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20 16:08:29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第1篇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了本院80例气管插管危重病人作为护理对象,同时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有40人,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17例,其年龄跨度为21―79岁,平均年龄(43±2.3)岁,其中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有15例,呼吸系统的占有10例,外科手术10例,其他的患者有5例。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15例,年龄17~71岁,平均(42±1.4)岁,其中神经系统疾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外科手术8例,其它4例。所有插管前口腔黏膜完整,插管后立即送检痰培养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采取科学周密的护理策略,护理的频率为一天2次,有两名护士共同护理完成,除去气管导管的固定胶布,并松开固定绳,用棉球蘸取护理液按照依次的顺序对病人的口腔进行擦拭,此外除了专业的临床护理之外,还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加强口腔护理的有效性,而对照组则采用普通的护理方式。

此外为了验证不同护理液使用组合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了生理盐水、益口含漱液、西帕依固龈液三种护理液两两组合的形式来比较不同护理液组合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护理效果的评价是以口腔内细菌定植数作为比较的依据。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9.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口腔发病率明显较低,尤其观察组病人的口臭、霉菌、口腔溃疡和牙菌斑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护理组和对照组口腔护理的效果比较

组别 n 口臭 霉菌 溃疡 牙菌斑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有 无

观察组 32 1 31 1 31 0 32 2 30

对照组 32 7 23 6 24 5 25 9 21

注:P

通过表二可以看出,不同护理组合方式对于口腔细菌定植的影响不同,当前在口腔护理中采用较多的是生理盐水,但是益口含漱液和西帕依固龈液的护理效果最佳,可以在口腔护理中选择应用,同时不同的护理液具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需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表2 不同护理液组合方式时口腔细菌定植比较

组别比较 细菌定植数 P

生理盐水和益口含漱液 -31.44±11.48 0.008

生理盐水和西帕依固龈液 23.00±11.85 0.056

益口含漱液和西帕依固龈液 8.43±12.14 0.129

3.讨论

气管插管需要把导管置入到重病患者的气管内,保证病人的气管通畅、为病人提供呼吸通道,但是也增加了患者口腔护理难度[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科学合理方式,在口腔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第2篇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省长春市130021

【摘 要】目的:分析在危重病人床头应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交接班准确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危重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品管圈活动,并对影响危重病人交接班的准确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完备的活动措施,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危重患者的肢体情况、对策实施以及口腔方面交接的准确性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危重病人床头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的准确性,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途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品管圈;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临床价值

品管圈管理活动指的是处于同一工作场所中的人员为了有效地解决现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工作业绩,组成的一个团队,之后团队工作成员间明确分工,采用品质化管理手段,对工作内容进行分析的方式[1]。这种活动是以改善工作业绩作为主要目标。针对这一研究目的,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的危重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2.37±3.41)岁。

1.2方法

1.2.1主题活动确定

我院针对危重病人的交接管理召开了品管圈成员会,并推选出6个备选的活动主体,由医院的护理人员和医生对主题进行评价和评分,并将评价和评分最高的主题确定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2.2主题现状调查

我院自行设计的品管圈管理活动的辅助调查问卷,具体调查内容包括:交接班护士位置、病房环境、胃管、氧气等管理项目。另外,针对危重病人的口腔情况、四肢活动以及对策实施等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

1.2.3影响危重病人交接班正确性的因素分析

依据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我院从护理人员、病房环境以及危重病人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召开了品管圈管理会议后,详细制定了分工的具体原则,对影响危重病人交接班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改善措施。

1.2.4对策制定

我院针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后,召开了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的品管圈会议。提出了以下的护理对策:①强化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学习交流会议,并和一些有经验的护士经常进行交流;②强化对危重病人的健康教育,定期召开健康教育的讲座,也可安排相关责任护士到患者的病房实施健康教育。

1.3实施效果评价

在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之后,比较危重病人的肢体情况、对策实施以及口腔方面交接的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危重患者的肢体情况、对策实施以及口腔方面交接的准确性明显提升(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针对危重病人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医生诊疗的有效依据。另外其在法律上也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传统危重病人护理方法相比较,品管圈管理活动具有以下几种优势:

(1)可以详细地记录病情严重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并且记录内容详细、充实,且重点明确,有效避免了在交接过程中出现的漏项事故。

(2)在实施危重病人品管圈活动之后,护理人员对危重病人的记录项目以及监测内容有了明确的记录,使得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变得省时省力且操作方法也十分简单,有效提升了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3)在对危重病人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能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并真正落实了“谁负责,谁记录”的护理原则,同时医生也方便对患者病情进行随时查阅,有效地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危重患者的肢体情况、对策实施以及口腔方面交接的准确性明显提升(P<0.05),肢体情况交接准确性提升了36.66%对策实施交接准确性提升了41.12%,口腔方面交接准确性提升了35.55%,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危重病人采用品管圈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危重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准确性,提升护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危重病人床头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的准确性,提升护理质量,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途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10-62岁,病程一个月至一年,平均年龄43岁,均经胸部CT或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诊定为胸腺病,且符合重症肌无力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型:I型单纯眼肌型12例,II型轻度的全身型27例,II型中度全身型6例,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按胸腺大小、性质,采用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目的是彻底清除胸腺肿瘤组织及相关的脂肪结缔组织。术后联合使用抗胆碱酯酶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防止重症肌无力危象。

结果:全组患者均无手术或住院死亡,45例患者当中42例术后4-24小时顺利拔出气管插管,3例停用呼吸机以后因再次插管,分别于术后5日以及8日拔出气管插管,45例病人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合理的使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和糖皮质激素是尤其重要的。

2.1.1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时轻时重,有些个别的病人甚至出现肌无力危象,所以在手术前应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尤其是心理耐受性差、易紧张、烦躁多疑的病人,要选择有经验的护士做好心理护理,以便使病人顺利接受手术前后的各项治疗和护理。

2.1.2术前处理合并症

术前根据病人有无合并疾病,如甲亢、糖尿病、低钾血症等,在改善本病的同时处理这些合并症。

2.1.3调节免疫功能

术前视病人情况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术前一般可口服强的松片。

2.2术后护理

2.2.1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常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要保持病人的有效通气量,在护理别注意湿化痰液,及时吸痰,当病人脱机后更应鼓励病人主动咳嗽咳痰,同时配合雾化吸入使痰液易于排出。

2.2.2抑制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诱导肌无力危象的常见原因,当危象发生后又加重肺部感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宜选择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可用菌素类、氯霉素、氨基糖苷类、多霉菌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因这类药能减少神经、肌肉接头部乙酰胆碱的含量。加重病人的肌无力症状,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机械通气期间注意湿化气道,及时吸出痰液。

2.2.3鉴别危象类别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肌无力和胆碱能危象的治疗原则不同,鉴别类型对抢救成功至关重要,肌无力危象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气道内分泌物增多,而无力排出导致严重缺氧。

2.2.4加强营养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病人因吞咽功能障碍而有营养不良及程度不等的脱水低钠、低钾或代谢性酸中毒,营养不良可引起此病的特点是由于新斯的明的不足所至,胆碱能危象是由于注射新斯的明过量所致,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因此应停止一切新的明的用药。

2.2.5药物应用的观察

在肌无力危象时抗胆碱酯酶药物的效果常呈进行性减退,加大药量后易出现一种危象到另一种危象,护士应有所警惕,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能缓解危象而会使危象加重,护士应注意观察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6心理护理

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特点为进行性呼吸肌无力,因此病人常有受他人支配的感觉而不能和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常常感到绝望、焦虑、无助,护士应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安慰工作,说明只要积极配合是可以恢复的。护士做每次操作前应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用途以取得病人配合,因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无法说话,护士应使用护患交流卡片,卡片上写明了各种常见不适和需要,如胸闷、有痰、疼痛,病人可指点卡片上的内容以便护患之间进行交流。当病人的病情稍好转时,应鼓励病人帮病人建立信心,因诊疗费用较高,病人及家属经济负担较重,病人常有负罪感,护士需动员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对病人提供大量的情感及物质支持。

3 讨论

据统计,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有效率可达88%,但更应注意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尤其是术后服用胆碱酯酶抑制药以及糖皮质激素控制和预防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本组45例病人中除3例病人插管时间比较长以外,其余28例均顺利的拔除气管插管后无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所以在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尤其重要,以促进病人康复,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李晓波,张其刚.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肌无力危象的急救与护理.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12-30

[2]王领会.重症肌无力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护理研究,2009-10-21.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第4篇

关键词:精神病区护理安全,问题,对策。

精神病区护理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①护士做好病人的安全管理对改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开展医疗护理工作,保证病区秩序,促进病人康复有重要意义。在精神科病区中,由于病人在疾病的影响下,往往失去自我防护能力,不会正确辨认各种因素,也不会正确反映躯体的不适,在各种精神症状支配下,容易发生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意外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做好科室病区护理安全,保证病人安全,身心健康,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促进病人恢复社会功能,有重要意义。病人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②针对护士平时自己工作中发生或发现的问题以及发生的差错、缺陷及其他方面获得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精神病区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1.1护理人员的因素。(1)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簿。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缺乏整体护理理念,工作中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给病人带来不安全的隐患。(2)沟通能力差,缺乏良好的交流技巧。无暇顾及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和心理,导致病人家属不满意或投诉。(3)专业技术水平偏低。年轻护士多,护理经验比较缺乏,专科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对有些复杂,重型精神病缺少认知与护理经验。(4)有些重型精神障碍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护理难度大。(5)护理记录问题。工作中常出现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刮痕、医护记录不一致等现象。由于医护记录不一致,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容易导致举证失利甚至败诉。(6)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缺乏责任心,未能按时主动巡视病房,护理工作不能安全检查及时到位。(7)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专科护理不到位。

1.2患者因素。由于大部分患者是精神病患者,在认知、情感、行为都明显异常,容易发生以下意外。外出走失、自杀、自伤、他伤、毁物、药物过量等。(2)现今社会多数病人家属维权意识特别强,对护理要求比较挑剔,容易产生护患矛盾。

1.3其他方面因素。(1)支持系统不到位,地面潮湿,地面滑,设备差,突然停电、停水、标本丢失、标本送检不及时。(2)病房管理不到位,用电火存在安全隐患,护士管理力度不够。(3)家属不配合等。

2、对策

2.1护士管理

2.1.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认真学习《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病例书写规范》等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精神科护理规章制度和精神科护理常规。开展普法教育,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

2.1.2加强理论学习,对护理人员要进行反复培训,经常组织学习各项护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组织相应考试,对新入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及时修订和健全各项护理制度,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及护理工作流程,加强对护士的规范和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及护理“三基”训练,加强在职培训,拓展知识结构。

2.1.3加强重点护士的管理。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护士,对他们进行入科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人员做带教老师,③提高他们的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2.1.4加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流消毒隔离制度,无茵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因查对不当而引起的差错,按照级别护理及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按时完成各治疗与护理措施,加强安全防护,保证患者安全。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按PIO记录,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一致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病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2.2病人管理

2.2.1对新入院的病人要进行严格的评估,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冲动伤人、暴力、自伤、自杀、他伤等情况,及时建立各种相应评估单,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做好记录,做好三班床旁交接班、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

2.2.2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注意病区内情绪不稳定的病人,有情况及时和医师、保卫科、总值班联系,防止发生意外,对特殊有自伤、自杀、呆滞、重型精神病人,老年合并躯体疾病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为重点交接班,对病人存在的危险因素作出评估,达到共识,引起各班重视,做好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精神患者的卫生护理、生活护理、皮肤护理,是否有自杀、暴力行为等,对风险评估高的病人,要严格执行登记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对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均应要求家属陪护,加强巡视,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告知家属并引起重视。特别注意病区内情绪不稳定的病员,有情况及时和医师联系,防止发生意外。

2.3危险物品的管理。病区内危险物品必须妥善放置,严格管理,严防病人窃取自伤、伤他人,科内公用危险品如体温计、刀、剪、绳及保护带等必须定量、定点放置,班班清点交接。对新入病人,接诊护士 应仔细检查危险物品,如发现刀、剪、火柴等,应交送家属带回或登记保管。医疗器械带入病区使用,应注意看护,防止损坏和丢失。住院期间病人外出检查活动或会客结束回病区时,应注意检查危险物品,防止注入。

2. 4病人家属的管理。(1)宣教教育,病人入院时,特别是初诊病人的亲属,应向其做好宣教工作,告知探望病人时间、探望注意事项、探望病人时不带危险品入病区,接触病人时尽可能避免.剌激性言语等。(2)加强督查,由于来探望的亲属人员杂多,单凭入院时宣教是不够的,有些家属仍然会将危险物品带入病区,故护理人员应反复宣教、检查。

2. 5精神病区护士自身安全管理。(1)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规范操作。(2)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攻击行为的前兆特征。如病人出现不满、气愤、要求过多以及幻觉、妄想症状加重躁狂等,就要提高警惕,避免激惹性言语,与病人操持一定距离,易于脱离危险,防患于未然。(3)病区内,护士工作要密切配合,相互帮助,对于有攻击行为的病人,要做好口头及书面交班。一旦出现病人攻击,护士要临危不乱,及时有效采取防护措施,使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在控制病人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2. 6总之,由于精神病区病人的特殊性,病人的沟通、生活、自知、情感、行为等都出现异常,护理人员应有多方面的道德修养素质,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过更的专业技能,敏捷的思维能力,不断扩充新知识,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提高自身护理质量,对于特殊患者加强护理管理、书面告知高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减少护患纠纷,才能确保医疗、护理、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曹新林主编《实用精神科护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第5篇

(接上期)

解读3:《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简称《三同时监管办法》),是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十八条,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9号),在借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卫生部有关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分类管理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起草而成。

立法目的

为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针对当前大量建设项目未经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就开工建设的问题,有必要制定专门规章,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督促指导建设单位特别是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中小企业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各项制度要求。《三同时监管办法》的出台,将是强化前期预防,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措施。

重点问题

《三同时监管办法》围绕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其监督管理,明确提出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等要求。其范围包括所有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分级管理

《三同时监管办法》对建设项目实施分级管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实施监督管理,并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承担国务院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实施监督管理,具体办法由省级安全监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建设项目分类管理

《三同时监管办法》对建设项目实施分类管理,类别不同,要求不同。建设项目按可能发生的职业病危害分为一般、较重和严重三类。

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向安全监管部门备案,职业病防护设施由建设单位自行组织竣工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监管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监管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监管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监管部门组织验收。此项工作采用目录管理的办法,即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并不断完善3个类别的目录,省级安全监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作出补充。凡列在目录中的项目都必须完成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三同时监管办法》要求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编制预评价报告。为进一步落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三同时监管办法》规定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和本单位相关人员,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建设单位要充分掌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经评审后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建设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要求向安全监管部门提交审核或者备案申请,安全监管部门按照程序进行审核或者备案。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三同时监管办法》规定对于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都应当委托具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为进一步落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三同时监管办法》同样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和本单位相关人员,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评审。建设单位要充分掌握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内容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实用性负责。

对于可能出现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经评审后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由建设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要求向安全监管部门提交审查申请,安全监管部门按照程序进行审查。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

《三同时监管办法》规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要求落实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在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建设项目完工后的试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的情况和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在试运行期间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和本单位相关人员,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自验收。建设单位要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并保证职业病防护设施具备验收条件。然后由建设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要求向安全监管部门提交验收或者备案申请,安全监管部门按照程序进行验收或者备案。

实施意义

《三同时监管办法》明确了各方责任,尤其突出了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组织评审,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而且为突出重点和提高监管效率,将建设项目进行了分类管理,且与之配套的建设项目分类指导目录也即将出台。这都将规范、指导各相关单位更好地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提高职业卫生工作水平。

附:《职业病防治法》对应条款

第十七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监管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安全监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之日起3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安全监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安全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第七十条

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一)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或者未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或者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开工建设的。

(二)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按照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

(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或者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施工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解读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为了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以及中央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文件精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扩法》(以下简称《监护监管办法》)。

涉及内容

本《监护监管办法》在制定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卫生部原《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的部分内容,但是作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部门规章,本《监护监管办法》紧紧围绕着国家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而制定,凡是不属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责范围的,在本《监护监管办法》中没有作出规定,如职业健康体检机构的资质认定、管理、处罚等。

职业健康监护的范围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三十六、三十七条的规定,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健康监护档案等4个方面。《监护监管办法》在此基础上,依据《职业健康技术规范》(GBZ188)的规定,增加了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的内容。但是考虑到目前劳动者流动频繁,时间跨度较大,实施离岗后医学随访难度较大,为此,《监护监管办法》未将离岗后医学随访纳入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内容。

煤矿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管

考虑到多年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一直负责煤矿职业卫生工作,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煤矿职业健康监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将有利于保证工作连续性,在听取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的意见时,多数安监部门建议煤矿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仍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为此,《监护监管办法》规定,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本办法负责煤矿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的监察管理工作。

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责任

《监护监管办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本着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细化法律规定、增加可操作性的原则,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职责作出了具体规定。

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

用人单位对不同阶段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不尽相同,但是主要是围绕着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和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1.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其目的在于检查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证,进行合理的劳动分工。检查内容是根据劳动者拟从事的工种和工作岗位,分析该工种和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确定特定的健康检查项目,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是否适合从事该工种的作业。通过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防止职业病发生,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易感劳动者的健康损害。

2.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劳动者的健康损害。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要定期进行,根据检查结果,评价劳动者的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判断劳动者是否适合继续从事该工种的作业。通过对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治疗,减轻职业病危害后果,减少劳动者的痛苦。

3.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其目的是了解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时的健康状况,以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特别是依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所要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检查的内容为评价劳动者在离开工作岗位时的健康变化是否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其健康检查的结论是职业健康损害的医学证据,有助于明确健康损害责任,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及保证专项经费

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是检验用人单位落实《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保证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应检尽检的重要依据。《监护监管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办法以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制定、落实本单位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并保证所需要的专项经费。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从近年来检查和调研中发现,一些用人单位在职业健康检查上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有的用人单位甚至不安排职业病危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在经费保障方面,一些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经费无固定渠道,致使经费没有保障,严重影响了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开展。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选择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不是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都能承担,《监护监管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选择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之所以这样规定,是考虑到职业健康检查既关系到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也涉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涉及到用人单位的利益,所以应当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把关,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承担这项工作。在日常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用人单位选择无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普通体检代替职业健康健康检查,这种做法既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也达不到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及时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目的。

职业健康检查提供的具体文件及资料

《监护监管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应当如实提供下列文件、资料: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人员名册;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结果。用人单位提供的这些资料是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劳动者健康状况作出正确判断的必要基础。首先,不同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的目标疾病各不相同,用人单位只有如实提供有关资料,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才能确定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从而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其次,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只有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才能在职业健康检查报告中对用人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范围

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中,用人单位往往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人为缩小范围问题。一些用人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等方面的考虑,不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的时间周期,对全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而是只安排其中的一部分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甚至安排一些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顶替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忽视一些特殊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比如在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对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全部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但是对于已经在单位工作,由原来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转岗的劳动者则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还有一些用人单位不对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人员,如电工、高处作业等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

3.放松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一些用人单位只有在劳动者提出时才对其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如劳动者不提出,则不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就解除劳动合同,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以后的职业病责任纠纷埋下了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监护监管办法》明确了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及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范围,以规范、指导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针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所采取的措施

《监护监管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对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等措施。其中,前4条是对劳动者个人采取的处理措施,第五条是要求用人单位对工作场所和工作岗位采取的处理措施。

在工作实践中,用人单位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对需要复查的劳动者,不能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对疑似职业病病人,不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第6篇

【关键词】显微外科断指断掌血管危象观察与护理

血管危象是显微外科断指断掌再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因动静脉循环障碍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和混合性危象。通过精心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使再植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一、临床资料

2008年——2011年我院显微外科行断指断掌再植术137例,断指再植128例,断掌再植9例。男性104例,女性33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7.5岁。本组病例均为完全离断,行急诊手术。术后发生血管危象43例,动脉危象27例,静脉危象11例,混合性危象1例。非手术治疗后17例好转,手术探查26例,21例好转,5例坏死。

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

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复杂多样,有患者的自身体质因素、组织损伤的程度、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机械卡压因素、神经生理因素、疼痛因素、精神情绪因素、体位变化、寒冷、吸烟以及术后过早活动等,均能诱发血管危象的发生.

二、血管危象的观察

血管危象的观察要做到全身观察和局部组织观察和结合。全身观察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容量。局部组织的观察要做到一看二摸三试验,即:一看皮肤颜色和肿胀;二摸张力、动脉搏动和温度;三毛细血管充盈试验和小切口渗血试验。动脉危象:临床表现为指体苍白或灰暗,皮温下降,指腹萎瘪,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消失或时间延长,指端小切口不出血或缓慢流出暗红色血液等,这说明动脉供血障碍,可能出现了动脉痉挛或栓塞。静脉危象:临床表现为指端青紫、指腹张力大、皮温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指端小切口出血活跃,初呈淡紫色,继而为鲜红色,则提示静脉回流障碍。混合性危象表现为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同时出现,因预后较差应特别注意.如出现血管危象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血管危象的观察应不少于7天,特别是术后3天:24小时内应每半小时观察1次,24——72小时每1小时观察1次。

三、血管危象的护理措施

1.病房布置因寒冷、焦虑可诱发血管痉挛,使血流减慢导致血栓形成发生血管危象,所以再植术后的病人应被放置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病房温度要求在23℃——25℃之间,并劝导病人以及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为预防感染,病房要干净整洁,每日用紫外线灯照明45min进行空气消毒2次。

2.心理护理再植术后的病人因对病情的担心和环境的变化,会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变化,护理上要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慰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赢得病人的信任并帮助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体位护理再植术后的病人要求平位卧床7——10天,避免剧烈活动。患指高于心脏水平10——15cm,外展30°,以免压迫血管影响血运发生血管危象。患指妥当制动,防止过早活动使血管牵拉和反射性血管痉挛。向病人讲解卧床的必要性和过早活动对血管的影响,争取病人的配合。

4.绝对禁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小动脉痉挛,血管阻力增加,还可使血小板凝集、黏稠度增加,血流变慢,从而诱发血管危象.对于吸烟的病人,应该劝导禁烟并严格执行无烟病房。

5.疼痛护理术后疼痛可以影响病人的情绪,还可诱发血管痉挛,发生血管危象。观察病人对疼痛的反映,及时通知值班医生进行镇静镇痛治疗。

6.血液循环护理血管危象多发生在术后72小时,特别是在夜间,正确掌握术后一般血液循环表现和血管危象的诊断标准,做好护理记录。如发生血管危象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寻找发病因素。

7.功能锻炼护理术后在不影响患指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屈伸键侧肢体,轻柔按摩患指近侧肩肘关节,放松肌肉,以利于血液循环。

8.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三高食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第7篇

摘要:目的:探讨ICU联合护理查房的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运用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病例查房、以护理问题为中心的查房、以预防并发症为中心的查房以及以提高护士预见性为中心的管理性查房方式。结果:通过ICU联合护理查房,保证了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更加完善了危重病例的护理记录,提高了护士的业务及管理水平以及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同时节省资源、取得资源共享的效果。结论:ICU联合查房作为护理管理的一种方式,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加强了护理部的管理能力和对危重症疾病的宏观调控,使护理部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存在的问题,对全院的ICU病房起到督导和规范的效果,对临床护理的持续改进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查房;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医学的专科化,各学科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护理学作为与医学联系紧密的学科也不断随之发展。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病人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的专科化发展是势在必行。在ICU病房里,危重病人病情复杂。往往同时伴有两种以上的疾病,要想保证优质的护理质量,这就要求ICU的每位护士都应是“全科护士”,必须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抢救技术,同时还要求有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我院自2000年开始实施每月一次全院ICU联合护理查房,明显提高了各专科ICU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现将联合护理查房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

我院分设有内科、外科、神经科、急诊等多个专科的ICU病房。ICU联合护理查房是由护理部组织从全院各ICU病房里选择危重、疑难、复杂和具备护理难点的典型病例,先由负责查房的科室准备好相关资料,上报护理部审阅,再将资料发给相关科室,根据准备的内容和具体情况选择ICU联合护理查房的方式,然后针对该病历的疑点、难点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从讨论中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其中包括有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病例查房、以护理问题为中心的查房、以预防共同并发症为中心的查房以及以提高ICU护士的预见、拓宽管理领域为目的的查房等多种联合查房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ICU联合护理查房中,在护理人员发表意见的过程中不要直截了当地作负面评价,而是寻找亮点,在给予鼓励的前提下其他护理人员及时补充遗漏或修正认识上的偏差。ICU联合护理查房鼓励全院ICU护士以及所涉及专科疾病的病房护士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开拓管理视野,加强了对危重患者的管理,促进了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的提高。

2.护理查房分类

2.1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病例查房

护理查房主要目的是提高ICU护士对合并专科以外疾病的危重和疑难病例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将最恰当、最优质的护理措施应用在临床危重病人身上,提高了危重病例的护理质量。

2.2以护理问题为中心的护理查房

各专科ICU护士和护士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查阅的文献积极发言。针对病例,找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如休克的护理:休克是因出血、感染、过敏、心脏疾患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组织和器官氧合和血液灌注不足,微循环淤滞,普遍性细胞缺氧而使重要器官受损,出现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护理人员首先明确休克的机制,评估病人由此出现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证有效的循环;采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等措施,必要时气管切开并加强气道湿化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如四肢湿冷反映周围血管阻力改变,中心静脉压反映血容量的变化,脉压反映心排血量的情况,尿量反映组织内脏的灌注情况。同时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以上是围绕病人的护理问题进行的护理查房,这种护理查房可以作为现场教学的一种方法。

2.3以预防并发症为中心的护理查房

危重病人合并并发症,其后果往往更加严重,如何预防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例如心肌梗死病人的常见并发症:①心原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面积超过40%,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l周内发生。表现为收缩压低于8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数、尿量减少到每小时<20ml、反应迟钝甚至昏厥;②心律失常,当心肌收缩功能不全致心排出量骤减,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尤其在24h内,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见;③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死后心肌收缩力显著减弱所致等。首先对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要有充分的认识,在制订护理措施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由此制订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发病第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止梗死范围扩大,注意排便的护理和避免饱餐。排便困难或过度用力都可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并发症,不可掉以轻心。

2.4以提高护士预见性为中心的管理性查房

ICU病房是一个汇集许多管理难点的医疗单位。例如抢救、监护仪器的保养使用、各项抢救技术的正确实施、消毒隔离技术的有效监管、防压疮等基础护理的及时质控以及书写护理病历的规范合法等。组织者可以把查找某一管理问题作为查房主题,引导大家预见性地检讨分析管理现状,找出管理盲区,制订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将管理失误杜绝在萌芽之中。

3.讨论

3.1保证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技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基础护理工作日趋淡化和异化,其中最明显是实习护生和低年资的护士缺乏做基础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本功”不强,从而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进行ICU联合护理查房可以检查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是否做到位及是否有效,保证了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

3.2更加完善危重病例的护理记录

护理查房不仅要检查危重病例的护理质量,还要检查危重病例的护理记录。如生命体征、瞳孔、意识、抢救记录、实施的各种治疗和护理措施、实验室检查的结果、24h出入量记录等。护理记录要体现病情动态变化和护理的连续性、护理措施落实的及时有效性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的标准性。特别是病情突然变化时有无应急处理记录、记录中用词或术语是否规范、有无出现漏记、涂改、重抄、代签名等现象。规范护理病例书写,从而提高护理记录的法律效应。

3.3提高了护士的业务及管理水平

护理查房作为护理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组织和主持联合护理查房,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加深了全体护士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无形中也增加了病房的凝聚力。

3.4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护理部组织ICU联合查房,对护士长来说也是一个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及时了解本科室危重病例的护理情况,发现临床中存在的护理问题,保证了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同时,通过护理查房可以了解每位护士的工作情况、业务水平,对护士的工作起到指导和督促的作用。

3.5节省资源、资源共享

采用ICU联合护理查房的方式,促进了各ICU病房间的交流,共同讨论制定的护理措施可以直接在病房实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减少了各专科ICU病房分开组织查房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即达到了“以最少的时间、人力、物力取得最好的效果”的目的。

危重病人护理管理第8篇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护理人员滋生或外界原因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及损害性的特点[1]。ICU是收治各类危重症疾病患者的地方,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抢救仪器操作复杂、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等因素,导致ICU是护理风险发生的高危地。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护理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2]。本文就我院ICU收治的112名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科学有效的管理对策,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56名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其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并全面实施,以实施后收治的56名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有67名,女性44名,平均年龄在56.17±2.18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

(1)护理人员自身因素所致的风险。由于ICU护理工作量大,人员缺乏,工作人员常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容易导致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到位,执行医嘱错误,或者三查八对制度不严格而导致病人发生危险。另一方面由于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水平不过关,缺乏对有关的危重症疾病的经验,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而导致患者发生危险。(2)护理管理缺陷导致的风险。一是ICU危重症患者常建立多种管道,受患者病情、躁动等影响以及管道固定欠佳,导致管道脱出引发护理危险。二是进入ICU的患者,往往为抓紧抢救时间,而执行先抢救后签字的原则,以致各种侵入性操作未征得家属同意而引发的风险。三是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单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时间不一致、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抢救药物与医嘱不符,病情变化记录不完整甚至缺乏记录等。(3)患者自身原因导致的风险。由于进入ICU的患者没有家属陪伴,对护理人员不能积极的信任,怀疑其护理工作质量,甚至故意制造纠纷,所求赔偿。

1.2.2护理管理对应措施

(1)护理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管理水平及法律常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可以采取定期组织护理查房,高年资护士一带一低年资护士,结合护理病例对疑难病讲解其观察重点及护理措施等。护士长可以定期进行护理工作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合理安排班次,保证每班有足够的护理人员,强调值班护士的工作重点是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2)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常见的ICU风险管理制度有危重症病人护理查房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仪器检查登记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等。利用家属探视的时间,与家属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ICU的规章制度并进行适当的健康宣教,以获得家属及病人的信任。(3)护理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护士资源分配。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因此每组配备一名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组长,对每位患者进行整体责任制护理,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年资及能力,合理分配工作量,防止因工作量大而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

1.4护理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前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归类,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通过分析护理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较实施之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风险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发生率极高,只有正确认识护理风险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护理管理制度,才能防止护理缺陷的发生[3]。本研究通过对护士自身原因、护理管理原因及患者自身原因三方面对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制度,通过综合考核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思想品德及操作水平,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拓宽了其护理风险专业知识及基本的法律知识,有助其规范化进行操作,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水平,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满意,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可以积极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因素,减少护理工作中差错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ICU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各个科室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晓翠,曾登芬,何海燕等.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及其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4):254-255.

[2]罗静静.浅谈ICU护理工作安全管理[J].工企医刊,2012,