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代卫生医药

现代卫生医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1 17:42:23

现代卫生医药

现代卫生医药第1篇

[关键词] 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18-02

总理代表国务院向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将加快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作为今年加快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将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有重要意义。

1研究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007年,关乎13亿人口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目前,九套医改备选方案一经出台,虽然各有侧重,但是都十分注重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需求。社区卫生体系的构建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路子,将对医改迈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社区服务的概念与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是近年来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它主要解决社区居民保健、康复、预防、诊断、健康教育和治疗等一系列的医学问题。与大医院相比,其特点有[1]:①社区服务的公益性明显。大医院主要是为了看病,社区除了看小病以外,更大的作用是搞预防、搞保健康复。②社区提供主动性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我们提倡主动,上门服务,搞家庭病床。③服务对象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服务,大医院主要是为病人提供服务。在社区治疗的主要是常见病、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甚至健康人群也是其服务对象。④社区卫生服务体现整体性,主要表现为服务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社区卫生服务除了医疗以外,还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是多位一体的服务,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费用是居民能够负担得起的。

1.2中医学的特点适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中医药理论内容博大精深,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及辨证论治为其特色[2]。从中看出,中医辨证论治,医学的整体观、方法论与社区全科医学观和预防观及方法具有相通点,这些都是由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优势所决定的。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结合具有很大的优势[2,3]:①中医药在社区具有广泛的人群需求。它具有投入少、副作用小、简便易行的特点。②中医药用于疾病防治和保健的综合功能与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十分吻合。社区的预防与保健是按照我国传统医学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预防思想,针对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提出三级预防的策略。③中医适宜技术便于社区应用推广。中医学的诊疗中一些手段的应用无需昂贵的设备、精密的仪器或其他严格的诊疗条件,器具可随身携带,操作简单,投入人员少,临床疗效明显。

2关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各种探索

目前,关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各种探索集中在思想认识、人才培养、机构运行规则三个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家庭小型化,住房单元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服务个性化,信息网络化等一系列发展和需求的变化,社区的以“人”为本,包括心理、情感、文化的全方位需求,健全丰富的健康保健新理念,及其所谓“后三产”时代的特征,也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随着对依靠中医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研究的开展,专家们在具体做法上也提出了各种独特意见,展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另一番前景[4]。

2.1以食疗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药借食力,食借药力”,将中医药的传统文化渗入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去,以配合治疗,对弘扬中医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2.2深入细致, 贴近家庭,健全信息统计

根据中医整体思维,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搭建起社区家庭有关健康的信息系统,了解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应围绕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和健康教育一体化服务,充实中医药内容。

2.3中医药社区卫生机构的特殊服务模式

以家庭病床、出诊和与社区居民签订《社区家庭保健合同》等形式,形成以个人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的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实施“三诊”配合,即门诊、出巡诊、转会诊,“三床”循环,即家庭病床、日间观察床、正规住院病床循环互转病人,提供双向转诊的可及性和负责。并且在建立起的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资料库基础上,接受居民网上咨询,普及中医药保健知识。

3目前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存在的不足

虽然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两者结合后展示的优势与具体做法的研究也很多,但对于这种结合运行中的困难,以及如何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地、大面积地开展下去的研究数量有待增加。第一,从上文我们看到,与我国越是贫穷地区越是需要发展中医药不同,在国外,越是富裕的国家,中医发展得越快。这说明,我国在对中医药的认识上还存在不足,对其治疗、保健、康复潜力的开发还有待加强。第二,对建立单纯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是建立中西医结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分歧。第三,中医药服务能力和领域偏小,特色还不鲜明。现在中医药的服务定位在保健、康复等基本医疗服务层次,但是,作为社区服务,急诊设备与药物的配备尚未得到重视。第四,一些体现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职业范围受到卫生法规的限制。很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以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主动服务和中医药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而其中牵涉到的医疗服务的执业范围与现有的卫生法规制度存在一定的冲突。第五,目前大家广泛关注到社区医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的现状,在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也存在中西医方式选择而导致的人才流失。

综上所述,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结合是两者相互促进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医药事业找到发展方向实现突破的一次契机。因此,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应该走怎样的路,怎样才可以长远地走下去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蒋作君.蒋作君副部长解析城市社区卫生政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22):5.

[2]刘映芳.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应用优势[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6):2002

[3]官少云.中医药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大有可为[J].中国药业,2007,l6(10):8.

现代卫生医药第2篇

在促使患者选择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上,中医药副作用小、费用低廉、标本兼治等因素位于前列,分别占比58.0%、32.7%和20.8%,详见表1。说明普通居民对中医药的上述优势比较看重,是我们在进一步改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中应该着重发扬的部分。

2患者满意度调查

对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各环节患者满意度频数分布,我们主要观察的是患者满意度较低的一些方面,以便找出影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短板。调查显示,患者满意度较低的环节分别是治疗效果、医保报销、诊疗设备和服务项目,满意率分别为50.7%、49.3%、47.2%和46.5%,详见表2。提示上述几个因素就是影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主要不足,亟待寻求解决的对策。

3从业人员看法

通过对40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走访,我们也收集了他们对当前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看法,结果显示:经费不足,补偿不到位被提及35人次,相关诊疗设备缺乏被提及29人次,医保政策问题被提及24人次,居民缺乏中医保健意识被提及20人次,领导不够重视被提及6人次,详见表3。

4讨论

4.1中医药运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

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特有的诊疗方式和文化底蕴已经深深的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保健观念之中。而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也是认真执行党和国家“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卫生政策的具体体现。“简、便、验、廉”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和优势[3]。具体而言包括:①传统医药在患者中具有广泛的群众需求,同时具有成本低、不良反应小、简便易行的优点;②我国传统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与现代社区卫生服务三级预防及综合保健的功能定位非常契合,使中医药应用于现代社区卫生服务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③设备和人员投入小。中医常规诊疗手段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或严格的环境条件,器具携带方便,便于社区应用推广。本次调查显示,分别有58.0%、32.7%和20.8%的患者因中医药副作用小、费用低廉、标本兼治的优势而选择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这说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本身所具有的特色优势对居民是有吸引力的,同时也表明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还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4.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现代卫生医药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95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10-0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品做为医院流动资产的重要部分,药品的规范管理,是安全用药的极大保障。因此,药品监督管理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对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构建良性的长效监管体系,对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医院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对药品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多存在重钱轻物观念。2)重视帐帐是否相符合,轻视帐实是否相符,出现帐实不符时不能深入核查,深究原因。3)药品进货渠道混乱,存在从个体药贩手中购进低价药品,厂家直接上门推销等。4)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务室等小型医疗机构存在使用过期失效药品的现象。5)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务室等小型医疗机构药学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许多单位没有配备药学专业人员。6)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务室等小型医疗机构许多存在硬件设施差,药品管理不规范,没有相应的药品管理制度。许多药库未按要求设置“四区”(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退货区),“五防措施”(防虫、防鼠、防尘、防潮、防湿)落实不到位。甚至有些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住宿、吃饭、诊疗、配药均同处一室,卫生条件极差。7)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许多乡村医生、个体医生医疗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对药品的药理作用、体内动态分布、药品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知之甚少,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如:未严格按照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使用药品,对感染患者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致使药品之间产生拮抗作用,抗菌作用降低;对儿童使用禁用药品;重复用药,造成药品叠加剂量过大,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等,严重影响群众生命健康安全。8)许多医院医疗器械未按规定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不到位,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没有按规定毁形、消毒处理,没有建立毁形登记制度,甚至随意丢弃,造成不必要的交叉感染,存在安全隐患。

2 解决方法

2.1 药品管理上的漏洞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涉及药品管理的规定只有第36条: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药品管理。依据该法规,医疗机构均可以配用药品,至于医疗机构是否具备配用药品的条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事前无法监控,只能在事后对其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监管环节的漏洞也同时弱化了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意识,致使单位领导对此工作重视不够。因此,应提高对药品管理的重视程度。

2.2 医院药品管理应该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 药品价格政策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农合制度的有关规定[1]。即要保证帐帐,帐实帐表相对应,同时,医疗监管和药品监管分离。

2.3 针对药品是医院特殊商品的特点,管理要从实物管理开始 建立规范的药品管理监督制度,从进销存等各环节建立监管制度,规范监管意识,进行医院药品的管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务室等小型医疗机构网点分散,有些遍布在农村每一个角落,监管不便,客观上增加了监管工作的难度。建立完善规范的药品管理监督制度更是尤为重要。药品购进渠道可以实行统一代购和配送。根据《药品流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医务室的药品实行统一代购和配送。使各级医药公司成为区域性药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提供的药品价格必须符合物价部门的规定。属招标范围的品种,药品价格按药品招标价格政策执行,实行直配药品供应。村卫生所,允许乡村医院对其使用的药品实行代购,在乡村医院设立代购点,配送中心与代购点通过协议方式,年终按配送药品数量给乡村两级医院一定的经济补偿。

2.4 控制药品采购批量和价格 完善药品出入库制度,严格验收入手续,定期盘点药库药品,对毒麻药品、精神类药品、贵重药品加强管理。

2.5 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 定期核对帐目,制作财务报表,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支持。

2.6 改变“重医轻药”观念 加强药品管理。加大药剂人员的培训投入,提高药剂人员的素质水平。

3 总结 医院药品管理,不是简单的工作质量问题,它可能会涉及事故,差错及纠纷,建立完善的医院药品管理监督制度,学习药品相关知识,规范行为,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于确保医院用药安全,防止差错尤为重要。

现代卫生医药第4篇

抗疟的青蒿素,救治了世界各地无数疟疾患者。

中医药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活血化淤防治介入治疗冠脉再窄及心绞痛复发,使复发率下降了50%,超过国际水平。

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以其众多医药学家和数百万卷医药著作,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依然有力地捍卫着人类的健康。

中医药:苦汤汁浓缩了千年中医精华

黄连、黄柏、秦皮、绿茶等单味治疗菌痢,茵陈蒿汤治疗肝炎,白虎汤治疗乙型脑炎,杜仲、桑寄生治疗高血压,虎挣散治疗骨关节结核……

中药制剂味苦,然而却“性甘”。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治疗疟疾首选的青蒿素制剂,还是应对新病种sars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药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它神奇的疗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经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中药资源已达12807种,并对其中部分中药材的蕴藏量进行了估算,分析了这些中药材的历史,药材分布和收购销售情况,初步编订了中国药材区划,收集了民间验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疾病谱、医学模式和医疗模式也在发生重大转变。

——初步建立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有了较大提高。开展了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截止到20xx年,全国有中医医院3115所,床位40.09万张,72%的乡镇卫生院、34%的村卫生室,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4.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发挥,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得到继承。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xx年,全国中医医院年诊疗量达到3.02亿人次,出院人数964.1万人次。近年,中医药在防治sars、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方面,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建立了一批中医药科研机构,培养了一支以中医药人员为主、多学科人员参与的科研队伍。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列入了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和专项,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医药已成为我国具有自主创新潜力的重要领域。

——中药现代化,中药产业不断壮大。中药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发展到现在的滴丸、片剂、膜剂、胶囊等40多种剂型,9000余个中成药品种,中药产品种类、数量、生产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0xx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超过20xx亿元。中药农业在保障中药生产原料供给的同时又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中药产业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事业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有中西医结合医院236所,民族医院191所,一些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也设有中西医结合科和民族医科。

多重举措保护人类医药科学的宝库

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体系,并以其系统的理论体系、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成为人类医学宝贵的财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重视中医药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的政策。

1949年,主席在接见全国卫生行政会议代表时说,必须很好团结中医,提高技术,搞好中医工作,发挥中医力量,才能担负起几亿人口艰巨的卫生工作任务。

1950年,国务院确定了将“团结中西医”作为卫生工作方针之一。

1958年,主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

1978年,针对“”期间,中医药事业遇到的摧残和破坏,党中央及时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

198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把“中西医并重”确立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提出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认真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勇于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20xx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20xx年,国务院关于扶 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10项意见。

中医药:国际影响斐然

正是由于我国政府长期不懈政策支持和努力,在全世界闻之色变的“非典”流行期间,中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大作用,治疗“非典”效果明显,缩短了平均发热时间,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改善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用量,降低了死亡率。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予以充分肯定,建议在下次疾病中“早期、合理”使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医药在政府间的交流合作、国际教育、贸易等方面日益活跃,中医药在海外的影响不断扩大。从过去的民间逐渐转向政府,政府间双边和多边合作增多,逐步从医疗、教育、科研方面,拓展到立法管理、人员和产品准入、标准等领域。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有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诊所、学校、中药贸易公司、研究中心等。

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与我国签订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协议94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45个,中美、中法、中俄等政府间签订了中医药合作协议。澳大利亚、南非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中医的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在我国设立了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并制定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发展战略。20xx年5月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又通过了由中国主导提出的《传统医学决议》,敦促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将传统医学纳入各国卫生保健体系。

现代卫生医药第5篇

医院看病药费比治疗费还贵

据王先生介绍,近日他在家吃饭的时候,不小心被鱼刺卡住了喉咙。于是他到附近一家三级医院的耳鼻喉科就诊,在交费时王先生发现自己的治疗费用是38元,但是医生开出一盒消炎药品的价格是55.8元。当王先生拿着交费单去拿药时愣住了,因为55.8元的药名叫施复捷头孢丙烯片,里面只有6颗药。

王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他听说医院的收入大头就是药,是以药养医,这次让他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更让他想不通的是,医院明明是看病的地方,没想到药价居然比治疗费还贵,医院到底是治病还是卖药?不得不让人打个大大的问号。而且,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一个当医生的朋友告诉他,医生开的药其实就是消炎的头孢类药物,有便宜的也有贵的,帮王先生看病的医生开这么贵的药,肯定是因为这种药的提成比较高。听到这样的说法,王先生更加气愤了。

有相同经历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她在某三级医院生孩子时总共花掉了6800元,仔细看看费用清单,她发现自己的床位费是2400元,其他零零碎碎的护理费和治疗费用不超过1000元,剩下的3000多元居然都是药费。其中有一天她就付给医院600多元药费。知情人士告诉她,由于她住的是高档单间病房,所以医院就给她开高价药,可以说是开最贵的药。王女士认为老百姓之所以反映看不起病,就是因为医院的药太贵了。

医生开的药药店大多买不到

针对王先生反映的问题,记者带着他的药盒走访了几家药店。结果发现,药店的销售价格确实比医院便宜,而且药剂师普遍反应,这样的高价药绝对可以用普通的药品甚至价格更低的药品替代。

在金润发瑞金路店二楼的药店,记者咨询工作人员,是否有施复捷头孢丙烯片销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高价药他们没有,因为太贵了,销路不好,所以根本不进。另外,她明确告诉记者,这种药物其实就是消炎的头孢类药物,完全可以用便宜很多倍的普通头孢片来替代。她建议记者购买10元左右的头孢类药品。

在瑞金路上的芝林大药房,记者找到了一模一样的施复捷头孢丙烯片,售价是46.8元,比医院制定的价格整整便宜了9元。记者问可否有其他的药物替代,药剂师向记者推荐了一种品牌的售价为38元的药品,并告诉记者,这种药品比医生开的高价药效果要好得多,可以选择这个作替代。记者咨询可不可以找一种更便宜的药品来替代这些价格比较高的药品,药剂师表示,因为患者已经吃了这种高档的消炎药,已经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如果选择便宜的药会没有效果,而且以后有了同样症状,所选择的药品也只能定位在效果好的高价药品上。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药店的销售价格肯定比医院便宜,在他们这边买绝对比医院划算。

在常府街上的金陵大药房,记者提出要购买的药品名时,工作人员表示,这种药肯定是医院开出来的,因为该药生产厂家的大部分产品都是高价药,药店一般都不愿意销售这样的高价药,只有医院用这种药非常多。其实,这种药完全可以用一种售价为27元的一家知名药企生产的头孢片来替代。另一种售价为7元的头孢药效果也不错,也可以治疗被鱼刺刺伤的咽喉肿痛。

一位从事医药销售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对来说医院里的高价药比较多,因为市民比较信赖医院,即使拿了处方到外面的药店去买,也很难买到,这样医生就可以顺利而且有保证地拿到开药的提成。事实上,从他了解的知识看,这些高价药完全可以用普通的价格便宜的同类药品替代。

药房托管节省病人2成开支

记者近日采访时获悉,导致医院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是医院大部分收入来自药品。但是目前南京市雨花医院已经在全区5个区属医院正式推广医药分离模式,经过前段时间的运行,他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经为到试点医院看病的病人节省了2成开支。

据了解,今年年初,南京市雨花区卫生局工委在铁心桥卫生院进行“药房托管”试点,实行医药分家。将医院药房以托管的形式交由医药公司经营,所有药品都由医药公司来配制,药房人员性质和身份保持不变。这样一来,医院里的医生在给病人看病时完全和医药代表脱离,从而杜绝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医生乱开处方时的吃、拿、卡、要现象,减少了患者的药费支出。另一方面,过去医院要把一大部分精力用在抓医生收受药品回扣上,通过“药房托管”,医院领导可以将精力直接放在医疗技术和管理上。据雨花区卫生局有关人员透露,从铁心桥卫生院上半年的运行情况来看,广大患者仅药费开支一项,就减少支出20%以上。

铁心桥卫生院院长朱家翔告诉记者,铁心桥卫生院与大多数镇街卫生院一样,不管业务多少,都要储备800多种常用药品,预期用药量也要备足2个月至3个月,所以仅沉淀资金就达到40多万元,这对于规模小的卫生院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而药房让医药企业托管,这项负担对卫生院来说就不复存在了。

同样,雨花区的市民已经深切感受到了医药分家的好处。家住铁心桥卫生院附近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从医院实行医药分家以后,他明显感到看病花费比以前少了,家人在医院挂号加开药费用还不及过去的1/3。同样有统计显示,药房托管前,铁心桥卫生院处方均值为150元,而现在只有80元。这就意味着,雨花区所有区属医院一旦全部实行“药房托管”,在该区医院就诊的患者,最少能减少20%的药费支出。

现代卫生医药第6篇

湖北省中 医院 于2003年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卫生工作改革与 发展 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 网络 ”这一民心工程号召,承办了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办后的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着以居民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提出“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热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服务宗旨。充分利用湖北省中医院人才技术优势、设备优势、管理优势,组建医、护、防保人员,开展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 教育 、计划生育技术为指导的服务,为了满足社区不同人群卫生服务需求,我们将中医、中药、西医、中西医结合融于在“六位一体”的服务中。

1 基本情况

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辖区面积1.574平方公里,1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数6.3万人,中心设2个全科诊室,下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深入社区,开展社区诊断,获取辖区人群健康信息、资料。现已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资料14 383户,个人档案资料32 541人,签订家庭保健合同1 800户。实施上门服务,指导就医,为需要在家 治疗 的患者建立家庭病床人数达45人。严格遵守医保管理制度,按标准收费,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卫生服务。

2 组织管理

(1)成立了以院长为主导,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负责落实工作,其他人员协调配合的工作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制定了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工作人员职责、工作制度等,以保障医疗实施的安全。(3)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湖北省中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格局。为使转诊患者能迅速得到诊治,湖北省中医院开辟了社区转诊患者绿色通道,保障患者转诊安全、畅通。(4)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人员不足,由湖北省中医院下派高级职称医师到站坐诊,实现了中医资源共享的优势。

3 业务建设

(1)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设置中医科、康复理疗科,配备针灸、火罐、电针、按摩器、牵引器、磁疗仪、中药灌洗仪等。(2)中西药房、自剂室、炮制室等,配备中草药350种、中成药200种、自制药40种、中药饮片齐备,煎药机5台;配备有专人监督检查药品质量;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厅内设有药品咨询台,为患者提供、解答药品方面的各种疑问,指导正确用药。

4 人员配备

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医师6名,其中高级医师3人,初级医师3人,中西医结合医师2人,中药师5人,参加武汉市举办全科医师培训7人。其他护技人员按比例配备。

5 主要服务与效果

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无法替代的。为了“拯救中医”,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部委了《中医药创新 发展 规划纲要(2006年至2020年)》。2007年11月29日吴仪副总理在广州宣布:“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正式启动”,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突出亚健康干预,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发病之前,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服务效果如下。

5.1 开展以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的服务 粮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2名高年资中医医师定期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小讲课,会诊,病例讨论等传、帮、带,使年轻医生从实践中得到收获,近两年仅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中医就诊患者达1.2万人次,康复理疗5 00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中医科、中药房、配备煎药器、康复理疗仪,在2007年有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了武汉市标准化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了辖区人群就医。

现代卫生医药第7篇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2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124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快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目标

年,成功创建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到2015年,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立与“健康”建设相适应的功能完善、特色明显、方便有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服务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市中上水平。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中西医并重、中医中药并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任务

(一)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1.科学规划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县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布局中医医疗资源,科学确定功能定位,构建“以县中医院为龙头,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和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2.加快县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在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的基础上,加快县中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真正发挥县中医院在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年,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成为全县集教学、科研、医疗、保健等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中心;到2015年,建成部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3.加快县人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和中药库房,配备与功能、任务相适应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到2015年,县人民医院建成30张病床以上的中医病房,力争建成市级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和中药房达到规范化标准;所有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1.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实施国家和市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加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着力提升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到2015年,县中医院建成1个市级重点专科(专病)或1个部级重点专科(专病)、3个特色专科(专病);县人民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专科(专病)。

2.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防治重大疾病以及多发传染病。县中医院年建立“治未病”中心;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开发中医药保健产品,开展药浴、药膳、保健按摩等传统养生保健服务项目。

3.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一步促进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以县中医院推广基地为基础,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的指导,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人员至少掌握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至少掌握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培养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1.加快中医药教育机构建设。根据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创造条件,整合资源,以县卫生培训中心和县中医院为中医药教育培训基地,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强化中医药经典和基础理论教学,注重基本实践技能培养。

2.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实施县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和引进项目、县级“师带徒”项目,加快培育一批理论学术功底深厚、临床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10名在全县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才3至8名。定期开展“名中医”评选工作,扩大中医专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医药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度;开展住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和执业中药师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在职中医药人员;建立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制度,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中医药高等院校毕业生和中医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稳定和壮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四)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

1.加强县中医院科研基地建设,推进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县中医院科研基地建设,填补全县中医药科研的空白。组织开展2至3个重大疾病中医药临床研究,力争在临床疗效方面有重大突破;支持开展中医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研发;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2.做好中医药理论与技术传承。组织开展全县近代名中医学术思想、技术方法、诊疗经验研究和医案整理工作。县中医院设立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积极研究传统中药制药技术和经验,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独特技术。

3.加强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利用。鼓励将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验方开发为中药制剂,支持医疗机构委托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制剂室加工配制中药制剂,支持中药制剂在全县医疗机构中调剂使用。

(五)大力发展中药产业

1.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开展全县中药资源普查,加快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加大药用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濒危品种保护力度,建立专门的保护区和繁育基地进行重点保护和研究,促进中药资源恢复与增长。

2.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实施“中药种植万元增收科技示范工程”,助推农户万元增收。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采用“公司+基地+科研+农户”、“订单药业”、“股田制”、“县校合作”等模式,建立一批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产业化种植基地,提升全县中药材种植水平和中药材质量。重点支持黄连、紫菀、前胡、茯苓、丹皮、金银花等特色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到2015年,力争建成优质中药材商品生产基地40万亩、实现中药产值4亿元;建立2个通过GAP认证的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

3.培育壮大中药产业。制定《县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15年)》,加快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壮大中药村生产基地,努力形成现代化中药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中药产业链。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培育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优势明显、能带动全县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大中型中药集团。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打造知名中药品牌。

4.构建新型中药流通体系。以黄水黄连交易市场为中心,以“避暑消夏节”等大型活动为载体,加强中药流通体系建设。鼓励中药企业相互参股、控股或联合,推进中药流通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构建规范、高效和安全的中药物流体系,力争将我县建成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现代中药物流配送中心。

(六)弘扬中医药文化

1.保护中医药文化资源。积极搜集整理我县中医药文化资源,县中医院成立中医药文化及民间医药陈列室,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2.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深入开展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科普宣传活动;借助“避暑消夏节”等大型节会,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与特色优势,丰富我县旅游产业内涵,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3.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充分发挥我县中医药传统优势和中药资源、产业优势,以文化促经济,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拓展黄连等道地药材的出口贸易。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中医药工作的认识,切实优化中医药发展政策环境;要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科学编制实施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中医药投入倾斜政策。县财政局要按照每人每年0.5元以上的标准,设立中医药专项发展资金,并逐年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要落实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的补助政策,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县物价部门要积极研究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价格政策,在制定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时,要结合全县医疗保障水平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县发改委要将县中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及基层中医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配合县卫生局做好中医药高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县科技部门要加大对中医药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医药科技的发展。

(三)优化中医药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要在现有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目录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经有关部门批准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中药品种、中药免煎颗粒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要鼓励患者就诊中医,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就诊中医的住院治疗和门诊慢病治疗起付标准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

现代卫生医药第8篇

【关键词】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现状

目前,本市873个村卫生室已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实行了零差率,基层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好处。现在老百姓在村卫生室看病用药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比,不仅节省费用,而且用药更合理,更安全。当然在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尚需改进、完善。现笔者就本市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现状及原因作一概述,具体报告如下。

1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采购现状及原因分析

本市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初,市卫生局就组织了包括部分乡村医生在内的“专家组”根据患者需求和他们用药习惯,从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目录中遴选了260个品规药品供全市873个村卫生室使用,后来根据需求又增加了45个品规的药品共计305个品规,所有村卫生室必须且只能配备305个品规内的药品。

1.1基药采购流程

每月由村卫生室医生根据本村用药规律和用药量制定下月采购计划并于当月5日前报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经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汇总后于每月10日前在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平台(以下简称省基药平台)以日常采购的形式输入总采购计划、提交市中心审核通过、提交省中心审核通过配送企业确定配送。配送企业于每月20日左右将药品配送至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清点核对实物后分别在省基药平台验收入库、在医院内部网上入库、调拨药品,将相关数据导入农村合作医疗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各村卫生室医生领取药品并在农村合作医疗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上验收后就可以使用了。

1.2问题及原因

①一部分常用药品买不到,不能满足群众用药需求。部分药品配送企业长期不供货,但以高于省基药平台采购价在市场上却能买到。可能原因:部分厂家微利报价中标,后由于原材料涨价,以原中标价供货就会亏损而不供货,也有部分品种是因为村卫生室采购量少,配送公司距离较远认为配送不划算而不供货。一部分药品供货断断续续,不能满足需要。可能原因:小厂家低价中标,但生产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②今年毒胶囊事件引发的部分胶囊产品缺货。例氨咖黄敏胶囊、布洛芬胶囊等。

2基本药物使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限定了村医使用药品的品种范围,有效扼制了药品滥用现象。以我市遴选的抗生素品种为例:①青毒素类:青毒素钠(溶媒结晶粉针),氨苄西林钠(溶媒结晶粉针),阿莫西林(胶囊)。②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钠(1代)(溶媒结晶粉针),头孢拉定(1代)(胶囊),头孢氨苄(1代)(胶囊颗粒剂),头孢克洛(2代)(颗粒剂),头孢曲松(3代)(溶媒结晶粉针)。③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注射剂),阿米卡星(注射剂)。④大环内酯类:乙酰螺旋霉素(片剂),琥乙红霉素(分散片颗粒剂),红霉素(肠溶胶囊)。⑤喹诺酮类:诺氟沙星(胶囊),环丙沙星(片剂),左氧氟沙星(注射剂)。⑥硝基咪唑类:甲硝唑(片剂、注射剂),替硝唑(注射剂)。⑦其他类:克林霉素(胶囊剂、注射剂),林可霉素(注射剂),磷霉素(粉针剂)。

虽有21个品种供选择,但各村实际使用品种小于21个品种,随机抽查辖区内五个村卫生室抗生菌药物使用情况如下:

大河:青霉素粉针、磷霉素针、林可注射液、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螺旋霉素胶囊。

官路:青霉素针、甲硝唑片、头孢曲松针、阿莫西林胶囊、阿米卡星针、克林霉素针。

东湖:青霉素针、甲硝唑片(针)、替硝唑针、磷霉素针、林可针、头孢曲松针、环丙沙星胶囊、头孢拉定胶囊。

阳渡:氨苄西林针、青霉素针、克林针、头孢曲松针、头孢氨苄颗粒(片)、头孢唑林针、阿莫西林胶囊、螺旋霉素片、磷霉素针。

车湾:青霉素针、左氧氟沙针、磷霉素针、头孢氨苄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琥乙红霉素分散片、环丙沙星片、头孢曲松针。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村卫生室实际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小于21个品种,改变了村医追求所谓“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遇感冒发烧患者就静脉滴注三代、四代头孢加激素的等不合理用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