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7 09:25:46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第1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城乡规划的指导协调和统一管理,建立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城乡规划决策机制,确保城乡规划依法、规范、有序实施,根据国家、省有关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规委会”)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统一指导、协调、研究、检查和落实全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第三条规委会的工作宗旨是:依照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实行“阳光”政务,切实提高城乡规划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维护公众利益,促进全市城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条规委会的主要职能:

(一)协调处理全市城乡规划全局性、长远性、跨区域性的重大问题。

(二)研究论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年度建设计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各类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总体规划。

(三)研究论证重大的概念规划、重要地区(城市核心、城市门户、主要道路等区域)及地标性建筑的城市设计。

(四)审查建设项目规划建筑方案:

1、中心城区400平方公里规划用地范围内道路红线40米以上道路两侧的大型建筑;

2、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单体建筑和5万平方米以上小区的建筑设计方案。

(五)审查市政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城区主干路及重要区域道路桥梁的设计文件;大型公共广场、体育场、会展中心、车站等设计方案。

(六)审查城市重点地段景观环境工程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城市公共绿地、公园、雕塑、小品等。

(七)审查城市对外交通及高压线、输油输气管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通道、枢纽地区的空间管制。

(八)审议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定。

(九)经市政府确定需要提交规委会研究的其它事项。

第二章机构

第五条规委会由市政府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规划委员会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城乡规划的副市长担任;委员由市建规局、住建局、发改委、公安局、综合执法局、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局、交通局、水务局、林业局、环保局、统计局、文广局、外事旅游局、双创办、发展研究中心、城司、电信公司、高新区管委会、榆阳区、横山县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规委会下设办公室和督查办,设在市建规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建规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建规局总规划师兼任,督查办主任由市建规局分管副局长兼任。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规委会各项章程、工作规则和有关文件资料的起草工作。

(二)负责处理规委会及其专家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包括委员的联系、专家组的设立等。

(三)协调规委会及其专家委员会各项审查(评议)会议的组织与会务工作以及会议档案管理。

(四)负责各类申请议题的受理和初审工作。

(五)规委会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七条规委会设立专家组,为研究论证重大问题进行前置性论证和评议,提供技术咨询和评议意见。专家委员会人选由规委会办公室根据具体评议事项从专家组中选定,随机抽取。专家组由规划、建筑、工程、景观、交通等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

第三章工作机制

第八条规委会建立全体委员会议(以下简称全委会)、专题会议(以下简称专题会议)和办公室主任会议(以下简称办公会议)三级会议制度。

第九条全委会由规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召开,一般为每半年召开一次,参会委员的数量应不少于市规委会全体委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第十条专题会议由规委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召开,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举行,按照会议议题通知有关委员和相关部门、单位及有关专家参加。

第十一条办公会议由规委会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召开,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举行,按照会议议题通知有关部门、单位和有关专家参加。

第四章委员

第十二条规委会委员因换届、调任等原因离开原单位的,原单位新任领导成为规委会委员。

第十三条规委会委员享有下列权利:

1、参加市规委会会议并有表决权;

2、对市规委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对涉及城乡规划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并就有关议题提交规委会会议。

第十四条规委会委员应履行下列义务:

1、承担规委会委托的有关工作任务;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第2篇

1、总体规划

序号 城市规模(万人) 工日定额(工日)

-------------------------------------

1 <1 300

2 3 620

3 5 920

4 10 1620

5 20 2920

6 30 4120

7 50 6320

8 >50 面议

2、总体规划纲要

单独编制总体规划纲要,其工日按总体规划定额的30%-40%计。

3、城市分区规划

序号 项目类别 工日定额(工日/平方公里)

--------------------------------------------------

1 新区 60

2 旧区 125

注:工日定额指大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根据实际需要紧接分区规划工日。如总体规划完成后间隔时间较长、变化较大、必须重新收集资料、调研分析才能分区规划,可视增加的工作量酌情另计。

4、控制性详细规划

序号 项目类别 工日定额(工日/公顷)

-----------------------------------------------

1 开发区 20

2 城市一般地段<20公顷 19

3 城市一般地段>20公顷 15

4 城市重点地段 26

注: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等。

5、修建性详细规划

居住区

序号 用地规模(公顷) 工日定额(工日)

------------------------------------------

1 <3 90

2 10 300

3 20 560

4 30 780

5 40 920

6 50 1000

7 >50 面议

城市重点地段、大型公建及周围地段

序号 项目类别 工日定额(工日/公顷)

---------------------------------------------

1 城市重点地段 40

2 大型主要公建及周围地段 55

注:定额中未含工程管线和竖向规划工作量,其工作量可比照居住区定额33%另计。

公园、游乐场及园林规划

序号 用地面积(公顷) 工日定额(工日)

----------------------------------------------

1 <1 25

2 3 75

3 10 230

4 20 420

6、修建设计

城市一般地段

序号 用地面积(公顷) 单位 工日定额

---------------------------------------------------

1 <3 工日 150

2 10 工日 500

3 20 工日 960

4 30 工日 1280

5 40 工日 1620

6 50 工日 1800

7 >50 工日 面议

注:本定额含修建详细规划和修建设计工作量,不包括:区内建筑设计、单项工程管线设计、小游园、绿化、土方等单项设计工作量。地形复杂地区乘1.1-1.3系数。

城市重点地段、大型公积金及周围地段

序号 项目类别 单位 工日定额

--------------------------------------------------

1 城市重点地段 工日/公顷 60

2 大型主要公建及周围地段 工日/公顷 75

7、风景区规划

风景区规划大纲

序号 规模(平方公里) 工日定额(工日)

---------------------------------------------

1 <50 300

2 100 550

3 200 850

4 300 1050

5 500 1250

6 >500 面议

风景区总体规划

序号 规模(平方公里) 工日定额(工日)

-----------------------------------------------

1 <10 750

2 20 1250

3 50 2000

4 100 2600

5 >100 面议

8、城市交通规划

序号 规模(万人) 工日定额(工日)

------------------------------------------------

1 50 2200

2 100 4400

3 200 8800

4 >200 面议

9、单项市政工程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

道路种类 红线宽度(米) 工日定额(工日/公里数)

-----------------------------------------------------------------

城市道路主干道 >40 72

城市道路次干道 20-40下 54

郊区道路 34

城市道路主要交叉口规划

项目类别 工日定额(工日/个)

--------------------------------------------------

城市主要平交口 50

立交两层立交 272

三层立交 408

地下过街道 86

城市市政工程管线规划综合

管线所处地段 工日定额(工日/公里/根)

--------------------------------------

道路 10

立交路段 18

城市市政管线规划

管线种类 管径 <300 3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

------------------------------------------------------------------

给水 21 30 48 60 67

排水 14 26 44 56 78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第3篇

城市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大课题,是政府为保障城市高效运转和协调发展所采取的必要行为,关系民生,关系发展,关系形象。加强城市管理,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学习城市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开拓工作视野,更好地服务贵溪社会经济的发展,2013年11月22日-23日,市政府 带领城建口相关单位人员,赴玉山、婺源学习考察城市管理相关工作,实地参观了玉山县菜市场、居民生活小区、城市街道以及工程施工现场,参观了婺源县城市广场、居民生活小区、城市街道以及绿化景观,所听、所看、所谈深有感触,倍受启发,整体感觉两县的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意识超前,水平很高。所到之处城市市容整洁、有序、靓丽,环境优美宜人,人民安居乐业。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收获不少,认为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两县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1.领导高度重视。考察中,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县领导亲自抓城市管理,带动了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空前好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领导作用。婺源县实现网格化城市管理,每个县级领导挂片包干,一包到底;小区物业费收缴存在困难,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亲自调度等。

2.专项整治有力。在参观的过程中,考察组沿途主要道路无流动摊贩、沿街店面无占道现象、没有发现乱贴和乱涂,在主要街道没有发现一条乱挂的跨街横幅。这些都深刻体现了城市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和管控能力。此次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其中三项整治的力度,一是户外广告的整治。二是工程车辆抛洒的整治。三是城市“牛皮癣”的治理,给专业清理公司承包治理,既节约成本,又效果明显。这些做法体现了强有力的管控能力,给我们很大启发。

3.营造与管理投入多。两县在城市公共环境营造和管理方面舍得投入,使我们考察组感触很深。据了解,玉山县在去年绿化、亮化、环卫保洁、道路平整等城市管理方面投入了  元。婺源县在去年绿化、亮化、环卫保洁、道路平整等城市管理方面投入了  元。正是其巨大的人、财、物的投入,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部门配置高规格。两县在城市管理中发挥职能作用的单位都是高规格配置,如设立了正科级的综合执法局、环卫处、市政局、园林局等,还设立渣土中队、路灯所等。

5.督查质量到位。由县委县政府督查组、纪委督查组、创建办督查组、组织部督查组四个督查组针对各个不同侧重面进行督查,就某一个问题,实行一事一议,专题调度。

二、几点建议

通过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思路完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市委、市政府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为我们城市管理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照两县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建议下步要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关于规划方面的建议。玉山县、婺源县在规划上注重标准、注重品位,注重特色(如玉山教育、婺源徽派建筑),城市框架大;新建道路绿化到位,建筑距离退让大,为以后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建议:一是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要把城市外环路的建设早日提上议事日程。二是在规划中要注重城市的发展标准和品位。三是在城市规划中要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预留空间。四是在土地出让前要坚持先完善基础设施,再出让。

2.关于注重大项目带动的建议。两县非常注重城市综合体等大项目带动,如玉山通过教育园区带动周边发展,注重大项目周边功能布局,凸显城市特色。

建议:要注重大项目的布局,以大项目带动片区发展的思路,将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等统筹考虑,整体布局,以点带面,提升城市品位。

3.关于绿化方面的建议。两县绿地休闲公园多、城市绿化率高,行道树套种合理,特别是婺源,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休憩空间。  

建议:在规划上要预留、布局绿化空间,进一步加大城区绿化力度,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加强建流动绿地建设,积极开展全城造绿活动;市园林所出台精细养护方案,加强园林绿化的养护,实行精细化管理,如加强苗木土质、肥力管理,切实管护好树木。

4. 关于广告清理的建议。两县所有主干道无灯箱广告,市容市貌清新,其他道路的广告管理规范。

建议:进一步规范广告管理,做好广告清理的加减法,市城市管理局尽快拿出意见,明确从那条路开始,启动主干道广告的清理工作;充分结合人防宣传等,做好广场屏幕的广告经营,在重要道路、节点设置高品位广告,提升城市形象。

5. 关于整治牛皮癣的建议。两县看不到牛皮癣广告,治理成绩突出,均从浙江请专业公司管理(第一年40万,以后每年20万承包给专业公司);执法力度大,玉山坚持严管勤罚,通过集中整治加日常管理办法,婺源对贴牛皮癣广告人员抓到后通知公安先进行24小时拘留,要求家人清理后再罚2万元。

建议:学习玉山、婺源方法,实行社会化管理,请专业清理公司来管理;加强和法院沟通获取支持,建立城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重拳出击,常抓不懈。

6.关于渣土运输的建议。两县渣土运输均采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扬尘少。

建议:严格按照渣土运输百日整治办法,规范、标准化管理,在施工场地内,由建设局负责对全市项目建设现场出入口做标准场地(含清洗池、水泥路段、喷洗轮胎),一周内分别在开发项目、公建项目各选2个做示范;施工场地外,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规范操作、加强管理。

7.关于卫生保洁工作的建议。两县卫生好,清扫力度大,保洁人员作业每天不少于10小时;垃圾处理费收取科学合理,单位办公区域采取单位代扣方式,有物业的小区采取和物业签订合同;两县洒水车每天洒水都不少于3次,夏天重要路段4次以上;婺源县07年成立了8人的河道保洁组,确保河流干净整洁。

建议:对路、小区实行划分区片,由市领导对每个片区挂点负责,采取网格化管理;市环卫处要加大清扫力度,主干道每天不少于3次洒水,其他道路不少于2次洒水。

8.关于市政建设工作的建议。市政工程管理科学;市政基础设施质量、品位高,如路灯的造型、材质等;投入大,每年市政养护经费财政预算高达270万。

建议:对于市政工程需要开挖的,要按照相关程序审批并及时告知相关单位;要采取精细化管理,如路灯的开启、更换,品种的选择等。

9.关于物业管理工作的建议。两县封闭式管理小区多,如婺源县有40个,并且采取县领导挂点;物业管理费收取上升到领导层面、法院层面,对经常不缴物业费且有单位的,先告知业主单位,有相应单位领导出面,仍然不缴的,通过法院追讨。

建议:由房管局尽快拿出我市一年整体提升计划(意见),对当前6个试点小区进行具体细化,形成我市物业管理“领导挂点、单位出面、法院追讨”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10.关于停车秩序问题的建议。硬件条件好,如婺源县四车道道路有11条,停车位5000多个,社会停车场2个;城管、交警密切配合、高度合作,停车秩序管理到位,基本上看不到乱停乱放现象,尤其是玉山菜市场的汽车停放、人行道非机动车的停放秩序井然,婺源步行街专门驻扎步行街城管中队,整个街面无任何车辆停放。

建议:建立城管、交警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宣传,加大乱停乱放打击力度,研究制定完善停车收费方案。

11.关于亮化工作的建议。城市亮化主次突出、层次鲜明,色调选取科学(以白黄蓝为主,凸显徽商的儒雅、恬静)。

建议:对亮化重新规划,色彩重新定位;根据三座桥不同特点进行特色亮化;在铁路、高速、国道等城区出入口布置能彰显贵溪特色、文化内涵的亮化航道标志。实行全面亮化,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

12.关于店面招牌问题的建议。玉山、婺源都对店招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要求,店面简洁大方,城市街面清新。

建议:加强主要商业街店面招牌的规划、管理,适时选择一条或几条街进行规范,重点打造示范,逐步推开,提升品位。

13.关于市场服务中心工作的建议。玉山菜市场蔬菜食品摊点布局规范合理,干净整洁犹如果蔬食品超市。

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农贸市场功能,科学布局、加强管理。市场服务中心要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对禽类市场的管理,做到让市场更干净、更有秩序。由市场服务中心负责尽快拿出在城东选点增建农贸市场初步意见供研究。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第4篇

关键词: 海宁临平区域发展意义规划设计

1项目发展背景分析

1.1基地概况

海宁临平新城区块指位于海宁市的最西面、许村镇的西南部,与余杭区临平新城接壤的区域,主要涉及许村镇胜利村和前进村的西部区域,规划范围为东至规划运河二通道,西至海宁临平边界,南至沪杭高速高路,北至余杭区交界处,可开发土地总面积约为2000亩,涉及拆迁农户约300户,企业国有土地征收近300亩。

1.2基地条件分析

1、地块价值得天独厚

(1)区位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按照新一轮城市规划,本区从临平与乔司的边缘地带变成了临平的城市中心。

(2)交通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高铁站、地铁、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已经或即将建成,对本区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3)临平新城建设的快速推进

临平新城从成立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完成了规划编制、行动计划制定,目前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居拆迁安置等前期工程,即将进入新城建设的实质性阶段。

2、战略地位至关重要

从区位条件上看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地处临平新城核心区的心脏位置,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从两地政府不同的需求来看,临平需要一个完整的城市,海宁需要接轨杭州,因此,海宁临平新城区块不仅仅是海宁接轨杭州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临平新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3、整合发展迫在眉睫

两地政府多年来一直努力于海宁、临平联动发展问题,2009年以前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属于临平的边缘地区,发展条件还不到时机,但现在临平新城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急需进行整合发展。

1.3问题与难点分析

1、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难解决

(1)行政区是国家实施政治控制和社会管理的特定地域单元,具有比较稳定的地理界限和刚性的法律约束。行政区经济是指在既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由于行政区域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经济现象。

(2)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广泛的内外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开放型经济地域,具有中心相对稳定、边界模糊、对外开放、对内紧密联系的特征。

从国际国内的发展看,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是必然的途径。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这是欧美工业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国内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现象。

(3)矛盾与体制

由于行政壁垒,资源 、市场与行政区划存在矛盾,产业发展与行政区划存在矛盾,因此,急需研究跨行政区域的开发运营机制,包括产业如何整合、行政管理框架如何建立、合作制度层面如何突破、利益分配如何平衡

2.1海宁与余杭的规划整合难

(1)海宁方面问题

1)海宁西部地区远离海宁县城

虽然海宁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临平新城快速启动以后,许村区块的区位优势已经更加明显了,但是海宁西部地区毕竟远离县城,不是海宁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很难的到有效支持。

2)海宁西部地区的开发体制没有最终理顺

虽然已经成立了连杭经济开发区,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接轨杭州,形成海宁西部的城市发展极,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以乡镇模式为主,缺乏统领全局的发展框架。

(2)余杭方面问题

1)临平城市的发展腹地在西、北

对于临平副城而言,东面是海宁行政边界,城市空间发展的拓展重点肯定是向北和向西,从临平副城总体规划的意图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东面沿规划运河二通道安排的是村镇建设用地,从临平角度看运河二通道沿线地区作为城市边缘是合理的,但是恰恰相反对于海宁而言则是接轨临平的战略地区。

2)整合发展没有土地上的直接受益。

多年来临平的发展受制于行政边界的限制,向东一直无法打开空间,如果海宁、余杭整合发展,那么临平东面的发展势必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是一旦向东打开发展空间,土地上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海宁,临平基本没有土地。

3.1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的发展定位难

(1)从海宁方面考虑

从海宁方面考虑,如果是乡镇模式运作,那么最有可能的是房地产开发;如果是城市模式运作,那么本区块至少应当承担两大职能,一是通道职能,尤其是要留出连杭、临平对接的重要交通通道,比如世纪大道、城际铁路、站前路、临东路等区际城市主要交通;二是轴线职能,通过东西向现代服务业轴的打造,串联、带动城市联动发展。

(2)从余杭方面考虑

从余杭方面考虑,最希望能够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品质,无论什么方式开发,必须与临平新城的城市品质相匹配;二是功能复合,不能简单的居住功能,必须承担临平新城公共中心的部分公共配套,以减少临平新城配套压力。

(3)从许村镇方面考虑

虽然可以考虑战略方面的要求,留出交通通道,安排公共功能,但是,毕竟是乡镇级别,有些重大问题很难进行协调。

2区域发展态势分析

1、临平副城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新一轮城市规划,临平副城已经形成了以“临平新城”为核心,向北、向南、向西三个方向的“扇形”发展态势,向南乔司板块主要以市场、物流为主,向西星桥主要以居住为主,向北开发区主要以制造业基地为主,临平新城主要以商业金融、商务办公为主的城市CBD,虽然从城市发展框架上看城市CBD位于相对几何中心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也存在先天不足,主要是发展腹地问题,因此,从这点上看,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对于临平而言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连杭经济开发区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目前的规划布局框架看,海宁西部地区的发展存在两个方面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体制没有真正统一起来,还是以多主体的乡镇发展模式为主;第二个问题是发展方向选择存在矛盾,尤其是在接轨下沙还是接轨临平问题上存在犹豫。

3、临平新城发展态势分析

临平新城是杭州市最有潜力的20大新城之一,是余杭区实施“城市化引领”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于2010年7月10日正式启动建设。在地理位置上,临平新城位于杭州主城区东部,临平副城南部,是杭州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和枢纽。

3联动发展的必要性与意义

3.1提升海宁、余杭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对于余杭三面拱围杭州主城区,发展腹地具有长度,没有广度,从城市发展框架上很难形成相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区域;而对于海宁而言,同属于嘉兴城市密集区、杭州城市密集区两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容易成为两个城市密集区的边缘地带,因此,通过两地的组合发展有利于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发展“极”,形成杭州主城的反磁力新城,从而提升两地的综合竞争力。

3.2培育海宁西部城市发展极的需要

海宁西部地区涉及许村、长安两个乡镇,远离海宁县城,不是海宁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如果不推进海宁、余杭联动发展,那么最有可能的是浪费优越的区位优势,各自为政的乡镇模式,无法形成合力,因此,联动发展对于海宁西部地区意义重大。

3.3创建高品质临平新城的需要

海宁临平新城区块位于临平新城的心脏为主,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如果海宁临平新城区块不纳入临平新城的城市发展框架,那么临平新城的城市中心是不完整的,也就无法保证能够建设成为与杭州20大新城之一相匹配的城市品质了。

4总体策略

4.1总体策略

策略一:共绘组合规划,共建组合城市

临平、连杭要组合发展实现双赢,首先必须规划先行,以战略的眼光,全局的视角,进行统一规划;其次是临平或者连杭两地政府必须形成合力,合力打造一个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极。

策略二:创新运营机制,创建城市联盟

经济区与行政区的矛盾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全国各地都在探求突破行政界线的发展体制,目前为止跨地区的开发体制比较有操作意义的是城市联盟机制,因此我们建议海宁与余杭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创建城市联盟战略合作,围绕“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品质共享、合作双赢”的原则,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4.2具体措施

1、创建城市联盟

通过城市联盟的方式构建一个海宁、余杭联动发展的决策机构,协调解决海宁、余杭联动发展的政策处理、发展框架、合作机制等等宏观问题。

2、共绘组合城市规划

联动发展首先需要规划先行,通过共绘组合城市规划,调整优化海宁西部地区和临平的总体发展格局,共同构建一个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城市发展极。

3、成立实施机构和主体

成立组合城市合作开发建设的常设机构,同时成立股份制开发公司,形成“政府+市场”模式的实施机构和主体,并建议封闭运作。

5发展框架思考

5.1、发展模式思考

(1)发展模式类别

模式一(主次结构):是许村与临平新城合作,仅仅把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纳入临平城市框架,从城市结构上看是完整的临平副城。

模式二(主次结构):临杭开发区与临平新城合作,从城市框架上看是杭甬高速以北形成以运河为轴的临平与临杭组合城市。

模式三(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模式是理想模式,是海宁连杭开发区与临平副城合作,形成以运河为轴的临平与连杭组合城市。

(2)发展模式建议

第一种情况,仅仅许村与临平新城合作虽然操作性较强,但是过于考虑短期利益,可能会导致临平副城以运河二通道为边界封闭发展,无法起到向东带动连杭经济开发区整体发展的目的;

第二种情况,临平与临杭合作形成组合城市,相对具有操作性,不需要近期调整行政区划,但需要近期合并许村与临杭新区的管理机构;

第三种情况,并列结构模式是理想模式,如果能实施自然是最合理的,但是需要海宁方面下较大的决心,尤其是要调整行政区划,合并许村和长安,从目前来看难度较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发展模式上建议分阶段思考,近期由于海宁方面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建议采用“模式一”,把许村的运河二通道以西部分作为海宁、余杭合作的先行区,一方面通过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的开发,有利于带动连杭经济开发区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海宁、余杭两地合作积累经验和资金。

5.2空间发展框架构想

(1)规划强调的四个重点

重点一:重视运河景观轴,不能把运河二通道沿线地区作为城市郊区,相反应该把运河二通道沿线地区作为城市重点地区,把运河沿线地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特色居住、临港产业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带,或许能成为未来城市向心发展的城市触媒。

重点二:重视东西向城市发展轴。打通世纪大道、临东路、站前大道三条通道,建议强化世纪大道沿线功能,打造一世纪大道为主,人民路和连杭路为辅的城市发展轴,轴线功能建议临平新城中心适度向东延伸,在世纪大道沿线运河以东规划海宁临杭新城中心,世纪大道建议东西向拉直向东延伸至长安镇;临东路路建议改造东湖路与临东路交叉口为立交,同时建议向东延伸接海宁东西大道,城际铁路通道可以结合临东路延伸,接东西大道后串联长安、海宁;站前路建议向东延伸,使临杭开发区更加便捷的接受高铁地铁交通枢纽的辐射;海宁东西大道建议调整线性至杭浦高速公路沿线,形成过境交通通道。

重点三:重视连杭经济开发区开发体制研究,建议组合成一个真正意义的连杭新城,梳理发展框架,合理安排片区功能,建议临杭区块重点发展居住和现代服务业,长安区块重点发展科教、研发、高新产业;盐仓区块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

重点四:重视公共交通同城化,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临平“双铁”枢纽优势,构建以地铁和快速公交为主导的大运量公共交通体系,依托东西向城市发展轴,规划海宁、余杭联动发展的城际轻轨、快速公交,形成以“TOD”模式为主导的城市开发框架,从而逐步推进临平、连杭整体发展。

(2)空间发展框架

1)总体空间框架

以运河二通道为轴,西面为临平城,东面为连杭城,东面城市主中心为临平新城中心,西面连杭城主中心为临杭板块中心,两个中心组合形成双核结构城市中心,同时整合路网框架,形成组合城市。

2)连杭城空间框架

从连杭城的区位特点看,建议采用组团式空间发展框架,其中盐仓板块距离下沙城较近,以接轨下沙为重点;临杭板块靠近临平,以接轨临平为重点;长安板块相对处于独立位置,建议以卫星城模式发展;农发区位于连杭城的几何中心,建议打造成“城市绿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三大组团联动发展的粘合剂;三大组团之间强化轴向交通,东西向轴强化临平与连杭的联动发展,南北向强化连杭与下沙的联动发展,通过交通框架的整合,最终形成“三大组团+绿心”的连杭城总体发展框架。

5.3海宁临平新城区块构思

1、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为临平新城公共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宁连杭新城的门户地区,是集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居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城区。

2、职能要求

本区承担两大任务,一是承担交通通道职能,保证临平与连杭在未来能够形成符合整体发展要求的城市框架,比如望梅路和东湖路等框架道路;二是城市门户职能,是临平、连杭联动发展的城市先行区。

3、规划布局建议

以东湖路为界分成东西两片,西片建议望梅路和南大街沿线重点安排现代服务业功能,形成片区公共中心,东湖路以东安排次级公共中心。总体结构为“一主一次,两轴两片”结构。

4、 交通组织方面建议

建议改造东湖路与临东路交叉口,形成立交,同时建议东湖路主线连接临东路,望梅路(临东路)建议向西延伸接海宁东西大道至海宁,与世纪大道共同形成连接杭州主城区的两条快速通道。

6、规划建设的领导协调机制

1、统一管理。

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例会建议每月举行一次工作协调会议,解决联动发展的日常事务,研究决定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建设的重大事项,协调推进联动发展和抱团发展。划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一名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第5篇

关键词:交通;瓶颈;整治与利用;节点梳理;铁路改造

1 项目背景

含谷先进制造园位于重庆市高新区拓展区,北侧紧邻西永微电园和大学城,南侧与白市驿相接,西侧与金凤镇接壤,东侧跨越中梁山与沙坪坝相连,是高新区总体规划中的拓展区之一,属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区域面积9.7平方公里,现状产业主要以机械加工、汽摩配件为主,具有一定工业基础。随着城市拓展,园区工业迎来"升级换代""腾笼换鸟"重大发展机遇。为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减少因交通带来的瓶颈问题,本文依托城市规划,开展路网关键性问题的合理化分析与建议。

2 现状交通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目前园区对外联系通道主要有成渝高速、含青路两条道路,其中成渝高速公路作为园区东西向过境交通线,主要联系重庆主城区和金凤镇,含青路作为南北向连接线,主要联系白市驿和大学城,兼有服务周边地块功能,客、货运没有分流。

园区内部交通主要以龙华路、谷东街、含兴路、含盛路、含金路等道路为主,服务于现状集镇区。

3 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合理化分析与建议

(一)现状道路整治与利用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园区内现状交通主要有成渝高速公路、含青路、龙华路、含兴路、含盛路、谷东街、含金路共计7条主要通道。

根据现场调查,成渝高速公路目前路路幅宽度为21.5m,双向4车道,交通通行能力明显不足,中梁山隧道交通拥堵十分严重,作为联系东西向主要干道,其交通瓶颈明显。

根据总规,含青路作为南北走向交通性干道,龙华路远期为城市东西走向的次干道,现状均为双向2车道,其路幅宽度以及道路线形指标不能满足未来交通干道的功能定位。考虑该路沿线工业厂房及居民用地布局较多,沿原有线形改造拆迁量大,工程实施难度较高。

建议:成渝高速公路目前为城际联络线,根据规划,远期在白市驿南侧将修建新的成渝高速公路,现状成渝高速公路功能定位将变更为城市快速路,建议对该路拓宽为双向8车道,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大学城-主城区交通拥堵情况。

含青路作为南北向交通性干道,建议调整线形,含青立交至龙华路段线形指标及拓宽条件较好,可原路利用。

龙华路作为东西向服务性次干道,建议将道路拓宽为双向4车道,以满足未来交通需求,同时对部分拆迁困难地段线形适当调整。

其余现状道路主要为城市支路,功能予以保留,建议改善路面情况,对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提高行车舒适性。

(二)交通节点梳理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含青路客、货运交通混行,含谷立交规模与交通通行力不匹配。

根据总体规划,园区内路网骨架体系为三纵三横,分别是一纵线、含青路、沿山路,三横线分别是含谷北路、横一路、成渝高速公路。其中,一纵线、沿山路主要解决南北向对外交通联系,含青路主要服务于沿线地块,是一条服务性干道。横一路、成渝高速为东西走向主要交通干道,联系沙坪坝片区与金凤镇片区,含谷北路为东西向交通干道,与纵一路、成渝高速、沿山路形成货运通道环线,内部客运交通主要以含青路、横一路与快速路进行转换。

在总体规划中,沿山路为货运通道,与成渝高速公路未设置互通立交,沿成渝高速货运交通只能通过含青立交,或者含金立交与园区进行联系。由此,含青路未来将吸引大量货运交通通行,客货混流,含谷立交交通行压力较大。

建议:方案一:在沿山路与成渝高速相交处增设互通式立交,客货分流。

优点:一纵线、沿山路、成渝高速、含谷北路实现货运交通环线,客货分流。

缺点:成渝高速与沿山路互通立交靠近中梁山隧道,距离为385m,需对中梁山隧道进行改造,工程实施难度大。

方案二:拓宽含青路为双向8车道,改造含谷立交。

优点:解决客货运混行量大的交通需求。

缺点:含青路客运、货运混行,沿线拆迁工程量大。含谷立交与横三路交叉口间距385m,交叉口距离太近,交通组织困难。

方案三:将原含谷东路次干道调整为主干道,在成渝高速与含谷东路相交处设置全互通立交,路网格局调整为四纵三横。

优点:成渝高速货运交通通过含谷东路下道,解决襄渝铁路以东货运交通,襄渝铁路以北货运交通通过一纵线,在含金立交进行交通转换,内部客运交通以含青公路、含谷中路、横一路为主,同时不改变沿山货运通道的功能作用,不影响中梁山隧道。路网格局调整后能有效缓解含青路交通压力,实现客货运分流,利于交通组织。

缺点:含谷东路与沿山路主干道间距距离较近(约700m),主干道路网密度偏高。

(三)园区内部地块整治与利用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成渝高速铁路、梁滩河附近地块分隔碎裂,地块使用条件较差。

根据规划,成渝铁路沿东西向穿越本次规划区,与横一路以北地块斜交,产生多处小偏角,地块分割碎裂,使用条件差。梁滩河为自然水系,河道蜿蜒曲折,在经过居民聚集区(如谷东街、龙华路沿线街区)路段设置有防洪堤,其余为自然边坡,防洪性较差。同时,由于园区内部雨污水体系尚未建立,污水直接排往河道,水质条件较差。

建议:调整成渝铁路附近次干道、支路路网布局,提高地块使用率。沿成渝铁路附近次干道平行布置于铁路两侧,避免与铁路产生小偏角,预留附近地块发展空间。

现状梁滩河防洪能力较差,暴雨来临时易漫出河道,建议对河道进行整治。河道线位可调整至襄渝铁路南侧,利用铁路沿线绿化带以及整治后的河道防洪堤与沿线地块分隔,在保证河道防洪前提况下,规整地块边界。同时可在滨河一侧设置滨河步道,沿滨河路打造周边地块,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四)襄渝铁路改造

现状主要限制因素分析: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西至重庆,全长895公里,是联络中原和西南的交通大动脉,远期规划为城市轨道交通,沿南北走向穿境而过,东西向地块受此影响分隔明显,交通联系受到较大制约。

建议:考虑在保留铁路交通运输功能前提下,在铁路两侧布置支路,只在东西向连接干道路段对受影响的铁路进行改造。改造方式主要为抬高轨道标高,使其能预留道路下穿空间,在满足地块防洪标高基础上,服务于地块使用。

4 结论

含谷先进制造园地处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现状产业相对落后,随着九龙坡区城市拓展,园区产业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瓶颈、园区地块使用问题愈加凸显,本文从地块使用角度明确区域对外联系通道,优化城市主、次、支路网结构,梳理重要交通节点及地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经验,从而改善交通环境,促进地块使用,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第6篇

关键词:民国镇江;江苏省会;镇江;规划;建设

Abstract:The history of being ca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Zhengjiang’s history. Though not long, it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Zhengjiang’s transformation to modern. Through analyzing the urban planning and historical data of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being ca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 clarify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Zhengjiang during the above period,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how Zhengjiang developed from a treaty port city after the Opium War to modern provincial capital. Summarizing this phase of history and exploring its cultural context is also good for today’s the protection of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Zhengjiang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ca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Zhengjiang;plan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12-47(7)

镇江是民国时期江苏省会。这一时期是镇江由鸦片战争后的近代通商口岸城市向现代省会城市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元年(1912年)废镇江府,改设丹徒县,1928年7月国民政府定镇江为江苏省会,改丹徒县为镇江县,1929年2月江苏省会迁至镇江,直到1949年4月败退撤离,省会时间跨度达20年,除去日本侵华期间沦陷8年,实际作为省会城市为12年,这是镇江自六朝以来历史上政治地位最高的时期。这期间作为省会的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对镇江向近现代城市转型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 历史背景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复定南京为中华民国首都。5月在南京成立江苏省政府,设立省政府委员会,任命省府委员9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17日,江苏省政府委员会举行第90次会议,讨论的第一事项即江苏省会选址问题。在省府秘书长“报告中央对本省省会问题意见后,各委员即充分讨论,均认为有从速决定之必要,并对省内堪作省会之各地区,详细比较,量其得失。旋即投票,结果:镇江6票,扬州2票,苏州1票”,遂决议“定镇江为省会”(1928.7.17申报)。当时理由有三:1、孙中山总理《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曾言,“镇江位于运河与江会之点,为南北内地河运中心重要之地”,“为契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中间之联锁,而又以运河之南端直通中国最富饶之钱塘江流域”,镇江不独为江苏之要地,且为全国之重镇,定为省会实合总理建设镇江之遗愿;2、镇江位居江苏南北之中心,尽得铁路、长江、运河交通之利,省政府设此,北及淮扬徐海,东达沪苏锡常,无不便利;3、镇江与国都南京相距甚近,行政联系较为方便。凡此种种独具之特点,镇江则成为江苏省政府迁设的首选地。1929年2月江苏省政府从南京迁至镇江,2月17日省政府在镇江召开了第一次(第183次例议)省府委员会议,开始履行政务。

镇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开埠城市。在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镇江与汉口、九江、南京等沿长江城市被列为通商口岸,并允许英人在城中设立租界。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国在镇江云台山取得土地156亩永租权,设租界。同年,镇江开埠,口岸开放,设立海关,在镇江集散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不仅是国内苏、皖、鲁、豫等地区物资的主要集散地,还增加了进口和出口的商品,物资集散量远远大于开埠前。随着门户的被打开,西方国家以倾销商品和掠夺资源为目的的进出口贸易的进行,各国轮业公司向镇江传入新型的交通工具和运输方式,并且在沿江一带兴建了可停泊长江大、中型轮船的栈桥码头以及仓库,长江航运日益兴起,进一步扩大了镇江的商业腹地,促进了镇江的商业发展,成为镇江商业的全盛时期。外商凭借特权,纷纷来镇江开设各种洋行(公司),实行垄断性经营,很快镇江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进出口商贸口岸。商行、钱庄等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镇江近代工业开始创建,电厂、自来水厂、火柴、石粉、机器修配等工厂相继建立。1903年清政府向英国政府借钱修建沪宁铁路,1908年初建成通车。这条铁路线经过镇江,并从镇江站向北江边港区增设“江边货运支线”,改变了镇江传统水运为主的格局,促进铁水转运,煤炭、木材转销等行业兴起,城市西部得以繁荣。二十世纪初,城市发展受到港口淤塞、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全线通车的影响,镇江原有的东南交通枢纽地位渐失,经济逐步衰落停滞不前。

光绪年间镇江城有6市、24坊、35街、154巷和英租界(图1),到宣统三年(1911年)时,城厢人口达12万多人,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收回英租界管治权,至省会迁镇前(1928年),镇江城区面积达4.22平方公里,人口13.68万人。

2 省会建设计划制定

江苏省会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迁入镇江后,如何建设省会成为民国江苏省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紧迫问题。1929年2月19日第一次省府会议推举4名省府委员负责起草省会建设计划,并决定成立省会建设专门机构――江苏省会建设委员会,直接隶属省政府。同时,建委会设参事室审议建委会交议及咨询事项。11月1日省会建设委员会正式办公。1930年4月省会建设委员会改为省会建设工程处,开始编制省会建设计划,至1936年陆续完成了民国省会分区计划、省会道路网计划、商港计划、河道计划、试行建设实施区域计划、住宅计划、沟渠桥梁计划以及园林、公共建筑等各种计划,并着手组织城市建设按规划实施。

1929年1月出台的《设计镇江新省会之建议》是省会迁镇后的第一个规划建议,包括整理长江江岸、确定省府建筑地点、省会建设之整理旧城、改良商场、干路交通、开辟工业区等内容。1929年9月,镇江县召开第二次全县代表大会,通过“以镇江为江苏省会之所在地,应积极进行大规模之建设,以适应人民之需要”决议,提出省会建设计划建议,呈请省执委会函请省政府积极进行。计划内容主要有:拆除城墙、填淤废河道筑建设道路,建筑长提以御水患,建设公共建筑菜场、医院、礼堂、图书馆,建设平民住屋以及水电、消防、公厕等(1929.9.27民国日报)。

1931年颁布了《江苏省会分区计划》,这是民国期间镇江省会建设的主要规划蓝本。《分区计划》基于“凡都市之建设,应有整个计划,整个计划既定,然后视财力之多寡,社会之需要,逐步实施,循序以进”(民国江苏旬刊)理念,运用现代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原理,“将城市之面积,依地利之性质,适应市民之需要,对于区域城内各项建筑物,按其种类,划为若干区,加以区域限制”(江苏省会辑要),根据镇江岸线条件、交通条件、用地条件及城市功能之间相互关系将全市用地规划成行政区,工业区、码头区、商业区、旧城区、住宅区、学校区、园林区等八个分区(图2)。

鉴于当时镇江,“一方面是整理旧城市,一方面是展拓新区域”,“如其通盘规划同时并举,不惟财力短绌,将有顾此失彼之虞,抑且工程浩大,不无力小任重之弊”(江苏省会建设),因此,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省府会议通过试行建设区域计划之议案,编制了《试行建设区域计划》,拟定镇江城南平坦之区共约二千余亩地为试行建设区适宜地带。计划特别指明该区域为全省会区域中之一部分,规划设计应以全省会区域为目标,以利将来逐渐推展;该计划从开辟必需道路和增建建筑着手,规划建设区域的道路以中山路、中正路为干道,支干路成棋盘式段落,旧路尽量采用,曲折过甚者加以改良;规划拟建设中山纪念堂、省会俱乐部、公园、市场、官舍等,取缔破旧市房,整顿公共事业。

为配合试行建设区域计划实施,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10日省政府委员会第301次会议通过《省会试行建设区域土地整理办法》,拟先行土地登记,再行土地整理。将土地界线重新按照合理办法划定,变歪斜零碎土地为方整,变不合用、不经济土地为经济合用,划定以后重新支配,分还地主。显然理念是先进的,但土地整理涉及民众广泛利益,阻力很大,组织者亦知道不易,特别要求经办人员“不特要任劳,还要任怨”,“均以廉洁自矢,倘有违犯,当以法律处分”。后实施数年,仅有登记,未能调整。

省会建设中,对分区先后有不同划分。1933年省建设厅编制出台的《发展省会市政及各县市政方案》,将分区划为五区:行政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学校区,分区位置和范围也有所变化;1947年12月省会市政建设委员会决议通过调整工业区范围为城市东部丹徒、谏壁、焦东、渣泽一带。

《省会道路网规划》也是省会建设计划之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由省建设工程处规划干道系统,总计约53公里,确定中山路、中正路等纵横干道16项,以构成镇江城中基本路网。到1934年,金山路、中山路、中正路等数条道路建成,“业已规模初具,地产买卖之踊跃,新建筑物之增加,已日趋繁荣,故道路规划,自属刻不容缓”,鉴于原道路规划“比例颇小,仅具梗概,不足为建筑之根据”(江苏省会辑要),1934年6月省府建设厅组织实测镇江市区14.02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嗣又指定人员进一步完善规划道路网,重新编制《省会道路网规划》,拟订“江苏省会路线网设计图”(图3),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正式公布。道路网布局以中正路、南门大街、青云街、斜桥街、宝塔路、山巷路、伯先路为纵干,中山路、正东路、大西路、水陆寺街、千秋桥街、江边马路、中华路、宝盖路为横干,连接其他次要街道支路以形成脉络贯通之路网。规划主要街宽分20公尺、18公尺、15公尺、12公尺四种,次要街宽分10公尺、8公尺、6公尺三种,务求交通消防、公众卫生等便利,公路则定宽为7公尺。共列省会街道里拱193条。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又重新修编了《省会道路网设计》(图4),1947年11月经省会市政建设委员会第8次会议审议通过。在这次规划中,调整增加了一些道路的宽度,增设了车站通江边码头的24米宽京口路,取消穿北固山隧道,颇有远见地提出“京沪铁路”迁设车站,其拟建车站基地位置与今镇江车站相去无几。

此外,1931年省会建设计划还包括了若干专项计划,如《镇江新港建设计划》、《省会新沟渠计划》、《桥梁计划》、 《省会公共建筑计划》、《整治市内河道计划》、《省会园林计划》等。

1937年日本侵占镇江后,省会暂时撤出镇江,城市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因而中断。1945年,抗战胜利,省会重新回到镇江,成立省会市政建设委员会,主持省会建设及市政管理。此期间除对路网规划调整外,还提出过工业区调整至城市东部丹徒、谏壁一带建议。但由于内战,疲于应付,实际已无多能力实施了。

3 省会计划实施

民国初期,镇江城大体还是清末格局,租界还在英国管辖下,新式道路仅限于租界。城外因铁路通车修建了车站路、京畿路、伯先路等几条道路,但路幅狭窄。老城街坊的状况并未有改善,“旧有街道,曲折狭隘”,“城内仅有大街一条,由南门通至西门”(江苏省会缉要),省会迁入镇江后,1929年9月,省会建设委员会即对省会建设亟需进行事项进行讨论,提出省会初步建设内容并着手部署实施,重点修建城市干道。

3.1 拆城填河修建道路

镇江定为民国省会时,老城城墙尚完整,1929年实测周长为7280米。省会建设委员会成立后提出的道路计划设想中,认为道路新建必须拆除城墙。“镇江自省府迁镇后,交通益形繁盛,原有街道,狭隘异常,车辆行走,时遭危险,就目前需要及为改造市政工程起见,拆城筑路,实属要图”(江苏省会建设),当时镇江县第二次全县代表大会也提出“拆除城墙,改造环城马路”。对于拆城,镇江地方拆留两种意见争执不下,主要关乎经费与拆迁安置问题。1929年9月24日江苏省会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拆城计划,决定“就繁盛区之西城、北城,提先拆除;此外暂行保留,多辟门洞,以利交通”。镇江县呈准民政厅始拆城筑路。涉及拆城的道路有中正路、环城路、大西路、大南路、正东路、中华路等。

1929年5月3日,省会干路中山路、中正路率先同时破土动工(图5)。中正路、中山路的建成,奠定了镇江城市核心区的十字干道网布局,其后的改造拓宽均在此基础之上,两路交汇处大市口则成为城市中心,沿袭至今。

省会道路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是填塞大口门,修建中华路。大口门是江南运河在镇江的重要入江河道。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润州刺史齐于江北新开伊娄河,在江南将漕路自丹徒口移至城西京口港,即大口门,使大运河与长江在镇江城西交汇,南北运河相接,便利漕粮与贡品的转运,极大地促进了镇江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江河形势变化,大口门宋代就开始淤塞,宋天圣七年(1029年)在其东侧开新河(小京口)以辅之。到上世纪的二十年代,由于长江江滩淤涨延伸,使大京口完全淤塞,经实测,大口门外淤滩宽度已达200米。该河段“久经淤塞,污秽不堪”(江苏省会建设),当时有两种意见:填河或开浚。经比较认为疏浚河道费用甚巨,且无法根治运河口门淤塞,而填河筑路则既经济又有益于江边与城内之交通,既解决公共卫生又改善市容。省建设厅遂提议填河筑路并呈报省政府,江苏省府委员会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3日第367次会议讨论通过。当年3月,省会建设工程处开工填塞大口门运河,拆除老城西门瓮城,残城土垒用以填河,至次年7月填河工程完成,1933年4月进入路面工程施工,1933年竣工。道路总长923.5米,宽18米,初名“大口门大街”,后定名为中华路。但中华路向东延伸至中正路的二期工程则一直没有实施。

从1929年到抗战前,省会镇江新建、拓建的道路还有:双井路、金山路、仁章路、东吴路、林隐路、正东路、宝盖路、宝塔路、江边马路西段等。修建的对外公路有:丹句路、镇澄路、镇溧路、宁镇路、镇宝路、镇丹路等。这是镇江近现展中城市道路建设最集中的时期,这些道路构成了镇江市区基本路网框架,为城市建筑布局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大大改善了城市对外交通。

1937年6月镇江老城城外繁华商业街西门大街(大西路)拓宽,刚及拆迁完毕,抗日战争爆发,工程戛然而止。同样命运的还有江边马路东段(平政桥至中正路)。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复工完成,大西路则加铺了柏油路面,成为江苏全省第一条柏油马路。

3.2 拆除老桥翻建新桥

镇江市区河道主要为运河、关河、新河,民国早期跨河桥梁多为石构拱桥,“桥身高耸,不利于行,且多呈倾圮之象”(江苏省会缉要)。此外尚有木桥数座,唯一较为安全的桥梁是民国三年(1914年)新建的新式木平桥――新西门桥,可双向通行汽车。因此,改造老桥,修建新桥成为省会交通建设的不二选择。由于石拱桥不利车行,当时认为“非全部改建不行”,故基本予以拆除,重建木构平桥或钢筋混凝土新式桥梁。计省会期间翻建、新建木结构桥梁有:金山桥(1930年)、跃金桥(1930年)、中正桥(193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有:中山桥(1932年)、平政桥(1933年)、西门桥(1937年)(图6)。

3.3 建设省会公共建筑

省会既迁镇江,省府各机构办公建筑选址为当务之急。依据省会分区计划:“行政区为各区之中心区,无论行政、司法、财政等各机关,以及党部、纪念堂、博物院、图书馆暨其他公共建筑物,均应集中于此”(江苏省会建设),行政办公建筑选址最终落实在“省会试行建设区域”。自1929年到1937年,省会前8年为主要建设期,大部分建筑都在此期间建成,沦陷8年后,1945年抗战胜利后省会复回,建设明显减少。省会时期镇江兴建的主要行政办公建筑有:

省府办公楼 民国江苏省政府于1929年迁入位于市政路的原清代将军署内,因原将军署内房屋不敷使用,遂新建办公主楼,楼宽26米,进深10米,仿西式建筑,砖木结构房屋高敞,建筑考究。

江苏省党部办公楼 1932年8月建成,位于中正路西侧,西式二层办公楼房,主体连接一带楼座礼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室内为木地板(图7)。

江苏省民政厅办公楼 在省府大院东部,办公楼为仿西式建筑,两层楼。

江苏省保安司令部 三层砖木结构,仿西式建筑,局部拱型外廊。

江苏省公路局 位于中正路西侧,三层砖木结构,清水墙,方型窗,并加饰窗套线角,层面为四坡歇山顶,立面造型简洁明快。

江苏省参议会办公楼 位于中山西路,建于1946年。二层砖木结构楼房。

同期兴建的公共建筑还有:

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 位于中正路西,上海成基建筑公司绘图设计,上海新记营造厂承造,建成于1935年。建筑主体二层,局部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央大间为书库,两侧为办公室,二层为四大间阅览室,第三层亦为书库,该图书馆设计窗户宽大,光线明亮,并考虑防火、防湿,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建筑之一(图8)。

“五三”图书馆 位于新马路南。1928年5月3日,山东济南发生了日军恣意枪杀中国军人和市民的流血惨案,即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1930年镇江各界发起,建成公共图书馆,命名“五三”图书馆,以昭国人不忘国耻。该图书馆平面呈凸形,楼上为藏书和办公场所,楼下设阅报室、研究室、儿童及普通图书阅览室等。

民国江苏省公共体育场 位于健康路北,原清军小校场旧址。1930年兴建,1933年建成,占地83亩。建有400米田径场、司令台、健身房、更衣室、休息房、游艺室等,设施功能相对完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9月江苏省第四届运动会在此举行。

江苏省测候所(气象台) 位于北固山中峰山顶上,占地面积约为150多平方米,建于1934年,砖混结构,青砖叠砌,整体建筑高耸挺拔。用于气象观测,设有无线电收报机、气计处、风雨速自记处等。

此外还建设有其他公共建筑和纪念建筑:世界红字会江苏省会、镇江商会、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教学楼、镇江中学教学楼、绍宗国学藏书楼、大华电影院、国民大戏院、中山塔(图9)、中山纪念林塔等。

此期间一大批公共建筑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省会行政办公的需求,也提升了省会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建筑类型和风格。新的建筑受租界西洋建筑风格和南京首都建筑影响,大多以中西合璧的折衷主义风格为其特色。

3.4 植树造林兴建公园

省政府迁镇后,大力开展绿化植树造林活动,重视公园建设,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共园林,旨在“应民众之需要”,“新都市之要求”(江苏省会园林计划),为镇江引入了新型开放的现代市民公园。

伯先公园 1931年建成。位于镇江老城区西部,云台山东南。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声(1881-1911年,字伯先),由造园专家陈植精心设计的一座纪念性公园。公园傍山依势而筑,园内塑赵伯先戎装铜像一尊,山麓荷花池假山叠石,错落有致。半山麓平台上建有镇江纪念五卅惨案的“五卅演讲厅”,山顶设赵伯先祠,山下有凌烟阁。此园是镇江第一个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图10)。

河滨公园 1935年建成。当时省府决定将新西门一带拆除的旧城墙基址约13.5亩辟为公园,因濒临运河,取名河滨公园,仍旧由造园专家陈植设计,为民国时期继伯先公园又一座对外开放的公共园林。

江边公园 建于1947年。位于北固山之西,北临长江,占地约10余亩,临江一侧设有石质栏杆,游人扶栏远眺,长江如练,三山在望,美不胜收。这是民国省会在镇江建设的最后一座西式公园。

按规划尚有金山、甘露、林隐、象山四大公园,未及实施。

4 结语

从民国十八年(1929年)到三十八年(1949年)镇江设为省会期间,在城市总体发展上有计划有预见的规划、建设在镇江历史上是空前的。特别是前8年,当时处于民国财政、经济状况相对最好的年代,镇江又属于国民政府有效管辖区域,镇江方有机会得到大规模城市建设和设施升级的机遇。省会建设使镇江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主要干道路网初步建立,城市功能区初步形成。据镇江民国档案史料记载,至日本侵华镇江沦陷前,城市建成区由4.22平方公里扩大到6.75平方公里,人口从15.36万人增加到21.68万人。

纵观民国镇江省会建设史,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一、镇江城市发展历程中从城市总体出发,较为全面地审视镇江地理、经济、社会提出城市整体规划、计划和建设始自民国省会期间。省会规划对于镇江城市升级转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省会城市分区计划制定中运用西方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将镇江城市空间有序划分成各功能分区,干支道路形成系统,港口码头、绿化园林、市政沟渠、公共建筑等均作统筹安排,强调“分区计划,贵在统筹全局”,“划分之后,因地制宜,各适所需,规划美备,秩序景然,将以此为省会建设之纲领”(江苏省会建设)。为镇江向现代城市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镇江被赋予省会行政职能是镇江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机遇,一个城市行政职能提升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省会期间,省政府成立直接隶属的省会建设专门机构――江苏省会建设委员会是镇江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省级机构带来人才调集、财力筹措、行政协调等诸多方面优势,远非县城可比。

三、在镇江实施省会建设计划实践中,以建设道路为先导,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了一批城市主次道路,形成道路网络,为城市有序扩建奠定了基础;开创性地建设了一批省级公共建筑,满足了省会功能需求;同时还建设了3个开放式公园开创了镇江现代公园之先河。在当时有限资金的条件下,能抓住城市发展建设之关键,这是难能可贵的,对城市发展影响是深远的。

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财力充沛是诸多计划能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限于当时国家不宁,经济窘迫,国民贫穷,城市建设勉为其难。而省会建设计划主导者每每“虑其数之过巨,事不易行”,“当此库藏空虚,民穷财尽之时,筹措实不易也”,“惟有量经济之可能,衡市民之需要,努力成之。愿市人士共起图之。”(江苏省会建设)。省会期间,建设资金除政府有限财政拨款,还靠发行债券和民间集资筹措,尽管限于财力建设计划仅实施了很少部分,已实属不易,建设成果应予充分肯定。

五、省会建设之初拆毁城墙、填塞河道,历有争议。当时认为:拆城筑路,有利于交通,城砖出售,可投资教育,城土填河,能节省经费;填塞运河大口门,则能一劳永逸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故经争论而后呈报省政府决定,并非贸然。个中得失,不必苛求前人。

民国省会镇江历史虽然短暂,但是在镇江城市发展历史上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篇章,整理总结这段历史,梳理其文化脉络传承,将会有益于我们今天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会建设[M].出版者不详,1931.

[2] 贾子彝.江苏省会辑要[M].出版者不详,1936.

[3] 李长传.江苏省地[M].出版者不详,1936.

[4] 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民国江苏省会镇江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0.

[5] 镇江市建委,镇江市地方志办公室.镇江市城市建设资料汇编(一、二、三)[M].出版者不详,1988.

[6] 镇江市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7] 江苏省志・城乡建设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8] 镇江市建设局.镇江市城市建设志[M].出版者不详,2009.

[9] 陆朝洪.民国省会那些年[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第7篇

这次推进新型城市化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动员大会,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县前段城建城管工作的成效,全面部署下阶段新型城市化工作和创建卫生县城工作,推动**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等会,市委常委、县委周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现在,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领会省、市新型城市化会议主要精神

去年8月22日,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的主要精神是:走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把握3个着眼点,走出7条新路子。会议认为,推进新型城市化,一要正确把握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科学制定工作目标。二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三要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四要大力增强城市产业支撑能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城市产业集聚发展。五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六要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七要不断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包括投融资体制机制、土地管理制度、城市管理体制等。八要切实加强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抓好组织实施,加强考核评价。会议明确将**列入全省人口集聚能力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快的25个中等城市之一。

今年3月31日,全市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在邵阳召开。会议认为邵阳市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是:以东部区域为龙头,走群为主体的城市化新路子;以打造生态市为目标,走“两型”引领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市区420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示范工程为试点,走城乡统筹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宝庆工业新城为先导,走“三位一体”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完善投融资体系为重点,走机制创新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宝庆区域文化为特色,走个性发展的城市化新路子。要准确把握发展态势,科学谋划发展路子,突出抓好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会议明确将**县城列入邵阳市“1+1+3”城市群的卫星城之一。

省市会议的主要精神,从实质内容上讲,推进新型城市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两型”带动,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为促进,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刻领会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着力提高领导新型城市化的能力和水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各项工作。

二、认真总结20*年新型城市化工作成效,科学谋划下阶段新型城市化工作

20*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城市化建设为方向,以“城建城管年”活动为契机,一手抓提质扩容,一手抓规划管理,全年实现城建投入4.23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入3.89亿元,同比增长15.6%;扩展城镇面积2.7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5.3%;城镇化水平达到36.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县城主干道改造工程被评为全市十大精品工程,城镇建设目标管理获市一等奖。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保障城镇发展质量。注重规划的前瞻性、透明性、权威性,合理引导城镇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节奏。强化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着手编制生态产业园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强化规划评审、规划执法,积极开展规划执法集中行动,加大对违章违规建设的预防和查处力度。去年依法焦化厂内、文体路和宋家塘等地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筑,获得广泛好评。

第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促进城镇提质扩容。按照适度超前、完善配套、突破瓶颈的原则,握紧拳头,重点倾斜,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供水、供电和信息网络,提高公用设施履盖率和保障率。下水道改造主管网2.1公里;管道燃气项目铺设主管网27公里、支管57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动工兴建,敷设污水收集管网5.8公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完成80%的工程量。二是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加快县城主干道路改造,兴和路、金龙路、昭阳路、衡宝北路共计7.5公里道路完成路面改造、绿化灯化、人行道板铺设、红绿灯电子眼铺设和重胶沥青铺设等,县城品位进一步提升。县城出租汽车特许经营权出让顺利完成。三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北苑、南苑广场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百富广场改造工程竣工;广泛开展“捐植爱心树、绿化我县城”活动,共募捐469棵樟树、265棵桂花树,分别栽植在兴和路和昭阳路,县城新增绿化面积12000余平方米。

第三、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塑造城镇良好形象。坚持“建管并重、规范有序”的原则,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力整治城区交通、摊担和卫生秩序。一是完善城管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关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环卫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细化了管理目标,落实了管理责任,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城管、环卫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二是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摊担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取缔零散流动摊担,纠正店外经营,取缔马路市场,全城10条主要道路基本无占道经营。开展县城客运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客运市场非法营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区车辆停放逐步规范。开展清理违章搭建集中整治,拆除遮阳蓬、棚架、违章建(构)筑物。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对城市道路、广场和专业市场、集贸市场、摊点、停车场等公共场所确保17小时全天候清扫保洁,城区环境卫生明显好转。三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新改造的兴和路和衡宝北路等路段开展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示范街活动,努力形成讲卫生、讲秩序、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县城品位。

第四、以民生民利为根本,推进城镇和谐发展。坚持把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开展廉租住房及经济适用房建设。对县城15个社区1753户低收入家庭进行登记造册,腾退公房6323平方米,作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3420平方米。划拨土地17.28亩,作为廉租房建设用地,10000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即将竣工。二是扎实抓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筹集资金2000

万元,共征回土地672亩,支付征地款1440万元,保证了会议文化中心、四完小、亿利金属等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三是深入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对县城所有的在建项目进行了5次现场安全大检查,提出隐患整改意见100多条,及时发现和消除了安全隐患,全年没有发生建筑安全事故。

20*年来,我县的新型城市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先进县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是:部分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环境卫生意识不强,缺乏讲卫生、讲文明的自觉性;城市管理中乱倾乱倒、乱涂乱画、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城建资金严重不足,部分重点项目因资金缺乏进展不快;部门配合有待加强,齐抓共管的合力不够。

城市道路规划建议第8篇

这次推进新型城市化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动员大会,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县前段城建城管工作的成效,全面部署下阶段新型城市化工作和创建卫生县城工作,推动**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等会,市委常委、县委周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现在,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领会省、市新型城市化会议主要精神

去年8月22日,全省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会议的主要精神是:走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把握3个着眼点,走出7条新路子。会议认为,推进新型城市化,一要正确把握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科学制定工作目标。二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三要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四要大力增强城市产业支撑能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城市产业集聚发展。五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健全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六要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七要不断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包括投融资体制机制、土地管理制度、城市管理体制等。八要切实加强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抓好组织实施,加强考核评价。会议明确将**列入全省人口集聚能力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快的25个中等城市之一。

今年3月31日,全市新型城市化工作会议在邵阳召开。会议认为邵阳市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是:以东部区域为龙头,走群为主体的城市化新路子;以打造生态市为目标,走“两型”引领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市区420平方公里城乡一体化示范工程为试点,走城乡统筹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宝庆工业新城为先导,走“三位一体”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完善投融资体系为重点,走机制创新的城市化新路子;以宝庆区域文化为特色,走个性发展的城市化新路子。要准确把握发展态势,科学谋划发展路子,突出抓好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会议明确将**县城列入邵阳市“1+1+3”城市群的卫星城之一。

省市会议的主要精神,从实质内容上讲,推进新型城市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两型”带动,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为促进,坚持城乡统筹,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刻领会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着力提高领导新型城市化的能力和水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各项工作。

二、认真总结*年新型城市化工作成效,科学谋划下阶段新型城市化工作

*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城市化建设为方向,以“城建城管年”活动为契机,一手抓提质扩容,一手抓规划管理,全年实现城建投入4.23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入3.89亿元,同比增长15.6%;扩展城镇面积2.7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5.3%;城镇化水平达到36.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县城主干道改造工程被评为全市十大精品工程,城镇建设目标管理获市一等奖。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保障城镇发展质量。注重规划的前瞻性、透明性、权威性,合理引导城镇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节奏。强化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着手编制生态产业园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强化规划评审、规划执法,积极开展规划执法集中行动,加大对违章违规建设的预防和查处力度。去年依法焦化厂内、文体路和宋家塘等地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筑,获得广泛好评。

第二、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促进城镇提质扩容。按照适度超前、完善配套、突破瓶颈的原则,握紧拳头,重点倾斜,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供水、供电和信息网络,提高公用设施履盖率和保障率。下水道改造主管网2.1公里;管道燃气项目铺设主管网27公里、支管57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动工兴建,敷设污水收集管网5.8公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完成80%的工程量。二是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加快县城主干道路改造,兴和路、金龙路、昭阳路、衡宝北路共计7.5公里道路完成路面改造、绿化灯化、人行道板铺设、红绿灯电子眼铺设和重胶沥青铺设等,县城品位进一步提升。县城出租汽车特许经营权出让顺利完成。三是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北苑、南苑广场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百富广场改造工程竣工;广泛开展“捐植爱心树、绿化我县城”活动,共募捐469棵樟树、265棵桂花树,分别栽植在兴和路和昭阳路,县城新增绿化面积12000余平方米。

第三、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塑造城镇良好形象。坚持“建管并重、规范有序”的原则,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力整治城区交通、摊担和卫生秩序。一是完善城管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关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环卫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细化了管理目标,落实了管理责任,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城管、环卫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二是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摊担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取缔零散流动摊担,纠正店外经营,取缔马路市场,全城10条主要道路基本无占道经营。开展县城客运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客运市场非法营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城区车辆停放逐步规范。开展清理违章搭建集中整治,拆除遮阳蓬、棚架、违章建(构)筑物。加大清扫保洁力度,对城市道路、广场和专业市场、集贸市场、摊点、停车场等公共场所确保17小时全天候清扫保洁,城区环境卫生明显好转。三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在新改造的兴和路和衡宝北路等路段开展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示范街活动,努力形成讲卫生、讲秩序、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县城品位。

第四、以民生民利为根本,推进城镇和谐发展。坚持把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开展廉租住房及经济适用房建设。对县城15个社区1753户低收入家庭进行登记造册,腾退公房6323平方米,作为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3420平方米。划拨土地17.28亩,作为廉租房建设用地,10000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即将竣工。二是扎实抓好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筹集资金2000万元,共征回土地672亩,支付征地款1440万元,保证了会议文化中心、四完小、亿利金属等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三是深入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对县城所有的在建项目进行了5次现场安全大检查,提出隐患整改意见100多条,及时发现和消除了安全隐患,全年没有发生建筑安全事故。

*年来,我县的新型城市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先进县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是:部分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环境卫生意识不强,缺乏讲卫生、讲文明的自觉性;城市管理中乱倾乱倒、乱涂乱画、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城建资金严重不足,部分重点项目因资金缺乏进展不快;部门配合有待加强,齐抓共管的合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