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2 09:38:13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第1篇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新桥镇北部,全村国土面积16.7平方公里,田1304亩,地3647亩,林地1300亩,荒山900余亩,辖12个村民组,883户3864人。其中农业农村人口883户3864人。2014年,全村有贫困户150户,贫困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17.0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50户608人,贫困发生率为15.78%。2014年至2018年,全村共脱贫贫困人口123户533人,贫困发生率降为1.97%。2019年3月,高质量零问题通过贫困县摘帽省级实地核查和第三方评估,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安龙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村实现了减贫摘帽。

2019年4月脱贫摘帽后,**村按照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清零,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坚决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坚决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全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和“脱贫人口回头看”等决策部署,继续深入实施“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截止2019年10月,全村剩余的27户75人未脱贫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18年以前脱贫的123户533人贫困人口实现了巩固提升,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15.78%降至0%。2020年-2021年9月,**村全面落实“四个不摘”政策,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两补两看”、“四逐四准”大排查整治及在“四逐四准”中深入开展“八个一”活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至2021年10月底,**村无一户一人返贫致贫,无需纳入防返贫监测的对象,通过开展脱贫人口动态调整工作,全村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为148户597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户5人、边缘易致贫户0户、监测户0户。

二、“三落实”情况

(一)责任落实方面

1.传达学习及国家、省有关重大部署精神

**村前后组织全体干部传达学习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21〕1号)、《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黔党发〔2021〕14号)、州委《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州党发〔2021〕9号)、《中共黔西南州委办公室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州党办发〔2021〕9号)等文件精神,组织学习并落实了州委七届十三次全会等会议精神。

2.全面抓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

(1)2020 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通报问题整改情况:经过举一反三自查,**村不存在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16类问题。

(2)2020年国务院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贵州问题整改情况:经过举一反三自查,**村不存在2020年国务院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贵州的19类问题。

(3)2020 年省对市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经过举一反三自查,**村不存在2020 年省对市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5类问题。

针对脱贫攻坚问题,**村已建立长效整改机制,长期开展问题排查,做到立查立改,巩固保障脱贫攻坚成果。

3.层层压实责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常态化、系统化

(1)压紧压实攻坚责任,2021年,**村按照镇政府制定印发的《新桥镇脱贫攻坚有关工作开展全面排查的紧急通知》、《新桥镇开展新一轮“四逐四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新桥镇2020年度省级反馈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整改方案》、《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新桥镇关于在“四逐四准”中深入开展“八个一”活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通知》、《新桥镇深入开展“八个一”活动入户遍访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推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严格按照镇政府制定的“扶贫工作调度机制”,坚决做到每日一研判、每周一小结,每周一通报,压实攻坚责任,及时完成新老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工作交接,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研判及整改,要求帮扶干部每月走访建档立卡户不少于两次,压紧驻村帮扶和干部包保责任。镇级指挥部紧盯驻村工作队到位情况、村级指挥所紧盯尖刀班到位情况、尖刀班紧盯包保责任人入户开展工作情况,一级盯一级,层层压实责任。

(2)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组织学习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黔党发〔2021〕14 号),并按照镇政府制定的《新桥镇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向镇政府申报特色项目录入项目库,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二是抓落实,根据省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工作指南提示,**村对各村民小组进行了分类调查,统计建立了各组农村人才信息台账、文化资源台账、特色手工艺品及特色农产品台账,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与群众共商确立了各村乡村振兴拟建设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村级乡村振兴建设方案。

(二)政策落实方面

1.兜底救助类政策执行情况,确保持续稳定,继续巩固 “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2021年9月,**村共51户138人纳入低保保障,当月共发放低保金39097元,有特困供养人员12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0536元,为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2名孤儿发放补助1050元/月/人,9月为符合政策补助条件的残疾人69人发放护理费3805元.低保对象的纳入采取动态管理,每月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有收入算不上的脱贫人口能及时消除返贫风险,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2.教育、医疗、住建、水利、移民等行业主管部门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情况

2021年以来,**村通过开展“四逐四准”大排查、预警线索核查等工作,全面排查并补齐我镇“3+1”保障方面存在的短板,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教育保障方面,通过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因早婚早孕、厌学、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造成的失学辍学情况摸排和开展控辍保学工作,2021年**村无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贫困家庭学生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各项补助政策均已落实到位,做到“应助尽助”。医疗保障方面,一是2021年全村城乡医疗保险缴纳人数为3864人,其中贫困人口597人全部参保,各类人员已按照政策补助落实了医疗保险费定额补助;二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慢性病患者全部落实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每季度定期开展随访工作,2021年共随访大病患者15人、慢性病患者58人。三是村卫生室配齐了基本医疗用品及必备药品,村医均熟悉抓药、打针、输液等基本医疗技能,且每天正常到岗上班班,确保了群众在村就能看病抓药治病。住房保障方面,2021年度,**村无新增危房改造户,在2018-2019年完成住房保障全覆盖及农村住房透风漏雨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2021年,通过开展危险建筑物排查整治工作,**村拆除了2栋危险老旧房屋。安全饮水保障方面,2018年底,**村全村已实现了户户通水,且每户饮用水水质检测达标,同时,安排专人对各饮水工程进行管护,全面提升了全村群众的饮用水质量。

3.推进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的落实情况

在镇各行业部门的帮助指导下,2021年**村均按照政策标准落实了中央粮补、耕地力补贴、就业援助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生态补偿金等各项政策补助。

4.东西部协作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2021年,**村暂无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

(三)工作落实方面

1.对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农村低收入等特定人群返贫致贫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村针对脱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建立了动态监测机制,每个月都进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等核心指标核查,发现短板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同时**村常态化开展“四逐四准”走访排查和预警线索排查核实工作,全面排查农村低收入人群可能存在的致贫风险,通过5月份以来每月开展“四逐四准”走访排查工作,**村对全883户农村人口进行了全面排查,对6条预警线索进行了全面核查,全面保障了脱贫成果。通过开展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工作,2021年,**村不存在需要纳入监测管理的对象。

2.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轮换交接情况

**村于2021年5月已完成了新旧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轮换交接工作,**村三个贫困村及乡村振兴示范村新第一书记均已与原第一书记完成工作交接并到岗履职,驻村工作队人员均已完成更换,驻村工作队参加了州级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

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落实情况

**村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求,2018年全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共搬迁4户15人到木陇街道大龙潭安置点,全部实行搬迁户旧房拆除并进行复垦复绿,搬迁人口“三块地”也已盘活。同时**村继续落实帮扶责任,每户搬迁户都明确1名正式干部进行包保,持续开展好后续扶持工作。

4.持续抓好村支两委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和阵地建设情况

**村全面落实村支书、主任一肩挑政策,实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开展工作,在换届选举中推选符合“一升一降”要求的年轻人作为村干部,让村支两委队伍年轻化。制定了规范村规民约,建立有调解队伍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述求,并建立有法律服务工作室开展法律服务,化解纠纷,开展公证、司法鉴定服务。

5.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及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制度机制情况

按照上级部门安排部署,**村成立了**村扶贫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村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扶贫资产管理制度,按照实施方案内容具体开展各项工作。2021年5月19日,按照兴义市、义龙新区扶贫资产清查登记管理工作部署会议要求,**村立即对2013年以来的各类扶贫资金进行排查登记,并对各类扶贫资产进行分类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开展确权管理等工作,现已完成全部项目的确权颁证工作。

6. 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1)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21年,下达**村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29500元,用于2021年**村稳岗就业项目,目前,稳岗就业项目已实施结束,稳岗就业补助已全部兑现到位。

(2)区级匹配资金。2021年,下达新桥镇的区级匹配资金共199万元,**村用于:一是**村2021年落湾厂组产业路及附属设施项目,产业路总长700米;二是2021年**村峰洞一组产业路项目,产业路总长1500米,2个项目正在实施建设。

(3)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2021年,**村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

三、巩固成效方面

(一)群众收入支出变化

2021年,**村全村农村人口年人纯收入为13562元,较2020年(10487元)有明显提升;2021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劳动力返乡就业,但**村全村建档立卡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11381元,无一户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320元,不存在一户一人存在收入大幅缩减或支出骤增导致返贫致贫;2021年,建档立卡人口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较2020年有所提升。

(二)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

1.全面落实责任、政策、工作及各项帮扶措施,确保不出现返贫致贫

责任落实方面,2021年,**村在镇乡村振兴指挥部的领导下和村乡村振兴指挥所的指导下,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专题会议,统筹研究、安排、部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强化落实主体责任;每月常态化开展“四逐四准”及预警线索排查核实等工作,要求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贫困户不低于2次,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政策落实方面,2021年。**村全面落实了教育、医疗、卫健、水利、生态移民、民政兜底等政策,相关补助应发尽发、应助尽助。工作落实方面,2021年,**村全面开展了预警线索核实、“四逐四准”走访排查、各类巡视巡察问题举一反三自查整改、扶贫资产登记管理、政策资金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等工作,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通过全面落实责任、政策及工作,2021年**村无一户一人存在返贫致贫风险。

2.全面落实“两业”帮扶,提升帮扶满意度

产业帮扶方面,2021年,**村各产业项目继续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建档立卡人口纳入产业项目利益联接机制中进行产业项目收益分红,全面提升了建档立卡户的整体收入;就业帮扶方面,2021年,**村继续聘用了“十大员”公益性岗位人员10人,为15人发放就业援助补贴,每月定期更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台账,及时为劳动力人口提供就业招聘信息,同时,开发了稳岗就业补助项目,发放稳岗就业补贴29500元,保障45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稳定。通过全面落实就业帮扶及产业帮扶,**村建档立卡人口帮扶满意度有较大提升。

(三)基础设施完善

1.村庄道路硬化及农田水利设施改善

2021年,**村利用扶贫资金,先后落湾厂组、峰洞一组修建了产业路2条(总长2200米),在区税务局的资金帮助下修补了损坏严重的阿卧组通组路一条及产业沟渠一条,极大地改善了农业产业基础条件。

2.电力、通讯、快递进村及村庄亮化

电力、通讯及快递进村方面,**村各村民组均已接通动力电且电量充足,各村民组均保障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讯公司至少有一家通讯网络全覆盖,确保正常通讯和上网。辖区内各快递公司均提供送货到村服务,安排有业务员将快递送到村委会,群众在村委会就能取到自己的快递。村庄亮化方面,2021年,**村利用中央和省级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补助项目,在各组安装太阳能路灯共计32盏。

3.环境卫生质量及裸露土地治理

环境卫生质量方面,**村各村民组均合理安置有垃圾箱,并安排有护路员定期打扫村庄道路,保障环境质量,镇统一安排有环卫工人及时清运垃圾,做到日产日销。裸露土地治理方面,经过排查整治,2021年**村已无撂荒闲置的土地。

(四)公共服务提升

1.教育教学条件改善

**村共有1所公立小学,自建成以来解决了本村小学儿童就学远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

2.医疗服务及文化服务

医疗服务方面,2021年,**村落实了15名大病患者(其中重度精神病患者7人)每月一次的家庭医生随访服务, 对58名慢性病患者落实每季度一次的家庭医生随访服务,148户597人脱贫户全部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卫生室配齐了基本医疗用品及必备药品,每名村医均熟悉抓药、打针、输液等基本医疗技能,且每天正常到岗上班班,确保了群众在村就能看病、抓药、输液、治病。文化服务方面,**村配备了文化广场及农家书屋,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四、存在问题

(一)部分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由于部分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缺乏自身发展的本领和寻求自我革新的能力,内生发展动力未得到进一步激发。

(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慢。2021年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第一年,乡镇缺乏专业指导,许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慢。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后,帮扶单位与贫困村、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不脱钩,继续保持帮扶关系不变,扶贫政策支持力度不减。持续加强对贫困村政策倾斜、项目倾斜、资金倾斜和人才倾斜。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力度,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基层帮扶力量。

(二)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继续对已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开展全面排查,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的动态监测,将可能返贫、致贫的人员技术纳入检测,开展帮扶。确保脱贫成果稳定。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全面落实《新桥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无缝对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抓好产业振兴,紧紧围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抓好人才振兴,积极培养本土农业科技人才,完善外出务工人员联系服务体系,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抓好组织振兴,完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依法治理能力和德治水平。同时,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提高乡村整体水平和农户生活质量。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第2篇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指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城市相比,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

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作繁复冗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作任务、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发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问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村人才留不住的首要原因,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

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质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村外向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部分乡村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及建议

(一)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村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余时间到乡村实地讲学或投资兴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村之间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畅通乡村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于那些对乡村振兴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奖励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养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村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第3篇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是我本年度第**次到**村,每到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此刻我感觉到大家的精神都很抖擞、信心都很坚定、干劲都很充足,可见大家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都接受了精神洗礼,大家身上表现出的团结向上、拼劲十足的正能量,让我感到十分欣慰。你们身处在农村第一线,工作在最基层,承担着维护农村大局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重要职责,也站在推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长期以来,你们在基层摸爬滚打、默默奉献,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在此,向大家表示亲切问候。下面,根据县委主题教育活动统一安排,我就乡村振兴工作与大家交流学习。

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国家有政策。大家都知道,党的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全党全国性的、长期性的重大战略,围绕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目标,党中央、国务院一定会将更多的优惠政策放在农村发展上、放在农民致富上。二是**有底气。近年来,尤其是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月**日,我县顺利

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奠定了乡村振兴基础。我们的特色产业更加壮大,全县特色产业面积人均达**亩,“全域有机”产业纵深推进,有机茶、硒土豆日益受到青睐。我们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村安全饮水率、通电率均达**%,农村公路硬化率达**%、入户率达**%,4G网络实现县域全覆盖。乡村公路硬化率达到了**%。我们人居环境更加美丽,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空气优良指数常年居于全省第一,三治融合经验不断推广,乡村治理有序推进。这都说明**有能力、有底气实现乡村振兴。三是农民有期盼。尽管近几年我们实施脱贫攻坚,基础实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这段时间,我在进村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老百姓对于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愿望还是比较强烈,他们期盼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期盼收入进一步增加,期盼社会保障进一步增强,期盼资金、技术、人才持续向农业农村流动,希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下面,我围绕怎么看、怎么干、怎么办三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一、实施乡村振兴,我们怎么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也多次研究和调研,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尤其是“三个必须”“三个不能”“三个坚定不移”“八个坚持”最为系统和鲜明。“三个必须”:即中国要强,农

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个不能”:即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三个坚定不移”:即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八个坚持”:即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为有效落实关于“三农”工作系列思想,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想大家对乡村振兴这一政策肯定都不陌生,或多或少有些了解,或多或少有些疑惑。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使命担当。乡村振兴是件大事,因为它是“战略”,党的报告中多处讲到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其中之一,而且还写进了党章;乡村振兴也是件新事,因为党的才首次提出,我们没有更多的老路可走,没有更多的经验可循,谁闯出路子就

是特色、就是经验。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州县部署要求上来,切实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是战略选择。实施乡村振兴,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聚焦乡村振兴,中央、省、州、县也相继出台1号政策文件,明确了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这些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很突出。比如,我县产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新动能培育不充分,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等。这都需要我们抓住机遇,补齐短板。

三是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比如说,产业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确保乡村振兴3年取得重要进展,5年取得重大突破,最终实现全面振兴。

四是关键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我们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夯基础、抓发展、促振兴。而这些,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

二、实施乡村振兴,我们怎么干

自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村在帮扶单位倾心帮扶下,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村民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党员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些成效的取得,让县政府对**村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这些变化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但对标乡村振兴的各项指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大家务必要抓住机遇,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做好规划,做实产业,做大格局,全力以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想法设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结合**村,重点要做好“三篇文章”:

(一)做好特色产业发展文章。产业既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脱贫致富的依托。根据我的了解,**村的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林地多,是典型的山大人稀,但是勤劳聪慧的**村民充分发扬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精神理念,发展了以中药材、中蜂、箬叶、生猪、土鸡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了到户产业全覆盖,发展了2家农村专业合作社,7个养殖大户,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突破5万元。总体上看,我感觉**村的产业发展方向正确,产业发展前景很好,但仍需要积极引导、发展壮大。如何壮大?就是要在“一村一品”上下功夫,要继续通过奖补、发放贷款的方式,鼓励吸引更多的村民发展药材、土鸡、中锋等产业,结合本村山大人稀的特点,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探索发展科学适宜的林下综合产业,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建立更加紧密地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的钱袋子越鼓越大。要持续发展壮

大村集体经济,集体合作社要继续办好,经营好,不能只扶贫的时候大张旗鼓,脱贫之后就小打小闹,要坚持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科学营销,打造**村自己的品牌,想方设法让村集体的“钱袋子”鼓地更大。要扶持发展好市场主体,对目前村里发展情况较好的合作社、家庭农场要继续跟进,主动服务,防止倒闭,空壳,对于相对弱小的合作社、家庭农场,要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资金上给与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这一点,镇村两级要主动作为,把他们的事情当成自己事情,把他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我们跟他们都是“一家人”。

(二)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文章。我说的环境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还有文化环境、精神环境。看的见的环境要保护好,我们要认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需要。继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要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具体到每个小事,就是“厕所革命”要做到应改尽改,生活垃圾要科学处理,山林河流要切实保护,屋前屋后要干净整洁,村里之前开展的一些卫生环境评比活动,有力地增强了村民的环境文明意识,这些做法都很

好,今后还要继续坚持。看不见的环境要营造好,我认为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充裕的物质生活,还需要富足的精神文化,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载体,创新方法积极引导群众开展集体性文化活动,在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中增强全体村民的凝聚力,同时要注意培养村民的法治思维,法治意识,鼓励引导村民依法维权。要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让所有群众知晓党委政府号召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倡文明嫁娶,文明殡葬,引导村民不大操大办,不整无事酒,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关系,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让大家都自觉地遵守村规民约,推动民风民俗持续转变,真正做到乡风文明。

(三)做好惠民政策落实文章。目前,**村已经整村脱贫出列,但脱贫攻坚工作仍要继续坚持,要按照责任不减、措施不减、帮扶不减、监管不减的“四不”要求,扎实做好巩固提升工作,让贫困户能够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不再返贫。要把惠民政策落实作为重中之中,用足用活各项政策,要坚持把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重要的富民工程来抓,积极主动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就业和创业工作。认真做好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特殊困难家庭的服务工作,确保社会保障惠及到真正需要的每一户,每一人。要加强对“三留守”人员的关心和关爱,改善孤儿和残疾人儿童的上学条件。目前,我县正在进行**年“两费”征收和**年秋季学期贫困学生“雨露计划”核实认定工作,这两项工作都事关“两不愁三保障”指标,一定要做到宣传全覆盖,收缴全覆盖,确保惠民政策全部落实。

三,实施乡村振兴,我们怎么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需要我们大家付出十分的努力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农村,务必要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好,把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带动好,充分发挥“三个作用”:

(一)发挥党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我们经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现乡村振兴,主要还是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村里发展的好不好,关键看党的基层组织能不能发挥作用。大家一要做实

主题教育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使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两委”成员要对照本次主题教育的要求,认真检视查找工作能力和水平上的不足,认真落实整改,主动担当作为、恪尽职守,带领**村的全体村民苦干实干,为实现乡村振兴不懈努力。

(二)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今天在座的同志,不论年纪大小,不论职位高低,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员”,既然是党员,我们就要把党员的标杆立起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经常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向看齐、

向身边的先进典型看齐,积极主动参与村里的工作,主动扛起责任,积极参与村内各项建设,积极主动为村“两委”建言献策,协助村“两委”维护团结稳定,发展村级产业,开展各项工作,当好发展致富“带头人”,当好干部群众“联络员”,齐心协议把**村打造成为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和谐的幸福乡村。

(三)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要相信农民。就是要认同人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创客、不是看客,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不是游击队,千万不能形成“政府干、群众看”。二要依靠农民。就是要抓住权力、能力和合力三个关键点。权力就要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能力就要造就和培育一大批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农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说得上话、动得了手、出得了力。合力就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新形式,既不搞行政命令式的组织化,又要加强引导、支持和鼓励农民参加合作组织,攥指成拳,合力兴村。三要惠及农民。就是要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乡村振兴中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日益改善,有甜头才有奔头,有奔头才有劲头。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第4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SS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仪陇样板。

二、发展目标

到2022年,SS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定出台土地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鸡、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柑橘以及花椒产业。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四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SS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共同体合作,深度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打造“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促进实体和网络“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SS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SS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SS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

落实中央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其他党政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乡村振兴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第5篇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2012年党的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提出来的。明确要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脱贫攻坚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与首要任务,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统一,共生共融,共同作用于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二、市以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实践与典型经验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首先要选准、发展扶贫产业。结合自身优势及产业发展实际,确定发展农特产业及旅游业,带动脱贫。

为推动农业发展,在稳定发展粮、油等传统农业的同时,扶持发展了茶叶、瓜蒌、油茶等六大特色农业。在精准脱贫实践中,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分类指导贫困户发展茶叶、瓜蒌、蚕桑等特色种养业实现脱贫;结合村发展情况,确定贫困村发展能够带动覆盖多数贫困户的主导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据统计,市有1000余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60个贫困村、8500多贫困户,60个贫困村主导产业均达到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标准,26176户发展了农特产业,全市茶叶、蚕桑、瓜蒌、油茶、食用菌等农特产业规模扩大至了42.6万亩。

在精准脱贫实践中,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推行景区包村和旅行社、酒店、农家乐等旅游主体包户,以订单、入股、劳务、创业等不同形式,带领贫困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带动脱贫。全市30多旅游经营企业及旅游专业合作社结对17个贫困村,8000多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三年来共投入1270万元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旅游商品,18个贫困村引进实施了投资旅游项目,规模近2亿元,2016年以来,全域旅游共带动6526户、22589人脱贫。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贫。农业是弱势产业,既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又被动于市场。紧跟互联网+时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贫,推进消费拉动,带动脱贫。在政策支持开办网店、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体系,组织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进入网销平台,引导预算单位消费,并对接省有关单位消费,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拉动消费促脱贫。据统计,全市建有5个运营服务中心和544个乡村服务网点,电商网络覆盖全市183个村(居)。2019年,农村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9.9亿元,1200多名贫困群众走上旅游商品电商脱贫之路。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还要注重强基固本增后劲。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此,市全面加强农村路、水、电网及信息化等“双基”建设,重点突出了贫困地区的“双基”建设。2016—2018年,投入15亿元建成1863公里农村道路,2018年底60个贫困村内农村道路硬化600公里,路面加宽改造120公里;2014年—2018年,投入2.05亿元,改造提升3631处八小水利工程和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投资7779万元建设266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60个贫困村通上自来水;2015-2018年投入3.48亿元,实施了568个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要扶志启智激内生动力。农民是农村主体,是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注重对农民进行常态化的技术技能培训。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对贫困户加大了技术培训及服务力度,如农业农村局在2018——2019两年间,共举办48期培训2300多贫困人口,并对600余户贫困户提供保姆式服务;致力于对贫困户进行志、智双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扶贫夜校等各阵地充分发挥阵地效应,扶贫夜校密集地“送思想、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仅2019年就举办了2389场次,参加人数5.2万人次。

乡村振兴统领精准扶贫要打造宜居生态。在精准脱贫工作实践中,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加大产业扶持,使贫困户能安居乐业。创新运用市场化方式保洁,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

创新方式,真抓实干,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探索出了多个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的亮点做法与典型经验,主要有“一抓双促”的“黄铺经验”。黄铺村抓党建促发展、促脱贫,把“负债村”建成了“富裕村”、明星村。在脱贫工作中,黄铺村实行三级—村干+党员+理事长包保贫困户制度。在村级发展上,黄铺村成功探索出“村社一体、村企共建”模式。“一抓双促”的“黄铺经验”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并在全省予以推广。

还建立起就业扶贫驿站、就业扶贫基地等,让贫困群众以家为中心,在20分钟左右路程半径范围内就业,以“家门口”就业方式使贫困群众既能看家,又能养家,实现脱贫,稳定一方。

这些实践促使脱贫增收短期目标与乡村产业长远发展的有效衔接。市因地制宜,选准发展农特产业及旅游业扶贫,很好地减少了盲目发展新产业的市场风险,带动贫困户稳定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定脱贫,并推动了产业的进一步壮大。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在全面推进乡村发展中重点突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与脱贫,以贫困地区问题的解决推进了整体的发展。产业发展、“双基”建设、生态宜居等方面,在要素、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的同时,都重于激发、引导贫困地区的动力和发展,逐步坚实产业基础、补齐公共设施与服务短板,实现高质量脱贫的同时,又因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力推动了乡村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形成了相互支撑的格局,实现了两者的有机互动。

三、精准脱贫工作的启示与思考

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发现工作中尚存需提升的空间,如农民中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帮扶干部积极主动性尚需充分发挥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村的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必须要进一步形成在党委领导下责任明确的协同大扶贫格局。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党委政府主力推动、各方面齐心努力,实现了高质量的脱贫摘帽,将党委政府为主体的帮扶模式进一步升级为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市场、社会群体、贫困户等责任明确的协同帮扶大格局,明确政府、社会和企业作为帮扶主体、贫困户作为脱贫主体的责任,使社会群体、经营主体等由在政策推动下的带领脱贫上升到以责任自觉担当脱贫,让贫困户或农民真正发挥脱贫及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无疑会为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进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源。

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建设人才队伍,培育农民。的脱贫攻坚工作实践,有力地彰显了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农村发展,重要的是要有强有力的“当家人”及战斗堡垒,黄铺村的巨大变化就是很好的见证。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必须培育好村级党组织、发挥好党员的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育好懂农业善经营的人才,注重从高校毕业生、乡村本土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尤其是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抓好村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在脱贫攻坚巩固乃至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必须加大力度培育农民。有计划地培训农民,在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选择发展项目,制订发展计划,参与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的实施监督管理。通过充分参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黄铺村“五议三公开两参与”做法,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进来,群众的意志得以充分表达,也确保了决策的科学与合理,确保着全村健康有序发展。

必须要注重制度设计,聚焦实效改进考核机制。制度具根本性、持续性、长远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制度设计中坚持原则性的同时,要注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政策既具可操作性,亦能最大限度体现政策关怀。如我们在关注既有贫困人群的同时,也要关注更广泛的贫困群体——表面上看较好,但实际生活水平较低的相对贫困人口。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第6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到猪场乡水箐村督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猪场乡水箐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离距县城6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81亩,退耕还林2273亩,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487户2387人。属贫困村,2019出列村,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09户988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16人,脱贫易致贫户2户9人,该两类人员已全部解除致贫、返贫风险。

水箐村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政策方针,结合xx村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城镇化助推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村“三治”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实现和谐美丽新村。

二、主要做法

猪场乡水箐村根据猪场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安排,始终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规划同实施,全面加强动态走访排查监测帮扶,切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动态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通过落实“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不摘监管”实现了水箐村脱贫对象无返贫风险,重点关注对象消除致贫风险,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全村乡村振兴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1.“不摘责任方面”。

一是组织学、省、市、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并贯彻落实。

二是由驻村领导牵头,负责全盘工作,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将全村划分为四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正式干部和一名村干负责,同时将各块工作分工到人,落实到人,压实责任的,出现问题直接追责到人。

三是村支两委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全力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每周五开展坏境卫生大整治,每个周重点突破一个自然村寨,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其次是积极申报项目,发展集体经济。

四是我村省、市、县、督查中未发现问题。虽然未发现问题但是我村也不丝毫不敢放松,通过走访排查,发现问题建立台账,立查立改,有效防止返贫、致贫问题出现。

2. “不摘政策方面”。一是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就业、人居环境等内容,组织帮扶干部29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8人,对全村辖区内487户农户开展2次一户不漏全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建立问题台账,按照“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整改,村级不能整改的上报乡党委政府,排查现问题2个,分别为:阿尼箐组饮水工程不通水,现在已整改结束;上棚子组王伟杰户熊贵英生病,自费费用超过2000,现已帮助申请两次临时救助,现已整改结束。目前所有问题是已经全部整改到位。二是聚焦“农民增收稳定脱贫”。结合我村地理条件发展种养殖业,全村种植皂角3000亩,种植土地1300亩,玉米800亩,养牛254头,养猪320头,养羊260只。三是聚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促发展。我村村有扶贫项目1个,恒大帮扶养牛场一个,400头规模,项目建设完工并已全部完工报账,项目实施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有效的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也让群众学到了先进的养殖经验,带动群众养殖的激情。

3.“不摘帮扶方面”。

一是分清责任强化帮扶。将水箐村209户脱贫户和3户边缘户分给市、县、乡29名正式干部进行包保,每个季度走访帮扶一次。

二是强化激活内生动力。帮扶干部走访前通过学习《纳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导服务手册》后强化业务知识,开展走访工作。对农户通过“十联户”和“党建+积分”的乡村治理方式开展“智志”双扶提升农户内生动力。

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将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为村级换届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支部领办合作社一个,100%贫困人口参加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20年底实现分红9万余元,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4.“不摘监管方面”。

一是严格落实乡政府要求,加强对扶贫资产进行管理。二是加强摸底排查,每季度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三是建立预警台账,落实整改要求,确保无返贫致贫对象。(二)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

1.产业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入股异地产业2020年实现分红9万余元,覆盖全2096户贫困户和3户边缘户,村集体目前积累4万余元。

2.人才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召开群众会14次和开展组织集中培训2次,培训566人次,全面提高人员群众素质,积极动员引导外出务工633人次,增加群众收入。

3.组织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引导动员发展,从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和致富带头人中选取5名优秀年轻同志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实现了全脱产上班,全身心投入到村工作中来。同时将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生态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全村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通过退耕还林和国储林建设工作,发展皂角种植3000余亩,发放补助资金400余万元,招募护林员22人进行管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文化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建成法治广场1个,村图书室1个和老年活动中心1个,通过群众会、讲习所等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从精神上转变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1.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我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受生活习惯的影响,环境卫生方面有待加强。二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合作社发展有待加强。

2.下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抓好“党建+积分”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善村庄环境。二是抓好村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特此汇报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第7篇

(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集体资产、企业协作带动、扶贫政策扶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增加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构建集体经济发展、企业壮大、农民增收的共赢格局。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000元,农民收入有所增加。我村主要发展的产业有种植业以种植楠竹、杨梅、猕猴桃、水稻、勾藤等为主,养殖业以土猪、羊、牛、鱼、家禽为主,其中楠竹产业我村面积上万亩,可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目前我村已成立了两个合作社,大和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和文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其中大和村种养专业合作社有贫困户参与96户,文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里的县兄弟生态农庄与12户条件较差的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接,每年可为这12户贫困户增收1050元。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我村将以这两个合作社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壮大,整合全村贫困户和愿意参加的非贫困户,集中精力发展勾藤、猕猴桃、楠竹和养猪四大产业,目前我们已经发展了勾藤苗木20亩,准备种植100亩。为提高贫困户及普通群众的素质,我们计划农业局、农广校、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今年至少举办大型培训班4次以上,并将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送到市职业技术学院脱产学习。

村集体收入则以用被淹的耕地入股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收入5万元,另外还投入15万元到县兄弟生态农庄,每年可分红18000元。

(二)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多村自然资本加快増値,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努力做好秸秆处理,农膜回收等工作,积极主动参与以渠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乡村振兴的困境及对策第8篇

县发展和改革局:

根据《中共大英县委大英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委〔2020〕-1)精神,现将我局涉及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是生猪养殖积极发展。截止8月底,我县持续保持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存栏生猪41.61万头,出栏28.13万头。二是大春生产保持稳定。已完成大春扩面7000亩,其中水稻1000亩,完成进度为100%;玉米1000亩,完成进度为100%;大豆5000亩,完成进度为100%。三是农田建设有序推进。完成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任务2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四是人居环境整治有效。积极推进省级“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2019年33个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0200户,完成总工程量的100%,已完成组织验收,目前正在对个别不达标户进行整改。2020年继续实施“厕所革命”项目,计划在28个村改造提升无害化卫生厕所10506户,截至8月底已完成6600余户。结合实际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推进。

二、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统筹规划科学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机制建立完善。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镇级乡村振兴工作机构。编制完成《大英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启动编制《大英县隆盛镇杜家寨片区概念性规划及村庄设计》。二是强化投入保障。积极探索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工商资本带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化乡村振兴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积极统筹涉农资金项目,创新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目前已到位债券资金5600万元。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先后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方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试行)等具体举措,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从县级、镇到村有序组织实施,县委、县政府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全县目标绩效考核内容严格督查落实。

(二)因地制宜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提升。

一是重点突出着力培优产业。围绕巩固大英优势特色农业,提出“7+3”现代农业体系培育计划,发展柠檬、柑橘、甜桃等优质水果基地2.21万亩,打造绿色蔬菜基地0.8万亩,发展小龙虾等特色水产5000亩,建设道地中药材基地0.64万亩,发展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场249家。二是产园互动推进融合发展。坚持绿色乡村与休闲旅游农业相结合,重点打造遂大快捷通道、蓬乐路沿线农旅融合示范带,不断提升“宋井桃蹊”等乡村景点业态,通过全国休闲农庄验收1个,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了隆盛中药材、蓬莱青花椒、蓬莱柑橘、卓筒井甜桃、河边柠檬和回马绿色蔬菜6个现代农业园区。大英县隆盛镇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市级三星级农业园区。三是品牌创建力促提质增效。培育发展农产品粗加工和精深加工12家。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5家,培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481个、家庭农场851家,争创市级示范社33个、省级示范示范社27个、部级示范社4个,争创市级示范场3家、省级示范场15家。全县11家企业及农民合作社的25个品种获得“ 遂宁鲜”品牌授权。

(三)多措并举建设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一是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2019年共投入资金7600余万元,改造农村户厕6.17万户,目前已全部完工。2020年,计划投入资金2100余万元,在28个村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0506户,目前已完工6628余户,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工;新建农村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11套、新建污水处理厂5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5座;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153户。二是加快乡村公共基础配套。结合脱贫攻坚建设农村文化室、卫生室等综合服务设施52个,45个贫困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村级活动中心全面配套升级。围绕“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投资1.4亿元实施杨河路、玉太路、隆通路、五福路等35公里农网路升级改造,以贫困村为重点的260余公里道路拓宽加固工程全面实施。三是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结合疫情防控整治环境卫生,以庭院为重点,围绕开展“大扫除”“大清理”“大消毒”等活动和环保问题整治,多方位实施村庄清洁行动。2019年创建“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107个,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82个。

(四)群策群力推进乡村治理,示范引领促进乡风文明。

一是完善基层治理机制。成立了大英县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结合村建制调整改革,对168个行政村开展换届选举,在全市率先实行村书记(主任)“一肩挑”。全面规范、整治村务公开,全县村务公开率和规范化率均达100%。二是深入推进文明创建。积极开展文明村、“四好村”创建,充分利用“农民夜校”、村民代表大会和广播电视、微信等各种渠道,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近年来,全县累计创建省级四好村37个、市级四好村240个。三是不断强化村民自治。深入推进“三治融合”,实施“雪亮工程”,切实加强农村治安管理,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指导全县168个村制定各具特色、切合实际、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299个。

(五)重点发力落实改革举措,激活要素加快农村发展。

一是落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170个(含村建制调整前50个),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04860本,颁证率99.52%。二是激活农村发展资源要素。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等农村使用人才培育,全县职业农民持证上岗达1000多人。以“五联”机制为抓手,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农村合作经营,完善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今年1-8月,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203.13万元,4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平4.51万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426元,增长7.8%。三是加快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按照全市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总体安排,在隆盛镇率先开展乡村振兴先进镇创建,并在原隆盛镇杜家寨村、后坝村两个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的基础上,新增隆盛镇土门垭村等6个市级试点村和蓬莱镇榕桥村、回马镇花园村2个县级试点村。2019年成功创建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3个、市级先进镇1个、示范村7个,市级乡村人才振兴示范村1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较慢。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力度不够,特色产业培育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加之农村改革创新举措不多,政策项目支撑不足,一些规划的重点工作推进成效不明显。二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力度不大。主要是受今年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渠道不畅,工资收入相比往年有所减少。同时受农业市场影响,群众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平衡。一些镇村项目统筹规划落实不够,项目管护长效机制不够健全,部分村道路、农业产业等生产生活配套还存在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