率先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学生耳濡目染,必定对她的礼仪教育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人与人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师生之间也是一样,师生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新生入学报到的时候,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穿着优雅职业但不过于沉闷严肃的服装,面对家长的问题应面带微笑、礼貌回应,即便遇到分歧或麻烦也应该做到耐心解释,处处体现一种遇事不慌、积极向上、文明高雅的形象,这对于绝大部分是女生的学前教育学生来说一定是一个好的示范。

二、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

为了使学前教育的学生更加系统的学习文明礼仪规范,提升文明礼仪修养,可以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到教学中,开设内容充实、有趣味性、有可操作性的礼仪课程。如,对刚刚入学的新生应加强仪容仪表、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品德教育的学习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要侧重人际交往、品行教育、自律礼仪等的教育,而对即将毕业的同学要更侧重于面试礼仪、实习礼仪和服饰、化妆礼仪等的学习。通过这种系统有针对性的礼仪教育,会大大提升学前教育学生的整体素质。学前年龄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启蒙阶段,所以学前教育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非常注意自己的礼仪修养,这样才会言传身教,对幼儿的礼仪文明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熏陶作用。但是我们知道,中职学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本身就是中考的失利者,她们有的身上表现出的明显的自卑感,有的是由自卑而表现出来的更为强烈的自尊感,或是一直养成的对纪律和规范的无意识不服从,所以,想全面提高学前教育学生的礼仪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方面的培养,需要讲方法重创新,要反复持久的进行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任重道远,我们仍要努力!

三、制定礼仪制度共同遵守

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制度的约束,礼仪习惯也是一样。学生入学后,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组织部门要制定适合学前教育学生专门的礼仪规范制度,既要服从全校整体的礼仪要求又要有专业的特点,以便同学们有章可循。比如,仪容仪表要求秀外慧中和谐自然,做到头发前不过眉、不遮眼,长发束起或盘起,发型不夸张,不染发,不过短;面部要整洁,不戴墨镜或美瞳,不画浓妆;着装不性感暴露,不穿吊带装、渔网装、露脐装、超短裙等;不戴夸张配饰。行为举止上做到:自然规范亲切优雅。面部要求做到神态自然,乐观向上,眼神坚定温和,忌横眉冷对、萎靡不振;守时守纪;坐姿要求腰背挺直、端正,双腿并拢;站姿要求挺胸收腹、抬头沉肩,双手下垂或交握于腹前。文明语言要求主动热情文明礼貌,多使用“您”“请”“劳驾”“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多注意倾听别人谈话不打断,公众场所声音轻,集体面前说话声音大,不说脏话等等。

四、学科教学注重渗透礼仪教育

礼仪的多样性第6篇

一、 课堂教学渗透礼仪教育

1.课堂教学是礼仪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的礼仪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礼仪教育工作之一。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礼仪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来实现的。礼仪教育并不只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的任务,全体教师都要高度重视。我校要求任课教师立足文本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潜在的礼仪教育因素,找准教学内容与礼仪教育的结合点和礼仪表现的训练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使其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灵魂,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同学之间、小组之间,既要互助、合作,又要对抗和竞争。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姿态、仪容、举止都充分地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礼仪教育的因素,不失时机地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教育学生互相尊重、礼貌互让,教育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整队时不推搡、碰撞,要各行其道,相互避让,在此过程中对符合要求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表现不达标的则及时指正,同时以分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组队伍最有序。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和谐向上的课堂气氛。

还有,我校还隔周安排一节礼仪训练课,组织学生观看学校组织编写并录制的“礼仪教程”,同时组织学生从易到难地进行训练。礼仪教育植根于课堂,成长在学生的心灵上。

2.教师的礼仪表现是学生的楷模

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之一,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校根据“师德规范”要求,制定了“教师形象”十二条、“教师工作规范”三类二十四条,提升了师德修养。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树立良好的榜样,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老师自己做错了事,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礼仪的熏陶。

二、 学校管理规范礼仪教育

1.编写教程,规范礼仪教育的要求

为了规范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学校编写了《学生礼仪教程》,《教程》中的目标和要求都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易于理解和学习掌握。在《教程》中,我们安排了三项教育内容,即礼仪的表现形式(优雅的举止)、校园生活礼仪和家庭礼仪。

在礼仪的表现形式中,设计了“站姿”、“坐姿”、“步态”、“表情”等共五节九种正确的举止;校园生活礼仪,设计了尊敬师长、课堂礼仪、同学间礼仪和集会礼仪等共三节内容20多条要求;家庭礼仪,设计了“孝敬长辈”、“问候礼仪”、“就餐”、“待客”、“上网”、“看电视”、“接打电话”等礼仪共三节内容50多条要求。

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练习礼仪表现,我们还将学生礼仪教程录制成音像(制品)配合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考核评比,促进礼仪教育的发展

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考核评比的方式和内容各有不同,低年级制定了“比比谁最棒”的每周一评比活动,每周五在评比栏中打星,设立“礼仪成长档案袋”,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进行考核评比。中年级做到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一期一考核,一年一提升,考核评比的形式多样,如问卷调查法、谈话法、一日常规评比等。高年级开展礼仪知识问卷竞赛活动,根据竞赛成绩评比礼仪之星,专项抽查法(包括学生文明礼仪、卫生保持、公物爱护、秩序纪律等)日常评分,科任老师评价。通过这些考核评比来促进学校礼仪教育的发展。

3.表彰奖励,激发礼仪教育的情愫

学校设立“礼仪监督岗”、建立“礼仪宣传小队”,让学生在实践学习和工作中用礼仪规范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检验礼仪规范落实深度、广度和信度。每学期(春季在“六一”节前,秋季在元旦前)评出“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标兵”、“八荣之星”以及“文明礼仪示范班”,被评上的学生会被作为全校同学学习的榜样。

三、 校园文化融合礼仪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礼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学生礼仪修养的摇篮,其地位是语文和数学等学科教学所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榜样激励等效果决定了它与礼仪融合发展的必然性。我校通过如下渠道实现了两者的有效融合。

1.主题活动融合礼仪教育

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诵读比赛;《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中队会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以构建书香校园,创建德育先进学校、文明学校、绿色学校为载体,凝练文化品质,为学生接受礼仪教育搭建了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2.文化设施融合礼仪教育

创建物化环境,以礼育人。其实校园环境的每个细节都在无声地、静态地传达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每天都工作学习在校园中,自然能唤起礼仪意识,于无声中丰厚师生的礼仪素养。校园东面悬挂着大幅“文明礼仪教程”,东北角处悬挂《三字经》《弟子规》图片,形成了亮丽的墙体文化和走廊文化。橱窗中张贴的一份份由同学们精心设计的文明礼仪知识小报,内容精彩纷呈。各班教室的黑板报都各具特色,它好比一扇对外的窗口,展示着学生们在文明礼仪活动中收获的成果。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周都会定期向同学们介绍文明礼仪知识并表扬在文明礼仪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文明礼仪之星”、“八荣之星”的先进事迹。浓厚的礼仪教育氛围,让学生受到了熏陶。

四、 家庭、社会践行文明礼仪

礼仪的多样性第7篇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2

“中国西南是茶文化最早产生的地区”1,人们将野茶经过栽培转化为家茶,并制定一套制茶工艺,由此,茶文化也随之继承和传播。茶文化经历了悠久的历史文明的传承和熏陶,集合了众多人的智慧,使得茶文化的历史积淀更加厚重。据资料显示,英国的茶是由中国引进并传播的,最早起源于18世纪50年代2。经过了几百年的研究,英国人将茶进行改革,并产生了最早的下午茶的传统。“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承袭下来的行为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3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导致了中英两国在茶礼仪上的差异。

一、中英茶礼仪交际差异

中国茶礼仪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从对象看,有接待亲戚朋友的,有接待单位领导同事的;从内容上看,有婚俗茶礼仪,俗称倒茶礼,即男女结婚当天,新娘到新郎家中,见叔叔伯伯婶婶等亲戚时,亲自给长辈倒茶以示尊敬,同时长辈也会相应地把包好的红包放在茶盘上以示谢意。也有亲戚朋友互相走访的,中国人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主人会将客人请到客厅,坐在茶几旁,一般是男主人作陪,女主人给他们倒茶,以示欢迎,当然,茶叶选的是好茶叶。还有工作上的你来我往,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改变,中国人请同事饮茶打破了传统在家接待的方式,一般带着客人去茶厅饮茶,边饮边聊,给彼此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环境。从倒茶程序看,在中国,倒茶一般遵循晚辈给长辈倒茶,下级给上级倒茶,主人给客人倒茶,讲究谦卑恭逊,这是继承了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传统礼仪模式。

英国的茶礼仪体现了本民族的特色,它没有中国的茶礼仪那么多程序和讲究,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创造性。从对象上,饮茶最初在英国的贵妇人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打发下午的无聊时间,起到交际作用。后经过普及,饮茶逐渐地扩展到一般的家庭。从饮茶时间看,英国人饮茶一般是在下午进行,现在的英国人也有一部分人在早上起床后饮一杯茶的习惯。从饮茶的地点看,英国的下午茶是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的,人们一般是在下午3点到4点左右进行,他们抽空去咖啡厅或茶厅饮下午茶。从饮茶目的看,英国人喝下午茶,或是为了工作的需呀,或是为打发时间,或是为了约会,或是一种习惯等等。但是到了周末,英国人会在家里举行宴会,邀请朋友和同事来家里喝茶、吃点心等。在宴会上,男士穿正式的燕尾服,女士着正式服装,人坐得很端正,一般是小口抿,男士显绅士风度,女士显淑女气质,切忌喝茶出声音,显得不文雅。在个人的礼仪上,英国人是比较讲究的。

中英两个民族在茶礼仪交际中也体现着不一样的特征。中国人请人喝茶要么在家里进行,要么在茶楼进行;喝茶的目的有多种,一种是出于一种敬重;一种是出于功利性;一种是出于关系友好。这些属于常规的茶礼仪。另外,在中国,家里办大事的时候,讲究茶礼仪,如办喜事或办丧事或办寿宴等,这种茶礼仪出于对客人到来的一种欢迎和尊重。中国的茶礼仪从古至今传承下来,历史悠久,继承着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比如晚辈给长辈倒茶;主人给客人倒茶;下级给上级倒茶。同时,茶礼仪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最特别的是,在中国,传承着品茶、论茶;以茶论诗;以茶作赋等等。古代帝王品茶论茶并作诗作赋的比较多,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喜好诗赋,和大臣讨论国家大事时,以茶代酒,从茶中获得启发。这不能不说茶礼仪在提升人生境界和开阔视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人请人喝茶一般是在咖啡厅或茶厅,也有在家里请人喝茶,一般是在周末,邀请很多朋友,举行一种宴会的模式。英国人请人喝茶当然也有交际的需要,多数时候,英国人喝茶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下午茶是英国人每天必须要进行的程序,在下午茶中,人们为了舒缓工作的压力,或是为了公事,或是为了约会等,他们会在咖啡厅或专门的茶厅请人喝茶。据调查,英国人的下午茶一半以上的人是为了打发时间或是为了放松心情。另外,英国人喝茶过程中,忌讳谈及个人隐私,多数时候聊一些天气、文学、书画等等。

二、中英茶礼仪差异形成的原因

虽说茶最早是由中国传播到英国的,但是,经历不同的环境、气候、历史、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中英两国在茶礼仪上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其中两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是导致茶礼仪差异的客观原因。在中国,地大物博,占地960万平方公里,由56个民族组成,以汉族居多,南暖北寒,以陆地为主。中国的茶礼仪凸显着不同地域及民族的特性,如云南的普洱茶,西湖的龙井茶,安溪的铁观音;又如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以藏族的酥油茶为例,相传唐文成公主把茶叶带到了出嫁的地方,在茶中加上奶酪和酥油,奖赏给大臣们喝,后来在藏族传承下来,主人以酥油茶来招待客人。可见,酥油茶具有藏族的显著特色。在英国,地理上是由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岛屿组成的岛国,气候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人口比中国少得多,潮湿、寒冷、多雨的气候,促使了英国人饮茶选择热的红茶。另外,英国人选择红茶还因为红茶具有消除疲劳、助于健体的功效。

中英两国不同的性格特征是导致茶礼仪差异的主观因素。中国人性格内敛、含蓄,以集体为中心,受到传统文化熏陶较重,虽然各地的茶礼仪有一些区别,但是种茶、摘茶、泡茶、饮茶的工序类似,茶水内容单一。如,请客人到家里喝茶,一般为男主人陪同客人,女主人或家里的晚辈负责泡茶。而英国人性格开放、自由,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创意,他们在茶中加奶油、糖或果汁等等,以显示茶水的丰富多样。若是正式的宴会,主人给客人饮茶时,他们会配一定的点心,让客人体会不一样的饮茶感受,宴会显得更加温馨暖人。

中英两国茶礼仪的差异也与一定的历史原因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沿袭了古代的等级、尊老爱幼等传统观念,这种影响在茶礼仪中也是比较鲜明的。如在工作单位,倒茶的礼节是下属给上级倒茶;在家里,倒茶的礼节是晚辈给长辈倒茶,或是家里来了客人,倒茶的礼节是主人给客人倒茶。相对的,英国人继承了古英国人的自由、探险及骑士精神,还传承着基督教的原罪说。因而体现出尊重自我,女士优先,自我救赎等等特性。这些在茶礼仪中表现也是很突出的。如茶中加糖、奶油、果汁等等进行创新;宴会时,男士和女士着正式服装,男士主动为女士服务;整个饮茶过程是民主的,也是自由的,更是优雅的。

“每一种传统礼仪原则都反映了他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4茶礼仪也反映着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这是中英两国茶礼仪差异形成的深层次的原因。中国的茶礼仪受了很深的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万事万物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在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中,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社会中提倡的“和谐社会”也是从儒家精华中提取出来的。中国人追寻集体意识,行事以集体为中心。中国人在茶中品味人生,在茶中提升自我的境界,也在茶中体现中国的儒家思想。而英国人崇拜古代的骑士精神,信奉基督教,相信“原罪说”,认为人生来是赎罪的,只有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不断赎罪来完成自己的一生。英国人喝茶时高雅、贵族气质也是受了基督教文化和骑士文明的影响。同时,英国人崇尚个人主义,与人交际时忌讳与人谈及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行事以个人为中心,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来实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饮茶是英国人生活休闲的一种习惯,也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三、跨文化交际中茶礼仪的教学原则

中国的明清时期,曾经发生过“礼仪之争”,5这种中英文化的分歧对现在的跨文化礼仪交际起到一种借鉴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分歧不再是刀枪相见,而要找寻彼此都能适应和接受的方式。那么,茶礼仪在跨文化教学中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从而能够促进跨文化交际?在此,对一名跨文化教学人员,要在接受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使不同的学员很好地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带来的客观差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尊重原则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事物不是随意而生的,每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客观性,也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这种语言的存在都有它的客观性,不随任何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改变,茶文化也是一样,在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形式不完全一样,在中英两国,茶礼仪中体现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作为跨文化教学人员,应该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尊重对方民族的茶礼仪,尤其是和本民族存在分歧和差异的地方。承认两国茶礼仪有它存在的原因和价值,在理解中尊重别国的茶礼仪,这是每一个汉语教学人员最起码遵循的原则,也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所具备一种良好的心理习惯。在跨文化的教学语境中,尊重原则是很有必要的,这种原则可以包括对问题的客观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及彼此表现出的礼貌等。

2、多样性原则

哲学对不同的事物采取“多样性”原则,认为事物存在多样性是客观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将这一原则运用于两国的茶礼仪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可取性。这就要求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人员不仅要承认茶礼仪种类的多样性,更要深刻地理解两国茶礼仪不同细节、形成原因及内在价值等等;结合一种茶礼仪的多样性和多种茶礼仪的不同性进行教学。教学人员将不同民族的茶礼仪更全面地呈现给不同的学习者,教学效果好坏会在每一个学员的脸上得到体现。文化多样性的核心内涵在于:大自然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状态的环境赐予了不同民族,环境多样化滋生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哺育了各具形态和个性的文化。正如多种多样的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弥合造就了生机盎然的全球生物圈,世界上各个文化都有独立创造和发展自己文化的能力,对人类文明作出过各自的贡献。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文化和国家维护自身利益、捍卫和承继自身成就和价值、维护本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乃至保持世界相对稳定的必要前提。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各个文化正由于内部各种文化因素的对话以及与外部文化的接触交流而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尤其是那些与全球性生产相联系的文化要素正在世界各个区域扩散,与之相应,不同文化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

当然,“多样性”原则还体现在中英两国之外的学习者中,教学人员在讲解茶礼仪时,会遇到来自除英国之外的国家的学习者,对于他们民族的茶礼仪,也需要实行“多样性”原则,这也是对他国茶礼仪的一种尊重。

3、和谐原则

和谐原则,这原本出自儒家思想,同样可以运用到跨文化交际教学中;这也是教学人员学习者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和谐的范围既包括人与人之间,也包括人与自然之间,还包括人与社会之间。在多元文化存在的前提下,教学人员要把握好和谐原则,既要看到两国茶礼仪存在的分歧,也要看到它们存在的相似性,将两种不同的茶礼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习者在接受和理解中各取所需,既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也让他们深刻地认知到本民族茶礼仪中存在的不足。给学习者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学人员必须考虑的因素。具体来说,这里的和谐原则包括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课堂环境和谐以及教学内容的和谐。

简单地说,和谐原则是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学习者能在一种温馨的气氛中了解本民族的茶礼仪,也了解别国茶礼仪,避免学习者对不同文化产生的不理解和冲突。

礼仪的多样性第8篇

根据柳斌同志关于“从小学起就解决文明礼貌问题”的讲话精神,我校于九六学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礼仪教育实际。实验目标是:使全体学生提高对礼仪规范的认识,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在实验中,我们以“拓展教育途径,发挥整体效应;加强养成训练,获取最佳效果”为思想指导,进行系列探索活动,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家庭礼仪教育”例:

学生在家使用礼貌用语情况统计

礼 仪 规 范

表现好的占% 96年11月 96年12月 97年5月 早上起床说“早晨”晚上睡前说“晚安” 37.4 45.3 85.5 外出、回家向家长打招呼 49.6 50.6 70 要家人帮忙做事先说“请” 30.6 82 家人为自己做事说“谢谢” 36 43.6 84.6 吃饭前说“×××请吃饭” 28.4 28.2 78.8

学生在家礼仪行为情况统计

礼 仪 规 范

表现好的占% 96年11月 96年12月 97年5月 进餐吃菜不挑拣,好吃的让给长辈 38.4 9.2 94.8 尊敬长辈听从教育不顶嘴 20.4 32.2 64.6孝敬日做到四个一 三八节 五一节 说一句祝贺的话 97.6 91 敬上一杯香茶 94.8 91 送一件小礼貌(可自制)4.2 82.4为长辈做一件好事(如帮助做家务,烧一道长辈爱吃的菜) 93.8 92.8 我们的做法是: 1、上礼仪课抓明理导行我们利用校会,思品课上了“学校里的礼仪”、“家庭里的礼仪”、“进餐的礼仪”、“待客礼仪”、“到别人家作客礼仪”、“孝敬日要求”、“春、秋游活动礼仪”、“观看演出的礼仪”等系列专题课。介绍了礼仪教育的意义、礼仪规范,检查方法,评比标准。这样教育内容系统、集中,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2、学科教学渗透礼仪教育抓激情育意

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结合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语文科长《小足球赛》,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上《争吵》一课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诚意待人,知错就改……

英语科结合句型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向别人借东西时,不小心碰到别人时,为别人提供帮助时……”的礼貌用语。

数学科指导学生采用礼仪教育中的各种数据编题、计算。

音乐科教学《好朋友来了》进行待客礼仪教育;教学《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进行尊师教育……

体育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集队时、示范时、练习时、竞赛时的礼仪行为训练。

各学科共169课时结合礼仪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常规进行了礼仪行为训练,使学生得到持久的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激情育意的作用。

3、班、队活动抓养成训练

(1)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训练。

主题队会:全校召开“玩礼仪棋,争当礼仪之星”,“击鼓传花学礼仪”、“礼仪知识知多少”、“少先队仪态训练”等各种形式大中主题队会28个。

艺术活动:校园十大歌手竞赛,普通话朗诵竞赛,艺术节进行演出礼仪,当文明观众礼仪训练;剪纸、绘画、心意卡制作,泥塑竞赛,进行爱学校,自觉维护环境美的行为训练。

体育活动:结合早操礼仪评比、全校拔河竞赛、一年级韵律操竞赛、田径队参赛等体育活动,赛精神面貌、赛纪律、赛礼仪。

实践活动:同学间结互帮对子,学习上互帮;与“手拉手”学校通信交友;为“手拉手”学校捐书;为特困小伙伴捐款;到“手拉手”学校过一日夏令营生活,与农村小伙伴共学先烈事迹,同瞻仰烈士纪念碑、同演出、同做家务。在实践中学习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进行关心他人,以礼助待、团结互相的行为训练。

户外活动:看电影,请剧团到校演出,春秋游活动都结合公共场所礼仪训练,评比“公共礼仪之星”。

(2)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竞赛”进行常规性训练。

我们制定了“二十五小学校内生活一日常规”、“二十五小学礼仪细则”、设立了“行为规范记分册”,组织学习,坚持训练。同时建立督导、检查、评比制度、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初评,期终一总评。使礼仪训练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地促知行转化,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4、榜样示范抓正面诱导

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我们通过四个方面给学生作示范。

为人师表作示范。我校修订了“师德规范”建立“文明教师评比制度”,制订了教师“待客礼仪”、“对待学生礼仪”。要求教师对学生: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先进人物示范。我校的校外辅导员是优秀民警。十佳交警,他们的先进事迹和蔼可亲的态度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文明家长作示范,我们强调家长当好文明家长,注意在家庭礼仪中的示范作用。

礼仪之星作示范。我们经常发现礼仪活动中的典型事例,及时报道;请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站在国旗下,接受同学的鼓掌激励;评比各类礼仪之星,在大会上表彰。

表(3)礼仪之星评比统计表

〖bg(!〗〖bhdfg5mm,fk15mm,k30mm。3,k30mmf〗

〖〗家庭礼仪之星〖〗学校礼仪之星〖〗公共礼仪之星〖〗学校礼仪标兵

〖bhdg5mm,fk15mm,k15mm。7,k15mmf〗

上学期〖〗201〖〗34%〖bh〗

下学期〖〗273〖〗39.7%〖〗324〖〗47.2%〖〗524〖〗76.3%〖〗180〖〗26.2%〖bg)f〗

多方面、多层次的榜样,学生看得见,学得上,有力地推动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

5、校园文化抓环境陶治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我们创造了高品味的校园环境。一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金光灿籼的校徽,鲜红夺目的“爱国、文明、勤奋、健美”八字校训。升旗台庄严典雅,小花坛花木扶疏。“

小学生行为规范竞赛金牌榜”、壁画、宣传橱窗内容高雅。教室、走廊、专用室分别挂上国旗,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广播、墙报、校刊宣传着好人好事。

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6、家庭教育抓辅寻配合

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影响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时空充实。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多次向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礼仪规范。使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掌握礼仪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家长们都自觉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

“家庭礼仪”、“孝敬日礼仪”的行为训练评价,有效地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的实验告诉我们,礼仪教育必须要注意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