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7 09:25:45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第1篇

[关键词]生产力;概念;内涵;嬗变;扩展

从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到当今出版的几乎各种《政治经济学》,给生产力的定义基本上是:“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尽管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内容是相同的。应该说,这种说法是历史和现实的归纳和反映,似乎无可厚非。但是,现实正在发生着与原来的经济发展轨迹不同的变化,经济学应当敏锐地洞察这种变化;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学作为规范经济学,也应当对人们“应该是什么”进行正确的回答,生产力的概念自身应当包含“价值判断”。

一、现存生产力概念内涵的历史性、现实性与局限性

《政治经济学》的各种教科书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生产力不同的定义,如较早的王学文先生的定义为:“劳动生产力可以说是人们在特定的生产系统下在一定的劳动组织中由劳动所发动掌握以劳动手段为媒介,对自然发生作用,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劳动的社会条件,劳动的技术条件等等方面所发挥出来力量之总和。”《政治经济学辞典(上)》的表述则为:生产力“表明某一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吴树青、卫兴华、洪文达的表述为:“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较近期的如钱伯海的表述为:“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三要素构成的,它体现着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又如程恩富先生的表述:“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生产力。”早期的表述既符合当时的现实,又充满着对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渴望;而当今的表述则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强大支撑下,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充满着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的冲天豪气。

现存各种定义无论是从那个角度进行的论述,无论是简捷还是全面,都包含着如下含义:生产力是物质产品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水平,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产的目的是生产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要,所使用的对象是自然界提供的资源及其环境,所采用的手段是代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生产工具和人们的经验。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力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这种提高的后果是在给一部分人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给全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人们制造出来的核弹头足以将人类所居住的地球毁灭;即便是和平利用,诸如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也给当地居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这样的生产力怎样使人们获得享受呢?人们往往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物质产品不丰富归因于生产力不发达,即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不强,但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生产力发达的代价已经呈现在了人们面前:环境灾难、资源匮乏、社会问题日益增加。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受着生产力概念内涵的强烈影响。这些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意义何在?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意义何在?经济发展的意义究竟何在?

在这样的问题考问下,生产力概念所包含的意义就不仅仅只具有实证的意义,而应当包含规范的内涵。也就是说,生产力的现存定义的经济浪漫主义色彩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到今天,现存生产力概念的历史局限性已经表露无遗了: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表现出对待自然的不友好的粗暴态度,把自然当作人类役使的对象,把自然看着人类的对立物,“万物皆备于我”。而事实上,人们在获得更多物质利益的同时忍受了更多的痛苦;人们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取得局部胜利后所得到的惩罚和报复往往是全球性的灾难。以局部的征服自然换来自然对于人类的全面报复,从全局来看是不经济的行为;这种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再适应于现时代的要求了,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的角度对生产力进行重新定义。

二、狭义生产力内涵的嬗变

现存的生产力的各种定义所包含的都是指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我们不妨将现存的生产力称为狭义生产力。在狭义生产力的含义中,人们的劳动对象是自然界及其产出物。如前所述,现存狭义生产力的水平、规模和速度是人们从自然获得各种物质资料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对于资源的有限性、环境容量的有限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石油价格的迅速上涨并没有让人们真正意识到石油的急速耗竭,因为人们并没有采用有效的方式来节制石油的开采,而只是更进一步加强了对于石油资源的争夺,这种激烈争夺的结果是加速石油的耗竭;这种激烈争夺推动着石油开采、运输等技术的不断进步,表现为现在意义上的狭义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又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过的:“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

按照如此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道路走下去,人们将面临或已经面临日益严重的问题是: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耗竭,酸雨、臭氧层耗损、厄尔尼诺现象、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空气污染、沙尘暴和水土流失等等,人们将遭受难以预期的灾难。改变生产发展的道路是人类的唯一出路,人们应当在保护环境、尊重自然、节约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前提下谈论生产力的提高。

社会生产应当遵循自然规律。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能够认识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正因为我们能够认识自然规律,人们往往把自己的能力放大到自认为可以彻底征服自然,这是人类应当彻底改正的一个错误。生产力的涵义应当包括人们和谐自然的能力。

十分明确,人类又必须从自然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当然应当包含从自然界获取物资资料的能力;又由于人们只能从自然界获得有限的资源,而且人们对于物质资料的欲求不断增加,那么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自然成为了生产力的应有之义。

因之,狭义生产力在新的前提下应当定义为:人们利用自然、和谐自然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能力。

三、广义生产力的内涵

随着社会物质产品的逐渐丰富,人们的需求不仅仅表现为物质产品,而且表现为对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人文资源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资源,这种重要性不仅表现为人文资源与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的紧密联系,而且表现为人文资源对人类自身的特殊意义上。显然,仅仅把生产力的内涵归结为物质产品生产的能力即狭义生产力是不够的;应当充分注意人类新的大量的需求的不断形成,这种新的生产力所利用的资源不同于狭义生产力所包含的资源。因此,客观上,人类社会生产所利用的资源已经超出了自然资源的范围,人们对于人文资源的利用能力同样构成生产力。如果将生产力仍然定义在原来的范围之内是远远不够了,生产力的内涵需要扩展,即将生产力扩展为利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能力。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第2篇

论文摘要:目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给教学领域带来新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繁杂、分散、查询不便等一系列繁琐问题。本文利用本体方法论和本体软件protege3.3.1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分类、定义属性、注释、限定条件和建立关系等来构建一个基于OWL语言的本体,实现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高效管理。

一、引言

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则是教学环境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由于教学资源分散和结构性匾乏,教师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教学所需资源,直接导致教师备课时间大幅增多,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教学信息化进程。因此,组织和管理好多媒体教学资源是教学信息化和教学改革逐步深入的重心,也是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重点。面对现有的天量无序资源,只有充分应用信息处理、知识管理等现代化技术才可能使教师能在较少时间内找到合适资源,为其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本体方法论和本体软件protege3.3.1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分类、定义属性、注释、限定条件和建立关系等方面的应用,初步构建了一个基于OWL语言的本体,旨在为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高效管理做出有益探索。

二、本体定义和相关构建工具

(一)本体的概念

“本体”最早出现于哲学领域,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描述事物存在的规律和本质。后来引入计算机界,人们便赋予它新的含义。从1991年Neches等提出的“一个本体定义了组成主题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用于组合术语和关系,以定义词汇外延的规则”。此后,本体的概念逐渐深入知识工程界,并且和早先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在众多定义中,被广大学者接受,在界内影响力最大的是Gruber于1993年提出的:“本体是概念化的一个明确的规格说明”。

(二)本体的描述语言和构建工具

关于本体的描述语言有很多种,目前开发的本体语言主要是基于一阶逻辑和描述逻辑语言,以一阶逻辑语言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类:斯坦福大学知识系统研究室开发的Ontolingua;Cyc系统的描述语言CycL;基于一阶谓词的高级编程语言Loom等。另外,基于Web的本体描述语言有马里兰大学开发的简单HTML本体扩展语言SHOE,美国SAR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开发的XOL,欧洲IST项目On-To-Knowledge开发的OIL}DARPA定义的本体描述语言DAML+OIL}W3C公布的Web本体语言推荐标准OWL等。

目前常用的本体创建和开发工具有以下几种:斯坦福大学知识系统实验室开发的Ontoligua;美国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设计的Ontosaurus;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发的WebODE;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的Protege;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的应用信息学和形式化描述方法研究所开发的KAON等。其中protege使用最为简便,且其源代码开放,模块划分清晰,提供API接口,扩展性强,方便用户学习和使用。用户可以在其工具站点—protege.stanford.edu/,免费下载最新版本、插件和相关文档资料,所以本文创建本体采用了Protege3.3.1。

三、多媒体教学资源本体的建构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分类标准

针对目前教育资源的复杂多样性,为避免出现教育资源层次分类不清和属性标注混乱,教育部制定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其中对教育资源的媒体素材进行了分类。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根据规范现分五大类: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因此,其后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本体构建中基本以上述五类为依据。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本体构建过程

1.概念及关系的确定

笔者从媒体类型、学科、适用对象、媒体格式、使用语言和存放位置将多媒体教学资源类划为六大类。①媒体类型被《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分为五类,笔者在这五类下又划分出多个子类,如“文本”包含子类“人物说明”“教材文本”“教案”“历史资料”“习题”等。②学科类的划分参照2004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③适用对象类依据年级划分,包含“本科阶段”“硕士阶段”“博士阶段”“其他”。④媒体格式按照媒体类型具体编排,包括“文本格式”“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⑤语言类指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的语言,如英语、汉语等。⑥存放位置:考虑到添加多媒体资源各个属性后,资源所在的具置于之后也是重要的概念,因此位置类也作为重要概念列入。

2.定义属性

根据属性标注选定的内容,此次本体构建中教育资源属性标注分为两个部分:①采用LOM模型必须元数据中的内容;②另一部采用《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针对各类教育资源的特点而开发的分类扩展集中的属性内容。

首先,必选元数据内容具体如下:(1)标识,指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标号,在系统中应该唯一;(2)描述,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内容的文本描述;(3)关键字,描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关键字;(4)语种,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的语言,具体包括“使用语言”属性,连接语言类个体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实例;(5)创建者,记录是谁创建了该资源;(6)创建时间,记录创建资源的具体时间;(7)格式,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技术上的数据类型,具体有“所用格式”属性连接格式类个体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实例;(8)大小,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字节大小,如果经过压缩,指未压缩时的大小;(9)位置,描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物理位置,具体有“所处位置”属性位置下的个体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实例;(10)持续时间,是指连续运行多媒体教学资源需要的时间;(I1)使用者,指使用该资源的主要用户,最重要的优先列出,具体有“适用对象”属性对象下的个体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实例;(12)难度,指学习者学习该资源的难易程度的界定,在此将难度分为非常简单、简单、中等、困难和非常困难五类;(13)评注,指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在使用方面评论的内容;(14)文献资料,对具体某个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补充,为学习者提供更多资源。

其次,分类扩展集中的属性按照素材类型分为不同又具有各自类型特色的属性,在此不再赘述。

3.添加实例

实例是本体领域中最精确、最小的概念,是实现本体最终作用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之前所有步骤,包括类的定义、属性的确立等,已经让本体初步成形;而实例的添加能使本体更充实饱满,也可以逐步建立领域知识框架。因此,在添加实例前要挑选和记录准确的个体,添加时,选择适当类别进行添加。以下简要描述如何对各类进行实例添加。

(1)媒体类型类的实例添加:按照自顶向下原则,先根据实例类型,纳入具体分类中,再根据主要内容进行更细的划分。如描述美国克林顿总统的视频,先归入“视频”类,界定出这个资源为人物描述,则再添入视频下的人物类。

(2)学科类的实例添加:学科下添加时可参考2004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名称,具体不再赘述。

(3)对象类的实例添加: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适用对象分类在本文中已经确定,各年级的名称作为实例归入相应类下,如本科一年级作为实例添加到本科阶段类中,其他类中先不添加实例,可在之后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添加子类。

(4)媒体格式类的实例添加:媒体格式包含的五个子类具体明晰,如:video/rmvb,image/gif,audio/midi等等,仅需填入对应类中即可。

(5)语言类的实例添加:语言类的实例为资源使用的语种,如汉语、英语、法语等,直接添入对应语言类下即可。

(6)位置类的实例添加:位置类实例依据多媒体教学资料存储空间的名称添加。

添加完实例后,多媒体教学资源本体库就初步完成了。在使用这个本体过程中,使用者通过对该本体定义属性、添加实例等不断对本体进行修改、扩展、完善,这是本体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本体优化步骤。笔者使用protege3.3.1编辑后的多媒体

教学资源本体主界面如图to

4.本体检索

本体构建完成后,利用protege3.3.1自带的插件Queries可以实现多重语义检索。在Queries插件中,可以利用类的名称、属性和属性的约束条件等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查询。Queries插件提供的多条件限制使资源检索更为精确:查询结果必须符合多个限定条件中的任意一个或者每一个才会呈现出来,这种检索方式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大便捷。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第3篇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 知识库 政府信息分类 信息检索 非结构化数据

一、概述

从简单消息传递到信息处理,再到20世纪90年代Karl-Erik Sveiby博士提出的知识管理概念,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和资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类的信息包括结构化信息和非结构化信息两大类:结构化信息是指经过人工标注、整理、加工过的按特定格式排列的信息;非结构化信息是指存储格式各异,没有经过人工加工、整理过的信息,如:邮件、文本文件、视频等。从《诗经》、《史记》到《圣经》、《荷马史诗》等记载人类文明的信息都可以归入非结构化信息的行列,而结构化信息的出现,则是最近几十年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才逐渐增多的。在政府信息当中,文件、报告、通知、函件、法规等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占据主导,Gartner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所存储的数据中,有85%以上是非结构化信息;每过三个月,其周围的非结构化信息就会增加一倍。非结构化信息构成了政府知识的主体,因此对政府领域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

起初政府的信息是分散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的,而知识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发现当要寻找某些知识的时候,往往无法在浩瀚的文海中找到所想要的知识,于是人们发现这些非结构化的信息作为知识的载体需要进行管理,由此出现了图书馆目录索引体系,而后出现了信息系统、OA办公系统、文件管理系统,为知识的积累和查询提供方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在无限的信息化系统,无限的信息孤岛中,人们寻找需要的知识的时候,可能再一次陷入迷茫的困境,人们会再一次发现找不到其所想要的知识。每当信息的载体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增加,知识就会再次淹没在浩瀚的载体之中。因此,对于知识载体建立整合机制,建立政府资源领域知识整合的标准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二、建立基于Ontology的领域知识库

知识是人类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中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进行智能活动的基础。知识描述是现在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在过去的几年中,知识描述的技术和理论经历了快速的变化和发展。Ontology最早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后被人工智能研究者引入计算机领域中,使用Ontology描述知识的内容。

⒈Ontology的概述

⑴Ontology的定义

由斯坦福大学的Gruber给出的Ontology的定义被普遍接受。Fensel等人对此定义进行深入分析,认为Ontology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确的形式化规范说明,包含4层含义: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明确(Explicit)、形式化(Formal)和共享(Share)[1]。

――概念化:通过抽象出客观世界中一些现象的相关概念而得到的模型,所表现的含义独立于具体的环境状态;

――明确:指所使用的概念及使用这些概念的约束都有明确的含义,以避免对同一概念的模糊的二义性的理解;

――形式化:指Ontology是计算机可识别的,能被计算机处理的;

――共享:指Ontology中体现的是共同认可的知识,反映的是相关领域中公认的概念集,即Ontology针对的是团体而非个体的共识,不是对私有的特殊知识的理解和表述。

尽管人们对于Ontology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通过以上这些定义可以看出Ontology的一些基本特征[2]:

――Ontology是用来描述特定领域的;

――该领域中的术语以及术语间的关系被明确的定义出来;

――使用一定机制(通常情况下是层次结构,使用Is-a,Has-a等类型关系)来组织这些术语;

――Ontology的使用者对领域中术语的含义存在一种共识。

⑵Ontology的组成

Ontology设计中,Ontology模型通过一系列基本要素来描述客观现实的世界,对领域进行建模,实现领域体系的明确描述。根据Perez分类法组织思想,并结合领域建模结构的特征,认为Ontology模型中应该包含类概念/类(Concept/Class)、属性(Attribute)、关系(Relations)、实例(Instance)等基本要素。

――概念:在Ontology中对概念明确的、格式化的描述,称为类(Class)。概念的含义很广泛,可以指任何的事物,如工作描述、功能、行为、策略和推理过程等。概念表示的是实例对象的抽象集合。

――属性:对于每个概念所具有的特性或者特征的描述称为属性。对于一个概念的属性特征有很多,在描述概念的时候,我们只采用那些和使用目的有关的属性,即有用的属性。同时按照属性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固有属性(仅属于一个概念的属性)和公共属性(属于多个概念的属性)。

――关系:对于概念之间的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关系代表了领域中概念之间的交互作用和联系,关系之间也可能构成新的关系。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除了子类关系(subclass-of)、部分关系(part-of)、实例关系(instance-of)、属性关系(attribute-of)等基本关系以外。同描述属性选取一样,我们在刻画领域模型的时候,只选取那些和使用目的相关的关系类型来刻画领域。关系形式上可以定义为n维笛卡尔(Descartes)乘积的子集。

――规则:每个属性所应当遵循的限制称为规则。举例来说,对于概念水,具有属性温度、质量等,当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将变为水蒸气,所以,对于水的温度属性需要进行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就是规则。

――实例:从语义上分析,概念类表示的是具有相似特征的对象的集合,实例表示的是概念所描述的一个具体对象,一个概念的实例必须具备该概念所有的属性和属性值。实例也可以具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和属性值。某个领域是由具体实例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组成的,Ontology模型只是实际应用领域在Ontology设计人员头脑中理解景象。

⑶Ontology的表示

Ontology主要用于描述领域知识包含的内容、属性。如果希望领域Ontology能够方便的建立,实现领域知识的描述和利用,就应该选择合理、有效的表示方式,使Ontology的表示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实用性。知识的一些表示方法如逻辑语言、框架、语义网络等都可以用来表示Ontology。

①一阶逻辑谓词表示法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是最早和使用最为广泛的知识表示方法。知识用事实和规则来表示,事实和规则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谓词。谓词由谓词名和一个参数表构成,每个参数可以是常量、变量或函数。

Cycl和KIF(Knowledge Interchange Format)[3]是一阶谓词逻辑语言的代表。Cycl和KIF都基于一阶谓词逻辑,同时还具有部分的二阶谓词逻辑特性。Cycl是Cyc系统的表示语言,它是一种体系庞大而非常灵活的知识表示语言。该语言在一阶谓词演算的基础上,扩充了等价推理、缺省推理等功能,在该语言的环境中配有功能很强的可进行逻辑推理的推理机。KIF是为不同计算机系统交换知识而设计的知识描述语言。KIF试图建立与不同格式的映射关系,从而实现知识表述格式的转换和系统间的交互。

②描述逻辑

在知识表示的研究中,描述逻辑(Description Logic,DL)[4]是基于对象的知识表示的形式化工具,它是一阶谓词逻辑的可判定子集,能够提供可判定的推理服务,并且继承了语义网络的研究成果,定义了一种可操作的形式化语义,以支持知识描述的无二义性和推导算法的可跟踪性。DL基于逻辑的表示机制,根据概念和概念之间的二元关系描述术语学的知识,二元关系可以用来根据必要和充分条件定义一个概念术语,概念的所有实例必须满足这些条件。DL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可以根据描述定义概念(类),描述确定对象必须满足的属性,表达描述的语言允许构造复合描述,包括对对象之间二元关系的约束。

在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之后,描述逻辑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并走向应用,它是知识表示的形式化工具,实现的系统有BACK、CLASSIC、LOOM等。由DARPA组织提出的DAML+OIL(DARPA Agent Markup Language,Ontology Inference Layer)这种本体语言即是在描述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描述逻辑主要还只能处理静态的知识,在对动态世界的表示与推理上却无能为力,尤其是对智能主体的内部知识库的表示显得乏力,也不能对服务的动态性与交互性进行刻画。

③基于框架的表示法

框架(Frame)是Minsky于1975年提出的一种概念,是一种组织和表示知识的数据结构,用它来表示有关事物的知识的时候既可以表示出事物各方面的属性,又可以表示出它们之间的类属关系。它由框架名和一组用于描述框架各方面具体属性的槽(slot)组成。每个槽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个“侧面”。一个槽用于描述所论对象某一个方面的属性,一个侧面用于描述相应属性的一个方面。在比较复杂的框架中,侧面还可以是子框架调用,作为对槽的进一步说明。槽和侧面所具有的属性值分别称为槽值和侧面值。在一个框架表示知识的系统中,一般都含有多个框架,为了指称和区分不同的框架以及一个框架内的不同的槽,需要分别给它们赋予不同的名字,分别称为框架名、槽名和侧面名。无论对于框架,还是槽和侧面,都可以附加一些约束条件,对于所赋值给予限制。

框架表示法是一种结构化的知识表示方法,它善于表示结构性的知识,能够把知识的内部结构和知识间的联系表示出来,同时与计算机程序所说的结构相似,便于计算机表达和处理。适合表示典型的概念、事件和行为,能够很好的体现概念间的层次结构关系,但是框架表是方法的推理能力有限,不适合表示大量推理性知识。

⑷Ontology的作用

①自然语言理解方面

自然语言的理解就是把自然语言描述的一个受限世界,变换为计算机的表示法描述的一个世界模型。领域Ontology本身作为知识实体是系统的知识库,它由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构成,是对领域知识的概念化的描述。它可用来进行自然语言的消歧,和进行简单的文本推理。例如,对领域词典的应用,就是可以在对自然语言文本分词的时候,标明特殊的领域词汇的词性,消除词汇在特殊环境下的歧义,在以下的语法和语义分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文本推理就可以利用Ontology中的缺省的知识填充空缺的意义,或者通过Ontology中概念之间的转换关系找出句子的转义。

②知识工程方面

――知识共享和重用。领域Ontology是实现领域知识共享和重用的基础,它为需要实现共享领域知识的使用者提供了公共的可共享的领域概念。开发领域Ontology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人们和软件智能体之间对信息结构的理解提供一种可共享的、共同的理解机制,可以方便地进行知识共享和交互。通过维护、扩充领域Ontology,使得面向领域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不必从头开始,大大缩短了开发的周期,节省了开发的费用。知识的重用是将知识利用在应用层中的过程,知识检索是知识重用的一个重要方面,Ontology提供的术语使精确的检索成为可能。

――知识获取。一直以来知识获取都是知识工程的一个公认的瓶颈问题,因此知识获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5]。知识获取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学科专家处获得专业知识,二是从文本或数据库中直接获取。但是,由于专家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精力的局限,很难给出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且据统计90%以上的知识可以从文本中直接获取,因此对从事大规模知识获取的人员来说,从文本中直接获取知识无疑是一种更为可取的办法。但是,由于文本都是以自然语言组织而成的,而自然语言的理解在现在阶段仍然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难题,所以想要由计算机自动获取基本上很难实现,因此,需要采用人工干预的半自动的知识获取办法。

――知识存储。Ontology概念的层次关系为知识的存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中用关系数据库中的表格存放固定关系的概念,对于不断精化的Ontology则设计为树型结构,知识结构清晰,便于查询和利用。

――知识标准化。Ontology为人们描述目标世界提供了一组通用的词汇,而这种词汇正是实现知识系统化的基础。通用词汇和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实现知识的标准化。

⒉面向政府信息资源领域Ontology的建立

⑴需求分析

我们建立Ontology的目的,就是将人们在政府信息资源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按照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方式进行表示,并输入计算机的存储介质中。并利用这些专业知识,帮助系统建立政府资源信息库,并为后期对数据的检索利用和信息挖掘打下基础。

确定Ontology所包含的范围的方法之一就是列出基于Ontology的政府知识库所涉及的信息资源信息(Competency question)作为基本素材。通过资料可以得到对这个Ontology是否包含这些类型问题的足够的信息、答案或解释,是否需要特定层次的详细信息或特定专业领域的表达法等。在本系统中,我们所涉及的术语和概念都来自政府信息资源领域,收集的面向政府信息资源领域知识库,并归纳出一些知识类型,将这些信息所涵盖的范围作为判定政府信息资源Ontology的范围的依据。

具体实现时,我们在宁波市政府信息中心资料库和Internet上寻找关于政府知识领域的相关资料,并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出大量政府信息资料的素材,建立如下的模型实例,由于政府信息资源广阔,无法穷举和全面,我们为说明问题,根据重要程度,主要归纳出如下这些问题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问题类型和概念类及其属性

⑵确定Ontology的表现形式

根据政府信息资源领域的特点,本系统中的Ontology以框架结构表示作为领域本体的表示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Ontology表示形式

概念的属性可以是多个,属性的描述形式包括属性名,属性取值的类型,以及侧面和注释。侧面用于对属性的含义进行约束,如时间、范围等,用于说明属性的取值约束条件,是可选项。本文中概念的属性类型,可以是数值、字符串等,也可以是概念类型,甚至是一个本体类型。注释的作用是附加说明属性的含义,也是可选项。

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描述形式和属性描述形式相似,也是包括关系名,关系取值的类型,关系的侧面和注释。

⑶定义Ontology中概念类及其属性和属性侧面

我们再通过考察政府信息资源领域知识,以及该领域的问题库,来定义这些概念类以及它们的属性。目前我们暂时定义了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这两个概念类,用经济差距、经济理论、经济体制、经济行业、商业与市场、财政与货币政策、经济结构调整、投资增长与储蓄来刻画经济领域这个概念类,用社会分析、社会评估、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社会心理类等属性来刻画社会领域这个概念类(如表1所示),每种问题类型对应于这两个概念类及其相关属性。可以说,问题类型和概念类及它们的属性是相互对应、相互影响的。

属性可以用不同的侧面来描述属性的值,如:值的类型、取值范围、可取值的个数和值的其他限制条件。属性的赋值类型(slot-value type)有:字符串(String slots)、数字型(Number slots)包括浮点数(Float)和整数(Integer)、时间型(Time slots)、布尔型(Boolean slots)、枚举型(Enumerated slots)、实例型(Instance slots)。对于类的每个属性,我们还要限制其取值的范围,称之为属性的域(Domain)。

⑷创建Ontology中的实体

当定义好了Ontology中的概念、概念的属性和属性的侧面,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之后,就可以采用一些抽取方法和手段来抽取对应的实体。

我们通过基于启发式规则的抽取方法从Web上和政府数据资源库里抽取出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这两个概念类的实体。

⑸列出政府数据资源库领域Ontology中的重要术语,建立领域词汇表

列举描述或解释要定义的领域Ontology中的术语,得到一个全面的术语列表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对自然语言文本的起标示领域词汇、消除概念歧义等作用,而且也为知识共享奠定了基础。

在本文中建立的领域Ontology中包含一个领域词典,其中包含了政府数据资源库领域的领域词汇,如经济体制、货币政策、社会问题等,以下是我们如何建立该领域词典的:根据问题的集中关注程度,对概念类的各个属性进行评估,来决定是否建立词典;需要建立词典的,会采用自动方式对该属性的内容进行抽词处理,并计算每个词的权重,权重大的则表示该词对该属性比较重要,可以作为该属性的词典,而最后是否放到领域词典中则需要经过领域专家的判定,以兼顾术语收集的效率与准确率;将每个属性的词典表明相应的词性,如经济体制的词可以标为jjtz,然后加入到分词系统ICTCLAS的词典中,以后分词的时候可以用来表明特定的领域词汇。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属性词典的建立情况

⑹定义Ontology中的关系

Ontology中存在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除了包括子类关系(subclass-of)、部分关系(part-of)、实例关系(instance-of)、属性关系(attribute-of)等基本关系以外,还有领域中所特有的各类关系。

领域中概念实体的层次关系,是领域特有关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领域中概念实体的层次关系就表示成概念实体树的形式,概念实体树建立领域概念实体的父子关系。概念实体树在信息检索系统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对信息实体进行分类、聚类,以及进行相关性检索等。政府信息资源多维概念实体树是在对政府信息资源领域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对领域内部的“经济”和“社会”等概念及它们的实体建立关系。图2建立的是一棵关于政府信息资源库的多维概念实体树。树中的叶节点,“体制改革”、“社会福利”、“和谐稳定”、“环境保护”和“财政税收”均是政府信息资源库的实体。对于这些实体,系统采用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等,这构成了一棵多维概念实体树。

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基本基于复杂的政府资源信息,用Ontology的方法,建立起政府资源领域知识库的模型,包括:信息的概念分类、概念的属性、领域词汇表和多维概念实体树。

对于将来其他的政府信息资源,我们都可以依据这个模型进行知识构建,不断完善政府信息的概念分类和领域词汇体系。政府资源领域知识库的建立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并为知识的检索和挖掘打下基础。

三、政府领域知识库构建的意义和进一步的探索方向

根据Ontology和政府信息资源领域的特点,我们从概念定义、模型组成、分类和表示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基于Ontology技术的政府资源领域知识库进行介绍和研究,并阐述了如何组织和建立领域Ontology的过程,并说明基于Ontology进行领域知识描述的重要作用。

基于Ontology技术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领域知识库体系,使得政府信息的搜索和加工建立了底层构架基础。只有当我们按科学的方法建立和健全了这一构架体系,政府知识管理、知识积累和知识挖掘才变得有可能。

我们采用Ontology的思想进行政府领域知识的组建,包括政府领域词典的建立,以及Ontology中概念、属性、关系等的建立,组织和建立好领域知识库是政府知识工程中的关键,它决定着政府领域知识使用的效果和效率。当然目前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将来进一步探索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Ontology的半自动建立。Ontology的建立过程中的很多工作由人工手动完成,需要大量的时间且容易出现出差错,特别是Ontology中词语的类型标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研究切实可行的、用以提高系统自身学习能力的办法,使得在Ontology的建立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2)Ontology的扩充和更新。本文目前Ontology中的知识包含的还不够多,如概念类只有举例对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两种,需要进行进一步扩充,使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完善,能够处理更多的用户问题。同时,由于领域中的知识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化中,因此,需要对已有的Ontology随之进行适度的更新和修改,以保证系统处理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邓志鸿,唐世渭.Ontology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5)

[2]Maria Auxilio Medina Nieto.An overview of ontologies[EB/OL].(2003-03-01)[2008-02-18].

作者简介: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第4篇

[关键词]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 策略研究

一、引言

多年来,《C语言程序设计》一直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很多其他的理工科专业,也在1年级开设这门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并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对于没有编程经验的初学者来说,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困难相当大。与其他高级语言相比,C语言具有语法限制少,程序设计自由度大,可以直接操作硬件等优点,但这也使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更加困难。本文从《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策略入手,探讨了与教学效果有关的若干问题。

二、课程内容组织策略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内容组织策略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常见的内容组织策略有3种:滚雪球式内容组织策略、铺垫式内容组织策略、词典式内容组织策略。

1.滚雪球式内容组织策略

滚雪球式内容组织策略是先讲述问题的核心部分,然后按照问题各要点的逻辑关系,成螺旋状,由内相外,层层展开。这一过程有些像在雪地里滚雪球,雪球由小到大的形成过程,因此称为滚雪球式内容组织策略。例如某些演讲,先讲述演讲的题目,然后解释题目的含义,再举例说明,最后给听众一个思考的问题,这就是滚雪球式内容组织策略。

这种策略的特点是正向思维,开门见山,观点鲜明,讲解的始终是听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优点是先入为主,能够预期要讲的内容,不感到意外;缺点是对复杂的问题,难以立刻让听众明白;对难以接受的观点,难以立刻引起听众的共鸣。

滚雪球式内容组织策略是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常用的内容组织策略。对于复杂、系统化的知识,需要详细设计讲述的过程。我们可以先用准确的术语直接讲解问题的核心部分,再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对于问题的其他部分,以后再按思路慢慢展开。例如,在第一节课介绍什么是C程序时,可以先讲最简单的C程序,即只有一个main函数,而且main函数也是空函数。然后向main函数中添加语句,再介绍含有多个函数的程序。

滚雪球式内容组织策略不仅适用于某一问题,也适用于一本书或一门课程的整体内容组织。例如,我们可以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前言或课程第一讲,就讲述什么是“C语言程序设计”等核心内容,而且要让学生听懂。在第一次课后的上机,就要让学生能够完成简单的程序设计。以后各讲再详细讲解编程所需要的完整知识。

2.铺垫式内容组织策略

铺垫式内容组织策略是先讲述问题的部分,然后按照问题各要点的逻辑关系,成螺旋状,由外相内,层层逼近,最后讲述核心观点。这种策略是在讲核心部分之前,先做充分的铺垫,因此称为铺垫式内容组织策略。例如有的演讲,先讲述日常生活中身边的某些现象,然后举一反三,引出不易想到的问题,再加以深刻的剖析,最后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铺垫式内容组织策略。

这种策略的特点是逆向思维,在离中心论点较远的选择入口点,在讲述开始时听众不容易明白入口点与中心论点的关联,因此不能够预期要讲的内容。在引申剖析时往往出人意料,使听众恍然大悟,本来难以接受的事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产生画龙点睛式的效果;但是在“点睛”之前可能会让听众不明其所以然,晕头转向,心急的听众可能没有耐心听下去。

铺垫式内容组织策略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有时会用到。对于某些复杂的概念、程序或例题,采用铺垫式内容组织策略比采用滚雪球式内容组织策略的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在讲解“数组”、“结构体”等概念时,采用概念功能应用举例的顺序,不如采用应用举例功能概念的顺序讲解效果好。直接讲述概念时,不容易与前面的知识构成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先讲某些不适合使用简单变量的例子,然后分析简单变量为什么不适合,如简单变量难以大批量定义,不适合用循环结构依次处理,难以反映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再引出适合这些应用的“数组”来。这样讲解,“数组”的概念更容易被接受。

3.词典式内容组织策略

词典式内容组织策略是把问题的各个要点按某一规律排序,再按此顺序一一讲述。排序的规律是客观的,与要点的内在含义无关,不考虑听众是否容易理解。这种组织方式有些像词典中单词的组织方式,单词排列的次序是由单词的字母决定的,与单词的含义、读者是否容易理解、记忆无关,因此称为词典式内容组织策略。

在讲述那些需要让听众理解的内容时,一般不采用这种内容组织策略。如果某些概念只罗列名称,不介绍含义,可以按这种内容组织策略把这些名称建一个总表。很多教材的附录,手册性质的图书,也会采用这种内容组织策略。这种内容组织策略的优点是便于检索,缺点是不适合理解系统化的、内在联系密切的内容。

词典式内容组织策略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出现的较少。C语言的教材和电子教案一般是按照便于教学,便于读懂的原则编写的。那些没有详细展开讲的内容,往往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在附录中或者正文中,如printf函数的格式字符表,常用库函数表等。某些总结性质的索引表也经常出现教材或电子教案中。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经常应该综合运用以上3种内容组织策略。具体应用哪一种,应该看具体情况,例如要讲解的问题是什么,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接受能力,教学条件,教师的教学风格等等因素,再确定详细内容组织策略。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教学方案是多种内容组织策略的组合。

三、课程教学资源分配策略

这里教学资源指理论课时、实验课时、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或其他耗费教师精力、学校资产等资源的因素。目前在很多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存在着学时紧张的状况。因此,确定课程的各个环节占用多少教学资源,成为与教学效果(如考试成绩、编程能力等)直接相关的因素。在确定课程教学资源分配策略时,需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课程总学时、教学要求等具体情况。

按学生的学习能力,高校学生基本上可以分为A、B、C共3类学生。A类学生的特点是对本课程感兴趣,有钻研能力,有耐心,有恒心。即使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条件,依靠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学会一些知识。对这类学生,不需要耗费太多教学资源,就能获得出色的学习效果。B类学生的特点是认真好学,但是自学能力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对投入的教学资源的回报率很高,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也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C类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一贯学习不好,自暴自弃。难以预计需要投入多少教学资源,才能达到与B类、C类学生同样的教学效果。

图1为一些常见的有缺陷的分配策略。图中横坐标(X轴)表示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各个教学环节,纵坐标(Y轴)表示需要投入的教学资源。3条水平虚线Y=A、Y=B、Y=C分别表示在各个教学环节能够让A类学生、B类学生、C类学生达到教学要求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如图1(a)所示,当教学资源紧张时,把教学资源平均地分配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是不合适的。若只分析教学资源中的理论课时,那么这时课程进度对B类和C类学生来说过快,会过早促使这些学生两极分化,大批学生在入门阶段就失去信心。在图1(b)中,在入门阶段进度过快,未入门的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会很吃力。为了让他们达到教学要求,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的教学资源的回报率不高。在图1(c)中,在入门阶段过分重视教学效果,占用的课时太多。为完成教学计划,后面的教学环节只好草草完成,呈现出“虎头蛇尾”的现象,总体教学效果不好。

图2是推荐的几种在不同情况下的课程教学资源分配策略。在图2(a)中,大部分学生为B类学生,推荐的分配策略是:首先,尽量使B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要求;其次,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入门;再次,辅导少数学生达到较高水平。在图2(b)中,学生两极分化严重,A类学生和C类学生为学生的主体。这时推荐的分配策略是:一方面使尽量多的学生(含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要求,另一方面使上游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分配策略多种多样,在实际应用中应灵活变化,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结束语

针对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课程内容组织策略和教学资源分配策略固然重要,但更有意义的是把尽量多的C类学生和B类学生培养成为A类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把学生塑造成栋梁之才,这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37-140.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第5篇

关键词:财产权  知识产权  

一、引言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其名著《经济学》第1}版fll中给经济学下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显然,绝大部分知识是利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但它通常既不是物品,也不是劳务。那么它与经济学是什么关系呢?现代经济学对知识产权尚无深人的研究,甚至未将知识作为一种产品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围。

作为私有财产权,知识产权显然与经济学有关,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既是一个法学概念,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事实上,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仅在法学领域予以讨论已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德霍斯(diahos)教授指出:“在对知识财产进行哲学分析时,经济学理论是一种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资源”(21.但drahos主要是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学的作用的。

他写道:“经济学对于知识财产权的最终判断必须以成本效益核算的结果为基础”,“没有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知识财产将会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制度”图。也就是说,drahos已经将知识作为一种不言自明的财产来看待,经济学只是成本效益核算的工具。但问题显然不是这样简单,因为知识产权和知识是否或何以成为经济学中的财产尚不清楚。

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学中,人们往往省略了权( rift),而只谈论财产(p}p}ty )o这里的财产主要是指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而在法学领域,人们更多谈论的则是关于这些资源的权,但同样忽略了财产与财产权的区别。这从英文p}p}’一词既被翻译为财产,又被翻译为财产权即可看出。

受此影响,在知识产权领域,则有将ip(intellech}alp}l}n3’)与ipr (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ft )混用的情况。例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常将知识产权称为知识财产、智慧财产。drahos教授也在其《知识财产法哲学》图一书中多次使用“知识财产”一词。

足见本领域将知识产权混同于知识财产的混乱局面。严格说来,财产、财产权、财产权客体等概念的含义是不同的。本文下一节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分析。

由于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特别是有形①资源的配置问题,所以经济学中的财产主要是指有形的物质资源,而法学讨论的则是关于这些资源的权利。正如笔者在文中}1指出,在物权(有形财产权)这一特定语境下,经济学与法学是一致的。因为在物权领域,无需区分财产和财产权。事实上,在物权领域,财产和财产权不可分离,实际上是同义语。但在知识产权领域,这种区分却非常必要,因为知识产权之客体并不处于私有领域(参见笔者《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一文[fal),其配置方式与物权领域的财产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在物权领域,由于财产与财产权永远被绑定在一起,经济学与法学之间存在一座天然互通的桥梁,但在知识产权领域,权利客体与权利却往往是分离的(参见笔者《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一文(al中的表1)。于是,简单地将物权领域的经济学理论套用到知识产权领域就不灵了。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汪丁丁曾谈到,他和香港的张五常教授多年研究知识产权之经济学,结果并不理想。

另一方面,法学家们简单地将物权领域的法学原理套用到知识产权领域,也出现了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问题。其表现之一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保护知识产权所持的显著不同的态度。例如,美国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国内法中设置针对进口贸易的‘`337特别条款“。美国商务部前部长古铁雷斯甚至认为:”对美国来说,保护知识产权不是一个可以谈判的问题;侵犯知识产权就是犯罪,也必须当作犯罪来处理“②。

换句话说,古铁雷斯要求动用刑法而不仅仅是民法来保护知识产权;相反,印度则对授权专利的保护做出限制。根据其专利法,印度知识产权局向印度专利权人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以及被许可人须在2010年3月31日之前向印度专利局提供其专利发明在

印度的应用情况,否则将面临100万印度卢比(约合2.2万美元)的罚金以及专利强制许可令。如果提供虚假信息,则将面临牢狱之灾。可见,在知识产权领域,什么东西应当作为财产加以保护、如何保护以及保护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难以就法学所追求的公平正义达成共识。这与现代经济学的严谨和对基本理论的共识形成了鲜明对照。

事实上,在知识产权领域,经济学与法学相互分隔,成了彼此独立的孤岛,因此,有必要通过构建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在知识产权领域架起一座经济学与法学互通的桥梁。

本文将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一一边际效用价值一来讨论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阐明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概念内涵,弄清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来历,以阐明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如何建立在仅仅处于公有领域的知识或信息之上,从而明了知识产权及其制度的本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得不从经济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说起。

本文所称知识产权将仅涉及财产权,不涉及精神权。

二、关于资源、财富、财产、商品、价值和财产权

本节标题中的这些概念早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似乎其内涵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实际上,这些概念的真实或准确含义大有学问,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甚至在学术界迄今尚未达成共识。按照本文自我设定的构建科学理论的目标,笔者将在本节对这些似乎普遍知晓但实际上模糊不清的概念进行探讨、阐述笔者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本节探论的这些概念仅限于经济学领域,并不一定适用于其它社会科学领域。但即使这样,对这些概念的见解也纷繁众多,各不相同,难以一一评述。为简单起见,笔者将不在本文综述他人的观点,而是直接提出见解。正确与否,请读者鉴别。

(一)资源

所谓资源,是指对市场主体(亦即经济利益意义上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有用(具有效用或使用价值)的事物。无用的事物不能成为资源。

例如,土地、阳光、空气、水、矿藏、能源、动物、植物、建筑物、工具、材料、汽车、飞机、食品、服装、烟草、药品、工艺品、可用于发电的风和潮汐、道路、空中航线、劳动者、以及其它对市场主体的生产和生活有用的事物,甚至作为建材的沙子,都是资源。但当我们在漫漫旅途中身陷广裹的沙漠时,周围的黄沙对我们来说毫无用处。这时,沙子就不再是资源了。当然,如果把沙看作土地,可以支撑我们的躯体,则沙漠中的沙也是有用之物,是资源。但这已经是在另一种意义上谈论沙子了。

应当指出,资源不仅限于上述有形之物,还包括劳动力(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出力和脑力劳动出力)、劳动能力(个人的天赋、知识和技能)、人际关系(人脉和信誉)、有用信息(知识产权之客体)、特许专营权和专卖权(例如航线的专营权和烟草的专卖权),甚至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和法律制度及公共政策,因为它们都是有用的事物。这些有用的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无形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为无形资源,而前面列举的资源则是有形资源。

此外,市场也是有用的事物,因而市场也是资源,而且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是市场主体一一尤其是跨国公司—激烈争夺的对象。市场是人们交换商品的场所。在现代社会,市场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有形的市场包括百货商场、超市等;无形市场如阿里巴巴、当当网等各种虚拟的网上市场。事实上,即使是百货大楼这样的有形市场,也包含着自由流动的商家和消费者会聚于此这样的无形成分。如果某一天商家和消费者减少了,则同是这个百货大楼,市场价值将大减;

另一方面,网络等无形市场也包含着有形的成分。

例如服务器、接人网等有形资源。所以,市场通常既有形,又无形,很难将其绝对划人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但在笔者看来,其无形成分更多,即无形的可以自由流动的商家和客户及其交易量是构成市场的主要成分。所以如果硬要划分的话,笔者宁愿将其划人无形资源,而将承载这个市场的物质载体(建筑和设备)从市场剥离开来,划人有形资源。

在日常用语中,市场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市场主体所占有的客户资源,也就是市场占有率。

本文中,市场和市场占有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市场指的是交易场所;市场占有率指的是市场销售份额或客户资源份额。两者可分属不同的市场主体,都是有用的资源。市场有时是有形的,有时是无形的;市场占有率则肯定是无形的。

注意,以上笔者将权利(right,例如特许权)和权力(power或authority,例如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也列为了资源,因为它们也是有用的事物。显然,权利和权力是无形的。

需要说明的是,学界对劳动力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在许多文献中,对劳动力的解释有两种:一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即劳动者;二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但笔者认为在经济学的意义

上,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因为劳动力已经被约定俗成地作为商品对待(马克思即在《资本论》中将劳动力作为商品),如果劳动力是劳动者,则不可能是商品,因为在废除了奴隶制的现代社会,作为人的劳动者不可以买卖,因而不是商品。至于劳动能力,则绑定于劳动者,任何情况下均无法分离,当然也不可以买卖,故不是商品。可见,在认可劳动力是商品的前提下,劳动力不可能是人,也不可能是人的劳动能力。

在本文中,劳动者和劳动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者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是有形的;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劳动出力,其有效的部分物化于有形的产品之中或蕴含于无形的服务或信息产品之中,是无形的。显然,劳动者与劳动力密不可分。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第6篇

关键词:HTML;Web;XML

1、 HTML的起源

HTML是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的一个应用。SGML的中文名称是“标准通用标示语言”。它是国际上定义电子文件结构和内容描述的标准语言。SGML提供了描述文档和创建新的一致性衡量标准所必要的公共框架。它是一个严格而复杂的系统,并且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批准。早在Web未发明之前,SGML就早已存在。SGML作为一种用标记来描述文档资料的通用语言,它包含了一系列的文档类型定义(简称DTD),DTD定义了文档的语法规则,因而SGML的语法是可以扩展的。可以使用SGML来定义新的标示语言,因此它是一种定义语言的元语言。SGML十分庞大,既不容易学习,又不容易使用,在计算机上实现也比较困难。鉴于这些因素,Web的发明者—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根据当时(1989年)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提出了HTML语言。

HTML作为SGML的一种应用,定义了自己的标记和语法规则,例如HTML3.2定义了70种标记。为了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HTML规定的标记是固定的,即HTML语法是不可扩展的。HTML这种固定的语法使它易学易用,在计算机上开发HTML的浏览器也十分容易。正是由于HTML的简单性,使Web技术从计算机界走向全社会,走向千家万户,使Web的发展如日中天。

2、HTML的缺陷

当前,在Intemet上信息的表示使用的主要标示语言是HTML语言。HTML语言由于其简单易学、表现力强等许多优点成为了Internet上最主要的标示语言,并极大的推进了Internet的发展。但是,在Internet的发展过程中,HTML也暴露出它的一些固有弱点:

2.1、功能有限。HTML语言仅仅是一种标示语言,其中的众多标记仅仅是一种显示标记,而不是一种内容标记。标记本身不能揭示所包含内容的含义,计算机只能根据文档中各种标记在网络浏览器上产生特定的显示,却不能提取出文档所包含的内容信息。这一缺陷限制了网上的信息搜索向着更精确和更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2.2、可扩展性差。标准的HTML规定了固定的标记集合,普通用户不能定义自己的标记。这使得HTML语言很难扩展。这严重的限制了HTML语言的处理能力,许多比较特殊和具有专门格式的信息,例如化学方程式、数学公式采用HTML语言都是无法表达的。

2.3、标准性差。各个浏览器厂商为增强自己浏览器的功能和方便用户的使用,一再地在自己的浏览器产品上增加新的功能,使自己的浏览器产品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甚至允许当用户使用不完全标准的HTML标记时浏览器不会发生错误。浏览器厂商对功能的扩展使得文档的兼容性下降,在一种浏览器上能够正常显示的HTML文件不一定能在另一种浏览器上正常显示,这种状况使得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网页的编辑人员必须使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和Netsecape Navigator都支持的标记,否则同一个HTML文件在这两种主流浏览器上就会得到不同的页面效果,甚至会发生错误。网络浏览器这种非标准的发展趋势,给HTML文件的编辑者和使用者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随着Web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人,人们渐渐觉得HTML的局限性。HTML过于简单的语法严重地阻碍了用它来表现复杂的内容。尽管HTML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版本,已经有了脚本、表格、帧等表达功能,但始终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这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已经可以实现比当初创造HTML时复杂得多的Web浏览器,所以开发一种新的Web页面语言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3、XML简介

如果直接使用SGML作为新的Web语言,这固然能够解决HTML遇到的困难。但是SGML太庞大了,用户学习和使用都不方便,而且要全面实现SGML的浏览器也非常困难,于是自然会想到仅使用SGML的子集,使新的语言既功能强大又方便使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Web技术的标准化组织W3C推出了一种精简的SGML版本—XML。

XML是一个精简的SGML,是SGML的一个子集。它将SGML的丰富功能与HTML的易用性结合到Web应用中。XML保留了SGML的可扩展功能,这使XML从根本上有别于HTML。XML要比HTML强大得多,它不再使用固定的标记,而是允许定义数量不限的标记来描述文档中的资料,允许嵌套的信息结构。HTML只是Web显示数据的通用方法,而XML提供了一个直接处理Web数据的通用方法。

4、XML的优点

XML用结构化的文档来描述信息,给开发者和用户带来了许多好处。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第7篇

谈静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

阅读题

(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16.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1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答案:

15、【答案】C

【解析】A.“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并不能说“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并非角度不同,而是“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16、【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

(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

【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

思路1:从(由)…写到(引出)…,然后…,最后…,从而揭示(体现)…

思路2:引题——事例——拓展——反思。

思路3:以“…”为线索,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表现主旨。

思路4: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时间、地点、逻辑[并列、递进(层层深入)、正反对照]、情感变化等。

17、【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简述人力资源的含义第8篇

[关键词]张家山汉简,无任,五任

1964年,考古工作者对洛阳城南郊的东汉刑徒墓地进行发掘,发现刑徒墓522座,出土墓砖820余块。完整的砖铭一般刻有刑徒的部署、无任或五任、狱名或郡县名、刑名、姓名、死亡日期,并注明尸体埋在此处。例如:[1]

右部无任少府若卢髡钳尹孝永初元年五月四日物故死在此下

右部五任汝南瞿阳髡钳冯少永初元年六月十八日物故死在此下

根据传世文献对“无任”与“五任”的解释,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无任”指因罪免官,无职可任;[2]其二,“五任”指有技能的刑徒,“无任”指没有技能只能从事粗重劳动的刑徒;[3]其三,“任”即“保任”,“无任”指无人作保。[4]在上述三种观点中,尤以第二种观点流传较广,影响较大。[5]然而,随着张家山汉简等新资料的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第三种观点更符合史实。试述如下。

不论是在上述刑徒墓砖铭中,还是在传世文献中,“五任”与“无任”二词往往对举。如《隋书·刑法志》:“是时徒居作者具五任,其无任者,著斗械。”[6]如果按照第一种观点,将“无任”理解为因罪免官,无职可任,那就意味着“五任”表示尚未免官因而有职可任。然而在上述资料中“五任”和“无任”都是刑徒。

认为“五任”、“无任”系指刑徒有无技能的观点,主要是根据下面几条资料:

《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以饬五材”郑玄注:玄谓此五材,金、木、皮、玉、土。[7]

《周礼·冬官考工记·辀人》“小于度,谓之无任”郑玄注:无任,言其不胜任。[8]

《资治通鉴·梁纪·梁武帝大同十一年》胡三省注:任,谓其人巧力所任也。五任,谓任攻木者则役之攻木,任攻金者则役之攻金,任抟埴者则役之抟埴。魏武帝定甲子科,犯釱左右趾者,易以升械;是时乏铁,故易以木焉。[9]

胡三省注可能源于《周礼》及郑玄注,似乎很有说服力。然而,《周礼》“小于度,谓之无任”本意是指造车的部件如果达不到相应的规格,就无法使用,以此来理解刑徒之“无任”,实有滞碍;将郑玄所说的“五材”与“五任”联系起来,也缺乏直接证据。根据前面引述的《隋书·刑法志》及洛阳刑徒墓发掘报告,“无任”与“五任”与刑徒是否戴刑具密切相关,“五任”徒不戴刑具,而“无任”徒则按正规一律戴刑具。[10]一般而言,之所以要给刑徒戴刑具,是为了折磨其肉体以示惩罚,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其逃亡。如果说有技能的刑徒不带刑具是为了方便其工作,那么从事粗重劳动的刑徒不带刑具岂不是也能提高工作效率?而如果从防止逃亡的角度考虑,则所有的刑徒,不论有无技能,都有逃亡的可能。因此,第二种观点尽管有很多文献资料为佐证,但仍然存在不足。

第三种观点之影响虽不及第二种观点,但可资佐证的资料,亦复不少。《说文解字·人部》:“任,保也。”[11]《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郑玄注:“保犹任也。”孙诒让《正义》:“五家家数既少,居又相比,有罪过不容不知,故使相保任。”[12]邻里相保的义务在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有如下规定:“贼入甲室,贼伤甲,甲号寇,其四邻、典、老皆出不存,不闻号寇,问当论不当?审不存,不当论;典、老虽不存,当论。”[13]说明邻里之间除了互相监督而外,还有互相救助的义务。

秦汉选官有保举制度。“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14]这是由举荐而产生的法律连带关系,即为防止选拔官吏时营私舞弊,要求举荐者要对被举荐者的行为负责。“任”是担保的意思。

居延汉简的买卖契约中也经常看到“任者”一词,如:“终古燧卒东郡临邑高平里召胜字游翁,贳卖九稯曲布三匹,匹三百卅三,凡直千,觻得富里张公子所,舍在里中二门东入,任者同里许广君”(282.5);“惊虏隧卒东郡临邑吕里王广,卷上字次君,贳卖八稯布一匹直二百九十,觻得安定里随方子惠所,舍在上中门第二里三门东入,任者阎少季、薛少卿”(287.13)。[15]当买卖双方出现争端时,“任者”要起到“公证”的作用,担保契约的效力,维护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下面两条材料,于豪亮先生已经引述过,因比较重要,也在此列出。一是《周礼·秋官·大司寇》:“凡万民之有罪过者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郑玄注:“役月讫,使其州里之人任之,乃赦之。”[16]即服刑期满之人,需乡里为其作保,才能得到赦免。二是东汉质帝于永憙元年(145年)五月甲午诏曰:“其令中都官系囚罪非殊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须立秋。”李贤注:“任,保也。”[17]即非犯死刑重罪的人,可以找人担保而暂时免于拘禁,等到立秋以后再行审理。这些史料表明,罪人如果获得担保,其境遇会有所改善。

沈家本在《刑法分考》“保任”条中引用《隋书·刑法志》梁律“徒居作者具五任,其无任者著斗械”以及北齐律“三曰刑罪,并锁输左校而不髡,无保者钳之”等材料之后,加按语说:“无任者,著械防其逃也,北齐之钳亦是此意。保即任也。”[18]梁律之“其无任者著斗械”与北齐律之“无保者钳之”恰好可以互训,表明用“任者保也”来解释“无任”与“五任”是符合史实的。

《通典·刑法八》在引述“是时徒居作者具五任,其无任者著斗械”之下,杜佑注曰:“任,即保。”[19]而《通典》在此之前各卷中,多次出现“无任”一词。如:

若才职不称,紊乱无任,责于刺史,则曰……

此禄之不及者,皆下劣无任之人,复何足惜![20]

此二条中的“无任”指无能、不胜任。《通典》中又有:

臣典司仪注,不敢轻移,犯冒宸严,无任恳迫。

臣职在典礼,愚守如前,无任恳迫之至。”[21]

昭告曰:“孤子某谨用吉辰,奉归先寝,灵车就引,神道纡回,惟以荒寥,无任鲠绝。”[22]

祝跪读祝文曰:“……日月逾迈,奄及大祥,攀慕永远,无任荒踣。”[23]

此四条中的“无任”,与“不胜”用法相同,用于表达某种感情,表示十分、非常。然而,对于诸如此类的“无任”,杜佑并未加注,而只为“徒居作者具五任,其无任者著斗械”一语中的“任”作注,说明此处“任”的含义有别于其他各处之“任”。《通典》成书较《隋书》稍晚,其可信度应较《资治通鉴》胡三省注为高。

《三国志》载,蒋济随司马懿除掉曹爽后,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蒋济上疏曰:“臣忝宠上司,而爽敢苞藏祸心,此臣之无任也。”[24]《宋书》载,谢晦为荆州刺史,以庚登之为长史。登之不礼晦,为晦所优容。谢晦起兵,登之未与同谋。“(谢)敢败,登之以无任,免罪禁锢还家”。[25]周一良先生认为此二例中,“无任似是疏忽失职之意”。[26]然而,仔细体会上下文,蒋济例中之“无任”虽可理解为疏忽失职,而解释为无能或不胜任似更符合本义。至于庚登之,他对谢晦不加礼敬,更明确拒绝与其合作,此例中的“无任”,显然不能理解为疏忽失职,当按于豪亮先生解释为“无保”——庚登之既然没有为谢晦提供帮助,当然也无需为谢晦的行为承担罪责。庚登之之所以受到禁锢,是因为他毕竟是谢晦的下属。

张家山汉简等新出土的简牍资料,为第三种观点提供了更为有力证据。这些资料表明,“无任”除了表示“不胜任”、“无能”而外,还有其他含义,而且“五任”作为一个词汇,也出现在简牍资料中。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置后律》规定:

尝有耐罪以上,不得为人爵后。诸当拜爵后者,令典若正、伍里人毋下五人任占。[27]

“爵后”亦称“后子”,即经官府认可的可以作为首位爵位继承人的子嗣。[28]这一地位的取得,需经官府认可;而官府认可的前提是,要有邻里之人出具担保。“五任”应该就是“令典若正、伍里人毋下五人任占”的简称。居延汉简中有:

近仓谷里三铢五分五家相证任伍中

尉谊临(29.8)

该简残损过甚,其内容已无法确知,但其中之“五家相证任伍中”一语与上述张家山汉简相似。所不同者,此为“五家”,彼为“五人”。或许法律要求邻里出具担保者,不能少于五人,而每户只能出一人,如果确实如此,则“五家”与“五人”并不矛盾。下面这枚出土于马圈湾的汉简明确提到“无任”和“伍任”二词:[29]

无部署,须具伍任乃予苻。盗苻者数请其罪。任者皆为不从作,其无任者,勿予苻。恶子为不从作。(214)

由于某些词语含义不甚明确,标点为笔者所加,带有很大的尝试性。“苻”通“符”,指吏民过往关津所使用的一种通行证。“恶子”一般指不事生产、品行不端之人,[30]“不从作”本义当指不事生产。此简既称“恶子为不从作”,则“恶子”与“不从作”同义。“任者皆为不从作”中的“任”与“保”同义,意即出具担保的人都是不事生产、品行不端之人。与“任者皆为不从作”并列的“其无任者”,显然是指无人为其担保者。由此可知,不仅无人为其担保者不能取得出入关津的符,而且如果担保人品行不端,也同样不能取得符,这是我们此前所不知道的。

“伍”的本义是由五人或五家构成的一个集体,多用于军队或民户编制,也引申表示同类、同伙。秦汉时期文献中,“伍”多与“什伍”、“伍人”、“士伍”、“卒伍”、“行伍”、“部伍”、“羞与为伍”等词连用。此外,还有“参伍”一词,表示“错综以求之”,不能简单理解为数字三和五。[31]虽然上述诸词中的“伍”可以用“五”来代替,但不能将其理解为单纯的数目字,而且我们尚未见到秦汉时期用“伍”表示单纯数目字的例证。该简中与“无任”相对应的是“伍任”而非“五任”,更明确了“五任”之“五”本字为“伍”,所谓“五任”或“伍任”,是指有同伍之人做担保,而不是拥有某种技艺,其含义与前述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令典若正、伍里人毋下五人任占”恰好相合。用《二年律令》的这一含义来理解本简中的“伍任”,亦无滞碍。汉代向官府申请领取通行证之人,不但要有过往关津的正当理由,而且还必须完成赋税徭役(“更赋皆给”),没有狱讼纠纷(“毋官狱征事”),[32]此简中的“无部署”似指无固定职业的游民,这类人外出,需由邻里中的伍人向官府出具担保,才能得到过往关津的符。此简为我们正确理解“无任”与“五任”的含义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综上所述,可知:第一,“无任”的用法比较复杂,除表示不胜任、无能或十分、非常等含义而外,还有无人出具担保的意思,应根据不同场合加以区分;[33]第二,“无任”与“五任”作为法律术语使用时,表示一种邻里担保制度,与是否有技能无关,而且并不只针对刑徒,如上述张家山汉简中关于“爵后”的认定,悬泉置汉简中“符”的领取等等,都需要这样的担保;第三,提供担保的人必须是没有劣迹的良民。

就刑徒而言,“五任”是指刑徒原居住地的里正及邻里不少于五人为其出具担保,保证该刑徒在服刑期间不逃亡或再犯罪,该刑徒因而获得在服役期间免戴刑具的待遇;“无任”则指无人为该刑徒提供担保,为防止其逃跑,而必须给他戴上刑具。这样解释,“其无任者著斗械”,而“五任”者则不然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

1995年初稿,收入拙著《秦汉法律与社会》第三章第三节。2005年11月二稿,刊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2005年12月,根据与曹旅宁先生的讨论,又有较多增补,为第三稿。

[1]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东汉洛阳城南郊的刑徒墓地》,《考古》1972.4: 2-19。

[2] 陈直,《古器物文字丛考》,《考古》1963.2: 80-86。

[3] 张政烺,《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北京大学学报》1958.3: 179-184。

[4] 于豪亮,《居延汉简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页207-212(原载《考古》1964.3: 156-158)。以下引用于豪亮先生观点,均出自此文。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页457。

[6] 《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卷25《刑法志》,页701。

[7] 清·孙诒让正义,《周礼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7),卷74《冬官考工记·总叙》,页3108。

[8] 《周礼正义》,卷77《冬官考工记·辀人》,页3212。

[9] 宋·司马光著,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卷159《梁纪十五》,页4935。

[10] 见前引《东汉洛阳城南郊的刑徒墓地》。

[11] 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段注》(成都:成都古籍书店据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10月版本影印,1990),卷8上《人部》,页398。

[12] 《周礼正义》,卷19《地官·大司徒》,页751-752。

[13] 见《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页116。

[14] 《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卷79《范睢列传》,页2417。

[15] 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本文所引居延汉简,均出于此。

[16] 《周礼正义》,卷66《秋官·大司寇》,页2752。

[17] 《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卷6《孝质帝纪》,页278。

[18] 见清·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北京:中华书局,1985),页90。

[19]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卷170《刑法八·舞紊》,页4416。

[20] 《通典》,卷18《选举六·选举杂议》,页448、449。类似的例子也见于《史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参见《史记》,卷44《魏世家》,页1856。

[21] 《通典》,卷87《礼四十七·沿革·凶礼·禫变》,页2386。

[22] 《通典》,卷139《礼九十九·开元礼纂类·凶礼·进引》,页3537。

[23] 《通典》,卷139《礼九十九·开元礼纂类·凶礼·大祥祭》,页3551。

[24] 《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82),卷14《魏志·蒋济传》,页454-455。

[25] 《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53《庚登之传》,页1516。

[26]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三国志〉札记·无任》,页18-19。

[27] 《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页185。

[28]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可(何)谓‘后子’?·官其男为爵后,及臣邦君长所置为后大(太)子,皆为‘后子’。”见《睡虎地秦墓竹简》,页110。

[29] 吴礽骧、李永良、马建华,《敦煌汉简释文》(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30] 《汉书·酷吏传》:尹赏守长安令,“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颜师古注:“恶子,不承父母教命者。”见《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卷90《酷吏尹赏传》,页3673-3674。

[31] 参见:⑴《说文解字段注》,卷8上《人部·伍》,页396段玉裁注:⑵王力主编,《王力古汉语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00),《人部·伍》页18也指出,“五”是数词,“伍”是集体名词,二者含义不同,用法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